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述科學的問題解決與創造思考、批判思考之關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論述科學的問題解決與創造思考、批判思考之關係"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論述科學的問題解決與創造思考、批判思考之

關係

黃秋敏

高雄市翠屏國民中小學教師

壹、前言

資 訊科 技 的 快 速發 展,使 得二 十 一 世 紀成 為 知 識 經濟 時 代,處 處 充斥 著 資 訊 轉 變與 競 爭,書 本 中的 知 識已 不 足 以 讓我 們 面 對 與解 決 生 活 問題 所 需,在 面 對 如 此 快速 更 新 與 轉變 的 競 爭 中,具 有 創 造及 判 斷 選 擇知 識 的 能 力將 成 為 現 今最 重 要 的 課題 。 科 學是 一 種 廣 大基 礎 的 人 類事 業 與 智 慧的 結 晶。科 學 不僅 是 瞭解、解 釋 自 然 現 象的 研 究,也 是 一種 應 用所 瞭 解 的 知識,企 圖 發展 有 用 的 產品 來 改 善 人類 生 活 的 學問。美 國 科學 教 育 STS 的 教 育理 念、目 標說 明 了:科學 教 育 在 利用 科 學 知 能 來 改 進 人 類 生 活,解 決 社 會 議 題、作 為 未 來 職 業 選 擇 與 學 術 研 究 的 準 備。今 日 , 科 學與 科 技 的 不斷 進 步 為 人類 帶 來 了 更多 的 福 祉,為 了 人 類 福祉 的 追 求 與生 活 問 題 的解 決,又 促進 了 科 學 的發 展,由 此可 知,科 學進 步 的 起 源,在 於 追 求更 完 美 生 活與 解 決 問 題的 需 求 。 科 學最 終 目 的 是為 了 幫 助 人類 關 懷 社 會、主 動 探 索 與 解 決 生 活 之 中 的 問 題 , 進 而尋 求 更 完 美的 生 活。在 面對 文 明 發展 過 程 中,如何 創 新 想法、運 用 智慧 判 斷 知 識的 陳 述 及 論證 的 真 實 性、正確 性 與價 值 性 而 進一 步 解 決 問題,這 都 需要 有 思 考 能力 的 人 才 可以 做 得 到 的。因 應 於 此,培 養 能 自學,會 思 考、判 斷,建 立 自 我 價 值觀,養 成 自主 能 力,隨 時反 省 的 學生,使 之 能在 抉 擇 之 中做 正 確 判 斷、與 決 定,而 避 免 人 云 亦 云,失 去 自 我,方 能 在 未 來 科 技 社 會 與 資 訊 時 代 裡 繼 續 生 存 。

(2)

