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子弟書的整理與研究世紀回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子弟書的整理與研究世紀回顧"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子弟書簡介

在我國俗文學史㆖,文學價值高、藝術成就大、影 響最深遠的曲藝,大概要數子弟書了。 子弟書是我國清代北方俗曲的㆒種,屬鼓詞類。它 盛行於乾、嘉、道㆔代,至光、宣時始趨於沒落。因為 它的「詞婉韻雅」,1所以在當代的藝壇㆖㆞位極高, 曾被推崇為當時說書㆟之最㆖者,2滿族㆟士,甚至尊 稱它為「大道」。3 它之所以被稱為「子弟書」,主要是因為它的始創 者、作者、演唱者、聽眾等,多以八旗子弟為主,4 且演唱者因為有「子弟」身分,在演唱時,還有「請 場」的儀式和規矩,5以示與其他藝㆟為「生意」演出 者有別。 這種曲藝的體製實淵源於鼓詞,最初並無說白。至 於它的唱詞雖仍以七言為主,然而可以隨意增加襯字, 最多㆒句有長達㆔十字者。6其㆗故事情節簡單、篇幅 短小者,可以不分回;而關目繁雜,篇幅稍大的,則可 以分為㆓、㆔回,甚至㆔、㆕十回,回約百句,間有回 目。每回之前,又多以七言㆒首開端, 述作者的寫作 動機或總括全書大意,名曰「詩篇」,俗稱「頭行」。 它的歌詞每兩句押韻,每回限用㆒韻,韻用我國北方戲 曲與曲藝所通用的「十㆔轍」。㆓回以㆖的作品可以每 回換韻,也可以㆒韻到底,不加限制,十分自由靈活。 現存的子弟書大約有五百種以㆖,它的題材來源, 則以取材於我國明清兩代通俗小說、元明清㆔代傳奇與 當時北京流行的散齣或京劇等故事佔最多,為數在㆔百 * 作者係國立政治大學㆗文系教授。 1 閑園,《金台雜俎》:「分東西城兩派,詞婉韻雅,如樂㆗琴瑟,必神閒氣定,始可聆此。」引見孟瑤,《㆗國小說史》, 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 年 12 月,頁 621。 2 繆東霖,《陪京雜述•雜藝》:「說書:㆟有㆕等,最㆖者為子弟書,次平詞,次漫西城調,又次為大鼓梅花調。」清光 緒㆕年刊本,第㆒頁。 3 語見《拐棒樓》子弟書:「自從那小窗故後缺會末,靄堂氏接仕襲職把大道傳。」 4 語見曼殊震鈞,《㆝咫偶聞》卷七:「昔日鼓詞,有所謂子弟書者,始刱於八旗子弟。其詞雅馴,其聲和緩,有東城調、 西城調之分。」 5 逆旅過客,《都市叢談》「八角鼓」條:「據說斯曲為八旗土產,向無賣錢之說,演者多係貴胄皇族,故稱『子弟』,如 欲演唱,必須托㆟以全帖相邀。……」,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 年 5 月,頁 117。同書「單弦曲詞」條亦云:「此等㆟雖 然要錢,當初可不入生意門兒,桌㆖應當鋪㆒紅氈,報簽兒㆖要冠以『子弟』㆓字,無論在何處演唱,㆖場時須有㆟沖㆖ 作揖,名為「請場」,仍不失子弟身分。」頁 119。 6 此指韻文句而言,並不包括帶戲子弟書的散文句。某些論著,因誤認快書為子弟書,說它「文句有長有短,每句少則五言, 多則六七十言」(見《清蒙古車王府藏子弟書•前言》)。又或疏於考證,說子弟書㆒句最長的,「還有十九個字㆒句的」 (見《子弟書叢鈔•前言》注 19。)其實子弟書㆒句長達㆓十字以㆖的句子頗多,如韓小窗《徐母訓子》,即有㆓十七、 八字㆒句的,而《雷峰塔》卷㆗,更出現兩句長達㆔十字(見傅惜華《白蛇傳集》,頁 128)。

子弟書的整理與研究世紀回顧

A Look B ack to a C entury of the A rrangem ent and R esearch of

(M anchu D rum Songs)

(2)

種以㆖;而以描寫當時北京社會生活及風土㆟情等為題 材者,也有近兩百種。前者不乏極為優秀的作品,它們 的藝術成就,往往遠在原著之㆖,而且影響深遠,流傳 極廣;而後者所保存當代的社會史料則極為豐富,實為 後㆟研究清代社會史最珍貴的資料。 子弟書的曲調最初只有西調,「然僅有㆒音,嗣而 厭常喜異之輩,又從而變之」,遂有東調。西調又名 「西城調」、「西韻」,音節近於崑曲,陰腔極多;東 調又名「東城調」、「東韻」,音節如高腔,正大渾 涵,有古歌遺響。7又「東韻之詞,沈雄闊大,慷慨激 昂,如:《白帝城托孤》、《寧武關》……諸本,多衍 歷史㆖所謂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之故事。而西韻之詞, 類為才子佳㆟,兒女私情,若《石頭記》、《百花亭》 ……等,均饒柔靡之音也」。8 關於子弟書的作者,他們的真實姓名與生平事 , 現今多已湮沒不傳了,但根據現存作品的詩篇與結尾曲 文等,可以考出作者的別號或書齋名的約有百餘種五十 多㆟,較著名的羅松窗有《莊氏降香》等 8 種,韓小窗 有《千金全德》等 22 種,鶴侶氏有《集錦書目》等 18 種,芸窗有《刺湯》等 7 種,竹軒有《借芭蕉扇》等 6 種,西園氏有《桃洞仙緣》等 6 種。其㆗羅松窗是西調 的代表作家,韓小窗則是東調的代表作家,㆓㆟是專業 的子弟書藝㆟,作品以取材於我國著名的小說戲曲故事 ㆗情節關目動㆟者為主;鶴侶氏、芸窗㆓㆟則是業餘作 家,他們寫作子弟書,目的在陶情自娛,所以多取材於 身邊瑣事或借題發揮。綜觀此㆕㆟㆗,自以韓小窗在當 時的㆞位最崇高,藝術成就也最大。鶴侶氏《逛護國 寺》子弟書,曾評論當時子弟書藝㆟說:「論編書的開 山大法師還數小窗得㆔昧,那芸窗松窗亦稱老手甚精 該;竹軒氏句法詳而穩,西園氏每將文意帶詼諧。…… 這些㆟俱是編書的國手可稱元老。」而謙稱自己的作品 是「未必彀板數來保㆒樣」,是「竟論文才」。 子弟書影響清代其他曲藝極大,當時各㆞區的大鼓 書、快書、石派書,甚至馬頭調、牌子曲等,它們部分 優秀的作品,大多是根據子弟書的名篇改編而成。惟因 其他曲藝的興 ,反而促使子弟書趨於沒落。加以自韓 小窗亡故之後,子弟書藝壇即後繼無㆟,復因唱腔千篇 ㆒律,又㆔板㆒眼實在難學,後期作品乏善可陳,終於 ㆒蹶不振,從此失傳。

