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82高二社期末考題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82高二社期末考題庫"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82 高二社期末考題庫 一、單一選擇題 1. ( C ) 二十世紀初期,一份關於非洲剛果的條約指出:「國王兼君主陛下宣布:將組成剛果 獨立國的領土的主權,連同與之相關的各種權利和義務讓予比利時。比利時國家宣 布:接受此項讓予,並承擔剛果獨立國的義務……。」請問我們如何理解這段資料? (A)比利時同意讓剛果獨立建國 (B)剛果國王將剛果主權讓予比利時國王 (C)比利 時政府在瓜分非洲中取得一席之地 (D)比利時修改先前的法律,使之符合剛果的風 土民情 解析: 題幹中的「國王兼君主陛下」指的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他贊助史坦利探索非 洲,並在中非設立私人領地「國際剛果協會」(1878 年),該領地於 1908 年交由比利 時政府管理,更名為「比屬剛果」,題幹即是描述這段歷史事件。 2. ( B ) 德國神學家斐瑞克‧費白里(Friedrich Fabri)提到:「德國人的海上經驗豐富,精 通工業商貿,比起其他國家,更能夠經營殖民地的農業,且較其他高度現代文明化 的國家擁有更充足的人力資源。」請問德國在何時開始積極投入殖民競爭? (A) 日耳曼邦聯成立後 (B)普法戰爭結束後 (C)俾斯麥稱帝後 (D)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3. ( D ) 日本開始進行明治維新之後,取得不少海外殖民地及領土,例如:(甲)琉球群島、(乙) 臺灣及(丙)朝鮮半島。請依照你的認識,排列日本取得這些地區的先後順序 (A)(丙)(乙)(甲)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乙)(丙) 解析: 琉球群島(1879 年,後更名為沖繩縣)、臺灣(1895 年)、朝鮮(1910 年)。 4. ( D ) 摩爾在其著作烏托邦中寫道:「綿羊本來是很馴服的,所欲無多,現在牠們卻變得很 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牠們要踏平我們的田野、住宅和城市。」此種現象 被喻為「羊吃人的圈地運動」,對於當時的情況,我們應如何理解? (A)英國大量 工人轉以畜養綿羊為主,致使城市勞動力流失 (B)地理大發現後,歐洲農產品大量 輸往亞洲 (C)受到工業革命影響,歐洲肉類與羊毛需求量大增 (D)地主為求大量增 產,而兼併小農的土地 解析: (A)勞力因圈地運動而流向城市,成為工業生產的勞動力;(B)歐洲農產品並未輸往亞 洲;(C)圈地運動發生在工業革命之前。 5. ( C ) 十九世紀的社會主義中,那一學派主張關懷處於弱勢的勞工群體,富有慈悲淑世的 理想,鼓吹集體的經濟互助方法,以求建立均富的社會? (A)費邊社社會主義 (B) 激進社會主義 (C)烏托邦社會主義 (D)無政府主義 6. ( C ) 日耳曼學者薩維尼主張:「在信史所及的最早時期,民法已經有明確的性格。它是與 語言、風俗、制度相同具有民族的特性。不僅如此,這些現象並不是孤立的存在, 它們不外乎與各個民族的活力與作用不可分的結合在其本性中,並且僅以獨特的風 格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請問薩維尼的言論可能與下列那種主張接近? (A)保守 主義 (B)自由主義 (C)浪漫主義 (D)社會主義 解析: 薩維尼重視語言、風俗、制度等民族特性,這是浪漫主義的傳統。 7. ( C ) 時至今日,仍然有少部分支持君主政體的德國人,會在每年的固定日期到多倫莊園 的宅邸聚會,目的為憑弔這位末代德國皇帝,表示他們對這位皇帝的忠誠與懷念。 請問他們憑弔的對象是誰? (A)腓特烈大帝 (B)威廉一世 (C)威廉二世 (D)尼

(2)

