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研究:以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研究:以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研究:

以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

Examining the Use of E-book Reader Lending Service

in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Library

蔡明月

Ming-Yueh Tsay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教授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E-mail: mytsay@nccu.edu.tw

張淑娟

Shu-Chuan Chang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Master, E-learning Master Program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E-mail: squirrel686@gmail.com

【摘

要】

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法,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為理論基礎,以交通大學的 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圖書館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行為、行為意 願及其影響因素。本研究結果發現,讀者使用該服務遭遇較多困難是眼睛疲倦感 與電子書內容不足;多數讀者有意願使用該服務,而影響其行為意願的因素有績 效期望、努力期望與社群影響。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相關建 議,提供圖書館推行該服務,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Abstract】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the study was th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Library E-book Reader Lending Service Use Survey.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UTAUT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and students a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were chosen as the testing participa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2)

壹、前言

近年來臺灣民眾的閱讀習慣開始改 變,透過數位載具進行閱讀的人口逐 漸增加。資策會 FIND「2010 年臺灣閱 讀力調查」指出,有 46.1% 臺灣民眾使 用數位載具進行閱讀,其中以大學生的 比例最高(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2010)。2012 年臺灣數位出版聯盟針對 電子書讀者進行「臺灣數位閱讀行為調 查研究」,結果顯示平板電腦是國內最 主要的電子書閱讀載具,有 45.6%的受 試者選擇平板電腦來閱讀電子書,而有 76.3%的平板電腦擁有者常在平板電腦 上閱讀(臺灣數位出版聯盟,2012)。 根據中華電信 Hami 書城「數位閱讀行 為報告」指出,iPad 用戶電子書下載量 最高,佔 45%,是數位閱讀的主力族 群,平板電腦的快速發展也帶動電子書 服務(中華電信,2013)。 面對數位閱讀時代的來臨,圖書 館肩負推廣閱讀的重責大任。教育部 於 2011 年推動「電子書試辦計畫」, 補助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等六個試辦單 位購置電子書閱讀器提供借閱,希望讓 讀者體驗數位閱讀,增進電子書的使用 經驗。由於國內圖書館推動這項服務仍 在起步階段,針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 務之使用研究有其必要性。關於資訊科 技產品的接受行為研究,學術界已發 展出眾多理論模式,其中 Venkatesh、 Morris、Davis 與 Davis(2003)針對過 往的文獻進行全面檢討,整合出相關 研究的八種理論模式,最後提出整合 性 科 技 接 受 模 式(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簡稱 UTAUT),試圖以更完整的架構來解 釋個人對資訊科技的使用行為。故本研 究以 UTAUT 為理論基礎,並參酌電子 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相關使用研究,以

investigate reader’s behavior, intention and determinants toward e-book reader lending service.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Most readers have difficulty with reading e-books because of eyestrain and lack of content; 2. Most readers are willing to use e-book reader lending service; 3.The determinants of intention to use e-book reader  lending service among students a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clude performance expectancy, effort expectancy, and social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bove, this study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for libraries to promote the servic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關 鍵 字: 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數位閱讀;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Keywords:e-book reader lending service; digital reading; UTAUT

(3)

建立研究架構,深入探討圖書館讀者對 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行為、行 為意願及其影響因素。 經由本研究結果發現,讀者使用這 項服務的意願受到績效期望、努力期望 與社群影響所影響,故圖書館應提升這 項服務的好用性與易用性,並加強對該 服務之社群行銷,藉由 iPad 2 對學生的 吸引力,以及學生對行動閱讀的期待, 優化圖書館電子資源在 iPad 2 的使用 流暢性,提供讀者更滿意的行動閱讀體 驗。

貳、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探討圖書館讀者對電子 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行為、行為意 願及其影響因素。再者,進一步分析讀 者之性別、教育程度、學院別、數位閱 讀載具使用經驗、電子書使用經驗等個 人特徵,對影響因素與行為意願之調節 效果。以下針對數位閱讀行為、電子書 閱讀器借閱服務相關研究、UTAUT 及 其應用三項加以論述。

一、數位閱讀行為

為了瞭解數位閱讀行為的特性,多 數研究利用問卷調查或訪談法,探討使 用者各項閱讀特性變項。Liu(2005) 透過問卷調查探討過去十年間閱讀經驗 的改變歷程,結果顯示隨著數位資訊的 增加,多數受訪者認為數位閱讀的時間 也增加了;具有螢幕閱讀特性的閱讀行 為亦逐年增加,包括瀏覽、重點閱讀、 非線性閱讀等;此外,多數受訪者對於 需要深度閱讀的資料,會將其列印為紙 本,對於休閒性資訊則較無此需求。 Nicholas 等人(2008)針對英國超 過 120 所大學讀者之電子書使用行為 及認知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發現性別 會影響電子書的使用,男性較女性更願 意使用電子書。Jung、Chan-Olmsted、 Park 與 Kim(2011)探討電子書閱讀器 的使用情形與意願,研究顯示對電子書 閱讀器的認知、興趣及採用意願,與教 育程度、收入、媒體使用、創新的個人 特質等因素呈正相關。李瑞國(2005) 的研究結果則顯示大學生的教育程度、 所屬學門領域、電子書使用經驗,在電 子書使用情況上呈現顯著差異。由此可 知,數位閱讀行為會因不同個人特質而 有使用上的差異。 電子書閱讀器與數位內容的結合, 是發展數位閱讀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 Aaltonen、Mannonen、Nieminen 與 Nieminen(2011)認為若要成功發展數 位閱讀,電子資源與電子書閱讀器的相 容性將是關鍵因素。此外,螢幕閱讀的 舒適性亦是決定數位閱讀是否優於紙 本閱讀的關鍵要素(Hartzell, 2002)。 Gregory(2008)的調查研究則發現,閱 讀電子書容易眼睛疲勞、缺乏紙本書的 實體感、不易取用等皆是使用者不選擇 數位閱讀的主要因素。然而,隨著技術 發展愈趨成熟,使用者愈來愈能習慣於 螢幕上閱讀(Angeletaki, 2011)。數位 閱讀方便快速的優勢,促使讀者願意選 擇數位閱讀,但讀者也未必完全摒棄傳 統閱讀,而是依照閱讀內容與需求選擇

