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評估新聞工作的專家與生手:尋找新判準(2/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評估新聞工作的專家與生手:尋找新判準(2/3)"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期中進度報告

評估新聞工作的專家與生手:尋找新判準(2/3)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2-2412-H-004-001- 執行期間: 92 年 08 月 01 日至 93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計畫主持人: 鍾蔚文 計畫參與人員: 陳百齡 陳順孝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6 月 4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期中進度報告

※※※※※※※※※※※※※※※※※※※※※※※※※

※※

評估新聞工作的專家與生手:尋找新判準(2/3)

※※※※※※※※※※※※※※※※※※※※※※※※※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2-2412-H-004-001-

執行期間:92 年 8 月 01 日至 93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鍾蔚文

共同主持人:陳百齡,陳順孝

計畫參與人員: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3)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評估新聞工作的專家與生手:尋找新判準

Evaluating Expertise in Journalism: In Search of New Criteria

計畫編號:NSC 92-2412-H-004-001

執行期限:92 年 8 月 01 日至 93 年 7 月 31 日

(4)

一、中文摘要 承繼前一期研究計畫,我們發現原本提出的倫理、取捨與創意在新聞工作上其實是無法 分割的專家核心能力,因此我們先從新聞工作情境開始著手,試圖在描繪理想型新聞情境後, 以實際新聞工作,包括新聞呈現、新聞訪問、新聞編輯與新聞資料蒐集等為例,研究新聞工 作的專家如何在既有情境資源與限制下,考量哪些條件限制(涉及倫理議題),如何取捨與 發揮創意。 這些研究問題的探索讓我們從描述性研究走向規範性研究,企圖以關鍵個案法(critical case method)建構評估新聞工作專家與生手的規範標準。我們以新聞事件為個案,對個案展 開全面蒐集資料的工作,包括文獻資料、深度訪談、蒐集相關報章雜誌報導與廣播電視新聞 訪問後,進行言說分析等。 本年度主要工作延續理論建構的工作,以關鍵個案為擴充、修改理論架構之資料,以期 建構出完整評估新聞工作專家與生手的理論架構標準。 關鍵詞:新聞專家能力、知識、倫理、創意、取捨 Abstract

Following on the previous project, we hav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at this stage that the investigation of trade-offs in ethics and creativity in newswork are in fact intertwined. This has led us to focus on the study of contexts, which we believe place constraints upon representation,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editing. In other words the problem is here defined as how experts in journalism subject to a host of contextual constraints weigh various factors and make decisions. have also venture into the prescriptive dimension of journalism. Extrapolating from empirical data we have attempted to propose a set of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expertise.

Keywords: journalistic expertise knowledge ethics creativity trade-offs 二、計畫緣由與目的 承繼前一期計畫的研究心得與成果,我們發現本研究提出之倫理與道德知識、取捨和掙 扎的知識以及創意知識三者其實是難以劃分的實務知識。 此 種 實 務 知 識 ( practical knowledge ) 是 在 實 際 工 作 情 境 中 應 用 的 知 識 (knowing-in-action),因此我們必須先描繪出新聞工作情境,然後方能進一步探究新聞工作 的核心專家知識—倫理、取捨與創意如何落實在不同的新聞工作中,其間又如何產生無可劃 分的連結。簡言之,我們發現要研究新聞工作這種實務知識就必須朝以下三方面努力,以建 構新聞工作專家知識的理論基礎:

(5)

