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87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劉維開

*

1924 年 11 月,孫中山因北方政局發生變化,決定赴北京與段祺瑞、馮 玉祥等共商國事。10 日發表〈北上宣言〉,揭櫫召開國民會議,解決中國問 題的目的,17 日,由廣州抵上海。在上海期間,孫中山招待記者,說明在 國民會議上,要打破軍閥,以及援助軍閥的帝國主義,如此方能使中國和 平統一。22 日由上海啟程經日本北上赴天津,23 日抵長崎,24 日抵神戶。 孫中山在神戶停留一星期,至30 日前往天津。 孫中山停留期間,除會見日本友人、接受日本新聞記者訪問、出席日 本各埠國民黨人聯合歡迎會等活動外,最受矚目者為28 日出席神戶商業會 議所在神戶高等女學校主辦的公開講演會。孫氏以「大亞細亞問題」為題, 強調中日合作的重要,表示:「從今以後對於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做西方 霸道的鷹犬,或是做東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們日本國民去詳審慎擇」。講 詞正式發表時,定名為「大亞洲主義」。 「大亞洲主義」是孫中山對於中日關係最後的見解,也是他對日本最 後的諍言,自發表後即受到各方面重視,學者相關研究亦不在少數。然而 就孫中山發表「大亞洲主義」,主張中日親善的同時,政策上是聯合俄國。

*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

88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因此就孫中山講演「大亞洲主義」,除了是他為解決中國問題而對於日本的 懇切陳詞外,還應該將講演內容放在他的聯俄政策與反帝國主義主張中思 考,本文除討論孫氏北上與赴日的經過外,將由「友日」、「聯俄」、「反帝」 三方面,對於孫中山講演「大亞洲主義」的主旨進行考察。 關鍵詞:孫中山北上、大亞洲主義、北上宣言

1924 年 11 月,孫中山因北方政局發生變化,決定赴北京與段祺瑞、馮 玉祥等共商國事。10 日發表〈北上宣言〉,揭櫫召開國民會議,解決中國問 題的目的,17 日,由廣州抵上海。在上海期間,孫中山招待記者,說明在 國民會議上,要打破軍閥,以及援助軍閥的帝國主義,如此方能使中國和 平統一。22 日由上海啟程經日本北上赴天津,23 日抵長崎,24 日抵神戶, 停留一星期,30 日前往天津。 孫中山在神戶停留期間,除會見日本友人、接受日本新聞記者訪問、 出席日本各埠國民黨人聯合歡迎會等活動外,最受矚目者為28 日出席神戶 商業會議所在神戶高等女學校主辦的公開講演會。孫氏以「大亞細亞問題」 為題,強調中日合作的重要,表示:「從今以後對於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 做西方霸道的鷹犬,或是做東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們日本國民去詳審慎 擇」。講詞正式發表時,定名為「大亞洲主義」。當晚,孫氏出席神戶商業 會議所等團體共同舉辦的歡迎會,以「日本國民應該幫助中國廢除不平等 的條約」為主題發表講演,再度強調中日合作的重要,呼籲「日本真有誠 意來和中國合作,便先要幫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爭回主人的地位,讓 中國人是自由身分,中國才可以同日本來親善」。 「大亞洲主義」是孫中山對於中日關係最後的見解,也是他對日本最 後的諍言,自發表後即受到各方面重視,學者相關研究亦不在少數。然而

(3)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89 就孫中山發表「大亞洲主義」,主張中日親善的同時,政策上是聯合俄國, 在講演中亦有一段對俄國的推崇,「主張王道」、「講仁義道德」、「極力主持 公道」,呼籲日本要做出正確的抉擇。因此就孫中山講演「大亞洲主義」的 目的,除了是他為解決中國問題而對日本的懇切陳詞外,還應該將講演內 容放在他的聯俄政策與反帝國主義主張中思考,本文除討論孫氏北上與赴 日的經過外,將由「友日」、「聯俄」、「反帝」三方面,對於孫中山講演「大 亞洲主義」的主旨進行考察。

壹、孫中山的北上與赴日

1924 年 10 月,直系將領吳佩孚率部正在山海關方面與張作霖之奉軍激 戰,同屬直系之馮玉祥突然倒戈,率部由古北口返回北京,於23 日發動政 變,拘禁總統,亦為直系領袖之曹錕,迫使其宣佈下野,第二次直奉戰爭 以直系失敗落幕,馮玉祥、張作霖掌握了北京政府的領導權。馮、張兩人 以其資望難以掌控全局,決定推舉下野多年、蜇居天津的皖系領袖段祺瑞 出任新政府未成立前的過渡時期領導人。 政變發動後,馮玉祥等立即致電包括孫中山在內的各界人士,謂:「一 切政治善後問題,應請全國賢達急起直追,會商補救之方,共開更新之局。」 1時在廣東韶關北伐前線的孫中山聞訊,於 27 日致電祝賀馮玉祥等政變成 功,並表示即將北上晤商一切,曰:「義旗聿舉,大憝肅清,諸兄功在國家, 同聲慶慰。建設大計,亟須決定,擬即日北上,與諸兄晤商,先此電達, 諸維鑒及。」2同時致電在天津的段祺瑞,亦表示即將北上之意。3同時於28

1 〈馮玉祥等致孫中山等各界電〉,葛培林,《和平奮鬥救中國——孫中山先生晚年北上紀 實》(以下逕用「《中山文史》第32 輯」),http://zszx.zsnews.cn/2006/03/20/550564.shtml, 2014/9/30。 2 「孫中山檔案文獻特展」展品,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本文與《孫中山全集》第 11 卷 所載,文字上稍有出入,見該書,頁252。 3 電曰:「大憝既去,國民障礙從此掃除,建設諸端亦當從此開始。公老成襄國,定有遠謨。 文擬即日北上晤商一切,藉慰渴慕並承明教。先此奉達,諸惟鑒照是荷。」《孫中山全集》

(4)

90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日致電正在瀋陽與張作霖接洽的孫科,告知:「父即日往北,請譽虎、韶覺 同到天津等候可也」。4 11 月 1 日,馮玉祥等復電表達歡迎之意,曰:「頃 奉感電,深荷關垂。捧讀之餘,無任感佩。祥等軍人,負捍衛國家之責, 第念數載以來,每經一次戰事,國家人民受莫大損失。而國事毫無進步, 愈演愈壞,民國幾將不國。捫心隱痛,愧對國民,實不忍再事戰爭,以速 國家之亡。惟武人不諳政治,期望海內賢達,共維國是。竭誠呼籲,至再 至三。迭次通電,諒已鑒察,先生國家元勳,愛國情切,宏謨碩畫,佩夙 仰深,萬乞發抒讜論,俾國內人士,知所遵從,並盼早日蒞都指示,共策 進行,無任叩禱之至。肅電奉布,寧盼教言。」5 4 日,馮玉祥等再度致電, 促請早日北上,謂:「辛亥革命未竟全功,致令先生政策無由展施。今幸偕 同友軍,戡定首都,此後一切建設大計,仍請先生指示,萬望速駕北來, 俾親教誨是禱。」與馮氏同屬國民軍的胡景翼另有專電致意:「翼軍江晚到 津,地方安堵,請先生命駕北來,謹率三軍歡迎。」6 由孫中山與馮玉祥等往來電報內容看,孫氏北上一事,實出於主動, 而後馮玉祥等再行邀請。孫氏為何在第一時間即表示「擬即日北上」之意, 關鍵在於對政變的判斷。他在11 月 3 日赴長洲要塞巡視後,轉赴黃埔軍校, 對師生作了北上的辭別演說,其中提到決定北上的原因,謂:「六月前京中 同志八九人,以各省革命,收效殊小,乃從事於中央革命之運動,後屢函 報,謂已有頭緒,請吾舍去廣東,赴津候會,因未成熟,故不之往。不料 數日前,北京發生政變,曹、吳將因此下臺,不可謂非同志運動之功。但 首都政變後,同志並未取得大權。馮、胡、王、孫又復通電,不問政治, 此誠危險。革命,政治運動也;政治,大眾之事,即做人之謂也。今馮等