貳、科學是一種思考方式

自 古以 來,人 類藉 由 觀 察 自然,探 索 未知 現 象 的 活動,而 產 生了 科 學。科 學 是 人類 在 對 自 然世 界 所 產 生的 好 奇 心 驅使 下,運 用想 像 力、推 理、創 造、判斷 等 思 考方 式,試 圖解 釋 與 解 決問 題 的 一 種探 究 過 程 之心 智 運 作 能力,而 隨 著時 間 與 科 學家 經 驗 的 累積,使 得 現今 科 學 已 成為 證 實 過 結果 的 知 識 綜合 體。因 此,科 學 可 以視 為 將 心 中想 法 和 企 圖將 這 些 想 法予 以 解 釋、解 決 問 題 的一 種 人 類 的思 考 活 動 。 只 要思 考 , 智 慧就 會 隨 之 而來 。 早 在 1933 年 ,Dewey 就 將 思考 視 為 問 題解 決 的心 理 歷 程 ,學 者 Beyer( 1988) 曾提 及 : 思 考乃 是 人 類 解決 問 題 的 心理 活 動 歷 程,是心 智 操作 的 活 動,其 歷程 由 感官 介 入,並 經 由知 覺 記憶,進 而 從事 構 思、 推 理或 判 斷 等 步驟,而 思 考智 能 助 長 個人 獲 取 知 識並 據 以 推 理應 用,不 受時 空 或 知 識類 別 限 制。國 內 學 者 張玉 成( 1993)說 明:思 考 是 個 體 運用 智 力 以 現有 知 識 經 驗為 經,眼 前資 訊 為 緯,從事 問 題 解決 或 新 知 探究 的 過 程。所以 科 學 家在 著 手 解 決問 題 時 , 思考 是 開 啟 關於 科 學 知 識、 科 學 方 法的 重 要 之 門。 問 題解 決 與 思 考之 關 係 為 何? 學 者 Dewey( 1933)則 針 對 思 考能 力 發 展 提出 二 項主 張,一 是培 養「 反 省思 考 」能 力即 自 我 批 判能 力;二 是發 展 解 決 問題 的 能 力。而 Dewey 將 創 造 視 為問 題 解 決 的心 理 歷 程,認 為 創 造 力是 一 種 問 題解 決 的 能 力,是 當 人 類 對事 務 存 有 困惑、不 滿,進 一 歩 提 出質 疑、批 判內 容 時,創 造 隨 之 而 生 了 ! 在 問 題 解 決 歷 程 中,批 判 思 考 和 創 造 思 考 互 相 配 合,相 輔 相 成。由 此 , 可 以知 道 創 造 思考、批 判 思考 在 問 題 解決 中 是 扮 演很 重 要 的 角色。以 下 我們 先 來 探 討創 造 思 考 與批 判 思 考 :

一、創造思考

創 造 原 指 「 推 陳 出 新 」, 發 明 前 所 未 有 事 物 或 產 生 具 有 價 值 新 構 想 的

能力,簡言之,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能力。最早,創造力是由 Guilford 在「智

力結構」中所提出的,創造能力是人類心智能力之一,是屬於高層次認知

歷程。創造思考的過程首重求新求變、冒險探究精神,表現出敏捷、流暢 、

變通、獨創和精進等特質,將常用的思考方式轉變成特殊、不同以往的思

考方式,也有人將創造的過程和靈機一動、茅塞頓開的想法與經驗結合。

有些學者把創造的歷程視為問題解決的歷程,指出創造思考是含有一序列

(3)

的過程,包括覺察問題的缺陷、知識的鴻溝、要素的遺漏等,進而提出困

難 , 試 圖 尋 求 答 案 , 提 出 假 設 、 驗 證 及 再 驗 證 假 設 , 最 後 報 告 結 果

(Torrance,1969)。

二、批判思考

一 般人 提 及 批 判思 考,即 認 為 批 判 是 指 從 事 審 慎 判 斷、評 鑑,含 有 譴責的、 吹毛求疵的意思。學者 De Bono(1971)認為批判思維原指透過攻擊對方,去除一 切偽裝來顯露事實,讓真理得以昭示。而 Russell(1979)說:批判思考是依據客觀 證據檢視資料,依憑規範,常模或標準去比較事物或言論內容,從而提出總結能力。 Beyer( 1988) 指 出 : 批 判思 考 並 非 消極 批 評 或 挑毛 病 , 從 事準 確 、 持 續和 客 觀 的 分析、做 出 精確、適 當 而且 有 價 值 的判 斷,並 具有 評 鑑 功 能。因 此,當 我 們 在 判 斷、分 析 任何訊息資料,進而做出抉擇選擇接受或拒絕時,即在運用批判思考。

參、問題解決與創造思考、批判思考之關係

創 造思 考 與 批 判思 考 同 是 問題 解 決 歷 程中 重 要 的 思考 技 巧,創 造 思考 的 過 程 可 以視 為 問 題 解決 的 歷 程,而 在 判 斷 問題 的 訊 息 資訊 與 作 出 抉擇 時 即 是 使用 批 判 思 考,問 題 解 決、創 造 思 考與 批 判 思 考三 者 之 間 的關 係 似 乎 是互 相 牽 引 著。因 此, 我 們就 問 題 解 決、 創 造 思 考與 批 判 思 考三 者 的 觀 點, 來 說 明 彼此 之 間 的 關係 。

