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分析蔡英文總統向原住民道歉的內容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分析蔡英文總統向原住民道歉的內容"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 灣 史

105

3

她「道」了什麼「歉」?─

分析蔡英文總統向原住民道歉的內容 時事特區

熱門研究

時事特區 臺灣史

122 年前西方媒體眼中的甲午戰爭 中國史

人文經典閱讀在世界史課堂上的運用 世界史

考前特刊

發行人:李枝昌

發行所: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址:24891新北市五股區五工六路30號 話:(02)22982933

真:(02)22989766

(2)

臺灣史 臺灣史

撰稿:國立蘭陽女中

時事特區 她「道」了什麼「歉」?-分析蔡英文總統 向原住民道歉的內容

2016 年 8 月 1 日,在原住民日(註 1)當天,蔡英文總統直接面 對 16 族原住民代表,以總統的身分,對於原住民族在過去不同政權 時期所遭遇的不公平對待,表示道歉。於此同時,部分不願被道歉而 表達抗議的原住民則被阻擋在總統府外。8 月 2 日美國《時代雜誌》、

英國廣播公司、德國之聲等國際媒體紛紛報導此事件,皆讚譽蔡英文 為首位正式向原住民族道歉的臺灣領袖。在國外媒體盡皆讚譽的同一 天,國內的原住民歌手張震嶽卻說:「總統根本不需道歉」,「她把 現在原住民所有問題盡量解決即可」(註 2),甚至說「我們是被道 歉的要登門!排排站好,好似皇帝欽點,你上臺,我向你道歉!」道 歉完的第三天,8 月 3 日,一位讀社會學、人類學的大學生 Vanessa Lai 發表〈我們對小英向原民道歉冷感──因為臺灣人正身處一個欠 缺歷史感的社會〉一文(註 3),認為道歉儀式受到的冷淡反應或反

彈的原因,是因為政府未在事前與民眾宣傳道歉的內容及意義,且並未正視在現場抗議的原住民及 他們提出的訴求,而且總統允諾設置的「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無調查權」、「無 法源」,往後「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的推動恐將淪為空轉。文中再提及,1993 年,美國 總統柯林頓即已向夏威夷原住民族道歉,但日後美國的原住民政策並未大幅改變,道歉的象徵意義 就大於實際意義。此外,南非總統在 1992 年、澳洲總理在 2008 年、加拿大總理在 2008 年也都分別 向原住民族道歉,但問題卻大多無法解決,最大的原因是:「大眾對殖民歷史漠然」,欠缺正確的「史 觀」及「原住民歷史」的認識。

總統在「道歉儀式」中,總共說了九個道歉。以下是九個道歉的內容(註 4)分析:

項次 道歉內容 分類

1 以強勢族群的角度書寫歷史 歷史忽視

2 荷蘭、鄭氏、清朝、日本、中華民國等政權皆以武力征伐的手段,侵害原住民

既有的權利 武力侵犯

3 現代國家建立的過程中,原住民族失去自治、自決權,民族集體權利不被承認 喪失權利(政治)

註 1: 2005 年 6 月 15 日,行政院會通過每年 8 月 1 日為原住民日,以紀念 1994 年原住民族正名成功,並表達政府重視原 住民族的地位與權益。參見:〈你知道 8 月 1 日是原住民日嗎?〉,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新聞稿,2007 年 7 月 30 日。

註 2: 〈原民歌手張震嶽:總統根本不需道歉〉,《中央通訊社》,2016 年 8 月 2 日。

註 3: 〈我們對小英向原民道歉冷感─因為臺灣人正身處一個欠缺歷史感的社會〉,參見網站 Mata•Taiwan:http://www.

matataiwan.com/2016/08/03/country-people-reconciliation-president-tsai-indigenous-aboriginal/,2016 年 10 月 19 日檢索。

▲ 圖 1-1 臺灣平埔族婦女與 嬰兒

(3)

臺 灣 史

臺灣史 臺灣史

項次 道歉內容 分類

4 日本時代的同化和皇民化政策,以及 1945 年之後,政府禁止說族語,導致原

住民語言嚴重流失;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維護不夠積極 喪失文化、語言流失

5 在雅美族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核廢料存置在蘭嶼 自然環境破壞

6 歷來統治者消除了平埔族群的個人及民族身分 喪失權利(族群)

7 政府並未重視《原住民族基本法》 喪失權利(人權)

