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周遇、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l

教育研究集刊 第六十一輯第一期 2015 年 3 月 頁 1-33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

制定的關係

周愚文

摘要

..I

IL...喔....壘...

一 一 一 一

一 回祖祖唔唔軒 羅振玉早年關心農業與教育,曾辦東文學社教日語,出版《農報~ ,譯農 書,故受張之洞聘請,掌湖北農務局及農學堂。 1901 年丰丑詔改各省書院為學 堂, 1蔓張之洞與劉坤一共薦率員考察日本教育兩個月。先後訪談重要政教人物, 參訪東京、京都、奈良等地學校24所,蒐購中小學教科書及理化器材。因時短、 行程緊湊及語言限制,末讀前人考察紀錄,自認收穫有限。返國後,他曾獲張之 洞五次接見,並命向那官員講說教育 o 又代張之洞擬教育制度草案欲與劉督會 奏,但因劉屬官反對遂寢。他還出版訪日紀錄及資料,並發表〈學制私議〉等文 建議興學,部分被那參採。當朝廷擬訂王寅及癸卯學制時,羅末參與而資料只供 參考,但章程規定中小學堂學科八科及小學堂以學國語為主等三項,可能與其建 議有關。隨行陳毅曾譯日教育法規並兩度避日,起草奏定章程時,當不會只憑文 獻閉門造車,但主政者乏直接經驗,故教育借用日制時難盡合國情。 關鍵詞:日本教育考察、教育借用、教育轉移、學制晚清、羅振玉 周是、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電子郵件: t0

4035@ntnu.edu.tw

投稿日期 :2014 年 10 月 12 日;修改日期 :2015 年01 月 13 日;採用日期 :2015 年01 月 19 日

(2)

Chen-Yu Lo' Educational Visit to Japan and

the Drafting of School Systems in

Late Ch'ing

Yu-Wen Chou

Abstract

Chen-Yu Lo had concern about agriculture and education. He was invited by

Governor-General Chih-tung Chang to preside over the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Hubei and its Agriculture Schoo

l.

In

19叭,

ordered by Chang and Governor-General

Kun-I Liu

,

he led a group of delegates to visi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Japan. Within

two months

,

he discussed with influential politicians and educators

,

visited 24 schools

in Tokyo

,

Kyoto

,

and Nara

,

and purchased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xtbooks

and laboratory equipments. When he returned

,

he had five meetings with Chang

,

and lectured on education for Hubei officials. On behalf of Chang

,

Lo had drafted a

new educational system

,

and it was to be presented to the throne by Chang and

L凹,

however

,

the proposal was withdrawn due to the objections of Liu's subordinates.

Later

,

Lo made the collected materials public

,

and published his account of the visit to

Japan

,

he also presented his own version of educational plan in the Journal

Education

World'\Unfortunately Lo was not engaged in the planning the Ren-yin and Kuei-mao

Yu-Wen Chou

,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Education

,

National Taiwan Nonnal Universiey

Email:

t0

4035@ntnu.edu.tw

(3)

周愚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3

school systems

,

and his publications were only used as one of reference sources

,

even

though two of his proposals probably adapted by the officials in charge. The planner

of Kuei-mao

,

I Chen

,

was a translator of several Japanese education acts and he took

the educational visit to Japan with Lo; however

,

because the key policy-makers were

inexperienced the school system borrowed from Japan could not completely meet the

educational need ofCh'ing dynasty.

Keywords: inspection on Japanese education

,

educational borrowing

,

educational transfer

,

educational visit to Japan

,

school system in

late Ch'ing

,

Chen-Yu Lo

(4)

-一,乎-..1..L. ~_

宣、fJU 吉

中國近代正式引入西式學制,始於二十世紀初清廷所頒布的〈欽定學堂章 程》及《奏定學堂章程> , I 而兩份章程主要都是模仿日本學制(除宗林、周愚 文,

1997

'頁 175 )。但早在光緒 27年( 1901 年) 8 月 2 朝廷已下詔興學,改各省 書院為大、中、小學堂(噱鑫圭、唐良炎,

1991

'頁 5-6 )。之後,湖廣總督張 之洞及管學大臣張百熙為興學,曾分別奏派羅振玉及吳汝綸率員赴日密集考察教 育。他們考察的結果,對於稍後所頒兩章程的擬訂究竟有無影響,深值得關注。 此一課題的意義,除于從歷史的角度看外,也可加入比較教育的視角。 如從比較教育角度看,首先,楊國賜(

1975

'頁 5 )指出,該學們的發展 分為五階段:起初,第一階段是旅人故事時期,之後是教育借用時期,十九世 紀起,西方各國政府對任命或選派官員分赴國外考察教育事業,深具濃厚興 趣。但此期有一根本錯誤的假定,即以為所有的教育完全可以抄襲模仿。3 與 此同時的晚清,正在模仿日本,並曾派團赴日考察教育,狀況正與西方相類 似。然它在借用日本教育制度時,是否有同樣的失誤,值得探究。其次,有

學者 (Philips,

2004

,

pp. 55-59; Philips

&

Ochs

,

2004

,

pp.

8-10) 將「教育轉移」

( educational

transfer) 視為一個從強迫到自願學習的連續光譜,並將其原因及 種類分為五種:集權主義及獨裁主義(totalitarian/authoritarian) 的強加、戰敗在 占領國限制下被要求、受雙邊或多邊協議協商的限制、有目的的模仿及借鑑被 觀察國的政策與實際,以及透過教育理念與方法普遍引入的影響等。而最後兩 種可稱為「教育借用J

(educational borrowing)

,是指某國對外國教育實際與 政策感興趣或跨國吸引(

cross-national

attraction) 而自願學習。跨國吸引包含改

變的衝動 (impulses) 及外部化潛力(

extemalizating

potential) 兩項,是指外國

制度的元素理論上可借用,其內化潛力依賴借用國的情境可接受性o 又將教育

1 即丟寅學制及癸卯學制,以下簡稱欽定章程及奏定章程。 2 本文均採陰曆。

3 之後是國際教育合作時期、歷史 文化分析時期及社會科學解釋時期(楊國賜.

1975 .

(5)

周恩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5

政策借用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跨國吸引、政策決定( decision-making) 、施行

(

implementation) 及內化與本土化(

intemalisation/indigenisation)

,並構成一連 續循環進步。如藉其理論架構來看晚清的情形,關於仿日的原因(why) ,有研 究指出,主要是因清朝甲午戰敗,戊戌維新時朝野欲以強敵為師,開始學習日本 明治維新以圖富強(何曉夏,

1997

'頁469-470 ;阿部洋,

1990a ' 1990b

;胡國 勇,

1996

'頁 56-58) ,故其類型應屬於「教育借用」。至於借用過程中如何學 習日本 (how) ,胡國勇(

1996

'頁 58-65 )指出有派官員赴日考察、派學生赴日 留學、聘請日本教習、培養日與人才翻譯日本教育書籍。對於政策決定及執行的 研究,則有探討兩學制的制定、內容與頒行(王炳照,

1994

'頁 172-181 ;何曉 夏,

1997

;阿部洋,

1990b

;胡國勇, 1996) 。惟還應關注的課題是,在正式訂 頒前,朝廷如何決定政策,特別是所派教育考察團對其決策有無影響,亦即介於 「跨國吸引」與「政策決定」兩階段間的情形,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但過去 的研究結果未盡善,故本文將針對此課題再做探討。 關於第一個普通教育考察團團長羅振玉(

1866-1940)

,湖江上虞人。少抱 用世之志,念農為邦本,古人不仕則農,於是有學歸之志。他既習古《齊民要 術〉、《農政全書》、《授時通考》等書,又讀歐人農書譯本。後與友人於上海 創農學社,購歐美日本農書翻譯以資考究。光緒22年( 1896年)春,設《農報》 館,聘人譯農書及雜誌。光緒24年( 1898年)戊戌變法前仲夏,另創東文學社, 教授日語,學生中以王國維、獎炳清及沈絃等較傑出。庚子事變起,光緒26年 (1900年)秋,湖廣總督張之洞電邀總理湖北農務局及所設學堂,於是開始參與 教育事務。他整頓農校後一年有成,但因人事紛爭,暑假返灑後再三請辭(羅振 玉,

2010a

'頁28-36

)

稍早,光緒 27 年(

190

I 年) 4 月羅振玉在上海創辦〈教育世界》半月刊雜 誌, 4 由王國維任主編。在那農局校事簡,閒暇時,王、獎二人就翻譯東西教育 規制學說刊登該刊,以資考證(羅振玉,

2010b

'頁361 )。羅振玉也陸續發表一 些他對教育革新的看法,首先在《教育世界》卷一發表〈教育私議> '提出以下 4 該雜誌自 1901 年4 月創刊,至 1908年,共出刊 166期。惟查原刊自一開始即是半月刊,且