二、子弟書目錄

在清代,以抄寫各種曲藝唱本出售為業的書坊,較 知名者有樂善堂、百本堂、別埜堂、同樂堂、聚卷堂等 多家,所抄曲本無數。滿清政府被推翻後,各書坊所抄 寫的子弟書曲本遂散佚各處,庋藏於各公私機構或專家 學者家㆗,根據有關論著記載,包括各種版本在內,現 存子弟書舊曲本約有㆓千多本,作品在五百種以㆖。筆 者所見當年各書坊所售子弟書目錄,計有 3 種: (㆒)《樂善堂子弟書目錄》,道光年間鈔本。前 有缺頁(疑僅半頁),現存 13 頁,半頁五行,行列書 目兩種,自㆒回《評崑論》 至㆕十回《全西廂》止, 所著錄的子弟書共 177 種,其㆗在《秦王降香》硬書之 後,《風月魁》之前,著錄有《打登州》快書 1 種,後 附石派書 22 種。此書是按照回數多寡編排,以回數少 者在前,多者在後,每種書目之前,均標明售價,並無 其他說明文字。僅偶然會在書目㆘注明「硬書」、「快 書」字樣。現藏於臺北㆗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㆓)《百本張子弟書目錄》,光緒年間鈔本。全 書 31 頁,半頁五行,行列書目 1 種,所著錄的子弟書 共 293 種,後附石派書 21 種。此書亦是按照回數多寡 排列,以回數少者在前,多者在後,然後先列書名,書 名之㆘,或注明該書的別名,或簡單說明該書的內容, 或說明該書與其他有關曲本的先後關係,最後㆒律標明 回數及售價。在回數與售價之前,偶然會用「春」、 「苦」、「笑」、「粉」等字,說明該曲本的情節,或 在書名之前,標明「硬書」字樣,說明該曲是屬於「陽 剛」的性質。此目錄現存多本,藏於臺北㆗央研究院傅 斯年圖書館便有兩冊,北京㆗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 亦有多冊,較為常見。 又此種目錄,現存尚有兩種較早的版本: 1. 全書 25 頁,半頁五行,行列書目 1 種,所著 7 語出顧琳,《書詞緒論》㆒〈辨古〉條,見《子弟書叢鈔》,頁 821。 8 無名氏,《京都竹枝詞》,引見孟瑤,《㆗國小說史》,頁 621。

(3)

錄的子弟書共 126 種,其㆗在㆒回《軍營報 喜》《黔之驢》之間與㆓回硬書《秦王降香》 之後,《頂燈》之前,分別著錄有快書《謗 閻》、《打登州》、《淤泥河》等 3 種,後附 石派書《通㆝河》等 11 種。吳曉鈴遺書,現 藏於首都圖書館。 2. 全書 32 頁半,半頁五行,行列書目 1 種,所 著錄的子弟書共 303 種,其㆗在㆒回《諸葛罵 朗》之後,㆓回《隨緣樂》之前,著錄有快書 《謗閻》、《淤泥河》、《打登州》、《蜈 蚣嶺》、《碰碑》、《羅成托夢》、《血帶 詔》、《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赤 壁鏖戰》等 10 種,後附石派書《通㆝河》等 21 種。傅惜華遺書,現藏於㆗國藝術研究院 戲曲研究所;吳曉鈴遺書,現藏於首都圖書 館。 以㆖兩種罕見的《百本張子弟書目錄》,抄寫年代 雖然不詳,但根據它所著錄快書數目的情況,可知它應 晚於《樂善堂子弟書目錄》,早於常見本的《百本張子 弟書目錄》。 (㆔)《別埜堂子弟書目錄》,宣統年間鈔本。全 書 17 頁,半頁五行,行列書目 1 種,所著錄子弟書共 167 種,後附石派書《青石山》、《風波亭》、《通㆝ 河》等 3 種。此書亦是按照各子弟書的回數多寡排列, 以回數少者在前,多者在後,然後先列書名,在書名之 ㆘,或簡單說明該書的內容,或說明該書與其他曲本的 先後關係,最後㆒律是標明回數與售價。但在回數與售 價之前,並未注明任何「春」、「苦」等字樣。傅惜華 遺書,現藏於㆗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 此外,在道光末年鶴侶氏所作的《集錦書目》,全 曲 90 句,共嵌入當時流行的子弟書名 150 多種,亦可 視為㆒種子弟書目錄。根據本曲所收,其㆗有年代可考 的,最晚是《侍衛歎》,結尾曲文有「我鶴侶氏也是其 ㆗過來㆟」㆒語,可知作者即是鶴侶氏,他本名奕賡, 是滿清宗室莊襄親王綿課的第十㆓子,生於嘉慶十㆕年 (1809),卒於道光㆓十八年(1848),得年㆕十歲, 9「自道光十㆒年五月至道光十六年㆕月止,共當差六 十㆒月」。10可知此曲成書於道光十六年之後,但不及 述發生於道光十八年七月的時事《靈官廟》、《續靈 官廟》等,亦可知它是道光年間的作品無疑。而《樂善 堂子弟書目錄》所著錄有年代可考的作品,最晚也是 《侍衛歎》,但僅有㆒百種左右與《集錦書目》重複, 它的成書年代應該稍早。 現存各種清代子弟書目錄,除可供後㆟考證各種曲 本成書的年代之外,參照各書所訂價格等,對瞭解它們 當年受歡迎的情況,亦大有幫助。 進入民國之後,國㆟所編有關子弟書目錄,亦有多 種: (㆒)《㆗國俗曲總目稿》,劉復、李家瑞編。分 ㆖㆘兩冊,共 1,276 頁,所著錄我國各省俗曲共六千多 種,所收子弟書,據統計約有 370 多種。此書是按書名 字數多寡編排,然後以阿拉伯碼示標題㆗首㆔字筆數, 筆數少者排在前,多者排在後。題㆘注明曲種、版本、 頁數。然後再「每曲抄錄開首㆓行,以見內容之㆒ 斑」。對後㆟辨別現存俗曲的曲種,有莫大的方便。但 只記頁數,不記回數,又不題作者姓名,如遇有同名同 詩篇而不同書名的子弟書,便無法辨別異同。且成書匆 促,疏漏頗多。 (㆓)《子弟書總目》,傅惜華編。全書共 181 頁,是我國第㆒部著錄現存子弟書的專門目錄。11傅氏 是我國曲藝收藏家與研究專家,個㆟所收藏的子弟書頗 為豐富,其㆗不乏珍本。此書是他以 1946 年在《㆗法 漢學研究所圖書館館刊》第㆓號,頁 29-87〈子弟書總 目〉為基礎,後再增補而成。「從公藏及私藏兩方面收 錄了子弟書目錄凡㆕百餘種,約計㆒千數百部之多,每 書注明來源」,所著錄子弟書目共 611 條,「無論是它 9 詳宗譜編纂處,《愛新覺羅宗譜》,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 年 9 月,頁 1953-1954。 10 奕賡,《侍衛瑣言》,收《佳夢軒叢著》,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 年 10 月,第七種 ,頁 452。 11 此目錄原在 1954 年 6 月由㆖海文藝聯合出版社出版,1957 年 9 月則改由㆖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版面未有改動,內容文 字亦完全相同。

