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部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述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一部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述評"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部英國中學歷史季文科書述評

一、例高

事I] 德美

我國雖是歷史悠久,注重歷史在鑑往知來,懲惡揚善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但是將 歷史列為學校教育中的科目,則在清季受西力衝擊下,建立各種新式學堂及學校之後 。西方各國親歷史為學校教育中一門獨立科目的時間比我國為早,可溯自文藝復興時 期。在中世紀以前,歷史不過是帝王將相的教材之一,學者文人的業餘著作,道德家 說道用的工具,但在十字軍興起以後,歐洲各國由於民族意識的覺醒,紛紛藉重本國 過去光榮的歷史,引發國人思古情緒,以加強國民精神,歷史遂有倍受受騙的需要, 自然成為學校的正式科目之一。十七世紀莫拉維亞教育家柯米尼斯(

J

.A

,

Comenius

,

15~-1670 )力主將聖經史、自然史、藝術史、發明史、民族史、世界史等課程分配 於各學年的歷史課程中。十八世紀法國巴黎大學的洛蘭(

Roll

in

)也有類似主張。 @十九世紀初,歐洲各國的民族意識隨著拿破崙鐵騎所到之處更為激昂,尤其是菲希 特、黑格爾等人,特別藉歷史強調國家獨立與提高國民愛國心。雖然也有人持懷疑甚 至否定歷史教育價值或功能的看法,但是終究無力阻擋此一重視歷史之潮流。蓋歷史 教育之功能在於使國民從體認本國歷史文化中養成愛國心、責任感、激發文化創造力; 由研習世界史中,增加對現代社會的理解。歷史無論就對個人知情意的胸洽,思辨力

@何炳松譯,歷史教學法〈華做出版社,民國64 年影印,

Henry

Johnson 著,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in Elementary and

Seco叫ary

Schools

,

1915

)頁 85-88 。中 )11 一男,歷史學及歷史

(2)

、記憶力、創造力的養成,對社會民族國家的功故而言,均是不可或缺的科目,同時 也為抽象的倫理道德、民族精神、國家意識等理念提供堅實的例證與具體的典範,其 重要性實無可置疑。尤其綜觀目前歷史的地位受現實環境影響而有今不如昔之勢,但 在各國中小學教育中歷史仍為一項基礎科目,更足證其重要性。 教科書為中小學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攘,尤其是歷史教科書,如何由紛繁的史實中 精選教材,妥當編排,以達成教學目標,實為值得研究之課題。各國中小學歷史教科

書的編製,即為提供比較歷史教育的一順最佳途徑。@不僅足為他山之石,也是刻不

容緩的工作。木文自01疑介紹日譯世界各國中學歷史教科書叢書中一部英國中學歷史教 科書,以資參考。

二、英國學制與中學歷史教育

英國雖於 1870 、 1880 、 1891 年的教育法確立五至十歲學童必須接受免費的義

務教育制度, 1叩2 、 1918 年的教育法文制定實施中等義務教育,規定離學年齡為十

四歲,以建立全民的中等義務教育為目標。1944 年的教育法,又將學生接受義務教

育的年齡延長至十六歲。由於全國各地沒有劃一的制度,學校性質、就學年齡常有地

區差異。大致說來, 1960 年代以前,學生在五歲至十六歲受教育期間,可分兩個階

段,十一歲時受完初等教育,通過一項考試,稱為

el

even- pI us

,即按成積被分入大

學預備課程的文法學校(

grannnar school

)、培養技能的技術中學(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和就職預備的現代中學(

secondary modern

school

)三種 中等學校之一。因為此項el even-plus 猶如我國各項升學考試一一試定終生,尤其是 學童在十一歲時即被決定將來的方向,加以三種學校的設備、學生素質、教學內容、 社會評價各方面,差異甚大,不合教育機會均等,也不符均衡發展的原則,因而備受

詬病。 1965 年起,許多地方即廢除或改進此項考試,代之以成立收容學區內所有學生

~伊東亮三評 I r 上野實義著:歷史教育紅扣吋Q 比較法 η 研究 J (廣島史學研究會,史學研究, 1980 年 9 月〉

(3)

的綜合中學(

compr ehens iv e school

)

