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華人虛榮在人際互動上的展現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華人虛榮在人際互動上的展現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立 華人虛榮在人際互動上的展現. ‧ 國. 學. The Effect of Chinese Vanity on the Interpersonal. ‧. Interaction.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指導教授:孫蒨如 研究生:賴人慈. i n U. v. 博士 撰.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摘要 考量到華人文化的特色,本研究以西方對虛榮的定義為基礎,新增了「個人 家世背景」內涵,並定義「華人虛榮」為:「個人對於個人外貌、成就及家世背 景的重視及正向看法」,以期能更貼近華人的文化內涵。實驗一主要檢驗「個人 家世背景」是否為華人虛榮重要面向,結構方程模式(SEM)分析結果顯示「個人 家世背景」面向確實穩定存在,且與「個人外貌」及「個人成就」這兩面向共同 建構了完整的「華人虛榮」概念。實驗一也發現華人虛榮與多項正向心理健康指 標成正相關。實驗二則進一步探討華人虛榮對於人際互動的影響,實驗 2a 為一. 政 治 大 者自身所擁有之資源多寡,亦即擁有充分的機會或僅有有限的機會去了解互動對 立 2(虛榮程度:高 vs.低)X 2(資源狀況:多 vs.少)的設計,嘗試透過操弄參與. ‧ 國. 學. 方的狀況,來探討高虛榮者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是否會更在意且優先選擇與虛 榮相關之訊息-尤其是個人家世背景相關訊息。結果顯示,相較於低虛榮者,高. ‧. 虛榮者確實選擇較多與虛榮相關之對方訊息。實驗 2b 則為一個 2(虛榮程度:. sit. y. Nat. 高 vs.低)X 3(人際回饋:正向 vs.中性 vs.負向)實驗設計,聚焦在高/低虛榮. al. er. io. 者的自我呈現上,藉由操弄互動對方所給予之正向/中性/負向人際回饋,來了. v. n. 解當面對陌生他人不同向度的人際回饋時,高/低虛榮者所選擇呈現的自我相關. Ch. engchi. i n U. 訊息是否會有所不同。結果顯示,相較於低虛榮者,高虛榮者明顯選擇呈現較多 與虛榮相關之個人訊息。本研究透過兩個實驗證實華人虛榮確實具有不同的文化 意涵,其中個人家世背景扮演了頗為重要的角色;同時也顯示虛榮並不像過往所 認為的那樣負面,而是與幸福感、正向自我認知及社會適應等具有正向關聯。. 關鍵字:華人虛榮、虛榮、資源、人際回饋、自尊. i.

(4) Abstract In this research, we defined “Chinese Vanity” by adding a new element “personal family background” into the original definition of vanity. In study 1, we u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o examine the new model of Chinese Van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model is well fitted, and the scores on the Chinese Vanity scale is also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veral psychological health indexes, such as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how people with high or low Chinese Vanity scores interacted with others. Study 2a was a 2(Chinese. 政 治 大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scored 立 low on the Chinese Vanity scale, people with high Vanity: high vs. low) X 2(resource: bountiful vs. limited) design. We found that,. ‧ 國. 學. Chinese Vanity score asked significantly more vanity-related personal information from their partner. Study 2b aimed at examining how people with high/low vanity. ‧. scores would present themselves when they facing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personal. sit. y. Nat. feedback. Participants were assigned to a 2(Chinese Vanity: high vs. low) X. n. al. er. io. 3 (interpersonal feedback: positive vs. neutral vs. negative) design. The results. i n U. v. showed a Chinese Vanity main effect. That is, people with high vanity score would. Ch. engchi. present significantly more vanity-related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their partners in all conditions. Through these studies, we concluded two main points: Firstly, Chinese Vanity does reflect the cultural particularity, and the “personal family background” is important to the Chinese. Secondly, since Van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sychological health indexes, it might have some positive implications.. Key word: Chinese Vanity, Vanity, resource, interpersonal feedback, self-esteem. ii.

(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 目次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章. 文獻探討…………………………………..……………………….….3. 第一節. 虛榮………………….…………………………………………...3 外貌虛榮………………………………………………………....5 成就虛榮………………………………………….……………...7 其他相關研究………………………………….………………...9 虛榮與人際互動…..…………………………………………....10. 政 治 大. 小結………..……………………………………………………11. 立. 華人虛榮的新成份…………………….……………………….12. 學. ‧ 國. 第二節. 個人家世背景虛榮……………………………….…………….13. 第三節. 本研究想法…………………………...………………………...15. ‧. 華人虛榮的定義……………………………….…………….…15. y. Nat. er. io. 第三章. sit. 研究架構……………….……………………...….…………….16. 實驗一:華人虛榮量表編製與華人虛榮模型驗證………………..19. al. n. v i n 實驗目的……………………………………………...………………………...19 Ch engchi U 實驗設計與假設………………………………………………………………..19 研究方法……………………………………………...………………………...19 -參與者……………………………..………………………………………19 -實驗材料………………..…………………………………………………20. -實驗程序………………..…………………………………………………22 實驗結果……………………………………….……………………………….22 -華人虛榮量表編製……………………..…………………………………22 -華人虛榮與心理健康指標…………………..……………………………29 實驗一總結………………………………………..……..……………………..31 i.

(7) 第四章. 實驗二前測………………………………….……………………….33. 前測目的…………………………………………………………….………….33 研究方法………………..………………………………………………………33 -參與者…..………………………………..………………………………..33 -前測材料………………..…………………………………………………33 -前測程序………………..…………………………………………………34 前測結果…………………………………………………………….………….34 -華人虛榮量表信效度的再檢驗………………..…………………………34. 政 治 大 實驗 2a 預試…………………………………………………………38 立. -正式參與者選取……..………………………………………..…………..35 第五章. ‧ 國. 學. 預試目的…………………………………………………………….………….38 研究方法…………………………………………………………….………….38. ‧. -參與者…..………………………………..………………………………..38. sit. y. Nat. -預試材料………………..…………………………………………………38. al. er. io. -預試程序………………..…………………………………………………38. v. n. 個人參考訊息選取……………………………………………….39 第六章. Ch. engchi. i n U. 實驗 2a:高/低虛榮者欲了解他人時之訊息選取差異………….40. 實驗目的…………………………………………………………….………….40 實驗設計…………………………………………………………….………….40 實驗假設…………………………………………………………….………….41 研究方法…………………………………………………………….………….41 -參與者…..………………………………..………………………………..41 -獨變項…..………………………………..………………………………..41 -依變項…..………………………………..………………………………..42 -控制變項………………..…………………………………………………43 ii.

(8) 實驗程序…………………………………………………………….………….43 實驗結果…………………………………………………………….………….44 實驗 2a 小結……………………………………………………………………49 第七章. 實驗 2b 預試…………………………………………………………50. 預試目的…………………………………………………………….………….50 參與者與預試程序………...………………………………………….………..50 預試材料…………………………………………………………….………….50 預試結果及選取標準……………………………………………….………….51 第八章. 政 治 大. 實驗 2b:高/低虛榮者自我呈現之訊息選取差異…………….…52. 立. 實驗目的…………………………………………………………….………….52. ‧ 國. 學. 實驗設計…………………………………………………………….………….52 實驗假設…………………………………………………………….………….52. ‧. 研究方法…………………………………………………………….………….53. y. Nat. sit. -參與者…..………………………………..………………………………..53. n. al. er. io. -獨變項…..………………………………..………………………………..53. i n U. v. -依變項…..………………………………..………………………………..54. Ch. engchi. -控制變項……………………..……………………………………………55 實驗程序…………………………………………………………….………….55 實驗結果…………………………………………………………….………….57 實驗 2b 小結……………………………………………………………………66 第九章 第一節. 綜合討論……………………………….……………….……………67 主要發現與貢獻…………………………………………..……67 華人虛榮………………………………………………..……....67 虛榮與人際互動………………………………………………..6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70 iii.

