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4-02-02高一題目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4-02-02高一題目"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精誠中學

104學年度 第二學期 第二次月考 高一(下)歷史科試題

範圍: 歷史(2) CH4~6 適用班級:高一全部,共14班

命題老師:曾蓮馨

審題老師:廖中庸

※ 本卷共6頁;另附答案卡

一、 單選題:(共60題,每個答案1.5分,共90分)

1. 范曄的《後漢書》曾評論某人的經學成就為「……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蕪,刊改漏失, 自是學者略知所歸……」。他經注詳於典章制度,名物訓詁,統一今古文之爭,對後世經學發 展有深遠的影響。請問:此人是誰? (A)劉歆 (B)馬融 (C)鄭玄 (D)許慎。 2. 「一些根深蒂固、強宗大族留居北方,成為當地統治者拉攏的對象。一些大族則因遷徙之故,成 為政治權力的核心,與皇權共同治理,形成了皇權政治的特殊形式。 」請問:文中所述之現 象,最早會出現於何時? (A)兩漢之際 (B)漢魏之際 (C)魏晉之際 (D)兩晉之際。 3. 有關兩漢時期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差異,何者正確? (A)今文經學偏重章句訓詁,古文經則重微言大義 (B)今文經學家不信緯書,而古文經學家則喜談陰陽災異 (C)今文學家以六經為孔子所作,古文經學家則認為六經為古代史料,孔子只是加以整理傳授 (D)今文經學盛行於西漢,古文經學則盛行於東漢。 4. 資料一:殷堯藩《端午日》詩云:「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 蒲酒話昇平。」 資料二:梅堯臣在《端午晚得菖蒲》詩云:「薄暮得菖蒲,猶勝竟日無。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 壺。」。依據資料一、二及你的生活常識來判斷,下列哪些是端午節時為避邪、驅蟲、解毒而有的 習俗? (甲)門口掛艾草、菖蒲 (乙)佩帶香囊 (丙)喝雄黃酒 (丁)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 門窗上 (戊)吃粽子、划龍船 (A)甲乙丙丁戊 (B)甲乙丙丁 (C)乙丙丁戊 (D)甲丙丁戊 。 5. 老師要同學討論西晉王朝旋起旋滅的原因。 甲生:「宦官亂政,權臣當道,以致皇權淪喪。」 乙生:「鑑於曹魏皇帝孤立速亡,所以加重諸侯兵力,導致尾大不掉。」 丙生:「八王之亂導致互相殘殺,胡人趁機起兵。」 丁生:「胡人移居塞內,胡漢雜處問題未澈底解決。」 戊生:「過於保障世族特權,引發百姓不滿而民變迭生。」 以上諸生,有幾個人的說法正確 ? (A)二位 (B)三位 (C)四位 (D)五位。 6. 漢初經濟窮困,天子甚至找不到四匹顏色相同的馬拉車,位居將軍、宰相的高官,也只能坐牛 車而沒有馬車。閱讀下列哪一史書之內容可得知? (A)《秦記》 (B)《漢書.食貨志》 (C)《漢書.藝文志》 (D)《漢書.溝洫志》。 7. 漢武帝財政改革中所實施的「均輸」,其辦法為何? (A)平均分擔人民賦稅 (B)盡收天下之貨,貯存於京師 (C)將鹽、鐵、酒公賣,所得全部繳入國庫 (D)於各地設官,負責將上繳京師的貢物,運往價高的地方出售,得錢歸公。 8. 魏晉南北朝世家大族之形成,其實是源自於東漢時期累世公卿的現象。請問:這應是和當時某 些家族的哪種情況相呼應?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政體,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B)與皇帝結親,以外戚身分壟斷政權 (C)漢武帝獨尊儒術 (D)九品官人法的實施。 9. 「這場紛爭摻雜了門第、仕途、政見、恩怨的糾葛,後來凡朝中議事必針鋒相對,期間有很多無 原則的意氣之爭,但雙方的爭執主要涉及到透過什麼途徑來選拔官員的問題。」請問:文中所 述,所指為何? (A)西漢晚期經今古文之爭 (B)東漢晚期的黨錮之禍 (C)南朝時期世族寒門之爭 (D)唐代晚期的牛李黨爭。

