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位藝術才能資賦優異成人回顧其生涯歷程與生涯抉擇之思考及論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二位藝術才能資賦優異成人回顧其生涯歷程與生涯抉擇之思考及論述"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二位藝術才能資賦優異成人回顧

其生涯歷程與生涯抉擇

之思考及論述

摘 要

本文以二位藝術才能資賦優異成人回顧其生涯抉擇歷程,據此提出思考與 論述,作為提供輔導藝術才能資優學生生涯抉擇之參考。發現如下:(1) 藝術 教育應更重視生涯引導,以及如何於自我實現與生計抉擇取得平衡;(2) 根據 其論述,了解藝術才能資賦優異者如何抉擇其生涯,並達成自我認同之歷程。 關鍵詞:藝術才能、資賦優異、生涯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two adults with artistic talent and reviewed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choices in retrospect.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art educa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areer guidance; (2) the artistic talent adults finally struck a balance between self-realization and livelihood choices, which help us understand how the two adults choose their career paths and achieve self-identity.

Keywords: artistic talent, gifted, career

本文以陳勇祥(coicsen@gmail.com) 為通訊作者。

Two Adults with Artistic Talent: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Choices in

Retrospect

張昇鵬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教授

陳勇祥

國立臺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教師

Yung-Hsiang Chen

Teacher,

The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Sheng-Peng Zha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2)

壹、緒論

資賦優異學生具備優越潛能,若能使其 才能充分發展,對國家的未來有莫大助益。 因為,天賦是實踐的能力,而生涯發展是天 賦 抉 擇 的 結 果, 也 是 社 會 利 益 的 促 進 之 道 (Mandelman, Tan, Aljughaiman, & Grigorenko, 2010)。然而,藝術才能優異學生擁有優越的 藝術潛能,但生涯抉擇常因社會環境與社會價 值而陷入生涯抉擇的迷惘,甚至放棄自身於 幼年時已發展且經長期培訓的藝術才能,最 終選擇可維持穩定生活的職涯,如:Sansone 與Thoman (2005) 指出藝術才能優異學生的生 涯抉擇,常顧及家庭期望與未來生計,而面 臨兩難,但此時也是反思自身對藝術的興趣 與自我覺察的時刻。 雖然藝術才能優異學生擁有優越的藝術 天賦,但若未經歷艱苦的訓練過程與大量心 力及資源的培育,也未能充分激發天賦與未 來發展,由此可見藝術才能優異學生培育之 艱辛。然而,研究發現,藝術才能優異學生 之生涯抉擇,未必與其理想職涯一致,如: 郭靜姿、林美和與胡寶玉(2003) 的研究指出 自幼即投身音樂領域並憧憬成為音樂演奏家, 但考量生計及工作穩定性之因素而選擇中小 學音樂教師為其職涯者,達87% 以上。此外, 蘇劍心(2003) 亦發現音樂班畢業生的生涯選 擇考量,多以具穩定收入且能保障未來者為 優先,其次為興趣與專業的契合度。 上述發現反映藝術才能優異學生對於興 趣與職涯的抉擇,常陷於專業與職業、興趣 與生計之兩難,值得資優教育工作者關注。 此外,Wood (2010) 調查 153 位藝術才能 優異學生對於生涯的看法,提出多數人以為 資優學生能自行抉擇生涯發展,而忽略應適 時提供生涯輔導之必要性,其研究亦發現: (1) 藝術才能優異學生期盼能在自身才能相關 領域工作者,佔64.7%;(2) 希望能與領域相 近的傑出人士對話者;佔58.8%;(3) 希望能 參與藝術領域實作者,佔38.6%;(4) 期望獲 得生涯抉擇之協助者,佔36.6%。上述結果顯 示,多數藝術才能優異學生期盼其生涯發展 能與自身興趣或才能領域相近,但也有接近 四成的學生面臨生涯抉擇之困惑。 其他研究也提出應重視藝術才能優異學 生生涯輔導的呼籲,如:高振耀(2010) 提出 音樂班青少年常被忽略其興趣探索、自我認 同、生涯抉擇等需求,導致生涯發展的隱憂。 此外,張韻瑋(2010) 研究音樂資優學生生涯 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現況,也發現選擇音樂 相關職業者,雖有高度自信,卻未具備相對 之生涯準備度,因此提出應於畢業前指導學 生充分認識生涯之論述。 從上述可知,藝術才能優異學生對自身 的生涯發展與生涯抉擇有其困惑,需教師適 時提供生涯輔導之介入,並關注其興趣才能、 自我認同與生涯抉擇的調和,以降低生涯發 展的隱憂。 因此,本文以二位藝術才能資賦優異成 人回顧其生涯抉擇的思考,提出論述,期能 了解藝術才能資賦優異者如何抉擇其生涯與 達成自我認同之歷程,提供輔導藝術才能優 異學生生涯抉擇之參考。

