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大陸觀光客來台看中共對台政策變遷的政治意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大陸觀光客來台看中共對台政策變遷的政治意涵"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大陸觀光客來台看中共對台政策

變遷的政治意涵

To Observe the Political Meaning of

China’s Policy Change on Taiwan Affairs

from Chinese Tourist Arrivals to Taiwan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 范世平 Fan, Shih-Ping

(Associate Professor,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2)

To Observe the Political Meaning of

China’s Policy Change on Taiwan Affairs

from Chinese Tourist Arrivals to Taiwan

Fan, Shih-Ping

Associate Professor,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At the end of the 1980’s trip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rapidly grew but the long-term status of Taiwanese visiting China has caused a severe imbalance. In addition, entry to Taiwan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limited while outbound China tourists have grown. Thus, the government has gradually allowed tourists from China. When Taiwan announced its decision to welcome tourists from Mainland China in 2002,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was currently in office and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were very poor. This caused China to react negatively towards the policy. However, China eventually realized that tourist influx from Mainland China to Taiwan can directly stimulate Taiwan’s economy and employment rate. Soon after, a series of negotiations born of political motivations began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Developments were constrained nevertheless due to several political issues. In 2008, the Kuomintang (KMT) won and regained its government authority. The two parties then resumed its negotiations in light of the Consensus of 1992 and droves of Chinese visitors started to arrive in Taiwan. This proves that allowing Chinese citizens to visit Taiwan is not only a simple economic and tourism issue, pondering to much and deeply over the matter by the government. After all, this also demonstrates China’s positive concern and flexibility towards Taiwan policies.

(3)

從大陸觀光客來台看中共對台政策

變遷的政治意涵

范 世 平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政 治 學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摘 要

從1980年代末開始兩岸旅遊交流十分迅速,但長期以來多為台 灣人民赴中國大陸旅遊,成為一種不平衡的發展;此外,近年台灣 入境旅遊成長有限,而中國出境旅遊又快速崛起,因此政府也循序 漸進的開放中國民眾來台旅遊。當2002年臺灣宣布開放中國觀光客 來台時,由於適逢民進黨執政而兩岸關係發展低迷,使得中國一開 始對此政策採取消極態度,但之後鑑於陸客來台可對臺灣經濟與就 業產生直接幫助,在有利於其政治宣傳的前提下開始與臺灣進行談 判,但仍因政治因素造成進展有限。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 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迅速恢復談判,陸客也在中國的刻意操作 下大量來台。由此可見,中國將觀光客來台此一單純的經濟與觀光 議題,摻雜了過多的政治考量,但也顯示出當前中國對台政策的積 極性與靈活性。 關鍵詞:中國大陸、兩岸關係、陸客

(4)

壹、前言

在國共對峙長達50年後,1987年臺灣政府順應民意與人道,開 放民眾赴中國大陸探親,之後赴中國旅遊的風氣方興未艾,成為台 灣出境旅遊人數最多的地區;但由於政治上的因素,中國民眾來台 旅遊卻遲遲未能展開。1978年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正式發展入境旅 遊,因兩岸文化接近與旅遊資源豐富,因此直接衝擊台灣旅遊產業 而造成每況愈下,加上1990年代開始中國出境旅遊快速崛起,使得 台灣業者要求政府開放中國人士來台旅遊的呼聲不絕於耳,但由於 政治因素使得此一發展極為緩慢。2009年7月4日中國大陸觀光客 (以下簡稱陸客)首發的「踩線團」終於來台,這對於兩岸關係來 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自此之後兩岸正式從單向的「台客赴陸」, 轉變為雙向的「陸客來台」。

貳、陸客來台的發展背景

基本上,陸客來台的發展背景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分別是兩岸 旅遊的不平衡發展、台灣入境旅遊發展遲緩與中國大陸出境旅遊發 展快速。 一、兩岸旅遊交流的不平衡發展 1987年10月15日臺灣發布台灣地區人民出境前往大陸探親規 定,規定民眾有三等親在大陸地區者,每年得前往探親一次。自此 之後中國成為台灣最重要出境旅遊地區,其發展呈現以下趨勢: (一) 兩岸旅遊往來人數出現巨大落差 從表1可以發現,從1988年開始台灣民眾前往中國旅遊人數 1991、1994與2003年是負成長外,其餘均呈現快速成長之勢。

(5)

表一:1988至2008年台灣民眾至中國旅遊人數統計表 年份 人數(萬人次) 增加率(%) 年份 人數(萬人次) 增加率(%) 1988 43.8 1999 258.5 18.9 1989 54.1 23.5 2000 310.9 20.3 1990 94.8 75.2 2001 344.2 10.7 1991 94.7 -0.1 2002 366.1 6.4 1992 131.8 39.2 2003 273.2 -25.4 1993 152.7 15.9 2004 368.5 34.9 1994 139.0 -9 2005 410.9 11.5 1995 153.2 10.2 2006 441.4 7.4 1996 173.4 13.2 2007 462.8 4.8 1997 211.8 22.1 2008 438.6 1998 217.5 2.7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2006中國旅遊統計年鑑(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 年),頁24。「2008年1~12月來華旅遊入境人數」,中國旅遊網,2009年4月6日。 <http://www.cnta.gov.cn/html/2009-2/2009-2-18-9-34-95871.html> 根據臺灣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08年台灣出國人數共846.5萬人 次,同年前往中國人數達438.6萬人次,已經超過二分之一,1事實 上,中國已經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國旅遊地。但另一方面,如表1、2 所示,陸客來台旅遊人數卻相當稀少。以2002年為例,中國來台觀 光客僅佔臺灣前往陸客的0.059%,2008年則為2%,顯示兩岸旅遊往 來呈現極不均衡的發展。 表二:開放陸客來臺人數統計表(含第一、二、三類) 申請 核准 入境 出境 年份 團數 人數 團數 人數 團數 人數 團數 人數 2002 188 2,662 178 2,526 160 2,151 154 2,065 2003 1,011 14,890 996 14,563 911 12,768 905 12,677 2004 1,424 21,214 1,390 20,549 1,347 19,212 1,326 18,880 1. 「92年至97年中華民國國民出國目的地人數統計」,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 2009年4月16日。 <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200812/table25_2008.xls>

(6)

申請 核准 入境 出境 年份 團數 人數 團數 人數 團數 人數 團數 人數 2005 4,557 61,886 4,359 58,693 4,060 54,162 3,935 52,931 2006 7,649 104,624 7,652 104,160 7,342 98,545 7,338 98,629 2007 7,558 86,852 7,575 85,646 7,219 81,904 7,174 81,770 2008 8,081 92,376 8,149 91,636 8,185 89,256 7,863 87,520 資料來源:「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統計表」,內政部入出國與移民署,2009年2月28日。 <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xls/ 開 放 大 陸 地 區 人 民 來 臺 觀 光 人 數 統 計 表.xls> (二) 臺灣觀光客對於中國大陸經濟助益甚大 中國藉由旅遊所吸取之外匯逐年增加,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 要因素,其中台灣觀光客在其中的比例相當明顯,並且呈現不斷增 加之勢。在1994年中國的旅遊外匯總收入為73.2億美元,2007年達 到了419.2億美元;其中來自於台灣之旅遊外匯收入,1994年時為 10.1億美元,2007年增加為50.3億美元。2 二、台灣入境旅遊發展遲緩 台灣在1960至1980年代曾是觀光大國,1978年時臺灣入境旅遊 人數為127萬人次,仍高於中國的72萬人次,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 而推動入境旅遊後,台灣市場隨即受到直接衝擊。而近年來成長亦 甚為有限,直到1994年才突破200萬人次,但與中國相較卻差距日 益顯著。2008年時中國入境旅遊人數為5,305萬人次,台灣僅為384 萬人次。3此外,如表三所示,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2007 年來台旅遊人數為371萬人次僅佔亞太市場比重2%而排名第11名。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2008中國旅遊統計年鑑(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8),頁45~4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2006中國旅遊統計年鑑(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6),頁24。「觀光統計」,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2009年5月3日。 <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國家旅遊局發佈:2008年旅遊經濟運 行有關資料」,中國旅遊網,2009年5月6日。 <http://www.cnta.gov.cn/html/2009-1/2009-1-22-16-20-10734.html>

(7)

另就國際旅遊收入來說,台灣為51億美元而只占亞太市場的2.7%而 居第11位,兩者均為四小龍之末。

表三:亞太國家入境旅遊人數與創匯比較表

資料來源: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Tourism Highlights 2008 Edition (Spain: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2008), p. 6. 不論政府或業者均心知肚明,由於兩岸旅遊資源同質性高,歐 美觀光客來到亞洲首選還是文化中心的中國;而台灣仰賴長達40餘 年的日本市場也已趨於飽和;東南亞市場則因台灣物價過高而進展 有限,因此未來的市場就是距離最近的中國。 三、中國大陸出境旅遊發展快速 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逐步允許出境旅遊,1980年代允許前 往香港、澳門、泰國進行探親旅遊;1997年發布中國公民自費出國 旅遊管理暫行辦法,2002年發布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使得 出境旅遊由「暫行」、「試點」走向「正式」、「全面」。中國出境旅 遊的人數快速增長,1992年時僅有292.9萬人次,2008增加至4,584

(8)

萬人次,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速之新興客源輸出國。4 此外如表四所示,2008年中國在全球出境旅遊花費上排名第 五,比前一年298億美金,成長率為21.4%。預測至2020年每年將有 1億名觀光客出國,佔全球總數的6.2%,成為僅次於德、日、美之 第四大客源國。5因此,陸客來台勢必對於台灣經濟產生直接效果。 表四:2008年各國出境旅遊花費表(單位:億元美金) 排名 一 二 三 四 五 國家 德國 美國 英國 法國 中國 金額 910 797 685 431 362 排名 六 七 八 九 十 國家 義大利 日本 加拿大 俄羅斯 荷蘭 金額 308 279 269 249 217 資料來源: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Tourism Highlights 2009 Edition (Spain: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2009), p. 10.

