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亞非古文明的興起 第一節 文明誕生的要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第一章 亞非古文明的興起 第一節 文明誕生的要素"

Copied!
1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單元一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第一章 亞非古文明的興起

第一節 文明誕生的要素

一、石器時代的文化與社會

𡛼舊石器時代:

敲擊打製簡單的石器。

火的發明與利用:

火的使用延長人類的活動時間,擴大活動範圍,增加食物來 源,對人體的發展和人腦的發達產生巨大影響。

採食的生活:

以採集和漁獵為主要的生活手段,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食。

社會組織與生活:

𥺼穴居:

洞穴是原始人類熟食和製造工具的處所,也是藝術創作的舞 臺。

𥺦能用語言溝通。

家庭組織與初步的社會分工。

𤧹懂得以骨針縫製衣物。

𦷪原始宗教的產生:

原始社會的人們認為「萬物有 靈」,表現對自然力與自然物的 崇拜。洞穴壁畫是舊石器時代晚 期傑出的藝術成就,富有原始的 宗教意味。

(2)

𥕛新石器時代:

磨製精緻的石器。

農業的發明:學者稱為「新石器革命」或「農業革命」

農耕使人口快速增加,帶來定居生活,於是形成村落、城市並 出現社會分工現象,最後終於誕生國家並產生社會階級的分 化。

牲畜的飼養。

產食的生活:

食糧供應無虞使部分人類得以脫離農業生產改從事工商活動。

新石器時代的製造業為原始的手工業,商業則是簡單以物易物 的交易行為。

𦷪社會組織:

𥺼居住在木材和泥磚築成的房舍。

𥺦家庭成為主要的社會制度,形成固定的聚落,並發展出更複 雜的政治組織。

宗教的演化:

𥺼逐漸具備祭奠儀式,組織趨於定型化。

𥺦促進藝術、文學及科學的創作和成就。

巨石建築應是新石器時代人們觀測天象和從事宗教活動的遺 址。

【法國卡奈克巨石林】

(3)

二、近代重要的考古發現

埃及:

西元 1798 年,拿破崙 (Napoleon Bonaparte) 於遠征埃及期間發 現「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碑上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 (「聖書體」)、埃及草書 (「世俗體」) 與古希臘文三種文字。

經過法國語言學家商博良 (Jean-Francois Champollion) 的解讀,

逐漸解開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奧秘。

西亞:

1840 年起,英、法考古學者在古巴比倫 (Babylon) 地區挖掘出 幾座亞述 (Assuria) 與蘇美 (Sumeria) 古城及大量文物。

印度:

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人在印度河上游興建鐵路時,發現哈拉帕 (Harappa) 文明。

希臘:

𥺼德國商人謝爾曼 (Heinrich Schiliemann) 經由《荷馬史詩》得 到靈感,前往希臘考古,挖掘到傳說中的「特洛伊 (Troy) 城」、「邁錫尼 (Mycenae) 城」。

𥺦 1900 年,英國學者伊文斯 (Arthur Evans) 在克里特 (Crete) 島發掘「諾薩斯 (Knossos) 城」,建立了「愛琴文明」,將 希臘文明的起源推至西元前 3000 年。

𦷪中國:「殷墟」

1928 年,中央研究院根據 1899 年由藥鋪裡刻有文字的龜甲所 提供的線索,組成考古團隊,前往河南省 安陽縣 小屯村展開考 古,證實當地遺址為殷商都城。其後數十年的考古陸續重建中 國古代史。

古代西亞、埃及和 古印度文明的考古 發現,乃十八世紀 以來歐洲國家政治 擴張下的產物。西 方考古學者將其考 古技術運用於其列 強在亞、非的殖民 地上,重建了古文 明的面貌。

【羅塞塔石碑】

(4)

三、文明的興起與誕生

𡛼時間點:新石器時代晚期。

𥕛地點:大河流域

如西亞的兩河流域、埃及的尼羅 (Nile) 河河谷 、印度的印度河 河谷,以及中國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反映出地理環境與文 化發展的密切關聯。

【四大古文明分布圖】

𥐥有利條件:

適於農業發展:

大河谷地有河水氾濫遺留的肥美土壤,且大河灌溉水源充足。

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

大河谷地氣候溫和、地勢平坦、水利資源豐富,利於農業發展。

特徵:

城市的出現:

大河谷地陸續出現農業聚落,甚至發展為城市。城市出現後,

社會分工更加細膩,階級結構愈趨複雜,政治組織於是產生。

金屬器的使用:

𥺼人類發明了冶煉技術,先是製作銅器,後來改良為青銅器

→西元前 2500 年以後,西亞、埃及、印度、中國先後進入「青 銅時代」。

𥺦金屬器應用於農具後,耕作亦形便利

→農業生產力提高且日趨專業化。

(5)

文字的發明:

人類最初會以圖畫來記錄事物、表達信息,岩畫是文字出現之 前的遠古社會之紀錄;後來圖畫逐漸演變為象形符號,最後簡 化成文字。西元前 3000 年前後,西亞、埃及與中國先後出現 進步的文字。

神話思維的萌生:

人類相信各種「超自然力量」和「擬人化的神祇鬼靈」能主宰 自然界的變化。他們遂以各種神話來理解和思考許多問題,進 而影響文明發展。

【挪威阿爾塔岩畫】

(6)

第二節 兩河流域的古文明

一、兩河流域古文明

𡛼地理環境:

「兩河流域」意指底格里斯 (Tigris) 河、幼發拉底 (Euphrates) 河之間的平原。

希臘人稱之「美索不達米亞 (Mesopotamia)」,意謂「兩河之 間的土地」。

每年春季山區融雪造成河流氾濫,在這形狀如同彎月的地帶形 成沖積平原,適於農業發展,故此地又被稱為「肥沃月彎」。

【古代兩河流域形勢圖】

(7)

𥕛發展特色:

兩河不定期的洪水氾濫

→居民生活上缺乏安全感;神人關係是悲觀的。

缺乏天然屏障

→常有外患入侵,強者生存。

民族複雜多變 ( 多屬閃米語系 )

→政權遞嬗頻仍;文化內涵豐富而多元。

【上古時代西亞地區民族分布圖】

(8)

𥐥政治演變:從城邦發展成帝國

政權 建國者 首都 年代 ( 西元前 ) 攻滅者 城邦 蘇美人 3500 ~ 2350 阿卡德人 阿卡德帝國 阿卡德人 阿卡德 2360 ~ 2200 蘇美人

烏爾王朝 蘇美人 烏爾 2200 ~ 1830 巴比倫人 巴比倫帝國 巴比倫人 巴比倫 1830 ~ 1550 西臺人

小國林立

1531 ~ 910 西臺帝國 西臺人 哈圖沙

米坦尼王國 胡里特人 瓦舒

戛尼 亞述人

加喜特王朝 加喜特人 巴比倫

亞述帝國 亞述人 尼尼微 1365 ~ 605 加爾底亞人 新巴比倫帝國 加爾底亞人 巴比倫 605 ~ 539 波斯帝國

【亞述帝國疆域圖】

西 元 前 2000 年 左 右,蘇美人為爭奪 土地與水權互相爭 戰而逐漸衰微,阿 卡德人(Akkadian)