一、問題解決與創造思考關係

創 造是 促 進 人 類進 步 不 可 或缺 的 要 素,人類 為 了 滿足 生 活 物 理需 求,提 高 生 活 品質 必 須 不 斷以 創 新 方 法發 明 新 穎 事物 以 解 決 問題。創 造 力是 所 有 思 考智 能 的 關 鍵所 在 , 而 最終 目 標 是 在面 對 問 題 時, 能 以 自 我思 考 模 式 解決 問 題 。 從 認知 心 理 學 的觀 點 來 看,創造 力 是 問題 解 決 的 關鍵,創 造 的過 程 也 可 視 為 一 種問 題 解 決 的過 程 ( 洪 文東 , 2000)。 張 玉 成 (1993) 認 為創 造 的 發 生始 於 對 問 題的 覺 察 及 確定,繼 以 心智 活 動 的 探索,方 案 的提 出,而 終於 問 題 的 解決 與 驗 證 。 而 Guilford 曾 指出 創 造 思 考是 個 體 產 生新 知 之 心 理歷 程,與 問題 解 決 所 需心 理 現象 相 同 , 具有 下 列 六 項特 質 :

(4)

( 一) 敏 於 感 知問 題 : 對 事情 缺 點 、 需求 、 偏 失 能發 現 的 能 力。 ( 二) 流 暢 性 :能 提 出 方 案、 問 題 、 反應 、 結 果 、產 品 、 作 品等 數 量 的 多 寡,為 見 解 流 暢性;能 類 推相 關 性 的 事例,找 出 關係 多 寡 之 能力,為 聯 想流 暢 性;能 想 出 新 見 解,歸 納 而 構成 體 系 或 理論 的 能 力,為 表 達 流 暢性 。 ( 三) 變 通 性 :改 變 做 事 風格 、 思 考 模式 與 解 決 策略 , 對 產 品或 問 題 性 質 與 屬性 多 方 考 慮而 做 出 不 同反 應 與 改 變。 ( 四) 獨 創 性 :產 生 不 尋 常、 新 奇 、 精美 想 法 或 問題 解 決 的 方法 。 ( 五) 精 進 性 :精 益 求 精 ,將 一 計 畫 、方 法 能 更 加力 求 完 善 。 ( 六) 重 新 界 定: 能 跳 脫 固有 思 維 , 以異 乎 常 識 觀點 去 知 覺 、界 定 , 而 表 現 出另 一 新 的 型式 。 Torrance(1970)曾對 Guilford 的智力結構論中的發散思考提出三方面特質: 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從創新觀點而言,變通性是流暢條件,是獨創的前提。 所以要開發創造思考,首先培養思考的變通性,也就是解決問題過程中思維的靈活 性及應變能力(洪振方,1998)。 簡而言之,創造思考是個人在解決科學問題的歷程中,以個人的科學知識為基 礎,發揮流暢、變通、獨創等創造思考去發現問題、激發解決策略,產生一具有獨 創、適切的想法與事物,以解決問題。

二、問題解決與批判思考關係

批判思考是利用己有知識、經驗來判斷問題及辨識爭議,以尋求證據進而做出 抉擇以解決問題。批判思考不僅是提出質疑、形成假設、設計解決問題的各種途徑 等探索性的活動,也是做決定、付諸行動的行為依據。批 判 思考 是 指 個 人在 解 決 問 題或 作 決 定 時,能 廣 泛 客觀 地 蒐 集 證據、瞭 解 事實,並 依 所得 的 證 據 或事 實 來 決 定何 者 可 信 與何 者 可 為 的合 理 與 反 思的 思 考 。 學者 Ennis(1985)認為批判思考是自遭遇問題為出發,最後歸結到信念或行 動的決定以解決問題,亦即批判思考的歷程即為問題解決歷程。Kurfman( 1967)、 Russell( 1979)和 Ruggiero(1980)等 學者 也 認 為 批判 思 考 包 含於 問 題 解 決之 中。盧