(4)

合適的閱讀方式(Noorhidawati & Gibb, 2008)。 此 外, 電 子 書 閱 讀 器 方 便 攜 帶、電子資源可隨時隨地取得,以及易 於全文檢索等特性,成為使用者選擇數 位閱讀的主要原因(Zimerman, 2011)。

二、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相關研

廣義來說,電子書閱讀器是指能用 來閱讀數位內容的電子閱讀裝置,包 括僅能閱讀電子書的閱讀器(例如: Kindle),以及除了能閱讀電子書,亦 具有其他多媒體功能的平板電腦(例 如:iPad)。對使用者而言,電子書閱 讀器除了提供閱讀與檢索的功能,還具 有方便攜帶的行動載具特性,能夠承載 大量的閱讀資料,減輕使用者的負擔。 國內外圖書館為推廣數位閱讀,相繼提 供各種電子書閱讀器借出。 國內關於圖書館電子書閱讀器借 閱 政 策 的 分 析, 有 江 子 隆 與 賴 玲 玲 (2012)透過內容分析法探討美國公共 圖書館提供電子書閱讀器之借閱政策。 林維真與岳修平(2012)以問卷調查分 別針對大學生的閱讀行為、電子書閱讀 器需求及圖書館應用服務三大面向進行 調查。洪林伯與王念祖(2012)歸納整 理出公共圖書館提供電子書服務可能遭 遇的困難與挑戰,特別是在電子書閱讀 器借閱服務方面。 國外關於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 之使用研究,包括 Goodwin、Shurtz、 Gonzalez 與 Clark(2012)對於美國德 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 簡

稱 A&M) 圖 書 館 的 Kindle 借 閱 服 務 計畫進行研究,透過線上問卷調查, 了 解 讀 者 的 偏 好 與 看 法。Chapman 與 Woodbury(2012) 以 美 國 北 卡 羅 來 納 州 立 大 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簡稱 NCSU)圖書館為例, 透過各種流通數據分析,了解筆記型 電 腦、iPad、Kindle、iPod 等 設 備 借 閱 情 形。Kemp、Lutz 與 Nurnberger (2012)對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 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 簡稱 UTSA)圖書館提供 Kindle、Sony Reader 與 Nook 三種電子書閱讀器借閱 服務進行研究調查,希望了解該服務是 否有助於提升電子資源的利用。

三、

UTAUT 及其應用

UTAUT 主要用於解釋使用者接受 或使用新科技的原因,該理論歸納出影 響使用者對資訊科技產品的行為意願 (Behavior Intention)及使用行為(Use Behavior)之四個主構面,分別是 (1) 績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cy); (2) 努力期望(Effort Expectancy);(3) 社群影響(Social Influence);(4) 促成 情境(Facilitating Condition)。行為意 願是指個人對新科技的接受度;績效期 望是指個人認為使用新科技後有助於工 作績效的程度,即有用性;努力期望是 指新科技的容易使用程度,即易用性; 社群影響是指個人覺知對自己具影響力 的社群,認為自己應該使用新科技的程 度;促成情境是指個人相信組織及現存 技術設備能支援使用新科技的程度。再

(5)

者,四個構面對行為意願及使用行為的 影響力,會因使用者的性別、年齡、使 用經驗、自願性等四個調節變項不同而 有差異(Venkatesh et al., 2003)。 UTAUT 於 2003 年提出之後,圖書 館界亦運用該理論進行實證研究,試 圖解釋與預測圖書館讀者對資訊科技的 使用行為及接受程度。Chang(2013) 以 UTAUT 為基礎,以及任務科技適配 觀點,解釋大學圖書館使用者使用行動 APP 的行為意願。研究結果顯示讀者 使用圖書館行動 APP 的行為意願受到 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響、促成 情境等四個構面影響。Santos-Feliscuzo 與 Himang(2011)調查圖書館期刊索 引軟體的讀者接受度,研究結果指出受 試者在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科技品 質方面具有高接受度。在性別方面, 則顯示男性較女性有較高的接受度。 Saravani 與 Haddow(2011) 探 討 澳 洲 及紐西蘭的圖書館員在提供行動科技服 務時的準備情況,研究結果發現圖書館 管理者與系統館員在績效期望、努力期 望、社群影響、促成情境等構面皆符合 預期。 綜合上述國內外相關文獻,對於電 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研究,多 數為整體的使用狀況與滿意度,或是各 種不同電子書閱讀器的使用比較,並無 透過 UTAUT 探討使用行為、行為意願 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亦無分析讀者個 人特徵對影響因素與行為意願之調節效 果,故本研究欲探討績效期望、努力期 望、社群影響、促成情境等四個構面, 對讀者使用該服務的行為意願是否具有 正向影響,並根據數位閱讀行為相關研 究,將調節變項修正為「性別」、「教 育程度」、「學院別」、「數位閱讀載 具使用經驗」、「電子書使用經驗」五 個變項,分析讀者之個人特徵對影響因 素與行為意願之調節效果。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以交大圖書館電子書閱讀 器借閱服務之主要服務對象為取樣範 圍,包括在學之大學部學生與研究生。 該服務共提供 50 台 iPad 2,可免費外 借七天。每台 iPad 2 皆安裝了 HyRead e-books 與 Mag V 的 APP 程式,並附有 簡易操作說明,讀者可直接在 iPad 2 桌 面點選 APP 程式進行閱讀。此外,讀 者亦可透過瀏覽器閱讀其他電子書或電 子期刊。 本研究為瞭解影響讀者使用電子書 閱讀器借閱服務行為意願之因素,參考 UTAUT 理論提出的四個影響因素,分 別是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響與 促成情境,其操作型定義如表 1 所示。 再者,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結果, 假設五個調節變項分別對四個構面中 某幾個構面與行為意願之關係具調節效 果。在性別部分,本研究依據 UTAUT 理論模式,假設性別對績效期望、努力 期望及社群影響等三個構面具調節效 果。在教育程度與學院別部分,本研究 參考李瑞國(2005)、夏蓉(2010)、 Jung、Chan-Olmsted、Park 與 Kim (2011)之研究結果,將教育程度、學 院別納入本研究的調節變項,並考量不

