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爸媽進軍IG 加還是不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爸媽進軍IG 加還是不加?"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81

2017/12/31

爸媽進軍

爸媽進軍

IG

 加還是不加?

 加還是不加?

陳品文文

Facebook

(以下簡稱

FB

)從

2004

年成立至今,每個月有高達

20

億的活躍用戶, 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

FB

起初的使命是提供一個透過分享將全世界串連起來的 平台,讓用戶藉由大頭貼、貼文、留言等,在網路上展現自我。國立交通大學大 二的小義(化名,以下受訪者皆同)表示:「因為想要貼文有很多按讚數,所以 加了很多朋友,不管認不認識。」漸漸地,

FB

聚集了所有的人,不管是家人、朋 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讓使用者在

FB

活動時產生許多心理壓力。比如,不認識 的朋友在貼文下方留言,因為不熟可以按讚或是回覆貼圖敷衍了事;但是當長輩 們在下面留言時,情況可就不相同了。

揮別

揮別

FB

 擁抱

 擁抱

IG

被問及在

FB

與長輩互動的過程,淡江大學大三的小玉苦笑地分享,有一次夏天很 熱穿了比較性感的洋裝,拍了照片並把它換成

FB

的大頭貼,小玉媽媽卻在底下留 言:「太露了不好看!」讓其他朋友不敢在底下留言。國立交通大學大三的小謝 也分享:「有一次和同學開玩笑發了一篇文,媽媽就截圖傳給我要求我刪文。」 原本強調個人經營的頁面,卻因長輩的介入不再那麼自由,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 科技學系助理教授賴至慧表示:「這樣的現象可用情境崩解(

Context collapse

) 的概念解釋。」簡單來說,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社交圈,就像對待父母和對待朋 友會用不同的方式一樣,彼此之間的相處模式也不大相同,而當所有的人都聚集 在

FB

,便會很難管理自己的形象,因此產生許多誤會和麻煩。情境崩解讓年輕人 感到不舒服,於是

Instagram

(以下簡稱

IG

)的出現讓渴望自由的年輕人,猶如哥 倫布發現新大陸,紛紛投入

IG

的懷抱。 根據Science Daily指出,如今美國

13

17

歲的青少年使用

IG

的比例,已超過

FB

十個百分點,年輕人的據點已經轉換到不同的社群媒體,

FB

不再是他們的最愛。 而在台灣,年輕人對

IG

的使用也逐漸頻繁,Dcard上一則貼文討論「

FB

IG

的差 別」,詢問大學生

FB

為何失寵,如今大家只用

IG

發文?最多人按讚的留言是: 「因為臉書有爸媽好友!」為了逃離長輩的干涉,越來越少人在

FB

發文,年輕人 開始在相對自由的平台上經營個人小天地,用圖片紀錄並且分享生活。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2010

年成立的

IG

,因其隱私性高的特性,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使用。(圖

片來源/

FILIGREE JEWELERS

爸媽成為好友 是監控還是關心?

爸媽成為好友 是監控還是關心?

美國網站common sense media提供一個平台,讓父母對小孩使用社交媒體產生 的狀況進行發問,網站中看得出許多家長對於未成年小孩使用社群媒體的焦慮, 例如詢問哪一個社群媒體對小孩是最健康的?我的小孩上傳性感的自拍照我該如 何制止?種種問題讓我們理解,未成年者心智尚未發展成熟時,父母的監控可以 幫助他們適當地保護自我,同時擁有正常的社會關係;然而當小孩成年後,父母 的監控是否還有其必要性? 有了

FB

加爸媽成為好友的經驗後,年輕人們對於讓爸媽追蹤

IG

這件事感到相當反 感,網路上也有許多人發文求救。國立交通大學大三的小萱苦笑說:「在

FB

發文 的時候,我都會直接設定封鎖家人,

IG

對我來說是個私人空間,我媽想要追蹤我 很多次了,但我每次都按拒絕。」除了反對也有贊成讓父母成為

IG

好友的例子, 國立交通大學大三的小葉表示:「我和爸爸無話不談,讓他追蹤

IG

是希望他能了 解我的生活。」其實大學生所煩惱的「到底要不要讓父母成為好友?」背後隱藏 著更複雜的層面,生長背景、家庭環境都會導致不同的使用結果,從小和家人關 係好的人,可能會更願意將

IG

開放給爸媽。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3)

網路上許多網友發文,討論爸媽進軍

IG

時該如何面對。(圖片來源/

Google搜尋

引擎) 然而就算和父母有著像朋友一樣的相處模式,年輕人就願意敞開私人空間嗎?國 立東華大學大三的小東表示:「也不是像朋友,是心態上的問題,覺得越長大越 能跟家人坦白。但是如果他們對我的日常生活頗有微詞,我會隱藏部分內容。」 國立交通大學大三的小丹表示:「加了爸爸

IG

後,我會注意在晚上的時候不發限 時動態,避免讓他知道我太晚睡。」這裡產生一個矛盾點,當爸媽表示想藉由社 交媒體了解並且關心小孩時,卻對內容提出反面的看法,這舉動便成為小孩眼中 的監控,關心與監控僅有一線之隔,如何拿捏還需考驗父母的智慧。

世代差異 如何化解衝突?