(2)

10. 右附圖是「寒人」擔任政府要職的統計表。請問: 圖中所述之甲、乙時期,所指各為何? (A)西漢、東漢 (B)西晉、東晉 (C)東晉、南朝 (D)西魏、北周。 11. 漢武帝的「平準法」、王莽的「五均賒貸」,名稱與內容雖有不同,但均具有何作用? (A)調節利率 (B)減低貨幣供應量 (C)調節物價 (D)刺激生產。 12. 某位曾來過中國的阿拉伯人將他的親身見聞寫成一本書,書中提到:「他洗劫廣府(廣州)以 後,又接二連三地搗毀其他城市,中國皇帝已經倉皇失措了。不久,他竟打到京畿,直逼名叫 胡姆單(長安)的京城。皇帝只得捨棄京師,逃到鄰近西藏邊境的穆祖(成都),在那裡設置 了行宮。」請問:阿拉伯人書中所提及的「他」,應是下列哪一位歷史人物? (A)劉曜 (B)侯景 (C)安祿山 (D)黃巢。 13. 漢代的經學分為今文經及古文經,請問:在山東孔子故宅牆壁發現的許多經典應該是屬於何 者?漢儒在研究此一經典時又呈現何種特性? (A)古文經:通經致用 (B)古文經:通經識古 (C)今文經:無為而治 (D)今文經:通經識古。 14. 莊主豢養著大批「刺客」、「敢死士」,並強制依附的農民組成「家兵」或「部曲」,平常巡邏、守 衛,必要時拉出去打仗,因此也很容易轉化為武裝割據的地方勢力。請問此應是何時的現象? (A)春秋戰國 (B)秦末 (C)西漢 (D)東漢。 15. 有一人士,在推行改革的法令和措施時,沒有進行必要的理論說明,只是簡單地以文獻中古代 聖王的制度作為改革的理論基礎;一些制度與名稱,也是儒者以古文經《周禮》和《樂經》為依 據提出來的。文中所述的「儒者」,是指何時之人? (A)秦孝公時 (B)漢武帝時 (C)王莽當政時 (D)漢光武帝時。 16. 下列關於皇帝與學術思想的配對,何者正確? (A)秦始皇:道家 (B)漢文帝:儒家 (C)漢高祖:農家 (D)漢武帝:表儒裡法。 17. 「西晉末年,動亂伊始,留戀鄉土不願他遷的人們,紛紛在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之處,儲存糧 食,一俟情況緊急,立刻進入避難。」這裡所指的「易守難攻」之處是指: (A)城堡 (B)塢堡 (C)田莊 (D)兵坵。 18. 資料一:漢光武帝根據部下進獻的〈赤伏符〉:「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門野,四七之際 火為主」,因此即位於鄗。 資料二:西漢元帝時,有一年發生嚴重火災,人民死傷無數。元帝因此下詔,承認他統治時出 現問題,應為此事負責。 資料三:董仲舒認為天人一體,人就是一個小型的天,人身上有三百六十六根小骨節,等於一 年的天數,有十二根大骨節,等於十二個月份,人有五臟,天有五行,人有四肢,天有四時, 人眼睛一閉一開,正像晝夜替換。 有關以上敘述,何者正確? (A)由三段資料可知陰陽五行說乃漢代思想之正統主流學術 (B)資料一顯示即位天子必須尋求「天命」以符正統之意義這個情況始於東漢 (C)資料三董仲舒指出「天人相應」理論,乃以天道制衡帝王權勢,儆示皇帝應行仁政 (D)董仲舒為君主專制學術上的理論基礎,因為君王權力既得之於天,人們勢必無法抗衡,也 不應抗衡。 19. 多種族國家,如果無法維持境內各種族的和諧融合,則種族間的對立將導致內亂的發生,甚至 造成人民流離失所與國家滅亡的慘禍。以下何者可為例證? (A)五胡之亂-永嘉之禍-西晉亡 (B)安史之亂-藩鎮之禍-唐代亡 (C)澶淵之盟-靖康之亂-北宋亡 (D)黨社紛爭-流寇之禍-明代亡。 20. 漢代的黨錮之禍與唐代的牛李黨爭都是兩個王朝晚期的重要政治鬥爭,請問兩者相似處為何? (A)皆是士族與寒門互相鬥爭所引起 (B)黨爭後皆直接導致王朝滅亡 (C)兩場黨爭皆促成地方割據勢力的出現 (D)兩個黨爭都有宦官涉入其中。 21. 漢代某時期規定,商人財產每二千錢須納一百二十錢,若是經營手工業,則每四千錢納一百二 十錢;對私人的運輸工具,一車納一百二十錢,商人則納二百四十錢,五丈以上的船也須納一 百二十錢。由於如此將使豪富皆爭匿財,朝廷遂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請問朝廷的這

