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三上第一次段考國文題庫(3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三上第一次段考國文題庫(30)"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9-1新民高級中學 高中部三年級 國文科 第一次段考 題庫(含解析)

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 單一選擇題 1. ( )閱讀下列一段魯智深與劉太公的對話,並判斷二人的個性與態度,選出(甲)~(丁)正確的分析 :太公吩咐道:「(甲)胡亂教師父在外面耳房中歇一宵。夜間如若外面熱鬧,不可出來窺望。 」智深道:「敢問貴莊今夜有什事?」太公道:「(乙)非是你出家人閒管的事。」智深道:「 (丙)太公,緣何模樣不甚喜歡?莫不怪洒家來攪擾你麼?明日洒家算還你房錢便了。」太公道 :「(丁)師父聽說,我家時常齋僧布施,哪爭師父一個?只是我家今夜小女招夫,以此煩惱。 」 (A)由(甲)可知太公面面俱到,好指使他人 (B)由(乙)可知太公保守固執,嫌惡出家人 (C)由(丙)可知智深精明,能察言觀色 (D)由(丁)可知太公愛女心切,亟欲盛大辦宴。 答案:(C) 解析:(A)(B)(D)都表現劉太公忠厚善良,不欲連累魯智深。 2. ( )「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荀子.性惡》)下列可以與上段文 字相互印證的選項是 (A)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B)目 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C)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輮使之然也 (D)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 答案:(C) 解析:題幹與(C)皆強調後天的學習可以改變本性。(A)(B)皆強調君子為學態度要專一。(D)言物各 從其類。 語譯:人的本性是惡的,一定要依靠師長和法度的教化才能端正,要得到禮義的引導才能修治。 3. ( )下列用字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跌宕生姿,波瀾變化的文章,往往能吸引讀者的目光 ( B)他雖是個小小孩童,然而機敏過人,才華衡溢,日後必大有作為 (C)許多選秀節目裡, 孩童嬌揉造作的超齡演出,往往失去了天真爛漫的自然本色 (D)暢遊林家花園,除了飽覽美 景,更觸發了內心的思古悠情。 答案:(A) 解析:(B)才華「衡」溢橫。(C)「嬌」揉造作矯。(D)思古「悠」情幽。 4. ( )下列篇章所呈現的情懷感觸,正確的選項是: (A)〈蘭亭集序〉:「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 彭殤為妄作」認同死生齊一壽夭等同的看法 (B)〈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呈現遷客騷人順逆二時的原則 (C)〈醉翁亭記〉:「然而禽鳥知山 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表明太守以徜徉山林、 回歸自然為樂 (D)〈晚遊六橋待月記〉:「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宣揚 自我主張,流露與眾不同的品味。 答案:(D) 解析:(A)駁斥生死齊一、壽夭等同的虛妄看法。(B)呈現古仁人順逆二時都憂國憂民的原則。(C)表 明太守以與民同樂為樂。 5. ( )葉維廉〈更漏子〉:「月/駭然湧出/驚醒/單身宿舍閣樓上的/一群灰鴿子。」此首新詩的 意象脫胎自: (A)對酒不覺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 (B)漠漠水田飛白 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 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D)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答案:(D) 解析:判斷關鍵:月、驚醒、灰鴿子。最接近情境為(D)。(A)出自李白〈自遣〉。(B)出自王維〈積 雨輞川莊作〉。(C)出自張九齡〈望月懷遠〉。(D)「月驚醒鴿子」如同「月出驚山鳥」的境況 。出自王維〈鳥鳴澗〉。 語譯:(A)獨自一個人喝酒,在不知不覺中天色暗了下來,掉落的花瓣沾滿了衣裳。喝得醺醺然的時候 ,踩著月光到溪邊去散步,這時候鳥已回巢而人也稀少。(B)密布羅列的水田上飛舞著白色的鷺 鷥,黃鶯在夏天濃密的樹林裡宛轉鳴唱。我在山中過著幽靜的生活,看著木槿花的開謝,常摘些 露葵做菜並在松樹下享用清爽素食。(C)明月自茫茫的海上緩緩升起,我們相隔天涯,此時都對 月懷想彼此。有情人怨恨夜晚過於漫長,因為整夜都思念著對方。(D)悠閒地靜靜看著桂花隨風 紛紛飄落,夜是這麼寂靜,使人覺得這春天的山間,好像空無一物。當月亮緩緩升起時,驚醒了 在山中睡覺的鳥兒,牠們以為天已經亮了,便在溪澗邊不停地啼叫著。 6. ( )有關〈滅燭,憐光滿〉一文的說明,何者正確 (A)文學是美的庫存—最好的詩句,也許不 是當下的理解,而是在漫長的一生中去印證 (B)文中以愛琴海的神話,闡述一段在月光下發 生的淒美愛情故事 (C)感念發明人工照明者,為世界帶來光明,驅趕黑暗 (D)此文融合詩 、畫、自然與旅遊,論述生命無常,及時行樂的主題。 答案:(A) 解析:(B)愛琴海的神話為父親等待兒子歸來的故事,愛琴海因而成為父愛的象徵。(C)說明「光害」 除破壞生態外,也妨礙我們對美的觀察。(D)詮釋美感體驗並表達對生態的關懷。 7. ( )下列詩句,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表達的情意最接近的是: (A)晨興理荒穢,帶 月荷鋤歸 (B)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C)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D)海上 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答案:(D) 解析:題幹出自蘇軾〈水調歌頭〉。(A)出自陶淵明〈歸園田居〉。(B)出自李白〈月下獨酌〉。(C) 出自崔液〈上元夜〉。(D)出自張九齡〈望月懷遠〉。 語譯:(A)一大早就起來鏟除雜草,月亮升高才扛鋤而歸。(B)舉起酒杯邀明月作伴同飲,明月、影子 和我湊成三人。(C)有誰能呆坐著而不去觀賞皎潔的月亮?又有誰能不去看美麗的花燈呢?(D) 明月自茫茫的海上緩緩升起,我們相隔天涯,此時都對月懷想彼此。 8. ( )「初出茅廬的他,以□□□□之勢,贏得新人設計比賽首獎,實在堪為□□□□,值得眾人學 習。」以上缺空處,依序應填入 (A)電光石火/投石問路 (B)石破天驚/他山之石 (C) 一石二鳥/滴水穿石 (D)煉石補天/以卵擊石。 答案:(B) 解析:(A)比喻轉瞬間即逝/比喻採取某一行動之前,先打探虛實。(B)形容新奇而驚人/比喻借助外 力,改正自己的缺失。(C)比喻做一件事獲得兩種效果/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就能夠成功。(D)以 卵擊石:比喻自不量力或以弱攻強,必然失敗。 9. (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的「庸」字,與下列中的「庸」字,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 (A)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B)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C) 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 (D)「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 答案:(C) 解析:題幹與(C)皆指歸功。(A)任用。出自韓愈〈進學解〉。(B)表反問語氣,豈。出自韓愈〈師說

(2)