<

<教育世界〉序例〉第 l 條即說每月出書兩冊,將來經費稍裕,則月出三冊。與羅氏 所言初旬刊後改半月刊不同 G

(6)

10點教育改革建議(羅振玉,

1901a

'頁 1-3

)

一、設學部:該刊將譯日本文部省官制及分課規程。 二、訂規制:該刊將逐漸譯登日本教育法規類抄。 三、明等級:他主張府縣先設小學堂及實業學堂,之後再漸立中學堂、師範 學堂,而不遲立高等之學校。 四、編書籍:建議學部中設編輯局,編譯中小學課書。若理化、植物、圖算 等書,可譯東西洋成書充用。若史地、樂歌、修身等書,以東西洋教科書為藍本 編輯。 五、培養教員:興教育,第一在培養教員,故建議設小學後,各府縣多立師 範學堂,此今日最急之務。 六、行補助獎勵之典:建議仿日本補助私立工商實業學校經費。 七、派員遊歷及留學:建議派大臣考察東洋教育,另學部編經費每年各省派 遣至日本學習專門之學。 八、講求體育及衛生:建議學校應重體操及衛生。 九、興女子教育及嬰兒教育。 十、立圖書館及博物館:建議於京師、各省會、各州縣均各設一所。 之後, 5 月卷四又發表〈各行省設立尋常小學堂議) ,建議訂規制、設視學 官、定教科目、編教科書、頒教授法管理法、立模範學堂及行獎勵之策等七事, 以供各行省設小學堂時參考(羅振玉,

1901b

'頁卜3) 。光緒27年( 1901 年)

8

月卷九發表〈教育五要) ,主張中國興教育,其要點有以下五項須知道:一、譯 書為教育機關。二、教育當用本國宗教及語言文字。三、教育之權不可授之外 人。四、不可開不合規則之學堂。五、修身為教科之首要(羅振玉,

1901c

'頁

1-3)

a 9月卷 12發表〈設師範急就科議) ,因各行省正興學,以立小學堂最急, 而養成小學堂教習又更急,故主張仿日本速成科之例,立師範急就科,並代擬章 程 10條(羅振玉,

1901d

'頁卜2) 。以上主張,都是參考當時日本的教育制度。 關於吳汝綸考察的影響已有人討論(田正平,

1996

'頁 300-309 ;呂順長,

2012

;汪婉,

1998

'頁 l 側 -224 ;周愚文,

2014a

;阿部洋,

1990b

'頁42-44

;

胡國勇,

1996

'頁69-77 ;鄭德新,

2009)

,至於羅振玉,以往國人熟知他是近 代國學大師,相關研究多半聚焦他對敦煌鳴沙石室遺書的保存與研究、對清內

(7)

周遇、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7

閣大庫所藏清檔案史料及明文淵閣藏書于遣的保存、對殷墟甲骨文的搜求與研 究、漢晉流沙墜簡的研究及金石陶文研究的倡導等事蹟(李曉株.

2008

;羅繼 祖.

200

7)

.對他在晚清時整頓湖北農學堂、創辦〈教育世界〉雜誌、奉派赴日 考察教育、掌教江蘇師範及任職學部等教育事業成就,則研究有限(楊建華,

2010

;萬婷. 200布. 200沌.

2007c

;劉正偉、薛玉琴.

1997

;鄭愛華.

2004 ;

謝長法.

2003)

.特別是對赴日教育考察一事的研究不多(汪婉.

1998

.頁 237­

245

)。而有人(阿部洋.

1990a

.頁 97-98 ;胡國勇.

1996

.頁 84-91 ;趙建民,

1999

.頁44 )認為癸卯學制的主要影響者是羅振玉,但其論據都偏粗略而須再檢 討。有鑑於此,本文特別針對羅振玉赴日考察教育經過及對晚清兩學制定的實際 影響程度進行研究,以下依序說明奉派考察的緣起、考察經過與心得及影響程度 分析,最後確認該考察與學制制定的關係。

貳、奉派考察的緣起

張之洞為何派羅振玉率員赴日考察教育?因為羅振玉於光緒 27 年(

1901

年)暑假再三請辭農學堂職務後,張另新派任新設江楚編譯局襄辦(羅振玉,

2010a' 2010c)

09 月底,張之洞致電羅振玉,對他欲辭農席,表示萬萬不可, 且當時張督正與主要幕僚黃紹其研商編教科書,以供湖北普通中小學堂用,他認 為「此教育根基關係極重,著手極難,非親往日本,以目擊為考定不可,似非 專恃購來圖書所能模仿」。他很重視此點,欲請羅振玉主持.I"率四五人如陳毅 等,即日渡日,竭數月之力,見實事、問通人,創立稿本」。待回那後,張之洞 再以全力速編成書,則期速而書適用(張之洞.

1963a

.頁 3219 )。而他之所會 請羅振玉率團,則可能是因知羅振玉對日本教育事務有所認識。 有關選派的細節是,同年10 月 25 日張之洞〈札羅振玉等前赴日本編譯教科書 並派劉洪烈赴日本考察教法管學事宜並咨會虞使日本大臣〉說,湖北現擬遵旨 開辦中小學堂,以編譯教科書為第一要義,經電商兩江總督會派湖北農務學堂總 經理委員、候選光祿寺署正羅振玉,前往日本考求中小學堂普通學應用新教科書 本,董理編譯事宜。因應編之書,科目繁多,應遲派學有根底的高材生,隨羅振 玉前往探訪購買,分門編譯,以期迅速成書,早資應用。於是,男派湖北自強學

(8)

堂的漢文教習陳毅、陳問咸、胡鈞、左全孝、田吳招等五人,同往協助採購新出 普通學教科各級應備之書。並以時分赴日本各級學校詳細考察管理學堂的章程 規則及各堂教法的實事,以資仿辦。同時並派兩湖書院北監院、湖北遠安縣訓 導劉洪烈同往,考究教法、管學兩事及訪購書籍,隨時避覽日本各學校、考其 學舍建築的規模、員司經理的規制、訓課的情形實效,詳加體察記載,呈備採擇 施行(張之洞.

1998a

.頁4155-4156) 。由此可知,稍早8 月初,朝廷命「各省 書院,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均改設中學堂,各州、縣均改設小學 堂,並多設蒙養學堂 J (司|自噱鑫圭、唐良炎.

1991

.頁 5-6) .湖北遵旨準備 興學,方由張之洞與劉坤一會奏考察計畫,派羅振玉率隊一行七人赴日,而原本 主要目的是採購最新教科用書,其次才是蒐集管理學堂的法令規章及教學方法, 劉洪烈主要任務是瞭解教法及管學並購書。因為劉氏 6 月才獲派兼湖北學務處委 員(張之洞.

1998b

.頁4108

)

關於所選隨行諸教習的背景:胡鈞,湖北河陽州人,舉人出身,兩湖書院算 學領班學生,於測繪學、算學、譯東書學最長,曾遊日。陳毅,湖北黃肢縣人, 附生,兩湖書院(憂等學生,曾遊日。陳問咸,湖北陸安縣人,舉人出身,兩湖書 院測繪學領班學生,曾避日。田吳焰,湖北江陵縣人,舉人出身,兩湖書院優等 學生,曾被派往日本成城學校遁學二年(張之洞.

1963b

.頁 1008 )。左全孝, 湖南清泉縣人,鷹生(張之洞.

1963c

.頁 1034 )。而左全孝及陳問咸為兩湖書 院學生時,光緒26年( 1900年) 4 月曾獲湖北派赴日避歷(張之洞.

1998c

.頁

4005

)。劉洪烈出身不詳。由此可知,隨行六人中,除劉洪烈外,其餘五人之前 均曾奉派遊日或遊學,故對日本不是完全陌生。 雖羅振玉關心日本並因編《教育世界》而開始對其教育有所認識,但這些 都只是透過書面資料的間接途徑,吸收二手資訊,並無直接經驗。而在他之前, 黃遵憲撰有〈日本國志~ .遲至甲午後出版,是國人最早完整介紹日本歷史與明 治維新後教育的書,但他並未讀過(周愚文. 2014b) 。之後,光緒 13 年(

1887

年)夏兵部郎中傅雲龍由總理衛門選派赴日及美考察。光緒 15 年(

1889

)始歸 (傅雲龍.

1985

.頁 l 紗.

