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際學生交流的反思 / 17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際學生交流的反思 / 17"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11),頁 17-19

國際學生交流 主題評論 第 17 頁

國際學生交流的反思

夏治強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督學 國 際 教 育 這 項 議 題 已 非 新 興 議 題,早在 92 課綱基本能力指標中即有 「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只是過往在 國際議題實務操作上都著重在高等教 育 階 段, 偶有 零星 在 高中 階段 辦 理 者,而公部門所扮演的角色多像敲邊 鼓一般,作用不明顯,因此國際交流 的資源也多數由家長的牽線,或學校 既有資源加以連結延伸而來,當 2011 年教育部公布了國際教育白皮書,這 項議題開始在中小學階段引發風潮。 全球化的浪潮席捲而來,為培育 具國際觀的未來人才,已是各國刻不 容 緩 的課 題, 我國 當 然不 能置 身 事 外,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中明白 揭櫫其目標:在讓中小學生透過教育 國際化的過程,瞭解國際社會,發展 國際態度,培育具備國家認同、國際 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的國 際化人才,也看出我們注意到國際化 的腳步要及早邁出,向下扎根。 遺 憾 的 是 , 近 年 來 國 家 預 算 緊 縮,赤字連年攀升,中央到地方無不 喊窮,但各級政府亦深知推動國際教 育的重要性,仍擠出經費辦理多項的 國際化方案,但為了搏得版面、爭取 亮點,將多數的預算投入於少數孩子 身上,造成多數孩子仍缺乏國際化的 機會。我們要的應是 全民素質的提 升,而如何在有限的投入下,獲得最 大的效能,這才是我們該思索的問題。 以下就個人的經驗與觀察提出幾 點建議供未來政策執行者參考:

一、增加接觸機會

近年來國家財政日吃緊,加上教 育經費大量投入目前正夯的十二年國 教,勢必造成排擠效應,使得每一分 預算都彌足珍貴。就因為如此,我們 當思考如何增加學生與外籍人士的接 觸機會,認識多元文化、提昇國際素 養仍需要在脈絡中與人相處才能瞭解 體會,因為我們深知政府無法大量提 供學生出國機會,家長也不一定有能 力提供,所以是否應該思考我們周邊 現有的資源,例如大專院校的外籍學 生,國際性的社團,或是旅居臺灣的 外國友人等,我們所需要認識的文化 差異、國際理解、語言學習等,他們 都能協助提供,而且他們就在我們周 遭,不用遠渡重洋、飄洋過海,花了 大筆經費,只能讓少數孩子有機會學 習。

二、全面提升視野

古有明訓:「行萬里路勝讀萬卷 書」,這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因為唯有 浸潤在 文化脈絡中 才 能理解 他的文 化,產生感同身受的情懷,經過如此 洗禮的人所說出的故事才會生動引起 共鳴。 我們想培育 具 國際素 養的人 才,但想想我們的師長是否具備相當 的國際素養呢?我們不斷提供孩子出 國體驗的同時,是否該思考如何提供 帶領學生、引領教育的教師、校長們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11),頁 17-19

國際學生交流 主題評論 第 18 頁 該如何提升視野,出國絕不是只走馬 看花,現在學生出國要求入班、住接 待家庭是很好的學習,教師是否可用 其專業與他國教師交流,尤其目前國 際 上 有股 華語 學習 風 潮, 這就 是 機 會,讓我們的教師展現專業,甚至深 入落後地區展現服務精神,也是一舉 數得。 再說,我們的校長多在行政管理 上經驗豐富,與美國校長的教學領導 專業就是一項可相互取經學習之處, 目前對岸已有相關計畫與美國做如此 的交流,我們是否也該想想如何讓這 群作育英才的棟樑,運用自身的專業 來提升視野呢?