〉。(C)出自《孟子.盡心》上。(D)庸愚。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語譯:(A)只要有些微美德的人都被錄用,擁有一技之長的人沒有不被任用。(B)何必知道他們出生比 我早還是晚呢?(C)誅殺他也不怨恨,以好處待他也不歸功於國君。(D)蠢材!這是什麼地方, 你竟敢前來! 10. ( )〈勸學〉一文大量使用譬喻闡明為學種種觀點,下列各選項喻意的詮釋,何者正確 (A)強自 取柱,柔自取束—處事當知所變通,因時制宜 (B)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天生 我才必有用 (C)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腹有詩書氣自華 (D)青,取之於藍 ,而青於藍—弟子成就傑出,超越老師。 答案:(C) 解析:(A)禍福均由自取。(B)學貴專精。(D)學習可使才學超過本性,選項為後世引申,非〈勸學〉 原意。 11. ( )下列「 」中的字,字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鼯」鼠/魁「梧」/齟「齬」 (B)唱 「喏」/般「若」/「惹」是生非 (C)「捋」虎鬚/界「埒」/「捋」髭鬚 (D)拖「拽」 /縲「絏」/履絲「曳」縞。 答案:(B) 解析:(A)ˊ ㄨ/ˊㄨ /ˇㄩ 。齟齬:牙齒上下不整齊。比喻彼此不合。(B)ㄖㄜˇ 。般若:能證悟空理的智慧 。梵語prajn~a的音譯。(C) ˋ ㄌㄜ/ㄌㄜˋ 。界埒:界線、界限/ㄌㄩˇ 。(D) ㄓㄨㄞˋ/ ㄒㄧㄝˋ 。縲絏:古代用 以捆綁罪犯的黑色繩索。後比喻監獄/ˋ ㄧ。履絲曳縞:穿絲履,著縞衣。形容奢侈。 12. ( )(甲)「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我敢來,就不怕你(乙)借錢給你就跟「劉備借荊州」一樣 ,絕對信用可靠(丙)你的文章就像「潘金蓮的裹腳布」,令人愛不釋手(丁)才失戀一次你就頹 廢喪志,實在是「梁山的軍師」(戊)名牌雖然貴,但這好比「周瑜打黃蓋」,愛用的人出手一 樣大方(己)憑這麼點能耐就想和我比,你簡直是「關公面前耍大刀」。以上文句中都含有從章 回小說發展出來的詞語,何者使用正確 (A)(甲)(丁)(戊) (B)(乙)(戊)(己) (C)(丙)( 丁)(己) (D)(甲)(乙)(丙)。 答案:(A) 解析:使用正確者為(甲)(丁)(戊)(己)。(甲)「三兩三」是「膽子」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沒 有一點膽子,哪敢鋌而走險。(乙)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劉備向東吳借荊州,和魯肅立了借 據,只註明冬借冬還,並沒有說明真實日期。結果,劉備借到荊州後,不肯歸還。(丙)「潘金蓮 的裹腳布」指臭貨、骯髒貨。(丁)梁山的軍師—無用。梁山泊有位鼎鼎有名的軍師爺「吳用」 。今借其音,以諷諭枉費心機而一事無成之人。(戊)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為抵禦 曹軍,周瑜將對曹操實行詐降計,但必須有人受皮肉之苦。黃蓋當即表示:甘願先受重刑,爾後 再向曹操詐降。(己)關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關公是三國蜀漢名將,最擅長刀藝。自己的 刀法遠比不上關公,卻在他面前耍大刀。比喻在高手前賣弄本領。 13. ( )「(沛公)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 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傑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 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 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 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 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史記 .高祖□□》)根據上述資料,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第一處□□□□應為「約法三 章」 (B)第二處□□中應填入「本紀」 (C)「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可與〈鴻門 宴〉中「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的說詞相印證 (D)沛公宣布 廢除苛刻的秦法,乃因純良無私,故而深得民心。。 答案:(D) 解析:(D)由「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可知沛公本想入住秦宮 ,是樊噲、張良勸告後才有後面的行動。 語譯:沛公把秦王交給主管官吏,就向西進入咸陽。沛公想留在秦宮中休息,樊噲、張良勸阻,於是下 令把秦宮中的貴重寶器財物和府庫都封好,然後退回來駐紮在霸上。沛公召來各縣的父老和有才 德有名望的人,對他們說:「父老們苦於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經很久了,批評朝政得失的要滅族, 相聚談話的要處以死刑。我和諸侯們約定,誰首先進入關中就在這裡稱王,所以我應為關中王。 現在我和父老們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者處死刑,傷人者和搶劫者依法治罪。其餘凡是秦朝 的法律全部廢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樣安定地生活。總之,我到這裡來,就是要為父老 們除害,不會對你們有任何侵害,請不要害怕!何況,我所以把軍隊撤回霸上,是想等著各路諸 侯到來,共同制定規約。」隨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縣鎮鄉村去巡視,向民眾講明情況。 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爭著送來牛羊酒食,慰勞士兵。沛公推讓不肯接受,說:「倉庫裡的糧 食多,並不缺乏,不想讓大家破費。」人們更加高興,唯恐沛公不在關中做秦王。 14. ( )先秦時期天下紛亂,諸子紛紛欲以精妙的見解救世,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某出版社籌劃「古 學今觀學術博覽會」,推薦古代重要典籍給現今學子。以下行銷標題內容,與諸子學說內容相 符的是: (A)透析人性的真相—荀子思想 (B)翻轉教育的祕密—韓非思想 (C)努力 讓你贏得掌聲—莊子思想 (D)霸道才是生存之道—孟子思想。 答案:(A) 解析:(A)荀子對人性有一番研究,其教育觀點即是對治人性本惡的矯正。(B)韓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 者,其學說以治國為主,諸子中注重教育的是儒家學者。(C)莊子重逍遙避世、保真全生,應改 為儒家的孔子、孟子。(D)孟子推行以王道取代霸道,施行仁政。 15. ( )下列有關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敘述,何者正確 (A)詞人因報國無望沉 迷酒色之間 (B)「挑燈看劍」,壯士壯舉,烘托出兩軍大戰後特有的壯烈氣氛 (C)「了卻 君王天下事」寫宿願已償,能報效國家之欣慰 (D)「可憐白髮生」末句五字,全盤否定前述 之壯思壯景,詞人只能無奈聽任白髮徒生。 答案:(D) 解析:(A)仍念念不忘報國。(B)塑造有心報國的壯士形象。(C)宿願仍未償。 16. ( )柳永〈雨霖鈴〉中「對長亭晚」,句中「長亭」所呈現的意象,與下列相去最遠的是: (A)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B)十里「長亭」聞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 (C) 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筳席 (D)女之姊「長亭」,光豔尤絕。敬留全壁, 以待高賢。 答案:(D) 解析:古時驛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也是送別的地方。題幹與(A)(B)(C)皆為此 意。(D)指女子姓名,並非送別之地。(A)周邦彥〈蘭陵王〉。(B)出自蘇軾〈送孔郎中赴陝郊 〉。(C)出自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D)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長亭》。 語譯:(A)在這十里長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條有上千枝,可總是年復一年地把他人相送。(B)在城外 十里長亭聽見鼓聲與號角聲,整條河川旁都是明媚的花紅柳綠,展現秀麗的景色。(C)今天要送

(3)

