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應用圖集及推廣計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應用圖集及推廣計畫"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

應用圖集及推廣計畫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業務委託之專業服務案報告

中華民國 107 年 12 月

(2)

(

107

(3)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

應用圖集及推廣計畫

受委託者:台灣智慧生活空間發展協會 計畫主持人:陳俊杉 共同主持人:陳嘉懿 研究員:程景玄、吳健群 計畫助理:林欣穎 計畫期程:中華民國 107 年 3 月至 107 年 12 月 計畫經費:新臺幣 123.4 萬元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業務委託之專業服務案報告

中華民國 107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機關意見)

(4)

目次

目次 ... I 表次 ... III 圖次 ... IV 摘要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 1 1.1.1 智慧住宅發展 ... 1 1.1.2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背景 ... 2 1.1.3 推動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的優先性 ... 4 第二節 計畫目的 ... 6 第三節 方法與流程 ... 7 1.1.4 編輯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草案 ... 7 1.1.5 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應用案例參考圖集草案 ... 7 1.1.6 完成與相關公、協會合辦 4 場推廣活動 ... 8 第四節 計畫進度 ... 9 第二章 智慧高齡照護住宅設計指引草案 ... 11 第一節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的設計需求 ... 11 2.1.1 被照顧者需求 ... 11 2.1.2 照顧者需求 ... 14 第二節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的科技導入 ... 16 2.1.3 智慧住宅連網環境之建立 ... 17 2.1.4 導入科技一:生理數據管理科技 ... 18 2.1.5 導入科技二:動作數據管理科技 ... 22 2.1.6 導入科技三:電器警示及自動關閉科技 ... 27 2.1.7 導入科技四:家務輔助科技 ... 31 2.1.8 導入科技五: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調節科技 ... 33 2.1.9 導入科技六:影音娛樂及療癒科技 ... 36 第三節 智慧科技在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的未來走向 ... 39 2.1.10 走向一:疾病或意外預防融入居家生活中 ... 40 2.1.11 走向二:語音成為與家庭設備互動的主要方式 ... 41 2.1.12 走向三:破除空間與身體限制的社交娛樂及醫療服務 ... 43 2.1.13 具隱私保護及智慧分析功能的資料加值應用平台 ... 44 2.1.14 我國智慧住宅未來推動與展望 ... 45 第三章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應用案例參考圖集草案 ... 47

(5)

第一節 高齡智慧住宅應用案例參考圖集製作說明 ... 47 3.1.1 案例規劃 ... 47 3.1.2 既有空間設計檢討 ... 52 3.1.3 圖集資料彙整 ... 54 3.1.4 工程造價估算 ... 59 第二節 高齡智慧住宅應用案例設計圖集 ... 60 3.1.5 【設計方案一】電梯大樓套房單元 ... 60 3.1.6 【設計方案二】電梯公寓大 2 房單元 ... 65 3.1.7 【設計方案三】電梯公寓大 3 房單元 ... 70 第三節 圖集使用檢討與後續發展建議 ... 75 3.1.8 智慧化之應用效益與業主負擔評估 ... 75 3.1.9 參考圖集草案之使用性評估 ... 76 第四章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推廣活動 ... 79 第一節 活動規劃 ... 79 第二節 活動實況 ... 82 第三節 問卷回饋 ... 84 第五章 本計畫對女性權益之促進 ... 87 第一節 現況相關性別統計 ... 87 5.1.1 家庭照顧服務提供者女性人口數較多: ... 87 5.1.2 高齡照護服務使用者女性人口數較多 ... 88 5.1.3 智慧住宅科技相關之資通信及建築產業從業人口數性別差距大 ... 89 第二節 推動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對女性權益之促進 ... 91 第三節 總結 ... 9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95 第一節 結論 ... 95 第二節 建議 ... 95 附錄一 歷次工作會議紀錄 ... 97 附錄二 專家座談會會議議程與內容 ... 101 附錄三 採購評選會議審查意見回應表 ... 107 附錄四 期中審查意見回應表 ... 111 附錄五 期末審查意見回應表 ... 123 參考書目 ... 133

(6)

