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探討"

Copied!
1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之 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探討. 研 究 生:李菀琪 授課教授:程瑞福. 中華民國 105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i.

(3) ii.

(4) 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探討 2016 年 6 月 研 究 生:李菀琪 指導教授:程瑞福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中體育班應屆畢業生在不同升學進路上其社會支持與決 定因素關係與差異。研究問卷採自編設計「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與決 定因素探討問卷」為研究工具,所得有效樣本 358 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 單因子變異數、多變量變異數、皮爾森積差及多元逐步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一、多數學生在國中前已接受專長訓練,並能獲得高運動成就;5 成學生選擇留在臺北 市體育班繼續升學;「家人」是升學進路上最多的支持來源,「學習氛圍」是最主 要的因素。 二、在升學進路上, 「運動成就」具有影響性; 「同儕」與「教練」支持體育班學生繼續 從事運動訓練,並受到「學習氛圍」、「經濟支援」及「學校特性」的影響。 三、在社會支持上,不同「運動項目」、「學科成就」受到「家人」、「同儕」與「教練」 的支持而有不同升學選擇。 四、在決定因素上,不同「運動項目」受到「學習氛圍」、「經濟支援」與「學校特性」 的因素而有不同升學選擇; 「男生同學」較重視「學校特性」與「能力適應」因素。 五、「教練」與「學習氛圍」對體育班學生升學臺北市高中職體育班最具正相關;「教 練」是影響決定因素最主要關鍵,社會支持最重視「學校特性」。 六、對升學至臺北市高中職體育班, 「同儕」 、 「教練」 、 「學習氛圍」具有正向解釋力, 「家 人」、「教師」、「能力適應」具有負向解釋力;整體解釋力達 32.1%。. 關鍵詞: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社會支持、決定因素、生涯決定. iii.

(5) Discuss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Decisive Fact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ized Sport Education Programs in Taipei City June,2016 Author: Li,Wan-Chi Advisor: Chen,Jui-F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of social support and decisive factor in different access roads to advanced education for 9th grade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specialized sport education programs in Taipei city.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research is designed and edited originally, acquired 358 effective samples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multivarite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s correlationanalysis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Most of the students were given specialized sport training before junior high school and obtained achievement in sport, 50% chose senior high school/ vocational school’s specialized sport education programs in Taipei City. ”Family” is the main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Learning Atmosphere” is the main decisive factor. 2. On access roads to advanced education, “Sport Achievement” is low-related, “Peer” and “Coach”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and to value the factors of “Learning Atmosphere”, “Financial Support” and “Character of School”. 3. On social support, the interaction of specialized sport,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access roads to advanced education shows the aspect of support of “Family”, “Peer” and ”Coach”. 4. On decisive factors, the interaction of specialized sport and access roads to advanced education shows the aspect of difference of “Learning Atmosphere”, “Financial Support” and “Character of School”. Male pay much attention on “Character of School” and “Capability of Accommodation” than female. 5. “Coach” and “Learning Atmosphere” reach medium relation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iv.

(6) specialized sport education programs in Taipei city which is the highest. “Coach” is the most related source of support on decisive factors, “Character of School” is the most-focused aspect of social support. 6. To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ized sport education programs in Taipei city, “Peer”, “Coach” and “Learning Atmosphere” provide positive explanations, ”Family”, ”Teacher” and “Capability of Accommodation” provide negative explanations, the entire explanation reaches 32.1%..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ized Sport Education Program, Access Road to Advanced Education,Social Support, Decisive Factor, Career Decision.. v.

(7) 謝誌 終於熬過了被工作、讀書與家庭充滿的兩年!!曾經認為研究所只是個學習如何寫 出論文但無法增進工作實務經驗的地方,一直不願接觸;然而人的腦袋就像吸了水的海 綿,進入職場後靠著它來提升戰鬥力,經過多年的耗盡,海綿已接近乾涸空洞,此時, 研究所就是補足高養分的營養液,讓我重新點燃戰鬥力。 一路上最感謝的人當然是帥氣又顧家的老公,每當我一專注,他就像沒了老婆的單 親爸爸,顧著兩個尚需要陪伴的孩子;有時一句話「你就好好去拼吧!」,讓我無後顧 之憂,實際上自己卻忙的焦頭爛額,而我也真的沒憂心過!!就像老公出門去打球時也 無後顧之憂,但我知道那是他最好的宣洩管道,感謝老公的支持,沒讓你白費了! 感謝兩位寶貝的體諒,常常纏著媽咪想展現在學校所學的或發現,但偶爾脾氣一來, 寶貝們就知道媽媽要忙了,只要說明不能陪伴的原因,他們也聽話地離開我的視線;有 時孩子會問我:媽咪你明天要上課嗎?都有種不捨的情緒!寶貝們,媽咪愛你們歐,可 以陪你們了! 求學過程中,謝謝體育行政班的同學相伴,像是俊翔、棟遠在思緒上的引導,不管 是實務經驗或是人生大道理;俞勛、譞山喜及珮瑜在知識理念上的暢談,不管是行政職 務或學習分享;秀芬與莉萍在課堂學習上的力挺,不管是永遠的第一組或團隊經營策略; 品樺、家齊與禮安在對面事務上的分享,不管是個人經營或家庭經營;最後,要感謝的 是正亮與柏淯,一個點醒我知道時候到了,一個幫我找到學習之路。你們都是這兩年讓 我受益良多的戰友,感謝你們,也別忘了有三年之約的同學,一起穿上學位服歐! 能寫上這篇謝誌,當然要感謝程瑞福老師,引導著學位論文的架設方式及思考面向, 讓一個數字比文字精熟的我,能寫完一篇論文,「白話」就對了!!但怎麼白話就是我 的致命點!!一修再修,終於完成了!!謝謝老師!! 李菀琪 謹誌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2016 年 7 月. vi.

(8) 目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i 目次…………………………………………………………………………………………..vii 表次…………………………………………………………………………………………….x 圖次…………………………………………………………………………………………x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五節. 名詞解釋………………………………………………………………………6.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8. 第貳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社會支持相關文獻之探討…………………………………………………9. 第二節. 決定因素相關文獻之探討…………………………………………………14. 第三節. 體育班設置與發展…………………………………………………………21. 第四節. 國中體育班相關文獻之探究………………………………………………31 vii.

(9) 第參章 研究方法……………………………………………………………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45.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48. 第四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49.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63.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5 第一節. 成長背景、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之現況分析………………………………65. 第二節. 不同升學進路之成長背景、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的差異比較……………73. 第三節. 不同升學進路與成長背景在社會支持各構面的差異情形………………79. 第四節. 不同升學進路與成長背景在決定因素各構面的差異情形………………88. 第五節. 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間相關情形分析………………………96. 第六節. 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對升學進路之預測分析……………………………9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02 第一節. 結論…………………………………………………………………………102. 第二節. 建議…………………………………………………………………………106. 引用文獻………………………………………………………...……………108 一、中文部分…………………………………………………………………………108 二、英文部分…………………………………………………………………………116. viii.