參、民進黨執政時期陸客來台之發展

2000年臺灣完成首次政黨輪替,由民主進步黨取代了執政長達 50多年的中國國民黨。民進黨執政之後,鑑於臺灣旅遊業的長期低 迷,加上經濟發展欠佳與失業率攀升,因此發展觀光遂成為最快速 達成效果的政策,臺灣行政院在2002年開始推動所謂「觀光倍增 (double)計畫」,其中開放陸客來台成為其中最重要的項目。 一、臺灣相關法令與政策的推出 2001年12月10日臺灣內政部發布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觀光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年鑑1994(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4), 頁345。徐汎,中國旅遊市場概論(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4),頁238。「2007 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中國旅遊網,2009年4月26日。 <http://www.cnta.gov.cn/html/2008-9/2008-9-10-11-35-98624.html> 5. 張廣瑞、魏小安、劉德謙主編,2000~2002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頁90。

(9)

活動許可辦法(以下簡稱大陸人民來台觀光辦法),成為正式開放 陸客來台觀光之法規。根據該辦法第三條的規定,中國居民符合下 列情形的任何一項者,由經交通部觀光局核准之旅行業代為申請許 可來台從事旅遊活動,其可區分為「境內人士」與「境外人士」兩 種類型:6 (一) 境內人士 是指在中國境內生活或工作的民眾,這又可分成兩類,一是「有 固定正當職業者或學生」,另一則是「有等值新台幣20萬元以上之 存款,並備有大陸地區金融機構出具之證明者」。 (二) 境外人士 是指並未在中國境內生活或工作的民眾,而根據旅居的地區也 包括兩類,一類是「赴國外留學、旅居國外取得當地永久居留權或 旅居國外4年以上且領有工作證明者及其隨行之旅居國外配偶或直 系血親」,另一類則是「赴香港、澳門留學、旅居香港、澳門取得 當地永久居留權或旅居香港、澳門4年以上且領有工作證明者及其 隨行之旅居香港、澳門配偶或直系血親」。 而上述兩種身份依大陸人民來台觀光推動方案,根據其身份與 來台的路線共劃分成三類:其中境內人士的身份若是經由港澳地區 來台旅遊者,被稱之為「第一類」;若是赴國外旅遊或商務考察而 轉來台灣旅遊者稱之為「第二類」;而境外人士則是屬於「第三類」。 2002年1月試辦時,開放的對象僅為「第三類」,但排除旅居港 澳的中國居民;然而因開放成效有限,2002年5月所修改發布之大 陸人民來台觀光辦法中,正式將「第二類」人士納入,並且於5月 10日正式開放其來台旅遊,此外也將「第三類」的範圍擴增為旅居 6. 范世平,「開放中國大陸民眾來台旅遊法制遞嬗與影響之研究」,遠景基金會季 刊,第7卷第2期(2006年3月),頁217~267。

(10)

港澳地區的中國居民。7 二、中共對台政策與對於陸客來臺的之態度 由於2002年時為民進黨執政,因此中國對於臺灣在開放的「第 二類」與「第三類」陸客來台,所採取的是「冷處理」的態度,甚 至將其視為非法活動而加以取締。如表二所示,陸客來台旅遊的人 數並無明顯增加,其原因包括政治與技術上的兩大因素: (一) 政治上的因素 對於中國來說,任何對台政策均有其政治意涵,旅遊政策亦 然。特別是面對一向被中國視為支持台獨的民進黨,其對台政策的 政治意義更為明顯,其內容如下: 1. 兩岸協商立場歧異 由於當時開放中國人士來台旅遊,未經由兩岸之間的協商,因 此中國並不承認此一措施,主要原因仍是兩岸對於談判的看法歧 異。中國仍然堅持「一個中國」、「九二共識」與「體現一國內部事 務」的原則;此外,1995年臺灣前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之後,中國 隨即關閉了海協與海基兩會的協商大門,僅允許由兩岸得到授權之 民間業者進行協商,藉由「民間對民間、公司對公司、企業對企業」 的模式談判陸客來台。基本上,民進黨政府除無法接受相關的政治 前提外,也不同意由業者取代政府而直接商談。 2. 不願替民進黨創造經濟利多 2003年3月,胡錦濤於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正式獲選為國家主 席,在此次會議的台灣團分組會上胡錦濤提出了關於對台工作的四 點意見,分別是: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要大力促進兩岸的經 濟文化交流、要深入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要團結兩 7. 范世平,「開放大陸民眾來台旅遊法令規範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12期 (2005年12月),頁76~95。

(11)

岸同胞共同推進中華民族的復興;對於其中的「寄希望於台灣人 民」,胡錦濤又提出了所謂三個凡是:「凡是有利於台灣同胞的事, 凡是有利於祖國統一的事,凡是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應 該積極去做,把它做好」。8但事實上從2002年開始臺灣開放中國民 眾來台旅遊後,中國均採取一貫之「冷處理」態度。其最重要的考 量就是擔心若對台灣輸出觀光客後,將使台灣低迷的經濟迅速恢復 榮景,這無異替政治立場上傾向台獨的民進黨政府製造政績。因為 根據當時台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的評估,若每名陸客在台每天消 費150元美金,每次平均8天,以每年開放100萬人次來看,每一年 至少可創造約400億元新台幣的產值;而根據陸委會的研究報告顯 示,若每天開放1,000名陸客,估計每年可帶來約4.9億美元的旅遊 收入,9而且其乘數效果更可帶動交通、食宿、購物、遊樂等產業的 大幅成長。此外由於旅遊產業的就業進入門檻低,工作無學歷、年 齡與性別的限制;加上小額資本即可創業,旅遊景點的攤販或商家 多數是小本經營;以及民眾獲利快速,只要觀光客蒞臨即有生意可 做,因此,陸客來台可直接有助於台灣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特別是 對於中壯年人士的再就業、中南部民眾從農業轉向服務業、原住民 的在鄉就業。 3. 中國大陸的「說多做少」與積極主導政策 2004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胡錦濤獲選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 會主席,正式成為掌握黨、政、軍大權的第四代領導人,也開始完 全主導對台事務。其在態度方面轉變為細膩懷柔而採感性訴求,強 調必須兼顧台灣民眾的感受,這與江澤民時期對台採取「文攻武 嚇」,透過強硬談話與飛彈試射造成台灣民眾極度反感形成強烈對 8. 「胡四點並列江八點中共對台新基調」,中央社,2008年4月16日。 <http://tw.news.yahoo.com/040928/45/10qa3.html> 9. 「陸委會:開放中國旅客年觀光收入5億美元」,中央社,2008年4月16日。 <http://tw.news.yahoo.com/050731/43/24ijx.html>

(12)