表次

表 1-1 計劃進度甘特圖 ... 9 表 3-1 圖集所呈現之三種居住案例類型比較表 ... 47 表 3-2 【設計方案一】之工程造價估算(1/2) ... 63 表 3-3 【設計方案一】之工程造價估算(2/2) ... 64 表 3-4 【設計方案二】之工程造價估算(1/2) ... 68 表 3-5【設計方案二】之工程造價估算(2/2) ... 69 表 3-6 【設計方案三】之工程造價估算(1/2) ... 73 表 3-7 【設計方案三】之工程造價估算(2/2) ... 74 表 4-1 臺北場推廣活動議程 ... 80 表 4-2 中、南、東部場推廣活動議程 ... 81 表 4-3 推廣活動參加人員滿意度調查結果分析 ... 84 表 5-1 領有建築師證書人員(按性別分) ... 91

(7)

圖次

圖 1-1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之資訊架構圖 ... 3 圖 1-2 臺灣 2026 年人口推估 ... 4 圖 1-3 臺灣總家戶數與每戶人口數成長狀況 ... 5 圖 2-1 科技與需求對應 ... 16 圖 2-2 通訊主機 ... 18 圖 2-3 生理數據管理科技架構 ... 18 圖 2-4 生理數據量測設備 ... 20 圖 2-5 緊急求救裝置 ... 20 圖 2-6 自走照護機器 ... 20 圖 2-7 生理數據管理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 21 圖 2-8 動作數據管理科技架構 ... 22 圖 2-9 動作感測器 ... 24 圖 2-10 磁簧感測器 ... 24 圖 2-11 地墊感測器 ... 24 圖 2-12 床墊感測設備 ... 25 圖 2-13 攝影機 ... 25 圖 2-14 緊急求救裝置 ... 25 圖 2-15 自走照護機器 ... 25 圖 2-16 動作數據管理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 26 圖 2-17 爐火閉鎖設備 ... 28 圖 2-18 溢水偵測設備 ... 29 圖 2-19 遠端控制轉接設備 ... 29 圖 2-20 漏電偵測設備 ... 29 圖 2-21 電器警示及自動關閉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 30 圖 2-22 櫃體 ... 31 圖 2-23 智慧冰箱 ... 32 圖 2-24 家務輔助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 32

(8)

圖 2-25 控制主機 ... 34 圖 2-26 空調設備 ... 34 圖 2-27 換氣設備 ... 34 圖 2-28 感應窗簾設備 ... 35 圖 2-29 感應照明設備 ... 35 圖 2-30 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調節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 35 圖 2-31 控制主機 ... 37 圖 2-32 顯示螢幕 ... 37 圖 2-33 影音娛樂及療癒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 38 圖 2-34 2017 年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 ... 39 圖 2-35 防範未然式的居家應用情境示意 ... 41 圖 2-36 Amazon Echo ... 42 圖 2-37 高齡者使用 VR 科技 ... 43 圖 2-38 具隱私保護及智慧分析功能的資料加值應用平台例 ... 45 圖 3-1【設計方案一】改造前後之空間房型 ... 49 圖 3-2【設計方案二】改造前後之空間房型 ... 50 圖 3-3【設計方案三】改造前後之空間房型 ... 51 圖 3-4 三方案之既有空間檢討 ... 53 圖 3-5 智慧科技設備的圖例製作 ... 55 圖 3-6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之建議流程 ... 56 圖 3-7 導入智慧照護設計 ... 57 圖 3-8 導入智慧照護之空間細部設計 ... 58 圖 3-9 設備系統、服務、工項之方析 ... 59 圖 3-10 方案一所導入之智慧化照護設計 ... 60 圖 3-11 方案一之高齡智慧設備配置圖 ... 61 圖 3-12 方案一所導入之智慧化照護設計 ... 62 圖 3-13 方案二所導入之智慧化照護設計 ... 65 圖 3-14 方案一所導入之智慧化照護設計 ... 66 圖 3-15 方案一所導入之智慧化照護設計 ... 66 圖 3-16 方案三所導入之智慧化照護設計 ... 70

(9)

