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同溫層」現象初探:以婚姻平權臉書社群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網路「同溫層」現象初探:以婚姻平權臉書社群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論文. 網路「同溫層」現象初探: 政 治. 大. 立 以婚姻平權臉書社群為例. ‧ 國. 學.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Stratosphere" on the Internet:. ‧. A case study of same-sex marriage.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陳百齡 博士 研究生:王劭文 撰. 中華民國一○七年六月.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 謝辭 進入研究所後就一直幻想寫謝辭的瞬間,事到臨頭卻覺得很不真實,論文 是一個對自己的交待,過程有很多迷惘、掙扎甚至會時不時覺得洩氣不安,謝 謝陳百齡老師一路以來的指導,不只處理寫作,還要安撫我弱小的心靈。再 者,謝謝口委宇君老師和筱玫老師給我許多實用的建議,讓這篇論文能夠有不 同的切點與討論方向,再次謝謝三位老師願意花時間在這篇不成熟的論文上。 謝謝水火團隊的老師、學長姊和學弟妹,讓我從聽不懂討論內容進步到寫 得出一篇社群媒體資料分析相關的論文,水火團隊真的是我研究生涯珍貴而龐. 政 治 大 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的疑問。謝謝意藍科技帶我進入社群聆聽的領域,Shirley 立. 大的資本。其中,謝謝宗佐學長在滾雪球上的幫助,也謝謝書昭在資料蒐集時. 和 Killy 不只是細心指導,更讓我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產業,謝謝同期實習好夥. ‧ 國. 學. 伴琨懿和 Ruby,一起渡過了許多和 excel、月報以及葉黃素為伍的生活。. ‧. 研究所這三年感謝許多可愛又有趣的人,讓我的生活充滿樂趣,首先謝謝. y. Nat. 在傳播所的支柱們,孔嘉、高靖、俊葵、晉瑋、曉琪、紹伶,讓修課還有研究. er. io. sit. 室都不無聊。也謝謝我的社會系玩伴們,智仁、維星、昭宏、芳吟、子珊和老 妹團的大家,和你們一起總是讓我心情愉悅。另外,也感謝許多人在我的碩士. al. n. v i n 生涯給我幫助與溫暖,謝謝帶著我到處玩耍的采穎、嘉軒;謝謝送我機械式鍵 Ch engchi U. 盤讓我打字如有神的祥珂;謝謝書凡傾聽我研究生的煩惱;謝謝威凱供應我好 吃的早餐;謝謝紹裘是我容易揪吃飯的鄰居;謝謝瞿涵多次協助我修改英文摘. 要,和你的厭世聊天時常成為我生活中大笑的原因;謝謝百岑總叫我不要給自 己太多壓力,還幫我順利銜接人生的下一步;特別特別地感謝珮玲的陪伴,讓 寫論文的日子中出現很多開心和溫暖的事,和妳待在一起總是可以忘掉煩惱。 最後,謝謝我的家人們,謝謝 Baker 犬陪我走了一半的碩士生涯,許多熬 夜讀書的日子有你依偎在我腳邊總讓我能瞬間被治癒,我很想你,有緣再見。 更謝謝媽媽、爸爸、哥哥,關心我的進度但從不逼迫我,還有最感謝的妹妹, 在各種時候全力地幫忙我、幫我維持需要的空間,讓這一切順利結束。.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3) 摘要 「同溫層」是近年社群媒體的熱門詞彙,這個詞彙的背後指涉什麼概念? 學者又是如何捕捉這個詞彙背後的現象?值得探討。我們預設每個網路社群中 都有同溫層的存在,但由於其組成要素不同而使每個社群的態樣有所差異。作 者從媒體文本萃取出最常出現的概念,再根據虛擬社群、群體迷思和迴音箱效 果等理論內涵,建構以下四項特徵概念:成員同質性、意見一致性、社群互動 性和資訊邊界性等四項指標。 本研究以關注婚姻平權的臉書粉絲專頁(以下簡稱粉專)為研究場域,以. 政 治 大 進行分群,最終分出五類粉專。 立. 滾雪球的方式取出 2017 年三至六月中討論婚姻平權的粉專,使用上述四個指標. ‧ 國. 學. 整體而言,在成員同質性、意見一致性和社群互動性的表現上是挺同團體 數值較高,表示其內部互動的人與狀況是較同質與熱烈的,相反意見的爭吵較. ‧. 少。而反同團體則是資訊的邊界性較高,所引用的來源極度相似,無法有不同. sit. y. Nat. 的資訊流入。進一步觀察,若將四個同溫層指標作為粉專的性質進行分群,可. al. er. io. 以將婚姻平權的關注粉專分為五類型態,群 A 的粉專不常分享外來的資訊,較. v. n. 為封閉,為專門產製內容的一群;群 B 的粉專內部討論意見最不一致,是議題. Ch. engchi. i n U. 中的戰場;群 C 的粉專成員較相似、意見高一致以及互動較頻繁,是議題中最 能「取暖」之地;群 D 的粉專內部則較少人流與互動,是議題的邊陲群體;群 E 的粉專是陣營的中堅分子,有著一定的規模和流動人數的活絡粉專群。 具體而言,本研究梳理同溫層的概念並操作化其定義,關注不同的「暖」, 以婚姻平權臉書粉專為例,區分出四種不同的同溫層面相以及五種不同的網路 社群類型,這些指標及分析方法將可用於未來研究者觀察網路社群使用者的意 見如何配置以及訊息如何流動。. 關鍵字:網路同溫層、社群媒體、臉書、婚姻平權.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4) Abstract "Stratosphere" has become a popular term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in recent year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concept which "Stratosphere" refers to and on the related phenomena which are deemed important by the previous researchers. We presume that "Stratosphere" exists in every online community whil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each community make their types different. This thesis def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osphere" by how media represent it and combine them with theories/concepts including virtual community, group think, and echo chamber effect. After that, we put. 政 治 大 opinion consistency, community 立 interactivity and information boundary.. forward four indicators to describe "Stratosphere", namely: member homogeneity,. ‧ 國. 學. At the stage of data collection, we apply snowball sampling to gather Facebook fanpages which pay attention to the topic of same-sex marriage in Taiwan from March. ‧. 1 to June 30, 2017. Then, we calculate the value of each indicator of each fanpage and. sit. y. Nat. divide them into five clusters which stand for five types of online community.. n. al. er. io. In general, fanpages which support same-sex marriage get higher scores in. i n U. v. member homogeneity, opinion consistency and community interactivity. It means that. Ch. engchi. opposite opinions seldom appear in their discussion space. Fanpages which are against same-sex marriage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in information boundary, meaning that they concentrate on sharing similar information. Further, this study divides fanpages into five clusters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osphere”. Fanpages of Cluster A rarely share information from the outside as their contents are mainly produced by themselves. Cluster B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opinions frequently show up in their discussion space. People in Cluster C are more similar, share consistent opinions and interact frequently, showing that these fanpages provide the best space for empathy seeking. Fanpages of Cluster D have only a few users and.