(9) 研究限制……………………………………….……………….70 未來研究建議…………….…………………………………….71 參考文獻……………….………………………...…………………………………..74 附錄…………………………………………...………………..…………………….7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10) 表次 第三章. 實驗一. 表 1:新編華人虛榮量表構念因素分析………………………..…...………....23 表 2:新編華人虛榮量表構念相關分析……………...……………….……....27 表 3:華人虛榮量表與其他變項..…..............................................................…28 表 4:華人虛榮量表、三個大面向、六個子構念與田納西量表……………30 第四章. 實驗二前測. 表 5:新編華人虛榮量表構念信度分析……………...………........................34. 政 治 大. 表 6:新編華人虛榮量表構念相關分析……………...………........................37. 立. 實驗 2a. 學. ‧ 國. 第六章. 表 7:各組選擇虛榮相關訊息之比例分析-ANOVA………………………....45. ‧. 表 8:各組選擇虛榮相關訊息之比例分析-平均值…………...........................45. y. Nat. 表 9:各組選擇虛榮相關訊息之排序分析-ANOVA………………………....45. er. io. sit. 表 10:各組選擇虛榮相關訊息之排序分析-平均值……………………….....45 表 11:各組選擇虛榮相關訊息之比例分析-MANOVA……...........................46. al. n. v i n 表 12:各組選擇個人外貌相關訊息之比例分析-ANOVA………...………...47 Ch engchi U. 表 13:各組選擇個人外貌相關訊息之比例分析-平均值…………………....47 表 14:各組選擇個人成就相關訊息之比例分析-ANOVA….. ………………48 表 15:各組選擇個人成就相關訊息之比例分析-平均值……………..……....48 表 16:各組選擇個人家世背景相關訊息之比例分析-ANOVA………..…...48 表 17:各組選擇個人家世背景相關訊息之比例分析-平均值……………....49 第八章. 實驗 2b. 表 18:各組選擇呈現虛榮相關訊息之數量分析-ANOVA………………….58 表 19:各組選擇呈現虛榮相關訊息之數量分析-平均值…………………....58. v.

(11) 表 20:各組選擇呈現虛榮相關訊息之排序分析-ANOVA…………………..58 表 21:各組選擇呈現虛榮相關訊息之排序分析-平均值……………………58 表 22:各組選擇呈現虛榮相關訊息之數量分析-MANOVA……..……….....59 表 23:各組選擇呈現個人外貌相關訊息之數量分析-ANOVA..…………....60 表 24:各組選擇呈現個人外貌相關訊息之數量分析-平均值….…………...60 表 25:各組選擇呈現個人成就相關訊息之數量分析-ANOVA…...………...61 表 26:各組選擇呈現個人成就相關訊息之數量分析-平均值….…………...61 表 27:各組選擇呈現個人家世背景相關訊息之數量分析...………………...62. 治 政 大 表 29:了解程度分析-ANOVA……………………………………………......63 立. 表 28:各組選擇呈現個人家世背景相關訊息之數量分析-平均值…….…...62. 表 30:了解程度分析-平均值………………………………………………... 63. ‧ 國. 學. 表 31:評價正確程度分析-ANOVA…………………………..……………....64. ‧. 表 32:評價正確程度分析-平均值…………………………………………....64. y. Nat. 表 33:交友意願分析-ANOVA……………………………………………......65. n. al. er. io. sit. 表 34:交友意願分析-平均值……………………………………………........65. Ch. engchi. vi. i n U. v.

(12) 圖次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本研究想法 圖 1:研究架構圖………………………………………….………….16 圖 2:實驗 2a 概念圖…………………………………………………17 圖 3:實驗 2b 概念圖…………………………………………………18. 第三章. 實驗一. 圖 4:特徵值分析………………………………..…………………………….24. 政 治 大. 圖 5:華人虛榮模型 SEM 結果……………………………………………….26. 立. 第四章 實驗二前測. ‧ 國. 學. 圖 6:華人虛榮模型 SEM 結果……………………………………………….36.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1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4)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放眼周遭,舉目所及的各項事物都在提醒我們什麼是"美"以及"好"的價 值。我們看到整個社會對於「良好體態」的鼓吹,以及對自身外貌的重視及認同; 我們看到生活中出現各種比較,學歷高低、職位頭銜、薪水多寡不但是個人能力 的展現,也是成就的象徵,人們不僅重視並致力於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及個人成 就,甚至犧牲部份的生活只為了更好的成就;人們透過使用高價商品來彰顯自身 的地位與成就,對於財富與權勢的追求似乎已經變成社會的常態,也是現代人對 於「成功人士」的定義。上述社會現象在在顯示了現今社會對於個人外貌及個人. 政 治 大. 成就的重視及追求,也是人們虛榮的展現。. 立. 近年,西方開始對虛榮進行研究並給予學術上的定義,在西方的定義中,虛. ‧ 國. 學. 榮包含個人外貌與個人成就兩面向,其內涵為個人對本身外貌及成就的重視及正. ‧. 向看法。即使這些觀念與傳統華人文化未必相符,卻仍然在華人社會中漸漸產生. y. Nat. 了相當的影響(Cheng & Schwwitzer, 1996)。隨著社會環境的進步與繁榮,及西. n. al. er. io. 高。. sit. 方文化的推波助瀾之下,台灣社會這種重視外貌與成就的整體虛榮程度日益提. Ch. engchi. i n U. v. 而在華人社會中,除了與西方相同,對於個人外貌及個人成就的看重之外, 以社會取向為主的華人社會十分重視家族整體名譽及成就,甚至可能將家族團體 看得比個人更為重要。家族榮譽就是個人榮譽,家族強大也會覺得自己因而強大, 所以社會上常見個人炫耀個人家世背景,出現許多「拚爹」的行為,這也顯現出 了華人文化的特殊性。因此,本研究認為,若要探討華人的虛榮心,可以奠基於 西方虛榮研究的基礎上,再加入華人文化特有的內涵,此種具有華人文化特色的 華人虛榮,才能有助於我們了解在華人社會中這些與虛榮相關的社會行為。 現今虛榮的研究是由西方開始,而目前在華人社會中進行的虛榮研究多直接 採用西方虛榮量表來進行研究,也未深究華人的虛榮與西方虛榮兩者間內涵的異 1.

