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唐代盛世 (4 節) 預期學習成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唐代盛世 (4 節) 預期學習成果: "

Copied!
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初中中國歷史科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隋唐國家的擴展與開放的社會

(2)

2

隋朝的統一及唐代的盛世 建議課節: (以一節 40 分鐘計算)

隋文帝的開皇之治及隋代大運河的開通與作用(3 節)

唐代盛世 (4 節) 預期學習成果:

完成本課題後,學生能:

1. 明白隋文帝結束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並開創開皇之治。 (知識內容)

2. 明白唐朝在隋代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各項制度,並積極擴張領土,創下 盛世。 (知識內容)

3. 從唐代政治、社會及軍事內容,分析各項措施與唐代致治的關係,進一 步理解措施的深層意義。 (知識內容)

4. 掌握本課題的基礎知識概念,豐富歷史詞彙,歸納「盛世」的特色。

(概念、能力)

5. 跳出單一資料運用的框架,提升綜合運用資料的能力。 (能力)

6. 從不同類型的資料,包括地圖、漫畫、數據、文字,找出相關證據,並 建立「論從史出」的歷史態度。 (能力、態度)

教學建議:

1. 具體教學流程建議見教師版工作紙內的指引。 (套紅文字)

2. 工作紙內容可按學生的學習能力作調適,教師宜靈活安排。

(3)

3

課題:隋朝的統一

1. 試根據上述資料,說明中國在隋朝以前,處於一個怎樣的局面?

A 分裂 B 南北對峙 C 統一 D 天下歸一

2. 隋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發展上有何意義?

結束南北長期分裂,令中國重歸統一局面。

概念學習:從南北朝到隋朝

教師指引:

「概念學習」部分目的是讓學 生對隋的統一意義有概括認 識。

本部分題 1 適合一般能力學 生,建議由學生預習;

若學生能力稍遜,老師可用右 上角的漫畫在課堂作指引;

能力較高的學生,可延伸至題 2 的文字闡述能力。

西魏

(557-581)

(550-577)

(557-589)

平陳統一

(386-534) 北魏

(479-502) 齊 (386-534)

(420-479) 北魏

(534-550)

(502-557) 東魏

梁 (535-557)

北齊

北周 隋

(589-618)

(557-589) 陳

隋 (589-618)

(4)

4

皇帝

內史省 (起草詔令)

門下省 (封駁詔令)

尚書省 (執行詔令)

吏 戶 禮 兵 刑 工

一、隋文帝的開皇之治 一、開皇之治主要措施

隋文帝篡北周後,定年號為「開皇」,隨即推行政治及社會改革,開創治世。

請在書本中找出各制度名稱,並按以下各圖,為各項「作用」提出相關證據。

1. 名稱:中央政制--三省六部制

作用: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各司其職,提升行政效率。

證據:三個部門(省)除了協助君主外,亦有不同分工:起草、封駁、執行詔令;而 六部也有各自負責的工作。

2. 名稱:選官制度──科舉制

作用:網羅不同人才,打破高門大族把持朝政。

證據:不論什麼出身,也可以憑考試做官,而且科目凡多,能延攬不同人才。

太好了!我雖然 出身低下階層,但 現在可以考試

做官了!

我們有賢良、明 經、秀才等科,你

考哪科?

(5)

5

3. 名稱:土地制度──均田制

作用:計口授田(按丁口授予田地),使百姓有田耕種,保障生計。

證據:男子或女子均可授田,男丁授口分田 80 畝,婦女減半。

3. 名稱:戶籍制度

作用:整理戶口,查出逃戶,防止虛報,增加國家收入。

證據:經清查戶籍後,人口增加(164 萬),當中丁數亦增加(44 萬)

80 畝

口分田 20 畝 永業田

18 歲以上男丁 婦女

40 畝 口分田

教師指引:

1. 可先從圖形大 小,推想為何婦 女的圓形圖較 小?再從書本找 線索或由老師講 授內容。

2. 能力較高的學 生,可推想為何 婦女沒有永業 田。

3. 教師可引導學生

思考:在授田 後,如何確保國 家收入,從而展 開重整戶籍。

0 50 100 150 200

人口 丁數

(十萬)

文帝開皇九年

隋代清查戶籍後,新增人口數字

(6)

6

4. 名稱:置倉窖、建運河--廣通渠

作用:官倉──政府儲糧之所,如廣通倉、河洛倉。

義倉──民間儲糧之所,由百姓捐納,以備賑災。

運河──改善漕運。

證據:資料一反映京師附近設置不少倉窖,而資料二亦指出糧倉用以儲存米粟數 以百萬計,可見此乃儲糧之所。

資料一指出廣通渠引渭水由大興城通往潼關,以改善關內漕運及河水氾濫情 況。

資料一: 資料二:

二、總結所學

請將上述措施名稱分類歸納,並寫出相關作用。

措施名稱 作用 針對前朝問題

政治 三省六部制 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各 司其職,提升行政效率

政府組織系統紊亂,權 責不專。

科舉制 網羅不同人才,打破高 門大族把持朝政

選才以家族背景為重,

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社會 均田制 計口授田,保障生計 戰亂,人民不得溫飽。

戶籍制度 整理戶口,查出逃戶,

增加國家收入

戰亂頻仍,人口逃亡、

逃稅及虛報情況嚴重。

置倉窖、建運河 儲存糧食、改善漕運 戰亂、天災,缺糧情況 嚴重。

「隋朝西京(大興)太倉,東京(洛 陽)含嘉倉、洛口倉……儲存米粟多 者有千萬石,小者不少於數百萬 石。天下義倉也儲滿糧食。」

據杜佑《通典•食貨七》意譯

考考你:

既有渭河,何以要 在旁興建運河?

教師指引:

此部分目的為重整所學,鞏固知識。

能力較高學生,可從以下網址延伸學習,以見考古發現中隋代糧 倉規模。

文史網<古代盈滿之國:隋代糧倉到底有多大?>

潼 關

(7)

7

二、隋代大運河的開通與作用 參考下圖完成表格。

1. 中國自然水系的流向是從哪方流到哪方? 西向東 2. 參考上圖,隋代共有多少條運河? 3. 運河連接了哪些重要水系?