261 • 293)

.撰成〈遊歷日本圖經~30卷,當年出版, 卷20 I 日本文學下J .主要是以表列出各種教育統計數據,最遲至明治19年。每 表前先有簡要的說明文字,共錄有學校合表、己未入學表、小學校師弟子表、尋

(9)

周愚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9

常中學校表、尋常師範學校表、專門學校表、高等女學校表、官立學校表、雜學 校科表、幼稚園表、書籍館表、日本人留學國別表、公學費歲入、歲出表等。其 載日本學校分為九類:小、高等中、尋常中、大、高等師範、尋常師範、專門、

高等女、雜學等;錄明治6年及 19年校數。入學年齡為七歲以上,男女同入,錄

明治 11 年及 16年可入學及實際入學人數。小學分為七歲以下的簡易科、 7至 14歲

的尋常科,及之後的高等科;高等科畢業,入尋常中學校,之後入高等中學校。 欲任中小學教師者,須尋常師範學校畢業。專門學校學以兼習而博學,有法、物 理、農、醫、藥、獸醫、職工、航海、測量、數、畫、德語、商業等類,分府縣 立、回I村立及私立。女子小學高等科畢業後入高等女學校,學日本學、縫工、音 樂等科。日本宮立學校分屬文部省、宮內省、陸軍省、海軍省、司法省、農商 務省、遞信省、北海道。至於雜學則近中國的義學。幼稚圍則收八歲以前未入 簡易科者。公學經費明治 19年歲入及歲出數(傅雲龍,

2003

'頁3

' 364-375)

他男撰《遁歷圖經餘紀> 15 卷,記述考察行干旱,曾參觀過長崎、東京、橫潰、 京都、大阪、兵庫等地各級各類學校31 所以上(傅雲龍, 1985) 。甲午之後, 又有多位宮員赴日考察文武教育,如姚錫光(

1999

)、張大傭( 1999) 、丁鴻臣

(2004

)、沈翊清( 1999) 、關庚麟( 1999) 等,他們歸國後均出版專書或東遁 日記。特別是同為那督張之洞下屬的姚錫光,光緒23年 (1897年)冬張督擬派湘 那子弟百人入日本陸軍各學校學習。次年正月,委派湖北武備學堂兼自強學堂總 督姚錫光,率員赴日考察學校階級、陸軍規制,訂議送學生款目,並參採日本立 學練兵興革之由、訓練之法。一行人在東京約兩個月,先後參觀陸軍省及文部省 所屬各學校及部隊操練,旁及議院、銀行、工廠及各工會共60餘所,並見日公卿 士大夫及林下巨公工師商賈共300餘人。歸後於當年上張督〈查看日本各學校大 概情形于摺> '文載於25年( 1899年)京師出版的〈東瀛學校舉概> (姚錫光,

1999

'頁4

' 18-19)

,內容除各級軍事學校外,也概述了尋常小學校、高等小學 校、尋常中學校、尋常師範學校、高等師範學校等各類普通學校,高等學校、大 學校、大學院、工業學校、技于學校等各類專門學校,以及學習院、高等商業學 校、高等師範音樂學校、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等狀況(姚錫光,

1999

'頁5汀,

11-14

)。照理,兩人同為張之洞之僚厲,羅振玉一行人應有機會讀其書,藉以汲取 姚一于考察經驗,但尚未見有關記載,故羅等日本考察可謂是重新開始。

(10)

參、考察經過與心得

一、考察經過簡述

羅振玉一行七人於光緒27年( 1901 年) 11 月 4 日歐程,光緒28年( 1902年) 正月 12 日返抵上海,歷時二個月零八日,主要停留於東京,之後轉往京都與奈良 參訪(羅振玉,

2010b '

2010e) 。雖然羅振玉僅具生員身分且無重要官職,但因 代表張之洞及劉坤一兩位封疆重臣,故受到日方的重視,由外務省接待安排行 程。 他們此行先後拜訪過政界及教育界的重要人士,包括近衛篤磨公爵、長岡護 美子爵、外務相小村壽太郎、文部相菊池大麓、貴族院議員伊澤修二、東京高 等師範學校校長嘉納治五郎、文部省普通學部局長澤柳政太郎及私立日本中學 校校長杉浦重剛(羅振玉,

2010b

'頁363 )。其中,伊澤為教育家,初遊學歐 美,歸任文部省編輯官,于訂教科各書,不久任高等師範學校校長。他與羅振 玉三度交談,為介紹日本教育沿革,並表示日教育家欲協助中國編訂教科書, 倡中日可合力譯印教科書。另說中國習外國語,日文較簡易,且近來要書略備, 西文則非數年內所能精通。又建議中國不可忽略道德教育,未來中學校以上, 必講《孝經》、〈論語》、《孟子} ,然後及群經。另贈教科書十餘種(羅振 玉,

2010e

'頁99-102 )。澤柳表示因漢字太多,以致中國小學教育困難,建議 創切音文字,以謀教育普及。又贈文部省《年報》、《明治五年所定學制〉各一 冊(羅振玉, 2010e ﹒頁 116 )。杉浦重剛為民間兩大派教育家之一,其辦學重道 德,與另一派福澤論吉重實用不同(羅振玉,

20

lO

e

'頁 118 )。而其中往來最頻 繁者,是嘉納治五郎,他才負責中國留學生事務不久,留心東方教育。特別親為 講普通教育大意一週'每日一小時,言極詳明。但是羅振玉的戚想,在《集寥 編〉說 I 意甚摯,然所言皆夙所知者 J (羅振玉,

2010a ' 20

lO

e)

因 11 月初到訪時值日本新年學校放假,故分別參觀東京博物館、動物園與 拜訪政界與教育界人士,還購買了中小學用教科書、各種教育書(羅振玉, 201 此,頁96) ,理化器具及學校用標本(羅振玉,

2010e

'頁 103 )。直到 12 月

(11)

周遇、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II

12 日獲外務省通知,白的日起安排參訪東京學校。先後參觀了東京高等師範學校 附屬小學、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含附屬小學校)、高等女學校、東京高等師範學 校(含附屬小學校及中學校)、東京府立師範學校、高等工業學校、私立女子職 業學校、農科大學(含教員養成所)、私立日本中學校;後到京都參觀高等女學 校、染織學校、美術工藝學校、第三高等小學校;至奈良參觀師範學校、高等女 學校、私立濟美尋常小學校。參觀過的學校種類,包合國立、公立及私立,大中 小學,普通學校、師範學校、職業學校及專門學校,及純女校,共計各級各類學 校 24所(羅振玉.

2010c

'頁 103-122) 0 日記中多詳記學校的沿革、校長姓名、 分科古巴、學級編制、修業年限、教職員數、學生數、班級數、課程科目、每週授 課數、各類教室及儀器設備、收費等事實性細節。東京所訪學校中,女子高等師 範及工業學校與沈翊清(

1999

'頁 140-146 )重複'女子高等師範及高等師範與 朱緩(

1999

'頁 113-115) 重複。

二、考察心得

整體而言,羅振玉訪日之行,應是匆↑亡而緊湊。雖參觀多所學校,但時間 集中在後一個月,他承認 I 逐日參觀大小及專門學校,甚匆邊 J (羅振玉,

2010a

.頁 36) ;且重點不限於教育,還包括財政,並限於語言能力及時間因 素,故不易深入。羅振玉自認為此行有三事當記,其中兩事有關教育,一是日方 希望訂定「取締留日學生條例J '二是教育當保存國粹。後者與學制直接有關, 伊澤修二來拜訪時說,變法須相國惰,不能一概學外人,教育尤為國家命脈。日 本維新之初,派員留學,及歸國均謂不除舊不能布新,遂完全循歐美之制,棄東 方學說於不顱,即現行的教育制度。其實東西國情不同,宜以東方道德為基礎, 以西方物質文明補其不足,庶不至遺害。日本則不然,今已成難挽之勢,建議中 國早留意此點。新生日故當做迪,國粹務宜保存。羅振玉深服其言,允轉陳當道, 並致謝(羅振玉,

2010a

'頁3 7) 然而,羅振玉此行考察的用心程度與認識深度,如與稍後赴日考察的吳汝綸 相比,均有未及。例如:他對於中國教育改革應速或漸進,普及教育或大學教育 孰先,中學與西學如何兼顧等根本性問題,或如何普及義務教育等細節,皆未見 到深入訪談的紀錄。而訪問東京的學校中,有幾所與前人重複。儘管羅振玉訪日

(12)

前,已開始接觸日本教育資訊並與日人教習往來,且〈教育世界》也開始翻譯日 本現行的教育法規,但未見讀過諸人考察紀錄,此行雖親身經歷是否讓其更深入 瞭解日本教育的真實狀況,無法從現有文獻中判斷,不過,由於訪問行程匆匆且 涉及其他事物,遂不免走馬觀花。至於其他六人,經查考尚未見到考察的紀錄或

心得。

肆、影響程度分析

羅振玉一行考察結果對稍後朝廷制定的圭寅及癸卯學制,究竟有無影響?他 是否為主要關鍵人物?這些問題都須再檢討。 首先,考察團的表現,從考察人員歸國後的升遷可推知。光緒28 年(

1902

年) 4 月胡鈞及陳毅即獲派任湖北師範學堂堂長;而胡鈞、陳毅、左全孝、陳問 咸與田吳世召五人兼充湖北學務處參議(張之洞.

