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觀察媒體的觀察:尼克拉斯‧魯曼的《大眾媒體的實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觀察媒體的觀察:尼克拉斯‧魯曼的《大眾媒體的實在》"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觀察媒體的觀察:

尼克拉斯‧魯曼的《大眾媒體的實在》

孫維三*

書 名:大眾媒體的實在(Die realitat der massenmedian) 作 者: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

譯 者:胡育祥、陳逸淳 出版日期:2006 年 4 月 出 版 社:左岸文化

(2)

本書為魯曼應用社會系統理論於大眾媒體之作。作者採取 徹底的建構主義角度,視大眾媒體為一封閉社會系統,基 於「自我指涉」和「異己指涉」兩種認知內容呈現它所建 構的真實。本書對於傳播研究的貢獻在於提出一個研究 「媒體和其訊息製造」的新典範,協助我們從系統再製的 觀點探討媒體和所處社會環境的關係,並思考媒體真實所 反映的利益。 尼克拉斯‧魯曼是近代歐洲極具影響力的社會學者,他所發展的 「系統理論」堪稱現代社會學之重要典範。但魯曼在英語系國家學術界 的接受度不高,學者對其作品的評價兩極化,究其原因大致可歸為以下 三點﹕一、雖然魯曼的著作等身,但英文翻譯的數量並不多;二、其著 作艱澀抽象,不易接受;三、系統理論在社會學理論中自成一格,和韋 伯、涂爾幹、馬克思等一路延伸下來的主流傳統幾乎毫無關係。 魯曼的 Social systems 英譯本在 1995 年出版(德文原著出版於 1984),此書詳細介紹了系統理論的基本概念。其後魯曼出版了一系列 應用系統概念分析社會實踐的著作,包括政治、法律、宗教、藝術、科 學、大眾媒介、愛情等;本書《大眾媒體的實在》即為上述系列之一。 在這一系列書籍中,魯曼沒有再從頭介紹他的系統概念,若讀者對魯曼 的系統概念不熟悉而直接閱讀此書,對本書內容將難以完全吸收。 在魯曼早期著作中即已提出「自我指涉」概念,強調思考邏輯的封 閉循環本質。在 Social systems 中,他更激進地採取了徹底的建構主義 角度(radical constructivism)作為系統理論的知識論。他引用人工智慧 先驅 von Foerster 的「二階觀察」概念(second-order observation)、生 物學家 Maturnara 和 Varelas 的「自我再製」(autopoiesis)理論、數學

(3)

家 Spencer-Brown 的算術邏輯基礎 (laws of form)作為系統操作的概 念假設。1 這些理論或強調觀察的先天限制性,或證明生物自我再製的 循環延伸性,或說明算術邏輯的建構性。 基於這些理論,魯曼認為所有系統(不論是社會、生物、或認知系 統)都是基於其所選定的「自我」與「環境」之差異來認知自我,再依 此認知再製自我的延續。在這過程中,自我是誰、環境為何、依兩者之 差異所發展出的「二元符碼」(binary coding)認知、依其觀察自我而 發展出的「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再製操作、依其認定自我和環 境的關係所發展出的「異己指涉」(other-reference)等,都是系統本 身自我建構而成。2 魯曼認為系統利用這些概念來觀察並再製自我,而魯曼則利用這些 概念來觀察系統如何觀察和再製自我;後者即魯曼所謂的「第二層次觀 察」或「二階觀察」(second-order observation)。 應用這些系統概念在大眾媒體上,魯曼視大眾媒體為一封閉之社會 系統,依其認定的「自我指涉」和「異己指涉」不斷的再製自我。這個 過程牽涉到兩個不同層面的觀察:在觀察大眾媒體如何依其「自我指 涉」來再製自我的層面,重點在媒體內部如何維持正常運作以確保生產 (即媒體的溝通活動);在「異己指涉」的層面,重點則在媒體如何界 定它和外在環境的關係;後者實為一「二階觀察」,因為我們在觀察媒 體如何觀察它與身處環境間的關係。 魯曼指出,媒體會選擇它認為外在環境有興趣的議題來建立它與環 境間的結構性關係。例如,選擇何類新聞題材來維持媒體與外在政治環 境(如政府管理單位)間的關係,或對題材採取何種關切角度來維持它 與道德環境(如輿論)間的關係,或製造何種娛樂節目來維持它與經濟 環境 (如廣告商)間的關係。

