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奧地利傳統汽車產業轉型至電動汽車產業現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奧地利傳統汽車產業轉型至電動汽車產業現況"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奧地利傳統汽車產業轉型至電動汽車產業現況

駐奧地利代表處2021.11.5. 一、前言:

奧地利 Fraunhofer Austria 研究所、維也納科技大學(TU Wien)以及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平台「Smart Mobility

Power」於 2021 年初共同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敦促奧國政 府儘速制定完整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以協助奧國汽 車產業順利轉型,以及培訓該產業所需技職人才。

報告指出,汽車產業為奧國第 2 大出口產業,上中下游廠 商約 900 家,不但是奧國經濟成長重要支柱,亦提供大量 就業機會; 惟電動汽車已是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奧 國依靠內燃機之傳統汽車產業逐漸面臨危機,該產業中小 企業以及相關從業人員若未作好轉型準備,可能在未來關 廠或失業。

電動汽車及新能源車輛之發展對奧國汽車產業是危機也是 轉機。若該產業轉型成功,估計至 2030 年可為奧國創造 42,000 個就業機會,較目前汽車產業之 34,400 個工作機會 增加 21%。其中,和電動汽車相關之電子產業及光學產業 約有 7,000 個工作機會。另就產值而言,估計轉型成功後之 奧國電動汽車產業年產值可望自目前 6.45 億歐元成長至 40 億歐元。

該報告認為,目前奧國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最欠缺相關專業 技職人員,唯有儘速改革目前職訓體系,增加電動汽車產 業相關之學徒培訓,並需為傳統汽車產業工作人員轉任電 動汽車產業所需之職訓作好準備。

奧國政府將推動電動車產業列為達到交通領域減碳重要施 政措施,並以「2030 年交通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較 2005 年 減少 36%至 1,570 萬噸」為目標。奧國自 2012 年推行「奧

(2)

2

地利電動車施行計畫」後,2016 年再依據歐盟指令第

2014/94/EU 號,訂定「交通部門乾淨能源國家策略架構」,

以中長期轉換至運用再生能源之零排放車輛及低排放車輛 為目標。奧國政府(奧地利 9 個邦)分別針對發展電動車制定 不同策略方案及補助規劃。

奧國政府在協助奧國企業發展電動車產業方面,自 2012 年 起每年皆制定不同策略方案及補助規畫,2021 年補助措施 如下:

(一) 對電動汽車產業之補助:

1、 研發創新補助:由奧國政府設立之「奧地利研究推 廣總署」(Austrian Research Promotion Agency,簡 稱 FFG),對企業(不論企業規模、產業別或企業 結構)從事研究、技術開發和創新等活動之支出,

提供 14%研發支出租稅抵減(research tax credit),

並協助企業參與歐盟研發獎助項目。此外,奧國政 府已設立「氣候與能源基金」,對於從事環境、能 源等相關領域研發之企業,以專案方式予以資金支 援。從事研發活動之公司,如為新創公司,可向奧 國政府申請種子基金,如為已設立多年之公司,最 高可獲得 80%研發項目現金資助。

2、 「氣候保護基金」(Climate and energy funds):係奧 國政府為達成奧地利節能減碳氣候策略目標,獎勵 企業投資相關產業或項目成立之基金:企業向「奧 地利經濟服務中心」(Wirtschaftsservice,簡稱

AWS)申請,視個案情況,最少可獲得 30,000 歐元 補助,上限為 750,000 歐元。

(二) 奧國政府編列預算補助購買電動汽車及新能源車:

1、 奧國政府於 2021 年初編列 4,600 萬歐元預算補助私 人及企業、法人組織新購電動車及充電基礎設施預 算並於 6 月份再追加 5,500 萬歐元補助預算。

2、 補助種類及額度:新購電動汽車私人用每輛 5,000

(3)

3

歐元,企業用每輛 4,000 歐元(上述兩種補助僅限 於每輛售價 60,000 歐元以下之電動汽車)。油電混 合車私人用補助 2,500 歐元,企業用 2,000 歐元

(兩種皆僅限於汽油車,且電動續航力須超過 50 公里)。電動摩托車每輛補貼 1,200 歐元;充電設施 如充電樁等,每具補助上限 1,800 歐元。

二、萌芽中之奧國電動汽車產業鏈:

奧地利發展電動汽車及週邊產業鏈相對於全球主要汽車生 產大國起步較晚。根據 2021 年 7 月更新之「奧地利電動汽 車相關產業企業名單」,共有 109 家廠商/機構(如附錄),

