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宅老化之社區居家照護環境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在宅老化之社區居家照護環境研究"

Copied!
2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在宅老化之社區居家照護環境研究

內 政 部建 築研 究 所協 同研 究 報告

中華民國 103 年 12 月

(2)
(3)

10360B0001

在宅老化之社區居家照護環境研究

研究主持人:王順治

協同主持人:陳柏宗

研 究 員:褚政鑫、靳燕玲、邱玉茹

研 究 助 理 :謝定蒼、尤琦、王雯婷

內 政 部建 築研 究 所協 同研 究 報告

中華民國 103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4)
(5)

目次

表次... ... .. ...Ⅲ

圖次... ...Ⅴ

摘要...Ⅶ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2

第三節 研究的重要性...02

第四節 研究預期貢獻及效益...05

第二章 文獻回顧...07

第一節 老化與居家照護...07

第二節 老人居住空間的要義與分類...09

第三節 無障礙設施的演變...12

第三章 接受居家服務之老年人住宅與社區環境空間調

查...1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15

第二節 研究對象...18

第三節 居家支援服務現況簡介...23

第四節 居住空間現況調查成果與討論分析...25

第五節 社區空間現況調查成果與討論分析..41

第六節 使用者問卷量化分析...43

第 四 章 老 年 人 居 家 環 境 品 質 提 升 之 建 議 與 對

(6)

策 . . . 5 5

第一節 老年人居家及社區環境現況探討與改善要

點...56

第二節 老年人居家及社區環境未來改善方向與發

展趨勢...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9

第一節 結論...69

第 二 節 建 議 . . . 7 1

附錄一 期初簡報審查意見與回應.. ...73

附錄二 期中簡報審查意見與回應...76

附錄三 期末簡報審查意見與回應...80

附錄四 第一次專家座談會意見與回應...83

附錄五 第二次專家座談會意見與回應...86

附錄六 第三次專家座談會意見與回應...88

附錄七 在宅老化之社區居家照護環境研究問卷-受照顧

者...91

附錄八 在宅老化之社區居家照護環境研究問卷-提供照

顧者...99

附錄九 老年人居家環境空間調查資料彙整表...105

參考書目...265

(7)

表 次

表 2-1 老人的身心功能狀況‧‧‧‧‧‧‧‧‧‧‧8

表 2-2 老人居住與生活照顧環境分類 ‧‧‧‧‧‧10

表 2-3 通用設計七大原則對應無障礙設計特質表‧‧14

表 3-1 問卷效度分析專家一覽表‧‧‧‧‧‧‧‧‧16

表 3-2 訪談對象編碼方式及問卷發送數量設定‧‧‧16

表 3-3 調查空間分類及調查要點‧‧‧‧‧‧‧‧‧17

表 3-4 訪談時程及問卷回收數量一覽表‧‧‧‧‧‧18

表 3-5 台灣居家服務支援中心機構一覽表‧‧‧‧‧19

表 3-6 居家照顧服務內容‧‧‧‧‧‧‧‧‧‧‧ 2 3

表 3-7 問卷回收分佈統計表‧‧‧‧‧‧‧‧‧‧ 4 3

表 3-8 受照顧者(A 族群)性別統計‧‧‧‧‧‧‧44

表 3-9 受照顧者(A 族群)年齡統計‧‧‧‧‧‧‧44

表 3-10 受照顧者(A 族群)接受居家照顧時間統計 4 4

表 3-11 受照顧者(A 族群)自認健康狀況統計‧‧‧45

表 3-12 居家服務員(C 族群)認為長者健康的狀況統

計‧‧‧‧‧‧‧‧‧‧‧‧‧‧‧‧‧ 4 5

表 3-13 受照顧者(A 族群)自認為目前行走與活動的狀

況統計‧‧‧‧‧‧‧‧‧‧‧‧‧‧‧‧46

表 3-14 居家服務員(C 族群)認為長者行走與活動的狀

況統計‧‧‧‧‧‧‧‧‧‧‧‧‧‧‧‧46

表 3-15 受照顧者(A 族群)居住區位統計‧‧‧‧‧46

表 3-16 受照顧者(A 族群)目前使用輔具統計‧‧‧47

表 3-17 受照顧者(A 族群)居住形式統計‧‧‧‧‧47

(8)

表 3-18 受照顧者(A 族群)住宅內是否設置電梯統

計‧‧‧‧‧‧‧‧‧‧‧‧‧‧‧‧‧‧48

表 3-19 受照顧者(A 族群)於目前住處居住時間統

計‧‧‧‧‧‧‧‧‧‧‧‧‧‧‧‧‧‧48

表 3-20 受照顧者(A 族群)目前住宅所有權統計‧‧49

表 3-21 受照顧者(A 族群)是否有接受其他照顧資源的

協助統計‧‧‧‧‧‧‧‧‧‧‧‧‧‧‧49

表 4-1 專家座談會與會專業人員一覽表‧‧‧‧‧‧55

表 4-2 老年人居住空間及社區環境現況分析表‧‧‧56

表 4-3 老年人居住空間及社區環境改善建議表‧‧58

表 4-4 老年人居住空間規劃選擇模組表‧‧‧‧‧65

(9)

圖 次

圖 2-1 老人與老化‧‧‧‧‧‧‧‧‧‧‧‧‧‧‧7

圖 3-1 室內抬高產生階梯‧‧‧‧‧‧‧‧‧‧‧‧25

圖 3-2 出入口設置門檻‧‧‧‧‧‧‧‧‧‧‧‧‧25

圖 3-3 自製斜坡‧‧‧‧‧‧‧‧‧‧‧‧‧‧‧‧26

圖 3-4 裝設升降機及斜坡‧‧‧‧‧‧‧‧‧‧‧‧26

圖 3-5 前往主要出入口前的庭院‧‧‧‧‧‧‧‧‧26

圖 3-6 前往主要出入口前的陽台‧‧‧‧‧‧‧‧‧26

圖 3-7 過於狹窄的門廳‧‧‧‧‧‧‧‧‧‧‧‧‧27

圖 3-8 阻擋動線的防火門‧‧‧‧‧‧‧‧‧‧‧‧27

圖 3-9 空間狹小的客廳‧‧‧‧‧‧‧‧‧‧‧‧‧27

圖 3-10 堆置雜物的客廳‧‧‧‧‧‧‧‧‧‧‧‧ 27

圖 3-11 使用沙發的客廳‧‧‧‧‧‧‧‧‧‧‧‧ 28

圖 3-12 使用沙發的客廳 ‧‧‧‧‧‧‧‧‧‧‧‧28

圖 3-13 倚靠於椅子邊緣的助行器‧‧‧‧‧‧‧‧28

圖 3-14 倚靠於牆壁邊緣的助行器‧‧‧‧‧‧‧‧‧28

圖 3-15 電線散落地面‧‧‧‧‧‧‧‧‧‧‧‧‧29

圖 3-16 電線散落地面‧‧‧‧‧‧‧‧‧‧‧‧‧29

圖 3-17 不規則色彩地坪‧‧‧‧‧‧‧‧‧‧‧‧ 29

圖 3-18 不規則色彩地坪‧‧‧‧‧‧‧‧‧‧‧‧ 29

圖 3-19 於室內用餐的老年人‧‧‧‧‧‧‧‧‧‧30

圖 3-20 雜物佔領的餐桌 ‧‧‧‧‧‧‧‧‧‧‧‧30

圖 3-21 檯面過高的餐桌‧‧‧‧‧‧‧‧‧‧‧‧ 30

(10)

圖 3-22 過輕的鋁製座椅‧‧‧‧‧‧‧‧‧‧‧‧ 30

圖 3-23 狹窄的廚房現況 ‧‧‧‧‧‧‧‧‧‧‧‧31

圖 3-24 狹窄的廚房現況 ‧‧‧‧‧‧‧‧‧‧‧‧31

圖 3-25 標準尺度廚具‧‧‧‧‧‧‧‧‧‧‧‧‧31

圖 3-26 標準尺度廚具‧‧‧‧‧‧‧‧‧‧‧‧‧31

圖 3-27 舊式廚房形式‧‧‧‧‧‧‧‧‧‧‧‧‧32

圖 3-28 伸縮水龍‧‧‧‧‧‧‧‧‧‧‧‧‧‧‧32

圖 3-29 堆滿雜物的臥室‧‧‧‧‧‧‧‧‧‧‧‧ 32

圖 3-30 堆滿雜物的臥室 ‧‧‧‧‧‧‧‧‧‧‧ 32

圖 3-31 倚靠床邊的柺杖‧‧‧‧‧‧‧‧‧‧‧‧33

圖 3-32 架高的和式孝親房‧‧‧‧‧‧‧‧‧‧‧33

圖 3-33 自製支撐裝置‧‧‧‧‧‧‧‧‧‧‧‧‧34

圖 3-34 病床作為一般臥床‧‧‧‧‧‧‧‧‧‧‧34

圖 3-35 便盆椅‧‧‧‧‧‧‧‧‧‧‧‧‧‧‧‧34

圖 3-36 便盆椅‧‧‧‧‧‧‧‧‧‧‧‧‧‧‧‧‧34

圖 3-37 設於床尾的緊急求助按鈕‧‧‧‧‧‧‧‧35

圖 3-38 設於床頭的緊急求助按鈕‧‧‧‧‧‧‧‧35

圖 3-39 廁所盥洗室的門檻‧‧‧‧‧‧‧‧‧‧‧35

圖 3-40 廁所盥洗室門口裝設扶手‧‧‧‧‧‧‧‧35

圖 3-41 馬桶旁裝設扶手‧‧‧‧‧‧‧‧‧‧‧‧ 36

圖 3-42 清洗、乾燥便座‧‧‧‧‧‧‧‧‧‧‧‧‧36

圖 3-43 洗澡椅‧‧‧‧‧‧‧‧‧‧‧‧‧‧‧‧36

圖 3-44 以塑膠椅代替洗澡椅‧‧‧‧‧‧‧‧‧‧36

(11)