以上三大方向讓我們的研究從描述性理論(descriptive theory)研究走向規範性理論 (normative theory)研究,希望透過文獻檢閱、思考討論、實際資料的多重互動,建構得以 評估新聞工作專家與生手的規範性理論判準,作為實務工作的指引與批判、對話的對象。 三、結果與討論 這一期計畫中,我們先針對以往文獻與深度訪談成果進行大量的資料整理、檢閱、思考 與討論的工作,藉此建構初步的理想新聞工作情境(請見圖一)。這初步的理想新聞工作情 境大致分為三大部分:體制工具(包括人脈、新聞媒體的組織架構、社會架構等)、物質工 具(包括媒介科技與圖書館等)與文化工具(包括該社會提供的故事、文化產品等),而新 聞工作者就是身處在這些情境中,擁有一般與領域知識,並與這些情境互動,進一步得以界 定問題,判斷何謂相關與進行取捨等。 不過以上提出的初步理想新聞工作情境還需要透過實際新聞工作的討論,如此方能找出 其中相關性,因此我們決定挑選出新聞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四大工作—新聞呈現、新聞訪問、 新聞編輯、新聞資料蒐集,欲找出這四項新聞工作的相關情境與工作特質,討論專家能力是 如何與情境及工作互動,實踐知識的內涵為何。 以新聞訪問為例,新聞訪問是個機構談話(institutional talk),但其中涉及的情境除了新 聞機構情境外,還與其他機構情境(如不同的機構角色身份)與日常對話情境有關,因此新 聞訪問所處的情境是個多元、動態、又不乏相互衝突的情境。 此外,新聞訪問又是由每個微觀問題與答案組合而成的語言活動,因此新聞訪問雙方在 承襲上一刻所言的同時,也同時在創造下一刻的訪問情境。這種訪問文體(genre)不但提供 新聞訪問雙方互動的資源,也同時為雙方所言設下一定的限制條件。 因此,在新聞訪問工作上,我們要討論的是,新聞訪問的專家是如何認知其周遭的相關 情境,又如何在這多元、衝突,以及充滿微觀變異的情境中求取平衡,以何種言談行動創造 最佳表現。舉例來說,新聞訪問的專家一方面要在作人上拿捏自己與受訪者的定位與關係, 同時更要顧及那些不在場的閱聽人;另一方面也要瞭解訪問議題的發展、瞭解受訪者與訪問 議題間的關係與知識、考量閱聽人的所知與想知等,在這些表意層次上做出權衡後,展現在 新聞訪問的語言行動(作文)上。 如此看來,我們可以說新聞訪問的專家能力是一種動態的能力,展現以下兩方面:一是 對時機的拿捏,例如何時接話與鋪陳問題;二是校準情境的能力,例如校準關鍵情境因素、 因時制宜採取行動等。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評估新聞工作專家與生手能力的標準—倫理、取捨與創意,是存於 新聞工作的動態過程之中。新聞工作的專家需時時考察與其新聞工作相關的關鍵情境因素, 瞭解情境提供其何種資源與限制,並且在倫理考量下,做出取捨,或從中發掘創意,將情境 限制條件提供的機緣作充分的發揮或轉變。因此,我們這一期的主要工作在於:(1)建立抽 象的理想新聞工作情境;(2)抽象的理想新聞工作情境落實到不同新聞工作上,情境相關性 有何變化?新聞工作情境提供何種資源與限制?從中討論新聞工作的倫理內涵與取捨、創造 的能力。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理想新聞工作情境的初步建構,正在積極建構四項實際新聞工作之動 態情境。於此我們將密集進行新聞個案的深度訪談工作,希望藉由對資深新聞實務工作者的 深度訪談,充實與修改我們建立起的情境理論架構。 四、計畫成果自評 本期計畫主要在建立評估新聞工作專家與生手能力的理論架構,目前已有初步成果。我 們已經針對新聞工作的情境進行考察,預期在本期結束前,針對四項新聞工作,再完成十二 位資深新聞工作者的深度訪談,藉此修正我們的情境理論架構,並探討我們建構出來的情境

(6)

模式如何實際運用,在實際新聞工作實踐上又產生何種情境的變化,以說明新聞工作專家能 力的內涵--倫理考量、取捨與創意。 此外,本研究之研究成員中也包括研究生。他們除參與計畫外,也各擇相關問題撰寫論 文,因此本計畫也發揮了教育的功能。

圖一:新聞工作情境

人脈(體制工 具) 〥個人人脈 〥同事 〥組織架構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al network) *編輯會議 *提案單 〥社會架構 *政府組織 *駐外單位 一般知識(背景、領域) *策劃 *建構 *檢索 〥取捨(relevance) *再現     *發現問題 物質工具 *圖書館 *媒體 *網路 *電話 文化工具 (cognitive artifact) --故事 *小說 *電影 * 以前作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料表 專家社群 或研究對 象訪談表 研究問題

(十三)危害性化學品管理相 關法規(含危害性化學 品評估及分級管理辦 法、新化學物質登記管 理辦法、管制性化學品 之指定及運作許可管

(六)用樹葉纖維手抄製作的紙張,用於「寫字」是不理想,但是在「水彩或彩 色筆畫畫」 、 「製作版畫」 、

複選通過標準:國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差或 PR97 以上,外 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1.5 個標準差或 PR93

我們可以從道安大師自己留下來的文獻中,找到上述推 論的一些蛛絲馬跡。根據方廣錩先生的考證,道安大師關於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但 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主要值基於平面幾何系統的研究,Gutiérrez(1992)後 來延伸 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並以 Van

虛擬線上投籃比賽 MVPA60 VIRTUAL SHOOT 替代學界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