(15) 同。本研究認為,社會取向的華人其虛榮除了外貌及成就兩大面向,應加入「個 人家世背景」此一華人社會中的重要觀念,因此本研究試著建構華人虛榮的概念, 並編製華人虛榮量表。 此外,由於虛榮為一新興研究領域,過去對於虛榮的研究不多且大多為相關 研究,並僅檢視虛榮與人格變項間關係,未曾有人探討虛榮對於人際互動的影響, 故本研究希望能以實驗法方式,透過觀察高/低虛榮者在人際互動過程中,如何 了解他人及進行自我呈現,進一步來了解虛榮者的行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虛榮(Vanity) 虛榮(Vanity)是一種心理上的構念。長時間來,無論在東方或西方均被不 斷的討論與描述。虛榮不僅在學術上多被提及,亦真實的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中。 Aristotle 曾說,虛榮(Vain)是一種過分膨脹的自我形象(Self-image),但 實際上個人未必有此種價值;Chakrabarti(1992)發現,在大部分的論述中,虛. 政 治 大. 榮這個概念通常伴隨著負向評價,我們可以看到它總是與傲慢及自以為高人一等、. 立. 自負、驕傲、誇大自我等想法相連結;Netemeyer,Burton 與 Lichtenstein(1995). ‧ 國. 學. 認為,虛榮是指對於個人外貌及目標成就的固著(fixation) ;Egan 與 McCorkindale (2007)發現,虛榮普遍被視為負向的原因來自於虛榮與大五性格中的低友善性. ‧. (A)及低嚴謹性(C)成正相關,表示高虛榮者在人際交往時較難信任他人,. y. Nat. sit. 過於注重個人而難與他人合作,面對他人的請求或錯誤時較嚴厲,缺乏人際彈性,. er. io. 且高虛榮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亦較差。. al. n. v i n 而在華人文化中,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孔 Ch engchi U. 子認為,身為一個士大夫不應該只重外在,否則就會因為好名利而疏於修道,而 面對這樣的人,跟他討論再多的仁義道德都是枉然;王符的《潛夫論》說:「大 人不華,君子務實。」 ,王守仁的《傳習錄》說: 「名與實對,務實之心重一分, 則務名之心輕一分。」上述言論也表達了中國思想中的對於空想、虛榮及華而不 實的排斥,更彰顯了務實的精神。 有別於前述之負向敘述,Hume(1951)則認為虛榮可視為一個人的社會自 尊,也是人際群體間的連結。而孔子雖然認為追求錦衣華食是不符正道的行為, 但他也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亦即,個人. 3.

(17) 的修養雖然重要,但若外貌不修邊幅,卻又顯得此人沒有禮貌了;而在 Egan 等 人(2007)的研究中則發現虛榮與低神經質(N)及高外向性(E)具正相關, 由此可知,虛榮程度高的人在情緒上較為穩定,安全感也較高,且易被形容為善 於交際、愛說話、喜好群居且偏好團體活動的,而此類人通常也在社交場合中十 分活躍。綜合以上,雖然虛榮大部分時間都與負向行為連結在一起,但它似乎仍 具有其正面影響,適當程度的虛榮能夠滿足個人的自尊需求並幫助個人在情緒及 人際關係上較為穩定。 Netemeyer 等人(1995)清楚的為虛榮做出學術上的定義並同時編製了虛榮. 政 治 大 人們行為上的影響。他們認為,虛榮的內涵為個人對於成就與外貌的重視及對這 立. 量表(Vanity scale),希望能夠透過量化方式更深入的了解虛榮的內涵及虛榮對. ‧ 國. 學. 兩者過分甚至是誇大的正向看法,若以向度來做區別,Netemeyer 等人(1995) 將虛榮區分為外貌及成就兩向度,並定義外貌虛榮(Physical vanity)是指對外. ‧. 貌的過度重視及對個人外貌具有正向甚至是誇大的看法;成就虛榮(Achievement. sit. y. Nat. vanity)則是對成就的過度重視及對個人成就具有正向甚至是誇大的看法。換言. al. er. io. 之,虛榮除了可區分為「個人外貌」與「個人成就」兩大面向外,更可依據「重. v. n. 視」及「正向看法」將此兩面向再細分為四個子構念,分別為:(1) 對於個人. Ch. engchi. i n U. 外貌之過度重視。 (2) 對於個人外貌具有正向(甚至誇大)之看法。 (3) 對於 個人成就之過度重視。(4) 對於個人成就具有正向(甚至誇大)之看法。雖然 至今尚未有人以東方觀點對虛榮進行定義及解釋,但楊國樞(2004)曾於華人自 我四元論中提及個人取向自尊,他認為個人取向自尊是一種來自個人正面自我評 價的感受,主要有兩基礎,一是個人追求純屬自我設定之目標所獲得的成功與成 就;一是個人所擁有之自己所珍視之心理屬性、行為特徵及體能長相,此一個人 取向自我的概念與西方虛榮概念多有相似。. 4.

(18) 1. 外貌虛榮(Physical Vanity) 在 Netemeyer 等人(1995)的定義中,外貌虛榮被定義為:個人對於個人外 貌之過度重視及正向(甚至誇大)之看法。個人不但非常重視自身的外貌,並且 希望他人認同,且因自身的良好外貌而受到喜愛。長年來,外貌一直是西方社會 中一項重要議題。Durvasula,Lysonski 與 Watson(2001)提到,西方文化非常 強調外貌,特別是在美國尤其明顯。外貌吸引力與社會受歡迎程度、權力及提升 自尊有正相關。在西方文化中,較佳的外貌吸引力往往能夠得到較多的好處,於 是外貌吸引力持續獲得人們的高度重視,人們也致力於追求更好的外貌吸引力. 政 治 大. (Bloch & Richins, 1992) 。某些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外貌吸引力的正向偏誤始於. 立. 孩童時代。Netemeyer 等人(1995)的文章中則指出,當個人欲建立及維持自我. ‧ 國. 學. 概念時,外貌占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台灣西化程度漸深,對於外貌的高度重 視與追求的現象也日益明顯。. ‧. y. Nat. Workman 與 Lee(2011)的研究中提及,對於自己外貌越重視的人,越可能. er. io. sit. 注意及比較自己與他人外貌。而內控程度高的人更有可能會主動去尋找與自己在 意的面向的相關資訊。也因此,虛榮對消費者行為具有重要影響,因為人們的購. al. n. v i n 買行為會受到個人對外貌重視及外貌看法的影響。Netemeyer 等人(1995)發現, Ch engchi U. 虛榮與化妝品使用量及衣著花費成正相關。外貌虛榮者較重視衣著、使用較多的 保養品,且對於保養品的態度較正向。 O’Mahony 與 Hall 在 2007 與 2011 以年輕女性為參與者的系列研究中探討虛 榮與多種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間的關係後發現,虛榮與身體意象(Body image) 是影響消費者消費決策及購買行為的主因。文中指出,外貌重視的程度影響了年 輕女性對於特定食物的偏好與迴避行為,當女性在進行食品消費時,外貌重視深 深地影響了他們的購物選擇。當他們越覺得外貌重視是重要的同時,也會同時認 為能夠提升外貌的行為及生活習慣非常重要,而較健康飲食會讓年輕女性對自己. 5.