第11 卷(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頁 251。 4 〈致孫科電〉,1924 年 10 月 28 日,《孫中山全集》第 11 卷,頁 254。譽虎為葉恭綽、韶 覺為鄭洪年。 5 〈馮玉祥等致專電 促孫中山北上〉,《中山文史》第 32 輯,http://zszx.zsnews.cn/2006/03/ 20/h550553.shtml,2014/9/30。 6 「孫中山檔案文獻特展」展品,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5)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91 高揭旗幟,竟謂不問政治,譬諸原動力Motor,任其發生,而不引之於用, 則阻之者必死。故北京此次革命,決無成功希望,所可謂者,此後始知北 京軍人亦能受革命黨之感化,並不如吾人預料之絕望。吾之所以入京,因 彼方同志,苦心孤詣,盼吾蒞都,自不能不去看看,至多亦不外在京組織 黨部,做些宣傳工夫而已。」7類似的內容,又出現在11 月 12 日廣州各界 歡送會上的演說中。亦即就孫氏而言,認為這次政變,實際上是由在北方 的革命黨人籌劃,「其他各軍隊都是臨時回應的」。8 對於北上一事,中國國民黨內部有著不同意見,孫中山曾經對同志表 示:「汝等以大元帥視我,則我此行誠危險;若以革命黨領袖視我,則此行 實無危險可言。」9在彼此爭論過程中,俄國顧問鮑羅廷(Mikhail Borodin) 和俄國駐華大使加拉罕(Karakhan)表達了對孫氏北上決定的支持,鮑羅廷 說:「10 月 23 日的政變及其後發生的事件給國民黨提供了一個登上國民革 命鬥爭大舞臺並成為大政黨的極好機會。如不利用這一機會,不僅從策略 上看是錯誤的,而且在一個長時期內必然地、不可避免地會削弱國民黨。」 他認為國民黨「首先應該發表宣言,重申國民黨在各個問題上的立場,提 出符合時局要求的口號,但這還不夠。以孫逸仙為首的國民黨代表團應該 北上,在各地公開捍衛自己的立場和口號」;10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 (Voitinsky)也認為孫中山北上的決定「是在政治上邁出了正確的一步。自 中國革命以來,現在第一次出現了孫逸仙不僅僅在一個廣東省可以起政治 作用的局面」,表示「孫逸仙在為自己的活動贏得了擴大的政治舞台之後, 應該利用這個舞台使中國廣大民眾看到,目前他在為國家的統一,為反對 外國的壓迫而鬥爭,而不是在爭奪總統職位,不是在為國民黨一黨爭奪政

7 星星,〈粵孫臨別贈言〉,《申報》,1924 年 11 月 10 日。 8 《孫中山全集》第 11 卷,頁 307。 9 《孫中山全集》第 11 卷,頁 251。 10 〈鮑羅廷《關於國民黨》的書面報告〉,1925 年 1 月 24 日於北京,《聯共(布)、共產國 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 (1920-1925)》(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 年 1 月),頁 566。

(6)

92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權」。11鮑羅廷、加拉罕、維經斯基等的支持,是孫氏能夠在黨內排除反對 力量,確定北上的原因之一。 11 月 10 日,孫中山發表對於時局宣言,重申是年 9 月 18 日發佈〈北 伐宣言〉的要旨,以及1 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主張, 闡明對外政策在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消滅帝國主義,謂:「國民革命之目 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其內容為何,本 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已說述之。蓋以民族、民權、民生三主義為基 本,而因應時勢,列舉救濟方法,以為最少限度之政綱。語其大要,對外 政策:一方在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條約及特權;一方在變更外債之性質,使 列強不能利用此種外債,以致中國坐困於次殖民地之地位。……蓋對外之 政策果得實現,則帝國主義在中國之勢力歸於消滅,國家之獨立自由可保。」 並主張召開國民會議,解決時局問題,以謀求中國之統一與建設。12 11 月 13 日,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及其隨行人員等離廣州經香港北上, 17 日上午抵達上海,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但因孫氏廢除不平等條約 主張,引起列強不滿,上海《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社論,

有拒絕其進入租界主張,孫氏聞此事,以為「外人發此言論,不勝駭異」, 斥責道:「上海為中國領土,吾人為主人,彼等不過為吾人之賓客。賓客對 於主人,固無拒絕主人入內之權利。如租界當局,果阻餘入租界,則吾人 對此不能不有出以斷然手段之覺悟。現時中國已達撤廢一切外國租界之時 期,吾人為貫徹此目的不惜為最大之努力。中國國民,已不能再坐視外國 僑民在中國領土內肆其跳樑跋扈也。」1319 日下午,孫氏在莫利愛路寓所招 待新聞界記者並發表演說,說明主張召開國民會議之主旨,稱:「中國禍亂 之癥結,實為軍閥專制,與軍閥所依賴之帝國主義。必須打倒此二者,中

11 〈維經斯基給季諾維也夫的電報〉,1924 年 11 月底於上海,《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 國國民革命運動 (1920-1925)》,頁 555-556。 12 〈孫中山對於時局之宣言〉,《孫中山全集》第 11 卷,頁 298。 13 〈孫中山與歡迎者談話〉,《中山文史》第 32 輯, http://zszx.zsnews.cn/2006/03/20/550461.shtml,2014/9/30。