(5)

玉 玲和 連 啟 瑞 (1999) 認 為批 判 思 考 不是 憑 空 想 像, 應 是 發 現問 題 、 加 以分 析 、 評 估, 最 終 以 解決 人 類 生 活上 的 問 題 。 批 判思 考 技 巧 與問 題 解 決 過程,二 者 在認 知 過 程 皆有 分 析、比 較、推 論、評 鑑,問題 解 決 中含 有 批 判 思考 的 策 略。批判 思 考 是一 種 高 層 次的 思 考,用 邏輯 推 理、理 性 自 主、質 疑 反 省、開 放 胸 襟、評 鑑 情 境 做出 最 適 宜 決定,進 而 解決 個 人 所 處脈 絡 環 境 所遭 遇 問 題。個 體從 事 批判 思 考 起 源自 解 決 問 題的 動 機,個 人 須 從 本 身或 與 他 人 交互 作 用 中,將 所獲 取 的資 訊 作 為 批判 思 考 知 識的 基 礎,再 以 此 進 一 步作 推 論、演 繹、歸 納 與價 值 判 斷 等批 判 思 考 技巧 的 運 用,最後 個 人 才能 導 出 結 論作 為 決 定 的準 則。因 此,批 判 思 考始 自 解 決 問題 的 動 機 開始,最 後 到達 解 決 問 題的 目 標 , 問題 解 決 與 批判 思 考 這 兩者 可 謂 息 息相 關 。

三、創造思考與批判思考關係

創 造 力 的 開 發 , 其 主 要 的 目 標 是 訓 練 學 生 的 解 難 能 力 , 解 決 問 題 必 須 是 擴 散 性及 聚 斂 性 思維 兼 顧 並 重,創 造 性 與 批 判 性 思 維 並 存,才 能 助 學 生 發 揮 潛 能 , 所 以兩 者 應 被 均等 重 視 不 能有 所 偏 廢 ,以 能 達 致 教學 的 目 標 (陳 龍 安 ,1994)。 從 心理 學 的 觀 點而 言,人 類的 創 造 思 考與 批 判 思 考是 一 種 將 內在 的 運 思 過 程 表 現於 外 在 認 知行 為 中,是 一 種利 用 外顯 的 行 為 表現,使 該 行為 表 現 的 結果 富 有 新 奇、價值 並 富有 評 斷 分 析特 質,可 以作 為 日 常 生活 中 對 未 來行 為 表 現 的推 論 依 據 。 以 思 考 特 質 而 言 , 創 造 思 考 著 重 於 合 理 、 多 產 的 、 非 評 鑑 的 思 考 , 而 批 判 思 考則 著 重 於 合理 的、反 省的 與 評 鑑 的思 考,在 解決 問 題 過 程中,創 造 思考 與 批 判 思考 常 是 交 錯運 用 的,在 解 決問 題 歷程 中 是 同 等重 要,也 同屬 於 高 層 次認 知 心 理 運作 與 綜 合 能力 的 表 現 。

(6)