圖 3-17 方案三所導入之智慧化照護設計 ... 71 圖 3-18 方案三所導入之智慧化照護設計 ... 71 圖 3-19 方案三所導入之智慧化照護設計 ... 75 圖 4-1 臺北場推廣活動實況 ... 82 圖 4-2 臺中場推廣活動實況 ... 82 圖 4-3 高雄場推廣活動實況 ... 83 圖 4-4 東部場推廣活動實況 ... 83 圖 5-1 我國無酬家庭照顧者之性別統計 ... 88 圖 5-2 我國人口之性別比例趨勢 ... 88 圖 5-3 我國高齡人口之性別統計 ... 89 圖 5-4 我國資通信科技從業者之性別統計 ... 90 圖 5-5 我國建築從業者之性別統計 ... 90 圖 5-6 可因應家務分擔需要而彈性調整調理台高度的智慧廚具例 ... 92

(10)

摘要

關鍵詞:智慧住宅、智慧科技、高齡照護、在地老化、參考圖集

一、研究緣起

因應智慧住宅科技興起與我國高齡化趨勢,本計畫受建築研究所業務委託, 聚焦於發展「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以期能協助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等 從業人員規劃設計符合高齡照護需求的智慧住宅,使住宅環境能在第一時間支持 高齡者在居家安享晚年的需求。預計產出成果如下: (1) 編輯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草案; (2) 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應用案例參考圖集草案; (3) 完成與相關公、協會合辦 4 場推廣活動。

二、研究方法及流程

本計劃首先修訂 106 年建築研究所完成之「智慧住宅高齡照護服務差異化之 規劃設計參考指引」草案內容。同時召開專家座談會,與建築師及室內設計師研 討草案內容,並依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回饋意見修訂內容,完成「智慧住宅高齡 照護設計指引」草案,俾供主管機關出版。 再者,應用完成之設計指引發展新建住宅或改造既有建築物之智慧住宅設計 方案,並進行工程造價估算,分析是否為業主可負擔得起之住宅,並將成果編為 參考圖集草案。 最後,與公、協會合作於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舉辦推廣講習活動,在實 務上推廣「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及「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應用案例參 考圖集」,使更多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相關從業人員能夠參考使用。

三、重要發現

本計畫工作全數完成,包含以下三個主要工作項目: (1) 編輯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草案。針對智慧住宅中之高齡者及 其照顧者等二類使用者之空間設計課題進行探討,修訂並撰寫「智慧住 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包含「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背景」、「智慧住宅高 齡照護的設計需求」、「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的科技導入」、「智慧科技在智

(11)

慧住宅高齡照護的未來走向」等四個章節。 (2) 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應用案例參考圖集草案。「圖集製作說明」 包含:案例規劃、既有空間設計檢討、圖集資料彙整、智慧高齡住宅空 間之配合設計,以及「智慧高齡住宅設計案例」包含電梯大樓套房單元 設計、電梯公寓大二房單元、電梯公寓大三房單元等三個設計案例。 (3) 完成與相關公、協會合辦 4 場推廣活動。本協會主辦,中華民國全國建 築師公會、中華民國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劉培森建 築師事務所、新聯陽實業機構、國立臺灣大學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 研究中心等單位協辦,10/22(一)上午、10/22(一)下午、10/23(二)晚 上、10/25(四)上午分別於台中文創產業園區求是書院、全國建築師公 會高雄研習場、全國建築師公會宜蘭研習場、大坪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推廣活動,邀集各地之建築師與室內裝修從業人員推廣交流,促進產業 善用智慧科技,發展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方案。

四、主要建議事項

建議事項有二項: 建議一 推動「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與應用圖集」在實際場域之應用 執行時程: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全國建築師公會、中華民國室內裝修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聯盟、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建議二 針對其他族群與應用服務之智慧建築/智慧住宅設計指引研訂 執行時程:中長期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全國建築師公會、中華民國室內裝修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聯盟、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12)

Abstract

keywords: smart home, smart technology, aging health care, aging in place, reference drawings

Answering the rise of the smart house technology and the trend of ageing society, this project aimed to develop the "Smart Home Design Guide for Elder Care". It will be the guidance for architects and interior designers to design an appropriate house equipped with smart technologies for elderlys’ daily life. The outcome of this project includes a) The draft the “Smart Home Design Guide for Eldercare”, b) The reference drawings applying the “Smart Home Design Guide for Eldercare”, c) 4 promotion events to promote the outcome of this project.