比;此外,胡錦濤一方面於2005年3月藉由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 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隨即又在同年4月透過台灣在野黨釋出開放觀 光客來台之善意,將原本對此議題的「冷處理」迅速轉變為「熱處 理」,充分顯示其對台之「立場堅定、作法彈性」與「軟硬兼施、 外壓內拉」策略下,對台工作趨於細膩靈活與主動出擊,並更能掌 握台灣內部之政治生態與輿情反應,這也與江澤民時期對台工作的 僵化保守、進退失據、誤判情勢與難有突破形成明顯對比。 不可否認,胡錦濤的對台政策希望將「台灣執政當局」與「台 灣人民」予以分開處理,以有利於陸客來台,但由於中國與民進黨 間的互信程度過低,使得從2005年開始中國始終停留在宣傳的階段 而無法付諸實施,成為一種「說多做少」的現象。 (1) 掌握時機發布訊息 當2005年4月下旬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胡錦濤的邀請下,成 為國共內戰50年後首次訪問中國的國民黨領導人,而北京當局隨即 宣布開放民眾來台旅遊之利多政策,其政策開放背後之政治動機甚 為明顯;5月20日正逢陳水扁就職總統滿一週年,中國國家旅遊局 正式宣布開放民眾赴台旅遊,除了時間上的巧合凸顯中國的統戰意 圖外,也顯示中國已經正式將旅遊列為其對台統戰的重要項目;8 月,當行政院長謝長廷拋出臺灣將研擬開放澎湖試辦定點直航大中 國的風向球後,福建省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林衛國立即公開表 示,福建省將積極推動福建沿海地區與澎湖的直接往來,包括參照 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航線往來的做法,推動福建居民赴澎湖旅 遊。10 10. 「福建將積極推動沿海地區與澎湖直接往來」,中央社,2008年4月16日。 <http://tw.news.yahoo.com/050805/43/258b0.html>

(13)

(2) 官員來台製造話題 2005年10月28日中國旅遊最高主管機關的國家旅遊局局長邵 琪偉,前來台灣進行首次參訪考察,不但成為臺灣當時媒體的報導 焦點,更引發臺灣內部的熱烈討論。中國也開始積極藉由台灣大眾 傳播媒體,包括政論性電視節目,傳播陸客來台旅遊之經濟利多, 進而形成社會上要求儘快開放之輿論,而成為臺灣政府壓力;並且 將無法開放之原因,完全歸咎於臺灣政府。 (3) 法令出台增加期待 在國民黨連戰榮譽主席與胡錦濤第二次會面後,2006年4月16 日中國甚至進一步發布了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以下 簡稱出國旅遊辦法),不但使得陸客來台旅遊有了法律依據,更成 為與中國出國旅遊、港澳自由行旅遊與邊境旅遊分庭抗禮的獨立法 律體系,11但空有法令卻無法真正落實。 (4) 設下阻礙邊談邊拖 2006年4月27日中國國家旅遊局發言人張堅鍾表示,旅遊是民 間事務,中國的協商都交由業內人士負責,不會有國台辦與海協會 官員上桌,而臺灣的陸委會、海基會人員也不能參與協商。12這就 是中國一再聲稱的,陸客來台旅遊的談判,必須是由「行業對行 業」,就是由兩岸旅行業者自行組織團體參與談判,即比照2006年 春節包機時,兩岸民航業者透過在澳門的談判所達成之所謂「澳門 模式」。誠如前述,臺灣除對於此一「行業對行業」談判模式除難 以接觸外,在實際操作面上也有障礙,因為兩岸旅行業者不論企業 規模、經營範圍、從業人員層次,雙方相差甚大,臺灣多為中小企 業,而中國的旅行社多是政府機關所成立,例如中國國際旅行社隸 11. 范世平,「中國大陸發布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影響之研究」,展望與 探索,第4卷第7期(2006年7月),頁76~92。 12. 「觀光客來台大陸擬71開放」,聯合新聞網,2008年4月19日。 <http://tw.news.yahoo.com/060427/15/32p5i.html>

(14)

屬國家旅遊局,中國青年旅行社隸屬共青團,海峽旅行社隸屬國台 辦,中國婦女旅行社隸屬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台灣會館國際旅行 社隸屬中共中央統戰部;並且臺灣業者因業務關係長期受到中國當 局之極度拉攏,因此似乎非中國談判之對手,這也使得兩岸形成「邊 談邊拖」。 (5) 「複委託機制」進展有限 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在陸客來台的事務性協商上,由於海 基與海協兩會的談判已經中斷,故所採取的是所謂「複委託機制」, 即由海基與海協兩會,分別委託其他專業性團體進行協商之模式。 2006年8月17日中國宣布成立「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以下簡稱 「海旅會」),臺灣則在同年9月31日亦成立相對應之「臺灣海峽兩 岸觀光旅遊協會」(以下簡稱「台旅會」),作為兩岸旅遊談判的 複委託機構。由於兩岸的複委託機構僅由旅遊政府部門官員與業者 所組成,因此每當談判牽涉到兩岸關係的政治相關議題時就難有進 展,使得雙方雖然在澳門經過五次談判但都無疾而終。 由此可見,北京深刻瞭解到陸客來台,可有效提升台灣經濟, 一方面可以成為統戰宣傳的焦點,讓臺灣民眾與業者抱持著高度期 待;另一方面則可以形成對於台灣政府「以商圍政、以民逼官」的 壓力,甚至成為中國在對台談判上的有利籌碼。例如當2005年5月 中國宣布開放民眾前來台灣旅遊,並希望依照該年春節期間包機的 形式進行協商,由中國的「中國旅遊協會」出面與台灣之民間機構 進行談判;由於事涉公權力,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與交通部長林凌三 原本堅持必須由官方進行協商,但為中國所拒絕,因此陸委會於7 月28日遂宣布由「中華民國旅行業公會全聯會」代表政府前往中國 商談;13然而中國原本歡迎但之後卻採取反對之態度,一方面是該 13. 「全聯會與大陸旅遊業很熟悉」,聯合新聞網,2008年4月19日。 <http://tw.news.yahoo.com/050729/15/248th.html>

(15)

會有「中華民國」之名稱,此與「一個中國」的政治立場相違,另 一方面是該會為臺灣政府所授權與指定,而中國要自己選擇台灣之 對口單位,這使得另一團體「台灣觀光協會」雀屏中選。這此充分 顯示中國藉由其來台旅遊的優勢來介入台灣內部之政治運作,甚至 直接進行主導與干預。 (二) 技術上的因素 在民進黨執政時期陸客人數不彰,除了上述政治因素造成談判 未果而無法全面開放「第一類」觀光客外,也有若干技術因素造成 臺灣片面開放的「第二類」陸客來台意願不高。 1. 費用過高形成阻礙 由於開放之初宣傳不足使得中國海外人士的來台旅遊訊息甚 為有限,此外,來台費用過高也非一般中國留學生所能負擔,例如 8天行程費用約新台幣46,000~50,000元,10天的費用約50,000~58,000 元,對於學生族群來說都是相當沈重的經濟負荷。另一面,已取得 海外居留權之中國人士,本來就可憑個人身份來台,而無須以此「觀 光名義」進行「團進團出」。因此在試辦4個月後,臺灣陸委會又宣 布展開第二階段開放作業以擴大試辦對象,也就是開放赴國外旅遊 或商務考察轉而來台旅遊之「第二類」中國人士,並將「第三類」 的範圍擴增為旅居港澳地區的大陸人士。但「第二類」陸客必須經 由第三地轉機來台,因此交通費用較高也形成來台旅遊阻礙。 2. 若干限制有歧視之虞 根據臺灣發布的大陸人民來台觀光注意事項,臺灣導遊必須在 每晚11點必須在飯店清點人數;另根據大陸人民來台觀光數額分配 要點的規定,陸客若預定10點以後歸來飯店者,必須填妥申報書。 而在路線方面,開放初期必須依循觀光局所提出的29條觀光路線, 否則需要特別申請,後來為了增加活動內容,觀光局將其改為負面

(16)

表列,包括軍事國防區、科學園區、國家實驗室、生物科技、研發 或其他重要單位列為不可前往地區。另外,申請手續也甚為麻煩, 因此許多中國民眾均不滿的認為有歧視之嫌,甚至指出台灣人到大 陸旅遊均未如此嚴格,何以大陸人士來台卻限制重重。 另一方面,臺灣的內政部警政署於2004年4月8日發布大陸地區 人民按捺指紋及建檔管理辦法,原本只規定中國人民申請進入台灣 進行團聚、居留或定居者,需按捺指紋,但前行政院院長謝長廷於 2005年9月29日在主持「行政院強化社會治安專案會議」時,則要 求中國人民來台一律必須按捺指紋,這包括來台旅遊活動。後來由 於必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而並未實施,但此一歧視性作為卻使 得中國當局甚為不滿。 此外,臺灣將中國民眾劃分為第一類、第二類與第三類等三種 類別,對於中國民眾而言認為也有歧視之嫌,中國當局認為應廢除 此一身份劃分方式,廣為開放中國民眾直接來台旅遊。 3. 陸客脫隊問題難以有效解決 由於臺灣對於「第二類」來台觀光客的身份查證不易,而審查 時間又十分倉促,加上中國偽造證件充斥,因此,許多人蛇集團藉 此途徑將亟欲來台工作的中國民眾輸進台灣,造成旅行團的脫隊情 事時有所聞。當這些脫隊事件發生後,負責接待的台灣旅行社必須 承擔一切責任,甚至必須接受暫停接待中國旅行團的處罰。由於此一 開放中國人士來台旅遊,均未經兩岸正式協商,雙方主管單位既無法 聯繫而台灣又查證困難,使得臺灣旅遊業者的經營意願也隨之降低。 4. 中國大陸將來台旅遊視為非法 由於兩岸未經協商即由臺灣逕自開放陸客來台,因此就中國來 說其國民若前往台灣旅遊則屬於違法行為,回國後若被發現會以 「偷渡」論處;承辦之旅行社輕則負責人被撤換,重則會被撤銷執 照而強迫關閉,例如2004年5月北京鑫海中國國際旅行社就被查到