A. 請填上運河名稱

B. 運河最北點與最南點在哪?

請在 B 欄圈出河流名稱。

A.運河名稱 B.運河連接的河流

廣通渠 渭河與黃河

永濟渠 海河與黃河

通濟渠 黃河與淮河

邗溝 淮河與長江

江南河 長江與錢塘江

4. 你認為隋代運河的覆蓋範圍如何?

試說明原因。

廣濶

因為貫通了南北地區 5. 你認為以下三種圖案應繪畫在地圖上的

哪一個位置?

代表政治重心

代表經濟重心

代表軍事力量

學生將左面標誌畫在地圖的位置如下:

政治──首都 經濟──江南 軍力──北方

教師指引:

教師可利用此圖按學生程度帶出隋代運 河作用:

1. 突破西向東的自然水系,發展南北 交通。

2. 5 條運河是將中國水系南北連貫,有 助打破南北地域、經濟隔閡,縮短 南北距離,有利南北文化交流。

3. 南糧北運,確保京師糧食充足。

4. 軍事力量能擴展至南方,有效控制 地方。

5. 永濟渠能支援北方戰事。

6. 沿運河的地方,興起了許多商業城 市,如通濟渠南端的揚州(江都),逐 漸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

教師指引:

教師可利用此題,進 一步與學生探討運 河對政治控制、經濟 支援,甚至文化交流 的重要性。

隋代運河圖

(因版權問題,未能上載有關圖片)

(8)

8

課題:唐代盛世

中國歷史上出現不少盛世,如漢朝、唐朝常被合稱為「漢唐盛世」,究竟什麼是「盛世」?

1. 試從以下的電視劇宣傳海報找出答案。

海報一:政治清明(政治)、國泰民安(社會/經濟);海報二:武功彪炳(軍事)、治 國安邦(社會)

2. 除了上述元素外,你認為盛世還應包括什麼?經濟繁榮、國力強大、文化燦爛 海報一: 海報二:

唐高祖

•李淵稱 帝,建立唐 朝(618- 626)

唐太宗

•李世民即 位,史稱

「貞觀之 治」(626- 649)

唐高宗

•李治繼 位,史稱

「永徽之 治」(649- 683)

中宗、睿宗

•武則天稱 帝,國號

「周」。

(690-705)

唐玄宗

•李隆基即 位,史稱

「開元之 治」。

(712-756)

……

教師指引:

此部分旨在讓學生對唐代盛 世君主有基本概念。老師簡 介或讓學生自學即可。

若學生能力較高,可討論為 何武則天已篡唐建周,但唐 國祚卻不中斷?

歷史小知識

認識唐代盛世

形容唐代盛世的電視劇海報,

例如「開創盛世」電視劇海報。

(因版權問題,未能上載有關圖片)

形容唐代盛世的電視劇海報,

例如「開創盛世」電視劇海報。

(因版權問題,未能上載有關圖片)

(9)

9

一、 進一步完善「政治體制」

1. 中央政制──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承襲隋代中央政制,加以改革完善。

若門下省經常駁還中書省的草議,會帶來什麼問題?假如你是君主,你可以怎樣解決?

減低行政效率,不利施政。(教師藉此帶出政事堂此一聯合議政辦法。)

2. 地方政制──州縣二級制、道

唐太宗承襲隋代地方制(州縣二級制),加以改革完善,增設十「道」為監察區;

唐玄宗將十道增為十五道,派官員監察地方官施政。

你認為唐代在中央及地方政制新增的措施,與致治有何關係?

「政事堂」既可集思廣益,亦可解決三省的爭執以提升行政效率。

「道」能加強對地方監察,強化中央集權,亦可保障地方官員惠政及民。

皇帝

中書省 (起草詔令)

門下省 (封駁詔令)

尚書省 (執行詔令)

吏 戶 禮 兵 刑 工

(10)

10

二、 「人才」與唐代盛世的關係

1. 為什麼「科舉考試」值得推崇?

試寫出科舉制度下可能出現的社會現象。

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度 唐代的科舉制度 選拔

人才 方法

社會 現象

選官不問才德,只憑家世,

形成貴族壟斷仕途。

選官按不同能力,不問出身,平民有機 會做官,形成社會流動。

2. 根據上圖,官員的出身在魏晉時期與唐代有何不同?

魏晉官員出身為世家大族,唐代官員有官家子弟,亦有平民。

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被西方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此制度不但傳至日本、

朝鮮、越南,連英國、美國文官考試亦源於此。

而李弘祺教授認為中國文明對全世界的貢獻之中,科舉是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活動建議:

以小組形式,討 論對「考試」的 感受及看法,是 否贊成以「持續 評估」作為考核 成績等,從而帶 出「考試」源出 隋唐科舉制,並 被史家及歐洲視 為偉大發明。

平民子弟 自行報考 官家子弟

學校報考

分科考試 州郡設中正官(多為貴族出任),

按家族背景選人才。

多學一點點

「社會流動」是指個人在社會階層裏向上或向下的流動。

唐代:平民本在社會較 高/低 階層,因著科舉考試,

可以流向較 高/低 社會階層。

教師指引:

「多學一點點」

旨在讓學生明白 平民有機會藉科 舉考試流向較高 社會階層,學生 不必記誦「社會 流動」定義。

教師指引:

教師宜在此部分帶 出科舉能讓平民入 仕,打擊門第勢 力,但不能完全消 除門第勢力。(因為 唐代以文取士,世 家大族書香世代,

容易及第,且他們 經濟力量雄厚,可 在學館致力研究學 術。)

(11)

11

3. 政權開放,平民為相 資料一:

唐太宗 武后 唐玄宗

宰相由進士1出身 比例

3.4%

(29 名宰相,1 人為進士)

17%

(73 名宰相,14 人為進士)

32%

(34 名宰相,11 人為進士)