以下謹列舉近年發展電動汽車領域較有名氣或具實績之企 業供參:

(一) 電動車製造或開發商 1、 Steyr Automotive:

(1) 該企業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早名稱為 Steyr-Daimler-Puch,總部及工廠設於上奧地利邦 Steyr 市,戰後成為奧國最大國產車企業,之後數度 易主及改名,於 1990 年由德國商用車製造商 MAN 集團購併並改名為 MAN Steyr。2021 年 7 月該廠由 奧國投資家 Siegfried Wolf 收購並將其改組並更名為 目前名稱。Steyr Automotive 至 2023 年底前,部分 生產線仍將為 MAN 集團生產卡車及零配件,之後 該廠原有生產設備將全部遷移至波蘭 Krakau 工 廠,而 Steyr Automotive 則將陸續添購自有新生產 設備,並逐漸轉型生產大型電動車輛。

(2) Steyr Automotive 於 2021 年 9 月接獲瑞典新創公司 Volta Trucks 委託生產其新開發之電動卡車。Volta Trucks 技術執行長 Kjell Waloen 表示,該公司擬推 出 4 種不同規格之電動卡車,規劃自 2022 年開始 量產,預計至 2025 年年產量可達 27,000 輛,生產

(4)

4

方面將由 Steyr Automotive 代工。Volta Trucks 選擇 與 Steyr Automotive 合作,主要考量該公司擁有完 善之生產設施、訓練有素之工程師,以及經驗豐富 之管理人員。

2、 Magna Steyr-Fisker:

(1) 奧地利最大汽車 OEM/ODM 製造商 Magna Steyr 與 美商 Fisker Automotive 簽署合約,將於 2022 年 11 月 17 日開始在 Magna Steyr 之 Graz 工廠生產 Fisker Ocean SUV 至 2029 年該款車預期生命週期結束。

Fisker Ocean SUV 量產版預計於 2021 年 11 月在洛 杉磯車展首次亮相。

(2) 據悉,Fisker Ocean SUV 長 4.64 公尺,寬 1.93 公尺,

高 1.62 公尺。該款車使用電力 80 千瓦/時之鋰電池,

最高航程約 480 公里,充電時間可在 30 分鐘內完成 約可行駛 300 公里容量(自電力 15%充電至 80%容 量)。目前該車在德國市場預定售價為每輛 32,000 歐 元。Fisker Ocean 將推出其他衍生系列車型。

(3) Magna Steyr 最大生產線位於奧國第 2 大城 Graz 市 工業園區,曾為全球各大車廠如:Mercedes-Benz、

BMW、Chrysler、Toyota、Saab、Jeep、VW、Mini 代 工生產各型汽車。

(二) 電動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及系統解決方案開發商 1、 Miba AG:

(1) 該企業 1927 年在上奧地利邦 Laakirchen 設立。該 公司主要生產滑動軸承、摩擦襯片、燒結成型零件 及塗層、能源傳輸系統中之無電源電子零件(如:

電阻器、散熱系統等)。此外,該公司尚開發及生 產用於大型機械零配件加工用精密機器。Miba 開發 之系統及產品主要應用領域包括:車輛、鐵道機車 及車廂、農用及營建用機械、船舶、飛機、電廠發 電機、風力發電機等。

(2) 在全球 11 國/地區設有 29 個分支機構,雇用約 7,800 名員工,2019/20 會計年度營收達 9.77 億歐

(5)

5

元。Miba 在臺灣設有聯絡處,主要業務係提供我 國風力發電機組相關零配件。

(3) 該企業係奧國著名傳統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研發經 費高達汽車部門營收之 47%,以 2019 年為例,投 入研發逾 4,000 萬歐元。Miba 自 2015 年起投入電 動車領域,堪稱奧國自傳統汽車零配件供應商逐漸 轉型至電動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最佳典範。

(4) 目前 Miba 已開發並用於電動汽車量產之解決方案 包括:高性能電動汽車電阻器、發電機定子

(generator stator)生產系統,並為油電混合動力汽 車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例如:燒結成型零件及摩 擦襯片等。

(5) Miba 正在積極開發與電動汽車有關之新項目如:具 靈活性、數位化、智慧性之電池冷卻解決方案,高 壓電池之電力熔斷器系統,新概念軸向磁通電動 機,電池塗層解決方案,電動汽車電子設備冷卻解 決方案等。

2、 AVL:

(1) 該企業成立於 1948 年,總部位於奧國第 2 大城 Graz,全球員工近 11,000 名,其中約 4,000 名在總 部工作。2020 年營收逾 17 億歐元。該企業技術中 心已遍布全球,國外據點包括:德國、法國、美 國、中國、英國、匈牙利、西班牙、義大利、日 本、韓國、墨西哥、瑞典。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 亞、瑞典、日本等。另該公司在全球 45 國設有辦 事處或代理商。在臺灣之合作夥伴為:WINSMEX ENTERPRISE CO. LTD.