(7)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93 國乃可進行於治平」,然而「欲撲滅軍閥,必先打倒軍閥憑藉之帝國主義」, 「今軍閥既倒,欲打倒帝國主義,亦已獲有機會。國民會議中。當必努力 於打倒此二種勢力。此次會議,已成為中國治亂之關鍵。會議不成,大亂 將無盡期。」14 11 月 22 日上午,孫中山等一行離上海,乘輪赴日本。孫氏原定行程由 上海赴北京,轉向赴日的原因,根據當時報紙說法,為:「孫中山先生日前 到滬後,擬逕自赴津,後因鐵道不通,輪船乘客,更形擁擠,且近日船公 司赴津,頭等艙位早經售罄,故特改乘上海丸先赴日本,轉輪至津。」15而 在前一日,《申報》已經以「孫中山有今日赴日轉津說」為題,轉登《大晚 報》關於孫中山赴日轉津的報導,曰:「孫中山定二十二日晨間乘上海丸往 神戶,繞道赴天津。其取道日本之故,因中山急於赴津會商時局,而上海 至津適無直航船隻,故一抵神戶,即將轉輪赴津,孫夫人留滬不行。」亦 是指稱赴日為交通問題所致。不過根據同則報導中,轉載日本《每日新聞》 報導,實可以看出孫中山赴日之行應為其北上行程的一部分,交通問題只 是對外界的說辭,曰:「孫中山抵滬後,各方多希望其早日赴津,現據傳說, 中山擬先赴日本一行,在神戶登岸,與邦人士親自接洽一切,然後再行赴 津,參與會議。中山之意,因目前世界大勢,中日兩國必須根本提携,否 則必感痛苦,故在赴津之前,先往日本一行,中途如無更改,則本月二十 六日,或可乘長崎丸動身。又據另一消息,孫氏因津滬輪船之擁擠,而北 行又不能再緩,故乘日船至門司易船,以求迅速并無其他任務云。」16對照 相關資料,似亦可以說明孫氏赴日並非單純的交通問題所致。 早在是年 9 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發生後,孫中山以中國有事,日本關 係重大,派大本營參謀總長李烈鈞赴日,作連絡調查鼓吹等工作。當其北 上之際,特電召李氏返國,至上海會面;時李氏已由北京政府任命為參謀

14 〈孫中山昨日招待新聞界紀〉,《申報》,1924 年 11 月 20 日。 15 〈孫中山昨晨離滬〉,《申報》,1924 年 11 月 23 日。 16 〈孫中山有今日赴日轉津說〉,《申報》,1924 年 11 月 22 日。

(8)

94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總長。據李氏說法,孫中山赴日出自他的建議,謂:「此時適段祺瑞約總理 北上,面商大計,總理復電允之,眾議紛紛,未決行期及所取之道路,總 理即電召余返國。余抵滬時,總理已至,即晉謁總理,詔余曰,芝泉約余 赴北京,現正待啟行,而諸友意見不一,君謂余當如何?余答日本老友甚 多,如頭山滿、犬養毅、白浪滔天、床次竹二郎諸人者,皆彼國之賢達, 與總理夙相契厚者,倘過日本晤談,獲益必大。總理乃定取道日本之計。」 17而根據日本駐華記者澤村幸夫的回憶,孫中山在離開廣州之前,曾於 11 月12 日致電其明確表示赴天津之前將先訪問日本,謀求中、日提攜合作, 曰:「余此次訪問日本,意在赴天津會議之前,先訪問在日本之舊友知己, 率直交換意見。現今之中國正遭遇即將邁上統一路途之重大時機。究將如 何達成此一目的?乃識者必須加以深思考慮之事。今者,中國之問題已非 單純中國一國之問題,實際已成為世界問題而受到重視。余對此一時局深 深痛感。無論如何,如不與日本提攜合作,則決不可能解決。而此種說法, 更不可僅僅成為外交辭令中之中日提攜合作。中日兩國國民必須在真正了 解之下救中國,確立東亞之和平,同時鞏固黃色人種之團結,藉以對抗列 強不法之壓迫。余尚未考慮要求《二十一條》條約之廢除與旅順、大連之 收回。余尚有具體之方案。」18 至於鮑羅廷則是由日本政府對於孫中山北上一事的態度觀察,日本方 面為了讓孫中山取道日本北上,在上海作了不少工作。他認為:「日本人他 們在這裡也是為了同一目的:儘量使孫逸仙遠離北方。」19另一方面,俄國 方面對於孫氏訪問日本所可能造成與俄國關係的影響亦十分關注,軍事顧 問加倫(Blyukher)向國內的報告中,陳述對廣州政局變化的觀察,謂:「11 月上半月,孫中山上海之行和東渡日本,使廣東政局發生轉折。孫中山東

17 李烈鈞,《李烈鈞將軍自傳》(桂林:三戶圖書社,民國 33 年 8 月),頁 83。 18 《孫中山全集》第 11 卷,頁 310。 19 〈鮑羅廷《關於國民黨》的書面報告〉,1925 年 1 月 24 日於北京,《聯共(布)、共產國 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 (1920-1925)》,頁 569。

(9)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95 渡日本,使國民黨右派興高彩烈,一瞬間,日本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在 政治上,人們對於日本之行的結果寄予很大希望。在國民黨右派看來,孫 中山此次日本之行,可加強右派對孫中山的影響,他們堅信日本將給孫中 山以支持,堅信他們今後成立中央政府方面可以有更大的發言權了。」連 與俄國方面關係最密切的軍隊和軍校也感染到這股風潮,「(粵軍)司令部 上上下下一議論起日本可能派教官到廣州來,就幾乎是喜形於色,黃埔軍 校也居然有人風言風語地說日本教官就要來廣州了」,他說:「一瞬間,親 日情緒油然而生,黨政要員無不陶醉於這種情緒之中,及至孫中山抵達天 津,喧囂一時的親日情緒才漸漸消退。到 12 月上半月,人們就已完全清醒 過來了」。20

貳、孫中山訪日行程

1924 年 11 月 22 日,孫中山偕夫人搭乘上海丸離開上海轉赴日本,隨 行者除侍衛人員外,包括李烈鈞及秘書戴季陶、黃昌穀等。孫氏登船後, 先在餐廳接見幾位日本新聞記者數人,由戴季陶擔任翻譯。孫氏除說明北 上主張外,著重於中日兩國關係,希望日本上下應切實表明對華親善政策, 大意謂:「余此次因無便船,故改由神戶,轉道赴津。抵神戶後,擬順便訪 晤日本朝野一部份人士。中日兩國,就目前世界大勢言,非根本提攜不可。 兩國人民,尤應親善攜手,共禦他人侵略政策。近年來中國人民,對於日 本,頗多懷疑,此後日本上下,應切實表明對華親善政策。中國頻年內亂, 多半為外人直接或間接造成,過去如廣州商團事件,現在如吳佩孚南下事 件,暗中均有外人從中指使,無非欲達其侵略政策耳。余此去純然以中華 民國國民資格,赴天津之善後會議。屆時余即將建議此項主張於會中,共 救國難,如要求撤廢治外法權一事,即為入手計畫之一。此後進行,當然

20 加倫,〈軍事政治形勢(摘自加倫 1925 年 1 月 10 日報告附錄)〉,А.И.卡爾圖諾娃著、中 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加倫在中國(1924-192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1983 年),頁 115。

(10)

