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澳洲與新加坡的家庭政策發展與家庭教育策略─經驗與啟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澳洲與新加坡的家庭政策發展與家庭教育策略─經驗與啟示"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澳洲與新加坡的家庭政策發展與

家庭教育策略一經驗與曹示

吳明 5王

張雅淳*

黃迺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博士生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生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澳洲與新加坡家庭政策發展與家庭教育策略的經驗,以 供臺灣推動家庭教育政策之參考。主要內容包括:1.澳洲與新加坡家庭政策的 現況與發展; 2. 澳洲與新加坡家庭政策的特色; 3. 兩國經驗對臺灣家庭教育政 策的啟示有四點: (1) 臺灣需要制定以家庭為目標對象的家庭政策; (2) 以專責 機關整合家庭服務與教育工作; (3) 注重家庭研究作為政策過程的基礎; (4) 強 調及早介入的預防教育策略; (5) 善用資訊科技提供全方位家庭服務與教育資 吉丸 。 關鏈字:家庭政策、家庭教育、澳洲、新加坡 官虛- -‘.£..=. 宜、別盲 近 40年來西方國家赫然發現, I 家庭」遭逢史無前例的挑戰,改變的規模與速度 難以控制,而且影響深遠。1989年聯合國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J '又將每年5 月 15 日定為「國際家庭日J '以此提高各國政府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世界先 進國家都已經認知,有活力、具生產力的家庭,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礎,是F 斗個 世代的搖籃。家庭的強弱,將大幅反應每個國家社會的競爭力(何琦瑜,2006) 從美國5 項有關公共態度的縱貫性研究發現,美國人對於婚綱、子女與家庭仍有強烈 的承諾,並相信兒童應該要在有父母雙親的家庭中成長,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最有利

( Bogenschneider

&

Corbett' 2010)

黃迺毓 (2009) 指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最深遠,親子關係往往是家庭教育的

(2)

重點。家庭教育因此決定了個體一生的生命和生活品質,也決定了社會向上提升或 向下沈淪。因此,全世界的人都在重新學做父母,家庭教育成為全球啟動未來的新 引擎。許多國家紛紛大舉投資於「家庭政策 J '把「家庭」的需求,納入未來國家發 展計畫中,透過公共體系提供援助,減少家庭問題的產生。例如家庭政策的發源地 一法國制訂家庭教育政策首重教育父母,並提倡倫理與兩性教育、婚姻教育;英國 於 2010 年綠皮書 (Support

for all: The families and relationships Green

Paper) 提 出支持所有家庭的策略,包括預防和解決破裂婚姻關係及有效能的親職教育;澳洲 設立了專責的部會來統合支持家庭的工作,包括從0 歲開始的親職活動與教育;新加 坡則從硬體到軟體,從預防到補救,全面構築完整的支援體系,包括「促進婚姻與親 子方案」等福利補貼措施,並開辦家庭經營課程、「企業家庭生活大使計畫(

Family

Life Ambassador)

J 與學校家庭教育計畫等(林如萍,

2004)

綜觀國內外人口與家庭的變遷,社會變遷影響下家庭的結構與過去大不相同, 核心家庭的增加、家庭人口數降低、社會的各項照顧功能取代原先家庭的功能,原 先傳統家庭中的信仰、價值與行為在現代社會也發生了變貌,例如各種非典型家庭 的出現一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外籍配偶、繼親家庭、頂客族、同性戀家庭、單身 家庭、同居、非婚生子女等。因此「家庭」一詞在實質上,對個人、對社會、甚至在 法律上的定義都已經有所轉變。家庭愈趨多元、異質與複雜,多數的家庭,都需要 政府的支援,才能適應未來的變化,也因此2012年聯合國在籌備慶祝2014年國際家 庭年 20週年之際,特別再度提請各國在制定相關家庭政策時,應鎖定於國際家庭年 的目標,也就是要加強政府與各界在家庭問題上的合作,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促 進以家庭為中心的政策和方案,作為綜合全面發展辦法的一部分(聯合國,2012) 。 家庭政策的面向十分廣泛,凡是與家庭成員有關、影響到家庭生活的公共政 策,都在家庭政策之列。事實上,家庭事務與各政府單位均有關連,家庭政策的落 實還需各專業單位的協助與配合(翁毓秀,2007) 。近年來各國紛紛將福利政策轉 向以家庭觀點進行改革之際(

Bogenschneider

&

Corbett' 2010)

,臺灣是否應該重 新檢討既有的家庭政策並以專責機關落實家庭政策?臺灣究竟需要怎樣的家庭政 策?家庭政策是否應有家庭研究的基礎?以上種種問題是本研究關注的重點,若有 他國經驗可供參考,也許能針對上述問題的答案提供思索的方向。 1986年獨立建國的澳洲是全球第13 大經濟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

6

'是 2 千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最高的;新加坡在 1965 年獨立後 40餘年內迅速轉變成 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依據聯合國「社會服務組 織與行政報告」將主管社會福利機關歸納為五種類型,澳洲、新加坡均屬於有完整獨 立社會福利行政主管機關(葉維銓, 1998) 。此外,澳洲與新加坡同屬多元種族文 化社會,目前也和臺灣一樣都面臨人口高齡化及類似的家庭形態轉變,如晚婚、遲 育、同居增加,而結婚率、生育率下降。多年來兩國都因勞動力不足開始積極提升 人口素質,同時關注到「家庭」是孕育人才的關鍵,最近兩國也都進行了以家庭觀點

(3)

的社會福利政策改革及組織改造,積極回應聯合國「促進以家庭為中心的政策發展」 之呼籲。例如,澳洲於2007年整合改組「家庭住房社區服務及原住民事務部」、新 加坡於 2012 年底重組為「社會與家庭發展部 J '兩國同樣以專責機關統整所有家庭 施政。兩國的家庭政策及家庭教育政策發展各具特色,可做為臺灣借鑒的實際範 例。因此,本文蒐集有關澳洲與新加坡家庭政策及家庭教育之相關研究、出版品及 官方網站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探討澳洲與新加坡的家庭政策發展與特色,聚焦於 家庭教育策略的推動與實務,以供我國家庭政策與家庭教育發展的參考。

貳、澳洲與新加坡的家庭政策概況

一、澳洲與新加坡的國情概況

澳洲與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分居於大洋洲與亞洲兩處,但兩國在歷史發展脈絡上 有些相似之處。澳洲與新加坡皆曾隸屬於英國殖民地,而後分別於 1986年及 1965 年 獨立建國,同屬多元種族文化社會,日前也都面臨人口高齡化、低生育率及類似的 家庭形態轉變,為因應社會的變遷,也都進行了以家庭觀點的社會福利政策改革。 (一)澳洲的國情概況 澳洲擁有全球第六大的土地面積 769.2萬平方公里,現今原住民的祖先是從東南 亞遷移而來。 1768 年,英國人登陸,並於 1770年宣布擁有澳洲主權。 1901 年,澳洲 各殖民區改制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聯邦。 1986 年,澳洲正式 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目前全國人口約 2 千 298 萬人。澳洲承襲英國福利體系,屬 高福利國家,稅率最高達 47% '福利種類主要包括兒童津貼、家庭補貼、失業救濟 金、退休金以及醫療保險等 (AU

(a)

,

2012)

數十年來澳洲的人口與家庭發生許多變貌,1975 年公布「家庭法條例

(Australian Family Law Act

1975)

J 為家庭關係帶來驚人的改變,該條例允許基於

「無可挽回的破裂」分居12個月以上的「無過失」離婚。目前的趨勢是每3 對結婚者 就有 1 對離婚,其中更有五成的離婚者有18歲以下的子女,換言之,每年有5 萬名兒 童經歷父母離婚。由於婚姻形成方式改變、婚姻關係脆弱形成的分居、離婚與再 婚,年輕人晚婚、遲育、同居增加,而結婚率、生育率皆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則升 至 14% '成為所謂的「高齡社會J ;另一方面,原住民雖只占總人口的2.3% '但是 原住民家庭的子女最多,且多生活在多個家庭、多世代家庭、自治區及偏遠地區

(Hayes

,

Qu

,

Weston

&

Baxter

,

2011 ;

Moloney

,

Weston

,

Qu

&

Hayes'

2012)

另一方面,澳洲地廣人稀,近年由於勞動力不足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因此開始

積極推動外國人移入政策,民族的多元性也使澳洲成為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國家。隨

著全球化及社會變遷,澳洲的家庭觀念與結構也產生巨大的改變,因工作及生活的

(4)