1998d

'頁4193 )。同年,劉洪 烈獲派擔任湖北省城五所高等小學堂提調,羅振玉充農務學堂總經理(張之洞,

1963d

.頁 1011

• 1014)

09月,胡鈞、陳毅、陳問咸及田吳昭等獲張之洞保薦經 濟特科(張之洞.

1963b

.頁 1008)

0

12 月,左全孝與羅振玉再獲保薦經濟特科 (張之洞.

1963c

.頁 1034 )。由此可知,諸人的表現是受張之洞肯定的,故歸

後先後予以升職。

其次,羅振玉的考察結果,對於晚清兩學制的制定,究竟有無影響?以下從 代張之洞規劃教育制度草案、出版考察日記與所蒐集資料,發表興學建議、對湖 北教育制度改革的影響及與圭寅、癸卯兩學制制定的關係等五方面分析。

一、代張之洞規劃新教育制度草案

羅振玉《永豐鄉人行年錄》記載,光緒28年( 1902年) 1 月歸來後,他就去 拜見張之洞,蒙張之洞五次接見,並囑咐總督署學務處,安排羅振玉為其幕僚及 各學堂提調、教習與知府、縣令講教育事10 日(羅振玉. 201 帥,頁363) .由此 可見張之洞對他此行的重視。另外,羅振玉擬了一份教育制度草案,張之洞答應 將商請兩江總督劉坤一聯名會奏,於是羅振玉至南京拜見劉氏。但因劉督臥病改 由幕僚傳話,對他所擬內容深表贊同,並表示將由江那兩督聯銜出奏,此刻正等

(13)

周愚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13

張之洞的幕僚黃紹質來核議具稿。不料事情生變。 2 月下旬,他應劉坤一召至南 京。 29 日與張書同往拜見,陳先立師範中小學議,獲劉督個人認同但下屬司道交 阻,遂不成(羅振玉, 201 帥,頁 363

'

366) 。稍早他在2 月 19 日上父堯欽公稟中 敘此事時,還很樂觀地說: 學務一切順手, ,兩帥虛衷以聽,頗可敬佩,須在此數日,待季直 (按張寧)來商奏議稿,然後攜至走上,三月中旬,黃仲吱(按紹其) 學士由鼠到沌,再與商酌,由仲吱攜之到昂,便可奏出。(引自羅繼 手且

,

2007 '

頁 43

)

而張審對於此事原委,有更清楚的記載, <柳西草堂日記~ 2 月 28 日條記: 「省城論學務,異論鋒起,一司二道或昏、或鈍或滑尼之 J 0 29 日條記: 與叔蘊(按振玉)請新寧(按劉坤一) ,定先師範中小學議。議上,新 寧甚建之。越日街參,司道同詞以阻,胡道言曰 I 中國他事不如人, 何至讀書亦向人求法,此張季宜過信羅叔韻(振玉) ,叔韻過信東人之 過也。」吳藩司(按吳重熹)亦贊之。新寧後語我,此事難辨,嘆息不 已。(張霉,

1986

.頁 1912

)

3 月 4 日條又記曰 I 代新寧擬定學制奏略 J (張薯,

1986

'頁 1913 )。稍後 所撰〈通州師範學校議〉說: 光緒二十七年春,上書新寧督部,請先立師範學校, ...。新寧建之。 下監司議, ...。二十八年春,復以為言。有沮之者,謂中國他事不如 人,寧讀書猶待人授法耶,事遂寢 o (張賽,

1983

'頁 1522

)

究竟劉督的僚屬中是誰反對,張書日後在年譜2 月條中則載. I 新寧邀議興 學次第。為先定師範中小學堂,新寧置之 o 藩司李有概、糧道徐樹鈞、鹽道胡延 阻焉 J (張薯,

1986

'頁 3615) 0 另外,劉坤一於4 月初一致函張之洞告知爭議

(14)

事說: 張季直殿撰來寧,與筱珊(按繆芸孫)、叔蘊面商學制,應從師範學堂 入手,開具條例由江楚會奏;並云辦高等師範學堂,更可為辦高等學 堂經費減省一半。治弟因事屬創始,請其代擬摺稿。而此間議論不無參 差,謹將條例奏稿併鈔呈核,以期折衷一是,即請迅賜裁覆是禱。(劉 坤一,

1968

'頁 7311-7312

)

他信中未明言,其僚屬是根本反對引入西制,而非對如何引入西制有不同的 策略與作法。於是,他將難題丟給張之洞,惟尚未查到張之洞有所回應。且劉督 所稱條例及奏稿草稿,在現存劉坤一、張菁、羅振玉及張之洞等人的文集中均未 見收錄。如此一來,羅振玉考察後苦心規劃的制度案,就石沉大海。 9 月劉督病 逝,再無合奏希望。之前正月 30 日張之洞曾電管學大臣張百熙答應說: 湖北前設各學堂書院,雖略仿西法,因風氣未間,不能無所遷就,各學 堂未能畫一,課本亦未成書,是以礙難奉復。擬俟赴東考察之員回那詳 酌一妥章,再行奉達請教。(張之洞,

1963e

'頁 3279

)

儘管羅振玉此刻已回國,但因江楚共擬章程難產,閏2 月底張之洞致函張百 熙時,雖提到編摹課本事說,外國必經文部核定乃准頒行,正膚、宗旨不一、程度 不齊,易生流弊;私家華書本,如無流弊,即准與官本兼行,則用力少而取材多。 而江楚編賽成書後,白必郵呈張鑑訂。又說那省各學堂,從前雖已辦有端倪,尚 須因時參酌加意擴充,一切規程允當,遠秉鴻裁,歸於劃一,自當隨時請政(張 之洞, 1963f' 頁4062 )。但信中未提日本考察結果,及羅所擬教育制度草案兩 事。 至於羅振玉當時所擬的教育制度草案內容為何,今已不得見。孫繼而且表示未 見過羅振玉,且不知與他發表的〈日本教育大旨〉與〈學制私議〉兩文的內容是 否相同(羅繼而且,

2007

'頁43-44 )。總之,如果江楚草案順利會奏,儘管未必 然會被朝廷採行,但以劉、張二督對當時政局的影響力,當不致被朝廷輕忽;而

(15)

周愚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15

張百熙是否仍會於 5 月派吳汝綸再赴日考察,及仍會奉命於 7 月擬訂〈欽定章程〉 頒行,都可能出現變化。

二、出版考察日記與所蒐集資料

羅振玉返國後,於光緒 28 年( 1902 年) 3 月由教育世界社出版《扶桑兩月 記》石印本(羅振玉.

2010b

.頁 364 )。他在序中說,該次調查宗旨是: 於教育外兼及財政,因財政為百務根元。財務不修,百為都廢,教育亦 無由而興也。顧舟車所至,時日苦短,語言不通,致多隔聞。其所敘 述,詞在達意。隨得隨記,亦無倫脊,草草付刊,自知今陋。欲求詳 盡,尚俟續遊。(羅振玉.

2010c

.頁的) 由此可知,他自認為受限於時間短及語言障礙,此行收穫有限。不過,為他 清繕筆記草稿的張紹文跋則讚美說. ,.記中於東邦教育,鉤玄提要,如指諸掌, 且於財政、治體、風俗稽考尤詳。批覽一過,不曹置身十洲三島間也」。又稱 日本教育家福澤論吉,於尊攘時代以布衣興教育,卒開日本今日隆盛。而今日 羅振玉以此道自任,未來將與福澤東西並峙,為亞洲生色(張紹文.

2010

.頁

125

)。如果該書與前述黃遵憲 (2005 )的《日本國志~ (周愚文. 2014b) 、傅 雲龍 (2003) <避歷日本圖經》及姚錫光(

1999)

<東瀛學校舉概》相比,羅振 玉書內容己嫌略;若再與稍後的吳汝綸相較更有不及,吳汝綸(2002a) 將在日 見聞集結為《東遊叢錄~ .回國前於明治35年 (1902年) 10月,由日三省堂書店 發行。該書四卷:卷一文部省講演內容包含教育制度、各級學校教育概況、學校 衛生、教育行政管理、學生成績與教科書、學校圖書與設備、日本教育發展沿 革,以及歐美各國小學校學科課程。卷三摘抄日記,則是參訪各地學校之見聞與 心得。卷三學校圖表,有學校健康檢查儀器圖示、東、西京大學經費表、各級學 校課表、成績表、學則、校規、京都市教育相關調查表、學制表等。卷四則是時 人往來信函、筆談等(呂順長.

1999)

.全文12萬字(施培毅.