(10) 附錄…………………………………………………………………………117 附錄一 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探討預試問卷……………117 附錄二 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探討問卷…………121. ix.

(11) 表次. 表 2-1. 體育班與社會支持關係研究之統整……………………………………….………13. 表 2-2. 朱仕盟(2014)針對招生與升學管道訪談研究與升學管道相關之內容…..………15. 表 2-3. 體育班與就讀動機關係研究之統整……………………………….………………18. 表 2-4. 體育班與升學意願關係研究之統整……………………………….………………21. 表 2-5. 我國運動選手四級培訓體系……………………………………….………………24. 表 2-6. 101 學年度各縣市國中體育班升學情形…………………………..………………30. 表 2-7. 97~101 學年度臺北市開設國中體育班統計表……………………………………32. 表 2-8.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分類原則……………………………….………………32. 表 2-9. 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招收成績優良學生條件資格…….…..…..……35. 表 2-10 97~101 學年度臺北市開設高中體育班人數統計表…………….…..……………36 表 2-11 97~101 學年度臺北市國中體育班畢業生進入高中體育班情形….…..…………36 表 2-12 臺北市 102 學年度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評核表…………………..………………37 表 2-13 臺北市 104 學年度高中學校體育班招生項目及人數…………….………………38 表 2-14 臺北市 104 學年度高中學校重點運動招生項目及人數………….………………39 表 2-15 102 學年度臺北市國中體育績優生重點運動項目招生名額……....…..…………40 表 2-16 102 學年度臺北市國中體育班評鑑升學進路委員建議彙整表…….….…………42 表 2-17 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各運動項目銜續管道分析表…………….……………………42 表 3-1. 臺北市 101 學年度國中體育班招生種類統計表…………..………………………48. 表 3-2. 臺北市 101 學年度國民中學體育班招生核定項目………..………………………51. 表 3-3. 訓練年資分類說明………………………….………………………………………51. 表 3-4. 運動成就分類說明………………………….………………………………………52. 表 3-5. 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預試問卷題目……….………………………………………53. 表 3-6. 升學進路之決定因素預試問卷題目……….………………………………………54 x.

(12) 表 3-7. 社會支持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56. 表 3-8. 決定因素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57. 表 3-9. 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預試問卷 KMO 與 Bartlett 檢定摘要表……………………58. 表 3-10 社會支持預試問卷之因素構面及因素負荷摘要表….……………………………58 表 3-11 決定因素預試問卷之因素構面及因素負荷摘要表.………………………………59 表 3-12 社會支持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摘要表.……………………………………………61 表 3-13 社會支持預試問卷各構面細項信度分析表.………………………………………61 表 3-14 決定因素預試問卷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摘要表.…………………………………61 表 3-15 決定因素預試問卷各構面細項信度分析表………………….……………………61 表 3-16 體育班升學進路之決定因素分類表………....……………………….…..………..63 表 4-1. 臺北市國中體育班應屆畢業生背景變項描述性統計表.…………………………65. 表 4-2. 臺北市國中體育班應屆畢業生升學進路選擇統計表………….…………………69. 表 4-3. 社會支持各題項描述性統計表….…………………………………………………70. 表 4-4. 社會支持各構面描述性統計排序表….……………………………………………71. 表 4-5. 社會支持各題項描述性統計表……….……………………………………………72. 表 4-6. 決定因素各構面描述性統計排序表….……………………………………………72. 表 4-7. 不同升學進路在成長背景差異分析表.……………………………………………74. 表 4-8. 不同升學進路之成長背景卡方考驗結果摘要表...……..…………………………75. 表 4-9. 不同升學進路在社會支持各構面差異分析表…….………………………………77. 表 4-10 不同升學進路在決定因素各構面差異分析表………….…………………………78 表 4-11 升學進路與性別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80 表 4-12 升學進路與主要居住地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81 表 4-13 升學進路與專長運動項目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82 表 4-14 升學進路與運動項目在社會支持的顯著差異及比較分析表……………….........83 表 4-15 升學進路與訓練年資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84 表 4-16 升學進路與運動成就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85 xi.

(13) 表 4-17 升學進路與學科成就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86 表 4-18 升學進路與學科成就在社會支持的顯著差異及比較分析表…………….………87 表 4-19 升學進路與性別在決定因素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89 表 4-20 性別在決定因素的顯著差異分析表…………………………………….…………89 表 4-21 升學進路與主要居住地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90 表 4-22 升學進路與運動項目在決定因素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91 表 4-23 升學進路與運動項目在決定因素的顯著性差異及比較分析表…….....................92 表 4-24 升學進路與訓練年資在決定因素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93 表 4-25 升學進路與運動成就在決定因素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94 表 4-26 升學進路與學科成就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95 表 4-27 升學進路與社會支持相關情形分析……………………………….………………97 表 4-28 升學進路與決定因素相關情形分析表………………………….…………………97 表 4-29 升學進路與決定因素相關情形分析表……………………….……………………98 表 4-30 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相關情形分析表…………………….……………………..100. xii.

(14) 圖次. 圖 1-1. 升學進路、成長背景、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研究問題說明圖………….………..5. 圖 2-1. 103 學年度起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招生管道……………………………….……29. 圖 2-2. 升學進路評分成績對照圖……….…………………………………………………38. 圖 3-3. 研究架構圖……………………….…………………………………………………45. 圖 3-4. 研究步驟與流程圖……………….…………………………………………………47. 圖 3-5. 問卷設計流程……………………………………………….………………………50. 圖 4-1. 性別、居住地、運動項目之組內百分比比較圖………………………………….67. 圖 4-2. 訓練年資、運動成就、學科成就之組內百分比比較圖….………………………68. 圖 4-3. 升學進路、社會支持、決定因素之組內百分比比較圖………..………………….69. 圖 4-4. 不同升學進路在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的最高平均數分析表…………………….73. 圖 4-5. 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相關情形比較圖…………………...………………………..99. 圖 4-6. 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對升學進路具預測力之方向圖…………………………..100. xiii.