宰相/賢臣及特質 房玄齡: 善出計謀

杜如晦:賢明果斷

魏徵:本為太宗政 敵,得太宗任用後,

敢於進諫。

狄仁傑:剛正廉明,被 武后稱為「國老」。

姚崇:處事精明 上官婉兒:女相,其父 為武后所殺。

姚崇:處事精明 宋璟:賞罰無私 韓休:耿直敢諫 張九齡:正直盡責

1 「進士」是科舉考試的其中一個科目。

1. 從資料一可見宰相由進士出身的比例,有什麼發展趨勢?進士出身的百份比增加 2. 資料一中三位君主在用人方面有何共通之處?請圈出答案。

用人唯才 用人唯親 虛心納諫 不問出身 不計仇怨

3. 你認為上述用人原則,如何有助唐代開創盛世?能夠網羅不同人才,君主的納諫胸襟亦可 避免施政缺失,有利國家發展。(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00 00 00 00

教師指引:

此部分適合能 力較高的學生 作延伸學習並 進一步選取以 下其中一位賢 臣,探討其生平 行誼與時代的 關係。

(12)

12

三、 「天可汗」與唐代帝國擴張

唐太宗李世民使中國進入輝煌時代,除了吏治清明、國泰民安外,國家亦聲威遠播,

中國人亦因此被稱為「唐人」。 1. 以下是隋代的版圖,試運用資料一:

a. 將唐代國力範圍所及的地方填上顏色。

b. 在地圖上畫上都護府的標誌。

資料一:唐對外關係概況

年份 與西/西北/西南各族關係

貞觀四年 (630) 唐派兵進攻突厥,四夷降服,回紇等族擁戴太宗為「天可汗」。

貞觀九年 (635) 征服吐谷渾。

貞觀十二年 (638) 討伐吐蕃,後與之結盟,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和親。

貞觀十四年 (640) 滅高昌,設安西都護府。

貞觀十五年 (641) 擊敗薛延陀(突厥的一個部落)。

貞觀二十年 (646) 薛延陀多次進攻唐邊境,太宗滅薛延陀,回紇等 13 個部落歸附。

貞觀二十一年(647) 於今蒙古地區設燕然都護府,即日後的安北都護府。

貞觀二十二年(648) 大破龜茲。

(高宗)顯慶二年(657) 滅西突厥,原歸附西突厥的中亞各國也歸附唐。

(高宗)龍朔元年(661) 吐火羅等十六個國家歸附唐。

(高宗)乾封三年(668) 滅高句麗,置安東都護府。

參考傅樂成:《隋唐五代史》(台北:眾文圖書,1990 年),頁 25-83;中國軍事史編寫組:《中國歷代戰爭年表》(上)(北京:解放軍 出版社,2002 年),頁 462-488。轉載自教育局課發展處《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五)支援教材 I 必修部分》,頁 14。

教師指引:

此部分以唐朝 國力擴張及太 宗被稱為「天可 汗」為重點。

若學生能力較 高,可再論「都 護府」的作用,

甚至與漢朝版 圖再作比較。

(13)

13

2. 比較隋、唐版圖有何變化?唐代擴張至西域地方,版圖比隋朝擴大。

3. 你認為我們被稱為「唐人」合理嗎?試談談你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地圖可供教師講授太宗時期疆域之用,若講解都護府則可用頁 25 之地圖。

建議題 3 可作 分組討論或課 後習作,讓學 生從各方面分 析唐代盛世,

鞏固學習。

甚至可以「漢 人」「唐人」,

哪個稱呼你較 認同為題作小 組討論。

唐太宗時疆域圖

(因版權問題,未能上載有關圖片)

(14)

14

唐代的開放社會 建議課節: (以一節 40 分鐘計算)

唐朝婦女生活面貌與地位

唐朝玄奘西行與佛教的中國化

唐朝與其他民族的關係及交流概況 預期學習成果:

完成本課題後,學生能:

1. 從唐代婦女多方面的生活面貌理解唐代社會的開放性。 (知識內容)

2. 認識不同類別的一手資料,區分及明白文字資料與非文字資料的歷史價值。

(概念、態度)

3. 了解佛教中國化的概況及玄奘西行求法的經歷與貢獻;明白古人成功與其 堅毅、勤奮精神的關係。 (知識內容、態度)

4. 了解唐代與周邊國家、民族的交流概況;從而理解唐室對周邊民族所持的 開放態度。 (知識內容)

教學建議:

1. 具體教學流程建議見教師版工作紙內的指引。 (套紅文字)

2. 工作紙內容可按學生的學習能力作調適,教師宜靈活安排。

(4 節)

(15)

15

課題:唐代婦女生活面貌與地位

「電視劇」中的唐代婦女生活大解構!

從電視劇照中,你認為唐代女性在服飾打扮、生活上有甚麼特色?

教師指引:

此部分為課題引入,教師可以 不同方式進行,如自學預習、

小組討論或影片欣賞。

從電視劇,例如「武媚娘傳奇」中輯錄有關 唐代婦女服飾、化妝、讀書、郊遊等照片。

(因版權問題,未能上載有關圖片)

(16)

16

唐代社會對女性的限制較少,女性不但在政治舞台上顯得非常活躍,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可看到女性地位。

1 敷粉 2.塗胭脂 3.畫眉 4.貼花鈿 5.貼面靨 6.瞄斜紅 7.塗唇紅

婚姻

<放妻書>──雙方達成離婚協議(和離),

簽字畫押,親友見證,男女雙方各自一份。

此書亦有表達祝願妻子早日再覓佳偶。

<唐律疏議•戶婚>:「諸卑幼在外,尊 長後為定婚,而卑幼自取妻,已成者,婚 如法;未成者,從尊長。違者,杖一百。」

(意譯:未成年子女私自訂立婚姻關係 的,法律予以認可。若未成年則遵父母之 命,違者杖打一百)

髮型、衣飾

社交娛樂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節錄自唐•崔顥•《長干行》

化妝 服飾打扮

可在瀏覽器輸入「唐代 化妝步驟」,搜尋有關圖片配合使用。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吐魯番阿斯塔那 206 號墓」

展示了唐代婦女的妝容

「莫高窟盛唐 130 窟南壁」

展示唐代婦女的衣飾打扮

「阿斯塔纳 206 號墓及 莫高窟 130 窟」

展示唐代婦女不同髮型

「莫高窟晚唐 17 窟北壁」

可見婦女服飾、髻 式、樹上掛上時款

的手袋。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圍棋仕女圖》

吐魯番阿斯塔那 187 號墓

打馬球女俑

周昉《簪花仕女圖》

描繪婦女春夏賞花遊園,

圖中有小狗、蝴蝶、鶴。

此頁的所有圖片因版權問題,未能上載

(17)

17

討論問題:

1. 唐代女性的生活與現今女性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講究化妝打扮、參與社交活動、娛樂多樣化、婚姻自主。

2. 唐代婦女享有哪些方面的自由?