貳、個案簡述

本文選取二位個案,其背景簡述如下: 個案A 自國小至高中,就讀音樂班,畢業後 考取臺灣師大音樂系公費生。個案B 則從國 中開始就讀美術班至高中,後保送臺灣師大 美術系。二位個案於畢業前,均曾面臨生涯 抉擇之經驗,但目前已穩定其職涯多年。 一、個 案 A: 音 樂 演 奏 家 與 音 樂 教 師 的 抉擇 (一)自幼展現音樂天賦與自信 個案A 因自小展現優異之音樂天賦而受 矚目,因此,自國小至高中,於父母鼓勵下, 報考音樂班並順利錄取。 「因為我從小就對樂器很有興趣,

(3)

加上父母的栽培,讓我從幼兒園開始學習 鋼琴。從國小順利考取音樂班以後,就一 路就讀到高中。也因為從小就讀音樂資優 班,所以,在求學過程中,我總是對自己 充滿自信,但無形中也變得很驕傲,覺得 自己是個有音樂天分的人才。更因為家 境允許,可以負擔學習音樂的開銷,讓 我一路從小學到高中都就讀音樂資優班 (ai01)。」 個案A 亦曾多次參與國際演出,累積豐 富經驗,「當時覺得自己受到特別待遇,所 以,在國小就確定音樂志向,也知道對音樂 應該有堅持與執著(ai01)。」 (二)大學音樂系與良師典範是重要轉折 A 於大學時與一位留美教授學習鋼琴彈 奏,使A 能充分展現彈奏鋼琴之技能,但苦 練多時仍無法達成老師的要求,「因為音樂 家要擁有精湛的樂器演奏技巧,但沒想到過 程如此艱辛(ai01)。」然而,與大學留美教授 學習鋼琴演奏,卻開啟A 對音樂的體驗與情 感詮釋,使之逐漸展現個人風格與音樂家的 演奏氣度,「讓我對音樂的信念與執著更加 堅定,決定畢業後出國深造(ai01)。」 (三)師範教育改變其職志 師大音樂系的培育,除了使A 具備專業 音樂素養外,更強化其成為音樂演奏家的生 涯職志,但矛盾衝突也於此時發生, 「因為我是公費生,必須接受分發, 如果出國深造,要賠償公費,所以從小 憧憬成為音樂演奏家的夢想,出現掙扎 (ai02)。」 此時,A 於大學致力樂器演奏與樂理研 究,並在師長及音樂系陶冶中醞釀成為音樂 演奏家的生涯職志,有了重要轉折。 「因為一路就讀音樂系,已接觸許 多不同的樂器與音樂類型,漸漸強化自己 的演奏能力。所以,畢業後如果能出國留 學,對音樂的視野和技能,應該會更不一 樣(ai02)」 但在家人的期盼下,A 決定擔任高中音 樂教師。 二、個案 B:藝術家的浪漫生涯 (一)國中美術班奠定基礎而延續至博士班 個案B 自 3 歲即非常喜歡畫圖,但直至 國小畢業,均未接受正規美術教育,直至考 取國中美術班後,才開啟美術教育的磨鍊。 「因為國中到高中都就讀美術班,陸 續接觸了藝術史、設計概論這些課程,也 開始拿粉彩筆、炭筆來創作,媒材跟設計 形式開始很不一樣,讓我決定繼續接受美 術教育(bi01)。」 個案B 於高中畢業升學時,毫不猶豫選 擇師大美術系就讀。 「 當 時 大 一、 大 二 不 分 組, 大 三 才 以西畫為主修,並參加全國美展,連續獲 得兩次第一名,創作能力得到肯定。碩士 班時期受後現代與當代繪畫藝術影響,創 作改以準確理解、準確表達為方向。這時 候的作品,因為符合當代藝術趨勢,所 以,作品賣得很好,奠定日後繼續深造的 經濟基礎。於是,我決定繼續念博士班 (bi02)。」 (二)博士畢業後的生涯抉擇 B 於博士班畢業後才真正面臨生涯抉擇 的考驗。 「因為我如果繼續走美術創作,可能 很難生存。但是,我很明確知道自己並不 適合一成不變的生活,可是,為了生計, 總得有一份正職,不讓家人擔心未來生活 問題(bi01)。」 幾經思索,B 決定擔任某藝術大學兼任 助理教授。但兼職大學期間,B 仍不忘情創 作,且嚮往自由意志的美術教育。因此,B 決 定至日本多摩帝國美術學校繪畫學系繼續深 造。「但留日期間發現臺灣的美術教育課程 與國外落差頗大,又產生回國後還要到歐洲 進修的念頭(bi01)。」 B 在生涯的選擇,相較於其他美術班畢 業生,顯得勇敢且冒險。因為,留日期間已