(19) 感受較佳、並且較有自信。 Netemeyer 等人(1995)發現,外貌重視得分較高者出現較多的節食行為 (dieting behavior) 。對於外貌的重視不僅會讓年輕女性出現節食行為,甚至會導 致不進食。Durvasula 等人(2001)則提到,對於外貌吸引力的過度重視可能會 導致生理上(飲食疾患)與心理上(對個人概念的扭曲所引起的異常行為)的傷 害。而當年輕女性發現自己的外貌不符合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時,會感到失去 安全感、失去歸屬感及失去尊重,當他們感受到威脅時,有可能會出現負面行為。 過度的虛榮更會導致某些過度的負向行為例如:節食、整形、日光浴、衝動購物. 政 治 大 Gregg, Cisek & Hart, 2007) 立。維持外貌的行為有許多,透過觀察社會現象與周遭 等等(Burton, Netemeyer & Lichtenstein, 1995; Durvasula et al., 2001; Sedikides,. ‧ 國. 學. 他人,我們將發現,人們對於外貌的重視引發了正向的行為,例如:健康的飲食 習慣或運動等等,但也同時導致了負向的行為結果,例如:上癮行為、飲食疾患. ‧. 及過度整型。. y. Nat. sit. 外貌虛榮與衣著重視(clothing concern)間的關係奠基於「希望被別人注意」. n. al. er. io. 的渴望,Workman 與 Lee(2013)指出,對於外貌十分重視的人會對有名望的品. i n U. v. 牌較為敏感,因為穿戴名牌衣物能夠提升他們的外貌吸引力。而個人對於時尚、. Ch. engchi. 整形、飾品及化妝品使用上的選擇,即彰顯了外貌虛榮的影響力(Burton et al., 1995)。 Bloch 與 Richins(1992)指出,當人們使用飾品時,他們會感到自己更具吸 引力(Attraction) ,同時經驗到更好的自尊或是正向情緒(positive mood) 。而越 在意自己外表的外貌重視者,越會使用飾品(adornment)來加強自己的外貌。 飾品除了外貌上的幫助之外,也有助於社會角色的展現。而渴望自己具吸引力, 同時也認為使用飾品是增加吸引力的好方法的外貌重視者,使用飾品的比例最高。 對於將自我定義(Self-definition)建立在個人吸引力上的外貌重視者來說,飾品 被認為是達成該目標的好方法。O’Mahony 與 Hall (2011)提到,外貌與安全感、 6.

(20) 歸屬感、快樂與享受、溫暖的關係具相關性。而此關聯性影響了個人對於個人目 標的實現與追求。 近年,有些台灣學者開始注意台灣青少年的虛榮程度,研究發現台灣青少年 對於外貌的正向看法與物質主義、衣著重視及化妝品使用具有高度相關性。對於 重視外貌的青少年來說,他們認為衣著及化妝品非常重要。而當青少年的外貌虛 榮得分高時,他們也會對於物質主義中的「成功」的概念更認同,亦即他們會越 認同以自身所擁有的物品來彰顯個人地位,並將自身所擁有的物品視為成功的象 徵(Chang, W.-L., Liu, H.-T., Lin, T.-A. & Wen, Y.-S., 2008)。Savage (2005)也. 政 治 大 己不僅重視自己的外貌,也重視周遭他人對他們外貌的看法。韓國女性更將整形 立 發現,亞洲男性對於外貌提升的需求遠高於過往。40%的香港及台灣男性認為自. ‧ 國. 學. 手術視為一個解決情緒問題(例如:低自尊)的方法,她們並不認為整形手術會 破壞她們對於美的看法及對自身文化的衝擊,韓國女性對於美的重視與追求使她. ‧. 們對於整形手術的接受度很高,而且她們也不認為透過整形手術而獲得的良好外. sit. y. Nat. 貌是虛假的(Glain, 1993)。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如同自己希望的這麼具外貌吸. al. n. 展現。. er. io. 引力,所以提升個人的外貌吸引力似乎是理性的,也是虛榮對自我呈現的執著的. Ch. en chi. g 2. 成就虛榮(Achievement Vanity). i n U. v. 在 Netemeyer 等人(1995)的定義中,成就虛榮被定義為:個人對於個人成 就之過度重視及正向(甚至誇大)之看法。個人不但非常重視自身的成就,並且 希望受到他人認同,且因自身的良好成就而受到尊敬。Hirschman(1990)提到, 藉由物質來彰顯個人成就一直是美國的主流文化之一。而同樣的論述亦出現在 Dholakia 與 Levy(1987)的文章裡,在美國文化中,成就虛榮清楚地存在於當 消費者利用消費來傳達成功、地位或進行炫耀性消費時。美國消費者將消費(或 炫耀性消費)視為一種向他人傳遞成功、地位訊息的方式。近年來,中國經濟的. 7.

(21) 高速成長舉世共睹,而大量增加的財富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劇烈的影響。Wee (1997)提到,快速累積的財富及伴隨而來的生活水平提高刺激了許多富有的中 國人進行炫耀性消費,購買奢侈品似乎是一個彰顯個人地位最快且最直接的方式。 奢侈品本身所帶有的名氣被中國人視為成功的象徵,這份「名氣」不但能用來傳 遞社會地位的訊息,也能讓中國人感覺很有面子(Mianzi) (Zhou & Belk, 2004) 。 成就重視虛榮與價格基礎的名聲(priced-based prestige)的敏感度及衣著重 視具正相關,高成就虛榮的人不但會購買較為昂貴的服飾,也對價格基礎的名聲 更為敏感,亦即,隨著產品價位的提高,它所代表的社會地位越高,名聲更好. 政 治 大 虛榮」與「金錢是成功的象徵」兩者間息息相關,這也代表成就虛榮較高者認為 立 (Netemeyer et al., 1995)。Durvasula 與 Lysonski(2010)的研究中發現,「成就. ‧ 國. 學. 金錢十分重要,因為金錢能夠賦予個人力量去影響他人以及讓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物質的擁有」 Richins 與 Dawson(1992)則指出,物質主義被視為成就的象徵。. ‧. 是個人成就及社會地位在視覺上的象徵及證據,而此現象也呈現了成就虛榮的內. sit. y. Nat. 涵(Netemeyer et al., 1995)。. n. al. er. io. 人們對於個人成就的重視不僅鼓勵了對成就的追求及個人目標的實現,也希. i n U. v. 望透過某種更快速及更有效的方式來讓自己及他人都對自己的成就有正向的看. Ch. engchi. 法,此動機似乎解釋了現代社會中為人所詬病的對於高價精品/奢侈品的競逐與 嚮往。Prendergast 與 Wong(2003)提到, 「精品」的品牌符號被知覺為一種炫耀 財富的方式,消費者透過購買精品來展示自己的社會地位與個人成就。陳協勝與 蔡璧卉(2010)針對精品購買者的研究中發現,成就虛榮為精品消費者的最優先 考量,顯示消費者希望藉由精品來彰顯出自我成就,除了個人形象的展現之外, 精品同時被用來區分自我與其他群體。結果顯示,虛榮之高低會影響消費者的精 品購買意願,其中又以成就虛榮的效果最為顯著。 Workman 與 Lee(2013)指出,高外貌虛榮或是高成就虛榮的人有著較高的 私人自我意識(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對於具有名望的品牌敏感度(Brand 8.

(22) sensitivity)也較高,同時具有較高的品牌意識(Brand consciousness) 。他們認為, 高外貌虛榮或是高成就虛榮的人對於具有名望的品牌敏感度較高是因為這些品 牌與財富及社會地位具有關聯性。因此,當消費者在做任何有關品牌名稱的決策 時,均會受到虛榮的影響。. 3. 其他相關研究 為了能夠更加了解虛榮對行為的影響及對生活帶來的改變,各領域學者進行 了許多的相關研究,試著更進一步了解虛榮者的心理狀態。. 政 治 大 解虛榮與其他心理構念的關係,他們發現,虛榮與自戀(Narcissism)及自我中 立. 除了單純探討人們本身的虛榮程度之外,Netemeyer 等人(1995)亦嘗試了. ‧ 國. 學. 心(Grandiosity)具有極顯著的關聯性。同樣的結果也出現在 Egan 等人(2007) 的研究中,自戀與虛榮間的相關達 0.72。Watchravesringkan(2008)也提出相似. ‧. 的看法,並將範圍由周遭環境擴大至整體社會,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社會及經濟環. sit. y. Nat. 境會影響個人的虛榮程度。此外,有些研究發現虛榮與自我效能及優越感具正相. al. er. io. 關,重視衣著打扮與社會地位者,也對於成就象徵較為敏感,此現象在外貌重視. v. n. 及成就重視兩概念下尤其明顯(Netemeyer et al.,1995),Durvasula 等人(2001). Ch. engchi. i n U. 則指出,虛榮也會影響個人幸福感(well-being) 。Workman 與 Lee(2011)提到, 虛榮是影響社會比較的重要因素,對於外貌及成就的重視會促使個人進行社會比 較,而與他人比較的結果則會影響個人對自己的看法。進一步檢驗兩種虛榮類型 對於社會比較方式後發現,在人際互動中,外貌虛榮較高者傾向於做水平比較 (Lateral Social Comparison)及向下比較( 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 ,而成 就虛榮較高者則多進行水平比較及向上比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Huang, Y.-A., Lin, C., Yang, Y.-T. & Huang, C.-W., 2013)。 Watson 等人(1999)希望了解消費者本身的虛榮程度是否與其對廣告的評 價有關,在其研究中參與者需對 3 個不同主題(外貌、性及成就)訴求的廣告來 9.