古拉二世 解析: (C)第一次大戰結束後,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居住於荷蘭多倫莊園,是德意志帝國的末 代皇帝;(D)為俄羅斯末代沙皇,非德國人。 8. ( B ) 著名小說西線無戰事描寫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軍人,「我們是在十四天前被 調防到前線的。好在這裡沒什麼戰爭,……。可天有難測風雲,偏偏就在最後一天, 我們遭受到了甲國人的突然襲擊。最後活著回來的只剩下八十多人了—損失相當慘 重。」請問關於甲國敘述何者正確? (A)甲國在一次大戰期間爆發革命,皇室被 推翻 (B)甲國此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C)甲國為了安撫境內最大的少數 民族,於十九世紀下半葉給予他們成立境內自治的民族王國 (D)甲國在第一次世界 大戰時成立未滿六十年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對手主要為英、法、俄等國及之後參戰的美國。由題幹「西 線」推測小說中的戰場在德國西邊,可知書中主角的對手可能為英國、法國、美國士 兵。(A)俄國在一次大戰期間爆發革命,皇室被推翻;(B)英國在十九世紀中葉後占有 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C)奧國為了安撫境內少數民族,准許他們成立自治的民族王國 (匈牙利);(D)英、法、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都已成立百年以上。 9. ( C ) 十八世紀晚期,法國有一本第三階級是什麼的小冊子廣為流傳,當中提到:「第三階 級是什麼?是一切!但直到現在,他們在政治上怎樣呢?毫無地位。」請問這本小 冊子出版的背景為何? (A)國王獨裁,不承認貴族在國會的議事、立法權 (B)國 王與教皇爭奪地區主教任命權 (C)平民負重稅,卻無權改變現況 (D)中央擴權,主 張地方習慣法抵觸中央法令者無效 解析: 當時法國主要分為三個階級,教士、貴族、平民,平民是第三階級。平民沒有前兩個 階級的免稅特權,但在議會中的決議權卻又不如教士與貴族,因此造成平民階級的不 滿。此小冊子正是表達平民對參政權受限的不滿心聲。 10. ( C ) 某位美國總統在國會的年度咨文中,闡明他的對外政策,提出四個基本論點︰「一、 美國將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或她們之間的戰爭,二、美國承認並且不干涉西 半球現存的殖民地和保護國,三、不得再在西半球開拓殖民地,四、歐洲列強壓迫 或控制西半球任何國家的任何企圖都將被視為是對美國的敵對行為。」請問這是美 國的那一項對外政策? (A)門戶開放政策 (B)孤立主義 (C)門羅宣言 (D)歐洲 協調 解析: 1823 年 12 月 2 日,美國總統門羅(James Monroe)在國會的年度咨文中,明確而堅定地 拒絕歐洲列強對美洲事務的干涉,被稱為「門羅主義」或「門羅宣言」。此聲明是以拒 絕歐洲國家的介入來保衛拉美鄰邦的獨立運動,這是美國的利益所在。因此,門羅主 義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反對歐洲列強對美洲殖民地的干涉和擴張;另一方面,標 示著美國與歐洲列強爭奪美洲控制權。 11. ( A ) 劉易斯和克拉克是美國軍人。1804 年,在總統的委託下,他們向西行,越過北美大 陸中西部直至太平洋沿岸。請問促成他們西行的原因為何? (A)收購路易斯安那 後總統想擴大美國領土 (B)阻止法國人支配當地 (C)避免美國中西部各州在南北 戰爭中加入反聯邦陣營 (D)與當地英國人談論同盟事宜 解析: 1804 年正值美國向法國購得路易斯安那後一年,美國領土向西擴大一倍。美國對北美

(3)