(17)

在星、馬、泰旅遊中夾雜台灣遊。因此中國業者與「第二類」來台 中國人士都極為低調,多是藉口耳相傳招募觀光客,不敢明目張膽 的公開招攬;而這些來台旅遊的「第二類」觀光客,若是在台發生 意外事件,對於台灣媒體的訪問也都是極盡低調與閃躲。而根據中 國的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第二條第一項指出「出國旅遊的目 的地國家,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報國 務院批准後,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公布」,因此中國民眾不得任 意到各國旅遊;而要成為中國民眾可以前往旅遊的地方,首先必須 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ADS,即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然而當2005年5月中國公開宣布開放民眾赴台旅遊,卻未 將台灣列入ADS,使得直到2008年為止,陸客都在中國官方「睜一 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非法來台 。

肆、國民黨再次執政後陸客來台之發展

2008年3月22日馬英九當選臺灣總統,除了使得臺灣完成了第 二次的政黨輪替外,更使得停滯近10年的兩岸協商得以恢復,而「第 一類」陸客來台也出現了曙光。尤其當馬英九於5月20日就職後, 受到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下所面臨的經濟情勢十分惡劣,因此馬政 府遂將經濟發展的希望寄託在中國,其中尤其以開放陸客來台,最 能在短期內振興臺灣的經濟。根據馬政府統計,若大幅開放陸客來 台,預計初期每天3,000人,每年將達到近110萬人次;第四年後每 天開放1萬名,每年可達360萬人次。預計開放第一年可創造至少600 億元的收益,第四年躍升至2,000億元。此外,陸客來台所創造的龐 大商機,也有助於國內就業,預估開放後第一年將增加4萬個就業 機會,以後三年增加10萬個,使台灣失業率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14 14. 閻光濤,「 馬:開放直航觀光,推展四進四出、雙城遊記」 ,中央日報,2008年 3月3日。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305309>

(18)

2008年6月11日,停滯長達近十年的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終於 恢復,在兩岸的協商下簽署了「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協 議」,使得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無法來台的「第一類」陸客 終於得以 成行。 一、中共對台政策與對於陸客來臺之態度 面對台灣在2008年總統大選後,政府、民眾與業者對於陸客來 台的期盼,中國所採取的態度如下: (一) 中國大陸的統戰思維與政治考量 誠如前述,從2002年民進黨執政時開放了陸客來台旅遊後,中 國均採取一貫之「冷處理」,然而,從2008年國民黨再度執政後, 中國隨即採取截然不同之態度。從中國的角度來說,任何對台政策 均有其政治意涵,當前發展之意義如下: 1. 臺灣政黨輪替後情勢丕變 民進黨執政時期,中國之所以冷處理陸客來台,最重要的考 量就是如此將使台灣經濟如香港般的恢復榮景,這無異替當時執 政的民進黨製造政績。而如今國民黨重新執政,則此一顧慮明顯 降低。 2. 中國大陸善於運用自身優勢 中國更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來投入對台工作,其中特別是經濟 發展上的優勢。因為陸客來台將對台灣經濟產生直接幫助,因此在 「立場堅定、作法彈性」與「軟硬兼施、外壓內拉」的策略下,過 去是中國主動希望台灣開放而台灣相應不理,目前則是台灣的態度 積極,而中國則掌握更多談判的籌碼與主動性。 3. 中國大陸將對台工作重心南移 臺灣南部近年來由於產業外移與就業機會有限造成失業率偏 高,而該地區多數是支持民進黨的選民,甚至是贊同台灣獨立的

(19)

基本教義派。他們厭惡中國與中共政權,排斥前往中國旅遊與接 觸有關中國之相關資訊,也因此對於中國的認知不但欠缺而且與 事實有所差距,這種對於中國不斷加深的敵視態度形成一種惡性 循環,也成為中國對台工作至今仍然最難著力與突破的盲點。因 此,既然無法將台灣南部民眾「引出來」的前往中國旅遊,就主 動積極的讓陸客「走進去」,透過此一模式可以使南部民眾對於中 國的看法改觀。 4. 中國大陸透過陸客有助臺灣經濟 當陸客正式開放來台,若對於台灣經濟與民眾就業產生正面幫 助,經濟得以復甦,則對於執政八年而經濟發展不彰且失業率居高 不下的民進黨,必將使其在未來的選舉面臨更多挑戰,而其在台灣 獨立、兩岸關係與中國政策的論述上,也勢必產生改變的壓力。 5. 陸客可使臺灣對中國大陸經濟更為依賴 中國已瞭解到若陸客來台,除可有效提升台灣經濟外,亦可使 台灣對於中國的經濟依賴更為密切。以香港為例,2003年的SARS 疫情,造成各國觀光客赴港裹足不前,但陸客前往香港卻是不減反 增,並進一步開放自由行,使其佔來港觀光客總數之比例首次突破 50%,顯示香港對於中國客源的依賴程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從 2008年8月份開始,北京刻意增加了陸客前往澳門自由行的限制, 使得澳門近年來因陸客所創造的經濟榮景步入寒冬,北京當局此舉 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冷卻澳門發展過熱的博彩業,另一方面也是告訴 世界,陸客開放與否是由北京作主。15 (二) 在胡錦濤主導下採取積極主動態勢 從台灣2008年3月大選後的第四天(3月26日),中共總書記胡 錦濤在與美國總統布希電話會談時,援引過去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 15. 陳競新,「陸客自由行設限,澳門賭場冷颼颼」,聯合新聞網,2008年9月23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4526299.shtml>

(20)

戰會談時的共識,倡議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下恢復協商談判, 外界即已意識到,胡錦濤將親自主導對台政策,並且勢必將更為靈 活務實。 在台灣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後,蕭萬長在4月11日以準副總統當 選人的身份前往海南參加了博鰲論壇,並與胡錦濤見面,蕭萬長率 先提出了「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的十六字 方針,16以測試中國對於7月4日開放陸客來台與否的溫度。而當時 內定出任海基會董事長的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也在同月24號到27 日,前往中國上海、昆山、廈門、深圳4個城市,表面上是向台商 謝票,但實際上是再度測試兩岸針對陸客來台與週末包機等議題恢 復談判的可能性。4月29日胡錦濤在會見應邀來訪的連戰時,提出 「建立互信,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十六字方針,17這 不僅是對蕭萬長在博鰲論壇所提十六字方針的回應,更含納了對台 灣最新政局發展的思考。 5月17日,就在四川發生大地震而中國舉國上下忙於救災之 際,國台辦主任陳雲林透過新華社宣布,胡錦濤邀請國民黨主席吳 伯雄率團訪問中國。5月26日吳伯雄即前往南京與北京訪問,並且 會見了胡錦濤。「528吳胡會」後,敲定了「6月復談、7月包機、8 月奧運、9月熊貓來台」等共識,其中對於馬英九提出的開放陸客 來台等要求,胡錦濤都立刻釋出善意回應,不但公開指出「這兩件 事完全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辦成、辦好」,18並且宣布將開放北京、上 海、廈門、廣州四地與臺灣的桃園、台中清泉崗、台北松山、高雄 小港與花蓮機場進行直航,而在5月28日「吳胡會」後的15小時內, 16. 「 胡蕭會: 務實開放 開創未來」,國際日報,2008年8月18日。 <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56020> 17. 「胡錦濤:國共兩黨和應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中國網,2008 年8月18日。<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txt/2008-05/28/content_15532213.htm> 18. 「胡錦濤:最短時間辦好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遊」,新浪新聞網,2008年 8月19日。<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80528/396804.html>

(21)