(23) 評估其喜愛程度與想法以及對品牌的喜愛度。結果發現,相較於低虛榮者,高虛 榮對於以性、外貌與成就為訴求的廣告偏好程度較高,而引發出的想法與態度也 均較正向(Watson, Rayner, Lysonski & Durvasula, 1999)。. 4. 虛榮與人際互動 過去雖未有人將虛榮與人際互動做連結,但部分研究發現虛榮與自尊間具正 相關,而過去研究指出,高自尊者認為別人會將自己視為「有價值的」,但低自 尊者則不這麼認為,他們甚至會將自己對自身價值的懷疑投射到互動他人身上,. 治 政 大 (Anticipated Social 確的正向回應時,無論高/低自尊者都對社會結果有著高期待 立. 進而影響未來的人際關係(Murray, Holmes, & GriYn, 2000) 。當互動對方給予明. Outcomes),所以較為願意參與新團體;當互動對方給予模糊的正向回應時,高. ‧ 國. 學. 自尊者的反應沒有顯著差異,但低自尊者對於社會結果的期待則降低,亦即他們. ‧. 預期自己可能會遭到拒絕,所以參與新團體的意願會降低(Anthony, Wood, &. y. Nat. Holmes, 2006) 。Baumeister 等人則認為高自尊者尋求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 er. io. sit. 他們會主動尋找有價值的人際關係;而低自尊者則通常採用自我保護 (Self-protection)策略,盡力避免可能出現的人際拒絕(Baumeister, Tice, & Hutton,. al. n. v i n 1989) 。而在得到他人負向評價時,高自尊者則會認為自我 (Egotism)受到威脅, Ch engchi U 在此情況下,高自尊者會對給予自己負評的人進行反擊,來消除此種因為自我評. 價(Self-praise)與他人評價出現落差後產生的自我威脅感及不適感(Baumeister, Smart & Boden, 1996)。 綜上所述,本研究預期高虛榮者在人際行為上會與高自尊者較為相似,他們 會採取自我提升策略,並且認為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有價值的,所以應該會較明顯 地強調個人的優勢、展現對個人有利的訊息,且較希望獲得他人的正向回饋,而 在面對他人負向評價時可能會給予對方較低的評價,或貶低對方的判斷來消除自 我威脅。相對的,低虛榮者則會採用自我保護策略,所以不會呈現太多個人優勢. 10.

(24) 訊息,也不特別預期會獲得他人正向評價,因此對他人的負評也不會有特別負面 的反應。. 5. 小結 虛榮這個概念存在已久,且無論是由個人的生活經驗或是研究結果都可以發 現,虛榮對於個人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它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適應,舉 凡生活習慣到消費行為都包括其中,它也影響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與自我概念的 建立及維持,對個人外貌及個人成就的追求及重視影響了我們對於他人及自身形. 治 政 大 人際情境時,虛榮程度左右著個人在互動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安全感及情緒狀態。 立 象的理解。除了個人層面之外,它也影響個人在人際上的行為展現,在面對一般. 雖然過往曾將虛榮視為一個負向名詞,但後續的研究也指出,虛榮並不只有帶來. ‧ 國. 學. 負向的結果,它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性是有助於個人社會適應的。.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1. i n U. v.

(25) 第二節. 華人虛榮的新成份. 虛榮此一概念雖然存在已久,但直至 1995 出現正式定義之後才開始一系列 系統性的研究與探討。更由於虛榮首先是由西方開始對其進行學術上的探究,以 華人文化,或說以華人個體為主體的虛榮研究為數不多,因此西方對虛榮之研究 與東方所認知之虛榮概念也許略有出入。在東方文化中,尤其是華人文化下,對 華人來說,重要他人的成就與個人所擁有之成就其實受到同樣的重視,故本研究 認為,除了西方所提及之個人外貌及個人成就兩面向外,重要他人之成就也會是 華人在認知虛榮時很重要的一個部份,因此本研究希望在西方研究的基礎上加入. 政 治 大. 華人文化之內涵,試著一窺「華人虛榮」的面貌。. 立. 早在 1975 年,社會心理學者便提出 BIRGing(Basking in Reflected Glory). ‧ 國. 學. 的概念,個人會去分享他人的榮光,而此現象不只出現在個人文化的西方社會,. ‧. 也出現在集體文化掛帥的華人社會。Stipek (1998)提到,文化對於個人概念的. y. Nat. 組成具有一定的影響。西方文化注重獨立性(Independence) ,西方人認為自我是. er. io. sit. 一個自主的個體(autonomous entity) ;而亞洲文化則注重互依性(Interdependence), 東方人在意的則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連結,在亞洲文化中,自我與他人間的界線. al. n. v i n 較薄弱,個人是被放在人際關係中來思考的,華人藉由人際間的對偶關係來了解 Ch engchi U 自我。相較於西方文化中對於自我看法的重視,華人的自我大多藉由周遭環境中 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來定義(Chu, 1985)。而這個重要他人可以是個 人極為重視的人,也可以泛指非特定他人,或者也可以是整體家族的形象。 楊國樞(1993)曾以 Angyal 的理論來描述自主性趨勢(autonomous trend) 與融合性趨勢(homonomous trend)這兩種不同的個人傾向,並進而將社會取向 界定為高融合性趨勢與低自主性趨勢的組合;個人取向則為高自主性趨勢與低融 合性趨勢的組合。楊國樞(2004)以上述兩種趨勢為基礎提出華人自我四元論並 提到,華人文化下的個人對於自我的看法同時來自個人與關係他人,而華人的自. 12.