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5) are the marginal groups of this issue. Lastly, fanpages of Cluster E are the ones with numerous active users and many are important opinion leaders on the issue. In sum, this thesis is to make the concept of "Stratosphere" operable and focus on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warmness". With a case study of same-sex marriage, researchers define four characteristics and five types of community of "Stratosphere". Furthermore, the indicators and features of the types in this study may help subsequent research understand how different kinds of user opinion distribute and the information flow on social network site.. 治 政 Keyword: Stratosphere, social network site, Facebook,大 same-sex marriage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6) 目錄 壹、緒論……………………………………………………………………………1 第一節、經驗帶來的啟示……………………………………………………1 第二節、同溫層不只是科技產物……………………………………………2 第三節、研究問題……………………………………………………………4 第四節、研究議題……………………………………………………………5 貳、文獻探討………………………………………………………………………8 第一節、同溫層的出現與流變………………………………………………8. 政 治 大 第三節、重構同溫層概念……………………………………………………26 立 第二節、相關理論整理………………………………………………………15. ‧ 國. 學. 第四節、文獻探討小結………………………………………………………33 參、研究方法………………………………………………………………………35. ‧. 第一節、研究場域與樣本……………………………………………………35. sit. y. Nat. 第二節、各指標概念與操作化………………………………………………37. al. er. io. 第三節、資料處理與分析……………………………………………………42. v. n. 肆、分析結果………………………………………………………………………45. Ch. engchi. i n U. 第一節、各指標分布與表現…………………………………………………45 第二節、同溫層中各群體性質………………………………………………52 第三節、網絡分析結果………………………………………………………65 伍、結論與討論……………………………………………………………………69 第一節、研究結果概述………………………………………………………69 第二節、延伸討論……………………………………………………………72 第三節、未來建議……………………………………………………………74 第四節、研究限制……………………………………………………………74 陸、參考文獻………………………………………………………………………76 附錄一、蒐集粉專…………………………………………………………………84.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7) 表目錄 表一:一致性編碼…………………………………………………………………39 表二:挺反雙方熱門按讚粉專……………………………………………………46 表三:成員同質性比較:以反毒陣及婚姻平權大平台為例……………………47 表四:挺反雙方熱門引用來源……………………………………………………50 表五:K-means 分群結果…………………………………………………………52 表六:內容產製群資訊列表………………………………………………………52 表七:戰場群資訊列表……………………………………………………………56. 政 治 大 表九:邊陲群資訊列表……………………………………………………………60 立. 表八:取暖群資訊列表……………………………………………………………57. ‧ 國. 學. 表十:推動群資訊列表……………………………………………………………62 表十一:各粉專中心性數質與前後十名…………………………………………68.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8) 圖目錄 圖一:近年同婚相關事件…………………………………………………………7 圖二:歷年命中「同溫層」字彙報導趨勢………………………………………9 圖三:讚好內容示意圖……………………………………………………………38 圖四:二層留言示意圖……………………………………………………………41 圖五:群A:內容產製群各指標表現……………………………………………53 圖六:內容產製群粉專貼文內容範例……………………………………………54 圖七:群B:戰場群各指標表現…………………………………………………56. 政 治 大 圖九:群 D:邊陲群各指標表現…………………………………………………61 立. 圖八:群C:取暖群各指標表現…………………………………………………58. ‧ 國. 學. 圖十:群 E:推動群各指標表現…………………………………………………63 圖十一:各陣營推動群粉專分享對立方相關資訊範例…………………………64. ‧. 圖十二:婚姻平權議題網絡粉專分布……………………………………………66.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9) 壹、緒論. 第一節、經驗帶來的啟示 案例一: 2016 年舉行總統、立法委員的選舉,筆者的臉書(Facebook)不斷地出現綠 黨社會民主黨聯盟(以下簡稱綠社盟)的討論,追蹤的許多學者、作家也紛紛 表示力挺,因認識一位綠社盟的立委候選人,所以筆者對這次的選舉十分地關 注,也追蹤了不少候選人的粉專。隨著大選將近,臉書上的催票行動加劇,搭. 政 治 大. 配著青年參政、青年返鄉投票等有利的報導,不同的粉專中出現一句句的「我. 立. 們全家都投你」、「我拉了很多票」等等的言論,不禁讓筆者有種綠社盟會大勝. ‧ 國. 學. 的感受,至少得票率過 5%不是難事。但倘若在媒體平台或是其他候選人的粉專 中看到綠社盟的相關內容,就時常看到對該政黨非常不友善的言論,包含對候. ‧. 選人的人身攻擊、對身為學術工作者的候選人能力的質疑抑或是直言綠社盟不. y. Nat. sit. 會勝選又會分票影響選情。. n. al. er. io. 對於那些留言,大多時候筆者大多不以為意,覺得留言者不知道綠社盟蘊. i n U. v. 含了多少支持者。但到選舉結果出爐,綠社盟的政黨票得票率僅獲得 2.52%,. Ch. engchi. 立委一席皆無,讓筆者覺得像是被潑了一桶冷水。不禁會想,我自己所接收到 的資訊從何而來,是不是與我互動的人有著太相似的想法,才造成我對政治的 想像與真實差距甚大?另外,不同的粉專底下,討論的風向差異如此之大?到 底哪些地方容易成為戰場?支持的人都會在哪些平台出沒? 案例二: 另一個經驗是在一次輿情分析的工作中接觸到許多綠營人士的粉專的資 料,包含民主進步黨與許多縣市首長,同樣都是綠營人士的粉專,蔡英文、民 主進步黨的專頁下方是砲火四射,有許多使用者在下方表達不滿,但林佳龍、 陳菊的粉專相較之下卻一團和氣,支持者不斷在幫忙打氣。這樣的現象讓筆者 1.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10) 不禁疑惑,明明是相似的理念,不同性質的粉專會影響使用者對其的互動行 為,但又是什麼性質造成粉專會容易受到反對者的攻擊?那裡容易是取暖打氣 的地方?