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青少年的社會歷史記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青少年的社會歷史記憶"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螢灣師範 大學歷 史學報 第%期 中華 民國八 十六年 六 月

白灣青少年的社會歷史記憶

王 明 珂

許 多社 會人 軍 皆由共 同的社 會歷 史記憶 來凝 眾 ,以對外墊斷 、對 內 分享社 會資源 。共 同的社 會歷 史記憶 ,是在許 多代表 不 同族軍 、階級 、 性 別與 利 益軍體 的分歧 、矛 盾的記憶 中 ,由爭辯 、妥協 、消除異端 所 產 生的 「集體 記憶 」 。以此 ,社會人韋建立其認 同與 價值體 系與特定 的資 源分 配關係 。社 會一 方面 制度化 的教導其青少年一些 「重要的過 去 」, 另一 方面 「重要 的過 去 」成為社 會 內外人軍爭論 的焦點 。所謂社 會化 , 便是 個人在 成長 中 自家庭 、學校及校外社會獲得各方面 的記憶 ,以形成 一種 認 同與 價值觀 一一 即符合 某種 典 範 的社 會認 同 ,又蘊 舍 多元與 矛 盾的記憶與 價值 。以此 ,一個社 會得以建 立現實權 力與 利益分 配關係 下 的秩 序 ,亦潛藏未 來社 會價值與認 同變遷 的可能 。 本 文根 據對 舛16位台灣 國一 、高二學 生所作 的歷 史記憶 問卷 調查 結果 ,分析 台灣青 少年歷 史記憶 中所蘊舍 的社 會認 同,以及不同年齡 、 性 別,以灰不同地域或族軍青少年間的社會歷 史記憶差距及其反映 的社 會化過程 。藉此說 明 「社會 」價值與認 同如何藉社會歷 史記憶來傳遞 , 以及歷 史記憶的重組與 失憶如何反映社會變遷 。由台灣青少年的歷 史記 憶 中 ,我們也可以探索提供這些歷 史記憶的台灣社會的本質 。 關鍵詞 8社●歷史記幰 青少年 社●認同 中本文的資料蒐架得到謝素珍 、工素珍 、陳富嫦 、江如雪 、馮世倪 一 簡淑 惠 、楊 惠如 、曹世 俊 、徐淑慧 、蕭秋虹 、許 宇權 、卓婉 芳 、吳錫 貞 、劉秀玲 、陳處琴 、蔡家強 、呂鴻賓 、衛 昇泉 、吳 美玲 、莊周華 、鄭以 貞 、黃明鍾 、楊玉雪 、李世平 、廖春鄉 、池純 貞 、陳我泰 、 黃春枝 、兵美珠 、吳文女 、謝世 賢 、范陽義 、何維清等老師與校長們的幫助;在資料統計 上得到 中央研 究院統計學研 究所黃景祥博士的協助 。本文為 「台灣民眾年確記憶資料蒐無 與分析計g,l」的部分成 果,本i,l(編NSc田-°3U1-HUU1-U68)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的支持下始得進行,在此我對以上的個人與機構敬致十二 萬分的慼謝之意 。 一:149一

(2)

國立主 瀯 師 藇 大 小歷 文 學銀 第%期 我們通常將歷史視為 「過去發生的事 」,但是並非過去所有發生的事都被寫 入歷史 ;歷史記載 「重要的事 」 。現在許多歷史學者關心的問題是 :那些是重要 的事?它們為何重要?那些人認為並決定它們是重要的?藉著這些被選擇的過 去 ,歷史傳統如何被創造或想像 出來以維繫一種認同

1?在

這些研究中,學者們 都將 「歷史 」視為一種社會記憶 仆Ucial㎎mory),注意 「歷史 」在現 實社會人 群 中的意義 。 將〡歷史 」視為一種社會記憶 ,學者們探討的焦點是 :一個人群 (社)如 何選擇 、組織 、強調適當的 「過去 」,作為其成員間的集體記憶 (或稱社 會記

),藉

以凝聚該人群的認同 。以及 ,對於個人而言,他所屬的社會認同體系如 何形成︸個記憶架構 .在此記憶架構 中,個人如何在 日常生活裡經驗到當前發生 的重要事件 ,或記得過去的重要事件 .以強化 自身的社會認 同體系2。 更重要的 是 ,一個社會人群的本質經常在變動之中 ;這種變遷 (認同變遷

),如

何由社會 記憶 的改變來達成3。近十年來 ,各學科對於社會記憶與人群認同或認同變遷問 的關係 ,都有相 當深入的研究 。其 中一個關鍵問題是 :社會記憶如何傳承?或 者 ,個人如何由社會中獲得一些記憶以形成其認同體系?在這問題 中,青少年的 社會記憶獲得與形成過程及其意義 ,是許多學者關注的焦點 。 關於青少 年的社 會記憶 ,許多相 關研究早 已指 出 ,影響一個世代人群 的政 治 、社會價值最重要的經驗與記憶 ,常發生在這世代個人的青少年時期與青年早 期 (約當19-25歲之間)4。因此青少年 (與年輕成人)的社會記憶成為受重視 的研究主題 。美國學者M比haelFrkch曾在他的學生 中做過一些有關歷史記憶的

EricHobsbawm&Tef.nceRangered.,T乃ε出刀叩 田tㄉF9Urr了翃 加ㄌ刀(Cambridge:Cambridge

UnⅣersityPress,1983);Bened●tAndefson,出田u刀ε〞CU〞〞 “刀

。πε∫′比 9εεtoUπJU刀r乃ε

U比 a刀tSPre翃U′Ⅳπㄉ刀a〞∫〞,rev.&ext.edit㏑n(Lond。n:VeΓsoPress,1983,1991).

F.C.Bartlett,Remembering:AStudyin巳 方〞ε刀r£r羽tSUC:田P,c乃UrU〞(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32),199-214;MauriceHaIbwachs,°nCoIlectiveMe㏑orv.

Ed:&trans.byLewisA.Coser(ch㏑agoandLondon:︳╮eUnivers丘yofCh沁agoPress,1992). EficIIobsb●wIn,ⅡIntroduction:inventingtrad“ion,ⅡinE〝ε工πvε刀πU刀UrTrr〞,”U月,l-14 ;

王明珂,〈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邊的探討)《新史學》5.3(1994):119-14U。 HowardSchumanandJacquelingeScott,田GenerationsandCollectiveMemories,”n4化

r9-εa元SUεㄉrUoε〞Rt”ε〃S4(1989):359-381.

(3)

合瀯 青 少 早 的 社 會 歷 史 記 恆 有趣測驗 。他每年都在課堂上以一些簡單的問題一一 如十個與美國早期歷史有 關的人名 一一 讓學生 回答 ,如此累積了八年的資料 。這些資料乎旨出 ,在美國年 輕人的歷史意識 中,傳奇性人物 、英雄烈士以及與 「起源 」有關的人物經常是最 容易被憶起的 「歷史人物 」 。因此他認為制式的歷史知識灌輸對於學生歷史意識 的培養並無幫助 ;影響他們最多的是更深層的文化5。

本文嘗試對台灣青少年社會記憶作初步的探索。在當前的台灣作如此的研究

有其特殊意義 。首先

,台

灣是研究 「社會記憶」與 「人群認同」的最佳田野。由

清代開始台灣在地理上 、政治上

直處於中國逸緣

,如

此產生的認同危機使得來

此的大陸移民常需強調其 中國或漢族認同 。特別是在國民政府退據 台灣 ,以此┬ 隅宣稱為全中國之正統時,強調 中國認 同更是重要 ,如此造成數十年來中國歷史 文化成為台灣文化教育申核心 。近十年來 ,台灣經歷相當急劇的政治社會變遷 , 「台灣本土認同」成為與 「中國認同」抗衡或對立的一種政治 、社會與文化勢力 ‘ 。八十年代末以來台灣積極進行本土化運動,不僅在各級學校課程安排及課業 內容上注重台灣鄉土知識的傳授,同時在各傳播媒體上鄉土主體文化都受至”極大 的重視 。毫無疑問 ,這些學校與社會的 「本土化運動」,將深深影響當代台灣青 少年的 「社會歷史記憶 」

:,以

及他們的社會認同 。因此,在此愛化之初 ,我們 蒐集 、保存台灣青少年的 「社會歷史記憶」資料 ,可與將來 (在本土化教育與文 化實施一段時間之後 )蒐集的類似資料作比較 ,這將對於我們了解 「社會歷史記 憶 」與認同或認同變遷之間的關係有極大的幫助 。其次,對這些資料的分析,可 讓我們對當前台灣青少年的社會歷史記憶結構及其發展過程,以及其中的地域 、

5 Michae1Γrich,”Amer:canHistoiyandtheStructuesofC°llectiveMemUry:AM°

destEXer-okeinEmp二iicalIconogr●phy,”J●田〃 〞 Ur↙lmε方ε也刀Ⅲ “U〃75.4(1989):ll3°-l155.

6 王明珂,〈台灣與中國的歷史記憶與失憶〉,《歷史月刊》1U5(1996):田一如 。

7

無論是社會記憶或年體記憶 ,這些詞索目前在學界的定義相當廣泛,它們甚至包括一些人 們由身礎姿態 、儀式 ╮文物等文化符號來表達的記憶 。本文的探討將限定在與 「歷史」或 「過去」有關的社會記憶中,因此以下本文皆以 「社會歷史記憶」來代替一般通用的 「社 會記憶」。由於社會記憶中最重要的便是被稱為 「歷史」的那些社會記憶,也由於當一什 ‵發生在當代的事成為一種社會記憶時,它也成為 「過去」的一部分,因此本文所謂的 Γ社 會歷史記憶j與「社會記憶」的涵義大部分重巫,用此詞燊只是強調社會記憶中的歷史成 分 。 一 151一

(4)

堅 立 重 瀯 師 範 大 學 歷 文 學 夢艮 第 %期 性別與族群之別,有初步的了解 ;這種了解可提供從事歷史文化工作者的參考 。 在這樣的旨趣下 ,我們得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支持,在19與-19%年進行 蒐集青少年的 「社會歷史記憶」 。本文便是根據19鄉年所蒐集的資料所作的初 步分析 。

社會歷史記憶測驗

本計劃的執行得到全省三十餘位國中 、高中老師的幫助 。經過簡單的講習溝 通後 ,請參與 的老師們協助在33校的學生 中 (每校約兩班)進行問卷調查8。 我們對兩個 年齡層的 中學生 (國中一年級與高中二年級學生

