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有機化合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七章 有機化合物"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七章

有機化合物

7-1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一.有機化合物的定義: 1.早期:早期的有機化合物是指來自動植物生命體之化合物,而無機化合物則是指來 自礦物界無生命之化合物。直到西元1828年,德國化學家烏拉在實驗室中,成第一 個有機物尿素(CO(NH2)2),其反應方程式如下所示,才修正其定義。 2KOCN(NH4)2SO4K2SO4 2NH4OCN 氰酸鉀

硫酸銨

硫酸鉀

氰酸銨 NH4OCN CO(NH2)2 氰酸銨 尿素 2.目前:現代有機化合物的定義則是指含碳之化合物均是;但亦有例外,如下所示 (1)碳的氧化物:COCO2。 (2)碳酸鹽類: 2 3 COHCO3。 (3)氰化物或硫氰化物:CNSCN (4)二硫化碳:CS2。 (5)氰酸鹽:OCN。 (6)金屬碳化物:CaC2。 二.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1.俗名: (1)前10個碳數以天干數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所含之碳原子數, 如庚烷為C7H16;若碳數超過10,則直接以數字代表,如十二烷為C12H26。 (2)以正(n)表示直鏈烷。 (3)異(iso)表示有分支鏈:表示直鏈上第 2 個碳原子上接有1個CH3支鏈。 (4)新(neo)也表示分支鏈:表示直鏈上第2 個碳原子接有 2 個CH3支鏈。 2.IUPAC系統命名法: (1)烷類的命名: step1選擇最長之碳鏈為主鏈決定其主要名稱。 step2由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開始給予最長鏈標號;以阿拉伯數字表示。 step3若有兩個等長碳鏈,則以取代基多的主鏈。 step4主鏈上支鏈作為取代基,主鏈名稱寫在最後面,取代基寫在前面,取代基 的編號與取代基之間以短線()連接。 step5若有兩個以上相同的取代基存在時,在取代基前加上二、三、四、、等國字代 表其個數,而相同取代基的編號則以逗點(,)隔開。 step6若有幾個不同的取代基存在時,碳數少的取代基先寫。 step7若是環烷類則直接於字首加上「環」字。 (2)烯類的命名:

(2)

a.以含雙鍵的最長碳鏈為主鏈決定其主要名稱。 b.以最小阿拉伯數字來表示雙鍵的位置;即雙鍵的標號要最小。 c.其餘皆與烷類相同。 (3)炔類的命名: a.以含參鍵的最長碳鏈為主鏈決定其主要名稱。 b.以最小阿拉伯數字來表示參鍵的位置;即參鍵的標號要最小。 c.其餘皆與烯類相同。 1.試根據各化合物的結構式,完成其命名。 (1) (2) (3) (4) 2.試寫出下列化合物的結構式: (1)2甲基3乙基戊烷。 (2)2,2,4三甲基庚烷。 (3)3,3二甲基5乙基庚烷。 (4)2,3,4三甲基己烷。 3.如右圖的有機化合物,根據IUPAC的命名,正確的是 (A)3,3二甲基4戊烯 (B)3,3 二甲基1戊烯 (C) 3甲基3乙基1丁烯 (D) 2甲基2乙基3丁烯。

(3)

三.常見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基:如下表所示。 官能基 類別 實例 官能基 類別 實例 R(鏈狀烴)OHC H OH2 5 (乙醇) 醚 CH OCH3 3(甲醚) 醛 HCHO(甲醛) 酮 CH COCH3 3(丙酮) 酸 CH COOH3 (乙酸) 酯 HCOOCH3(甲酸甲酯) 2 NH  胺 CH NH3 2(甲胺) 醯胺 CH CONH3 2(乙醯胺) 苯環OH 酚 SO H3 磺酸基 C H SO H6 5 3 (苯磺酸) 三.烴類衍生物的命名: 1.選出含官能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並將烷改成該官能基之名稱。如,醇OH 、醛 CHO  。 2.以最小阿拉伯數字標記官能基位置。 3.一個分子中,若同時出現多種官能基,其命名的先後順序是羧酸( COOH )、醯胺 )) (

(CO NH2 、醛( CHO )、酮(CO)、醇( OH )、胺(NH2)、醚(O)、烯、

炔、烷、鹵素。

4.下列各有機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確的是 (A)3甲基2戊烯 (B)3,3二甲基2己烯 (C)3甲基2戊酮 (D)3甲基辛烷 (E)4甲基環丁烯。

(4)

(A)2,4,4三甲基戊烷 (B)2,2,4三甲基戊烷 (C)2,4二甲基己烷 (D)正辛烷。 6.下列各種化合物中,具有幾何異構物的是 (A)2甲基2丁烯 (B)1,2二氯乙烯 (C)1 氯丙烯 (D) 2甲基丁烷 (E) 2戊烯。 7.下列各種命名,屬於右列結構式之化合物的是 (A)2,3-二甲基-4-第二丁基庚烷 (B)2,3,5-三甲基-4-正丙基庚烷 (C)3-甲基-4-異戊基庚烷 (D)2,3-二甲基-4-異丁基庚烷 8.寫出下列各有機物的IUPAC命名。 (A)  (B) (C) (D) (E)

(5)

<Homework 7-1>

1.下列各化合物中,屬於有機化合物的有 (A)CH3Cl (B)CO(NH2)2 (C)NaCN (D) 3

NaHCO (E)CO。(AB)

2.下列各種有機化合物的名稱中,依IUPAC的系統命名法,錯誤的是 (A)2,4二甲基戊 烷 (B)2,2,3三甲基戊烷 (C)環己烯 (D)2甲基3戊炔。(D) 3.下列各種化合物中,具有幾何異構物的是 (A)二氯乙烯 (B)1丁烯 (C)2甲基2丁烯 (D)2甲基戊烷 (E)2丁烯。(AE) 4.試寫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結構式。 (1)甲基環戊烷 (2)2甲基丙烯 (3)間二氯苯 (4)TNT (5)2,2,3三甲基己烷 (6)鄰二乙基 苯 (1) (2) (3) (4) (5) (6) 5. 試寫出下列化合物的IUPAC命名。 (1) (2) (3) (4)

(6)

3甲基環己烯 1甲基環己烯 2,3戊二烯 1,4戊二炔 (5) 乙烯基乙炔 6.某有機化合物經元素重量分析得結果O53.33%、H 6.67%、C40%;又知該 化合物的分子量為180,則下列各項敘述中,正確的是 (A)簡式為CH2O (B)分子式 為C7H16O5 (C)屬於烴類 (D)分子式為C6H12O6 (E)屬於芳香烴。(AD) 7.(甲)甲烷(乙)環戊烷(丙)乙烯(丁)苯(戊)乙炔(己)蒽(庚)環己烯。上列 7 種化合物中 (1)屬於飽和烴的有那些?(甲、乙) (2)屬於不飽和烴的有那些?(丙、丁、戊、己、庚) (3)屬於芳香烴的有那些?(丁、己) (4)屬於脂環烴的有那些?(乙、庚) (5)屬於鍵狀烴的有那些?(甲、丙、戊) 8.下列各種化合物中,屬於不飽和烴的有 (ABC) (A) (B) (C) (D)CH3CH2CH3 (E) 9.下列關於芳香烴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苯是屬於共振結構的不飽和烴 (B)己烷在Pt 為催化劑之作用下,可脫氫生成苯 (C)苯與水不互溶,能溶解脂肪、樹脂等有機物 (D) 苯為平面正六角形分子,鍵角均為120o (E)苯中的碳以sp2混成軌域鍵結。(ABCDE) 10.分子式為C4H10的異構物有

x

種,而分子式為C5H12的異構物有 y 種,則x y? (A)2 (B)3 (C)4 (D)5。(D) 11.於STP下,取某烴類0.56L,使其完全燃燒後所產生的氣體,通入氯化鈣乾燥管, 結果管重增加1.8g ;在通過氫氧化鈉水溶液瓶,結果瓶重增加4.4g,則該烴類可 能之異構物共有幾種? (A)5 (B)6 (C)7 (D)8 。(B) 12.下列有關烯類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烯類雙鍵上的碳原子是以sp3混成軌域參與鍵 結 (B)常溫下烯類的碳-碳雙鍵不能轉動,因此 2丁烯有兩種幾何異構物 (C)相同性 質的取代基在雙鍵同一邊者,為反式異構物 (D)烯烴不溶於水而易溶於有機溶劑,例 如:苯、四氯化碳 (E)烯類屬於飽和烴。(ACE) 13.寫出下列有機化合物的正確名稱。