1995

.頁 92) 。 因此羅振玉書與以上諸書所記學校內容相比,張之洞跋文恐過譽了。

(16)

三、發表興學建議

可能因為羅振玉替張督代規劃案受阻,光緒 28 年( 1902 年) 2 月他在《教 育世界》卷 21 發表〈教育贅言八則) ,提出以下八點建議(羅振玉, 190站, 頁卜的: (一)主義。因近代教育家均以義務教育為教育的基礎,而義務教育 者,令全國人民主日各盡國民的義務,如尋常及高等校學的教育,故主張立學,必 定義務教育主義,必使全民全受普通之教育,悉知尊愛之知識。(二)行政。 應以研究教育行政之學為第一要義,先選翰林以上至日遊歷,研究學校行政之 法。(三)學務。正當辦法是先為求行政而後謀教育,先養成教員而後興學校, 先立小學校而後及於中等以上學校。救急辦法是一面興學校,一面考求行政;一 面就師範之速成者,一面開學校;一面創小學校,一面立中等學校及專門學校。 他建議折衷三者。(四)師範。建議救急法,一是各省立速成師範學校一所,聘 日本教習,改講授科為研究科,習行政學、教育學、教授學及管理法,~期半年 至一年。二是各省選高材生至日本學習速成師範。(五)學科。建議學校選世界 各國功用之學科,不加增損;男將先聖遺訓納入中等以上教育。(六)課書。包 括師範用書、教科書及參考書,選東西各國新書,隨時譯出,逐漸將舊本改良。 (七)編譯。建議先譯小學堂普通小學課本為程式,而譯中學堂等課書為藍本。 並命日人任翻譯,再命通中國文學者潤色校定。(八)考試。主張學校與科舉應 為二途,不能合併。學校考試應由教師負責,宜先革派考官考試之制。以上建 議,實施先求大體不悸,再逐漸改良。 他再於 3 月巷口發表〈日本教育大旨) ,其中舉出八項日本教育的大要,要 點摘陳如下(羅振玉, 19的 b' 頁 1-3)

:

(一)制度。教育之事,當全國劃一, 故以頒教育制度為第一要務。日本興學之初,即深明此理,首頒學制雖未盡完 善,然大體不謬,後來遂得逐漸改良。其全國一切學校,全本之學校令,凡設 備、教科、管理、教員等事,全包括在內,以便全國遵行,此中國急當效法。 (二)方針。日本初創學校,尚未全明義務教育之理,後悟教育以普及為要領, 故定義義務教育為尋常小學四年。而義務教育者,指教育為國家的義務,其教育 方針在令全國人民悉受學,具備普通知識與國民資格。所以中國今當以普及教 育為主義,預定義務教育年限,先普通而後高等。所授內容則以道德教育、國 民教育之基礎及人生必須之知識技能。(三)系統。日本定兒童 6'"'"' 14歲八年間

(17)

周愚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17

為學齡。 3'""-'6 歲入幼稚園,學齡期必讀完尋常小學,之後入高等小學。畢業後可 入尋常中學校或尋常師範學校。中學畢業者入高等學校及高等師範學校,尋常師 範畢業任小學教員。高等學校畢業入分科大學。分科大學畢業入大學院 o 以上學 校由文部省主管 o (四)經費。日本教育經費分別來自國費、地方費(公費) 私費。學生入學需交束備等費,但尋常小學屬義務教育,不收束惰。高等師範、 師範生,也以國費、公費補助。(五)職員。日本從事教育事務人員,皆以學校 畢業有識者擔任,無冗員 o 各地方有視學官、視學,皆師範學校畢業任校長有年 者、學術閱歷才具皆優者擔任。中國欲興教育,第一宜留意此事。(六)教員。 培養教員為教育第一著手虞。日本之法有三種,師範本科三年,速成科二年,講 習科三、四月至一年。必修學科有教育行政、管理法、教授學及教育吏。今中國 養成師範,也宜三項並舉。(七)教科書。日本教科用書,初係翻譯歐美書以充 用,今改良自編。但無論官撰、民撰,都需經文部省圖書鑑定官鑑定後,才許其 刊行 o 今中國編定教科書,宜先譯日本書為藍本而後修改之。如算學、理化、體 操、圖畫等直接用日書。若本國史地,先譯日書師其體例而後自編之 o 又中國編 校科書,不可草率,也不可太矜慎。(八)日本注意女于教育,並求與男于教育 同;又德智體三育並重。中國兩者均需重視 o 同月卷 24延續前文理念,他發表了〈學制私議> .共 12 條,茲摘陳要點如後 (羅振玉. 190 缸,頁 1-5)

:

(一)教育宗旨有三點:1.主張守教育普及主義, 先教道德教育、國民教育之基礎及人生必須之知識技能(即小學教育) .再進以 高等普通教育(即中等教育) .再進以國家必要的學術理論與精奧(即大學教 育) ;且定小學前四年為義務教育; 2. 守儒教主義,使學與教合一; 3. 以本國語 文為主,輔以外國文字。小學教育全用本國語文,中學校始受外語。(二 )6'""-' 12歲七年間為義務教育年限,此期內必授尋常小學教育四年。(三)教育階級如 下: 6'""-'9歲受尋常小學教育四年.

10'""-'

12歲受高等小學二年. 13'""-'16 歲受中等學 或師範學四年. 17'""-'19 歲受高等學或專門學三年,或高等師範學四年. 20'""-'22 歲 入分科大學三年. 23'""-'27 年入分科大學院五年。(四)學校設置,則針對學區、 校地與校舍、用具及學生與班數做規定。其中除於京師立大學校外,以每省為一 大學區,立高等學校、武備學校、高等師範學校、高等農業及工業學校、方言學 校各一所;於各府、州、廳、縣立師範學校一所。各府、州、廳、縣,每 500 家

(18)

立尋常小學校一所,千家立女子尋常小學校一所,而千家立高等小學校一所。中 小學每校以 500人為滿額,設 10班,每班 50人。(五)各學校教科及每日教授時 數,尋常小學校,教科八科,每日上課四點鐘;高等小學校教科 10科,每日五點 鐘;尋常中學校及師範教科均為 11 科,每日約五點鐘;高等師範分文、理兩科, 文科五門,理科三門;高等學校為分科大學的預科,分六類;分科大學分為法、 醫、工、文、理、農六門;大學院為研究科而非講授科。(六)教科書,規定以 《聖諭廣訓〉為修身道德之綱領,全國各校遵守;將《五經〉、《四書》分配到 大中小各學校;編譯教科書,悉、以日本教科書為藍本,或譯用全書,或依其體例 編輯,或譯日書而修改用之。民編教科書善本由官鑑定後准用。(七)教員,培 養分尋常師範本科、速成科及講習科三種。(八)學校管理,則對職員、東僑、 規則及簿籍予以規定。其中東情各大、中、小學校都要交束惰,但師範生免學費 及食宿費。義務教育宜兔束惰。此外,對考試、畢業、名位及任用,圖書館及博 物館,簡易學校及廢人學校,以及學會與陳列所等,也分別做規定。 以上的規劃,明顯是以日制為藍本,提出普及四年義務教育,建立4-2-4-3­ 3-7 的三級學制,計23 年;另學生需讀〈四書》、《五經》及《聖論廣訓> '以 保存國粹。此外,他男為文倡言「保存國粹」之理,於是「國粹保存」四字,一 時騰於眾口(羅振玉.

2010a

'頁38

)

8 月於卷 33 發表〈論中國亟宜興實業教育) .文中表示,教育主要包括普通 教育、高等教育、實業教育及軍事教育,不可偏廢。對於中國此時應先興普通教 育,以盡國家的義務,以進國民的知識。其次則是辦實業教育,針對具體作法 提出四點建議: (一)開實業專門學校,先立簡易科,再立高等科。(二)於小 學增實業科,如手工或農業。(三)獎勵實業學會,對私立實業學校及學會宜獎 勵。(四)各省當立土產調查局與陳列所。以上由國家提倡,民間協助(羅振 玉, 190徊,頁卜3

)

由以上數文可知,羅振玉根據日本經驗,主張實施義務教育、訂定全國一致 的教育制度與法規,建立完整學制,推動師範教育培育教員,妥定學生受教科 日,謹慎編譯教科書,注重女子教育及德智體三育並重,興辦實業教育,讀經以 保存國粹等。這些想法是否對稍後圭寅及癸卯學制的訂定產生影響?下節將做討 ?A 日間 o

(19)

周遇、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19

此外,自他考察歸來後,光緒 28

(

1902年)至29年( 1903年)底間, (教育 世界》又譯介了 26篇介紹日本教育制度與細部法規的文章(王映文, 20 日,頁

194-195

)。不過,該刊的發行量不大(羅琨、張永山,

2010

'頁 33) ,故影響 力不宜高估。

四、對湖北教育制度改革的影響

可能因羅振玉代張督所擬的學制規劃案,未能由江楚會奏朝廷,於是光緒28 年( 1902年) 7 月「王寅學制」頒布後, 10 月 l 日張之洞單獨奏陳〈籌定學堂規模 次第興辦摺) ,報告了湖北現有各學堂辦法15條,分別是師範第一,小學第二, 文普通中學第三,之後依序是武普通中學、文高等學、武高等學、方言學、農 學、工學、勤成學堂、仕學院、學堂經費、省外中學堂、蒙學及學務處。又詳列 籌辦學堂要指八條,依序是小學為急、造就師範生為急、教科書宜慎、學堂規 制必宜合法、文武相資、教員不遷就、求實效及防流弊等(張之洞,

