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實踐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以中華科技大學為例 / 48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教學實踐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以中華科技大學為例 / 48"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2),頁 48-51

大學社會責任 主題評論 第 48 頁

教學實踐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以中華科技大學為例

藍冠麟 中華科技大學文創與數位多媒體系助理教授

一、前言

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係指大學除了善盡其 教學和研究責任之外,也要盡其所能負起服務社會的責任,培養學生具有社會方 向感和使命感,帶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以發揮大學功能和促進社會永續發展(吳 清山,2018)。EU-USR(2018)將大學社會責任定義為:歐洲的大學有責任採取 透明化的策略和行動去影響社會和環境,策略和行動包括:大學能培養學生對於 正義公平、民主參與、和永續發展的行動;大學能持續推動社會的健康福祉;大 學能對利害關係人負責;大學能符合國際對社會責任的行動標準;大學能符合透 明化和公共績效責任的標準。 為了深化大學與在地鏈結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2019 年加入「大學社會責任(USR)」專案計畫申請,希望培育學生關懷在地發展, 教師教學也強調在地實踐與跨域創新,以單一或跨域課程連結在地特色,帶領學 生探索解決社會永續發展問題。 大專校院的課程發展除了在學系專業領域持續研究創新外,更應該主動積極 和社區、社會、產業結合,將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帶動所在地區繁榮與發展。

二、技專校院課程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每所大專校院所在區域,都有其在地的文化特色,透過學校各領域的專業人 才與社區交流學習,除了能夠連結學校青年社群與社區的關係,更能關懷在地產 業的發展。中華科技大學將成為社會力的培植及養成場所,與民間非營利組織合 作,透過各種社會參與活動,緊扣著公共性及在地意識,連結學生學習需求,運 用各種學習模式吸引學生參與社區公共議題的討論。 中華科技大學所鄰近的南港茶園是台北市相當著名的觀光休閒資源,具有許 多特色地方農產包括包種茶、桂花等,隨著經濟發展與產業變遷,近年來大家對 南港的印象,往往在於軟體園區及三鐵共構交通樞紐的聯想,許多在地傳統產業 面臨轉型的壓力,政府各項資源集中於交通建設及科技產業的發展,都市近郊資 源無形中被排擠,發展休閒產業仍是為都市人需求而產生而非因應在地產業轉 型,如何讓城鄉間需求找到平衡機制,盡可能保持地方農產地景樣貌,環境永續 需要大學與社區齊心努力。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2),頁 48-51

大學社會責任 主題評論 第 49 頁 技專校院課程將成為帶動地方產業創新發展之軸心基地,課程規劃的同時, 推動業師協同教學,透過產業與不同學科間的組合,激發學生思考能力及問題解 決能力,思考社區產業文創設計面臨的各種問題,運用不同面向設計解決問題。 透過期末成果發表,加深學生間合作的成效。經由課程的創新引導,培育能創造 發展在地價值的學生,推動學生和地方產業共同解決在地面臨的真實問題,帶動 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藉由學習的過程,也讓學生感受到「被社區需要」,凝聚 對區域發展的認同。 因此,透過學校資源與在地組織連結合作,進行社區產業升級的議題探討, 讓學生得以對南港區茶產業更加認識。技專校院課程與地方合作成為帶動地方產 業創新發展的軸心,讓在地茶產業得以永續發展。

三、教學實踐與地方產業連結

研究者在2017 年投入教育部推動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經過文獻資料探討 與教學理念的瞭解,試圖將大學社會責任落實在專業課程之中,教學內容融入地 方思維,讓課程與地方產業產生連結,逐步帶領學生實踐社會參與。 (一) 大學教師具備多元角色 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教師要協助學生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具備正確價值 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研究者試圖找出學生未被看見的能力,身為教學者也必須 不斷的涉取新知,學習新技術,才能培養學生具備跟得上時代的能力。 大學社會責任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具備多元角色,像是如何將專業課程 內容融入在地產業、社區文化、城市與偏鄉等議題?如何設計兼顧學科專業及在 地文化的課程?如何藉由教學過程帶領學生參與公共事務,透過動態的模式帶領 學生與生活世界對話?這樣的教學實踐過程往往比專業課程的教學還要複雜許 多,唯有不斷累積在地知識及地方人脈,方能深耕在地,有效促進區域產業發展。 (二) 運用體驗式學習帶領學生認識南港茶產業 在教學過程中,研究者不斷反思,試圖讓既有教學模式再精進,思考學生所 面臨的學習問題,由於專業工具軟體的學習過程過於枯燥,往往無法吸引學生持 續專心聽講,就算學會也未必能運用到未來職場,因此研究者試圖採用體驗式學 習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在地茶產業,並將所有體驗融入包裝設計課程中,透過學生 設計的專業背景,融入文創概念,進行茶產業包裝設計的實作練習,期望能提升 學習成效。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2),頁 48-51