(7)

7-2 各類有機化合物的重要反應、性質與用途 一.有機鹵化物: 1.定義:烴類化合物上的氫原子被鹵素原子( X)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一般而言, 其通式為RXCnH2n1X 。 2.性質: (1)沸點較同碳數的烷類高。 (2)同碳數、不同鹵素取代的衍生物;當鹵素原子愈大,其衍生物的沸點愈高。如, )) 42 ( ) 5 ( ) 24 ( ) 79 ( (CH3F oC CH3Cl oC CH3Br oC CH3I oC (3)難溶於水,但可溶於有機溶劑。 (4)可與烷類互溶,故衣服上若沾有汽油時,可利用鹵烷類清洗。 (5)於酸中很穩定,但於強鹼環境下會發生取代反應而生成醇類。反應如下:   OH(aq) ROH X(aq) RX ,其中反應速率的大小順序是RIRBrRClRF。 (6)於乙醇的鹼性(NaOH)環境下,會進行脫去反應得到烯類,反應如下: RCH CH X OH CHOH RCH CH X aq H O aq) 2 ( ) 2 ( 2 2  2 5      3.製備: (1)烷類的鹵化:烷類在常溫時不易發生化學反應,但在高溫(約300oC)或照光時, 會與鹵素進行取代反應生成鹵化物。 a.反應通式:RHX 照光  RXHX 2 。 b.範例:甲烷的氯化反應。 CH4Cl2照光  CH3ClHCl CH Cl   CH ClHCl 3 2 4 照光 CH3ClCl2照光  CH2Cl2HCl CH 2Cl CH Cl 2HCl 2 2 2 4 照光   CH2Cl2Cl2照光  CHCl3HCl CH 3Cl CHCl 3HCl 3 2 4 照光   CHCl3Cl2 照光  CCl4HCl CH 4Cl CCl 4HCl 4 2 4 照光   c.三氯甲烷(CHCl3)俗稱為氯仿,是具有甜香之無色液體,曾用為麻醉劑。 d.四氯化碳(CCl4)是比重較大(約為1.595)的無色液體,具有毒性,為常用之溶劑 及乾洗劑。 e.鹵素之反應活性F2 Cl2 Br2 I2。 (2)醇類(ROH)與鹵化氫(HX)反應: a.反應通式:ROHHXRXH2O。 b.速率快慢:若是相同醇類與不同鹵化氫反應,則反應速率的快慢順序是 HF HCl HBr HI    ;若是不同醇類與相同鹵化氫反應,則速率快慢是依醇類 級數,則反應速率的快慢順序是3o2o1o0o c.速率快慢的判斷,可將ROH視為鹼性物質與(HX)酸作用即可。

(8)

+ Cl2 AlCl3 ©ÎFeCl3 Cl + HCl + Cl2 µµ¥~½u µL¶Ê¤Æ¾¯ Cl Cl Cl Cl Cl Cl (3)苯的鹵化:芳香族雖有

鍵,但無法進行加成反應,唯有於特殊條件下,可進行 取代反應。 a.有催化劑的取代反應: C H Cl FeClorAlClC H ClHCl 5 6 2 6 6 3 3 b.無催化劑的取代反應: C6H6 3Cl2紫外線無催化劑C6H6Cl6 (4)甲苯的鹵化:類似苯的反應;但不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產物。 a.C H CH Cl hC H CH ClHCl 2 5 6 2 3 5 6 3  b.C H CH Cl FeFeClC H CH ClHCl 3 4 6 2 3 5 6 或 3 (5)烷基苯的側鏈取代反應:鹵素取代在苯上的烷基上,比烷更易進行。鹵素的取代 在烷基的鄰位及對位上。如下所示 (5)烯的加成反應:遵守馬可尼可夫原則。 a.CnH2nX2 CnH2nX2。 b.CnH2nHXCnH2n1X 。 (6)炔的加成反應:遵守馬可尼可夫原則。 a.CnH2n2 2X2 CnH2n2X4。 b.CnH2n2 2HXCnH2nX2。

(9)

4.鹵烷中鹵素元素的檢驗:先取少量鹵烷,加入足量的NaOH充分振盪後靜置,取 上層澄清液,加入硝酸銀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鹵烷中為氯原子;淺黃色沉澱 為溴原子;黃色沉澱則為碘原子。 5.常見的反應:比同碳數的烷活潑,主要反應為取代與消去反應。 (1)取代反應: a.鹵烷中的鹵原子( X )被羥基( OH )取代,並生成醇類。如,   ( ) 2 5 ( ) 5 2H Br OH aq C H OH Braq C b.鹵烷與氨水共熱,生成胺類。如, I NH NH CH NH I CH3 2 3(aq)  3 24 (2)脫去反應:鹵烷與強鹼的乙醇溶液共熱,脫去鹵化氫生成烯類。如, CH CH CH BrNaOH alc  CH CHCHH ONaBr

2 2 3 ) ( 2 2 3 (3)如下表所示: 取代反應(水解) 消去反應 反應 條件 鹵烷與NaOH的水溶液在常 溫下或加熱 鹵烷與NaOH的乙醇溶液,加熱 反應 過程 X 被OH取代 從兩個相鄰的碳上脫去H X 形成烯或炔 產物 醇(鹵苯則生成苯酚)與鹵鹽 烯、炔與鹵鹽+水(HXMOH的中和產物) 實例 6.常見的有機鹵化物: (1)氟氯烷: a.為含有Cl和 F 的多鹵化烴類,如:CHClF2、CCl2F2、CCl3F 等等。 b.化性穩定而非腐蝕性的低沸點液體或氣體。 c.可作為冷凍劑。 (2)特夫綸(C2F4)n: a.為四氟乙烯的聚合物。 b.係較耐溫的抗腐蝕性塑膠,性安定。 c.常用於墊片和閥襯料。 (3)聚氯乙烯(PVC(CH2CHCl)n): a.為氯乙烯的聚合物。

(10)

b.無味無臭,不溶於大部份的有機溶劑。 c.用於製造塑膠管、人造皮革、包裝膜。 (4)多氯烴: a.是有效的殺蟲劑,且屬於硬性殺蟲劑,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現已被禁止使用。 如, DDT (二氯二苯三氯乙烷)與六氯化苯(BHC)。如圖7 1 。 BHC DDT 圖7 1 DDT (二氯 二苯三氯乙烷)與六氯化苯(BHC)的結構 b.戴奧辛:沸點高、不易溶於水,毒性甚強,化性安定,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其 結構如圖7 2 。 c.多氯聯苯:對電的絕緣性極佳,耐酸耐鹼化性安定,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其結 構如圖7 2 。聯苯中的H有3 ~ 5個被Cl取代。 戴奧辛 多氯聯苯 圖7 2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結構 (5)三氯甲烷(CHCl3):俗稱氯仿。 a.具有甜香味的無色液體。 b.比重大於水。 c.對肝臟有毒性;常用於油脂、橡膠、樹脂等等。 (6)四氯化碳(CCl4):或稱四氯甲烷。 a.不溶於水,比重大於水的無色液體。 b.具有毒性,但不能燃燒。 6.鹵化烷之命名及其異構物數目: (1)命名:依烴來命名,將鹵素視為取代基,排列於烴基之前;如, 2-氯丙烷 1-氯-2-甲基丁烷     1-氯-1-丁烯 (2)異構物數目: a.異構物數目:以C H Cl4 9 為例。先寫出烷類之碳鏈異構物,再依對稱性畫鹵基之 位置異構。

(11)

