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追求霸權或是建立夥伴關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追求霸權或是建立夥伴關係"

Copied!
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15.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追求霸權或是建立夥伴關係. 鄧 中 堅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專任教授、「國際溝通與談判研究室」召集人). 摘要 中國的崛起已經對國際政治經濟帶來很大的衝擊,幾乎影響到每一 個層面。這一個現象令當今唯一的超級強權美國憂心忡忡。美國持續密 切注意中國在第三世界的外交活動,特別是在拉丁美洲。 崛起的中國不但積極推動與東亞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 (例如,簽署 自由貿易協定)和其他國際活動,而且更將這樣的關係網絡延伸到其他 地區,包含了美國的後院——拉丁美洲。對這些遙遠的西半球第三世界 國家,中國外交政策核心是基於「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思維。在外交作 為上,中國採行的經濟外交、多邊主義、夥伴關係。從實際的作為來觀 察,中國的外交確實強化了與拉丁美洲國家的互動關係。 總體而言,中國在西半球追求霸權仍然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它在這 個區域的發展目前是在填補美國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遺留的勢力空 間。在短期和中程的發展中,中國大陸勢必要與拉丁美洲國家維持和諧 夥伴的關係,以使其有足夠的資源和廣大的市場,維持繼續發展的態勢。 更具意義的是,中國大陸不挑釁美國在西半球的優勢地位,一方面可以 維持和平的國際環境,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無形的削弱美國的優勢。如果 中國大陸繼續維持現有成長的趨勢,而拉丁美洲主要國家強烈反美的立 場依舊存在,則我們可以預期中國大陸有可能與美國在拉丁美洲會逐漸 形成對等的地位,並可以自由進出美國的後院。.

(2) 16.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關鍵詞: 中國大陸、中國崛起,拉丁美洲、美國、巴西、自由貿易、石油、大 戰略、霸權、夥伴關係. 壹、緒論:「你到我家來,我到你家去」? 中國的崛起已經對國際政治經濟帶來很大的衝擊,幾乎影響到每一 個層面。這一個現象令當今唯一的超級強權美國憂心忡忡。在東亞地區, 美國和日本聯手防範中國勢力的擴張已經眾所周知,已引起中國的關 切。1 除了積極反對歐洲聯盟解除對中國的軍售的禁令之外,兩國在 2005 年「二加二」協商後將台海安全列為「共同戰略目標」 。2 美國也利用九 一一恐怖攻擊後對阿富汗塔里班政權的戰爭,積極在中亞地區部署,甚 至建立軍事基地,形成對中國的軟圍堵。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在 2005 年領 袖高峰會議後甚至發表聯合聲明,認為要為外國在當地的駐軍和設施訂 定撤離的「最後期限」,可見中國對於美軍駐守在其後院的重視程度。 近來,隨著經濟力量快速擴充,中國在各方面對外活動也因而急遽 增長。中國不但積極推動與東亞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自由貿易協定和 其他國際活動,而且更將這樣的關係網絡延伸到其他地區,包含了美國 的後院——拉丁美洲。對這些遙遠的西半球第三世界國家,什麼是中國 的外交政策和作為?中國的外交對拉丁美洲國家究竟產生什麼效果?對 美國在這個地區的活動帶來什麼影響?本研究將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 討。. 1.. 2.. 汪莉絹, 「美日強化同盟 威脅中共周邊安全」 ,聯合報,2006 年 12 月 29 日,版 A15。 張宗智, 「周邊明確化,反映東亞均勢改變」 ,聯合報,2005 年 2 月 20 日,版 A3。.

(3)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17. 貳、追求霸權?建立夥伴關係? 崛起的中國要持續發展,甚至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首要之務是 定位自己。為了昭公信,中國要有明確的大戰略。對於中國的大戰略, 研究中國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經濟高度發展的中國究竟是要朝向建立 霸權呢?抑或是追求一個與各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尋求雙贏的局面 呢? 長久以來,持「中國威脅論者」通常都認為中共終將發展成為霸權, 且極可能與美國一戰,甚至主張美國應該採取行動先制中共的發展,而 主要的衝突點是在東亞地區。3 例如,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 孟儒(Ross H. Munro)、毛斯迪(Steven Mosher)、葛茲(Bill Gertz)、 卡盤特(Ted G. Carpenter)、及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他們著述中, 不同程度地傳達這樣的思維邏輯。4 毛斯迪在 2006 年國會作證時,強調 中共的大戰略是在全球進行威嚇、擴張、強力主張和主導,要成為一個 比超級強權更具主導優勢的「霸權」。5 對於中共追求霸權的論述中,最具學術理論基礎的當推美國現實主 義大師米爾雪默(John J. Mearsheimer)。米爾雪默分析中共未來在國際 社會的政策和作為,是以他自創的「攻勢現實主義」 (Offensive Realism) 為基礎。他首先認為強權主要考量的是如何在一個世界中生存下去。6 其 3. 4.. 5.. 6.. 俞雨霖, 「中國招誰惹誰?」,中國時報電子報,2006 年 12 月 14 日。 主張中國威脅論的相關典籍,不時的推陳出新,其中包括下列經常引用的書籍: Richard Bernstein & Ross H. Munro,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97); Steven W. Mosher, Hegemon: China’s Plan to Dominate Asia & the World, (San Francisco: Encounter Books, 2001); Bill Gertz, The China Threat (New York: Regnery, 2002); Ted Galen Carpenter, America’s Coming War with Chin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Peter Navarro, The Coming China Wars (New York: 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 2006). Steven W. Mosher, “Does the PRC have a Grand Strategy of Hegemony?” Testimony presented to the Sub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Investigatio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14 February 2006).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W. Norton, 2001), p. 21..

(4) 18.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次,他確信在世界政治中絕少有只是在追求現狀的強權(status quo powers) 。7 相對的,因為國際體系創造了強大的誘因,此使國家利用機 會獲取權力,並在利益超越成本時,利用時機獲取利益,所以一個國家 最高的目標是在體系內建立霸權。8 米爾雪默進一步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將有如過去的香港一樣,高度 的發展,很可能將會超越美國,而且會採取「門羅主義」 ,發展成為一個 區域性的霸權。9 他最後主張美國現行在設法將中國整合進世界經濟當 中的政策,只會有助於中國之快速經濟發展,但無法改變中國是一個侵 略性強權的趨勢。他對調整現行的政策,美國政府的建議是及早盡其所 能延緩中國的崛起。10 也有研究中國的學者持不同的看法,認為中共現階段避免與美國發 生衝突,積極發展本身的經濟。賓州大學金駿遠教授(Avery Goldstein) 他分析中共四個可能的大戰略選項——霸權(Hegemony),維持平衡 (Balancing) ,順應潮流(Bandwagoning)及孤立主義(Isolationism)—— 時,首先指出中共目前避免採取霸權和維持平衡的大戰略,試圖採取介 於順應潮流和孤立主義之間的道路。11 此外,哥倫比亞大學金淳基教授 (Samuel S. Kim)則從中共參與經濟全球化的角度,強調中共的大戰略 側重在經濟和內部的安全,而非軍事和外部的安全;在新的安全觀下, 中共外交欲趨向於多邊主義。12 中共軍事問題專家林中斌教授最近提出了類似前兩位金教授的看 法,認為中共新的大戰略是運用經濟、文化、法律、外交等「非軍事手 段」 (extra-military instruments) ,來慢慢地消除美國優勢的影響力;從另 外一個角度而言,解放軍則是「備而不用」 ,作為非軍事手段的的後盾。 7. 8. 9. 10. 11. 12.. Ibid. Ibid. Ibid., p. 401. Ibid., p. 402. Avery Goldstein,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China’s Grand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30-40. Samuel S. Kim, “Chinese Foreign Policy Faces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in Alastair Iain Johnston and Robert S. Ross. eds.,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289-290..

(5) 專論. 13.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19. 林教授主張中共新全球大戰略的優先順序是:「一、盡一切努力維持. 內部穩定;二、與美國合作而非對抗;三、協助中共鄰居的成長和發展, 富鄰、睦鄰、安鄰;四、試圖和平統一台灣,保留使用武力為最後手段; 五、培養與歐洲和俄國的關係,以制衡美國;六、填補美國在拉丁美洲 和非洲遺留的勢力空間。」14 本研究主要是借用「霸權」及「夥伴」的概念來分析中共在拉丁美 洲——美國的後院——的政策和作為:中共究竟是要尋求在拉丁美洲成 為霸權呢?還是想要與相關的西半球國家成為戰略夥伴,達到雙贏的局 面呢?. 參、中共外交政策之核心理念:和平與發展 從毛澤東時期開始,第三世界國家在中共外交政策就扮演重要,甚 至是核心的角色。隨著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之後,中共外交政策核心有 了明顯的轉變。 從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提出的「和平與發展」之見解或邏輯一直 是中國安全與對外關係的核心。1984 年 5 月鄧小平指出中國永遠屬於第 三世界,而世界的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和平問題,一是南北問題。這是 他第一次正式論及「和平」與「發展」兩個概念。15 在 1989 年天安門 事件後,鄧小平為了確保中國有一個和平的環境繼續發展,特別針對提 出有關外交政策的二十八字箴言: 「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對、韜 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16 此後,這二十八字箴言 成為中共外交決策者的最高指導方針,一直到晚近中共經濟高度發展及. 13. 14. 15. 16.. Chong-Pin Lin, “Beijing’s New Grand Strategy: An Offensive with Extra-Military Instruments,” China Brief, 6 December 2006, p. 3. Ibid.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頁 56-57。 Quansheng Zhao, Interpreting Chinese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53-54..