大學社會責任 主題評論 第 50 頁 教學方式隨著學生能力有所調整,考量學生學習背景由過往學習歷程出發, 導入專業背景結合創新課程,提供更有效的教學活動,透過設計基本理論與實作 練習,搭配地方茶產業需求的實作包裝商品,讓學生們暸解到包裝設計的多樣性 及地方特色產品包裝設計概況。 (三) 教學實踐中的行動研究 採用行動研究的教學實踐,課程設計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學生學會基 本理論,邀請業師進行協同教學,讓學生接觸不同面向的產業故事,安排體驗學 習課程,最後進行專題製作。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往往不在課程設計,而是學 生學習狀況,例如:學習動機普遍低落,分組不易,少數人常遲到、缺課,影響 分組規劃及小組討論,惡性循環下,不僅對專業學習失去自信,甚至主觀將自我 能力設限,認為無法達成期末成果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學步驟需拆解更細,逐 步完成作品,以往教學都是把理論及概念教授給學生,讓他們自已完成作品,與 在地產業結合的教學實踐,則需要逐步給予學生階段性任務。最後,期末作品分 享,進行小組互評,評量方式變得更多元,並從中看見彼此的優缺點。

四、結語

(一) 結合跨域學術專業,形成在地實踐團隊 延續學術研發與在地永續發展的連結,建構在地場域關係人與中華科技大學 教師的網絡,激發對話與合作的動能。與社區夥伴攜手合作,整合資源、活化社 區產業,提供學校資源給予社區夥伴進行學術研究與課程教學;而社區夥伴則提 供學生校外實作場域,利用在地資源開創出有別於以往產學合作模式,形成在地 實踐團隊。 (二) 培養新世代的人才,展現跨域合作、在地實踐之優勢 透過課程、跨領域專案、在地踏查與社群討論,積極推動大學學術與在地社 區、產業等議題的網絡,教師引領學生進入場域,探索真實議題,提供了解決問 題,驅動跨領域對話與合作的機會,進而培養新世代的人才。 參考文獻

EU-USR (2018).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 Europe and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y reference framework. Retrieved from http://www.eu-usr.eu/ wp-content/uploads/2014/05/2013_EU-USR_e-leaflet.pdf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2),頁 48-51

大學社會責任 主題評論

第 51 頁  吳清山(2018)。教育名詞-大學社會責任。教育脈動,15。取自 https://

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78069cec-d3b6-4097-b986-60007209816e?in sId=91ab8aef-7dae-4133-8bf3-30ff7a11530b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J28 廣亞學校財團法人育達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系學會 J29 美和學校財團法人美和科技大學 觀光系系學會 J30 環球學校財團法人環球科技大學 餐飲廚藝系學會 J31

健行學校財團法人健行科技大學 清雲科技大學 台灣首府學校財團法人台灣首府大學 致遠管理學院 大華學校財團法人大華科技大學 大華技術學院 醒吾學校財團法人醒吾科技大學

身體力行: 藉交流及專業發展活動,促進全校教職員認同推動價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青衣商會小學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 保良局蕭漢森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 南元朗官立小學

計劃主任 蕭寧波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 侯傑泰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 資源冊編著 蕭寧波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 馮雯鈺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

評論 重建小學建議評論(樣本試卷) 人與責任一 書信 自薦信(擔任創意寫作學會主席) 人文情懷一 中四級 演講辭 演講辭(學會年終大會演講辭)

• 共選錄 13 篇海內外學者發表的學術論文,議題包含「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