圖 3-45 設有浴缸的廁所盥洗室‧‧‧‧‧‧‧‧‧ 37

圖 3-46 去除浴缸的廁所盥洗室‧‧‧‧‧‧‧‧‧ 37

圖 3-47 淋浴間的門檻‧‧‧‧‧‧‧‧‧‧‧‧‧37

圖 3-48 廁所出入口的門檻‧‧‧‧‧‧‧‧‧‧‧37

圖 3-49 放置雜物的陽台‧‧‧‧‧‧‧‧‧‧‧‧ 38

圖 3-50 放置雜物的陽台 ‧‧‧‧‧‧‧‧‧‧‧ 38

圖 3-51 無設置扶手的走道‧‧‧‧‧‧‧‧‧‧‧ 39

圖 3-52 單邊設置扶手的走道‧‧‧‧‧‧‧‧‧‧ 39

圖 3-53 堆置雜物的梯間‧‧‧‧‧‧‧‧‧‧‧‧39

圖 3-54 無止滑且梯階面突出的樓梯‧‧‧‧‧‧‧39

圖 3-55 樓梯下的儲物區 ‧‧‧‧‧‧‧‧‧‧‧‧40

圖 3-56 老年人臥室的儲物區‧‧‧‧‧‧‧‧‧‧40

圖 3-57 於休憩空間架設小床‧‧‧‧‧‧‧‧‧‧41

圖 3-58 於寢室中設置並排床鋪 ‧‧‧‧‧‧‧‧‧41

圖 3-59 社區公園‧‧‧‧‧‧‧‧‧‧‧‧‧‧‧ 42

圖 3-60 社區公園‧‧‧‧‧‧‧‧‧‧‧‧‧‧‧ 42

圖 3-61 受照顧者(A 族群)對於住宅內各空間綜合評分

表‧‧‧‧‧‧‧‧‧‧‧‧‧‧‧‧‧‧50

圖 3-62 居家服務員(C 族群)對於住宅內各空間綜合評

分表‧‧‧‧‧‧‧‧‧‧‧‧‧‧‧‧‧51

圖 3-63 受照顧者(A 族群)對於社區內各環境綜合評分

表‧‧‧‧‧‧‧‧‧‧‧‧‧‧‧‧‧‧ 52

圖 3-64 居家服務員(C 族群)對於社區內各環境綜合評

分表‧‧‧‧‧‧‧‧‧‧‧‧‧‧‧‧‧52

(12)

圖 3-65 受照顧者(A 族群)對於生活品質綜合評分

表‧‧‧‧‧‧‧‧‧‧‧‧‧‧‧‧‧‧53

圖 4-1 個室生活空間示意圖‧‧‧‧‧‧‧‧‧‧66

圖 4-2 群體生活空間示意圖‧‧‧‧‧‧‧‧‧‧67

(13)

摘 要

關鍵詞:在地老化、居家服務

一、研究源起

面對高齡社會的到來,如何使老人獲得在地的支持與照顧,以協助在地老化 的實踐,已是各國所積極努力面對的課題。 家庭與社區是老人經營生活的場所,亦是維繫情感與互動之所在。廣義而 言,任何在老人家中與生活所在社區內所提供的服務,其無論是正式服務或非正 式服務均可稱為居家照顧與社區照顧;在狹義上,依老人福利法規定內容將相關 照顧服務到老人家中提供的服務稱為居家服務,在各區鄉鎮內所提供的照顧服務 稱為社區照顧。居家服務主要由全國各居家服務支援中心所提供,在社區照顧目 前較為普遍提供定點服務為社區日間照顧中心,多由醫療機構或社會福利團體提 供服務,其他如失智症團體家屋等社區照顧服務方案則尚未普及,此外亦有社區 關懷照顧據點由社區組織來提供在社區內非正式照顧服務來彌補正式照顧之不 足。在部分縣市居家服務與社區日間照顧服務已可以依老人實際需求進行搭配運 用,但仍尚未密切整合。 居家服務與社區照顧等軟體服務提供是否能順遂的實施,與老人所處的居家 環境與社區照顧環境的良善與否關係甚鉅。特別是面對老人生命歷程發展,老人 由生活可完全自理的健康期,逐漸步入到生活需要旁人協助的障礙期,甚至進展 到較長時間需要他人提供醫療照護的臥床期時,環境是否能支持生活照顧與醫療 照護的提供,將直接影響老人的健康與接受服務的品質。 因此,本研究針對已接受居家服務的老人所在之居家環境與社區環境,分別 由受訪家庭之老人家中老人本身、家中主要提供照顧者與提供居家照顧服務者等 三種族群的角度,探討目前居家環境與社區環境在促進老人生活自立與實施照顧 服務兩方面的現況與所遭遇的困境,並歸納提供改善的建議;另一方面針對受訪 者並檢討老人所處的住宅型態,以探討不同住宅型態所產生共通性的障礙與日後 在規劃設計上需共同改善的重點。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因應近年來在宅老化之趨勢,高齡者與社區之關係變得緊密,不論是健康 期、障礙期或是臥床期,都更加強調在地老化的議題。因此本研究擬採參與觀 察法以實際觀察並記錄老人在自宅或是居住之社區內的生活實況,以便能具體 掌握其日常生活之需求。藉由向不同族群收集而來之問卷調查資料,進一步具 體加以整理與分析,以尋找提供服務在環境上所遭遇的障礙與探討對應對策; 另一方面則針對前述現況的問題與現況對於老人真實的生活影響,就藉由焦點 團體或是專家座談的討論,具體規納應注意內容與事項,以作為未來推動、改 善或是相關法規修定的建議,下列為本研究採用之方法。

(14)

1. 問卷調查:依照地域性分為北、中、南、東四大區域,透過居家服務支援中 心,每個區域挑選 10 個家戶進行居家服務員,高齡者或家屬的問卷調查, 進而透過統計分析軟體,比較不同族群間對於目前居家照顧環境與社區照顧 環境在老人生活及提供照顧服務上的狀況與需改善要點。 2. 深度訪談:對於問卷調查所發現的結果,進一步透過深度訪談來了解背後的 原因,有助於強化調查深度,並了解其對於在宅老化之看法與需要配合條件。 3. 參與觀察:針對無法自行回答問卷或是接受訪談的長者,採用觀察法來去作 紀錄,以了解其在宅老化之優點與其所面對的困難之處。 4. 焦點團體:對於前述現地調查與討論分析結果,進一步藉由建築、老年學、 社工、護理、復健、醫護等專家學者進行焦點座談,以檢視既有研究成果暨 對於老人居家環境與社區環境在規劃設計上所需重視要點與發展趨勢提出 看法與建議。

三、調查內容

本研究將需要訪問的內容以半結構式的方法,將老年人居住環境相關空間 區域區分為住宅及社區兩大類,住宅部分依空間屬性分做 A 類住宅生活空間、B 類半戶外空間、C 類中介空間及 D 類居家照顧空間四類,社區空間則依空間用 途區分為社區關懷據點、日間照顧中心、社區醫院、鄰近熟悉商店、宗教場所、 公園及車站七類,並以無障礙設施設計之安全性、可及性、使用性與辨識性以 及終身住宅規劃之安全性、補足性、療養性及可變性的進行檢視。

四、建議與對策

由本研究對於在宅老化之社區居家照護環境研究之調查與討論分析,分別 以「老年人居家及社區環境現況探討與改善要點」及「障礙期老年人居家環境 未來改善方向與發展趨勢」提出居家環境改善之建議。 一、老年人居家及社區環境現況探討與改善要點 (一) 高齡者建築相關研究者應進行「老年人居住空間及社區環境改善建議表」 的修訂,並納入政府規範體制內,提供社服單位進行參考。 (二) 高齡者的人因工程計測資料庫將成為空間、環境、設施及法規等相關研究 的基礎。 (三) 對於居家服務員與設施設備之施作廠商施行無障礙設施設計相關在職訓 練及認證制度,為推動居家環境改造重要的一環。 (四) 為帶領障礙期老年人走入社區接觸機構,可利用五、六十歲退休後身體狀 況還硬朗的中年人或關懷據點的志工,陪伴進入障礙期的老年人從事活動 及體驗機構生活。

(15)

二、障礙期老年人居家環境未來改善方向與發展趨勢 (一) 以模距化、系統化的組合方式進行設計,利用已建立完成包含最小坪數粗 估之模組,分析老化狀態中障礙期與臥床期應該需要的最小空間,於各種 建築形式做出模組的示範。 (二) 障礙期老年人的活動行為限於必要之生理需求上,家中不常使用的設施設 備及空間應考量捨棄或合併功能,將行動距離減少並且增加視覺辨識性, 跳脫住宅明顯劃分空間的概念,以 one room 的概念進行設計。

(16)
(17)

ABSTACT

Keyword:Aging-in-place, Community care, Home care

1. Origin of the study

“Aging in place” which allows local support and care be approach by elder has becoming an important issue for governments challenged by the aging society.