(4)

的正名、別名、簡名,㆒律依首字筆劃的多寡,按次排 列,以便檢查」。又在每條書目之㆘,必標明回數、作 者姓名,《百本張子弟書目錄》著錄的情況以及現存各 曲本的版本、庋藏情況等,堪稱詳備。但是因為所根據 的資料頗多出自《㆗國俗曲總目稿》,如該書㆒有疏 漏,此書便仍沿其誤,而且它本身的訛誤亦復不少。 (㆔)《子弟書目拾遺》,㆝津黎㆝虹編。手抄 本,全書 10 頁,半頁十行,行列書目 1 種,共著錄子 弟書 191 種。以書名首字筆劃多寡按次編排,先列書 名、次回數、再次為作者,最後為版本。原系㆝津師範 學院圖書館舊藏,現藏於河北大學圖書館。此書編寫年 代不詳,但綜觀其㆗所收書目並不出傅氏《子弟書總 目》範圍,所題各書作者無異,錯誤又相同,可知它成 書必在傅書之後。 (㆕)《別埜堂子弟書目錄》,12手鈔本,全書 17 頁,半頁五行,行列書目 1 種,所著錄有《㆒入榮府》 等子弟書共 166 種。此書是按書名首字筆劃多寡編排, 以少者在前,多者在後,書名之㆘,㆒律注明回數及售 價。在回數之前,偶或簡單說明該書的內容,或說明該 書與其他有關曲本的關係。雖亦名《別埜堂子弟書 目》,但顯然是後㆟所偽託。現藏於河北大學圖書館。 又吳曉鈴〈綏㆗吳氏雙棔書屋所藏子弟書目錄〉 (文見《文學遺產》第㆕期,1982,頁 150-156。), 計有 73 種,84 部,內有吳玉昆《代數歎》、《㆔皇 會》、聚卷堂鈔本《子弟書清單》等,為其他目錄所未 見。 綜合以㆖各目錄所著錄子弟書,淘汰重複,剔除訛 誤,現存子弟書,總數在五百種以㆖。

三、子弟書曲文集

國㆟大量收集俗曲的工作,是在民國 14 年由孔德 學校購得㆒批車王府鈔藏曲本開始,所得曲本十分豐 富,內有戲曲 783 種,曲藝 662 種,此批曲本在民國 29 年前後,轉歸北京大學文學院,後入藏北京大學圖書 館,珍藏至今。民國 18 年,孔德學校再次購得㆒批車 王府鈔藏曲本,內有戲曲 18 種、曲藝 216 種,種類雖 少而篇幅頗大,1954 年轉歸首都圖書館。民國 15 年, 時任廣州㆗山大學教授的顧頡剛先生曾派員到孔德學校 抄錄全份車王府鈔藏曲本,現藏於㆗山大學圖書館。 1960 年,首都圖書館則抄錄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車王 府鈔藏曲本,令其藏本達到戲曲 775 種,曲藝 606 種。 13車王府鈔藏曲本內實有子弟書 297 種,原鈔藏本每半 頁㆕行、行兩句抄寫,㆗山大學複製本同。首都圖書館 複製本則作半頁五行、行兩句抄寫。㆔處曲本皆保存良 好,十分珍貴。可惜車王府鈔藏子弟書全是複抄本,抄 寫㆟員良莠不齊,錯誤脫漏頗多,㆗山大學與首都圖書 館所藏複製本,情況又更加嚴重,詳見後文。 民國 17 年,㆗央研究院社會調查研究所則購得大 批清代與民初書坊所抄或出版的曲藝原刊本,極為珍 貴,已編成《㆗國俗曲總目稿》,內有子弟書㆒千多 部,淘汰重複,約有 370 多種,現珍藏於臺北傅斯年圖 書館。 至於其他私家收藏,以傅惜華碧蕖館所藏最多且最 為珍貴,梅蘭芳、杜穎陶、程硯秋等㆟所藏為數也不 少,他們亡故後,遺書皆歸㆗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 收藏。吳曉鈴遺書,已歸首都圖書館,亦保存良好。馬 彥祥部分,則迄今㆘落不明。 民國初年,已有㆟將子弟書結集出版,現存有《子 弟書》,刻本。全書 12 卷 12 冊,共收錄有《伯牙摔 琴》等共 49 種,但曲文多有刪節,如《馬㆖連姻》十 ㆕回,此書僅收錄前兩回;《玉簪記》十回,此書僅收 錄〈㆖任〉、〈琴調〉、〈偷詩〉㆔回,現藏於北京國 家圖書館分館。 又民國 11 年,有署名「金台㆔畏氏」者,仿明㆟ 臧懋循《元㆟百種曲》之例,輯成《綠棠吟館子弟書 選》20 卷,收錄《八仙慶壽》等百種,惜現僅存第㆒ 冊第㆒卷《八仙慶壽》等 6 種,由手抄本與石印本湊集 而成。據此冊書前所附「綠棠吟館子弟書百種總目」, 可知內有第㆓十卷《青草園》等㆒兩種未見,其他第㆓ 卷《反五路》、第十卷《賣畫》等,實即分別為《諸葛 罵朗》第㆒回、《意㆗緣》等,類此情況不少。吳曉鈴 12 本目錄與《百本張子弟書目錄》、《集錦書目》、黎㆝虹《子弟書目拾遺》合裝㆒函,題名《子弟書總目》。 13 仇江、張小瑩,〈車王府曲本全目及藏本分布〉,《車王府曲本研究》,頁 135-234。

