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掌握時機進行主題教學~以2009科學年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掌握時機進行主題教學~以2009科學年為例"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掌握時機進行主題教學-以 2009 科學年為例 71 物理教育學刊

2008, 第九卷第一期, 1-16

Chinese Physics Education 2008, 9(1), 1-16

物理教育學刊

2011, 第十二卷第一期, 47-56

Chinese Physics Education 2011, 12(1), 47-56

掌握時機進行主題教學~以 2009 科學年為例

邱韻如 長庚大學 通識中心物理科 (投稿日期:民國 100 年 06 月 08 日,修訂日期:100 年 07 月 26 日,接受日期:100 年 07 月 28 日) 摘要:本研究以『2009 科學年』為主題,透過演講及教學,建立學生的相關背景 知識以促進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與能力,並陸續將已發展的單元內容上網,並透 過教學、科普演講、教師研習等等方式持續發展與推廣。此主題下的各個單元可 以個別獨立實施,放在一起則彼此呼應,教材與教法藉由教學互動,不斷的繼續 延伸發展,不僅不會一成不變,而且會不斷的推陳出新,並可視學生的程度、課 程需要或主題不同而彈性調整。主題教學的教材發展過程符合作者所提出的 BIG Cycle 模式,在物理科的各個主題甚至其它學科,都可以掌握此精神來發展教材。 本研究以多元發展之觀點帶動教與學雙方的成長,符合建構教學與學習理念,對 課程教材教法有很多的啟示。 關鍵詞:迷思概念、背景知識、教材教法、學習環、科普閱讀

壹、緣起

筆者在參加2009 NSTA研討會1時,看到

網 頁 上 的 LOGO 寫 Celebrating the Year of Science(圖1),雖然每個字都認得,但心裡卻 1美國科學教師協會(NSTA,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每年三月舉辦全國性的會 議,會期為四天,參與人數大約在 10,000~15,000 左右,約有 1500 場 sessions 和 1000 個以上的攤 位展覽。2009 年的全國性會議是第 57 屆,在紐 奧良舉辦。除全國性會議外,每年還有三場地區 性的會議,參與人數大約在 2,000~4,000 左右。 浮起疑問,為什麼要慶祝科學年?2009為何 是科學年?當時我只知道2009年是全球天文 年 ( 圖 2) , 紀 念 400 年 前 伽 利 略 (Galileo Galilei,1564~1642)首度將望遠鏡朝向天空, 揭開了天體的奧秘,我完全沒有看過任何和 科學年有關的訊息,也因此而不以為意。幾 週後,我無意間按到了網頁上的『the Year of Science』,這一按,不僅心中的疑問豁然開 朗,也為我的教學開啟了另一扇門。

『the Year of Science』是由美國科普推 廣聯盟(COPUS, the Coalition on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所發起的一個活動

(2)

,NSTA 是贊助推廣的單位之一。COPUS 將 2009 年訂為科學年2,舉辦遍佈全美為期一年 2 COPUS 慶祝 2009 科學年網址: 的科學年活動,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題。三月 的主題正是『物理與科技』,特別慶祝 3 月 14 日這一天,我這才知道,這天是愛因斯坦 先生的 150 年誕辰以及第 21 屆圓周率日『π Day』! 『π Day』啟發了我構思出『電子日』 (e Day)的活動。我任教的科系是電子系,我總 是告訴他們要『慎終追遠』:1897年4月30日, J.J.湯木生(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 在英國皇家科學院的星期五演講會發表論 文,宣稱有『電子』這個小東西的存在。 2009年4月30日當天,我們舉辦了第一屆 『電子日』的活動3,電子系大一學生共約100 人一起慶祝電子的誕生,透過各種活動(包括 吃西瓜、海報比賽、說書、有獎徵答等等) 瞭解J.J.湯木生發現電子的過程、電子的特 性、原子模型的發展及其它與電子相關的知 識,在活動中學生探索、整合與發揮創意。 除此之外,在這一年的教學中,我陸續蒐 集整理了許多科學議題,包括伽利略400年、 刻卜勒400年、登月40年、網路40年、WWW20 年以及本世紀最壯觀的日全食等等,均納入 『2009科學年』這個主題之下。一方面在課 堂上與學生分享,增廣學生們的視野,另一 方面,在這段期間我到校外舉辦的各個教學 活動,也都以此為主軸來發展教材,相關的 單元活動與教材不斷的累積與擴充。