Home and community is where elders built their life. Home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can allow elders be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supported. In general, all kinds of service provides in the home or community can be considered home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Here the home care program and community care program provides by government according the Senior Citizens’ Welfare Act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Senior Citizens’ Welfare Act, Home care is the service reaches elders’ door. In Taiwan, it is usually provided by the home care support center. On the other hand, day time community care is the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institutes in the community. Usually, the institute includes medical center 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one official service offered by other origination in the community also takes an important role to cover the unsufficient part of community care. Special workhouse such as Genesis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is rare but also available.

Now in Taiwan, several local government had invent the system to cooperate home care and day time community care to match the need of elders. Further integration will be the future plane.

The success of home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relies on the daily environment in house and community. Along with the life path, elders might experience several physical health phases, from healthy, to challenged, or even bedridden.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 has direct relationship to elders’ health and the service experience.

In this research, elders, home care providers, and community care providers are surveyed to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challenge of the home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Improvement and suggestion are also provided. The houses of surveyed elders are also researched to find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challenge exist in different forms of building. Discussion and future construction plane is demonstr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

2. Methods and procedure of the study

“Aging in place” has a great impact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ders and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mmun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to match the needs of elders in different physical health phases.

(18)

In this researc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would be used to record the daily life of elders in house and community. Service need and physical challenges will be observed and discussed. The suggestion and discussion from topic organ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meeting will be also included and demonstrated for future law draft.

Surveys from elders, home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provide will also b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Methods and solutions will be provided to overcome the service challenges from the environment.

There are four steps in the research: A. Survey:

The survey will be taken according to four area, north, middle, south and east Taiwan through home care support center. In each area, the home care providers, elders, and family members of 10 families will be surveyed. The data will b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software 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 of environment in house and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effect to home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in each area.

B. Interview:

According to the surveyed result, interview will be performed to understand the result. This can enhanced the result of survey and understand the effect and need of “age in place” to people

C.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s applied to elders who can not take survey or interview. Wit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he advantage and challenge of “aging in place” D. Topic origination:

From the result of survey and interview, professional expert from architecture, gerontology, social work, nursing, rehabilitation, and medical will meet together and provide suggestion and recommendation to the elder home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plane base on the research result.

3. Research content

In this research, the survey content will be separated into two section, house area and community area of elders’ daily life. The house area section will includes living area, semi-outdoor area, interspace area, and home care area. The community area section will contain community care spot, daily care center, community hospital, stores, religious space, park, and station. The safety, accessibility, and recognition of the barrier free facility, and the safety, complement, medical capability, and

(19)

4. Suggestion and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result of “age in place” society home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environment, the suggestion and recommendation will be made based on “Key points of discussion and improvement of current elder house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 and “Trend of the improvement to the future house environment of physical challenged elders.”

A. “Key points of discussion and improvement of current elder house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

a. The researcher of elder architecture should improve the “Elder house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check list” and include it into the government system for the reference of social work origination.

b. The elder human base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data base should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related space, environment, facility, environment, equipment, and law research.

c. Establish the certification and carrier training system of the home care provider and the barrier free facility construction company.

d. To introduce the physical challenged elder to the community care facility, healthy retired people and volunteer could be involve into the care system. This would allow challenged elders to experience the facility and activity with company.

B. Trend of the improvement to the future house environment of physical challenged elders.

a. Design with systemic SOP, establish the module with minimum space

requirement in different construction form that can reach the need of physical challenged elder and bedridden elder.

b. Futur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plane for the physically challenged elder house should considered both the will and the physical limitation of elder. Unnecessary facility and construction should be eliminated. Design and space strategy such as the one-room-design in which wall is eliminated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substitute the traditional house design.

(20)
(21)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老人居住環境相關課題在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主要基於活躍老化的觀 點,認為老人即使在面對自我不斷老化的過程中,從健康到失能或失智到臨終 等階段,均要能在生理與機能上獲得健康、在認知上獲得維持、在情感上獲得 幸福、在心靈上獲得滿足,更要能持續獲得良好的社會互動,且符合老人當下 所能負荷的能力與需求,方能協助老人獲得成功老化的契機。因此,提供良好 的居家環境,是使老人個體無論是在健康期、障礙期或臥床期均能獲得多樣滿 足生活需求與進行各項日常活動的基本要件,而友善的社區環境的形塑與照顧 服務的輸送,則是鼓勵老人積極參與及經營自我生活的必要條件。 藉由在地老化的強調,老人應要能在自己所熟悉的環境中終老。特別是在 面對晚年面對逐漸老化失能,甚至是失智的階段,更要能在原本熟悉的居家環 境與社區環境中接受良好的照顧與支持,即使是需要接受人身的照顧與服務, 也盡量安排是在家中來接受照顧,而非被安排至陌生的機構環境中去進行 24 小時的照顧協助。 因此,在地老化不僅是來自居家服務與社區照顧等軟體服務的提供,更應 該有無論是在居家環境或社區環境等硬體設施的支持,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夠 提供優良的在地老化的條件與使老人獲得成功老化的機會。 為能確切了解當老人步入到障礙期時在原有住宅生活與提供照顧服務時所 面對的障礙,本計畫將透過北、中、南、東等在地居家服務支援中心的協助, 選取已接受居家服務之老人做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老人到障礙期之後,原有 生活所處的居家環境與社區環境,是否支援老人自立行為的促進,同時對於照 顧服務的介入與實施在不同地區與建築類型的環境上是否有所障礙與需要積極 改進之處,主要研究內容包含下列三項: 一、建立基礎文獻資料 蒐集彙整先進國家對於老人步入障礙期之住宅與社區環境規劃設計內容, 探討如何在強調無障礙環境與終身住宅等概念的落實,同時兼顧社區環境的配 合,以協助老人落實在地老化的實踐。 二、基礎資料庫建立 針對以處於障礙期時的老人,藉由老人與提供照顧者不同切入觀點,以問 卷與訪談建立基礎資料庫,以掌握在原有居家環境與社區環境之行為特徵與面 對的障礙,找尋環境設計上的問題並提出改善要點。 三、建立高齡住宅與社區規劃設計專業顧問團隊

(22)

邀請國內建築、設計、無障礙環境、老年學、社工、護理等專業專家,建 立專業顧問團隊,藉由專家座談會議,檢視障礙期的老人在現有住宅與社區環 境提供照顧服務之問題與對策,並據以研擬老人住宅與社區規劃設計之相關內 容。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一、對於老人步入障礙期照顧服務介入實施時之在地居家環境與社區環境之行 為分析研究,作為未來推動在宅老化之建議。 二、針對老人步入障礙期時所需改善與對應之居家服務環境與社區照顧環境, 邀請相關專業學者,進行北、中、南區三場座談會,並建立訪談資料庫, 以研擬在宅老化應有之環境規劃要項與改善要項。

第三節 研究的重要性

在近年來活躍老化與在地老化的發展趨勢下,使得老人即使是步入到障礙 期,其生活如何延續、自主性如何發揮與照顧服務如何提供有效且持續性的協 助,使老人能持續在原有熟悉的家中與社區環境中生活下去,相關課題是各國 需積極正視的研究與改善的方向。然而軟體生活的延續與照顧服務的提供需要 有硬體設施的對應與搭配,配合老人生活節奏與內容的安排與管理,方能發揮 最大的效益。因應老人居住環境發展趨勢對於障礙期與臥床期的日益重視,在 居家環境與社區環境的規劃設計概念上也有幾項重要概念,直接影響規劃設計 者對於未來環境與空間的構成,分述如下: 一、終身住宅 支持老人持續在社區中生活,一直是個重要的概念與必需持續推動且多方 面配合落實的工作。然而在以往住宅本身的設計方面,設計者多僅考慮到進住 者一般的生活機能,鮮少考慮到因應進住者老化過程中所可能面臨的需求,另 一方面規劃設計者亦多只考慮住宅內部的機能與舒適性,亦鮮少考量到老人住 民如何與鄰居產生互動,相對也造成老人對於既有生活的不適與平日與鄰居安 全互動上的不足。 有鑑於此,終身住宅的概念因應而生,其主要的目的在於協助老人能擁有 住一輩子的家。其主要將老人生命歷程因應老人的身心機能狀況區分為健康 期、障礙期與臥床期,並在住宅規劃設計之初,即考量針對老人不同時期的需 求預先在住宅的空間上進行調整與對應,如在老人健康期強調的設計在考量如 何能充實老人的生活內涵,使住宅空間能依老人的興趣而更能進行有樂趣的活 動,豐富其生活;在障礙期則需要考量老人認知或行動上的不便,使老人對原 有的生活仍能有所延續,並發揮最大的自立能力並能積極從事復健工作,並考 量生活照顧的介入實施;到臥床期則需要開始考量醫療照護行為的介入,如何