(2) 傳統車輛領域:AVL 係全球汽車、商用車、固定引 擎、大型引擎以及整合至車輛驅動系統(混合動 力、內燃機、變速器、電力驅動、電池、燃料電池 和控制技術)最大的獨立開發、模擬及測試公司。

(3) 智慧車輛領域:致力發展替代性驅動系統,包括:

油電混合、電力驅動裝置及相關零件,電力驅動系

(6)

6

統技術、電動車電池及氫燃料電池等。AVL 在氫燃 料動力能源領域成就非凡,過去 3 年已獲得逾 100 項與氫燃料及氫燃料電池相關之專利;在「先進駕 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領域,AVL 提供包 括系統設計、自動駕駛功能開發、測試驗證以及整 套設備系統解決方案;最近 AVL 開發之 e-Axle 電 動車橋,廣泛用於大型商用車電力驅動器與車橋之 整合,擴大該類車輛功能性。

(4) AVL 與 Tesla、德國數家汽車大廠電動汽車部門、

以及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皆有緊密合作關係。

3、 Schaeffler Austria

(1) 該企業原為 2 家奧國企業 AKG 及 ING 與德商 FAG 及 LuK 合併為 Schaeffler 集團,雖然總部位於德 國,惟其奧地利子公司仍保有研發單位、生產線及 行銷鏈。Schaeffler Austria 主要生產工廠位於

Berndorf-St. Veit bei Wien。

(2) 新能源車輛領域:

A. 電橋系統:提供各種電力驅動系統組合。目前正開 發具軸向平行或同軸設計之創新電子軸驅動器。主 要特點,可依據客戶要求,提供單獨及兩速齒輪解 決方案。

B. 油電混合驅動系統:產品包括:P1/P2 油電混合模 組(高壓、48 V)、油電阻尼器、啟動元件及執行 器(Hybrid dampers, starting elements and

actuators)、油電混合動力變速箱(DHT)。

C. 電動汽車零配件:產品包括:電動發動機、執行器 系統(例如智慧液壓系統)、電力啟動與開關之分 離零配件。

D. 氫燃料發動機:正在開發該種發動機相關零配件。

(三) 電動汽車電池研發及製造商

1、 Virtual Vehicle Research GmbH 簡稱「Virtual Vehicle」:

(7)

7

(1) Virtual Vehicle 係設立於 Graz 市工業園區之替代能 源車輛及未來車輛技術研發中心。目前最重要研發 計畫係歐盟「Liberty」計畫(用於提高安全性及可 廣泛使用之輕型電池系統)補助經費 1,100 萬歐 元。該研發項目命名為「神奇電池」,主要合作對 象係 Graz 工業大學,此外尚有來自奧國各地專 家。

(2) 「神奇電池」係鋰離子電池,特色為:充電 18 分 鐘之效率為 80%電池容量,航程可達 500 公里。此 外,電池平均使用年限可達 10 年,幾乎可與內燃 機使用年限相提並論。據悉,該開發項目已達突破 階段。

2、 Kreisel Electronic

(1) 該企業為新創公司, 2017 年設立於上奧地利邦小 鎮 Freistadt,目前員工 30 人,每月承接訂單平均 500 件,主要業務係客製化接單,將顧客之燃油汽 車改造為電動車。

(2) 該企業創新亮點為:其自製之鋰離子電池,較其他同 類電池效能更強、壽命長且航程遠。其創新工法主 要包括 2 項:

A. 以雷射焊接電池取代傳統銲接法,此種工法可提高 電池效能 15%。

B. 第 2 項創新涉及電池冷卻過程。其製程係將電池組 包裹在塑膠外殼內,冷卻液體自其空隙間流過。該 技術可確保鋰離子電池永久保持在攝氏 25 至 30 度 最佳溫度。經由此創新,Kreisel 電池較 Tesla 電池 多 20%效能,大幅提升續航距離,並將電池使用壽 命提高至 40 萬公里。此外,此該電池可快速充電