Firstly, we held an expert review workshop based on the outcome of last year’s related project to collect the opinions from architects and interior designers and modify the content accordingly. Then, we have drafted “Smart Home Design Guide for Eldercare” and edit for publication. Secondly, we developed several design layout plans based on “Smart Home Design Guide for Eldercare” as references for practitioners in this domain. Finally, we organized 4 nationwide promotion events, 10/22(Mon) in Taichung, 10/22(Mon) in Kaohsiung, 10/23(Tue) in Yilan, and 10/25(Thu) in Taipei, to promote the outcome of this project.

Two follow-up actions were suggested. a)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Home Design Guide for Eldercare and the Reference Drawings” in real design cases, collecting more feedbacks for revision of the design guide. b) To develop the smart home design guide for other user groups, such as children,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etc.

(13)
(1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智慧住宅發展」、「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背景」及「推動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的 優先性」,為本計劃三大背景。

1.1.1 智慧住宅發展

本所於 93 年起推動我國「智慧建築標章」認證制度,推動建築物於使用階 段以更具智慧之營運方式,實現人性化空間的理想。以住宅來看,根據 Aldrich (2003)的定義,智慧住宅是具有感知能力、運算分析能力以及資訊科技技術的 住宅,住宅本身可以透過這些技術預測或是回應住宅中使用者的需求,藉此提升 使用者居住的安全性、舒適性,甚至是娛樂性。智慧住宅可區分為五個等級,由 低到高排列為:(1)家中有智慧的物件,即能夠感測、傳輸的家電,但只限於單 一個體的運作;(2)家中的物件間有溝通系統,即家中物件能將感測資料傳遞給 其他物件,或致動其他物件;(3)藉由網路傳遞,使用者能夠於住宅內外遠端控 制家中物件,或於住宅內取得外界服務與資訊,使家超越原來的功能;(4)可學 習的住宅,即住宅能透過使用記錄、用戶偏好做住宅環境的調整;(5)照顧的住 家(Attentive Homes),即可以進行物件與人的定位等即時資訊,並利用這些資 訊去預測使用者行為。 目前的智慧住宅發展大致落在第二至第三個等級,未來將朝向智慧科技硬、 軟體與服務整合發展,科技水準則提昇至具有學習與預測能力。就如同初階的物 聯 網 , 物 聯 網 概 念 於 2005 年 被 國 際 電 信 聯 盟 (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正式提出,由世界各地將佈設越來越多的傳感網, 以收集和傳輸數據,物聯網能夠透過數據來組成我們生活的物理世界,並且透過 分析運算,有機會改善我們周圍的世界。而後 2007 年智慧型手機時代來臨,以 手機平台(Android/iOS)作為中樞以串連家電的智慧生活,開始被視為未來居 家結構的主要發展模式,人們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遠端控制或監測家中設備, 建立一個以家為中心,提供安全安心、節能永續、健康照護及舒適便利的多元智 慧居家服務。然而在當時,所謂「智慧」並無明確的定義,嚴格來說只能稱作連 網或自動化,再加上運作模式複雜,雖有平台的開放,但各家廠商都要開發自己

(15)

應用,無人在市場上具有獨佔的地位,導致使用者需下載許多不同應用才有可能 獲得較完整的體驗,並無智慧便利可言,而導致遲遲未獲得消費者的迴響。 直到 2014 年底,Amazon Echo 等智慧音箱奠定市場對智慧住宅中樞的想像。 Echo 將各個家電及線上串流服務以其為中樞做連結,使用者只要透過單一入口 就能解決生活大小事,例如控制家電、聯絡親友、叫車等。Amazon 開發工具的 開放讓開發者、硬體廠商、網路業者等第三方合作夥伴都可以與 Echo 背後的虛 擬助理 Alexa 進行連結。簡單的操作方式、開放式的生態圈,翻轉了智慧住宅 一直以來行業內熱、消費者冷的發展瓶頸(美國消費者情報研究組織,2017)。 同時間許多科技大廠也相繼發展自家的智慧家庭中樞系統,Google 推出 Google Home、Facebook 創辦人成功挑戰開發智慧家庭管家 Jarvis,Apple 也推出 HomePod,都再再顯示智慧住宅將不再是廠商的口號,而是繼智慧型手機之後, 另一個將對人們生活帶來重大改變的未來趨勢。