(6) 20.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影響力日益擴增的狀況下,中共外交高層仍然高舉「韜光養晦、有所作 為」的外交方針。17 除了「和平與發展」的邏輯之外,中國在 1982 年中共十二大之後, 開始提出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強調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基 本原則。 18 一方面,中國要擺脫過去針對蘇聯或美國為目標的外交政 策,既不會和美國結盟,也不會和蘇聯結盟。19 到了 1990 年代的中期之後,中共執政當局更是完全服膺鄧小平強調 「獨立、和平、發展」的戰略觀。20 江澤民主政時期,中共吸納了西方 國際關係的理論和觀念來建構中國對安全的新看法,並在 1999 年 3 月 26 日在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上,中共首度提出的「新安全觀」就是如此。 而自 2000 年以來,中共的國防白皮書連續四年都闡明了新安全觀。中國 的新安全觀是基於共同安全、相互安全、合作安全、綜合安全和集體安 全等安全觀,而「互信、互利、平等、協作」是新安全觀的核心。中共 前副參謀總長熊光楷認為: 「這八個字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互信是新 安全觀的基礎,互利是新安全觀的目的,平等是新安全觀的保證,協作 是新安全觀的方式。」21 他在談到「中國倡導的新安全觀」時,首先指 出: 「進入新的世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和平離不 開發展,發展有賴於和平。」22 在這個邏輯下,中共一方面要追尋與西 方國家的友好相處,塑造一個和平的環境,另外一方面中國作為一個第 三世界國家,必須全力發展經濟。這個邏輯自然成為江澤民和胡錦濤外 交的基礎。簡言之,這個新安全觀的原則就是互信互利,並創造雙贏的 局面,這也符合鄧小平「和平與發展」的基本方針。 在胡錦濤主導下,前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領導一群學者 17.. 18. 19.. 20. 21. 22.. 一直宣揚這個論點的是中共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詳見舒泰峰, 「吳建民:拋棄『韜 光養晦』會把中國引向災難」,瞭望東方週刊,第 37 期(2005) 。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 年) ,頁 41。 陳啟懋, 「鄧小平外交思想和中國的對外政策」 ,收於陳啟懋編,中國對外關係(台 北:吉虹資訊,2000 年),頁 41-42。 Avery Glodstein, op. cit., p. 25. 熊光楷,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年) ,頁 51-55。 同前註,頁 51。.

(7)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21. 研擬出「和平崛起」的理論,而胡錦濤在 2003 年 10 月訪問東南亞時正 式提出。溫家寶總理於 2003 年年底訪美期間,在哈佛大學發表題爲「把 目光投向中國」的演講中,特別提及了「中國和平崛起」的理念,引發 了外界廣泛的注意。 和平崛起所呈現的世界觀基本上仍維持著「和平與發展」的邏輯。 「和 平崛起」理論包含了三大戰略:(一)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二)積 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戰略;(三)致力建構和諧社會的戰略。23 這三個 戰略所標示的和平決心是,中共在這個世界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要 率先以先進的方式解決中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問題,作為其他國家 的榜樣,而不要成為世界的負擔和包袱。其次,中共不會挑戰現有的國 際秩序,特別是美國的霸權,以維持和平的國際秩序,所以他們「不爭 霸、不稱霸、不當頭」。值得注意的是,「負責任大國」成為和平崛起論 的重要主張。 在有關「發展」的部分,中共強調要「超越舊式工業化道路」 ,建立 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的工業,這將使中共的發展能迎頭趕上歐美先 進國家。此外,中國要更融入這個自由經濟為核心的國際社會,學習先 進國家,積極參與,追求雙贏。 總之,鄭必堅指出所謂和平崛起指的是中國尋求一個和平的全球環 境,以發展其經濟,甚至透過發展來維護世界和平。鄭必堅更坦言,北 京接受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不會尋求在該地區取代美國,更不會提 出亞洲版的「門羅主義」 。24 這反映出中共領導階層相當瞭解國際環境, 在處理對外關係方面愈來愈趨於務實,更體認到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還 是有賴於美國的軍事力量。 儘管中共領導人自 2004 年中期以來幾乎不再提到「和平崛起」這個 名詞,但是鄭必堅在 2005 年美國之行即在「外交事務季刊」(Foreign 23.. 24.. 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是藉著在 2003 年「博 鼇亞洲論壇」上發表題爲「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的講演中,闡述 了「和平崛起」論的內涵。 大陸新聞中心,「鄭必堅:北京不會取代美國,勿將中共視為威脅」,中國時報, 2005 年 6 月 19 日,版 A13。.

(8) 22.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Affairs)的專論中,25 仍然以「和平崛起」為主旨,發表演講及論述, 這暗示中共在對外關係方面仍然遵循「和平崛起」理論原有的精神、原 則、規範和方向。事實上,中國大陸學術界多半習用「和平崛起」。 無論如何,和平崛起鼓勵積極和主動參與國際經濟,支持中國參與 經濟全球化,與其他國家平等競爭,並創造雙贏的局面。26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 2006 年 8 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 上,正式提出「和諧世界」的外交政策方針,未來中共將根據這個方針 加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係。27 「和諧世界」這個理念是胡錦濤主席在 2005 年 4 月雅加達亞非高峰會中首度提出的。從他在講話強調「推動不 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展繁榮、共同建構一個和諧世界」28 這 段話來觀察,和諧世界的理念仍然圍繞著「和平與發展」這個主軸。. 肆、中共拉美關係新政策及方向 自從 1990 年代末開始,中共愈來愈注意到拉丁美洲的重要,主要的 領導開始更密集的到拉丁美洲訪問。受到地理距離因素的影響,所以中 共與拉丁美洲關係的進展主要是在政治方面,而在經濟關係方面互動雖 有擴張,但程度上仍相當有限。前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在 2001 年並沒有 因為與美國有 EP-3 反潛機的事件而延遲訪問中南美洲國家的行程,這已 經反映出對這個區域的重視程度。 在胡錦濤的領導下,中共的外交政策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更加密切。 更值得注意的是外交的作為像鐘擺一樣,逐漸從西方國家擺回到第三世 界國家這邊,主要的原因那裡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各種重要的礦藏,對中 25. 26. 27.. 28.. Zheng Bijian, “China’s Peaceful Rise to Great-Power Status,” Foreign Affairs, Vol. 84, No.5 (2005), p. 20. Zan Jifan, “Peaceful Rise,” Beijing Review, 22 April 2004, p. 19. 朱建陵, 「中共『和諧世界』外交 挖我友邦」 ,中國時報,2006 年 9 月 23 日,版 A17。 「胡錦濤在亞非峰會上的講話全文」,新華網,2005 年 4 月 22 日。.

(9)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23. 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至為重要。29 不可忽視的是中共體認到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交往基本上仍然是要強 調「和平與發展」的主軸。胡錦濤主席於 2004 年 11 月在巴西國會演講 時首度公開強調,中共與拉美的關係應該著重在政治上相互扶持,經濟 上的互補,文化上密切交流,並建立在互利的基礎上。30 稍後在智利訪 問時,胡錦濤指出中國作為一個大的開發中國家,有很強的責任感,準 備為永續發展下雙贏合作盡一份心力。31 中共這樣的作法實在是因為快 速經濟發展的需求。這明確的傳達中共在對拉丁美洲外交方面的新方 向:雙贏互利。 中共領導人的原則指導之外,我們更要觀察胡錦濤的重要智囊鄭必 堅的公開談話。在 2005 年春天訪問美國期間,鄭必堅清楚的傳達中共既 不想要威脅任何國家和任何人,也不想要取代美國。他在布魯金斯學會 (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演講中表示,美國如果能夠瞭解中共務實的 態度,就能夠擺脫中共想變成亞洲版「門羅主義」 ,及中共想把美國擠出 去這些觀點。32 以鄭必堅純然非官方的身份,卻受到美國重要智庫的邀 請到美國演講,這自然與他的身份有關;他既然獲准訪問當然會傳達重 大的訊息。這幾場有關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的演講反映出中共的確 是以為發展主軸,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塑造一個有利發展的外在環境。 以此觀之,中共在拉丁美洲的政策和作為也會受到「和平與發展」這個 理念或邏輯的影響。 基於本身經濟快速的發展,並確認了拉丁美洲擁有重要的資源,中 共開始尋求鞏固在這裡的地位,強調與拉丁美洲關係的雙贏本質。在 2004 年的 11 月,胡錦濤藉著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非正式領袖高峰會 29.. 30.. 31. 32.. Fuchang Yang & Qing-min Zhang,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China’s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 1 (2004), p. 42. Hu Jintao “‘Joining Hands to Enhance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Speech at the Brazilian Parliament, 12 November, 2004,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ttp://www.fmprc.cn> (14 November 2004). “China vows to promote win-win cooperation,” Xinhuanet, <http://www.chinaview.cn> (20 November 2004). 大陸新聞中心,前引文,版 A13。.