大陸西部土地的興趣增加,劉易斯和克拉克因而受命向西探險,調查北美大陸中西部 直至太平洋沿岸。 12. ( C ) 資料一:廢除餘糧收集政策,實施實物稅;停止配給制度,允許商品買賣;放鬆貿 易限制,鼓勵外資企業投資,將資金與技術引進俄國。……允許部分個體私營經濟 存在。 資料二:有些人會問:「我們的工業化腳步是否可以放慢些?同志們,這是不可能的。相反的, 我們應盡力加速腳步,……我們若放慢腳步,則必落後他國,而落後者必落難。」 資料三:除非靠一次暴力的革命,否則中產階級政權決不可能推翻,而代以無產階級政府。 至於無產階級政府的廢止,……只能以順其自然凋零的態度期待之。 根據資料的內容,判斷其時間順序,正確的是那一個? (A)資料一→資料二→資料三 (B) 資料三→資料二→資料一 (C)資料三→資料一→資料二 (D)資料二→資料三→資料一 解析: 資料一是列寧實施的「新經濟政策」;資料二是 1931 年 6 月史達林對蘇聯工業化問題 的政策宣示;資料三是列寧對於在俄國發動共產革命一事的發言。故答案為(C)。 13. ( A ) 「……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將全部變成一種東西, 或者將全部變成另一種東西。」、「我在這個鬥爭中的首要目的便是拯救聯邦……我 之所以做,是因為我相信它將有助於拯救聯邦,而假如我忍耐著不做什麼事情的話, 我之所以忍耐,是因為我不相信它有助於拯救聯邦。」根據上述資料判斷,下列何 者正確? (A)「房子」崩塌的導火線應為黑奴問題 (B)文中的「我」為美國總統 華盛頓 (C)「鬥爭」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 (D)「房子」最終走向地方自治 解析: (B)應為林肯;(C)指的是南北戰爭;(D)最終由北方勝利,美國走向中央集權,各州不 得退出聯邦政府。 14. ( D ) 資料一:此後人類世界將進入一個新紀元,……而這也是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勝 利時代。 資料二:歐洲列強都在中國燒殺擄掠,她們的行為簡直像歐洲中古時代的蠻人。…… 所有的白人似乎都瘋狂的以暴力去爭取他們各自的利益,絲毫沒有基督徒的精神。 資料三:使用武力才能破壞那些早已摧殘非洲內陸數百年的野蠻習慣、奴隸制度及 迷信風俗;……就長程發展上看來,當地居民的文明和生活將大有改善。 根據以上資料判斷,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這三則資料都是將西方列強帝國主 義侵略合理化的說法 (B)資料一與資料二的主張可說是典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觀 點 (C)資料三的論點盛行於十八世紀末期 (D)資料二的觀念代表知識分子對於西 方本位立場的批判 解析: (D)提出資料二的是英國外交官與詩人布朗特,他非常反對英國在埃及、印度與愛爾蘭 的帝國主義,是當時少數能抗拒權力誘惑,而主張民族自決的知識分子。(A)(B)資料 一與資料三的主張,是屬於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對當時殖民帝國的海外競爭抱持肯 定的態度;(C)盛行於十九世紀末。 15. ( D ) 以下為某次非正式場合的集會宣言:「看看我們的農村,政府不斷徵調我們的剩餘農 作物投入戰場,……看看我們的城市,大老闆二十四小時不斷的壓榨勞工,……同 志們,面對這種專制政府與資本家交相賊的惡劣環境,……我們應該……進行革 命!」請問針對以上內容的描述,下列選項中的解釋何者正確? (A)這次革命後

(4)