世代差異 如何化解衝突?

或許年輕人都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父母使用

IG

就只是想監控我們,賴至慧 表示:「情境崩解讓不同的社交圈全在

FB

攤開了,這一點讓年輕人感到不舒服,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卻忘記父母也是有自己的朋友圈的。」今年

53

歲育有二個小孩 的謝媽媽說:「會用

IG

是因為看到許多朋友的

FB

照片與

IG

同步,覺得好奇就用 了,小孩不加我就算了,但是透過

IG

的日常動態我可以明白對方的生活是否愉 快。」今年

42

歲育有一個小孩的楊媽媽也分享:「當初想使用

IG

是為了追蹤韓星 金秀賢!」對於小孩已經上大學的父母來說,面臨空巢期的他們除了關心小孩生 活,也需要擁有自己的社交圈。 楊媽媽對於長輩入侵社群媒體這件事表示:「即使我現在有家庭有小孩了,我媽 看到我

FB

發的照片穿的比較辣,也是會立馬打電話來唸我,但是沒關係啦唸過就 算了。」面對長輩入侵

FB

這件事,年輕人會感到反感,也不禁令人好奇,身為父 母的他們面對更年長者的入侵,是抱持怎樣的態度?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俞蘋表示:「年齡反應不同的面相,最特 別的是生命歷程,它像是一個週期,不管是哪個世代的人都會經歷它。」她也提 到根據社會情感選擇理論的研究,老年人(

60

歲以上)的社會網絡會越來越小, 除了少了許多與別人接觸的機會之外,也會主動切除不重要的關係,因為老年人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4)

除了少了許多與別人接觸的機會之外,也會主動切除不重要的關係,因為老年人 意識到自己生命有限,寧可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人身上,也就是家人。不同於年輕 人會積極拓展人際關係,老年人選擇將家人當作是人際互動的主軸,因此中生代 對年長父母在網路上各種的行為,會有比較大的包容力。比如說,年長者常常分 不清楚貼文的發佈者與被標記者,而誤在自己兒女的朋友所發布的貼文下留言, 雖然有點突兀,身為兒女的中生代卻不會像年輕人那麼反感,相反地能夠利用這 樣的平台跟父母親互動。 或許隨著我們年紀越大更加懂事,親自當了父母之後便會了解所謂的天下父母 心,能用更多不同角度去理解他們。然而要不要加爸媽好友,沒有一定的答案, 我們該思考的是,究竟是科技產生這些問題,還是世代之間溝通的問題?畢竟科 技只是提供一個管道,不同人使用它會產生不同結果。年輕人從

FB

逃到了

IG

,未 來當長輩全面入侵

IG

後,相信又會有一個新的

IG

出現,年輕人除了再次大遷徙, 也應回頭檢視背後更深層的問題,從根本之處尋找解決之道,打破與父母親之間 的藩籬。    記者陳品文 編輯陳映瑜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就算身處軍營中,很多男兒都還是相當關心 NBA 自己

夏天慢慢的來臨了。一天早上 凱琪和媽媽正在忙著拔鬱金香 將球根分類收進袋子

• 爸爸媽媽認識 -> 成為朋友互相了解 -> 時常都希望在一起,願 意互相遷就,令彼此開心 -> 想永遠一起生活,建立家庭並願意

今天汽油調漲至每公升 36.2 元,如果爸爸開車至加油站加了 1000

觀看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教育多媒體網站短片 A Very Special Picnic 1 ,加強學生

媒體可以說是內容、資訊最大的生產者,但受制於 國際社交媒體及搜尋平台的經營手法,本地主流媒 體在發展網上業務時,面對不公平的競爭。 這些

本程式要用到三個素材: 街道地圖 (舞臺背景) 、 媽媽 (角色) 和 蛋糕 (角色) , 應該如何安排到舞臺上?. 註 蛋糕 可在範例庫中找到, 媽媽 和

西元 1998 年,G oogle 的創辦人之一賴利佩吉發表了網 頁排序的演算法,涵蓋 G 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