96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須經歷無數難境,頗願日本朝野,予以同情之助力。諸君多為新聞界有力 者,以上所述,深願時加鼓吹。」21談話約一小時結束。孫氏隨即與登船送 行者談話,並一一握手道別,送行者旋下船登岸,立於碼頭恭送,孫氏偕 夫人及隨行人員亦於甲板與送行者致意。 23 日中午,孫中山一行抵長崎,受到華僑和留日學生的熱烈歡迎。孫 氏在船上接見新聞記者,並對來歡迎者發表簡短談話。孫氏面對記者對於 他所提出解決中國問題意見:「對內是打破軍閥,對外要打破列強的干涉, 完全由中國國民作主」,能否實行的質疑,表示:「當然可以實行」。他說: 「我從前革命,要推翻滿清,一般日本人不相信有這個能力;近來革命, 要推翻軍閥,一般日本人也是不相信有這個能力。但是在辛亥年已經推翻 了滿清,最近又推翻了吳佩孚的軍閥;更進一步,以後中國國民,當然有 能力來解決全國一切大事。日本新聞記者對於中國國民的能力,應該有這 種信仰,不可有絲毫的懷疑。這個信仰是根本信仰。倘若中國國民無統一 之能力,東亞便要大亂不已,世界便不能和平。」而在對歡迎者的講話中, 說明主張召開國民會議的目的,是要解決兩個大問題,「一個就是解決國內 民生問題,二個是打破列強的侵略。要打破列強的侵略,就是要廢除一切 不平等的條約,收回海關、租界和領事裁判權」,「國民會議開成之後,對 內就是解決全國的民生問題,對外就是打破列強的侵略這兩件事」。並特別 籲請留學生們能大力宣傳,「除了對日本人宣傳之外,還要對海外各處留學 生聯絡,成立一個國外學生聯合總會,一致打電報來贊成國民會議。對國 內的家屬朋友也是一樣聯絡起來,全體一致打電報,力爭要開國民會議」。 22 24 日下午,孫中山一行乘上海丸抵達神戶。孫氏先在船上會見來自東 京、大阪、神戶等地的新聞記者,並接受提問。孫氏在回答中,一再強調

21 〈孫中山離滬前對日記者談話〉,《申報》,1924 年 11 月 24 日。 22 兩次講話〈與長崎新聞記者的談話〉、〈學生須贊成國民會議〉,1924 年 11 月 23 日,見《孫 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廣州:民智書局,民國14 年 3 月),頁 93-112。

(11)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97 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重要,希望日本政府與民眾能給予支持,謂:「中國 之統一,我輩亦甚希望。蓋國內之和平,無有不期望者也。然內亂由來之 原因,決不在國之內部,而由於外來之列強壓迫,如從前中國與列強間所 訂之不平等條約,不但紊亂中國之和平,且謂之有妨礙於世界之和平,亦 無不可。即無名之一外人,一進中國,即占特別之待遇與有利之地位,才 智稍優者,即利用之為私利私欲之具,而為傍若無人之舉動。因之國內利 源,幾為外人吸盡。結果卒演成今日之內亂。……然此不平等到條約之取 消,須俟日本有同情之援助,同時我等深信日本,鑒於我等之地位,必與 以真正援助也。」23次(25)日,孫氏出席由中國國民黨東京、大阪、神戶 三支部聯合舉辦的歡迎會,席間以「中國內亂之因」為主題發表演說,重 申北上的任務在廢除不平等條約,說:「我這次到北京去的任務,就是要廢 除中外不平等的條約。我這次路過日本,在上海動身及到長崎和神戶三處 地方,都有很多日本新聞記者來見我,要我公開發表對於中國時局的主張; 我都是主張要中國和平統一,便要廢除中國和外國所立的不平等條約」。革 命黨的主張在打倒軍閥,消滅帝國主義,表示「我們革命黨要中國從此以 後不再發生軍閥,國民能夠自由來解決國事,中國永久是和平統一,根本 上便要在中國搗亂的帝國主義不能活動,便要消滅在中國的帝國主義。因 為要消滅在中國搗亂的帝國主義,所以講內政問題便牽涉到外交問題,要 廢除一切不平等的條約」。要廢除不平等條約,就是要開召國民會議;要召 開國民會議,還是要國民的奮鬥,一致去要求。他強調國民會議的重要性, 開得成,中國便可以和平統一,大家便可以得太平幸福;開不成,中國便 還要大亂不已,大家便還要受兵災的禍害。「所以大家要以後所得到的是禍 是福,還是在大家自己去求」。24 28 日下午,孫氏出席由神戶商業會議所主辦,大阪朝日新聞社、大阪 每日新聞社、神戶新聞社、神戶又新日報社等四家新聞媒體協辦的講演會。

23 之圭,〈神戶特訊-孫中山抵神後紀要〉(十一月二十五日),《申報》,1924 年 11 月 29 日。 24 〈中國內亂之因〉,1924 年 11 月 25 日,見《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 35-63。

(12)

98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講演在縣立神戶高等女學校講堂進行,主辦單位提供的講題為「大亞細亞 問題」,會後正式公布的講演詞,則作「大亞洲主義」。演講重點對於日本 多所期待,籲請日本支持中國的廢除不平等條約。根據《民國日報》報導, 演講現場氣氛感人,聽眾不時報以熱烈掌聲,曰:「在會未開場之前二點鐘, 一班狂熱的群眾絡繹不絕到來,無不爭先恐後,擁入會場,一睹東亞民族 解放先覺之顏色。日人都呼先生為『中國革命的風雲兒』,亦可見日人歡迎 之熱烈程式矣。是日講演會場雖可容萬人,然如東京、京都等各處遠道而 來者,亦有數千人。故會場中人山人海。後來者都抱向隅之感。總理講演 約三小時,由戴季陶先生翻譯。演說到緊要關節處,滿場聽眾鼓掌之聲, 震撼全宇。五時講畢,拍掌萬歲之聲哄動全堂。散會時,數萬群眾鵠立場 外廣場,脫帽與歡呼萬歲之聲,約有三十分鐘之久。自孫總理登車回旅館 後,歡迎群眾始漸漸散去。」25是日晚,孫氏出席神戶商業會議所、日華實 業協會等神戶各團體與旅日華僑的歡迎宴會,演說中再度強調日本應助中 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爭回主人的地位,讓中國人是自由身分,中國才可以 同日本來親善。他說:「中國同日本是同種同文的國家,是兄弟之邦。就幾 千年的歷史和地位講起來,中國是兄,日本是弟。現在講到要兄弟聚會, 在一家和睦,便要你們日本做弟的人,知道你們的兄已經做了十幾國的奴 隸,向來是很痛苦,現在還是很痛苦,這種痛苦的原動力便是不平等的條 約。還要你們做弟的人替兄擔憂,助兄奮鬥,改良不平等的條約,脫離奴 隸的地位,然後中國同日本才可以再來做兄弟。」26 30 日上午,孫中山等一行離開神戶,乘日輪北嶺丸赴天津。孫氏在神 戶停留期間,除公開活動及會見日本友人,包括頭山滿、萱野長知、山田 純三郎、寺尾亨等外,並與政界、軍界、實業界及地方等各方面人士數十

25 哲民,〈孫總理離日時之歡送盛況〉,上海《民國日報》,1924 年 12 月 5 日。引自《中山 文史》第32 輯,http://zszx.zsnews.cn/2006/03/20/550335.shtml,2014/9/30。 26 〈日本應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1924 年 11 月 28 日,《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 論》,頁32-33。