(5)

遺書,現藏於首都圖書館。 而在《㆗國俗曲總目稿》出版後不久,正式將子弟 書結集出版的是鄭振鐸,民國 24 年,鄭氏在他所主編 的《世界文庫》第㆕、五冊分別列入韓小窗《東調選》 5 種和羅松窗《西調選》6 種,使韓、羅此兩位子弟書 名家,首次「與塞萬提司、果戈理、巴爾扎克、托爾斯 泰、高爾基等輩並駕馳騁」。14民國 27 年,鄭氏復又 在他所撰寫的《㆗國俗文學史》㆗,以韓、羅㆓㆟為子 弟書代表作家,並以《寧武關》、《出塞》為例,說明 ㆓㆟的文學修養。鄭氏是我國文學史專家,學識極為淵 博,著作豐富,在六十多年前,便將韓、羅㆓㆟列入世 界文學名家之林,確有他獨到的見解。但可能由於當時 仍缺乏資料可供參考,鄭氏對此種曲藝的辨識及對子弟 書作者的認定,其疏漏的情況則十分嚴重,而且影響非 常深遠,詳見後文。 近㆓十多年來,由於國內外學術界對我國俗文學 研究日益重視,有關子弟書的資料大量出版,較重要 的有:(㆒)日本波多野太郎《子弟書集》第㆒輯, 全書 348 頁,所收作品共有 53 種,是編者根據他個㆟ 所 藏 等 影 印。(㆓)㆗ 國 曲 協 遼 寧 分 會《子 弟 書 選》,全書 442 頁,所收共 83 種,是根據傅惜華舊藏 重新標點出版,行兩句排列。(㆔)胡文彬《紅樓夢 子弟書》,全書 306 頁,所收共 28 種,是編者根據所 得重新標點,每句㆒行,以韻為句排列。(㆕)關德 棟、周㆗明《子弟書叢鈔》,全書分㆖㆘兩冊 832 頁,所收共 101 種,是編者根據歷年搜集所得,經挑 選重新標點,再按鈔本原樣㆒行兩句整齊排列,後有 說明、注釋,書末附顧琳《書詞緒論》,十分珍貴。 (五)首都圖書館《清蒙古車王府曲本》,全書 315 函,所收我國戲曲、曲藝等 1,661 種,其㆗ 291-308 函 為子弟書共 297 種,是根據該館所藏鈔本石印。15 (六)劉烈茂、郭精銳《清車王府鈔藏曲本•子弟書 集》,全書分㆖㆘兩冊 1,446 頁,所收共 280 種,是根 據㆗山大學圖書館所藏重新標點,再按鈔本原樣㆒行兩 句排列,每曲之前均附有〔提要〕。(七)北京市民族 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輯校《清蒙古車王府藏子弟 書》,全書分㆖㆘兩冊 1,681 頁,所收共 275 種,是根 據首都圖書館所藏重新標點,採用簡易法,㆒逗㆒句, 以韻為句,除詩篇仍以㆒行兩句排列外,餘均採散文 式。(八)張壽崇《子弟書珍本百種》,全書 581 頁, 所收共 100 種,是《清蒙古車王府藏子弟書》的續集, 編輯體例相同。 此 外,傅 惜 華《西 廂 故 事 說 唱 集》、《白 蛇 傳 集》;杜穎陶、俞芸《岳飛故事戲曲說唱集》;路工 《孟姜女萬里尋夫集》;關德棟、李萬鵬《聊齋志異說 唱集》等,亦各收有子弟書若干種。綜合各書所收子弟 書作品,淘汰重複,大約有㆕百種左右。 又郭精銳等所編《車王府曲本提要》,全書 579 頁,頁 3-107 為子弟書提要,共 274 種,但內有快書 7 種。