(10) 24.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議在智利召開之便,第一次以國家領導人的身份訪問了阿根廷、巴西、 智利和古巴。33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國家的執政黨都是中間偏左或左傾的 政黨,在意識型態方面也與中共相類似。此外,他也藉著出席聯合國成 立 60 周年元首高峰會議之便,於 2005 年 9 月順道訪問了加拿大和墨西 哥兩國。34 而中共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出席「中國—加勒比海經濟與貿 易合作論壇」(China-Caribbean Economy and Trade Cooperation Forum) 首屆部長會議的同時,於 2005 年 1 月訪問了墨西哥、秘魯、委內瑞拉、 千里達、牙買加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中共國家領導人在 這麼短的時間內接連訪問拉丁美洲已經可見重視的程度。 在兩位中共領導訪問西半球地區國家時,簽訂了許多協定,這代表 了彼此更親密關係必然的結果,也是真正落實對拉美關係的新方向。除 了簽署貿易投資合作協定之外,中共在三方面有了相當程度的進展。第 一,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的地位。35 在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時,中共在入會時接受其為非市場經濟的地位,為期十五 年。這樣的地位使得中共的產品在世界上隨時會遭遇到會員國以反傾銷 措施相對應。所以,晚近中共一直在全球推動各國承認他是完全市場經 濟。 其次,是中共給予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秘魯、 委內瑞拉和加勒比海十個國家作為中國海外觀光團體旅遊的目的地。36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的統計,中國名列世界十大海外觀光旅遊消費國,到 了 2020 年,中國在十大中的名次將晉升為第四。由此觀之,觀光旅遊的 消費是許多拉丁美洲國家重要的收入來源,這當然也成為中共推動外交 很有效的工具之一。 33.. 34.. 35. 36.. 儘管沒有安排訪問墨西哥的行程,但是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還是利用亞太經合會 非正式領袖高峰會議期間和墨西哥總統福克斯會晤並交換意見。 胡錦濤主席原訂要訪問美國,因為美國發生卡翠納颶風侵襲造成嚴重災情,所以 推遲了這項訪問。 “Market Economy Status on Agenda, (21 April 2004),” China Daily < http://www.china. org.cn> (24 November 2004). “Brazil, Argentina, Chile Approved as Chinese Group Travelers Destinations (19 November 2004),” Xinhuanet, <http://www.chinaview.cn> (19 November 2004)..

(11)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25. 第三是除了原先與委內瑞拉、墨西哥、巴西的戰略伙伴關係外,中 共也提升了與拉丁美洲其他國家的伙伴關係。例如,與阿根廷從全面合 作性伙伴關係提升到戰略伙伴關係;與智利、秘魯提升到全面合作性伙 伴關係,與牙買加建立友好的伙伴關係。 總之,和平與發展一直是中共對拉丁美洲安全策略的核心。中共學 者也確認了其他中共成功的關鍵性原則:與區域強權和組織進行經濟對 話;追尋多邊主義;運用經濟外交。. 伍、中共在拉美外交的新作為 一、多邊機制的參與 在拉丁美洲,中國已經與拉美區域和次區域國際組織建立制度性的 對話。一方面,它已經獲得下列組織的觀察員地位:拉丁美洲經濟整合 協會、美洲國家組織、美洲開發銀行、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防止核 子武器署。另一方面,中國與拉美區域組織建立政治對話及諮商管道, 包括安地斯共同體、里約集團、南方共同市場等。例如,2005 年 1 月 27 日,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秘魯首都利馬與安地斯共同體五國(秘魯、委 內瑞拉、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外長和秘書長舉行了會晤, 本次會晤是自 2000 年中安簽署建立政治磋商與合作機制協議以來雙方 最高級別的會晤。其次,中國與拉丁美洲經濟體系簽署合作協議。最後, 中國與拉美地區國家建立合作性對話論壇,開展了另外一個溝通的管 道,例如,「中國—加勒比海經濟與貿易合作論壇」。晚近,中國認為透 過多邊機制的發展可以限制或平衡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強權的單邊作為。 當然,更重要的是借重多邊的力量來延伸中國的影響力是無須爭辯的事 實。 在 1989 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更積極在聯合國架構下參與各項活 動,試圖塑造一個獨立和負責任國家的形象,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是參 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除了形象之外,中國也考慮到地緣戰略的利益:.

(12) 26.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第一 ,增加中國在這個區域及聯合國的影響力;第二,以嶄新形象的解 放軍和警察來掃除對中國崛起的恐懼;第三,中國對這個區域和關鍵國 家有日益增長的接觸、互動,可以阻止台灣積極以優渥的援助示好當地 政府,爭取取它們外交承認。37 從 1990 年中共首度派遣軍事觀察員參 與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到 2004 年以來,中國總計參加了 18 次的聯合國 維和行動(參閱表一)。根據最新的統計,中共截至 2006 年為止,共有 1,648 位維和人員(包括維和部隊、維和警察和軍事觀察員)駐紮在 10 個國家。38 雖然中國大陸一直到 2004 年才參與拉丁美洲的維和行動,派遣 155 位警察到海地,負責監督海地的警察、維持秩序和協助重建司法制度, 但是仍然利用機會獲取地緣戰略的利益。39 例如,中國駐聯合國常任代 表王光亞大使於該年年底到海地視察這支警察部隊,並趁便會晤了該國 的 臨 時 總 統 亞 歷山 大 ( Boniface Alexander) 和 總理 拉 託 特 ( Gerald Latortue)。40 猶有甚者,中國以延長聯合國維和部隊託管期限為籌碼, 迫使拉託特應允在 2005 年秋天至中國大陸訪問。41 這反映出中國如何 透過各種方式滲透到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 37. 38. 39. 40. 41.. Drew Thompson, “Beijing’s Participation in UN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China Brief, 10 May 2005, p. 8. Colum Lynch, “China Filling Void Left by West in U.N. Peacekeeping,” Washington Post, 24 November 2006, p. A12. “China Police to Keep Haiti Peace, (29 September 2004),” BBC News, <http://news.bbc.co.uk> (12 October 2004). Hui Chian Yu & Hsiao-tze Hsu, “Chinese Ambassador Visits Haiti: A Warning Signal to Taiwan’s Diplomacy,” China Times, 17 December 2004, p. A13. “China Blackmails Haiti with the Extension of Peacekeeping Forces,” Youth Daily News, 30 May 2005, p. 5..

(13) 專論. 表一.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27. 中國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統計表 維和部隊 軍事觀察員 維和警察. 聯合維和任務區. 時間. 人數. 人數. 人數. 現有 累計 現有 累計 現有 累計 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 1990.4 迄今. 聯合國伊拉克—科威特特派團. 1991.4~2003.10. 聯合國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團. 1991.9 迄今. 聯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 1991.12~1993.9. 聯合國莫三鼻克行動. 1993.6~1994.12. 20. 聯合國賴比瑞亞觀察團. 1993.11~1997.9. 33. 聯合國阿富汗特派團. 1998.5~2000.1. 2. 聯合國獅子山特派團. 1998.8 迄今. 聯合國東帝汶支助團. 2000.1 迄今. 5. 164 19 800. 2001.1~2002.1. 聯合國剛果(金夏沙)特派團. 2001.4 迄今. 聯合國阿富汗支助團. 2003.1 迄今. 聯合國賴比瑞亞特派團. 2003.10 迄今. 聯合國象牙海岸行動. 2004.3 迄今. 聯合國科索沃特派團. 2004.4 迄今. 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 2004.5 迄今. 聯合國布隆迪行動. 2004.6 迄今. 合計. 249 97. 6. 36 16 200. 聯合國衣索匹亞—厄立特里亞特派團 2000.10 迄今 聯合國波黑特派團. 74. 7. 23 20. 218 654. 12. 44 12. 558 558. 14. 14. 3. 5. 25. 30. 19. 19. 155 155 3 776 2012. 69. 3 764 216 426. 資料來源:2004 中國國防白皮書及相關新聞報導。. 儘管如此,美國對於中國參與拉丁美洲多邊機制抱持著十分審慎的 態度,擔心影響到美國的主導優勢。當中國在推動申請成為美洲開發銀 行的域外會員之際,美國提出了下列的條件:中國在成為會員之前,必.