中國海協會隨即發函海基會確認復談時程;29日,新華社發布海協 會邀請江丙坤於6月11日訪問北京的訊息,19以對於陸客來台等議題 進行談判。 由此可見,中國在對台工作上採取的是「快節奏」的進行模式, 並充分展現其主導兩岸互動情勢的強烈意圖,而其中「經貿交流先 行,政治協商在後」的模式也已經悄然啟動。 二、兩岸共同合作以改善發展困境 馬政府就任後將陸客來台的人數,由民進黨政府原本規劃的每 天1,000人大幅提高為3,000人,希望藉此增加陸客來台的經濟效 應,但事實上陸客來台的人數卻達不到此一上限。如表五所示,2008 年7月份每天平均人數149人;8月份每天平均為236人,其中亦曾有 一天不及100人;9月份每天平均為298人;10月份大陸適逢「黃金 週」但每天平均也不過為356人;11月份每天平均為418人;12月份 每天平均為334人;2009年1月份適逢農曆春節的「黃金週」,增加 至每天平均為624人,但仍與每天3,000人的目標有所差距,不但臺 灣民眾感到失望,更成為反對黨攻擊的焦點。 臺灣反對黨與國際輿論均傳出,可能是因中國不滿馬政府「經 熱政冷」之兩岸政策,加上臺灣不斷要求中國給予經濟優惠而未同 比例的回應中國的政治要求,因而刻意不讓陸客來台之人數增加以 作為談判籌碼,一方面逼迫馬政府在政治上的更大承諾,例如對於 「一個中國」立場更明確的表態;另一方面則藉此展示陸客來台的 開放與否及人數多寡,真正的主導權在於北京,臺灣幾乎是毫無討 價還價之餘地,例如2008年12月馬英九總統在接受國際媒體訪問 時,對於達賴喇嘛訪台一事提出「時機不宜」的說明,就被在野黨 19. 「 大陸海協會邀請海基會六月組團北京商談」,海峽資訊網,2008年8月18日。 <http://www.haixiainfo.com.tw/10873.html>

(22)

批評為受中共的壓力所致。20此外,臺灣在野黨甚至直指執政黨對 於中國這種「幾近羞辱」式的開放模式,毫無任何作為,喪失談判 主動性;中國這種一天幾十人的開放措施,與其龐大的出境旅遊人 數來說,連九牛一毛都不如,這種「開而不放」、「形式大於實質」、 「虛大於實」與「口惠而實不致」的敷衍作為,是對讓臺灣的一種 污辱,更讓業者希望落空。21 表五:「第一類」陸客來臺觀光人數統計表 申請 核准 入境 出境 年月別 團數 人數 團數 人數 團數 人數 團數 人數 2008.07 212 5,928 186 5,072 162 4,476 100 2,761 2008.08 240 6,226 261 6,738 270 7,009 291 7,772 2008.09 406 10,281 370 9,313 364 8,822 265 6,302 2008.10 478 12,056 479 12,040 574 11,035 528 11,619 2008.11 482 11,448 481 11,434 709 12,548 676 13,190 2008.12 491 11,584 488 11,252 643 10,359 582 9,891 2008年合計 2,309 57,523 2,265 55,849 2,722 54,249 2,442 51,535 2009.01 780 20,154 802 20,680 1,035 19,345 618 12,552 2009.02 717 19,052 594 15,561 861 16,348 905 19,761 2009.03 2,035 59,235 1,928 55,719 2,539 55,386 2,451 51,279 2009年合計 3,532 98,441 3,324 91,960 4,435 91,079 3,974 83,592 總計 5,841 155,964 5,589 147,809 7,157 145,328 6,416 135,127 資料來源:「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統計表」,內政部入出國與移民署網站,2009年2月28日。 <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xls/ 開 放 大 陸 地 區 人 民 來 臺 觀 光 人 數 統 計 表.xls> 上述這種政治上的揣測,造成中國對台工作上的若干困擾。事 實上,陸客來台人數不如預期的原因,首先最重要的莫過於是中國 經濟從2008年初以來,由於勞動合同法與兩稅合一等因素,造成出 20. 林楠森,「達賴喇嘛訪台時機不宜惹爭議」,BBC中文網,2008年12月13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60000/newsid_7765100/7765113.stm> 21. 范世平,「論陸客來台與包機直航」,九鼎月刊(澳門),第11期(2008年9月), 頁68~71。

(23)

口不振;加上2008年年中以來,中國股市與房市跌跌不休,以及受 到美國次級房貸的全球經濟衰退影響,使得中國經濟也受到直接的 衝擊,進而降低民眾來台旅遊之意願。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許多技術上的阻礙,有鑑於此兩岸為了提 高陸客來台的人數,也展開許多積極的措施: (一) 增加兩岸直航班次 2008年7月4日所展開的兩岸週末包機,一週僅有四天通航,中 國僅同意每週雙方各飛18個來回航班,在機位不足的情況下,直接 影響陸客來台之便利性;而陸客亦不願意經由港澳轉機來台,使得 交通問題難以克服。同年11月4日陳雲林來台與江丙坤進行第二次 「江陳會」談判,簽署了包括「空運」、「海運」、「郵政」與「食 品安全」等四項協議,其中在空運方面由週末包機的每周36班,增 加為平日包機的每週108班;中國原本只開放5個航點,增加為21個 城市。這不但使得陸客來台的航班大幅增加,也使得出發地更為普 遍,對於陸客來台具有直接幫助。而2009年4月所召開的第三次「江 陳會」,兩岸正式將平日包機轉變為定期航班,每週兩岸航班增加 為270班,並且新增合肥、哈爾濱、南昌、貴陽、寧波、濟南等6個 航點,使得總數達到27個。22 (二) 壓低來台團費 陸客來台初期的團費都在人民幣8,000~10,000元,實際上此足以 前往歐洲旅遊,而從2008年初以來中國經濟情況不佳與股市不振, 因而降低陸客來台之意願。旅行社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力,開始 出現6,000多元人民幣的台灣旅遊產品,2008年10月時甚至四天的台 22. 李志德、汪莉絹、陳俍任,「直航增為270班,上海才8班」,聯合新聞網,2009年 4月27日。<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4870771.shtml>

(24)

灣遊壓低至4,999元人民幣,232009年2月旅行社甚至打出環島8日遊 僅要4,999元人民幣的超低價,24這對於中國民眾來說較能夠接受。 (三) 縮短審批時間 中國為求謹慎,擔心開放初期可能出現亂象,因此要求中國觀 光客必須填寫五聯單,必須通過省旅遊局、公安部門與海峽兩岸旅 遊交流協會等單位的審核才能來台,因此作業時間需要半個月;25而 赴台簽證必須拿到台灣辦理,審查也要半個月,因此合計總共要一 個月。然而在兩岸的緊密聯繫下,陸客的審批時間已經大幅縮短至 一週。 (四) 降低組團人數與延長簽證期限 開放初期,中國規定組團人數最低必須為10人,如此使得成團 阻礙較大,2008年12月交通部觀光局修正相關辦法,陸客團來台門 檻從10人降為5人,簽證期限從10天延長為15天,如此可以大幅增 加組團的彈性。26此一開放措施在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調下,由中 國的「海旅會」於2009年1月10日正式對外公佈。27 (五) 開放更多出遊省分與組團社 開放之初,中國核准可辦理赴台旅遊之中國大陸旅行社數量有 23.「台灣遊退燒4天只要3999」,聯合新聞網,2009年2月13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4561090.shtml> 24. 「八日遊只要2.5萬,震撼北京旅遊業」,聯合新聞網,2009年2月13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4744508.shtml> 25. 曾國華,「陸客來台人數不如預期,觀光局:大陸五聯單流程所致」,中央社, 2008年7月23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723/58/13s8i.html> 26. 黃如萍,「我表善意,來台門檻、保證金減半」,中時電子報,2009年3月13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 0,4521,110505+112008122100007,00.html> 27. 藍孝威,「更小團更多天…陸客來台遊放寬了」,海峽資訊網,2009年3月13日。 <http://www.haixiainfo.com.tw/29983.html>

(25)

限,僅有33家組團社經營陸客團,其多僅集中在幾個大都市,並限 制13省分居民來台,28造成民眾資訊不足與辦理不便。2009年1月20 日中國宣布再開放12個省市居民來台旅遊,29這使得中國31個省級 行政區中,只有較偏遠的甘肅、青海、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 等6個省及自治區未開放。2009年2月16日中國的「海峽兩岸旅遊交 流協會」公告第二批113家獲准經營陸客赴台旅遊的中國大陸旅行 社,這113家分屬中國25個省(市),30使得陸客申辦手續更為方 便。 (六) 強化兩岸業者交流與宣傳 2008年6月16日中國國家旅遊局旅遊促進國際聯絡司副司長范 貴山,以「海旅會」副祕書長的名義率領39名中國旅遊業者來台考 察台灣旅遊設施及接待能力,上述業者為中國33家獲准承攬赴台旅 遊行程的旅行社經理人員;3110月14日觀光局長賴瑟珍親自率領「台 旅會」成員,前往北京舉辦台灣觀光旅遊說明會,約有400多名中 國組團社代表和「海旅會」成員參加,32掀起對岸來台旅遊的話題。 此外,2009年1月5日「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邀集國內百餘 28. 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山東、浙江、江蘇、福建、廣東、遼寧、湖北、 陜西、雲南等13個省市。黃如萍,「旅行公會籲對岸放寬陸客限制」,中時電子報, 2008 年 12 月 13 日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 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112008102500236,00.html> 29. 這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南 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黃如萍,「再開放12省,業者: 陸客遊台增3倍」,中時電子報,2009年3月13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 10505+112009012100124,00.html> 30. 汪莉絹,「來台旅遊,陸再開放113旅行社」,聯合新聞網,2009年3月25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4740232.shtml> 31. 黃如萍,「13省市開放遊台,踩線團16日到」,中時電子報,2008年12月13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 0,4521,110501+112008061400088,00.html> 32. 賴錦宏,「陸客來台限制『就快放寬』」,聯合新聞網,2009年2月13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4558632.shtml>