圖 1 創 造 思 考與 批 判 思 考的 關 係 ( 資料 來 源 :Norris 和 Ennis, 1989) Guilford(1967)的智力結構中,指出批判思考屬於聚斂性與評鑑性運作型態, 創造思考則相近於擴散性運作型態,Kurfman(1967)指出好奇並想像提出問題,形 成假設乃探究行為及意見主張或構思之源,是創造思考作用。針對問題及其答案或 意見主張不斷分析探討,進而得以澄清或測試、驗證此乃批判思考之作用,二者相 輔相成,合而為「有效思考」。 Eisner(1965)認為批判思考乃包容創造思考四種認知行為: (一)探詢:表現出對知識追求熱愛,提出問題可疑、新奇之處予以探討。 (二)沉思:運用想像、思考能力構思創新方法去尋求解析現象或解決問題。 (三)鑑賞:依據邏輯原則,對言論主張從事檢視與評審的歷程。 (四)建構:認知瞭解不同事物間關係的歷程。 陳膺宇(1994)進一步指出批判思考是需要某種形式的創造思考,批判思考是 一種評估過程,需要運用創造思考以其新的組合方式來評估某些意念,做一價值判 斷。 張玉成(2002)則認為人類批判的對象,來自人的創造,即創造思考作用的結 果。創造思考滋生點子、方法,批判思考加以評鑑、分析,二者交相為用,才是良 好的思考歷程。 合 理 多 產 非 反 省 合 理 多 產 反 省 非 評 合 理 非 多 產 反 省 創 造 思 考 批 判 思 考

(7)

由多位學者的觀點而言,良好的思考歷程是由創造思考與批判思考二者交互作 用影響之下的結果。依據 Guilford 的觀點,創造思考是屬於發散式,批判思考是屬 於收斂式,是截然不同性質的思考特性,但二者在思考的本質上是互相扶持、彼此 制衡的,在人類思考過程中,創造思考與批判思考,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四、問題解決與創造思考、批判思考三者關係

從 問題 解 決 歷 程而 言,江 芳盛( 1990)認 為 問 題 解決 是 一 個 連續 的 過 程,在 此 過程 中,首 先需 要 創 造 思考,繼 而 需要 狹 義 的 批判 思 考,而 這全 包 含 於廣 義 批 判 思考,從 遭 遇問 題 出 發 至 行 動 決 定 以 解 決 問 題 的 過 程,亦 即 批 判 思 考 的 歷 程 。 如 圖 2: 圖 2 批 判 思 考、 創 造 思 考、 問 題 解 決的 概 念 關 係圖 ( 資 料 來源 : 江 芳 盛, 1990) 而 陳龍 安( 1991)在 對「 問 題解 決 」過 程的 說 明,認為 問 題 解決 所 用 的 思 考 策 略即 是 運 用 創造 性 思 考 與批 判 性 思 考兩 者 , 如 圖 3: 廣 義 的 批 判 思 考 創 造 思 考 狹 義 的 批 判 思 考 問 題 解 決 的 歷 程 解 決 問 題 遭 遇 問 題

(8)

圖 3 問 題 解 決思 考 策 略 (陳 龍 安 ,1991) 此 外,根 據 Treffinger 和 Isaksen 所 提出 的 創 造 性問 題 解 決 歷 程 CPS 的 觀 點 來 看 ,問 題 解 決 需要 運 用 創 造思 考 、 批 判思 考 及 推 理思 考 。 在 1988 年 , 英國 牛 津 技 巧教 學 計 畫 中以 促 進 兒 童思 考 能 力 為目 的,思 考是 指 個 體 從事 決 定 時 的心 智 活 動,包 括 批 判 思考、創 造 思考、問 題 解決 和 推 理 思考。而 學 者洪 文 東(2000)更 進 一步 提 出 「 問題 解 決 能 力」 須 具 備 :創 造 思 考 、批 判 思 考 和推 理 思 考 。 從 問題 解 決 歷 程的 觀 點 來 說,多 位 學 者認 為 在 對 問題 提 出 新 穎、創 新 的 想 法 過 程中,需 要 不斷 檢 視 成 果,並在 反 思中 進 行 最 好評 估 與 反 應而 做 出 解 決問 題 最 佳 的抉 擇 , 整 個過 程 皆 需 要運 用 創 造 思考 與 批 判 思考 。 另 一方 面 , 部 分學 者 從 批 判思 考 的 觀 點來 說 明 與 問題 解 決 、 創造 思 考 的 關 係 : Yinger(1980)認 為:批 判思 考 乃 與 評鑑 思 考 的 成果 有 關 的 認知 活 動,在 解 決 問題 的 過 程 中與 創 造 思 考同 時 出 現 。 國 內學 者葉玉珠(2000)認為批判思考乃是與評估、判斷思考成果有關的認知 活動,具有目的性與自我調整判斷的認知過程,並結合創造思考用以解決問題之需。 Paul(1997)則強調批判思考是以界定澄清問題以客觀、公正合理的判斷提出 解決方法的思考歷程,是利用批判思考以提升創造力、記憶術和解決問題,批判思 考具有提升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重要功能。 思 考 創 造思 考 批 判思 考 問 題解 決 思 考策 略 模 式