哪方面? 內容 證據來源(請圈出答案)

社交生活 可自由參與不同社會活動。

社會風氣開放,沒有男女共 處禁忌

石窟壁畫/唐代詩歌/唐代法律/

出土唐俑/唐代畫作

婚姻 可與結交異性/與陌生異 性交談

離婚可由雙方協議

石窟壁畫/唐代詩歌/唐代法律/

出土唐俑/唐代畫作

(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3. 為何唐朝社會可以讓婦女享有不同的自由?

因為唐代是一個思想開放、多元化社會,所以包容性、自由度亦較高。/

唐代居住了不少胡人,而胡人比較開放,女性地位較高,故唐代在習染胡風下,女性 亦有著不同的自由。/

唐代無論經濟、政治實力比較雄厚,政策、法律亦比較開放,對女性的束縛自然較少,

自由度相對較高。/

唐代出現了第一位女皇帝,促使唐代女性的地位日高。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指引:

本課節著重以一 手資料建構知識。

學生從中明白唐 代女子在各方面 有較大自由,並理 解其社會地位。

能力較高的學生 可進行跨學科活 動,如製作唐代服 飾、唐代仕女陶 瓷、唐代女性臉譜 化妝等。

(18)

18

課題:唐朝玄奘西行與佛教的中國化

佛教 佛教中國化 中國文化內涵

講求因果報應,種下善恩,

行善包括:度人為僧、開鑿 佛像、抄寫或念誦經卷、建 造寺廟。

把符合倫理道德的事情,如 賑濟、孝敬忠厚、忍辱等 等,都算在善行之中。

孝敬、忠心

提倡出家、捨棄父母及一切 人倫關係

力言佛教亦重孝,如目連救 母故事。

《佛說孝子經》強調報答父 母之恩除了孝順外,亦須引 導皈依。

孝順

不拜君主 沙門要敬拜君主 忠君

佛教來自印度,自漢代傳入後,與儒家漸漸調和。經過僧侣的努力,出現了具本 土特色的中國佛教,亦體現了唐代兼容不同文化、包容開放的態度。

教師指引:

此部分旨在讓學 生認識佛教在中 國融合儒家思 想,出現具本土特 色的「中國佛 教」,學生不需聚 焦於具體內容。

此設計適合一般 能力學生,學生可 以此作預習之用。

若能力稍遜,教師 可用漫畫作簡單 解說亦可。

(19)

19

不怕艱辛的翻譯家──玄奘

A. 經歷渺無人烟的沙漠 B. 翻越大雪山

C. 在森林被 50 餘賊打劫

D. 遇上 10 多艘賊船,險被殺害。

陸路危險,山牛、野象、群盜不絕

E. 向迦摩縷波國王介紹中國《秦王破陣樂》 向戒日王提及唐朝繁華鼎盛。

其後將《道德經》譯成梵文傳入印度。

F. 曲女城舉行佛學辯論會 18 天,出席者有 印度 18 國王、僧人七千。18 天內無人能 辯勝玄奘。

G. 於那爛陀寺(古印度佛教最高 學府)跟隨法師學習 5 年,後來 在印度各地遊學。

H. 遊歷 17 年,經五印度 80 國後回國:

帶回佛經 657 部。

譯經 1335 卷,共 19 年。

將西域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後更 被譯成法、英、日等多種外國語言。

豐富中國文字(眾生、劫數)、藝術(石 窟雕像)、文學(《西遊記》小說)。

此部分旨在讓學生認識玄奘求法過 程的艱辛及對中國的貢獻,而非詳細 的歷程。故此部分建議以活動教學方 式進行:

如小組討論、課堂問答、電影欣賞等 形式進行,避免流於仔細的史實。

若能力稍遜的學生,在「證據及說明」

一欄,可填寫相關英文字母代替。

圖片來源:教育局《歷史與文化科》中二級工作紙

出發喇!

(20)

20

1. 玄奘西行求法,最遠去到哪裏?天竺(今印度)

2. 玄奘西行求法對中國帶來什麼貢獻?

3. 你會怎樣形容玄奘求法的過程?過程艱辛、危險。(言之成理即可)

4. 你認為他能成功完成旅程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不怕困難、堅毅不屈、努力 求學的態度。(言之成理即可)

貢獻 證據及說明

宣揚國威/中國文 化

向印度國王介紹中國樂曲、經籍,將中國文化傳到印度。

向印度國王介紹唐代繁華景象,令唐室聲威遠播。

在曲女城主持佛學辯論大會,折服各僧侶,聲名大噪。

促進中西交通 玄奘西行取經,遍遊天竺各地,又將西域風土、地理記錄,

對中印、西域交通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豐富中國文化內涵 豐富中國文字(眾生、劫數)、藝術(石窟雕像) 文學(《西遊記》小說)

教師指引:

可播放電影《大唐玄奘》

輔助教學,以見求法路途 艱巨。

《玄奘之路》 紀錄片第 11 集:述玄奘回國譯經、著

《大唐西域記》、建大雁塔 及展示唐朝宗教自由。

(21)

21

課題:唐朝與其他民族的關係及交流概況 一、東邊民族

唐朝的強大,不僅在於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發展,它的盛世文明更吸引 了不少鄰國主動前來學習。

讓我們看看當中兩位著名的「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崔致遠的生平!