),共

舛“ 人進行 這個測驗 。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剛由小學升入中學 ,相對而言 ,他們對於過去的記 憶受家庭與學校的影響較深 ,受社會的影響較淺 。相反的,由國中到高中,一 青少年所接觸的社會媒體逐漸多元化 ,他們從社會中得到許多對過去的記憶 。更 重要的是 ,由國中一年級開始 ,他們在學校 中正式接受歷史教育 ;這是社會制度 化的 、有意義的對其青少年成員灌輸 「過去重要的人物與事件 」之始 。因此 ,比 較這兩個年齡層學生 的 「社會歷史記憶 」,我們或可以得知 「社會化 」 (包括社 會與學校教導他們的 「重要過去 」)對於青少年的影響 。 這個測驗 ,包括 四個題 目: (l)請寫出十個 本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 (2)請寫出十個與 台灣有關的重要歷史人物 。 (3)請寫出十個本國歷史上 曾發生的重要事件 。 ω請 寫出你從小到現在社會上發生的十個重要事件 。 8 這些學校是 台北縣市的陽明國中 、龍 山國中 、景興 國中 、徐匯中學 、江翠國中 、皮洲國 中 、大理 國中 、板橋國中 、仁愛國中 、復興高中 、肉湖高中;桃竹 苗地 區的平南國十 、永 安 國中 、仁 美國中 、苗栗高中;台中地 區的崇倫 國中 、向上國中 、光榮國中 、台中一中 、 清水 高 中 、文華高中 、仁 愛高皮 ;高屏地 區的民族 國中 、陽明國中 、琉球國中 、風山高 中 、風新高中 、屏 東女 中;台東地 區的豐田國中 、知本國中 、蘭陽女 中 、花蓮高中 、台東 高中 。這些學校的選擇,只期我們的調 查樣本不是只出於一地,也 不是只出於 大城市 ,而 有全省 的普遍性 ,此外並無特殊考慮 。 ——152一

(5)

合揩 責 少年 的社 會 歷 史記 慢 .t9. 所有 的測驗 都在 暑假過後 ,剛開學 的第一個星期 (歷史課 開始之前 )進行 。 如 此希望將學校 歷史課程對學生 「社 會歷史記憶 」的千擾減到 最低 的程 度’。本 測驗 所得資料 ,一方面 可藉 以分析這一代 台灣青少年的社 會記憶結構 ,一方面可 作為長期研 究 台灣 人認 同變遷的觀 察指標 ,以及作為歷史教育 及文化政策的建議 參考 。當然 ,若能長期累積這種資料 ,對於相 關問題 的研究一定能更深入 、更全 面 。

那些是重要 的過去人物與事件

?

青少年時期 ,是個人在社會化過程 中最重要的階段 。許 多社會 ,包括 台灣 , 要求青少年接受學校教育 ,其意義就在於社會希望塑造它的成員 。在這塑造過程 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告訴他們那些是重要的 「過去 」 。但是 :青少年與我 們所有的人一樣 ,個人的記憶並不只是被動接受社會給予的 「記憶資料庫 」 。對 於每一位青少年而言 ,不同層級的 「社會 」都教導他一些重要的 「過去 」 。這些 由社會中得到的 「社會記憶 」,塑造青少年基本的認同體系 ;這認 同體系有如社 會心理學者所謂的 「J●理構 圖 」 “chcmata)1U。在社會生活中,個人透過此認 同 體 系或相 關的 「′心理構 圖 」來經驗 、回憶發生在當代或過去的重要事件;各社會 群體也不斷的透過各種媒介提醒他們那些是重要的事件 。這些經驗與記憶 ,進一 步強化或修正一個人的認 同體系以及相關的 「′心理構圖 」 。 舉例來說 ,一個住在台灣南部的女性原住民青少年 ,她的認 同體系可能使她 認 同本村落 、本族群 、台灣原住民 、台灣人 、中國人 、南部人 、女性等等 。各社 會群體 (村落 、族群 、原住民 、本鄉 、國家)都提供 、強調一些重要的 「過去 」 。 但是在她的社會生活經驗 中 ,如果 「原住民 」與 「女性 」認 同有特殊的重要性 , 在此心理構 圖與認同°,她便可能特別注意與此有關的事件與人物 ,或特別記得 與此有關的 「過去 」,如此更強化了她的原住民與女性認 同與相關的心理構圖 。 因此 ,透過 「社會歷史記憶 」測驗 ,我們可以觀察不同性別 、不同年齡層 、不同 地區與族群青少年的 「社會歷史記憶 」異同,及相關的社會認同形成過程 。 其它關於 本測驗 的 「規則 」,請參看附件一 。

Γ.C.Bartlett;Rε〞 ε〞tεπ刀ξ4St田V加E聑π用tK〞〞6刀tSUt〞二ㄐ 由 UrU〞,2o8-14. ——153一

(6)

國 立 生 瀯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學無 第 25期 表一 台灣 國一 、高二學生歷史記憶調查 (舛“ 人 ) 本 回 歷 史 人 物 台 泗 歷 史 人 物 本 國 歷 史 卒 件 經 歷 台 材 二 要 爭 件 排 序 人名 頻率 一次/%排序 人名 頻率.次/%排序 卒件 頻率.次/%排序 事件 頻率 一次/% U1 孫 中山 U? 唐太 宗 U3 棄始皇 恍 孔 子 仍 蔣 中正 U6 劉 備 。7 岳 飛 °8 諸葛亮 U9 孟 子 1。 鄉成功 l1 女 帝 l2 甘 操 13 二 月日 14 Ⅲ 羽 15 朱元# 16 張 飛 19 淡武帝 18 周 公 19 劉 邦 2U 武則天 1389/57.4 1U95/44.5 953/39.4 935/38.9 775/32.1 934/3U 4 623/25.8 6。3/25 569/23.6 568/23.5 539/22.2 521ˊ21.6 483/2。 461ˊ19.1 395/16.3 374/15.5 344/14.2 329/13 5 326/13.5 283/11.7 鄉成功 16U4/°64 蔣 中正 15。8/倪.4 蔣經 國 lU85/伍.9 孫中山 lUU9/41.9 到銘仃 %2/31.5 沈葆楨 奶1/189 李登好 4奶ˊ18.4 羅福里 358/14.8 孫 格 ”6/14.9 丘避 甲 353′14° 鄉 經 33〃13.9 t添丁 28〃11.9 支t 帝● 248/11.8 丁 日昌 狙V9.8 吳 Ⅱ▌ 178/7.4 施 琅 175/7.2 邱克坎 152/63 郵芝龍 13〞5.6 速 珴 133/5.5 到永格 127/5.3 U1 U2 U3 U4 U5 U6 。 9 °8 U9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U U1 七七事焚 1151u,.6 U2 甲午城 爭 B3V並.4 U3 鴉 片城 爭 9B5/笓.5 m 八 國聯軍 “6/29.2 U5 國父革命 .35/%3 U6 八二三炮硪 ”9/鈕8 °9 八年抗城 如5/19.3 °8 赤壁 之玻 4。 。/16.6 U9 六 四軍 件 392/16.2 1。 南京 大屠殺 313′上3 n 二二八卒 件 31V12.9 12 淝水 之城 ”2/12.1 l3 二次大城 ”2/12.1 14 一次大珴 288/11.9 15 八王 之亂 筘5/11 16 英法聯軍 狙3/1U.1 19 七 國之亂 236′98 18 女 巾之亂 幻6/98 19 蜻康 之雜 ”6ˊ9.4 2U 站 避 224/9.3 。1 颱風/水災 “UZ26.1 。2 六四事件 ”V銋.5 U3 千為湖事件 %3/”.3 肫 名古屋空雜 “4/151 U5 蔣經回去世 329/13.6 U6臼 286/11.β U7 捷迋弊瑞 v5/1.4 °8 八一二水災 ”V9.6 U9 兩岸會談 ”4/9.3 1° 大陸人劫機 182/75 11 ︴品氾注 198ˊ9.4 12 波斯泗珴爭 196/73 13 森姊瓦解 165/6.8 14 尹活描命來 146ˊ6 15 立院打架 131/5.4 16 中輯新交 1U8/4.5 19 六年國建 1U5/4.4 18 兩放大陸探親1U5/4.4 19 三○-條款 99u1 2U 十項廷投 竻ˊ 。.9 上表所 見 ,在學生記憶 中出現最頻繁的前 ∞ 名本國歷史人物 中 一 半數以上 (至少 也 位)都曾稱王 、稱帚 ,或位居總統等最高領袖地位 。這些人主要都是 男性人物 ;女性只有武則天 。在這

m名

歷史人物 中,文人只有孔子 、孟子 ,其 餘皆為政治人物 。以時代來說 ,半數以上 (l3位)為上古到漢未的歷史人物 , 近現代人物只有3人 因為學生在回答 「本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時 ,他們並不知道下一題是 「台 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因此在表一本國歷史人物中,缺乏與 台灣有關的人物是 值得注意的現象 。這顯示我們的青少年們對於 「本國」的歷史意象 ,是由上 自黃 帝 、堯 、舜 ,歷經秦皇 、漢武 、唐太宗等開疆闢土的歷代名王 ,至孫中山等偉人 事蹟所建構而成的 。因此在 「本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最普遍被青少年們提 及的如孫中山 、秦始皇 、唐太宗等都是不同時代的中國 「開創者 」 。在 「與 台灣 有關的重要歷史人物 」中 ,鄭成功與蔣 中正分別居於最普遍被記得的首位與次 位 。這兩位人物 ,都是在台灣歷史上開創新頁的人物 。尤其是鄭成功居於首位 , ——154一

(7)