1.1.2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背景

智慧住宅如同智慧手機、智慧汽車或智慧電網等,都是智慧科技應用的一種 載具,也是使用者與新科技互動的介面,而智慧住宅應用層面非常廣泛,本研究 因應高齡化對未來社會的衝擊,優先聚焦於因應「高齡照護」需求作為本設計指 引的探討標的。本指引針對家中有 65 歲以上高齡者的家庭,因高齡者本身生理 機能開始弱化、心理狀況產生轉變,而造成日常生活中不便,除了單獨居住,也 可能成為被照顧者的角色,需要照顧者(親人、本國或外國籍之家庭看護工或居 家照護員)在家中協助生活任務,但是還不需要進入專門照護機構。這樣的家庭 同時也是實務上在居家改造時常見的被照顧者,更是智慧住宅主要的服務對象。 綜合各方文獻資料(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6;徐業良,2014;野村總合研 究所,2008),研究團隊歸納 6 大項智慧住宅於高齡照護的理想元素:(1)健康 管理,讓高齡者能熟知自我健康狀況;(2)照顧者輔助,減輕照顧者進行照護工 作的負擔;(3)緊急支援,高齡者發生意外狀況時得以向外求援;(4)室內空間 舒適,提供適合高齡者居住的光、空氣等物理環境;(5)生活便利,輔助高齡者 完成生活任務;(6)休閒娛樂,給予高齡者及照顧者放鬆及交流的管道。透過達 到這 6 項理想元素,滿足高齡者在居住以及其照顧者進行照護工作的需求,構 成專注於高齡照護的智慧住宅。

(16)

需具備的基礎環節、底層設施(如下圖)。為了讓科技能產生充足效益,智慧住 宅中樞可以從住宅內的感測器、住戶的數位載具、其他雲端數據平台等來源,搜 集運算分析需要的資料,包括室內環境資料、居家活動資料、生理數據、數位服 務的使用數據、氣象資料等。有關網路傳輸面,這些資料多經由 WiFi 或藍芽於 住宅內外傳輸,也會應用到物聯網中機器間溝通常見的 Zigbee、LTE-M 等通訊 技術。隨著物聯網感測器資料量提升、資料檔案大小提高,5G 應用於物聯網的 機會也越來越多,臺灣近幾年的相關建置也如火如荼地展開。最後,智慧住宅為 給予使用者適切、客製的回應,同領域與跨領域的資料間透過資料交換標準在應 用後台整合,以便做整體的資料分析。好的智慧住宅應提供合乎需求的科技應用, 而建置好的科技應用需要每個基礎環節及底層設施的協力合作。 圖 1-1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之資訊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以高齡者的需求來看前述資訊架構,當有更多電器甚至是傢俱,走向連網化、 智慧化,讓居家形成一個完整的人與人、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多方互聯的生態 系統時,感知層的設備會記錄高齡者的生活狀況,例如行走定位、生理數據、環 境狀態;在應用層致動的部分,可以讓傢具設備以更具智慧之方式進行運轉,例 如遇到地震自動上鎖的櫥櫃、自動協助尋找衣物的衣櫃;所收集的資訊也可以傳

(17)

輸到各式介面,並透過介面進行家電控制,像是在手機及電腦上查看健康分析及 建議、關閉特定房間的電器。有了一套完整的居家智慧系統,還可以串連住宅外 部之醫療等各種服務系統,串連叫車、遠距醫療、物流宅配等服務。由此可見, 具智慧的住宅空間,將對於高齡居家照護將造成巨大的影響。 這意味著在未來,住宅等建築物將不再只是被動地支持著人的生活,而是以 具有類似向人一般的智慧能主動參與空間使用者的生活,甚至可藉由自主學習、 提昇其智慧程度。當越多住宅之設備及傢俱能夠感測及連網,就有機會透過分析 各式各樣的住宅使用資料,分析住戶之習慣和偏好,使住宅設備控制決策具有差 異化,更聰明地提供符合其需求之住宅環境。例如:加州新創公司 Brain of Things 與當地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推出的「機器人家園」,即成功打造一間學習 力極佳的住宅,能隨時提供住戶需要的環境。使高齡者可以獲得更完整的資源與 協助,達到在地老化的目標。

