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Holland 職業選擇理論

由於環境是不斷的在變動著且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因此,Wool(1975) 認為許多工作者多是為了經濟因素而工作,當對工作環境適應產生問題時,就會 造成工作滿意的程度不高,且會產生負向的情緒狀態,這些狀態會影響工作適應 之外,甚至會引起婚姻危機或身體疾病(鄭德芳,1999)。

工作適應理論的主要概念基礎是建立在個人與境境之間的互動能達成一致 性(Dawis and Lofquist,1984)。綜合相關之研究論文發現,用來分析個人人格特質 與工作表現間關係之理論,以五大人格特質模型( Five-Factor Model)及 Holland 的 職業選擇理論受到廣泛的討論。但由於其中後者同時探討個體與環境間互動的關 係,故本研究選擇以 Holland 的職業選擇理論為主要之依據。

第五節 Holland 職業選擇理論

1959 年 Holland 發表職業選擇理論(a theory of vocational choice),主要的概念

是來自人格心理學,期間歷經了多次的修正(Holland,1968;Holland&Gottfredson,

1976;Holland,1985),將職業選擇理論的整體架構與理念,進一步發展的更為 明確且具備了更佳的系統化。Holland 視職業選擇為個人人格的延伸,嘗試以職 業生活的範疇來說明個人行為型態的實際表現;同時則藉由 Holland 本人與當事 人訪談過程中的經驗,以及其所進行的一系列研究(Holland,1973),以作為職 業選擇的基準。(邱美華,董華欣,1997)。其認為職業選擇就是在找尋一個可以 滿足個人適應傾向層(hierarchy of adjustiveorientation)的狀態;也就是說個人的 職業滿足、穩定或成就,都和個人個性及工作環境的調和有關(鍾儀倩,1990)。

同時,亦認為除環境、生活經驗、人際關係會影響性格的發展外,性格類型會塑 造類型(types produce types),因父母親性格的表現在個體成長階段提供了極強的 環境機會(environment opportunity),故個體性格受父母親性格類型的塑造(廖慧 媛等人,1998)。

一、基本觀點

Holland 對個體的性格類別加以統計研究後,將個體性格類別區分成六大 類,並配合性格類型,也相對的將工作環境分為六大類,分別為:實際型(Realistic type,R 型),研究型(Investigative type,I 型),藝術型(Artistic type,A 型),社 會型(Social type,S 型),企業型(Enterprising type,E 型),傳統型(Conventional type,C 型),並歸納出各類別的定義及所蘊含的性格特徵,而人們的職業選擇、

職業的穩定與成就、教育的選擇與成就、個人的能力及社會行為等,則端視其人 格類型與其環境類型是否互相配合的程度來決定其成果之高低。

基於上述之觀點,本理論有四項核心假設與四項輔助假設(Holland,1985): (一)核心假設:

1.在我們的文化裡,多數人可被納入六類型中的一種,而每一類人格特 質均是家庭、學校及社會交互影響下的產物。Holland 所提到與衡量的 人格類型,偏重於職業性格,其考慮的因素除了心理學中單純的人格 外,另外還包含了個體的才能(competencies)、活動喜好(activities)、

職業興趣(occupations)及特質優勢(traits compared with others)等,

例如某人的職業興趣偏好研究類型,但考慮才能與特質優勢後,發現 此人缺乏研究類工作的能力,且特質較同儕不具優勢,則此人目前仍 不適合研究類的工作。職業環境亦被分為相同的六種類型環境,每個 環境的特色是由此環境中大多數的人格,以及此環境的特殊問題所組 成。若人格類型與職業環境不搭配便會產生特別的問題及壓力。

2.人們尋找適合個人人格類型的環境,以鍛鍊自我的技巧與能力,來表 現自己的態度及價值觀,並面對同樣的問題及扮演一致的角色。選擇 相同職業的人有相似的人格特質,他們對於各種情境和問題的反應方 式也會相似,故而形成特有的人際環境。

3.一個人的行為表現,是由自我的人格與自我的環境特質交互作用所決 定。假設知道個體的人格類型以及其職業環境,以我們對人格類型 及環境類型的了解,理論上我們可以預測個體在此組合的行為表現。

(二)輔助假設:

1.各類型或環境的關係可以利用六角形的模式解釋:各類型或環境間的 距離與其之間的關係反比,如圖 1 所示。

2.人與環境之間,某些類型的配合情況較其他類型更為接近,如圖 1 中,

社會型與研究型(SE)相鄰,其兩者間之相似性較社會型與傳統型(SC)

間的相似性為高,即所謂一致性(consistency)。

3.某些人或環境的界定較為清晰,較為接近某一類型,而與其他類型較 不相似或完全不同,此種情況顯示出區分性(differentiation)良好,亦 或有些人與多種類型相近,則表示這類個體的區分性較低。

4.不同類型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環境,如社會型的個體需要在社 會型的環境,因為在此等環境才能給予個體所需的機會與獎勵,此等 情況即稱為諧和(congruence)。

根據 Holland(1997)之核心假設及輔助假設可以推定:若一致性愈高、區 分性愈高、諧和性同樣愈高的個體,其個體的發展、職業選擇及適應,可能都會 有較其他個體為佳的結果;反之,若一致性低、區分性愈低及諧和性愈低的個體,