三、打破歐亞迷思

教育部的白皮書明白表示應該將 國際交流的觸角加深加廣,也特別提 及東協各國,但官方的學生交流似乎 仍在歐美先進國家,這樣的結果無可 厚非,因為我們仍有嚮往先進國家的 憧憬,及對新興國家的異想。借用張 善禮老師的觀念:我們應該學習歐美 經驗,聯合東協各國與日韓競爭。現 況我們難以與歐美相提並論,但我們 應視東協為伙伴關係,尤其臺灣新住 民子女半數來自東協各國,如今經貿 往來日漸加溫,後市看漲下,應讓我 們的學生更加認識東協,並教育我們 的國人,才不致於失了多元學習的機 會。

四、重塑課程思維

臺灣一直以來在考試領導教學的 氛圍下形成的所謂的標準答案,在現 今世界環境與所處的社會快速變化下 出現適應不良,我們的教改想要課程 鬆綁, 但我們的社 會 又期待 統一標 準,反覆拉扯讓我們的改變常成為四 不像。 在國際教育 如 火如荼 展開之 際,部分縣市籌編國際理解教材,立 意雖好 ,但又陷入 標 準答案 的迷思 中,國際何其廣,素養的提升如何在 幾本教材中完成呢?近年校園間推行 的模擬聯合國,也許是一種學習國際 理解的媒介,藉由討論國際議題促使 學生知識的成長,透過會議過程學到 議事規則及國際禮儀,準備程序與發 言過程亦可深刻瞭解國與國之間的為 何立場分明,如何超越個人情感以國 族角度 思量情勢。以 實際的操作學 習,也許能讓學生更深刻學習到國際 理解,只是令人訝異的是,國內公立 高中推動此活動的卻只是少數。

五、不忘本土情懷

推動國際教育最害怕被冠上崇洋 媚外的罵名,但我們得深刻檢討我們 的教育,我們不斷學習別人給我們的 東西,我們為何不能給別人我們的東 西呢?在交流的當下,大家都在傷腦 筋什麼能代表臺灣?好像想來想去只 有原住民文化,真是如此嗎?因此我 們真的有必要思考我們的根在哪裡? 看著對方在介紹他們的點點滴滴時, 我們應 當要多加以 宣 揚臺灣 的真善 美,我們更該對我們的文史背景琅琅 上口,我們不能忘本落根,一個不了 解自己民族的人,也將失去受他人尊 重的靠山。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11),頁 17-19

國際學生交流 主題評論 第 19 頁 最後要提醒的是,推動國際教育 與實施英語教育是不同的概念,但在 中小學的操作上常混淆在一塊,尤其 在學校推動上多利用英語教師,但他 們是否具備國際視野仍有待商榷,用 英語上課亦不帶表示國際化,我們仍 須思考前面所提的五個面向,找一位 具有多 元開放胸懷 的 教師來 指導學 生,才有可能孕育出欣賞多元文化差 異的學生,進而影響家長們逐漸接受 在多元文化差異下的學習,如此的國 際教育才能說是邁向正途。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6- 被訪旅客對購物服務的評價 17- 被訪旅客對公共交通服務的評價 18- 被訪旅客對環境衛生的評價 19- 被訪旅客對觀光點的評價. 20-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16- 被訪旅客對購物服務的評價 17- 被訪旅客對公共交通服務的評價 18- 被訪旅客對環境衛生的評價 19- 被訪旅客對觀光點的評價. 20-

16- 被訪旅客對購物服務的評價 17- 被訪旅客對公共交通服務的評價 18- 被訪旅客對環境衛生的評價 19- 被訪旅客對觀光點的評價. 20-

16- 被訪旅客對購物服務的評價 17- 被訪旅客對公共交通服務的評價 18- 被訪旅客對環境衛生的評價 19- 被訪旅客對觀光點的評價. 20-

16- 被訪旅客對購物服務的評價 17- 被訪旅客對公共交通服務的評價 18- 被訪旅客對環境衛生的評價 19- 被訪旅客對觀光點的評價. 20-

六、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實驗教育學生學習歷程填報平臺」說明會交通資訊 如附件 2。.

第一節 中國和朝鮮的數學交流 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