乃趁機征服兩河流 域各城邦。

烏 爾(Ur) 王 朝 被 稱為「蘇美人的復 興時代」。

巴 比 倫 帝 國

( B a b y l o n i a n Empire) 時 代 是 美 索不達米亞史上全 盛時期。

亞述人(Assurian)

黷武、殘暴:對內 統治極為嚴酷;對 外則不斷發動戰爭 來擴張勢力範圍。

加 爾 底 亞 人

(Chaldean) 以 巴 比倫為首都,故他 們所建之國家史稱

「新巴比倫帝國」

( N e o B a b y l o n i a n Empire)。

(9)

社會經濟:城市化的文明

社會階級:

𥺼國王:統治者,集政權、軍權和土地所有權於一身。

𥺦祭司 ( 教士 ):享有宗教權威。

平民:農人、工人、商人。

𤧹奴隸:來自戰俘、賣身;奴役有期限、不傳子、可贖身。

經濟活動:

𥺼農業:

農民地位:自耕農、佃農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土地所有權逐漸由神廟下轉到國王、

貴族乃至於平民手中→有的農民擁有自己的田地,有的農 民則得替人耕作。

貢獻收穫物為城邦經濟基本模式:

農民耕種之土地屬於神的,因而必須貢獻收穫給神廟,再 由神廟轉交給替神服務的各種人。

𥺦工業:分工專業化,手工精細

如磚工、木工、金屬工、紡織工、釀酒工、陶工、珠寶工、

理髮師等。

商業:已出現國際貿易和大商人

因兩河流域缺乏木材、石材和金屬,居民們必須向黎巴嫩 (Lebanon)、小亞細亞 (Asia Minor) 等地購買上述資源。

城市的功用:

𥺼政治核心:

有些蘇美城邦是以一個城市為核 心,以其四周農田為輔而建立的 政治體。

𥺦政治、經濟活動中心:

國 王 和 官 僚 在 此 主 持 城 邦 的 治 安、交通、建築和商業活動。

農民庇護所:

城牆可在危急時庇護四方來奔的 農民。

𤧹宗教活動:

在古代兩河流域民 族的觀念裡,神明 是城邦的主人,國 王與祭司是神明在 地上的代理人。

由於人與神的界線 是恆久不變的,而 凡人聲音無法傳達 給神明。唯有神的 僕人-祭司-才可 以知道神的意旨,

並作為人與神之間 的溝通媒介,也使 祭司成為古代兩河 流域的統治階級。

【蘇美神廟重建圖】

(10)

𣄃文化成就:

法律:

𥺼基本精神:「報復主義」-「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𥺦重要文獻:

蘇美人編成《烏爾那姆法典》(Code of Ur-Namma):

從內容推知古代兩河流域居民相信:國王是由眾神揀選 和信託後派來管理地上一切的代理人。

慈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

巴比倫人編纂《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ummurabi):

漢摩拉比 (Hummurabi) 王參考《烏爾那姆法典》整編而成。

慈顯示古代兩河流域商業活動熱絡,社會才需要更多約束。

𦻒強調社會階級的差別待遇:

觸犯同樣的法條或遭受同樣的傷害,受到的懲處因階級而異

→缺乏平等觀念。

重視證據並審慎處理案件。

集古代兩河流域法律之大成。

𠙖是目前已知世界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文字:

𥺼「楔形文字」:

起源:

蘇美祭司因記事之需要而發明;係從象形符號演變而來。

書寫方式:用尖銳的蘆葦管將文字寫在軟濕的泥板上。

𤊄發展:蘇美人之後的兩河流域各民族共通使用的文字。

𥺦商業活動熱絡

→已經懂得訂定契約。

古代兩河流域的民 族與政治發展雖然 複雜,但文化上卻 承繼並發揚蘇美人 的遺產,有相當的 共通性。

考古學家曾在兩河 流 域 發 現 古 印 度 文明出土的印章,

可見古代兩河流域 與印度河流域之間 已有相當程度的互 動。

(11)

文學:

𥺼形式:

神話傳說、英雄史詩、讚美詩、記事文、箴言和諺語等。

𥺦著名作品:

《創世記》。( 神話 )

《洪水》。( 傳說 )

𤊄《吉爾伽美什 (Gilgamesh) 史詩》:

表現出兩河流域居民對死亡的恐懼,反映出悲觀與宿命的 人生態度。

科學:

𥺼數學:蘇美人

乘法、除法和求平方根、立方根。

使用以十二為單位的度量衡。

𤊄「十進位法」、「六十進位法」( 計算時間和圓周 )。

𥺦天文與曆法:

蘇美人:配合農時需要,依月亮盈虧制訂陰曆。

巴比倫人:熱衷於觀測天象與占星術。

𤊄加爾底亞人:

為五大行星命名。

慈分一年為十二個月、每月三十日,已知置閏。

𦻒「七曜 ( 日、月、金、木、水、火、土 ) 記日」

→制定一星期七天制度。

訂定黃道十二宮星座

→發展為今日之星座與個人個性的關係。

蘇美人創造的《創 世》神話和《洪水》

傳 說, 盛 行 於 古 代西亞和地中海一 代。

《 吉 爾 伽 美 什 史 詩》中提到「洪水 滅世」的故事,與 後來《舊約聖經》

中所提到的「大洪 水」十分類似。

【吉爾伽美什史詩的泥板】

(12)

𦷪藝術:

𥺼建築:

蘇美人:

在烏爾王朝期間,以泥磚為建材廣建階梯式塔廟來供奉神 祇,如「通天塔」。

巴比倫人:建巴比倫城。

𤊄亞述人:建尼尼微(Ninive)城。

城中有大型圖書館,收藏泥板書二萬多種。

「通天塔」可能是 古希臘史學家希羅 多 德 (Herodotus) 史 書中或《舊約聖經》

中所謂的「巴別塔」

(Tower of Babel)。

【巴比倫古城全景】

【老彼得.布呂赫爾筆下的巴別塔】

(13)

加爾底亞人:

尼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e II) 在位期間 ( 西元前 605 ~前 562 年 ),建造「空中花園」討皇后歡心。

𥺦工藝:

浮雕:

亞 述 王 宮 的 裝 飾 多 描 繪 戰爭與打獵,

構 圖 生 動,

反 映 亞 述 社 會的特色。

造型藝術品:

主要有泥塑、圓筒印章、浮雕、石雕、金屬製品、琉璃磚 等。

「空中花園」由一 層層臺階組成,上 植花木。花園沿幼 發拉底河岸建造,

以灌溉渠汲取所需 水源。

【十六世紀畫家所繪之空中花園】

【亞述王行獵圖】 【亞述飛牛】

(14)

宗教信仰:

𥺼類型:多神信仰。

𥺦對象:自然神,相信天地間的一切都有神在操縱。

態度:悲觀。

𤧹目的:祈求現世的福祉。

𡞰影響:

神廟成為宗教、政治與經濟中心,係調控人力與維護灌溉 系統的樞紐。

祭司集團形成社會上的特殊階級:

既是城邦的領袖,也是祭神的代表。

𤊄政治制度、經濟生活、文字文學、科學藝術均與宗教密不 可分。

筆記欄

古代兩河流域居民 不 相 信「 靈 魂 不 朽 」,「 來 世 」 觀 念亦淡薄。

(15)

二、西亞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就

𡛼西臺 (Hittite) 人:

語系:印歐語族。

分布地區:小亞細亞、巴勒斯坦 (Palestine) 北部。

地理環境:近東文明傳入歐洲的橋樑。

全盛時期:西元前十五世紀~前 1200 年左右建立西臺帝國。

𦷪文化成就:

𥺼輸出:

礦產豐富:量產銅。

冶鐵術:世界史上最早使用鐵器的民族。

𤊄將「馬拉戰車」戰術引進兩河流域地區。

𥺦輸入:

借用亞述文字、符號拼出西臺文。

學習亞述人的浮雕風格。

𤊄宗教信仰 ( 如神話 ) 和法律 ( 如《西臺法典》) 深受古代兩 河流域文明的影響。

【西臺帝國首都哈圖沙外城的獅門】

衰亡:

𥺼西元前十二世紀多利安人 (Dorians) 入侵。

𥺦西元前六世紀為波斯帝國所滅。

西臺帝國勢力極盛 時,稱霸兩河流域 並與「帝國時期」

的埃及相抗衡。

亞述帝國興衰和能 否順利得到西臺人 的鐵然後製成武器 有關。

(16)

𥕛腓尼基人 (Phoenician) =迦南 (Canaanite) 人:

發源地:地中海東岸。

全盛時期:西元前 1200 ~前 700 年。

民族性:商業民族,擅長經商和航海

→「海上的游牧民族」。

全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貿易站和殖民地 ( 城邦 ) 最遠達伊比利半島;以北非的迦太基 (Carthage) 最著名。

𦷪貢獻:

𥺼傳播和交換文化:

腓尼基人把特產的木材、玻璃、紫色染料和金屬製品運銷到 地中海西岸各地,也將西亞文明傳播至地中海西岸地區。

𥺦拼音文字的創造和傳播:

腓尼基人創造了二十二個字母,成為後來西方各種拼音文字 的始祖。

【腓尼基人航海路線】

衰亡:

𥺼西元前六世紀被波斯帝國 兼併。

𥺦前 146 年,迦太基王國於 第 三 次 布 匿 克 (punica) 戰 爭中遭羅馬共和國殲滅。

( 參見第二章第二節 )

上古時代居住在地 中海東岸的民族,

來源雖然複雜,但 基本上都屬於和巴 比倫人、亞述人相 同的種族,也就是

「 閃 米 (Semitic) 語 系」。其宗教信仰 也和亞述人有相似 之處。

西元前 750 年亞述 人征服腓尼基人在 西亞和北非沿海、

內 陸 所 建 之 城 邦 後,迦南人便在「北 非 貿 易 站 ( 今 阿 爾 及利亞境內 )」建立 迦太基王國。

迦南人因製造和出 口的一種紅色布料 在環地中海地區廣 受歡迎,而希臘文 稱紅色為「腓尼斯」

(Phoenicia), 故 後 來希臘人稱他們為

「腓尼基人」。

(17)

𥐥希伯來 (Hebrew) 人=猶太 (Jew) 人:( 詳見第二章第三節 )

早期遷徙:兩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巴勒斯坦。

【早期希伯來人遷徙路線圖】

定居地:巴勒斯坦。

建國與發展:

𥺼掃羅 (Saul) 王:

西元前 1025 年領導族人建立以色列 (Israel) 王國。

𥺦大衛 (David) 王:( 西元前 1012 ~前 972 年在位 )

建造耶路撒冷 (Jerusalem) 城,作為王國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所羅門 (Solomon) 王:( 西元前 970 ~前 930 年在位 ) 國勢達到鼎盛。

分裂與滅亡:

分裂年代 新政權 滅亡年代 攻滅者

西元前 931 年

以色列王國 西元前 722 年 亞述帝國 猶大王國 西元前 586 年 新巴比倫帝國

淪為「巴比倫之囚」

𦷪文化成就:創一神信仰的猶太教。

猶大王國於西元前 六 世 紀 亡 於 加 爾 底亞王尼布甲尼撒 二世之手,希伯來 人被強迫遷至巴比 倫城作奴隸,直到 波斯帝國滅亡新巴 倫帝國後,猶太人 才被釋放回故鄉。

這段歲月史稱「巴 比 倫 囚 禁 (Babylon Captivity)」時期 ( 西 元 前 586 年 ~ 前 539 年 )。

(18)

三、波斯帝國及其特色

𡛼興亡:

發源地:伊朗高原西南部。

國祚:西元前六世紀~前四世紀。

建國:

居魯士二世 (Cyrus Ⅱ ) 在位期間 ( 西元前 559 ~前 529 年 ),滅 米堤 (Media) 王國和新巴比倫帝國。

政權名:阿契美尼德 (Achaemenid) 王朝。

𦷪擴張:建立世界史上第一個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𥺼甘比西士二世 (Cambyses Ⅱ ):( 西元前 529 ~前 523 年在位 ) 西元前 525 年,征服埃及。

𥺦大流士一世 (Darius Ⅰ ):( 西元前 521 ~前 485 年在位 )

東:印度河流域。

西:波 希戰爭 ( 西元前 499 ~前 479 年 )。( 參見第二章第一節 )

衰亡:

𥺼背景:帝國各地缺乏文化上的認同。

𥺦導火線:

政權不穩,政變迭起。

政府改變原來尊重各地固有文化傳統的政策

→被統治者心生不滿。

覆亡:西元前 330 年為馬其頓 (Macedon) 王國君主亞歷山大三 世 (Alexander Ⅲ ) 所滅。

𥐥疆域:

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埃及。

◎ 伊朗高原地方名 稱演變:

 漢 代 稱 為「 安 息」。

魏 晉 以 來 稱「 波 斯」。

第一次世界大戰 後改稱「伊朗」。

波斯帝國的軍隊人 數 眾 多 且 驍 勇 善 戰,但僅一小部分 是 真 正 的 波 斯 子 弟, 大 部 分 係 由 各地人民組成的傭 兵。在總缺少了一 種效忠帝國的向心 力之下,波斯軍隊 終於敵不過純粹由 希臘人組成的亞歷 山大軍隊。

波斯帝國在波 希戰 爭的失敗,象徵近 東文明的沒落與地 中海文明的興起。

(19)

𥐥統治措施:和平統治的典型

政治:

𥺼中央集權:

大流士一世創行省制度和省、縣二級的地方行政系統

將全國劃為二十多個行省,中央制訂各省每年的貢額;行省 由總督統領民政、軍事、抽稅、徵兵、法律、治安等工作;

各地駐軍則由中央任命將領統率,直接受命於君主。

𥺦因地制宜:

真正接觸地方的省級以下官員保留原有的統治方式。

社會:

重武輕文;貴族教育以「能騎射,不說謊」為原則。

文化:「開明懷柔」、「兼容並蓄」

尊重各地原有文化;允許當地人繼續崇拜固有神祇。

軍事經濟: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間的措施 𥺼將貨幣和度量衡標準化。

𥺦創建海軍。

興建便捷的馳道 ( 皇道 ) 輔以優良的驛站。

𤧹修復渠道。

𦷪影響:

𥺼提升波斯王地位:

居魯士二世被譽為「萬王之王」、「大地之王」。

𥺦將帝國凝聚為一體:

築馳道、設驛站

→方便政府傳達政令、調軍隊、通貨物。

統一貨幣有助於商業與經濟發展。

地中海至印度洋之間暢行無阻;商業發達。

𤧹「世界帝國」的理想影響到羅馬人。

𡞰道路、政府組織、「世界帝國」觀念,以及對被征服者的寬 大政策和人道態度,均對當時西方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波斯人雖具尚武精 神,但對於被征服 者的態度卻甚溫和:

被征服者只要接受 波斯帝國統治,就 可以保持原有的風 俗、習慣與法律。

如在耶路撒冷,猶 太人的長老被政府 指派為主要的負責 人; 在 巴 比 倫, 大 祭司的地位仍相當 重要。

(20)

文化特色:

「二元論」宗教觀:

𥺼創教:

命名:祆教。

問世年代:西元前六世紀。

𤊄創始人:瑣羅亞斯德 (Zoroaster)。

性質:一神信仰。

𥺦宗教思想:

善、惡二元對抗論:

神祇 命名 代表

善神 ( 智慧主 )

阿胡拉馬茲達

(Ahura Mazda) 光明、真理與正義 惡神 阿利曼 (Ahirman)

「黑王子」 黑暗、邪惡

「末日審判」說:

善神終將征服惡神,而且將有救世主出現;人類死後將受 到「最終審判」:善人升入天堂,惡人將永墮地獄。

儀式:拜火 ( 象徵光明 )

→又稱為「拜火教」。

𤧹經典:《阿凡士塔經》。

𡞰發展與支派:

於北魏時傳入中土。

「太陽教」:一度盛行於羅馬帝國。

𤊄「摩尼教」:於唐代傳入中土。

歷史意義:

含有人文精神,是一種思想上的革命。

對猶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教義產生重大影響。

【最著名的祆教象徵之一-法拉瓦哈】

中 國 唐 代 政 府 不 准民間從事祆祭;

長安的「祆祠」是 用來懷柔西域 胡人 的。

(21)

兼容並蓄→多元的混合文化:缺乏原創性 𥺼建築:波斯城王宮

融合鄰近各民族的建築風格:

巨大的石砌建築。

慈巴比倫的高壇。

𦻒埃及的石柱。

宮殿中的百柱大廳宏偉壯觀。

表現出濃厚的世俗精神。

【波斯波利斯遺跡】

𥺦浮雕:以亞述浮雕為藍本;線條細緻圓滑。

亞述人所喜歡的殘酷的戰爭與獻俘的場面就不合波斯人的口 味。他們所喜歡的是帝國內各民族前來向國王獻禮的大場 面,表現出一種「萬邦和諧」的氣氛。

波斯王城的建築動 員了希臘的石匠、

巴比倫的專匠、黎 巴嫩的木工、埃及 的金工、中亞的寶 石匠等,可謂兼具 具國際性、綜合性、

洗鍊性。

【萬國門】

(22)

第三節 埃及與印度的古文明

一、古埃及文明

𡛼地理環境:

尼羅河定期氾濫:希羅多德曰:「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地形孤立:東西方有大沙漠;南方則是高山

→外患少。

𥕛發展特色:

政治環境安定,易形成長期統一的國家。

文明發展具封閉性,有穩定、同質與綿長的特色。

生活安定有保障→和諧的神人關係:

人們認為神與人皆宇宙的一部分,而「死亡」是到達「永生」

的必經之路。

𥐥政治演變:

分期 ( 朝代 ) 年代 ( 西元前 ) 首都 重要發展 早期王朝

( 第一~二王朝 ) 3100 ~ 2700

孟斐斯

開啟古埃及的歷史 古 ( 舊 ) 王國時期

( 第三~六王朝 ) 2700 ~ 2200 「金字塔時代」

古埃及文明孕育時期 第一中衰期

( 第七~十王朝 ) 2200 ~ 2050 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 中王國時期

( 十一~十二王朝 ) 2050 ~ 1780 底比斯

封建時代 地中海東部的商業盟主

文藝最發達時代 第二中衰期

( 十三~十七王朝 ) 1780 ~ 1575 孟斐斯 西克索人入侵 西克索王朝 新王國時期

( 十八~二十王朝 ) 1575 ~ 1069

底比斯

帝國時代;對外擴張 統治者改稱「法老」

古埃及的黃金時代 第三中衰期

( 廿一~廿四王朝 ) 1069 ~ 656 缺乏鐵礦;政治保守 後期王朝

( 廿五~卅一王朝 ) 656 ~ 332 數度遭異族入侵統治 法老權力大不如從前

外族統治時期 本土文化逐漸消失

尼羅河河水氾濫的 時間固定,氾濫後 肥沃的土壤利於耕 種,賜給埃及人優 厚的生活條件,並 由此開展高度的文 明。

相傳早期王朝時,

上 埃 及 的 曼 尼 斯 (Menes) 統一上、下 埃及,定都孟斐斯 (Memphis)。

西元前十二世紀,

埃及境內因缺乏鐵 礦,不利生產鐵製 的利器;加上政治 保守,缺乏創新及 應變,國勢從此由 盛轉衰。

西 元 前 525 年, 埃 及亡於波斯人,成 為波斯帝國的行省 之 一; 前 323 年,

復為馬其頓王國 ( 亞 歷山大帝國 ) 征服。

(23)

古 ( 舊 ) 王國時期:「金字塔時代」

𥺼年代:西元前 2700 ~前 2200 年。

𥺦首都:孟斐斯。

政治:

國王以太陽神後裔自居,建立 神權統治之專制政治。

出現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

𤊄建築許多巨大的金字塔:

充沛國力的展現。

慈強有力政府組織的證明。

𦻒國王神性的象徵。

𤧹衰微:末期王權式微→國家分裂。

中王國時期:「封建時代」

𥺼年代:西元前 2050 ~前 1780 年。

𥺦首都:底比斯 (Thebes)。

重要發展:

政府注重水利,推動許多公共工程:

挖掘人工湖調節水量。

慈借道尼羅河開鑿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發展國際貿易→地中海東部的商業盟主。

𤊄文藝發達:出現許多著名的故事與詩歌。

𤧹衰微:

後期王權日漸式微

→貴族勢力相對抬頭;地方總督常擁兵世襲與中央抗衡。

西克索人 (Hyksos) 乘亂入侵,統治埃及近二百年。

【古夫金字塔】

古王國時期是古埃 及 文 明 的 孕 育 時 期,諸如專制政治、

象形文字、太陽曆、

金字塔、「木乃伊」

(Mummy)、幾何學、

宗教信仰和神話等 皆 在 這 段 歲 月 問 世。

(24)

新王國時期:「帝國時代」

𥺼年代:西元前 1575 ~前 1069 年。

𥺦首都:底比斯。

政治:

埃及人驅逐西克索人奪 回統治權。

統 治 者 改 稱「 法 老 」 (Pharoah),集國家權力 於一身。

𤊄向外擴張:

將南方努比亞 (Nubia) 地區諸邦納入版圖

→ 古埃及版圖最遼闊 的時代。

慈與亞述人、西臺人爭 奪巴勒斯坦、敘利亞 (Syria) 等地。

𦻒法 老 拉 美 西 斯 二 世 (Ramesses II) 在 位 期

間 ( 西元前 1279 年~前 1213 年 ) 國勢達到鼎盛。

𤧹宗教:

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 (Amenhotep IV) -後來改名阿肯那頓 (Akhenaten) -在位期間 ( 西元前 1364 ~ 1347 年 ) 曾主導宗 教改革:獨尊「阿頓神」(Aton) 為國家神,並排斥其他各神。

