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LMX關係品質的衡量

探究完可能影響 LMX 關係發展的重要變數之後,對於主管與部屬關係品質好壞 以及在該品質底下所導致之結果,勢必也要加以思索。

依照西方針對 LMX 關係品質之研究,主要乃是從單一向度的 LMX-7 發展起來,

然後,逐步朝向多向度的衡量指標移動,如 LMX-MDM,便是擁有四個向度的 LMX 關 係問卷。分別為『貢獻度(contribution)』、『忠誠(loyalty)』、『情感(affect)』、『職 業尊重(professional respect)』。『貢獻度』指的是每個成員所知覺到的朝向成對 共同目標(不管是明確的或者不明確的)努力的工作導向程度。在工作導向行動的評 價之中,重要的是成對部屬成員的責任、工作描述下延展出去完成交付之任務、雇 傭契約、以及主管為此行動所提供之資源與機會;『忠誠』指的是不論情境如何變化,

對成對的另外一半他人,忠貞不二的態度或作法;『情感』指的是成對成員們所共有 的情感,植基於人際間的吸引力,而不是工作或職業價值。這樣的情感可以用關係 中存在個人獎酬要素或結果的出現,加以證明,例如友誼;『職業尊重』則指主管與 部屬之間,雙方對彼此的工作經驗、專業工作能力等等之評價與知覺,許靜怡(2000)

將之譯為職業尊重,或許翻譯成『專業尊重』會更為貼切。

許靜怡(2000)針對 LMX 關係品質應該如何加以衡量這個議題切入,共計找出 了六項關係之衡量指標,分別為『溝通頻率與方式』、『私人活動與情感』、『訓練與 栽培』、『信任與授權』、『升遷與獎勵』以及『相互協助』。並與 LMX-7 相互比較,結 果發現在華人的工作關係中,不僅僅包含 LMX-7 的四項指標。主管對於內團體成員 還會增加信任與授權的程度,給予更多工作訓練、升遷與獎勵的機會,並進一步發 展非工作關係情感,也就是指在非工作情感這個部分,就華人社會而言,是更形重 要的一環。然而,經過研究者深入加以探究之後,發現到諸多許靜怡(2000)認定 用以衡量 LMX 關係品質的指標,實質上,所指稱的乃是該段 LMX 關係所造成的結果。

如『訓練與栽培』、『信任與授權』、『升遷與獎勵』三者,並非用於考量該段 LMX 關 係之本身品質。得益於該研究的發現,『溝通頻率與方式』此一構面,的確是過去西 方學者所沒有考量到的部分。

溝通(communacation)一詞起源於拉丁文的『communis』,指的是共同(commue),

也就是分享(sharing)、交換意見的意思(李南賢,1991)。溝通乃是人與人之間傳達 思想、觀念或者交換情報消息的過程,也是一種人們透過符號或者工具,有意識或 無意識的影響他人認知的動態過程,人們希望經由溝通的過程,達到分享訊息的目 的。韋氏字典對溝通所下的定義是:『文字、字句或消息的交流;思想或意見之交換。』

Lasswell(1948)則說『所謂溝通就是什麼人說什麼?由何種路徑傳給什麼人?產生 何種效果?』溝通可以說是利用各種方法,來傳達人與人之間的思想與意見,並產 生共同瞭解的認知行為與行動。底下列出各家學者對溝通的定義。

表 2-5-1:溝通的定義

提 出 者 年 代 定

Lasswell 1948 溝通是「由誰,藉著何種管道,向什麼人說了什麼,並產生了什麼效果(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how, with what effect?)」。