(26)

家旅行社登陸,在北京舉辦首屆「暢遊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暨相關 產業推介會」,33直接向對岸旅遊業者進行產品行銷。2月25日中國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率領中國旅行業者代表團共458人,來台參 加「第12屆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藉此機會充分瞭解台灣的旅 遊環境與相關產業,並且進行兩岸業者的交流。34由此可見,在兩 岸政府的積極運作下,使得業者間能夠進行更加緊密的交流,進而 有利於臺灣旅遊產品的行銷。 (七) 促進郵輪與萬人來台旅遊 美商安麗集團在中國的分公司為了獎勵頂尖直銷商,從2009年 3月中至5月中,分9個航次,共1萬2千名頂尖直銷商搭乘遊輪來台 觀光。在中國國台辦於2009年3月的正式批文下,創下單一陸客團 體人數最多的紀錄,估計創造約7億元台幣的消費商機。35事實上, 這個萬人遊台計劃,2008年底曾一度因中國主管部門不願核准申 請,而面臨可能取消的命運;而包括日本、韓國也極力爭取中國安 麗前往該國進行獎勵員工旅遊,但在我國交通部觀光局、陸委會積 極努力突破法令限制,以及海基會不斷致函海協會,希望其協調中 國有關部門同意此一申請,並提供必要行政便利,使得對岸終於以 「特案特批」方式專案通過,成為兩岸2008年11月簽署「海峽兩岸 海運協定」後,首批獲准直航兩岸的外籍郵輪。因為根據該協定, 外籍船隻不得在兩岸間承攬相關業務,必須繞經第三地,而此次安 麗公司選擇的卻是皇家加勒比海國際郵輪及歌詩達郵輪,雖均屬外 國籍郵輪卻獲准毋須繞至第三地,不但增加了便利也節省了成本。 33. 黃如萍,「我表善意,來台門檻、保證金減半」。 34. 邱瓊平,「邵琪偉訪澎、金,走小三通」,聯合新聞網,2009年3月25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4756127.shtml> 35. 許俊偉,「安麗萬人遊台獲准,商機上看七億」,中時電子報,2009年3月25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 0,4521,505065+112009022600241,00.html>

(27)

從2009年2月開始,在中國國家旅遊局的推動下,山東、江蘇、 福建三省發起「萬人遊台灣」活動,更掀起了一系列遊台灣活動的 熱潮。364月初,吉林省推出數個百人赴台旅遊團;山東旅遊局也在 4月9日於台北正式宣布啟動「2009魯台旅遊交流年」,山東旅遊局 長于衝承諾,今年內送2萬3千名山東旅客來台;福建省也從5月開 始推動「百城千團萬人兩岸行」。37基本上,中國發動此一「萬人遊 台灣」活動,目的即在於希望在短期內增加陸客來台之人數。 (八) 中國大陸高層具示範效果 2009年3月13日溫家寶在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記者 會時,記者提問其是否願意到台灣看看,溫家寶說:「台灣是祖國 的寶島,是我一直嚮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機會到台灣去走一 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灣各地去走、去 接觸台灣同胞」,「雖然我今年已經67歲了,但是如果有這種可能, 走不動就是爬,我也願意去」;385月10日溫家寶前往廈門訪問時, 特別前往金廈碼頭訪視與探詢購票程序,並以金門島為背景要求記 者拍照,39充分顯示其希望來台旅遊的願望。事實上,當陸客開放 來台旅遊之初,一方面宣傳不足,加上民眾仍有顧忌,以及地方政 府的觀望態度,使得人數無法迅速提昇,但當中國政府高層都提出 了來台旅遊意願時,地方政府就能充分瞭解中央政府的立場,而積 極配合與動員來台旅遊。 36. 賴錦宏,「江蘇萬人遊台,首發五花團到了」,聯合新聞網,2009年3月25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4761529.shtml> 37. 「福建擬建構兩岸旅遊集散地」,中時電子報,2009年5月15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 5050395+112009042400603,00.html> 38. 李春、汪莉絹,「溫家寶:願到台灣走走,走不動爬也願意」,聯合新聞網,2009年 3月25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4787118.shtml> 39. 朱建陵,「海峽論壇加溫,台商優惠不變」,中時電子報,2009年5月15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 050484+112009051000148,00.html>

(28)

三、臺灣對於陸客來台的政治態度 就政治而論,固然中國希望藉由其觀光客來台的經濟效果達到 政治上的目的,甚至進一步達到統戰的成果,但臺灣也並非完全居 於劣勢,從臺灣政府的角度來說,藉由臺灣民主、自由與法治的社 會,可以「反守為攻」的對陸客進行「和平演變」。40 (一) 臺灣對於中國大陸民主化的象徵意義 陸客來台感受最強烈的莫過於是臺灣的民主政治發展,包括多 元的言論、政黨的輪替、法治的要求、國會的監督、貪腐的打擊、 自由的生活等,他們不論是與臺灣民眾的對話交談、實地的觀察體 驗、與臺灣政府機關與公務人員的接觸、與臺灣導遊人員的互動、 接收臺灣五花八門的新聞媒體,甚至是參觀具政治意義的景點,如 臺灣民主紀念館,以及可能實際參與臺灣的群眾遊行與選舉造勢等 政治活動,都能讓他們感受深刻。相對於中國當前的言論管制、一 黨獨大、法治不彰、缺乏監督、貪污腐化、自由受限,均形成強烈 對比,甚至對臺灣的民主政治稱羨而充滿嚮往。 每當中國民眾到國外旅遊,接觸到民主的資訊與信息時,民族 主義與愛國主義就有如緊箍咒與過濾器般的限制自身思維,最常見 的說詞就是中外「國情不同」。事實上,中國官方對於西方民主化 發展最多的反應也是「國情不同」,許多贊同「新權威主義」學者 的說法亦是如此。但臺灣在同為華人社會的基礎上成功從威權政體 走向民主,除了推翻前述中國官方的說詞外,對於中國民眾與觀光 客來說更具有說服力。 尤其,臺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曾經問題叢生,包括立法院的暴 力相向、黑金政治、派系分贓、負面文宣、賄選買票、族群分化、 民粹主義、經濟下滑等,這也成為中國當局嘲諷揶揄的議題,以及 40. 范世平,「中國大陸出境旅遊對於民主化可能影響之研究」,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9卷第1期(2008年1月),頁161~201。

(29)

中國民眾認同支持有所保留的原因。但隨著臺灣民主化的逐漸前 進,政黨的起起落落成為常態,臺灣的民主政治也逐漸從激情走向 理性,民主素養與風度大幅提昇,負面競選手法、激進政治訴求、 賄選買票、族群分化開始遭到選民唾棄,中間選民的比例與重要性 不斷增加,儘管選前如何激烈,選後即迅速恢復平靜。因此,臺灣 民主政治已經逐漸走出陣痛期而邁向成熟,而政治改革、尊重民 意、官員清廉、政策透明、尊重人權、公平正義,不但是全民要求 與政黨訴求,而且成為逐漸實現的目標。特別是臺灣成功完成了「兩 次政黨輪替」,使政黨輪流執政成為常態,這使得臺灣幾乎已經是 全球華人社會的民主政治典範。 因此,當陸客能夠直接瞭解與接觸臺灣的民主,就能發現其中 的可貴,進而產生認同與珍惜,讓臺灣這個華人社會唯一成功發展 民主政治的地方繼續存在,成為未來中國民主化的督促與借鏡。所 以,若中國貿然對臺採取非和平手段時,這些來過臺灣的陸客相信 也會提出較為理性與和緩的意見,而不是讓中國官方傳媒一手遮 天,這不但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更能避免因彼此誤解而 產生的情勢誤判。 (二) 凸顯「中華民國」的主權地位 在第二次「江陳會」時,馬英九在總統府所管理的台北賓館, 以「接見外賓」的模式與陳雲林會面,總統府司儀並在陳雲林面前 高誦「總統蒞臨」,而陳雲林未有異議,顯示胡錦濤在對於臺灣的 政治地位上有所寬鬆,即便是無法承認中華民國總統的政治地位, 也至少是「互不否認」。又例如2008年11月13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在秘魯舉行,秘魯向國際媒體發布的文件中,在介紹21個經濟體成 員領袖及名稱時,首度出現「領袖馬英九總統」的照片與總統頭銜; 至於代表馬總統參加的連戰,其資料則顯示「中華台北領袖指派前