粉專不同的性質或內容產製又如何進一步影響它在議題中的角色呢? 上述的經驗相信不只個人經歷過,從中可以歸納出兩個特點,第一、粉專 間的風氣差異甚大,某些場域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文字語言交鋒,許多人在瀏覽 臉書時,可能發現每個粉專都是一不同的世界,明明是同一則報導、同一位人 物,在不同粉專之間會有明顯不同的褒貶態度,例如綠社盟的粉專跟新聞媒體 的粉專中對候選人的評價有明顯的差異,再如綠營人士的粉專,有幾個總是受. 政 治 大 第二、雙方的支持者通常很深信自己的論點,甚至握有一套對自身論述有 立. 到反對者的攻擊,但又有幾個被支持者捧上天。. 利的數據或資訊來源,面對這些和自己立場不同的人,時常不相信對方資訊的. ‧ 國. 學. 可信度,但他們總是可以深信自己的資訊來源有著權威性,顯現在資訊的收集. ‧. 上可能存在著落差,像是綠社盟的支持率,在數據呈現上常常各執一詞,也會. y. Nat. 認為彼此的資料來源是錯誤的。. er. io. sit. 面對這些現象,筆者注意到社群媒體對群眾分化的影響,以臉書為例,在 不同臉書社群會嚴重地影響使用者的互動對象、接收資訊,因而改變我們對議. al. n. v i n 題的認知,這種現象在近年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等事件發生後引發討論,甚至 Ch engchi U. 有人認為川普當選都是臉書惹的禍,除了假新聞氾濫外,因為演算法讓使用者 無法看到相反意見,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也親自反駁這 項指控(自由時報,2016.11.11),並以研究為佐證,表示無法接收到不同的意見 是源自使用者較不會去點擊反對立場的連結,而非演算法之故(Bakshy, Messing&Adamic, 2015)。. 第二節、同溫層不只是科技產物 在台灣,這樣的現象時常被稱為「同溫層」,點出社群平台成員都在一個環 2.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11) 境內取暖,所以總是無法正確判斷局勢。雖然現今在學術界並沒有同溫層的相 關定義,不過 Eli Pariser(2011/2013)提出的「過濾罩」(Filter Bubble)理論時常 被直接視為出現在社群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中的同溫層,與資訊取得的偏 誤的有所連結(新媒體世代,2015.05.15;端傳媒,2016.03.26;李寧怡, 2016.11.11;李佳佳,2017.02.08;李坤翰,2017.08.29),過濾罩理論認為因個 人化演算法的緣故,程式會依據使用者的偏好或背景給予搜尋結果或動態時報 的內容呈現,導致使用者所接收的資訊較為同質,如同有一個資訊的篩選器, 而使用者亦無法知道哪些資訊被擋在外。. 政 治 大 算出的訊息,無法審視人際間的交互影響。若單純將資訊偏誤吸收的問題歸咎 立. 首先,過濾罩的觀點把科技視為主要原因,認為使用者會被動的接收被演. 於演算法,會忽略了臉書使用者的能動性,在面對不同議題之時,使用者還是. ‧ 國. 學. 有很多主動的可能性,包含追蹤不同立場的粉專、與不同意見者進行筆戰、說. ‧. 服尚有疑義的人或是對贊同對象按讚留言力挺,其中每一個互動,使用者本身. y. Nat. 的立場可能也會因此鞏固或削弱,連帶著也可能影響他者。所以本文認為談論. er. io. sit. 同溫層時不能僅從科技的觀點出發,卻忽略了使用者的能動性,以及使用者之 間的互動行為。單從科技的角度觀察,會使同溫層的概念過於簡化。. al. n. v i n 其次,同溫層以成為台灣熱門詞彙,除了資訊的錯誤吸收外,也包含了同 Ch engchi U. 質性的人相聚互動衍生出對輿情的判斷失準或是言論極化的現象,然相關的現 象都不僅出現在網路時代,在線下互動中也有許多的理論概念可以探討,並非 僅用單一理論例如過濾罩能完全涵蓋,目前亦沒有具統整性的學術觀點可以用 來探查同溫層現象,所以本文企圖分析同溫層這個在地生產之詞彙,用學術的 觀點試圖建構其本質。 第三,本文認為網路同溫層的現象也使得台灣許多的議題都無法真正有效 地溝通、甚至是互相仇視,倘若能將同溫層概念進一步的釐清,對台灣網路的 使用現象加以檢驗,便能對於這網路中的互動行為有更深的了解以及外顯化,. 3.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12) 分析議題網絡中的同溫層特性、角色與位置,或許能對部分問題給予建議。. 第三節、研究問題 本文關注使用者間的互動而非個人,所以將「同溫層」視為相同立場的網 路使用者群聚互動的現象,在同溫層內又會有各個節點,有著各種在意議題的 人流動或聚集,然各節點即便都是關注相同議題的討論場域,卻並非等質,內 部也會有各自的同溫層特徵與互動狀態,相關概念出現在許多對立的議題場 域,例如統獨議題、婚姻平權、年金改革、非核家園。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並. 政 治 大 群,所以作者將透過實務再現的性質與理論扣連,先釐清同溫層可能有的不同 立 非要檢驗或討論「何謂同溫層」,而是認為同溫層的概念存在於每一個線上社. 體,以及其內部的支持者互動會呈現什麼樣的差異。. 學. ‧ 國. 特徵,再進一步的討論不同同溫層特性組合下,會發展出哪些不同的特徵群. ‧. 研究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要先試圖理解同溫層的特性,若是一個以. y. Nat. 往被稱為同溫層的狀態,會有哪些特徵與特性會被想像或關注?第二個層次則. er. io. sit. 是要將同溫層特性結合社群媒體的資料,在本文中則是以婚姻平權為例來驗證 同溫層內不同特徵發所展出的各別群體,在議題網絡中的角色與位置為何?. al. n. v i n 本研究將以臉書的公開粉專作為研究標的,臉書源於 2004 年啟用至今用戶 Ch engchi U. 已經超過 20 億(楊晨欣,2017.06.28),是全球用戶數最多的社群網站,而台灣 的使用情形在 2016 年達到每月的活躍用戶 1800 萬人,滲透率 78%(何英煒, 2016.07.20),顯現臉書在台的普遍性。 此外,研究的單位選用粉專而非個人則是認為同溫層是一個群體互動後的 結果,所以不將研究焦點放置在個人的角色上,且在現今的倡議行動時常經由 粉專作為號召、傳遞資訊和討論的重要場域,在議題溝通上具有重要意義,因 而本文以粉專作為分析同溫層的主要單位。 然因為臉書的資訊龐雜,本文預計選擇以有明顯對立議題的粉專,諸如藍. 4.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13) 綠兩黨、挺同反同兩陣營、擁核與反核或是支持反對年金改革等,透過選擇明 顯對立的議題,可以確認表態的使用者有觀點差異。接著關注的不同立場的使 用者在各粉專間的互動,視為一種交織緊密的社會網絡,爬梳過往人際互動的 理論移植到網路環境之中,界定不同的同溫層特性,再予以分群,以了解不同 討論場域中給予使用者的環境與感受,以及互動行為的可能差異、樣態及效 果,如何影響一個粉專在同溫層中的位置。. 第四節、研究議題. 政 治 大 設計在有對立的婚姻平權運動,雖婚姻平權的爭取在多年前就開始,但近年因 立 為了討論同溫層可能的特性並考量到資料豐富度,本文預計將研究的場域. ‧ 國. 學. 進入立法院程序、大法官釋憲等讓婚姻平權的討論益發熱絡,是當代的重要議 題之一。且婚姻平權的支持者(以下稱挺同)與反對者(以下稱反同)雙方因. ‧. 應行政程序後的表態或活動舉辦,可以被清楚的區分支持修法與否,而在曾舉. sit. y. Nat. 辦過各式規模的活動,其中不乏透過網路號召、宣傳。因此該議題在對立性與. al. er. io. 資料豐富度上符合本文研究題旨。. v. n. 而對於婚姻平權,網路上有許多雙方立場的支持者所組成的社團、粉專,. Ch. engchi. i n U. 例如挺同的「婚姻平權大平台-相挺為平權,全民撐同志(以下簡稱婚姻平權大 平台) 」、「社團法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以下簡稱伴侶盟)」、「同學陣(力 挺同性婚姻學生聯合陣線)(以下簡稱同學陣)」等,都有上萬人次的按讚關 注。而反同的陣營則是有「下一代 幸福聯盟(以下簡稱下福盟)」、「搶救台灣 希望聯盟(救台盟)(以下簡稱救台盟)」、「捍衛民法 972 一同護家救妻兒(公 民捍衛台灣大聯盟)(以下簡稱公衛盟)」等,雖然按讚人數並沒有挺同陣營 多,但是主要倡議團體下一代幸福聯盟也有近四萬的按讚人數,在粉專的運用 上,兩方陣營都會運用網路的力量動員、號召,也會分享許多相關的新聞資訊 或書籍。 5.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14) 本文預計研究的時間為 2017 年 3 月至 2017 年 6 月,在這個期間內除了有 立法、司法釋憲的程序,還產生了幾次規模不一的遊行、抗議活動,因而產生 了討論的高峰,如下圖一所示。 在期間內發生的事件包含 2017 年三月有同性婚姻釋憲案的言詞辯論,另外 滿天星素人連線號召的陽春麵大會師與包圍疾管署的行動;五月則是有國際不 再恐同日、釋憲結果出爐以及釋憲後的第一次黨團協商,另外,因釋憲結果是 在五月底出爐,所以六月也有若干的抗議活動和後續立法相關討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15)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圖一、近年同婚相關事件. 