則可能發展較遲滯、困難,而在職業方面的選擇及適應亦較困難(陳清平,1985)。 二、類型論的基本假設(Holland,1997):

(一)職業選擇就是一種人格的表現。

(二)職業興趣測驗也就是人格測驗。

(三)職業的刻板印象(vocational stereotypes)具有可靠的及重要的心理及社 會意義。

(四)相同職業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及人格發展過程。

(五)同一職業類型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因此會以類似的方法來處理各 種情境和問題,並具創造出某種特定的人際關係環境。

(六)一個人的職業滿足、穩定及成就,決定於其人格與工作環境適配而定。

所以,由上述的假設得知:此理論可稱為結構互動(structural-interactive)或 類型互動(typological-interactive)理論,因為此理論試著組織廣大的人與工作的 資料,因此可說是結構的或類型的。Holland(1985)認為環境可以影響個人,而

研究型,I

藝術型,A

社會型,S 企業型,E

傳統型,C

實際型,R

圖 1 性格類型與工作環境類型六角模型

個人亦可以影響環境,兩者具有互動(interactive)的關係。

三、人格類型與環境類型的發展 (一)人格類型的發展

Holland(1985,1997)認為人格類型的發展,除了受父母親遺傳上的 影響外,還有雙親的人格類型以及雙親對待子女的態度,綜合形成重要 的生活環境,還要加上個體與同儕團體的交往經驗,共同塑造出初期的 活動偏好和興趣,進而發展出某一方面的能力與專長,而相對的,其他 方面的潛能亦因此而隨之隱默。個體所經歷與發展出來的活動、興趣、

能力等經驗,創造出個人的傾向,顯露其自我概念,價值觀等特質,並 形成某些特徵,表現於其行為上,而這些特徵可歸納為六種類型,同時 職業環境亦可相對分成此六種類型。這一連串逐漸分化的經驗、活動、

興趣、能力與價值偏好,在遺傳的限制與環境所給予的機會與經驗下,

綜合構成個人的特質傾向,逐漸形成其獨特的人格特質。同時亦導引其 朝向某一教育或職業方向發展,其發展情形如圖 2 所示。

圖 2 人格類型的發展 Holland,1997,P.19

另外,Holland 的環境模式和環境影響背後的主要概念是,當某職業環境的 特殊角色要求,能滿足其個人需求及提供滿足時,個人便會為之吸引,例如,一 個社會化取向的人,喜歡到一個能跟人發生互動的環境去。而個人所經歷與發展 出來的活動、興趣及能力等經驗,創造個人的傾向,顯露其自我概念、價值觀等 特質,並形成某些表徵,表現於其行為上。這些特徵可歸納為六種類型,職業環 境亦可相對分成此六種類型(表 2):

個人因素 環境因素

遺傳

活動

興趣

能力

傾向

家庭、學校、朋友等提 供該類型環境的機會與 增強作用

自我觀念

對自己與世界的知覺 價值觀

對環境影響的敏覺 人格特質

表 2.職業環境類型與特徵

續前頁 傳統型 1.喜愛傳統性質的職業或情境,而避

資料來源:邱美華、董華欣,1997,p.40-p.41

(二)環境模式的發展

Holland 對照其發展出之六種人格的方法,將環境模型亦區分為六種 類型,為了能有更成功的應用,此種組成(在配適環境中最多類型的人)

或啟發之需求機會,而由大多社會型組成的人所支配。

5.企業型(E)環境:

企業型的環境特徵,是由環境主要的需要及具有運用他人參加組織或 發展自我興趣目標之需求機會,而由大多企業型組成的人所支配。

6.傳統型(C)環境:

傳統型的環境特徵,是由環境主要的需要及有秩序的、系統化的運用 資料如做記錄、填報資料、重新整理資料及依據指示製作數據資料等等 之需求機會,而由大多傳統型組成的人所支配。

四、人格類型與環境類型的衡量 (一)人格類型的衡量

有關 Holland 的六種人格類型的衡量,一般都使用”職業偏好問卷”

(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VPI),”職業自我探索量表”

(Self-Directed Search,SDS),史闕職業興趣量表(Strong Campbell Interest Inventory,SCII)。國內由金樹人等人(林幸台、金樹人、陳清平、張小 鳳,1992)依照 Holland 類型論為基礎自行編製之生涯興趣量表(Career Interest Inventory,CII)等。

利用上述之量表為測量工具進行測驗,施測的結果,可得實際、研 究、藝術、社會、企業、傳統六項分數,得分最高的一項即表示受試個 體接近該種類型,亦即此個體之人格類型(林幸台,1984)。至於次類 型或人格組型的評定,由於各類型彼此並非完全之獨立,且在實際情況 中亦不可能存在完全屬於某一類型的個體,故可依上述各測量工具所得 的結果,依分數高低排列,最高分數前三項代表個體的人格組型,而每 個單項則稱為次類型。

1.一致性程度(degree of consistency)的衡量

在圖 1 的六角模型中,若將 RIASEC 依順時針的次序排列,則相鄰的

在圖 1 的六角模型中,若將 RIASEC 依順時針的次序排列,則相鄰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