1963d

'頁

1010-1020)

,其說明了湖北的新教育制度。蘇雲峰(

1983

'頁 160 )認為,此學 制體系奠定了湖北教育普及的基礎。汪婉(

1998

'頁 240-245 )則進一步認為, 該摺中所主張小學為急、辦義務教育、讀經溫經、保存國粹、教科書宜,慎、師範 第一等,是受到羅振玉〈學制私議〉的影響。此學制是否即羅所擬的草案或修訂 而來,不得而知,不過由其中武普通中學第四及武高等學第六的設置可斷定,構 想來源必不全然是來自羅振玉,因羅振玉的考察未及軍事學校,反而是之前武備 學堂姚錫光的考察是以軍事教育為主。由此可知,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的結果, 雖無法影響王寅學制的制定,但對張之洞在湖北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有所影響的。 五、與兩學制的關係 至於羅振玉赴日考察的結果,對王寅及癸卯兩學制的制定有無影響,是否如 阿部洋(

1990a

'頁97-98 )所說,他所編《教育世界〉是可能資料來源,或胡國 勇(

1996

'頁 84 )主張,對張之洞制定癸卯學制影響最大且最直接的是羅振玉及 其主辦的《教育世界> '或趙建民(

1999

'頁44 )所稱, <奏定章程〉基本精神 是依據羅振玉日本考察的意見?茲就分兩學制討論如後。 首先,就王寅學制言, <欽定章程〉是由吏部尚書兼管學大臣張百熙所

(20)

制定,於光緒 28 年( 1902 年) 7 月 12 日奉頒'而實際負責起草者,據羅悍聶

( 1986

'頁456) <京師大學堂成立記〉說,各學堂章程多出於張百熙門人的京 師大學堂副總教習沈兆祉之于。因江楚未能會奏羅振玉規劃的草案,故羅振玉無

緣參與其事。

其次,就癸卯學制言,當王寅學制頒行後不久,因朝廷保守勢力對新學制不 滿,且實行後各地所生學潮而張百熙無法妥善處理,故朝廷加派榮慶同任管學大 臣以為荷制,並趁張之洞入京,上命三人共同修訂現行學堂章程。修訂後的〈奏 定章程) ,於光緒29年( 1903年) 11 月奉上諭頒行(徐宗林、周愚文,

1997

'頁

175

)。而實際負責草擬者是教習陳毅,據王國維 (20 日,頁 641) 於〈奏定經學 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後〉說 I 今日之奏定學校章程草創之者,黃阪陳君 毅,而南皮張尚書(按張之洞)賣成之」。陳毅的背景前已介紹,他通日文,在 訪日前曾翻譯日本現行的〈師範教育令》、《中學堂令》、《高等女學堂令》及 多種相關法規命令共 24 種,範圍涵蓋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師範教育、女子教 育等,陸續刊於光緒 27 年( 1902 年) 6 至8 月的〈教育世界} (王映文, 20 日, 頁 194-195 )。又曾遁日,且羅振玉訪日購書時,曾選教育書中切要者五冊,送 陳毅等分譯之(羅振玉,

2010e

'頁98 )。至於羅振玉,並未直接參與章程的修 訂。不過,阿部洋(

1990a

'頁97-98 )指出,張之洞草擬章程時,也很可能參 閱了有關日本的資料,而這些資料的可能來源之一是羅振玉等於1901年4 月出版 的《教育世界〉雜誌,其第l 至 18期全文刊載明治維新時期各級各類學校的章程 法規達84種;另一來源可能是1902年吳汝綸考察日本教育後出版《東遊叢錄》 而謝長法 (2003 '頁 18 )據阿部洋文說,該雜誌對制定王寅及癸卯學制起了重要 參考作用。而胡國勇(

1996

'頁 87-89 )雖舉出《教育世界》所刊載教育改革奏 議、譯介日本教育法規及羅振玉教育議論建言,而逕謂〈教育世界〉對癸卯學 制的制定影響是巨大的。然而,以上論斷均未詳細考證〈奏定章程〉中,究竟 參考了《教育世界》的哪些內容?有哪些直接影響可歸諸羅振玉。至於趙建民

( 1999

'頁44 )謂癸卯學制的基本精神是本於羅振玉的考察建議,也未舉出事 證。 有鑑於此,茲將羅振玉歷年有關教育制度的具體主張加以歸納,再與日本法 規及兩章程內容製簡表做比較(如表1) ,主要發現如下:

(21)

周邊、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21

(一) <欽定章程〉規定中與羅振玉主張一致者有:小學教育宗旨包括德智 體三育、各級學堂皆讀經、小學規模為 300'"'-'500 人、小學堂教科八科、中學堂修 業四年、高等學堂為大學預科修業三年、大學分為分科大學及大學院等六項。 (二) <奏定章程〉規定中與羅振玉主張一致者有:小學教育宗旨包括德智 體三育、小學堂引入義務教育觀念、各級學堂皆讀經、小學堂教科八科、小學堂

勿習洋文、高等學堂為大學預科修業三年、大學分為分科大學及大學院、優先辦

師範學堂、獎勵民間辦實業教育等九項 o 不過,這些措施中,許多與日本教育法規相同或相近,或他人也曾倡議過, 因此很難完全歸功於羅振玉。例如:義務教育的提倡,在〈欽定章程〉並無此 觀念,直至〈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時始加入,但它只說「外國通例,初等小學 堂,全國人民均應入學,名為強迫教育 J .而未明確規定年限及實施機構,僅附 外國就學年限、規則,以備參考(噱鑫圭、唐良炎編.

1991

.頁 291

303) 。熊 賢君 (2006 .頁 113'116) 認為除羅振玉倡導外,湖北武備學堂兼自強學堂總督 姚錫光及候補道李宗棠兩人的日本考察報告,對張之洞形成普及義務教育思想都 有影響。又如:各級學堂需讀經,戊戌時張之洞《勸學篇﹒外篇設學》中即主 張小學堂習〈四書~ .中學堂習《五經~ (張之洞.

2002

.頁 142) ;又在〈籌 定學堂規模次第興辦摺〉中,規劃小學讀經,中學溫經,但未指明讀何經(張 之洞.

1963d

.頁 1010-1020 )。且讀經的範圍也各有不同,如〈欽定章程〉只讀 《五經~ .不讀〈四書~ ;而稍後吳汝綸(200泊,頁435-437 )考察後建議,先 讀《論語》﹒次《孟子》﹒次《左傳~ .他經從緩 o 而〈奏定章程> .則是〈四 書》、《五經》均讀,此點與羅振玉主張相同。不過,較特別的有二項,一是 「小學堂學科八科 J .羅振玉在〈各行省設尋常小學堂議〉所列教科有:修身、 讀書、作文、習字、算術五科,再加體操、畫圖,共七科(羅振玉.

1901 b •

頁 2 )。在〈籌定學堂規模次第興辦摺〉規劃的小學堂科目是:修身、讀經、 中文、算術、歷史、地理、理科、圖畫、體操九科(張之洞.

1963d

.頁 1010­

1015)

0 1902年《教育世界〉二卷載,日本〈小校學校令〉尋常小學校教科是: 修身、讀書、作文、習字、算術﹒再加體操,或改為本國地理、本國歷史、圖 畫、唱歌,女兒加裁縫。羅振玉〈學制私議〉的尋常小學校教科,則改為修身、 讀書、作文、算法、習字、體操、地理及歷史八科(羅振玉. 19。此,頁 3

)

(22)

尋常小學堂 300~

500人

尋常小學校 6~10 尋常小學堂科目八初等小學堂教科八科 科科 小學堂教科八科 小學堂以本國語為 主,中學始習外語 小學堂每校 500人 表 1 蘿扳玉的學韌主裝起府學堂重.!£此嚴 羅振玉主張 日本法令 欽定章程 曇定章程 小學教育宗旨包括小學校:身體發小學堂:道德、知初等小學堂:人生應有知 德智體三育 育、道德教育及普識及有益身體之事識、明倫理愛國家、身體發 通知識技能 育 義務教育小學四年義務教育尋常小學 初等小學堂引入義務教育觀 四年 念,未定年限,但修業五年 各級學堂讀四書五 中小學堂皆設「讀中小學堂皆設「讀經講 經/保存國粹 經 J 只讀五經;經 J 讀四書五經;高等學 高等學堂設「經堂設「經學大義 J 中小學 學」 堂宜注重讀經以存聖教 小學堂毋庸兼習洋文,中學 堂以上各學堂必勤習洋文 教科書 設視學宮 中學堂修業四年 中學校修業四年 中學堂修業四年 高等學堂為大學預高等學校為大學預高等學堂為大學預高等學堂為大學預科,修業 科,修業三年 科,修業三年 科,修業三年 三年 大學分為分科大學帝國大學由大學院 大學堂設通儒院及分科大學 及大學院 及分科大學構成 堂 先辦師範學堂 宜首先急辦師範學堂 獎勵民間辦實業教 各省官紳捐資興學,依其多 育 寡從優獎勵 〈欽定章程〉的小學堂科目,除將「讀書」改為「讀經 J (噱鑫圭、唐良炎編,

