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成長 – 神聖羅馬帝國-rev.pdf (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成長 – 神聖羅馬帝國-rev.pdf (上)"

Copied!
7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成長:

神聖羅馬帝國

孫隆基教授

(2)
(3)

(

Stammeshe

rzogtum

)

波希米亞公國 巴伐利亞東部邊境領 巴伐利亞公國 卡林西亞公國 佛隆拿邊境領 斯瓦比亞公國 比爾隆邊境領 薩克森尼公國 圖林基亞邊境領 圖林基亞 西與東法蘭康尼亞公國 下洛林公國 上洛林公國 斐里斯蘭

(4)
(5)

薩克森或鄂圖王朝

(Saxon or Ottonian Dynasty)

(6)

Otto II, 955–r. 967(co-emperor)-r. 973-983

鄂圖大帝之子鄂圖二世與拜

占庭公主結婚,加深了將德

意志變成「

羅馬帝國

」的復

古主義傾向。他忽略了東疆,

一味南進朝義大利發展。

鄂圖二世及其後狄奧芬諾 (Theophanu): 拜占庭象牙雕

(7)

Gerbert d'Aurillac, Pope Sylvester II (c. 946-1003)

其繼承人鄂圖三世在位七年,

大部分在義大利度過,在其導師

葛爾貝‧奧希雅克影響下,試圖

恢復「羅馬帝國」。鄂圖三世

遂以羅馬為帝都,而其導師

則成為教皇「薛維斯特二世」,

恍如君士坦丁故事之重演。

Otto III (983-1002)

(8)

http://en.wikipedia.org/wiki/Ottonian_art#mediaviewer/Fi le:Meister_der_Reichenauer_Schule_004.jpg

(9)

Henry II (973–r. 1002-1024)

鄂圖王朝的最後一位君

亨利二世

獲邁因茲大

主教之助,登上德意志

王座,他開始削弱修道

院的勢力,強固

主教的

權力

,讓後者擁有廣大

的領地,授以要職,以抗

衡王室成員與世俗領主,

同時他加強執行教士獨

身制,令他們的領地與

官爵都不得世襲。

亨利二世 成為唯一死後被祝聖 的德意志皇帝

(10)

1004,

亨利二世

加冕為

義大利國王,1014,教皇

本篤八世又把他加冕為

「神聖羅馬皇帝」,並

促使他進軍南義大利,

對付拜占庭的勢力。

Benedict VIII (r. 1012-1024)

(11)

1018,亨利二世從波蘭

大公

波列斯瓦夫一世

手中獲得波希米亞。

Bolesław I the Brave (967-duke

(12)

康拉德二世開始了

薩利安王朝,暫時收

起了羅馬夢,定都於

班貝克(Bamberg

)

法蘭康尼亞或撒利安王朝

(

Franconian or Salian Dynasty)

(13)

http://fr.wikipedia.org/wi

ki/Sylvestre_II

鄂圖一世的疆域 康拉德二世的疆域

(14)

康拉德二世

乘勃艮第的

末主魯道夫

一世去世之

機(

1032),併

吞了勃艮第

王國。此王

國亦名阿累

王國(

Kingdom

of Arles),疆

土包含今法

國東南與瑞

士的西部。

(15)
(16)
(17)

Battle of Ménfő Aba Sámuel (r.1041-1044)

1044年7月6日,亨利三

世擊敗匈牙利國王

巴‧撒姆耳

另立國

,使匈牙利成為屬國。

(18)
(19)

克呂尼改革運動

(

Cluniac Reforms)

在勃艮第克呂尼

(Cluny)

的一座修道院成為了11世紀歐

洲的精神燈塔。它成為整頓教會的動力,主要針對瀆

賣神職

(simony)

與教士納妾

(concubinage)

該兩項弊端,

與俗人干預聖教會、將它納入封建與莊園體制有關。

克呂尼運動亦大力倡導「上帝的和平」

(Peace of God)

Saint Odo of Cluny (c. 878–942)

(20)

克呂尼隱修院(2004)

(21)

聖莫勒斯美的羅

貝爾特

(c. 1028 –

1111)與他的兩名

門徒聖阿爾貝力

克、聖斯蒂芬‧

哈定在勃艮地建

立熙鐸隱修院

(Citeaux Abbey)

(22)

協助推廣熙鐸修道會的

聖伯爾納鐸

(Bernard of

(23)
(24)

Cîteaux Abbey, Saint-Nicolas-lès-Cîteaux, near Dijon

(25)

克呂尼

熙鐸

克呂尼

(26)

改革教會的力量來

自隱修院,此外就

是世俗政權。該時

代死後祝聖的君王

除了神聖羅馬皇帝

亨利二世

之外,還

有英國的告罪者愛

德華

。當時,在教

廷中樞已腐爛的情

形下,整頓必須由

神聖羅馬皇帝執行。

Edward the Confessor

(27)