(6)

同教育程度、學院別的學生,對於該服 務的有用性及好用性可能會有不同的期 待,而且受社群影響的程度也有所差 異,因此假設教育程度、學院別對於績 效期望、努力期望及社群影響等三個構 面具調節效果。最後,在數位閱讀載具 使用經驗與電子書使用經驗部分,本研 究參考 UTAUT 的使用經驗對各個構面 之影響,假設數位閱讀載具使用經驗與 電子書使用經驗對努力期望、社群影響 及促成情境等三個構面亦具調節效果。 本研究以相關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 探討績效期望等四個影響因素對讀者 使用該服務的行為意願是否具有正向影 響。此外,根據研究主題特性將調節變 項修正為性別、教育程度、學院別、數 位閱讀載具使用經驗、電子書使用經驗 等五項,以階層迴歸分析探究對影響因 素與行為意願具調節效果之調節變項。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1 所示,欲探討 之具體問題如下: 一、 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 用行為如何? 二、 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行 為意願及其影響因素為何? 三、 讀者之性別、教育程度、學院別、 數位閱讀載具使用經驗、電子書使 用經驗等個人特徵,是否對影響因 素與行為意願具有調節效果? 本研究根據研究問題與文獻探討所 發展之研究假設如下: 一、 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行為 意願之影響因素有績效期望、努力 期望、社群影響與促成情境。 (一) 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 務之行為意願,會受到績效 期望的正向影響。 (二) 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 務之行為意願,會受到努力 期望的正向影響。 (三) 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 務之行為意願,會受到社群 影響的正向影響。 (四) 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 務之行為意願,會受到促成 情境的正向影響。 二、 讀者之性別、教育程度、學院別、

1:影響因素操作型定義

影響因素 操作型定義 績效期望 學生相信使用圖書館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有助於培養數位閱讀的 程度。 努力期望 學生認為圖書館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是否容易使用的程度。 社群影響 學生感受到對自己具影響力的社群,影響其使用圖書館電子書閱讀 器借閱服務的程度。 促成情境 學生相信圖書館能支援其使用圖書館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的程 度。

(7)

數位閱讀載具使用經驗、電子書使 用經驗等個人特徵,對影響因素與 行為意願具有調節效果。 (一) 績效期望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性別而有差異。 (二) 績效期望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教育程度而有差異。 (三) 績效期望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學院別而有差異。 (四) 努力期望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性別而有差異。 (五) 努力期望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教育程度而有差異。 (六) 努力期望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學院別而有差異。 (七) 努力期望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數位閱讀載具使用 經驗而有差異。 (八) 努力期望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電子書使用經驗而 有差異。 (九) 社群影響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性別而有差異。 (十) 社群影響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教育程度而有差異。 (十一) 社群影響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學院別而有差異。 (十二) 社群影響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數位閱讀載具使用 經驗而有差異。 績效期望 Performance Expectancy 努力期望 Effort Expectancy 社群影響 Social Influence 行為意願 Behavior Intention 使用行為 Use Behavior 電子書 使用經驗 學院別 教育 程度 性別 數位閱讀載具 使用經驗 促成情境 Facilitating Condition

1:研究架構圖

(8)

(十三) 社群影響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電子書使用經驗而 有差異。 (十四) 促成情境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數位閱讀載具使用 經驗而有差異。 (十五) 促成情境對行為意願的影響 力,會因電子書使用經驗而 有差異。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 UTAUT 為理論基礎,並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 設計「交通大學圖書館電子書閱讀器 借閱服務之使用調查」問卷,以該問卷 為研究工具,調查交大學生對於電子書 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行為、行為意願 及其影響因素。在問卷初稿完成後,諮 請六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包括三位圖書 資訊學領域的學者及三位大學圖書館館 員,協助本研究問卷之審閱,確保該問 卷的內容更具正確性及有效性。然後完 成預試問卷之編製及預試,以檢驗問卷 內容的適切性。 本研究以 Google Docs 製作預試問 卷,發送電子郵件邀請受試者連結問卷 平台進行填答。問卷回收後,共得有 效問卷 50 份。將問卷預試結果以 IBM SPSS Statistics 2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 信度檢測,刪除信度較低的題目後,整 體量表及各構面的 Cronbach’s α 值皆大 於 0.7,顯示修正後的研究問卷具高信 度。問卷經過預試的檢驗修正之後,完 成正式問卷。本研究以交通大學的大學 部、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為研究對象, 並扣除預試對象之後,以分層抽樣確定 正式施測之名單,採用網路問卷方式施 測。本研究共回收 546 份問卷,扣除無 效問卷,共得有效問卷 506 份,有效 問卷回收率約 92.7%,本研究在達成 95% 信心水準下之抽樣誤差為 4.26%。 本研究從問卷調查所獲得的資料, 將回收問卷中之無效問卷剔除後,再將 有效問卷予以彙整及編碼,利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 各項資料分析工作。針對封閉性問題, 採用描述統計分析樣本的組成與研究變 項之分佈狀況。然後在進行推論統計之 前,先透過因素分析檢驗因素結構,並 建立量表在檢定測驗時的建構效度。最 後,利用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階 層迴歸分析等推論統計方法,考驗變項 間的關係。對於開放性問題回覆之資 料,則以人工方式進行彙整分析。

肆、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將問卷結果加以整理統計分 析,茲針對研究樣本基本資料、電子 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使用行為、電子書閱 讀器借閱服務影響因素及行為意願、調 節變項對影響因素與行為意願之調節效 果,敘述如下:

