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黑鏡 人性與科技的黑色贊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黑鏡 人性與科技的黑色贊歌"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271期

⿊鏡 ⼈性與科技的⿊⾊贊歌

蕭巧昱 文 ⾼聳電視牆構成的住所、挖掘深層意識的VR系統、記錄⼀切還能隨時回播的記憶 保存技術,電視、電腦、顯⽰器、智慧型⼿機,更是你在每⾯牆、每張桌⼦、每 隻⼿掌都能找到的東⻄,為了追求便利與快速,它們甚⾄早已無法與我們的⽣活 分割。當科技已無所不能,⼈的價值究竟在何處?《⿊鏡》就是對這美好的科技 社會最衝擊的質疑、最⾼明的反諷。 探討科技與⼈性質變的⿊⾊⼩品《⿊鏡》。(圖片來源/IMDb)

挖掘「副作⽤」 為你讀⼀⾸悲傷的科技詩

不同於⼀般的電視劇,《⿊鏡》是每⼀集都是由不同的⾓⾊、不同的背景串聯⽽ 成的詩選劇(anthology series),故事與故事間並沒有關聯性,每集都可以獨 立欣賞。編劇透過短⼩緊湊的故事劇情建立現代、近未來或未來的世界觀,將社 群犯罪、網路沉迷、AI智慧、VR及AR技術,以及我們所熟悉的⼤數據都帶入劇情 當中,環繞著科技綁架⼈性的主軸,揭⽰⼈們對現代世界的不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鏡》在第⼀季第⼆集〈1500萬點〉中所打造的科技烏 托邦,劇中⼈都各⾃擁有⼀間由顯⽰器構成的房間,系統能分析⼈們的喜好,在 螢幕上投射你所喜愛的影像或廣告,環繞著⼤⼤⼩⼩的螢幕⽣活,⼈們必須靠勞 ⼒⽣產能源以累積「點數」,來換取⽣活所需和數據化的獎勵,也能利⽤裝置催 眠⾃⼰來獲得精神上的滿⾜。這樣的⽣活看似規律完善,但只追求虛擬形象的⽣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眠⾃⼰來獲得精神上的滿⾜。這樣的⽣活看似規律完善,但只追求虛擬形象的⽣ 活真的能稱之為幸福嗎?隨後的發展卻讓⼈不寒⽽慄。短短幾⼗分鐘的影集就如 同的新世紀的《美麗新世界》,看⾒近代科技版本的反烏托邦世界。 「如果科技是⼀粒毒品——感覺確實像毒品——那麼它的副作⽤到底是什麼?我 的電視劇《⿊鏡》就是要討論這個領域——愉快與不安之間。」《⿊鏡》的製作 ⼈兼編劇查理·布魯克在《衛報》中這麼說道。 追求虛擬⽣活,活在電視牆中的科技烏托邦。(圖片來源/IMDb)

反映⼈性 給科技世代的警世寓⾔

除了前瞻的未來科技,劇中當然也談論了與現代⼈⽣活最密不可分的社群媒體。 ⼈們可以⾃⼰製造訊息,傳統的公權⼒已無法攔阻網路傳播的速度,控制著社會 風氣的是媒體、是社交軟體,Facebook、Instergram、Line、Youtube...,圖 片與影片充斥整個網絡,不⽤幾分鐘便能將消息擴散到全世界。訊息的不受管控 與瘋傳也同時導致了網路上嗜⾎的群聚⾏為,三⼈成虎,消息真偽難辨,⾁搜、 網路公審,在⾃由與匿名的網路世界,所有⼈都成為了共犯,當⼈們再也無法眼 ⾒為憑,這樣的科技背後所剩下的⼜是什麼?

(3)

科技蒙蔽感官,接收到的影像與數據逐漸遠離真實。(圖片來源 /IMDb) 《⿊鏡》所要講述的無非就是迅速發展下的焦慮——或許也能斷⾔這整部劇就是 ⼀種科技妄想症。在⼈們利⽤科技,並倚仗著技術⾼度發展出更便利的設備時, 我們的道德觀是否能跟上這樣快速的腳步?還是在隨著科技產品充斥⽣活的同 時,將⼈性的、情感的那⼀⾯在廣闊的數據中埋葬? 從科技呈現的⾓度來看,現今的科幻題材早已層出不窮,《⿊鏡》並不是第⼀部 談論這些議題的作品,⽽這樣帶著⿊⾊陰鬱,甚⾄病態詭譎風格的《⿊鏡》究竟 為什麼受⼤眾喜愛,甚⾄獲得艾美獎中多項殊榮?或許就是劇中所呈現的悲觀與 真實。它並不像1999年的經典電影《變⼈》,敘述機械可能擁有的感情與愛, 《⿊鏡》反⽽著重探討當⼈們將感情寄託於看似萬能的科技與網路時,理智與情 感間的⽭盾,以及本能的恐懼。比起充滿希望與前瞻的結局,《⿊鏡》更多的是 慾望、是悲劇,是⼈本能中的貪婪追求與道德善良間的拉扯,⽽故事的結局也傾 向習性與慣性的難以改變。我們能從中看⾒《AI⼈⼯智慧》、《機械公敵》、 《全⾯啟動》的縮影,但它著墨更多的是警惕,同時也是近數⼗年來對穿戴裝 置、社群媒體等新科技有⼤量想像、完整假設與探討的作品。