·成為此後英國中等教育的主要趨勢。當然

右貴族意識傳統的文法學校及公學校(

publ ic

sc加01 )仍繼續存在。英國中等學校

學生在十六歲時參加由幾個大學組成的考試委員會舉行的一項考試,學生可以自選七

至九個考試科目,成績分普通和優等二級(

0 Level

and

A Level

)。為獲得較

多優等成績,以為進入大學的必要條件,往往需要較長時間。@ 英國中圈歷史教師為了解並評定學生學習情形,在學期中及學期末均舉行考試。考題相 當靈活,不完全限定於教科書內,也包括教師口述的筆記。對較低年級的學生多採簡 單的口試,因學生資質而發間,以明暸學生的價值觀、興趣、長處等。對較高年級的 的學生則常用筆試,教師可由學生所答短女中,知道學生的理解程度,而且此種短的 論文體考試或長的筆記測驗,也可作為學生將來參加各項考試的預備。@ 英國中等教育學制夜雜,既沒右統一的課程標準,也沒右檢定或國定的教科書, 而各學校及地方教育當局對於教材的選擇、使用教科書的數量等,均右很大的自主權 ,因此其中學教育中的歷史科旦日常因時代、地域的不同,在內容、方式等均呈現多樣

性。本文所評的R.

J.

Coot es

,

L.E.

Snellgrove 所作的隆曼社版中學歷史(

Longman

Secondary

Histories)即是其中一部頗具特色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本書係於1968­ 1972 年間陸續出版,日文譯本係由東京帝國書院據1981 年最新改訂版所譯,同年 出版。

三、本書內容與特色

全書共分五冊,第一冊係由Cootes 和 Snellgrove聯合執筆,第二、四冊為 Cootes 所著,三、五冊為Snellgrove 所著。根據本書譯者前言,知三民皆為在中 @參見孫亢骨· r 英國中學教育 J (中國教育學會輛,中學教育研究,民國52 年,正中書局); 今井宏等譯'1'有"" I)久」是旬入冷旬歷史(世界 η 歷史教科書、y l)一天,東京帝國書院. 1981 ) ,第五冊,頁 353-354 • l'有""I)久旬教育事情一歷史教育女中心位一一。 @久司慶三 ·r 1'有,:- I)久已扣吋 Q 歷史學習 η 評價 J (歷史教育 ·11 卷 6 號,日本書院 .1963 年 6 月) .頁 74-78 。

(4)

學、大學有豐富經驗的歷史教育工作者,並在英國廣播公司C

BBe

)主持歷史教育節 目。本譯書主持者為東京女子大學教授今井宏,各加譯者除今井宏教授外,尚有東北

大學助教授松本宣郎、情心女子大學教授朝倉文市、東京女子大學教授大久保桂子、

京都大學文學部助教河村貞枝及東京外國語大學講師木個洋一諸人。 本書各加主要內容為: 第一朋:包括文明的起源、米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希伯來、希臘、羅馬等

文明。

第二朋:包括盎格魯撒克遜人之到來及其宗教、生活、習慣、東羅馬帝國、回教 帝國、法蘭克王國、英格蘭王國、北蠻人之征服與統治、莊園制度、十字軍、誦會起 源、中世教會、 E 年戰爭、以英格蘭地區為主的都市生活、經濟發展、農民生活等。 第三加:包括歐洲從中古轉型到近代的重要事件: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民族 國家之形成、宗教改革、十六、七世紀英國政治、社會、經濟變革、歐洲霸權的更進 等。 第四朋:十八世紀以降英國海外殖民、社會改革、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議會改 治之發展,一、三次世界大戰與大英帝國之趨於沒落等。 第五朋:包括普法戰爭、帝國主義與亞非之瓜分、一、二次世界大戰、泠戰、第 三世界之興起、美蘇之發展、歐洲之復興等。 茲為便於下列各項說明計,將該書各珊的名稱、時間起迄、使用學年、章數、總 頁次、圖表數等項,表列於下: 珊