貳、2009 科學年的教材發展

整個主題由許多小主題組成,每個小主 題互相有關連,可以獨自運作,也可合併起 來,課程的進行可視對象及教學時間而彈性 調整。 3 長庚電子系歡慶電子日網址: 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Theme 圖 1:2009NSTA 研討會 圖 2:全球天文年與 2009 科學年 圖 3:COPUS 慶祝物理與科技 圖 4:COPUS 慶祝圓周率日

(3)

以下茲分為『驚天動地 400 年』、『日全 食的主角』、『伽利略 400 年與達爾文 200』、 『其他』等幾個部分來介紹。

一、驚天動地 400 年

我在介紹全球天文年時,總是這樣開始 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天文學會將今年 (2009 年)訂為全球天文年,是因為 400 年前 伽利略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他看到 了許多從來沒有人看過的景象,發現了許多 人從來不知道的事。我會在此打斷,請學生 說或猜,伽利略到底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 麼? 請學生說或猜,是採用互動教學時一個 很重要的動作,採取的態度要讓學生敢講, 而且不怕錯。身為物理老師的我們,總是自 以為是的灌輸知識,卻從不知道學生對伽利 略到底有多少認識。學生到底已知道什麼, 不知道哪些,要藉由教學互動,才能得悉。 多年前,我突發奇想的做了一個試驗,在開 學第一次的普物課,要大一理工科系新生寫 下他們所知道的伽利略。學生洋洋灑灑寫了 很多,有很多都不是伽利略的事蹟,這些答 案讓我有了不少教學上的啟發,驚覺老師的 想法和學生之間有這麼大的落差4 『驚天動地 400 年』這個主題可以包括 的內容是相當多的,以下舉幾個例子: (一) 伽利略與刻卜勒的互動 400 年前(1609 年),伽利略把望遠鏡對 向夜空,看到浩瀚無垠的宇宙以及月亮的真 面目,開啟了世人的眼界與心胸。這一年, 刻卜勒(Kepler,1571~1630)寫下行星運動定 律的前兩條。由此,發展出『伽利略 400 年』 及『刻卜勒 400 年』兩個單元。同樣都是探 索星空,伽利略和刻卜勒他們互相認識嗎? 刻卜勒出版《宇宙的奧秘》的隔年(1597 年),伽利略寫了一封信給刻卜勒,說他已讀 完這本書的序言,他寫道:『我非常高興讀 你的信,因為多年以來,我已信奉哥白尼的 學說。藉著這個學說,我發現了大量自然效 應的原因,是一般的假設所無法解釋的。我 在這方面寫了許多評述、論證和辯駁文章, 至今未敢發表,乃因我們的大師哥白尼的命 運,的確嚇壞了我。他,即使確信在某些人 那兒能獲得不朽的榮譽,另一方面,在其他 許多人那兒卻要遭到嘲笑和蔑視(蠢人多何 其多啊)。當然,倘若有許多和你一樣的人, 我會鼓起勇氣將我想法公諸於世的。但是這 樣的人太少,我寧願擱一擱,推遲到以後再 說。』5。1609 年,刻卜勒出版《新天文學》, 提出行星繞日的軌道是橢圓的,同時也大力 增強了哥白尼的理論。1610 年 3 月,伽利略 將望遠鏡的觀測記錄寫成《星際信使》出版, 他委託外交使節轉贈一本給刻卜勒,刻卜勒 針對這本書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並出版成《與 伽利略星際信使的對話》一書。 4 學生們的答案請見拙作:自由落體主題教學探 討及其教材教法發展模式(邱韻如,2008) 5 此段資料來自《伽利略─揭開月亮的面紗》一 書的 142~143 頁。 圖 5:2009 科學年的教材單元網

(4)