1.1.3 推動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的優先性

依據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統計,臺灣老年人口推估將於 2018 年超 過 14%,進入高齡社會,並於 2026 年達到 20.6%,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 越發迅速,再加上生育率不增反減的情況下,也讓青壯年負擔增加,扶養比預計 從近年的 36.2% 升至 49.9%,屆時 1 名高齡者只有 3.2 名青壯年照顧(如下 圖)。並且,在我國內政部今年二月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人口老化指數破百 已達 100.18,是第一次老年人口超過幼年人口,其中包括台北市、台南市及高 雄市等直轄市,另又以嘉義縣的老化指數 177 為全台最高。 圖 1-2 臺灣 2026 年人口推估

(18)

隨著衛生環境及醫療科技進步,國人的平均餘命持續增長,2015 年國人零 歲者的平均餘命為 80.2 歲,推算半數的男性能活過 80 歲、半數女性能活過 85 歲,2015 年我國百歲以上的人瑞高齡者超過 3000 人,20 年來增加約 5 倍。 然而即使平均壽命增長,卻不代表高齡者更健康,身體機能及認知功能仍會隨時 間弱化,隨之產生不良於行、視力障礙等失能狀況,都造成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不 便,而且隨著壽命增長,與失能共同生活的時間會更久。(Li, S. C. 等,2001) 依據內政部 2017 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家戶人口數量已減少至每戶 2.74 人,但同時總家戶數每年持續增加(如下圖),代表我國過往三代同堂的家庭結 構正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年輕核家庭、高齡核家庭(陳政雄,2017)。高齡 核家庭數目的成長不一定是因為親人遺棄而造成,另一個更大的原因是有財產、 有知識的健康高齡者選擇了與子女分開居住。這也代表著,當這些高齡核家庭的 成員年紀漸長,身體開始出現弱化警訊後,這些高齡者勢必要自己先想辦法克服 生活上的困難,因為身邊沒有子女可以立即提供協助。 圖 1-3 臺灣總家戶數與每戶人口數成長狀況 (資料來源:參考內政部,2017;本計畫繪製) 面對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社會現況,行政院已將「在地老化」作為應對策略, 期許能讓高齡者在原本熟悉的環境裡自主自在地度過晚年生活。長照 2.0 政策 提供了更具體的做法,讓照顧服務能夠輸送到家及社區,拉長高齡者能夠在自宅 老化的時間,其中對於高齡者的居住環境,中長期的規劃是「結合照顧與住宅,

(19)

研議多元化的居住服務」,這代表年紀大了並非一定要被送進安養院,可以有更 多元的選擇,例如:日照中心、老人公寓等,其中在自宅安養天年更是合乎我國 大多數高齡者期待的一種選擇。智慧科技能夠在這樣的趨勢背景下,使智慧住宅 成為整個高齡照護服務的理想載具,增進高齡者自主生活的能力,以此支持被照 顧者生活、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第二節

計畫目的

我國政府積極推動智慧建築的發展,然而目前的相關產業仍多以技術為導向, 對使用者輪廓的理解相當模糊,因此無法創造出良好使用體驗的創新服務,造成 產業發展成果並未直接回饋於改善人們的生活。再者,台灣由於邁入高齡社會而 越重視長期照護的產業發展,除了社區應能提供照護服務系統以外,住宅環境也 要能夠在第一時間支持高齡者在居家安享晚年的需求。因此智慧住宅高齡照護服 務之發展越趨重要,而辨別出高齡者的居住空間需求正是當前首要面對的課題。 106 年內政部建研所已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服務差異化之規劃設計參考 指引」草案,包含指引的使用說明、八大設計原則、空間和住戶現況檢核表、設 計指引、情境模擬、以及相關照護設備和服務的未來趨勢,本計劃將邀請相關業 者建立應用案例圖集,持續修訂草案內容,為未來進一步的出版做好準備,並與 公、協會合作在實務上進行推廣,幫助更多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等從業人員規劃 設計符合高齡照護需求的智慧住宅。預計產出成果如下: (1) 編輯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草案; (2) 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應用案例參考圖集草案; (3) 完成與相關公、協會合辦 4 場推廣活動。