張生前往京城,在長亭送別,安排了宴席。(D)女孩的姊姊名叫長亭,光鮮豔麗,更是超越眾人 。謹慎的保全貞操,以等待高逸賢能之士。 17. ( )下列各組文句,前後意思不同的選項是: (A)強自取柱,柔自取束/清斯濯纓,濁斯濯足 (B)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C)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D)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答案:(D) 解析:(A)榮辱自取。後者出自《孟子.離婁》上。(B)環境會影響學習。後者出自《墨子.所染》。 (C)德成,名聲自然彰顯。後者出自劉禹錫〈陋室銘〉。(D)音樂能感動人/自己比別人多付出 十倍、百倍的努力,取勤能補拙之意。出自《中庸》第三十一章。 語譯:後句:(A)水清澈就用來洗帽帶,水混濁就用來洗腳。(B)絲染了青顏料就變成青色,染了黃顏 料就變成黃色。(C)山不必高,有神仙居住就會名聞遐邇;水不必深,有蛟龍潛隱就顯得神秀靈 異。(D)(如果自己不如別人聰明,那麼)別人花一分力氣就能學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氣學 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氣能學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氣學好它。 18. ( )下列「 」內的字,字形兩兩相同的是: (A)按劍而「ㄐㄧ」/餘「ˋ ㄐㄧ」猶存 (B)折「ˋ ㄐㄧˇ 」沉沙/方天畫「ㄐㄧ」 (C)「ㄔㄣ」目切齒/薄面含「ㄔㄣ」 (D)人為刀「ˇ ㄗㄨ」/光宗耀ˇ 「ㄗㄨ」。 ˇ 答案:(B) 解析:(A)跽/悸。(B)戟。方天畫戟:一種古代兵器。(C)瞋。瞋目切齒: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 容極端憤怒的樣子/嗔。薄面含嗔:形容女子嬌羞中面色微怒的樣子。(D)俎/祖。 19. ( )「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 。見使者,佯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使 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 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史記.項羽本紀》)有 關此文的敘述,正確的是: (A)「漢王患之」:意謂漢王是項羽的心腹大患 (B)「乃用陳 平計間項王」:意謂採用陳平的計策離間項王與范增之間的關係 (C)「以惡食食項王使者」 ,句中二「食」字詞性相同 (D)「願賜骸骨歸卒伍」:意謂願為君王效死盡忠,馬革裹屍。 答案:(B) 解析:(A)患:擔心。(C)前者為名詞,食物;後者為動詞,拿食物給人吃。(D)希望您恩賜讓我回鄉 。 語譯:項王就跟范增一起領兵包圍滎陽。漢王(劉邦)很擔心,就採用陳平的計策離間項王。在項王的 使者來訪時,準備精美豐盛的酒筵、餐具拿來進獻。一看到使者,就假裝驚訝地說:「我以為是 亞父的使者,怎麼反而是項王的使者呢?」就把豐盛的食物端走,換了粗糙的飯菜給項王的使者 吃。使者回去後報告項王這件事,於是項王疑心范增和漢王私下有往來,便奪去他部分軍權。范 增非常生氣,說:「天下局勢大致已定,大王您好自為之。希望您恩賜讓我回鄉!」項王答應了 他。但還沒到達彭城之前,就因為背上的膿瘡發作而病死了。 20. ( )下列「 」中的成語,使用有誤的是: (A)顏回雖身居陋巷,「簞食壺漿」,但樂道之心不 見消減 (B)做事若能本著「蹞步千里」的精神,必能成功 (C)常人只圖私利,而仁人君子 則富有「視民如傷」的胸襟,一心以蒼生為念 (D)一朝金榜題名,十年「映雪囊螢」的生涯 ,總算有了回報。 答案:(A) 解析:(A)軍隊受到人民的擁護與愛戴,紛紛慰勞犒賞。應改用「簞食瓢飲」。(B)喻不間斷地努力即 可成功。(C)看待人民如同對傷患,唯恐有所驚擾。形容在上位者對人民愛護之深。(D)形容在 困苦的環境中勤奮讀書。 21. (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那個新來的員工總是鬼鬼祟祟,若有所圖,你要多 加提妨 (B)你這番話等於是坫辱了他的人格,難怪他要提出嚴正的抗議 (C)怕孩子受不了 挫折而不讓他參加競賽,根本就是因噎廢食 (D)這筆錢不是小數目,只得央挽事業有成的伯 父伸出援手,才能度過難關。 答案:(C) 解析:(A)提「防」。(B)「玷」辱。(D)央「浼」。 22. ( )〈鴻門宴〉一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而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司馬遷生動詳實地描 述史事,引人入勝,請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後回答問題: 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 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 關於本文內容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項王置高俎,是要跪拜太公,以示禮遇 (B)文中的「太 公」是指劉邦的祖父 (C)「若翁」和「而翁」同義 (D)「幸分我一桮羹」的「幸」,意同於「話說 賈元春自那日幸大觀園回宮去後」的「幸」。 答案:(C) 解析:(A)向劉邦示意將烹殺太公。(B)劉邦的父親。(D)希望/舊稱帝王皇族親臨某地為「幸」,如 「巡幸」、「臨幸」。出自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三回。 語譯:項羽擔心兩軍相持不下,就在高臺上放砧板,把劉太公(劉邦父親)綁在上面,告訴劉邦說:「 你若再不出城應戰,我就要烹殺你的父親。」劉邦回答:「我和項羽你共同事奉楚懷王,彼此約 定為兄弟,所以我父親就是你父親。如果一定要烹煮你的父親,那麼希望可以分給我一杯羹湯。 」 23. ( )《四庫總目.東坡詞提要》曰:「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而一變,如 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等一派。」以上論詞的發 展與演變,缺空處依序應填入: (A)李後主/蘇軾/周邦彥 (B)柳永/李後主/周邦彥 (C)柳永/蘇軾/辛棄疾 (D)李後主/李後主/辛棄疾。 答案:(C) 解析:(C)柳永善於吸取民間歌詞的養分,採摘民間曲調入詞,大量創作慢詞,有效地擴大了詞的體制 /蘇軾為北宋詞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面,促進了北宋詞朝著多方向發展/蘇軾開豪放詞風一派, 至辛棄疾達到高峰。 24. (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境界說,並認為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的人,必定經過三種境 界,他用三個宋詞的句子來描述:「(甲)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乙)眾裡尋他千百 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其實這三 種境界就是人生發展的三個階段,三者層次井然,環環相扣:立志(建立夢想)奮鬥(堅持 努力)成功(水到渠成)。下列選項所排的順序,正確的是: (A)(甲)(乙)(丙) (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C) 解析:以(丙)「望盡天涯路」尋找方向來表示立志,以(甲)「終不悔」的努力來表示奮鬥,以(乙)「那

(4)

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表示已在近旁的成功。(甲)出自柳永〈蝶戀花〉。(乙)出自辛棄疾〈青玉案 〉。(丙)出自晏殊〈蝶戀花〉。 語譯:(甲)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乙)在眾芳裡尋找她千百次而遍尋不著 。忽然回首,那個人卻獨自站在燈火稀落幽暗之處。(丙)昨夜的西風吹落了樹上的綠葉,獨自走 上高樓,遠望通向天涯的道路。 25. ( )下列選項中的詞語,全是由外國語言音譯而成的是: (A)巴士/夾克/披薩/沙龍 (B)西 裝/嘉年華/打牙祭/手機 (C)厝邊/白目/可樂/熱狗 (D)枇杷/吐司/舍利/拿鐵。 答案:(A)