8 原住民族的健康、教育、經濟生活、政治參與等許多層面的指標,與非原住民

存在著落差;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與歧視並未消失 遭受歧視

9 世世代代,未能發現我們不夠努力 歷史忽視

▲ 表 1-1:蔡英文總統的九個道歉及其分析

由蔡英文總統的九個道歉內容可知:由於歷代政權(荷蘭、鄭氏、清朝、日本、中華民國)皆 以強勢之姿入主臺灣,刻意忽視原住民的權益,使臺灣原住民族的政治、族群、人權等權益受損,

導致文化淪喪、語言流失、自然環境被破壞,使原住民族至今仍飽受歧視。

資料一: 1974 年,政府決定將核廢料放置在蘭嶼,欺騙達悟族人:「運輸核廢料的港口是軍港」、

「核廢料的儲存場是魚罐頭工廠」。

資料二: 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要求「納入部落民眾共同參與核輻射影響環境水土、生物生態、

身心健康之全面檢測與常態檢查」,經濟部拒絕居民參與。

1 請問政府將核廢料放置在蘭嶼是基於下列哪一因素?

A 戰略因素 B 經濟因素 C 環境因素 D 政治因素 解析 政權以強勢的作為,迫使少數族群屈服,故為政治因素考量。

2 根據以上兩資料,達悟族人反對將核廢料放置在蘭嶼的原因為何?

A 蘭嶼土地太小,無法儲存大量的核廢料 B 政府欺騙人民,並未關心蘭嶼漁業發展 C 經濟利益不高,無法給予蘭嶼足夠經費 D 輻射容易外洩,破壞水土及族人的健康

解析 從資料二可知,達悟族人希望政府及台電能夠保證在設立核廢料場的蘭嶼,也能夠享有 低輻射的環境,不致因核廢料桶鏽蝕,造成環境汙染及威脅居民的健康。

D

D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圖片來源:

圖 1-1: 臺灣平埔族婦女與嬰兒,約翰.湯姆森 1871 年攝於南臺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3%E5%9F%94%

E6%97%8F,2016 年 10 月 19 日檢索。

有著作權 • 侵害必究 本刊僅供教學使用 • 不代表任何立場

(4)

中國史 中國史

撰稿:國立蘭陽女中

熱門研究 122 年前西方媒體眼中的甲午戰爭

1896 年 8 月 28 日,時任總理大臣的李鴻章在結束訪俄使命後,抵達美 國紐約,展開正式的訪美行程。9 月 3 日,他在接受美國記者的採訪時說道:

「清國的編輯們不愛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 話。」(註 1)先不探究 1851 年就創社的《紐約時報》究竟是不是都講真話,

這裡只談在《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眼中是如何看待甲午戰爭的。

1894 年 7 月 25 日,日本聯合艦隊先在朝鮮豐島海面攻擊清軍的運兵船。

8 月 1 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1895 年,日、清兩軍在遼河下游的田莊台決戰,

清軍戰敗。4 月 17 日,清、日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

創刊於 1843 年,以圖片為主的法國《插圖報》,在清、日開戰後的第 三天寫道:「當時(1884 年)敵對雙方差不多勢均力敵。而今天日本確立 其海洋艦隊優勢已有多年,它斷定展示其輝煌軍事力量的決定性時機已經到

來。」(註 2)當時,世界上最早以插畫為主體且大受西方世界歡迎的周報──《倫敦新聞畫報》,

也在甲午戰爭發生後不久的 8 月 4 日、25 日分別出刊,向世界報導朝鮮的社會景象,抓住西方世界 對東亞火藥桶(朝鮮)的目光,趁機提高其銷售量。

當時國際上的各國媒體,紛紛將版面讓給了清、日間的戰事:

時間 媒體 內容 分析

1894 年 8 月 12 日 英國《每日新聞報》

中國代表的是封閉勢力,日本代表的是開化勢力。

雖然日本獲勝的機會很大,但中國是幾乎不可能戰 敗的,最終的結果應是日本會戰敗

日本有機會獲 勝,但清國最 終仍會獲勝

1894 年 8 月 13 日 法國《小日報》

中國首先會被社會組織更先進、武器裝備更精良的 日本打得遍體鱗傷,可在這之後,它會倚仗自己數 以百萬計的兵源拖垮日本

清國獲勝

1894 年 9 月 美國《北美評論》 如果朝鮮落入日本人的手中,鬼都不知道誰能救

它!我們為朝鮮祈禱 同情朝鮮

1894 年 10 月 20 日 美國《哈珀斯週報》

英國更加希望能夠看到一個新興的、開化的日本驅 走俄國,把自己的領域範圍擴大到朝鮮半島上去,

從此斷絕俄國人在這片土地上謀利的念頭(註 3)