立. 政 治 大. Ch. engchi. i n U. v. 7.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16) 貳、文獻探討 同溫層是晚近在台灣當代社會浮現的在地詞彙之一,為求釐清同溫層詞彙 的內涵並加以整理定義,在本章節中,第一節將會透過分析媒體的論述,了解 同溫層在台灣實際使用上所呈現的樣態與想像,包含實踐上同溫層的討論重點 為何、是如何看待同溫層的現象。 第二節會點出與同溫層現象的相關學術論述,說明在理論討論中相關現象 的成因或表徵。第三節則會藉由扣連媒體論述與學術論述,了解實際再現與理. 政 治 大. 論如何在現象上呼應,框架出可檢驗網路同溫層的指標。. 立. 一、同溫層的概念的浮現和擴散. ‧. ‧ 國. 學. 第一節、同溫層的出現與流變. y. Nat. 近年來不乏在新聞上看到「同溫層」這個用詞,除了被指為大氣科學中平. er. io. sit. 流層的別稱外,愈來愈多以同溫層特性作為比喻的言論或報導出現,為瞭解同 溫層這個詞彙在媒體中的使用狀況,本文使用中文新聞資料庫「WiseNews 慧. al. n. v i n 科大中華新聞網」進行資料庫搜尋,該資料庫收錄中、港、臺、澳等地區三百 Ch engchi U. 餘種新聞報章、週刊、雜誌及網站的文字新聞資料。本文將搜尋條件的地區選 定為臺灣並鍵入關鍵字「同溫層」,整理出有命中同溫層關鍵字的文字新聞歷年 出現的次數,結果如圖二所示:. 8.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17) 圖二、歷年命中「同溫層」字彙報導趨勢. 803 728 644. 697. 137 19. 0. 56. 治 2014 政 2015 2016 大 立 總共 非指大氣科學 4. 2013. 2017.3. ‧. ‧ 國. 學. 資料來源:WiseNews 慧科大中華新聞網. 在 2013 年的時候,並無內含同溫層的新聞報導,而至 2014 年,在 19 篇報. Nat. sit. y. 導中出現了 4 篇非討論大氣科學的同溫層相關新聞,最早的一篇是 2014 年 11. n. al. er. io. 月 30 日現時代力量發言人吳崢在九合一大選過後的媒體投書,在三個不同的平. i n U. v. 台上刊載。同年 12 月 22 日則有太陽花學運的發言人陳為廷的專訪,兩者皆是. Ch. engchi. 將社會運動分子與認同社會運動的人比擬為同溫層,並提到選舉的結果,這篇 報導是突破同溫層的里程碑。 從 2014 年開始,非指大氣科學的同溫層字彙出現在報導中的數量大幅上 升,從原本的 2014 年的一年 4 篇,擴展至 2016 年 600 篇以上,到 2017 年,第 一季就有近 700 篇,占比也從 21%一路攀升至 96%。在 2014 年,同溫層這個 字彙的又從政治,進一步擴展至行銷、文化、社會等場域。. 二、同溫層的媒體再現 同溫層(Stratosphere),本是大氣科學中平流層的別稱,介於對流層和中氣 9.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18) 層之間,約為距離地表 12 公里至 50 公里處,因同溫層的結構為下冷上暖,所 以空氣不易垂直運動或翻滾,因此不易產生對流,氣流相對平穩,且水氣與含 塵量皆低,因此客機多在同溫層飛行。(張泉湧,2015;杜平泉等,2005;光復 書局編輯部,2005)此外,同溫層的上部也是臭氧濃度較高的地方,是一般俗 稱的臭氧層所在之處,也因臭氧會吸收太陽輻射(紫外線) ,所以同溫層會相對 的高溫。(張泉湧,2015) 係因同溫層這般平穩、不易攪動的特質,「同溫層」一詞便開始成為一種譬 喻,然而在網路上同溫層的意義並沒有固定,不同文章間的使用方式也略微不. 政 治 大 氣象用語反成網路火熱新詞〉一文中指出同溫層「是一個人所能接觸到的社交 立. 同,目前有明確點出同溫層的定義的報導包含自由時報〈「同溫層」現象 淘汰. 圈,在某些特定主題上,有共同或類似的信念、立場及主張時,會讓人以為多. ‧ 國. 學. 數人都跟自己有相同的想法,因而容易誤判情勢」(自由時報,2016.11.11);聯. ‧. 合新聞網〈同溫層併發症〉中指出同溫層是「被用來比喻當代社會彼此平行沒. y. Nat. 有交流的社群關係……對成員來說,同溫層就是應許之地,同溫層以外的地方. er. io. sit. 全都是化外之地。」(劉維公,2017.03.11);天下雜誌〈「同溫層」使你更自 戀〉則指出,同溫層是「在技術的幫助(比如臉書的推送算法)和主觀的選擇. al. n. v i n 下,人們往往會不斷接受強化本已持有的觀點,對於相反立場愈向排斥。信息 Ch engchi U 的流動方向與同溫層大氣非常相似。」(李佳佳,2017.02.08). 上述三個媒體的定義,有的著重於同溫層引發的現象、有的是關注社群互 動,亦有人將訊息作為主要描述對象,顯現同溫層一詞使用的多元性,為了理 解該詞在媒體實踐中被再現的方式,本文在閱讀所有同溫層的報導後將「同溫 層」一詞所指涉對象分為四類:. (一)背景類似的群體 同溫層的第一個類別指的是有共同目標或是背景相似的人群,像是 2014 年. 10.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19) 吳崢所寫的專欄中就提到:. 「社運團體們的訴求究竟具不具備民意正當性,抑或是少數人的同 溫層在這次選舉得到了驗證,喚起大眾對於政治的關心並不是一個 虛假的辭彙,而是實質的對台灣政治參與一事產生了改變」(吳崢, 2014.11.30). 該文中的同溫層是作為社會運動團體們的譬喻,表示對於政治的關心已經. 政 治 大 的新聞中提到「以往,身障團體對話的對象,多半都是長期關心社福領域的民 立. 脫離以往社運團體們的範圍,而拓展至了大眾。另一篇公益團體販售公益商品. 眾,很難接觸到『同溫層』以外的社會大眾。」(鄧凱元,2015.07.21)該文則. ‧ 國. 學. 是用相同的概念,將關心社福議題的民眾及公益團體是為同溫層,而一般的社. ‧. 會大眾則在同溫層之外。. y. Nat. 另也有人用「階級同溫層」、「醫療同溫層」等詞彙表示相同社會位置或是. er. io. sit. 專業背景的人。在這個分類中,同溫層指涉的對象是「人際關係」,概念類似於 Granovetter(1973)年所提出的強連結,在該文中,連結的強度會受相處時間、情. al. n. v i n 感強度、親密度及互惠行為等影響,會分為強連結(Strong tie)、弱連結(Weak Ch engchi U. tie)以及無連結(absent),強連結的團體成員會彼此熟悉、同質性高、結構穩定但 資訊傳遞時容易重複、效用較低。同溫層在此類再現中,也著重於關心相同議. 題、有相同背景等同群體,亦討論資訊如何從同溫層內傳遞出去。. (二)相似熟悉的事物 新聞用同溫層字面上的意思,將之譬喻為個人喜好、熟悉的事物,強調的是 舒適感與熟悉感,在這個範圍之內充滿了自身的「溫度」,也依此決定推薦的名 單,讓消費者不容易遇見意料之外、不習慣或不喜歡的事物,例如《新新聞》在. 11.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0) 一則 KKBOX 新聞中提到消費者容易去聆聽自己已知、習慣的歌曲,這樣的 「『個人化歌單』是最典型的數據分析應用,根據使用者聽歌的品味推薦類似的 歌曲,卻容易助長同溫層。」(李又如、郭宏治,2015.08.27) 在此助長同溫層則變為稍微負面的意涵,為了要有更多的利潤,音樂公司的 挑戰是讓消費者「跳出同溫層」,接納更多類型的音樂。而同樣是營利單位的電 商 Pchome 也用一樣的概念再現同溫層,因為精準推薦會使消費者都待在同溫層 內,所以更多的商機就要透過消弭同溫層才得以達到。. 政 治 大 提醒購物,或是在物流下單做一些更智能化的設計等等,「但我不喜歡 立 「蔡凱文不否認,他們也曾考慮過是否要根據消費者習慣資料,主動. Profile 我的使用者。」蔡凱文希望在購物這件事情上,應該是消費者. ‧ 國. 學. 主動,而非平台主動。此外,他們認為精準推薦,其實可能會打造出. sit er. io. (三)網路的人際連結. y. Nat. 2016.12.06). ‧. 一種同溫層,反而降低消費者採購其他商品的可能性。」(何佩珊,. al. n. v i n 近年社群網站的興起,讓同溫層一詞也擴展至社群網站之中,與第一類的 Ch engchi U. 差異在於同溫層一詞在此僅表示社群媒體中有連結的人,也就是會出現在生活 時報、塗鴉牆上的朋友、追蹤對象、按讚的社群等。. 「做為一個看漫畫比電影多的六年級末段班生,我必須慚愧地舉手 承認,其實我沒看過吳念真導演的電影《多桑》。大抵因為這樣的心 虛,在臉書同溫層熱烈轉發電影改編為漫畫的訊息時,我默默入手《多 桑》漫畫,再默默在咖啡館中頁頁爬梳,一格一格走出我對九份的誤 會。是了,那不是只有芋圓、階梯與多雨的山城。」(陳怡靜,. 12.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1) 2015.12.21). 「最近有篇看蜷川實花攝影展的心得文,在臉書被瘋轉。作者形容 自己才踏入展場,還未及深入,動線即被打卡自拍的人潮給阻塞。女孩 自拍完換朋友拍,朋友拍完換男友拍,有拍當拍直須拍,拍到深處無怨 尤。