(3)

些政策被稱作什麼? (A)均輸平準 (B)國營專賣 (C)輕徭薄賦 (D)算緡告緡。 22. 中國有一個時期的某一集團是「漢族的上層進入朝廷,成為攬有大權的重臣;中層漢人則進入 軍旅,逐漸成為這個政權的軍事武力之主幹;下層的漢人則以農民的身分,安土重遷的於土地 上貢獻稅收和人力。這三種身分的漢人,都被吸收進入這個政權,立足於這個胡人社會,代表 著關中的漢人已經全面和這個政權結成一體。」資料中所說的時期是: (A)北魏「關隴集團」 (B)北周「關隴集團」 (C)明代「關隴集團」 (D)清代「關隴集團」。 23. 博士官的起源甚早,但至漢武帝以來,博士官的主要任務為何? (A)以備顧問 (B)裁決機宜 (C)講授五經 (D)考訂古籍。 24. 某篇文章:「……透過絲路傳入的技術與物產,為中國增添了許多新奇的項目:植物如菠菜、 甘藍、胡椒、水仙,罕見動物如鴕鳥;新式的食品胡餅(類似燒餅)與葡萄酒廣受喜愛,砂糖 改良技術也從印度經由絲路引進;龜茲樂在中土尤其受到喜愛,源自□□的波羅球(又稱馬 毬)傳入後特別盛行於宮廷;西亞民族的伊斯蘭教、景教、摩尼教等也傳入中國,並在國都城 內建寺傳教……」。請問:這篇文章的題目可能是? (A)論漢代的絲綢之路 (B)唐代文化之評析 (C)淺述宋元時期的中西文物交流 (D)蒙古西征後文化交流之我見。 25. 「博奕」是漢代盛行的娛樂活動之一,「博」、「奕」分別所指為何?  (A)圍棋、跳棋 (B)五子棋、跳棋 (C)象棋、圍棋 (D)跳棋、象棋。 26. 在一場戰役中,南方謀略運用成功,憑招募一批流民首領勁旅成立「北府兵」,並與荊州桓氏 力量相呼應,終以寡擊眾,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亂。請問:此為哪一場戰 役? (A)春秋的邲之戰 (B)東漢末年的官渡之戰 (C)漢末的赤壁之戰 (D)東晉的淝水之戰。 27. 上完歷史課,幾個學生圍在一起討論剛剛上課的內容。針對他們所討論的,何者所言正確? (A)兩津:安史之亂會發生,主要是因為安祿山被重用,使得他擁兵自重,有機可乘 (B)中川:糟糕的是,安史之亂歷時9年,把國家的東南財富區都破壞了,唐代晚期只能靠著 北方的經濟支撐 (C)麗子:安史之亂後的藩鎮割據更加嚴重,直到五代才結束這種藩鎮武力爭奪的局面 (D)本田:黃巢之亂也很可怕呢,我覺得之所以有那麼多人響應黃巢的叛變,跟東漢的黃巾之 亂一樣,是藉由道教起事。 28. 西元前213年,秦代博士淳于越在一次朝廷會議上提出恢愎周代的分封制度,「無輔拂(輔 助),何以相救哉?」丞相李斯反對,進言說腐儒「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 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請問:秦始皇如何處理此次爭議? (A)採郡縣制,並實施焚書 (B)下令阬儒 (C)實行封建制度 (D)實施郡國並行制。 29. 東晉時期,南方的士族有「早渡江的士族排斥晚渡江的士族」、「僑民戶籍為白色,南方土著戶 籍為黃色之分」。面對這種不平等的情形,當時的政府如何解決? (A)改行俸祿制度,消除以土地多寡分階級之弊 (B)造黃冊、魚鱗圖冊等戶口資料及土地資料,清丈人口和土地 (C)行一條鞭法,按土地多少徵收稅收,澈底消除士族免稅特權 (D)行土斷制,取消僑郡、僑鄉免稅之特權,南遷之北人納入當地戶籍,亦要繳稅。 30. 下附表是東漢末年太平道與五斗米道的比較,請問哪項錯誤? 31. 這位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殺害唐宗室諸王及大臣,但另一方面又積極拔擢人才,並在 進士科加試雜文,增設武舉,因此後世對此褒貶不一。請問:文中所述是指哪一事件? (A)玄武門之變 (B)武周代唐 (C)安史之亂 (D)牛李黨爭。 32. 請先閱讀下列四段資料,然後再回答以下問題。 資料一:「一切學術操於王官。」 資料二:「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 太平道 五斗米道 (A) 創立者 張角 張陵 (B) 創立時地 東漢桓、靈年間,河北 東漢順帝年間,四川 (C) 信奉經典 《道德經》 《太平經》 (D) 組織動員 聚眾引發黃巾之亂,後被政府所平 張魯據有漢中,後被曹操所破