10-11世紀,拉丁平原的圖斯庫倫(Tusculum)伯爵家族

控制了羅馬教廷,並透過掌握羅馬元老院席位與執政官

之職形成權力的鐵三角。因為家族女成員亦幹預教廷政

治,該段教廷史被稱為「娼婦政治」

(

pornocracy

)。

在實質上,他們立場親拜占庭,反對山北的德意志勢力,

因此不排除被抹黑的可能。他們的權力終止於神聖羅馬

皇帝對教廷的改革,即克萊孟二世即位之時

(1046)。

(28)

Marozia (c. 890 –c. 936) Pope John XI (r. 931-935)

在「娼婦政治」時期

,其中一位教皇

若望十一世

據說是圖斯庫倫家族的

洛姬亞

與教皇

色爾爵三世

所生。

Sergius III (r. 904-911)

「娼婦政治」

(pornocracy)

(29)

John XII (

r. 955-964

)

當鄂圖大帝繼查理曼之後,重整了西

部的「

」,他希望以羅馬教

廷為精神搭檔,重建基督教帝國,但

當時的教廷仍屬卡洛林帝國末世症候。

教皇若望十二世是教廷史上少有的

敗德者,他來自圖斯庫倫家族,乃

娼婦政治

」的

產品。他將鄂圖大

帝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卻為

了維護自己在羅馬的地盤而勾結拜

占庭與馬扎兒人,終為鄂圖所廢。

(30)

圖斯庫倫的敵對幫派

克列斯謙蒂家族

(

The

Crescentii

)的一名成

員獲選為教宗若望十

三世,但他乃德意志

的鄂圖大帝所選。

John XIII (r. 965-972) 克列斯謙蒂在羅馬城 的地盤:聖天使堡

(31)

Sylvester III Benedict IX Gregory VI

至1045年,被羅馬地區的貴族把持的教廷同時出現了三個教皇,

亨利三世

不得不

干涉,趕赴羅馬,在1046於蘇特裡(Sutri)舉行了會議,罷免三人。後來他連續委派

的三位教皇中皆德意志人:其中

克萊孟二世

是班貝克主教,

李奧九世

則是皇親。

Damasus II Clement II Leo IX

(32)

李奧九世在阿爾薩斯出身地的紀念碑

在李奧九世底下,教廷

中樞的恢復已在進行中。

他獲得亨利三世、克呂

尼的方丈大休格以及羅

馬教眾的支持。

克呂尼的大(聖)休格 (Hugh the Great of Cluny)-左方

在1049復活節宗教會議

上,李奧九世重申了副輔

(subdeacon)

以上的品

級不得結婚的戒律,並禁

止一切形式的瀆賣教職。

(33)

東正教牧首米海爾一世 瑟魯拉里烏斯 (Michael I Cerularius)

李奧九世對拜占庭

重申羅馬宗座的至

高無上性導致與東

正教會的大分裂

(1054-7-16)

(34)

Saint Peter Damian (c. 1007-1072) 希爾德布蘭 (Hildebrand, 1015?-1085),未來的格列高里七世

格列高里革命的前夜

聖彼得‧達米安

出身苦修道院,後勉

強答應出任教廷樞機, 於1049表發

《葛毛拉之書》 (Liber Gomorrhianus),

痛斥教士間的雞姦行為。他譴責瀆

賣聖職,並堅決反對教士結婚。

革命另一動力來自出身 洛林(Lorraine)的一位俗家子弟(oblate), 後出任教廷樞機的牟爾懋替埃的胡姆貝爾特 (Humbert of Mourmoutiers, c.1015–1061), 於1057發表《瀆賣神職三論》(Libri

(35)

Gregory VII (1015?-r.1073-1085)

格列高里七世

是義大利人,但卻是李

奧九世從阿爾卑斯以北帶回來的德意

志幫的一員。但他在登上聖彼得的寶

座後,卻藉「俗人敘任權」的鬥爭,使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向教廷低頭。他

開始了羅馬教廷在中世歐洲的霸權。

Lay-Investiture Controversy, 1075-1122

(36)
(37)
(38)

亨利四世

(1050 –

1056任德意志國王

-1084任神聖羅馬

皇帝-1105退位-1106駕崩)

他的法蘭克背景

(法蘭康尼亞)的

王朝面臨薩克森

王公們的叛亂

(1073-1075),

方敉平,又面臨

來自教廷的挑戰。

(39)

被開除教藉的亨利四世向

格列高里七世懺悔,要求

恕罪,身為一個神父,格列

高裡七世不能拒絕。

亨利四世恢復權力後,即向格列

高里七世宣戰,並豎立「對立的

教皇」克萊孟三世,後者於1084

替他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

, 1077

(40)

1084年, 亨利四世第二

次進攻羅馬,格列高里七

世退守聖天使堡壘

(

Castel Sant‘Angelo

),

並二度將亨利開除教籍。

亨利利用「對立的教皇」

克萊孟三世替他加冕。

格列高里七世的諾曼人

同盟來到將他救出,卻

不見容於羅馬,自我放

逐於南義大利,翌年死

於撒勒諾(

Salerno

)。

(41)