使兩學年 章教 節數 頁數

年表

地圖 圖片

(年齡〉

第一珊 百IeAncient World

院史時它一 5世紀

1(11-12) 9 51 199 9 26 144

第二珊 The Middle Ages

5 一 15 世紀

2(12-13) 20 100 198 8 29 187

第一冊 The Early Modern Ages 的一 17 世紀 3 (13-14) 28 163 248 O 21 156

第四冊 Britain Since 1700 1700 迄今 4(14-15) 26 132 335 32 19 250

第五冊 The Modern World Since 1870

1870 迄今

5(15.16) 31 137 352 31 47 219

J口L 計

(5)

※本表此項數字係據日文譯本之頁數,至於英文版總頁數,據譯者前言稱原有

1318 頁。

至於本書特色,可歸納得下列四點: L 圖片年表豐富清晰 在歷史教科書中,豐富合適的圖表可使全書充滿生氣,與文字敘述相得益彰,收 效更宏。在本書 1318 頁篇幅中,共右 1178 ~貞圖衰,彩色者約占其半,幾乎每頁均 右圖表,去日與我國高中歷史四冊及國中歷史五冊共計1038 頁中有 259 ~貞絕大多數為 黑白圖片,平均約四頁才有一圍的情形相比,足稱數量豐富,多彩多姿。本書前三冊 的圖表以彩色居多,偶爾也有單色或黑白者,後二冊全為黑白。由作者在各冊前言中 均一再強調趣味性觀之,可想見如此安排,是在考盧成本因素下,兼顧學習原理,因 為彩色圖片對引起年齡較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力大於較高年級學生,當然如果不須顧 慮成本因素,像本叢書的法國中學歷史教科書全用彩色圖片的話,即可更趨精美了。 全書圖片,無論彩色或黑白,顯現在銅版紙上,均是印刷精美,畫面清晰,實是一項 提高學習興趣,留下深刻印象及清晰概倉、的最佳觀聽教材。本書圖表取材範圍甚廣, 數量多且富於變化,茲分類並略舉數例加以說明: @大事年表 本書除第三冊因內容多為社會生活、經濟發展之敘述外,其餘各加 幾乎每章都有以時間為輕,事件為韓的大事年表。作者敘事以年代順序為主,交織以 事件發展的主題,將各年表按章及按事件性質排列,似比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將年表 全列於每冊最後備查,作為附錄,更能增加學生使用機會,同時易於表現時代特色, 而收綱舉目張之效。 @說明表 如本書第四冊頁132 依勞工運動組織性質分類,表列各組織之理想、 具體目標及手段,頁147 也以說明表來表示1776-1866 年間英國自由貿易從觀念發展 到立法的五個重要階段,此等說明表均足以增加學生對事件發展趨勢的認識。 @統計圖 如第四冊頁196 以統計圖說明 1831-1928 年間英國有選舉權成人占全

部成人人口比率,說明有選舉權人數增加情形;頁

224 以統計圖表示 1821-1911 年間

愛爾蘭地區在 1841 年大飢荒前後人口變化情形,以使學生對於歷史事件有發展的概念

(6)

@地圖 人類文明發展的舞台即是所居住的地理環境。作者每提及一個文明、戰 爭、貿易等事件,必然繪製有關地圖表示地理環境或位置、形勢,第五冊的地圖數量 尤多。作者如此重視地圖的功能,不僅使整個歷史事件更為醒目,尤能加強地理科與 歷史科的關係,這是許多歷史教育工作者一再強調的。@作者也善於靈活利用圖籍, 或者用以表現一時的現象,例如第四加頁21-22 的三角貿易圖,明示英國運輸成品至 西非,由西非版奴議至新大陸,從新大陸滿載原料返英的貿易流程;或者用以表現不 同時期的演變情形,像第五冊頁4 以不同年代的三張地圖表示德意志統一前後版圖擴 展情形,增強學生的歷史意識及發展概念。 @其他圖片 種類繁多,有實地拍攝真實的人像、景物照、名勝古蹟,根據考古 學者發拇遺物後復原或想像的圖片,也收錄許多名家繪畫、各界名人筆跡、諷刺性的 漫畫、精巧的版畫、報紙新聞版面等,大都生動有趣,怡情益智,增加學生對歷史事 件的理解,不知不覺間受到潛移默化,而達胸冶知情意之目的。不過,也有少數圖片