2009 年 9 月,價值超過千萬台幣的《新 天文學》(Astronomia Nova)一書,在保全護 送下,加入中正紀念堂『2009 科學季:仰觀 蒼穹四百年』特展。這本影響天文史的珍貴 著作是以拉丁文與希臘文寫成,原先存放在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天文台,是該書 1609 年首 版的 200 本之一。在有了伽利略與刻卜勒互 動關係的背景故事下,觀看這本鉅著的眼光 自然有所不同。 (二) 賞月‧窺月‧登月‧探月‧炸月 伽利略以管窺天,以筆畫月,讓人類認 清月球的真面目。1969 年,在伽利略用望遠 鏡窺天的 360 年後,也就是 40 年前,人類首 度登上月球。透過『登月 40 年』這個主題, 帶領學生回顧人類探索月球的相關過程。尤 其我在 2009 年 NSTA 研討會後,前往 NASA 參訪,在那兒所蒐集的許多太空探索的相關 資料,剛好在此派上用場。 2009 年,科學家在月球上炸了一個大 洞,發現有水的存在。在中秋節前,我把這 些資料組合為『賞月‧窺月‧登月‧探月‧ 炸月』這個教學主題,帶領一班五年級的小 學生從各種不同角度來看探索『月』。 (三) 欲窮千里目 由伽利略用望遠鏡對著天空,連結到望 遠鏡的原理,發展出『欲窮千里目』的教材。 這個單元,主要有幾個方向:(1)望遠鏡的光 學原理與教學探討;(2)伽利略對月球的觀測 及研究;(3)人類登陸月球(剛好滿 40 週年) 的意義;(4)相關的科學與科普書籍及內容探 討;(5)其它。其中『望遠鏡的光學原理與教 學探討』部分,藉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 『望遠』,同時探討教科書對望遠鏡相關原理 的陳述的可議之處,內容將另文撰述。 (四) 伽利略密碼 《天使與魔鬼》一書,是以伽利略、 WWW 問世、CERN6、大霹靂等背景知識所 撰寫的小說。我以『伽利略密碼』為主題7 藉由教學及數場科普演講,介紹這本書裡面 提及的相關物理背景知識,引起學生閱讀的 興趣。 (五) 不能說的秘密與從擺到長 這是以伽利略對擺的探索出發,在讓學 生親自動手製作『秒擺』後,延伸講到『公 尺』的定義以及公尺的制訂。 製作『秒擺』時,學生必須專注聽著節 拍器的聲音來調整擺長,體會時間和長度之 間的關係,最後設法在不藉用尺的情況下, 測量擺長,由此可以學到如何利用教室的地 板或自己的身長來估計得知『一公尺』大約 有多長。實驗後以提問來引導學生動腦思考 與動口討論,例如『北極到赤道那麼長,要 怎麼量?』、『人類怎麼知道地球的小?』、『人 類什麼時候就知道地球的大小?』等等。實 驗後的講解及放置在網頁上延伸教學素材, 都讓學生增廣見聞,引發學生連結相關的背 6

CERN 是 Conseil Europe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 的簡稱,於 1952 年 9 月 29 日由 11 個 歐洲政府建立,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學實 驗室,在瑞士日內瓦境內,接壤法國的邊境。1954 年改名為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但仍簡稱為 CERN。

7 圖 6:賞月‧窺月‧登月‧探月‧炸月

(5)

景知識。

二、伽利略 400 年與達爾文 200 年

2009 年,不僅是伽利略 400 年,也是演 化論巨擘達爾文(Darwin,1809~1882)誕生的 兩百週年。這一年在台灣,物理天文界,有 許多慶祝天文年的活動以及回顧伽利略貢獻 的活動,生物界則有許多關於達爾文的活 動。2008 秋季展望系列演講推出『達爾文與 加利略的對話』8是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場。接 著,『仰觀蒼穹 400 年特展』(2009/8/8~9/13 在台北,2010/1/23~4/11 高雄科工館)、台大 科教中心探索基礎講座的『達爾文的奇幻旅 程』及『2009 星空協奏曲』兩期活動等等陸 續展開。 在聽過王道還老師『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伽利略最羨慕達爾文的地方』9 的演講之 後,我開始對達爾文有興趣,閱讀相關資料, 瞭解他對世人的影響;在此之前,達爾文和 他的《物種起源論》,對我而言只是一筆生 硬的生物知識。 2009 年 2 月 12 日出版的商業週刊,以 『大膽堅持』四個字作為標題,封面人物是 8 孫維新老師認為加利略比伽利略適當,因此展 望演講都使用『加利略』。 9 2008 秋季『展望』系列演講的第一場, 2008/11/28。 達爾文和林肯。這二位名人為什麼會被擺在 一起呢?原來他倆是同年同月同日生,200 年前(1809 年),達爾文和林肯分別在大西洋 兩岸誕生。林肯對美國的貢獻,在我去過華 盛頓特區的林肯紀念堂之後,有了一些認識 ,但是,他和科學的關係則是透過這本週刊 才知道,原來美國的國家科學研究院是他創 立的。 伽利略和達爾文,還是難兄難弟呢。150 年前(1859 年),達爾文發表震驚科學界與宗 教界的《物種起源論》,落得和伽利略一樣 的命運-被列為禁書。伽利略生前被宗教審 判,三百多年後(1992 年),羅馬教廷才恢復 伽利略的名譽。無獨有偶的,英國教會於 2008 年 9 月 15 日為誤解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理論,正式向已作古 126 年的達爾文道歉。 從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中,帶領學生思考,當 他們的見解不見容於當時的社會時,他們為 何能何繼續持有信念,為他們心中的真理而 據理力爭。