格列高里革命

的另一個遺產

就是

教士獨身

,羅馬教會謹

守至今,但在遺

傳學的意義上

來說,對歐洲可

能是一大損失。

(42)

亨利五世 (1086–德王

1099-皇帝1111-1125)

(43)

Paschal II

(r. 1099-1118)

教皇帕斯噶二世成功地挑撥

了亨利四世與亨利五世的父

子關係,但發現後者更堅持

「俗人敘任權」,因此於

1111年後者前來羅馬加冕期

間提出

歸還自查理曼以來對

教會的一切餽贈

,以交換皇

帝的「俗人敘任權」,亨利

求之不得,但整個教會起來

反對,政教之爭終不獲解決

帕斯噶二世另一神奇之事乃指派第

一名美洲主教,主持維京人殖民的

格林蘭與(後來的)紐芬蘭地區教務

(44)

1122年的沃爾姆斯教約

(Concordat of Worms)

德意志王公們

這份教約終止

了俗人敘任權

的鬥爭,雙方互

讓一步,但利用

雙方鬥爭以自

肥的卻從此坐

大,以致德國統

一遙遙無期

(45)

Lothair II or Lothair III

(46)
(47)
(48)
(49)
(50)

Adolf II of Holstein (c. 1128–1164) was the Count of Schauenburg and

(51)

Albert the Bear (Albrecht der Bär; c. 1100–1170) was the first Margrave of Brandenburg (as Albert I) from 1157 to his death and was briefly Duke of Saxony between 1138 and 1142.

(52)
(53)
(54)

北方邊境領

勞席兹邊境領

邁森邊境領

薩克森公國

法蘭康尼亞公國

波希米亞

比爾隆邊境領

(55)
(56)
(57)
(58)

採用呂貝克法的東德城市

採用馬格德堡法的東德城市

採用南德法的東德城市

採用其他德意志法的東德城市

礦山城鎮

至1250的大主教區

至1250的主教區

本篤會修道院

熙鐸會修道院

(59)

賀漢斯道芬王朝的基地

斯瓦比亞

(Swabia)

,其鄰

居為勁敵

巴伐利亞

(Bavaria)

的威爾夫朝

薩克森王朝迴

光返照後,由

賀漢斯道芬王

朝的康拉德三

(Conrad III

(1093-r.1138-1152)獲選繼任

德意志國王,

但後者卻從未

加冕為“神聖羅

馬皇帝

”。

(60)
(61)

賀漢斯道芬王朝

(

Hohenstaufen Dynasty

)

(62)

撒利安

賀漢斯道芬

朝依重由農奴出身的騎

士,尤其是附屬教產領地

上者,他們變成帝國服役

騎士

(

ministeriales imperii

)

,其

他具企圖心的封君,例如

科隆大主教

奧地利的

巴本貝克

(Babenberg)

公爵

而效尤,未來在帝國境內

造成更支離破碎的「騎

士領」。直轄皇帝御前

的則曰

「帝國騎士領」。

(63)

列支敦斯登

即源自騎士

領,其發源

列支敦斯

登堡

在今維

也納近郊。

(64)

教廷與

神聖羅馬皇帝

較量的第二回合

展開於賀漢斯道芬

王朝時期(1138-1254):

歷紅鬍子斐德列、

亨利六世、斐德

列二世。

(65)

康拉德三世由其姪兒斐

德列一世繼任

,

綽號

紅鬍

(66)

紅鬍子腓德列

不可

避免地重蹈往義大

利進軍的覆轍: (1)

富庶的北義大利城

邦是財源;(2)防止德

意志南方的勢力如

巴伐利亞等捷足先

登;(3)擁有義大利才

配稱“羅馬帝國”。

(67)

(68)
(69)

布里西亞的阿諾德(

Arnold of Brescia

, c. 1090–1155)的

「羅馬公社」

(70)

紅鬍子斐德列的

帝國之師被親教

廷的北義大利城

邦的「倫巴德同

盟」(

the Lombard

League

)敗於勒格拿

諾戰役(

Battle of

Legnano

, 1176-5-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畢卡索以較主觀的分析手 法把造形分解,塊面切割 得更破碎,產生斷續的線 條,主體與背景交融,物 體難以辨識。用色以彩度 較低

Sircar, Indian Epigraphical Glossary, New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ing House, 1966, p..

教宗格里高利七世於 1076

基督教此時早已是羅馬的國教,在東歐地區中可 以說是最有組織與影響力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

基督教此時早已是羅馬的國教,在東歐地區中可 以說是最有組織與影響力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

簡稱馬蒙(或譯麥蒙、邁蒙等,阿拉伯語:نﻮﻣﺄــﻤﻟا ,拉丁化: A l-M a’m ūn ),是阿拉伯帝 國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任哈里發(813

飛馬座的這匹會飛的白馬名叫「皮葛色斯 ( Pegasus )」,在希臘神話中有不少的 傳說。相傳希臘神話的大英雄「伯修斯 ( Perseus )」(

為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女性君主與國家元首。 9 月 8 日女王駕崩後舉國哀痛,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