(a)先畫碳鏈異構:   (b)再畫氯的位置異構: b.鹵烷的異構物數目: 3 7 C H Cl C H Cl4 9 C H Cl5 11 C H Cl3 6 2 C H Cl4 8 2 C H Cl3 5 3 C H Cl3 4 4 2 4 8 4 9 5 6 1.將化合物C5H10與氯行加成反應,則可生成的二氯化物共有幾種? (A)4 (B)5 (C)6 (D)7。 2.若化合物 3甲基戊烷中的 1 個氫原子被 1 個氯原子所取代,則可生若干種異構物? (A)2 (B)3 (C)4 (D)5 。 3.下列各種化合物中,加入足量的氯化氫(HCl)後可得2,2二氯丁烷的是 (A)1丁烷 (B)2丁烷 (C)2氯1丁烯 (D)1丁炔 (E)2丁炔。 4. 下 列 各 物 質 的 俗 名 與 化 學 式 配 對 中 , 正 確 的 是 (A)DDTC6H6Cl6 (B) 氯 仿 2 2Cl CH  (C)氟氯烷CF2Cl2 (D)特夫綸CF2CF2 (E)PVCCHClCH2。 5.C H Cl5 11 之結構異構物有幾種?(不計其光學異構物) (A) 5 (D)6 (C)7 (D)8。

(12)

6.下列有關鹵烷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所有的鹵烷均為難溶於水且比水重之液體 (B) 3 CH Cl可以進行消去反應 (C)所有的鹵烷均通過取代反應製得 (D)CH CHBrCH3 3既 能發生消去反應也能發生水解反應。 7.下列哪些化合物可與一當量的HBr,在適當的反應條件下,得到2-溴丁烷? (A)2- 丁炔 (B)2-丁酮 (C)順-2-丁烯 (D)2-丁醇 (E)1-丁醛。(93 指考) 8.一種新型的滅火劑「1211」,其分子式為CF ClBr2 ,命名方法為按碳、氟、氯、溴的順序 分別以阿拉伯數字表示相對應元素的原子數目(末尾的 0 可省略)。按此原則,則下列 化合物的命名中,錯誤的是 (A)CF Br3 1301 (B)C F Cl2 4 2 242 (C)CF Br2 2 122 (D)C Cl Br2 2 2 2022。 二.醇、酚、醚: 1.醇類: (1)定義:烷類(RH)上的氫原子(至少一個)被羥基( OH )取代,即可得ROH;若 是 2 個氫原子被取代則稱之為二元醇,依此類推。 (2)通式:ROHCnH2n1OH 。 (3)分子式:CnH2n2O。 (4)分類: a.依級數分類: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仍有3個位置可接其他碳原子;若只接 1個 碳原子(其他接氫原子),則為第一級醇(1o),其他依此類推。 (a)一級醇(1o醇):與羥基相連的碳上連接一個碳者。如圖7 3 (b)二級醇(2o醇):與羥基相連的碳上連接兩個碳者。如圖7 3 (c)三級醇(3o醇):與羥基相連的碳上連接參個碳者。如圖7 3

(13)

一 級 醇 二級醇        三級醇 b.依元數分類:含有若干個OH 數,就稱之為若干元醇。 (a)一元醇:含有一個OH基。例如,甲醇(CH OH3 )。 (b)二元醇:含有二個OH基。例如,乙二醇(CH OHCH OH2 2 )。 (c)多元醇:含有三個OH基以上者。例如,丙三醇(甘油CH OHCHOHCH OH2 2 ) (5)命名: a.找出含羥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再將烷字改成醇字。 b.以最小的數字標出羥基的位置,其餘照舊即可。 c.範例。     2-丁醇      3-甲基-3-戊醇       苯甲醇 (6)製備: a.醣類發酵製造乙醇: C6H12O6(aq) 酒精發酵2C2H5OH2CO2 b.有機鹵化物的水解: RXOH(aq)ROHX(aq) c.烯類的水合: C H H O CnH n OH H n n 2  2  21  d.烯類的氧化反應:   2 2 2 4 C H (OH) H C KMnO OH n n n n 二元醇。 e. 醛、酮的還原反應: o n n Pt n nH CHO H C H CH OH C 2 12 2 2 1 o n n n n Pt n n n nH COC H H C H CHOHC H C 2 1 2 12  2 2 12 f.由水煤氣於高溫高壓下合成甲醇: CO H ZnOCrO CH OH 3 2 2 3 2   (7)性質:

(14)

a.物理性質: (a)因為含有羥基( OH ),會產生氫鍵,故沸點較分子量相近的醛、酮、醚、酯、烷 類高。 (b)醇類可與水產生分子間氫鍵,故分子量小的醇類可與水以任何比例互溶。 (c)分子量愈大,在水中溶解度愈小,但沸點漸增。 (d) 其 同 分 異 構 物 中 , 支 鏈 愈 多 , 沸 點 愈 低 (1o2o3o), 水 溶 性 愈 大 ) 1 2 3 ( o o o (e)分子形狀愈對稱,熔點愈高。 b.化學性質: (a) 酸 性 反 應 : 醇 類 與 活 性 大 的 金 屬 作 用 , 可 產 生 氫 氣 ; 其 速 率 大 小 順 序 o o o 2 3 1   。 2 2 1 H RONa Na ROH   (b)鹼性反應:醇類與鹵化氫反應產生鹵烷類;其速率大小順序是醇類3o2o1o 鹵烷類則是HIHBrHClROHHXRXH2O (c)醇類與濃硫酸作用,可脫水生成醚或烯類。其速率大小順序3o2o1o 分子間脫水,形成醚; C H OH H SO oC C H OC H H O 2 5 2 5 2 140 ~ 130 5 2 2 4 2   分子內脫水,形成烯;C H OH HSO oC CH CH H O 2 2 2 180 5 2 2 4    (d)酯化反應:醇類與有機酸作用,可產生酯類;其速率大小順序3o2o1o

RCOOH ROH H RCOOR H O

2 ,

, 

(e)氧化反應:

1 醇o RCH OHK2C2rO7(H)RCHOKMnO4orK2Cr2O7RCOOH 2

(醛) (羧酸) 1 醇o RCH OHKMnO 4 RCOOH

2 (羧酸)

2 醇oRR,CHOHKMnO4orK2Cr2O7(H)RCOR, (酮)

(15)

(8)常見的醇類: a.甲醇(CH3OH): (a)可從木材蒸餾而得,俗稱木精。 (b)為無色液體,bp64.7oC (c)具有毒性,若誤飲或長時間吸收,則會傷害各種器官及神經系統,嚴重者導致 失明甚至死亡。 (d)屬於常用溶劑,並可用於製造甲醛、染料。 (e)所謂的工業酒精(變性酒精)就是於酒精中添加9%的甲醇與少量的苯或汽油及 紅色染料。 b.乙醇(CH3CH2OH): (a)俗稱酒精。 (b)為無色液體,bp78.3oC (c)工業上可由乙烯與水加成反應可製得。 (d)常用於溶劑、燃料、消毒劑、塗料或香料之溶劑。 c.乙二醇(CH2OHCH2OHC2H4(OH)2): (a)無色略帶甜味的黏稠液體。 (b)有毒性,能與水互溶。 (c)可作為抗凍劑、黏著劑的原料。 (d)可與對苯二甲酸縮合聚合產生達克綸。 d.丙三醇(C3H5(OH)3): (a)俗稱甘油,無色無臭具有甜味的油狀液體。 (b)能與水互溶,並具有保溼作用。 (c)屬於皂化過程中的副產物。 (d)可用來製造化妝品、墨水、塑膠與抗凍劑。 2.酚類: (1)定義:苯環上的氫原子被羥基( OH )取代者,即是酚。 (2)通式:ArOH 。 (3)命名:酚類中最簡單的化合物是苯酚(簡稱酚),在許多的化合物中會以酚為基名, 來幫其他酚類命名。如, 酚 鄰二酚 間二酚 對二酚

(16)