(15)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期盼藉由 103 學年度臺北市國中體育班應屆畢業生的升學進路來探究學生成 長背景、升學進路、社會支持、決定因素等彼此間關係。本章內容為:第一節研究背景; 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限制;第五節名詞解釋;第六節研究重 要性。.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時代環境的變遷,少子化的趨向,學校與家長重視升學,以及教師自主性的提高, 體育運動團隊的組織與訓練日趨沒落,為此,「體育班」就在改善、有效解決、延續優 秀運動人才的考量下誕生了(曾文錄,2013)。為培育具有優異運動專長表現之學生,始 以專業性體育與運動教育,輔導其適性發展,配合各課程綱要,培質運動專業人才(李 昱叡,2012),促使運動訓練與課業學習的同步成長,也是幫助運動員生命延續與培養 未來升學的方法(江柏緯)。而體育班學生的進路(升學)管道,永遠是家長最關切的,學 校必須為她(他)們搜尋最適合的升學進路,讓其專長專項能更激發進步,進而更成材成 器(曾文錄,2013)。 體育班起源於民國 64 年,臺灣省教育廳函示各校推展體育應依其師資、場地、環 境、傳統等特性,發展一兩項單項運動(李坤培,2006)。為了培養學生運動競技專長, 對運動有潛能的學生,施以系統化的專業訓練,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於民國 91 年 1 月 12 日召開國家競技運動發展會議,在其「加強運動員培訓,以有效提升競技實力」會議結 論中提及,請教育部配合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重點發展項目,於國小、國中及高中(職)整 體規劃設置體育班(陳秉洋,2009)。一個優良的運動人才培育體制,須有國小、國中、 高中職以及大學間各環節之銜接機制,以收長期培育規劃之效,讓學生可以在自身生活 場域就近就學,建立體育班三級培育體制一貫化,一來減少學生舟車勞頓之苦,二來可 避免住宿學校可能引發之弊端與安全顧慮,此規劃可有助於專項運動員從國民義務教育 銜接至高中職(程瑞福,2011)。各級學校設立體育班的宗旨雖略有不同,但主要仍以具 1.

(16) 有運動潛能學生,施以有系統之運動訓練,培養身心健全之優秀人才,以提升學生運動 技能為目標,而學校無不竭盡心力招收具有潛能的學生及聘任優秀專教,並妥善規畫課 程、生活輔導、專長訓練及場地設施等計畫;為落實計畫學校更須積極籌措經費,經營 體育班確實需付出更多心力(李坤培,2013)。 如今,國中體育班成立者眾,提供高中端體育班多數的學生來源,選手數量與素質 是運動團隊成功的重要因素,選手數量多,較容易從中挑選出更優秀傑出之運動人才, 來提升運動水準;素質好的選手能在比賽中隨時調整掌控自身之各種狀況,力求最高表 現(張聖煇,2003)。 體育班升學本應有一定的篩選機制,挑選出具有運動潛力的人才,在臺北市體育班 評鑑指標中,學生之升學進路納為重要評鑑指標,針對臺北市國中體育班畢業生升學至 臺北市高中職體育班或重點運動項目,以 50%的升學率做為高標,得分 80 分,並佔總 成績 30%。而國中學校體育班莫不以招收國小階段表現優異且具運動天賦潛能之學生為 首要工作,然近幾年臺北市體育班擴充太快,體育班成立過多,導致許多區域相同性質 太多,使在招生學生上有相衝突之情形,造成各校招生困擾(陳秉洋,2009),到 103 學 年度臺北市國中體育班數量更站上 29 所 30 班。當初規劃設立體育班,在選擇運動項目 種類時,因缺乏通盤考量,導致部分運動員發展種類選手來源缺乏,招收不到優異的學 生,只能將招收對象轉移至沒有運動經驗,但有興趣接受訓練之學生,以補滿招收不足 之缺額。以此狀況下,中途退出的可能性大幅提高,且經過三年的專項運動訓練後,未 能順利獲得成績之選手,在國中畢業後亦選擇退出專項運動訓練,大大打擊升學進路之 評分。 除各縣市教育局執行評鑑外,教育部主管機關歷年來對體育班實施多次訪視,發現 體育班發展本為體育運動發展之福,但各縣市資源、發展特色與文化屬性差異大,運動 發展種類過於繁雜,產生各縣市體育班發展成效不一,如體制混亂、人才流失、資源分 配不公、學生學業低落等問題,從而影響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與國家運動進步之步調(程 瑞福,2011)。臺北市的國中體育班的生涯發展情形,96學年度共有290位畢業生,其中 有210人就讀高中(職)體育班,另有80人雖未就讀高中(職)體育班,但仍繼續升學就讀其 2.

(17) 他高中職學校(陳秉洋,2009)。其未持續就讀體育班比例為27.6%,相當等於每4個人有1 人退出體育班;而73.4%就讀高中職體育班學生,部分學生續留在臺北市高中端,部分 則因某些原因至他縣市就讀。在基層人員細心的照料下,看到國中體育班學生逐漸成長 茁壯,無不欣慰,然而在選擇升學進路時,學生則面臨到許多壓力。曾就讀臺北市新興 國中的網球明星詹詠然,國中求學時已成績豐碩,但乃至新北市三民高中就讀及訓練, 未能留在臺北市。成績斐然的選手,可能因為挖角及其他原因離開了臺北市;成績擠得 進明星學校的中上程度學生,也為了能爭取到大型賽事的優先權,選擇次級的學校就讀 而離開臺北市;女性選手因家庭觀感,於國中訓練結束後,選擇離開專項訓練環境。種 種原因,影響了體育班學生升學進路的選擇,甚至是中斷訓練。體育班係為配合政府提 升競技體育水準及推廣體育政策而設立,培育國內未來優秀的運動競技人才,期待能與 世界運動水平接軌,但學生本身及家長對學生個人生涯規劃是否能了解及清楚體育升學 方向,而從事體育運動,是否能夠獲得往後就業的保障(張治文,2007),面臨如此大的 壓力,哪些重要他人提供了最關鍵的支持。本研究希冀透過103學年度國中體育班應屆 畢業生之問卷調查,來了解其升學進路選擇的決定因素,及社會支持的重要人員,進而 探討目前臺北市國、高中端銜續間問題,並提出建議,是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在國中階段的生源情形,因家長還是不放心讓小孩就讀離居家較遠的學校就讀,而 選擇學區內或臺北市地區為主,顯示臺北市國小至國中運動人才都能持續銜接,不至於 被外縣市所挖角過去(陳秉洋,2009)。到了國中端後,多數畢業生皆能繼續選擇就讀高 中職體育班並持續練習,而至於部分未就讀體育班原因可能,在於本身運動成績不理想、 運動傷害、沒有興趣、家長反對等因素,導致無法繼續往運動之路發展。有關未持續就 讀高中體育班的原因並沒有切確的數據佐證;至於就讀高中體育班部分,進入臺北市高 中端或其他縣市亦沒有相關的研究報告。101學年度體育統計年報(教育部,2014)中,臺 北市應屆畢業生進入普通高中職體育班共307人、進入普通高中職並繼續訓練的有136人、 進入普通高中職未繼續訓練的有99人及1人無持續升學來看,應屆畢業生共543人,其中 有100人未持續從事專項運動訓練,達18.4%比例,等同每5個人有將近1個人未持續訓練; 然相較於新北市,應屆畢業生有189人,其中 有16人未持續從事專項運動訓練,僅達8.4% 3.