(4)

方。」 資料三:「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诛 族。」 資料四:「諸子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請問:這四段資料所反映的時代現象,依序為何? (A) 一二三四 (B) 四一二三 (C) 一四二三 (D) 四二三一 。 33. 資料:「中國經六國及秦楚之長期爭亂,天下困窮,達於極點。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 旅,老弱轉糧釀,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致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請問: 此時統治者採取的治術為? (A)黃老治術 (B)嚴刑峻法 (C)天人感應 (D)儒家治術。 34. 秦始皇創建了哪些政治制度,是「符合當時社會的需要」? (甲)三公九卿制 (乙)帝王年號 (丙)車同軌、書同文 (丁)察舉孝廉 (戊)稷下學官 (A)甲、丙 (B)甲、戊 (C)乙、丙 (D)丁、戊。 35. 月華到博物館參觀展覽,導覽手冊上有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照片及玄奘西行取經的歷程簡述 等。下列何者最可能是這項展覽的名稱? (A)兩漢經學的承先啟後 (B)蒙古西征與科技交流 (C)佛教在中國的傳布發展 (D)北宋與草原民族的互動。 36. 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世族社會,具有濃厚的社會階級等差之現象,故世族與庶人之間不相往來, 即便有皇帝的支持,寒人出身者仍難擠身世族之行列。南朝宋的皇帝已是寒人出身,但仍難動 搖此一社會階級規範。請問上述,下列哪一句話最不適合描述本段資料所呈現的社會現象? (A)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如何則秘書 (B)魏晉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截然有別 (C)王與馬共天下 (D)富不過三代。 37. 有一位人士,在其作品中論述整頓和建立道教組織的必要性,提出建立道教自上而下的固定教 會組織;進一步規定神職人員的升降制度。可見他已為整頓道教提出了一套組織系統的規定。 請問:文中所述,是指哪一位人士對道教組織建立的貢獻? (A)張陵 (B)張角 (C)葛洪 (D)陸修靜。 38. 下附表是佛教高僧的重點整理,請問哪項錯誤? 39. 資料:「此種兵制的駐守單位約由800至1,200人所組成,主要集中在京師(陝西省)附近, 而山西省則駐紮在□□人入侵必經之路和北方邊陲太原地區,透過此兵制維持著國家的武 功。」 資料二:「……家富體健子弟,年二十當兵,年六十退役。不擔任其他徭役,須自備糧食衣裝。 平時得農耕、教戰,戰時出征,尚須入京宿衛。」。請問:下列是關於上述唐代兵制的敘述,請 問何項正確? (A)屬於全民徵兵制 (B)這群軍人按時領國家薪俸,生活穩定 (C)具有兵農合一特色 (D)為平定安史之亂及黃巢之亂的主力軍。 40. 「中國人最注重結婚生子,傳流後代;同時讀書人必須讀儒家經典,以應科舉。這兩點成為佛 教在中國傳布的最大障礙。但它們主張不必出家,也不必誦讀佛經,即可悟道成佛,以是中國 人尤其是士大夫信者漸多。由此看來,它們的產生,可以說是佛教對中國文化的一種妥協,也 可以說是佛教衰落的現象。」請問:文中所指稱的「它們」,所指為何? (A)禪宗 (B)華嚴宗 (C)天台宗 (D)唯識宗。 41. 唐初佛教宗派林立,教義殊方,受中國影響的韓國、日本亦同。其後中國與日本、韓國的佛教各 宗派漸至消沉,應時而興的是禪宗和淨土宗。這種現象反映了東亞佛教信仰變遷的哪種特徵? (A)佛教思想漸統於一尊 (B)由形而上走向世俗化 (C)儒釋道三教漸趨融合 (D)統一政權的思想控制。 42. 「新羅王遣子弟來華,請入國學,而有稱『宿衛學生』者。其學生或習經史,或學佛法,傾慕華 (A) 法顯 自長安西行求法,撰《佛國記》,是中國僧侶直接留學印度而返的第一人。 (B) 慧遠 首倡出家人當以「釋」為共同的姓,並制定僧團的戒律,系統地整理大量的 佛經譯本,奠立了佛教在中國發展的基礎。 (C) 鳩摩羅什 精通漢文與梵文,其所譯的佛經,成為後來中國佛教各派立宗的經典依據。 (D) 玄奘 遠赴天竺鑽研佛學,返國後主持譯經工作,直接從梵本口譯,成果輝煌。

(5)