3-甲基酚(間甲酚) 2,4,6-三溴苯酚 (4)製備: a.可由煤的乾餾產物煤溚中提取。 b.由氯苯來合成。反應方程式如下: C H Cl Fe C H Cl NaOH C H ONa HCl C H OH 5 6 5 6 5 6 6 6  2 高溫高壓  。 (5)酚的性質: a.無色晶體,mp 43oCbp 182oC均高於同分子量的烴類;因為可形成氫鍵。 b.酚類雖可與水產生氫鍵,但溶解度不大(9.3g 100gH2O);但可溶於乙醇或乙醚。 c.難溶於水,但因為是酸性物質,故可與氫氧化鈉水溶液作用,產生可溶性鹽類。如 O H ONa H C NaOH OH H C6 5   6 52 d.俗稱石炭酸,酸性物質但其酸性比碳酸更弱,無法使石蕊試紙變紅色;故其另一 半(共軛鹼)是很強的鹼。 e.常用於製造合成樹脂、電木、染料、醫藥品、除草劑等等。 (6)芳香環上的取代反應:OH 可使芳香環活化,故酚比苯環易發生取代反應,但 取代基一定在OH的鄰位及對位上。如, a.   2 (aq) Br  (白)↓ 2 H O  ,可用來定性或定量檢驗苯酚。 b.酚可與活性大的金屬(NaKCaBa)反應產生氫氣。如,    Na→ 2 1 2H  c.與氯化鐵(FeCl3)顯色反應:此反應可用於檢驗酚類。 或 或 呈紫色(註) 呈綠色(參考即可) 註 :6 FeCl3 Fe3    紫色錯合物

(17)

3.醚類: (1)定義:醇或酚羥基上的氫原子被烷基取代後的生成務即是。 (2)通式:ROR,ArO Ar, (3)命名:直接以氧原子所將的兩個烴基來命名。如,二甲醚(甲醚)CH3OCH3、甲 乙醚CH3OC2H5、甲基第三丁醚CH3OC(CH3)3。 (4)製備: a.醇類分子間脫水: 分子間脫水,形成醚; C H OH H SO oC C H OC H H O 2 5 2 5 2 140 ~ 130 5 2 2 4 2   分子內脫水,形成烯;C H OH HSO oC CH CH H O 2 2 2 180 5 2 2 4    b.醇鈉與鹵烷的反應: RONaR,XROR, NaX (5)性質: a.沸點低,幾乎與同碳數烷類一樣,比其同分異構物的醇類低,具有香味。 b.碳數愈多沸點愈高。 c.分子呈角形,稍具極性,但對水的溶解度不大;但乙醚則因為可與水產生氫鍵, 故溶解度稍微大一點。 d.化性安定,不與酸、鹼、氧化劑及還原劑作用。但可與氫鹵酸(HX)作用,反應如 下R O R HX RX H O R HX R X H O 2 , , ,    4.醇與醚互為同分異構物:以C H O5 12 為例:       

(18)

O H Cn 2n2 C2H6O C3H8O C4H10O C5H12O 鑑別法 醇類(ROH) 1 2 4 8 可與Na、 K 作用產生氫氣 醚類(ROR,) 1 1 3 6 Na、 K 不反應 9.下列有關苯酚性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具有弱酸性 (B)可被KMnO4 aq( )氧化 (C)可 溶於氫氧化鈉水溶液 (D)酸性比碳酸弱。 10.下列有關酚類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酚為煤溚的主要成分之一 (B)酚俗稱石炭酸, 可使藍石蕊試紙呈紅色 (C)酚的烴基具有弱酸性,能與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鹽而 溶解 (D)酚常用來合成解熱鎮痛劑的阿斯匹靈。 11.下列有關醇類氧化產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2丙醇可氧化生成丙酮 (B)甲醇可與 強氧化劑作用生成甲酸 (C)乙醇可被二鉻酸鉀氧化生成乙醛 (D)2甲基2丁醇可被 氧化生成乙酸。 12.已知,化學式為C4H10O的某有機化合物被二鉻酸鉀的酸性溶液氧化後,會生成中 性化合物C4H8O,且此中性化合物不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紅色沉澱,則原來的有 機化合物可能是 (A)1丁醇 (B)2丁醇 (C)乙醚 (D)2甲基2丙醇。 13.下列各種方法中,最常用來製造甲醇方法是 (A)CO與氫氣在催化劑下的反應 (B)甲

(19)

醇與K2Cr2O7在有控制性的氧化而製得 (C)葡萄糖的發酵 (D)乙烯與水的反應。 14.下列何項醇類 1 莫耳需耗掉 0.8 莫耳酸性的過錳酸鉀始能完全氧化? (A)1-丁醇 (B)2-丁醇 (C)2-甲基-1-丙醇 (D)2-甲基-2 丁醇 (E)苯甲醇 15.已知,化學式為C4H10O的某有機化合物被二鉻酸鉀的酸性溶液氧化後,會生成中 性化合物C4H8O,且此中性化合物會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紅色沉澱,則原來的有 機化合物可能是 (A)1丁醇 (B)2丁醇 (C)乙醚 (D)2甲基2丙醇。 16.下列有關醇類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工業用酒精常加入甲醇稱為變性酒精 (B)極地 的魚類可以生活在很冷的環境中是因體內含有乙二醇這種抗凍劑 (C)醇類可與水形 成氫鍵,故醇類對水的溶解度均很高 (D)三級醇與丙三醇均不能被過錳酸鉀氧化 (E) 乙二醇與甘油均可與鈉反應。 17.下列有關乙醚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乙醚是石油醚的主要成分 (B)乙醚在水中的溶 解度小於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 (C)乙醚的分子式為C H O2 6 (D)乙醚的沸點低於乙醇 的沸點 (E)乙醚分子的結構對稱,分子的偶極矩為零。(82 日大) 18.下列有關化合物的檢驗方法中,正確的是 (A)檢驗二氧化碳可將氣體通入過錳酸鉀 溶液,會使溶液褪色 (B)檢驗臭氧可將氣體通入含碘化鉀的澱粉溶液中,會呈現藍 色 (C)檢驗氯化鉀的鉀成分,可觀察其焰色反應,火焰呈現黃色 (D)檢驗芳香烴可加 入溴水,會使溴水褪色 (E)檢驗苯酚可加入氯化鐵(III)溶液,會呈現紫色。

(20)

三.醛、酮: 1.醛: (1)定義:是指含有醛基( CHO ),如右所示之化合物,即是。 (2)通式:CnH2n1CHO(n 0、1、 2 、、、)或RCHO。 (3)命名:其主鏈乃是含有羰基的最長碳鏈,而且羰基上碳原 子 的 編號是第一號碳,且比其他官能基優先,故不須 註 明 其編號。如, (4)製備: a.第一醇(1o)與溫和的氧化劑 2 7 2 (Cr OCu)作用,可被氧化成醛。如, O H Cr HCHO H O Cr OH CH 2 3 2 7 2 3 8 3 2 7 3       O H CHO CH O OH H C Cu oC 2 3 250 2 5 2 2 2 2    b.炔類水合: C H HgSO HSO CH CH OH CH CHO 3 2 2 2 4 24[  ( )] (5)性質: a.常溫下甲醛為氣體,其餘為液體。 b.醛類分子中含有羰基(CO),所以分子具有極性,故沸點較同碳數之烷類及醚 類高但比具有氫鍵的酸或醇低;同樣的沸點隨原子量的增加而升高。 c.醛類的羰基可與水形成氫鍵,故低碳數的醛可溶於水(乙醛與水完全互溶)。 d.醛與氫在NiPt的催化下會還原成醇,如 CH CHO H NiorPt CH CH OH 2 3 2 3    e.醛具有還原性,就是本身可被氧化。如 (a)在過錳酸鉀之酸性溶液中被氧化成酸。如,

HCHO MnO H HCOOH Mn2 H2O

4 6 5 2 3 2 5        (b)醛類可與斐林試液產生紅色Cu2O沈澱。 (c)可與多侖試液產生銀鏡反應。 f.大多的醛類具有香味,可做香料或調味料。 (6)常見的醛類: a.甲醛(HCHO): (a)最簡單的醛類,俗稱福馬林。 (b)無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氣體;bp21oCmp 92oC

(21)