,像躺在棺棚上的英王亭利七世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絡(奧國裴姐南大公夫婦被

刺後入殆照片等,的確可讓學生印象深刻,但是不免缺乏美感,且對中學生言可能易 引起恐懼感,這類圖片改用其他方式代替,也許可收較好效果。 2. 文字資料詳膽新穎 全書共五珊,分於五學年使用,十六開精裝,包括144 章、 583 節、 1318 頁, 如與我國國中歷史五珊、高中歷史四冊的五年教材,卅二開平裝,包括82 章, 244 節

,

1038 頁相比,即使除去圖片部分,份量仍然不輕!作者以文章體裁說明歷史發展, 由於文字敘述周詳,題材生動有趣,並無冗長沈悶之感,猶如馬可來 C Macaulay) 家 喻戶曉的「英國史」名作,頗有一氣呵成之勢。考其所以如此容易靈活運用文筆之因 @例如:何炳松譯,前引書,頁 217 ,作者主張地圖是有助於了解過去的一項重要工具。新見吉治 ,歷史教育論〈東京同文書院, 1937 年增訂版,頁 412 ) ,作者強調歷史教學須用地圖,由古今 地圖的對間,讀學生明瞭史事發生地點、位置、疆域等方面的變遷,垃i 加強現代與過去的聯繫。 小侯盛男, r 高等學校棋界史旬學習指導上旬課題 J (中等教育資料, 1982 年 9 月輯)特別注重 歷史地圓的使用對歷史教學的重要。

(7)

,實與英國中學教育採一貫制有闕,其教科書編寫比美式三三制下用同心圓擴大方式 者滅少一次重夜,自然方便於細分章節,容納更多教材。@歷史教科書內容豐富,可 讀學生有發揮想像力的餘地,從事批判思考之可能,因而提高學生自學自習的學趣。 @而文字敘述太簡略的歷史教科書,也許便於學生記憶,去時在達敢發自學之意顧。 作者深受進步主義教育思潮影響,注重學生本位,教材的編寫以適合學生興趣為 首要條件,強調兼顧學生的興趣和理解,配合學生身心發展,文字由洩而深,分量由 少而多。為提高學興趣,特別講求文字技巧,常以簡短的評語、雋永的對話、有趣的 軟事、或充滿想像力的活潑調來表達歷史前進的節奏、史實意義與時代精神。如第一 加頁 37 ,引用發現挨及、西亞等古文明的法律條文,指出古埃及法律比其他古民族法 律公正;頁 82 敘述斯巴達人極不重視生活享樂,連現代觀光客口嘗過照當年斯巴達式烹 飪的食品後都會說: [""我終於明白斯巴達人為何不怕死了!

J

;頁 111 引用羅馬建城的 傳說;第二加頁 26 用對話體記錄 663 年懷特比宗教會議 C

Synod

of

Wh

itby

)上羅 馬和塞爾特雙方代表屠槍舌劍的辯論;頁38 以文學家盛稱在拜占庭聖索菲亞大教堂祈i 禱者會發現自己心靈宛如在天國與上帝契合的宗教經驗,表現此一聖顧之宏偉莊嚴! 第三珊頁 16 以充滿想像的筆調敘述哥倫布初登新大陸的心情;第四珊頁18 以名小說 家狄平 C

Daniel

Defoe) 於 1728 年所說「貿易是世界之富源」一語為展開十八世紀 英國殖民地貿易成為英國繁榮基礎之導言!除了類似不勝枚舉的細膩描繪,恰當引用 富有吸引力之文字外,作者更注重翔實有攘的史實敘述,例如對戰爭之士氣、結果等, @以美國中小學歷史教科書內容言,1944 年以前美國史和世界史部分共重復三次,自然影響教材內 容之深度與廣度,為避兔使學生國教材重復而產生厭倦感,特於1944 年起將中學美國史教材 分為兩部分,初中教1776-1876 '高中敢 1865 年迄今之史事。世界史教材也一改舊制'.1960年起 放棄以白種盎格魯撒克森新教徒為中心的史觀,著重世界性眼光,加強當代史事之敘述,探用解

決問題的教佳,研究特定時期及專題,以求有較深入的了解。見Clark,

Klein

,

and

Burks

,

The

Am

erican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New York

,

19

(5)