壓力使得家庭面臨更多的衝突,引發家庭紛爭與瓦解、子女的忽視與唐待、青年人 的疏離及高白殺率等,因此許多年輕夫妻選擇不生育子女以減少家庭的壓力。同 時,女性從家庭主婦的輔助角色,轉為獲得社會法律的尊重及經濟上的獨立,然而 女性就業也為個人及家庭帶來很大的壓力與影響(引自唐先梅, 2004) 。總體來看, 澳洲的家庭變得多元而異質,社會變遷使家庭走向更有彈性、流動性及自願性,但 似乎也比從前更脆弱,因此,澳洲政府為增進個人及家庭因應杜會改變的能力,致 力於從預防的角度提高個人及家庭生活福祉為目標,積極推動家庭政策,乃至於成 立專責單位來整合及落實家庭相關的服務、支持等工作,並且為了解多元家庭各種 不同的需求及其影響因素,更在政府部門下特別成立家庭研究機構來輔佐政策的制 訂、執行與評核 o (二)新加坡的團情概況 新加坡最早的歷史記錄,可追溯至三世紀時曾被中國歷史描述為「蒲羅中 J '意 謂「半島頂端的島嶼 J 0 公元 1298 年至 1299 年間,首批移民落戶此處。 1819 年英人 登陸,將其建設為海仁貿易中轉站,從此來自中國、印度、印尼、馬來半島和中東 的移民和商人大批湧入。 1942 年被日本占領達 3 年半之久, 1946 年正式成為英國殖 民地,至 1965 年才獨立建國 o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國土面積僅有 710 平方公

里,人口約 500 萬人,主要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所組成,其中華人約

占總人口的 74.2% (新加坡旅遊局,

2013)

在新加坡多數的華人社會中,家族主義及家庭取向仍是十分重要的價值觀,儘 管與其他種族的文化有所差異,但整體國家仍傾向將「家庭視為一個擴大的家族、是 一個緊密結合的群體,這個群體包含三個世代(父母、已婚子女及已婚子女的孩 子) ,並同住在一個家戶內。但在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之下,社會觀念及人們生活型態 的選擇相對多元,隨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興起,新加坡的婚姻與家庭也在轉變中。 年輕世代重視個人自我的滿足,婚姻不再必然是唯一的選擇或長久廝守,婚前性行 為亦可被接受,相對地對婚姻的承諾降低。遲婚的趨勢、結婚率下降以及離婚率上 升,均為新加坡政府所關注的社會現象(引自林如萍,

2004)

根據新加坡2011 年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現,65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由2000年 的 7.2%提升至2011年的 9.3% 0 2010 年生育率為1. 15% 以下,並且連續三十年都低 於人口替代率 2.1% '主要是因為女性教育程度提升以及投入職場而延後結婚年齡, 致使單身者及晚婚者增加,以及遲婚者減少生育或不生育。近年由於新加坡老年人 口比例提升、出生率下降以及晚婚現象的增加,促使新加坡在家庭政策的改革上不 停的推陳出新並進行部門的重組。 新加坡的社會福利政策異於西方國家及其他東亞國家,堅持辦棄西方福利國家 的沉重包袱,建立起具有東方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福利發展受到政府公部門 的主導,主要以「中央公積金」作為基礎而強迫個人儲蓄;該政策的實行與新加坡政

(5)

府提倡以共識、家庭倫理為基礎的「亞洲價值」和「自助式」的福利意識型態有闕, 期待以個人及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中間的協助者,而由政府補充、或提供少量的公 共救助(李子庭, 2004) 。在新加坡政府社會福利制度及重視家庭概念的引導下, 公部門的基本日標和核心理念是要在多元種族的新加坡中塑造一個「新加坡人的社 群 J '因此,新加坡政府格外重視家庭的發展及家庭相關政策的制定。 反觀臺 j臂,土地面積雖僅 3.6萬平方公里,人口與澳洲相近達 2 千 3 百萬人,但在 人口密度上,則與新加坡同列高人口密度國家。種族以華人(閩、客、外省、原住 民)為主,近年因跨國婚姻移民(大陸、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移入,漸成多 民族國家,與新加坡、澳洲同樣面臨多元文化融合議題。近年臺灣、新加坡同樣面 臨年輕人遲婚、不婚、不生的低生育率人口危機。在人口高齡化方面,臺灣高齡人 口比例已逾 11% '居新加坡 (9.3% )與澳洲( 14%) 之間,家庭扶養負擔加重。三國 的離婚率相近:臺灣 2 .4 6%。、澳洲 2.3%。、新加坡 2.0%0 。整體而言,臺灣與澳洲、 新加坡的婚姻與家庭發展趨勢有訐多相似之處,單親、繼親、隔代教養等家庭型態 趨向多元,以及其所引發的年輕世代教養問題,乃至對家庭、社會、經濟的衝擊, 漸受人口、社會、心理及教育等學術領域的關注。有鑑於此,臺灣教育部於 2003 年 公布「家庭教育法 J '企望增進國民家庭生活知能,營造家庭幸福,建立祥和社會; 2004 年內政部社會司 (2012 年組改為衛生福利部社會與家庭署)提出「家庭政策」 獲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通過,然兩部會在家庭政策與家庭教育事務上迄未統 整。而在澳洲與新加坡方面,日前都針對社會與家庭所面臨的議題進行「家庭」觀點 的政策改革,並透過組織改造以進行家庭為中心的政策發展,兩國同樣以專責機關 統整所有家庭施政,在家庭政策及家庭教育政策發展上可做為臺灣借鑒的實際範 例。

二、澳洲與新加坡在家庭政策的發展脈絡

澳洲與新加坡在家庭政策的發展上,基於社會文化脈絡的變遷而在福利政策 F 以家庭為焦點進行改革,透過政府機關的政策與組織革新,進行政策的推廣並落實 於民眾生活。 (一)澳洲的家庭政策發展 綜觀澳洲社會福利發展史發現,其家庭政策可追溯自 1927年新南威爾斯州最早 開始發放所謂的「家庭津貼 J

'

1941 年普及到全澳洲。其後 1972年「妻子年金」 1973年「支持父母的給什」、 1983 年「家庭所得補充」、 1985 年「居家與社區照顧 計畫 J (葉肅科, 2001) 01986年提出「家庭情況與趨勢報告書」及「家庭收入支持 報告書」。然而 1994 年,澳洲的兒童成長於無工作家庭的比率在 16 個經濟合作暨發 展組織國家 (GEeD) 中排名第一(葉肅科, 2006) 。自此澳洲政府為因應社會與經 濟弱勢的衝擊、改進福利服務輸送體制等需求,以及呼應國際社會對家庭政策的關

(6)

注,開始進行一連串的福利改革。 1996年澳洲政府開始出現以家庭為名的「健康與 家庭服務部」。之後,為提升家庭服務的效能,於 1998 年創立「家庭與社區服務 部 J , 2007 年又將「家庭社區服務及原住民事務與殘障改革部 J

(Department of

Families

,

Community Services and Indigenous Affairs and Disability Reform)

「住房與無家部J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Homelessness) 及「社區服務與婦 女地位部J

(Department of Community Services and the Status of

Women) 整合改 組為「家庭住房社區服務及原住民事務部J

(Department of Families

,

Housing

,

Community Services and Indigenous

Affairs' 簡稱 FaHCSIA) ,這是晚近澳洲福利 體系再造後,藉由政府整體考量提供有關影響澳洲社會、家庭、社區與個人生活水 準的社會政策,以家庭服務為核心,協助政府積極回應家庭內兒童的支持特定方 案,強調早期介入來幫助家庭度過關係危機時期,同時網羅學者專家提供政府確實 可靠的研究建議,提供政府意見以適切回應當地社區與家庭必要的協助等(葉肅科,

2006)

具體而言, 2011 至 2012年問澳洲由專責單位發展、執行並監督有關家庭政策、 兒童支持政策和家庭津貼的預算措施,同時研議褔利津貼的改革,包括收入管理, 並執行帶薪父母假計畫。其目的乃在促進健康的家庭關係,幫助家庭適應不斷變化 的經濟和社會情況,並與當地社區合作,找出解決當地問題的能力。最近行之有年 的家庭政策,主要包括:1.家庭支持政策,提供一整套支持家庭的綜合服務,以改 善兒童的褔扯、發展和安全,並增強家庭功能;2. 家庭稅補助金,補助中低收入家 庭直接和間接撫養子女的成本;3. 家長和嬰兒津貼,補助家有新生兒或領養孩子的 養育成本、讓家長可從工作抽身出來延長陪伴子女的期間,並鼓勵所有家庭為子女 接種疫苗 (FaHCSIA(a)

,

2012)