導致該國成為戰敗國 (B)「專制政府」指的應該是蘇聯政府 (C)此次集會宣言的主 角應為史達林 (D)這裡的「戰場」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 依據題幹中資本家與勞動者對立的描述,可得知該宣言應該是主張共產主義的人,而 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政府大量汲取民間資源投入戰爭,引起民怨,二月革 命爆發後,臨時政府成立,但未退出大戰,直到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後,建立共產政 權,才退出大戰。(A)無關戰敗;(B)為帝俄或俄國臨時政府;(C)列寧。 16. ( D ) 資料一:「1763 年巴黎和約:法國將整個法屬加拿大……、法屬路易斯安那中密西 西比河以東部分割給英國……。」、資料二:「1783 年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 獨立;英國割讓密西西比河以東。美國疆界西至密西西比河,北至大湖區,南至佛 羅里達北界。」關於以上兩個巴黎和約,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兩份和約相差 二十年之久,彼此沒有任何的關聯性 (B)1763 年的巴黎和約造成英法之間的封建關 係完全斷絕,各自發展成為民族國家 (C)1783 年巴黎和約的簽訂,是因為北美殖民 地人民受法國大革命影響,而發動獨立革命,並成功達成獨立目標 (D)兩份和約雖 然相差二十年之久,但實際上兩者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解析: 1763 年的巴黎和約是因為七年戰爭,法國戰敗,北美洲大部分法國殖民地被英國所 奪。英國雖然獲得七年戰爭的勝利,但戰爭也造成財政負擔,故英國政府對殖民地增 加稅捐,因而產生課稅爭議,形成後來美國獨立戰爭的遠因。美國獨立成功後與英國 簽訂 1783 年的巴黎和約。兩份和約雖然相差二十年,但仍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故答案 為(D)。(B)英法百年戰爭後,英法兩國各自發展為民族國家;(C)美國獨立革命在前, 法國大革命在後。 17. ( A ) 一封十八世紀晚期在英國的書信提到:「礦工和其他工人,……把旗子插到上星期六 他們被擊退的那間工廠上。……暴民們就搗毀了價值一萬鎊的成套機器。」請問這 群工人如此憤怒的主要理由為何? (A)認為機器導致工人失業 (B)注重環保,拒 絕污染 (C)信奉共產主義,誓言打倒機器所代表的資本家 (D)拒絕使用外來機器 解析: (A)工業革命工廠使用機器打擊傳統手工業,導致傳統手工業工人失業,他們因此反對 使用機器;(B)此時尚無環保意識;(C)此時尚無共產主義(十九世紀中期興起);(D) 工業革命最先起源於英國,此時機器多為本土所製。 18. ( B ) 十八世紀英國小說家哥爾德斯密斯曾描寫:「曾多少次,我在你那甜美迷人的景色前 停留……這片土地正遭遇著厄運,他是來勢凶猛的災難……財富在積累,人口在凋 零……。」這詩歌是在描述當時英國的那種現象? (A)憲章運動 (B)圈地運動 (C) 工會運動 (D)殖民運動 解析: 英國的圈地運動開始於十五世紀,由於羊毛的利潤高,所以領主將農地用籬笆、柵 欄圈起來養羊,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喪失土地和家園的農民只好離開農村成為受雇的 勞動者。詩歌中的「土地正遭遇著厄運」、「財富在積累,人口在凋零」即是指圈地 運動帶來的結果。 19. ( C ) 「吾等的出身,……有必要負起上帝所給予的職責與智識,辛勤於教化與管理全世 界的其他人種。因為他們還沒接受過福音,不了解什麼是他們該盡的義務。他們不 知道什麼是努力工作。」請問引文中的「吾等」最能代表那些人士的立場? (A)

(5)