四、子弟書論著

有關子弟書的論述出現甚早,但因為它的曲文並未 大量出版,所以瞭解它的㆟究竟有限,以致迄今為止, 有關論著仍然為數不多,計除㆖述各曲文集書前的「前 言」外,較重要者有趙景深《大鼓研究》16外編,分論 〈第㆒章 子弟書〉;傅惜華〈子弟書考〉、〈明代小 說與子弟書〉等;17高季安〈子弟書源流〉;18胡光平 〈韓小窗生平及其作品考查記〉;19關德棟〈現存羅松 14 語出趙景深〈子弟書叢鈔序〉,此文後收入趙氏的《曲藝叢談》,頁 214-216,但誤說成:「1935 年,鄭振鐸編《世界文 庫》,列入羅松窗的《東調選》和韓小窗的《西調選》……」。劉烈茂失察,也在《清車王府鈔藏曲本•子弟書集》前言 ㆗說:「韓是西派代表㆟物,羅是東派扛鼎者。」 15 此書 1991 年初版僅印 15 套,供海內外圖書館珍藏,售價極為昂貴。後在 2001 年 12 月出版大十六開精裝普及本,全 57 冊, 100 套,改名為《清車王府藏曲本》,子弟書收入在 51-56 冊內。 16 原書在 1936 年由㆖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後收入《曲藝叢談》頁 127-175 內。 17 見傅氏,《曲藝論叢》,頁 98-159。 18 見《文學遺產增刊》第㆒輯,1955 年 9 月,頁 337-341。 19 見《文學遺產增刊》第十㆓輯,1963 年 2 月,頁 90-100。

(6)

窗、韓小窗子弟書目〉等;20周貽白〈韓小窗與羅松 窗〉、〈大鼓書與子弟書〉;21劉烈茂〈論車王府抄藏 曲本子弟書的文學價值〉;22康保成〈子弟書作者「鶴 侶氏」生平、家世考略〉23等多篇。 1990 年 11 月,在㆝津㆗國北方曲藝學校,曾舉辦 「全國首屆寶卷子弟書學術研討會」,其㆗部分論文後 來在該校所出版的《曲藝講壇》第㆕期㆗發表,計有: 任光偉〈論子弟書作品的思想性及其社會特徵〉;周㆗ 明〈論子弟書對《㆔國演義》的改編〉;陳笑暇〈子弟 書的衍傳與發展〉;陳錦釗〈論《清蒙古車王府藏曲 本》及近年大陸所出版有關子弟書的資料〉等數篇。 又筆者在 1973 年曾應邀參與整理臺北㆗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珍藏俗曲工作,負責說書部分,利用該 所珍藏資料,在 1977 年初以《子弟書之題材來源及其 綜合研究》㆒書獲得博士學位。該論文全書 337 頁,㆓ 十多萬字,分㆖㆘兩編。㆖編:子弟書之題材來源,共 六章,分別為:第㆒、㆓章,取材於通俗小說之子弟書 (㆖)、(㆘);第㆔、㆕章,取材於戲曲之子弟書 (㆖)、(㆘);第五章,取材於當時生活及風土㆟情 之子弟書;第六章,取材於吉慶及通俗故事或其他故事 之子弟書。㆘編:綜合研究,共七章,分別為:第㆒ 章,子弟書之名稱來由及其淵源考;第㆓、㆔章,子弟 書之作家及其作品(㆖)、(㆘);第㆕章,子弟書之 演變;第五章,子弟書之影響及其沒落;第六章,論 「滿漢兼」及「集錦」兩類子弟書;第七章,論近㆟所 編之子弟書目錄。是迄今為止有關子弟書研究唯㆒的專 書。 此外,筆者尚撰有〈子弟書之作家及其作品〉、24 〈六十年來子弟書的整理與研究〉、25〈論現存取材相 同且彼此關係密切的子弟書〉26等相關論文十餘篇。

五、有關文獻檢討

由於子弟書流行的時間長達㆒百五十多年,流傳的 ㆞域又遍及北京與瀋陽等㆞,現存曲本的版本、名目繁 多,又散藏於海內外各㆞,有心㆟士能夠將它們結集出 版,使㆟能重新瞭解這種曲藝的價值,對學術研究工 作,帶來十分方便。目前研討子弟書的論著雖然還不算 多,但參與者其㆗不乏知名的學者專家,由於他們的博 學多聞,頗有獨到深入的見解。如對子弟書的藝術成 就,關德棟、周㆗明《子弟書叢鈔》前言說: 事委婉曲折,情文並茂,這是子弟書藝術成就的 特色之㆒。……寫景狀物富有詩情畫意,令㆟心馳 神往,這是子弟書藝術成就的特色之㆓。……對㆟ 物內心世界的刻劃,嫵媚細膩,激情充沛,是子弟 書藝術成就的特色之㆔。……語言的清新明麗,鋪 陳排比,是子弟書藝術成就的特色之㆕。 可說是觀察入微,十分精闢。 劉烈茂〈論車王府抄藏曲本子弟書的文學價值〉㆒ 文,27 則從多個角度切入,認為「子弟書的文學價 值」: (㆒)從詩史角度看,清代子弟書的創作,帶有彌 補 事詩空白的特殊意義。 (㆓)從題材角度看,車王府子弟書是絢爛多姿、 氣象萬千的 事詩。 (㆔)從改編角度看,車王府子弟書是再度創作, 重鑄靈魂的說唱 事詩。 (㆕)從反映時代的角度看,車王府子弟書是封建 末世危機感應的 事詩。 (五)從藝術角度看,車王府子弟書是節奏明快、 20 見關氏,《曲藝論集》,頁 86-139。 21 見沈燮元,《周貽白小說戲曲論集》,頁 651-665、頁 669-681。 22 見《車王府曲本研究》,頁 43-57。 23 同㆖書,頁 458-478。 24 見《書目季刊》第十㆓卷㆒、㆓期,1978 年 9 月,頁 21-56。 25 見《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北京:㆗華書局,1995 年 9 月,頁 312-320。 26 見《㆗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卷第㆓期,2000 年 6 月,頁 215-237。 27 同注 20。

(7)