(二)新加坡的家庭政策螢展 新加坡社會福利的興起,始於1946年成立「新加坡服務會」以解決第二次世界 大戰日本占領期間食品價格飆升、人民三餐不繼所造成民生困難的問題。1959年新 加坡自治邦成立,李光輝擔任第一任總理,主要以促進種族和諧與社會灑聚力為目 標,並以其重視個人福利意識型態,期待建立具東方民族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因 而責成政府成立相關部門以訂定其福利理念執行的方向。1965年獨立後,為彌補自 然資源缺乏的先天劣勢,特別致力於人力資源的運用,並同時與個人生活根源的家 庭產生連結,社會事務部 (Ministry

of Social

Affairs) 於 1968年首先提出「公共住 宅」政策,幫助人民擁有自己購屋的能力。伴隨工業化以及經濟發展,開始有愈來愈 多的婦女進入就業市場,此時通過了家庭養老和抑制生育的家庭政策,以緩和經濟 發展的潛在障礙。 60年代到 70年代期間,婦女進入就業市場相對造成生育率逐漸下 降; 80年代之後,經濟逐漸上軌道,但是下降的生育率也導致人口的縮減及社會問

(7)

1982 年提出「家庭保障計畫 J (林萬億,

2006)

新加坡處於東、西方文化的交界處,李光輝崇尚東方民族文化,而於80年代提 倡儒家倫理。 1991年發表「共同價值白皮書J

(White Paper for Shared Values)

提出四項共識:社團高於自我、家庭為建造社會的基礎、以共識而非門爭的方式來 謀求重要問題的解決、強調種族與宗教間的寬容與和平,這些都與儒家傳統相容的 價值;其中「家庭為根」是共同價值之一。 1993年公布家庭價值觀是「親愛關懷、 互敬互重、孝順尊長、忠誠承諾及和諧溝通J 0 2000 年成立「家庭公眾教育委員會

(Public Education Committee on

Fam旬,

PEC)J

'由州部長、教育部及社會發 展、青年和體育部 (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

Youth and Sports'

MCYS) 推舉公私部門22位委員組成,並於2002年發表「重親情、享天倫(

Family

Matters!)

J 報告書,為拓展人民接收家庭教育的機會,並使人民重視家庭價值,共 提出 70項建議方案,主要策略包括對年輕人灌輸家庭的正向價值、強化婚姻為終生 的承諾、提升所有人的家庭生活與家庭生活教育,以及創造友善家庭的環境。 此後新加坡持續提倡支持家庭、促進婚姻政策以及亞洲價值觀,期待在東方孝 道文化與西方社會福利政策之間取得平衡,讓家庭具備孝道概念又同時擁有政府提 供的社會福利。 三、澳洲與新加坡推動家庭政策的專責組織 澳洲與新加坡除了針對家庭政策進行修正外,專責組織與業務內涵皆期待保有 文化與核心價值,讓人民能夠獲得充足的資源o (一)澳洲的專賣組織與業務內涵 澳洲的家庭,傳統上以基督教義、民主及子女養育為核心價值。但隨著時代變 遷及個人主義盛行,使家庭的離異與重組持續增加,所以學者建議以更嚴格的婚姻 法律藉政府力量減少離婚,並增加婚姻的支持度。同時,有鑒於家庭日益多元與複 雜,澳洲政府深刻了解到健康家庭是國家最大的資源,也認為「家庭」是協助每個人 的最佳場所,所以為了協助家庭適應社會變遷,乃針對家庭提供許多服務措施

(Moloney

,

Weston

,

Qu

&

Hay的, 2012) ,其主責部門就是 FaHCSIA 。

2007 年改組的 FaHCSIA整合了原有提供家庭服務的三個部的業務,並負責政府 1/4 左右的預算支出。 FaHCSIA的願景是幫助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個人與家庭滿足各 種生活需求,據以提供切合需要的服務並發展合適的政策,來提升家庭、社區及個 人的生活品質,建立強大而公平的社會;並透過良好的合作來制定和實施社會政 策,達到五個目標:1.增進社會與經濟的參與, 2. 促進社會的向心力, 3. 縮短原住民 不利的差異, 4. 支持基礎的生活標準, 5. 支持個人、家庭與社區 (FaHCSIA

'

2011)

0 FaHCSIA的政策,關注的對象及其主要業務內涵分述如下: 1.家庭與兒童:針對全民、有兒童的中低收入家庭及兒童提供支持服務,增進兒童

(8)

的發展、安全與家庭功能。 2. 需要房屋者:針對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津貼與支持服務,以取得易負擔且安全的住 房。 3. 弱勢的社區與個人:經由津貼、特定支持服務與社區營造能力,增進弱勢者與社 區參與經濟市場與杜會的能力,及管理生活的轉變。 4. 高齡者:經由津貼、優惠與資訊服務,提供高齡者合宜的生活標準,增進有效管 理資源及適應生活的轉變。 5. 社區中的失能者及其照顧者:經由津貼、優惠、支持與照顧服務,提供失能者、 精神病思及其照顧者合宜的生活標準,增進經濟與社會的參與及適應生活的轉 變 o 6. 婦女:經由協調政府整體措施與支持,促進婦女的經濟安全、人身安全與地位, 增進性別平等。 7. 原住民:經由參與整體政府政策,增進原住民的褔扯、經濟與社會參與能力以及 適應生活的轉變,縮短原住民不利情形。 (二)新加坡的專賣組織與業務內涵 2012 年底新加坡為突顯政府在工作、家庭、社會服務和社會安全網的發展重

點,將家庭政策的主責單位重組為「社會與家庭發展部 (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 MSF)

J

'它的前身為「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

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

Youth and Sports)

J 與「社區發展及運動部(

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Sports' MCYS)

J

0 MCYS 在 1985 年稱為「社區發展

部 (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MCD)

J

'由合併「社會事務部」和「文

化部」而成。其實在 MCD 時期, 1989 年對「家庭服務發展」的補助已超過了「福利 服務 J '至 2012 年為具體實現以家庭為中心的政策思維與行動,以「家庭」為名的 「社會與家庭發展部」正式成立。 MSF以促進個人的活力、家庭的穩固以及社會關懷 為日標,其主要政策包括:兒童及青少年、婚友產業/服務、殘疾人士及其身邊的 人、高齡者與積極老化、博奕的社會保障、幫助窮人與弱勢、國際公約、婚姻、總 統面臨的挑戰與公益金、新加坡的社會服務、強大穩定的家庭、支持社會企業、志 願福利團體、志願者、婦女政策等 15 大項 (MSF ,

2013)

MSF設有「杜會發展與支持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J 、「家庭發 展與支持 (Family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J 以及「企業支持(

Corporate

Support)

J 等三個署,其中「家庭發展與支持署」延續了「家庭為根」的共同價值。

三個署各有不同發展任務如下:

1.社會發展和支持署:主要針對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殘疾者和高風險青少年,提 供社會支持,並確保社會所需資源以支持社會服務。其下設有中央青年輔導室、 社區關懷和社會支持部、瞻養父母專員、長者及殘疾者事業部、博奕保障部、婦

(9)

女發展辦公室、公共衛報辦公室、住宅服務部以及部門規劃與發展司。 2. 家庭發展和支持署:主要透過政策、計畫和宣傳活動來加強和支持家庭,使新加 坡成為家庭生活的最佳場所;其下設有幼兒部、家庭教育及推廣科、家庭政策 組、家庭服務部以及社會發展網。主要任務包括確保兒童及嬰幼兒的醫療服務和 支持、促進家庭、婚姻和生兒育女的教育知能、制定及檢討家庭相關政策、鼓勵 合法的收養家庭和強化家庭的家庭服務、促進婚姻關係及服務。 3 企業支持署:提供優質及專業的支持,協助企業追求卓越。主要工作包括溝通部 門間的政策和方案、改造成學習型組織,並進行研究以擬訂政策等。

四、澳洲與新加坡在家庭實務推動的工作內容

澳洲與新加坡政府在於家庭實務推動的工作內容上,因其國情、社會福利政策 以及專責組織任務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一)澳洲在家庭實務推動的工作內容 FaHCSIA七大任務中,以「家庭與兒童」為首要工作,其政策強調以支持家庭為 中心,使兒童擁有最好的開始,來達到照顧兒童褔扯的目標 (FaHCSIA(b)

,

2012)

,

FaHCSIA

(2013) 透過方案和服務以及福利和津貼來協助支持家庭與兒童, 並由家庭服務組織的贈款和資金提供進一步的支持,包括家庭預算(家戶援助計 畫)、學校成本(學童獎勵)、新手父母(帶薪育嬰假,父親與合作夥伴費) 0 主要 服務項目有:1.福利金改革; 2. 兒童支持; 3. 育兒 (Parenting)

;