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人士 (B)二十世紀的經濟改革者 (C)西歐的新帝國主義者 (D)十九世紀的社會主義運動人士 解析: 此為吉普林「白種人的負擔」之說,從「上帝所給予的」到「教化與管理全世界的其 他人種」可以看出,「吾等」有義務將其他人種帶離野蠻世界,這樣的理論成為許多新 帝國主義者合理化自己侵略行為的藉口。 20. ( D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複雜,但戰爭爆發的導火線是為何事? (A)德國的大日耳 曼主義 (B)三國同盟的形成 (C)俄國暗中策動塞爾維亞挑戰奧國 (D)奧匈帝國皇 儲夫婦在塞拉耶佛被人暗殺 21. ( C ) 十八世紀美國獨立革命的導火線為何? (A)英國規定北美殖民地運銷歐洲貨物, 必須由英船載運,先至英國納稅 (B)英國本土與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政治思想不同 (C)英國於七年戰爭以後,相繼向北美殖民地人民推行新稅 (D)英國本土與北美殖民 地人民的宗教信仰歧異 22. ( C ) 1853 年美國將領培里率艦進入江戶灣,希望幕府能廢除鎖國,但日本幕府將軍採取 拖延戰術,不敢與他發生正面衝突。幕府之所以態度如此,除了是對西方的船堅砲 利有所警覺外,請問還有什麼原因? (A)日本事前就得知美國是超級強國 (B)日 本不敢得罪西方 (C)當時中國鴉片戰爭失敗的消息已傳到日本 (D)天皇下令不得 與美國正面衝突 23. ( D ) 1917 年年底,某大會在一份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中提到:「蘇維埃政權將……立 即在一切戰線上停戰。保證將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無償的交給人民委員會處 理。……各地政權一律轉歸工農兵代表蘇維埃……。」請問在此大會之前一刻,俄 國發生了什麼大事? (A)俄皇尼古拉二世退位 (B)廢止土地私有制及私人貿易 (C)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D)臨時政府被推翻 解析: 由題幹可知,時間點為 1917 年年底,其訴求可知尚未停止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尚未施 行共產政策。(A)1917 年二月革命後尼古拉二世已退位;(B)1918 年開始施行共產政策; (C)1918 年 3 月俄國才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D)此宣言為 1917 年年,布爾什維克黨推 翻俄國臨時政府(十月革命)時所發出的,說明今後的施政方針。 24. ( D ) 為了推動「世界革命」的理想,列寧有何實際行動? (A)推行新經濟政策 (B) 將社會黨改組為共產黨 (C)成立最高蘇維埃 (D)創設共產國際 25. ( A ) 「日耳曼人所期望普魯士的,並非自由主義,而是他的實力。日耳曼南方各邦對自 由主義似乎非常眷戀,但普魯士絕不助長其勢。普魯士必須整軍備武,以待來日之 大用,不能再蹉跎下去。」上述講詞應是下列何人所言? (A)俾斯麥 (B)加富爾 (C)威廉一世 (D)馬志尼 解析: (A)俾斯麥主張推動「鐵血政策」。 26. ( B ) 一位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形容威爾遜像是「長老教會的牧師」,這句話固然為對威爾 遜的讚賞,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其中亦有暗諷的意味。請問此處所指的「暗諷」是 什麼? (A)認為威爾遜的政治素養有限 (B)認為威爾遜過度理想主義 (C)認為 威爾遜過於保守 (D)認為威爾遜不明世界局勢 解析: (B)威爾遜為一堅持自由主義的政治家,在大戰結束前就提出「十四點原則」,希望可 以用公平合理的方式來處理戰後問題,但國際的政治現實讓其理想難以落實。

(6)