合瀯 青 少 早 的 社 會 歷 史 記 恆 在台灣本土認同上尤具意義 。同時這也說明了 「開創者」在社會歷史記憶上的重 要性ll。 我們很容易注意到,這些歷史人物也是經常出現在歷史教科書與各種媒體上 的人物 。我們可以就受測學生讀過的歷史或社會教科書進行分析,或對1994前 數年間各種電視劇 、出版物作更大規模的分析,以與本測驗所得資料進行比對, 但我認為這並不具任何意義 。學生的社會歷史記憶的確會受教科書 、課外護物 、 電視劇 、電動玩具等的影響 ,但是,一個更重要而深刻的社會文化影響這些教科 書 、課外護物 、電視劇 、電動玩具中所傳遞的歷史意象 。因此,它們只是影響青 少年社會歷史記憶的 「工具媒介」,或者說它們本身也是 結果」而非造成青少 年社會歷史記憶的原因 。譬如,武則天 、唐太宗與慈禧太后等頻頻出現在電視連 續劇中 ,可能加深學生對這些歷史人物的印象 ;許多漢末三國時期人物名列前 矛 ′部分原因可能是受流行於青少年間的 「三國誌」電玩遊戲影響 。但是,更車 要的是學生 、電視節目製作人 、電玩設計者都同樣生活在一個將唐太宗 、慈禧太 后 、關羽 、諸葛亮等人偶像化或神化的社會文化之中,這才是青少年們深刻的記 得這些歷史人物的根本原因 。 ﹉ 受測青少年們的回答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前 ∞ 個 「本國歷史上曾發生的重 要事件」 ,毫無例外的都是有關戰爭與蔱戮的歷史記憶 。如果一個社會群體所記 得的過去 ,也定義了它的本質,那麼這些戰爭與殺戮記憶所定義的 「本國」的本 質又是如何 ?這是值得我們檢討與深思的問題 。另外,在「本國歷史事件」中, 以時代分布而言 ,近現代的有l3件,上古到近現代之前的總共只有7件;這與 青少年對歷史人物的記憶偏重上古,有顯然的不同 。 在學生對於 「從小到現在社會上發生的十個重要事件」的回答中,我們得到 另一個訝異的結果 :被青少年們記得最普遍的前

m個

事件中,名列前 5項的都 是與災難 、死亡有關的事件 。有些並不是發生在台灣的事件,如波灣戰爭 、蘇聯 瓦解 、六四事件等 ,也出現在本表中,其中文以六四天安門事件高居第二位最值 得注意 。 ll 對開創者的歷 史記憶 ,也就是以形 象化的人物來象徵一個共同起源以凝聚人群 。關於 「起 源 」凝 聚人群 的力量,請參考拙著,〈過去的結構 :關於族群本質與認 同愛速的探討 〉, 《新史學》5.3(19與):119-14U。 7. ——155一

(8)

國 立 重 瀯 師 無 人 學歷 文 學 無 第 25期

國一與 高二學生間的歷史記憶差距

由國中一年級入開學 ,到高中二年級開學時,學生至少受了四年的學校歷史 教育 。更重要的是 ,在這期間隨著青少年的 「社會化 」日深 ,他們對當代社會發 生的事 ,以及對過去發生的事 ,也興趣 日增 。所謂社會化 ,從我們的分析角度 , 指青少年們從社會中所習得 、獲知 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地位 ,以及因此使他們 注意到一些社會所展現給他們的 「重要的過去人物與事件 」 。當然 ,最理想的狀 況是 ,當年國一學生記憶資料與三年後測得的高二學生記憶資料相比較 。在尚未 能得到最理想的比對資料之前 ,在此我們比較同一年國中一年級學生與高中二年 級學生的 「歷史記憶 」 。這兩者間的差距可能顯示 :(l)三年間距 的社 會背景誤 差 ;r2)歷史教育與社會文化所造成的社會化影響 。國一與高二學生的世代社會背 景差別不大 ,因此我們比較同一年測得的國一與高二青少年的記憶資料 ,在一定 程度上也能反映 「社會化 」對青少年的影響 。 對照表二與表三 ,首先我們注意到雖然受測的學生數差距不大(1”

2:ll舛

), 但表二 (國一學生 )在每個項 目中的答案頻率數值 ,都遠小於表三 (高二學生 ) 中所顯示的頻率數值 。也就是說 ,在填寫四十個空格以回答 「過去的重要人物或 事件 」時 ,國一學生遠比高二學生容易腦中空 白 。另一個結構上的差別是 ,國 學生較容易普遍提及某些人物或事件 ,使得前

m項

人物或事件的 「普遍頻率 」 差距較大 ;而在高二學生 中則這些人物與事件的 「普遍性 」呈穩定下降驅勢 。這 樣的差別反映著國一學生的 「社會化 」並未成熟 ,他們對過去的記憶較缺乏 ,而 且容易集 中在少數過 去人物或事件上 。相反的 ,高二學生的社會化相對的較完 整 ,他們對過去的知識較豐富 ,同時也較多元化 。 表二 、表三所涵括的人物與事件 ,大體看來非常相似 ;無論是人物或事件 , 尤其是 出現頻率最高的前5項,兩表有相似的結構 。但是 ,個 別人物或事件的出 現頻率排序在這兩表 中卻顯示有意義的升降差別 。在本國歷史人物上 ,兩表中出 現頻率最高的前九名完全雷同 。孫中山在表二與表三中都仍居首位 。在國一學生 的記憶 中,出現頻率分別為次高與第三的孔子與蔣中正 ,在高二學生的記憶 中頻 率都明顯下降 。相反的 ,在高二學生的記憶中,唐太宗與秦始皇被提及的頻率則 明顯上昇至第二與第三位 。 ——156一

(9)

台沿 旁 少 早 的 社 會 歷 史 記 忮 表二 國中 一 年級男女學生歷史記憶調查 (也92人) 表 三 高 中二 年級 男女學生歷史記憶調查 (11舛人) 本 口 區 史 人 物 台 泗 歷 史 人 物 本 口 歷 史 ● 件 經 歷 台 口 一 妥 ● 件 排 序 人名 頻 卒 一次/%排序 人名 顏率 一次/%排浮 卒 件 頻卒 一次ˊ% 排序 一 件 頻率.次/% 941′57.4 582′45.1 456/35.3 445′34.5 416ˊ32.2 4U3′31.2 399/3U.9 318/24.6 315/24.4 3UU/23.2 295/22 8 284ˊ22 267ˊ多 。.9 259′2U.l 235′18.2 161ˊ12.5 154ˊ11.9 151/11.9 123/9.5 114/8.8 U1 蔣中正 935/茄.9 U2 邱成功 91U/” U3 孫中山 ω6ˊ兒.9 U4 蔣經田 ”〃29.6 U5 李登● 172ˊ13.3 °6 到銘停 158/12.2 。7 ●添丁 比4/9.6 U8 孔 子 %ˊ5.9 。9 沈葆楨 ∞/4.6 1。 更 = 珴 58ˊ4.5 11 孟 子 災u.2 12 臼天佑 5°′3.9 13 陸暗來 如ˊ39 14 唐太宗 3U/2.3 15 鄰柏村 ”ˊ2.2 16 邱 經 29/2.2 19 裘世凱 29′2.2 18 林則徐 鈕/2.2 19 胡 遵 29/2.1 2° 岳 飛 ”ˊ21 U1 七七爭愛 沌6/97 U2 茄片珴爭 3UV29.9 U3 甲午珴爭 35Uˊ”.1 必 八二三炮出銋6/笳.8 U5 口父革命 298ˊ21.5 °°八田玠軍 ”9/18.5 °7 二次大琅 ”U/17.8 U8 一次大珴 22UˊV °9 八年抗琅 185/k.3 1° 六四●件 198ˊ⊥3.8 11 -二八●愛113′88 12 九一八●愛112/8.7 13 南京大居殺 6°ˊ6.9 14 二二八●件 85ˊ6.6 巧 馬兩條約 9Bˊ6 16 赤生之珴 兒u 17 颱風水災 51u 18 百 日維新 48ˊ‘.9 19 自強迋山 如/3.6 2U 不平等條約43/3.3 U1 飛風ˊ水災 並U/加.3 U2 千為湖●件 ﹉229/17.7 U3 名古屋空斑 19V13:2 胱 ︴品氾注 13〃1U.6 °5 六四 一 件 121′9.4 °6 八一二水災 l15ˊ8.9 U9 捷迋弊端 9Uˊω.9 U8 大陸人民劫機 “u.9 U9 尹活任命來 兒u.5 l。 病死豬●件 %/4.3 11 蔣經回去世 的ˊ3.3 12 一 犯越致 4U′3.1 ⊥3 立院打架 如′3.1 14 娃娃車●件 39′2.9 15 十項娃殺 ∞′2.8 16 六年固建 ”′2.9 19 大陸偷波客 ”/2.9 18 及保迋助 33/2.6 19 i返姊合田足山 3°ˊ2.3 2U 省市長選夆 筘/2 本 口 歷 史 人 物 台 ∥ 巫 史 人 物 本 口 巫 史 ● 件 經 歷 台 口 i≡● 件 排序 人名 顏卒.次/%排序 人名 潔卒 一次/%排序 ● 件 顏卒.次ˊ% 排浮 ●件 ﹉ 蘋率.次/% U1 U2 U3 U4 U5 。 6 U7 °8 。1U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孫中山 “6/9.5 層太宗 “U/%1 女始皇 兒6/47.9 孔 子 ”2/31.3 日田 伺: 335ˊ29.8 岳 飛 笓3ˊ加 口 蔣 中正 319/扣.4 諸茁充 319/加.4 女 帝 3UV拓.8 朱元 年 2B。/狂.9 沒武帝 %9ˊ”.8 ● 操 ”3/”.5 鄉成功 外2ˊ”.4 曲 邦 ” 。 /∞.5 周 公 194/巧5 孟 子 166/14.8 田 羽 16°/㏑.8 工 日 164/14.6 乾隆帝 153/13.6 文天祥 138/12.3 。1 鄉成功 田 4ˊ99.5 U2 蔣 中正 992/68.7 U3 蔣經 田 花9/“.9 m 到銘傳 6U4ˊ兒.7 U5 沈葆楨 39V銋.8 U6 屈福 星 ”U/31.1 。9 丘避 甲 班 2ˊ3U4 U8孫柱 333/296 U9 孫中山 31U/′.6 1U邱經 3U8/29.4 11 李登好 ”3/狙.3 12連竹 ”6/21 13 多添丁 163ˊ14.5 14施琅 159/14.2 i5吳Ⅱ 巧4/1●.7 1° 鄉克坎 H3′12.7 17 到永相 121′1。.8 18 陳永華 1U9ˊ9.9 19 唐云崧 113′1U.1 2° 邱 芝龍 117/1U4 。1 甲午珴 爭 如。ˊ42.9 U2 貓 片珴爭 媲4/39.7 。 3 八回姊軍 419/39.1 銧 七七卒交 4U4ˊ”.9 。5 赤壁 之珴 銋 8ˊ31 U6 回父革命 315ˊ28 U9 八年抗珴 ”9′狙 8 U8 淝水 之珴 ”9/” 。1。9 八二三炮珴八王 之亂 2兒加6/21.9ˊ225 11 南京大居段 2〞′2U.2 12 二二八 一 件 2扔ˊ2°1 13 七 口之亂 225/2q 14 六四●件 214/19 b 英法助工 213ˊ19 1° 女 巾之亂 21U/18.7 17 站 珪 匆5ˊ18.2 18 站賺 之斃 加V17.9 19 女巢之亂 152ˊ13.5 2U 五胡亂華 141/12.5 U1 六 四 一 件 〞°ˊ41.8 U2 千 白湖卒件 s34ˊ29.7 U3 颱風水災 ”U′”.8 眺 蔣經回去世 加5/乃.4 U5 解 以 肥5ˊ.4 U6 兩岸會談 2U9/184 U9 名古屋空斑 193ˊ19.2 。j捷迋弊端 181ˊ16.1 U9 開放大陸探知 63′m.5 1U 森姊瓦解 1s°′13.9 11 波斯泗珴 爭 156′13,9 12 取保運助 136′12.1 13 八一二水災 12。′1U.7 14 大陸人民劫機 119/1U.6 15 中#新交 9Bˊ8.7 1° 東西德統一 g2/8.2 17 立虎打架 91′8.1 18 3°1名吊日大 9U/8 19 尹活掘命來 88〞8 2U 釣魚台卒件 B3〞4 一 159一