4. 兒童保護; 5. 家 庭關係; 6. 心理健康; 7. 家庭研究等。 以下茲舉其中的家庭支持計畫、澳洲|家庭研究院及全方位的家庭網站為例,說 明澳洲家庭實務推動的工作內容。

1.家庭支持計畫(

Families Support Program)

過去 50 年來的澳洲家庭大多從國家的持續繁榮中獲益,但仍有些家庭長期依 賴社會福利或經歷社會排斥(

social

exclusion) 。為支持這些家庭,澳洲政府進行 三項福利改革: (1)每位兒童應在安全與培育的環境中享有最好的開始;(2) 所有 的兒童與年輕人應有受教育或訓練的權利;(3) 應利用每個機會來支持更多的澳洲 人就業。因此, 2009年開始實施家庭支持計畫 (FaHCSIA(b)

,

2012)

家庭支持計畫乃依據「保護澳洲兒童國家綱領」而辦理,目標對象是全國及 地區性的高風險兒童與家庭,主要工作是提供早期的介入與預防措施,並將兒童 的安全與福祉納入政府社會政策議程的核心議題。計畫實施係由政府資助非政府 組織來提供家庭支持服務,藉以增強家庭褔扯與社區凝聚力、保護兒童的最佳利 益、縮短原住民不利的差距,以及建立父母的工作能力,特別是那些弱勢與不利 者,使其有能力管理轉變的生活,保障兒童受到保護。2011 至 2014年間投入澳幣 1 千萬元以上資助全澳洲1350多個組織提供下列三大服務:

(10)

(1)家庭與兒童服務,為符應、社會廣泛的需求,將服務簡化為 4 種服務類型 :CD 社 區兒童服務,為家有 12 歲以下兒童的家庭及弱勢高風險家庭提供預防與早期 介入服務;®家庭與關係服務,為年輕人與兒童提供關係的建議、諮商,以 及各種親職支持與教育;@專家服務,針對藥物濫用、暴力傾向與遭受創傷 等脆弱家庭提供專家支持服務;@社區遊戲團體,針對家有幼兒的父母親提 供支持服務。 (2) 家庭法服務,包括 :CD 家庭關係中心;®分居後的共親職;@分居後的支持 兒童方案;@親職順序方案; (哥兒童接觸服務;@家庭爭議解決 ;(J) 家庭與 關係服務(分居後服務)。 (3) 政府服務,包括 :CD 家庭關係建議電話專線,提供如何維繫關係、度過關係 難關或妥善處理離異事宜的資料及轉介;®線上家庭關係,為所有家庭提供 有關家庭關係問題的訊息與建議;@男性專線(

Mensline)

;

@育兒網絡網 站;@尋回與聯絡支持服務,協助被遺忘的澳洲人與早期兒童移民尋根。 2. 澳洲家庭研究院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 AIFS)

AIFS 係依據 1975 年家庭法條例成立於 1980 年,受 FaHCSIA 管轄。設立目的 在於依據不同生命週期階段中個人與家庭的各種生活需求,提供切合需要的服務 與發展合適的政策,進行有關影響家庭褔扯的研究,透過實證研究的數據成果, 提供給 FaHCSIA 規劃家庭政策的參考,可說是 FaHCSIA 政策制定的智庫。 AIFS 的主要工作包括研究計畫、大型研究資料庫、家庭研究會議、研討會及 出版期刊 (Family Matters) 等。已規劃的研究計畫,包括因應年輕人稍長離家、 實際結婚率、未婚生子、關係脆弱、婦女勞動參與率上升等社會趨勢,針對身心 障礙者或長期健康問題和老年體弱者的照顧方式改變等研究。未來三年的研究重 點,主要針對全球經濟哀退期間如何減輕經濟衰退對家庭的影響,以及在經濟復 甦期間如何協助家庭。研究取向則採取生命週期與代間的觀點,強調有兒童和青 少年的家庭在關鍵生活事件(例如求學、就業與擇偶)的決定性影響力;追蹤情感 關係的發展、家庭的形成與人口趨勢、澳洲家庭的多元性;注重家庭功能的研 究,尤其關注凝聚力、韌性與福祉;旁及家務分工、脆弱性及其他失功能等研 究。研究計畫的六大主題及其 25 項子題,如表 1 。跨領域的研究主題則包括:

(1)

原住民兒童的早期學習、照顧與家庭支持,(2) 移民、農村家庭, (3) 身心失能、 長期疾病的老人, (4)長期失業等。

(11)

表 1 澳洲家庭研究院的研究主題 主題 項目 1.家庭經濟福祉 1-1 全球經濟衰退對家庭的影響 1-2 家有兒童的失業家庭

1-3 退休收入

1-4 政府支持家庭的措施 2. 家庭與工作 2-1 就業條件與標準 2-2 勞動力參與及兒童照顧 2-3 照顧者的勞動參與 2-4 勞工供給回應到有薪就業的財務回報 3. 社會包容 3-1 地理劣勢 3-2 兒童處於長期劣勢的風險 3-3 氣候變化與乾旱 3-4 原住民與 Torres 海峽島民兒童及其家庭劣勢 3-5 社會包容性服務的提供與設計 4. 暴力、虐待與忽視 4-1 虐待與忽視 4-2 家暴與分離的家庭 4-3 性侵犯 5 家庭變遷與家庭法 5-1 家庭生活轉換及挑戰 5-2 局齡化與代間關係 5-3 支持的關係褔扯 5-4 家庭法 5-5 兒童支持 6. 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 6-1 親職 6-2 代間不幸 IJ 性 6-3 幼兒照顧與教育 6-4 年輕人、冒險與正向發展 AIFS 成立迄今 32 年,已累積非常豐碩的研究成果,擁有許多長期研究資料 庫,為 FaHCSIA 政策的規劃提供厚實的實證基礎,也讓政策的執行更符應家庭與 兒童的需求與發展。以下介紹主要的長期研究資料庫如下:

(1)澳洲氣質計畫 (Australian

Temperament

Pr吋 ect) :針對維多利亞 1'i'l 1982.9

-1983.1 出生的兒童進行心理發展的縱貫性研究 o 目的在於長期追蹤生命週期

(12)

心理適應與不適應的路徑,探討個人、家庭與環境對發展與福祉的影響因 素。研究主題以個人氣質對情感與行為調適的影響為主。樣本與資料收集涵 蓋全 1'1'12 , 443{回家庭, 28 年後仍有 2/3 的家庭參與。已收集 4-8 月大至 28 歲 15 波 資料。施測對象包括父母、孕產婦與兒童保健護士、小學老師、 11 歲以上兒 童等,問卷題目有關青年人的發展與福祉,包括氣質、行為與學校適應、藥 物使用、反社會行為、憂鬱、健康、社交能力、公民意識與參與、同儕關 係、家庭功能、親職類型與家庭環境等。

(2) 澳洲兒童家庭社區 (Child

Family Community Australia)

:由原來的國家兒童 保護資訊中心、澳洲家庭關係資訊中心、社區與家庭資訊中心合併而成。日 的係為兒童、家庭與社區福利部門的專家,提供有品質、實證基礎的資訊、 資源與交流平台。

(3) 在澳洲成長 (Growing

Up in Australia)

:由 FaHCSIA 、 AIFS 及統計局共同合 作,針對澳洲兒童的縱貫性研究。目的在探討澳洲獨特的社會文化環境對出 生於 1990 年代末期至 2000年初期兒童的影響因素。

(4) 澳洲強力家庭(

Stronger Families in Australia)

:針對學齡兒童家庭及其社區 的長期研究,提供政府規劃正確的社區服務與支持家庭計畫。第 1 波於 2006 至 2008 年針對2 千個家庭進行系列訪視;第 2 波新增 1 , 800{回家庭,以電話訪談, 題目包括 :CD 受訪者的子女健康狀況、特殊疾病及其身體發展、社交技巧與 行為發展;@教養子女的看法及親子關係;@受訪者的健康與福祉、家庭生 活、支持的資源及住屋狀況;@使用社區服務與設施(支持家庭與子女)的滿 意度;@參與社區活動,及對近鄰的看法。執行單位為AIFS 與新南威爾斯大 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5) 縮短差距資訊中心(

Closing the Gap Clearinghouse)

:由衛生與福利部主持, 與 AIFS 合作。目的在於 :CD 建立實證基礎,縮短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差距, 包括健康、就業、住屋、教育與社區安全;@促進政策制定者、服務提供者 與一般大眾使用;@嚴格評估政策與介入的實證品質,縮短原住民的不利差 距;@使研究與評量有更好的協調;@以可用的實證數據評估差距,克服原 住民不利。研究重點包括 :CD 介入與評估研究,@分析方案/介入的成本效 益與成本放果研究,@應用主流方案與政策執行於原住民社區的研究。