(14) 28.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須提供該銀行 2 億到 3 億美元;償還國際開發協會的貸款。42 難道美國 是擔心中國也會藉著與其他美洲國家競爭貸款,瓜分美洲開發銀行有限 的資源嗎?觀察中國近年來在拉丁美洲扮演資金提供者的角色來看,美 國的這項看法是無根據的。如果不是經濟的因素,自然是與政治因素有 關。. 二、中共對拉美的經濟外交 進入到 21 世紀,中共經濟持續的擴張。在 2004 年,中共的國內生 產毛額約為 1.65 兆美元,居世界第七位,年成長率為 9.5%。43 進一步 觀察過去 25 年中共的經濟擴張,從 1980 年到 1990 年之間國內生產毛額 的年平均成長率為 10.3%,1990 年到 2003 年之間為 9.6%,這個成長趨 勢似乎仍然維持強勁的力量。44 經濟能量的擴大也反映在中共的貿易和 投資上,進而影響到對外的關係。 (一)中共與拉美國家總體經貿關係 就中共整體貿易的分佈而言,拉丁美洲所佔的數額及比例雖然在這 幾年有相當的成長,但仍然相當有限(參閱表二及表三)。就以 2005 年 為例,做為世界第三大的貿易國的中共而言,其與世界各國進出口總額 為 142,211,761 萬美元,與拉丁美洲國家則為 5,045,740 萬美元,中共與 拉美的貿易僅佔其世界貿易的 3.55%。. 42.. 43. 44.. Roger F. Noriega, “China Seeks More Influence in Latin America,” Testimony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Subcommittee o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7 April, 2005).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5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05), pp. 194-195.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4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04), p. 64..

(15)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表二 中國大陸與全世界的貿易(成長率). 29. 單位:萬美元. 年度. 進出口總額. 出口額. 進口額. 2001 年. 50,976,813(7.5%). 26,615,464(6.8%) 24,361,349(8.2%). 2002 年. 62,076,868(21.8%) 32,556,501(22.3%) 29,520,307(21.2%). 2003 年. 85,120,729(37.1%) 43,837,082(34.6%) 41,283,647(39.9%). 2004 年. 115,479,162(35.7%) 59,336,863(35.4%) 56,142,299(42.6%). 2005 年. 142,211,761(23.2%) 76,199,914(28.4%) 66,011,847(17.6%).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統計數據資料。. 表三 中國大陸與拉丁美洲的貿易(成長率) 出口額. 單位:萬美元. 年度. 進出口總額. 進口額. 2001 年. 1,493,890(18.6%) 823,674(14.6%). 670,215(23.9%). 2002 年. 1,782,604(19.3%) 948,959(15.2%). 833,645(24.4%). 2003 年. 2,680,644(50.4%) 1187913(25.2%). 1492730(79.1%). 2004 年. 4,002,703(49.3%) 1,824,205(53.6%) 2,178,498(45.9%). 2005 年. 5,045,740 (26.1%) 2,368,250 (29.9%) 2,677,490 (23.0%).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統計數據資料。. 其次,我們可以觀察到中國大陸與拉丁美洲貿易的重要性的確有可 觀的成長,其年成長率在近幾年大幅超越中共對外貿易的成長。在 2001、2003、2004 這三年中共與拉美的年成長率分別為 18.6%、50.4%、 49.3%、26.1%超越了中共對外的貿易的成長(分別為 7.5%、37.1%、 35.7%、23.2%) 。此外,中共與拉美的貿易佔其世界貿易的比例也從 2001 年的 2.93%,增加到 2005 年 3.55%。 第三,中共市場對拉美國家實質的吸引力愈來愈大。從 2001 年到 2003 年,中共自拉丁美洲進口成長分別為 23.9%、24.4%、79.1%,超越 了出口的成長(分別為 14.6%、15.2%、25.2%)。雖然在 2004 年,中共 對拉美出口的成長率為 53.6%超越進口成長的 45.9%,但是這應該與.

(16) 30.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2003 年進口巨幅成長有關。就實質數額而言,中共對拉美國家進出口貿 易從 2003 年開始呈現大幅的逆差。 基本上,能源和食糧的需求已經主導了中共的經濟外交,因為中國 大陸的需求頗為殷切。自 1993 年之後,中國成為石油的淨進口國,其消 費和進口量節節高昇,在 2004 年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 國和進口國,當中進口了 1.22 億公噸原油;而 2005 年需求量將增加到 3.54 億公噸。45 又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 估計,中國到 2030 年時,85%所消費的原油及 50%所消費的天然氣,都 需要從國外進口。46 隨著經濟的快速擴張,食糧的供應已經成為中共優 先考量的重要問題。在小麥和肉類的消費中共領先各國,甚至超越了美 國。在 2004 年,中國大陸消耗了 3.82 億噸的穀物,以及 0.64 億噸的肉 類。47 就中共而言,拉丁美洲是能源、食糧等重要的供應地。在中共第十 個五年計畫(2001 年到 2005 年)優先考慮的方向是國家石油公司到海 外三個戰略區域,投資石油和天然氣的探勘與開發,而南美洲就名列其 中。48 根據統計,拉丁美洲證實可開採的石油資源佔全世界的 13.5%, 惟其目前的石油產量僅佔全世界的 6%。49 由此可見,這個區域的石油 資源潛力無窮,當然也值得中共與它們建立密切的互惠關係。 再則,拉丁美洲也是食糧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例如阿根廷的小麥 和牛肉,巴西的黃豆等。以 2004 年為例,巴西和阿根廷兩國的黃豆的生 產佔全世界黃豆生產的 42%,超過美國的 40%;這兩個國家黃豆的出口 佔全世界的 45%,略遜於美國的 48%,這顯示出這兩個國家在世界黃豆 45.. 46.. 47. 48. 49.. 白德華, 「大陸石油需求量,今年將達 3.5 億噸」 ,中國時報,2005 年 3 月 30 日, 版 A14。 Michael E. Arruda, & Ka-Yin Li, “Framework of Policies, Institutions in Place to Enable China to Meet Its Soaring Oil, Gas Demand,” Oil & Gas Journal, 6 September 2004, p. 20. Lester R. Brown, ”China Replacing the United States as World’s Leading Consumer,” Earth Policy Institute, 16 February 2005. Michael E. Arruda, & Ka-Yin Li, op. cit., pp. 20-21. Chietigj Bajpaee. “Chinese Energy Strategy in Latin America,” China Brief, 21 June 2005, p. 1..

(17)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31. 市場的重要性。50 就小麥而言,阿根廷在 2002 年到 2003 年之間的產量 為 12.3 百萬噸,居世界第八位;惟出口總額為 6 百萬噸,名列世界第五 位,僅次於美國、歐盟、澳洲和加拿大。51 中共對拉丁美洲的經濟外交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智利等 四個國家,與這些國家 2005 年貿易總額佔中共與拉美國家貿易總額的 69%。(參閱表四)這個比例較 2004 年的 72.3%為低,主要是因為中共 與委內瑞拉貿易的成長快速。由於這四個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的重要地 位,所以中共除了已經與智利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也積極推動與南方共 同市場或其他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 表四 2004/05 年中共與拉美四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統計. 單位:萬美元. 年度. 進出口總額(成長率)出口額(成長率) 進口額(成長率). 2004. 1,235,898 (54.8%). 367,485 (71.5%). 868,413 (48.6%). 2005. 1,481,729 (20.0%). 382,755 (31.4%). 998,974 (15.2%). 711,270 (43.9%). 497,287 (52.2%). 213,982 (27.6%). 2005. 776,428 (9.2%). 553,827 (11.4%). 222,602 (4%). 2004. 536,480 (51.9%). 168,852 (31.6%). 367,528 (63.5%). 2005. 713,440 (33.2%). 214,989 (27.3%). 498,451 (35.9%). 阿根廷 2004. 410,723 (29.3%). 85,233 (90.6%). 325,490 (19.3%). 2005. 512,467 (24.8%). 132,509 (55.5%). 379,958 (16.7%). 巴西. 墨西哥 2004 智利.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統計數據資料。. 其次,基於能源的需求,中共與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等產 油國家間的關係也日趨密切,尤其是和委內瑞拉的關係。. 50. 51.. Statistics are from: 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 <http://www.systats.com> (19 December 2006). Statistics are from: Australian Wheat Board, <http://www.awb.com.au>(19 December 2006)..