(10)

. lU . 國 立且 瀯 師 範 大 小歷 文 小無 25期 出現在表三而不見於表二中的歷史人物有:朱元璋 、漢武帝 、劉邦 、乾隆皇 帝與文天祥等五位 。出現於表二而不見於表三的歷史人物有:張飛 、堯 、舜 、墨 子 、包青天等 。前者多為正統歷史教育中常提及的民族英雄或有豐功偉績者 ,後 者多屬傳說中人物或其歷史性格被通俗化的歷史人物 6這種普遍受國一與高

=學

生重視的歷史人物在本質上的差異,也顯示在社會他的過程中 一 青少年逐漸習得 那些是 「正史」,那些是 「野史」﹉,以及民族英雄與傳說人物之別 。: ﹉

﹉ 在與台灣有關的歷史人物上 :表二與表三的差異較大;在出現頻率排序最高 的前

m人

中 ,總共有 ll人有差異 。顯示在教育與社會﹉的影響下,相對於他們對 本國歷史人物的認識差距而言,國一與高二學生在對台灣歷史人物的認識上有較 大的差距 。國一學生常提及一些與台灣基本上無關聯的如孔子 、孟子 、唐太宗 、 詹天佑 、陸皓東 、袁世凱 、林則徐 :岳飛等歷史人物,或如連戰 、郝柏村、李登 輝等現代社會人物 。在高二學生的歷史記憶中 9則出現了孫權 、丘逢甲 、羅福 星 、連橫﹉、施琅等由歷史課本及其它文化媒介 一 脅得的藇台挺有關的歷史人物 。 ﹉ 在國

L學

生的歷史記憶中 ●出現頻率最高的蔣中立 、鄭成功 、孫中山與蔣經 國,在高二學生的歷史記憶中出現頻率有些升降 一 鄭成功躍居第一,並與居次的 ﹉ .

蔣中正有較大的差距

.這

個值得重視的改變。兩位先蔣總統比較而言

,蔣

正被提及的頻率在表

=●

表主中差艇木木﹉

(●

多﹉

-●

多〉

-嶈

經國則在表三中

lLn表

土中增長

倍峟餘“

-—

η

-邦

申′毒申台的

代表︿物

;蔣

lL起

其父蔣中正而言

,顯

然是較台灣化的領袖人物●因此他們在表三中地位的

提昇

,顯

然皮映著近年本台虧本。

6匕

教育無社會同氣申影野 也顯示高二學生比

國一學生容易接受此影響 一 ﹉

﹉ 在對本國歷史事件的記憶項目中P表二與表三的比較也巔示一些有趣的同 異 。兩表相同的有11項,相異的有9項●柏向的il項中 ,有1U項都是近現代的 事件 。見於表三而不見於表二中的9項中 ,有●項都是上古 、中古的歷史事件 。 這可能是因為學生在國中 、高 一 的歷史教育與課外歷史讀物中 ,逐漸習得靖難 、 靖康之難 、黃巢之亂 ←五胡亂華等歷史事件 。在國一學生的記憶中排序很高 ,而 被高二學生相對忽略的歷史事件,也值得我們注意;這些就是見於表二,而未見 於表三的一些事件 。其中,一二八事變與九一八事變相對的被高二學生忽視是較 突出的現象 。在考慮這個現象的同時,我們也應注意被國一學生提及最多的七七

-158一

(11)

合沿 骨 少 早 的 社 會 歷 史 記 忙 . l1 . 事變(58項

%),在

高二學生中明顯的降低(35.9%)。相反的,在高二學生的記憶 中甲午戰爭則躍居第一位 。甲午戰爭與一二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都與 日本侵華有關 。不同的是 ,前者直接造成台灣與大陸的分離,而使得錄三事件發 生時台淹基本上置身事外 。在兩位先蔣總統當政時期,紀念 一 二八事愛:九┬八 事變 ,七七事變是台灣重要的政治儀式 。但在近年來本土化的風氣下,這些事件 的紀念被淡化了 。相反的,甲午戰爭的歷史重要性不斷被社會強調 .因此,高二 學生的歷史記憶中對一二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的相對失憶,似乎也反 映著整個台灣社會對這些歷史事件的失憶φ。

:

表二與表三的比較顯示:在從小至今發生的台灣重要事件中,被學年最頻綮 提及的前

m項

裡 ,兩表有 ll項相同

,9項

相異 。簡單的說,其差異主要在於國 一學生所記得的偏向社會性 :本土性事件(如病死豬事件 、健康幼稚園娃娃車事 件等)′高二學生偏﹉向政治性 :涉外性事件(如兩岸會談 、中韓斷交 、3Ul條款 等)。事實上,高二學生記憶中的涉外事件,如東西德統一 、蘇聯瓦解 、波灣戰 爭等是與台灣關聯甚少的國際事件 。﹉ 六四事件與千島湖事件 ,在受測的國 一 與高

=學

生 ′尤其是在後者的記憶 中,都有相當高的出現頻率 °特別是 ●嚴格的說不算暴 「台灣事件」的六四天安 門事件 ,在高二學生的記憶中受到最普遍的注意(出現次數最高

):暴

仰有趣的 現象 。造成這樣的社會記憶現象,其原因可能是多重的 。首先 ,這些議題都曾奪 社會傳播媒體上持久的 ,車覆的出現.對於個人來說,這些記憶容易被記得 ,也 容易被喚起●其次 ;緊張性日益增高的兩岸關係,使得有關大陸的議題受到台泗 民眾普遍的關注9這 一點使得青少年們容易注意此類的議題 。第三 ,千島湖事件 與六四事件所反映的 「過去」 ,符合台灣民眾對 一 大陸中國政權」的固化意象: 一個螢橫而獨裁的政權-﹉因此在兩岸的現費關係難以改善或持績惡化時 ,這學 「重要的過去」被普遍記得以合理化台灣社會對大陸的敵意 。最後,六四天安門 事件是由學生運動引起.受害者也是學生 。因此它受到台灣高二學生普遍的重 視,可能不只因為相對於 「大陸中國人」的台灣人認同使然;可能在某種程度。 也反映著台灣青少年的 「學生」身分認同 。 珍 一明坷.《華夏避線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展文化,φ97),391-夗. 。159一

(12)

. 12 . 國 立主 瀯 師範 大 學歷 文 學VF. 第25期

青 少年歷史記憶 中的兩性差異

在 「本國歷史事件」與 「經歷台灣重要事件」上(見表四 、表五

),最

受國 一男生與國一女生注意的前二十項事件,無論是在事件的排序以及頻率上 ,都有 相當的一致性 。略有不同的是 ,比起男生來(U.7%)有較多比例的女生(5.2%)注 重健康幼稚園娃娃車事件 。在 「本國歷史人物」上,也是基本上男女沒有太大的 差別;只是比起男生來 “

.1%),有

較多比例的女生(1U.3%)注意女皇帝武則天 的歷史地位 。另外 ,唐太宗似乎受到較多女學生的注意 ;表現在較高的頻率排 序,以及較高的出現頻率上 。 在 「台灣歷史人物」上,國一男女學生間的記憶差距也很小 。最普遍被提及 的前3名,在男女學生中都是孫中山 、蔣中正 、鄭成功,而且 3人出現的頻率都 很接近 。其它在

m名

之內的人物 ,兩性國一學生記憶不同之處主要是 ,表五中 的當今政治人物只有李登輝與連戰 .但表四中除此二人外 ,還有郝伯村 、林洋 港 、黃大洲等人 ,顯示有較多的男生注意當今政治人物 。另外 ,有些男女國一學 生都把唐太宗列入台灣人物 ;但是 ,比起男生來 (1.3%),有較大比例的女生 (3.4%)提及唐太宗 。 總之 ,雖然國一男女學生的歷史或社會記憶沒有太大的差距 ,但是某些細微 的分別,如武則天與健康幼稚園事件受到較多比例國一女性學生的重視,如當今 政治人物受到較多男性學生的重視 ,似乎仍奉現出男女性別在社會記憶上的差 異 。 表六 (表七分別是受測高二男 、女學生的歷史記憶 。在 「本國歷史事件」與 「台灣重要事件」上 ,男女高二學生記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前

m項

事件中 b出 現一些有意義的差別 。在本國歷史事件中,八二三炮戰與二二八事件在女性受測 學生記憶中的出現頻率 (19.8%與“

%).顯

然不如它們在男性學生中的出現 頻率

(%.9%與

.9%)來

得高 。相反的,關於英法聯軍之役,相對於在男生中 11;4%的出現頻率 ,在女學生中η.6%的出現頻率則顯然較高 ?在台灣重要事件 上,解 厭 、波斯灣戰爭 、蘇聯瓦解 、中韓斷交 、東西德統一等政治與涉外事件, 則在男生中受到較多的注意 。

〡 一16U一

(13)

