• 沒有找到結果。

DIY 吸塵機

在文檔中 目 錄 (頁 61-65)

7.3 「慳水」水龍頭

7.4 DIY 吸塵機

STEM 學習活動的重要設計元素

1. 從切身 /生活問題開始

學生在午膳後用掃帚和簸箕進行清潔,但因未能掌握操作的技巧,往往用上 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因此想設計和製作效能更好的替代工具

2. 緊扣校本課程 知識:

•知道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在日常生活的應用和影響 價值觀和態度:

•接受每個人都有責任對應用科學及科技作出明智的決定

3. STEM 教學內容綜合性 STEM 的綜合學習

內容綜合

科學 (S)

•認識能驅動工具的能源:電池

• 認識電的效應,電能產生動力

• 認識空氣的特性、空氣流動,以及風扇與吸 塵機的分別

科技 (T)

•認識風扇和吸塵機的用途及兩者的不同

•應用馬達推動扇葉

•應用具備空氣流動特性的科技產品,如:吸 塵機

工程 (E) •運用不同的物料和工具,組裝「手提吸塵 機」,包括:膠樽、馬達、扇葉

數學 (M) •量度和記錄不同扇葉大小對吸塵機吸力的影響

4. 探究學習的建構 探究活動

1. 應用空氣流動特性及吸塵機設計的已有知識,組裝「DIY 吸塵機」

2. 透過公平測試,測試和記錄分別裝上大小不同扇葉的「DIY 吸塵機」的吸力 3. 從記錄的結果,比較兩者的吸力強弱,並總結:扇葉越大,空氣流動越

大,而吸力也越大

公平測試

測試的工具:

•用鐵管製成兩條跑道,跑道上有一個固定架來固定兩個吸塵機,以確定 吸塵的「起點」相同,並在跑道注入西米

•把兩部裝上不同大小扇葉的「DIY 吸塵機」同一時間向前推,直至到達跑 道的尾部,然後量度兩部吸塵機吸到西米的量

5. 具研究性教學策略—為智障學生調適 STEM 學習活動

按學生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務 合作學習

以合作學習模式,把不同能力的學生分為個別 的「專家小組」,共同完成「DIY 吸塵機」的 組裝

專家小組( 異質分組 )

• 1 號同學( 高組 )負責閱讀步驟提示卡,讀 出步驟,提示同學組裝步驟

• 2 號同學( 中組 )負責動手組裝「DIY 吸塵 機」,如安裝馬達、安裝扇葉、安裝電池等

• 3 號( 初組 )負責找出組裝材料及檢視組裝 的步驟

拆解工作任務 •組裝兩部「DIY 吸塵機」

• 進行公平測試

•量度和記錄被吸的西米量

• 比較兩部「DIY 吸塵機」的效能

•總結扇葉大小對吸力的影響

提供輔助工具 • 按學生的能力及手部肌能,讓班內初階能力 的學生負責找出組裝材料及檢視組裝的步驟,

高能力學生則負責動手組裝「DIY 吸塵機」

• 教師配合學生能力,安排學生運用不同的工 具來量度扇葉大小,例如高能力學生可用平 板電腦的量度應用程式

•教師預先製作組裝過程的短片,讓學生可以 跟著示範一步一步完成活動

• 在組裝活動中,非關鍵學習重點的部件都由 教師預先準備, 例如先將馬達及電線焊接、

預先設計公平測試的教具等,減輕學生在學 習過程中的認知負荷,同時讓手部肌能有限 制的學生也可以同等地參與活動

基本的學科知識建構 在 STEM 活動前的知識建構

• 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如:家庭電 器等

• 認識電的效應、電產生動能

• 認識空氣流動的特性

• 比較風扇與吸塵機的用途與扇葉的轉動方向 對於中度智障學生而言,空氣流動、空氣的特 性的概念很抽象,因此教師利用紙張進行簡單 的實驗來加以解釋,讓學生親身體驗扇葉轉動 的方向與「送出」和「吸回」作用的關係

提供安全預防措施 教師預先將馬達及電線焊接及製作公平測試的 設備( 跑道 )

在文檔中 目 錄 (頁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