站在中立者的 角度分析現況

▲ 表 2-1:各國媒體的報導及相關分析

註 1: 鄭曦原編,〈李鴻章接受美國記者採訪錄〉,《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臺北市:遠流,2003 年),

頁 515。

▲ 圖 2-1 《 甲 午:

120 年 前 的 西 方 媒 體觀察》

(5)

中 國 史

中國史 中國史

在甲午戰爭爆發後的三個月內,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的媒

體各有不同的看法。英國媒體《每日新聞報》預料中國會獲勝,但 日本在戰敗後會加入中國的陣營,將西方勢力趕出亞洲。法國《小 日報》則認為:「日本的社會組織及武器皆超越清帝國,清帝國無 法與之抗衡,但清帝國的士兵人數多,日本未必獲勝」。但國際局 勢十分複雜,俄國勢力早就想深入朝鮮,而英國也想擴大在朝鮮的 經濟影響力。美國媒體《北美評論》流露出對朝鮮的同情,對日本 出兵朝鮮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態度。另一個美國媒體《哈珀斯週報》

則站在中立者的角度,分析了當時敵我分明的國際局勢。

1894 年 11 月 21 日,日軍在攻陷旅順後進行大屠殺,各國媒體 皆大肆報導中國旅順居民被大量屠殺的慘狀,日本外交官陸奧宗光 雖在事後利用發布聲明或收買媒體的方式,意圖扭轉西方世界對日 本軍人野蠻殺戮的鄙視,但仍徒勞無功。在媒體所發揮的強大輿論 下,各國開始產生同情中國的效應,讓日本後來不得不放棄部分侵 略中國得到的利益,例如:遼東半島。(註 4)因此,各國媒體除 如實地報導甲午戰爭發生的經過外,其產生的集體意識也對時勢造 成極大的影響力。

1 在《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中有一篇 1896 年 9 月 2 日〈李鴻章接受紐 約時報採訪〉的文章記載李鴻章回答美國記者的一段內容:「貨幣、勞動和土地有機 地結合起來,才會產生財富。清帝國歡迎任何投資,但企業的管理權應掌握在清帝國 政府手中,鐵路、電訊等事務要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必須保持國家主權。」根據資 料的內容,李鴻章的回答表現了下列哪一種意義?

A 清帝國要保持國家主權,不許外國企業來投資 B 外國企業可利用手段,在中國創造最大的財富 C 美國企業可進行投資,但不可掌控企業管理權 D 鐵路、電訊兩大事業,美國企業不准進行投資

解析 李鴻章對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是表示歡迎的,但因為鐵路、電訊等兩大事業對國家整體 建設的影響甚大,故美國企業可以投資,但掌控權必須操控在清帝國政府手中。資料表 現李鴻章以國家主權至上,但又兼顧國家經濟發展的觀念。

C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註 4: 此觀點出自 Bruce A. Elleman,Modern Chinese Warfare, 1795-1989 (Warfare and History),P.108。

▲ 圖 2-3 西方報紙刊載日軍 殘殺中國人的素描

▲ 圖 2-2  法 國《 小 日 報 》:

法 國 砲 艦 Le Lion 號 救 援 沉 沒 的 高 升 號 清 帝 國 人 員

(1894 年 7 月 25 日)

(6)

世界史 世界史

2 1895 年 2 月 2 日,一家外國媒體寫道:「發生在東方的海戰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 現在必須面對一個新的東方強國!最近的勝利可能會使它更加好鬥,從中國擄獲的戰 艦將會使它的艦隊更加雄偉。我們是所有列強受到最大震盪的一個,因為我們的商業 利益和殖民地遍布地球每一角落。」(資料來源:萬國報館編,《甲午:120 年前的 西方媒體觀察》,新北市:楓樹林,2016 年,頁 247)從資料的哪些部分可以推論這 是哪一個國家媒體的言論?