阿肯那頓死後,其子為圖坦卡門 (Tutankhamun) 繼位,恢復 多神信仰。

在 第 二 中 衰 期 近 二百年的歲月裡,

埃及人向西克索人 學 得 戰 車、 騎 射、

青銅武器等新軍事 技術,奠定新王國 時代軍事擴張的基 礎。

阿蒙 (Amon) 是底比 斯也是新王國時代 整個埃及的主神的 名 字。「 阿 蒙 霍 特 普」意為「阿蒙的 僕人」。

「圖坦卡門」意謂

「阿蒙的形象」。

【古埃及形勢圖】

(25)

社會制度:

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

古埃及的社會階級森嚴,社會階層間存在巨大鴻溝,幾乎無法 變動。但平民若對國家有功,仍有機會晉升上層階級。

祭司集團透過祭典掌控國家的物質資源而權力大增

→法老與祭司集團之間形成既相互依賴又相互衝突的關係

【古埃及與古代兩河流域和中國西周之社會階級對照圖】

婚姻制度:

𥺼一夫一妻制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

𥺦統治階層內部盛行內婚制 ( 兄妹相互婚配 )

→保持王室血統之純淨。

婦女地位:不完全屈屬於男性。

𣄃經濟活動:

農業 ( 最主要 ):農產有穀物、蔬果、亞麻與棉花等。

工藝:有陶器、玻璃、採石、造船、紡織與紙草等。

商業貿易:

𥺼輸出物資:黃金、穀物、織品與陶器等。

𥺦進口物資:白銀、象牙與木材等。

(26)

𡠪文化內涵:

宗教信仰:支配人們各層面的社會生活

𥺼性質:多神信仰,每個城邑都有自己的保護神。

𥺦重要信仰對象:

官方:

太陽神:

主宰宇宙秩序和自然力量,象徵公平、正義與真理。

慈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 ( 阿肯那頓 ) 曾獨尊「阿頓」為國 家神。

民間:尼羅河神

牠是豐收之神,代表循環不息的再生力量。其死亡與復活 象徵農作物周而復始的生長與收成。

𤊄陰間審判官奧塞利斯 (Osris):

對死者作「最後審判」。

真理女神 馬特 (Maat):

宇宙正義與公理的化身。

相 傳 奧 塞 利 斯 原 是 一 位 正 直 的 法 老,但不幸遭弟弟 謀殺,死後復活為 陰間之神;而其子 在報父仇後繼位為 王。這故事亦即「有 神性」的王位繼承 法則來源之一。奧 塞利斯也是「陰間 之王」,凡人死後 得到他面前接受審 判,清白者將獲得

「永生」。

真理女神 瑪特是太 陽神之女。她頭戴 鵝鳥毛,是真理與 正義的化身,亦為 萬 物 秩 序、 安 全、

均衡的調和者,代 表自然法則與和諧 的天道觀念。死者 的心臟在冥府稱重 時,她的羽毛置於 秤的另一端。死者 心裡若存有一絲一 毫虛偽,心臟就會 比 羽 毛 重, 此 心 將被守候的怪獸吃 掉,此人便永世不

得超生。 【真理女神雕像】 【太陽神 RA】

(27)

宗教觀:

樂觀、積極。

「來生」觀念:

古埃及人認為生命與死亡為周而復始、具有節奏性的過 程,相信人死之後,將來會再「復活」。因此法老和貴族 無不精心建造陵墓,將屍體以特殊的防腐技巧製成「木乃 伊」加以保存。人們的現世生活歡樂,希望「來生」繼續 享受。

𤊄「死後審判」

→賦予宗教一種道德力量。

𤧹政教關係:

法老具有神性的象徵。

活著的法老稱「荷魯斯」(Horus,鷹神 ):人間之王。

𤊄死去的法老稱「奧塞利斯」:陰間之王。

文字:由圖畫文字發展出象形文字

文字書寫在尼羅河出產之紙草製成的紙上,內容大都與宗教相 關。

【象形文字對照表】

「木乃伊」的製作 過程:先將屍體挖 去內臟,浸過鹽水,

在腹腔填以乳香、

桂皮等香料,縫合 後把屍體浸入特製 的 防 腐 液 中, 經 七十日取出,再裹 上麻布,填以香料,

塗上樹脂,遂告完 成。

【包覆著木乃伊的人形棺】

(28)

文學:

𥺼類型:記事、教諭文學、祈禱文、小說、詩歌和箴言。

𥺦代表作品:《死者之書》(Book of the Dead)。

【死者之書】

科學:

𥺼數學:數學知識以實用性為主,缺乏抽象的理論基礎

「十進位法」:

以象形文字來表示一到一百萬的數字符號以及分數符號。

幾何學、三角 ( 測量 ) 學:

為建造金字塔與神廟、重新測量氾濫之後的土地而發達。

𥺦天文學:

制定太陽曆:

將一年分十二個月,每個月三十日,每個月三週,餘五日 訂為過年節日。

將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出現在地平線上之日-尼羅河氾濫的 日子-定為歲首。

𤊄根據尼羅河的變化和農業活動,將每年分成氾濫季、播種 季、收穫季。

醫學:

古王國時期,人們已從動、植、礦物中提煉有效成分製藥。

「木乃伊」製作促進人體解剖和藥物防腐之研究,有助於 醫學發展。

𤊄外科手術發達:旨在治療金字塔工人的肢體傷害。

重要文獻:如《外科手術》、《藥方大全》等。

《死者之書》的內 容是用來幫助死者 在陰間通過審判已 得到永生的頌歌和 咒語,也反映出古 埃及的社會規範與 道德標準。

(29)

𦷪藝術:

𥺼建築:

國王的陵墓:

金字塔:

年代:古王國時期和中王國時期。

代表:古夫 (Khufu) 金字塔。

慈石窟墓:依山而建 年代:新王國時期。

主要分布: 底比斯兩岸山谷地帶 ( 人們稱為「帝王 谷」)。

【帝王谷】

神廟:

新王國時代迅速發展,規模宏大壯觀

以底比斯附近的堪拿克(Karnak)神廟和盧克索(Luxor)神廟 最著名。

【盧克索神廟遺址】

古埃及人留下許多 偉大的陵墓和神廟 建 築。 表 現 厚 重、

堅實與宏偉之感,

同時見證埃及成熟 的社會組織、動員 與執行能力。陵墓 和神殿的裝飾壁畫 和浮雕,不但深具 藝術價值,也是後 人了解古埃及社會 的重要史料。

(30)

𥺦雕塑:

古王國時代:

風格:往往將雕像雕刻成正面、凝視、呆板

→缺乏真實感。

慈代表作品:「獅身人面像」(Sphinx)。

𦻒影響:主導埃及地區的傳統藝術。

新王國時期:寫實風格的浮雕。

【卡疊石戰役中的拉美西斯二世】

帝國時代的埃及由 於和西亞地區直接 貿易得以接斥外地 文化,傳統文化中 的神秘、封閉屬性 遂逐漸消失,藝術 表現乃走向寫實風 格。

(31)

◎古埃及文明與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統整比較:

地區 埃及 兩河流域

大河 尼羅河 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

氾濫 定期 不定期→重視灌溉系統

形勢 孤立→外患少 缺乏天然屏障→外患多

政治 強有力中央政府 ( 長期統一 ) 城邦→帝國 ( 政權多變 )

古王國(金字塔)