三、日全食的主角

日全食是 2009 年的年度科學大事之一 ,因為這次能觀測日全食的地區在長江流域 ,全食時間長達 5 分 30 秒,在台灣也可看到 非常接近全食的日偏食-太陽有 85%被月 球遮擋。筆者有幸恭逢其時,跟著國內的天 文團體,於 7 月 22 日在安徽銅陵縣等待觀看 日全食。從初虧到復圓,因為當天當地雲層 厚,沒能看到被月亮擋住時的太陽,但是, 全食那幾分鐘的黑暗,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在 2010 年 1 月 15 日傍晚,我在台灣補看到 了日偏食,更企盼 2012 年 5 月 21 日能晴朗 無雲,因為那天台灣北部將可見到日環食, 其餘地區可見日偏食。 透過針孔成像是觀測日食現象最簡單的 圖 7:商業週刊 1108 期封面(2009/2/12 出刊)

(6)

方法,可以看到如彎月般的太陽像。日全食 的主角是誰?我認為應該歸於日月爭輝裡的 月球,而不是太陽。為了這次追日之行,我 做了很多行前功課,發現好幾位科學家都觀 測過日全食現象:1600 年 7 月 10 日,刻卜 勒用針孔暗箱觀察日偏食,發現月亮的視直 徑遠小於太陽的視直徑,從此對光學產生了 興趣10。1610 年 8 月,刻卜勒得到一架伽利 略製作的望遠鏡,他不僅用來觀察,也提出 一種更好的望遠鏡,隔年 1 月,他出版《折 射光學》(Dioptric)一書,闡述望遠鏡的光學 原 理11。 1878 年 7 月 , 愛 迪 生 (Edison, 1847~1931)在落磯山脈的懷俄明觀察日全食 ,並用他所發明的氣溫計來量太陽周圍氣體 的溫度。當時聚集在懷俄明觀察日全食的天 文學家,都非常佩服他的這項發明。 1919 年 5 月 29 日,日全食發生在巴西 海岸到非洲赤道之間橫跨大西洋的區域。英 國劍橋天文台台長愛丁頓(Eddington,1882~ 1944)率領探險隊觀測日食,證實了愛因斯坦 在 1911 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英國皇家學會 和皇家天文學會於 1919 年 11 月 6 日,聯合 公佈結果,大廳中擠滿了人,牆上牛頓的巨 幅畫像凝視著他們。皇家學會主席 J.J.湯木生 宣布廣義相對論得到實驗證實,並盛讚愛因 斯坦的科學思想是這個時代的最高成就,愛 因斯坦從此一炮而紅12,也讓這次日全食, 在物理發展史上扮演了一個劃時代的角色!

四、其他

10 相關資料可進一步參考《物理發展史上的里程 碑》一書的 213 頁。 11 相關資料可進一步參考《物理發展史上的里程 碑》一書的 215~216 頁。 12 相關資料可進一步參考《愛因斯坦:他的人 由於筆者學的是物理,挑選的單元主題 均與物理相關。以上的教材只是拋磚引玉, 每位老師均可依此方式找到自己關心的議 題,並帶領學生增廣視野以及尋找其關心的 議題。舉例來說,從 2009 年往回看,可以看 到電腦發展的幾個里程碑:70 年前,首部電 腦問世;40 年前,網際網路(Internet)發明; 20 年前,全球資訊網(WWW)發明,且其發 明者,是學物理的呢!除了科學之外,2009 年也是音樂年(韓德爾逝世 250 年、海頓逝世 200 年、孟德爾頌出生 200 年)及是政治年(兩 岸分隔 60 年,柏林圍牆倒塌 20 年) 。