A 我們現在必須面對一個新的東方強國→美國 B 擄獲的戰艦將會使它的艦隊更加雄偉→德國 C 我們是所有列強受到最大震盪的一個→俄國 D 商業利益和殖民地遍布地球每一角落→英國

解析 A 在甲午戰爭後,日本崛起,必須面對一個新的東方強國→應是所有列強;B 德國雖 然推動大海軍主義,但是德國與日本在一戰前並未發生直接衝突,故「擄獲的戰艦將會 使它的艦隊更加雄偉」→可能是任何一個列強的想法;C 俄國原本對中國的東北、朝鮮 半島皆有野心,故日本在打完甲午戰爭後,俄國也會受到頗大的震盪,但它的「商業利 益和殖民地並未遍布地球每一個角落」,不符合題目內容,不能選俄國。

D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3 1894 年,日軍在攻占旅順後,對逃竄到市區的清兵進行了澈底的剿滅行動。一位觀 察戰事的美軍中尉說:「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多軍隊都會進行相同的行動,我們不能 指望日軍會有例外的行動。」當時的美國報紙報導:「日本蒙著文明的皮膚,卻是一 頭具有野蠻筋骨的怪獸;日本今日摘下了文明的面具,暴露出野蠻的真面目。」(資 料來源:旅順大屠殺,維基百科)根據美軍中尉的說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剿滅敵軍殘餘部隊是當時各國採取的普遍行動 B 日軍進行剿滅敵軍的行動比其他國家更加殘忍 C 攻占敵軍的城市後不應該對殘餘部隊進行剿滅 D 日軍原本不想剿滅敵軍但受列強影響只好跟進

解析 B 在資料中並未顯示日軍與其他國家殘殺敵軍的手段;C 美軍中尉認為對敵軍進行剿 滅是一般軍隊皆會執行的行動;D 看不出日軍原本有不想進行屠殺行動的跡象。

A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圖片來源:

2-1: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0633,2016 年 10 月 19 日檢索。

2-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B2%E5%8D%88%E6%88%98%E4%BA%89#/media/File:Chinese_vessel_

sinking_SinoJap_War.jpg,2016 年 10 月 29 日檢索。

2-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85%E9%A0%86%E5%A4%A7%E5%B1%A0%E6%AE%BA#/media/File:Port_

(7)

世 界 史

世界史 世界史

撰稿:國立蘭陽女中 汪栢年老師

時事特區 人文經典閱讀在世界史課堂上的運用

2015 年 11 月,臺師大文學院舉辦了「2016 年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會考競賽」,開出十本「經 典閱讀書籍」,其中引發的爭議也凸顯出臺灣社會中長期忽視哲學教育的問題。

歷史老師在講授第三、四冊世界史及第五冊歐洲文化時,這十本書是很好的補充教材,也是老 師在上課時必備的背景知識(參見表 3-1)。例如:課綱第五冊直接說出:「說明佛洛伊德的心理分 析理論」,那麼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就是很好的歷史閱讀文本了。

臺師大的人文經典閱讀書籍 100 課綱對應內容

《第三種猩猩》

第三冊 世界史

一、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 一 ) 亞非古文明的興起 1. 文明誕生的要素

1-1 簡述亞、非古文明的重要考古發現,並說明文明興起的條件。

《烏托邦》 第三冊世界史

三、歐美國家的變革

( 三 ) 政治民主化與建立民族國家 1. 十九世紀的歐洲思潮

1-1 說明歐洲的浪漫主義、保守主義、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等。

《自由論》

《想像的共同體》

第三冊世界史 三、歐美國家的變革

( 三 ) 政治民主化與建立民族國家 3. 歐洲民族主義的擴張

3-1 說明法國大革命以來歐洲民族主義的發展,以及義、德建國與奧匈帝 國的發展。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第四冊世界史

五、從對立到多元世界 ( 一 ) 冷戰的形成與發展 4. 新思潮與文藝發展

4-1 簡介重要的學術思潮,以及文學、藝術發展概況與後現代主義。

《第二性》

《東方主義》

《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

《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第五冊歐洲文化 四、現代思潮 ( 二 ) 社會經濟思潮

1-1 簡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內涵及代表人物。

《夢的解析》

第五冊歐洲文化 四、現代思潮 ( 三 ) 科學思潮

1-2 說明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 表 3-1:人文經典閱讀書籍與 100 課綱的對應關係