中王國(封建)

新王國(帝國)

蘇美城邦→阿卡德帝國→烏 爾王朝→巴比倫帝國→三小 國 ( 西臺人→胡里安人→卡 賽人 ) →亞述帝國→新巴比 倫帝國

結束 先被波斯帝國攻滅;再為亞歷山大帝國征服

宗教

多神信仰

樂觀、積極

「死後審判」、「來生」

把現世視為前往來世的短 暫準備

悲觀、宿命

無「永生」、「復活」觀

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文學

與宗教有關

樂觀人生 悲觀人生

《死者之書》 《吉爾伽美什史詩》

法律 統治者 ( 法老 ) 即法典 《漢摩拉比法典》

曆法 太陽曆 陰曆

數學 三角測量學、幾何學 代數學

科學

十進位法

精密計算、測量

人體解剖、藥物防腐

蘇美人:

十二單位度量衡、十進位 法、六十進位法

巴比倫人:天文學、占星

建築 古夫金字塔、堪拿克神廟等 高塔神殿、尼尼微城、空中 花園等

獅身人面像 亞述王宮的裝飾浮雕,多描

(32)

二、古印度文明

𡛼地理環境:

分布於今日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境內。

三面環水,一面有山。北方有喜馬拉雅山,故只剩東西端的小 缺口可和其他地區交通,一些強悍的民族亦自此入侵印度半 島。

印度河與恆河為北部平原地區,提供了利於農業發展的條件;

南部德干高原有豐富礦藏;高原兩側的沿海平原,雨量充沛,

亦適於農耕。

𥕛本土河谷文明:哈拉帕文化

地點:印度河流域。( 約今印度西北部與巴基斯坦東南部 )

年代:西元前 2300 ~前 1500 年。

民族:達羅毗荼 (Dravida) 人。

特徵:

𥺼進步的城市文明。

𥺦結合神權與君權統治的社會

→動員大規模人力從事都市建設。

𦷪代表城市:

𥺼哈拉帕。

𥺦摩亨佐達羅 (Mohenjo Daro)。

文化成就:

𥺼城市文明:

城市規劃:

城市格局劃一,如棋盤式的布局,規劃清楚;在城裡西部 較高的土丘上,有宗教和政治的中心區。

衛生系統設計:

建造發達的廢物處理系統,如有蓋板的排水系統和倒垃圾 的斜槽。

𥺦文字:「印章文字」

主要刻寫在石器、陶器和象牙製成的印章上。惟尚未能解讀。

【印章文字】

(33)

經濟活動:

𥺼農業:主要種植麥、

稻、 胡 麻、 棉 花、

瓜、椰棗等作物。

𥺦工藝:

以青銅器製作刀、

武器、碗、雕像。

用陶輪製作陶器。

商業:

商賈遠到兩河流域經商。

衰亡:

𥺼外族入侵:

學界一般認為是遭 西北方的印歐民族 阿 利 安 人 (Aryan) 摧毀。

𥺦自然環境改變:

西 元 前 1500 年 左 右,印度河流域的 天氣變得乾燥,且 地震與洪水造成印 度河改道,導致農 業生產衰退。

外星人入侵?

𥐥阿利安人與吠陀文明:

年代:

西元前 1500 年~前 600 年。

中心:

自印度河流域轉往恆河流域。

政治:

𥺼政教分離;國王無神性。

𥺦各王國統治者與部落大會共享權力。

西 元 前 2000 年 左 右,原居於歐 亞草 原的印歐語族進行 大遷徙,其中一支 向東南方侵入印度 河流域。他們自稱 阿利安人,本是游 牧 民 族, 使 用「 梵 語」;最初在印度 河流域活動,學會 農 耕、 冶 鐵 後, 加 速東侵並轉往恆河 流域發展。

 由於人們主要從

《吠陀經》和史詩 去了解自阿利安人 入 侵 至 西 元 前 600 年 左 右 的 印 度 歷 史,故史稱這段歲 月為「吠陀時代」。

【磚造穀倉示意圖】

【古印度文明形勢圖】

(34)

社會:「種姓 (Caste) 制度」

𥺼制度:

階級 成員

婆羅門 (Brahman) 神職人員:僧侶、祭司 剎帝利 (Kshatriyas) 貴族:國王、武士

吠舍 (Vaishyas) 平民:農、工、商 首陀羅 (Shudras) 奴隸:土著印度人

旃陀羅 (candala) 賤民

【種姓制度示意圖】

(35)

𥺦目的:

保持阿利安人的統治地位與血統純淨,避免與土著混雜。

特色:

階級森嚴:各級種姓高下有別;各有專司,代代世襲。

和婆羅門教相互為用:

強調人的「現世」乃是「前世」注定,個人惟有於此生努 力行善,以期來生得到好的轉世。

𤊄統治階級制定許多法律來維繫種姓制度。

𤧹影響:

各階級無不嚴格遵守各種禁忌或限制:

如婚姻限制、共食禁忌、行業限制等。

長期以來雖有助於印度社會的穩定,但也限制了社會階層 的流動,影響社會內部的團結,導致日後印度的落後與停 滯。

𦷪科學與文藝:

𥺼數學:

代數學:創造0~ 9 的數字系統;經阿拉伯人外傳

→「阿拉伯數字」。

使用十進位法。

𤊄發明「零」的觀念。

𥺦冶鐵術。

文學:

宗教經典:

《吠陀經》(Vedas)。

史詩:

以《 羅 摩 耶 那 》 (Ramayana)、《 摩 訶 婆 羅 多 》(Mahabharata) 最 著 名。

𤧹藝術:填滿人像和花紋

建築:

以神廟、石窟建築 ( 彩色壁畫 ) 代表類型。

石雕:

【古印度浮雕】

「阿利安」在古印 度語中意謂「生而 自 由 的 」、「 有 高 貴身分的」。

梵文的「吠陀」意 指「 知 識 」 或「 智 慧」,古印度人認 為《吠陀經》是「先 知」經由神祇授意 傳下來的經典,故 具有神聖不可違之 約束力。《吠陀經》

共有四部,主要內 容分下列三部分:

《頌歌》:

韻文寫成的讚美 詩歌和禱文。

《梵書》:

討論婆羅門教的 教義和教儀。

《奧義書》:

哲學性的思考。

(36)

印度宗教:

婆羅門教:

𥺼問世年代:西元前 1500 年。

𥺦性質:多神信仰。

主要信仰對象:三大主神

神祇 身分 階段

婆羅摩 (Brahma)

( 又稱「梵天」、「梵」) 創造神 毗濕奴 (Vishnu) 保護神 濕婆 (Shiva) 破壞、再生 和舞蹈之神

【婆羅門教三大主神- ( 由左至右 ) 梵天、毗濕奴、濕婆】

𤧹教義理論:

以「輪迴」(samsara) 為核心思想;此思想建立在「業」

(Karma) -人的一切思想言行-的概念之上。

相信人死後,靈魂會依照個人生前的「業」重新降生;「善 有善報,惡有惡報」,透過「輪迴」實現「因果報應」。

𤊄「輪迴」是一種因果律,形成果報觀念。「業報輪迴」理 論影響佛教和印度教的教義。

𡞰重要經典:《黎俱吠陀》(rgveda)。

「婆羅摩」是宇宙 萬物的創造者,所 有生物的靈魂都是 由「梵天」所分出。

「業力輪迴」係指 個 人 死 後 其 靈 魂 將依生前行為的善 惡,然後經過一個 複雜程序,使軀體 重生於世上。故個 人 此 生 的 幸 福 與 否,實際上前世已 注定;所能做的只 能接受現實,並在 此生中努力行善,