(26) 我系統中包含一個主體我與四個客體我(個人、關係、家族、他人取向自我), 在自尊的部分,社會取向自尊(包含關係、家族/團體、他人 3 個取向)具有兩 基礎,一是個人追求人際間角色關係/家族或團體性目的/從非特定他人處追求 尊敬等所獲得的成功與成就,一是個人所擁有之從人際角色觀點/家族或團體角 度/非特定他人所珍視之心理屬性及行為特徵。其中,他人取向自尊著重在從非 特定他人處獲得面子、名譽及尊敬,或是個人擁有非特定他人所珍視的心理屬性 與行為特徵,此心理特性亦與西方研究中所提及之希望他人尊敬自己的虛榮現象 不謀而合,也更符合華人內涵。. 政 治 大 體會吸收或是反映個人的榮耀或是羞恥。當面對他人成就所帶來的驕傲感時,集 立 Bond(1986)則指出,華人社會中的個人永遠會有所屬的團體,而這個團. ‧ 國. 學. 體主義取向者與該驕傲感的連結強過於個人主義取向者。Blumenthal(1977)認 為,相較於個人成就,華人更強調團體成就。Stipek(1998)也贊同上述看法,. ‧. 他研究東/西方人對於引發自我相關情緒(Self-related emotion)的事件差異後. sit. y. Nat. 發現,華人對於表現或經驗因個人成就而來的驕傲感具有負面的看法,他們較同. n. al. er. io. 意表現因他人而來的驕傲感。. 1. 個人家世背景虛榮. Ch. engchi. i n U. v. 個人外貌與個人成就不僅是西方虛榮的兩大重要因素,當人們第一次見面時, 這兩大因素也是建立第一印象的基礎,他們不僅能夠有效地為個人建立正向的個 人第一印象,同時能夠協助個人取得較大的社會影響力、較高的社會接受、提升 信賴感並且也象徵著成功。而在華人社會中,除了上述兩因素之外,當你展現出 良好的家世背景時,也能為你帶來相同的正向結果。對於華人來說,社會中最重 要的所屬團體首推家族。Baker(1979)提到,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之下,華人(中 國人)非常強調家族關係及親屬忠誠(Kinship loyalty) ,家族及親屬觀念也是華 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基礎。楊國樞(2004)將中國人的社會取向分為四個面向,. 13.

(27) 即家族取向、關係取向、權威取向與他人取向,其中家族取向強調的是家族的延 續、和諧、富足與榮譽。中國人非常重視家族的整體名譽與地位,當一個家族具 有良好的名譽及社會地位時,無論是家族或個人在社會上均會受到較多的尊敬, 也會得到較好的待遇。個人也常常以具有特殊名望的家族成員作為認同的對象, 並且透過連結而覺得自己是「有面子」的(楊懋春,1972)。若從楊國樞的華人 自我四元論來看,四種客體我中的家族取向自我也呼應了華人將家族視為個人概 念中極為重要部分的現象。在該理論中,家族取向自我代表了對家族的認同感及 對家族的歸屬性需求,個人會維護家族且重視家族榮譽,同時感受到家族取向情. 治 政 大 出現自我提升感。家族取向自尊是來自個人正面自我評價的感受,而此正面自我 立 緒及家族取向自尊,華人會因為所屬家族而感受到「有面子」,也會因為家族而. 評價具有兩個基礎,一為個人追求家族性或團體性目標所獲得的成功與成就;一. ‧ 國. 學. 為個人擁有之家族或其他團體所珍視的心理屬性與行為特徵。. ‧. 楊國樞與葉明華(2005)分析華人家族主義的內涵後發現,家族主義可分為. sit. y. Nat. 認知、情感與意願三大面向,其中情感面向指的是受測者對於家人及家族的感情、. al. er. io. 情緒或好惡,此情感又可以再細分為六種,其中「榮辱感」的部分,即是詢問受. v. n. 測者「身為這個家族的一分子,你非常引以為榮/感到恥辱」,而這正是華人對. Ch. engchi. 於個人家世背景重視及正向看法的具體體現。. i n U. 因為華人的集體社會文化及長年以來社會中層出不窮的「拚爹」 、 「較量家世 背景」的現象,本研究依循 Netemeyer 等人的脈絡,提出「個人家世背景虛榮」, 並將其定義為:個人對於個人家世背景之過度重視及正向(甚至誇大)之看法。 個人不但非常重視自身的家世背景,並且希望他人認同,且因自身的家世背景而 受到尊重。綜合以上,本研究認為,以社會取向及家族取向自我為主要文化內涵 及個人概念組成的華人,除了西方所發現的外貌及成就兩個虛榮內涵之外,應該 還會有以自身家世背景為榮的「個人家世背景虛榮」。. 14.

(28) 第三節. 本研究想法. 1. 華人虛榮的定義 從目前有的一些以華人為研究主體的虛榮相關研究中發現,西方虛榮內涵中 的外貌及成就兩大面向也穩定存在於華人社會中,表示華人對於個人外貌及個人 成就亦存在相當程度的重視,對於個人外貌及個人成就也有頗為正向的看法。此 外,相較於先前西方研究所強調的個人主體性,本研究則認為華人會比西方人更 常將家族成就視為個人成就或是個人資產的一部份。從以往追求門當戶對或是光. 政 治 大 若單純以西方之虛榮定義來了解華人的虛榮及其相關行為實有不足,需要加入家 立. 耀門楣的現象中,不難發現個人家世背景在華人心中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認為,. ‧ 國. 學. 世背景做為考量。. 因此本研究於 Netemeyer 等人所提出之定義上,增加兩個與家世背景有關的. ‧. 子構念,一為對於個人家世背景之過度重視;一為對於個人家世背景正向(甚至. y. Nat. er. io. sit. 誇大)之看法,共有六個子構念: (1) 對於個人外貌之過度重視。. n. al. Ch. engchi. (2) 對於個人外貌正向(甚至誇大)之看法。. i n U. v. (3) 對於個人成就之過度重視。 (4) 對於個人成就正向(甚至誇大)之看法。 (5) 對於個人家世背景之過度重視。 (6) 對於個人家世背景正向(甚至誇大)之看法。 並將其稱為「華人虛榮」,以便區隔過往西方之虛榮概念。 本研究認為,雖然社會上普遍將虛榮視為負向概念,甚至認為虛榮是一個應. 15.

(29) 盡量避免之個人特性,但大多數人仍有著一定的虛榮程度,這似乎顯示,虛榮其 實是具有社會適應性的。再者,過往研究也發現,虛榮並不盡然全都是負向結果, 它仍與心理健康有著正相關存在。所以本研究首先希望編製一個具有華人特色、 適用於華人的虛榮量表,其次,過去研究多是在了解虛榮與特定購買、物品喜好 等個人行為之間的關聯,鮮少探討虛榮對於實際人際互動行為的影響,因此本研 究希望能夠藉由設計不同的社會情境來探討高低虛榮程度不同的個體,在人際互 動時可能展現的行為差異。. 2. 研究架構. 治 政 大 本研究認為,華人虛榮內涵除了西方原本的外貌及成就兩大面向之外,尚有 立. 個人家世背景此一面向,三大面向及六項子構念共同形成一完整的華人虛榮概念,. ‧ 國. 學. 各分量表可合成為一虛榮總分,亦可分開計分以深入瞭解其特性,請見圖 1。.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將在實驗一中進行華人虛榮量表之編製,於西方虛榮量表之基礎上加 入本研究新增之「個人家世背景重視」及「個人家世背景正向看法」兩子構念, 繼而檢驗新增之題目是否具有足夠的因素負荷量及新增之子構念與先前四子構 16.

(30) 念間關係,並確認六子構念是否存在及新編華人虛榮量表之信效度,最終完成華 人虛榮量表編製。於編製完成之後,本研究將進一步驗證前所提及華人虛榮之模 型,並且根據過往西方研究之結果,將此量表與其他心理指標進行相關檢驗,以 了解個人的社會適應及更多元之華人虛榮的文化內涵。 藉由實驗一確認了華人虛榮量表後,實驗二則希望藉由在人際互動情境中所 展現的差異,來進一步了解高/低虛榮者的不同。本研究認為,個人的虛榮程度 會影響其在人際互動中的表現方式,在 Egan 等人(2007)的研究中發現,虛榮 程度與擇偶努力(Mating Effort)成正相關,相較於低虛榮者,高虛榮者為了擇. 政 治 大 2a 及 2b 都選擇設定在一般交友情境 /低虛榮者特殊的反應趨勢,我們後續實驗 立. 偶優勢會願意付出更多的資源與注意力。因此為了避免特定情境本身就會引發高. ‧ 國. 學. 做為實驗情境而非擇偶情境。. 據此,本研究認為當高虛榮者在與他人互動時,相較於其他與虛榮內涵無關. ‧. 之個人訊息,例如個人興趣等等,他們會希望得知互動對方與虛榮內涵相關的三. y. Nat. sit. 類個人訊息,亦即前所提及之個人外貌、個人成就及個人家世背景三大面向的訊. n. al. er. io. 息,並以上述虛榮相關之個人訊息作為雙方互動的起點,這種情形在所能獲得的. i n U. v. 資源少,亦即僅能得到有限的互動對方資訊時更為明顯,而具華人特性之個人家. Ch. engchi. 世背景相關訊息更是他們希望優先獲得的訊息,低虛榮者這樣的趨勢則不明顯 (實驗 2a)。. 17.