台瀯 素 少 耳 的 社 會 歷 史 記 忳 . lS 本 口 歷 史 人 物 台 泗 歷 史 人 物 本 口 歷 史 一 件 經 Ⅱ 台 口 一 ≡ ● 件 排序 人名 顏率 一次/%排序 人名 顏率 一次/%排序 ●件 頻卒.次/%排序 ●件 宏卒.次ˊ6 U1 孫 中山 414/6U.9 U2孔子 312/459 。m目3 蔣 中正田 仴:2今”9/38.19/3。.6 U5孟子 225/33.1 °6 索始皇 ηV32.5 U7 唐太宗 2U9/3U.7 U8●● 羽 195/28.9 。1。9 鄉 成功 ㏑Ⅳ銋169/246.9 l1一目 166ˊ24.4 l2:操 161′23.7 13 諸苗克 156/22.7 n岳 飛 147′21.° 15女帝 124/18.2 16 周 公 花/1°.6 19 玉 子 71ˊ1°4 18 舜 71/lU.4 19 多t 71ˊ1U.4 2U 包●天 “/9.3 U1 蔣 中正 394/9.9 U2 邱 成功 399/”.9 U3 孫 中山 15/5°9 U4 蔣經 國 185/v.2 U5 李登好 1UU/∥:9 U6 到銘 竹 93/lU:9 U9 麼添丁 “ˊ9.4 U8 遵 n 3B/5.6 °9 沈葆楨 ”/39 。° 店天佑 狙′35 n 陸咕東 孩/3.5 12 孔 子 ”/3.4 13 孟 子 18/2.7 14 郝柏村 19/2.5 15 胡 遵 19ˊ2.5 i° 女大洲 ㏑ˊ21 17 岳 飛 14ˊ2.1 18 林洋港 13/1.9 19 林則徐 13/1.9 2° 孫 格 13/1.9 U1 七七 一 生 “4/∞.6 。2 八二三炮哦2U3/299 U3 貓片哦爭 19Uˊ〞.9 m 甲午珴爭 182ˊ笳.8 U5 八田功軍 159ˊ”.4 U6 口父革命 14°ˊU.6 U9 二次大珴 l16ˊ19.1 °8 一次大珴 11U/16.21。9 八年抗琅六四●件9/16/12.9 11 一二八●多 5°′8.2 12 南京大居殺 54ˊ9.9 13 九一八●交 52/9.7 14 馬●●條約 的/6.6 15 二二八●件 4U/59 16 赤生之珴 39/5.7 19 河南 一 來 ”′4 18 西安●變 ”ˊ3.7 19 百 日維新 Zˊ3.5 2U 颱田水災 ”/34 Ul 颱風/水災 194/”.6 U2 千出湖 一 件 129ˊ19 U3 名古屋空姓 93/13.9 “ 六四卒件 “/9.t °5 八一二水災 .lˊ9 U6 挺避弊時 9/a.4 °9 ︴品氾注 ∞ˊ8.2 U8 大陸人民劫機 ”/9.2 ∞ 尹活私命來 田ˊ4.7 1U 二犯越獄 卻ˊ4.l 11 蔣經回去世 ”●.? 12 六年口建 92′3.2 13 病死豬●件 ”ˊ3.2 14 立院打架 笓ˊ3.2 15 十瑣廷砓 2°/2.’ 16 大陸倫波客 17ˊ2.5 19 省市長選辛 16′?.4 lB 波斯口圾爭 14r2.1 19 一 返功合口運n13ˊ1., 2d 核四問邁 ﹉ 11′1.6 兩岸●談 11ˊ1.° 表 四 國中一年級男生歷史記憶調查 (“U人) 表五 國中一年級女生歷史記憶調查 (612人) 本 回 歷 史 人 物 台 泗 歷 史 人 物 本 回 歷 史 ● 件 經 區 台 口 二 要 一 件 排序 人名 頻率 一次/%排 序 人名 頻率 一次ˊ% 排 序 ● 件 顏率 一次/%排序 ●件 頻卒:次ˊ% 327/53.4 27°ˊ44 1 23°′38.6 197/32.2 ⊥95/31.9 178/29.1 153/25 152/24.8 15°/24.5 149/24 13U/21.2 111/18.1 1U6/19.3 1U°/1。 3 92/15 9U/14.9 83′13.6 79/12.9 63/1。.3 61/1U U1 孫中山 筠V9.4 。2 蔣 中正 銋V”9 U3 鄉 成功 3BV弘1 °4 蔣經 回 192/28.1 。5 劉銘 傳 的/13.9 °° 李登好 花/11.8 °7 ●添丁 6U/9.8 。8 孔 子 兒/87 U9 孟 子 鉐/5.9 1U 沈葆楨 筠/5.7 11 店天 佑 加/4.3 12 陸皓東 肚/39 13 層太 宗 21ˊ34 14 連 珴 2°/3.3 15 邱 經 19/3.1 16 袁世 凱 17/28 V 林則徐 15/2.5 18 工 日巳 15/2.5 19 吳 Ⅱ︳ 14/2.3 2° 柔始皇 14/2.3 U1 七七卒愛 4U2/∞.9 U2 茄 片珴爭 19Vv? °3 甲午珴 爭 168ˊ”;5 m 八二三炮坡143/”.今 °5 田父革命 138/”.6 U° 一 次大珴 12。′19.6 U7 二次大珴 ﹉1U4ˊ17 °8 六四● 件 9Uˊ14.9 U9 八田聯工 8U/13.1 1° 八年抗珴 9.′12.4 11 九一 八卒焚 6U/9.8 12 一二八●交 59/9.3 13 二二八●交 45/74 14 馬●●條約 33/54 15 南京大居段 32ˊ5.二 16 颱風/水災 28/4.6 19 百 日維新 狙/3.9 18 不平等條約 2●/38 19 自強運山 η/3.8 2。 裡水之珴 21/34 五胡 亂華 21′3.4 Ul 飛風/水災 166ˊ29.1 U2 千 日湖工件 1°U/16.3 U3 ︴品氾濫 81ˊ13.2 m 名古屋空比 78′12.8 °5 六四卒件 s9′9.3 °6 八 一二水災 弘′8.8 ●9 病死豬 一 件 班︷.6 。8 挺迋弊瑞 33′5.4 °9 娃娃申● 件 田′5.2 lU 大陸人民劫機 2Bu.6 l1 尹活Ⅱ命來 %u.3 l2 大陸偷波客 18/2” 13 立院打架 18′2.9 14 蔣經回去世 18′2;9 15 二返功合國迋山 1〃2.° 坤 十項建設 16〞.6 17 六年回建 13/2:1 laπ保迋山 12r2 19 二犯越狂 12′2 2U 交滋病 1。′1● 核 四問Ⅱ 1。′1.° 省市長迅卒 1。′1;6 一161一

(14)

14 . 國 立 且 瀯 師 範 大 學 歷 文 學 來 第25期 表六 高中二年級男生歷史記憶調查 (ω3人) 表七 高中二年級女生歷史記憶調查

(兒

1人) 本 口 巫 史 人 物 台 泗 巫 史 人 物 本 田 巫 史 ● 件 經 Ⅱ 台 口 一 Ⅱ | 件 排序 人名 顏卒 一次ˊ% 排序 人名 頹卒 一次ˊ% 排胖 ● 件 宏卒.次/%排 序 ● 件 狽卒.次ˊ% °1 孫中山 茄9/61.2 。2 層太宗 a3,/”.6 。3 ︴始皇 288ˊ47.8 m劉 佑 217/●6 °5 蔣 中正 19V3i.9 °6 :七 i 19°ˊ31.5 U9岳飛 183/3U.4 U8女帝 183′3U.4 ” 朱元年 195ˊ” lU 話茁兒 174ˊ28.9 l1︳操 162ˊ26.9 12 漢武帝 14。′23.2 13 邱 成功 139/”.l 1t例邦 135ˊ22.4 ls●日 羽 12°′19.9 1° 苗巨 I 93ˊ15.4 19 工 目巳 9U′14.9 18 日艮 引日 88ˊ14.6 19 周 公 田ˊ1牛4 2U 毛洋束 99ˊ12.8 。1 邱成功 如9/811 U2 蔣中正 切3′91.8 U3 蔣綞口 媲8ˊ71 仍 例銘你 299′.●.3 。5孫扣 189′31.3 °6 丘避甲 18°/3U9 U9 展相旦 198′295 °8邱經 169/29.9 U9 李登好 158/笳.2 i° 沈葆楨 153′”.4 11 孫中山 152/”.2 l2迫-135ˊ22.4 13 u添丁 φ2ˊ21.9 捲 賀 骨 蓋竹 : 16 囤永相 ∞ˊ13.3 19 邱克坎 兞′12.3 18 陳永# “/1U.6 19 唐示崧 6U/1U 2U 英那︹遵 58/9.° 。l 甲午攻爭 。2 七七 一 交 U3 助片9爭 U4 赤里之珴 U5 八口功工 。6 八年抗琅 。9 八二三炮玻 UB 口父革命 。9 二二八 一 件 。U 田水之坡 1l 八王之●t l2 南京大 一 租 13 六四|件 14臼● # 15 七口之亂 16 女巾之il 17 站反之斑 18 女榮之9L 19 玄武門●五 2U 英法功工 253/42 238/6°i 2U9/34.3 2°9ˊ34 191ˊ31.9 19°′28.2 工62/26.9 193ˊ25:4 1●4ˊ23.9 13Uˊ21.6 124ˊ2U.6 l17/19.4 116/19:2 112ˊ18.6 l。5/17.4 1。4′_7:j lU3/17:1 9。ˊ11.6 69′11.4 69′11.4 U1 六四●件 拓4′43.8 。2 解 口● 197ˊ32.9 °3 落粴回去世 lBU/”.9 m 千山湖 件 VU/加.2 ∞ 飛風水災﹉〃η 一 ∞ 森啪瓦解 ﹉ 1。9′17.忘 U9 波斯由咄爭 1UVi,沌 U8 名古產生斑﹉iU,ˊ19:t φ 兩岸●談 1°2ˊi6., 1° 捷迋井琳

﹉lUV比:. 11 六年田之

∞′1。﹉﹉

括其

鑼紅 居

究﹉

14 爾放大陸探規 56′9.」 巧 大陸人民偷披 中/8.9 16 田放1禁報來 5V8.5 19 八一二水災 51ˊ8.9 18 立洗打無

﹉如′9● 19﹉釣魚台●件﹉﹉如〞治 ∞ 發 Ⅱ

﹉伍/9.3 本 口 Ⅲ 史 人 物 台 ∥ 區 史 人 物 本 田 巫 史 一 件 經 歷 台 ∥i要● 件 排序 人名 頻率 一次/%排序 人名 頻率 一次/%排 序 事件 頻率 一次/%排序6件 反卒 一次/% U1 唐太宗 ”5ˊ珀.6 。2 孫中山 η9/兒.2 U3 始皇 批8/幻.6 “ 孔 子 162/3i.1 。5 口督茁克 14爭ˊ29.8 。° f旨 引陀 14。′2°.9 U9 武則天 13°/巧 UB 豬 中正 128ˊ批.6 °9 洪武帝 12〃Z.4 1。 到 佑 H8ˊ22.9 l1女帝 118ˊ22.9 12 鄉成功 113/217 13 朱元中 l°5′∞ 尼 14 劉 邦 %/18.2 15 ● 操 91/19.5 16 周 公 89′16.9 19 花 陸 84/16.1 18 文天祥 “ ˊ15.9 19 工 日 94′14:2 2° i I 73′14 U1 邱成功 的5ˊ”.7 。2 蔣 中正 339ˊ651 U3 劉銘你 釳5ˊω 4 “ 蔣經 口 ”9/9.4 °j 沈葆楨 ”8/“:9 °° 了 日昌 la7/妒.9 U9 π相 三 172/33 °8 孫 中山 →8ˊ3U:3 °9 丘逛 甲 巧6/”9 1。 孫 i● 144/29.6 11邱經 ㏑1/29.1 l2 李登# 115/ηl 13更生 有● 1U1ˊ1°.4 14吳因︳ 92ˊ13.β 15 邱克坎 ∞ ′13.2 16施琅 心°′12.9 19 邱芝斑 “/165 18 唐只崧 兒/1。2 19 陳永# 小/8° 2。 陳少 白 砭/81 U1 甲午珴爭 227/芻6 U2 八口玠軍 η6/43.4 U3 出 片珴 爭 21〃φ.7 °4七七 一 生 ﹉1°6/31.9 °9:口父軍命 ㏑2/311 。6 英法助軍 H4ˊ29.6 U7 赤壁 之珴 14」ˊ”.5 U8 氾水之Ⅲ 129/批-8 U9 八王之9L 122/”.6 1° 七 口之亂 12。/23﹉ l1 南京大居殺no/2i.i 12 八年抗珴 lU9/加., 13 女 巾之亂 1。6ˊ2。.4 14 站廉 之堆 兜/〦8.8 15 六四工件 9B/18.8 1. 站 斃 g3ˊ179 19 八二三炮9°V195 18 女巢之亂 釳/15.9 19 二二八●件 82/15.7 2U 五胡亂幸 81ˊ15.6 六四“件