一、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針對問卷第一部分的題項, 包括個人性別、教育程度、學院別、 數位閱讀載具使用經驗及電子書使用經 驗等資訊進行描述統計,各項填答分析 結果如表 2 所示。研究樣本的性別是男

(9)

多於女,由於交大系所多屬於理工資訊 領域,因此呈現如此性別比;教育程度 是研究生多於大學生,顯示交大屬研究 型大學之特色;學院別屬於人文社會學 領域的學生僅佔 9.7%(人文社會學院佔 6.1%,客家文化學院佔 3.6%),顯示 理工資訊背景的學生人數遠多於人文社 會學背景的學生;數位閱讀載具使用經 驗方面,發現將近八成的學生偏愛使用 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 閱讀器等行動載具進行閱讀,顯示行動 閱讀已成發展趨勢;在電子書使用經驗 方面,多數受試者均曾使用過電子書。

2:個人基本資料統計表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男 330 65.2 女 176 34.8 教育程度 大學部 212 41.9 碩士班 208 41.1 博士班 86 17.0 學院 電機學院 122 24.1 工學院 95 18.8 管理學院 74 14.6 資訊學院 69 13.6 理學院 62 12.3 人文社會學院 31 6.1 生物科技學院 25 4.9 客家文化學院 18 3.6 光電學院 10 2.0 數位閱讀載具使用經驗 筆記型電腦 196 38.7 智慧型手機 114 22.5 桌上型電腦 113 22.3 平板電腦 80 15.8 閱讀器 3 0.6 電子書使用經驗 有用過 445 87.9 沒用過 61 12.1 總計 506 100.0

(10)

二、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使用行

為分析

本研究為瞭解交大學生對於圖書館 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行為,包 括獲取該服務資訊的管道、使用動機、 用途、閱讀電子書的行為偏好、閱讀電 子書的困難及電子書使用滿意度等六個 面向,茲針對問卷第二部分填答結果進 行統計分析,並彙整分析問卷最後讀者 對該服務的其他建議,分析結果如下:

(一)

獲取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資

訊之管道

統計結果如表 3 所示,顯見受試者 獲取該服務資訊之管道,超過半數是 透過同儕之間的訊息交換,而透過圖 書館相關行銷管道的比例卻較低。此 與 Goodwin 等人(2012)的研究結果相 異,該研究超過五成受試者是透過圖書 館網頁獲知服務訊息。顯示圖書館的行 銷推廣效果有限,交大學生實際上偏好 透過同儕分享來獲取訊息。

3: 獲取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

務資訊管道統計表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同儕分享 226 56.6 圖書館網頁 113 28.3 圖書館海報 22 5.5 圖書館利用課程 16 4.0 圖書館電子報 8 2.0 圖書館粉絲專頁 8 2.0 其他 6 1.5 總和 399 100.0

4:沒有借閱該服務原因統計表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不知道該服務 107 47.3 覺得應該很多人借,不想借。 35 15.5 自己已經有平板電腦 34 15.0 不習慣用平板電腦閱讀 28 12.4 考慮到損壞賠償問題 8 3.5 沒有時間使用 iPad 2 6 2.7 不知道怎麼借 3 1.3 其他 3 1.3 覺得借期太短 2 0.9 總和 226 100.0

(11)

(二)

使用動機

在有效樣本中,交大學生有借閱該 服務的人數佔 55.3%,未曾借閱該服 務的人數佔 44.7%。沒有借閱該服務的 主要原因如表 4 所示,以「不知道該服 務」最多,可見圖書館該服務之推廣行 銷仍有不足。 至於受測的交大學生借閱該服務之 動機如表 5 所示,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 借閱該服務的動機最主要還是因為 iPad 2 產品本身的吸引力。再且,學生亦希 望透過該服務體驗行動閱讀。因此,圖 書館應思考藉由 iPad 2 對學生的吸引 力,以及學生對行動閱讀的期待,如何 優化圖書館電子資源在 iPad 2 的使用 流暢性,提供讀者更滿意的行動閱讀體 驗。

(三)

使用該服務之用途

受測的交大學生 iPad 2 借閱期間之 用途如表 6 所示,受試者借 iPad 2 的用 途,以閱讀電子書與瀏覽網頁為主,表

5:借閱該服務動機統計表

類別 反應值 次數(%)/ 樣本數 次數 百分比(%) 想體驗使用 iPad 2 211 37.0 75.4 想體驗行動閱讀 153 26.8 54.6 課業需要 92 16.1 32.9 同儕推薦 68 11.9 24.3 想跟上流行趨勢 40 7.0 14.3 其他 7 1.2 2.5 總和 571 100.0 203.9

6:使用該服務用途統計表

類別 反應值 次數(%)/ 樣本數 次數 百分比(%) 閱讀電子書 255 32.6 91.1 瀏覽網頁 230 29.4 82.1 玩遊戲 131 16.7 46.8 看影片 106 13.5 37.9 聽音樂 54 6.9 19.3 其他 7 0.9 2.5 總和 783 100.0 279.6

(12)

示讀者確實透過該服務進行數位閱讀, 達到該服務推廣數位閱讀之目的。研 究 結 果 與 Foasberg(2011) 相 近, 有 23.5% 受試者會使用電子書閱讀器閱讀 電子書。

(四)

閱讀電子書的行為偏好

受試者閱讀電子書的行為偏好統計 結果如表 7 所示,將近九成的受試者每 次閱讀電子書的時間約在兩小時以內, 猶如 Hartzell(2002)所言,螢幕閱讀 較紙本閱讀容易感到眼睛疲倦,故較難 持續長時間閱讀。而受試者偏好的電子 書閱讀方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五成 的受試者僅閱讀電子書的部分章節, 與 Liu(2005)提出的數位閱讀行為特 性相符,使用者偏好選擇性閱讀的方 式。然而,本研究中另有兩成的受試者 選擇「閱讀整本書」,顯示少部分學生 逐漸習慣螢幕閱讀方式,與 Angeletaki (2011)的研究結果一致。在閱讀電子 書的種類方面,研究結果顯示休閒類電 子書籍雜誌最受讀者青睞,而「學術專 書」所佔比率最少,根據 Noorhidawati 與 Gibb(2008)的觀點推論其原因,可 能是因為學術專書較需要整本深度閱 讀,所以讀者會偏向選擇閱讀紙本的方 式,而非閱讀電子書。