情深意濃的 事詩。 (六)從語言角度看,車王府子弟書是詞品佳妙、 雅俗共賞的 事詩。 亦可說詳盡透澈,面面俱到。 但由於前賢對此種曲藝的認識,究竟有限,許多看 法並不正確。後輩學者,又因相信權威,以訛傳訛,以 致許多疏失,至今仍無法改正,大有礙於研究工作。茲 從曲種、作者、書名、曲文等方面,各舉㆓、㆔例,略 作說明,以見㆒斑: (㆒)關於曲種方面 鄭振鐸所編題韓小窗《東調選》、羅松窗《西調 選》㆓書,分別收入題韓氏所作 5 種、題羅氏所作 6 種。在六十多年前,鄭氏便將㆓㆟列入世界文學家之 林,確有他獨到的眼光,但可能是由於早期資料缺乏, 鄭氏對此種曲藝的認識有限,因此錯誤十分嚴重而且影 響深遠。其㆗如《西調選》所收的《大瘦腰肢》便是㆒ 例。 眾所周知,子弟書的體製十分特殊,㆒般是前面以 詩篇八句開端,次是曲文每回約 8、90 句,最後是以結 尾曲文㆕句結束。因為是七言句,所以無論是抄本或刻 本,多作每行兩句排列,當年書坊所售鈔本,更是清㆒ 色每半頁㆕行、行兩句抄寫,故極易辨認。鄭氏所輯兩 書,亦除《大瘦腰肢》外,其餘十種,也是每頁分㆖㆘ 欄,每行兩句排列,可知《大瘦腰肢》實非子弟書。後 出的傅惜華《子弟書總目》在〈子弟書總說〉㆗,曾提 及傅氏本㆟所藏有五種子弟書曲譜,其㆗雖有清鈔本 《大瘦腰肢》㆕冊,但在同書所列目錄㆗,卻未著錄本 曲,《㆗法漢學圖書館館刊》所載《子弟書總目》同。 本曲原鈔本現藏於㆗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封面確 有傅氏所題「子弟書大瘦腰肢」字樣,但各冊內頁則僅 有抄者所題分別為「大瘦腰肢詩篇」元、亨、利、貞等 字樣而已,並未標明是「子弟書」。而封面與封面題 字,實為傅氏所加,並非原鈔本所有。 後世的論著,除趙景深曾在《大鼓研究》外編 分 論〈第㆒章 子弟書〉仍將本曲列為羅松窗作品外,本 來已久無㆟重彈此調,不料在數十年後,《子弟書珍本 百種》,復又收入本曲,令㆟感到意外。 其實本曲雖然不是子弟書,但它確是「西調」無 疑,屬雜曲類,曲詞則出於崑曲《尼姑思凡》。《霓裳 續譜》卷㆒,收有《瘦腰肢》㆒曲,與本曲曲文大同小 異,可資參考。 又傅惜華《子弟書總目》著錄有《打登州》、《舌 戰 群 儒》、《血 帶 詔》、《赤 壁 鏖 戰》、《削 道 冠 兒》、《草船借箭》、《淤泥河》、《碰碑》等八種車 王府鈔本,今亦分別收入《清蒙古車王府藏曲本》等曲 本集內,各曲本在曲文㆗所標明的「春雲板」、「流水 板」、「聯珠調」、「㆒落」、「㆓落」……等板名落 數,都是快書所特有的體製,㆒應齊全,足證它們是快 書無疑。快書雖然淵源於子弟書,又稱為「子弟快 書」,現存《樂善堂子弟書目錄》在㆓回㆒欄最後㆒ 行,便列有《秦王降香》硬書、《打登州》快書各㆒ 種,28早期的《百本張子弟書目錄》則分別列有快書㆔ 種、十種之多,詳見前文。但其後各自獨立,成為㆒種 風格不同的曲藝。所以《書名》岔曲說:「硬書的調兒 高,快書是硬砍實鑿,……子弟書㆔眼㆒板實在難 學。」後期的《百本張子弟書目錄》與《別埜堂子弟書 目錄》則未收錄快書,後者所編尚另有《各樣快書目 錄》。傅氏《北京傳統曲藝總錄》書前所列「引用書 目」㆗,亦有別埜堂編《各樣快書目錄》29等,即傅氏 此書頁 298-317 卷五「八角鼓」(五),亦列有「快書 總目」㆒項,都將「快書」獨立於子弟書之外。且《清 蒙古車王府藏曲本》在子弟書之外,亦列有快書㆒項, 在 309 函㆗,收錄有《舌戰群儒》、《血帶詔》、《赤 壁鏖兵》、《羅成托夢》、《 對棒》等五種作品,是 亦將子弟書與快書視為兩種不同的曲藝,但又不將混雜 在子弟書曲本㆗的多種快書從㆗剔除出來,重新歸類, 令㆟困擾。30 (㆓)關於作者方面 28 詳見拙著,《快書研究》第㆔章〈快書之體製〉,頁 61-93。 29 此目錄現藏於㆗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僅 2 頁,半頁六行,行列書目㆒種,共著錄有《淤泥河》等 23 種,封面有「別 埜堂寶 與眾不同」墨印。 30 新版大十六開精裝普及本為保持原書順序,雖未從㆗抽出重新歸類,但已在目錄各書名㆘注名(快書)字樣,作為更正。

(8)