(18) 之比例,有10%明顯差距。而從數據中亦未能了解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進入臺北市高 中繼續訓練的人數及比例,並無法得知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洪煌佳(2012)的研究指出, 學生的社會支持會影響生涯發展,且社會支持愈佳有助於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 對於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社會支持在其選擇學校的決定因素是否亦有影響,有 那些因素受到強烈的支持。值得我們研究,是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從事教師工作及擔任行政多年,體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對體育班的推動有多方的支 援,如專任運動教練的聘任、運動設施改善計畫、體育學生學雜費與培訓補助金到基層 選手練站申請等措施,花費不少資金;然,研究者對於國中體育班學生在3年艱辛專長 訓練後,所選擇的升學進路無法獲得與評鑑中升學進路評分相對等的成果感到惋惜,故, 希冀從本研究來瞭解臺北市國中體育班畢業生在升學進路的決定因素與社會支持面,並 能從中獲得改善或建議的可能。.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研究背景所提出的相關文獻,透過母群體問卷調查分析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 在不同成長背景、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下,對升學進路的選擇之現況。其研究目的在於 了解不同成長背景的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在已獲得國中三年專項運動訓練後,因哪 些社會支持選擇持續專項運動升學,其選擇高中端學校的決定因素又為何?另一方面, 欲了解未能持續專項運動升學的國中體育班應屆畢業生,選擇離開專項運動的因素。同 時進一步探討成長背景、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三者間之對升學進路的影響關係。藉此來 歸納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現況及高中體育班供需面之關係,並試著提出建議。.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之臺北市國中體育班應屆畢業生在升學進路、成長背 景、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相關如圖 1-1,問題如下:. 4.

(19) 一、臺北市國中體育班成長背景、升學進路、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之現況為何? 二、探討不同升學進路在成長背景、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的差異情形為何? 三、探討不同升學進路與成長背景在社會支持各構面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探討不同升學進路與成長背景在決定因素各構面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探討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間關係情形為何? 六、探討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對升學進路之預測分析為何?. (一) 現況為何? 問題一. (二) 差異情形為何? 問題二.三.四. (三) 關係情形為何? 問題五. (四) 預測分析為何? 問題六.. 圖 1-1:升學進路、成長背景、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研究問題說明圖. 第四節. 研究限制. 為減少變項影響施測結果,針對問卷施測時間及研究對象變項所有條件限制,做以 下說明: 一、受試者在填答時可能受到時間點、學習經驗、態度及認知等因素影響填答結果,以 致研究者無法掌握受試者的填答態度,僅能假設受試者皆能按照自己的實際狀況來 作答,是為本研究限制之一。 二、本研究是以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做為施測對象,體育班學生乃經過一定的規律專業訓 練及課程規劃,故調查結果無法推論至一般運動社團或運動代表隊;且各縣市體育 5.

(20) 班開設數及經營狀況不同,亦無法推論至其他縣市,是為本研究限制之二。 三、受試者可能在問卷填答後,改變其升學進路上的選擇或轉換其運動訓練項目,在此 無從得知,故為本研究限制之三。.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臺北市國中體育班 「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規定各校體育班以專班方式設 置,其設立或停辦,應由各校擬定計畫,向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提出申請,或是指定學校 辦理。而體育班之設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足夠設班種類之訓練場地或替代方案。 (二)聘有專項運動種類之合格體育教師或合格專任運動教練。 (三)能協助學生解決住宿問題。 (四)能籌措體育班發展經費。 而體育班每班人數以 15 至 30 人為原則;最高不得超過普通班編班人數上限,招生 人數未達最低標者,須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核准後設班,然如連續兩年招生人數未達最 低標準者,自第三年起停辦,不再准設立體育班。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中 101 學年度入學,並於 103 學年度畢業之體育班學生;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4)公告為準, 計有 29 所國中學校 30 個體育班。 二、升學進路 黃鳳君(2010)指出,臺北市教育局為了瞭解學校體育班實施成效,於九十八年度開 始辦理國中體育班評鑑,對象以臺北市核准設立體育班滿三年之學校。透過定期評鑑方 式,可促進學校優秀運動人才之培育,進而達到全面提升競技運動水準政策之目標。以 102 學年度體育班評鑑(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4)為例,評鑑向度(二)升學進路:體育班 學生之升學進路情形,其為了解體育班畢業後是否繼續於臺北市就讀體育班或重點運動 項目,並佔總分之 30 分。故,本研究以升學、持續訓練、體育班、就讀臺北市體育班 6.

(21) 為升學進路依據,以升學至臺北市高中職體育班(或重點運動項目)為首要探查目標,另 分類成他縣市高中職體育班、普通高中職且繼續訓練、普通高中職且退出訓練等共 4 種 升學進路;為簡潔說明字句,將升學進路的 4 個選擇名稱簡稱為:臺北市體育班、他縣 市體育班、普通班繼續訓練、普通班退出訓練。詳細分類如下: (一)臺北市體育班:升學至臺北市高中職體育班(或重點運動項目)。 (二)他縣市體育班:升學至他縣市高中職體育班(或重點運動項目)。 (三)普通班繼續訓練:升學至普通高中職且繼續訓練。 (四)普通班退出訓練:升學至普通高中職且退出訓練。 三、社會支持 影響選手運動參與動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社會支持可能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社會支持可以幫助個體在心理上抵制不協調的外在訊息,強化並維持動機,社會支持的 力量越大,抵制外來不良影響力量也越大,成為行為背後的促動力;反之,缺乏社會支 持,其影響不僅僅會在現實環境受阻,也容易導致個體適應困難,引發學習情意和態度 的改變(Sallis, Grossman, Pinski, Patterson, & Nader, 1987;轉自張怡潔、吳聰 益、林季燕 ,2013)。 本研究將針對社會支持是否影響國中體育班學生選擇高中升學學校,其中,各校體育班 因人數不多,隊友與同學分類不明顯,重疊性高,以同儕做為統合名稱,故,分以家人、 同儕、教師、教練等四個選項的得分指標做一分析,以了解各社會支持所佔的影響比例。 四、決定因素 依現行國中生對於高中需求及文獻探討中影響學生學習適應上相關因素,經構面分 析,分類為學習氛圍、經濟支援、學校特性、能力適應等4構面。 (一)構面1:學習氛圍(運動興趣、運動種類、生涯規劃、同儕選擇、健康狀況、運 動成就、團隊氣氛、教練魅力)。 (二)構面2:經濟支援(訓練費用、球團贊助、市府補助、獎金挖角、家庭經濟) (三)構面3:學校特性(學校成就、學校聲望、訓練方式、交通、訓練時間)。 (四)構面4:能力適應(名額數、所在地、學科成績、學科課程)。. 7.

(22) 第六節. 研究的重要性. 近幾年臺北市國中體育班不斷擴充至幾近飽和狀態,而高中體育班成立種類、數量 及場地是否足夠銜接國中畢業生之需求量?抑或是供過於求。本研究的重要性,是藉由 研究主題分析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對臺北市高中體育班正面社會支持與因素或轉向其他 縣市社會支持與因素,並探討離開專項運動訓練之原因;進而對於臺北市國中與高中端 專項運動升學供需狀況與需求有實質的幫助。. 8.