(c)易溶於水及乙醇。 (d)極性分子,屬於sp2的平面結構。 (e)市售的福美林為約37%的甲醛水溶液,可作為防腐劑或消毒劑也可用為酚樹脂 或 樹脂原料。 b.乙醛(CH3CHO): (a)乙醛亦為刺激性臭味的氣體,性質與甲醛類似。 (b)可用於製造乙酸。 2.酮類: (1)定義:是指含有羰基(CO)的化合物,即是。 (2)通式:CnH2n1COCmH2m1或RCOR,。 (3)命名:其主鏈乃是含有羰基的最長碳鏈,而且羰基上碳原子的編號要最小。如,   (4)製備: a.第二醇(2o)與金屬催化,使其氧化或脫氫。如, 2 3 3 250 3 3CH(OH)CH CH COCH H CH Cu oC       b.第二醇(2o)與氧化劑作用。如, O H Cr COCH CH H O Cr CH OH CH CH 3 2 3 3 2 7 2 3 3 ( ) 8 3 2 7 3         c.炔類水合: CH3CCH 4 2 4 CH3COCH3 SO H HgSO  (5)性質: a.因為含有羰基(CO),所以分子具有極性,故沸點較同碳數之烷類及醚類高, 但比具有氫鍵的酸或醇低;與同碳數的醛類相近。 b.酮類的CO可與水形成氫鍵,故丙酮與水完全互溶,但隨酮類碳原子數增加, 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c.化性安定,不與多侖、斐林試液反應;不被氧化成酸。 (6)常見的酮類: a.丙酮(CH3COCH3): (a)最簡單的酮類。 (b)無色、高揮發性液體;bp56.3oC (c)可溶於水,亦可溶解於有機溶劑。 (d)丙酮無還原力,不與斐林、多侖試液反應。 (e)丙酮為常用的有機溶劑,可溶解假漆、人造絲、賽璐珞等有機化合物。 四.醛與酮的比較: 1.物性:

(22)

(1)碳數少的醛(甲、乙醛)均有刺激性臭味,碳數多的醛類則有芳香味,尤其是含有 苯環的醛(如肉桂醛及苯甲醛)具有特殊的香味,酮類也有特殊的味道。 (2)常溫下甲醛為氣體,其餘醛、酮為液體。 (3)醛、酮分子中含有羰基(C O ),分子有極性,故沸點較同碳數的烴、醚高,但因 為分子無氫鍵,故沸點較同碳數的醇、酸低。 (4)醛、酮的羰基可與水形成氫鍵,故低級醛、酮對水溶解度(甲、乙醛及丙酮與水完 全互溶),溶解度會隨碳數的增加而減少。 2.化性:醛類有個氫原子接在羰基上,此碳上之 H 可被氧化為C OH 而成為酸類, 故醛類具有還原性,很容易被氧化,而酮類則否。因此可依此氧化反應來區分醛與 酮。 (1)斐林試液:可將醛氧化成酸,生成紅色氧化銅(I)沉澱。 a.組成:銅離子與酒石酸鉀鈉的鹼性溶液;即是硫酸銅(CuSO4)、氫氧化鈉 )

(NaOH 與酒石酸鉀鈉(KOOCCH(OH)CH(OH)COONa的混合液。其中,酒

石酸鉀鈉是一種鉗合劑,可與Cu2生成錯離子,以防止 2 ) (OH Cu 的沈澱。 b.反應方程式:醛類物質與斐林試液混合時,則銅離子將被醛類還原成氧化亞銅 得到紅色沈澱。如下所示: ( ) 2 ( ) 2 () 2 ) ( 5 3 2Cuaq OH aq RCOO Cu Os H Ol RCHO        (2)多侖試液: a.組成:為硝酸銀之氨水溶液,通常以[Ag(NH3)2 OH]來表示;於配製過程中, 初 期 會 生 成 紅 褐 色 Ag2O沈 澱 , 若 繼 續 加 入 氨 水 , 則 沈 澱 會 溶 解 並 產 生  ) ( 2 3) (NH aq Ag 。 b.反應方程式:多侖試液與醛共熱,則二氨銀錯離子被還原成金屬銀析出於試管 壁呈現銀鏡,稱為銀鏡反應,方程式如下所示: RCHO2Ag(NH3)2 3OH RCOO 2Ag(s) 4NH32H2O (3)注意事項: a.上述兩反應,可用於檢驗還原性糖類,如葡萄糖(含醛有基)。 b.多侖試液可與(芳香醛)反應,但斐林試液不能,故利用此特性可區分脂肪醛與芳 香醛。 c.本氏液成份:檸檬酸鈉錯合銅離子的鹼性溶液,反應與斐林類似,也可用來檢 驗醛類化合物。 3.醛與酮互為同分異構物:以C H O5 10 為例

(23)

O H Cn 2n CH2O C2H4O C3H6O C4H8O C5H10O C6H12O 醛類(RCHO) 1 1 1 2 4 8 酮類(RCOR,) 0 0 1 1 3 6 19.已知含C 、H 、O的某有機物5.8g ,經完全燃燒後可得13.2g CO25.4g O H2 ;又此有機物在1atm、60oC下其擴散速率為氧的0.74 倍,且會使MnO4褪 色,則該有機物可能是 (A)正丙醇 (B)丙酮 (C)丙醛 (D)丙酸。 20.丙炔與水加成反應後的產物是 (A)丙醛 (B)丙酮 (C)正丙醇 (D)異丙醇。

21.下列各物質中不與KMnO4作用的是 (A)乙烯 (B)2甲基2丙醇 (C)戊烷 (D)丙酮 (E) 乙醛。 22.下列有關丙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將1丙醇利用氧化劑氧化即可製得丙酮 (B) 丙酮可以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丙酮可還原斐林試劑,但不能還原多侖試劑 (D)丙 酮具有氫鍵,故沸點較乙醇高 (E)丙酮可溶解假漆、人造絲、賽璐珞等有機化合物, 故為常用的有機溶劑。 23.下列關於醛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第一醇氧化可製得醛類 (B)40%甲醛水溶液 俗稱福馬林,可做防腐劑及殺菌消毒劑 (C)以斐林試劑與醛類化合物共熱會產生黑 色CuO沉澱 (D)與多侖試劑混合共熱,若在試管壁產生銀鏡反應者,即為醛類 (E) 分子量相近之醛類沸點比醇類高。

(24)

24.某有機物145mg0.9atm78oC加熱使之完全氣化得蒸氣,其體積為80mL 且該化合物水溶液會有銀鏡反應,今若將此有機物氧化時可得 (A)CH2O2 (B) 2 6 3H O C (C)C2H4O2 (D)C4H8O2。 25.下列有關醛與酮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A)酮可由醛氧化而得 (B)2-戊酮與斐林試液 反應,產生紅色沉澱 (C)丙醛與丙酮均可被還原成醇 (D)乙醛與 3-戊酮均可被氧化 成羧酸 (E)醛與酮可分別由醇氧化而得。 五.羧酸、酯: 1.羧酸: (1)定義:有機分子中含有羧基者(如右圖),稱為羧酸。 (2)通式: a.直鏈羧酸,指的是羧基接於烴基上,通式為RCOOHR 為烷基,如 b. 芳 香 族 羧 酸,指 的 是 羧 基 接 於 芳 香 基 上 , 其通式 ArCOOH, Ar 為芳香基,如: (3)衍生物:當羧酸上的羥基 ( OH )被其他取代基取代所產生 之化合物,即是。如,醯氯、酸酐、酯、醯銨等,水解後又會變回羧酸,其活性大 小順序是

(25)

C C C C C

O

OH

   

C C C C

O

OH

OH

        醯氯 > 酸酐 > 酯 > 醯胺  (4)命名: a.俗名:羧基旁的碳原子按

、 、 、 來命名取代基的位置,如下圖左所示。 b.IUPAC命名:羧基上的碳原子標為一號碳,其餘相同。如下圖右, 3羥基丁酸或 羥基丁酸 (5)製備: a.由1 醇(第一醇)或醛類氧化而得。o