1. 上述兩位「留學生」分別來自哪個國家?

日本、新羅

2. 他們二人有哪些相類似的經歷?

二人也是年少來到中國,並進入國子監學習,

考科舉、中進士,於唐朝任官,喜愛唐代文學、詩歌創作。

3. 根據上述資料,唐朝對周邊國家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政治制度、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建築等。

阿倍仲麻呂

日本向中國派出至少 20 次「遣唐使」,目的是與唐建立外交關係和學習中國的 法典、制度(如日本政府的行政部門稱為「省」──「外務省」、「防衞省」等 也是始於唐代的「三省六部」1)、文化(如公元 818 年,日本天皇下詔「男女 衣服皆依唐制」),遣唐使又將唐代的詩文、繪畫、雕塑、音樂、舞蹈、馬球、

建築等傳入日本。

隨遣唐使來到中國的留學生中,阿倍仲麻呂是著名人物之一。來中國時 19 歲,

正值唐玄宗開元盛世。他進入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還參加了科舉、中進 士,出任政府官職,後職位升至御前侍奉,前後共為官 40 年。平時喜愛與唐 代著名詩人唱和切磋。

1 參考范永聰<唐朝文化在日韓>

隨遣唐使來到中國的留學生中,阿倍仲麻呂是著名人物之一。來中國時 19 歲,

正值唐玄宗開元盛世。他進入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還參加了科舉、中進 士,出任政府官職, 崔致遠

新羅(韓國)是一個主動吸收盛唐文化的國家,最明顯的例子是韓國現 今仍保存以「道」作為地方行政區域,如「京畿道」、「全羅南道」等。 基於對中國文化的仰慕,新羅派出不少留學生來到中國,其中著名的有 崔致遠。崔氏 12 歲赴長安,時值唐懿宗年間。他進入國子監就讀,學習 儒家學說。20 歲考科舉、中進士,出任地方官。後來成為節度使的高級 秘書,喜與江南學者交往作詩,29 歲回到新羅。

2 同註 1。

教師指引:

此部分可播放短片代替文字資料。

如在 youtube 輸入「遣唐使」搜尋 短片。

介紹新羅留學生則可觀看:

<海絲傳奇——新羅來的留學生

【國寶檔案】>

教師指引:

引 入 活 動

──

以 討 論 韓 國 或 日 本 文 化 作 切 入點,並指 出 學 生 所 熟 識 的 兩 地 地 方 名 稱,如全羅 南道、北海 道 實 源 於 中 國 古 代 地 方 行 政 區域。

(22)

22

4. 有學者認為「大國」是在文化上對鄰國有影響力,鄰國會主動前來學習,而 唐朝正正能顯出「恩威並施」的大國風範。

試根據上述資料及過往所學,談談你的看法。

恩威並施──唐朝經常征服西北外族(在<「天可汗」與唐代帝國擴張>一 節已學),以顯其威懾的一面。另外,從資料可見,唐朝不但

歡迎各國使朝來華,且安排他們在國子監留學,開放仕途,准 其考科舉,並授予官職,顯其恩惠。

鄰國主動前來學習──上述資料可見日本及新羅均主動派士子來華入學,學 習中國文化,並將中國文化、制度等應用於該國。

(23)

23

二、西北民族

唐太宗時,各族共尊他為天可汗,與各邊疆民族建立了緊密的聯繫,因此 唐朝成為中原與邊疆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時期。

1. 將中原文化影響邊疆民族文化的資料,用紅筆(直線)間劃;而邊疆民族文化 影響中原民族的資料,則用藍筆(曲線)間劃。

2. 邊疆民族受中原民族文化影響多在哪些方面?

包括城巿建築、農業、手工業技術、服飾和曆法等。

3. 中原民族受邊疆民族文化影響又在哪些方面?

服飾打扮。

圖一:唐朝後期邊疆民族分布圖 唐

邊界

回紇

吐蕃

 回紇(又名回鶻),唐朝時受中原文化 影響,有了農業、商業,開始建築城 巿和宮室。

 回紇經常用馬匹和皮毛換取漢族的紗 絹、茶葉和糧食。

 回紇商人住在長安,因此長安、洛陽 的漢人也受到回紇風俗的影響,喜愛 穿回紇服裝,「回鶻衣裝回鶻馬」正是 當時巿面上常見的景象。

 唐 太 宗 把 文 成 公 主 嫁 給 松 贊 干 布 , 據 說 吐 蕃 為 了 迎 接 文 成 公 主,特地修建了華麗的王宮(今 天的布達拉宮)。

 吐蕃人原本穿裘,很笨重。

 吐蕃原來的耕作技術很落後,文 成公主帶去了書籍和種子,吐蕃 人才學會防止水土流失,也學會 種植蔬菜。

 吐蕃學者也參考了唐朝曆法,創 立了吐蕃曆法。

教師指引:

若學生學習動機稍遜,可先播 放黃義達<文成公主>一曲 引起興趣,並據歌詞回答以下 問題:

1. 文成公主下嫁哪地?

2. 大唐與此地的文化程度有 何分別?

3. 文成公主的心情如何?為 甚麼?