(4)

耗費許多資產,之後還轉往歐洲,目的只為 精進創作。「這過程中感受到家人莫大的壓 力,因為我堅持學畫,可是父母認為連續出 國多年,對生活影響很大(bi01)。」然而,B 仍堅持此一夢想,但也因為在歐洲學畫,又 開啟現代藝術的另一種創作風格,「回台後 開課深受好評,畫作銷售更加提升,是我始 料未及的事(bi01)」。 (三) 從美術班學生到美術系教師的自我認同 到日、歐深造時間,對B 的生涯發展有 重大影響,確立日後創作路線的轉捩點。 「因為有日、歐進修的資歷,讓我回 國後,可以轉任另一所國立大學美術系教 書,而且是正職了,這是我生涯發展的一 大改變,也是從來沒想過的,成為大學美 術系教師(bi02)。」 但個案B 於前一所學校任職期間產生的 生涯不確感,似乎與任教學校的屬性有關。 「因為我回國後換了另一所學校,才 逐漸適應從美術班學生變成美術系教師的 身分。回想之前的不適應感,好像是跟學 生的程度還有學校的性質有關。因為,當 時教的學生,聽不懂我的藝術概念,畫作 跟我想像的差距很大,讓我很沮喪。直到 現在在這所學校,有一點熟悉感,加上學 生創作理念跟我接近,慢慢讓我認同自己 是美術系教師(bi02)。」