(18) 32.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二)中共在拉丁美洲的投資與開發援助 在經濟外交的做法方面,為了確保中國在拉丁美洲的市場通路,中 國愈來愈採用海外直接投資的方式。52 就對外投資額而言,中共近年對 拉美的投資確實是呈現大幅成長。截至 2003 年年底為止,中共累積對拉 丁美洲總投資額為 46.2 億美元,佔累積對外投資總額的 14%;惟在 2004 年一年的投資總額為 17 億美元,佔當年對外投資總額的 46%,這一個 數字確實反映出快速成長的趨勢。53 在 1980 年代,中國的企業著重在建立合資企業,主要是在加勒比海 地區的紡織業。當時的目的是在這個地區建立基地,以此做為跳板進入 美國市場。從 1992 年開始中國對外的投資進入了新的一頁,首鋼集團斥 資 1.2 億美元買下了秘魯最大的鐵礦公司(也是南美洲最大的) ,獨資經 營,且將投資的範圍延伸到採礦業。 晚近,中共的產業也強化其競爭的體質,利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積極到全球金融中心(主要是香港、倫敦和紐約) ,將其股票上市,從國 際市場取得經營資金,轉變其為中國國營企業的刻板印象,躋身於全球 企業的行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 海洋石油總公司這三個石油產業的巨擘就是最佳的範例。 不論是從其為中共國營企業,或是從其主要的營運基地是在中國的 角度,這些產業的主要目標是擴大海外的能源和原料來源,以供應中國 大陸國內市場日增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中國政府當局也積極以國家的 力量來支持並強化企業的競爭力。 中共國家角色的發揮是承諾協助目標國家進行基礎建設,以確保更 穩定的能源供應及原料的取得。在首次以元首身份訪問拉丁美洲時,胡 錦濤主席曾表示中國於 10 年之內在拉丁美洲投資 1,000 億美元。54 此. 52.. 53. 54.. Feng Xu,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After the Cold War’s End,” in Abraham F. Lowenthal & Gregory F. Treverton eds., Latin America in A New World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4), p. 160. Roger F. Noriega, op. cit.. 「鳳凰評論:胡錦濤主席拉美之行直搗美國後院,」鳳凰衛視,2004 年 11 月 30 日。.

(19)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33. 外,在阿根廷國事訪問時,宣布中國計畫進行一個 190 億美元的投資計 畫,為期 10 年;其中 80 億美元用於擴張鐵路系統,60 億美元用於基礎 建設計畫。55 同樣地,中國對於巴西的基礎建設也給予大力的支持,巴 西發展、工業暨貿易部長傅爾朗(Luiz Fernando Furlan)就表示,未來 幾年內中國將投資 50 億美元主要用於基礎建設發展方面,如天然氣港口 設施和鐵路。56 此外,中國政府還提供資金協助企業與拉丁美洲目標國家的企業建 立「策略聯盟」 ,以獲取亟需的資源。例如中國對銅的需求很大,目前的 消費量佔全球的五分之一,也是智利銅品出口最大單一買主。57 為了建 立穩定銅的供應,所以中國選擇了策略聯盟的方式。在 2005 年 5 月,中 國五礦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五礦金屬」 )與世界最大的銅礦公司——智 利國有銅礦公司(Corporación Nacional del Cobre de Chile, Codelco)簽署 一項協議雙方各出資一半,建立一個合資公司,初步的資本為 5.5 億美 元,最終可達 20 億美元。58 對中國而言,這個策略聯盟會帶來如下的 利益:「五礦金屬」將獲得一項長期的銅礦供應合同,在未來 15 年內, 每年將獲得 5.7 萬噸氯酸銅的供應。59 此外,智利國有銅礦公司還承諾 給予「五礦金屬」透過市場價獲得其嘉必(GABY)銅礦 25%股權的選 擇權。60 就智利而言,這家國營公司除了可以有固定的出口營收外,藉 著這個協議可以獲得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融資以進行新的投資,從事後 續銅礦開發的工作。61 就石油和天然氣的投資方面,中共在拉丁美洲地區主要是透過中國石油 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NPC)與當地 55.. 56. 57. 58. 59. 60. 61.. “China Plans to Invest $19B in Argentina, (17 November 2004),” Xinhuanet, < http://www.chinaview.cn>(17 November 2004). Peter Howard Wertheim, “Petrobras Signs Strategic Alliance with China’s Sinopec,” Oil & Gas Journal, 5 July 2004, p. 37. 余慕薌, 「中智簽署 20 億美元供銅長約」,工商時報,2005 年 6 月 1 日,版 7。 「中國五礦與智利 Codelco 簽下 20 億美元合作協議」 ,新華網,2005 年 6 月 1 日。 同前註。 余慕薌,前引文。 「中國五礦與智利 Codelco 簽下 20 億美元合作協議」 ,前引文。.

(20) 34.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的國營石油公司的各種投資合作協定。該公司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 (Petróleos de Venezuela, PDVSA)進行歐里穆爾雄(Orimulsion) ,卡拉 可雷斯(Caracoles),殷特爾抗普(Intercamp)及祖馬諾(Zumano)等 地區油田的探勘開發工作;62 與秘魯國家石油公司(Perupetro)之間的 合作協議取得塔拿拉(Talara)地區油田的探勘及開採的權利;63 與厄 瓜多國家石油公司(Petroecuador)簽署轉移協定,進行探勘開發工作。 64. 由於對能源需求的殷切,其他中國國營石油公司也積極的進入拉丁 美洲的能源市場,尋求穩定的來源。在巴西方面,主要是由中國石油化 工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oration, Sinopec)和巴西國家 石油公司(Petrobras)建立戰略的合作關係,再輔之以中共投資於基礎 建設。儘管巴西出口至中國的石油仍然有限,但是彼此在能源方面的合 作勢必會有更大的發展。在 2004 年初,巴西國家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化 工公司簽署策略合作協定,範圍包括了石油探勘、生產、煉製、行銷、 石化、油管和技術合作伙伴;其合作協議範圍不僅限於巴西,還包括了 拉丁美洲、西非及中東。65 雙方也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中國石油化 工公司將評估是否參與一條耗資 14 億美元,長達 1225 英里巴西天然氣 管的建築工作;中石化公司將負責管線的機械工程和建築,中國進出口 銀行處理融資的事宜。 66 除此之外,中國石化集團公司(Sinochem Corporation)屬下的中化石油探勘開發公司購買了厄瓜多第十六石油探 勘區塊 14%的股權。67 在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委內瑞拉方面,中共在第十個五年計畫中列為 石油和天然氣重點合作的 8 個國家之一。雙方的互惠合作有了重大的進. 62. 63. 64. 65. 66. 67..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Annual Report 2003, pp. 20-27. Ibid. Ibid. Peter Howard Wertheim, “Petrobras Signs Strategic Alliance with China’s Sinopec,” op. cit., p. 35. Peter Howard Wertheim, “Brazil Accepts China as ‘Market Economy’,” Oil & Gas Journal, 5 July 2004, p. 33. Sinochem, <http://www.sinochem.com> (19 December 2006)..

(21)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35. 展是在 2004 年年底查維茲總統訪問中國大陸以及 2005 年初簽署的五項 能源合作協定。委內瑞拉承諾每日將向中國提供 10 萬桶原油以及增加中 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委國的開發項目和範圍。68 而中共方面,他們 承諾投資開發委國的能源基礎建設,包括 35,000 萬美元的油田計畫、 6,000 萬美元的天然氣計畫以及鐵路和煉油廠的建設;中共也將可在委國 參與興建價值高達 2.5 億美元的電訊網路工程,也爲房地産提供貸款及 爲農場提供機器及技術的援助,援助建造 1 顆價值 2 億美元的通訊衛星。 69. 儘管如此,進口中南美的石油有三大困擾,一是由於南美洲石油的 成分與中東地區不同,所以進口的原油需要變更煉油廠的設施;二是將 位於安地斯山以東的石油安全運送到中國的安排;三是石油如何跨越太 平洋回到中國大陸。70面對石油成分的問題,中共能源產業只要投入相 當的資本,進行煉油機器設備的調整,在短期內就可以克服技術的問題, 煉製南美洲的重石油。第二個問題相當的複雜,牽涉到不只是技術的問 題,還有產油國家及油管跨越的拉美國家。位於大西洋岸的產油國(如, 阿根廷和委內瑞拉)如果要將原油利用油輪運送到中國大陸,會面臨到 巴拿馬運河的寬度不足,巨型油輪無法通過,必須要繞道合恩角,海上 運送的風險和成本大幅增加。可以選擇的途徑之一是構築一條油管從靠 近大西洋的油田經由巴拿馬到太平洋岸的港口。71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 共需要進行中長期的努力,強化、拓展相關拉美國家的合作,甚至於獲 得美國的支持。 事實上,北京一直擔心美國的軍事力量和其他海上的因素(如,海 盜、恐怖份子攻擊等)會影響到中共經由海上運輸,安全的獲得自國外. 68. 69.. 70. 71.. 「中國與委內瑞拉簽署能源合作協定」 ,第一財經日報,2005 年 1 月 31 日。 Chietigj Bajpaee, op. cit., p. 2; 「委內瑞拉允諾中石油更多機會開發其油氣資源」 , 鳳凰衛視,2005 年 1 月 31 日。 同前註。 Ray Cheung, “Barriers in the Way of Tapping S American Oil and Ga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1 November 2004, p. 7..