而作者身為資深蜷川實花粉,認真看展卻幾經受阻被嘖,當下是寶 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回到自己臉書同溫層才一瀉千里大爆氣,結論是 『台灣人根本不在追求美感的提昇,而是追求眼前的虛榮感』。」(祁立 峰,2016.04.18). 立. 政 治 大. 上述兩段文字中,同溫層一詞都僅在表示在臉書中的朋友們,不論是單向. ‧ 國. 學. 的觀看到好友們不斷地推薦電影改編漫畫的訊息,或是發文抱怨看展打卡的情. ‧. 況,這些舉動可及的對象,也就是引文中所指的同溫層,就是在社群網站中有. y. Nat. 所連結、熟悉或是有共同志趣的人或社團,也代表了此時同溫層內的對象會經. n. al. er. io. sit. 過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動選擇,諸如點讚、追蹤等,因而產生互動或連結。. (四)資訊傳遞的邊界. Ch. engchi. i n U. v. 隨著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等與主流媒體預測相反的事件的相繼發生,許多 報導將同溫層比擬為因為社群網站的演算法,而產生「無法得知自己偏好之外 的資訊」的現象。例如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的專訪中就曾提到:. 「要怎樣遏止外地傳入的假新聞、假消息?唐鳳認為,台灣開放的 網路言論空間,本來就不會禁止世界各地的人來參與。不過,她也 強調,「與其打擊假消息,培養基於事實的討論文化是更重要的」, 而這一點,破除臉書、Line 群組成員同質性高、所造就的「同溫. 13.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2) 層」現象便是重點。……同溫層的建立,讓很多真相無法穿透族 群、有效傳遞,連帶也讓假消息得以不斷被轉貼散布。「同溫層是一 個彼此排除的情況」,唐鳳說,假設看到關鍵字就覺得不要跟這一個 人說話,甚至封鎖,那才是同溫層的障壁,『如果能夠吵起來,那就 表示你們還是在同一層裡面』。」(柯昱安,2017.01.19). 在唐鳳的言論中,他認為同質性偏高的社群網站,會造成一種屏蔽,讓資 訊無法有效傳遞。類似的概念也出現在一篇評論川普當選的文章之中,點出同. 政 治 大. 溫層僅會網羅使用者喜愛的訊息,因而築起圍牆與防護網,讓使用者無法接觸 不習慣的資訊:. 立. ‧ 國. 學. 「每天每天,你在臉書塗鴉牆上面所看到的文字、照片、影片. ‧. 以及廣告,都是依照過去你在臉書上所展現的行為,透過演算法而. y. Nat. 呈現在你眼前的,這實際上也就是形成同溫層最棒的環境。在這些. er. io. sit. 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上,你所看到的都是你愛看的、你熟悉,你看 了不會覺得不清楚、不了解、不能體會的訊息。而這類訊息,不但. al. n. v i n 沒有開拓你的眼界,反而讓你所在的同溫層裡架起了一道又一道的 Ch engchi U 圍牆、一層又一層的防護網。只要跟你所習慣領域有點差距的訊 息,就不會出現在你的眼前。」(林建江,2016.11.15). 在該分類中,強調的是同溫層對於「資訊」的屏蔽,指出同溫層資訊使用 上的「界線」,導致使用者無法看到不同的觀點資訊,因而沉浸在己身熟悉的信 息之中。然此種再現方式的概念近似於 Eli Pariser(2011/2013)提出的過濾罩理 論,著重經過演算法後造成的資訊偏狹。. 14.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3) 三、同溫層概念小結 上述四類分類中,我們可以發現同溫層作為當紅的網路用語,依據其特性 而產生的譬喻橫跨了「人與資訊」及「線上與線下」等維度。若是點出同溫層 的特性,第一類中強調了線下共同利益團體的「同質性」;第二類闡述類似的事 物帶給消費者的「舒適感」;第三類注重線上的人際網絡,除了同質性外,因應 社群網站的性質,有著「主動地互動與連結」的性質;最後,第四類指稱同溫 層是資訊的屏障,劃定出個人了解世界的「界線」。 在下一節,本文將會依同溫層的特性出發,爬梳過往相同概念的理論,藉. 政 治 大. 由討論其特性與適用範圍,試圖建構出可以移植社群網站環境下的同質性人群. 立. 聚集概念。. ‧ 國. 學 第二節、相關理論整理. ‧. 雖然同溫層是在 2014 年才開始為被廣為用於報導中,刻劃出對於同溫層的. y. Nat. sit. 想像,但上節歸納出的人際之間的同質性、舒適熟悉感、連結互動與界線等若. n. al. er. io. 干特質在早期的不同領域的理論中也有所出現,以下將對於曾經提及相關概念. i n U. v. 的理論進行概述,藉此提供網路同溫層現象的內涵與樣態。. Ch. engchi. 本文在理論的選用上,因為著重於網路中的網絡互動,排除了科技決定論 背景的過濾罩理論,選擇部分媒體曾在報導中提及的迴音箱效果及群體迷思作 為了解同溫層現象的基礎理論。迴音箱效果著重於暴露在特定論點之下,使用 者間的互相影響及個人心理機制,而群體迷思則是闡述決策團體在特定的要件 下會產生若干心理機制,引發錯誤決策。 除了上述兩者,本文亦帶入虛擬社群理論,該理論是原生於網路時代的理 論,相關理論將網路中互動的人群視為社區,並分析其中的網路互動,而本文 則是援引該理論中認同型社群的概念,說明對議題產生認同的使用者會有何種 行為表徵。本文從和同溫層現象有可能所關聯的概念出發,涵蓋如何聚集與可 15.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4) 能產生之行為,期許能夠提供不同的「觀看網路同溫層」的視角。. 一、想像的共同體及虛擬社群 在社群網站中,為何號召同好、宣揚己見,時常會有人選擇創立粉專,邀 請並吸引認同的人點讚,同時也可以將相關資訊概念傳遞出去。事實上,臉書 的粉專已經成為現今的政治傳播的重要工具,研究也指出粉專的經營會影響選 民線下的政治參與與投票行為、滿足資訊需求和強化認同心理(高閔琳, 2011;王泰俐,2013) 。不只是政治傾向可以透過臉書專頁來追蹤滿足,喜歡的. 政 治 大 或社團等待著志同勢必能道合的人追蹤或加入,也形成了社群網站上一個個依 立 人事物包含歌手演員、店家、電影電視甚至是學術領域等都一個個被化為粉專. ‧ 國. 學. 照不同旨趣而分化的數位部落。但在這些有著不同利益關懷的空間內部,使用 者因關注議題而相聚,恰巧與虛擬社群中因興趣而集結的概念相似,然在這樣. ‧. 的情形下使用者能否與如何產生對社群的正向態度與認同呢?. sit. y. Nat. Benedict Anderson(1983/2010)所著的《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 al. er. io. 布》 ,強調「想像」作為共同體存在的要素,比起面對面接觸,共享的空間、文. v. n. 化和語言,才是維繫社區成員的重要因素(吳筱玫,2003)。Anderson 在《想》 中提到:. Ch. engchi. i n U. 「事實上,所有比成員之間有著面對面接觸的原始村落更大(或許 連這種村落也包括在內的一切共同體都是想像的。區別不同的共同體的 基礎,並非它們的虛假/真實性,而是他們被想像的方式。……民族被 想像為有限的,因為即使是最大的民族,就算他們或許涵蓋著十億個活 生生的人,他們的邊界,縱然是可變的,也還是有限的,沒有任何民族 會把自己想像等同於全人類……民族被想像為有主權的,因為這個概念 誕生的時代,啟蒙運動與大革命,正在毀壞神諭的、階層式的皇朝合法 16.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5) 性。……最後,民族被想像成一個共同體儘管在每個民族內部可能存在 普遍的不平等與剝削,民族總是被設想為一種深刻的、平等的同志愛。」 (Anderson, 1983; 吳叡人譯,2010 : 42-43). Anderson(1983/2010)提到民族主義是被想像出來的,也有想像的邊界存在, 然使民族主義「可想像」的因素,主要來自(1)生產體系和生產關係(資本主義) ; (2)傳播科技(印刷品) ;(3)人類語言宿命的多樣性。其中傳播科技的出現,讓同 時性(simultaneity)與共享印刷語言得以成真。同時性的概念為當我們透過「大規. 政 治 大 而這個同時則是指被報紙銘刻的日期,則是由時鐘與日曆所指定的。 立. 模販售但只有短暫流行」的報紙來認識世界,人們可以產生同時的消費(想像) ,. 想像共同體的理論概念說明了一群在地理上有所區隔、非面對面交流的人們,. ‧ 國. 學. 如何透過想像的方式得到自己的民族認同,然在網路時代的特色,即便是身處異. ‧. 地,人們也能夠在網路空間中產生互動,所以想像的共同體的概念,恰好成為虛. sit. y. Nat. 擬社群產生的背景,虛擬社群是網路作為人際交流的空間而產生的相關理論,. io. Electronic Frontier》將虛擬社群定義為:. n. al. Ch. engchi. er. Howard Rheingold(2000)在書籍《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i n U. v. 「出現在網路上的集合體,是群一定數量的人持續一定時間的公共討論 並具備相當程度的感情,是網路空間裡發展出的人際關係。」 (Rheingold,2000:3). Rheingold(2000)指出人們會在虛擬社群內會透過螢幕中的文字寒暄、交換知 識、情感支持、有愛恨情仇或是討論八卦等,就如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 為,只是將身體留在螢幕之外,表示 Rheingold 所指之虛擬社群注重的是人際間 移植到網路上的互動狀態。. 