7:閱讀電子書行為偏好統計表

項目 類別 百分比(%) 每次閱讀電子書的時間 約 1 小時以下 約 1-2 小時 約 4 小時以上 約 2-4 小時 44.7 44.7 5.5 5.1 閱讀電子書的方式 閱讀部分章節 閱讀整本書 簡略瀏覽 閱讀檢索到的內文 其他 52.2 20.4 18.0 9.4 0.0 閱讀電子書的種類 休閒雜誌 休閒書籍 教科書 學術期刊 參考工具書 博碩士論文 學術專書 其他 23.6 23.0 13.6 12.9 12.1 8.0 6.7 0.0

(13)

(五)

閱讀電子書的困難

交大學生用 iPad 2 閱讀電子書所遭 遇的困難如表 8 所示,最多人勾選的項 目是「看久眼睛會覺得疲倦」,顯示螢 幕閱讀的舒適性仍是使用者閱讀電子書 時最在意的問題,與 Gregory(2008)、 Hartzell(2002)等人研究結果相符。「想 看的電子書太少」與「不知道圖書館還 有哪些電子書可看」居次,可見圖書館 提供的電子書內容能否滿足使用者的需 求,亦是受試者所關注的重點。

(六)

用 iPad 2 閱讀電子書的整體

經驗滿意度

在有效樣本中,交大學生用 iPad 2 閱讀電子書的整體經驗滿意度最多為 「滿意」,佔 65.5%,「非常滿意」佔 13.7%,無人表示「非常不滿意」。顯 示有將近八成的受試者對使用 iPad 2 閱 讀電子書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

(七)

對圖書館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

務的建議

本研究問卷最後有一題開放性問 題,請受試者針對圖書館電子書閱讀器 借閱服務提供建議,調查結果共有 68 人提供意見。歸納讀者對圖書館電子 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建議,主要包括 以下八大面向:(1) 提升電子書閱讀器 的數量與規格;(2) 延長電子書閱讀器 借期;(3) 加強電子書使用說明;(4) 加 強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的推廣;(5) 提升電子書的內容與操作便利性;(6) 改善 iPad 2 的 Apple ID 及使用環境設

8:閱讀電子書困難統計表

類別 反應值 次數 樣本數(%) 次數 百分比(%) 看久眼睛會覺得疲倦 106 20.8 45.9 想看的電子書太少 98 19.3 42.4 不知道圖書館還有哪些電子書可看 87 17.1 37.7 不能整本下載 74 14.5 32.0 不習慣透過螢幕閱讀 63 12.4 27.3 連線品質不佳 34 6.7 14.7 不知如何操作 22 4.3 9.5 覺得操作步驟太複雜 22 4.3 9.5 其他 3 0.6 1.3 總和 509 100.0 220.3

(14)

定問題;(7) 調整電子書閱讀器借閱程 序;(8)改善電子書閱讀器的保護設備。

三、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影響因

素及行為意願分析

本研究先進行描述統計分析,以瞭 解受試者對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 影響、促成情境之認知情形,以及其行 為意願。於推論統計進行之前,以因素 分析檢驗因素結構並調整研究架構,之 後再進行相關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檢 驗上述四個影響因素與行為意願之線性 關係及預測關係。

(一)

描述統計分析

四個構面的描述統計分析結果顯 示,績效期望整體構面平均數為 3.92, 是四個構面中分數最高的,顯示多數受 試者同意使用該服務有助於培養數位閱 讀,並且對績效期望構面認同程度最 高。努力期望整體構面平均數為 3.75, 顯示大部分受試者認同該服務易於使 用。社群影響整體構面平均數為 3.59, 表示受試者大致同意社群會影響其使用 該服務。促成情境整體構面平均數為 3.84,代表多數受試者同意圖書館能支 援其使用該服務。行為意願這部分的整 體平均數為 4.03,顯示大部分受試者對 於該服務具有高度使用意願。 綜合上述描述統計結果可知,受試 者對該服務之績效期望、努力期望、 社群影響、促成情境等問項大致表示同 意,並且對該服務具有使用意願。接下 來在進行推論統計之前,本研究為了建 構效度,先以因素分析檢驗因素結構, 然後再進行相關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 檢驗上述四個影響因素與行為意願之線 性關係及預測關係。

(二)

因素分析

首 先 利 用 KMO 取 樣 適 當 性 檢 定 (Kaiser-Meyer-Olkin) 與 Bartlett 球 形 檢定(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判斷 各構面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KMO 值介於 0 與 1 之間,當 KMO 值愈大, 表示變項之間的共同因素愈多,愈適 合 進 行 因 素 分 析,KMO 值 在 0.5 以 下則不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吳明隆, 2005)。Bartlett 球形檢定主要用於檢定 變項間的相關係數是否顯著,達到顯著 者則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檢驗結果各構 面之整體 KMO 值為 0.903,Bartlett 球 形檢定的顯著性為 0.000,代表資料適 合進行因素分析。因此,在首次因素分 析之後,將不具收斂效度或區別效度的 項目予以刪除後,再次進行因素分析, 得到總解釋量為 60.594%,並檢測各 因子與整體的信度,總信度 Cronbach’s α 值為 0.892,屬高信度。 完成因素分析之後,分別針對各構 面進行主成分分析,以檢驗四個因素 是否為有意義之因素,並瞭解各個構 面之解釋量情形。分析結果四個構面 的特徵值皆大於 1,顯示此四個因素是 有意義之因素。再者,各個構面之解 釋量情形為:績效期望構面的解釋量 為 53.872%,努力期望構面的解釋量 為 62.605%,社群影響構面的解釋量 為 67.183%,促成情境構面的解釋量為

(15)

58.140%。

(三)