解析:(A)英語 bus 的音譯/英語 jacket 的音譯/英語 pizza 的音譯/法語 salon 的音譯。(B)非外來語 /英語 carnival 的音譯/非外來語/非外來語。(C)閩南方言/閩南方言/英語 cola 的音譯/英 語 hot dog 的義譯。(D)非外來語/英語 toast 的音譯/梵語 śarīra 的音譯/義大利文 latte 的音譯 。 26. ( )「他是黑夜中/陡然/迸發起來的/一團天火/從江東熊熊焚燒到阿房宮/最後自火中提煉出 /一個霸氣磅礡的/名字」下列選項與此歌詠對象相同的是 (A)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 聖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B)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C)三字蒙冤 ,千秋湛血;一生忠勇,萬古綱常 (D)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答案:(B) 解析:題幹出自淡瑩〈楚霸王〉。(A)孔子。由「洙泗」、「《春秋》」可知。出自嶽麓書院門聯。( B)「破釜沉舟」為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鬥,渡河之後,即將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斷絕士兵 後退的念頭。出自清蒲松齡撰自勉聯。(C)岳飛。「三字」指岳飛被判「莫須有」的罪名。出自 杭州西湖岳廟祠墓聯。(D)諸葛亮。六出祁山擊魏未成,即因勞瘁病歿五丈原。出自杜甫〈蜀相 〉。 27. ( )〈蘭亭集序〉:「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一句意謂 (A)銜觴賦詩,自得其樂的閒情逸致 古今相同 (B)放浪形骸,縱情聲色,將被後世之人所譏 (C)汲汲名利,為塵務所勞役,是 古今文人最大悲哀 (D)惜時傷逝,人生無常的感慨,從古至今,殊無二致。 答案:(D) 28. ( )「博浪沙,天色還未明/橋上正候著那褐衣的老人/鞋踢在橋下,兵書揣在懷裡/說星羅一天 ,棋布滿地/這一局陰幢幢的長夜一過/贏家的棋變輸家的棋」此詩提及的事件,與下列哪一 選項的主題人物無關 (A)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 (B)壯士奮 揮椎,報韓已落秦王膽;大王煩借箸,覆楚終函項羽頭 (C)鳥盡良弓勢必藏,千秋青史費評 章。區區一飯猶圖報,爭肯為臣負漢王 (D)不握兵權只坐籌,苦辭萬戶乞封留。縱令不早尋 仙去,天子終無賜醢謀。 答案:(C) 解析:題幹出自余光中〈刺秦王〉,言張良遇圯上老人(黃石公),蒙其贈書,十年後興漢之事。(A) 黃石公,「圯橋、黃石公」。出自李白〈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B)張良,「揮椎、為韓報仇 、借箸代籌、滅楚」。出自陝西留壩縣留侯廟聯。(C)韓信,「鳥盡弓藏、一飯千金」。出自包 彬〈淮陰侯廟〉。(D)張良,「籌劃、留侯、全身而退」。出自高啟〈讀史〉。 語譯:(A)我來到了圯橋上,弔懷欽佩古人的英偉風節。只看到青碧的河水緩緩流動,卻沒看到黃石公 。(B)當初張良重金禮聘壯士以大鐵椎伏擊秦王,雖未成功但已足夠讓秦王喪膽。曾向漢王借手 中的筷子,代為謀劃設計,終於在垓下一役中打敗項羽,把項羽的頭砍下來裝箱。(C)飛鳥已被 狩獵殆盡,良弓勢必會被收藏不用,千載史書對此也難以評論。韓信曾受過區區一飯的恩惠,依 然會圖謀報答,又怎麼會辜負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漢王呢?(D)張良並未掌控實質兵權,只是提出 謀略,策劃軍機。他不居功,堅決推辭高祖封齊地三萬戶的厚賞,只願受封在與高祖初次相遇的 留。即使不立志尋仙,天子終究不會對他產生疑懼,而有賜醢的行動。 29. ( )下列有關〈蘭亭集序〉一文內容的說明,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全文分兩大部分。前半部 分抒發宴集之後的感觸,以「悲」字為基調。後半部分敘蘭亭宴集情景,以「樂」字為基調 (B)曲水流觴、絲竹管絃,是當日的主要活動 (C)從蘭亭群賢聚會,聯想到現今人們相處的 方式有動靜之異:好靜者常在內室清談,好動者喜在山林遨遊 (D)作者於文中暗用莊子齊物 思想,勉人超脫生死聚散的悲傷。 答案:(C) 解析:(A)前半部分敘蘭亭宴集情景,是以「樂」字為基調。後半部分抒發宴集之後的感觸,以「悲」 字為基調。(B)主要活動為「脩禊」、「一觴一詠」、「暢敘幽情」,並無「絲竹管絃」。(D) 作者駁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的觀點。 30. ( )「舜目蓋重瞳子」的「重」與下列選項中的「重」字,讀音相同的是: (A)君子不「重」則 不威 (B)「重」以改隸之際,兵馬倥傯 (C)商人「重」利輕別離 (D)人固有一死,或「 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答案:(B) 解析:題幹與(B)皆音 ㄔㄨㄥˊ 。(A) ㄓㄨㄥˋ 。出自《論語.學而》。(B)出自連橫〈臺灣通史序〉。(C ) ㄓㄨㄥˋ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D) ㄓㄨㄥˋ 。出自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語譯:(A)君子態度不莊重,就沒有威嚴。(B)加上割讓給日本時,兵慌馬亂。(C)商人看重財利,不 把夫妻別離當回事。(D)人總有死亡之時,有人死的意義比泰山還重,有人卻比鴻毛還輕。 31. ( )下列各句「 」中的詞語,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再討了「按酒」,鋪放桌上:托盤 ( B)我自有「伴當」燙酒:同伴 (C)留小人在店中做「過賣」:伙計 (D)那跟來的人討了 「湯桶」:大鍋的湯。 答案:(C) 解析:(A)亦作「案酒」,下酒的菜餚。(B)手下或僕從。(D)熱水桶,用以燙酒。 32. ( )「好像中國人特別知道石頭是天地的開始;中國的一部美術史,不過從一塊頑石說起。」這段 文字在〈石頭〉一文結構上的重要性是: (A)翻轉題意,另闢蹊徑 (B)有所暗示,埋藏伏 筆 (C)承先啟後,進入主題 (D)前後重疊,兩相呼應。 答案:(C) 解析:(C)首句承先,次句啟後,進入主題,介紹與石頭相關的中國美術史。 33. ( )蘇軾〈念奴嬌〉中有句:「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這是寫 (A)赤壁戰況的慘 烈 (B)長江水面的寬廣 (C)赤壁江邊的壯闊 (D)時勢的險巇。 答案:(C) 34. ( )關於〈花和尚大鬧桃花村〉一文文句說明,闡釋錯誤的是: (A)「遮莫什麼渾清白酒,都不 揀選。牛肉、狗肉,但有便吃」:呈現出魯智深的豪放不羈 (B)「於路不投寺院去歇,只是 客店內打火安身,白日間酒肆裡買吃」:寫魯智深性格不受拘束 (C)「俺的師父是智真長老 ,與俺取了個諱字,因洒家姓魯,喚做魯智深」:寫出魯智深粗中有細,用語謙和有禮的一面 (D)「智深把房中桌椅等物都掇過了,將戒刀放在床頭,禪杖把來倚在床邊」:魯智深進房後 細心安排,種種動作皆是後文痛打周通的伏筆。

(5)