Shannon &

Weaver 1949 溝通包括一個人的意思影響另一個人的所有過程,是一種社會行為,用以分享態 度、觀點、資訊、知識、意見的方法

Schramm 1954 溝通是藉著分享消息、事實或態度,試圖與他人或團體建立共同的了解與看法。

Gregg 1957 溝通是指將指示、消息、意見、說明或問題,由某人傳達予他人,或由某團體傳達 予另一團體的歷程。

Emery 1960 溝通乃是傳遞個人的消息、觀念及態度到他人的一種藝術。

Brown 1961 溝通在於傳遞和交換事實、意念、感覺和行動;是一種思考程序、往返式的連續歷 程,也是一種社會程序符號化的過程。

McClosky 1967 溝通是個人或團體藉以傳遞觀念,態度或事實到其他個人或團體之一種心理/社會 歷程。

Barnard 1968 溝通乃個人與個人間傳遞有意義符號的歷程

Simon 1976 溝通是組織中的一份子,將自己的意思傳達給另一份子的過程 涂崇俊 1977

溝通是一個動態歷程:為個人或團體將觀念、意見、態度或感情,利用各種媒介或 工具如語文、符號,傳遞予他人或其他團體,以建立相互了解的一種心理及社會的 歷程。

謝安田 1982 溝通,就出發點而言,是在促使意見能為協調一致,進而使整體組織目標能協調一 致;就程序而言,溝通就是發訊人將意見(觀念、態度、訊息等)傳達至受訊者 傅肅良 1983 溝通指兩人以上相互間,經由溝通歷程,交換資料、觀點、意見或情感,以獲致共

同了解,信任與行動協調。

劉興漢 1985 溝通就是所有傳遞消息、態度、觀念與意見的程序;並經此程序,以達成人與人之 間的了解和協議。

舒緒緯 1990 溝通係指送訊者將語言、符號等訊息,經由適當的表達方式,使收訊者表現出預期 反應的一種歷程。

徐木蘭 1994 溝通除了思想與觀念交換的過程外,它的最高目的是藉回饋的手段,達到彼此了解 與互享意義的境界。

資料來源:游婷熙(2002)

解釋完溝通的相關定義之後,接著要瞭解溝通具備哪些基本要素。一般而言溝 通 基 本 要 素 為 溝 通 發 動 的 來 源 (source) 、 訊 息 本 身 (message) 、 所 使 用 之 管 道 (channel)、接受者(receiver)、回饋(feedback)。回饋對於溝通行為的影響效果,

主要來自兩方面。其一是回饋對於溝通行為具有增強作用,不管其增強是正面還是 負面。其二則是透過回饋,部屬可以瞭解到主管對其個人的看法,而得到關於自我 的相關資訊,進一步增進自己對於自身以及他人的覺察能力。Applbaum(1973)將溝 通分為八大類別,分別為內心溝通、人際溝通、小團體溝通、公眾溝通、組織溝通、

演講式溝通、大眾傳播、泛文化溝通。其中,『人際溝通』指的是兩個人彼此相互之 間的意見溝通,例如面對面談話,或者藉著電話以及通信的等等方式,在相同或不 同的空間下,用聲音或文字來互通訊息。

若按照組織結構加以區分,則可分成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正式溝通(form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依循組織結構所產生的溝通路徑。溝通的形式源自於命令系 統的設計,而被侷限在組織本身的特定路線之上,乃是依據組織之組織章程或相關 法律條文所建立的溝通體系。例如組織的公文往返、會議召開的次數、便條備忘錄 傳遞等等。非正式溝通(informal communication)則建立在成員間的社會關係上,

乃是依循非正式組織而來。例如員工私底下的交談、傳聞或謠言等等,便屬於這個 範疇。

若 依 照 溝 通 流 動 的 方 向 加 以 區 分 , 則 又 可 以 分 為 下 行 溝 通 (downward communication) 、 上 行 溝 通 (upward communication) 以 及 平 行 溝 通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三者。『下行溝通』專指主管對部屬,由上而下所進行的溝通。一般 是指主管將指示傳達給部屬,其訊息類型可以是指示、下達命令、指揮或者是純粹 發佈消息,而且,因為下行溝通一般在組織中就存在很多管道,又是主管法定權力 的合法使用,所以是企業組織中最常見溝通方式;『上行溝通』主要是指部屬向主管 報告或者建議的溝通,也可以是部屬將自身情況與相關事務,向主管表達其意見或 者態度,可以說是對主管下行溝通之後的一種回饋機制;『平行溝通』則是指不同部 門間,同一層級的個體的溝通,或者是同一職級同事間的溝通。