參、生涯抉擇分析

依據個案A 與 B 的生涯抉擇歷程,歸納 其抉擇之發現,分析如下: 一、生涯抉擇的壓力 藝 術 才 能 優 異 學 生 面 對 生 涯 抉 擇 最 感 壓 力 之 處 在 於 家 人 期 許 與 自 身 興 趣 的 協 調 (Watters, 2010),如: A 認為「生涯抉擇最大的壓力來源 是同為音樂出身的親戚加入討論,讓我改 變自己的決定(ai02)。」B 亦認為:「生 涯抉擇牽涉層面廣泛,不像遭遇創作困境 時,可靠著毅力和努力改變(bi02)。」 可見,生涯抉擇是內在心理因素與外部 社會文化及環境結構交互作用而成,且涉及諸 多層面與涵蓋家庭期許與自我顧慮(Hamilton, & Robson, 2006),絕非易事。 二、生涯理想與現實的困境 (一) 分析音樂家與音樂教師的職涯穩定性 之差異 個案A 自小憧憬成為傑出音樂家,卻在 生涯抉擇時,背離理想而向現實妥協。 「這一路堅持的音樂演奏家生涯夢 想,在大學畢業前一刻逆轉。因為,我知 道父母花了許多金錢和心力,讓我學音 樂,所以,我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我雖 然就讀師大音樂系,卻沒放棄成為音樂演 奏家的夢想。可是,礙於現實,加上家中 長輩分析音樂路的艱辛和將來謀生不易的 現實面,改變了我的初衷(ai02)。」 自幼為音樂資優生的A,認為求學階段 只需努力學習音樂即可,因此單純認為就讀 師大音樂系,仍可達成音樂家的夢想,卻忽 略公費生的義務。幾經考慮與分析得失後,A 將家人期許納入生涯考量而改變職涯選擇。 (二)自我之個性曠達與父母態度嚴謹的差異 個案B 當初進師大美術系,是為一圓畫 家夢。 「但多數同學畢業後,都是當國中、 高中美術老師居多,而我卻勇敢放棄教 職,直攻研究所。當時,就遭遇不少壓力。 其中,來自父母的期許和未來生活的考慮 居多(bi02)。」 雖然,生涯抉擇受家庭因素與個人興趣 影響,但 「我個性曠達,嚮往自由和沒有升學 壓力的環境,偏偏我的家庭教育很嚴格, 父母的態度嚴謹,對我的要求也很高,這 是我生涯抉擇中面對的最大阻力(bi02)。」

(5)

三、生涯理想的決定 (一)以穩定的工作為生涯目標 學習音樂的過程,曾令A 灰心至極。原 因是 「國中時期苦練未見起色,參賽成績 未達到目標的挫折,打擊著當時年少輕狂 的我。當時,我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 不確定能不能繼續堅持音樂路,還好音樂 班導師及時發現,分享她自己的學習歷 程,才讓我重拾自信,勇敢面對當時怯懦 的自己。這些歷練與養分,讓我面臨抉擇 時,學會反思和評估(ai03)。」 個案A 因深知音樂演奏路未來發展的侷 限,也知道要成為傑出音樂家的不易,於是 最後選擇成為高中音樂教師,是以未來生計 穩定為考量。 「因為音樂領域的出路很少,生涯 發展有限,但我也從沒跟老師談過未來職 涯。直到大學畢業後,評估自我能力與考 量穩定性,認為音樂演奏家充滿變數,因 此決定以音樂教師作為生涯目標(ai03)。」 個案A 回顧高中以前就讀音樂資優班時 期,幾乎沒有老師分析學音樂的出路,只是 一味鼓勵學生努力練習、努力參賽。 「雖說培養了自信,但面對生涯抉擇 時,還是徬徨無助,尤其見過許多音樂領 域的傑出前輩,更感覺自己的不足,甚至 對自我產生懷疑,促使自己思考職涯的規 劃(ai03)。」 所以,自我能力與穩定性,為個案A 生 涯抉擇的首要考量。 (二)無畏創作瓶頸,堅持畫家夢 個案B 剛開始以為創作應該可以維持生 計,卻發現畫作常有賣不出去的壓力。 「尤其,當時的臺灣社會剛從農業轉 型到工業,生活素質也還在起步中。所以, 賣畫維生確實不易。加上畫作的材料費, 也是一項很高的成本,若畫賣不出去,損 失就更多了(bi03)。」 但受自由風氣影響,使B 毅然選擇至歐 洲深造。 「留歐時期雖能大量創作,但這時 也遭遇創作瓶頸。因為教授喜歡的作品風 格未必與我相符合,所以評圖時候非常痛 苦。後來,我改變心態,開始嘗試不同的 作品風格,才找到自己的路(bi03)。」 然而,留歐時期是個案B 創作能量最旺 盛的階段,也是生涯抉擇的轉捩點。 「因為堅持畫家夢想,也因為在歐洲 學畫,開啟現代藝術的另一種創作風格, 回台後能轉換到大學任教,有了穩定生 活,還能繼續創作(bi03)」。