答案:(C) 解析:(C)「諱字」是問人姓名時的客氣語,不可自稱。魯智深自稱「諱字」,乃因其不知禮俗之故。 35. ( )(甲)〈劉姥姥〉(乙)〈花和尚大鬧桃花村〉(丙)〈明湖居聽書〉(丁)〈一桿「稱仔」〉。上列 小說,其創作時代之先後次序,正確的選項應是: (A)(丙)(乙)(甲)(丁) (B)(乙)(甲)( 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甲)(丙)。 答案:(B) 解析:(甲)《紅樓夢》—清初。(乙)《水滸傳》—元末明初。(丙)《老殘遊記》—清末。(丁)《賴和全 集.小說卷》—民國。 36. ( )(甲)沛公「軍」霸上(乙)「籍」吏民、封府庫(丙)君「安」與項伯有故(丁)噲遂入,披「帷」 ,西嚮立(戊)大「行」不顧細謹(己)「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上列「 」中的字,當動詞用 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戊) (C)(丁)(戊)(己) (D)(甲)(乙)(己)。 答案:(D) 解析:(丙)怎麼,疑問副詞。(丁)帳幕,名詞。(戊)作為,名詞。 37. ( )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何者為運用正確之狀聲詞 (A)只聽「噗哧」一聲,他打了一個大 噴嚏 (B)公司新頒的規定,令員工怨聲「嘖嘖」 (C)經過一天的勞累,他早已飢腸「漉漉 」,疲憊不堪 (D)只見那河中,「潑剌」一聲,水波裡跳出一隻銀亮的鯉魚。 答案:(D) 解析:(A)狀聲詞,形容突然發出的笑聲。應改用「哈啾」。(B)狀聲詞,表示讚嘆、驚奇。「怨聲」 下可接「載道」,指到處都是怨恨的聲音。(C)非狀聲詞,溼潤的樣子。應改用「轆轆」。轆轆 ,狀聲詞,形容空腹的鳴叫聲。(D)狀聲詞,形容水的拍擊聲。 38. ( )以下「 」內的字,含有酒杯、酒器的選項是:(甲)一尊還「酹」江月(乙)觥「籌」交錯(丙) 萬「斛」泉源(丁)舉「匏」樽以相屬(戊)飛羽「觴」而醉月(己)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 A)(甲)(乙)(丙)(丁)(戊) (B)(丙)(丁)(戊)(己) (C)(丁)(戊)(己) (D)(丙)(丁)(戊) 。 答案:(C) 解析:(甲)以酒灑地而祭。(乙)酒籌。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丙)量詞。古代計算容量的單位。萬 斛泉源:形容文思流暢如泉湧不竭。出自蘇軾〈文說〉。(丁)以乾匏製成的酒器,後泛指一般酒 器。出自蘇軾〈赤壁賦〉。(戊)酒杯、酒器。出自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己)酒杯。出 自蘇軾〈赤壁賦〉。 39. ( )下列文句,符合「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選項是 (A)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 凝噎 (B)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C)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殘月 (D)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答案:(B) 40. ( )行文中運用層層遞進的手法,可增加文意的層次感。下列屬於此種用法的選項是 (A)當其為 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 (B)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C)良冶 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D)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 如玉。 答案:(B) 解析:(A)並舉兩種國君不以對待屬下的禮節來對待臣子的情形,並無層層遞進。(C)並舉兩種循序漸 進的學習事例,並無層層遞進。(D)並舉三種讀書的好處,並無層層遞進。 二、 題組 1. 天空溺死在方形的市井裡/山水枯死在方形的鋁窗外/眼睛該怎麼辦呢 眼睛從車裡/方形的窗/看出去/立即被高樓一排排/方形的窗/看回來/眼睛從屋裡/方形 的窗/看出去/立即又被公寓一排排/方形的窗/看回來 眼睛看不出去/窗又一個個瞎在/方形的牆上/便只好在餐桌上/在麻將桌上/找方形的窗/ 找來找去/最後/全都從電視機/方形的窗裡/逃走(羅門〈都市.方形的存在〉) ( )(1)全詩第一節三句在寫 (A)現實生活中大家共同面對的失敗 (B)都市文明對自然的摧毀 (C)都市景觀惡劣對眼睛的傷害 (D)見識淺薄的人往往自拘於一隅。 ( )(2)作者寫出在生活中,大家普遍的最後選擇是 (A)窗 (B)餐桌 (C)麻將桌 (D)電視 機。 答案:(1)(B);(2)(D) 解析:(1)(B)由「天空溺死」、「山水枯死」可知。 (2)(D)由「最後/全都從電視機/方形的窗裡/逃走」可知。 2. 閱讀下列文字,並回答下列問題。 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 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 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 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 :「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 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 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 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節錄自《史記.項羽本紀》) ( )(1)此段描寫最後烏江受圍的情景,下列對於項羽心情的描述,正確的選項是: (A)萬念俱 灰,逆來順受 (B)敵強我弱,不惜一戰 (C)天意亡我,死亦何懼 (D)怨天尤人,不 甘就縛。 ( )(2)此處寫驚心動魄的烏江自刎,司馬遷安排若干人物以見項羽的悲劇英雄形象。下列說明最 適當的選項是: (A)下屬為項王突圍,可見項王深得擁戴 (B)與烏江亭長的對話,凸 顯其必死的決心 (C)見呂馬童已入漢軍,發覺聽信讒言的失誤 (D)藉故人王翳投至敵 營,萌生眾叛親離的悲慨。 ( )(3)文中引用幾段話,得以窺知項羽於烏江自刎前的心緒。對於其中話語的理解,下列說明正 確的選項是: (A)「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自認驍勇無敵 (B)「天之亡我, 我何渡為」—敢於違抗天命 (C)「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自認問心無愧 (D)「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決心以德報怨。 答案:(1)(C);(2)(B);(3)(A) 解析:(1)(C)由交代之言和殺出重圍之行徑可知。 (2)(A)項羽為下屬突圍,下屬並未為項羽突圍。(C)呂馬童為故人,感覺到眾叛親離、大勢已 去。(D)由「馬童面之,指王翳曰」可知王翳不識項羽,並非故人。

(6)