(30)

副總統連戰替代」,而非連戰原本對外自稱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 會董事長」名義,41中國並無過去般的加以反對。由此可見,由於 從2008年開始兩岸關係的迅速改善,加上在胡錦濤主導下當前中國 對台政策日益靈活,使得中國目前固然仍無法正式而直接的承認 「中華民國」,但至少已經可以做到間接的「不予否認」,這對於台 灣的主權彰顯具有一定的意義。 事實上當陸客來到台灣的第一步,就是必須面對台灣的海關與 警察人員,並接受其檢查與詢問,這正是主權的彰顯;當他們進入 台灣後,必須遵守台灣的法律,但也受到中華民國憲法與法律的保 障,舉目所及盡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台灣並非中國一省的意 涵不言可喻;當他們前往台灣民主紀念館或國父紀念館觀賞三軍儀 隊的交接時,更是突顯台灣具有自主國防的意義;當他們經過總統 府、外交部、立法院、監察院、考試院等政府部門,不但能發現台 灣具有獨自的部委機關,其名稱與法統甚至就傳承自1949年以前在 中國大陸的國民政府;當他們購物時,使用的是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所發行的新台幣。因此,許多陸客來台時,由於中國長期的政治宣 傳,不是認定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就是以為如香港一樣是個特別 行政區,等到離開台灣時才發現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 或許他們表面上不願意承認,但心理上卻是心照不宣。

伍、當前陸客來台政策所引發的政治問題

當前陸客來台如表五所示,3月份達到了55,386人次,平均每天 為1,846人次,與2月份相較增長了三倍以上,但此一「井噴式」發 展的背後,卻也隱藏了相當程度的政治問題: 41. 郭篤為,「APEC文件首見我元首頭銜照片」,中時電子報,2008年12月13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 10502+112008111500225,00.html>

(31)

一、中國大陸採取「由上而下」的政策落實 中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於2009年4月9日在北京,會見聯合報系參 訪團時表示「去年胡六點提出構建兩岸和平發展一系列政策,是站 在全局闡述兩岸關係,正視現實,面向未來,盡可能的考慮台灣方 面、台灣同胞的合理願望與訴求,是構建兩岸和平發展的框架,我 們將全力落實六條意見」;「開放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是件好事,現 在每天超過3,000人,也為台灣旅遊市場帶來不少商機,淡季不淡, 逆勢成長」。42由此可見,中國從2009年3月開始發動的一連串推動 來台旅遊措施,是一項由上而下的政策,並且由中央下令而交辦各 地方政府負責執行。 二、中國大陸強調互惠性 中國發動「萬人遊台灣」等一系列活動,一方面為臺灣帶來了 客源,但另一方面也要求臺灣能「投桃報李」的發動臺灣觀光客赴 中國,以增加中國入境旅遊業的發展,例如2009年4月所召開的「魯 台旅遊交流年」,山東除宣布將在一年內送2萬3千名魯客來台外, 也對外宣稱台灣將送1萬名以上的遊客到山東。43由此可見,中國的 惠台旅遊措施並非是單向的,而是強調雙向的互惠互利,甚至臺灣 某些旅行社承接陸客團的數額多寡,必須端看其所能提供臺灣觀光 客前往中國旅遊的數量。 三、臺灣的行政能力不足 由於適逢中國的「五一勞動節」黃金週,加上從2009年2月中 國大幅增加來台旅遊的組團社,使得中國觀光客申請來台的數量激 42. 汪莉絹,「大陸政協主席提示兩岸三大工作:經濟合作、文化交流、民間往來」, 聯合新聞網,2009年4月10日。<http://data.udn.com/data/contents.jsp> 43. 黃如萍,「魯台旅遊年,交流3.3萬名旅客」,中時電子報,2009年4月13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 050305+112009041000196,00.html>

(32)

增,從同年4月16日至5月1日臺灣入出境移民署每日發證數量從原 本規定的4,311件上限,大幅提高至7,200件,44造成台灣審查作業的 緩不濟急;甚至在同年4月19日有37位來自瀋陽的旅遊首發團,因 來台簽證作業不及,在未獲入境許可的情況下整團被迫原機遣返, 造成此一旅遊團團員的不滿。45 四、臺灣縣市政府陷入集體焦慮 臺灣各縣市政府與首長為求陸客能夠蒞臨,陷入一種集體焦 慮,唯恐該縣市無法列入陸客來台之行程,如此不但會引發民怨更 可能危及選舉。但事實上由於陸客滯台時間有限,不過八至十天, 在走馬看花的情況下真正獲益的地方仍以台北、台中、高雄等都會 區為主,以及阿里山、日月潭、太魯閣等重要風景區,至於其他縣 市並不一定受益。而許多民進黨執政的縣市長,為了地方經濟發 展,也不得不妥協過去個人的政治立場,而必須積極招攬陸客。 五、陸客對臺灣國家安全的影響 陸客若來台後,是否會從事與其身份不相符的工作始終值得關 注,這包括藉由觀光名義刺探軍情、蒐集情報、吸收在台情報人員、 傳遞情資等,可能造成臺灣國家安全的隱憂。 六、中國大陸的政府管制與損害控管 從中國開放出境旅遊的歷程來看,其在不同階段會權衡當時的 國際情勢、國內環境與開放效益而採取循序漸進的開放幅度,也會 隨時觀察此一開放對於中國政治、經濟與社會的影響,以便隨時進 44.賴 瑟 珍 ,「 陸 客 觀 光 , 從 源 頭 管 理 做 起 」, 聯合新聞網,2009 年 4 月 29 日 。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875317.shtml>。林庭瑤、林安妮,「五一前, 陸客每天上限5,000人」,經濟日報,2009年4月30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4863845.shtml> 45. 陳俍任、李志德,「陸客變人球,37人原機遣返」,聯合新聞網,2009年4月29日。 <http://www.udn.com/2009/4/19/NEWS/MAINLAND/MAI1/4856227.shtml>

(33)

行「損害控管」。目前,中國政府認為發展赴台旅遊在對台工作上 是利大於弊,觀光客輸出成為其政治操作上的重要籌碼,但未來若 開放到一定幅度而產生負面效應時,根據中國目前之相關法令與統 治模式是可以隨時終止的。

陸、結論

如表六所示,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從2001年開始陸客來台政策的 發展過程,而中國對於此一議題的政治操作甚為明顯。隨著中國經 濟的快速增長與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人們對於休閒生活的重 視程度也與日遽增,使得出境旅遊的熱潮方興未艾,當前中國已成 為全球增長最快速的旅客輸出國之一,未來之增長潛力更受到舉世 矚目;加上中國政府在政治的考量下刻意推動赴台旅遊,使得就長 期來看陸客來台仍有相當之發展前景,而中國也將繼續藉由其政治 力來促進陸客來台。 表六:陸客來台旅遊政策發展整理表 時 間 內 容 影 響 2001年 12月10日 內政部發布大陸人民來台觀光辦法 此為陸客可以合法來台觀光之首部法規 2002年 1月1日 開放「第三類」陸客 開放範圍過小,成效有限 2002年 5月10日 開放「第二類」陸客 中國將此開放視為「非法旅遊」 2005年 4月 連戰訪問中國後,北京宣布將開放 民眾來台旅遊 中國首次對陸客來台的正面回應 2006年 4月16日 中國發布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 管理辦法 此為中國開放陸客來台的首部法規 2006年 8月17日 中國宣佈成立「海旅會」,作為兩岸 旅遊談判的複委託機構 我國在9月31日亦成立相對應之臺灣海 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 2008年 3月26日 胡錦濤與布希進行電話會談 胡倡議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下恢復 協商談判 2008年 4月11日 蕭萬長前往海南參加博鰲論壇,並 與胡錦濤見面 瞭解中國對兩會復談與開放陸客來台的 態度

(34)