﹉η 。/395 千●湖|件 ●磁ˊ●i:9 飛風/水災 l2j/”.6 兩岸●談 1°92U.2 持輕回去世 ﹉ io5/η:2 一 辱 ●9﹉ ﹉ ﹉●8/i‘.9 名古區空斑 88/1°.9 。8 兒迅弊端 口。/156 U9 八 一 二水災 ﹉ ωˊ13.2 1° 大陸人民劫機 ∞/12.9 11 三○一味歉 ω/!1.9 i2 二二八工件 ∞ˊ11.j l3 尹活任命萊 s3′1U2 14 波斯口城爭 9ˊ9.8 15 媒功瓦解 φ/9.4 16 開放大陸探親 幻/9 19 及保避功 奶ˊ8.6 18 立院打架 妞/8.5 二返助合田運功 43ˊ8.3 核 四問選 41〞.9 一162一

(15)

少年 的 社 會 歷 史記 忙 ﹉ 雖然比起國主男生而言 ,有較多比例的女生注意武則天 一 但在國一女生的 「本國歷史人物」排序中 ●武則天的出現頻率排名只在第19位。表七顯示’在 嵩二安生薱 一 本國歷史︿物」的記憶中 ,武則天的出現頻率上昇至第9位。更有 趣的是●國 一 女生色顯示出對唐太宗有所偏好;在表七中,受測高二女生將唐太 宗推選為 「最受矚目的本國歷史人物」(排序第一)。同時,唐太宗在受測高二 男生中受車視的頻率,比起他在國︸男生記憶中出現的頻率也大幅增加 。另一個 表現兩性差別的關鍵歷史人物是關羽 ;19.9%的男性高二學生提及關羽 ,但只有 1.,吰的女性學生提及關羽 。事實上:關羽在男女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已表 現在國中男女學生的歷史記憶中;比起國一男生來 φ8.7%),較小比例的國一女 生(。‘.3%〉提及關羽 。值得注言的是,若以國一女生與高二女生相lL,關羽受重 視菂頻率在高 一 女車中木幅下降.另一個指標人物廖添丁,在高二男女學生問受 重視的程度也有差果 。lL起男生來(2i.?%)’只有相當少比例的女生(U.”%)提 及廖添丁 古但對國中另來學生而言(’.4%‵9.8%),這種差異卻不存在 。 ﹉苡上統計藪孛上的現象堯竟告訴我們I+麼?青少年如何在社會中認識自身的 性別角色 ?這種社會性別角色在何時逐漸形成?這種性別角色認同的形成,如呵 影響並反映在她 (他)們對 「過去 一 的記憶上?在前面曾指出 ,我們的社會所強 調的過去歷史人物 一 基本一都是男性名社會以此強調的認同是 一 種以男性為中心 的認向。因此,對於女性青少年而言.她們毫無選擇的在社會影響下,學習記憶 一些重要的男性歷史人物;這就是為何男女青少年學生的歷史記憶結構基本相 ﹉似 。但是,社會還是強調男女有即 。因此在成長中,男女青少年濢漸 「習得」呻 們的社會角色 ,也因此造成他(她)們注意到一些特定的過去事件與人物,以符 合自身的社會性別角色 。國一男生對於當代台灣政治人物的注意,勝於女生對這 些人物的注意:高二男生對於政治或涉外事件的注意,勝於女生對這些事件的注 意,多少都受社會所教導的性別角色影響 。 ﹉ 另外 ,女生比男生注意 「唐朝女皇武則夫」:比起國一女生來,受測高二女 生對武則天又有更普遍的重視 ,這可能顯宗在社會化過程中一個逐漸增強的女性 認同 。關羽與廖添丁,在高二受測女生中被提及的頻率,也遠不及他們在國一女 生中被提及的頻率 。這也表示,女生在社會化過程中,一些過於剛陽的 、武暴性 ——163一

(16)

. 16 . 國立i拶 師範大小歷 文學球 第25期 的歷史人物相對而言逐漸不受她們重視 ;而最受她們普遍重視的唐太宗 ,則是文 治武功兩全的人物 。因此在表六與表七中,除了男女學生共同記憶中的歷史人物 外 ,男生所注意的劉永褔 、張飛 、莫那魯道,以及廖添丁 、關羽 ,與女生所注意 的乾隆 、文天祥 ,都分別表現了不同性別青少年對於特定性質歷史人物的偏好 。

青少年歷史記憶 中的區域或族群差異

台灣青少年雖然接受同樣的學校教育,並藉由各種媒體普遍受到一個 「台灣 社會文化」的影響 ,但是由於居住在一特定地區或屬於某一族群 ,地方性或族群 性的社會文化也可能影響他(她們 )的記憶結構 。雖然目的在於了解 「認同」與 「歷史記憶 」間的關係,基於一個簡單的理由,在我們的問卷測驗中並沒有讓受 測學生填他 (她)們的 「族群身分」。渾個理由就是:作為族群現象的研究者 , 我不希望 「提醒」青少年注意他們的 「族群身分歸屬」。但是有關 「族群別」的 資料對於本項研究又是非常重要,最後的折家作法是在問卷中加入一項 「父母祖 籍 」,並請老師們告訴學生本項目是自由填寫的 。這樣做的目的,仍是讓學生有 機會規避回答自己的 (社會賦予他的)「族群身分」。如此 一來 ,我們在此項 目 中只能由父親祖籍 (採台灣社會習慣的父系定華 )得知某些學生是 「外省族群」。 這樣所得的 「外省籍學生」(國一 又人 ,高l12人

),顯

然與實際受測的外 省族群學生在數量有一定差距 。 但這樣所得的樣本有其特殊意義 。因為,經由 「結構性失憶」所造成認同變 遷經常發生兩代之間或社會劇烈變遷之際 。在台灣近年來本土化的社會風氣下; 許多第

=代

外省族群不願告訴子女上一代的大陸祖籍,或者第三代不在意自己祖 父的大陸祖籍 ;在這兩種情況下,「結構性失憶」都可能發生 。「族群認同」是 個人在社會環境中的主觀選擇 。因此,卬果一個青少年學生在父親籍貫欄裡填 「山東」,這表示失憶並未發生,而他 (她)們至少知道並承認自己的外省族群 身分 。這便是以下表十二 、表十三的受測學生特色 。 在其他族群方面 ,雖然受測學校有些是在台東原住民聚居區.或在桃竹苗客 家聚居地區 。但是為了同樣的理由 ,我並沒有將原住民學生或客家籍學生與其他 株群學生分別開來 。因此我們所得的樣本,並不代表某一族群,而是代表受某族 一164一

(17)

. 19 . 合沿 千 少早 的 社 ↑ 歷 文 記 性 群或某地域文化影響的青少年 。這便是表八 、表十 、表十一的受測學生特色 。表 九中的受測學生 ,來自 一所全為原住民學生的中學 ,因此它所表現的是特定族群 的歷史記憶 。 表十四 、表十五中的 「本省籍 」受測學生 ,是全部受測學生減去表八 、九 、

十、+一、十二、十三中的受測學生所得的結果。因此

,嚴

格的說

,其

中包括了

相當高比例的閩南籍學生 (應比正常人口統計中間南人所佔比例為高

),以

及少 部分其他族群學生 。以下便是表八至表十五 。 表八至十五給我們最顯著的印象就是,無論是各族群間,或是區域問,台泔 青少年歷史記憶都有相當高的相似性 。在國一學生的本國歷史人物記憶方面,我 們可以看出 ,基本上被受測學生提及頻率較高的歷史人物有兩群:頻率最高的一 群是孫中山 〔孔子 、蔣中正 、秦始皇 、唐太宗,稍次的一群是三國人物如劉備 、 張飛 、關羽 、諸葛亮 ,球孟子 、鄭成功 、岳飛等 。在台灣歷史人物上,各地區或 各族群國一青少年的記憶結構更有驚人的相似性;在表八 、十 、十二 、十四中, 孫中山 、蔣中正 、鄭成功都以接近的頻率高居前三名,蔣經國以顯著遜於前三者 的頻率居於第四 。在對本國歷史事件的記憶上 ,七七事愛 、鴉片戰爭 、甲午戰 爭 、八二三炮戰 、國父革命,在各區域或各族群的國一青少年間都受到相同的注 意 。在對台瀚重要事件的記憶上,各地球或族群問仍有相當高的相似性 。 以上各表間也有 一 些較顯著的差異 。在 「本國歷史人物」項目中,本省籍 、 外省籍 、桃竹苗地區的受測國一青少年裡,孫中山都居首,並以較大的頻率差距 領先居次的歷史人物 。但在台東地區 .孫中山的出現頻率遜於孔子 、孟子 。在 「台灣重要社會事件」項 目中,台東地區 、桃竹苗地區學生與本省籍學生的記憶 中,「颱風水災」都是出現頻率最高的重要事件,而且以較大的頻率差距領先出 現頻率次高的事件 。但是在外省籍國一學生中(表十二

),六

四事件成為出現頻 率最高的社會事件 ,颱風水災則與名古屋空難 、捷運弊端 、千島湖事件等受注意 的頻率相同或相似 。 ——165一

(18)