(22) 36.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進口的能源。72 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積極推動經由 陸上運輸來獲取能源,其中最便捷的一種方式就是構築油管和天然氣 管。目前,中共已經完成第一個階段連接哈薩克的油管,成為中共油管 網路的主幹道。73 除此之外,中共在積極談判規劃兩大油管,一條是連 接俄羅斯位於東西伯利亞油田到大慶的油管;74 另外一條是連接東南亞 (緬甸或泰國)或南亞(巴基斯坦)到中國大陸雲南或四川的油管。75 儘 管這些陸上運油方式不能完全免除風險,但相對的安全性較高。在拉丁 美洲方面,海上運輸能源的問題當然存在,但並無陸上運輸可以替代, 所以必須設法解決。中共海軍是否有實力保護這條跨太平洋海運線,甚 至或是要設法與美國合作等問題,這可是長期戰略的考量了。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中共至少確認對於能源的強烈需求甚至已經在 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成本的考量,換言之,如何尋求並掌握穩定的能源供 應是最重要的戰略因素。. 三、中共與拉美主要強權的伙伴關係:巴西為例 在拉丁美洲,中共依循了大國外交,增進其與主要區域強權的關係, 這些互動或是透過雙邊來往,或是透過參與多邊會議的機會進行。由於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年度高峰會議都安排了雙邊磋商的機會,再加上中 共、墨西哥、智利和秘魯都是該組織的成員,所以胡錦濤主席在過去兩 年的高峰會議中都與這三個國家總統會面,商討重大的事項。此外,阿 根廷總統基什內爾(Néstor Carlos Kirchner) 、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Rafael Chàvez Fríaz)、秘魯 總統托雷多(Alejandro Toledo Manrique)、古巴總統卡斯楚(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都曾在胡錦濤就任國家主席後前往中國大陸訪 72.. 73. 74.. 75.. Tarique Niazi, “Gwadar: China’s Naval Outpost on the Indian Ocean,” China Brief, 15 February 2005, p. 6; Mengdi Gu, “China Wants More Pipelines for Improved Oil Import Security,” Oil & Gas Journal, 3 January 2005, p. 59. Ibid. 「中國在俄羅斯石油管道爭奪中戰勝日本」,華夏時報,<http://cn.news.yahoo. com/050601/1338/2ceh4.html > (2005 年 6 月 2 日)。 Mengdi Gu, op. cit., pp. 59-60..

(23)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37. 問。所以中共與拉美主要國家總統間的互動十分頻繁、良好,有助於彼 此關係的推動。 在這些雙邊互動中,合作範圍最廣、層次最深的莫過於拉丁美洲第 一強國巴西。中共與巴西的密切關係反映在彼此間貿易、資源、科技和 國際等方面的合作,這些日益精進總體的關係當然有助於中共對於相關 資源的取得。在過去幾年中,中共與巴西的貿易快速的成長,巴西已經 成為中共在拉丁美洲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中共是巴西第四大的貿易伙 伴。根據中共的統計,中巴雙邊貿易額從 2001 年的 36.9 億美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123.5 億美元,平均年成長率為 46.1%(參閱表五) 。胡錦濤在 2004 年訪問巴西時表示希望兩國雙邊貿易額在 2010 年達到 1000 億美 元。巴西對與中國貿易的重視可以反映在巴西總統在 2004 年 5 月訪問中 國時,當年一共有 421 位的企業家、6 位州長、7 位部長、1 位參議員、 10 位眾議員隨行。76 相對的,胡錦濤至巴西進行國事訪問時,有 150 位中國企業家參與。 表五. 中國大陸與巴西的貿易. 年度. 進出口總額(成長率). 單位:萬美元. 出口額(成長率). 進口額(成長率). 2001 年 369,848 (30.0%). 135,114 (10.4%). 234,734 (44.8%). 2002 年 446,944 (20.9%). 146,638 (8.5%). 300,305 (27.9%). 2003 年 798,856 (78.7%). 214,476 (46.3%). 584,380 (94%). 2004 年 1,235,898 (54.8%). 367,485 (71.5%). 868,413 (48.6%).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統計數據資料。. 中國興盛的經濟和對原料的迫切需求已經更進一步拓展了與巴西的 關係。一方面巴西的製造業正在或已經擴大其產能,以因應中共的需求。 例如巴西的鋼鐵業投入了百億美元在三年之內增加 30%的產能。另外一 方面,中共的企業正規劃大規模的投資計畫。例如,中國五礦集團考慮 76.. “China and Brazil Ink Joint Communique,” People’s Daily, 25 May 25 2004, p. 4..

(24) 38.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投入 20 億美元在巴西生產金屬原料;寶鋼與巴西礦業巨擘巴西淡水河谷 公司(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 CVRD)投資 15 億美元建造一座鋼鐵 廠。77 在能源部門,巴西在增加對中共的石油出口,從 2003 年的 500 萬桶 成長到 2004 年的 1,400 萬桶;巴西石油公司並且同意在中國設置一個後 勤中心。78此外,中共考慮開採巴西的鈾礦,也有意說服巴西的企業參 與中國 11 座核能電廠的興建。79 中共與巴西的合作超越了原料。最好的範例是在航空與太空方面的 策略聯盟,特別是地球資源衛星。過去,中巴兩國共同研發、部署了兩 枚地球資源衛星,未來他們的合作將延伸到國際資源衛星數據市場。巴 西最大的民航工業製造商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presa Brasileira de Aeronáutica S.A., Embraer)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公司合資製造區間民航 機,這是中共首度與外國民航機製造商合作。 中共與巴西在國際政治方面也有共同的利益,包括對抗工業化國 家。例如,兩個國家在 2003 年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中組成了二十一國 集團與西方國家交涉消除對農產品的補貼。巴西更挑戰美國在美洲自由 貿易區組成的領導地位,強化與南方共同市場的關係;南方共同市場已 經展開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工作。巴西也希望未來在聯合國改革 中獲得中共的支持,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成員。 儘管中共與拉丁美洲國家的經貿關係有很大的進展,但是貿易方面 的齟齬仍然存在,巴西也不例外。從 1995 年到 2004 年間,巴西針對中 國提出了 15 項反傾銷的調查。80 即令在承認中共為市場經濟之後,魯 拉總統仍然決定調查中共對巴西部分產業(包括紡織、成衣、玩具和汽. 77. 78. 79. 80.. Todd Benson, “China Fuels Brazil’s Dream of Being a Steel Power,” New York Times, 21 May, 2004, p. W1; Reuters 22 April, 2004. Peter H. Wertheim. “General Interest/Brazil Accepts China as ‘Market Economy’, Inks Cooperation Pacts,” Oil and Gas Journal, 22 November 2004, p. 33. “China Re-evaluating Energy Policies: Brazil,” China Reform Monitor, 23 June 2004. Scott Kennedy, “China’s Porous Protectionism: The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20, No.3 (2005), p. 413..

(25)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39. 車零件)的不公平貿易。81. 陸、美國政府當前在西半球的認知、策略及作為 當前,小布希總統的西半球策略是基於四個支柱:支持安全,強化 民主、促進繁榮及更加重視人的價值。82 前三個是傳統上美國外交政策 的支柱,三個既是各自獨立的支柱,也是相互強化的支柱。 有關安全的議程方面,美國政府最關切的是反恐與相關的議題。美 國特別經由美洲特別高峰會議和美洲對抗恐怖主義委員會等機制來說服 並提升西半球國家對抗恐怖主義的政治意志。83 在民主的議程上,美國 特別注意到海地、玻利維亞和委內瑞拉等民主國家內部政治的動盪不 安,力求使古巴能夠達成和平的民主轉移,以及強化西半球民主的制度。 84. 有關經濟方面,美國提供拉丁美洲國家龐大的市場及資金,例如,美. 國現在每年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進口總額為 2,250 億美元,截至 2003 年年底,美國在西半球直接投資的總額達 3,040 億美元;相等重要 的是,美國消費的石油主要是從西半球而來,其進口石油的一半是來自 西半球的伙伴(主要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委內瑞拉) ,而千里達是美國 所需液化天然氣最大的來源國。85 針對拉丁美洲與美國鄰近的關係,所以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十分關注 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就美國國內種族分佈而言,拉丁族裔團體成長十 分快速,根據 2000 年美國人口普查,拉丁裔總人數為 3,560 萬,佔總人 口的 30%。86因此,拉丁裔對美國政治的地位愈來愈重要,自然也影響 到美國與拉丁美洲間人與人的交往。 81. 82. 83. 84. 85. 86.. “Brazil’s Industry Probe can Lead to Possible China Trade Sanctions,” Pravda, <http://pravda.ru> (20 October, 2005). Roger F. Noriega, op. cit. Ibid. Ibid. Ibid. Ibid..