(4)

大眾媒體是基於「自我指涉」和「異己指涉」兩種認知內容來呈現 它所建構出的真實。例如,台灣的新聞媒體面對以色列與黎巴嫩的衝突 時,他們將考慮追蹤這則新聞的成本(選擇遣派人員赴當地採訪或依賴 外電來源)、如何克服訊息傳達的技術性困難、人員的知識是否足以報 導複雜的中東問題等「自我指涉」因素,以及台灣觀眾是否關心中東問 題、或當時是否有其他更吸引台灣觀眾興趣的新聞事件等「異己指涉」 因素;台灣觀眾所看到有關以黎衝突的新聞實為以上這些因素考量下的 產品。 魯曼所提《大眾媒體的實在》絕非意指大眾媒體有一真實的本質存 在,而是在解釋大眾媒體如何觀察和再製自我,亦即從媒體自身角度所 體會的真實世界。另需注意的是,因社會大眾所認知的世界乃經由大眾 媒體呈現而來,所以我們對世界的觀察其實是一種二階觀察,亦即我們 接收的訊息是經過媒體組織基於內部運作和外部的新聞議題設定、廣告 量、娛樂效果等考量下的結果,而媒體的真實亦建構了社會大眾的真 實。 本書對於傳播研究的貢獻,在於它提出一個研究「媒體和其訊息製 造」的新典範。透過魯曼的系統概念,我們可以從系統再製的角度來探 討媒體和其身處社會環境的關係,以及媒體如何選擇它的「訊息∕非訊 息」進而再製其本身;而媒體效果研究也可經由衡量行為認知的改變轉 為瞭解個人如何透過媒體建構其認知的真實,或從批判角度來思考媒體 所建構的真實反映出何種政治、經濟、意識形態、或性別利益。 魯曼在 Social systems 中曾提及他的系統理論有普遍的應用性,可 用來分析任何社會現象。曾有魯曼的擁戴者預言,社會學理論未來只有 一種,即由系統理論取代其他各家理論。 不過,對魯曼的系統分析不以為然者亦不在少數,其中最有名的當

(5)

然是魯曼的長期筆戰對手哈伯馬斯。哈伯馬斯對魯曼的一貫批評是系統 理論空有嚴謹的邏輯架構卻缺乏批判理念,對社會發展毫無任何正面價 值。另外,筆者也認為魯曼的眾多著作重在邏輯分析,敘述上相對薄 弱。讀者在研讀了本書或魯曼其他有關政治、法律、宗教、藝術、愛情 等系統各論後,可能會發現這些分析似乎只是用來反覆地驗證他的系統 概念。看過這些書後,可能並沒有增加我們對這些社會實踐或現象的瞭 解,而只是又念了一遍他的系統理論。 研讀此書者將可直接體會為何魯曼的著述常被認為「艱澀抽象,不 易接受」,這是因為本書並無概念介紹,而是直接進入應用分析。本書 內容建立在魯曼的諸多系統概念上,不易閱讀與譯者文筆無關。對照此 書與其英譯本,筆者以為本書翻譯當屬得體之作。對本書或對魯曼的系 統理論有興趣深入研究的讀者,筆者建議可研讀他的 Social systems (Luhmann, 1995)及《生態溝通》(Luhmann, 1990∕湯志傑、魯貴顯 譯,2001);前者完整呈現魯曼的方法論,而後者則有較多概念介紹。 整體而言,魯曼的許多系統概念,如系統、環境、觀察、二階觀 察、自我指涉、自我再製、意義、溝通 (communication)、結構、時 間性(temporality)、範圍(horizon)等都有其獨特解釋,讀者需先瞭 解這些概念才有可能一窺魯曼的系統世界。