27. ( C ) 最早的蒸汽機效率不佳,但在經過誰的改良後,已能運用於一般工廠,後來更應用 於火車和輪船,使運輸大為改善,擴大了市場,更推動商業的進展? (A)培根 (B) 牛頓 (C)瓦特 (D)愛迪生 28. ( D ) 薩丁尼亞國王伊曼紐二世在議會的開幕詞中指出:「我們擊退了一次侵略。……為了 答謝法國給義大利的幫助,……我已經決定同意簽訂條約,準備把薩伏衣和尼斯區 重併於法國。」請問上述言論反映了義大利統一過程中的何種策略? (A)放棄會 導致國際紛爭的領土 (B)爭取境內少數民族的支持 (C)號召相同民族的協助 (D) 軍事、外交手段併用 解析: 文中敘述的是薩奧戰爭,薩丁尼亞王國藉由法國的力量排除統一的阻力(奧國),並割 讓領土予法國,爭取法國的支持。 29. ( C ) 資料一:「(甲)在萬民簇擁中,進入那不勒斯城……對群眾激動的說:『我們不向別 人要任何東西,我們希望得到的是我們自己的義大利。』」、資料二:「當時,克里米 亞戰爭正在進行,(乙)為獲取英法的好感,力排眾議,出兵相挺英法……為法、薩同 盟做好了基礎。」、資料三:「(丙)創立義大利青年黨,並提出『恢復古羅馬光榮』的 口號……。」請問:(甲)、(乙)、(丙)分別為何人? (A)甲:馬志尼、乙:加富爾、 丙:加里波底 (B)甲:馬志尼、乙:加里波底、丙:加富爾 (C)甲:加里波底、乙: 加富爾、丙:馬志尼 (D)甲:加富爾、乙:加里波底、丙:馬志尼 30. ( C ) 有一段資料提到:「使用武力才能破壞那些早已摧殘非洲內陸數百年的野蠻習慣、奴 隸制度及迷信風俗;……且就長程發展上看來,當地居民的文明和生活將大有改善。」 請問這段資料表達何種思想? (A)民族主義 (B)法西斯主義 (C)社會達爾文主 義 (D)孤立主義 解析: (C)此人服膺「適者生存」的觀點。 二、題組題) 1. ◎題組 前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在他的一份回憶錄中提到:「我感到我們和奧地利的關係最重要的是 避免讓奧地利產生侮辱性的回憶。……這將使奧地利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只會使我們 以後的相互關係中增加多餘的困難。我已經十分清楚,必定要在今後戰爭中捍衛這次戰爭中 所獲得的成果。……。按照歷史邏輯的推論,隨著對奧地利戰爭接踵而來的……是對□□的 戰爭……。」 ( 1 ) ( )回憶錄中俾斯麥提及普奧戰爭後,普魯士應「避免讓奧地利產生侮辱性的回憶」,請 問以下那項會是俾斯麥的考量? (A)認為普魯士應放棄與奧國共管什列斯威‧荷 斯坦 (B)認為普魯士與奧國應盡快和談 (C)認為普魯士應成立北日耳曼聯邦,孤 立奧國 (D)認為普魯士在和約中應規定奧國不得干預日耳曼事務 ( 2 ) ( )承上題,俾斯麥的考量與那國的威脅有關? (A)俄國 (B)法國 (C)英國 (D)義大 利 ( 3 ) ( )依歷史場景以及此回憶推斷,俾斯麥認為德意志統一大業中最終必然會碰到那一項 困難? (A)法國干預德意志統一 (B)奧地利不願意加入德意志帝國 (C)奧地利 取得北日耳曼聯邦的主導權 (D)德意志人民反對戰爭

(7)