(23)

使提供照顧服務者能有效提供老人協助,同時仍能使老人能獲得基本的生活互 動與尊嚴維護。 此種概念的發展已逐漸影響現有住宅的設計觀,使現有新建的部分住宅亦 開始強調住宅內部環境的無障礙設計與對於進住者老年生活安適的考量與強 調。然對於現有住宅環境在面對老人衰老過程中所面對的困境為何仍有相當值 得進行研究探討的空間,特別是當老人步入到障礙期與臥床期時,除了家人所 提供的照顧服務外,由外來資源所提供的居家服務往往亦是支持老人在家中持 續生活的重要支持來源,而如何使外部照顧服務提供者在居家住宅的環境中仍 能有效的提供對老人的服務,亦是終身住宅所日益重視的重點。 二、社區照顧發展趨勢 藉由在地老化的概念導引,支持老人在原有生活的社區內接受照顧與服 務,不僅有助於老人原有生活延續,更有助於老人保持與原有社區居民彼此間 互動。此種支持老人晚年在社區內獲得照顧服務的發展,不僅使多樣社區照顧 的服務方案因應而生,讓逐漸步入障礙期或臥床期的老人仍能在社區內獲得照 顧協助,也影響著機構的發展趨勢,使得近年來的機構設置鼓勵融入社區環境, 朝向小型化發展設置,更鼓勵使即使需要 24 小時照顧的老人進住後,亦能在原 有社區內獲得來自家人與社區朋友的生活互動與照顧,並連結社區照顧服務方 案,使社區能有小型卻完整的連續性照顧的服務提供,讓老人真實獲得在地老 化的實踐。 在社區照顧的服務提供方面,為使老人在障礙期與臥床期仍能在社區內獲 得足夠的服務支持,日間照顧的服務成為不可或缺的照顧服務方案,其主要使 老人能在白天藉由服務單位的接送服務到日間照顧中心來接受生活照顧,並減 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除使老人能不致因家庭照顧壓力過大而過早被送到機構 去照顧,更重要的是使日間照顧中心的活動安排使老人仍能享有充實的生活安 排與互動,降低老化損傷的速度,相對應日間照顧中心的環境亦直接影響到服 務的品質與成效。日間照顧的服務已成為社區照顧的重要服務方案。 因應老人罹患失智症的人數隨著高齡社會的到來有越來越普遍的趨勢,在 社區內設置可提供 24 小時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團體家屋成為在社區當中提供照 顧服務不可或缺的一種服務方案,其不僅在於減輕家庭照顧的負擔,更需要因 應失智症患者認知能力的日漸薄弱,提供失智老人能辨識認知且發揮自主殘存 能力的環境,使老人能持續安排維持自己的生活節奏,減緩失智症的進展所造 成的影響。此種社區照顧發展趨勢也是評估老人在社區環境中能獲得的照顧服 務及環境時所不可忽視的重點 為使老人能在晚年更為安適在社區中持續生活,除了在社區內提供日間照 顧與失智症團體家屋等正式服務的供給外,藉由社區組織所提供非正式照顧服 務亦已成為現在老人生活在社區內相當重要的照顧服務來源。其主要的照顧服 務提供者為社區志願服務人力,但對於已在障礙期或臥床期的老人而言,社區 環境內所提供給老人外出參與社區志工所參與協助的健康量測或促進等照顧服

(24)

務的提供,是使老人在原有社區直接獲得來自社區居民所提供的照顧服務,對 於豐富與延續老人在社區環境內的生活是有相當大的助益,亦為老人在評估社 區照顧環境中所必需要考慮的要項。 三、小規模多機能的整合 小規模多機能的服務輸送模式在於促成複合式照顧服務設施的規劃設計。 基於老人在地生活的多樣需求與隨著年歲老化不斷變化的過程,對於老人照顧 服務的提供也必需更加多樣化與彈性調整的對應,此點為國內外老人長期照顧 服務所共同必需面對的課題。此外兼併考量前述終身住宅的發展趨勢,使得照 顧服務的提供也必需同時兼顧老人即使到了障礙期與臥床期在地居家與社區生 活經營的需求。因此,在社區內規劃設置提供社區照顧設施已逐漸朝向需要具 備同時提供多樣且複合式照顧服務功能的機能需求。 日本推展小規模多機能經驗乃是台灣未來發展結合居家服務與社區照顧服 務之複合式設施的參考。小規模多機能此種支持並提供老人社區內多樣照顧服 務所發展出來的服務提供模式,在鄰近日本已廣泛被推展與運用。雖然提出此 種照顧服務模式原本是為解決日本社區特有文化的宅老所問題,以便將原有大 量散佈在社區中對老人提供在地多功能的小型服務設施,正式納入長期照顧保 險體系當中。然在此種推展過程中,發現社區內同時結合居家服務、社區日間 照顧與提供失智者 24 小時照顧的團體家屋等多樣的照顧服務,並結合彈性調整 不同組合服務方案的行政機制,將更能契合老人在社區內多樣且不斷變化的照 顧服務需求,相對應在設施環境的設計上,也開始出現同時可提供居家照顧、 日間照顧與團體家屋的失智症照顧的複合性設施設計,以配合軟體服務的結合 與方案調整過程能有效率運作,甚至可以支持到 24 小時無間斷居家服務的實施 與在設施內提供老人臨托的服務,此種複合性設施已成為台灣未來規劃設計居 家與社區內照顧服務設施的發展方向與參考。 複合式設施強調協助老人經營與豐富在生活內涵。複合性照顧服務設施的 規劃設計在日本歷經多年來的推展,近年來普遍運用在提供社區式照顧服務, 同時也開始與社區內其他設施如社區活動中心、兒童幼稚園、兒少身心障礙設 施等結合,進而成為支持老人在社區內生活並與社區其他居民保持互動的重要 設施,也影響著社區內的照顧服務設施之設計,藉由複合式概念而逐漸落實社 區化與小型化。此種由小規模多機能延伸到複合式設施的設計發展與環境的規 劃,是台灣未來推展老人在家中與社區內長期接受照顧與服務所必需正視的要 項。 因此本研究將可具體呈現出老人在居家環境與社區環境內對於提供不同照 顧服務的真實需求與問題考量,並作為如何使老人持續在居家環境的自宅與社 區環境的照顧中心或關懷照顧據點內接受照顧的考量與問題。以便未來能使社 區內的老人能在多樣化照顧服務的協助下,獲得在地老化的契機。

(25)

第四節 研究預期貢獻及效益

一、預期貢獻 (一)基礎資料庫建立:針對障礙期老人之居家與社區環境在規劃設計需改 善之要項,進行案例焦點訪談,建立居家與社區照顧環境基礎調查資 料庫,以掌握老人對於自立生活與照顧服務之行為與需求。 (二)提供改善既有環境具體建議:完成老人居家照顧與社區照顧環境之使 用行為分析研究,做為未來改善障礙期老人居家環境與社區環境之建 議。 (三)建立專業顧問團隊:邀請相關專業領域學者,組成專業顧問團隊,並 進行三場專家座談會,檢視並研擬未來住宅與社區規劃針對障礙期老 人所應注意規劃設計之項目與內容。 二、預期效益: (一) 可回饋提供給衛生福利部居家服務與社區照顧部門在照顧服務提供 過程中,如何適時藉由照顧服務的導入,同時提供給老人本身或家屬 做為環境改善建議之參考,以利照顧服務之延續性提供。 (二) 可提供給規劃設計者,對於住宅與社區如何強化考量老人生命歷程的 需求與變化,藉由規劃設計要點的提供,逐步落實終身住宅與在地老 化的理想,並積極促成建築產業界對於老人住宅的投入與關切,符合 未來高齡社會市場的需求。 (三) 可成為未來建築系所在教授老年建築相關學科開設相關課程之基礎 資料,讓學子能深刻了解老人居住的需求與照顧服務上的困境,特別 是對於已步入障礙期的老人在自立行為與照顧服務上的需求能有所 了解與對應,將有助於學子提升對於弱勢福利的人文關懷與未來投入 相關產業的實務工作。

(26)
(2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老化與居家照護

根據老人住宅整體規劃內對於老年人老化的狀態加以描述,陳政雄(2006) 將老化之好壞高低或令人滿意的程度分為三級:「一級老化」(primary aging) 的老人約占 75%,身體狀況健康,生活自在,歸類為「健康老人」;「二級老化」 (secondary aging)的老人約占 20%,行為能力產生障礙,需要協助幫忙,歸類 為「障礙老人」;「三級老化」(tertiary aging)的老人約占 5%,這些老人不能 自主自立,歸類為「臥床老人」(the bed-bound aged)(如圖 2-1 所示)。