(26) 40.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總之,美國在拉丁美洲的策略是支持當地民主政治、市場經濟和區 域經濟整合。. 一、美國外交部門對中國在拉美發展的認知 基於前述的策略,美國行政部門對中國究竟有什麼認知?最重要的 是,美國已經確認中國已經將它成功的的經濟成就轉變成為在國際社會 更大的影響力,當然包括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政府認為影響中國在拉丁美洲外交的因素有下列五個: 1.. 透過貿易和投資取得可靠的原料來源以使經濟持續擴張;. 2.. 減少在國際社會的孤立;. 3.. 展現其為興起的主要強權;. 4.. 尋求國防和情報的機會;. 5.. 追尋一項孤立台灣的政策。87. 二、美國國防部門認知和看法 當美國承認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崛起之際,不同政府部門或個人對 於中國崛起所產生的影響確有不同的看法。 美國軍事部門承認中國因為需要取得食糧、能源、原料和出口市場, 而拉丁美洲也不是例外,所以已經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召開聽證會中,國防部主管國際安全的助 理部長羅德曼(Peter W. Rodman)作證時,表示:「我們非常嚴肅看待 正在崛起的中共所帶來的挑戰,以及中共正在增長的國力,包括軍力。」 88. 針對這樣的情勢,美國國防部門當然重視中共戰略的轉變,儘管它 們認為中國在現階段不會構成任何威脅,而且共軍現代化也是一個現代 87. 88.. Ibid. “China’s Proliferation Practices and Role in the North Korea Crisis.” Hearing before the U.S.-China Economic &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One Hundred Ninth Congress, First Session, (10 March, 2005)..

(27)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41. 化國家會採取的合宜行為。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上將 (General Richard Myers)曾經針對中共解放軍提升裝備素質一事公開表 示, 「對於一個經濟強勁的國家而言,希望擁有現代化的軍隊,我想是很 合宜的」 。89 美國南部指揮部(United States Southern Command)指揮官 克拉多克(Bantz J. Craddock)在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的聽證會上說,中國「已被迫改變其軍事策略。而 中國 2004 年國防戰略白皮書顯示,中國轉向推動可以做遠距離執行任務 的軍隊,有能力確保戰略航道的安全,保護日益增加的海外經濟利益。」 90. 三、美國民間的認知和看法 美國民間的看法各異,有些主張中共已經是興起的強權(risen power) ,而其大戰略是最終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的霸權;91 較溫和者認 為就目前中共在拉丁美洲的活動不會對美國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但長 期而言可能帶來不利的影響;92 部分學者不但斷然否定中共在西半球的 發展會威脅或挑戰美國,而且預期中共的作為有利於「中」美兩國雙邊 關係良性動態的發展。93 儘管有認知和立場上的差異,美國民間專家學者都承認中共晚近的. 89.. 90.. 91.. 92.. 93.. 劉屏, 「中國軍事威脅?邁爾斯、倫斯斐不同調」 ,中國時報,2005 年 7 月 16 日, 版A13。 Posture Statement of General Bantz J. Craddock, United States Army Commander, United States Southern Command, Before the 109th Congress 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9 March 2005). Testimony of Peter T. R. Brookes, Senior Fellow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and Director of Asian Studies Center of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6 April 2005). Testimony of Professor Cynthia A. Watson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6 April 2005). Testimony of Professor Riordan Roett, Sarita and Don Johnston Professor, th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6 April 2005)..

(28) 42.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經濟崛起是促使它積極在拉丁美洲活動,建立密切關係的主要動機。更 重要的是,他們目前在這個地區主要是尋求能源、原料和食糧,以挹注 其長期的經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老牌的國際事務專家學者都不認為中共的崛起會 是一個威脅,特別是在軍事方面。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曾經在報 刊雜誌上發表專論美國與中共的合作有助於促進世界的和平,而中共在 中程對美國的挑戰是在政治和經濟方面,而不是軍事方面。94 前國務卿 鮑爾(Collin Powell)應邀在曼谷舉辦 2005 年亞洲領袖論壇會議中發表 演說指出: 「我個人不認為中國是崛起中的敵人與威脅,而是一個逐漸在 世界舞台取得適當定位的國家。中國人已經明白,權力不再來自槍桿子, 而是來自於屬於國際體系。」95 鮑爾說:「我們以極大的關切注意中國 擴建軍力,不過我迄未看到他們擴軍已經構成威脅,對該地區其他國家 及美國均是如此。」96 儘管如此,他們兩位都承認唯一可能引發中共採取軍事行動的關鍵 是台灣。也就是說,如果中國認為台灣即將宣布或已經獨立,或是美國 不能信守一個中國的原則,中共很可能就會不顧一切經濟與政治利益, 以武力解決問題。 其實,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明瞭美國可以強烈感受到中共的力量不但 進入了拉丁美洲,而且影響力逐漸上升。當美國表明他們在拉丁美洲的 利益是維持當地的民主政治及市場經濟,且相信與拉美國家仍然維持著 堅實關係的時候,他們的憂心忡忡也在於中共在政治經濟的影響力到了 不容忽視的地步。證諸于前述國會聽證會的反應之外,美國國會最近有 許多的聽證會、著述論及中共在拉丁美洲的活動,顯見這個問題的日趨 重要。97 儘管美國不必然需要採取積極的作為來對抗中共尚未成氣候的. 94. 95. 96. 97.. Henry Kissinger. “China Shifts Centre of Gravity,” The Australian, 13 June 2005. 「鮑爾:中共漸成經濟強權」,聯合報,2005 年 6 月 14 日,版 A13。 同前註。 Kerry Dumbaugh & Mark P. Sullivan. “China’s Growing Interest in Latin America.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20 April 2005); Testimony of Peter T. R. Brookes, op. cit..

(29)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43. 挑戰,但勢必要設法鞏固與拉美國家的聯繫。. 四、美國在拉丁美洲的經濟外交 美國十分重視維繫與這個區域國家間堅實的關係,同時也要強化這 個區域國家的民主鞏固和經濟成長。美國總統小布希在美洲國家組織第 三十五屆年會演說時就大力主張經由建立自由貿易協定來強化這個地區 的民主。98 而美國政府特別標誌出貿易議程的關鍵地位,特別是美國與 中美洲—多明尼加共和國自由貿易協定。99 美國主要目標是將北美自由 貿易區擴張為美洲自由貿易區,它的基本的作法是採取兩條路線的方 式,一方面是推動區域多邊的談判,另外一方面是採取次區域多邊或雙 邊談判的方式。後者就是與中美洲、加勒比海國家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下一個目標是與安地斯共同體的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 直到美國國會於 2002 年通過貿易法授權總統進行貿易協定談判之 後,小布希總統才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美國貿易代表左立克一 直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等的談 判。在小布希第二個任期中,左立克轉任國務院的副國務卿,將可以結 合國務院的力量,來協助推動自由貿易。 在小布希總統的全球總體策略是同時追求區域、雙邊和多邊的自由 貿易談判。這個策略經由「競爭性自由化」的過程,產生足夠的壓力, 促使其他國家採取合作的態度。100 基本的設計是,美國與中美洲國家的 自由貿易協定會對南方共同市場提供足夠的誘因,同意建立北美自由貿 易區,而南方共同市場也會鼓勵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同意減少 貿易的障礙。101 在這樣的安排下,美國自然要注重到拉丁美洲國家。 98.. 99. 100. 101.. 陳昶佑, 「美洲國家組織大會演說 布希提倡自由貿易」,蕃薯藤新聞,2005 年 6 月 7 日。 Roger F. Noriega, op. cit. Bergsten, C. Fred, “A Renaissance for U.S. Trade Policy?” Foreign Affair, Vol. 81, No. 6 (2002), p. 94. 由於擔心美洲自由貿易區可能對歐洲在南美的貿易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歐洲聯 盟 1999 年左右開始接觸南方共同市場,嘗試建立自由貿易的關係,且頗有進展。 Todd Benson, “Europe and South America Near Trade Accord,” New York Times, 20.