時 間 內 容 影 響 2008年 4月24日 江丙坤前往上海、昆山、廈門、深 圳向台商謝票 再度測試兩岸恢復談判與陸客來台的可 能性 2008年 4月29日 連戰訪問中國並會見胡錦濤 胡提出「建立互信,求同存異,擱置爭 議,共創雙贏」 2008年 5月16日 吳伯雄前往南京與北京訪問,並會 見胡錦濤 海協會在「吳胡會」後隨即發函海基會 確認復談時程 2008年 6月11日 江丙坤前往北京與陳雲林進行首次 「江陳會」談判 雙方達成週末包機與陸客來台之協議 2008年 7月4日 週末包機與陸客來台正式展開 每週雙方各飛18個來回航班,中國只開 放5個航點 2008年 11月4日 陳雲林來台與江丙坤進行第二次 「江陳會」談判 平日包機每週增至108班,中國增加開放 21個航點 2009年 1月20日 中國宣布再開放12個省市居民來台 旅遊 可來台之省市達25個 2009年 2月16日 中國公告第二批113家獲准經營來 台旅遊的旅行社 獲准經營來台旅遊的旅行社共達146家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基本上,中國之所以能將旅遊作為其對台統戰與政治操作上的 工具,是因為如表七所示其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嚴格出境管制,另 一是高量觀光客輸出,就前者來說由於中國屬於威權獨裁政體,故 仍能嚴格而有效的進行出境旅遊管制,而就後者而言,隨著中國民 眾消費能力躍升,使其成為全球新興而潛力無限的旅客輸出國,因 此目前具備這兩項條件的國家僅有中國。 表七:觀光客輸出量與出入境管制矩陣圖 高量觀光客輸出 低量觀光客輸出 嚴格出境管制 (共產或威權政體) 中國 北韓、越南、古巴等 寬鬆出境管制 (民主政體) 經濟大國:美國、歐盟、日本等 亞洲新興國家(四小龍) 一般開發中或低度開發國家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35)

兩岸在全球化的發展下從互不往來到經貿關係密切,2008年時 臺灣出口中國達1,033億美金,自中國進口達258億美金,46對中國投 資達18.99億美元,47中國成為臺灣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 第二大進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對外投資最大地區;48同樣 的,2008年時台灣成為中國的第七大貿易伙伴,49第九大出口市場、 第五大進口市場、最大貿易逆差來源、第九大外資投資國。50由此 可見,從1978到2008年的30年間,兩岸關係的發展主要是建構在經 貿層面,不僅關係緊密而且呈現雙向發展;未來隨著陸客大量來 台,將正式從長期以來僅有台客赴中國的單向發展,轉變為陸客來 台的雙向發展,此一影響將使得兩岸關係從單純的經濟互動層面, 邁入社會與政治層面的互動。 46. 「兩岸貿易統計表」,中國商務部,2009年3月20日。 <http://tga.mofcom.gov.cn/aarticle/jingmaotongji/redht/200902/20090206026859.html> 47. 「2008年1~12月全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情況」,中國商務部,2009年3月20日。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tongjiziliao/v/200902/20090206021530.html> 48.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國家(地區)名次表」,經濟部,2009年3月20日。 <http://cus93.trade.gov.tw/bftweb/FSC3/FSC3040R.ASP?rptName= FSC3040R&typ=A&BYEAR=200801&EYEAR=200812&USER_ID=&intType=1> 49. 僅次於歐盟、美國、日本、東盟、香港、韓國。 50. 「前十位貿易伙伴」,中國商務部,2009年3月20日。 <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y/200812/20081205963739.html>

(36)

參考書目

一、中文 「2007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中國旅遊網,2009年4月26日。 <http://www.cnta.gov.cn/html/2008-9/2008-9-10-11-35-98624.html> 「2008年1~12月全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情況」,中國商務部,2009年3月20日。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tongjiziliao/v/200902/20090206021530.html> 「2008年1~12月來華旅遊入境人數,中國旅遊網,2009年4月6日。 <http://www.cnta.gov.cn/html/2009-2/2009-2-18-9-34-95871.html> 「92年至97年中華民國國民出國目的地人數統計」,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 系統,2009年4月16日。 <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200812/table25_2008.xls> 「八日遊只要2.5萬,震撼北京旅遊業」,聯合新聞網,2009年2月13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4744508.shtml> 「大陸海協會邀請海基會六月組團北京商談」,海峽資訊網,2008年8月18日。 <http://www.haixiainfo.com.tw/10873.html>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國家(地區)名次表」,經濟部,2009年3月20日。 <http://cus93.trade.gov.tw/bftweb/FSC3/FSC3040R.ASP?rptName=FSC304 0R&typ=A&BYEAR=200801&EYEAR=200812&USER_ID=&intType=1> 「台灣遊退燒4天只要3999」,聯合新聞網,2009年2月13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4561090.shtml> 「全聯會與大陸旅遊業很熟悉」,聯合新聞網,2008年4月19日。 <http://tw.news.yahoo.com/050729/15/248th.html> 「兩岸貿易統計表」,中國商務部,2009年3月20日。 <http://tga.mofcom.gov.cn/aarticle/jingmaotongji/redht/200902/2009020602 6859.html> 「前十位貿易伙伴」,中國商務部,2009年3月20日。 <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y/200812/20081205963739.html> 「胡四點並列江八點中共對台新基調」,中央社,2008年4月16日。 <http://tw.news.yahoo.com/040928/45/10qa3.html> 「胡蕭會:務實開放 開創未來」,國際日報,2008年8月18日。

(37)

<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56020> 「胡錦濤:國共兩黨和應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中 國網,2008年8月18日。 <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txt/2008-05/28/content_15532213.htm> 「胡錦濤:最短時間辦好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遊」,新浪網,2008 年8月19日。<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80528/396804.html> 「國家旅遊局發布:2008年旅遊經濟運行有關資料」,中國旅遊網,2009 年5月6日。 <http://www.cnta.gov.cn/html/2009-1/2009-1-22-16-20-10734.html> 「陸委會:開放中國旅客 年觀光收入5億美元」,中央社,2008年4月16 日。<http://tw.news.yahoo.com/050731/43/24ijx.html> 「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統計表」,內政部入出國與移民署,2009年 2月28日。 <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xls/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 人數統計表.xls> 「福建將積極推動沿海地區與澎湖直接往來」,中央社,2008年4月16日。 <http://tw.news.yahoo.com/050805/43/258b0.html> 「福建擬建構兩岸旅遊集散地」,中時電子報,2009年5月15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 0,4521,5050395+112009042400603,00.html> 「觀光客來台大陸擬71開放」,聯合新聞網,2008年4月19日。 <http://tw.news.yahoo.com/060427/15/32p5i.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2006中國旅遊統計年鑑(北京:中國旅遊出 版社,20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2008中國旅遊統計年鑑(北京:中國旅遊出 版社,20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年鑑1994(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1994)。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2009年5月3日。 <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朱建陵,「海峽論壇加溫,台商優惠不變」,中時電子報,2009年5月15日。

(38)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 Content/ 0,4521,5050484+112009051000148,00.html> 李志德、汪莉絹、陳俍任,「直航增為270班,上海才8班」,聯合新聞網, 2009年4月27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4870771.shtml> 李春、汪莉絹,「溫家寶:願到台灣走走,走不動爬也願意」,聯合新聞網, 2009年3月25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4787118.shtml> 汪莉絹,「大陸政協主席提示兩岸三大工作:經濟合作、文化交流、民間 往來」,聯合新聞網,2009年4月10日。 <http://data.udn.com/data/contents.jsp> 汪莉絹,「來台旅遊,陸再開放113旅行社」,聯合新聞網,2009年3月25 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4740232.shtml> 林庭瑤、林安妮,「五一前,陸客每天上限5,000人」,經濟日報,2009年 4月30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4863845.shtml> 林楠森,「達賴喇嘛訪台時機不宜惹爭議」,BBC中文網,2008年12月13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60000/newsid_7765100/77 65113.stm> 邱瓊平,「邵琪偉訪澎、金,走小三通」,聯合新聞網,2009年3月25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4756127.shtml> 范世平,「中國大陸出境旅遊對於民主化可能影響之研究」,遠景基金會季 刊,第9卷第1期(2008年1月),頁161~201。 范世平,「中國大陸發布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影響之研究」, 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7期(2006年7月),頁76~92。 范世平,「開放大陸民眾來台旅遊法令規範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 12期(2005年12月),頁76~95。 范世平,「開放中國大陸民眾來台旅遊法制遞嬗與影響之研究」,遠景基金 會季刊,第7卷第2期(2006年3月),頁217~267。 范世平,「論陸客來台與包機直航」,九鼎月刊(澳門),第11期(2008年9 月),頁68~71。 徐汎,中國旅遊市場概論(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0% of the per-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9% and 74% of

With regard to the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3%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9% and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1%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8% and 71%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6%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7% and 66%

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explain the effects of change in demand and/or change in supply on 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 with the aid of diagram(s). Consumer and producer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1972,請參看台書名:The Fontana History of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the Rainbow of Mathematics 作者:Ivor

compounds, focusing on their thermoelectric, half-metallic, and topological properties. Experimental people continue synthesizing novel Heusler compounds and investigating

按照湛然「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真如是萬法,由隨緣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