(2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以探討臺北市體育班國中升學至高中端面臨升學進路選擇的問題相關研究, 因此,針對體育班、臺北市國中體育班設置情形、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一一進行文獻收 集。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社會支持相關文獻之探討;第二節決定因素相關文獻之探 討;第三節體育班設置與發展;第四節臺北市國中體育班相關文獻之探討。. 第一節. 社會支持相關文獻之探討. House(1981)認為,社會支持是人與他人、人與團體間互動的歷程,包括情感上的關 懷、工具上的協助、訊息與評價的支持。當人處於壓力或困境時,只要是由家人、鄰居、 朋友、同事等重要他人提供協助與因應方式,進而提升個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Thoits, 1986)。社會支持是使個體能在激勵與肯定之精神激發情況下持續其運動要素之一(邱秀 霞,2003),在參與運動過程中,社會支持的種類包含有形與無形的支持,都是在協助 運動員於運動中遇到困難時,是給予關鍵的支持脈絡之一。社會支持與參與運動動機兩 者交集越大,其影響力也跟著越大(林呈樺、張俊一,2012)。運動社會支持中,家庭、 同儕的影響是左右健身運動行為的重要因素在臺灣社會中,家庭具有強烈凝聚力與束縛 力;因此對於臺灣國中生而言,家人的支持態度是從是身體活動時的重要因素(龍炳峰, 2000)。 方雅亭、卓國雄(2010)指出,各學者對社會支持之定義雖有不同,但主要的目的都 是在探討社會支持對人們的影響,幫助人們能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當個人遇到困 難時,周遭相關的人給予適時的協助,使其問題解決,讓其生活能順心。不論是競技運 動情境中的運動員或一般健身運動者,社會支持都具有正向影響運動參與、因應壓力、 解決問題、提升運動表現、維持參與動機和提昇生活品質的作用。因此,鼓勵教師、教 練、家人、同儕及重要他人等,提供運動員及運動健身者一個容易獲得社會支持資源的 環境是重要的。針對社會支持的來源與形式、運動員之社會支持相關文獻如下:. 9.

(24) 一、社會支持的來源與形式 社會支持可細分為社會支持的來源及社會支持的形式,社會支持是指提供社會支持 的各種社會網路,例如父母、家人、同儕、師長等(張怡潔、吳聰義、林季燕,2013); 而社會支持形式是指提供社會支持的方式,Cutrona和Russell(1990)將社會支持歸納五種 類型: (一)情緒支持:指支持提供者對支持者表示愛、關懷、同情、瞭解等,使其情緒上 獲得安慰或鼓勵。 (二)社會網路的支持:指被支持者有隸屬團體網路的感覺,能和網路成員共同參與 其中的活動。 (三)自尊支持:指被支持者面臨壓力事件時,支持者能提供對其採取因應方式的能 力,給予正向的回饋及認同。 (四)實質的協助:被支持者需要時,支持提供者提供直接的協助,包括給予金錢、 勞力、時間、改善環境等。 (五)訊息支持:只提供者提供意見給予被支持者,與其溝通或給予建議,包括忠告、 建議、直接訊息等。 社會支持與身體活動參與應該有所關連,根據社會支持的細分,不同社會支持來源 與不同社會支持形式可能對於身體活動參與會有不同的幫助 (蔡譽任、季力康、游鎮安, 2012);有形及無形的社會支持都是在協助運動員於運動中遇到困難時,給予關鍵的支 持脈絡之一,而社會支持與運動參與動機交集越大,其影響力也跟著越大(林呈樺、張 俊一,2012)。本研究將針對支持的形式做探討。 二、運動員社會支持之相關文獻 人們在運動參與的社會化過程中,通常需要有重要的社會關係或受到重要他人的影 響,尤其是在孩童第一次運動參與過程中的重要他人,最重要的則是父母親,其中父親 的影響比母親大,而且父親通常較要求兒子獲勝,對女兒則不然。也有許多研究顯示, 在一名女性決定成為運動員之前,必須得到家人相當的支持,男性通常只需要少數重要 他人支持,例如:教練或同儕(蘇維杉,2009)。學生運動員每天長時間接觸的對象除了 10.

(25) 導師之外,就是教練,甚至教練陪在學生身邊的時間比導師還要長。對學生而言,教練 有如親人一樣,因此教練的一言一行著實深深影響每位選手。教練對每一位他所訓練出 來的選手,其優缺點必了然於胸,故如何安排每位學生運動員的出路,教練是在瞭解不 過(吳英仲、李勝雄,2012)。有關運動員參與運動的社會支持,在國小、國中及高中職 體育班運動參與之影響性相關研究如下: 徐福聯(2013)在臺北市國小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研究中提出,臺北市 國小體育班學生整體社會支持中第一級為教練支持,依序是為老師支持、家人支持,最 後為同學支持;不同性別、年級、每週訓練時間、最佳運動成績、畢業後是否會繼續參 加運動訓練、參加體育班之後學業成績、學校是否有對體育班學生實施補救或課業輔導 在社會支持和學業適應上皆達顯著差異;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成顯著正相關。 楊智超(2008)對於臺北市國民小學體育班學生學校適應與社會支持研究結果指出, 不同性別、年級、父母管教方式、級任老師管教方式、參加體育班後的成績,在社會支 持上達顯著差異。體育班學生學校適應與社會支持具有低解釋力的正向典型相關;體育 班學生學校適應對社會支持有直接顯著的影響。 張怡潔、吳聰益、林季燕(2013)提出依據行政院體委會「國家競技運動選手四級培 訓體系」,第四級為基層運動選手,也就是中、小學的代表隊,在這階段,選手的參與 動機與隊友間相互支持、同學的鼓勵、家人的奧援及教師輔導對選手來說都是留在校隊 最好的理由之一。並說明在過去的研究中,證實了重要他人的支持對基層運動選手(國 中、小運動選手)的運動參與動機有實質的影響;而社會支持是以隊友支持及同儕支持 之得分情形最高;反之家人支持及教練支持部分是較弱的;且社會支持是影響運動參與 動機的重要因素。 楊尚賢(2014)針對國中體育班課業壓力、社會支持、學校適應與升學意向所進行的 研究結果,年級、班級、成績、參加校隊後學業成績在社會支持呈現顯著差異;課業壓 力會顯著影響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會顯著影響學校適應、升學意向。 袁家瑋(2012)在臺北市中等學校游泳選手的社會支持課業壓力與學習適應研究指出, 性別、一週訓練時數、畢業後是否願意繼續參加練習、參加游泳隊後學業成績、學業成 11.