肆、思考與討論

一、家庭壓力的影響 (一)音樂家理想與社會價值妥協 從個案A 中得知,音樂資優生即使及早 做了生涯規劃,但真正面對生涯抉擇時,仍 受家人長輩的影響。 「 坦 白 說, 社 會 的 價 值 文 化, 會 影 響我的生涯決定。因為社會文化的價值 觀,影響我選擇大家認為適合的道路,所 以,成為高中音樂教師,就是我在音樂教 育和社會價值妥協的決定。我在這抉擇歷 程中,覺察到家人、長輩、老師的期許 和不自覺給予的壓力,對我有重要影響 (ai04)。」 (二)不畏壓力,堅持自我 「藝術對很多人來說,是很抽象且沒有 標準的,甚至美術資優生面對生涯抉擇時, 也是如此的藝術家個性(bi03)。」當班上多數 同學選擇成為美術老師時,個案B 卻堅持走 美術創作路線,「雖然很難生存,但我很明 確知道自己不適合美術教師的生活(bi03)。」 雖然,過程中感受到家人莫大的壓力,但B 仍在留學日本後,又堅持到歐洲進修,「我 在生涯的選擇上,比其他美術班畢業的學生 勇敢。因為,留日時已花光積蓄,還敢去歐

(6)

洲,沒有其他目標,只為了精進創作(bi03)。」 B 因堅持學畫,雖然父母認為連續多年出 國,對生計影響頗大,但B 仍堅持此一夢想。 二、藝術才能優異者生涯抉擇之問題 (一)他人想法導致生涯抉擇困惑 天 賦 性 向 與 人 格 特 質, 能 影 響 個 人 的 生 涯 抉 擇 與 未 來 發 展(Subotnik, Olszewski-Kubilius, & Worrell, 2011)。 然 而, 資 優 學 生自我要求甚高,且對未來有高度期許,亦 過於重視他人想法而產生生涯抉擇困難,尤 其當面臨生涯轉換時,更受其幼年經驗、性 別、學習歷程或重要他人影響(Preckel, Goetz, Pekrun, & Kleine, 2008),「因為,真正面對 生涯抉擇時,會受家人長輩和社會價值,影 響生涯決定(ai04)。」而且,「師大美術系畢 業後,我勇敢放棄教職,遭遇的壓力,讓我 一度很猶豫(bi04)。」 (二)過於技能取向而忽略生涯引導 藝術才能資優生的培訓,常過於重視技 能而忽略生涯目標的啟發(Watters, 2010)。因 此,常見之問題是,成年之後對於生涯目標 的徬徨(Carman, 2011)。 「就像臺灣對於音樂資優生的培訓, 是過於重視技能,忽略生涯的引導,缺乏 讓我們按照自己能力去發展生涯的空間 (bi04)。」但是,「國外的藝術教育,是 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就像提到繪畫的過程 與元素分析,就必須到博物館去觀賞該作 家的作品,絕非書上資料研讀而已。這對 生涯目標的啟發,有實際影響。因為,這 讓我知道,自己喜歡的事,一定要堅持, 才有機會可以跟生涯結合,展現自己的價 值(bi04)。」 所以,引導資優學生於職涯領域發揮才 能, 是 展 現 自 我 價 值 的 方 式(Zeldin, Britner, & Pajares, 2008),如同 Watters (2010) 提出資 優教育應使學生的天賦與未來職涯發展銜接 之觀點一致,認為應引導學生思考生涯的抉 擇,以利生涯決策。此外,Carman (2011) 更 進一步提出資優學生的生涯定向受其楷模影 響的論點,因此,需整合其心理、潛在經驗、 自我認同與知識建構,才能尋找與志趣契合 的生涯。