(9)

把 科學 視 為 是 一種 思 考 的 方法 , 思 考 的產 生 起 於 有待 解 決 的 問題 , 在 問 題 解 決中,解題者運用創造思考衍生出新穎想法與事物,運用批判思考分析現況與理 想差距關係、分析事物因果關係,辨別訊息可信度、判斷法子適切性,評估想法可 行性,作一解決策略的價值判斷。因此,創造思考與批判思考在問題解決歷程中是 相輔相成的,是 為 增進 問 題解 決 能 力 的必 要 因 素 。

肆、結語

人 類 處 於 自 然 界 中 , 為 了 適 應 環 境 變 遷 , 並 解 決 生 活 中 所 面 臨 問 題 與 疑 惑 時,運用 其 心 智,試 圖 去 思考 與 解 決 問題,在 解 決問 題 過 程 中,其 個 體 須先 運 用 創 造性 思 考 激 發出 各 種 可 能方 法,再 運用 批 判 思 考評 估 方 法 的可 行 性,逐 步 漸 進 地 尋求 問 題 之 答案。個 體 必須 同 時 具 備創 造 思 考 與批 判 思 考 兩種 思 考 才 能成 功 解 決 各種 問 題 , 也才 能 使 知 識成 長 、 擴 充使 之 更 具 適用 性 。 「 人 類 文 明 史 即 是 創 意 發 展 累 積 的 成 果 」, 在 日 益 創 新 的 時 代 裡 , 人 類 從 同 中 求異 的 心 理 當然 會 渇 望 尋找 出 新 穎 觀念,思 考 出新 穎 成 果,這 是創 造 性思 考 的 結 果所 在。在 面對 文 明 發 展過 程 中,如 何 運用 智 慧判 斷 知 識 的陳 述 及 論 證的 真 實 性、正 確 性 與 價值 而 進 一 步解 決 問 題,這 就 需 要 有批 判 思 考 能力 的 人 才 可做 到 了。 二 十 一 世 紀 是 需 要 思 考、創 新 的 時 代,惟 有 豐 富 創 意 的 想 法、批 判 的 分 析 、 謹 慎懷 疑 的 態 度、冒 險 不 畏懼 的 精 神,才 是 解 決 問題 所 必 須 具備 的 能 力,也

可 以 為人 類 帶 來 新的 契 機 、 創新 與 文 明 的變 革 !

參考書目

江 芳盛 ( 1990)。批 判 思 考 教 學 研 究 的 必 要 性 。 高 雄 文 教 , 39。34-35。 洪 文東( 2000)。從 問 題 解決 的 過 程 培 養 學 生 的 科 學 創 造 力。屏 師 科 學 教 育,11, 52-62。 洪振方(1998)。科學 創 造力 之 探 討 。高 師 大 學 報 , 9,289-302。 陳 龍安 ( 1991)。 智 能 結 構模 式 的 思 考教 學 策 略 ~聚 斂 思 考 與擴 散 性 思 考能 力 的 培 養。創 造 思 考 教 育 , 3,19-31。 陳 龍安 ( 1994)。創 造 思 考 的 理 論 與 實 際 。 台 北 市: 心 理 出 版社 。 陳膺宇(1994)。 批 判 性 思考 運 動 初 探。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學 報 , 69,141-169。 張 玉成 ( 1993)。思 考 技 巧 與 教 學 。 台北 市 : 心 理出 版 社 。