(31) 除了在希望獲得的他人訊息上有差異之外,本研究認為高/低虛榮者在人際 互動時的自我呈現上也應有明顯差異,相較於其他與虛榮內涵無關之個人訊息, 高虛榮者在面對互動對方所給予的不同回饋時,將會出現不同的應對方式。高虛 榮者在呈現自己時會傾向於提供自己與虛榮內涵相關的三類個人訊息,而當互動 對方給予較負面的社會回饋時,高虛榮者將會提供更多的虛榮相關個人訊息,尤 其是具華人特性之個人家世背景相關訊息將會被凸顯,亦即,當高虛榮者被互動 對方評價較為負向時,他會傾向於提供更多有關個人家世背景的個人訊息,而低 虛榮者這樣的趨勢則不明顯(實驗 2b)。.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結合以上 2 個實驗,本研究將能夠一窺高/低虛榮者在面對社會互動時的樣 貌,並且透過串聯自我呈現與了解他人兩部分,來對華人虛榮有更完整的認識。. 18.

(32) 第三章. 實驗一:華人虛榮量表編製與華人虛榮模型 驗證. 實驗目的 本實驗目的在於編製華人虛榮心量表及驗證本研究所提之華人虛榮模型。除 了驗證華人社會中是否與西方社會具有相同的虛榮內涵外,期能更進一步於原先 西方所提出之四個子構念基礎之上,確認本研究所提出之兩個新子構念是否亦為 穩定存在,此六子構念將分別屬於個人外貌、個人成就及個人家世背景三面向,. 政 治 大. 最終完成六子構念,三大面向所共同形成的華人虛榮概念。除確認新增子構念之. 立. 存在之外,同時了解虛榮與個人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 ‧ 國. 學. 實驗設計與假設. ‧. 本實驗為問卷法,首先於西方虛榮量表中新增本研究自行編撰之個人家世背. y. Nat. sit. 景虛榮之題項,以因素分析方式進行題項之刪減及華人虛榮量表之編製。我們以. n. al. er. io. 原有之四個虛榮子構念及本研究所提出之兩個新子構念:個人家世背景重視及個. i n U. v. 人家世背景正向看法為基礎,檢驗以此六個子概念內涵所形成之華人虛榮模型。. Ch. engchi. 並於確認華人虛榮之六子構念穩定存在後,即透過 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來驗證本研究所提出之華人虛榮模型。同時以此新編華人虛榮量表之 得分與其他適應性指標(主觀幸福感、社會讚許、自尊、自信、讚美接受、自戀、 憂鬱、田納西)之量表分數進行相關檢驗。. 研究方法 參與者 採便利取樣,第一階段參與者共 90 人,第二階段參與者共 68 人,兩階段參. 19.

(33) 與者共 158 人,刪除有缺漏或離群值等情形,共得參與者 149 人,男 51 人,女 98 人,19~34 歲。. 實驗材料 1. 華人虛榮量表(本研究自編) 本研究信度為.831,結合 Netemeyer 等人(1995)21 題版本中的部分題目與 本研究新編撰之 6 題題目合併,共 18 題,7 點量尺(7 代表非常同意,1 代表非 常不同意)。例題:(1)外貌重視:「我的外表看起來如何對我非常重要」;(2). 政 治 大 : 「我的成就受到他人很高的注意與尊重」 ; 嚮往專業上的成就」 ; (4)成就正向看法 立. 外貌正向看法:「我的身材總是能夠吸引別人的目光」;(3)成就重視:「我非常. ‧ 國. 學. (5)個人家世背景重視:「我非常重視我的家世背景」;(6)個人家世背景正向 看法:「我的家世背景具吸引力」,總共涵蓋六個子構念。. ‧. 2. 主觀幸福感量表. y. Nat. er. io. sit. 本研究採用李怡青與李睿杰(2014)所修訂的主觀幸福感量表,本研究信度 為.886,共 15 題。共有三部分:(1)認知幸福感,7 點量尺(7 代表非常同意,. al. n. v i n 1 代表非常不同意),分數越高代表對生活滿意程度越高。例題: 「如果生命可以 Ch engchi U. 重頭開始,沒有什麼是我想改變的」 ; (2)正向情緒幸福感,7 點量尺(7 代表總是. 如此,1 代表從來沒有) ,分數越高表示在過去 3 個月內越常經驗到正向情緒; (3) 負向情緒幸福感,7 點量尺(7 代表總是如此,1 代表從來沒有) ,分數越高表示 在過去 3 個月內越常經驗到負向情緒。 3. 社會讚許量表 本研究採用廖玲燕(2000)所修訂的社會讚許量表,本研究信度為.818,共 14 題,7 點量尺(7 代表非常同意,1 代表非常不同意) ,分數越高代表個人越傾 向於表現出社會讚許的行為。例題:「我總是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他人的批評」 。 20.

(34) 4. 自尊量表 本研究採用 Rosenberg(1965)所修訂的自尊量表,本研究信度為.916,共 10 題,7 點量尺(7 代表非常同意,1 代表非常不同意) ,分數越高代表個人自尊 越高。例題:「我認為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至少與別人不相上下」。 5. 人際行為量表-自信與讚美接受兩部分 本研究採用柯永河,林幸台與張小鳳(1995)所修訂的人際行為量表,其中 本研究之自信量表信度為.847,共 17 題,7 點量尺(7 代表非常同意,1 代表非. 治 政 大 點量尺(7 代表非 別人不贊同我的行為」 ;本研究之讚美接受量表信度為.820,7 立 常不同意) ,分數越高代表個人對於自己的人際技巧越有信心,例題: 「我會擔心. 共 8 題,例題:「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愛和情感蠻容易」。. ‧. 6. 自戀量表. 學. ‧ 國. 常同意,1 代表非常不同意) ,分數越高代表個人對於他人的讚美接受程度越高,. y. Nat. sit. 本研究採用張秋桂(2004)所修訂的自戀量表,本研究信度為.853,共 27. n. al. er. io. 題,個人依題目敘述選取最符合自身狀態之選項,本量表旨在了解個人的自戀程. i n U. v. 度,分數越高代表個人自戀程度越高。例題:請在閱讀每題兩個選項後,選擇一. Ch. engchi. 個最符合你自己的描述:A 我能透徹地了解別人。B 我覺得有時候很難了解別 人。 7. 貝克憂鬱量表 本研究信度為.903,共 21 題,個人依題目敘述選取最符合自身狀態之選項, 本量表旨在了解個人近兩周的憂鬱狀態,分數越高代表憂鬱程度越高。例題:請 選出一個最能表達你最近兩個星期來所感受到的句子:0 我並不覺得悲傷。1 我 大部分的時間都覺得悲傷。2 我時時刻刻都覺得悲傷。3 我悲傷或不快樂已到我 不能忍受的程度。. 21.