(3)(B)以為天命不可違。(C)自認有愧於心。(D)指賣故人面子,欲將人頭送給對方。 語譯: 項王自己估計無法逃脫。對他的騎兵說:「我帶兵起義至今已經八年了,親自打了七十多次 戰役,我所抵擋的敵人都被打垮,我所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我從未失敗過,因而稱霸天下。然 而現在終於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打仗的過錯。今天本來就有戰死的決心, 我願意為大家打個痛痛快快的戰役,必定勝它個三回,為各位突破重圍,斬殺漢將,砍倒軍旗, 讓大家知道是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打仗的過錯。」……這時項王就想東渡烏江。烏江亭長停 船靠岸等待,對項王說:「江東雖小,但地方有千里之大,民眾數十萬人,也足以稱王了。希望 大王趕緊渡江。現在唯有我有船,漢軍來了,無船渡江。」項王笑道:「天要滅我,我還渡江做 什麼!況且我項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往西,現在無一人生還,縱然江東父兄可憐我讓我做王 ,我還有什麼臉面見他們呢?縱然他們不說,項籍難道不會心中有愧嗎?」於是對亭長說:「我 知道您是仁厚的長者。我騎這馬五年了,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不忍心殺牠,賜給您吧。」 於是命騎兵都下馬步行,持短兵器交戰。僅項籍就殺了漢軍數百人。項王自己也受了十幾處傷。 回頭看見漢騎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熟人嗎?」馬童面對著他,指給王翳說:「這是項 王。」項王就說:「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買我的頭,封邑萬戶,我給你們些恩德吧。」於是自刎 而死。 3. 閱讀下列新詩,回答問題: 第二折 山神聲.然判官.鬼混聲 頭戴毯笠雪中行/花鎗挑著酒葫蘆,這不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人稱/豹子頭林沖的是誰?半 里外,我就看見他/朝我料峭行來/我看他步履迅速/想是棒瘡早癒了。回想/董超薛霸一心陷害 他/我枉為山神是親見的/滄州道上野豬林/也不知葬殺了多少好漢/我枉為山神都看得仔細/虧 他相國寺結義的好兄弟及時搭救,我何嘗不是親見的/那一座猛惡林子/夏天的晨煙還未散盡/林 沖雙腳滴血,被兩個公人/一路推捱喝罵,綁在/盤蟒樹上,眼看水火棍下/又是一條硬朗崢嶸的 好漢……/我枉為山神只能急急/使一隻黃雀驚醒/那一路尾隨的莽和尚/使些風起,赤松子落/ 藤葉斷處,一條鐵禪杖/好個提轄出家花和尚/拳打鎮關西,落髮五臺山,捲堂散了選佛場/大鬧 桃花村,火燒瓦罐寺/我枉為山神看得仔細/跨戒刀,六十二斤鐵禪杖/悶雷迴盪,救了無奈流淚 的英雄漢。合是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林沖向我頂禮了/這樣蕭瑟孤單的 影子/花鎗挑著酒葫蘆/一身新雪,卻不見/多少憔悴的樣子/快步投東,背風而行/我枉為山神 看得仔細…… 第四折 雪聲.然風、雪、山神混聲 風靜了,我是/默默的雪。他在渡船上扶刀張望。山是憂戚的樣子/風靜了,我是/默默的雪。他 在敗葦間穿行,好落寞的/神色,這人一朝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如今行船悄悄/向梁山落草/ 山是憂戚的樣子/風靜了,我是/默默的雪。擺渡的人/彷彿有歌,唱蘆斷水寒,魚龍嗚咽/還有 數點星光/送他行船悄悄/向梁山落草/山是憂戚的樣子/風靜了,我是/默默的雪。他在/渡船 上扶刀張望/臉上金印映朝暉/彷彿失去了記憶/張望著煙雲:七星止泊,火拼王倫/山是憂戚的 樣子(節錄自楊牧〈林沖夜奔.聲音的戲劇〉) ( )(1)關於本詩的設計,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根據「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構思演繹而 成 (B)形式模擬元雜劇,以「折」區分關目結構 (C)第二折敘事者為山神;第四折敘 事者為雪 (D)以順敘法依次敘寫林沖從禁軍教頭到梁山落草的經過。 ( )(2)下列詩句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我枉為山神都看得仔細」:「枉」字顯示山神袖 手旁觀的無情 (B)「他在渡船上扶刀張望」:「他」指的是花和尚魯智深 (C)「半里 外,我就看見他/朝我料峭行來」:「我」指的是山神 (D)「臉上金印映朝暉/彷彿失 去了記憶」:點明失去記憶乃林沖夜奔的主因。 ( )(3)關於本詩的寫作手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以魯智深的豁達灑脫對比林沖的蕭瑟孤 單 (B)藉由眾多聲音的描繪反襯林沖對命運的無言以對 (C)「風靜」、「默默的雪」 暗示林沖夜奔後安穩的生活 (D)山的「憂戚」與魚龍「嗚咽」皆為詩人主觀情感的投射 。 答案:(1)(D);(2)(C);(3)(D) 解析:(1)(C)以第三人稱敘事觀點、不同的視角(第二折為山神、第四折為雪)陳述林沖被逼上梁山 、落草為寇的經過。(D)第二折起句「頭戴毯笠雪中行/花鎗挑著酒葫蘆,這不是/東京八 十萬禁軍教頭,人稱/豹子頭林沖的是誰?」可知時間已是現在,中間再追述「枉為山神」 親見過去的種種冤屈。第四折「他在渡船上扶刀張望」、「他在敗葦間穿行,好落寞的/神 色」、「這人一朝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如今行船悄悄/向梁山落草」,可知時間亦是現 在,且正行船往梁山。故皆非順敘法。 (2)(A)強調山神不能干預阻止的無能為力。(B)指林沖。(D)說明林沖被逼至走投無路,不得 不拋卻昔日風光,落草梁山為寇。 (3)(A)魯智深出現於野豬林相救,但於此詩並無對比強調之意。(B)眾多聲音應是凸顯林沖內 心的吶喊與紛亂。(C)林沖受盡委屈,被逼到走投無路,只能放下過去的風光與記憶,夜奔 梁山。但這絕非他內心真正的願望或選擇,落草為寇更談不上是平靜安穩的選擇。 三、 多重選擇題 1. ( )在詞語中,插入數字、虛字、特定字、同義或異義字來拉長文句,為「鑲嵌」修辭法。下列選 項「 」中的詞語,使用「鑲嵌」修辭法的選項是: (A)天到多「早晚」了?還跟著去遊魂 (B)「橫三豎四」的插了一頭 (C)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D)映帶「左右」 (E)先帝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答案:(A)(B)(C)(E) 解析:(A)配「早」字,只取「晚」意的「偏義複詞」,是指天已晚。出自朱西甯〈狼〉。(B)鑲入數 字。出自曹雪芹〈劉姥姥〉。(C)配「同」字,只取「異」意的「偏義複詞」,是說「不宜有所 不同」。出自諸葛亮〈出師表〉。(D)流水環繞著「左邊」與「右邊」,兩字各有其義,並非鑲 嵌。(E)增一同義字的「同義複詞」,「崩」、「殂」皆指「死亡」。出自諸葛亮〈出師表〉。 語譯:(C)賞善罰惡不應標準不同。(E)先帝創業還未完成,就在中途過世了。 2. ( )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兩兩相同的是: (A)羽扇「綸」巾/滿腹經「綸」 (B)羅衾 不耐五「更」寒/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C)一「晌」貪歡/呆了半「晌」 (D)「檣」櫓灰飛煙滅/「檣」傾揖摧 (E)別時容易「見」時難/夫人善於自「見」。 答案:(C)(D) 解析:(A)ㄍㄨㄢ/ ㄌㄨㄣˊ 。(B)ㄍㄥ/ㄍㄥˋ 。(C)皆音ㄕㄤˇ 。(D)皆音 ㄑㄧㄤˊ 。(E) ㄐㄧㄢˋ / ㄒㄧㄢˋ 。 3. ( )李煜亡國前之作品,多描寫宮廷歡樂與男女愛情;亡國後,多抒亡國之痛,哀怨淒絕。下列選 項為亡國後之作品的是: (A)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 引櫻桃破 (B)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C)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D)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 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E)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7)