(10)

張玉成(2002)。思 考 技 巧 與 教 學 ( 第 六 版 )。 台北 市 : 心 理出 版 社 。

葉玉珠(2000)。 智 能 與 批判 思 考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社 會 科 學 季 刊 ,2( 1),1-28。 盧 玉玲、連 啟 瑞(1999)。批 判 思考 潮 流下 的 科 學 教育。國 民 教 育。38 卷,4,12-15。 蘇 明勇 ( 2003)。 批 判 思 考之 思 考 批 判: 科 學 教 育中 的 批 判 思考 教 學 與 評量 。科

學 教 育 研 究 與 發 展 專 刊 ,88-115。

Beyer, B. K.(1988). Developing a thinking skills course: Handbook. Oxford: Basil Blackwell.

De Bono, E.(1971).Practical Thinking. London: Penguin Books. 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Boston: P.C. Heath.

Ennis, R. H.(1985).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curriculum. National Forum:

hi-Kappa-Phi-Journal,65( 1) ,28-31.

Guilford, J. P. (1967).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 New York: McGraw-Hill,Inc. Kurfman, D.( 1967).The evaluation of effective thinking. In J. Fair&F.R.Shaftel( Eds.),

Effective thinking in the social studies : 37th

yearbook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a Departmen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231-253.

Norris, S. P. & Ennis, R. H.(1989).Evaluating critical thinking. CA.:Midwest Publications.

Paul, R.(1997).“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State of Education Today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Presents", paper presents to The 17t h

Internatiental Conference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Educational Reformation. California: Sonoma State University. Ruggiero,V.R.(1980). The Art of Thinking: a guide to critical and creative. London: Den.

台 北: 雙 葉 書 局翻 印 。

Russell, B.(1979).A Histr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London: Unwin.

Torrance, E. P.(1965) . Scientific view of creativity and factors affecting its growth.

Daedalus,94,663-664.

Torrance, E. P.et.al.,(1972).Creativity:Its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John Wiley and Sons.

Yinger, R. J.(1980).A study of Teacher Planning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 80 (3),107-127.

數據

圖 1  創 造 思 考與 批 判 思 考的 關 係   ( 資料 來 源 :Norris 和 Ennis, 1989)  Guilford(1967)的智力結構中,指出批判思考屬於聚斂性與評鑑性運作型態, 創造思考則相近於擴散性運作型態,Kurfman(1967)指出好奇並想像提出問題,形 成假設乃探究行為及意見主張或構思之源,是創造思考作用。針對問題及其答案或 意見主張不斷分析探討,進而得以澄清或測試、驗證此乃批判思考之作用,二者相 輔相成,合而為「有效思考」。  Eisner(1965)認為批判思考乃
圖 3  問 題 解 決思 考 策 略 (陳 龍 安 ,1991)  此 外,根 據 Treffinger 和 Isaksen 所 提出 的 創 造 性問 題 解 決 歷 程 CPS 的 觀 點 來 看 ,問 題 解 決 需要 運 用 創 造思 考 、 批 判思 考 及 推 理思 考 。 在 1988 年 , 英國 牛 津 技 巧教 學 計 畫 中以 促 進 兒 童思 考 能 力 為目 的,思 考是 指 個 體 從事 決 定 時 的心 智 活 動,包 括 批 判 思考、創 造 思考、問 題 解決 和 推 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並藉由適當工具與資訊,去描述、模擬、解釋與 預測各種現象,發揮數學思維方式的特長,做出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at National Central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aiwan SPIN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The mixed stat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Department of Physic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We investigate how the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批判性思考 + 創造力 創造力示例二 創造力 創造力 示例二 示例二: 示例二 : :環境調查 :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z z 發展學生解難及 發展學生解難及 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 ,鼓勵學生運用 ,鼓勵學生運用 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