(20)

第三節 方法與流程

根據計劃目的,以下分別就三個預期產出說明執行方法與步驟:(1)編輯完 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草案、(2)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應用案例 參考圖集草案、(3)完成與相關公、協會合辦 4 場推廣活動。

1.1.4 編輯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草案

修訂 106 年主管機關所完成之「智慧住宅高齡照護服務差異化之規劃設計參 考指引」草案內容。同時召開專家座談會,與建築師及室內設計師研討草案內容, 並依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回饋意見修訂內容。最後於 107 年 6 月編輯完成「智慧 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草案,俾供主管機關出版。本工作項目流程如下:  細部研究規劃:規劃計畫執行細節,並與建研所研議確認。  舉辦專家座談會:邀請專家一起研討參考指引內容。(詳附錄一)  修訂設計指引草案:綜合主管機關意見及專家座談會的回饋,修訂指引 草案。

1.1.5 完成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應用案例參考圖集草案

應用本指引發展新建住宅或改造既有建築物之智慧住宅設計方案,並進行工 程造價估算,分析是否為業主可負擔得起之住宅,並將成果編為參考圖集草案。 本工作項目流程如下:  住宅類型與案例選定、使用對象分析:擬定案例類型及使用對象,並與 建研所研議確認。  參考指引智慧解法應用與設計整合:案例的空間現況、高齡者需求,篩 選參考指引中實現度高的智慧科技手法,進行設計整合。  協力廠商細部圖說與報價資料蒐集:對市面上既有且成熟的智慧化照護 系統或產品,聯絡在地廠商,蒐集細部設計圖說、相關規範與報價資料。  細部設計整合與圖面繪製:繪製高齡智慧住宅各空間之細部設計,並以 索引、編碼方式編製參考圖集。  工程估價與預算分析:綜合工程造價及產品報價做費用估算,並評估效 益。

(21)

1.1.6 完成與相關公、協會合辦 4 場推廣活動

與公、協會合作在實務上推廣前兩項工作項目的成果:「智慧住宅高齡照護 設計指引」及「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應用案例參考圖集」,使更多智慧住宅高 齡照護相關從業人員能夠參考,並蒐集與會者的回饋。本工作項目流程如下:  公、協會接洽:與各縣市建築師公會及室內設計商業同業公會溝通合作 意願與活動規劃細節。  推廣活動規劃:預計由計畫相關人員說明成果的內容範疇及使用方式, 並委託公協會協助發布活動訊息,另經由社群、活動平台宣傳以觸及多 元聽眾。  推廣活動舉辦:以「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應用圖集」講習會方式, 說明設計指引、參考圖集,最後透過問卷收集與會者的回饋。  活動回饋整理:會後整理來自與會者的回饋及照片紀錄等,供後續計畫 執行上參考。

(22)

第四節 計畫進度

本計畫期程自 107 年 3 月至 107 年 12 月,共 10 個月。如表 1- 1 所示。 表 1-1 計劃進度甘特圖 三 月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月 十一 月 十二 月 子項目一 編輯完成智慧 住宅高齡照護 設計指引草案 細部研究規劃 專家座談會舉辦 設計指引草案修訂 子項目二 完成智慧住宅 高齡照護設計 應用案例參考 圖集草案 住宅類型與案例選 定、使用對象分析 參考指引智慧解法應 用與設計整合 協力廠商細部圖說與 報價資料蒐集 細部設計整合與圖面 繪製 工程估價與預算分析 8/31 期中報告 子項目三 完成與相關 公、協會合辦 4 場推廣活動 公、協會接洽 推廣活動規劃 推廣活動籌劃舉辦 活動回饋整理 11/30 期末報告 12/31 成果報告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2018) 月 次 項 目