風,接受華化,正朔衣冠皆遵中國。」請問:文中所述之現象,出現於何時? (A)漢武帝時 (B)唐太宗時 (C)宋仁宗時 (D)清聖祖時。 43. 下列何外族,非唐朝時期主要外患 ? (A)回紇 (B)突厥 (C)契丹 (D)吐番。 44. 日本的漢化過程中,有不少中國人積極給予協助,□人即是典型的實例。他應日本之請前往, 除傳授佛經、建立該國佛教剃度制度外,更將中國醫學、建築傳入,他所建的唐招提寺,被譽 為該國天平時代的建築代表。請問:文中給予協助的中國人是誰? (A)圓光 (B)圓仁 (C)義淨 (D)鑑真。 45. 「這時的佛法多係口傳,國人尚難解其真義。於是與當日流行的道教,彼此混雜,互相推演。當 時信教者與傳教者,都未能將佛道二教分辨清楚,多視為出自一門。」請問:文中所述,是哪 一時期佛教發展之現況?  (A)東漢 (B)魏晉 (C)南北朝 (D)隋唐。 46. 下列是有關唐末黃巢之亂的敘述,正確項目為何? (A)發生在唐憲宗年間 (B)這場動亂因擾及長江流域,影響唐代國家稅賦收入甚鉅 (C)動亂的性質屬於籓鎮割據 (D)結束此場動亂是朱全忠(朱溫)。 47. 有一本史書記載:「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夷狄。朕才不及古人而成功過之……自古皆 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我們對於這段史料應如何解讀? (A)這是漢武帝,主動出擊夷狄,以武力威服是光耀中華的唯一手段 (B)這是梁武帝,接納東魏降將,採行以夷制夷手段是最佳外交手法 (C)這是北周文帝,成立關隴集團,採行胡漢融合淡化夷夏間的界線 (D)這是唐太宗,以武力平服夷狄,確立天可汗制度體系的運作精神。 48. 中國歷代兵制發展各有特色,其中府兵制是相當特殊,請問下列哪個朝代,未實施過「府兵 制」? (A)西魏 (B)北周 (C)唐代 (D)明代。 49. 資料:「某制度按照戶口數目比例分配,制為定額,由是,參與政治機會開放給全國各地。經 濟文化落後地區與進步地區,皆照人口比例來選拔人才,如此則中央政府永遠有全國各地人民 參加,政府始終代表全國性」。請問資料中的「某制度」應該是指哪一朝代、哪一制度的實施? (A)漢代「選舉制度」 (B)魏晉南北朝「九品官人法」 (C)唐代「科舉制度」 (D)明、清「科舉制度」。 50. 下列是有關漢武帝及王莽的財經改革中,請將正確項目選出: (A) 漢武帝目的在於「平抑物價」的是---均輸 (B) 王莽的王田制企圖恢復古代---東周的制度,來制止日益劇烈的土地兼併 (C) 王莽的改制,其國營事業是將---漢武帝的政策加以縮小 (D)王莽的改制中,其國營的平價事業---五均。 