衝突與張⼒ 造就敘事深度

除了題材選擇吸睛並發⼈深省外,《⿊鏡》特殊的敘事⼿法也是它的特⾊之⼀。 故事的每⼀集都會再細分為三或四個章節,如詩或散文的前後篇章,幫助劇情展 開與推進。第⼀個章節是起頭,描述背景並敘述故事,在劇情中拋下疑點或⽭盾 之處來勾起觀眾的好奇⼼,接者第⼆、三章節抽絲剝繭、慢慢解惑,逐漸帶出事 件的真相,通常最後的結尾都會令⼈感到不適或惆悵,但這樣的節奏安排,似乎 也同時揭⽰即使真相往往使⼈難以接受,但它就是現實。 ⽽在架構之外,⿊鏡的配樂也⼗⾜⼗地體現了它悲劇主義的諷刺風格,在沉重悲 痛的結尾放上節慶才會播放的聖誕歌曲,⼜或者讓女主⾓在科技發達的未來舞台 上唱出1960年代的老歌,造成反差的同時也是⼀種新舊衝突,營造出不同的情緒 落差,更能顯現故事的荒謬與張⼒,也創造出《⿊鏡》招牌般獨有的敘事節奏與 風格。 影劇短⼩的篇幅、多變的題材及⿊⾊寓⾔般的情節雖是《⿊鏡》的代表,卻同時 也是⼀種形式的限制及對劇組的考驗。《⿊鏡》⾄今已累積了三季共13集,在劇 情與構思上,第⼀季與第⼆季都較2016年推出的第三季獲得更好的迴響。在能在 豐富多樣的故事背景中變換的同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建立起完整的世界觀, ⼀直都是短篇影集中最需要費⼼思考的要素,加上探討科技這層背景,劇中建構 的新科技也必須取得天⾺⾏空與不失真間的平衡。在累積⼀定的集數後,要構思 出和先前⼀樣具衝擊性、預警性,⼜不流於⼀般俗套的劇情想必也是劇組的⼀⼤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4)

挑戰。

寓⾔或預⾔?近在咫尺的未來

只關注3C裝置的景象與現代社會如出⼀轍,《⿊鏡》描述的近未來離我們 並不遙遠。(圖片來源/IMDb) 《⿊鏡》的世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智慧型⼿機的普及也不過是近⼗年內的發 展,科技進步的速度早已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如同劇中第三季最後⼀集

〈Hated in the Nation〉中的主⾓Karin Parke所說:「我從未指望⾃⼰能活在未 來,但我現在就處在這該死的未來。」劇中的假想也可能在⼗年後、⼆⼗年後化 為平凡的⽇常,⾯對⼀道⼀道⼈性與科技的難題,我們總有⼀天必須做出選擇。 ⾝邊⼀⾯⾯的「⿊鏡」也會告訴你,這不是虛構、不是科幻,⽽是近在眼前的現 實。     記者 蕭巧昱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5)

編輯 楊巧柔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A2: 黑水指的是臺灣海峽,俗稱黑 水溝。以前的人要冒險渡過臺灣海

[r]

真實案例 1:哈樂斯娛樂事業與其 真實案例 1:哈樂斯娛樂事業與其 他公司:保護珍貴資料 (續).

因應社會需要的轉變,科學、科技和工程的急速發展,根據各類調查和會面收集得到

附錄 1 建議採用的 建議採用的科技與生活科 建議採用的 建議採用的 科技與生活科 科技與生活科 科技與生活科 / 家政 家政 家政 家政科特別

• 對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產生 興趣及懂得有創意地運用科 技,並能綜合和應用科學與 科技的知識與能力,以解決 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科技與生活 與生活 與生活 與生活科 科 科 科 食品..

隨著影像壓縮技術之進步、半導體科技之快速發展、無線通訊技術與數位傳送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