(30) 44.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截至 2006 年 12 月底為止,美國已經與下列國家和集團批准或簽署 自由貿易協定:以色列、約旦、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智利、澳洲、 巴林、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哥斯 大黎加) 、多明尼加共和國、秘魯、哥倫比亞、巴拿馬、阿曼、摩洛哥、 南非關稅同盟(南非、賴索托、史瓦濟蘭、納米比亞、波札那) 、中歐國 家(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科索沃、馬其頓、 摩多瓦、門地內哥羅、塞爾維亞、羅馬尼亞) 。此外,美國正與下列國家 或集團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西半球國家。102. 柒、拉丁美洲與美國的關係 美國的自由貿易網絡的發展受到部分主要拉丁美洲國家的反對。一 般認為,美國小布希政府的單邊主義和拉丁美洲中間偏左政府的立場造 成美洲自由貿易區無法按照原訂的計畫推動。103 華盛頓原來的計畫是推 動全面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建立區域性的規則涵蓋的範圍除了有關農產 和製造品的關稅減讓之外,還包括了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然而,巴 西只希望協定集中在有關更開放的市場通路(market access) 。兩國在邁 阿密舉行的區域貿易部長會議中達成一個折衝案,以兩個層次的方式來 完成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工作。104 晚近,主要的南美洲國家紛紛由中間偏左的政黨執政,包括阿根廷 (貝隆黨) 、巴西(工人黨) 、智利、烏拉圭(聯合黨) 、委內瑞拉(第五 共和運動) 、玻利維亞、厄瓜多、尼加拉瓜等國,它們在國際事務方面的 主張與美國大為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特別高. 102.. 103. 104.. April 2004, p. W1. 美國正與西半球國家(不包括古巴)進行「美洲自由貿易區」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的談判。 “Watered-down Trade Plans could Hurt LatAm Economies,” China Post , 24 November 2003. p. 15. Palmer, Doug, “US, Brazil to Meet on Stalled FTAA Next Week,” Reuters, 19 April 2004..

(31)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45. 舉反美的大旗,且多方面推動拉丁美洲國家在政治經濟上的結盟。 南美洲國家持續主導建立拉丁美洲的共同體繼續設法結合深受美國 影響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位於南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場和安地 斯共同體(Andean Community)這兩個經濟集團,再加上蓋亞那、蘇利 南兩個位於加勒比海岸的國家於 2004 年 12 月 17 日簽署阿雅庫卓宣言 (Ayacucho Declaration),成立「南美洲國家共同體」(South American Community of Nations, CSN)。105 此外,在委內瑞拉主導下成立了南方 電視台(Televisión del Sur, Telesur) ,24 小時透過衛星傳送南美洲觀點的 新聞和節目,初期訊號涵蓋的範圍包括整個美洲地區和南部非洲。委內 瑞拉新聞暨通信部長(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兼該 電視台總裁伊薩拉(Andrés Izarra)在開播節目中指出,南方電視台尋求 建立「國際通訊新秩序」 ,反對「帝國主義」控制國際通訊和企圖「消滅 我們的文化與文明」。106 這一段談話說明了這個電視台的性質是反西方 的、反美的。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充分利用該國豐富的石油資源,與 13 個加勒比 海國家簽署一項能源合作協議,成立「加勒比海石油」 (Petrocaribe)聯 盟,承諾以優惠條件向這些國家出口原油。107 巴西、阿根廷和委內瑞拉 三國總統在 2006 年高峰會議中達成協議,研究構築從委國到阿國長約 8,000 公里的天然氣管,另外也將連接玻利維亞、烏拉圭和巴拉圭。108 南美洲國家另外一方面也儘量排除美國的參與,例如 2005 年 5 月 10 日在巴西召開的南美阿拉伯國家第一屆高峰會議竟然拒絕美國以觀 察員的身份列席。 105.. 106. 107.. 108.. 這 12 個國家分別是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蓋亞那、 巴拉圭、秘魯、蘇利南、烏拉圭和委內瑞拉。「南美國簽署南美洲國家共同體」, 青年日報,2004 年 12 月 10 日,版 5。第 一 屆 共 同 體 領 袖 高 峰 會 議 以 於 2005 年 9 月 30 日 在 巴 西 召 開,主 要 討 論 基 礎 建 設 和 能 源 的 議 題,以 及 成 立 南 美洲銀行。 王嘉源, 「拉美『南方電視台』挑戰CNN」 ,中國時報,2005 年 7 月 26 日,版A11。 王嘉源, 「查維茲『石油外交』 抗美 委國將予加勒比海 13 國優惠油價挑戰CNN」 , 中國時報,2005 年 7 月 1 日,版A14。 “Political Pipeline Opens for Natural Gas Network,” AP, 21 January 2006..

(32) 46.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拉美國家對美國的不滿可以反映在許多美洲的事務上,例如美洲國 家組織秘書長一職爭奪戰就是一個鮮明的範例。109 美國原本是支持薩爾 瓦多前總統弗洛雷斯(Francisco Flores) ,因為薩爾瓦多是典型的中美洲 國家,採取親華盛頓的路線,是唯一在伊拉克派遣軍隊的西半球國家。 之後,美國轉而支持墨西哥外長德偉斯(Luis Ernesto Derbez),甚至勸 弗洛雷斯退選。不過,大部分南美及加勒比海國家卻支持智利內政部長 殷蘇爾薩(José Miguel Insulza) ,形成了兩強激烈對立的狀況。最後,在 智利提出不採取對抗的保證下,選出智利左翼社會黨籍的殷蘇爾薩為秘 書長。 拉美國家十分瞭解中共在經濟上所提供的資金和商機,所以也積極 的強化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其影響力及於與台灣有外交關係的國家。例 如,中美洲瓜地馬拉的經濟部長奎瓦茲(Marcio Cuevas Posadas)于 2005 年 6 月間赴中國大陸訪問,其主要原因也是著眼於中國的龐大市場。110 以瓜國與台灣密切的關係,包括正在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仍積極 爭取大陸市場可見一斑。 總之,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拉丁美洲(說的更確切而言南美洲)瀰 漫著一股不受美國羈絆的自我發展,這對美國是一大挑戰,也提供了中 國一個機會。. 捌、結語 總體而言,中共在拉丁美洲的活動是在增加彼此間的經貿,以強化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為主目標。隨著中共近幾年來經濟呈現螺旋狀上升, 對原料的迫切需求,使得拉丁美洲自然成為中共經濟外交的重點區域。. 109. 110.. 「美國已無力安定其『後院』」 ,中國時報,2005 年 6 月 14 日,版 A12。 江慧真, 「中共放話願與瓜地馬拉建交」 ,中國時報,2005 年 6 月 24 日,版 A13。 有趣的是,在陳水扁總統結束瓜國的訪問離去之後,瓜國總統宣布將不會親自出 席中華民國—中美洲領袖高峰會議。.

(33) 專論.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 47. 在這個區域中,中共強調彼此間的互補,也具體的提供了各項誘因,以 從這個地區獲得其亟需的資源。在相關因素無重大變動的情況下,中共 與這個地區的關係將會持續加溫。 晚近中共的崛起使得全球經濟權力的分配丕變,中共不但隱然成為 亞洲地區的一股主導力量,更將他的觸角深入了美國的後院,一方面運 用中國的市場以及資金與拉丁美洲國家結合,另一方面成功地從拉美國 家取得原料、食糧及其他工業零組件等,對其經濟發展有正面的貢獻。 總之,中共已經成功地在拉丁美洲建立了灘頭堡。拉丁美洲國家也因此 可以逐漸擺脫對美國資金和市場的依賴,儘管它們與中共經貿關係的開 展仍然在起步階段。 儘管如此,美國在西半球的發展並未受到中共直接的挑戰。美國為 了主導 21 世紀全球霸權的象徵——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全球自由 貿易體制,也在積極佈局;美國一方面持續促成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 談判的完成,以進一步拓展該組織的規範領域,另外一方面也在加速簽 署區域或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美國的策略是以北美自由貿易區為出發 點,逐漸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進而與歐洲聯盟爭奪主導權。但是,美 國的佈局遭到南方共同市場國家的反對,使得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成立遙 遙無期。在西半球內的南北對峙,中共並未直接介入。更何況,中共明 白表示不會將其模式輸出到西半球。 中共在西半球追求霸權仍然是遙不可及的目標,但它在這個區域的 發展也絕非僅僅是填補美國遺留的勢力空間。在短期和中程的發展中, 中國大陸勢必要與拉丁美洲國家維持和諧夥伴的關係,以使其有足夠的 資源和廣大的市場,維持繼續發展的態勢。更具意義的是,中國大陸不 挑釁美國在西半球的優勢地位,一方面可以維持和平的國際環境,另外 一方面也可以無形的削弱美國的優勢。如果中國大陸繼續維持現有成長 的趨勢,而拉丁美洲主要國家強烈反美的立場依舊存在,則我們可以預 期中國大陸與美國在拉丁美洲會逐漸形成對等的地位,並可以自由進出 美國的後院。.

(34) 48. 國際關係學報. 第二十三期 (2007 年 1 月). (收稿:2006 年 12 月 19 日,修正:2007 年 2 月 7 日,接受:2007 年 2 月 27 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se learning experiences will form a solid foundation on which students communicate ideas and make informed judgements, develop further in the field of physics, science

The A-Level Biology Curriculum aims to provide learning experiences through which students will acquire or develop the necessary biological knowledge and

NETs can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ing discussion in Hong Kong abou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by joining local teachers in inter-school staff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Senate Judiciary Committee Speech ‧ before the Tenth Annual International Law and Religion Symposium.. [註 42]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