圖 2-1 老人與老化 (資料來源:參考自陳政雄,2006,老人住宅整體規劃理念,台灣老年醫學雜誌,1(3)) 文獻中對於老化的狀態加以描述,說明一級老化也稱為「常態老化」 (normative aging),為普遍而不可避免的,個體因自然的老化或加上輕度病況 而逐漸產生可以察覺的改變,例如:頭髮變白、皮膚斑點、視力衰退、聽力減 退等,還有細胞內 DNA 修補能力減退、免疫力降低、對溫度反應較慢、身體適 應力減低等。這些現象,從細胞、組織、器官,在每個人的身體逐漸出現,但 是出現的起點速率與結果的不同,剛開始也不是很明顯;二級老化是由於罹患 疾病、不良習慣、不常活動等禍源交互影響的結果,使得健康、心智(如認知)、 社會功能逐漸衰退的現象,這種現象並非每一個人都有,也不是完全不可以避 免的,但是與年齡攸關;年紀愈大,累積愈多愈久的禍源,老化的現象也愈明 顯;所以,也常被認為是從一級老化的累增或延續;三級老化一般是指生命最 後階段的快速衰退現象,在健康、心智(如認知)、社會功能各方面都會有顯著 的變化,隨著歲月,每況愈下,無法挽回,直到生命終點方止(陳政雄,2006)。

(28)

於 1960 年代,北歐國家提出「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的長期照護 目標,認為長期照護的提供應盡可能的幫助功能障礙者留住其熟悉的家中或社 區中,過獨立自主的生活,因而主張盡量減少機構式服務的提供,以壓低機構 服務的使用率,並開始有「去機構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而回歸社 區的呼聲,鼓勵機構照顧轉而趨向社區化與小型化,以增加居家式服務的供應。 由於不同身心狀況的老人,生活能力、依賴程度及生活需求也不盡相同,而需 有不同的居住安排與居住形態及不同的照顧模式與服務內容。基於「在地老化」 (aging in place)理念,我們鼓勵老人儘量能留在社區,尤其是熟悉的社區內 生活,對於身心狀況良好屬健康期的老人,甚或體能衰退生活起居需要輔具已 邁入障礙期的老人,只要生活可以自理就安排居住「服務住宅」,若不能自理生 活需要他人協助的則安排住進「照顧住宅」。老人住宅不論其為服務住宅或照顧 住宅,其特徵必須是整體性的「無障礙化」,必須是能考量老人的身心狀況、生 活特性、軟體服務機能,如提供保護性看視、清潔維護、餐飲服務及其他支持 性服務等。(陳敏雄,2005) 表 2-1 老人的身心功能狀況 身心狀況 健康期 障礙期 臥病期 移動程度 可以跑、跳、走 需要柺杖、輪椅等輔具 幾乎臥床 分佈比率% 75% 20% 5% 巴氏量表評分 (Barthel Index) 100 至 91 分 90 至 61 分 60 至 21 分 21 至 0 分 生活能力 可以自理 需要別人照顧 (資料來源:參考自陳政雄,2006,老人住宅整體規劃理念,台灣老年醫學雜誌,1(3)) 為讓失能而無法出門使用社區照護資源的民眾,在家也能獲得專業質優的 照護,衛生署也配合十年計畫提供「居家護理」及「居家復健」兩項服務的補 助。「居家護理」服務是由護理人員到家中訪視提供護理專業服務,如健康問題 的評估、技術性護理、家庭照顧者所需的照護諮詢指導等;「居家復健」服務是 創新服務項目,由物理治療或職能治療師,提供失能個案在家復健,利用家中 環境,設計活動治療計畫,掌握黃金復健時間促進體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及重新適應居家生活環境。 為了進一步瞭解老人的差異,更真實地反映老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經 濟的狀態。有學者提出將 65 歲以上的老人分為兩個階段;以 65 歲以上、未滿 75 歲的老人稱為「初老者」(young old)或稱為「前期高齡者」;75 歲以上未滿 85 歲的老人,稱為(mid old) 或「中期高齡者」;85 歲以上則稱為「老老者」 (old old)」或稱為「後期高齡者」。前期、中期與後期高齡者各有不同的「日 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年齡愈大,能力愈

(29)

低。因此,不同期各有不同的居住安排、障礙程度、照顧服務等問題考量。(陳 政雄,2006) 根據內政部「老人生活狀況調查」(2009)於 55 歲以上國民理想居住方式之 調查結果顯示,65 歲以上老人理想的居住方式主要希望「與子女同住」,其次 為「僅與配偶或同居人同住」,與 55-64 歲國民在 65 歲以後希望的理想居住方 式相同,顯示老人對於老年生活的規劃主要仍以家庭為重。由此可知老年人對 於原居住地的依賴與信任,認為自己的家便是能夠提供妥善照顧以及符合生活 需求的環境,因此期望能夠不用離開居住環境便能頤養天年。然而台灣老年人 目前之居住空間是否能夠支持在地老化的期待,值得進行探討及檢視。

第二節 老人居住空間的要義與分類

住宅是老人經營生活的重要基礎。住宅的提供是使老人生活安定的基本元 素,由於住宅可以使老人在固定場所實現定居的行為,往往也是老人所認同家 之所在。因此住宅本身對老人的意涵並非只是一個能提供遮風蔽雨與防止人身 意外傷害的安全庇護所,也是使老人能發揮最大自主能力、經營安排自己生活, 並能使老人與家人穩定的互動並共度晚年歲月的重要場所(Kitson, 1991; Lewin, 2001; Rubinstein, 1989)。藉由老人在住宅內定居與經營居家生活的 實現,方能使老人進一步發展與鄰居及社區朋友互動並豐富其生活內涵的社會 網絡關係,從而對在地的場所產生獨特的情感與生活的依附性,進而實現安心 的生活(Shutes & Walsh, 2012)。

在國內傳統老人生活照顧的環境分類上,一般區分為住宅系與機構系兩 類。住宅系以提供住宅為主,亦多為老人主觀上所認定的家環境,配合老人晚 年老化時期的分類,可區分為一般住宅、服務住宅、照顧住宅與終身住宅;機 構系則以提供給老人 24 小時服務與照顧的機構為主,依老人老化的分期,可區 分為安養機構、養護機構與長期照顧機構、護理之家等;另近年來由於社區照 顧的蓬勃發展,已可再增加社區系乙類,主要係搭配住宅系內老人的生活需求, 使其獲得必要的生活照顧,如日間照顧中心與家庭托顧,甚至是為了失智症老 人提供近似住宅環境且具有 24 小時服務與照顧的團體家屋(陳政雄,2006)。老 人居住空間主要著重在住宅系內服務住宅與照顧住宅的提供,兼併考量給老人 居住之一般住宅所應重視的基本設計要項。 老人的晚年一般可區分為健康期、障礙期與臥床期等三種時期的變化:第 一為健康期的老人,基本上老人在此時期可以完全自理生活與使用一般住宅的 設施,卻不致於感到不便或無法使用,在此階段住宅提供服務的重點在於如何 配合老人的生活作息與興趣,來增加生活的樂趣,豐富生活的內涵。第二為障 礙期的老人,在此時期的老人在自己生理上往往由於病痛、意外傷害或虛弱等 因素而逐漸失能或失智,而逐漸產生自立生活的障礙;在障礙期初期,老人在

(30)

行動上往往有所不便但生活仍然可以自理的階段時,必需要提供能協助老人進 行自我健康管理與獲得一般生活及家事等支援性質的相關服務之服務住宅來加 以對應;當在障礙期後期時,當老人不僅行動有所不便且生活亦逐漸開始無法 自理時,則必需以提供照顧為主的照顧住宅來加以對應;第三為臥床期,當老 人逐漸在一日內大部分的時間需要臥床,且開始需要有較多醫療照護的介入 時,除非原有老人居住的住宅本身是以終身住宅的概念來進行設計或改造,否 則老人往往被迫於環境的限制,必需離開原有住宅轉介到如長期照顧機構或護 理之家等機構內去接受 24 小時的照顧與協助(陳政雄, 2006)。 表 2-2 老人居住與生活照顧環境分類 身心狀況 健康期 障礙期 臥床期 移動程度 可以跑跳走 需要柺杖輪椅等輔具 幾乎臥床 配比 75% 20% 5% 生活能力 可以自理 需要別人照顧 老人居住與生活照顧環境 住 宅 一般住宅 服務住宅 照顧住宅 (轉介到機構、醫院) 老人住宅 終身住宅(在宅老化、在宅臨終) 社 區 社區公共空間 日間照顧中心 日間照護中心 團體家屋 社區關懷照顧據點 機 構 安養 養護 長期照顧 醫院 老人之家 養護之家 護理之家 安寧病房 (資料來源:參考自陳政雄,2006,老人住宅整體規劃理念,台灣老年醫學雜誌,1(3)) 老人的晚年一般可區分為健康期、障礙期與臥床期等三種時期的變化:第 一為健康期的老人,基本上老人在此時期可以完全自理生活與使用一般住宅的 設施,卻不致於感到不便或無法使用,在此階段住宅提供服務的重點在於如何 配合老人的生活作息與興趣,來增加生活的樂趣,豐富生活的內涵;第二為障 礙期的老人,在此時期的老人在自己生理上往往由於病痛、意外傷害或虛弱等 因素而逐漸失能或失智,而逐漸產生自立生活的障礙;在障礙期初期,老人在 行動上往往有所不便但生活仍然可以自理的階段時,必需要提供能協助老人進 行自我健康管理與獲得一般生活及家事等支援性質的相關服務之服務住宅來加 以對應;當在障礙期後期時,當老人不僅行動有所不便且生活亦逐漸開始無法 自理時,則必需以提供照顧為主的照顧住宅來加以對應;第三為臥床期,當老 人逐漸在一日內大部分的時間需要臥床,且開始需要有較多醫療照護的介入 時,除非原有老人居住的住宅本身是以終身住宅的概念來進行設計或改造,否 則老人往往被迫於環境的限制,必需離開原有住宅轉介到如長期照顧機構或護 理之家等機構內去接受 24 小時的照顧與協助(陳政雄, 2006)。