參、對於教學及教師專業發展

的建議及啟示

蒐集與建構『2009 科學年』教材的過 程,讓我增廣了很多見聞。有些老師可能會 抱怨,課本都教不完了,哪有時間補充課外 題材?我對此的體驗是:如果把課本的知識 比喻成魚,那麼,這些課外題材就像水,能 活化課內所學的知識,讓學習素材從生硬轉 生動,如魚得水。以下分六點來論述:

一、機不可失-抓住時機啟動關心

配合年度時事或特定日子,蒐集各種資 料,設計主題,穿插在教學中。這些內容, 並不是要學生記憶的知識,而是藉由當前時 事(科學新聞),啟動學生的關心與探究之 心,藉由蒐集網路資料、閱讀科普書籍、參 加校內外演講展覽活動等等過程,增廣學生 的見聞、累積他們的背景知識,有了更多的 背景知識,就能有更強的能力去探究與延伸 學習。

二、隔空對話-栩栩如生的科學家們

(7)

這裡的隔空,有幾種不同的形式:伽利 略和刻卜勒,互通信件討論,是一種實質的 對話;伽利略與達爾文,雖處不同時空,但 他們的科學論點都同樣為教會所不容,而他 們依然為堅持真理而奮鬥;達爾文和林肯, 同年同月同日生,看似不相干的倆人,生長 在不同洲,但都同樣『大膽與堅持』。 刻卜勒、愛迪生及愛因斯坦都有觀測日 食的經驗,愛因斯坦當年更是因為 1919 年的 日全食而一炮而紅。我們在觀測日食時也同 時遙想當年,看著同樣的日與同樣的月,隔 著時空想像這些科學大師當年觀測日月互動 與爭輝時的心情。 不只是科學家之間隔空對話,透過這樣 的學習,似乎感覺這些科學家栩栩如生的在 眼前,甚至感覺到他們也和我們在對話呢! 冰冷的公式或考試用的知識,因此而活化!

三、建構網路-從互不相干到連結成網

到網網相連

單元的內容都具有擴充性,可以視教師 或學生各自的專長與興趣而往外延伸。單元 的延伸與單元和單元間的連結,和大腦神經 元細胞的生長有異曲同工之妙:每個神經元 細胞,會分化出許多樹狀突起(dendrites),其 中最長的一支稱為軸突(axons),前端會分 支,以突觸(synapse)與另一支神經細胞的突 觸相連接。如此,數億個腦神經細胞相互連 接,交錯成網絡,而這樹突網路的密集程度, 決定了人類智力的高低。 知識的連結網,類似 Facebook 的朋友 網,多加一個朋友,就多了這位朋友的朋友 群。這也像是網頁上的超連結,點入一個超 連結,就開啟另一扇知識的窗口。

四、學問-從問題出發,激起好奇與探

本文所謂的主題教學,是指在一個大主 題下,把相關的內容組織起來,並可以不斷 的往外延伸與連結。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 以單向灌輸的方式將組織好的教材灌輸給學 生。要用活潑生動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好奇、 激起學生的興趣、帶動學生的思考與提問, 因為讓學生對相關議題有好奇、有疑問,答 案才會有意義。 在目前教育現場,絕大多數教師並未採 用開放性的問題探討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對 於發展教材的意願,常受到升學考試的桎梏 。其實,建構教材時的學習過程,可以增進 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教學方法、教學知識 、課程發展等等能力的提升。以『2009 科學 年』為例,可以分為許多的小小單元穿插在 平日的教學中,長時間累積下來,可以帶動 學生自行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識網。教材只 是媒介,透過這些主題習得的學習精神及方 法,才是老師要教給學生的。

五、科普閱讀-從閱讀到悅讀,進而越

閱讀如同一扇門,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 時空之門,透過閱讀科學人物傳記或科學 史,瞭解科學大師們的工作、生活與軼聞, 感同身受他們的人生觀、生活經歷以及探究 科學的過程,作為讀者的我們似乎可以和他 們成了好朋友,感覺這些科學家栩栩如生的 在眼前,甚至和我們在對話呢! 科學知識是理性思考的基礎,科普閱讀 可以幫助建構科學背景知識,增進科學知識 的學習與理解,不僅可以增加思辨的能力, 更能開啟視野與心胸。