國 立坐 沿 師裝 大 學歷 文 爭無 第25期 表八 台東地區國中一年級男女歷史記憶調查 (153人) 表九 原住民高二男女歷史記憶調查 (∥l人) 本 國 歷 史 人 物 台 海 歷 史 人 物 本 口 歷 史 ● 件 經 歷 台 泗 二 要 ● 件 排序 人名 蘋卒.次/%排序 人名 頻率.次/%排序 工件 頻率.次/%排 序 卒件 蘋率.次/% U1 孔 子 吸 ˊ61.4 ∞ 孟 子 形/47.1 U3 孫中山 ωu5.1 U4 日盯 佑 48ˊ31.4 °5 唐太宗 幻/3U.9 U6 m 羽 44/288 °9 甘 操 ”/25.5 U8 張 飛 34ˊ222 ” 素始皇 銋/22.2 1U 岳 飛 31ˊ2。.3 11 諸苗克 m/19.o 12 鄉成功 ”/19 l3 李 白 vˊ19.9 14 丑 f 22/14.4 15 蔣中正 21ˊ13.9 ㏑ 周 公 13′8.5 19 朱元# Vˊ9.8 18 斑世 凱 11〞.2 19 林則徐 11〞.2 2° I 1l/9.2 U1 孫中山 58/39.9 U2 邱成功 5°/329 U3 蔣 中正 奶/294 “ 蔣經 口 16/1U.5 °5 多添丁 〃4.6 U6 孔 子 6/3.9 °9 劉銘竹 9/33 U8 唐太宗 4/乏.6 。9 毛洋 東 3/2 1U 李登好 3/2 11 陸皓東 3ˊ2 12 展格 星 3/2 13 ●● 羽 3/2 14 周 公 3ˊ2 15 孟 子 3/2 ㏑ 林洋 港1.3 19 唐天 佑 2/1.j 18 胡 遵 2ˊl3 19 包青天 2/1.3 2U 且 子 2′1.3 U1 甲午珴 爭 39ˊ24.2 °2 助 片珴 爭 39/242 U3 一次大城 32/2°.9 U4 七七卒變 31/2U.3 U5 八二三炮珴 27/199 U6 二次大城 ”/15 °7 口父革命/1。.5 Uβ 八年抗珴 12〞.B °9 八田聯軍 11〞.2 1U 馬兩條約 1U/65 11 六四事件 7/46 12 及風/水災 6ˊ3.9 l3 赤壁 之珴39 14 大 禹治水 5′3.3 15 二二八工件 5/3.3 16 不平等條約 4ˊ26 19九一八●愛 4ˊ2.6 _8.南京大居殺 t′26 19 延長城2 2U 南京條約 3/2 U1 及風/水 2j′15 °2 ︴品氾注 15/9.8 。3 千●湖爭 件 14/9:2 m 名古屋空來 9/5.9 U5 六 四卒件 β/5.3 U6 八一二水災 o/3.9 。7 尹活秘命案 5ˊ33 U8 病死豬事件 4/2.61U 9 三返聯合田迋助二二八事件 4/26 4/2。 1l 大陸偷波客 3ˊ2 12 娃娃車卒 件 3/2 13 二犯越獄 3/2 14 波斯污珴爭2 15 愛滋病 2/1.3 16﹉省市長選卒 2/1.3 19 建立民 國 2/1.3 18 #新 2/l-3 19 立院打架 2/i.3 2U 二次大珴 2ˊi:3 本 田 歷 史 人 物 台 泗 歷 史 人 物 本 田 巫 史 卒 件 裡﹉#﹉ 一 二 安 ● 件 排序 人名 蘋卒.次/%排序 人名 蘋率 一次/%排序 ●件 ﹉頻率.茨/%排 序 事件 頻率一次/% U1 邱成功 83/5●.9 U2 孫中山 ∞/56.9 U3岳飛 9s/59.2 “ 素始皇 9s/51.8 ∞ 孔 子 63/“.7 °6 層太宗 61u一 一一 。9●田 佑 52/36:9 U8田羽 49ˊ33.3 ∞ 諸葛克 小 ˊ31.9 1° 蔣中正 如 ˊ312 11 武則天 41/29.1 12張飛 ∞′255 13 林則徐 ”′24.8 14 朱元# 並 ′24.1 15●操 31ˊ22 16 毛淨東 29/2U.6 19 ΞE f 29ˊ2。.6 18李白 2°′142 19女帝 18/12:8 2U蔣經 田 18/12.8 U⊥ 邱成功 l°4/93.8 °2 蔣經 回 99/688 °3 蔣 中正 g3/66 山 孫中山 a3/589 。5 其那#道5U/仍5 °6 麼添丁 43ˊβ 。.5 。7 爸天 佑 3。/21.3 U8 更」 - 27/19.2 U9 林則徐 29ˊ19.2 1。 李 登好 1d′12d 11 連 珴 13ˊ9.2 12 吳 屈 12ˊ8.5 13 陳 誠 1Uˊ9.1 14 到銘竹 1Uˊ9.1 15 鄰柏村 5 16 沈葆楨 9/5 19 陸暗東43 18 屈相 星 6ˊ4.3 19 孔 子 6/4.3 2U 林洋港 5/3.6 毛洋束 5/36 U1 七七 一 生﹉ i」⊥/,2., U2 八二三炮珴 9B/j5.3 °3 貓 片珴爭 9Uu,,南京犬居段 “u6.8 。5 甲午珴爭 倪/44 °6 六四事件 s8u1 °7 八口聯年 幻/33.3 U8 二次大城 並ˊ24.1 ° 。 赤壁 之戒 31ˊ22 1。 一次大城 3。/21.3 11 二二八事 件 狙/_7 12 不平等條約 23/16:3 1j 八年抗圾 ”/156 14 九 一八事愛 21ˊ14.9 15﹉原住民抗 日 16/11.4 16 南京條約 15ˊ1。6 γ 口父革 命 ㏑r9., 18 女 巾之亂 ⊥2/8.5 19 颱風ˊ水災 也ˊ8.5 2U 英法幼工 8/5.9 。 1 飛風水災 113′BU U2 六 四工件 %/59.。 U3 千出湖事件 “u6:● m 名古屋空妹 61uj.3 ” 釣魚台工件 3°〞13 。6 蔣經回去世 21/149 。9 大陸人民劫儀 i5′1°:o 叩 解 放 12ˊ8.5 ” 犬陸偷波客 11′9.。 1。 愛滋病 1U〞1 li 八 一二水災 1。ˊ7.1 12 立院打架 1U/,1 1。 尹活扭命來 9ˊ6.4 14 t島事件 8/5.9 19 核四問邁43 16 ︴品氾注 6/4.3 19 犀牛角問邁 4/2.8 18 Ⅱ保運幼 4/2.8 19 中輯新交28 2U 波斯海城爭 t/2.8 一166一

(19)

台沿 千 少 卒 的 社 會 歷 史 記 崦 表十 桃竹苗地區國一男女歷史記憶調查 (筠2人) 表十一 桃竹苗地區高二男女歷史記憶調查

(%人

) 本 口 歷 史 人 物 台 泗 正 史 人 物 本 口 伍 史 ● 件 經 巫 台 口 主 要 ● 件 排序 人名 顏率 一次/%排 序 人名 頻卒 一次/%排序 ●件 頻卒 一次/%排序 ●件 去卒.次/% °1 孫中山 165ˊ91.1 。2孔子 1°5/45.3 U3 蔣中正 吸u°.5 m 到 佑 釳ˊ35.4 U5 張 飛 沌/32.8 °° 唐太宗 71ˊ3。.6 U9 岳 飛 U9/28.9 U8 9︳羽 69/289 U9 孟 子 “ˊ285 1U 鄉成功 %′24.1 l1 包:天 51/22 η 帝茵克 如/2° 13 : 操 43′18.5 14 素始皇 41′199 15 且 子 %′11.2 16 蔡 In 23′9.9 17 = 日巳 22/9.5 18 陸暗東 21/9.l 19 蔣經田 21/9.1 2° 日缸伯留巨 19ˊ9.3 U1 孫中山 H4ˊω.1 。2 蔣 中正 124ˊs3.5 U3 邱成功 1lU′奸.4 “ 蔣經 口 姐/19.9 U5 孔 子 28/12.1 °6 陸暗東 z2ˊ9.5 U9 孟 子 η/9.5 U8 唐太宗 13′5.6 ∞ 女 於 11′4.7 1U 心天佑 1lu.9 11蔡倫 1lu.9 12 李登# 1Uu.3 13岳飛 9′39 14 林則徐 9′3.9 15劉估 9′3.9 16 周 公 9/3.9 17 張 飛 8′35 18 包甘天 7′3 19 田 羽 〃3 2U 屈 原 6ˊ2.6 U1 七七 一 愛 148ˊ“.8 °2 八二三炮哦 9°ˊ41.4 U3 茄 片圾 爭 71ˊ3U.1 m 甲午珴 爭 “′28.9 °5 六 四工件 兒/22.9 U6 田父革 命 兒′22.4 U9 二次大城 v/2U.3 。8 一次大城 幻/2°.〕 。9 八回聯耳 奸/2°.3 1° 一二八卒愛 34ˊ14.9 11 南京大居段 3U/12.9 12 九一八●愛 28′12.1 13 二二八 一 件 28′12.1 14 法南#來 ”ˊ95 b 八年抗珴 17〃.3 16 颱風/水災 15ˊ6.5 17 馬開條約 13/5.6 18 不平等條約 12/52 19 南京條約 8/3.5 2° 大陸文車 7/3 °1 珀夙/水災 Bs′35.8 。2 名古屋空姓 如/2° 9 U3 千山湖卒件 ”ˊ16.8 m ︴品氾注 32′13.8 °5 八一二水災 笳′l1.2 。6 病死豬●件 l1ˊ4.7 U9 捷迋弊端 11/49 °8 六四卒件 1l′4.9 °9 大陸偷波客 1Uu3 1U 三犯越獄 lU′t.3 11 大陸人民劫機 1U′4.3 12 尹活Ⅱ命案 1°u.3 13 兩岸會談 6′2.6 14 立虎打架 6ˊ26 15 十項建投 V1.7 16 愛滋病 4/1.9 17 核四間電 4′1.9 18 娃娃章●件 4ˊ1.7 19 二返姊合口迋山 3ˊ1.3 2° 中●i拉交 3′1.3 本 口 區 史 人 物 台 u正史 人 物 本 口 巫 史 ● 件 極 歷 台 #一≡ -件 排序 人名 頻卒 一次/%排 序 人名 頹率.次/%排序 ● 件 顏卒 一次ˊ% 排序 ●件 顏率.次ˊ% 。1 孫中山 茄/73.9 。2 層太宗 小 ˊ59.2 U3孔子 33ˊ43.4 m 蔣 中正 31ˊ4。.8 。5 紊始皇 3°′395 °6 朱元璋 狙ˊ3°.8 U9女帝 ”ˊ32.9 °8到 佑 銋 ˊ316 的 岳 飛 ”ˊ29 1U 諸茁克 21ˊ27.6 11孟子 21ˊ29.° 12田邦 2°ˊ2。.3 13 漢武帝 19/25 14●操 bˊ19.7 15周公 15′19.9 16 郊成功 k′18.4 17雨羽 12ˊ15.8 18I日日 12ˊ15.8 19 文天祥 11′14.5 2° 乾 隆 11′〦4.j U1 邱成功 9°/92.1 U2 蔣 中正 %/739 U3 蔣經 田 兒/68.4 必 劉銘何 北/5U 。5」6用堅 32′42.1 U6 孫中山 31u°.8 U7 羅相 里 29/38.2 。U9吳8孫 被 狙′2。ˊ31.626.3 1U 李登好 18/239 1l 邱克坎 15ˊ19.7 12 名添丁 13′17.1 13 丘遵 甲 13ˊ19.1 14遵枝 12/15.8 15 沈葆棋 12/15.8 16施琅 1U′13.2 19 陳永牽 8′1。.5 18 鄰柏村 7/9.2 19 鄉芝之 7ˊ9.2 2U 康 熙 6ˊ7.9 U1 田父革命 位 巧5.3 U2 七七●愛 32u2.1 U3 八二三炮珴 29′38.2 m 八年抗珴 加ˊ3°.8 。5 八田姊軍 ”ˊ32.9 °6 赤壁 之我 ”/3°.3 U7 甲午珴 爭 z2ˊ29 。8 六四卒件 2°/26.3 °9 南京大居段 18ˊ239 1° 二二八“ 件 19ˊ22.4 11 女古西征 14/18.4 12 鴉 片珴爭 1t/184 13 氾水 之珴 13ˊ19.1 14 七 回之亂 11/14.5 15 女 巾之亂 1°ˊ13.2 16 中共#大陸 1Uˊ13.2 17 焚︳坑帝 1。′132 18站姓 9/11.8 19 八王 之亂 9′11.8 2U 三 口辯立 8′lU.5 北伐工開 8′1。5 站康 之斑 8/1°.5 °1 六四● 件 北/5U U2 蔣經 回去世 ”/38.2 U3 解 以 ”/29 m 千山湖●件 2Uˊ26.3 °5 颱風ˊ水災 19′224 U6 兩岸會談 nˊ145 °7 立防打架 1°ˊ13.2 。U9 8 挺運弊墆妥滋病 9′ 1。/13.211.8 1U 核四問選 9′1!8 11 用放大陸探規 9′11.8 12 大陸人民劫俄 9/11.8 13 名去 ●i 9′9.2 14 波斯泗圾 爭 9′9.2 15 名古屋空雜 9/9.2 16 八一二水災 6ˊ9.9 19 二二八●件 6ˊ9.9 18 民進#成立 5ˊ6.6 19 及保運動 4ˊ5.3 2° 六年國建 4ˊ5.3 大陸偷波客 4ˊ5.3 田放︴禁報 4′5.3 中#●9交 V5.3 一169一