(6) 澳洲性侵害研究中心 (Australian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Sexual Assault)

為便於取得目前性侵害方案的資訊,協助發展實證基礎的策略,減低成人性 侵的發生率,增進了解性侵害的效應及成人對兒童性虐待的影響,並據以提 供受害者服務。研究主題包括:澳洲性侵害、受害者/倖存者、影響、預 防、法律體系、加害人、研究政策與實務發展等。 3. 全方位的家庭網站 為便利民眾利用家中的網際網路查詢與家庭生活有關的服務,澳洲政府網頁

(13)

特闢家庭專區,提供全方位的家庭線上服務與資訊多達 29 種,內容包括:懷孕生 產與嬰兒熱線、母乳餵養熱線電話、學前兒童教育與保健、離婚家庭的兒童支 持、托兒機構資訊、育兒網、學校概況及統計、教育稅退稅、家庭聰明理財、家 庭生活(從生育、家庭營養、健康、養育等)、家庭關係中心、家庭分離一青少年 指南,電子商務與醫療保費與子女撫養費、兒童世界(以線上遊戲引導適應父母離 婚)、醫療保險、體重管理(健康促進)、聰明使用網路資源(活動及研習)、保 護您的孩子(網路安全及分級)、線上估算托兒津貼與帶薪育兒假的薪水等、線上 網路服務(指導、如何保護電腦、安全線上互動、趣味問答遊戲等)、離婚家庭的 支持服務等 (AU(b)

,

2012)

(二)新加坡在家庭實務推動的工作內容 MSF的 15 項政策中,與家庭政策最相關的應屬「強大穩定家庭」政策,主要工 作有下子IJ4項 (MSF ,

2013)

1.培育和保護青少年 (Nurturing

&

Protecting the Young)

為確保有利於兒童和青少年成長的環境,使成為對社會負責的好公民,

MSF

為民眾提供決定成為父母與成為好父母的知識,並鼓勵父母與專業機構(如幼兒中 心與學校)建立健康的合作夥伴關係,使育兒更順暢。工作內容包括:

(1) Maybe

Baby: 此為互動式親職入口綱,協助夫妻準備迎接新生兒所需財務、 感情與生理的建議與知能 o (2) 基本親職 (Essential

Parenting)

:由家庭教育及推廣科建置之親職教育網站, 提供有用的親職技巧與方案,包括:家長雜誌、青少年雜誌、專家說、親職 短片、寓教於樂充電活動、鼓勵親于一起烹飪的簡易家庭料理等。 (3) 幼兒中心和學生托管中心與服務:幼兒中心收容7歲以下的幼兒,分全日或半 日制,也有些中心收容2 至 18 歲的嬰幼兒。 2008年 MSF與教育部合作而在學 校設立學生托管中心,收容7至 14歲放學後的學童,協助寫功課及進行休閒活 動等(收託時間為週一至五上午7:30 至下午 6:30 、週六上午 7:30 至下午

1:

30)

,並有指導設立兒照中心,及提供相關職涯機會之服務。 (4) 學前兒童的親職教育(PEPS)計畫:該計畫旨在使有學前兒童的家長易於獲取 學校的資源,以提升家庭生活品質。自2005 年開辦以來,已有超過500 所學 前教育中心參與,並有近30萬父母和幼兒受惠。 (5) 學校家庭教育 (SFE) 計畫:此為全方位的家庭學習計畫,協助父母獲得有效的 管教技巧,增進學校員工的家庭生活,並灌輸學生對家庭的正面價個與態 度。參與的學校可在前3 年分別獲得2 萬元、 1 萬 5 千元和 1 萬元的資金開辦相關 活動,學校每年也可獲得1 萬元聘請 1 名學校家庭教育計畫協調員,協助管理 和處理行政工作。 MFS 也為協調員提供培訓機會,以提升計畫、組織和鼓勵 家長參與活動的能力。目前共有150 名協調員(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2) 。白

(14)

2002 年開辦以來,已有 2萬人受惠,目前有超過 250 所學校辦理。幾乎所有經 歷 SEF 方案的父母確認其有效性,並會推薦給其他家長。 2. 支持家庭 (Supporting

Families)

為協助民眾建立家庭並強化與家庭的連結,以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支持 家庭的工作包括: (1) 全國家庭委員會 (NFC , 2013) 設立於 2006 年,主要受新加坡賽馬博彩管理 局的財政支持而成立,目標為提供與家庭有關的政策、議題與方案之諮詢、 協商機構。宗旨是建設有韌性的新加坡家庭;徵詢公眾意見,並將家庭政 策、家庭教育計畫、研究及服務回饋給政府;協同人民、公私部門的主要利 害關係人創造對家庭有利的環境;提供投入的資源分配,以提高家庭服務部 門的容量與能力。主要的出版品與研究包括:國家的家庭報告、 NFC 年度報 告、美滿婚姻預備課程 (MPP) 、家庭價值觀調查等;並建置 rThink

Family

J

網站,分享 NFC 有關家庭議題的觀點及任何重大事件,例如提供「享受家庭生 活的 101 種方法 J '並藉此網站聆聽民眾的聲音,期待由 NFC 代表新加坡家庭 的聲音。 (2) 生育津貼計畫,支持父母養育更多的子女,以減輕撫養子女的財務費用。 (3) 政府支付的產假,提供有工作的母親分挽後有時間復原及照顧新生兒。 (4) 領養政策,為扶養兒童另一合法的選擇 (5) 家庭服務中心 (FSC) ,配置專業的社工,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在地的社會服 務,包括婚姻/前、兒童行為問題、家暴、財務困難、人際關係之個案工作與 諮商、諮詢與轉介。 (6) 家庭保障及褔利。 (7) 家庭暴力。 (8) 經由 r

Family Matters!

J 網站使家庭賦能,依據生命週期階段與學校、職場與 社區合作,提供建立強力快樂家庭所需的資源、知識與技能,同時協同企業 為家庭創造友善家庭的工作環境。 (9) 父母膽養專員,經由協調與諮商,協助被棄養的父母獲得子女的支持。 3. 促進婚姻 (Promoting

Marriages)

為鼓勵單身者走入婚姻,實施促進婚姻的工作,包括: (1) 社會發展網絡,為 單身者創造尋找人生伴侶的機會與服務,包括信託認證架構、約會機構的註冊、 約會執業登記、夥伴聯繫基金等; (2) 婚姻註冊處,包括市民、回教徒婚姻的證婚 與註冊。

4. 促進工作生活和諧 (Promoting

Work

Li

fe Harmony)

工作一生活的專家認為,工作與個人/家庭生活的不和諧,並非缺乏時間所 致,而常是因為個人價值觀和優先事項的輕重不同所產生的結果。為協助民眾決 定什麼是工作與生活的優先事項,並採取必要的措施使自己和身邊的人最有利,

(15)

促進工作生活和諧的內容包括: (1) 個人工作﹒生活效率網站,由此獲取專家的提 示與資源,依據個人的價值觀與優先事項、不同的人生階段、個人優缺點、親友 的支持、職場與社會可用的資源等,權衡各種工作,生活的選擇,做出明智的決 定,使工作-生活更和諧。 (2) 職場家庭教育方案:快樂的員工也是高生產力的員 工,雇主可申請此方案獲取 MSF 的補助,為員工開辦家庭與工作生活的午餐會 談。此外為使忙於工作的成人獲取基本的家庭與工作生活技能, MSF 自 2000 年開 始在職場推動家庭生活大使 (Family

Li

fe Ambassador'

FLA) 計畫,鼓勵 FLA企 業支持相關的家庭方案,例如為員工在午餐時、企業休假日或家庭日郊遊時辦理 家庭教育工作坊 o

參、澳洲與新加坡家庭政策的特色

透過上述兩國國情概況、家庭政策發展、專責組織與工作內涵的介紹,可以發 現兩國在家庭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上各有特色,而這些特色不僅符合當前文化脈絡, 更可以見到兩國政府在家庭政策上的規劃與努力。