17.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6) 吳筱玫(2003)進一步將其他學者對虛擬社群的界定分成虛擬、採集與認同三 部分,強調虛擬的學者如 Wilbur,不將虛擬社群局限於電腦科技、網際網路相關 的活動,而是注重「想像」 ,所以早期的電話合用線(party line)和筆友圈也是一種 虛擬社群。(Wilbur,2000: 50)。注重採集的 Komito 則將網上的虛擬社群視為臨時 性的聚集,成員聚集的主要理由則是為了資源與報酬,社群內部人人平等,規範 有限(Komito,1998;轉引自吳筱玫,2003)。 最後,認同型的虛擬社群是從傳統的社區概念出發,成員間的溝通、互動和 文化符號的界線,讓成員會有「地方」的安全感(吳筱玫,2003)。上述認同型. 政 治 大 論不謀而合,吳筱玫的書中結合兩理論後推論出若干重點,包含共同性、有一定 立. 虛擬社群的重點,包含能夠溝通互動、共享文化符號等,其實與 Anderson 的理. 可見或不可的邊界、自主性、想像空間,並指出雖然虛擬社區是一種想像活動,. ‧ 國. 學. 但組成分子的多元性,讓想像的空間有更大的彈性。. ‧. 整理了不同學者的論點,吳筱玫(2003)最後為虛擬社群定義下了較為嚴格. y. Nat. 的要件,分別是 1.網際互動;2.具有決策權的網路公民(Netizen);3.共同性;4.凝. er. io. sit. 聚力或向心力。從上述定義中,不難看出虛擬社群的形成不單只要網友聚集,還 需要共同性及凝聚力,廖鐿鈤(2001)指出虛擬社群大多以共同興趣出發,成員. al. n. v i n 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共識,雖然非面對面會增加不確定感,但透過興趣集結、話題 Ch engchi U. 的交流、資訊分享等互動,也可以發展出與現實無異的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和 話題參與會進一步的使人對虛擬社群有「黏性」,增加認同的凝聚力,使用者可 能因凝聚力的增加,成為網站的忠實成員,將上網視為每日的功課,廖鐿鈤進一 步指出,黏住的不一定是人際關係或議題,而是感受。 學者黃厚銘(2004)、翟本瑞(2001,2002,2004)則是從網路即時進出方 便、有匿名化身及結合興趣等特點出發,表示網際網路讓使用者可以任意切換至 線上線下與不同視窗間的「隔離」特性,具備了「社會」的自由彈性與流動性, 而人際情感的交流、認同感與歸屬感的建立這類的「連結」則使虛擬社群帶有社. 18.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7) 區情感,所以虛擬社群同時擁有傳統「社區」與「社會」的特性,也就是同時擁 有初級團體般的親切感和直接互動,更有次級團體的專業化及分工化。 虛擬社群可能出現在同步或非同步的網路互動空間,像是 e-mail、電子佈告 欄、網路聊天系統或是多人連線的遊戲(翟本瑞,2011),而台灣對於虛擬社群 的研究多以 PTT 或是論壇為主,社群網站為研究標的的相關研究較少,當我們 把虛擬社群的討論範疇挪至臉書,會發現以個人及其關係為基本元素的臉書,以 個人的連結和演算法制定出「個人化」的訊息接收和傳遞,PTT 這類論壇,則是 以不同主題的界面分流溝通(黃厚銘、黃上詮、林意仁、蕭煒馨、李紹良,2016:. 政 治 大 切換不能完全隔離,試回想自己的使用經驗中,是否時常看到「____對此讚好。」 立 59)。另外,臉書非匿名、以自身為網絡中心的特性,也讓使用者在線上線下的. 等動態浮現?而臉書公開粉絲團僅專頁管理人可以發文,成員若對其中內容有異. ‧ 國. 學. 議,又沒有可以表態又能引起大家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串中的留言也有可能被屏. ‧. 蔽,究竟以虛擬「社群」稱之,是否恰當?. y. Nat. 臉書與以往討論的虛擬社群概念不完全相同,本研究在此並未直接將臉書視. er. io. sit. 為虛擬社群,但虛擬社群的重點實則能與網路同溫層互相對話,例如該理論中注 重人際間移植到網路上的互動狀態,所以當自願的、有共同興趣的人群匯集在一. al. n. v i n 起,所衍生之社群可能產生凝聚力並對該社群產生一定的忠誠與互動頻繁,相對 Ch engchi U. 對於同溫層的概念,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是探討各討論場域中如何能產生黏著、互 動頻繁的同溫層成員可能?例如 Bessi, Coletto , Davidescu, Scala, Caldarelli 和 Quattrociocchi(2015)的研究中就指出相信陰謀論的使用者會有較為熱絡的彼此互 動,是不是當議題較不受社會主流所接受,會進一步的影響大家互動取暖、認同 彼此的行為?. 二、群體迷思 天下雜誌(李佳佳,2017.02.08)的文章〈「同溫層」使你更自戀〉中提到社 19.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8) 群媒體上的同溫層,其實是一種「群體迷思」(Groupthink),說明在決策過程中, 決策成員會讓自己的觀點跟團體相同,團體內部因此不會有不同聲音,亦不能進 行客觀的分析,所以臉書、Instagram、微博或推特中,使用者只追蹤自己相同立 場的訊息源,造成了價值觀的差異,也形成「訊息同溫層」。 群體迷思的概念是由 Irving Lester Janis 在 1971 年提出,他用群體迷思指涉 一種思考狀態,當內聚的團體將尋求同意看得太過重要,以至於會傾向忽略對 現實的分析 (Janis,1971) 。Janis 提到一般而言,當成員被團體接受,凝聚力升 高,成員會傾向恪守團體規則,避免和團體領袖或其他成員對抗,防止受到社. 政 治 大 判性思考,將群體的想法內化。 立. 會性懲罰,但群體迷思則不然,群體迷思並非害怕懲罰,而是壓抑了自身的批. 在 Janis 的書中(Janis, 1972 ,1982/2016),對豬玀灣事件、馬歇爾計畫、古巴. ‧ 國. 學. 導彈危機、水門案等歷史事件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群體迷思的形成條件、特徵. y. Nat. 決策的徵狀。. ‧. 與防範方式,首先,Janis 將群體迷思分為先決條件、群體迷思的徵狀及有缺陷的. er. io. sit. 先決條件則可以分為三部份,第一是團體必須為內聚性的(cohesiveness)團體, 這類團體的特徵即是成員中高度的親密度與團隊精神,讓成員珍惜身為團隊中的. al. n. v i n 一員並希望能持續獲得歸屬感(Janis, C h 1982/2016: 273),在這樣的團體特性之下, engchi U. 可能產生成員因不願破壞團體和諧而壓抑心中批判性的想法,但 Janis 也提到要 產生群體迷思的思維,即便不是高度內聚團體,也會是溫和的內聚性團體,以水 門案為例,團體中的成員並非全部都是正向關係,也會彼此猜忌懷疑,所以內聚 性團體是群體迷思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其他特定條件的存在也會有所影 響。只要團體內部有縝密的搜索與決策規範以防止不成熟的共識時,內聚性的團 體就可以做出很好的規範,倘若團體結構或是情境因素產生問題,則容易導致群 體迷思。 第二個先決條件是組織結構的錯誤,共分為四項(Janis, 1982/2016: 194):第. 20.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29) 一,群體的封閉,指決策團體是孤立的,討論決策的過程外部不得而知,也無法 得到外部專家的建議;第二,缺乏公平領導的傳統,Janis 表示若沒有公平領導的 傳統,領導人不會鼓勵開放、公正的討論,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身的權利與威望, 影響團體成員支持其所偏好的決策。 第三,缺乏方法流程的規範,若是群體決策時缺乏對資訊蒐集和評估方法的 流程規定,會因為沒有規範的預防,讓團體成員更容易中求一致,對議題產生偏 頗和草率的態度。第四,社會成員的背景意識形態一致,因成員的背景或意識形 態相似、同質性高,成員會很容易同意領導者所提出之意見,也會降低了決策過. 政 治 大 形態的相似性,所以缺乏制止小集團思維發生的可能也無法得到多元且具有建設 立 程中不同觀點被提出的可能,Janis 即指出水門案中的決策成員因為背景與意識. 性的建議。. ‧ 國. 學. 團體內若出現上述的結構因素,只要任何一個問題產生,就容易讓成員將現. ‧. 況的選擇視為一種規範,讓群體迷思主導決策的過程,例如當團體無法接觸外界. y. Nat. 資訊,成員對集團的判斷會產生依賴,進而把抉擇當成規範(Janis, 1982/2016: 277)。. er. io. sit. 除了結構性的缺失外,Janis 從水門案的分析中也發現團體遭遇的情境因素也會 影響決策過程進入群體迷思。. al. n. v i n 第一個情境因素是來自壓力 C ,當成員遭受到無論怎樣都會有失敗的風險的高 hengchi U. 度的外部壓力,又不太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時,產生群體迷思的可能性會增加。 