1991

'頁 293 )外,其餘與羅同。〈奏定章程〉初等小學堂科目改為修身、讀經 講經、中國文字、算術、歷史、地理、格致、體操八科(噱鑫圭、唐良炎編,

1991

'頁 5-6 )。至於稍後的吳汝綸未提,故此項他人較罕言,應是羅振玉自 想。相互比較可知,科目數雖同,但內容小有差異,此可能部分獲主事者參採。

(23)

周 J忠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23

另一項「小學堂以學國語為主 J .則尚未見他人提及。惟以上推斷,尚乏直接證 據證明章程就是參探羅振玉論著及《教育世界》文。

伍、結論

晚清朝廷辛丑議和後開始推行新政,教育上陸續訂頒圭寅學制及癸卯學制, 兩者基本上都是模仿日本學制,屬自願式的「教育移轉」。而在「教育借用」過 程中,朝廷決定頒布章程前,曾先後派羅振玉及吳汝綸率團考察日本教育。羅振 玉為近代國學大師,早歲很關心農業及教育,透過文獻而對日本教育有所認識, 故光緒 27 年 (1902 年)奉張之洞及劉坤一兩總督之命,率員赴日考察。主要任務 是以蒐集各級學堂教科書及暸解學校教學實況為主,並蒐集管理學堂的相關法 規。歷時二個月零八天,先後參訪東京、京都及奈良等地 24所各級各類學校,其 中東京部分學校與前人重複;另拜訪多位政界及教育界重要人物,並聆聽東京高 師校長嘉納治五郎為其專做的教育講演;同時蒐集多種教科書、教育書籍及統計 年報等資料。羅振玉之前,已有多位官員赴日考察文武教育並出版東避日記或專 書,但羅振玉等人並未參考其考察經驗。他所創之《教育世界》雖已譯介過日本 主要教育法規,且團員中有五人曾遊日,但是由於時間短、行程匆促且不限教 育、語言隔閔及起初生病,以致羅振玉承認此行收穫有限。 關於考察的結果,一行人歸國後陸續獲得升職。而羅振玉曾五度獲張之洞召 見,並命向湖北官員講說教育;另代張草擬教育制度案,原本他還很樂觀地認 為可由張、劉兩督聯名會奏朝廷後形成制度,豈知協商後因兩江官員反對,其議 逐寢,失去直接制定新學制的機會。於是,羅振玉另行出版考察心得《扶桑二月 記~ .及陸續於〈教育世界》先後發表〈教育贅言八則〉、〈日本教育大旨〉及 〈學制私議〉及〈論中國亟宜興實業教育〉等文,表達個人的教育改革主張。不 過,由張之洞所奏湖北〈審定學堂規模次第興辦摺〉中可推知,湖北教育制度改 革的部分措施,是受到羅振玉考察的影響。然當朝廷制定兩學制時,羅振玉卻均 無緣直接參與。然其所提出:小學教育宗旨包括德智體三育、各級學堂皆讀經、 小學規模為 300"-'500 人、小學堂教科八科、小學堂勿習洋文、中學堂修業四年、 高等學堂為大學預科修業三年、大學分為分科大學及大學院、優先辦師範學堂、

(24)

獎勵民間辦實業教育等多項主張中,有六項與〈欽定章程〉規定一致,有六項與 〈奏定章程〉一致;而其中小學堂學科八科及小學堂以學國語為主等二項,他人 則罕言,較可能與羅振玉建議較有關。總之,羅振玉對日本教育的認識,先是透 過二于文獻的閱讀,之後加入實地參訪學校及訪談重要人物而得。因考察時間短 致收穫有限,故認識仍是依靠文獻資料,而他對兩學制制定的直接影響應是很有 限的。 至於考察團成員陳毅,則是〈奏定章程〉的主要起草者,曾於羅振玉所辦 《教育世界》譯介過24種主要日本教育法規及避日,又再度隨行赴日考察,因缺 乏相關紀錄,故無法瞭解其心得。但以其對日認識與〈欽定章程〉主事官員沈兆 祉等相比,起草時當不至於只憑文獻就閉門造車,完全盲目抄襲模仿。不過,主 要決策官員張百熙、張之洞等大員,因無親身經歷,對所派實地考察人員的經驗 與建議又未加以重視,將結果與既有二于譯介教育文獻妥善結合,以致在決定借 用日本教育時,與譯介者及考察者一樣,都未意識到自身抱持了類似西方比較教 育教育借用時期的迷思'誤以為教育完全可以抄輿或模仿外國,遂橫向直接移植 日本教育經驗,以致無法完全符合當時國情需求。對於這種「教育移轉」及「教 育借用」的潛意識迷思,及忽略前人考察經驗而一再重複,當今日教育行政人員 及教育學者,在打算透過教育考察與參訪,以學習引介外國最新教育改革與創新 的經驗時,應當深引以為戒。

001:

10.3966/102887082015036101001

參考文獻

丁鴻臣(

2004

)。避歷日本視察兵制學制日記。載於王寶平(主編) .晚清東遊日記匯 編(二) :日本軍事考察記(頁353-384 )。上海市:上海古籍。

[Ting

,

H.-C. (2004). A diary of inspecting the military and educational systems in Japan. In

B.

-P. Wang (Ed.)

,

A collection of inspecting diaries in Japan in late Ch 'ing 11: Records of

inspecting military system in Japan (pp. 353-384). Shanghai

,

China: Shanghai Guji.]

王映文(

2013

)。晚清新式學堂制度之建立:日本影響因素分析(末出版之碩士論

(25)

周患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25

[Wang

,

I.-w.

(2013). The establishment ofnew school systems in late

Qing 砂nas紗:

An

ana仰的

oftheJapan的efactor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Normal

Universi旬, Tai悶,

Taiwan.]

王炳照(編) (1994) 。中國近代教育史。臺北市:五南。

[Wang

,

B.-C. (Ed.). (1994). A history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Taipei

,

Taiwan: Wu-Nan

Book.]

王國維(

2011

)。奏定經學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後。載於王國維(主編) .王國維

遺書(三) (頁 641-654 )。上海市:上海書店。

[Wang

,

K.司W.

(2011). Comments on regulations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classics and that of

liberal arts. In K.-

W.

Wang (Ed.)

,

A collected works of Kuo-Wei Wang

11l

(pp. 641-654)

Shanghai

,

China: Shanghai Book.]

田正平( 1996) 。留學生與中國教育近代化。廣東市:廣東教育。

[Tian

,

Z.-P. (1996). Oversea students and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Guandong

,

China: Guandong Education.]

朱綾(

1999

)。東遊紀程。載於呂順長(主編) .晚清中國人日本考察記集成:教育考

察記上(頁95-120) 。杭州市:杭州大學。

[Chu

,

S.

(1

999). Record of visiting Japan. In S.-C. Lu (Ed.)

,

Collected records of Chinese

inspecting Japan in late Ch 'ing I: Education

(pp. 95-120). Hangzhou

,

China: Hangzhou

University.]

何曉夏(

1997

)。第九章德日美對中國近代學制的影響。載於吳式穎、閻國華(主

編) .中外教育比較史綱(頁450-520 )。濟南市:山東教育。

[Ho

,

X.-X.

(1

997). Chapter IX: The impact from Germany

,

Japan and America to school system

in modern China. In S.-

Y.

Wu & G.-H. Yan (Eds.)

,

Short history of compara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foreign education

(pp. 450-520). Jinan

,

China: Shandong Education.]

吳汝綸 (2002a) 。東遊叢錄。載於吳汝綸(主編) .吳汝綸全集(頁 656-819 )。合肥 市:黃山書社。

[Wu

,

J.-L.

(2002a). Collected records of visiting Japan. In

JιWu

(Ed.)

,

A collected works of

Ju-Lun Wu

(pp. 656-819). Hefei

,

China: Huang-Shan.]

吳汝綸 (2002b) 。尺贖。載於吳汝綸(主編) .吳汝綸全集(頁卜625 )。合肥市:黃 山書社。

[Wu

,

J.-

L.

(2002b). Letters. In

J.-L.

Wu (Ed.)

,

A collected works of Ju-Lun Wu

(pp. 1-625).

(26)

呂順長(

1999

)。晚清中國人日本考察記集成:教育考察記。杭州市:杭州大學。

[Lu

,

S.-C.

(1

999). Collected records of Chinese inspecting Japan in late Ch 'ing: Education.

Hangzhou

,

China: Hangzhou University.]