(13)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99 人,進行廣泛接觸,商議中日關係未來發展。2712 月 1 日,經過門司,在船 上接受新聞記者訪問。談話中,孫氏重申他對日本的期待,表示:「我所發 表的主張,最重要之一點,就是在求日本援助中國,廢除中國同外國所立 的一些不平等條約。我們中國此刻所受不平等條約的痛苦,在日本三十年 以前,也是曾經受過了的。後來日本同歐美各國奮鬥,才除去那種痛苦。 我現在希望你們日本,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擴充痛定思痛的同情心,援 助我們中國來奮鬥。」28 12 月 3 日下午,北嶺丸駛抵大沽口,當晚,段祺瑞代表許世英曁汪兆 銘、孫科等自天津專車前往迎接。4 日,北嶺丸抵達法租界美昌碼頭,中國 國民黨及各界八十多個團體代表,近萬餘人,於岸上列隊歡迎。船靠岸後, 由馬千里等八人代表民眾登船迎接,當孫氏出現於甲板時,羣衆高呼:孫 中山先生萬歲!中華民國萬歲!國民會議萬歲!「聲如雷鳴」,記者稱「誠 近十餘年來罕有之盛會」。孫氏登岸與歡迎者稍事周旋,即偕夫人乘車直赴 張園行轅休息。29這是孫中山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到天津,當日下午,即 感覺身體不適,無法參加晚上的各界歡迎會。經診治為膽囊炎,對外則表 示「因連日過勞及胃腸病感冒,謝絶一切面會,須靜養二三日,再决定上 京日期」。30 對於孫中山的訪日,《申報》於12 月 12 日在「國外要聞」刊出一則題 為「孫中山此次來日之印象」的報導,選錄日本《每日新聞》評論:「吾人 對於孫氏之主張,不禁表滿腔之敬意,而由衷心與之共鳴者也」,及《朝日 新聞》評論:「孫氏取道日本,北上收拾時局,其出處進退之光明正大,毫 不圖謀私利,實堪欽佩。此外孫氏最偉大而不容他人追隨之特徵,在爲中

27 名單見陳德仁、安井三吉編,《孫文‧講演「大アジア主義」資料集—1924 年 11 月 日本 と中国の岐路—》(京都:法律文化社,1989 年 9 月),頁 31。 28 〈對門司新聞記者之談話〉,1924 年 12 月 1 日,《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 125-126。 29 堯日,〈天津通信—孫中山抵津盛况〉,《申報》,1924 年 12 月 8 日。 30 〈孫中山病訊—有赴俄歷說〉,《申報》,1924 年 12 月 8 日。

(14)

100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國國民之指導者,吾人接孫氏之高風,益覺感慕不置也」,以及一份佛教徒 呼應孫氏中日提攜、中日親善的願望書,藉以呈現日人對於孫氏之深刻印 象。31至於孫中山個人的感受,他在門司回答記者詢問時,表示:「我這次 繞道貴國,蒙貴國朝野人士極熱誠的歡迎,我是十分滿足、十分感謝的。」 32不過對於孫氏,只到神戶而不能到東京,應該還是有些遺憾。 孫氏在離開上海之前,曾派中國國民黨在東京的代表殷汝耕與日本政 府接洽,表達希望到東京訪問之意願。殷氏於11 月 21 日拜訪外務省亞洲局 局長出淵勝次,出淵認為孫氏「來東京在大局上是不合適的」。22 日,殷氏 再就孫氏到東京訪問事會晤出淵,出淵以個人意見表示孫中山如果不宣傳 廢除不平等條約、廢除領事裁判權及外國租界的主張,與段祺瑞協力建立 強固的中央政府,日本將在力所能及範圍內,不惜予以友好的援助。殷汝 耕即於 23 日至神戶,向孫氏報告,然後返回東京,於 27 日重訪出淵,說 明孫氏認為不平等條約威脅中國生存,同時談到孫氏呼籲廢除不平等條約 之真意。但是這些是日本當局無法接受的,至東京事難以實現。33

參、「大亞洲主義」演講的考察

從事後的發展來看,孫中山此次訪問日本最重要的活動,是在神戶所 作「大亞洲主義」的演講,學者稱「這是他訪日最精彩的場面」,34而這也 是他生前最後一次面對大眾的公開演講。 關於孫中山演講「大亞洲主義」之相關問題,如孫中山大亞洲主義的 思想、孫中山大亞洲主義與日本大亞洲主義的差異、孫中山大亞洲主義演

31 之圭,〈孫中山此次來日之印象—日本兩大報評論與佛敎徒願望〉,《申報》,1924 年 12 月 12 日。 32 〈對門司新聞記者之談話〉,1924 年 12 月 1 日,《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 133-134。 33 李吉奎,《孫中山與日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年 10 月),頁 589-590。 34 史扶鄰(Harold Z. Schifferin)著,丘權政、符致興譯,《孫中山:勉為其難的革命家》

(15)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101 講的基本內容等,學者探討已多,此處不擬重複,惟筆者認為孫中山演講 「大亞洲主義」雖有其思想或脈絡,但是仍應放在其赴日訪問的動機,以 及自上海至日本過程中所發表言論中,考察其意義。 前已述及,孫中山訪問日本,與其說交通受阻所致,不如說自其廣州 出發,就有北上之前先至日本訪問的想法。對此,鮑羅廷有以下的認知, 謂:「孫逸仙北上取道日本的問題,是國民黨代表團途中的第一個暗礁。有 些同志認為,我們支持孫逸仙積極參與北方事件的整個策略會被這個暗礁 撞得粉碎。但這些同志沒有完全考慮到孫逸仙在日本能夠指靠什麼。應該 說,如果我和加拉罕同志特別堅持不讓孫逸仙去日本,我們也許會達到目 的。但我們認為我方的這種堅持完全是多餘的。相反,在孫逸仙的腦子裡 對日本的幻想根深蒂固,他早就有建立中、日、蘇俄聯盟的思想。為此他 經常說,必須使日本同英國疏遠,日本與美國已經決裂,現在只剩下英國 了。現在時局向他提供了訪日的機會,要阻攔他走這一步是非常不明智的。 除了他從日本之行中獲得的親身感受,沒有什麼能作為消除他對日本的幻 想的有力的論據。此次赴日只會使他變得聰明一些。後來可能真是如此。」 35加倫就是鮑所說的「有些同志」之一,他認為孫的日本之行既「不合時宜」 又「徒勞無功」,所以不覺得訪日有其必要性;但是當他和廣州政府的黨政 要員,包括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表達這個意見時,得到的回應和鮑羅 廷提出「建立中、日、蘇俄聯盟」的認知相同。加倫說:「他們以種種理由 加以反駁。他們反復向我說明,孫中山此行符合中、俄兩國的共同利益; 孫中山會晤日本政府的要員和各政黨領袖即使不能導致建立三國同盟,無 疑也能加強俄、中、日三國之間的相互關係。」36 鮑羅廷及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等,都將孫氏訪日一事,放在他想

35 〈鮑羅廷《關於國民黨》的書面報告〉,1925 年 1 月 24 日於北京,《聯共(布)、共產國 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 (1920-1925)》,頁 567-568。 36 加倫,〈軍事政治形勢(摘自加倫 1925 年 1 月 10 日報告附錄)〉,А.И.卡爾圖諾娃著、中 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加倫在中國(1924-1927)》,頁 115。

(16)