以求來世能誕生於 較高之社會階級。

上述觀念係對人生 不可理解的苦難以 及社會中不平等現 象提出一套解釋,

同時給下階層的人 一種得救的希望。

(37)

困境:西元前六世紀左右

婆羅門教逐漸流於形式教條,教義趨於保守;祭祀注重繁 文縟節,濫用牲畜作犧牲,奢侈浪費,與民眾漸行漸遠。

當時工商業興起,城市商人和工匠激增,印度的社會變遷 帶動思想文化上的轉折。當社會上出現質疑聲浪之際,部 分上層階級積極進行宗教信仰的反省、批判、淨化與提升,

重新展開對於人生、宇宙真理的追求行動。

蛻變:

新宗教運動的興起:印度北部出現耆那教、佛教

並未全盤否定婆羅門教,保留「輪迴」觀念。

慈強調經由內省和覺悟,獲得智慧,完成「人自身」的自 由自在。

促成婆羅門教的內部改革:

「梵」代表宇宙的終極真理,是婆羅門教信仰的終極目 標。是希望透過沉思和苦行來擺脫「業力輪迴」、解除 肉體的枷鎖,使靈魂進入極樂世界,再次與婆羅摩合而 為一,以達到「梵我同一」,稱為「涅槃」。

慈主要的學說成果被編入《奧義書》(Upanishad) 中,成為 婆羅門教的新精神。

耆那教 (Jainism):

𥺼問世年代:西元前六世紀。

𥺦創 始 者: 摩 那 (Vardhamana), 又 稱「 尊 者 大 雄 」 (Mahavira)。

教義:

強 調「 人 自 身 」 應 反求諸己。

從覺悟中遠離生死、

煩惱。

𤊄提倡各種苦行。

《奧義書》大約成 書 於 西 元 前 八 世 紀 ~ 前 六 世 紀 之 間。其內容深具理 性 思 辨 的 精 神,

著重於探究宇宙本 體-「梵」-的真 諦;認為得靠心智 而 非 祭 典 來 掌 握

「梵」的本質;強 調唯有透過苦行方 能獲得「梵」的智 慧, 達 到「 梵 我 同 一」的境界。

(38)

佛教:( 詳見第三章第一節 ) 𥺼問世年代:西元前六世紀。

𥺦創始者:釋迦牟尼 (Sakyamuni)。

根本理念:

眾生平等。

因果律。

𤊄藉修行跳脫生死輪迴→「涅槃」。

𤧹黃金時代:西元前三世紀 ( 孔雀王朝 )。

𡞰式微:阿育王去世後,原始 ( 根本 ) 佛教衰落。

分裂:西元前二至一世紀

→進入「部派佛教」時代。

外傳:

宗派 別稱 教義 區域

大乘佛教 大眾部 普渡眾生 東北亞

小乘佛教 上座部 講求自救 東南亞、錫蘭

藏傳佛教 密宗 私密相傳 西藏、尼泊爾

【佛教傳播路線圖】

(39)

鑑古知今歷屆考題

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的搖籃,自古以來許多民族進出這個舞 臺,先後建立統治政權,留下了豐富的文明遺跡。下列諸民族統治此一地

區的先後順序,何者正確? 【98 學測】

𡂈西臺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 𡂖亞述人→巴比倫人→阿卡德人→西臺人→波斯人

阿卡德人→巴比倫人→西臺人→亞述人→波斯人 𡂿巴比倫人→波斯人→阿卡德人→西臺人→亞述人

佛教、耆那教與印度教都是從古印度的婆羅門傳統衍發而來。佛教與耆那 教起源於對婆羅門信仰的反抗,而印度教則主要是繼承、並改革婆羅門傳 統而來。這三種宗教雖然有各自不同的發展,但仍共同接受婆羅門傳統的

某些理念,例如: 【98 學測】

𡂈輪迴思想 𡂖犧牲獻祭

素食精神 𡂿種姓制度

西元前 3000 年以後,不同的民族先後遷入兩河流域,建立政權。有些民族 使用閃族語言,有的則使用印歐語言。這些民族的語言雖然不同,但此地 區的文化與貿易能夠持續成長。學者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一個共通的

重要基礎。這位學者指的是: 【98 學測】

𡂈使用鐵器 𡂖宗教統一

軍事技術 𡂿楔形文字

一首詩描述古埃及的農業生活,提到以下特徵:甲、尼羅河定期氾濫,使 埃及生生不息;乙、河水澆灌了沙漠,養育肥美魚類;丙、河岸有牲畜覓食;

丁、神廟定期舉行豐年慶典。上述哪項特徵最足以說明此詩所描述的是農

業定耕生活方式? 【101 學測】

𡂈甲 𡂖乙

丙 𡂿丁

(40)

𦷪某位學者比較人類四大古文明時,提及其中兩個文明:這兩個文明基本上 都是土生土長地自行發展出來的,也都有自然天險屏障或地理上的偏安,

讓它們自成一個世界,為統一政權的出現提供有利養分。學者所指稱的兩

大文明最可能是: 【102 指考】

𡂈印度、埃及古文明 𡂖兩河、中國古文明

埃及、中國古文明 𡂿印度、兩河古文明

「吠陀經」和「奧義書」都是古代印度婆羅門信仰的重要經典。「吠陀經」

是婆羅門信仰的基礎,「奧義書」則是針對婆羅門信仰流弊而起的反省與改 進。從「吠陀經」到「奧義書」,印度婆羅門信仰有何變化? 【102 指考】

𡂈從一神信仰到多神崇拜 𡂖從犧牲獻祭到哲學思辯

從消極出世到積極入世 𡂿從有神主義到無神主義

› 解答›

 𡂈 𡂿 𡂿 𦷪 𡂖

(41)

第二章 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

第一節 希臘文明的發展

一、愛琴海文明

𡛼近代考古發現:

德國商人謝爾曼於希臘境內發掘「邁錫尼城」。

英國學者伊文斯在克里特島發掘「諾薩斯城」。

𥕛邁諾安文化:愛琴海文明發源地。

中心:地中海東部克里特島的諾薩斯城。

年代:西元前 1700 年~前 1400 年。

特徵:安詳、和平。

𥺼遺址中不見防禦工事;出土遺物也沒有武器 刀槍。

𥺦洋溢著快樂富裕、祥和之氣。

貿易發達。

𤧹使用青銅與黃金的器物。

藝術:布滿花、草和野生動物圖案。

𥺼宮殿壁畫。

𥺦雕塑:陶器、青銅器工藝品。

𦷪文化成就:「線形文字」。

𥐥邁錫尼文化:

中心:希臘半島南端 ( 伯羅奔尼撒半島 ) 的邁錫尼城。

民族:亞該亞人。

年代:西元前 1600 ~前 1200 年。

特徵:尚武好戰。

【壁畫─番紅花採集者】

【蛇女神】

【克諾薩斯王宮】

【線形文字】

(42)

𦷪對外關係:

𥺼摧毀諾薩斯城→吸收邁諾 安文化。

𥺦對外貿易。

特洛伊戰爭:

年代:西元前十二世紀。

陣營: 邁錫尼+愛琴海 諸 邦 V.S 小 亞 細 亞諸邦。

𤧹多利安人入侵→邁錫尼文 明結束。

文化成就:

𥺼文字:線形文字。

𥺦文學:荷馬史詩。

《伊里亞德》。

《奧德賽》。

繪畫:如海倫畫像。

𤧹雕塑:精美的手工藝術品。

𡞰建築:石材建築,如邁錫尼城的獅子門。

【古希臘城邦圖】

【獅子門】 【特洛伊木馬】

(43)

◎邁諾安文明與邁錫尼文明之比較

古文明 邁諾安文明 邁錫尼文明

年代

( 西元前 ) 1900 ~ 1450 1600 ~ 1200 地理位置 希臘半島南方的克里特島 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 全盛時期

( 西元前 ) 1700 ~ 1400 西元前 1300 年控制克里特 島和愛琴海

沒落衰亡 西元前 1450 年逐漸沒落 西元前 1200 年亡於多利安 人→「黑暗時代」

文字 ( 甲系 ) 線形文字 A ( 乙系 ) 線形文字 B

建築工藝 已知使用青銅器、黃金;已 有製陶技術

巨大的石材建築 ( 堡壘、宮 殿 ) 手工業以精美的金屬製 品和紡織為主

社會經濟 相當程度的經濟發展 社會組織日趨複雜

透過對外貿易,將商品銷往 埃及、愛琴海諸島及小亞細 亞等地

文字

全盛時期的文化中心位於 克里特島北岸的諾薩斯

影響了愛琴海、希臘半島 以及地中海的其他民族之 文化發展

裝飾繪畫多呈現舒適祥和 氣氛,反映出愛好和平的 文明性格

祖先為印歐民族

向克里特島學習文化

以好戰為特色

出土阿伽門農面具 𦷪屬於多神信仰社會;

重視神的指示

(44)

二、古希臘文明

𡛼地理環境:

山巒起伏、海岸曲折→不利於政治的統一。

愛琴海多小島→利於航海。

地中海型氣候→種植耐旱作物。

𥕛歷史發展:

「黑暗時代」:邁錫尼文明毀滅後。

𥺼年代:西元前 1100 ~ 800 年。

𥺦政治:「王政時代」。

小王國林立:王位世襲。

貴族議會:國王的諮詢機構。

𤊄公民大會:受貴族支配。

軍事為貴族的專職;騎兵車戰是主要的戰鬥型態。

生活方式: 用鐵器;出現農業、畜牧業、手工業。

𤧹文化:

後世對此時期之認識主要根據《荷馬史詩》→史稱「荷馬 時代」。

希臘眾神與英雄交織成 一 個 神 話 世 界 → 史 稱

「英雄時代」、「神話 史詩的時代」。

城邦政治:

𥺼城邦的興起:

年代:西元前 800 年起。

背景:

地形崎嶇、破碎→陸路交通不便。

慈大多數城邦的形成與海洋商業發展有關。

𤊄主要分布地區:希臘半島南部、小亞細亞西岸。

政治發展:

體制:貴族政治;貴族會議掌握立法權。

慈演變 ( 亞里斯多德之分析 ):

吟遊詩人荷馬 : 但丁稱他為「詩人 之王」,所謂「九 城爭奪盲荷馬,生 前乞討長飄零」,

他活著時,乞討為 生,貧困潦倒,他 死時,卻有九座城 市爭著說他誕生在 他們城裡。

【詩人荷馬】

(45)

衝突與危機:

衝突與危機:

慈人口激增,土地不足→社會危機。

𦻒環境和因應之道的差異→不同的政治和社會發展。

𥺦雅典的民主政治:

背景:

疏解人口壓力,解決經濟危機:

鼓勵人民從事航海貿易和建立海外殖民地。

鼓勵農民種植經濟作物,以換取殖民地的糧食。

慈工商階層不滿土地貴族的寡頭壟斷→要求政治改革。

改革:

梭倫:( 西元前六世紀末 )。

依財產多寡,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由第一、二級公 民經抽籤方式選出執政官 ( 行政 ) 九位,任期一年。

等級 財產區分

( 年收入穀物 ) 公職身分 500 麥斗以上

可擔任高級官吏 300 麥斗

200 麥斗 可擔任低級官吏

不足 200 麥斗 不能任官;可參加公民大會 與公民法庭

公民大會的權利:選舉、宣戰、媾和與立法等。

設四百人會議 ( 立法 )。

設陪審團 ( 司法 )。

(46)

慈克 里 斯 提 尼:( 西 元 前六世紀中 )

改設五百人會議。

創立十將軍會議。

實 行「 陶 片 放 逐 法」。

允許各地區有地方 自治的權利。

𦻒伯 里 克 里 斯:( 西 元 前五世紀 )。

將所有官職對公民 開放。

以抽籤方式產生執政官。

陪審團擴大為六百人。

成立海軍。

𤊄特色:

對公民權設有嚴格的限制:血統。

西元前 451 年的法律規定:出生在雅典,且父母均為雅 典人的十八歲以上男子;排除婦女、外來移民與奴隸。

慈直接參與的民主→後世民主政治的典範。

◎雅典民主政治與現代民主政治的比較

雅典民主制度 今日民主制度

相異處

參政者僅限公民階級

直接代表制

官員以抽籤方式產生

公民資格有限制:

以血統為認定標準 ( 父母皆為雅典人 )

全民平等

代議政治

官員以選舉方式產生

相同處 希臘半島南方的克里特島 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

斯巴達的軍國主義:有「希臘之劍」之稱。

民族:多利安人。

陶片放逐法:

設立的最初目的是 為了放逐有恢復僭 主野心的雅典政治 家。方法即在陶片 刻上認為應該被放 逐者的名字,投入 投票箱,選票總數 超 過 6000 才 為 有 效;如未達 6000,

則 此 次 選 舉 為 無 效。得票最多的人 士即為當年放逐的 人選,放逐期限為 10 年( 一 說 為 5 年,但都可以為城 邦的需要而隨時被 召回)。

斯巴達二王制度:

為了使兩王互相制 衡,國王的實際權 力不大,如果需要 決定事務,則由元 老會議為主。國王 在戰時才有權力,

而其中一個國王擔 任統帥,另一個國 王則負責留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18 年 12 月 25 日,筆者應邀參與觀察「第九屆世界神明聯誼 會」全程活動,見證了宗教嘉年華會式的聯誼慶典。此次活動聚集 海內外 768 家宮廟、3478

28   穆罕默德·瓦利烏拉·汗著,陸水林譯《犍陀羅——來自巴基斯坦的佛教 文明》,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9 年,第 78-81

人類文明的發源 近代歐洲的興起 20世紀的

簡稱馬蒙(或譯麥蒙、邁蒙等,阿拉伯語:نﻮﻣﺄــﻤﻟا ,拉丁化: A l-M a’m ūn ),是阿拉伯帝 國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任哈里發(813

在世界人權宣言第二條提到:「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

南亞島國斯里蘭卡在 21 日發生復活節連環爆炸案,當時一共有三座羅馬天主教 堂以及四家飯店同步遭炸彈攻擊,22 日的報導指出至少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非祀典所載者盡除之。 《北史》 (3)唐武宗皇帝:會昌五年(AD845) ,大毀佛寺,復僧尼為民。 《新 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