呂順長(2012 )。清末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之研究。北京市:商務。

[仙,

S.-C. (2012). A

stue秒 in

educational and cultur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late

Ch 'ing.

Beiji峙,

China: Shang-Wu.]

李曉林 (2008 )。略論羅振至對近代學術的貢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北師範大 學,長春市。

[Li

,

S.-

L.

(2008). General study on the recent scholarism achievement of Luo Zhen-Yu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

Changchun

,

China.]

汪婉( 1998) 。清末中固封日教育視察的研究。東京都:汲古書院。

[Wang

,

W.

(1

998). A study in Chinese

inspection 的 Japanese

education in late Ch 'ing.

Tokyo

,

Japan: Kyuko.]

沈翊清( 1999) 。東遊日記。載於呂順長(主編) ,晚清中國人日本考察記集成:教育

考察記(頁 121-161 )。杭州市:杭州大學。

[Shen

,

I.

-C.

(1

999). Visiting Japan diary. In S.-C. Lu (Ed.)

,

Collected records of Chinese

inspecting Japan in late Ch'ing: Education

(pp. 121-161). Hangzhou

,

China: Hangzhou

University. ]

周愚文(2 01 徊 '11 月)。吳汝綸日本教育考察與對晚清學制建立影響的探討。第八屆兩 岸四地教育史論壇,澳門大學,澳門。

[Chou

, Y.

-W.

(201 徊,

November). Ju-Lun Wu

s

inspection on Japanese educ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rafting of school systems in late Ch 'ing.

Presented at the VIII

Cross-Strait

,

Hong Kong and Macau History ofEducation Forum

,

Macau

,

China.]

周愚文(2014b) 。黃遵憲對晚清引介日本教育制度及建立西式教育的貢獻。教育研究集 刊,

60

(2)

,77-114 。

[Chou

,

Y.

-W. (2014b). The contribution of Tsun-Hsien Huang to introduce the Japanes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establish western education in late Ch'ing China. Bulletin of

Education Research

,

60(2)

,

77-114.]

阿部洋( 1990a) 。向日本借鑑:中國最早的近代化教育體制。載於許美德、巴斯蒂(主 編) ,中外比較教育史(頁 90-119 )。上海市:上海人民。

[Abe

,

H. (1990a). Borrowing from Japan: The earliest modem educational system in China. In R.

(27)

周遷、文 羅振玉日本教育考察與晚清學制制定的關係

27

tran拚r

(pp. 90-119). Shanghai

,

China: Shanghai People.]

阿部洋( 1990b) 。中固的近代教育 ζ 明治日本。東京都:福村。

[Abe

,

H. (1990b).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and Meiji Japan. Tokyo

,

Japan: Fukumura.]

姚錫光(

1999

)。東贏學校舉慨。載於呂順長(主編) .晚清中國人日本考察記集成:

教育考察記(頁 1-22 )。杭州市:杭州大學。

[Yao

,

H.-K.

(1

999). 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schools. In S.-C. Lu (Ed.)

,

Collected records

。if

Chinese inspecting Japan in late Ch 'ing: Education

(pp. 1-22). Hangzhou

,

China:

Hangzhou University.]

施培毅(

1995

)。我國近代教育先驅吳汝綸。江進論壇,

1 '

86-96 。

[Shih

,

P.-

I.

(1

995). Modem educational pioneer Ju-Lun Wu. Yangtze-Huai Forum

,

1

,

86-96.]

胡國勇( 1996) 。第三章圭寅學制( 1902 年學制)和癸卯學制 (1904年學制)。載於錢

曼情、金林祥(主編) .中國近代學制比較研究(頁 50-127 )。廣州市:廣東教

"""

[Hu

,

G.-

Y.

(1996). Chapter II: Ren-Yin and Kuei-Mao school systems. In M.-Q. Qian &

L.

-X.

Jin (Eds.)

,

A comparative

stu砂 in

school system in modern China

(pp. 50-127). Guandong

,

China: Guandong Education.]

徐宗林、周愚文( 199 7)。教育史。臺北市:五南。

[Hsu

, T.-L., &

Chou

, Y.- W.

(1997).

Hi

story ofeducation.

Tai闕,

Taiwan: Wu-Nan Book.]

張大鏽(

1999

)。日本各校記略。載於呂順長(主編) .晚清中國人日本考察記集成:

教育考察記上(頁23-56 )。杭州市:杭州大學。

[Chang

,

T.-

Y.

(1

999). Brief record of Japanese schools. In S.-C. Lu (Ed.)

,

Collected records

of Chinese inspecting Japan in late Ch 'ing: Education

(pp. 23-56). Hangzhou

,

China:

Hangzhou University.]

張之i 同( 1963a) 。致上海羅叔芸。載於張之洞(主編) ,張文襄公全集(頁 3219 )。臺 北市:文海。

[Chang

, c.-T.

(1

963a). A letter to Chen-Yu Lo in Shanghai. In C.-T. Chang (Ed.)

,

A collected

works of

Chih-日ng

Chang

(p. 3219). Taipei

,

Taiwan: Wen-Hai.]

張之洞( 1963b) 。審定學堂規模次第興學摺。載於張之洞(主編) .張文襄公全集(頁

1010-1020

)。臺北市:文海。

[Chang

, c.-T.

(1963b). A report to throne of plan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 system in

Hubei. In C.-

T.

Chang (Ed.)

,

A collected works of

Ch的-Tung

Chang

(pp. 1010-1020).

(28)

張之洞( 1963 c)。保薦經濟特科人才摺。載於張之洞(主編) .張文襄公全集(頁 1006­

1009

)。臺北市:文海。

[Chang

,

c.-

T.

(1

963c). A report to throne of recommending the talents for subject of politics and

governance. In

c.-

T.

Chang (Ed.)

,

A collected works of Chih- Tung Chang (pp. 1006-1009).

Taipei

,

Taiwan: Wen-Hai.]

張之洞 (1963d) 。保薦經濟特科人才摺。載於張之洞(主編) .張文襄公全集(頁

1032-1034

)。臺北市:文海。

[Chang

,

c.-

T.

(1

963d). A report to throne of recommending the talents for subject of politics and

governance. In

c.-T.

Chang (Ed.)

,

A collected works ofChih-Tung Chang

(p

p. 1032-1034).

Tai闕,

Taiwan: Wen-Hai.]

張之洞(

1963e

)。致京張冶秋尚書。載於張之洞(主編).張文襄公全集(頁3279­

3280

)。臺北市:文海。

[Chang

,

c.-T.

(1

963e). A letter to minister Yeh-Chiu Chang. In

c.-T.

Chang (Ed.)

,

A collected

works ofChih-Tung Chang (pp. 3279-3280). Taipei

,

Taiwan: Wen-Hai.]

張之洞( 1963[) 。致張野秋。載於張之洞(主編) .張文襄公全集(頁4062 )。臺北

市:文海。

[Chang

,

c.-T.

(1

963

f).

A letter to Yeh-Chiu Chang. In

c.-T.

Chang (Ed.)

,

A collected works of

Chih-Tung Chang (p. 4062). Taipei

,

Taiwan: Wen-Hai.]

張之洞( 1998a) 。札羅振玉等前赴日本編譯教科書並派劉洪烈赴日本考察教法管學事宜 並咨會出使日本大臣。載於苑書義、孫華峰、李秉新(主編) .張之洞全集﹒公蠣

(頁4155-4156 )。石家莊:河北人民。

[Chang

,

c.-

T.

(1

998a). An order to send Chen-Yu Lo and other delegates to visit Japan for

editing textbooks and Hung-Lieh Liu for inspecting her school management and a letter to

envoy in Japan. In S.-

I.

Yuan

,

H.-

F.

Sun

,

& B.-S. Li (Eds.)

,

A collected works ofChih-Tung

Chang: Officialletters (pp. 4155-4156). Shijiazhuang

,

China: Hebei People.]

張之洞( 1998b) 。札委學務處總辦等。載於苑書義、孫華峰、李秉新(主編) .張之洞 全集﹒公觸(頁41 師-4109 )。石家莊:河北人民。

[Chang

,

c.-T.

(1

998b). An order to the director of education office. In X.-

I.

Yuan

,

H.-F. Sun

,

&

B.

-x.

Li (Eds.)

,

A collected works ofChih-Tung Chang: Officialletters (pp. 4108-4109).

Shijiazhuang

,

China: Hebei People.]

張之洞(

1998c

)。札北善後局墊發選派各員生赴日本游歷游學費用(附單)。載於苑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IGURE 5. Item fit p-values based on equivalence classes when the 2LC model is fit to mixed-number data... Item fit plots when the 2LC model is fitted to the mixed-number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power: Building partnerships

12 U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2005), Leading and coordinating CPD in

Linking Stereotype Threat and Anxiety Educational

12 U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2005), Leading and coordinating CPD in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Paper presented at an invitational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y and Priorities Board, the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and

To explore different e-learning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develop the language skill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