(24)

24

安史之亂與其後北方胡漢民族的互動及南方的進一步開發 建議課節: (以一節 40 分鐘計算)

安史之亂與其後北方地區發展

安史之亂後南方經濟發展 預期學習成果:

完成本課題後,學生能:

1. 認識安史之亂的概況及其對唐室的影響,包括政治、經濟(南方 經濟) 、社會(河北胡化) 。 (知識內容)

2. 從閱讀文字資料、掌握數據變化、觀察地理分佈,作史事歸納、

分析。 (知識內容、能力)

教學建議:

1. 具體教學流程建議見教師版工作紙內的指引。 (套紅文字)

2. 工作紙內容可按學生的學習能力作調適,教師宜靈活安排。

(2 節)

(25)

25

課題:安史之亂與其後北方胡漢民族的互動及南方的進一步開發 一、 安史之亂

觀看「安史之亂」動畫 (可在 youtube 輸入「安史之亂 完整版」搜尋)

後回答以下問題:

1. 誰主張以胡人做節度使?李林甫 2. 安祿山掌管哪些兵鎮?請圈出答案。

3. 安祿山掌兵的地方與首都的距離如何?距離很近。

4. 你估計對唐室有何影響?威脅唐室安全。

5. 安祿山以什麼理由起兵?討伐奸臣楊國忠。

6. 此次叛變對唐室帶來什麼影響?令唐朝由盛轉衰、元氣大傷、國勢日下。

圖片來源:教育局《高中中國歷史(中四至中六)課程支援教材(必修部分)》頁 23。

教師指引:

此部分旨在讓學生 認識安史之亂概 況。

如學生學習動機不 足,可於課堂上播 放短片,讓學生一 起完成。

若學生自學能力較 高,可作課前預 習,甚或以四格漫 畫代替文字表述,

以增加趣味。

(26)

26

二、 安史亂後唐室走向衰亡

安史之亂後,唐代國勢走向下坡。

開元之治

地方兵鎮勢力威脅中央

宦官把持朝政 邊疆民族入侵

黨爭

民變

安史之亂

朱溫篡唐

興盛

衰亡

教師指引:

此部分的重點在於 認識安史之亂是唐 代由盛轉衰的轉捩 點。

教師可引導學習能 力較高的學生,觀察 各項事件的矩形圖 案何以長短不一。

「安史之亂」後,唐室由盛轉衰。試從折線圖 中找出證據。

安史亂前,唐室國勢漸漸上升,甚至出現盛世;

但安史亂後,則出現不同的內憂外患,所以「安 史之亂」是在唐代國勢盛衰的轉捩點。

高祖 玄宗 哀帝

(27)

27

三、 安史之亂後北方地區發展

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及史思明均為胡人,而這次亂事 令唐室走向衰亡,假如你是百姓,你對胡人有何看法?

安史之亂

中原社會出現排胡

原因:

胡人引發安史之亂,令唐室由盛轉衰。

外族經常入侵。

河北地區出現胡化/大量胡人

原因:

安史之亂前安祿山已大量招納胡人為兵將。

安史亂後河北三鎮節度使及部下多為胡人:

魏博節度使 田承嗣──漢人,但生活在河 北,習染胡風。

史憲誠──粟特人(胡人)

何進滔--粟特人(胡人)

成德節度使 李寶臣──奚人(胡人),部下 多為粟特人

王廷湊──回紇人 盧龍節度使 李懷仙──柳城胡人 李正──高麗人

於漢人聚居地 的胡人遷徙至 河北

參考:榮新江<安史之亂後粟特胡人的動向>

《暨南史學》第 2 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 年,頁 102-123。

教師指引:

「中原排胡」部 分,學生宜按安 史之亂的影響作 出推斷、分析。

「河北胡化」部 分應按文字資料 歸納答案。

(28)

28

假如你是一名歷史學家,根據上述的考古發現,你對唐代的社會面貌有何推斷?

河北出現胡人聚居情況──胡神祠是供奉胡人所信奉的神,若出現胡神祠,即當地應有 大量胡人聚居,以致他們設立祠廟拜祭。

河北社會胡化情況──盧生只知「擊球飲酒,策馬射兔」,只懂戰爭之事,這是胡人驍 勇善戰的特徵;但他身為秀才,卻不知周公、孔子是誰,可見他並不讀中國儒家經典,

只有胡人文化而沒有中國文化。

在河北地區的恒州發現「胡 神祠」。而恒州是成德節度使 官署所在地。

《范陽盧秀才墓誌銘》(意譯本)

「秀才盧生名霈,字子中。自天寶 後,三代或任官於燕,或任官於 趙,兩地皆多良田畜馬。年二十 歲,未知古代有人名叫周公、孔夫 子。他只懂擊球飲酒,策馬射兔,

語言習尚,無非攻守戰鬥之事。」

挑戰題:從文物探究歷史

教師指引:

「挑戰題」為能 力較高的學生而 設,讓學生從文 物中建構歷史,

印證所學。

(29)

29

四、安史亂後南方經濟發展

資料一:

資料二:安史亂後北方及南方戶口百分比

資料三:安史亂後南方各行業分布概況

安史之亂前,唐代經濟重心在首都,當時長安亦是國際貿易中心,但安史亂後,

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的賦稅成為朝廷的主要收入。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安史之亂前 安史之亂後

北方戶口 南方戶口

茶葉 瓷器 商業城市 紡織

(30)

30

1. 根據資料一,安史之亂後的經濟出現什麼變化?你認為安史之亂後為什麼會出現這 個變化?

經濟重心南移。因為安史之亂令中原地區受戰火破壞,經濟受到影響;反之,南方 未受波及,故經濟重心移至南方。

2. 根據資料二,安史之亂後,出現什麼社會變化?你認為為什麼會出現此變化?

南方人口增加,北方人口減少。

人民為了避亂,逃到南方,因此令南方人口增加。

3. 試運用資料三說明南方經濟發展狀況。

資料三中顯示南方出現不同的行業,如商業、手工業(瓷器)、農業(茶業)、紡織 業等,而且非常密集,可見江南經濟發達。

(31)

31

魏晉至隋唐時期的香港:南方對外海路交通的發展與屯門的地位 建議課節: (以一節 40 分鐘計算)

唐代海路交通發展及屯門在唐代的角色(2 節)

預期學習成果:

完成本課題後,學生能:

1. 明白隋唐以前及唐代海路交通的變化。 (知識內容)

2. 了解唐代海路貿易發展概況及屯門在唐代對外貿易的角色。

(知識內容)

3. 閱讀文字資料、地圖資料及觀賞短片,掌握本課節重點。

(能力、知識)

教學建議:

1. 具體教學流程建議見教師版工作紙內的指引。 (套紅文字)

2. 工作紙內容可按學生的學習能力作調適,教師宜靈活安排。

(32)

32

課題:魏晉至隋唐時期的香港──南方對外海路交通的發展與屯門的地位 一、 唐代海路交通與貿易發展

資料一: 資料二:

資料三: 資料四:

資料五:

1. 以下是漢朝時期,中外海路交通路線。試參考上述資料,繪畫出唐代的海路交通發 展,並說明理據。

2.