(31)

當考量老人居住環境的設計,任何擬提供給老人居住的住宅,在住宅單元 內外環境的無障礙設施設計是最基本的考量,特別是在新建住宅的規劃設計 上,便應要能考量未來進住者持續老化後所需的無障礙設施環境之提供;更進 一步需考量在於如何強化提供安全環境與意外通報的警示系統,使老人避免疾 病傷害的發生,即使老人在發生緊急狀況需要協助時,亦能及時獲得必要協助 的支援。未來如果在住宅本身的定位上屬於較高階層的消費族群,則需更進一 步預先考量在未來如何使進住者能獲得終老一生的終身住宅。 對老人晚年居住與生活環境而言,無障礙設施設計是最基本環境的要求。 無障礙設施設計主要目的有二:第一在於確保任何人對於想到的場所均可以安 全無虞的到達;第二在於確保該場所提供給使用者應有的基本權益。前者主要 在處理從任何 A 點到 B 點的行動路徑,對於即使是行動不便需要使用輔具的人 無論是水平移動(如無障礙通道路)或垂直移動(如樓梯與昇降設備)均能夠安全 到達想要到達的場所;後者在於強調無論在任何場所均能支持行動不便者在基 本生理上的需求(如廁所盥洗室、浴室等)或者是確保基本使用場所的權益(如電 影院的輪椅觀眾席、停車空間、旅館的無障礙客房等)(楢岐雄之,2000; 曾思 瑜,2003)。 藉由高齡者住宅內外對於無障礙設施的要求與設置,方能使老人即使步入 障礙期仍能在輔具的協助下,發揮自立與自主的能力,到達想要到達的場所, 並且完成想要做的事情,使老人在生活中不同且多樣的需求能由老人自己實際 參與解決或完成,才能使老人穩定的在高齡者住宅內持續經營自己的生活。 考量老人的住宅環境設計時,除了基本無障礙設施環境的提供外,對於居 家服務人員所能提供給老人服務或是照顧均要能有清楚的定位。當定位在能提 供給老人在障礙期初期生活起居大部分仍可以自理時,如何協助老人獲得如家 事、餐飲或購物等一般生活事務的協助與服務提供,是居家服務人員所必需正 視的課題;若定位是在支持老人即使是到了障礙期後期且生活起居已逐漸無法 自理,則如何協助老人獲得人身照顧與護理照顧等個人生活起居的照顧支援, 將是照顧此種性質老人的照顧者所必需考量的重要課題,雖然此類老人照顧住 宅在台灣並不普遍,但未來仍具有良好的發展契機。

(32)

第三節 無障礙設施的演變

無障礙設施的建置最初是針對身有殘疾的人所考量進行的環境改善,以便 能便利行動不便者進出及使用。在以往對於無障礙設施的設置多是採取集中照 顧,集體使用的觀念,僅針對部分公共場所進行考量,歷經多年的推動,對於 行動不便者設置的設施從最早「殘障」設施,到後來的「行動不便者」設施、「無 障礙」設施,再進步到「通用」設施的設置(Smith and Billington , 1992; Scott, 1997; 楢岐雄之,2000)。從其所針對的族群來看,其發展乃是從原有特定針對 身有殘疾者逐漸擴展到行動不便者,再進一步到不特別針對某一族群而是一體 適用的通用設施來進行規範與設置。 我國無障礙相關研究文獻中。曾思瑜(2003)提出「無障礙設施」是一種人 性化空間的實現,在確保身為人類的「移動權」,讓所有的人能共同參與社會活 動,政府應加強教育宣導,整合法令制度、學術研究、教育、實務規劃設計等 範疇,將「無障礙設計」理念提昇到「通用設計」的層次。邱大昕(2009)指出 身心障礙者所面臨的問題是社會與環境障礙所造成,不是個人損傷的必然結 果。既然問題是社會環境所造成,需要改變的當然是社會環境,而不是身心障 礙者本身。林淑玟(2001)研究亦指出,e 世代對待身心障礙者的方式已經由支 持、服務的觀點取代了傳統的補救與介入,應鼓勵共用設計產品之研發與應用, 對於障礙者可以不被區隔並與非障礙者共享社會資源及參與社會活動,有極大 的助益。 無障礙設施的等發展源自於 1980 年代配合聯合國在推動「機會均等與完全 參與」的運動,並藉由「國際殘障者年」的舉辦,推廣「Society for all」, 其強調改善生活環境,讓殘障者與失能者也能無障礙的和一般人過同樣的正常 生活。而我國也於民國 69 年公布施行的「殘障福利法」將排除身心障礙者社會 社會不利的無障礙設施觀念導入台灣社會。民國 77 年更進一步將公共建築物設 置供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之規定納入建築技術規則,隨後「殘障福利法」於民 國 86 年修正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兼併「憲法」增修條文的將無障礙 環境的建制納入規定中,而建築設計的規畫亦歷經數次修正,在最近修訂 102 年 1 月 1 日中,進行將樓地板面積 300 平方公尺以上餐廳與一般旅館納為公共 建築,需放置無障礙設施,更積極進行無障礙環境的推動。此亦使無障礙設施 設計成為社會大眾以且認同的基礎環境設計需求。 無障礙設計歷經多年發展已逐漸開始推展成為通用設計。通用設計 (Universal Desigon)又名全民設計、全方位設計或是通用化設計,係指無須 改良或特別設計就能為所有人使用的產品、環境及設施。它所傳達的意思是如 何能被失能者所使用,就更能被所有的人使用。其設計概念在於強調在花費較 少或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之下,對於各種不同使用族群的包含關懷,具有簡單化、

(33)

普遍化、方便化的設計觀點(Null & Cherry, 1996; Story et al. 1998)。其 目的係「以人為本」理念,藉由通用設計原則發展適合任何人皆可使用之生活 空間,以回應社會變遷的挑戰及提高生活環境品質。 Mace(1998)提出「通用設計是一種設計途徑,它集合了在最大程度上適合 每一個人使用的產品及建築元素」為通用設計最常被採用的定義,其經常為學 術與實務設計的引用的七大原則包括:1.平等使用(equitable use)2.靈活運 用(flexibility in use)3.簡單易用(simple and intuitive use)4.簡明 訊息(perceptible information)5.容許差異(tolerance for error)6.省 力操作(low physical effort)7.度量合宜(size and space for approach and use)。 通用設計也被稱作為實際生活的設計或是終身設計,其所考慮的面相主要 包括全球高齡化的趨勢,因之產生的機能與能力變化、以及社會上普遍對於使 用簡單化的需求。目前先進國家除了以法規強制推動無障礙環境外,近年在非 強制性的指引部份,多逐漸導入通用設計的理念,強調建築、設備及設施之方 便使用、簡單操作及廣泛適用性。Lipton(2001)在英國建築與建成環境協會 (Commission for 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認為通用設計 已經不是環境設計選項,而是設計者必須共同遵循的原則。 台灣 1990 年代引進通用設計概念,已逐漸獲得重視。相關法令政策如老人 福利法、住宅法、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等,皆有提到通用性思考的方向。 吳可久(2012)對於通用設計曾指出其延伸了無障礙設施設計所彰顯的特質,如 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空間的可及性;其次為提供正確訊息支持連續移動的 可辨識性,再其次為適合任何人使用的使用性,以及在整體使用過程中則需獲 得安全性的確保(如表 2-3 所示),本研究將採用此四項特性之分類做為調查安 養機構空間之評估要項,並以針對不同層級與居住的空間進行探討。 綜觀各國無障礙設施設計法令制定過程,多由新建之公共建築及設施開 始,漸漸擴及私有建築物及既有建築物之改善,並且融合通用設計之精神,逐 漸以強制性之法令,規範新建建築物之設計及改善,亦對於既有公共建築物進 行溯及既往的審核,如我國於民國 102 年所修正之「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 範」與「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章-無障礙建築物」所規定之,但由 於新建建物要考慮無障礙設施其為容易,既有建築物要進行無障礙設施的改善 往往受到基地或原有建物結構、空間格局等限制,往往所費不貲且部分甚至無 法改善,尤其是針對老舊建物,在必需同時考量安全、實用與經濟成本考量的 前提下,進行無障礙設施改善雖然雖然實屬必要,若支出過多成本不符效益則 應考慮拆除重建,此亦為無障礙設施應用於既有建築物時所必需考量之方案之 一。