在現存五百多種子弟書㆗,可考出作者的曲本約有 ㆒百多種,作者五十多㆟。考訂子弟書的作者,大約有 ㆔種方法:㆒是直接從曲文㆘手,如根據《罵城》的詩 篇: 小窗氏在梨園看演《西唐傳》,歸來時閑筆燈前寫 《罵城》。 據此可知,此曲為韓小窗所作。㆓是間接從其他子弟書 曲文㆘手,如根據《遊園尋夢》的結尾曲文: 要知小姐離魂事,松窗自有妙文章。 據此可知,現存的《遊園尋夢》與《離魂》兩曲,均為 羅松窗所作。今㆟用此㆓種方法來考訂子弟書的作者佔 絕大多數。㆔是根據有關資料,如《寧武關》五回,此 書在曲文內並未嵌入作者的姓名或字號,但根據光緒六 年會文堂刻本所附㆓淩居士跋文: 《寧武關》是故友小窗氏憤慨之作。 據此可知,現存《寧武關》實是韓小窗所作。31但此種 情況,僅佔極為少數。 總之,考訂子弟書的作者,必須要有憑有據,絕不 能憑空捏造,以免造成後㆟的困擾。但鄭振鐸所編《西 調選》㆒書,分別收錄有《大瘦腰肢》、《鵲橋》、 《出塞》、《㆖任》、《藏舟》、《百花亭》等 6 種, 均題羅松窗作。其實在此 6 種作品的曲文㆗,都未嵌入 作者姓名或字號,亦未有任何其他資料,可以證明是羅 氏所作。關德棟在〈現存羅松窗、韓小窗子弟書目〉㆒ 文㆗,也曾指出:「根據『子弟書』作者們寫作的習 慣,作者可考知的常是把自知的名字嵌入曲㆗㆒點來 看,這六種均是例外。因此,㆟們懷疑這些可能都不是 羅松窗的作品。」但關氏在自己所編的《子弟書叢鈔》 ㆗,卻仍將《百花亭》列為羅氏所作。郭精銳等《車王 府曲本提要》則雖未將《藏舟》、《百花亭》列為羅氏 之作,但卻將其他所有取材於《長生殿》傳奇的子弟書 作品如《長生殿》、《楊妃醉酒》、《梅妃自歎》、 《鵲橋盟誓》、《 香亭》、《絮閣》等,全部列為羅 氏所作。其他㆒般文史論著的情況,亦大致如此,疑是 受到鄭氏的影響所致。 又有因為所根據的曲本欠佳,竟有將誤筆當成作者 的現象。如關氏《子弟書叢鈔》頁 338-353 所收錄的 《追信》五回,題「梁霜毫」作。編者在「說明」㆗, 說:「此作係根據清代同樂堂鈔本。作者梁霜毫,生平 事 不詳,僅知其存此子弟書㆒篇。」根據本書書前所 附趙景深〈子弟書叢鈔序〉,可知:「初稿《追信》是 作為無名氏來處理的;後來查到作者原來是梁霜毫,就 將《追信》從後面無名氏的行列移到有名字或筆名的行 列裏去。」 根據㆒般經驗,本曲的作者,可知關氏是根據本曲 第㆓回結尾曲文末句「梁霜毫敷演節目趁餘閑」而來。 此句曲文,無論是《清蒙古車王府藏曲本》(見 291 函)或《清蒙古車王府藏子弟書》(見頁 1642),甚 至㆗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藏別埜堂本,亦都莫不 如此。但根據㆗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藏本曲另有 木刻本(首行作《月㆘追賢》、板心作《追信》)與光 緒辛丑(27)惠臣抄本,可知㆖述各本第㆓回結尾曲文 兩行㆕句與第五回結尾曲文㆔行六句,實是彼此錯頁, 且「梁」作「染」(詳見書影)。「霜毫」㆒詞,點明 曲本寫作時間,是俗曲習用語,在子弟書曲文㆗亦常 見,如《拐棒樓》結尾曲文便有「幽窗㆘閑撚霜毫寫俚 言」,《菱角》詩篇,亦有「拈霜毫把文語翻成俚鄙 言」,《草詔敲牙》第㆔回㆗段,也有「舉霜毫滿腔熱 血結成字」等,《霓裳續譜》卷㆒,更有《染霜毫題恨 詞》西調,「染」字與「撚」、「拈」、「舉」等均為 動詞,俗寫作「 」,因形近而誤作「梁」。 (㆔)關於書名方面 已出版的子弟書曲文集雖有多種,但多以車王府所 鈔藏曲本為根據,而該批曲本全是王府內㆟員所抄錄, 並無當年書坊所販售的鈔本,而部分抄工的素質不高, 以致造成的訛誤疏漏頗多。該批曲本現藏北京大學圖書 館,可以查證。首都圖書館《清蒙古車王府藏曲本》㆗ 的子弟書,除《摔琴》等 16 種外,餘均抄錄自北京大 學藏本。《清車王府鈔藏曲本•子弟書集》與《清蒙古 車王府藏子弟書》則又分別轉錄自㆗山大學圖書館與首 都圖書館所藏,錯誤又更加嚴重,因而衍生出來的問 題,正方興未艾,令㆟十分頭痛。 31 關德棟,〈現存羅松窗、韓小窗子弟書目〉,考訂本曲作者時,乃根據:「按此曲卷首詩篇,有句云:小院閑窗潑墨遲, 牢騷筆寫斷魂詞。」(見《曲藝論集》頁 135),並不正確。

(9)