(8)

累積許多閱讀經驗後,『閱讀』將成為『悅 讀』,在對閱讀更加愛不釋手之後,會再進一 步擴大閱讀視野成為『越讀』,亦即可以跨越 到各種不同領域,對更多更廣泛領域產生好 奇與探究之心。

六、Teach Bigger-讓教材教法不斷創新

與成長

BIG Cycle 是筆者以 Learning Cycle 為理 論背景所提出的(圖 8)。之於教,B 是 Base(打 好基礎), I 是 Interaction(互動教學),G 是 Getting development(教材發展);之於學,B 是 Background knowledge(建立背景知識), I 是 Inquiry(探究),G 是 Getting beyond(超越 與成長)。BIG 三個階段,是螺旋式循環(Cycle) 上升且不斷擴大的。

肆、結論

以『2009 科學年』為主題所發展的教 材,符合 BIG Cycle 模式,內容豐富多元, 各個單元可以個別獨立實施,放在一起則彼 此呼應,更可以是建構數位教材的素材。在 教學相長的精神下,不斷的繼續延伸發展, 不僅不會一成不變,而且不斷的推陳出新並 可視學生的程度或課程需要而彈性調整,在 物理科的各個主題甚至其它學科,都可以據 此來發展教材。各個單元的內容,在不同的 主題與時空下,只要稍做調整,均可運用自 如。 2009 年雖然已經過去,但是掌握時機, 善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來設計教案發展 教材的精神卻不會過時。

致謝

本研究承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資助 (計畫編號 NSC 98-2511-S-182 -001 -),謹此 敬致謝忱。

參考資料

1. Jean-Pierre Maury 著,金志平譯:《伽 利略─揭開月亮的面紗》,時報文化出 版社。 2. Walter Isaacson 著,郭兆林、周念縈譯: 《愛因斯坦:他的人生,他的宇宙》, 時報文化出版。 3. 中央社新聞,400 年前珍本~克卜勒 《新天文學》來台展出,2009/09/11 報 導。 4. 伽利略著,范龢惇英譯,徐光台中譯: 《星際信使》,天下文化出版社。 5. 邱韻如(2008):自由落體主題教學探討 及其教材教法發展模式,《物理教育學 刊》,第 9 卷第 2 期,69-84。 6. 邱韻如(2011):對立‧對稱‧對話— 《天使與魔鬼》書中的伽利略密碼,刊 登於《科學月刊》,499 期,540-544, 2011 年 7 月號。 7. 馬文蔚、唐玄之、周永平編著:《物理 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凡異出版社。 圖 8:BIG Cycle 模式

(9)

Seize the Anniversary and Integrate Instructional Units into a Theme:

the Year of Science 2009

Yun-Ju, Chiu Chang Gung University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G model, I proceed to design and develop Physics curriculum materials through integrating instructional units into thematic topic in the Year of Science 2009.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cience events such as Galileo and Kepler quadricentennial, Landing Moon 40th anniversary,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f 2009 July 22, etc.

Based on these works, several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are drawn from this study. I hope they can inspire teachers to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and to come up with new ideas in Physics instruction and research.

(1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選自 李家同校長 我的閱讀專欄(3) 105 年 1 月 6 日

使用 MapleTA 做作業,是本課程的主要學習活動之一。今年 4—6 月課程進 行期間,NCUx 學習平臺可以和 Windows 伺服機上面的 MapleTA,以 LTI 介面 進行串接。可是,我們在 9

印尼人信奉伊斯 蘭教 ( 回教 ) , 每年伊斯蘭教九 月 是齋戒月,教徒 在三十日內,由 日出到日落,.

建議多協助學生進 行運用工具實作的 機會,亦可嘗試將 部分概念以圖像化 (如流程圖、太陽 圖等)的形式呈現

1.1.3 檢視分三個階段 。 在過去第一、第二階段 (即由1999年 1月至2000年

已知以琳生日的日數為月數的5倍,且生日的月數乘以7,然後加上生日

2月28日至3月31日 學校透過SEMIS提交報名申請 學校透過SEMIS提交學生報讀課程的報名表 4月11日至 29日 機構安排學生進行甄選面試

上星期日,我做完功課後,媽媽説: 「不如我們到 公園玩耍吧!」我樂不可支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