按照溝通管道區分,可以簡單分為書面溝通以及口頭溝通,兩者各自有其優缺 點。書面溝通優點是所欲傳遞的訊息比較不容易被曲解,而且白紙黑字可以保留一 段時間,但缺失則是回饋的速度欠缺即時性,相對就減低了該訊息的重要與急迫程 度。口頭溝通優點則是具有親切感,以及即刻回饋的效果,但缺點就是口說無憑,

容易產生差錯。Lengel(1983)則將上述分法再細分為『面對面溝通系統』、『電話 式溝通系統』、『電子式溝通系統』、『書寫式溝通系統』,用以探究組織溝通。

按 照 說 話 者 以 及 接 受 者 間 的 交 互 作 用 區 分 , 則 可 分 為 單 向 溝 通 (one-way communication)以及雙向溝通(two-way communication)。俞成業(1986)歸納了單向 溝通以及雙向溝通的優缺點,表列如下。

表 2-5-2:單、雙向溝通優劣

雙向溝通 單向溝通

傳播速度

內容正確性

傳播狀況 吵雜 安靜

回饋

送訊者心理壓力

收訊者行為表現 較有信心 較少信心

溝通前準備 無從準備需隨機應變 多而有計畫

資料來源:俞成業(1986)

陳皎眉(1996,2004)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唯有懂得積極傾聽,才能 有效溝通。積極傾聽是一種主動而非被動的接收聽覺刺激的過程。所以,積極傾聽 就是基於對對方的關心,而努力去聽對方所講的話,並且加入一些技巧,來協助個 體瞭解對話的背後原因。積極傾聽的結果會造成對方覺得受到重視、被關心、被接 受。

而積極傾聽可供運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注意(attending skills)、

跟隨(following skills)以及反映(reflection skills)。其中,『反映』指的是簡 述對方的語意(paraphrasing)、反映對方的情感狀態(reflecting feeling)以及意 義反映(reflecting meaning)。簡述語意就是用自己的話把所聽到的重新覆述一遍 給對方知道。情感反映則指用一個簡單的敘述,將雙方所經驗到的情緒反映給對方 知道。意義反映則是將內容以及感覺加以連結。陳皎眉(1996,2004)整理出了有效

溝通的七大要點,分別為『描述而非評價』、『具體而非模糊』、『試探而非確定』、『真 誠而不操弄』、『同理而非同情』、『平等而非優越』以及『正向而非負向』。

陳皎眉(1996,2004)進一步指出溝通實乃人際關係之基礎,有好的溝通能力,

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而不當的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人際關係的殺手。換言之,LMX 理論既然是從人際理論發展而來,自然就脫不開與『溝通』的關係,所以在探討主 管與部屬的工作關係品質時,勢必得要納入溝通此一構面加以討論。然而,許靜怡

(2000)僅探討『溝通頻率與方式』,似乎無法完全切中溝通之核心。Smeltzer & Thomas(1994)指出對於溝通的評估所做的研究中,推斷效果和效率是二個最為顯 著的結果變項,但以 Shelby(1998)針對溝通成果和過程其達到管理目標的評估依 據,除了效果、效率之考量外,還應該包含品質,方得以完備,所以本研究也傾向 在溝通頻率與方式之外,再納入品質一項,作為衡量 LMX 關係品質之構面。

Goldhaber 和 Krivnos (1977)認為溝通品質包含資訊交換的準確性(資訊能被 依賴因為它通常是正確的)、即時性(資訊是現行的並且在需要時能馬上獲得)、

適當性(所接收的資訊足夠去完成任務)和完整性(資訊是廣泛的而且不缺少任何 重大關鍵的事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