(26) 就、是否就讀體育班、學校是否有針對游泳校隊選手實施課業輔導或補救教學、教育階 段、參加游泳訓練年資、最佳運動成績在社會支持上達顯著差異。 塗大慶(2014)針對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態度與生涯發展之研究中提 出,在社會支持方面,以「同儕訓練支持」構面最高;而性別、年級、專長項目、運動 賽會級別、訓練年資及未來升學取向會影響學生社會支持、學科學習態度、術科學習態 度以及生涯發展;社會支持與學習態度對生涯發展具有正向的預測力,其中以「學科學 習興趣」之影響最大。 徐美圓、張瑞興、許吉越(2013)針對高中體育班的課業壓力、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知 相關研究結果,學生課業壓力與社會支持有顯著相關。課業壓力的「個人因素」 、 「人際 因素」和社會支持的「同儕支持」、「師長支持」對幸福感有顯著預測。 柳立偉、徐志輝、楊尚賢(2015)針對高中體育班的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進行研究發 現,家人支持、隊友支持、同學支持、教師支持與教練支持等子構面可有效衡量社會支 持,其中又以「隊友支持」之因素負荷量最高,且社會支持對學校適應為顯著影響。 羅明屏(2012)在臺北市高中(職)體育班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業滿意度之研究結 果,體育班學生最能感受到隊友支持,最能適應運動專長訓練,並且最為滿意教練的領 導方式;體育班之學生性別、運動成就、訓練量、成績名次、參與學校課後輔導、參加 校外補習、課後自習會影響其社會支持知覺;社會支持對學習適應具有預測力,其中「同 學支持」變項之預測力最強。 邱淑苑(2013)指出,教練的社會支持能直接預測自我決定動機,也能分別透過勝任 感及關係感預測自我決定動機,顯示勝任感及關係感在教練社會支持與自我決定動機之 間有部分中介效果。 周惠如(2007)指出高中體育學生的性別與不同運動表現等背景變項,在整體社會支 持均達顯著差異;學校適應與社會支持達顯著正相關. 12.

(27) 表 2-1:體育班社會支持關係研究之統整 學習 階段. 研究者. 相關變項. 社會支持顯著情形. 國小. 徐福聯(2013). 學校適應. 教練為第一級顯著。. 楊智超(2008). 學校適應. 學校適應與社會支持整體之間,具有低解釋 力的正向典型相關;學校適應對社會支持有 直接顯著的影響。. 張怡潔、 吳聰益、 林季燕(2013). 運動參與動機. 隊友及同儕支持得分最高。. 楊尚賢(2013). 課業壓力、 學校適應、 升學意向. 課業壓力會顯著影響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會 顯著影響學校適應、升學意向。. 袁家瑋(2012). 課業壓力、 學習適應. 社會支持具有顯著差異。. 塗大慶(2014). 學習態度、 生涯發展. 同儕訓練支持構面最高;對生涯發展具有正 向的預測力。. 羅明屏(2012). 學習適應、 課業滿意度. 同學支持預測力最強;對課程滿意度具有預 測力。. 徐美圓、 張瑞興、 許吉越(2013). 課業壓力、 幸福感. 課業壓力與社會支持有顯著相關;同儕及師 長支持有顯著的預測力。. 柳立偉、 徐志輝、 楊尚賢(2015). 學校適應. 隊友支持之因素負荷量最高;社會支持對學 校適應為顯著影響。. 鄭秀君(2012). 生涯發展. 老師支持因素上達顯著差異;社會支持與生 涯發展達顯著正相關。. 周惠如(2007). 課業壓力、 學校適應. 學校適應與社會支持達顯著正相關。. 國中. 高中職. 13.

(28) 綜觀上述,得知不論是國小、國中或高中,社會支持是影響運動參與的重要因素, 與學校適應情形相關,也影響畢業後是否繼續參與訓練,對生涯發展有正向的預測力。 對於體育班學生求學過程中,社會支持的較為顯著的分類有家人、同儕、教師及教練, 普遍具有顯著差異,牽動著學生的學習及升學意志。本研究亦依照此四種面向來分析對 於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何者影響最大。. 第二節. 決定因素相關文獻之探討. 臺灣運動員普遍對於未來生涯發展充滿疑慮(洪煌佳、唐慧媛,2011),就讀動機、 運動參與動機、學習動機及成就動機等是影響學生是否選擇就讀體育班的重要因素(劉 志偉,2013);王光輝(2007)在台中縣高中體育班研究中發現,影響學生升學意願的主要 原因是自己的興趣或性向,其次為自己的運動表現,以及父母或家人的期望。升學進路 有不同的選擇,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依哪些面向決定他的升學之路?本節針對體育班 生涯決定、就讀動機與升學意願來推測國中體育班在決定因素上的可能面向: 一、生涯決定 做決定是人生過程的一部分,事實上我們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為生活上的食衣住行玩 樂等在做決定(江文雄,2010);做決定的程序通常經歷幾個步驟,依循自我覺察、自我 評估、探索、統整、做成替代方案、做成決定、付諸實施、評鑑回饋等步驟執行之(蔡 美華,2002)。簡瑞宇、蔡文程(2009)指出,人會依照自我決定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參 與動機,這些人會依照自我決定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參與動機,這些不同的動機型態 是一個連續的概念,激發自我主動參與此項活動,並朝向某一個組織目標進行,是個體 的一種內在的原動力,這種內在原動力不斷驅使自我去完成目標,從高自我決定到自我 決定水準,隨著自我決定程度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努力的強度是有關一個人在特定情境 下付出多少的努力,而這些變化會影響個體參與活動的行為。 生涯決定(Career decision-making)即個人在生涯發展過程中,每當猶豫不決時,能謹 慎地考慮各項相關事項,評量分析每一種解決方法的利弊,在做最終選擇的過程(鍾雅 14.

(29) 怡,2008)。個體在許多選項之中,必須衡量出對個人發展最有價值與最有意義的生涯 方向的決定,然而在生涯決定的過程中,個體難免會遇到困境與難題無法控制,可能是 家庭、個人、環境因素等(謝雅棻,2009)。黎美玉(2010)也提出,影響個體生涯決定因 素既多元又複雜,故探討個體生涯決定,因兼顧個體心理與環境文化的因素,尤其是在 華人文化中,更該從系統的觀點探討大小系統對個體生涯決定的影響,也能給予適切的 協助。學生選擇升學之行為,其決定之過程極為複雜,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一個簡單的 升學選擇可以被分成若干較低層次的決定所組成,而這一層次的決定又可以被繼續分解 成更細微的決定所組成 (謝麗君,2013),而影響個人生涯決定的因素主要可分為個人背 景與經驗及環境因素兩大方面(吳明潔,2010),朱慧萍(2000)歸納出十二項影響決定歷 程的因素,包括興趣、決策方式、生涯資訊、職業觀、價值觀、自我概念 、宗教、阻力、 過去經歷、社會聲望、學習經驗和生涯信念。 有關運動員在生涯決定上,個人升學意願的發展乃依據過去的經驗,以及所接觸到 的環境形成,這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等層面(李明恕,2010)。一個知名度高,形象良 好的運動團隊,自然造就許多人慕名而來,選手招收來源就能提升不少,因此,學校體 育班的運作與訓練,是需有規劃與督策(翁志成,1999)。高中體育班學生對於升學或就 業方向等資訊的來源是豐富的,不同性別、年級、訓練年資、學業成就、運動成就之體 育班學生在其生涯發展有顯著差異存在(王孟佳,2011);對生涯選擇的及早確定,使他 們認為自己擁有一項以上的就業專業技能,且有助於個人升學,並具有熱情(洪煌佳、 堂慧媛,2011)。朱仕盟(2014)在體育行政人員執行體育班意願與阻礙之研究中,提及與 升學決定相關因素有下列幾種: 表 2-2:朱仕盟(2014)招生、升學訪談研究與本研究相關之內容 受訪者. 訪談結果. S1. 選手挖角問題:成立兩年,已經有 6 位學區內的優秀選手被挖角至其他學校。. S3. 銜接的高中,射箭項目僅有中港高中、拔河項目為僑泰中學與新社高中,明 顯不足且距離遙遠,學生無法就近就讀. 15.