相關分析

本研究為了探究四個構面與行為 意願的相關情形,以判定變項間正負相 關性及其顯著程度,以 Pearson 相關係 數檢定法進行檢測,係數值介於 ±1 之 間,相關係數值愈接近 ±1 時,表示變 項的關聯情形愈明顯,相關係數絕對值 介於 0.70 至 0.99 屬高度相關,介於 0.40 至 0.69 屬中度相關,介於 0.10 至 0.39 屬低度相關,相關係數絕對值在 0.10 以 下屬微弱或無相關(邱皓政,2010), 以下分別就統計結果進行說明。 由表 9 各變項相關分析結果可知, 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響、促成 情境與行為意願之關係皆達顯著水準 (p < 0.01),四個構面與行為意願之 相關係數介於 0.38 至 0.50 之間,顯示 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響、促成 情境與行為意願均有顯著正相關,除了 促成情境與行為意願屬低度相關,其餘 屬中度相關,其中以社群影響與行為意 願的相關程度最高,相關係數為 0.50, 亦即社群影響程度愈高,則行為意願也 愈高。

(四)

多元迴歸分析

由上述相關分析結果得知,四個構 面與行為意願之間有低度至中度的顯著 相關。因此,本研究進一步以多元迴歸 分析驗證四個構面對於行為意願的預測 力。經過多元迴歸分析檢定之後,結果 如表 10 所示。首先進行 VIF(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檢定,VIF 值愈大,表 示愈有共線性問題。檢驗結果四個自變 項的 VIF 值均小於 10,代表自變項之 間沒有嚴重的共線性問題。對於行為意 願有預測力的變項共有三個達到顯著水 準(p < 0.01),分別是績效期望、努 力期望與社群影響。在 β 係數方面, 三項自變項皆為正值,可見績效期望、 努力期望與社群影響的分數愈高,交大 學生對該服務的行為意願愈高,其中以 社群影響的影響力最大(β= 0.265)。 因此,行為意願受到績效期望、努力期

9:四個構面與行為意願相關係數矩陣

變項 績效期望 努力期望 社群影響 促成情境 行為意願 績效期望 1 努力期望 0.56** 1 社群影響 0.50** 0.50** 1 促成情境 0.53** 0.44** 0.44** 1 行為意願 0.49** 0.47** 0.50** 0.38** 1 **p < 0.01

(16)

望與社群影響等因素影響。促成情境與 行為意願雖然具有相關性,但卻不具預 測效力。 綜合上述結果,受試者對電子書閱 讀器借閱服務的績效期望、努力期望、 社群影響與促成情境之問項,大致表示 同意。再者,績效期望等四個構面與讀 者使用該服務之行為意願皆具相關性, 其中對行為意願具影響力的構面包括: 績效期望、努力期望與社群影響。根據 上述分析結果,研究假設一(一)、一 (二)、一(三)成立,而一(四)假 設不成立。

四、調節變項對影響因素與行為意

願之調節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階層迴歸分析探究對影響 因素與行為意願具調節效果之調節變 項,根據多元迴歸分析結果,僅檢驗具 有預測效力的自變項,包括:「績效期 望」、「努力期望」、「社群影響」, 並 以「 行 為 意 願 」 為 依 變 項,「 性 別」、「教育程度」、「學院別」、 「數位閱讀載具使用經驗」、「電子書 使用經驗」等個人特徵為調節變項,自 變項與調節變項之離均差乘積為交互作 用項,進行調節模式的驗證。本研究各 調節變項可能影響之構面包括:性別、 教育程度與學院別可能影響之構面為績 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響;數位閱 讀載具使用經驗與電子書使用經驗可能 影響之構面為努力期望、社群影響。調 節模式之驗證結果顯示,「性別」、 「教育程度」、「學院別」、「數位閱 讀載具使用經驗」、「電子書使用經 驗」對影響因素與行為意願皆不具調節 效果。因此,影響因素對行為意願之影 響力,不會因「性別」等個人特徵不同 而有差異。根據上述分析結果,研究假 設二均不成立。 本研究調節變項的調節效果之所以 未達顯著程度,推論其原因可能是研 究樣本的同質性高,交大屬於人文社會

10:四個構面對行為意願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變項 b Std. Error β t VIF 常數 1.500** 0.251 5.978 績效期望 0.233 0.072 0.221** 3.235 1.789 努力期望 0.180 0.066 0.179** 2.742 1.642 社群影響 0.215 0.051 0.265** 4.214 1.526 促成情境 0.066 0.058 0.071 1.139 1.506 Adj-R2 0.340 F 值 F(4,250) =33.762** **p < 0.01

(17)

學領域的學生僅佔 9.7%(人文社會學院 6.1%,客家文化學院 3.6%),其餘九 成皆是理工資訊或管理學背景的學生。 再者,多數學生均擁有數位閱讀載具與 電子書使用經驗,並普遍具備基本的資 訊素養,因而造成本研究調節效果的檢 驗結果不顯著。此外,UTAUT 理論模 式於 2003 年提出,距今已超過十年, 在科技發展與社會環境快速變遷下,現 今年輕世代對新科技的接受度應不同於 十年前的使用者。因此,UTAUT 的調 節模式是否仍適用於年輕世代使用新科 技的相關研究,值得後續研究做進一步 探討。

伍、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基於研究目的與問題, 針對統計分析結果與發現歸納出結論, 並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以做為圖書館 提升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與後續研究 之參考。

一、結論

依據前述統計分析結果,茲針對電 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使用行為、電子書 閱讀器借閱服務影響因素及行為意願、 調節變項對影響因素與行為意願之調節 效果,綜合歸納其結論如下。

(一)