102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建立中、日、俄聯盟的背景下考察。事實上,孫氏對於中、日、俄聯盟一 直在進行,有學者認為孫氏在對外戰略上,「一直積極推行一條聯日對抗西 方列強的政策」。37派李烈鈞赴日,目的之一亦在推動此項計劃。當李氏因 日本方面反應冷淡,難以有所作為,而有返國之意時,孫氏致電稱:「兄為 派駐日本連絡彼中朝野之士,為發起亞洲大同盟主以抵抗白種之侵略而 往,為久駐日本,宣傳此旨之任務。今忽有回命之請,想彼政府膽小如鼷, 不敢接納吾人之大亞洲主義。果爾,則兄萬不宜自行離日,當久駐而為積 極之宣傳,必待日本政府有明令下逐客而後行,方足揭破日本之真面目。」 38 李烈鈞於 11 月初應召返國,所搭乘輪船於 10 日停泊門司時,在船上發表 談話,亦曾就此加以說明:「中國與日本爲兄弟之國,兩國間之問題,應圖 容易解决。目下最緊要之問題,則爲中、日、俄之親善與提携,余此次來 日,完全基於此項目的而來,意欲先與兄弟之國,即中國與日本相互聨絡 提携,此中、日、俄三國提携如能成功,則東洋同盟或亞細亞聨盟之基礎 成立,擴而充之,以至於左右世界之大勢,决非夢想而能現實之問題,最 遲此後三十年或能見其實現也。」39然而若將孫中山訪日一事置於中、日、 俄聯盟來看,恐只是部分原因,就政治現實言,孫中山於自上海北上之前, 先至日本,應該是在期待北上能有所為的考慮下,必須作出的決定,也就 是前引鮑羅廷所稱「時局向他提供了訪日的機會」。 北京政變後,由馮玉祥與張作霖掌握政權,但是馮的資歷較張淺,實 際上由張主導,推出段祺瑞作為新政府未成立前的過渡時期領導人。張、 段與孫中山原有「三角同盟」之關係,孫氏顯然希望繼續此種同盟關係, 謀求中國的統一。而張、段兩人均受日本方面支持,因此如果他能爭取到 日本的支持,對於延續三角同盟關係自然有所助益,也就是此行「可提高

37 茅家琦等,《孫中山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年 5 月),頁 831。 38 〈致李烈鈞電〉,1924 年 10 月 13 日,《孫中山全集》第 11 卷,頁 180。 39 〈李烈鈞離日前之談話〉,《申報》,1924 年 11 月 14 日。

(17)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103 孫中山在同北京的爭端中所處地位」。40另一方面,中、日、俄聯盟實際建 立在孫、段、張同盟的基礎上,前者為大三角關係,後者為小三角關係, 小三角如能成功,大三角自然有可能實現,則他所主張廢除不平等條約之 目標不難達成。因此從政治現實面來看,赴日之行有其必要。同時為了爭 取日本方面的支持,孫氏在廢除不平等條約問題上作了切割,將「反帝」 與廢除不平等條約連結在一起,帝國主義國家主要指的是英國,日本不在 其中;對日本採取友好的態度,希望日本支持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中、 日兩國能相互提攜、親善友好;對於蘇聯,則維持「聯俄」政策,並且在 相關演講或談話中,一再以蘇聯與日本作對照。「反帝」、「友日」、「聯俄」 成為孫氏自上海至神戶過程中,各類言論的主軸,「大亞洲主義」演講則是 孫氏將這個主軸提升到文化的層次,以「東方」與「西方」、「王道」與「霸 道」的對立,作完整公開的闡述,期望日本政府能有所理解。 孫中山北上兩大主張:廢除不平等條約及召開國民會議,前者為外交, 後者為內政,處理方式不同。綜合而言,當其面對華僑、留日學生、中國 國民黨黨員等與國內事務有關者之演講或談話時,基本上以國民會議為主 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訴求為輔,用較多的時間,說明國民會議的內容, 希望他們贊成、鼓吹國民會議,發揮影響力,使北京政府的掌權者能夠感 受到壓力,促使國民會議舉行;面對日本新聞記者、民眾、友人時,則以 廢除不平等條約為主軸,說明他的主張,希望日本方面能給予支持與協助。 事實上,廢除不平等條約亦是日本政府關切的重點,因為對他們在中國的 利益有重大影響。孫氏十分清楚這個問題,所以在此時期一方面聲言廢除 不平等條約,另一方面對於不平等條約的對象與內容做了切割。 何謂不平等條約,在國際法上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因為在理想概念中 絕對的平等是不存在的。41但是孫氏所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主張,並非學

40 加倫,〈軍事政治形勢(摘自加倫 1925 年 1 月 10 日報告附錄)〉,А.И.卡爾圖諾娃著、中 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加倫在中國(1924-1927)》,頁 115。 41 侯中軍,〈不平等概念與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

(18)

104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術探討,而是一種政治訴求,難以從學理上進行分析。在〈北上宣言〉中, 只是重複〈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及〈北伐宣言〉的內容, 強調北伐的目的,不僅在推倒軍閥,尤在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的帝國主義, 以廢除不平等條約作為反對帝國主義在中國繼續擴張勢力的訴求。到上海 後,在招待新聞記者的談話中,對於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說法,表示廢除 不平等條約,就是要收回海關、租界和領事裁判權,曰:「不平等的條約是 什麼東西呢?就是我們的賣身契!我這次到北京去,講到對外問題,一定 要主張廢除中外一切不平等條約,收回海關、租界和領事裁判權。」並且 進一步舉例說明帝國主義藉由不平等條約對中國所造成的禍害,他雖然沒 有指明帝國主義是指那些國家,但是由舉例中,明顯看出針對著英國。11 月25 日,在神戶出席中國國民黨東京、大阪、神戶三支部聯合舉辦的歡迎 會上,孫氏將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目標,明確指向英國,他在演講中用了將 近一半的時間,詳細說明英國在幕後煽動廣州商團事變的經過,指出這就 是外國人的力量在廣東暗中搗亂,就是推到全國,情形也是一樣,所以要 防止外國在中國搗亂的力量,中國才可以得到永久的和平。「要防止外國人 在中國搗亂,便先要外國人在中國沒有活動的力量。要外國人在中國沒有 活動的力量,還是在廢除一切不平等的條約。廢除了一切不平等的條約, 才可以收回租界、海關和領事裁判權,中國才可以脫離外國的束縛,才可 以還我們原來的自由」。42到「大亞洲主義」演講中,孫氏只談日本的廢除 不平等條約,沒有談他的廢約主張,從文化切入,說明東方王道文化與西 方霸道文化的差異,批判英、美列強,並以尼泊爾對中國和英國的態度, 比較中國的東方文明和英國的西方文明。「中國國勢雖然是衰了幾百年,但 是文化尚存,尼泊爾還要視為上邦。英國現在雖然是很強盛,有很好的物 質的文明,但是尼泊爾不理會。由此便可知尼泊爾真是受了中國的感化, 尼泊爾視中國的文化,才是真文化;視英國的物質文明,不當作文化,只

年第2 期,頁 102。 42 〈中國內亂之因〉,1924 年 11 月 25 日,見《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 43-54。