51. 「江南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經濟比較,曾經有『江南卑濕,丈夫早夭』之說。甚至批准飢民可以流 徙就食江南,希望飢民在當地定居,可見江南地區,尚處於相對落後的局面。」請問:文中細 數江南之經濟現象,至何時始見轉變? (A)西漢前期 (B)東漢晚期 (C)東晉晚期 (D)南朝晚期。 52. 中國歷史上古時代土地制度制發展,各有不同特色。請問下列哪個朝代,未實施過「均田制」? (A)曹魏 (B)北魏 (C)隋 (D)唐。 53. 「這個時期,佛教僧侶在學術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們長途跋涉,在求取佛經的旅程 中,將他們所經歷的國家和見聞記錄成書,成為後世研究唐代國際交通的重要資料。國外天文 學和數學的傳入,使得多次修改曆法,使得中國的天文與曆法之事長足進步。醫學也隨著宗教 傳入中國,此外如催眠術、按摩法、長生術等,都是從國外輸入。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再沒有一 種外來思想和佛教一樣,影響中國人如此大而且久的了。」請問:文中所述之「國外」,是指何 國? (A)大食 (B)波斯 (C) 大秦 (D)天竺。 54. 資料:「……宋孝武帝的親戚路瓊之,跟太常王僧達是鄰居,曾盛裝乘車並帶領大批隨從拜訪 王家,結果王僧達並沒有以隆重的禮節接待他,反而用言語侮辱路瓊之。路瓊之回去之後,向 孝武帝的母親路太后哭訴,路太后大怒,打算降罪王僧達。孝武帝得知後,向路太后說:「我 覺得瓊之年紀還輕,本就不應該隨意拜訪人家,王僧達是家世背景顯赫的世族子弟,怎麼可以 因為這樣的事情就處罰他呢?……」根據上面資料敘述,請問王僧達應屬於哪一種世族? (A)國姓 (B)郡姓 (C)吳姓 (D)僑姓。 55. 下列何項事件,不是造成魏晉南北朝世族衰亡的原因之一?  (A)六鎮之亂 (B)爾朱榮之亂(河陰之亂) (C)玄武門之亂 (D)侯景之亂。 56. 下列是對中國歷史南朝四代 (宋齊梁陳) 的敘述,請選出錯誤項目? (A)皆建都建康的偏安正統王朝 (B)皆以篡位得國 (C)皆出身寒門 (D)皆有骨肉相殘的局 面。 57. 近代有人指出:「槍桿子出政權。」古代也有人說:「天子者,兵強馬壯者居之。」中國歷史上,

(6)