第二個情境因素則是群體成員的內部心理狀態,為因若干情境因素所造成的暫時 低自尊,而刺激的因素為:1.近期的決策失敗,讓團體成員意識到自己的缺陷; 2.認為決策太過複雜、困難,超出自己的能力,所以喪失信心;3.決策成員面臨 道德上的困境,決策結果可能會破壞其道德準則,但又必須做出決策,上述三個 情境因素造成團體成員的自尊心下降,容易產生群體迷思。 當群體迷思影響決策時,Janis(1971, 1972, 1982/2016)指出成員會產生三大 類、八種可能的心理徵狀。第一類的心理徵狀是對自身所處集團的高估,而這. 21.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30) 樣的高估會讓成員產生堅不可摧的幻覺(Invulnerability)、堅信團體內在美德 (Morality)等心理徵狀,在產生堅不可摧的幻覺時,團體成員會過度的樂觀,容 易認為團體的決策是對的並共享一種無懈可擊的假象,覺得集團很有實力,因 而容易採取冒險的行動。而堅信團體內在美德則是指團體成員對於自身道德倫 理的本質深信不疑,並忽略決策後可能造成的道德倫理上的後果,例如選擇用 武力處理問題,是為了消除對自身國家的威脅或世界和平的願景,而忽略可能 造成的無辜死傷。 第二類心理徵狀則是有封閉保守的意識形態,成員會有對集團的辯解. 政 治 大 他批判訊息出現,團體成員會花時間在辯解並合理化自身的決定,而非重新審視 立. (Rationale)以及對外團體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s),對集團的辯解指出當警告或其. 或積極的面對現有的決策。而對外團體的刻板印象則是對外部敵對陣營有刻板印. ‧ 國. 學. 象,可能認為對方是邪惡的、愚蠢的或軟弱的,就像反同陣營的人士會一直將性. ‧. 解放或愛滋病等汙名與同性戀進行連結,以合理化自己的意識形態。. y. Nat. 心理徵狀的第三類是會產生追求一致的壓力,包含自我審查(Self-censorship)、. er. io. sit. 一致性的幻覺(Unanimity)、對異議者直接的壓力(Pressure)與自我任命的思想保鑣 (Mindguards)。自我審查指出群體迷思的成員會對偏離小組共識的想法進行自我. al. n. v i n 審查,傾向將自己的疑慮或不同意見最小化並保持沉默。而一致性的幻覺則是因 Ch engchi U 成員大多服從團體的意識,有不同意見的成員也可能因自我審查而表示沉默,而 沉默就容易被誤解為默許,所以團體成員間會共享一種觀點一致的錯覺,也因此. 容易認為他們所相信的觀點就是事實。對異議者直接的壓力這個心理徵狀點出群 體迷思的團體成員會有一股從眾的壓力,當有任何參與者想表達對於決策、對外 的刻板印象或是一致性的假象等提出有效性的質疑時,這個異議者會直接感受到 從眾的壓力,並被告知異議與團體的期許是違背的。最後,自我任命的思想保鑣 指成員會自任為思想的保鑣,可能以各種方式忽視負面訊息,防止團體領導及成 員受到影響,因負面訊息可能破壞團體的和諧,並影響過往決定的有效性和道德. 22.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31) 倫理。 Janis(1982/2016:284-287)表示,當團體內部有著堅不可摧的幻覺與集團的辯 解時,成員會共享「我們不用擔心,一切會順利」的思維以緩解成員的對於失敗 的恐懼與不安。堅信團體的內在美德與對外部團體的刻板印象使得團體出現對自 己道德的過度高估與對他人的邪惡化、愚蠢化,讓決策團體可以降低罪惡感,緩 解決策時道德標準與實際利益的矛盾。而當團隊成員依賴團體給予信心和自尊時, 開始追求一致的心理機制就會出現,透過自我審查、從眾壓力和自我認命的思想 保鑣維持團體的和諧和自滿情緒,維持一致的幻覺,把焦慮、困擾、懷疑等情緒. 政 治 大 決策團體若是出現上述的症狀後,會進而影響其判斷的水準,產生出有缺陷 立. 降低。. 的決策結果,包含:1.對於替代方案沒有全面的調查;2.對於決策目標沒有完整. ‧ 國. 學. 的調查或再檢驗;3.未能討論分析偏好決策的風險;4.沒有對先前排除的替代方. ‧. 案進行再評估;5.欠缺完整資料搜索;6.依自身的偏見進行資料處理;7.沒有制定. y. Nat. 應急的方案(Janis,1971, 1982/2016)。. er. io. sit. 群體迷思點出當內聚性團體中有某些結構上的缺陷時可能產生的八種心理 徵狀,而這些心理徵狀就可能使決策產生偏差, 如天下雜誌(2017.02.08)所言,. al. n. v i n 訊息的同溫層可能是一種群體迷思的展現,諸多群體迷思的徵狀也近似於我們常 Ch engchi U 說的「取暖」,像是對決的群體的想法都是對的、會有一致性的錯覺,甚至是認. 為敵對陣營的想法都是愚蠢的,所以在發表自己的想法時可能會受到明顯的鼓勵 或贊同,進一步的加強自己的信心。 但是,在網路的同溫層中,使用者並非公部門的決策者,並不會出現 Janis 所書中所寫的重大決策時刻,壓力也會隨之降低,群體迷思的心理徵狀也會出現 嗎?此外,當網路空間中將使用者分化成一個個數位部落時,同溫層內的各節點 算不算是內聚型團體呢?因為同溫層內的粉專多是開放且扁平的性質,的確可能 造成群體的封閉、沒有公平領導與沒有決策的方法規範流程等結構問題,但卻不. 23.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32) 會如同內聚性團這般緊密,也因為公開粉專可能造成內部的成員差異性大,有沒 有可能是不同的節點間的凝聚力有所差異?所以說,透過檢驗群體迷思的心理徵 狀與決策結果有無出現在網路同溫層現象中,可以更進一步的理解同溫層的運作。 舉例來說,反對婚姻平權的粉專中,若出現支持婚姻平權的留言,其他使用 者會有甚麼舉措?是否混有對異議者的直接壓力的行為?團員間會不會透過討 論加強、合理化自己的論點?. 三、迴音箱效果. 政 治 大 論同溫層現象的理論(新媒體世代,2015.05.15;Mia,2016.01.12;張瀚元, 立 迴音箱效果(echo chamber effect)和第一節所提之過濾罩為媒體最常用於討. ‧ 國. 學. 2016.12.28;黃哲斌,2017.01.02 等)。然 Pariser(2011)所提出之過濾罩著重於演 算法對使用者造成的影響,並表明經演算法的介入,容易接收同質性過高的訊息,. ‧. 另外使用者也無從得知有那些訊息被過濾罩所阻擋。不同於過濾罩著重科技,迴. sit. y. Nat. 音箱則是強調群體極化的現象,Cass Sunstein(2001, 2007,2017)指出時至今日各種. al. er. io. 傳播媒介有個人化的趨勢,當民眾只選擇和相同意見的人或媒體相處,就像置身. v. n. 於一個迴音箱之中,無法暴露在不同立場的資訊中,就容易造成群體間極化的現. Ch. 象,進而影響民主制度的發展。. engchi. i n U. 在 Sunstein 的書中,迴音箱僅是一個比喻,文中並未對其下正式的定義,其 所指涉的概念即是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所以後續討論將聚焦於群體極化。 群體極化的心理徵狀產生在個體處於相同意見不斷出現的迴音箱之中,心理機制 共有三種(Sunstein, 2001,2007:64-67),分別敘述如下:第一是說服的論點和資訊, 因為人們會直觀地站在看起來較具信服力的觀點,當加入的群體已經有明顯的立 場,內部會不成比例地暴露相同傾向的論點,相反的論點則會非常少,群體內就 產生了受限的論點池(limited argument pool),讓人們更確定自己原先的立場。 第二種心理機制是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此機制來自個體想被群體其 24.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33) 他成員善意的對待,也希望自己在群體內是和睦的,所以當個體感知到群體有特 殊的意見傾向,除了對事件有認真思考過的人外,大部份人會選擇調整自身立場。 第三種心理機制則是信心、確證和極端主義(confidence corroborate, and extremism),這種機制來自他者的加強,在某些議題上,個體原先會保持中立, 沒有特定的傾向,這時若有他者主動分享自身觀點,中立的個體在學習相關知識 後,容易確信該論點,而走向極端。倘若在某一方面和個體立場相近的他者,就 更容易影響其他方面,Sunstein 舉例,普遍來說我們會認為京都議定書是利於控 制全球暖化的,但當美國人們知道布希總統反對該協議,就只有 43%的人民肯定. 政 治 大. 京都議定書(Sunstein, 2007:67)。所以說,最初的觀點若是來自於他者,可以增強 個體的信心。. 立. 當群體極化發生時,除了可能造成團體內的偏見立場加深,團體間鮮明的立. ‧ 國. 學. 場不一致,更可能使得它們所做的決定都是錯誤的(Sunstein, 2007:70)。了解群體. ‧. 極化的機制,Sunstein 亦有討論不同媒體媒介的影響,像是電視、廣播或是報紙. y. Nat. 等,是較為被動的媒體,民眾無法在其中與他人真正的交換觀點,但因為媒介特. er. io. sit. 性,由自身觀點所出發的意見,在電視廣播和報紙中成為「專家的」、「大眾的」 觀點(“pro” and “con” views),所以當閱聽人只選擇自己立場的媒體,容易造成「確. al. n. v i n 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使人更容易加強己見(Sunstein, 2001)。 