戴蒙的《第三種猩猩 》,是重新思考歷史意識和世界史的新起點。智人與黑猩猩的 DNA 差異不 到 2%,卻對其他人屬及動物造成極大的威脅,甚至導致族群的滅絕、生態環境的破壞。從史前岩畫 及藝術創作推論,智人可謂是具有文化及歷史意識的動物。以往在講解文明誕生的要素時,對於舊石 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總是匆匆帶過,《第三種猩猩》裡有關智人的文化活動及歷史意識剛 好可以將此空缺補上,且可以帶給學生許多思考的方向,是引導學生重新認識史前歷史的新契機。

(8)

在班納迪克.安德森的《想像的共同體》中,他追溯民族主義的起源,並說明民族主義的真相:

「想像的民族情誼,使過去數以百萬計的人民勇於犧牲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許多悲壯事蹟,可以使學生體會民族國家形成與民族情感間的密切關係。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提到的「上帝已死」與「超人」說,其實是要告訴世人,過 去的道德已經過去了,要重新建立適應現代的人類精神。打破權威、打破傳統、打破過去的善惡,

重新估算一切的價值─這正是五四運動的精神。

《東方主義》可以在講解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課堂上提出,能成為一個檢視自己思考脈絡的指標。

「東方主義」與帝國主義的興起是密切相關的,它成為西方人評價東方的主要刻板印象。在課堂上 也常出現許多「西方中心論」的論述,然而,我們卻不自覺地將它視為是「常識」,很容易使我們 做出錯誤的評價與判斷。因為,我們站在西方人的角度用「東方主義」的觀念評價世界史,容易失 去了自己的中心思想,以及得到矛盾的結論。

— ◎ 傅柯認為:「精神病院、感化院、少年犯教養院、受到監控的教育機構,加上部分的 醫院,將痲瘋病人當作瘟疫患者處理。一般來說,一切對個人進行控制的機構都以一 種雙重模式在運作。一方面是二元區分(瘋狂 / 不瘋、危險 / 不具攻擊性、正常 / 不 正常);另一方面則是強制安排,進行區分式分配。」(資料來源:侯貝等著,廖健 苡譯,《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新北市:大家出版、

遠足文化發行,2016 年 5 月,頁 36)根據以上資料,下列關於傅柯思想的敘述,何 者正確?

A 人類社會將痲瘋病人排除在外 B 痲瘋病人可以區分成兩種類型 C 痲瘋病人是因為感染瘟疫所致 D 隔離痲瘋病人進行完善的醫療

解析 痲瘋病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但傳染性並不強。傅柯認為,人類社會將痲瘋病人視同為瘟 疫病人,其實是社會制度強化的一面,強制將痲瘋病人隔離在人類社會之外,是為了保 護「健康的」居民,而非為了使痲瘋病人得到完善的治療。

A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有著作權 • 侵害必究 本刊僅供教學使用 • 不代表任何立場

徵稿啟事

1. 您有獨到的歷史時事見解、創新教學經驗以及歷史新書、新電影的相關訊息,希望分享給 全國高中職老師教學使用,歡迎投稿。投稿字數3,000∼4,000字內,能附上圖片或照片尤 佳,可附圖說。若經刊載,按字數計酬,若未刊載則退還稿件。

2. 投稿請註明:作者姓名(本名與筆名,可以筆名刊登)、服務學校(單位)、通訊地址、

連絡電話、電子信箱,以利聯繫稿酬事宜。

3. 請注意!為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投稿文字與圖照如由網路轉載、書籍翻印重製或電腦、

電視擷取,請務必經著作權人同意或授權,並註明轉載來源及引用出處,以免觸法。

投稿方式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ebesgue Criterion): Dirichlet 函數 D(x) 不是 Riemann 可積。 Dirichlet 函數也精準 地說明 Riemann 積分的本質, 按照 Riemann 的定義 :

二、

十一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情境引導及小組討論 十二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情境引導並完成英文學習單 十三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基因編輯技術以人工核酸酶辨識特定 DNA 位置,並於此處切斷雙股 DNA。DNA 斷

卡納承認他沒有取得 ICCN 的批准,就重新開放大猩猩觀光。因為 ICCN

4 月 10 日晚間 9 點 7 分,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影像成功被人類解析出來,是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在探索有關科學、創意、歷史、文化和故事 等知識的同時,體驗與別不同的奇妙學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