RCH OHCr ORCHOMnO RCOOH

4 2 7 2 2 RCH OHMnO 4 RCOOH 2 b.由酯類水解而得酸類。 RCOOR H O H RCOOH R,OH 2 ,  c.由醯鹵水解而得酸類。 RCOClH2ORCOOHHCl d.酸酐的水解: RCOOOCRH2O2RCOOH (6)性質: a.具弱酸性,可與活性大的金屬作用產生氫氣。 b.可與水形成氫鍵,故甲酸至丁酸能與水完全互溶;高級酸(10個碳原子以上者)為 固體,大多難溶於水(低級醇、醛、酮、酸可溶於水)。 c.屬於極性分子,且純液體間有氫鍵(分子間氫鍵),故常成雙分子偶合;且沸點較 同級醇或醛為高,順序是酸 > 醇 > 醛或酮> 醚 >烴。 d.脂肪酸不易被氧化,但甲酸、草酸均具還原性。因甲酸含有醛基( CHO ),而草酸 含有( 2 ) 4 2  O C 。如, HCOOH MnO H Mn2 CO2 H2O 4 6 2 5 8 2 5       COOH MnO H Mn2 CO2 H2O 4 2 2 6 2 105 8 ) ( 5       

e.與醇類進行酯化反應,如,RCOOH R,OH RCOO,RH2O (7)羧酸酸度:

(26)

釋放電子能力愈大,故酸度愈小;若 R 上的支鏈愈多,則釋放電子能力愈大, 故酸度愈小。如,酸性強度的順序

HCOOHCH3COOHC2H5COOH

CH3CH2CH2CH2COOHCH3CH2CH(CH3)COOHCH3C(CH3)2COOH

b.拉電子取代基對酸度的影響:

(a)種類:拉電子能力愈強(電負度愈高),其酸性愈強。如,酸性強度的順序 CH2FCOOHCH2ClCOOHCH2BrCOOHCH2ICOOHCH3COOH (b)數目:拉電子基取代個數愈多,則酸性愈強。如,酸性強度的順序 CCl3COOHCHCl2COOHCH2ClCOOHCH3COOH

(c)位置:拉電子基距離COOH愈近,則酸性愈強。如,酸性強度的順序 CH2ClCOOHCH2ClCH2COOHCH2ClCH2CH2COOHCH3CH2CH2COOH (8)常見的羧酸: a.甲酸(HCOOH):因在螞蟻和蜜蜂的分泌中含有甲酸,故俗稱蟻酸。 (a)甲酸分子結構中,含有羧基也含有醛基,故具還原性能使多侖試液產生銀鏡反 應。 (b)無色、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液體(bp 100.8oC),會腐蝕皮膚。 (c)與濃硫酸共熱,會脫水產生一氧化碳。反應方程式如下 HCOOHH2SO4COH2 (d)易溶於水而呈弱酸性。 (e)是分子量最小,但最強的有機酸。 (f)於工業上可作為橡膠乳汁的凝固劑。 b.乙酸(CH3COOH):俗稱醋酸,為食醋的主要成份(約含5%) (a)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液體(bp118oC) (b)市售的醋酸係約為36%的水溶液。 (c)當醋酸的含水量在1%以下者,在冬季時容易凍結(fp 17oC)成冰狀固體稱為 冰醋酸(市售的冰醋酸含醋酸99.5%、17 M.4 )。 (d)易溶於水而呈酸性。乙酸為一種弱酸,在水溶液中部份游離成H ,反應方程式 如下,CH3COOH(aq)CH3COO(aq)H(aq) 1.8105 a K (e)可作調味品。 (f)二分子乙酸脫水生成的乙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為乙酸和乙酐常用為醫藥品 或合成纖維的原料。 c.苯甲酸(C6H5COOH):俗稱安息香酸或卞酸。 (a)白色晶體,會昇華,有防腐作用。 (b)苯甲酸鈉溶於水,常用為食物防腐劑,可作為醬油或可樂的添加物。

(27)

OH COO-Na++ H + OH COOH + Na+ OH + CO2 + NaOH ¥[ À£¥[ ¼ö OH COO-Na++ H2O OH C O OH + R C O Cl R OH O C R O COOH OH COOH + + HCl H2O OH COO + O COOH + H CH3C CH3C O O O C O CH3 CH3COOH d.柳酸(C6H5(OH)COOH):鄰-羥基苯甲酸;俗稱水揚酸。 (a)於苯環上結合羥基和羧基,為無色針狀晶體,可用於醫藥品,為止痛,解熱劑。 (b)利用酚、NaOHCO2加壓共熱即可得柳酸鈉,再與稀酸作用就可製得柳酸。 (c)柳酸可形成分子內氫鍵。 (d)常見的反應有

e.乙醯柳酸(C6H4(OCOCH3)COOH):即是阿斯匹靈。

(a)可直接由柳酸與乙酸酐作用,即可得阿斯匹靈。 (b)微溶於水的 白色粉末或晶體,易水解 成柳酸和醋酸。 (c)於胃酸(鹽酸)下易不水解,而至腸內被水解,產生刺激作用。 (d)為常用鎮痛解熱劑,但缺點為引起過敏或刺激胃部。 2.酯: (1)定義:將羧酸(RCOOH)中的OH 轉變成OR,所得的衍生物,即稱之為酯類。 (2)通式:如右所示, R 與R 不一定相等;其通式為, 2 2 O H Cn n (3)命名:直接由其反應物的羧酸(RCOOH)與醇(R,OH)之名稱 命名。 (4)製備:利用羧酸與醇類,於催化劑(H2SO4或HCl))的催化下作用,即可產生酯 和水。反應方程式如下所示,

 酸+醇→酯+水 RCOOH HOR H RCOOR H O

2 , ,

(28)

RCOOR' + H2O H+ OH -RCOOH + R'OH RCOO-+ R'OH R C OR' O + NH3 R C NH2 O + R'OH (5)性質: a.低分子量的酸與醇所形成的酯類,具有水果香味且揮發性大,常用作香料及人造 調味品,並且為優良溶劑。 b.無法形成分子間氫鍵,故沸點、熔點都較同分子式的酸低;而沸點與分子量相近 的醛、酮較為接近。 c.難於水,比重小於水,為中性物質。 d.若為鏈狀飽和酯,其分子式為CnH2nO2,與酸是同分異構物。 e.無機酸酯:酯除了乙酸等羧酸的酯外亦有硝酸、硫酸等無機酸酯,如濃硝酸與甘油 (丙三醇)生成之酯稱為硝化甘油,可作為炸藥的原料硝化甘油。 (6)反應: a.酯的水解:酯於催化劑(HOH)的存在下與水緩慢的反應並分解為酸和醇, 此種反應稱之為酯類水解,反應如下所示: b.酯的氨解:當酯與氨反應時,可分解得醯胺和醇的反應,稱為氨解。反應如下所 示: 3.羧酸與酯類互為同分異構物: 2 2 O H Cn n CH2O2 C2H4O2 C3H6O2 C4H8O2 C5H10O2 鑑別 飽和一元羧酸 1 1 1 2 4 呈酸性 飽和酯類 0 1 2 4 9 呈中性 4.油脂: (1)定義:屬於天然脂類的脂肪與油類的合稱即是,亦屬於酯類的一種。 (2)形成:大都是脂肪酸與甘油(丙三醇)所形成的甘油脂。反應式如下。一般而言,常 溫下為液體的是油,如花生油、植物油,屬於植物性的;若常溫下為固體的則是 脂肪,如豬脂、牛脂,屬於動物性的。

(29)