答案: ( 1 ) B ( 2 ) B ( 3 ) A 解析: ( 3 ) 引文為俾斯麥回憶普奧戰爭後他的考量。奧地利與普魯士類似,主要由日耳曼人 所組成。普魯士欲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必須先排除奧地利的干預,於是遂有 1866 年的普奧戰爭。然而俾斯麥主張,普魯士戰勝後,應立即和奧地利和談,避免奧 地利感到屈辱,也避免奧地利干預普魯士統一日耳曼。因緊接而來的,必然是對 法國的戰爭,普魯士不能兩面受敵。由此可見,俾斯麥認為德意志統一必然會碰 到的困難是普魯士對法國的戰爭。 2. ◎題組: 歐洲深入非洲的腹地,開始殖民征服。……1885 年,□□,經過一年的激烈爭吵後,征服者 們在分贓問題上終於達成協議。……思想家赫伯特•斯賓賽斷言,「文明」應當把低等種族從 地圖上通通抹去,「因為無論是人還是野蠻人,一切障礙皆應掃除。」。 ( 1 ) □□為某一城市的名字,依照上文判斷,□□應為下列何者? (A)費城 (B)柏林 (C) 巴黎 (D)倫敦 ( 2 ) 思想家赫伯特•斯賓賽所說的話,是建立在下列那一理論上? (A)自然神論 (B)社會契 約論 (C)共產主義宣言 (D)社會達爾文主義 答案: ( 1 ) B ( 2 ) D 解析: ( 1 ) 有關於歐洲列強對於非洲的利益分配,應是 1884~1885 年的柏林西非會議。 3. 資料一:……工廠內空氣極不流通,令人有窒息的感覺。……地板上布滿了垃 圾,……面積狹隘的廠房卻站了二十多名員工,其中有小孩,也有婦女。……與我一起工作 的小孩還不到十歲呢!曾聽到他因打瞌睡而被管工虐打時的慘叫聲,內心總有點不安……。 資料二:十九世紀前期,英國政府曾欲排除婦女與兒童在工廠工作,避免工作過 於粗重或是受到惡劣環境傷害,但一群英國紡織工廠的女工上了一份陳情書:「在我們居住的 地區,手工的織布機已經被機器淘汰殆盡,許多自力更生的女人被迫到工廠上班,因為在家 裡根本沒辦法謀生。……我們這些人將會為現行法律修改而受到嚴重衝擊,希望你們不要剝 奪我們這一點謀生條件,除非你們可以指引我們找到另一條生路。」 ( 1 ) ( )資料一反映了工廠制度的那些現象? (A)勞工的薪資待遇低 (B)工人必須按表操 課,且工時非常長 (C)工廠中常見女人與小孩在工作 (D)工人間有組織工會來爭 取自身權益 ( 2 ) ( )對照資料一與資料二,可見英國政府試圖修法來解決工廠中女工與童工的問題,根 據你的判斷,為什麼婦女寧願繼續在艱苦惡劣的環境工作而不願受到法令的保護? (A)婦女認為法令無法有效保護他們在工廠的工作權 (B)婦女認為這條法令將剝 奪她們的工作權 (C)婦女認為在工廠工作可以比在家裡工作更為輕鬆 (D)婦女 認為在工廠工作可以學得更多的技能,有助於未來發展 答案: ( 1 ) C ( 2 ) B 解析: ( 1 ) 資料一反映工人的工作環境不佳,女工與童工,以及童工被虐待的問題。 ( 2 ) 由這兩條資料可知,婦女在工廠的工作環境惡劣,故英國政府欲修法禁止工廠雇 用婦女。但婦女認為在機器織布機取代人力織布機之後,許多婦女被迫離開家庭 出外工作,如果法令禁止工廠雇用女工,這將會斷了她們的生計,故有資料二的 陳情出現。故答案為(B)。

(8)