一、澳洲家庭政策的特色

澳洲幅員廣大、種族及家庭多元,家庭支持工作極具挑戰性,在家庭政策的推 動上具有四大特色,分述如下: (一)以專賣機關統整所有家庭政策作為,事權統一符合管理的經濟原則 澳洲近年納入家庭觀點的福利改革,由 FaHCSIA統合家庭相關政策的規劃與執 行,在一個部之下整合許多細部,提供各族群、各類的家庭服務,事權統一、職責 明確,工作更易協調,符合公共管理的專業分工原則,也有利於有效管理環境的不 確定性,使組織能妥善利用分部化的功能,成功而有效地完成機關組織的目標和使 命,合乎經營的經濟原則(張潤書, 2000) 。同時也積極與各部門建立夥伴關係, 有助於與地方及民間組織間的聯繫、合作,有效發揮整體政策功能。 (二)設立國家級的家庭研究機構,做為政府家庭施政之智庫 AIFS 是屬於澳洲政府的研究機構,在政府主導及經常性研究預算不虞匿乏下, 經由有系統且鎖定目標對象,進行家庭及兒童長期追蹤基礎研究與調查,其優勢有 三:第一,從中提出相關論述、實證數據及替選方案,協助政府政策的設計及改進 決策模式,提高政策的可行性,使社會大眾信服。其次,善用政府組織既有的科研 優勢,也積極與大學相關系所及主題研究中心、民間基金會、家庭相關協會等合 作、協商、討論及規劃相關家庭研究計畫,提升政策研究的品質及深、廣度。第 三,充分利用大型的長期研究資料庫之知識管理系統平臺強化研發能力,提供政策 制定者、專家學者、家庭服務實務工作者乃至社會大眾相互傳遞知識、分享資料

(16)

庫、論壇及各種網路社群的知識庫,有效迅速累積及分享政策研究知識與成果。 (三)及早介入的家庭支持服務,兼具預防及教育策略 澳洲政府提供的支持家庭措施中,也將因應社會變遷、提升家庭轉變生活的能 力規劃其中,例如:家庭支持計畫,除了給予家有嬰幼兒的父母經濟援助外,也教 導他們工作技能以促進就業,預防家庭經濟問題的惡化,造成對下一代不利的影 響。同時也為新手父母及一般父母提供親職的相關訊息與資源。在兒童與青少年方 面,也提供情感關係的建議與諮商,使他們及早學習正確的情感態度及處理技巧。 還有許多由政府設置的家庭關係建議專線、線上家庭關係、男性專線、育兒網絡網 站中,多有家庭理念的教育與宣導,這些都屬於家庭教育事先預防的有效策略之 (四)善用網際網路,提供家庭服務/教育資訊 澳洲幅員廣闊,種族多元,為便利民眾隨時查詢與家庭生活有關的服務,澳洲 政府網站特闢家庭專區,提供多國語言及全方位的家庭線上服務與資訊,從懷孕準 備、嬰幼兒保健、幼托機構的選擇到各級學校的資訊,保護兒童的網路安全與指 導、家庭理財與電于商務家庭費用的繳費等、」般家庭與離婚家庭的支持服務等, 使民眾可透過家中的電腦快速搜尋到家庭生活 t 的所有資源,擴大多元家庭及偏遠 地區家庭服務的便利性與品質。

二、新加坡家庭政策的特色

新加坡的家庭政策重視家庭生命週期觀點的預防教育策略,對學校、社區及企 業的家庭教育推廣不遺餘力,茲歸納整理家庭政策的特色有下列四項: (一)以完整獨立的專賣機關,貫徹家庭政策及家庭教育政策的相關規劃與執行 新加坡與澳洲同屬有完整獨立的社會福利行政主管機關,自 1990 年代倡導家庭 價值以來,家庭政策一直是社福機關的重要工作之一。最近於 2012 年底的組改,成 立了以「家庭」為名的「社會與家庭發展部 J '積極回應聯合國「以家庭為中心的政 策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也透過「家庭發展和支持署」及其下的「家庭教育及推廣科」 貫徹家庭教育政策的制定、推廣以及相關資源的統籌運用,使新加坡在推動家庭教 育政策上的推廣與執行,得以落實於社會的每個角落與民眾的家庭生活中。 (二)家庭教育為先,家庭福利服務為基本,共構完整家庭政策體系 新加坡家庭政策的推動主要有兩大體系,一是「公眾教育體系 J '以一般民眾為 對象,從預防觀點,依對象的生命週期不同階段,設計家庭教育推動方案,強調婚 姻、親職及家庭倫理等主題,提升公眾建立健康家庭的能力。另一體系為「家庭福利 服務體系 J '主要針對社會處境不利者,透過福利補助基本生活需求並提供相關資源 及教育,以協助貧困者及高危險群者自立,並強化家庭與個人的生活能力。兩大體

(17)

系比重相當,相輔相成,落實體現「透過家庭政策,提供教育與服務,強化及支持家 庭」的政策日標 O (三)從生命週期觀點,推動重視家庭價值的婚姻與家庭教育 新加坡的家庭政策係以家庭生命週期的預防教育為策略,透過「重親情、享天倫

( Family Matters)

J 的理念,將東方文化家庭價值傳輸給社會的所有人,因此針對不 同生命週期階段的個人與家庭壁劃不同的家庭教育需求,而將家庭政策的目標群體 分為:兒童、青少年、單身者(又分尚未有固定交往對象、有固定交往對象及計畫結 婚者)、已婚者(又分尚無子女、計畫有小孩、有學齡前子女、有小學階段于女、有 青少年子女、有適婚年齡子女、有已婚子女、有孫子女)及一_.般大眾,並以預防教育 的關鍵策略,強化家庭每一成員對家庭與婚姻的正確觀念與態度,並提升建立健康 家庭的能力。 (四)善用網際網路,提供家庭服務/教育資訊 新加坡政府善於利用政策日標對象的特性與教育需求,將家庭服務/教育資訊透 過網路資訊傳送給性會的每個人o 例如,為想結婚的單身者量身打造的社會發展 綱,計畫生育者有專屬的Maybe Baby網站、針對學齡兒童、青少年父母有專屬的親 職網站Essential Parenting' 又如各種推廣方案也有專屬網站,如學前兒童的親職教 育計畫、學校家庭教育計畫、賦能家庭的Family

Matters

、個人的工作用生活效率綱 站、職場家庭教育方案等網站,內容豐富多元,切合使用者的發展需求,細心且有 系統的設計教育內容,並大量使用影音短片及圖片,寓教於樂,使民眾不必出門便 能利用網路資訊自我學習。同時還可透過便利的@e-citizen網路服務,隨時將家庭 教育與研究的相關資訊傳播給民眾,延伸家庭教育政策的意義與運用,使民眾快速 獲取家庭教育相關政策及學習課程。

肆、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本文探討澳洲與新加坡的家庭政策及家庭教育政策發展情形,發現兩國家庭教 育政策各有特色。相同的部分,兩國都有專責機關統整所有家庭政策作為,以及善 用網際網路提供家庭服務與教育資訊。不同的部分,澳洲直接設置國家級的家庭研 究機構,協助政策過程改進模式;其次,澳洲家庭政策仍以福利津貼為主,雖無明 顯的「家庭教育政策J '但在及早介入的家庭支持服務上,兼具預防教育策略。新加 坡獨有的特色,則是以家庭教育為先,家庭福利服務為基本,兩者比重相當,共同 建構完整的家庭政策體系;其次,從生命週期觀點及預防教育策略推動重視家庭價 值的婚姻與家庭教育o 茲比較兩國家庭政策及家庭教育政策摘要如表2 。

(18)

表 2 澳洲與新加坡家庭政策及家庭教育政策比較表 國家 國情概況 家庭價值 家庭政策 政府組織 家庭教育政策 特色 澳洲 1.面積: 1.傳統家庭以 家庭與見童政

1.

FaHCSIA

澳洲在家庭支 1.以專責機關 769.2萬平 基督教義、 策: 的目標: 持計畫及相關 統整所有家 方公里 民主及子女 1.福利金改革 1) 增進社會 諮詢服務中, 庭政策的作 2 人口: 養育為核心 2. 兒童支持 與經濟的 也提供各種親 為(同) 2 , 298萬人 價值,隨時 3. 育兒 參與 職資訊與教 2. 設立國家級 3. 種族:英國 代變遷及個 4. 兒童保護 2) 促進社會 育,兼具事先 的家庭研究 後裔、歐亞 人主義,使 5 家庭關係 向心力 預防的教育策 機構,做為 移民、原住 家庭的離異 6. 心理健康 3) 縮短原住 略 家庭政策之 民 及重組持續 7. 家庭研究 民的不利 智庫(異) 4. 生育率: 增加,故以 差異 3. 及早介入的

1.