「廣州西域船舶泛海至 者歲四五十。」

《舊唐書》

阿拉伯人蘇萊在公元 851 年《中印遊記》中記 載:「中國人能用一種優質陶土,製造出各種器 皿,透明可比玻璃。」

教育局《歷史與文化科》

廣州的懷聖寺及光塔(燈塔) 是唐代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聚居 和禮拜的地方,稱為「蕃坊」

教育局《歷史與文化科》

在埃及開羅發現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有著名 的「唐三彩」。而大批青瓷和白瓷亦通過廣州運 往印度、阿拉伯、東非地區。

除了絲綢、陶瓷外,出口商品還有鐵製品、馬 鞍、貂皮等。而唐代從外國進口的包括來自波 斯的犀牛、琥珀、沉香;還有來自阿拉伯(大食) 的象牙、香料等。

----漢朝海路交通路線

教師指引:

題 1──學 生應運用資 料(文獻、

文物及文字 資料)找出 中國商港地 點及遠來外 商之地。

能力較高的 學生,此部 分建議可作 為課前預習 之用。

教育局《歷史與文化科》

圖片來源:

(33)

33

2. 根據你所繪畫的路線,發現唐代海上交通路線與漢朝有何不同?

唐代的海路交通延伸更遠(遠至阿拉伯及東非)。 3. 根據資料,唐朝中外貿易的主要貨品是甚麼?

出口 絲綢、陶瓷、鐵製品、馬鞍、貂皮等 進口 犀牛、琥珀、沉香、象牙、香料等

4. 請以一個形容詞形容唐代對外貿易的情況,並加以解釋。

貿易頻繁──停泊在廣州的商船眾多,可見外商來華貿易頻繁。/

無論進口或出口的貨品種類繁多,可見貿易發展蓬勃。/

資料三是唐代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聚居和禮拜的地方,可見當時應該有 不少商人前來貿易,甚至聚居,可見貿易情況之盛。

二、 香港•屯門的地位

按短片內容,對以下內容作出辨正,如屬正確的請加上「」,錯誤的劃上「」號及圈 出錯誤字句,並在橫線上填寫正確的答案。

魏晉南北朝時,北方長期戰亂, ○1

中原大族相繼遷往南方, ○2

嶺南一帶的經濟得到發展,廣州地位日益重要, ○3

外國商船往返廣州,先停泊在維多利亞港,再入廣州 ○4  屯門

因此,○4 成為內港。 ○5  外港

而唐朝政府更於○4 設都護府,以保護海上貿易。 ○6  軍鎮

從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文及 ○7  青山禪院

李白詩作可證明○4 在唐代是備受重視的地方。 ○8  韓愈

自秦朝以來,香港已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直至唐代宰相張九齡下令開鑿五嶺,使 嶺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隨著江南經濟及海上貿易的迅速發展,廣州地位日益 重要,而屯門作為廣州的外港,亦因而聞名國內。

觀短片•看屯門

教師指引:

播放影片:教 育局<中國歷 史科本地史錄 像專輯(第一 輯)──魏晉 南北朝時期廣 州與屯門的海 上交通

>及<中國歷 史科本地史錄 像專輯(第二 輯)── 隋唐 時代的屯門

>,片長共約 6 分鐘。

http://www.ed b.gov.hk/tc/cur riculum-develo pment/kla/psh e/references-a nd-resources/c hinese-history/

local-history-vi deo.html 教師指引:

題 4 旨在讓學生 從資料中進行 歸納。若學生能 力稍遜,老師可 考慮提供一些 形容詞以幫助 作答。

(34)

34

總結

教師指引:

此部分可作隋 唐文化及香港 史課題的總 結,透過學生的 協作及創造,歸 納兩個課題的 內容。

能力較高的學 生,可搜集相關 歷史圖片,製作 圖文並荗的資 料冊作展示。

延伸學習:

能力較高的學生可 考慮以下活動以豐 富學習經歷:

1. 考察屯門古 蹟遺址,以地 圖或年表方式 展示成果。

2. 搜集唐代在 香港窯址的

資料(如屯門 小欖、東涌小 炮台)

3. 以「外商眼中 的唐人」為題 作專題研習

任務

組織船隊

記錄歷程 製作日誌

航海日誌

必須包括以下資料:

1. 船隊成員(包括船長及船員)

2. 出發日期/季節 3. 出發地

4. 目的地 5. 停泊補給地

6. 航海目的(貿易/朝貢/留學)[若是貿易或朝貢,

必須註明商品及所攜貢品)

7. 記錄在中國的見聞(例如:社會面貎、經濟情況)

(35)

35

一、請圈出正確答案。

二、就你在隋唐課題所學,按照各方面的發展完成以下的向量圖,並說明原因。

歸納所學、總結重點

隋代結束/開始了南北長期分裂局面,其所建的運河更可促進東西/

南北兩地的經濟、交通發展。

唐繼承隋代的制度,進一步改革,創下煇煌盛世/步入衰敗滅亡──

國力擴張/漸減、社會開放/保守,無論宗教或經濟也自由發展/受到限 制。

廣州作為海上貿易路線的出入口,香港的屯門/維多利亞港亦自然成 為外國商船往返之地,因此受到唐室重視,並設立兵鎮。據說,屯門即「屯 兵之門」的意思。

國力發展

社會發展 政治發展

例:隋唐在政治上施行的中 央政制日趨完善,能加快行 政效率;且科舉制能招攬人 才,令國家政治清明,創下 盛世,所以我的評分為第五 格。

例:隋唐社會較為開放,不但社 會階級出現流動,而且女性亦有 較大的自由。

社會亦能包容不同的民族、宗教。

雖然如此,但社會上仍有門第勢 力,不能完全消除。故不能取得 最高分,只能評至第四格。

例:唐代國家實力得以空前發 展,太宗被四夷尊為天可汗,

中國人亦被稱為「唐人」,透過 軍事力量、玄奘求法、文化交 流,唐室聲威遠播。可惜安史 亂後,國力大不如前,甚至有 邊疆民族入侵,故我評分至第 四格。

教師指引:

此部分旨在歸 納隋唐課題重 點,讓學生反思 所學。

第一部分適合 所有程度學 生,教師亦可靈 活運用此部分 加以變化,如修 改為「填充」題 型。

第二部分適合 能力較高的學 生,完成後可作 小組分享或以 小組討論形式 進行亦可。

(36)

36

評估示例一(共 20 分)

一、選擇題(4 分)

1. 下列哪幾項是隋代推行的措施?