(30) 表 2-2:朱仕盟(2014)招生與升學訪談研究與本研究相關之內容(續) 受訪者 S4. 訪談結果 羽球項目高中體育班名額少,學生升學管道因無法考上后綜高中西苑高中等 名校,進而就讀南投竹山高中。 招生項目與鄰近國中(萬和國中)衝突,且鄰近國中成立體育班較早,優秀選 手多半選擇有成效之學校就讀。 發展項目過於熱門,導致競爭的對象居多。. S8. 體育班無學區的限制,在家長的能力範圍內,優秀的學生容易被挖角到其他 學區就讀他校體育班,造成體育班強者強,弱者恆弱的情形,造成惡性競爭。. 透過台中市體育行政人員的自述,可以得知在升學進路的選擇中,挖角、學校的距 離、訓練績效、優良學校名額過少、發展項目過熱而導致競爭者眾等情形都會是重要的 決定因素。 二、體育班就讀動機 動機乃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一 種內在歷程(張春興1987)。動機的發生是由個體內在的某一種需求而來,其強度提升到 一定後,就會轉化為一種動機,而促使每一個人尋找滿足需要的東西(曹勝雄,2001)。 其中內在動機指的是內在的趨力,此種趨力迫使表現各種活動,外在動機是指外在實務 具有誘因使各體去從事各種活動。 就讀動機是學習行為的根本,倘若沒有就讀動機,則有再好的教學及內容都屬徒然 (黃富順,2002)。劉志偉(2012)綜合就讀動機相關研究得知,不同階段的對象所產生的 動機皆為不同,學生是屬於學習階段,必須瞭解許多知識,對於運動的學習以知識與技 術上的瞭解與熟習;不同運動的種類,皆可產生不同的動機,有的運動強調增強身體適 能,則有的運動項目卻強調技術層面上。而體育班就讀動機是指體育班學生在就讀體育 班的學習理由(彭素真,2011)。近幾年針對國小、國中及高中職體育班就讀動機的相關 文獻如下:. 16.

(31) 謝育臻(2011)在臺北市國小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及學校適應之研究中,發現就讀動 機以「知識與技術」重視程度高於「成就與獎賞」、「推薦與鼓勵」及「興趣與逃避」; 願意繼續就讀國中體育班之學生,在就讀動機與學習適應皆高於尚未決定就讀國中體育 班之學生,並與學校適應有典型相關關係。 張靜雯(2014)在瞭解彰化縣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及學校適應現況和相關情形, 不同性別、年級、專長類別、運動專長訓練年資、升學意向,在就讀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與學校適應上有顯著差異,並為顯著的正相關。 劉育誠(2013)針對臺北市、新北市國中體育班就讀動機與學習適應之研究得知,國 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共有五個因素,其中健康與生理與知識與技能最受重視;不同背 景變項之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和學校適應在性別、年級、專長項目、每週不同訓練 時間和班上學業成績上皆顯著差異,但整體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因素間呈低度相關係。 紹惠欣(2014)針對臺北市立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專項術科課程學習滿意度之 情形得知,其之間呈現正相關,亦顯示學生就讀動機越強烈,學習滿意度就越高;不同 年級、性別、專長項目、每週專長時間、專長年資的臺北市立國中體育班學生在就讀動 機有顯著差異。 郭遐煒、高文揚、黃妙國(2007)高中體育班就讀動機與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提出,不同性別及升學意向在就讀動機有顯著差異;就讀動機與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二 者之間均有顯著的相關,且就讀動機可以有效預測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其中並提及高 中體育班就讀動機有效預測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依序為社會需求、成就需求、知識需求 及壓力避免需求,顯示就讀動機愈高,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愈高。 劉志偉(2013)針對北區高中三年級學生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地區、運動種類、 運動年資、運動成績及畢業規畫高中體育班學生在就讀動機之一個或多個構面上呈顯著 差異;不同性別、運動年資、運動成就及畢業規劃之高中體育班學生在自我效能與生涯 發展準備度之一個或多個構面上呈現顯著差異;高中體育班學生之就讀動機與自我效能 個構面對生涯發展準備度具有顯著預測結果。. 17.

(32) 表 2-3:體育班就讀動機關係研究之統整 學習 階段. 研究者. 相關變項. 就讀動機顯著情形. 國小. 謝育臻(2011). 學校適應. 與相關變項有典型相關關係;知識與技術重 視高於其他構面。. 彭素真(2011). 專長術科學習 滿意度. 與相關變項呈顯著正相關;性別、訓練時 數、運動專長年資、國中是否有意願就讀體 育班、教練身份達顯著差異。. 謝依蓉(2015). 學習滿意度. 與相關變項呈顯著正相關;性別、每周訓練 時間、參加運動年資、升學意向有顯著差 異。. 張靜雯(2014). 學校適應. 與相關變項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別、年級、 專長類別、運動訓練年資、升學意向有顯著 差異。. 邵惠欣(2014). 專項術科課程 學習滿意度. 與相關變項呈正相關;年級、性別、專長項 目、每週專長時間、專長年資有顯著差異。. 李明恕(2010). 學習滿意度、 升學意向. 與兩變項具有正向之影響;學校、年級、性 別、專長項目、每週專長時間、專長年資有 顯著差異。. 黃基津(2011). 學習滿意度. 與相關變項具有正相關;年級、性別、專長 項目、國小是否就讀體育班、家庭經濟收入 有顯著差異。. 劉育誠(2013). 學習適應. 與相關變項呈現低相關。. 郭遐瑋、 高文揚、 黃妙國(2007). 專業課程學習 滿意. 與相關變項有顯著關係;性別與升學意向有 顯著差異。. 劉志偉(2013). 自我效能、 生涯發展準備 度. 與相關變項大部分呈顯著正相關;性別、地 區、運動種類、運動年資、運動成績在一個 或多個構面有顯著差異。. 郭遐煒(2006). 專業課程學習 滿意度. 與相關變項具顯著相關;不同性別及升學意 向有顯著差異。. 國中. 高中職. 18.