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

之使用行為

本研究透過問卷第二部分「圖書 館 iPad 2 借閱服務使用行為」之次數分 配分析結果,歸結出下述重要研究發 現。受試者獲取該服務資訊之管道,超 過半數是透過同儕之間的訊息交換,而 且交大學生沒有借閱該服務的主要原因 是「不知道該服務」,顯見圖書館應加 強社群行銷方式。至於受試者使用該服 務之動機,最多是「想體驗使用 iPad 2」,其次是「想體驗行動閱讀」,因 此,圖書館應藉由 iPad 2 對學生的吸引 力,以及學生對行動閱讀的期待,優化 圖書館電子資源在 iPad 2 的使用流暢 性,提供讀者更滿意的行動閱讀體驗。 在電子書閱讀行為偏好方面,受試者多 利用短暫零星的時間,以閱讀部分章節 的方式閱讀電子書。再者,閱讀的電子 書種類以休閒類電子書為主,而「學術 專書」所佔比率最少,可提供圖書館採 購電子書之參考。

(二)

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

具高度行為意願,且影響其行

為意願的因素有績效期望、努

力期望與社群影響

本研究藉由問卷第三部分「使用 圖書館 iPad 2 借閱服務之影響因素」 回覆結果,以相關分析探究四個影響因 素與行為意願的相關情形,並以多元迴 歸分析驗證對行為意願具預測力之影響 因素。透過分析結果可知,多數讀者願 意使用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未來也 願意繼續使用該服務,並願意推薦別人 使用這項服務。再者,績效期望、努力 期望、社群影響三者均與讀者使用該服 務之行為意願呈中度正相關,並具影響 力。因此,讀者使用這項服務的意願受

(18)

到績效期望、努力期望與社群影響所影 響,但促成情境對行為意願則不具影響 力。意即該服務有助於培養數位閱讀的 程度,會影響讀者使用這項服務的意 願。此外,該服務的易用程度,以及讀 者所屬社群對這項服務的看法,亦會影 響其使用意願。

(三)

讀者之性別、教育程度、學院

別、數位閱讀載具使用經驗、

電子書使用經驗等個人特徵,

對影響因素與行為意願不具調

節效果

讀者使用該服務行為意願之影響因 素包括績效期望、努力期望與社群影 響,而促成情境對行為意願則不具影響 力。因此,進一步利用階層迴歸分析探 討個人特徵對影響因素與行為意願之調 節效果,並且僅分析具影響力的三個構 面,包括績效期望、努力期望與社群影 響,而促成情境構面因不具影響力則不 予討論。根據本研究結果可知,績效期 望、努力期望、社群影響對行為意願之 影響效果,不會因為讀者的性別、教育 程度、學院別、數位閱讀載具使用經 驗、電子書使用經驗不同而有差別。而 促成情境因為對行為意願不具影響力, 故讀者之個人特徵對促成情境與行為意 願之關係亦不具調節效果。

二、建議

依據本研究所得之結論,針對圖書 館推展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提出以下 建議,以期提升該服務目的之效果。

(一)

加強對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

之社群行銷

本研究結果發現,有將近五成的讀 者因為不知道圖書館提供電子書閱讀器 借閱服務而未曾使用該服務。再者,已 知該服務的讀者多數透過同儕分享獲得 這項資訊,同時讀者使用該服務之行為 意願受到社群影響最大。因此,圖書館 除了透過海報、網頁、利用課程等圖書 館管道進行宣傳,更應積極利用社群媒 體,才能達到行銷推廣之效果。

(二)

提升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的

有用性

根據研究結果可知,績效期望會影 響讀者使用該服務的意願,但多數受 試者認為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書內容不符 合需求。因此,圖書館有必要檢討電子 書採購模式,購置符合讀者需求的電子 書。建議圖書館應與廠商協調解決電子 書內容供應問題,並採用多元採購模 式,允許單本零星薦購,增購符合讀者 需求之電子書,才能提升讀者對該服務 的績效期望與行為意願。

(三)

改善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的

易用性

由於讀者使用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服 務之行為意願受到努力期望影響,建 議圖書館可再簡化電子書查詢步驟,讓 讀者透過單一平台,即可查詢所有出版 商的電子書,並能根據個人興趣主動推 薦適合的內容。此外,圖書館應積極推 展電子書利用教育,且提供紙本、電子

(19)

與影音等各類使用指引。再者,交大圖 書館於 2011 年 12 月推出電子書閱讀器 借閱服務至今已三年多,部分 iPad2 螢 幕已出現磨損的狀況,不利於閱讀。因 此,圖書館應考慮更換螢幕保護貼,或 採購能提升電子書閱讀舒適性之電子書 閱讀器。

三、未來研究建議

本研究因人力與時間有限,研究範 圍主要為交大圖書館電子書閱讀器借閱 服務之使用研究,因此針對研究對象、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提供相關建議, 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一)

擴大研究對象

本研究問卷調查之對象為交大大學 生與研究生,故研究結果之推論僅限於 交大學生,建議未來研究對象可擴大至 國內有提供該服務之大學圖書館教職員 生,甚至延伸至公共圖書館讀者,進一 步比較不同族群之差異情形,以增加研 究結果之推論性。再者,本研究可能因 為交大學生的同質性較高,造成調節效 果的檢驗結果不顯著,建議未來研究可 比較同質性較低的大學使用者,在調節 效果的顯著性是否有不同表現。

(二)

增廣研究內容

大學圖書館提供電子書閱讀器借 閱服務,除了讓讀者借出之後自由使 用,在支援研究教學上所能扮演的角 色,包括課程中使用不同電子書閱讀器 之效能比較,以及各種中西文電子書 之 APP 易用性研究,目前國內關於這 些問題的相關研究較少,但在行動學習 盛行的數位時代,卻是一項值得關注的 議題,提供後續進一步研究之參考。再 者,由於圖書館經費日益緊縮,電子書 使用的成本效益評估亦是相當重要的課 題,建議日後相關使用研究可將其列為 研究重點。此外,關於 UTAUT 的調節 模式,在年輕世代普遍具備基本資訊素 養的數位時代,調節變項應如何設計, UTAUT 的調節模式是否仍可有效解釋 年輕人對新科技的使用行為,皆值得後 續研究深入探討。

(三)

採用不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問卷調查法,探討電 子書閱讀器借閱服務之使用行為、行為 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並以多元迴歸分析 與階層迴歸分析進行各項假設的驗證。 相較於結構方程式完成整體模型驗證的 分析方式,本研究方法在推論上有其限 制,建議後續相關研究可考慮採用其他 統計分析方法。此外,問卷調查法雖然 能快速取得大量研究資料,並以量化分 析方式對研究現象進行整體的推估,但 僅能針對統計結果來解釋發現的現象。 若要深入探究使用者對該服務的想法、 動機與感受,仍應透過其他研究方法, 例如:訪談法、觀察法等方式蒐集資 料,才能獲得所需之資料,使得研究結 果更臻完善,亦更具研究意義。

誌謝

本研究獲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103

(20)

年度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特此感謝!