, PP.170-174 。 @新見吉治,前引書,頁198圓的1 。

(8)

@參見馬場四郎, r 情報化社會主社會科教育J (東京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會編,社會科敢育

(9)

導風俗習慣等具體事物以提高學習興趣外,需藉4W方式(讓學生了解歷史主題的

\\l

ho

、When 、Where 、Why) ,配合個人或團體的研究調查發表報告,以培養綜合 的思考能力。@作者講求作業形式的變化,不注重瑣碎的記憶性問題,而注重提出可 以發揮學生想像力、組織力、創造力的思考性問題,讓學生作實地調查、製作圖表、 史實報導、尋找語源、探求因果關係、比較史實等活動,或指導有關的課外讀物,敢 發學生作進一步探索的好奇心,培養獨立批判思考能力及鄉土意識。作者至少欲藉作 業習題達成下列目標: @培養鄉土意識及國家觀念 在第二至五冊的習題中,作者一再要學生參觀國會 、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銀行、各地中世紀修道院、教會、行會、調查都市 的路名、特許狀的來源、居住地的地方史等項。百聞不如一見,由這類參觀考察活動 ,足以加強學生對本國及所居環境歷史的了解,從而養成鄉士意識及國家觀念。 @養成批判發表能力 要學生比較歷史人物的異同,論其功過,說明治亂衰亡、 國際紛爭、戰役成敗等問題的因果、評論政策等習題,都是養成學生批判、發表能力 的途徑。 @訓練想像力 歷史是既成事實的記錄,在歷史學中自然沒有「假如 J '但在歷 史教育中,對於史實的假設即:有助於訓練學生的想像力,並進而養成史識。@作者善 於運用假設,如於第二冊頁 82 假設 1066 年 8 月吹的是南風,將右何變化為題,要學 生說明天氣對歷史發展的影響;第三冊頁 51 要學生假定是身處 17 世紀國王與議會爭 權時代的貧人、富人、商人或貴族等不同社會階層,將支持何方,並說明原因等,都 是讓學生能作設身處境的思考,訓練其想像力及史識。 這種注重靈活敢發的作業方式,當然與英國便利的文教設施有密切關係。學生透 過實際活動與思考訓練,自可充分發揮作業的功能,實楞歷史教育的功效。 4. 英國本位歐洲中心 @參見鷗澤正郎, r 中學歷史學習位對付毛思考力 η 養成 J (歷史教育, 17 卷 8 號, 1969 年 8 月 ) ,頁 84-88 。 @新見吉洽,前哥|書,頁 245- 253 。

(10)

考察本書內容及觀點,可發現僅第一冊有較多篇幅敘述人類文明搖籃地,也是西 方文化源泉的東方,其他各冊各章均是以英國為本位,如再擴大,充其量亦可說是以 歐洲為中心。第一冊終了於羅馬帝國的征服不列顛,二、三、四朋完全以英國為中心 ,二、五朋以許多篇幅敘述歐洲發展史,僅僅偶爾及於回教文明、亞美非地區情形。 如再進一步分析敘述英國史的部分,由作者盛贊羅馬人的功業及其給與歐洲的文 化遺產、統治英格蘭、威爾斯等地的成功,對北蠻人征服英格蘭及對英格蘭木島發展 的格外重視、英國議會政治起源與發展之解釋等方面,在在顯示作者屬於典型傳統惠 格派史家理論的代言人.@此種偏頗的解釋與立場固然可以滿足英國人緬懷光輝的日 不落國時代的民族感情,但對內而言,傳統蔥、格派以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威爾 斯等地為中心的立場,就教科書言,實有值得商榷之處。 作者由英國本位的敘事立場尤其明白表現於英國對外國的關係中。在英國先後與 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的爭霸過程中,對北美獨立事件、西非殖民地的拓展等, 鸝西、荷、法同敵國,稱北美獨立軍為鈑軍,歌頌殖民事業的成功等,字裡行間自然流 露出民族立場與感情。雖然如此,作者並未完全沈醉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輝裡,既不 純由感情地一味戀舊,也不諱言大英帝國的瘡疤,諸如帝國主義的行徑、社會的不公平 等,認清大英帝國的沒落與危機,但是並不妄自菲薄,同時也熱愛並尊重自己的文化 傳統.@肯定人道主義、自由理念、政治民主、經濟平等、社會和諧、福利國家的價 值,強調英國經過不斷改革求取進步的成績與精神,承認各屬地獨立的願望及事實, @參見許介麟,英國史綱. (三民書局,民國70 年) .序、頁 10 、 12 、鈞、 124 、 137 前論此 種以英國中心正統史觀的惠格派的觀點。Butterfield ( London. 1931 )一書說明惠格派史家係指立論偏袒於新教派及惠格派的史家。其中心理論為吾 人研究過去是為了現在,因此不惜使用過於誇大或過於簡化的方法來蜥究史實過程,主觀地認定 某些觀念原則,如進步、宗教自由等,容易流於道德裁判(Moral Judgments) 或修改史實以 適合其原則。由於懷有成見,影響記載和解釋的可信度及正確度,而受到批判。 @例如作者在第二冊頁 193 論及現代英國人在科技方面已很有成就,而在法律、政治方面仍然保有 中世紀傳統,並且擁有此種為舉世注目樂見的傳統自豪。