例如《清蒙古車王府藏曲本》299 函所收《升官 圖》,查實是《玉簪記》十回子弟書的第六回〈詐 葷〉,32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祖本便誤作如此。本曲與 《拿螃蟹》為現存僅有的兩種「滿漢兼」子弟書,對研 究滿㆟漢化的歷史過程,為極重要的文獻之㆒。可能因 為有滿文無法排版或內容淫穢的關係,其他兩種排印的 車王府子弟書集,㆒省略、㆒刪節。 又如同書 308 函與《清車王府鈔藏曲本•子弟書 集》頁 455 所收《廟會》㆕回,其曲文與史語所藏本 《廊會》完全相同,實是㆒書。《廊會》,《㆗國俗曲 總目稿》頁 40、《子弟書總目》頁 131 均著錄。《子 弟書叢鈔》頁 610-618 亦收錄。衍趙五娘至牛府抄化, 牛氏在談話間知道她是丈夫的結髮妻子後,乃教她改裝 並厚待她。故事取材於《琵琶記》第㆔十㆕、五齣 (《綴白裘》卷㆔作《廊會》)。《百本張子弟書目 錄》著錄,注云:「苦。㆕回。㆒吊六。」據此可知, 無論是曲本或戲曲等,本曲題名均作《廊會》,《清蒙 古車王府藏曲本》等題作《廟會》,顯然有誤。此亦沿 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祖本之誤。 至於《清車王府鈔藏曲本•子弟書集》頁 351-352 收錄有《雜錦書目》,作者不詳。查實是鶴侶氏所作的 《集錦書目》,本曲題名,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祖本與 其他各種曲文集所收錄,題名均正確無誤。「集」與 「雜」因廣州話讀音相同,故易混亂。但由於本曲文集 所題曲名有誤,以致該校康保成教授㆒時不察,造成他 在〈子弟書作者「鶴侶氏」生平、家世考略〉㆒文㆗, 出現前㆒句《雜錦書目》、後㆒句《雜錦書目》的情 況,仍渾然不知,讓㆟有白璧微瑕之感。 (㆕)關於曲文方面 又因現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子弟書曲本,多有末 頁錯亂或末頁為另㆟抄寫,字 與前面不相同的現象, 以致目前所刊各種車王府子弟書曲文集,多有錯亂或缺 末頁的情況,如各書所收《商郎回煞》㆓回,均以「佳 ㆟說等到㆝明墳㆖去,在家㆗就是傷心誰敢悲?」作 結,㆖㆘文意不接。而史語所珍藏各鈔本,結尾曲文均 作:「佳㆟說等到㆝明往墳㆖去,慟慟的哭㆒場化把紙 灰。愛玉說小妾也思量到墳㆖走走,在家裏就是傷心誰 敢悲?等到㆝亮了小姐到前堂親去稟,爹娘愛你必不駁 回。呀雞聲兒各處啼鳴也,他㆓㆟潦草梳妝候稟親 幃。」「幃」旁尚有抄者所書「完」字字樣。 又如《遊寺》第㆓回後段在「滿空飄蕩雲霞彩,采 花的遊蜂撲蝶翻」與「連誇不盡的好景致,止步觀瞧玉 牡丹」㆖㆘文意不接。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祖本同。經 詳細查對,始知其㆗「翻來復去花心戲……月季花緊對 白日蓮」共八行 16 句,竟誤植於㆗段「連行幾步進門 看,花園百草甚新鮮」句後,使此 16 句曲文與前後格 格不入。其實,本段曲文由「㆒帶相親紫綠藍」至第㆔ 回「香風陣陣透鼻尖」句止,前後共 67 句,乃是頂真 體,其㆖句末字與㆘句首字相同或音同,至為明顯。由 於所據資料有誤,以致於造成吳國欽教授在為《車王府 曲本研究》㆒書寫序時所說:「子弟書《西廂記》《遊 寺》㆒篇,將原崔張「佛殿奇逢」的開頭,改寫成張珙 「花園驚豔」,作者用 20 句「頂真格」將男女主㆟公 ㆒見鍾情的普救寺花園描寫得十分優美。」㆒段話並不 正確,令㆟感到遺憾! 在現存有關子弟書的曲文集與論著㆗,類似的訛誤 與疏漏相當嚴重,如不早日予以補正,或將現存較佳的 子弟書原刊本、原鈔本等整理出版,以正視聽的話,日 後必將衍生更多的問題,造成後㆟對此種曲藝的誤解以 及在研究工作㆖產生莫大的困擾。

主要參考書

1. 劉復、李家瑞編,《㆗國俗曲總目稿》,㆗央研究 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2 年 3 月。 2. 傅惜華,《子弟書總目》,㆖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 年 9 月。 3. 波多野太郎,《子弟書集》,日本:橫濱市立大 學,1976 年 11 月。 4. ㆗國曲藝工作者協會遼寧分會,《子弟書選》, 1979 年 10 月。 5. 胡文彬,《紅樓夢子弟書》,瀋陽:春風文藝出版 社,1983 年 12 月。 6. 關德棟、周㆗明,《子弟書叢鈔》,㆖海古籍出版 32 新版大十六開精裝普及版已更正,見第 53 冊,頁 146-148。

(10)

社,1984 年 12 月。 7. 首都圖書館,《清蒙古車王府藏曲本》,北京古籍 出版社,1991 年 5 月。 8. 劉烈茂、郭精銳,《清車王府鈔藏曲本•子弟書 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5 月。 9. 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輯校,《清蒙古 車王府藏子弟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4 年 8 月。 10. 張壽崇,《子弟書珍本百種》,北京:民族出版 社,2000 年 4 月。 11. 郭精銳等,《車王府曲本提要》,廣州:㆗山大學 出版社,1989 年 12 月。 12. 劉烈茂、郭精銳等,《車王府曲本研究》,廣東㆟ 民出版社,2000 年 10 月。 13. 陳錦釗,《子弟書之題材來源及其綜合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1977 年 1 月。 14. 陳錦釗,《快書研究》,臺北:明文書局,1982 年 7 月。 15. 傅惜華,《曲藝論叢》,㆖海文藝聯合出版社, 1954 年 4 月。 16. 趙景深,《曲藝叢談》,北京:㆗國曲藝出版社, 1982 年 12 月。 17. 關德棟,《曲藝論集》,㆖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 5 月。 18. 季永海、趙志忠,《滿族民間文學概論》,北京: ㆗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1 年 10 月。 19. 沈燮元編,《周貽白小說戲曲論集》,山東:齊魯 書社,1986 年 11 月。 20. 劉洪濱、劉梓鈺主編,《京韻大鼓傳統唱詞大全》, 北京:㆗國戲劇出版社,2000 年 2 月。 ㆗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木刻本與光緒辛丑惠臣抄本之書影: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印順 2

關鍵詞:觀佛三昧 曇鸞 道綽 善導 彌陀業觀 觀經 四淨土 慧思 灌頂 智者 五品弟子位 一心三觀 二十五尊像 六部往生經 淨土義

以小組形式,討 論對「考試」的 感受及看法,是 否贊成以「持續 評估」作為考核 成績等,從而帶 出「考試」源出 隋唐科舉制,並 被史家及歐洲視 為偉大發明。.

新加坡於 2001 年頒布新綱要,數學教材從統一版本開放至六種版本,本研究據 以考察的國小數學教科書是 2003 年 Times Media 出版國小一至五年級 My Pals are here!Maths

約千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初及以後 約百多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世史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史 文化史

孟郊(751-814),字東野,中唐詩人。現存詩歌約 500 餘首,多為五言短篇 古詩,沒有律詩作品。孟郊為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

多跟孩子說故事及看圖書,既可 訓練孩子專注力,又可鼓勵孩子

 法國農業四個機構跨業合作研發成功的 Pl@ntNet App, 目 前已經可以辨識八百多種歐洲植物,中長期目標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