(20)

國立且 瀯 師 範 大 學歷 文 學銀 第25期 表十二 外省籍國一男女歷史記憶調查 (51人) 表十三 外省籍高二男女歷史記憶調查(112人) 本 國 歷 史 人 物 台 泗 歷 史 人 物 本 國 歷 史 ● 件 經 歷 台 泗 重 要 事 件 排序 人名 頻率.次/%排序 人名 狠率.次ˊ% 排序 事件 頻率 一次ˊ% 排 序 事件 頻率.次/% U1 孫中山 29′56.9 U2 唐太宗 妮u3.1 。3 豪始皇 21u1.2 “ 孔 子 21ˊ41.2 。5 邱成功 19/37.3 UU 蔣 中正 ﹉18′35.3 °9 17Z33.3 °8 16/314 U9 ΞE r 16ˊ31.4 lU 反 禹 14/29.5 11 諸茁克21:6 12 女 帝 1。′19.6 13 岳 飛 9/19.9 14 慈稻太 后 9/17.7 15 花 陸 8/15.9 16 朱元# 8′15.9 19 劉 邦 9ˊ13.7 18 商 湯 9/13.9 19 目古 6/11.● 2U 張 飛 6/11.8 U1 郵成功 如/98.4 U2 蔣中正 筠/68.6 U3 孫中山 3。ˊ58.8 m 蔣經口 18/35.3 U5 到銘竹 14/27.5 U6 呂添丁 8′15.9 。7 李登● 6/11.8 。8 沈葆楨 6′n.8 U9 胡 遵 .Z98 l° 吳 Ⅱ 3ˊ5.9 l1 陸時東 3ˊ5.9 12 吳伸雄 2/3., 13 郝柏村 2ˊ39 ﹏ 女大洲 之/3.9 15 林洋港 ﹉ 2/3.9 16更」 珴 2/3.9 17 袁世趴 2ˊ39 18 邱芝北 2/3.9 19 陳 哉 lˊ2 2。 宋美悄 V2 Ul 七七 一 生 31ˊ6U8 °? 口父革命 18/35.3 U3 甲午珴爭 19/33.3 °4 貓片珴爭 15ˊ29.4 °5 六四事件 1Uˊ19.3 U6 八年抗珴 9/17.9 φ 八二三炮珴 9′19.9 。8 湯武革命 〃13.7 U9 南京大居殺 9/13.9 1。 八回姊工 〃13.9 n ︴延長城 °/11.8 12 九一八卒變 。/l1.8 13 二次大城 6′n.8 14 -二八卒多 5/9.8 → 一次大城 5′9.8 16 自強運助 4′9.8 19 百 日維新 4′9:8 18 五胡iL華 4/9.8 19 大禹治水 3/5:9 2U 西安卒變 3/5:9 U1 六四事件 14/27.5 U2 名古屋空避 11/21.6 U3 及風/水災 1U′196 仇 捷運弊端 1U/19.6 °5 千出湖事件 1°ˊ19.6 °6 八一二水災 j/15.7 U7 ︴品氾注 5ˊ9.8 U8 娃娃車事件 ﹉5ˊ9.8 。lU 9 蔣經回去世大陸人民劫機 5′ 5/9898 11 六年口廷 4/7.8 l2 病死豬 一 件 4′L8 13 三○一味歉 口/5.9 14 大陸偷波客 3ˊ5.9 15 十項建設 3/59 16 省市長選卒 3ˊ5.9 19 森研瓦解 3ˊ5.9 18 波斯污我爭 3ˊ5.9 19 核四問盟 2/3.9 ?U 憂滋病 V2 本 口 伍 史 人 物 白 口 Ⅱ 史 人 物 本 國 伍 史 一 件 經 Ⅱ 台 口 二 Ⅱ ● 件 排 序 人名 頻軒 次/%排好 人名 顏卒一次ˊ% 排胖 ●件 顏率.次ˊ% 排玤 ●件 蘋卒.次/% °1 層太宗 U3ˊ56.3 °2 孫中山 .3′56.3 U3 始皇 好u2 U4 ﹉ 帝 ∞/35.7 °5 洪武帝 跎ˊ28.6 °6 子t r 32′28.6 °9田 邦 31/299 U8例佑 31/29.9 U9 諸苗克 3U/26.8 1U 蔣 中正 ”/25.9 11岳飛 28′25 12朱元年 乃 ˊ22.3 l3●操 2s′22.3 14 Ξ瓦貝lJ9忌 之U/19.9 15周公 18/16.1 16 文天祥 16/14.3 19孟子 14/12.5 18●︳ 羽 13/11.6 19工目巳 13ˊ116 2。 史可法 12ˊ1。.7 ●乞 躍t 12ˊ1。.7 °1 邱成功 田′95 。2 蔣 中正 8Uˊ91.4 U3●田 ●● 94′66.1 必 蔣經 口 91/63.4 °5 沈葆棋 兒ˊ49.3 。6 屈相里 兒u6.4 。7 丘達 甲 的u3.8 U8孫杜 胡 ˊ42.9 °9史i材 3a/33.9 1U邱經 笓ˊ28.6 11丁日昌 31ˊ27.7 12 孫中山 狙/21.4 13 唐;崧 ”/19.6 14吳Ⅱ︳ 19/19 ⊥5 李登好 19′15之 1° 邱克坎 19/152 19施琅 17ˊ15.2 18 〞添丁 i5/13.4 19 鄉芝北 12/1°.9 2。 劉永相 12/l°.9 陳永華 ⊥2/l。.7 U1 甲午珴爭 又ˊ48.2 U2 八口幼軍 芻 ˊ38.4 U3 口父革命 sU/32.1 m 氾水 之9 北ˊ32.l °5 茄 片9爭 釳/28.° 。6 由: ●t 3U/268 。9 八王 之mL 3U/2o8 U8 七七 一 愛 29ˊ25.9 U9 站康 之斑 29ˊ24.1 lU 八年抗珴 29/24.1 11 七回之亂 2U/23.2 12 赤壁 之珴 2U/23.2 13 英法幼三 22ˊ19.6 14 玄武 門●交ˊ17.9 15 女 巾之亂 2°/17.9 16 二二八6件 19/19 19 安史 之亂 18/161 18 黃巢之亂 19/15.2 19 裝古西征 16/143 2。 五胡 亂華 16/143 °1 俾 口泛 4U/35.9 。2 六四卒件 如′35.9 。3 蔣經回去世 斑ˊ3U.4 m 兩岸●談 田′28.6 °5 挺迋弊端 狙′21.4 °6 千山湖●件 批′21.4 °7 犬風水災 2。ˊ17.9 U8 波斯泗9爭 2U/19.9 U9 係功瓦解 19/19 1U #新 15/13.4 11 六年口建 14/12.5 12 中美新交 13′11.6 13 i 12ˊ1U.7 14 立院打架 12/1。.7 15 大陸人民劫機 12′1°.7 16 朗放︴禁 11/9.8 19 朗放大陸揉規 1V9.8 18 名古屋空璉 11/98 19 三○一條歉 9/8 η 十項建設 9ˊ8 一168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實驗教育學生學習歷程填報平臺」說明會交通資訊 如附件 2。.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中國 歷史 歷史 地理 生活與 社會.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柏楊(郭定生,公元 1920—2008 年)在其名著《中國人史綱》中談到三國時代(公元 220—280

校內活動篇 --- 歷史學會活動 歷史就在我們身邊 ……..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馬碧雯副校長 17-10-2019... 支援教師教授初中學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