(34)

表 2-3 通用設計七大原則對應無障礙設計特質表

通用設計七大原則 無障礙設計彰顯特質

容許差異(tolerance for error) 使用過程需獲得的安全性 平等使用(equitable use)

適合任何人使用的使用性 靈活運用(flexibility in use)

簡單易用(simple and intuitive use) 省力操作(low physical effort)

度量合宜(size and space for approach and use) 任何人都可以

自由進出空間的可及性 簡明訊息(perceptible information) 提供正確訊息支持 連續移動的可辨識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老年居家環境導入無障礙設施設計確有其必要性,陳政雄(2006)則對於老 人住宅整體規劃指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的身心逐漸衰退,生活環境的「安 全」被列為切身的問題。無障礙設施的規劃設計,可以避免絆倒、滑倒、跌倒、 墜落等意外發生。行動不方便時,必須借助於柺杖、助行器等輔具,由此可見 良好的無障礙設施設計對於提升老年人自立行為的生活影響甚鉅。 國外對與老人住宅與社區照顧等方案之相關研究相當多,主要是基於支持老 人在地老化的觀點,探討如何能支持老人在原有家庭與社區內持續生活並維繫 品質。在老人居住的住宅環境方面區分為四大類別,一為探討如何設計可以住 一輩子的家之終身住宅的設計,其中包含著新建建物的規範與舊有建物的改造 方針;二為探討如何提供在障礙期初期使老人獲得社區內友善支援與服務的服 務住宅,包含外送到府服務與引進居家服務的家事服務之實施;三為探討如何 提供在障礙期後期之照顧住宅,其主要重點在於探討如何在住宅內能順遂的進 行對於老人人身照顧,包含基本盥洗、如廁與用餐等家居生活的維持;四為探 討如何在臥床期能在住宅內使照顧服務者能有效率的提供照顧服務,同時使老 人亦能保有生活的內涵與生命的尊嚴。前三項是為一般老人住宅探討要項,一 到四項則為終身住宅所討論要項。 在老人生活所在的社區環境方面則主要區分為四大類:一為提供老人日間 照顧的日間照顧中心的設施設計之探討;二為提供給失智症患者一至二單元照 顧的失智症團體家屋規劃設計之探討;三為綜合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服務(含臨 托)與團體家屋服務之小規模多機能之規劃設計之探討;四為社區健康中心或關 懷照顧據點之規劃設計之探討。藉由此四大類的相關研究,可具體勾勒出社區 照顧應有之雛形與環境該重視之要點。 唯有充分提供優良的居家環境與社區環境,並結合居家服務與社區照顧服 務之彈性結合與對老人不同階段需求的對應,方有機會使老人能在社區內獲得 安全、安心與安定的生活,落實在地老化的理想實現。

(35)

第三章 接受居家服務之老年人住宅與社區環境空間調查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採用質性研究之觀察記錄法、深入訪談法、問卷調查及焦點團體 來進行研究的設計。在觀察記錄法方面,係以研究者在進行與案家訪談的過程 中,兼併進行現場觀察與記錄,並以歸納法進行整理與分析,以呈現現有老年 人居住環境的設施狀況,並進一步提出可能改善或給予協助的對策。在深入訪 談法方面,本研究將需要訪問的內容以半結構式的方法,將老年人居住環境相 關空間區域區分為住宅及社區兩大類(表 3-3),住宅部分依空間屬性分做 A 類 住宅生活空間、B 類半戶外空間、C 類中介空間及 D 類居家照顧空間四類,社區 空間則依空間用途區分為社區關懷據點、日間照顧中心、社區醫院、鄰近熟悉 商店、宗教場所、公園及車站七類;另將願意接受訪問的對象區分為接受照顧 者、家中主要提供照顧者與居家服務員等三大族群來進行訪談,其主要緣由分 述如下: 一、住民本身表達能力的考量 採深入訪談法之主要緣由在於居家服務所服務對象主要為障礙期的老年 人,對於識字及文句的辨識理解能力無法如同年輕人一般充足,且注意力較為 不容易集中,僅使用一般問卷調查法將無法獲得正確的資訊,因此對老年人實 施問卷調查時是以採用一對一訪談並且口述的方式來進行。 二、照顧服務者本身照顧經驗的提供 居家服務員在老年人的生活區域長期在提供照顧服務,因此,對於在生活 環境內不同屬性的空間中曾發生過的問題大都非常熟悉,然而此種長期服務所 累積的觀察與經驗往往無法僅藉由問卷調查的方式來提出,需要藉由訪談的方 式來達成,並促使居家服務員能有意願來進行分享。 三、家中主要照顧者對老人生活環境的認知 家中主要照顧者往往是決定老人生活環境是否能有所改變的主要決策者, 藉由平日照顧老年人的行為與活動,家中照顧者於生活環境中進行的改變或遭 遇的困難,往往是能否促進或支持老年人自立行為產生的契機。藉由深入訪談 方式,方能了解家中照顧者如何以協助老年人完成在宅老化的考量來進行居家 的設施設置或改善,同時呈現社區能夠提供的資源。 藉由深入訪談及問卷調查的方式,本研究接續歸納在訪談記錄資料中,三 種受訪者對於老年人於居住空間所生活之便利性與活動性進行評價,來呈現出 居住與社區空間是否符合老年人在地老化的期望,並進一步歸納不同受訪者對 於支援老年人自立行為的認知與看法,並對於個別屬性空間所能進行改善或需 求來進行綜合的建議。

(36)

於問卷設計方面,本研究於已完成第一階段老年人於居家與社區環境自立 行為評估的問卷,藉由六位專家學者協助完成效度研究檢定(表 3-1),將得分 較低的或專家審核時對於用字遣詞產生意見的題型予以修改,經由本研究進行 潤飾及重新檢視之後,使其成為具有效度的正式問卷,設計時程由民國 103 年 3 月 31 日起至民國 103 年 5 月 15 日完成修改,總工作時數約 45 日。問卷完成 後,開始進行訪談對象的洽談與聯繫,訪談對象編碼方式及問卷發送數量設定 如表 3-2 所示。 焦點團體方面,本研究將藉由觀察紀錄法與深入訪談法所獲得目前老年人 居住環境的現況與需改善的建議。進一步藉由與老人建築、無障礙環境、老年 學、社工、護理等專家,進行三場專家座談會,檢視障礙期的老人在現有住宅 與社區環境提供照顧服務之問題與對策,並據以研擬老人住宅與社區規劃設計 之相關內容不同面向所呈現之要點作為本研究之結論與後續研究的導引。 表 3-1 問卷效度分析專家一覽表 姓名 服務單位 專長 江○○ 東寧長老教會 社會工作、老人社會福祉 劉○○ 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 長期照護與管理、社會老年學 陳○○ 中原大學老人建築研究室 老人居住環境、福祉居住環境 陳○○ 台南護專 老人活動設計與規劃、老人服務事業概論 陳○○ 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 老人護理、社區健康營造 賴○○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建築設計、敷地計畫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順序依姓名筆劃排列) 表 3-2 訪談對象編碼方式及問卷發送數量設定 訪談對象編碼方式及問卷發送數量設定 居家服務 中心編號 受照顧者 (A 族群) 家中主要照顧者 (B 族群) 居家服務員 (C 族群) 小計 北部 編號 N NA 10 10 10 30 NB 10 10 10 30 中部 編號 M MA 10 10 10 30 MB 10 10 10 30 南部 編號 S SA 10 10 10 30 SB 10 10 10 30 東部 編號 E EA 10 10 10 30 EB 10 10 10 30 總計 80 人 80 人 80 人 240 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7)