Ch engchi U. 在 Sunstein 的論述中,網路不同於傳統媒體,是一種主動的媒介,人們會在. 此交換意見,對於網路的資訊多元性,Sunstein 認為是民主的一大利器,但是當 特定立場的人進入同質群體的選擇權增加,結果就可能會放大偏見。試想閱聽人 在網路中加入了特定政治立場的討論群組或是社群,則不會想移至另一個反對立 場的群組,因為和「像我一樣」的人相處,會有相同的群體認同,強化自己最初 的觀點並增加信心,但若當「和自己不同」的人討論,會造成信心降低、重新思 考自身立場也不容易被說服(Sunstein,2007:68-69)。 為了避免群體極化發生,Sunstein 認為健全的民主國家國家應該要對媒體有. 25.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34) 所管制,管制不是要規定民眾去看不想看的內容,而是盡量地讓不同的立場在線 上線下被曝光,像是街道公園、報紙或電視,當人們無法自我孤立,迴音箱的也 會較難以形成(Sunstein, 2017:13)。 迴音箱效果/群體極化理論涵蓋了電視、廣播、報紙或網路的媒介性質的 討論,注重當人們只和「與自己一樣的人或媒體」溝通時,會產生的群體極化 效果,會產生的心理機制包含加強自己的論點、不願表達自身的想法以及受他 者影響。若是將網路同溫層與群體極化結合,當人們透過自己既定的立場來選 擇自己要按讚/追蹤的粉專,在支持者的分布上,就可能就會呈現極端化的狀. 政 治 大 可能僅會出現在支持國民黨或反對民進黨的粉專中,而言論刀鋒都同時指向民 立. 態,進一步產生迴音箱效果,造成單一的論點池,例如支持國民黨的使用者,. 進黨。. ‧ 國. 學. 但因公開粉專並沒有留言限制,所以各個立場的使用者可以進出自如,在. ‧. 這背景下僅有單一聲音的狀況還會發生嗎?有沒有被對立支持者「搗亂」的可. y. sit. io. er. 話呢?. Nat. 能性?另外,有沒有可能出現某些粉專可能同時出現兩黨的支持者並能促進對. al. n. v i n Ch 第三節、重構同溫層概念 engchi U. 從上一節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到過往有哪些理論和同溫層概念相關,並指 出同溫層中可能產生哪些現象特徵得以驗證,在這節我們將以現階段同溫層詞 彙被應用的面向作為同溫層概念的構面,包含背景類似的群體、相似熟悉感、網 路的人際連結以及資訊邊界等,將過往理論所指出的特性與媒體實際應用的重 點扣連,提出同溫層內的特性指標。. 一、背景相似的群體 本章第一節回顧了同溫層在近幾年做為報導用語時所指稱的特性之一為共 26.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35) 同背景、理念一致,有著同質性的人群,回顧先前的理論,對於人群的同質性討 論有所不同,在想像的共同體與虛擬社群的理論中,框定共同體或社群範圍的 是共享的文化、語言、時以及興趣等同質性,讓成員中能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 達到共識(Anderson, 1983/2010;廖鐿鈤,2001;吳筱玫,2003);群體迷思中, 則指出有共同的背景,會讓成員容易同意領導人的看法,觀點因而較為單一,是 一種結構的缺陷(Janis, 1982/2004)。 上述若干理論所提出之成員同質性分別來自語言、文化、興趣及背景等,關 於成員同質性與社群網站的關聯,過往有研究指出有著相同意識形態、政治態. 政 治 大 Itkonen, 2016)。另外,Seder & Oishi(2009)的研究則是從種族的觀點切入,發現 立. 度或個性這類個人價值和特徵的人,在臉書也較容易成為好朋友(Lönnqvist &. 較多相同種族的臉書朋友,也就是有著較高的種族同質性,就會有較高的幸福. ‧ 國. 學. 感,可以看出若是具有同質性的使用者,較可能在臉書上有所連結,並對於此連. ‧. 結抱持正面的評價。. sit. y. Nat. 在社群網站的環境中,背景可以透過觀察個人首頁/檔案來略知一二,. io. er. Ellison &boyd(2013)提到社群網站發展至今,個人檔案不再只是使用者個人的訊 息表達,而受使用者表達動機、所處的群體及自身與他者所提供的資料所左右。. al. n. v i n 以臉書的個人檔案,也就是台灣版中的「關於」頁面為例,使用者可以因其需要 Ch engchi U. 公佈自身的頭像或是新增學歷、工作地點等,但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使用者的 朋友與共同朋友、追蹤者或是家庭成員,來了解該使用者朋友性質。. 另外,臉書「關於」還包含「讚好內容」 ,呈現使用者按讚追蹤之公開粉專, 然按讚粉專為使用者的主動選擇,並非使用臉書時的必須行為,也因此能透露 使用者所關注與喜愛的事物,例如使用者按讚動漫相關的粉專,可以一定程度 的相信其對動漫是有興趣的。同理,追蹤了數個挺同志粉專的使用者,也能夠大 致理解他對於同志的關注與態度,對特定信念或論點的追求也就變得可視化。 總和上述的討論,本文認為,不同立場的人群,可能在各自「讚好內容」上. 27.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36) 會有所差異,而這樣的差異可以展現出不同的粉專的成員相似程度,進一步的 描述該粉專成員的同質性作為同溫層的指標之一。. 二、相似熟悉感 同溫層也被再現於指稱熟悉的、舒適的類似事物,也可說是待在相似的環 境下所產生的結果,讓使用者被圍繞在熟悉的東西之中,進而感到習慣與舒適, 例如喜歡風格的音樂、服飾、品牌等。但若是粉專的主軸為政治、社會議題,熟 悉感受則會與成員間討論的觀點和內容有關。. 政 治 大 路空間中有著互動,就會使人對虛擬社群有「黏性」 ,想要每天都上網相聚,因 立. 虛擬社群中對於相似熟悉感的討論著重於有共同興趣與共識的網友們在網. ‧ 國. 學. 「感受」而留在虛擬社群內部(廖鐿鈤,2001) 。群體迷思則提到內聚型的團體, 會讓成員渴望得到歸屬感的團體特性,所以會為了維持團體的和諧而壓抑自身. ‧. 想法(Janis,1971, 1972,1982/2004),所以會為了有追求一致的壓力而產生自我審. sit. y. Nat. 查、一致性的幻覺等心理徵狀,而這般對於和諧、歸屬感的追求,就是為了在能. al. er. io. 夠持續地待在團體中。最後,迴音箱形成的其中一個心理機制即是人們想在群. v. n. 體中被善意的對待,也希望群體是和諧的,所以當個體感知到群體有主要特殊. Ch. engchi. i n U. 的傾向,大部份人會選擇調整修正自己的立場,最後內部會不成比例地暴露同 一 傾 向 的 論 點 , 群 體 內 就 產 生 了 受 限 的 論 點 池 , 想 法 趨 向 極 化 (Sunstein, 2001,2007)。 上述各理論中對於相似熟悉感的討論,虛擬社群以共同興趣出發,使用者 是因熟悉與舒適的感受,主動的「黏」上社群。群體迷思及迴音箱效果的理論 中,個人會為了在團體中待的舒適、擁有歸屬感,而選擇壓抑或調適自己不同的 想法。前者的黏上社群主因可能是源自粉專中的正向發言環境與互動(張庭瀚, 2014),但後者這般為了維護群體內部的和諧而壓抑自身想法的概念類似於 Noelle Neumann 在 1970 年代提出了沉默螺旋理論,他指出人們有感覺意見氣候 28. DOI:10.6814/THE.NCCU.COMM.013.2018.F0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nsistent with the negative price of systematic volatility risk found by the option pricing studies, we see lower average raw returns, CAPM alphas, and FF-3 alphas with higher

The classification theory of varieties usually reduced to the study of varieties of the following three types: varieties of general type, varieties with Kodaira dimension zero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1. List any 5 types of market segmentation. Briefly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a good research report.. Resources for the TEKLA curriculum a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 A finance charge will be levied if you fail to repay the outstanding balance of retail purchase or cash advances on the payment due date.. 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