答案:(B)(C)(E) 解析:(A)寫與大周后歡飲歌詠之樂。出自〈一斛珠〉。(B)寫對故國繁華的追戀。出自〈望江南〉。 (C)述亡國後無限離恨。出自〈清平樂〉。(D)寫女子秋雨長夜中的相思情意。出自〈長相思〉 。(E)寫亡國後無奈惆悵之國愁。出自〈相見歡〉。 語譯:(A)晚妝後,她在口唇上輕輕點了一些芳香的沉檀。當她向我微微地露出丁香似的舌尖,張開小 巧的朱唇,為我唱一曲清歌時,那細圓而紅潤的嘴唇如櫻桃初破般。(B)人生的哀愁何其多,昨 夜在睡夢中,我還像以前在皇家園林遊玩。熱鬧的街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好一個春風吹拂的 花好月圓之夜!(C)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 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D)烏雲般的秀髮,紮著紫青色的絲帶 ,頭上簪著一支玉梭,身上穿著絲羅做的薄薄的衫兒,微皺眉頭,一雙美麗的眼睛格外動人。 秋風不停地吹,雨點打在簾外幾棵芭蕉的葉上,夜這樣長,思念是這樣深,但卻無可奈何!(E) 春天的花謝得太快了,更無奈的是早上飄來寒冷的雨水而晚上吹來疾風啊。 心愛的人的眼淚, 讓我迷醉,何時才能再見?人生本來就是永遠有太多的遺憾,正如流水一直向東流。 4. ( )朱貴勸說:「哥哥在上,莫怪小弟多言。山寨中糧食雖少,近村遠鎮可以去借;山場水泊,木 植廣有,便要蓋千間房屋卻也無妨。這位是柴大官人力舉薦來的人,如何教他別處去?抑且柴 大官人自來與山上有恩,日後得知不納此人,須不好看。這位又是有本事的人,他必然來出氣 力。」(《水滸傳》第十一回)依據上文推斷,朱貴贊成柴大官人舉薦之人入寨的理由是: (A)山寨地廣,尚能容人 (B)柴大官人對山寨有恩 (C)此人武藝高強,不可得罪 (D)看 好此人的本事,日後必有用處 (E)此人食量不大,寨中糧食足以供應。 答案:(A)(B)(D) 解析:(C)(D)由「這位又是有本事的人,他必然來出氣力」可知是看好此人本事,日後必有用處,但 並未提及武藝,更非因此不可得罪。(E)未提及食量問題。 5. ( )鑲嵌修辭是詞語中故意插入數字、虛字、特定字等來拉長文句,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詞語之 中,有些數字沒有意義,如「亂七八糟」;有些數字則有其特定含義,如「九流十家」。試判 斷下列詞語用法的說明,正確的是: (A)「駑馬十駕」的「十駕」指積累十天的路程,說明 勤能補拙的道理 (B)「孑然一身」與「長煙一空」的「一」涵義相同,皆作實數解 (C)「 三姑六婆」的三、六為虛數,指女子群聚,終日說長道短 (D)「橫三豎四」的三、四屬於實 數,指東西的種類繁多 (E)「四面八方」的「四」即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是實數。 答案:(A)(E) 解析:(B)「孑然一身」指孤單一人,「一」為實數;「長煙一空」指煙霧散盡,「一」解作「完全、 盡」。(C)三姑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舊時均被 視為非高尚職業的婦女。「三」、「六」皆為實數。(D)三、四是虛數。 6. ( )「歇後語」是漢語特有的隱語,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半部如同前提,作為引導;後半部則 像說明,為表達的重點。其特色在於使語言表達過程中,產生隱晦、恍悟與暫停、豁然的效果 。若運用得當,可使意念的說明詼諧靈動,妙趣橫生。《水滸傳》的故事來自民間,成書之後 ,不少歇後語一直流行在民間,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好大的力氣」。請依你對《水滸》 故事的認識,選出說明正確的歇後語: (A)林沖看守草料場—適得其所 (B)武松繡花 —膽大心細 (C)林沖上梁山—官逼民反 (D)孫二娘開的店—八方雲集 (E)潘金蓮 的竹竿—惹禍根源。 答案:(B)(C)(E) 解析:(A)應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林沖,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鬚 ,身長八尺,有萬夫莫敵之勇。不料,妻子去東嶽廟上香時,被殿帥府太尉高俅之義子高衙內看 中。高俅派林沖看守草料場,而後設計火燒草料場,林沖因外出打酒,躲過一劫,草料場被燒毀 。林沖風雪上梁山。(D)應是「進不得」。孫二娘開的是黑店,以人肉做包子。(E)潘金蓮在門 前收拾簾子時,手上叉竿一滑,打到從門前經過的西門慶,西門慶驚為天人。請武大(武松之兄 、潘金蓮之夫)隔壁的王婆撮合,而後兩人成姦,害死武大。 7. ( )閱讀下列一段文字,並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 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 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客觀之 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 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 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王國維《人 間詞話》) (A)李後主將溫庭筠以來的伶工詞風變為士大夫之詞 (B)李後主生於深宮,此 其詞所以眼界廣大,感慨深邃 (C)李後主閱世不如曹雪芹、劉鶚,其作品多主觀抒情 (D) 宋道君詞風與李後主相似而略遜之 (E)尼采甚愛李後主真性情之詞作,以為嘔心血而成。 答案:(A)(C)(D) 解析:宋道君即宋徽宗,因其崇信道教,自稱道君皇帝。(B)李後主因身世遭逢亡國,眼界始大,感慨 遂深。(E)「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句,為王國維之意。 8. ( )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嘍」囉/傴「僂」/「螻」蛄 ( B)「驏」馬/「羼」水/「僝」僽 (C)「旋」酒/「漩」渦/「鏇」子 (D)闊「綽」/ 桂「棹」/「踔」絕 (E)「擂」鼓/「縲」紲/「纍」堆。 答案:(A)(E) 解析:(A)皆音ㄌㄡˊ 。嘍囉( ㄌㄨㄛˊ ):盜匪的部下/傴(ˇㄩ )僂:借代為老人/螻蛄(ㄍㄨ):昆蟲綱直 翅目螻蛄科的泛稱。(B)ㄓㄢˋ /ㄔㄢˋ 。羼水:和水混雜在一起/ㄔㄢˊ 。僝僽(ㄓㄡˋ ):憂愁、煩惱。( C) ㄒㄩㄢˋ / ㄒㄩㄢˊ / ㄒㄩㄢˋ 。鏇子:溫酒時盛水的金屬器具。(D) ㄔㄨㄛˋ /ㄓㄠˋ / ㄓㄨㄛˊ 。踔絕:高遠。( E)皆音ㄌㄟˊ 。縲紲( ㄒㄧㄝˋ ):古代用以捆綁犯人的黑色大繩索。後比喻監獄/纍堆:數量很多, 形同累贅。 9. ( )下列各組「 」中的同音字,字形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ㄇㄨ」鼓晨鐘/「ˋ ㄇㄨ」名而來 ˋ (B)荒誕無「ㄐㄧ」/有案可「ㄐㄧ」 (C)「ㄒㄧ」和馭日/文恬武「ㄒㄧ」 (D)心浮氣「ㄗㄠˋ 」/聲名大「ㄗㄠ」 (E)自「ㄐㄧㄝ」自嘆/「ㄐㄧㄝ」來之食。 ˋ 答案:(B)(E) 解析:(A)暮。暮鼓晨鐘:比喻使人覺悟的言論/慕。慕名而來:仰慕盛名而前來拜訪,多為客套的說 法。(B)稽。荒誕無稽:荒唐而毫無根據/有案可稽:比喻證據確鑿,難以否認。(C)羲。羲和 馭日:古代神話傳說,太陽乘坐著由羲和所駕御的六龍馬車,每日在天上行走。後比喻時光的流 逝/嬉。文恬武嬉:文武官員安於逸樂嬉遊,形容天下承平無事。亦用以形容文武官員苟安度日 ,不務國事。(D)躁。心浮氣躁:形容情緒不穩,容易動怒的樣子/噪。聲名大噪:聲望名氣大 為提高。(E)嗟。自嗟自嘆:獨自埋天怨地,自怨自艾/嗟來之食:指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 10. ( )關於〈鴻門宴〉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選自《史記.項羽列傳》 (B)劉邦先入關後