(35) 8.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 本研究採用林幸台,張小鳳與陳美光(1996)所修訂的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 該量表共 82 題,本量表旨在了解個人在各面向上之自我概念與整體自我評價。. 實驗程序 以實驗室情境個別施測,實驗者告知本研究是希望了解大學生的各種生活態 度,經確認意願後於研究同意書上簽名,並於實驗者說明指導語之後進行問卷填 答。參與者依序填寫大學生生活態度調查問卷(一),包含華人虛榮量表、自尊. 政 治 大 表、自戀量表、貝克憂鬱量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並於填寫完成後進行實驗 立. 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以及大學生生活態度調查問卷(二),包含人際行為量. ‧ 國. 學. 釋疑。其中第二階段所施測的參與者於大學生生活態度調查問卷(一)中額外填 寫社會讚許量表。. ‧. 實驗結果. sit. y. Nat. n. al. er. io. 1. 華人虛榮量表編製 信度分析. Ch. engchi. i n U. v. 除原虛榮量表 21 題外,放入以個人家世背景重視、個人家世背景正向看法 兩個因素為基礎之新編問題 14 題,共 35 題。 本研究首先將華人虛榮量表 35 題題目進行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後得 到六個因子,刪除因素負荷量在 0.5 以下的題目之後再次進行因素分析,分析結 果(見表 1)同樣得到六個因子,確定本研究所提出之六因子均為穩定存在。為 求最佳化及精簡化,選取各因素中因素負荷量最高的前 3 題成為新編量表之題目, 形成六個子構念,共 18 題之新編華人虛榮量表,信度(Cronbach α)介於.707 ~.902,量表總信度為.831,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2.

(36) 表1. 新編華人虛榮量表構念因素分析 Vanity Mean. SD. α. 5.49. 0.72. .819. 3.29. 1.04. .817. 5.53. 0.80. .707. 3.87. 1.04. 902. 3.10. 1.21. .864. 3.65. 1.07. .843. 外貌. 4.39. 0.67. .713. 成就. 4.70. 0.77. .807. 自身家世背景. 3.38. 0.98. .846. Total. 4.16. 0.59. .831. 因素 外貌重視. 題目. 1. 2. 1.我的外表看起來如何對我非常重要. .898. 2.我非常重視我的外表. .834. 政 治 大. 4.讓自己看起來很好看是一件值得努力的事 8.身旁的人忌妒我良好的外表 外貌正向看法. 立 11.我的身材總是能夠吸引別人的目光 10.我的身材具性吸引力. 4. 5. .784 .675 .841. ‧ 國. 學. .821. 13.我希望人們因為我學術上的成就而尊敬我. .842. 14.我比大部分我所認識的人更重視專業上的成功. .728. ‧. .900. 18.我的成就受到他人很高的注意與尊重. .833. 20.我是個具有專業成就的良好例子. .868. Nat. 17.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我是個非常成功的人. y. 成就正向看法. 23.我非常重視我的家世背景. n. al. 29.我是個家世背景良好的人. Ch. engchi 32.從社會大眾的角度來看,我是個具有良好家世背景的人 30.我的家世背景具吸引力. .794. er. 27.我比大部分我所認識人更重視自己的家世背景 自身家世背景正向看法. sit. .870. 25.我希望我的家世背景能夠得到別人的注意和認可. io. 自身家世背景重視. 6. .898. 12.我非常嚮往專業上的成就 成就重視. 3. 23. i n U. v. .770 .831 .712 .873.

(37) 另若以特徵值作為因素判斷,本研究以平行分析作為特徵值的分析方式,亦 得到 6 個因素,結果如下圖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效度分析. er. io. sit. y. Nat. al. 圖 4 特徵值分析. Ch. engchi. i n U. v. 建構效度 華人虛榮模型 本研究採用 SEM 來檢驗華人虛榮模型,結果如圖 5 所示,出現一二階模型, 本模式之 RMSEA 為.0602,數值介於.06~.08 之間,顯示本模型為不錯適配; SRMR 為.0731;CFI 為.951;TLI 為.939;GFI 為.874,整體而言,本模型中各潛 在變項間路徑均達顯著,顯示本模型具有良好的適配度。. 24.

(38) 分量表相關分析 為檢視新編量表之效度、整體量表與各構念間以及各構念之間關係,本研究 接著對此新編量表進行相關分析,分析結果如表 2 所示。結果發現,新編華人虛 榮量表整體分數與各概念整體分數均為正相關且為中、高相關(r 外貌= .716**, p< .01;r 成就= .696**, p< .01;r 家世背景= .780**, p< .01) ,顯示本研究所提之三大構念 均屬於同一華人虛榮構念。三大構念方面,外貌整體分數、成就整體分數與個人 家世背景整體分數三者間彼此為低度相關(r 外貌-成就= .351**, p< .01; r 外貌-家世背景= .342**, p< .01;r 成就-家世背景= .236**, p< .01) ,顯示三大構念間是有所區別 的。. 立. 區辨效度. 政 治 大. ‧ 國. 學. 虛榮與社會讚許. ‧. 結果顯示,社會讚許與華人虛榮整體、外貌整體、成就整體與個人家世背景. sit. y. Nat. 整體分數均無相關(r 華人虛榮= .079, p> .05;r 外貌= .062, p> .05;r 成就= .228, p> .05;. al. er. io. r 家世背景= -.067, p> .05)(見表 3),除顯示參與者在作答虛榮量表時並未受到社會. v. n. 讚許的影響,也沒有刻意表現出社會讚許的行為之外,也顯示華人虛榮與社會讚 許為兩個不同的概念。. Ch. engchi. 25. i n U.

(3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26 圖 5 華人虛榮模型 SEM 結果. v.

(40) 表 2 新編華人虛榮量表構念相關分析 個人家世 外貌正向 成就正向 個人家世 個人家世 華人虛榮 外貌重視 外貌整體 成就重視 成就整體 背景正向 看法 看法 背景重視 背景整體 看法 .355**. .672**. **. 個人家世背景整體. ‧ 國. **. .223** 1. .608**. .780**. .039. .040. .188*. .119. .182*. .423**. .422**. .316**. .213**. .313**. .350**. .351**. .348**. .230**. .342**. .406**. .791**. .042. -.001. .025. 1. .880**. .346**. .215**. .333**. 1. .254**. .144. .236**. 1. .463**. .874**. 1. .835**. y. al. n. 個人家世背景正向看法. 1. io. 個人家世背景重視. .721**. **. 1. Nat. 成就整體. .696**. ‧. 成就正向看法. .697**. 學. 成就重視. .442**. 治 政 大 .117 .633 .026 立1 .843 .268. 外貌正向看法 外貌整體. .716**. sit. 外貌重視. 1. er. 華人虛榮. Ch. engchi. 27. i n U. v. 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ealth Management and Social Care In Secondary

printing, engraved roller 刻花輥筒印花 printing, flatbed screen 平板絲網印花 printing, heat transfer 熱轉移印花. printing, ink-jet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Then,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re are 9 problems for which the iterative numbers of the algorithm using ψ α,θ,p in the case of θ = 1 and p = 3 are less than the one of the

O.K., let’s study chiral phase transition. Quark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We showed that the BCDM is a unifying model in that conceptual instances could be mapped into instances of five existing bitemporal representational data models: a first normal

This glossary aims to provid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ose English term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udies at secondary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