表 3-3 調查空間分類及調查要點 調查空間分類及調查要點 空間分類 空間名稱 調查要點 無障礙設計 終身住宅規劃 安全性 可及性 使用性 辨識性 安全性 補足性 療養性 可變性 A 類 (住宅生活空間) 門廳 ◎ ◎ ◎ 客廳 ◎ ◎ ◎ ◎ 餐廳 ◎ ◎ ◎ ◎ 廚房 ◎ ◎ ◎ ◎ 臥室 ◎ ◎ ◎ ◎ 浴廁 ◎ ◎ ◎ ◎ B 類(半戶外空間) 庭院(陽台) ◎ ◎ ◎ ◎ C 類(中介空間) 走道 ◎ ◎ 樓梯 ◎ ◎ 電梯 ◎ ◎ D 類 (居家照顧空間) 復健場所 ◎ ◎ ◎ ◎ 儲藏空間 ◎ ◎ ◎ ◎ 照護空間 ◎ ◎ ◎ ◎ 住宅整體評估 ◎ 社區活動空間 社區關懷據點 ◎ ◎ ◎ ◎ 日間照顧中心 ◎ ◎ ◎ ◎ 社區醫院 ◎ ◎ ◎ ◎ 鄰近熟悉商店 ◎ ◎ ◎ ◎ 宗教場所 ◎ ◎ ◎ ◎ 公園 ◎ ◎ ◎ ◎ 車站 ◎ ◎ ◎ ◎ 社區整體評估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由全台灣 130 間居家服務支援中心(表 3-5)選定北、中、南、 東各兩間願意參與配合調查之居家服務支援中心,每間中心至少訪談 10 位接受 居家服務且步入障礙期 (ADL 分數介於 60 至 90 分)的老年人個案,以及實地調 查其實際生活的家中與鄰近社區環境,完成老人、家屬及照顧服務提供者之使 用行為與環境分析研究,作為障礙期老人之居家與社區環境規劃設計改善之建 議。 針對障礙期老人之居家與社區環境在規劃設計需改善之要項,邀請相關專 業領域學者,進行三場專家座談會,檢視並研擬未來住宅與社區規劃針對障礙 期老人所應注意規劃設計之項目與內容。 研究之成果可回饋提供給衛生福利部居家服務與社區照顧部門在照顧服務 提供過程中,如何適時藉由照顧服務的導入,同時提供給老人本身或家屬做為 環境改善建議之參考,以利照顧服務之延續性提供;本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提 供給規劃設計者,對於住宅與社區如何強化考量老人生命歷程的需求與變化, 藉由規劃設計要點的提供,逐步落實在地老化的理想。 主要調查期程由民國 103 年 7 月 7 日至民國 103 年 8 月 16 日共計調查天數 25 日,受訪案家數為 80 戶,由於進行現地訪談調查時為家中主要照顧者(B 族群)工作時間,能夠寫問卷之人數較少,因此受調查人數總計 173 人,回收 有效問卷共 173 份(如表 3-4 所示)。本研究將於第四節對於接受居家服務之長 者居家與社區環境空間調查問卷成果進行質性與量化分析論述。 表 3-4 訪談時程及問卷回收數量一覽表 訪談時程及問卷回收數量一覽表 居家服務 中心編號 受照顧者 (A 族群) 家中主要照顧者 (B 族群) 居家服務員 (C 族群) 訪談時程 小計 北部 編號 N NA 10 1 10 7/7-7/10 21 NB 10 2 8 7/21-7/24 20 中部 編號 M MA 10 4 10 6/16-6/19 24 MB 10 1 10 7/14-7/16 21 南部 編號 S SA 10 3 10 5/20-6/5 23 SB 10 5 9 6/3-6/9 24 東部 編號 E EA 10 1 10 8/12-8/14 21 EB 10 0 9 8/11-8/16 19 總計 80 人 17 人 76 人 25 日 173 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9)

表 3-5 台灣居家服務支援中心機構一覽表 地區 編號 機構名稱 台北市 1. 中華民國紅心字會 2. 財團法人獎卿護理展望基金會 3.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分會 4. 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松年長春服務中心 5. 社團法人中國家庭教育協進會 6.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照顧服務員專業發展協會 7. 社團法人臺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8. 財團法人臺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 9. 財團法人臺北市中國基督教靈糧世界佈道會士林靈糧堂 10. 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恆安老人養護中心 11. 社團法人台灣傳神居家照顧協會 12. 社團法人臺北縣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 13. 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 14.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15. 台北市私立仁群老人養護所 基隆市 16.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17. 財團法人天下為公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 18. 社團法人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 19. 財團法人天主教主顧修女會 20. 財團法人臺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 21. 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 22.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臺北縣三峽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 23.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 24. 中華民國弘道志工協會 25. 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 26. 財團法人廣恩老人養護中心 27. 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 28. 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恆安養人養護中心 29. 財團法人臺北縣私立雙連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30. 財團法人天下為公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31.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照顧服務員專業發展協會 宜蘭縣 32.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33. 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修女會附設宜蘭縣私立瑪利亞長期照護中心 34. 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天主教弘道仁愛之家

(40)

地區 編號 機構名稱 新竹市 35. 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新竹社會服務中心 36. 財團法人基督教中華協力會附設新竹市私立伯大尼老人養護中心 37. 老五老基金會 新竹縣 38.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新竹縣支會 39. 新竹縣禾意關懷協會 40. 財團法人天主教長安老人養護中心 41. 新竹縣照顧服務人員協會 42. 新仁醫院 桃園縣 43. 台灣省私立桃園仁愛之家 44.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桃園縣支會 45. 寬福護理之家 46. 桃園縣照顧服務協進會 苗栗縣 47. 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大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48. 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海青老人養護中心 49. 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幼安教養院 台中市 50. 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豐原、石岡、新社) 51. 財團法人童傳盛文教基金會 52. 社團法人台灣省社區關懷協會 53. 財團法人台中巿私立龍眼林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54. 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55. 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 56. 社團法人台中市社會關懷服務協會 57. 社團法人台灣省慈心協會 58. 財團法人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 59. 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北屯區) 60. 財團法人天主教聖母聖心修女會 61. 財團法人全成社會福利基金會 62. 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 63.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弘道志工協會 彰化縣 64. 財團法人切膚之愛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65. 財團法人葳群公益慈善事業基金會 66. 私立珍瑩老人養護中心 67. 私立慈恩老人養護中心 68. 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彰化縣)

數據

表  次  表 2-1 老人的身心功能狀況‧‧‧‧‧‧‧‧‧‧‧8  表 2-2 老人居住與生活照顧環境分類  ‧‧‧‧‧‧10  表 2-3 通用設計七大原則對應無障礙設計特質表‧‧14  表 3-1 問卷效度分析專家一覽表‧‧‧‧‧‧‧‧‧16  表 3-2 訪談對象編碼方式及問卷發送數量設定‧‧‧16  表 3-3 調查空間分類及調查要點‧‧‧‧‧‧‧‧‧17  表 3-4 訪談時程及問卷回收數量一覽表‧‧‧‧‧‧18  表 3-5 台灣居家服務支援中心機構一覽表‧‧‧‧‧19  表 3-6 居家照顧
表 3-18 受照顧者(A 族群)住宅內是否設置電梯統 計‧‧‧‧‧‧‧‧‧‧‧‧‧‧‧‧‧‧48  表 3-19 受照顧者(A 族群)於目前住處居住時間統 計‧‧‧‧‧‧‧‧‧‧‧‧‧‧‧‧‧‧48  表 3-20 受照顧者(A 族群)目前住宅所有權統計‧‧49  表 3-21 受照顧者(A 族群)是否有接受其他照顧資源的 協助統計‧‧‧‧‧‧‧‧‧‧‧‧‧‧‧49  表 4-1 專家座談會與會專業人員一覽表‧‧‧‧‧‧55  表 4-2 老年人居住空間及社區環境現況分析表‧‧‧56  表 4-3 老年人
圖  次  圖 2-1 老人與老化‧‧‧‧‧‧‧‧‧‧‧‧‧‧‧7  圖 3-1 室內抬高產生階梯‧‧‧‧‧‧‧‧‧‧‧‧25  圖 3-2 出入口設置門檻‧‧‧‧‧‧‧‧‧‧‧‧‧25  圖 3-3 自製斜坡‧‧‧‧‧‧‧‧‧‧‧‧‧‧‧‧26  圖 3-4 裝設升降機及斜坡‧‧‧‧‧‧‧‧‧‧‧‧26  圖 3-5 前往主要出入口前的庭院‧‧‧‧‧‧‧‧‧26  圖 3-6 前往主要出入口前的陽台‧‧‧‧‧‧‧‧‧26  圖 3-7 過於狹窄的門廳‧‧‧‧‧‧‧‧‧‧‧‧‧27  圖 3-8 阻擋動線的
圖 3-22 過輕的鋁製座椅‧‧‧‧‧‧‧‧‧‧‧‧ 30  圖 3-23 狹窄的廚房現況 ‧‧‧‧‧‧‧‧‧‧‧‧31  圖 3-24 狹窄的廚房現況 ‧‧‧‧‧‧‧‧‧‧‧‧31  圖 3-25 標準尺度廚具‧‧‧‧‧‧‧‧‧‧‧‧‧31  圖 3-26 標準尺度廚具‧‧‧‧‧‧‧‧‧‧‧‧‧31  圖 3-27 舊式廚房形式‧‧‧‧‧‧‧‧‧‧‧‧‧32  圖 3-28 伸縮水龍‧‧‧‧‧‧‧‧‧‧‧‧‧‧‧32  圖 3-29 堆滿雜物的臥室‧‧‧‧‧‧‧‧‧‧‧‧ 32  圖 3-30 堆滿雜物的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The elderly health centres provide people aged 65 or above with comprehensive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s which include health assessments, physical check-ups, counselling,

b) Less pressure on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measures c) No need to be anxious about the possible loss.. Those risks that have not been identified and taken care of in the

This paper briefs Members on the way forward for harmonisation of kindergartens (KGs) and child care centres (CCCs) in the light of the public and operators’ views on the

Topic 4 -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4CAspects of risk assessment and

They are: Booklet (6) – Healthy Community, exploring the communicable and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how they affect community health so that students are able to

 Examples of relevant concepts: equality, discrimin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munity resources, self-concept, vulnerable groups, community work, community support

Instruction  Teachers systematically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how the writing of life stories could help them apply knowledge of different life st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