89

更嚴格婚姻 4) 支持基礎 家庭支持服 5. 高齡人口已 法律,以減 的生活標 務,兼其預

14%

少離婚並增 準 防及教育策 6. 離婚率: 力日婚姻的支 5) 支持個 略(異)

2.3%0

' 約 持度 人、家庭 4. 善用網際網 3 對結婚者 2. 家庭不能孤 與社區 路提供家庭 有 1 對離 立而生存, 2. 設有「家庭 服務/教育 婚,每年有 家庭需要社 社區服務及 資訊(同) 5 萬個兒童 區的支持, 原住民事務 經歷父母離 反之家庭也 與殘障改革 婚 是強大社區 部」、「住 7. 家庭平均人 的基礎 房與無家 口: 2.6人 部」及「社 區服務與婦 女地位部」 等三個部 新加坡 1.面積:

700

1. 1991 年〈共 強大種定的家 1.社會與家庭

I.Maybe

1.以完整獨立 餘平方公里 同價值白皮 庭政策: 部的目標:

Baby

的專責機 2. 人口:

508

書〉共同價 1.培育和保護 促進個人的

2. Essential

闕,貫徹家 萬人 值之一是 青少年 活力、家庭

Parenting

庭政策及家 3.種族:華 「家庭為 2. 支持家庭 的穩固與社 3. 學前兒童的 庭教育政策 人、馬來

m

日 J 3. 促進婚姻 會關懷 親職教育計 的相關規劃 人、印度 2.1993 年以 4. 促進工作生 2. 設有社會發 與執行(同) 人、歐亞移 「親愛關 活和諧 展與支持 4. 學校家庭教 2. 家庭教育為 民 懷、互敬互 署、家庭發 育計畫 先,家庭褔 4.生育率: 重、孝順尊 展與支持署 5. 賦能家庭的 利服務為基

1.

15

長、忠誠承 及企業支持

Family

本,共構完 5. 高齡人口: 諾及早日諧溝 署等三個署

Matters

整家庭政策

9.3%

通」為家庭 3. 家庭發展與 6. 個人的工作 體系(異)

(19)

7.家庭平均人 科、家庭教 育方案 重視家庭價 口: 3.5人 育及推廣 8. 全國家庭委 值的婚姻與 科、家庭政 員會 家庭教育 策組、家庭 (異) 服務科及社 4 善用網際網 會發展綱等 路提供家庭 5個科 服務/教育 資訊(同) 臺灣 1.面積:

3.6

家庭價值觀受 2004 年行政 衛生福利部 1.教育部2003 1.以事先預防 萬平方公 傳統中華文化 院社會福利推 (2012 年成立 年公布家庭 之教育策 里。 父系社會影 動委員會第 8 社會及家庭 教育法,推 略,教導民 2. 人口: 響,強調尊 次會議通過家 署)、教育部 動親職教 眾經營家庭 2300萬 親、家庭價 庭政策: (終身教育司 育、子職教 知能、促進

人。

值、奉養老年 1.保障家庭經 家庭教育科) 育、性別教 良好家人關 3. 種族:華人 父母、普遍的 濟安全。 育、婚姻教 係,預防家 (閩、客、 婚姻制度以及 2. 增進性別平 育、失親教 庭問題及衝 外省、原住 重視家族的延 等。 育、倫理教 突。 民)、跨國 續等。但傳統 3. 支持家庭照 育、家庭資 2. 結合地方政 婚姻移民 家庭價值受西 顧能力,分 源與管理教 府、社教體 (大陸、越 方風潮影響, 擔家庭照顧 育等。 系、學校體 南、印尼、 一ι過去的風 責任。 2. 家庭教育推 系、民間團 泰國、菲律 俗與生活習慣 4. 預防並協助 展機構:家 體等,推動 賓)。 逐漸式微。 解決家庭內 庭教育中 家庭教育工 4. 生育率: 的問題。包 心、各級社 作

1.

27

括落實家庭 會教育機 3. 注重教材研 5. 高齡人口: 教育法。 構、各級學 發及家庭教

11.02%

5. 促進社會包 校、各額型 育研究。 6. 離婚率: 容。 大眾傳播機

2

.4

6%0

0 構、公私立 7. 家庭平均人 機構或團 口 :3人。 體。

(20)

員會,其他像教育、就業、健康照護等則分散於其他部會。行政院 (2004) 雖研訂 「家庭政策 J '並將「落實家庭教育法」列為政策目標四「預防並協助家庭解決家庭 成員的問題」的首要工作項目,但因「家庭政策」始終缺乏將政策轉換為具體計畫或 實施方案,而未能發揮預期效果。另一方面,教育部於 2003 年公布實施「家庭教育 法 J '但在結合教育、文化、衛生、社政、戶政、勞工、新聞等相關機關及大眾傳播 媒體合作上,也是力有末逮。有學者指出,政府在制定相關家庭政策、專業服務的 機構效能不彰,或不知何處尋求教育資源而困難重重,因此建議行政院應責成適當 部門進行跨部會協調與整合,提出較周延與前膽的家庭處過政策(鄭瑞隆, 2009) 。 中央研究院 (2011) 檢討我國少子女化對策時則指出,政出多門,力量分散;缺乏 獨立單位負責規劃、執行、評鑑及調整等工作,更沒有主管單位肩負成敗全責;民 眾需要面對面的宣導,才能知道如何取得相關政府單位的協助。環顧政治、經濟及 社會發展與臺灣相近的澳洲與新加坡,已勵精圖治於以家庭觀點的社會福利政策及 組織的改革,並且略具成效。茲將兩國家庭政策發展與家庭教育策略,可供臺灣借 鑑的啟示分述如下: (一)臺灣需要制定以家庭為目標對象的家庭政策 聯合國 (2012) 已體認到,如果今天想要有效處理許多社會問題, I 家庭」必 須是國家的優先重點,並一再呼籲「以家庭為中心的家庭政策發展」。澳洲與新加坡 兩國已將家庭視為社會政策的核心對象,制定了家庭政策。例如澳洲以家庭為中心 的觀點,支持父母的能力,來促進兒童福扯;新加坡則從家庭發展的生命週期,從 家庭成員、學校、社區及企業等相關系統,壁劃及推動具體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案。 反觀臺灣, I 家庭」很少成為主要政策倡議的重點, 2004 年通過的家庭政策, 仍以兒童、老人、婦女的福利津貼為主,且缺乏具體可行的推動方案。迄今 2012 年 內政部的福利津貼支出已高達新臺幣 1 千億元,但是以個別對象的福利補助,並沒有 從家庭的根源來解決問題,反而衍生更多長期福利依賴的人口與問題。因此,臺灣 應該重新思索以「家庭」為目標對象的因應對策,以此回應家庭及其成員的需求,使 家庭維持健康的功能,才能創造、培育與維持社會目前與未來的人力與社會資本。 (二)以專賣機關整合家庭服務與教育工作 經由澳洲與新加坡的經驗得知,兩國為落實家庭政策,已將各種福利政策納入 多元家庭觀點,建立整合服務並以單一窗口式的協助系統來支持家庭。臺灣並沒有 促進家庭福祉的專責機闕,相對的政策規割亦紛歧零散,內政部主政個人式的社會 福利補助,教育部主管家庭教育的推動,也未有效整合相關部門的資源,形成資源 的浪費。支持家庭是政府、社區、家庭、企業的共同責任,需要政府部門統整,形 成夥伴關係,共同來支持家庭。因此,臺灣如欲為家庭提供完整的服務,可學習兩 國的經驗,責成單一部會或單位,專責整合各項家庭服務,集中資源進行政策研 究,以規劃完善的家庭政策,提升家庭服務施政效能。

(21)

(三)注重家庭研究作為政策過程的基髓 公共政策的制定應有充足的研究與調查為基礎,據以支持政策擬定所需的論 述、數據及替選方案,以提升決策品質,取信於社會大眾(何沙崙· 2007) 。聯合 國 (2012) 指出,雖然有些區域和國家致力於制定支持家庭的政策,但這些努力很 少成為研究或文獻的主題,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此言正切中臺 j瞥家庭相關政策規 劃與推動向來缺乏基礎實證研究的窘境。 本文發現,澳洲設立國家級的家庭研究機構,做為家庭政策發展的智庫,針對 家庭經濟福祉、家庭與 L 作、社會包容、暴力、虐待與忽視、家庭變遷與家庭法、 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等重大家庭議題進行有系統、長期性的研究,並將研究結果 轉化傳播給政策制定者,成為政策制定的立論基礎。臺灣若能像澳洲政府成立專責 家庭研究機構,最能符合研究知識與政策結合的理想目標,有助於家庭政策發展與 家庭教育實務推動。因此,建議臺灣的家庭教育政策制定者投注經費於實證的、有 系統且長期的家庭議題研究及方案評鑑研究,以減少無效的方案,鼓勵有效的方 案,並進行品質控管。 (四)強調及早介入的預防教育策略 澳洲與新加坡的家庭政策發展,已從以往關注於修復家庭問題,轉向為預防家 庭問題發生的策略,尤其新加坡以家庭教育為先、家庭福利服務為基本的關鍵策 略,構築完整的家庭政策體系,兩者相輔成,發揮資源整合、成果加倍的妓果。臺 灣的家庭教育法已走在正確的路上,但礙於教育部門與福利部門本位主義的限制, 雙方資源一直未能有效整合。若能以福利服務津貼為後盾 i .結合教育預防策略,將 福利支出 4 部分經費提撥供充實家庭教育的預防作為,將可幫助家庭白助與自立, 減少長期依賴的支出,提高經費支出的效益。最近新北市開始著重預防為先、介 入、復原與重建策略的運用,在支持各種家庭發展應有的功能及適應大環境變遷 上,已略見有成效(楊素端、詹玉蓉、黃逢明·