參考文獻

中華電信(2013)。數位閱讀行為報告。上網日期:2013 年 12 月 21 日,檢自 http:// www.slideshare.net/chipher/hami-15946300 江子隆、賴玲玲(2012)。美國公共圖書館電子書閱讀器借閱政策初探。臺北市立 圖書館館訊,29(3),56-74。 吳明隆(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李瑞國(2005)。大學圖書館線上電子書服務使用之需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新北市。 林維真、岳修平(2012)。大學生閱讀行為與電子書閱讀器需求之初探研究。圖書 資訊學刊,10(2),113-142。doi: 10.6182/jlis.2012.10(2).113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洪林伯、王念祖(2012)。公共圖書館提供電子書服務的問題與挑戰。臺北市立圖 書館館訊,29(3),1-19。 夏蓉(2010)。數位閱讀服務體驗 - 以電子書閱讀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三種裝 置探討使用者採用之意願與偏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 學研究所,臺北市。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0)。2010 年臺灣閱讀力調查。臺北市:資策會。 臺灣數位出版聯盟(2012)。2012 臺灣數位閱讀行為調查研究問卷結果報告。上網 日期:2013 年 3 月 15 日,檢自 http://www.dpublishing.org.tw/2012/07/2012.html Aaltonen, M., Mannonen, P., Nieminen, S., & Nieminen, M. (2011). Usability and

compatibility of e-book readers 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 A collaborative study.

IFLA journal, 37(1), 16-27. doi: 10.1177/0340035210396775

Angeletaki, A. (2011). E-readers as a studying tool: A project by the NTNU University Library, Trondheim. Serials, 24(3), S1-S6. doi: 10.1629/24S1

Chang, C. C. (2013). Library mobile application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Library Hi Tech,

31(3), 478 - 492. doi: 10.1108/LHT-03-2013-0024

Chapman, J., & Woodbury, D. (2012). Leveraging quantitative data to improve a device-lending program. Library Hi Tech, 30(2), 210-234. doi: 10.1108/07378831211239924 Foasberg, N. M. (2011). Adoption of e-book reade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surve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30(3), 108-128. doi: 10.6017/ital.v30i3.1769 Goodwin, S., Shurtz, S., Gonzalez, A., & Clark, D. (2012). Assessing an e-reader lending

(21)

program: From pilot to mainstream service. Library Review, 61(1), 8-17. doi: 10.1108/00242531211207389

Gregory, C. L. (2008). “But I want a real book”: An investigation of undergraduates usage and attitudes toward electronic books. 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 47(3), 266-273. doi: 10.5860/rusq.47n3.266

Hartzell, G. (2002). Paper lion. School Library Journal, 48(9), 37.

Jung, J., Chan-Olmsted, S., Park, B., & Kim, Y. (2011). Factors affecting e-book reader awareness, interest, and intention to use. New Media & Society, 14(2), 204-224. doi: 10.1177/1461444811410407

Kemp, J., Lutz, E., & Nurnberger, A. L. (2012). E-readers on trial: Qualitative results from an academic library pilot project. Journal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Librarianship,

24(3), 189-203. doi: 10.1080/1941126X.2012.706110

Liu, Z. (2005). Reading behavior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reading behavior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61(6), 700-712. doi: 10.1108/00220410510632040

Nicholas, D., Rowlands, I., Clark, D., Huntington, P., Jamali, H. R., & Ollé, C. (2008). UK scholarly e-book usage: A landmark survey. Aslib Proceedings, 60(4), 311-334. doi: 10.1108/00012530810887962

Noorhidawati, A., & Gibb, F. (2008). How students use e-books—Reading or referring?

Malaysian Journa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13(2), 1-14.

Santos-Feliscuzo, L. T., & Himang, C. M. (2011). Library periodical indexing software evaluation using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5(2011), 104-114. doi: 10.1016/j.sbspro.2011.10.532 Saravani, S.-J., & Haddow, G. (2011). The mobile library and staff preparedness:

Exploring staff competencies using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model. Australian Academic & Research Libraries, 42(3), 179-190. doi: 10.1080/00048623.2011.10722231

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 Davis, F. D. (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Quarterly, 27(3), 425-478. Zimerman, M. (2011). E-readers in an academic library setting. Library Hi Tech, 29(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近年來,受到社會環境與科技媒體快速發展的影響,線上數位閱讀素養成 為 21 世紀國民的關鍵能力。順應此潮流,IEA 以 PIRLS

對製造業廠商整體績效而言,移工使用人數對廠商營運績效具有 正面影響,而針對有使用 3K5 級制及 Extra

Key words: Virtual communit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social network, word-of- mouth

HyView Reader 目前僅接受 Microsoft Windows 作業系統之電腦,PDA 智慧 型手機(ex.IPhone) 及其他載具目前無法閱讀電子書,未來改版會陸續擴充 建 議:MAC 電腦使用者可利用

• 中文科、常識科及圖書科協 作,以「活在資訊中」為主 題,進行本科、跨學科讀書 會,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 興趣..

教學任務: 學生對整本書閱讀 (從教學到匯報)有整 全而概略的認識.

無論你找到多少個證據,你也會發現,不少答案都是由圖畫告訴你的。先看

雜誌 電台 數碼廣播 期刊 漫畫 電影 手機短訊 圖書 手機通訊應用程式 即時通訊工具 網路日誌(blog) 車身廣告 霓虹燈招牌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