4. ◎題組: 二十世紀初的某一場戰爭,敵對的兩國,無論就人口和陸海軍數量,甲國都遠超過乙國。但 是甲國過於輕敵,戰前甲國某將軍曾說:「一個我國兵可以對付三個敵國兵,而我們只需要十 四天的時間就能夠在□□集結四十萬大軍,這已經是擊敗敵方陸軍所需數量的三倍了。所以 說將來要發生的,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一場軍事散步更為合適。」甲國顯然低估乙國的 實力,終致戰爭失敗。請問: ( 1 ) ( ) 這是指那一場戰爭? (A)美西戰爭 (B)甲午戰爭 (C)八國聯軍 (D)日俄戰爭 ( 2 ) ( ) 這場戰爭的戰場,主要位於何處? (A)菲律賓 (B)普法邊境 (C)南非 (D)中國 東北 ( 3 ) ( )這場戰爭結束後,為戰勝國帶來的影響為何? (A)戰勝國獲得菲律賓群島 (B)終 止戰敗國對朝鮮的宗主權 (C)允許戰勝國在北京部分地區駐兵 (D)戰勝國的國 際地位大幅提升 答案: ( 1 ) D ( 2 ) D ( 3 ) D 解析: ( 1 ) 從史料判斷,這是一場以寡擊眾的戰爭,且發生在二十世紀初。藉由年代,可以 先刪去(A)1898 年的美西戰爭和(B)1894 年的甲午戰爭;(C)1900 年的八國聯軍 (英、法、美、德、俄、日、義、奧)攻佔北京,清廷慘敗,不符合資料中描述 的以寡擊眾;(D)1904~1905 年的日俄戰爭,日本剛進行西化不久,各國並不看好 日本,但日本一舉打敗了俄國。 ( 2 ) 日俄戰爭的戰場是在清帝國領土滿洲(今中國東北)上進行。清政府宣布中立, 還為這場戰爭專門劃出了一塊交戰區。滿洲人民無辜被捲入戰爭之中,造成平民 傷亡和財產損失。 ( 3 ) (A)美西戰爭後美國從西班牙手中買下菲律賓群島;(B)甲午戰爭後中國承認朝鮮 獨立,終止對朝鮮的宗主權;(C)八國聯軍後中國允許各國在北京使館區以及北京 至山海關之間駐兵;(D)日本在日俄戰中打敗俄國,提升了自身的國際地位,對於 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幫助很大,使日本成為新帝國主義的一份子,開始向外擴張。 5. ◎題組: 某國國會的一個對外新聞聲明稿表示:「該國無視本國既有政策,無端引起本國周邊國家內部 的動亂,……。更令人髮指的是,對公海上航行之中立國船隻,逕行攻擊,造成本國國民無 辜的死傷。我等無法坐視此一暴力的行徑,因此自即日起,我國將打破沉默,國會全面通過 向該國宣戰。」 ( 1 ) ( )請問發出聲明稿的是那一個國家的國會? (A)日本 (B)美國 (C)德國 (D)俄國 ( 2 ) ( )「本國既有政策」是指那個政策? (A)大日耳曼主義 (B)正統原則 (C)孤立主義 (D)大斯拉夫主義 答案: ( 1 ) B ( 2 ) C 解析: ( 1 ) 從該國無差別攻擊中立國船隻,致使某國參戰,可知應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1915 年 5 月),德國潛水艇擊沉當時為中立國的美國船隻,引起美國抗議,雖 然德國保證有限度使用潛水艇,但是 1917 年德國再度採取無限制使用潛水艇的政 策,導致美國對德宣戰,加入協約國,故答案為(B)。 ( 2 ) 美國在參戰前均維持孤立主義,不參與歐洲事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西屯區 國安國小 阿美族語/海岸阿美語 高月仙 3 西屯區 永安國小 阿美語/海岸阿美語 高月仙 1 南屯區 惠文國小 阿美族語/海岸阿美語 高月仙 1 豐原區 豐原國小 阿美族/海岸阿美族

自中山高速公路 →於南屯交流道出口下交流道→於五權西路二段/136 縣道向左轉,沿五權西

 2022年5月克羅埃西亞信用評等被惠譽(Fitch)維持BBB級展望正向,認為目 前克國已滿足「歐洲匯率機制II」(ERM

美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加拿大 [Canada].

海納百川,所有海中的一切有大部份來自陸地,海洋雖然很大,但是當百川都

紐西蘭地處大洋,國土分為北島與南島,兩個島的輪廓均呈南北狹長形,北島緯度介於南 緯 34.5-41.5 度間;南島介於南緯 40.5-46.7

2018 年,美國 Bowan 在匹茲堡殺掉 12 個猶太人。2017 年,加拿大 Bissoonett 在 魁北克殺死 6 位穆斯林。2015 年,美國 Roof 在南科羅萊那殺死 9 位黑人基督徒。2019

2018 年,美國 Bowan 在匹茲堡殺掉 12 個猶太人。2017 年,加拿大 Bissoonett 在 魁北克殺死 6 位穆斯林。2015 年,美國 Roof 在南科羅萊那殺死 9 位黑人基督徒。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