(1)察舉制

(2)科舉制

(3)三省制

(4)築運河

A(1)(2)(3) B(1)(3)(4)

C(2)(3)(4) D(1)(2)(3)(4)

2. 在隋朝,民眾在談論「義倉」。以下哪一位所說的不正確?

A 路人甲︰「義倉多設在鄉間。」

B 路人乙︰「由百姓捐納糧食進倉。」

C 路人丙︰「倉中糧食用來供養軍政人員。」

D 路人丁︰「如遇荒旱,倉中糧食用來賑濟饑民。」

3. 唐朝的中央政制有何特色?

(1)互相牽制

(2)各司其職

(3)輔助君主

(4)互不溝通

A(1)(2)(3) B(1)(2)(4)

C(1)(3)(4) D(2)(3)(4)

4. 下列哪些人物與安史之亂有關?

(1)安祿山

(2)李林甫

(3)唐玄宗

(4)唐太宗

A(1)(2)(3) B(1)(2)(4)

C(1)(3)(4) D(2)(3)(4)

二、訂正題(8 分)

下列每行各有一個錯處,請找出該錯處,並把正確的答案寫出來。

隋文帝治績 錯處 正確答案

隋文帝重整人口,令國家開 支 大 增 。 又 推 行 均 地 制 , 授 田 給 男 丁 和 兒 童 , 改 善 人 民 生 活 , 國 勢因 而日盛,史稱 「開明之治」。

(a) 開支___

___(c) 均地制___

___(e)兒童 ___

__(g) 開 明 之 治 _

(b) 收 入 ___

___(d) 均田制___

___(f) 婦女___

___(h) 開 皇 之 治

(37)

37

三、問答題(8 分)

試從政府用人及婦女地位兩方面,說明唐代是一個開放的社會。

在政府用人方面,唐代用人唯才,不問出身,只要憑藉考試,成績優異便可做官,而 且科目繁多,有能者便能得到重用,打破以往高門大族把持朝政的局面,仕途開放給 平民,

可見唐代是一個開放的社會。

在婦女地位方面,唐代婦女在社會上有著各種不同的自由,包括婚姻及社交活動。在 婚姻上,婚姻有自主權,而離婚亦由男女雙方協議,打破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在社

交活動上,她們可以參與不同娛樂活動,如打馬球、遊園等。

可見唐代婦女生活較自由,社會風氣較開放。

(38)

38

評估示例二(共 20 分)

資料一:

唐太宗時,日本孝德天皇推行「大化革新」,內容如下:

 6 歲以上男子得田 20 畝,女子則得三分之二,而得田的百姓須交田租。

 廢除官員世襲制度,各級官吏由國家任免,集權於中央:

 中央設「二官八省制」(「二官」:神祇官、太政官;

太政官之下有「八省」:中務、式部、治部、民部、兵部、

刑部、大藏、宮內)

1. 「大化革新」出現於哪個國家?(1 分)日本

2. 資料一所提及的改革,屬於哪兩個範疇?(1 分)政治、經濟/社會 3. 「大化革新」的出現,正值唐朝哪個盛世?試找出一項證據證明。(2 分)

貞觀之治。因資料提及唐太宗,而貞觀盛世正是太宗時期。

4. 資料一提及的改革內容,與中國哪些制度相似?他們相似的地方是什麼?(12 分) 相似的中國制度名稱

(各佔 1 分)

中國制度內容

(各佔 2 分)

資料一制度內容

(各佔 1 分)

相似的地方

(各佔 2 分)

均田制 按人口授田,不 論男子或女子均 能受「口分田」,

人人有田可耕。

男子得 20 畝地,女 子得三分之二。

不論男女,也能按 口授田。

三省六部制 唐代中央有三個 部門,有不同分 工,協助君主處 理全國政務;而 六部亦有各自負 責的工作。

「二官八省制」──

中央設有兩個官員 處理政務,亦有「八 省」負責不同工作。

全國最高行政部 分也是採分工 制,再下轄不同部 分處理政務。/

官員由國家任 免,集權於中央。

5. 你認為資料一是否足以反映唐室對周邊國家的影響?試舉例說明。(4 分) 學生能舉出資料一對日本的影響。(1 分)

能舉出其他國家名稱。(1 分) 對該國不同方面的影響。(2 分)

資料理解

 歷史知識

 能力:

整理、比較、

知識轉移

 歷史知識

 能力:分析、評價 歷史概念 歷史知識、能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生物考科考試說明」(99 課綱微調)的編

請核對報考甄試類(群)組別與考試科目是否相符。.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1)考生皆一律參加筆試測驗,以總成績高低順序錄取(缺考或零分者不予錄取),並得視到考人數、考

逸中、玟靜兩個人數學小考的平均分數為80分,若昊星的小考成績比逸

結合夥伴協作學校,與大專院校、出版社及電 子學習平台機構組成專業協作社群,以資訊素

並以較淺易的方式進行評估,為學生建立學習成就感。整體而言,大多數政治演變的課題,會以概覽式課題的方法處理,即教師

 從時代的觀點,評論神女婚姻是否自主。 神女與凡人之戀,影射了當 世貴族女性與男子交往,乃 至私通的社會現象。參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