(19)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105 當作霸道。」43 在孫氏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主張中,日本與英、美等列強不在同一個行 列,相反地,孫氏是以東亞成功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國家來看待日本,曰:「廢 除國際間的不平等條約,東亞有兩國已經行過了的,一個是日本,一個是 暹羅。東亞只有兩個完全獨立的國家,就是日本、暹羅。日本、暹羅之所 以能夠完全獨立,就是由於廢除從前和外國所立的不平等條約。日本廢除 條約,是用兵威;暹羅國小,沒有大武力,廢除條約,是用公理向各國力 爭。」44 這一點在「大亞洲主義」演講中,有更大的發揮,曰:「亞洲衰弱, 到三十年以前,又再復興。那個要點是在甚麼地方呢?就是在日本當三十 以前,廢除了和外國所立的一些不平等條約。日本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那一 天,就是我們全亞洲民族復興的一天。日本自從廢除了不平等條約之後, 便成了亞洲的頭一個獨立國家。」45而且在長崎與神戶的相關演講與談話 中,幾乎沒有觸及日本與中國所立條約的實質問題,而是一再強調日本如 果支持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對於日本所產生的利益。 孫中山在神戶與老友頭山滿見面時,說明來日目的在希望廢除各國與 中國所訂不平等條約。頭山滿即問道:「所謂廢除不平等條約,然則我日本 在滿、蒙既得之權利,將如何處置?至於具體辦法,莫非欲將旅大收回耶。」 孫答:「旅大收回一層,余實未想到此,惟香港、澳門則有意收回。其中對 於澳門為甚,因澳門之被葡萄牙割據條約上未有載明,不過葡萄牙乘我內 亂之際,五百年前,私自割據而已。但現在葡亦不敢伸張勢力於內地,否 則不堪設想。旅大如不擴大其勢力,則無成問題之必要,香港亦然。」孫 氏並說明其主張:「今日有希望於先生者,有二問題,此兩種問題,請竭力 幫忙,具望貴國朝野充分諒解。其一,撤銷治外法權;其二,中國關稅獨

43 〈大亞洲主義〉,1924 年 11 月 28 日,《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 2-3。 44 〈國民會議為解決中國內亂之法-在上海招待新聞記者演說詞〉,1924 年 11 月 19 日,《孫 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79-80。 45 〈大亞洲主義〉,1924 年 11 月 28 日,《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 2-3。

(20)

106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立。治外法權撤廢,諒貴國人士,無不表同情。惟關稅獨立,因今日日本 在中國商業地位,較之英美立於同等地位,或有過之,故關稅權一為中國 收回,日本難免受多大影響。其實不然,日本之金融、航業、運輸等勢力, 遠不及英美。但中國關稅獨立時,日本之地位亦大有向上之望。一方面雖 受損失,一方面亦有利益,可斷言也。」46這個主張,不論在長崎或神戶都 曾經公開表達,他在長崎對歡迎者的演講,說:「如果日本人對於中國現在 的景況,真是表同情,當要幫助中國來廢除不平等的條約,和收回海關、 租界與領事裁判權。日本能夠幫助中國做成這種大事業,便不是目前日本 在中國的小權利,將來還更有大權利。……再由此更進一步,謀中日的經 濟同盟,中國貨可以自由運進日本,日本貨可以自由運進中國,彼此暢銷, 中國同日本的國民,在經濟上便有無窮的大利。日本國民要享這種大權利, 要達到這種親善程度,便先要幫助中國廢除國際上一切不平等的條約,收 回所有喪失的一切權利。所以中國同日本要真親善,便先要有親善的表示。」 47在神戶對新聞記者亦作類似的說法:「如果幫助中國,廢除了不平等的條 約,當然可以得中國的人心,日本完全得到了中國的人心,以後的大權利, 使無可限量。……中日兩國便可以合作互助,另外再立互助的條約,像經 濟同盟,和攻守同盟那些互助的條約,都可以再定。假若中日兩國,真正 做到了攻守同盟,日本所得的權利,當然要比現在所享的權利大過好幾百 倍,或者是幾千倍。若真是有遠大眼光的人,要為將來幾百倍和幾千倍的 大利,當無不可犧牲目前和以往的這種小權利。」48顯示孫中山在爭取日本 對他的廢除不平等條約主張支持時,在利害之間作了相當的權衡。 而在這段時期的言論中,孫中山不斷以蘇聯對中國廢約的舉措作為發

46 〈與頭山滿的談話〉,1924 年 11 月 26 日,陳旭麓、郝盛潮主編,《孫中山集外集》(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年 7 月),頁 318-319。 47 〈學生須贊成國民會議-對長崎中國留學生會演說詞〉1924 年 11 月 23 日,《孫中山先生 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101-102。 48 〈對神戶新聞記者之談話〉,1924 年 11 月 24 日,《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 122。

(21)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107 揮的重點。他在上海招待新聞記者的談話中,同時提到了俄國、德國、奧 國這幾個廢除之前與中國所立不平等條約的國家,說:「最近新發生了一個 俄國,自動的廢除了中俄一切不平等的條約,交回俄國從前在中國所得的 特別權利,放棄主人的地位,不認我們是奴隸,認我們是朋友。除了俄國 之外,還有德國、奧國也廢除從前在中國所立的不平等條約,交回一切特 別權利。德國、奧國都是歐戰打敗了的國家。」49這段談話基本上是在重複 11 月 7 日出席由廣州各團體舉辦慶祝俄國十月革命節大會演說的內容,曰: 「中國自與外國通商以來,同外國立了種種不平等條約,將中國主權、領 土送與外國。所以,中國與外人訂立通商條約之日,即中國亡國之日。此 等通商條約即係我們賣身契約。今日中國地位是半殖民地的地位,所有中 國地方都為外國的殖民地,中國人民都成為外人的奴隸。但自俄國革命以 來,俄政府即將舊時俄皇所訂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及權利都歸還中國。俄 國革命成功以後,反乎以前帝國主義的政策,實行平民政策,退回從前侵 略所得的權利,係一件破天荒的事。所以,俄國革命成功就是中國得到生 機之一日,俄國革命成功可以為中國革命之模範。」50這是符合當時在中國 國民黨「聯俄」政策的言論。爾後在長崎、神戶所發表言論,則是將俄國 廢除帝俄時期與中國所訂一切不平等條約的作為,提升到「主張公道」的 層次,曰:「現在外國經過歐戰,元氣略為恢復的國家只有一個俄國。但是 俄國最新革命之後,都是很主張公道的,不但是對於國內,幫助自己,並 且對於世界,幫助各弱小民族。」51「經過這次歐戰之後,德國和奧國廢除 了那種條約,德國和奧國現在中國不能享特別權利。……近來俄國也廢除 了那種條約。俄國之所以要廢除的原故,是因為俄國革命之後很主張公道, 知道那種條約太不平等,對於中國太不講道理,所以他們自己甘心紳(情)

49 〈國民會議為解決中國內亂之法-在上海招待新聞記者演說詞〉,1924 年 11 月 19 日,《孫 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80-81。 50 〈在廣州慶祝十月革命節的演說〉,1924 年 11 月 7 日,《孫中山全集》第 11 卷,頁 287。 51 〈學生須贊成國民會議--對長崎中國留學生會演說詞〉,1924 年 11 月 23 日,《孫中山 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98-99。

(22)