2006)

·若能普及於各縣市,甚或 由行政院指示專責部會來統籌規書IJ 與執行,將可使資源做最大利益的分配與運用。 (五)善用資訊科技提供全方位家庭服務與教育資訊 發展迅速的網絡世界和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模 式。網絡上所提供的資訊選擇多且更新快,它可以令使用者足不出戶,便能接收多 元化的資訊,特別能夠滿足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及對事物的好奇心。澳洲與新加坡均 深闇運用資訊科技的載體傳播家庭政策與教育理念,澳洲的家庭專區網站講究家庭 生活的實用性與便利性;新加坡家庭教育網站,依據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系統性置放 家庭教育內容,並安插大量的影音短片與圖片,吸引使用者的學習興趣,值得效 仿。反觀臺灣有關家庭教育的線上教育課程及資訊有限,且缺乏系統性的安排,若 能學習澳洲及新加坡針對家庭成員的發展階段或生命週期、不同類型的家庭型態, 設計不同的家庭教育內涵與教材,將各種家庭教育的理念傳播到每個家庭中,便利

(22)

各種家庭成員從網路中獲取所需的資訊或自學,將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擴大 不受時空限制的影響層面。

伍、參考書目

中央研究院 (2011 )。人口政策建議書。中央研究院報告 No.004 。 行政院 (2004) 。家庭政策。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第 8 次會議通過。 何琦瑜 (2006) 。家庭教育一贏的起點。臺北:天下雜誌。

林如萍(

2004)

0

The Best Home for Families

:新加坡的家庭生活教育。(江綺雯

主持) ,家庭生活教育跨文化專題。健康婚姻與家庭國際研討會,國立國家圖書 館,臺北市。 林萬億 (2006) 。台灣的社會福利一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臺北:五南。 唐先梅 (2004) 。澳洲的家庭生活教育。(江綺雯主持) ,家庭生活教育跨文化專 題。健康婚姻與家庭國際研討會,國立國家圖書館,臺北市。 翁毓秀( 2007) 。回應臺灣家庭與人口現象的家庭政策,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 分析。 黃子庭 (2004) 。新加坡志願性福利組織和政府公部門的互動關係探討。社區發展 季刊,

105 ' 381-400

0 黃週毓 (2009) 。童書大家庭一童書與家庭超連結。臺北:臺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 協會。 張潤書 (2000) 。行政學。臺北:三民。 新加坡旅遊局 (2013 )。新加坡簡介。 2013 .4 .3取自 http://www.yoursingapore.com/

con ten tltrave

l1

er/zh/browse/aboutsingapore.h tml

新加坡聯合早報(2012) 。新加坡學校家庭教育計畫將擴大。2013 .4 .3 取自

http://www.zaobao.com.s

g/

edu/pages5/edunews121115a.shtml

楊素端、詹玉蓉、黃逢明(2006) 。臺北縣推動家庭福利服務的新思考一「新北縣好 家園一臺北縣支持家庭功能發展實施方案」之介紹,社區發展季刊,

114 '

118-133 。 葉肅科( 2001) 。澳洲與紐西蘭福利發展:歷史結構分析,東吳社會學報,

10 '

155-199 。 葉肅科 (2006) 。澳洲社會福利行政體系新趨勢:變遷與挑戰。社區發展季刊,

113

,

114-126 。 葉維銓 (1998) 。聯合國「社會服務組織與行政報告 J '全國社會福利會議特刊。 聯合國 (2012) 。籌備和慶祝 2014年國際家庭年 20 週年秘書長的報告,聯合國經濟 及社會理事會第 67屆會議 o

(23)

鄭瑞隆 (2009) 。青少年犯罪之家庭支持系統建構之研究期末報告,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研究中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補助研究案。

AU(a) (2012)

,

About Australia

,

2012.12.01 retrieved from http://australia.gov.au/

AU(b) (2012)

,

About Australia

,

2012.12.01 retrieved from http://australia.gov.au/

people/families

AIFS (2012). Research & Information exchange. 2012.05.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aifs.gov.au/

Bogenschneider

,

K.

,

&

Corbett

,

T.].

(2010) . Family policy: Becoming a field of

inquiry and subfield of social policy.

J

oum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

72 '

783 圖 803 。

FaHCSIA (2011). 2011-14 FaHCSIA Strategic Framewor

k.

FaHCSIA

0

FaHCSIA(a) (2012). FaHCSIA Annual Report 2011-2012.

FaHCSIA 。

FaHCSIA(b) (2012). Family Support Program Future Directions Discussion Pape

r.

FaHCSIA

0

FaHCSIA

(2013). Families and children overview. 2013.04.04

retrieved

from

http://www

.f

ahcsia.gov.au/our-responsibilities/families-and-children/overview

Hayes

,

A.

,

Qu

, L.,

Weston

,

R. & Baxter

, ].

(2011). Families in Australia

2011-Sticking together in good and tough times.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

Moloney

,

L.

,

Weston

,

R.

,

Qu

,

L. & Hayes

,

A.(2012). Families

,

life events and

family service delivery- A literature review.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 Research report No. 20.

MSF(a) (2013). MSF Policies. 2013.04.04 retrieved from http://app.ms

f.

gov.s

g/

Policies.aspx

MSF(b) (2013). Strong and Stable Families. 2013.04.04 retrieved from http://app.

ms

f.

gov. s

g/

Policies/S trongandS table Families .aspx

MSF (2012). About MSF. 2012.12.03 retrieved from http://app.ms

f.

gov.s

g/

MCYS (2012). About MCYS. 2012.06.29 retrieved from http://app

1.

mcys.gov.s

g/

defaul

t.

aspx

NFC (2013). Introduction of National Family Counci

l.

2013.04.06

,

retrieved from

http://www.nfc.org.s

g/

aboutus.htm

(24)

The Family Policy and Family Education Strategies of

Australia and Singapore : Experiences and Inspiration

Ming-Chieh Wu

l

,

Ya-Chun Chang

Z

,

Nei-Yuh Hua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family policy

aηd

family life

education strategies of Australia and

Singapo仰,的 order

for

Taiwaη Family

Life

Educatioη professionαIs αηd

policy makers to

Ieαrn

from their experiences. The

paper includes descriptions on

(1

)the current

situatioη and

development of

fami句 policν of

Australia

αnd Sing叩ore. (2)的e

nature and viewpoints of their family

policies.

Suggestions αre

proposed as :

(1

)Taiwan needs a family-oriented family

policy.

(2)Taiu仰 needs α depαrtment 仰的e

government to take charge of family

sen.的s

and education

a刀airs.

(3)The process of family policy making should base

oη solid

research. (4)Early interven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order to

preveηt

family problems. (5)Technology should be well implemented

的 the

all-directional

fαmilν services aηd educatioηαI informαtioη.

Keywords: family policy

,

family life education

,

Australia

,

Singapore

I

Ph. D Student

,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Z

Ph. D Student

,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3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數據

表 1 澳洲家庭研究院的研究主題 主題 項目 1.家庭經濟福祉 1-1 全球經濟衰退對家庭的影響 1-2 家有兒童的失業家庭 1-3 退休收入 1-4 政府支持家庭的措施 2
表 2 澳洲與新加坡家庭政策及家庭教育政策比較表 國家 國情概況 家庭價值 家庭政策 政府組織 家庭教育政策 特色 澳洲 1.面積: 1.傳統家庭以 家庭與見童政 1. FaHCSIA 澳洲在家庭支 1.以專責機關 769.2萬平 基督教義、 策: 的目標: 持計畫及相關 統整所有家 方公里 民主及子女 1.福利金改革 1) 增進社會 諮詢服務中, 庭政策的作 2 人口: 養育為核心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政府禁毒策略與

Over there, there is a celebration of Christmas and the little kid, Tiny Tim, is very ill and the family has no money to send him to a doctor.. Cratchit asks the family

EdD, MEd, BEd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Member, Centre for Child and Family Science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In addition , from the result of The Manpower Utilization Survey and 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urvey, 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minimum wages hike has a greater

Family with marital couple owns sufficient economic resources, parents with healthy mental usually spend more time to accompany and take care of children, therefore the children's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1. Based on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if providing consumers with a general dietary guidance or impose a cash punishment policy on customers for not finishing their foo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