(18 分鐘可充至電池 80%容量,28 分鐘達到 100%

容量)。

(3) 該企業表示,目前已有大汽車廠前來接洽合作機 會,近期目標係推出售價 25,000 歐元,續航力 300 公里之短小精幹電動車。

(8)

8

(四) 「iLIDS4SAM」自駕車研發計畫

1、「iLIDS4SAM」自駕車研發計畫:由奧國晶片製造商 Infineon Austria 倡議並主導,結合奧國產、官、學 合作開發之自駕車傳感系統研發旗艦計畫。參與企 業、機構及政府機關包括:AVL、奧地利微電子

(AMS)、Graz 科技大學、Virtual Vehicle Research GmbH、Silicon Austria Labs GmbH、「奧地利高科技 公司」(TTTech)、「奧地利研究推廣總署」

(FFG)、FH Campus Wien 研發公司、Peschak Autonome Systems GmbH、RIEGL Research

Forschung 以及奧國聯邦氣候保護、環境、能源、

交通、創新技術部(BMK)等 11 個合作夥伴。

2、該計畫目的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全面且精確感知 周圍環境,增加自駕之安全系統」。為此,研究團 隊正探索使用雷射儀器掃描,以 3D 立體測距效 果,測量路邊移動車輛、行人、交通標誌、路邊障 礙物或車道標記等「圖像」。該系統使用之精密攝 影鏡頭、雷射傳感器、雷達及超音波傳導器、晶片 等,皆由研發團隊合作夥伴提供技術及儀器設備。

三、結語

電池、電機、電控等 3 電系統係電動車技術重心,後兩項 奧地利在全球產業占有領先地位。奧地利在電動車電池領 域之雖起步較晚,惟目前亦積極追趕,若能結合其迄今在 傳統汽車產業擁有完整供應鏈之基礎,以及累積數十年替 國際大廠代工生產車輛累積之經驗,將其傳統汽車產業轉 型至電動汽車或其他替代能源車輛產業應非「不可能任 務」。況且奧地利晶片製造廠 Infineon Austria、汽車用半導 體製造商 AMS、以及高階電路板製造商 AT&S 均積極擴增 研發中心及生產線,對奧國汽車產業轉型加分。

在歐盟重建策略產業供應鏈以及推出「Fit for 55」減排方案

(9)

9

雙重利多環境下,奧國政府及汽車產業應可藉此契機,向 歐盟執委會爭取更多電動汽車、替代能源車及未來智慧車 相關技術之研發補助經費。另奧國目前電動汽車、替代能 源車以及未來智慧車合作對象除德國汽車大廠外,觸角亦 伸向諸如美國、加拿大、法國、中國、日本等。整體而 言,近年奧國汽車產業轉型尚稱平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根據奧地利金屬科技產業公會(簡稱 FMTI)資料,截至 2020 年,該會隸屬機械與整廠設備之供應廠商(含製造商)逾 1,200 家,產業從業人員 134,018 人,產值逾 359

史國第二產業(工業與製造業)於 2021 年第一季至第四 季每季成長率分別是 21.0%、45.9%、5.7%、5.1%,顯示 史國第二產業在

根據奧地利金屬科技產業公會(簡稱 FMTI)資料,截至 2018 年,該會隸 屬機械與整廠設備之供應廠商(含製造商)約 1,200 家,產業從業人員約 13.5

汽車業:根據塞國投資及出口促進局數據,塞國製造汽車自 1939 年組 裝軍用卡用開始,自 2000 年以來吸引 70 家重要外資進駐,就業人數 逾 70,000

二次大戰後美蘇冷戰 時期,美國結合主要 工業國,於1949年 成立多邊出口管制 協調委員會(COCOM). 二次大戰後美蘇冷戰

貿易方面,依據WTO第3季發布的最新世界貿易展望指標(WTOI),採

奧地利數位經濟部長 Margarete Schramböck 於 2020 年 6 月 8 日宣布「奧地利數位行動計畫」(Digital Action Plan

面臨歐盟日益嚴苛的排放標準與汽車產業如電動車等突破性 科技的發展,為延續該國在汽車產業上的地位,土耳其也開 始布局電動車,於 2018 年由 Anadolu Group、 BMC、 Kök Group、 Turk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