(33) 與就讀動機相關研究所示,體育班就讀動機顯著情形彙整如表 2-3,大部分就讀動 機的研究都伴隨著學校適應等問題,並與就讀動機呈現正相關,即表示能讓學生持續就 讀體育班,學校適應是關鍵之一;而影響就讀動機的有性別、年級、專長類別、運動訓 練年資、專長訓練時間、運動成就有顯著關係。彭素真(2011)提出國小學童對運動有興 趣,為了進一步學習運動專業技術並希望增進運動專業知識而選擇就讀體育班,可以見 得體育班學生對於知識上與技能上的需求是就讀體育班的重要關鍵;邵惠欣(2014)指出 男生人數比例超過女生許多,且學生因興趣而就讀體育班的比例高;就運動人口來說, 女性因環境、生理狀況等因素,參與人數本較男生少,故在體育班的就讀數應相對地也 較少。其他針對就讀動機研究構面分類如謝育臻(2011)為知識與技術、身心發展、成就 與獎賞、訓練情境、環境促成;劉育誠(2013)為知識與技術、健康與生理、支持與鼓勵、 成就與自我實現等多種分法,研究者將以上述構面彙整編製決定因素問卷。 三、體育班升學意願 個人升學意願的發展乃依據過去的經驗,以及所觸到的環境而形成,這包括家庭、 學校、社會等層面(謝麗君,2013)。學校體育班的招募是有著某程度上的難度,招生上 面臨的問題如因少子化的關係學生數減少、學區內的國小無招生運動項目的學生、優秀 運動選手遭其他學區或其他縣市的挖角、學校發展的項目非熱門項目,導致學生缺乏興 趣、學生家長的不認同等種種原因,更因學校在升學主義掛帥下和講求文憑的現行社會 裡,接影響家長與學生本身的選擇性加入代表隊的意願。因此,許多國小、國中及高中 更是在升學的壓力下,埋沒許多優秀運動選手(蘇泰玉,1999)。蘇維杉(2009)針對女性 運動參與的阻礙,女性運動參與過程中會遇到的限制與阻礙,整理而言,可以歸納三種: 個人限制、人際限制和結構限制。個人限制指的是影響個人喜好以及卻乏興趣,運動參 與限制和阻礙是個人因素。人際限制則是和他人交往或活動的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 種干預性因素,包括家庭成員及朋友的影響,例如:某某運動是屬於群體性因素的或是 個人較不願意單獨參與,當沒有興趣相同的球伴時,就會選擇少參與或是不參與。結構 性的限制指的是社會性的干預因素,包括個人的社會結構因素和整體運動條件與資源的 結構因素,例如:缺乏時間、金錢、交通工具、活動的場地設施或資源時,參與的興趣 19.

(34) 就會降低。詹俊成(2003)的研究也指出,臺灣地區高中職體育班學生有近三成學生是因 為家庭經濟問題及缺乏家長的支持、心理與生涯的輔導不足,導致無法順利升學而選擇 就業。所以升學意願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性別也是我們所知影響女性持續參與運動團隊 的因素之一。收集有關升學意願之研究如下: 劉淑慧、林怡青(2002)針對一般國中三年級學生選擇甄選入學學校之抉擇歷程與其 影響因素研究中,有幾個相關結果,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重要他人,老師被視為最重要的 資訊提供者;但在設定範圍與形成決定兩階段,父母的意見最具影響力;不同階段有不 同的考量因素,在覺察任務階段,國三學生最看重的資訊內容是未來職業出路、學校聲 望、錄取情形、未來進修管道;在設定範圍階段,則依據興趣、能力成績、父母期望、 學費等因素,刪除不符合自我概念的選項,替自己設定二至五個選擇範圍;在形成決定 階段,則依據學力測驗成績,比較自己原先的設限範圍與測驗成績所顯示的可取得範圍, 從而做出最後決定;不同社經地位者在察覺間、重要篩選理由、形成決定時間、重要選 擇理由等方面具有顯著差異。 梁永杰(2014)在苗栗縣國中體育班學生在升學意願與學習適應之現況及各因素間之 差異調查,獲知升學意願共有五個因素,其中以興趣取向的重視程度最高;其次為父母 長輩教育期望、老師期望與學習動機;而以同儕影響的重視程度最低;升學意願在性別、 年級、一週訓練時數、專長、父親教育程度之個人背景變項上皆達顯著差異,僅在參與 訓練年資無顯著差異;升學意願與學習適應具有中度正相關。 陳秉洋(2009)研究指出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中途退訓因素以「無法承受專業訓練」 之壓力為最多,佔 65.2%的比率;生活常規不良的因素次之,有 60.9%的比率;而家長 反對的因素,也有 34.8%的比率;所有因素中則以教練關係之因素最低,僅佔 4.3%。 王光輝(2007)針對台中縣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結果,學習適應與升學意 願之間達顯著相關;96%的學生以升學為生涯計畫;影響升學意願因素是自己的興趣或 性向,其次為自己的運動表現,以及父母或家人的期望。 綜合了上述研究者的發現,影響升學意願的因素相當的多,如下表,有別於就讀動 機的影響因素,尚還有如學校聲望、錄取情形及學費是影響升學意願的決定因素。 20.

(35) 表2-4:體育班升學意願關係研究之統整 學習 階段. 研究者. 相關變項. 升學意願顯著情形. 國中. 劉淑慧、. 抉擇歷程. 資訊內容為職業出路、父母期望、學校聲 望、錄取情形、未來進修管道;設定範圍 為興趣、能力成績、父母期望、學費等。. 梁永杰(2014). 學習適應. 兩變項有顯著關係;性別、年級、一週訓 練時數、專長、父母親教育程度有顯著關 係。. 陳秉洋(2009). 無. 無法承受專業訓練、生活常規不良、家長 反對是退訓的重要因素三名。. 王光輝(2007). 學習適應. 兩變項間達顯著相關;興趣、性向、運動 表現、家人的期望是其影響因素。. 楊承勳(2012). 學習適應. 兩變項間有顯著相關;性別、運動類別、 有無課後輔導、訓練天數、訓練次數、訓 練時數、自習時間有顯著差異。. 林怡青(2002). 高中職. 綜觀本節內容,無論是生涯決定、就讀動機及升學意願,都可以瞧見國中體育班對 於升學進路選擇顯性因子的存在,雖無直接的研究可供決定因素分類,但仍可大略統整 分類一為學校環境,如課程規劃上的安排、場地環境適應問題、升學學校所在地、錄取 名額數、學校聲望;二為運動團隊特性,如專項訓練模式、訓練績效、團隊整體氣氛、 每週訓練時間、教練的魅力等;三為經濟因素,如學校高額獎金挖角、企業或球團贊助、 每學期訓練所需花費及家庭經濟因素;四為個人因素,如性別的不同、興趣性向、學業 成就、運動成就、生涯規劃及健康情形。. 第三節. 體育班設置與發展.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成立體育班的目的是配合國家重點運動推展,於國民中小學階段 早期發掘具有發展運動潛能之運動人才,提供國民中學運動績優學生進入高級中等學校. 2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hould an employer find it necessary to continue the employment of the Class A Foreign Worker(s), the employer shall, within four (4) months prior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 To enhanc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in context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e-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primary

Teachers may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roach the poem as an unseen text to practise the steps of analysis and annotation, instead of relying on secondary

The short film “My Shoes” has been chosen to illustrate and highlight different areas of cinematography (e.g. the use of music, camera shots, angles and movements, editing

vs Functional grammar (i.e. organising grammar items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at the discourse level2. “…a bridge between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 The practice aspect refers to “the leadership practice arisen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leaders, followers and context” (Spillane, 2004:10–11;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