伍、反思與結語

一、藝術教育應更重視生涯引導 音樂資優生的生涯選擇,是否一定應與 音樂相關?若一定得從事音樂工作,只能當 音樂老師或音樂家?個案A 表示求學期間對 未來生涯幾乎一無所知,只是努力練琴與強 化技能,很少談到內在層面,可見生涯教育 之缺乏,如:Blickenstaff (2005) 指出藝術學 習的性質與經驗,影響藝術領域學生追求傑 出表現,但甚少提供生涯發展相關輔導,尤 以音樂、美術領域最明顯,其理由為因自我 信念影響學生追求傑出成就而忽略生涯之思 考。 然 而,Gorman 與 Feist (2014) 卻 指 出 藝 術才能優異學生重視成就,但也常因無法克 服創作難度而減損興趣,致使潛能未必與生 涯契合,甚至面臨抉擇的困難與轉換的衝突, 同時認為若生涯教育僅能在生計與興趣中抉 擇,則過於狹隘。如:個案B 面對生涯抉擇 的迷惘,仍堅持以自我意志為先。因其認為 長期接受藝術教育訓練,對生涯的思考,易 受周遭同儕及師長影響而以藝術相關領域為 考量,致使提供之建議偏頗,因此堅持自我 目標。 二、自我實現與生計的抉擇 若藝術才能優異學生面對職涯選擇,以 穩定且有保障為首要考量,則可能犧牲所長, 如A 所述:「因為職涯跟生計幾乎畫上等號, 如果不能養活自己,也沒機會談興趣(ai03)。」 但個案B 卻以能否自我實現,作為生涯抉擇 的考量,所以,「既然決定放棄教職,就調 整心態,改變想法,不要把自己侷限在某個 固定框架裡(bi04)。」

(7)

三、生涯的平衡點 (一)成為業餘演奏家 個案A 雖選擇成為音樂教師,但「利用 業餘時間參與樂團演出,讓自己維持樂器演 奏的熟練度,同時又能與其他演奏家切磋精 進(ai04)。」所以,擔任業餘演奏家,是改變 心態,讓生涯抉擇有不同意義的開始。 「因為,我從未放棄成為演奏家的夢 想,因此,利用晚上及周末練琴,並加入 合唱團擔任伴奏,爭取大型演出機會,以 提升專業能力和自我實現的機會(ai04)。」 這是生涯適應力的展現,也是在職涯中 發展生涯夢想的機會,使二者不衝突又相輔 相成。 分析個案A 的生涯調適可知,A 能展現 自身優勢並拓展視野,同時以正向態度看待 生涯與職涯,找到調適方法,取得職涯與生 涯的平衡點。 (二) 將所學應用於職涯,是不同生涯成就 的展現 個案B 從不願意擔任美術教師,到後來 成為大學美術系教師,調適之道從改變心態 與調整教學方式開始。 「我慢慢願意親近學生,是改變的 開始。先以現階段學生喜愛的藝術類型為 引導,鼓勵學生分享他們接觸的繪畫領 域,嘗試將主題聚焦於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bi04)。」 因能調整心態,讓自己融入學生團體, 共同學習與創作,並加入多元的教學媒體或 藝術家的影片,以引起動機,於是慢慢適應 教師生涯,達成自我認同。 「我認為面對生涯的調適,是把所 學知識應用於職涯,這也是學以致用的方 式,以及不同生涯成就的展現(bi04)。」 可見,生涯並非固定的界線,音樂教師 也是另一種演奏家的理想實現,而大學美術 系教師,同時也是畫家。 「因為,更重要的是藉由耳濡目染影 響學生喜愛藝術,比畫家更有影響力,漸 漸讓我的心境轉變(bi04)。」 個案A 認為心態的調適,對職涯影響更 為重要。 「從事教職後才發現音樂班的磨鍊 與音樂系的專業素養,對於音樂教師的職 務內容沒有太多幫助,因為必須擔任音 樂教學以外的其他工作,確實需要調適 (ai04)。」 藝術才能優異學生的生涯抉擇,常受父 母的期望及價值信念影響,甚至多數由重要 他人之經驗詮釋而來,而藝術才能優異學生 卻常在他人之高度期望與自我實現中掙扎, 造成生涯抉擇之困惑(Meece, Glienke, & Burg, 2006)。因為,藝術才能優異未必等同於生涯 發展的優越,若無法調和生涯抉擇的現實與 自我理想的堅持,而僅依他人建議即選擇自 身生涯,可能導致生涯適應的困難。 因此,當藝術才能優異學生之生涯抉擇 與自身理想背離時,如何學習自我調適,並 在職涯歷程中發展其他可能,同時調整自我 與環境的關係,應是藝術才能優異學生調適 生涯抉擇衝突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高振耀(2010):探索男性音樂資優青少年被忽視 的情意世界。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35(1),83-104。 郭靜姿、林美和、胡寶玉(2003):高中資優班畢業 女性之角色刻板知覺、生涯阻礙因素與潛能發 揮自評。資優教育研究,3(2),1-36。 張韻瑋(2010):南部地區高中音樂資優生生涯自我 效能與生涯發展及學校教師同儕角色影響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高雄。 蘇劍心(2003):音樂班畢業生教育歷程與生活適應 之追蹤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Blickenstaff, J. C. (2005). Women and science careers: Leaky pipeline or gender filter? Gender and Education, 17(4), 369-386. doi: 10.1080/09540250500145072