這種情況有時會成為政權交替的常態。下列哪一個時代最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A)漢代前期 (B)唐代中期 (C)五代時期 (D)明代中葉。 58. 唐代三省制是權責分明的制度,是由漢代歷經魏晉南北朝逐漸演變發展而來,至唐代而發展 完備。下列關於三省制度的敘述,何項正確? (A)遇軍國大事,由門下給事中、黃門侍郎各書意見,經中書舍人審議,進呈皇帝 (B)詔書頒下之後,中書省侍郎、中書令,皆可以封還詔書,或是駁正詔書的缺失 (C)在審議核可後,再交由掌管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尚書省執行詔書所頒下的任務 (D)黃巢亂後,三省漸成君主的諮議機構,極少能行宰相的職權,大權旁落樞密使。 59. 右附圖( 59 及60 題目) 是漢末五胡分布 與移動圖。根據右下圖,漢代「昭君和親」 的對象是哪個部族? (A)甲 (B)乙 (C) 丙 (D)丁。 60. 承上題,胡族領袖條件以「豪健」為主,曾 多次反抗東漢,使其窮於應付的是哪個部 族 ? (A)甲 (B)乙 (C)丁 (D)戊。

二、多選題:(共5題, 每個答案2分,共10分;答錯倒扣十分之一 )

61. 下列是有關漢初「削藩 (封國制度) 」之經過,請將正確項目選出? (A) 漢初實施完全封建制度—導致諸侯王勢力太大 (B) 漢文帝時—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C) 漢景帝時—主父偃—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D) 漢武帝時—鼂錯—硬性削藩 (E) 漢武帝時—主父偃—推恩、眾建。 62. 下列屬於西漢初年所實行之政策,請將正確項目選出? (A)賈人不得衣絲乘車 (B)黃老治術 (C)放任無為 (D)與匈奴和親 (E)以法為教。 63. 下列是有關中國魏晉南北朝世族政治發展中,請將正確發展項目選出? (A)萌芽階段---三國時代 (B)開花階段---兩漢時期 (C)結果(巔峰)階段---隋唐時期 (D)萎縮階段---南朝時代 (E)瓦解階段---隋唐時代。 64. 下列哪些史事與漢武帝有關? (A)元宵節的起源 (B) )統一貨幣,「四銖錢 ,嚴禁私鑄」 (C)首創年號 (D)實施「占田制」 (E)頒布算緡令及告緡令。 65. 下附圖表示唐朝租庸調法與兩稅法之比較,請選出正確選項: 租庸調法 兩稅法 (A) 以貧富訂戶等,繳納錢幣為主 以編戶為基礎,計口徵收實物 (B) 每年稅收一次 每年夏、秋稅收二次 (C) 稅額不定,量出為入,利於政府 稅額固定,量入為出,利於人民 (D) 項目分別 方法複雜 (E) 為民置產,抑制兼併,增加國家賦稅 政府只徵租而不授田,為後代所沿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四)於結訓後一百二十日 TIMS

下列哪一種記憶體屬於非揮發性記憶體, 不會因電源關閉而使其中的資料消 失, 但是可以透過電壓的方式重複抹除資料, 可用於基本輸入/ 輸出系統 (Basic Input / Output System,BIOS)

分拆課題為不同部份 通常2至4堂可教完一課 幾乎1至2天要交一次家課 每次家課的題型較少.

sort 函式可將一組資料排序成遞增 (ascending order) 或 遞減順序 (descending order)。. 如果這組資料是一個行或列向量,整組資料會進行排序。

你有權要求查閱及更正教育局所持有關於你的個人資料。如需查閱或更正個人資料,請以書面向有關高級學校發

回應電子平台問題 自主探索 考察點額外講解 支援學生.

所以 10 個數字 個數字 個數字 個數字 pattern 就產生 就產生 就產生 就產生 10 列資料 列資料 列資料 列資料 ( 每一橫 每一橫 每一橫

「那麼國民黨和 共產黨是否志同 道合?有否合作 空間?」(學生 可就一己所知作 答,然後再細閱 工作紙的資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