R SO3-Na+ R O SO3-Na+ CH3CHCH2CHCH2CHCH2CH SO3-Na+ (3) 性質: a. 由較多飽和脂 肪酸組成的油脂,常溫下為固體,稱之為脂肪。 b.由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的油脂,常溫下為液體,稱之為油。 c.經過精製的油脂是無臭味、中性、無色。不溶水,但可溶於苯、乙醚、氯仿等有機溶 劑。 d.油脂酸敗:當油脂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會被氧化成黃色,產生特殊氣味且變成酸性。 e.油脂氫化:油類於金屬鎳的催化下,可加氫使其變成飽和的脂肪。 f.油脂皂化:油脂於鹼性溶液中加熱,會發生水解反應,反應過程如下所示: 5. 碘 價 : 油 脂 類的不飽和度;100克油脂與碘反應,直到變成飽和時,所消耗碘的克數。若碘價 愈高,則表示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愈多。 6.清潔劑: (1)分類:一般而言,清潔劑可分成肥皂與合成清潔劑,分敘如下:

a.肥皂:普通肥皂為長鏈脂肪酸之金屬(IA)鹽類混合物。如,C17H35COONa(硬脂 酸鈉)、C15H31COONa(軟脂酸鈉)等。 b.合成清潔劑:最常見的合成清潔劑是洗衣粉。如,長鏈烷苯磺酸鹽類、烷苯磺酸鈉 長鏈醇轉變之烷基硫酸鹽類。 烷苯磺酸鹽 烷基硫酸鹽 (a)硬性清潔劑:支鏈烷苯磺酸鈉,簡稱ABS,此種清潔劑不易被河川中微生物分 解清除,易造成泡沫污染,但BOD比較低。

(30)

CH3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SO3-Na+ (b)軟性清潔劑:直鏈烷苯磺酸鈉,簡稱LAS,此種清潔劑則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屬於軟性清潔劑,不易造成泡沫污染,但BOD比較高。 (2)清潔劑結構的特性:肥皂與清潔劑的分子結構相似,均由長而非極性的親油基烴 鏈(油溶性尾部)和極性的親水性部份(水溶性頭部構成)。 (3)清潔劑的洗滌作用: a.表面作用:清潔劑溶液的表面張力比水小,因此清潔劑濕潤力較水大,容易滲透 入衣料纖維或油垢,使污物容易成微粒分散洗出。 b.乳化作用: (a)衣類油污在清潔劑溶液中,經過摩擦、攪拌、分解成小油滴而被清潔劑乳化懸浮 在水中。 (b)清潔劑分子的非極性烴鏈(親油性尾部)溶解於油滴,留下極性基(親水性頭部)伸 入水層。由於陰電性酸根之存在,每一油滴皆被離子性環境(H2O極性)所 包圍,同電性間之相斥力作用,使各油滴不能聚集,生成穩定乳液。 (4)肥皂的缺點: a.肥皂的水溶液呈弱鹼性,能溶解動物纖維,故不適合洗滌絲、毛織品。 b.肥皂在酸性溶液中會生之脂肪酸沈澱,消耗肥皂。 c.肥皂在硬水中會生成脂肪酸鈣或脂肪酸鎂的沈澱,而失去洗滌去垢的功效。 (5)合成清潔劑的優點: a.合成清潔劑的去污作用與肥皂類似,但無肥皂的缺點。 b.在硬水或鹽水中,不產生沈澱,而保有去污的作用。且泡沫多,去垢功較肥皂強。 c.不效損害纖維,最適於洗滌毛織品、絲織品及合成纖維。 (6)肥皂與合成清潔劑的比較: 清潔劑 成份 清潔效果 清潔原理 清潔過程 肥皂 RCOONa 硬水中生成 鈣肥皂或鎂 皂 (1)表面作用和乳化 作用。 (2) R 為親油端, COONa則為親水 端 (1)親油基聚在油污 表面。 (2)包圍油污。 (3)脫離纖維。 (4)分散乳化。 合成清潔 劑 Na SO O R 3 ) 1 (   3 (2)R Ar SO Na  有支鏈之硬 性清潔劑不 被微生物分 解 六.羧酸、酚、醇、醚性質的比較:

(31)

酸性 弱酸 極弱酸 中性 中性 Na 產生氫氣 產生氫氣 產生氫氣 不反應 (aq) NaOH 有反應(酸鹼中和) 有反應(酸鹼中和) 不反應 不反應 3(aq) NaHCO 產生CO2 不反應 不反應 不反應 2 3(aq) Na CO 產生CO2 產生CO2 不反應 不反應 酯化反應 與醇類反應 與醯氯或酐反應 與酸類反應 不反應 26.於酸的催化下,丁酸與甲醇可生丁酸甲酯與水。若甲醇中的氧原子以18O做標誌, 則將於下列何者中找到此氧原子(18O)? (A)主要在水中 (B)主要在丁酸甲酯中 (C) 平均分配在水與酯中 (D)酯中的濃度約為水中的 2 倍。 27.某油脂水解僅可得C17H35COOH 與甘油,若取此油脂100g,於Ni的催化下,充 分氫化以製硬化油酯時,則過程中所需的氫氣於STP下的體積是多少公升? 28.下列有關油脂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油脂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加熱會生成脂肪酸 的鈉鹽 (B)油脂由三個脂肪酸分子與一個甘油分子所組成 (C)油脂不溶於水 (D)硝化 甘油是一種油脂。 (D) 29.某酯其組成為C 58.8%、H 9.8%、O31.4%。且已知該酯類的分子量為102; 使其於酸中水解後可得 A 酸與 B 醇,亦可再用KMnO4將 B 醇氧化後得丙酮。則, (1)該酯的簡式。 (2)該酯的分子式。 (3)該酯的結構式。

(32)

(4)該酯的中文名稱。

30.下列有關清潔劑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清潔劑水溶液的表面張力比純水高 (B)一般 清潔劑的分子包含親水及親油部分 (C)清潔劑對衣物之清潔作用包括將油污乳化及 促進水對衣物之潤溼滲透 (D)清潔劑中添加硫酸鹽,會促進藻類快速繁茂 (E)烷基為 直鏈的清潔劑是硬性清潔劑。

31.下列各化合物中,常溫下屬於固體的是 (A)C17H35COOH (B)C17H33COOH (C) COOH

H

C17 31 (D)C17H29COOH

32.已知,由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及甘油所生成的某油脂分子量為872,且油脂每10g 與26g的碘(I2 254)起加成反應,該酸分子式為CxHyO2,則下列各項敘述中, 正確的是 (A)不飽和脂肪酸之分子量為278 (B)油脂1mol需要9mol的碘作用才能 成飽和狀態 (C)若不飽和脂肪酸不含三鍵結構時,該脂肪酸含有三個雙鍵 (D)該不飽 和脂肪酸之結構中可能含有三鍵雙鍵結構各一個 (E)脂肪酸分子式為C18H30O2。 七.胺與醯胺: 1.胺類: (1)定義:胺類為重要的有機鹼,可以視為氨(NH3)的衍生物;將其中的氫原子以烴 基(RCnH2n1)來取代所得的產物。 (2)通式與命名: a.第一胺(1 胺):只有一個氫原子被取代,亦可說成氮原子上只連接一個烷基或芳o 香基,其通式是RNH2 CnH2n1NH2。其命名如下:

(33)

b.第二胺(2 胺):有二個氫原子被取代,亦可說成氮原子上連接二個烷基或芳香基,o 其通式是R2NH 。其命名如下: c . 第 三 胺(3o) : 全 部 三 個 氫 原 子 均 被取代,亦可說成氮原子 上連接三個烷基或芳香基,其通式是R3N 。其命名如下: d.第四 胺 (四 級胺, 4o 胺): 氮上連接四個烴基者,通式為R R R R N1 2 3 4 ,沒有氫鍵。如,氯化四乙銨,漱 口藥水即含有此類成分,如下圖所示。 (3)製備: a.由鹵烷類(RX)與氨(NH3)作用:若持續反應可依次得第ㄧ胺、第二胺、第三胺。 第一胺:2NH3R1XR1NH2NH4X(s) 第二胺:R1NH2R2XR1R2NHHX 第三胺:R1R2NHR3XR1R2R3NHX b.還原硝基苯: (a)硝基的還原:以鐵和稀鹽酸將硝基苯還原,再加入碳酸鈉水溶液中和即可得。反 應如下: Fe C H NO H Fe2 C6H5NH3 H2O 2 5 6 7 3 2 3        

(34)