(8)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是為了等待項羽共治關中 (C)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 之同命!」意謂樊噲忠心為主,意欲保護劉邦 (D)「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意指樊 噲認為劉邦久留楚營將如魚肉般,任項羽宰割 (E)班固借項羽因先前應允之義而不殺劉邦, 臨時變更計畫,刻劃出項羽的剛愎、膚淺、沽名。 答案:(C)(D) 解析:(A)〈項羽本紀〉。(B)收攬民心(其志不在小)。(E)班固司馬遷。 11. ( )有關《荀子.勸學》的文意說明,錯誤的是 (A)「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 之事者,無赫赫之功。」乃勉人為學應順乎自然,不可躐等躁進 (B)「昔者瓠巴鼓瑟,而沉 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極言知音之難求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與之俱黑。」意謂為學必須明辨是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D)「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 士。」其意同於「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E)「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 忘身,禍災乃作。」強調環境移人之速。 答案:(A)(B)(C)(D)(E) 解析:(A)勉人專一。(B)積善必聞。(C)學習環境之重要。(D)前句強調應慎選學習環境。後句則指 君子於亂世中不改節操。(E)慎選所立。 12. (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各家學說紛陳,是思想史上大放異彩的時代。下列配對正確的選項是: (A)儒家: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 (B)道家: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 之家,若視其家 (C)墨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法家: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 非不肖也,位卑也 (E)名家: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 曰白馬非馬。 答案:(A)(D)(E) 解析:(A)出自《荀子.性惡》。(B)道家墨家,出自《墨子.兼愛》。(C)墨家儒家,出自《論 語.顏淵》。(D)出自《韓非子.功名》。(E)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 語譯:(A)聖人深思熟慮,熟悉人為的事情,從而產生了禮義,建立了法度。(B)看待別人的封國就像 自己的封國,看待別人的封邑就像自己的封邑。(C)做國君的要盡國君的責任,做臣子的要盡臣 子的本分,做父親的要盡父親的責任,做兒子的要盡到兒子的本分。(D)堯是平民百姓時,無法 管理好三戶人家,不是因為他不賢能,是因為他地位低下。(E)「馬」,是用來說明形體的;「 白」,是用來說明顏色的。說明顏色者不是用來說明形體者,所以說「白馬」不是「馬」。 13. ( )下列解釋,何者正確 (A)做家:指生活省儉 (B)半晌:意為一會兒 (C)說因緣:講佛法 (D)唱個喏:意指打聲招呼 (E)捋虎鬚:喻冒風險或闖禍。 答案:(A)(B)(C)(E) 解析:(D)古人相見時,一面作揖,一面出聲致敬。 14. ( )「擬人」是一種使事物具有人類特質的寫作手法。下列運用擬人法的選項是 (A)風化的石粉 混合著雨水變成了砂粒,變成了土壤 (B)那被囚禁的石頭一一經歷著日月,經歷著寒暑,無 動於衷 (C)從活躍、熱烈、灼燙、燦爛,變成靜定、沉重、冰冷而且甘願於晦暗 (D)從液 體的熔岩到石塊,從石塊分解成為砂土,砂土再經火煅製成堅硬如石的陶瓷 (E)苔蘚攀附著 石塊的裂縫,蕨類的種籽擠進岩石的凹痕,它們都借著逐漸分解的石頭的屍體長成了新的生命 。 答案:(B)(C)(E) 解析:(A)(D)均使用層遞,未使用擬人。 15. ( )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有不同意義。下列選項「 」中詞語,前後詞義不同的是: (A)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夫婦之分,「婚姻」娉內,送逆無禮 (B)勞苦而功高 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老殘便將一路所聞「細說」一遍 (C) 「豎子」不足與謀/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 (D)「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 ,秦地可盡王也/嘆「鯫生」不才,謝多嬌錯愛 (E)沛公曰:「孰與」君少長/某業所就, 「孰與」仲多。 答案:(A)(B)(C)(D) 解析:(A)因婚姻而結成的親戚/二人因結婚而產生互為配偶的關係。出自《荀子.富國》。(B)小人 所說的讒言/詳細說明。出自劉鶚《老殘遊記》第六回。(C)猶言小子,罵人的話/童僕。出自 《莊子.山木》。(D)古代罵人之語,指淺薄無知的人/文士自謙之詞。出自王實甫《西廂記》 第四本.第一折。(E)皆為古漢語中表示比較的固定結構。「跟……相比,哪一個……」。後者 出自黃宗羲〈原君〉。 語譯:(A)後者:夫婦的區別、娶妻出嫁、定親送禮、送女迎親等。(C)後者:朋友高興,叫童僕殺鵝 款待他。(E)後者:我所成就的產業,與二哥相比,誰比較多呢? 16. ( )下列五則文字皆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請選出正確的選項:(甲)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 無形,○○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作 。(乙)楚人迫我京索, 而信拔魏趙,定燕齊,使漢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滅項籍。作 。(丙)周室既衰,諸侯恣行。 △△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於正,見其文辭,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 之統紀於後世。作 (A)就內容判斷, 應填入的篇章體例,依序為:〈本紀〉、〈列 傳〉、〈世家〉 (B)(甲)文中可藉由「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兩句判斷○○為子房 (C)(甲)文中的「無知名,無勇功」指的沒有智巧之名,也沒有勇武之功 (D)(乙)文中的「 使漢三分天下有其二」,意謂奠定天下三分的情勢 (E)(丙)文中可藉由「悼禮廢樂崩,追修 經術,以達王道」判斷△△為孔子。 答案:(B)(C)(E) 解析:(A)體例依序為:〈世家〉、〈列傳〉、〈世家〉。(甲)出自〈留侯世家〉。(乙)出自〈淮陰侯 列傳〉。(丙)出自〈孔子世家〉。(D)「使漢三分天下有其二」乃指漢已得天下三分之二。 語譯:(甲)運籌策劃於帷幄之中,無形之中克敵制勝。子房謀劃克敵之事,沒有智巧之名,也沒有勇武 之功,從易處著手解決難題,從細處著手成就大事。(乙)楚軍將漢軍困於京、索,韓信攻下魏、 趙,平定燕、齊,使天下三分,漢得其中兩分,奠定消滅項羽的基礎。(丙)周王室已經衰落,諸 侯恣意而行,孔子感於禮樂崩壞,因而追研經術,以回復王道,端正亂世,使之返回正道,觀察 其著作,為天下定禮儀制度,留傳六藝綱紀於後世。 17. ( )下列「 」中關於「石」的成語,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A)經過張老師的指導,他從班上最 後一名躍升為第一名,令眾人發出「璞玉為石」的驚嘆 (B)「片石千鈞」,一個人也可以撐 起國家大局,千萬不要忽視少數的力量 (C)只要持續努力不放棄,「滴水穿石」,終有成功 的一天 (D)雖說「它山之石,可以為錯」,但外國的經驗也可能是錯誤的,不必崇洋媚外 (E)在別人有危難時,還陷害他,這種「投石下井」的事,正人君子是做不出來的。 答案:(B)(C)(D)(E) 解析:(A)把未經琢磨的玉石當普通石頭。比喻見識短淺。(B)一片石卻有千鈞之重。比喻少數力量卻 關係著國家安危的重責大任。(C)水滴不斷的滴落,久了之後可將石頭穿透。用以比喻有志者事 竟成,只要努力不懈就能夠成功。(D)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E)比喻乘人危難時,

(9)

加以陷害。 18. ( )下列選項使用「倒裝」修辭的是: (A)何興之暴也 (B)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C)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D)諸生以時習禮其家 (E)淳于髡說之以隱。 答案:(A)(D)(E) 解析:(A)原句「何暴興也」。(D)原句「諸生以時於其家習禮」。(E)原句「淳于髡以隱說之」。 19. ( )文學作品中,常採用空間「由大而小」及「由遠而近」的手法,逐漸聚焦到所要描寫的重點對 象。下列同時使用此兩種手法的選項是: (A)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 樓,有人樓上愁 (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 涯 (C)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 D)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 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讓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E)西 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父樵夫之舍皆可指數,此其所以為「快哉」 者也。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 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答案:(A)(C)(D) 解析:(A)由廣闊浩遠的平林,聚焦到高樓中的人(兼有由大而小及由遠而近)。出自李白〈菩薩蠻〉 。(B)末句「斷腸人在天涯」,由近而遠。出自馬致遠〈天淨沙〉。(C)由遠方河畔草書寫到近 處的樓上女,再聚焦到纖纖素手(兼有由大而小及由遠而近)。出自《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D)由滁州山林推進到琅邪山,琅邪山再到讓泉,最後聚焦在醉翁亭(兼有由大而小及由遠 而近)。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E)遠望的視角。出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20. ( )下列各組文句「 」中的字,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其劍自舟 中墜於水,遽「契」其舟 (B)學至乎「沒」而後止也/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C)假 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D)聲非加「疾」也,而聞者 彰/老子「疾」偽,故稱美言不信 (E)「其」漸之滫,君子不近/不可為常者,「其」聖人 之法乎。 答案:(A)(B) 解析:(A)雕刻。後者出自《呂氏春秋.察今》。(B)通「歿」,死亡。後者出自《論語.衛靈公》。 (C)橫渡/斷、斷絕。出自蘇軾〈赤壁賦〉。(D)激揚、宏大/痛恨。出自劉勰《文心雕龍.情 采》。(E)如果/通「豈」。出自歐陽脩〈縱囚論〉。 語譯:後者:(A)他的劍從船上掉進水中,他急忙在船邊刻下記號。(B)君子最憂慮的,就是當他死了 之後,他的聲名還不能被人家稱道。(D)老子痛恨虛偽,所以在《道德經》中曾說華麗動聽的話 往往虛妄不實。(E)不能當作恆常不變法規的,又怎會是聖人的法規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公元 383 年 10 月,前秦中路軍主力沿穎水南下,攻佔壽陽,隨即沿淝水西岸 佈防。苻堅見中路軍得勝,遂留下大軍在項城,率領

焚書坑儒事件發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

• 史記在文中加入此小段文字,很有用意﹕以見秦 兩面欺凌,既以武力侵奪土地及殺人,表面上又

嶧山刻石:「 貴賤分明, 男女禮順, 慎遵職事。」. 碣石刻石 :「男樂其疇,

知人善用 大興土木 體恤民情 荒淫無道 好大喜功 學術自由 箝制思想 國力擴展 吏治清明 嚴刑峻法 勞民傷財

公元前 261 年,秦國派王 齕領兵進攻上黨,趙國派 廉頗領兵二十萬救援。. 廉頗軍到達前線前上黨已被秦軍

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

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謂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