註釋

1 von Foerster(1984)指出,傳統科學盲點之一為忽視主體在觀察過 程中的必要角色。如果對外在世界的觀察預設「觀察者」的存在, 那麼,科學應發展一「觀察觀察者」(observing observer)的理 論,此「觀察觀察者」的行動即「二階觀察」。von Foerster 認為

(6)

觀察者的本質(包括知覺特性、感應範圍、知識背景等)為觀察結 果之先天限制,觀察實為一基於觀察者本身的主體性為基礎之主動 建構過程。 生物學家 Maturnara 與 Varelas(1974)發現細胞會製造特定物質, 這些特定物質的功能即為製造此一細胞,他們稱這種循環產製的生 命現象為「自我再製」。 Spencer-Brown(1979)認為「劃分」(drawing a distinction)是所 有認知、思考、和邏輯的開始。這個想法頗似道家陰陽之說,第一 道「劃分」將混囤世界分為「這一半」和「不屬於這一半」。這是 所有認知的開始,接著下來我們可以設計更多的「劃分」方式在已 被劃分的範圍內規劃我們的認知。Spencer-Brown 認為,整個數學 體系是建構在 1,2,3,4…的「劃分」上。 2 魯曼指出,系統會基於它對自己的認識設定一種區分對自己「有 利」或「有害」的「二元符碼」(binary coding) 來認知事件並規劃 自己的行動,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行動同時亦再製了自己的生存。例 如,經濟系統以「利潤—虧損」、法律系統以「合法—非法」、而 科學系統以「真理—謬誤」等「二元符碼」來規劃自己的行動。 「自我指涉」意指系統以其所認定的自我和環境的差異作為行動參 考的基準,這是系統自我再製最重要的參考依據,而認知系統或社 會系統即分別依其「自我指涉」來再製它的認知或溝通活動 。魯 曼認為,社會系統的存在本質為其所製造的溝通活動,亦即社會系 統製造溝通活動來再製本身的存在。 「異己指涉」意指系統以其所認定的本身與環境間特定的依存關 係,作為行動參考的基準。如經濟系統的「自我指涉」為利潤, 「異己指涉」可能為同業競爭、法律規章、消費習慣等。

(7)

參考書目

湯志傑、魯貴顯譯(2001)。《生態溝通》,臺北﹕桂冠。(原書 Luhmann, N. [1990]. Ökologische kommunikation. Opladen: Westdeutsches Verlag.)

von Foerster, H. (1984). Observing systems. Seaside, CA: Intersystems Publications

Luhmann, N. (1995). Social system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aturnana, H., & Varela, F. (1974). Autopoiesis: The organization of living

systems, Biosystems 5(4): 187-324.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投資成長幅度遠低於2020年。就所觀察的國家來看,其中以對新加

(non-hypoelliptic) 的線性偏微分方程式而發展起來的一門學問。 許多大數學家如約瑟夫.孔 恩 (Joseph Kohn), 路易.尼倫博格 (Louis Nirenberg), 拉爾斯.霍曼德 (Lars

Warnen 和高斯 (Gauss) 等人也相繼獨立發表了 複數的幾 何表示。 其中以高斯的工作對於後代的數學產生普遍的影響。 實際上 Euler 並不是憑 空想像推 導出 Euler

Hague) 21, no.1 (Jan 1979) 1-19,以及”Two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The Layman/Monk Distinction and the Doctrines of the Transference of Merit,” in

對正多面體的較系統的研究始於古希臘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 他發現除了埃及人知道的三 種正多面體外, 還有正十二面體及正二十面體。

簡稱馬蒙(或譯麥蒙、邁蒙等,阿拉伯語:نﻮﻣﺄــﻤﻟا ,拉丁化: A l-M a’m ūn ),是阿拉伯帝 國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任哈里發(813

‡ 哈里斯民調中心(Harris Poll)在過去40年曾對90多個國家的 數百萬人進行了無數的調查,近年來Harris Poll

說明:本題藉由羅馬史家 Ammianus Marcellinus 描述外族的兩則資料,檢測學生能否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