(11)

發揚世界和平的人類意願。

本書敘事採一貫的惠格派解釋,以英國本位歐洲中心為脈絡,對世界史的部分自 然是掛一漏萬,像對中國數千年歷史只談殷商、水稻種值、秦始皇、老子、孔子、辛 亥革命、日本侵華及中共政權等,對鴉片戰爭隻字未提,只說當時中國態度愚頑,英國和 其他列強才強行要求治外法權、開放通商口岸、築鐵路、設工廠等。(第五冊頁233

- 234

)對古非洲、古美洲的歷史均沒有交代。就作為世界史教科書言,有待填補之 空隙甚多。不過,也有尚足稱述之處,古代史部分,尊重並了解東方文化傳統;現代史 部分,雖仍以英國及歐洲為中心,也涉及世界其他重要地區,表現當前人類休戚相關,牽 一髮動全身的情況,頗符合當代史學及歷史教育注重現代史的潮流。本書雖不是部理 想的世界史教科書,由負有特殊任務的中學歷史教科書言,不失為一部相當成功的以 英國本位歐洲|中心的世界史教科書。

四、結論

英國沒有全國統一的中等教育制度,在地方教育當局及學校本身有相當自主權的 情況下,其中學歷史教育雖是因時困地而異,然而異中仍是有同。儘管沒有中學課程 標準大綱,沒有標準末或檢定本中學歷史教科書,然其歷史教育目的不外乎引發學生 對歷史的興趣,培養愛國心愛鄉心,訓練思考力批判力等。本文所述評的「隆晏社中 學歷史」應具有相當的代表性,至少可由此書窺見英國中學歷史教材的一斑。 由於作者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較著意敘事,不重理論,多選擇社會經濟等 與現實生活較為密切的題材,而介紹學術思想等方面的篇幅較少。本書圖表多,資料 豐富、文字詳瞻,加以印刷精美,相得益彰。作業方面,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學 生創造、思考、分析等能力,以收歷史教育之實效。由於受到是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 性質限制,本書特別注重英國史及歐洲史,就教科書言,本屬無可厚非,且不失為相 當成功的英國本位的世界史教科書。至於本書譯文,雖然偶爾有些字印刷錯誤,而且譯

者刪去作者所列的參毒書目,未得見全貌,不免可惜,但是整個說來,日本文化界有

魄力翻譯並出版世界重要國家中學社會科教科書,此種精神值得重視,本書所予中學

歷史教育的反省與效益,當不僅限於日本而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由於教科書必須考量市場接受度,前述各地區教科書中對於數學文化元素不同的詮釋方式

威遠炮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古戰場,也是虎門海口防務的主要陣地。炮臺平 面呈月牙形,全長 360 米,高 6.2 米,寬 7.6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北韓,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我們熟悉的是它的過去,陌生的是它

中國 歷史 歷史 地理 生活與 社會.

4 月 10 日晚間 9 點 7 分,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影像成功被人類解析出來,是

學校中層管理者是一個召集人,責任包括個別學科的教 學、對同工的計劃及工作的支持、資源管理、評核及記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