108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願要廢除那種條約,要送回俄國在中國所享的特別權利。」52而在「大亞洲 主義」演講中,孫氏更以東方之仁義道德的文化與西方之功利強權的文化, 以「王道」、「霸道」,來突顯蘇聯自動對中國廢約的意義,謂:「現在歐洲 有一個新國家,這個國家是歐洲全部白人所排斥的,歐洲人都視他為毒蛇 猛獸,不是人類,不敢和他相接近,我們亞洲也有許多人都是這一樣的眼 光。這個國家是誰呢?就是俄國。俄國現在要和歐洲的白人分家,他為甚 麼要這樣做呢?就是因為他主張王道,不主張霸道;他要講仁義道德,不 願講功利強權;他極力主持公道,不贊成用少數壓迫多數。像這個情形, 俄國最近的新文化便極合我們東方的舊文化,所以他便要來和東方攜手, 要和西方分家。歐洲人因為俄國的新主張,不和他們同調,恐怕他的這種 主張成功,打破了他們的霸道,故不說俄國是仁義正道,反誣他是世界的 反叛。」53一方面貫徹中國國民黨的「聯俄」政策,另一方面是在呼應演講 開始,提到日俄戰爭,日本戰勝俄國對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影響。以蘇聯 在革命之後對中國的作為,與日本相對照,亦即在長崎對記者所說:「日本 維新是中國革命的第一步,中國革命是日本維新的第二步,中國革命同日 本維新,實在是一個意義。可惜日本人維新之後,得到了強盛,反忘卻了 中國革命之失敗,所以中日感情,日趨疏遠。近來俄國革命成功,還不忘 中國革命之失敗,所以中國國民同俄國國民,因革命之奮鬥,日加親善」, 54促請日本重新思考對中國的政策。

孫中山在結束日本之行後,於 12 月 1 日在所搭乘北嶺丸停靠門司期

52 〈日本應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對神戶各團體歡迎宴會演說詞〉,1924 年 11 月 28 日, 《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26-27。 53 〈大亞洲主義〉,1924 年 11 月 28 日,《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 20-21。 54 〈對長崎新聞記者之談話〉,1924 年 11 月 23 日,《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 20-21。

(23)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109 間,接受記者採訪,在回答廢除不平等條約,對於日本所希望的是廢除那 幾種條約的問題時,孫氏明確表示:「如海關、租界和治外法權的那些條約, 只要是於中國有害的,便要廢除,要來收回我們固有的權利。」而就記者 追問日本與中國所立的二十一條是不是也要改良?答道:「所有中國同外國 所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都是要改良,不只是日本所立的二十一條的要求; 二十一條要求也當然是在要改良之列。中國的古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 人。』假若美國對於日本,也有二十一條的要求,你們日本是不是情願承 受呢?當然是不情願的。既是自己不情願,拿出恕道心和公平的主張出來, 不可以已所不情願的要求,來加之於中國。你們日本便應該首先提倡改 良!」55這是孫中山在廢除不平等條約問題上,對於日本最明確的主張,但 是他並沒有在停留神戶期間提出。 孫中山於1924 年的訪問日本,距離前次 1916 年離開日本,已有八年 的時間,在這八年之中,孫氏對於日本的態度並非一致,他在離開神戶之 前,曾接受英國人創辦的《告知報》記者採訪,其中提及孫氏於數年前頗 反對日本,曾痛詆其對華侵略政策;孫謂目下不願談此事。56孫氏此次訪日, 與北方政局發生變化,決定北上參與新的政治局面有關,因此不論之前對 於日本有何種主張,此時卻需要爭取日本的支持。他在北上過程中,從上 海到日本神戶,在不同場合發表的言論,基本上維持一個固定的主軸,即 「友日」、「反帝」、「聯俄」,而在「大亞洲主義」演講時,將其轉換為東方 王道文化與西方霸道文化的對立,要求日本在兩者之間作個選擇。而從政 治現實的角度來看,由於段祺瑞已經於11 月 24 日就任臨時執政,成為北京 政府的新領導者,這項人事安排的背後應與日本有關,不免使孫中山感到 失望與不滿,他在天津與馬伯援談話時表示:「彼國政治家眼光太近,且能

55 〈對門司新聞記者之談話〉,1924 年 12 月 1 日,《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頁 133-134。 56 〈孫中山先生與英記者之談話〉,上海《民國日報》,1924 年 12 月 10 日,《中山文史》第 32 輯,http://zszx.zsnews.cn/2006/03/20/550320.shtml,2014/9/30。

(24)

110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 150 歲誕辰 說不能行,不似俄國之先行後說。日本的朝野,近對吾黨非常輕視,以為 吾人未獲得政權」。57而在「大亞洲主義」演講最後一句:「你們日本民族既 得到了歐美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亞洲王道文化的本質,從今以後對於世界 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鷹犬,或是做東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 們日本國民去詳審慎擇」,應該是有感而發。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陳旭麓、郝盛潮主編〈1990 年 7 月〉,《孫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等編〈1986〉,《孫中山全集》,第 11 卷,北京:中華書 局。 孫中山〈民國 14 年 3 月〉,〈孫中山先生由上海過日本之言論〉,廣州:民 智書局。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1997 年 1 月〉,《聯共(布)、共產國際與 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0-1925),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А.И.卡爾圖諾娃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譯室譯〈1983〉,《加倫 在中國(1924-192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史扶鄰(Harold Z. Schifferin)著,丘權政、符致興譯〈1996 年 8 月〉,《孫 中山:勉為其難的革命家(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北 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李烈鈞〈民國33 年 8 月〉,《李烈鈞將軍自傳》,桂林:三戶圖書社。 李吉奎〈1996 年 10 月〉,《孫中山與日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茅家琦等〈2001 年 5 月〉,《孫中山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侯中軍,不平等概念與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57 〈與馬伯援的談話〉,1924 年 12 月 20 日,《孫中山全集》第 11 卷,頁 510-511。

(25)

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 111 學報》,2006 年第 2 期。 「孫中山檔案文獻特展」展品,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申報,1924 年 11-12 月。 二、日文部份 陳德仁、安井三吉編〈1989 年 9 月〉,孫文‧講演「大アジア主義」資料集 —1924 年 11 月 日本と中国の岐路—,京都:法律文化社。 三、網路 葛培林,和平奮鬥救中國—孫中山先生晚年北上紀實,中山文史,第 32 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山市委員會—文史資料—中山文史(第 32 輯),http://zszx.zsnews.cn/ShowIndex_1164.shtml。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several statues of Vairocana Buddha were unearthed in the southern hill foot of Tienshan, Central Asia and thus. received chose attention of the

關於這個課題,以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裡的介紹最為全面。 [註 3]

(三) 聖經(箴言

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於本月 20 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開打,由中華隊對上亞錦賽 常勝軍日本隊。儘管日本隊首局先馳得點,中華隊在第 2 局又以一記滿貫砲立即追 回三分。最終比賽以

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於本月 20 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開打,由中華隊對上亞錦賽 常勝軍日本隊。儘管日本隊首局先馳得點,中華隊在第 2 局又以一記滿貫砲立即追 回三分。最終比賽以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位於土耳其與伊朗北部的高加索山區,兩個國家在 1990 年代 就曾為了納哥諾卡拉巴克地區(Nagorny Karabakh)的主權問題開戰,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

(答案宜正反看法都能兼顧,如只單純提出一面的答案,最多得 3 分;能 同時指出兩面答案者,最多得 4 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