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實證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二節 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實證分析

為不同人格特質的 Facebook 版主所貼出的篇數及互動數而產生變化;陳麗秋(20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也提出因為人手一機的現象已經相當普及,與以往傳統接收的訊息量相比,相差 甚大,相較於單純的文字敘述方式,圖像式的表達更容易引起粉絲的興趣,這也 使得圖文創作產業在社群分享平台上能夠更快速地被大眾知曉並累積人氣逐漸興 起;黎煥延(2019)也持相當的看法,社群網絡已成為生活中文化認識與生產消費的 空間,也是自身與外在世界連結的重要管道,臉書的社群網絡平台經由蒐集真實、

記錄真實,更深一步探討真實的起源,使其自身具有文化秩序中真實合理的地位。

當社群媒體經營模式藉由媒介技術,已非單純延伸人們的感官知覺,更能創造一 個虛擬互動的網絡世界,社群媒體經營者,在這個封閉的知覺技術體系裡,賦予 與粉絲互動的技術工具、再現的表達模式和共同的語言秩序,才能創造台灣室內 設計產業社群行銷的經營事物新的生命、形象與次序的關係。

圖 4-1 O1: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2 O2: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圖 4-3 O3: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4 O4: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圖 4-5 O5: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6 O6: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圖 4-7 O7: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8 O8: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圖 4-9 O9: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10 P1: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圖 4-11 P2: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12 P3: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圖 4-13 P4: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P5:無 Facebook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14 E1 與 O6 為同一公司: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圖 4-15 E2: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16 E3: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圖 4-17 E4: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18 E5: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圖 4-19 E6: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20 E7:Facebook 貼文篇數/互動數 對比曲線圖

由以上實證結果分析得知,20 家樣本(扣除 P5 查無 Facebook 粉絲專頁)E4 的曲線起伏較小,其餘 19 件樣本曲線起伏極端,呈山形鋸齒線徑的圖表顯示台灣 室內設計產業社群行銷經營的穩定性與維繫性較低的現象。P5 並無設立粉絲專頁 而 E1 與 O6 為同一家樣本,顯示 P5 對未重視與觸及社群行銷的可能;而 E1 與 O6 為同一家樣本公司顯示其在社群行銷與參與競賽獲獎的事件行銷上皆有涉入並 呈現優異的表現度。從 E1 與 O6 的貼文數與互動數對比曲線圖卻無法評斷其貼文 頻率對應到互動數的正比性,故互動性必須以互動的內容做進一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