NO2 Fe , 30 HCl¥[ ¼ö% Na2CO3 NH3+Cl- NH 2 NO2 + 3Zn + 6 H+ NH 2+ 3Zn+2+ 2H2O NO2 + 3H2 Pt NH2 + 2H2O C H NHNa CO C H NH NaHCO Na 3 2 5 6 3 2 3 5 6 (b)重金屬催化:以鉑、鋅或錫當催化劑,利用氫氣將硝基還原。反應如下: Zn C H NO H Zn2 C6H5NH2 H2O 2 5 6 6 3 2 3        H C H NO Pt C H NH H O 2 2 5 6 2 5 6 2 2 3    (4)性質: a.重要的有機鹼、有特殊臭味;然而隨著碳數的增加,其溶解度、臭味漸減。 b.除了3o 胺外,胺類會有氫鍵,故胺類的沸點較同分子量的烷、醚高,但其氫鍵比 醇類弱(因為N 的電負度小於O),所以沸點低於同分子量的醇。 c.可與水形成氫鍵,故低級胺類對水溶解度大。 d.胺類性質類似於氨,水溶液呈弱鹼性,易溶於酸中。 e.蛋白質分解可生成胺,魚的腐敗臭也是一種胺的臭味 f.鹼性強度(Kb):二甲胺>乙胺>甲胺>三甲胺>氨>苯胺;一般而言,Kb大小順序 是2 1 3 R2NH RNH2 NR3 o o o (5)重要的胺類: a.苯胺(C6H5NH2): (a)製備: 工業上以鐵(或ZnSn)與稀鹽酸還原硝基苯。 ‚觸媒氫 化 硝 基 苯 : 即加入催化劑(PtNi),以H2還原硝基苯。 (b)性質: 苯胺為具有特殊臭味的液體,久置於空氣中逐漸氧化呈褐色。 苯胺難溶於水,但溶於鹽酸(因為產生可溶性的鹽,苯胺對水之溶解度為 g g 100 7 . 3 )。 苯胺水溶液呈鹼性,其鹼性較氨小(苯胺 4.21010 b K )。 (c)用途: 工業原料:苯胺及其他芳香胺為工業上重要之原料,可以製造許多藥物、染料、

(35)

及其他有用之化合物,如乙醯胺苯、磺胺類藥物。 ‚甲基橙指示劑(在酸中為紅色、鹼中為黃色,其變色範圍pH 3~5)為一種苯胺的 衍生物。 2.醯胺: (1)定義:當羧酸中的羥基( OH )被胺基( NH 2、NRH 、NR2)取代者,即是。 (2)通式:醯胺的結構中同時含有醯基(RCO)與胺基(NH2),

如右圖所示。常見的通式有RCONH2、RCONHRRCONR2。 (3)命名: (4)製備: a.實驗室多數醯胺可由醯氯或酸酐與氨或胺反應製得。 (a)NH3酸的衍生物(酸酐、醯氯、酯)第一級醯胺。 (b)RNH2 酸的衍生物(酸酐、醯氯、酯)第二級醯胺。 (c)R2NH 酸的衍生物(酸酐、醯氯、酯)第三級醯胺。 (d)酸的衍生物包含了下列三者:    酸酐 醯氯 酯 (e)實例: 醯氯與氨的反應: 醯氯與胺的反應:

(36)

C O Cl + C O + R 2R'NH2 R NR' H R'NH3Cl 酸酐與氨的反應:   4 3 2 3 3 2 3 ) 2 (CH CO O NH CH CONH CH COO NH 酸酐與胺: ( ) 2 ( ) 3 , 3 , 3 2 , 2 3CO O R NH CH CONHR CH COO R NH CH 酯與氨(或胺)反應得醯胺:酯的氨解或胺解。 酯+氨(胺)→醯胺+醇,如 RCOOR NH RCONH R,OH 2 3 , CH3COOCH3NH3CH3CONH2CH3OH 乙酸甲酯 乙醯胺 RCOOR R NH RCONHR,, R,OH 2 ,, , b. 在 工業上常利用 羧酸形成的銨鹽或胺鹽加熱製成醯胺。反應方程式如下所示: RCOOHNH3 RCONH2H2O CH3COOHNH3 CH3CONH2H2O (5)性質: a.除甲醯胺為液體外,其餘皆為無色固體。 b.因為醯胺具有氫鍵,故沸點相當高;亦可與水形成氫鍵,故可溶於水。常見有機 化合物的沸點高低順如下:

CH3CONH2 CH3COOHC3H7OHC3H7NH2 HCOOCH3 CH3OC2H5 C4H10 乙醯胺 乙酸 正丙醇 正丙胺 甲酸甲酯 甲乙醚 正丁烷  bp 220oC 118oC 97oC 49oC 32oC 11oC 0.45oC c.醯胺為中性物質,當與酸或鹼作用後,會發生水解作用產生羧酸及氨(或胺)。 d. 將 乙醯苯胺經過一連串的反應,可以合成對胺苯磺醯胺, 簡稱磺胺,屬於消炎藥的一種。其結構如右圖所示。 (6)重要的醯胺化合物: a.乙醯胺苯: (a )製備:

(37)

(b)性質: 乙醯胺苯為有機合成之中間產物,在醫藥上作為鎮痛劑。 乙醯苯胺為一種白色晶體,熔點112oC、沸點305oC,難溶於冷水而易溶 於熱水及有機溶劑中,為有機合成之中間產物,在醫藥上作為鎮痛劑。 b.磺胺: (a)製備:乙醯苯胺再經一系列反應,可以合成對苯胺磺醯胺,簡稱磺胺。醯胺 在弱鹼催化下水解得到原來的胺,可用醯基化反應保護氨基(NH2),避免 氨基在製造過程中與酸反應。故在製備磺胺(磺化)時,也以乙醯化來保護氨 基。 (b)性質:醯胺類呈白色或微黃色結晶粉末,無臭而略具苦味,不溶於水,但 其鈉鹽則為水溶性。磺胺類藥物,為有效的消炎劑。 33.已知,安非他命的結構圖如右。則下列關於其性質的預測中,正確的有 (A)其在稀酸 中的溶解度,大於在純水中 (B)其水溶液會使FeCl3 aq( )呈紫色 (C)其水溶液會使紅 色石蕊試紙變藍 (D)其為一級胺類 (E)中文名稱1苯基 2 丙胺。 (ACDE) 34.下列各種反應中,無法製得N 甲基乙醯胺 (A)乙醯胺甲醇 (B)乙酐甲胺 (C)乙醯 氯甲胺 (D)乙酸乙酯甲胺。 (A)

(38)

35.37.2g的苯胺和37.2g的乙醯氯以足夠量的鹼進行乙醯化反應,假設反應完全,最 多可製得乙醯胺苯若干克?(54g) 36.下列步驟乙醯化氧化鹵化水解還原磺化硝化,為苯合成乙醯苯胺的步 驟,其正確反應路徑是 (A) (B) (C) (D)。 37.下列各物質的沸點,依由高而低的順序排列是如何?正丙醇乙酸乙醯胺正 丙胺甲酸甲酯正丁烷。 38.已知,則有關該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中文名稱為第二丁胺 (B)中文名稱為異 丁胺 (C)屬於第二胺 (D)屬於第三胺。 39.某物能發生銀鏡反應,在酸中可水解成A酸與B醇,B經過錳酸鉀反應後可得A酸。 則此物可能為 (A)甲酸甲酯 (B)乙酸乙酯 (C)甲酸 (D)草酸 (E)丙酸正丙酯。 題組:天然油脂結構的核心為甘油(HOCH CH OH CH OH2 ( ) 2 ),有一瘦身用的非天 然油脂,其結構的核心則為蔗糖(C H O12 22 11)。該非天然油脂可由直鏈型的不飽和油酸 17 33 (C H COOH)與蔗糖反應而得,其反應示意圖如下圖。試回答下列問題。(注意:圖的 反應式不完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丙烷 丁醇.

化學變化 吸熱.

中興國中

(A)乙醇為二元醇 (B)工業酒精可能含有甲醇 (C)甲醚與甲醇為同分異構物 (D)皂化反應的副 產品為丙三醇

側和一個「底 側。如此一來,有取代基的環烷類便

不論合併入本章之第10.08條 (外匯移轉)及第第11.11條(轉帳與

使金屬離子均勻分散在纖維中而具有抗菌作用。抗菌

出口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第一類至第三類毒性化學物質,應檢附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同意之輸出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