Carman, C. A. (2011). Adding personality to gifted identification: Relationships among traditional

(8)

and personality-based constructs. Journal of Advanced Academics, 22, 412-446. doi: 10.1177/1932202X1102200303

Gorman, M., & Feist, G. J. (2014). The creative person in science.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8, 30-43. doi: 10.1037/a0034828 Hamilton, L. H., & Robson, B. (2006). Performing arts

consultation: Developing expertise in this doma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7, 254-259. doi: 10.1037/0735-7028.37.3.254 Mandelman, S. D., Tan, M., Aljughaiman, A. M.,

& Grigorenko, E. L. (2010). Intellectual giftedness: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 287-297. doi: 10.1016/ j.lindif.2010.04.014

Meece, J. L., Glienke, B. B., & Burg, S. (2006). Gender and motivation.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44, 351-383. doi: 10.1016/j.jsp.2006.04.004

Preckel, F., Goetz, T., Pekrun, R., & Kleine, M. (2008). Gender differences in gifted and average-ability students: Comparing girls’ and boys’ achievement, self-concept,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in mathematic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52, 146-159. doi: 10.1177/0016986208315834

Sansone, C., & Thoman, D. B. (2005). Interest as the missing motivator in self-regulation. European Psychologist, 10, 175-186. doi: 10.1027/1016-9040.10.3.175

Subotnik, R. F., Olszewski-Kubilius, P., & Worrell, F. C. (2011). Rethinking giftedness and gifted education: A proposed direction forward based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2, 3-54. doi: 10.1177/1529100611418056

Watters, J. J. (2010). Career Decision Making Among Gifted Students: The Mediation of Teacher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54(3), 222-238. doi: 10.1177/0016986210369255

Wood, S. M. (2010). Best practices in counseling the gifted in schools: What's really happening? Gifted Child Quarterly, 54(1), 42-58. doi: 10.1177/0016986209352681

Zeldin, A. L., Britner, S. L., & Pajares, F. (200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successful men and women in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ree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5(9), 1036-1058. doi: 10.1002/tea.2019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part from issuing the “Guide on Life Planning Education and Career Guidance for Secondary Schools”, EDB also provides professional support, including enlisting

品德培育、知 識增潤及體藝 培訓 5個培育 範疇編制,以 檢視學生自我 效能感及全校 生涯規劃教育

關鍵詞:1.paratantralakṣaṇa 2.the simile of phantom 3.the three natures of treatment 4.the mental eject and the consciousness 相見二分 5.the thory of self realization

成長歷程 生涯輔導課 多元學習經歷 自閉症輔導

The closing inventory value calculated under the Absorption Costing method is higher than Marginal Costing, as fixed production costs are treated as product and costs will be carri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 social context, self-perception, school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were antecedents of dropping out; (2) students’ self-factor was a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e compan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of employees”, “employee training and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stimulus factors of work pressure (i.e., work stressors) are the administrative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