(23)
(24)

第二章 智慧高齡照護住宅設計指引草案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以智慧住宅為核心,引導建築師及室內設計師等 專業從業人員理解被照顧者及照顧者的需求,並選擇適合的科技導入至住宅環境。 內容分為三個部分:(1)設計需求、(2)科技導入、(3)未來趨勢,以下將分別 說明。

第一節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的設計需求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場景牽涉到的角色不單是人們熟知的高齡者、長輩,或慣 稱的老人家,還有照顧高齡者的家人、外籍看護,他們承擔的壓力與其對高齡照 護投入的心力是同樣沈重的。本章從 2 種智慧住宅高齡照護服務的使用者:高 齡者(即「被照顧者」)、「照顧者」之觀點,分別說明智慧住宅高齡照護應用科 技可產生之益處。

2.1.1 被照顧者需求

面對高齡化趨勢,使健康與亞健康之高齡者能夠在宅老化是理想的對應方針。 在潛在需要被照護的高齡者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照護人力也越來越不足以負荷, 若使亞健康高齡者有能力於住宅生活,延後進入機構的時間,將能有效緩解高齡 照護資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使高齡者有能力居住在熟悉的環境場域,能提 高其心理健康,進而帶動生理健康,避免移居照護機構時,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 對高齡者造成之身心衝擊。為了達成這個理想,智慧住宅中的智慧科技可提供高 齡者在居家場域需要的生活輔助及照護支援,根據研究團隊過往的高齡者需求研 究,歸納出下列 4 大面向的需求,幫助大家深入理解高齡者的痛點。(陳政雄, 2017;徐丹桂等,2013;黃富順,2012)

2.1.1.1 需求面向一:生理功能強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歸納常見的 高齡者生理功能弱化有視覺、聽覺、關節及肌肉、平衡、記憶及睡眠等 6 項。

(25)

 視覺  高齡者開始看不清楚較小的物體、文字及按鈕,也難以區辨太相似 的顏色,如果燈光照度不夠,這些環境中的細節更是不容易辨識而 造成生活中的困擾。  在光線調適上,高齡者需要更多的時間適應光線的明暗變化,眼睛 也逐漸畏光,太刺激的照明會造成眩光,短暫無法看清環境。  聽覺  因為可聽頻率範圍縮小,高齡者對於低頻及高頻聲音較不敏感,太 快、太小聲的聲源容易被忽略,也導致高齡者不容易注意到環境中 的低音量提醒或警示。  多個來源的聲音也會使高齡者無法聚焦聆聽單一聲源。  關節及肌肉  關節軟骨、肌腱及韌帶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得僵硬,肢體活動幅度隨 之下降,抬腿、下蹲、彎腰及手臂伸展時無法活動自如。  肌肉彈性及耐力不若以往,許多日常活動逐漸難以進行,例如上下 樓梯、拿重物、從坐姿起身,進行後也易感到疲勞,嚴重者會因行 動失能而需使用輪椅。  平衡  高齡者平衡逐漸弱化時,在家中容易因為溼滑地面或在轉換姿勢的 過程滑倒,也易因高低差或地面雜物而絆倒,此時高齡者較難反應 自如而發生跌倒意外。  平衡弱化容易造成傷害,是由於高齡者的骨密度低,骨細胞再生能 力下降,一旦跌倒很容易發生骨折,而且不容易恢復,甚至造成顱 內出血,危及生命。  記憶  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退化,忘記關電器、關水龍頭、沖馬桶等都是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甚至有可能因此造成更大的危險,例如忘 記關爐火而造成火災、忘記按照醫囑吃藥及回診而造成病情加重。  睡眠  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睡眠困擾,高齡者較淺眠,因此睡眠過程有任 何聲音或燈光都有可能讓他們醒來,造成睡眠品質下降,讓他們白 天昏昏欲睡,是一種惡性循環,也對於他們的健康造成影響。

(26)

2.1.1.2 需求面向二:意外預防及緊急應變

高齡者的認知能力下降,反應及處理速度會比較遲鈍,遇到危險可能會無法 有效處理,而家中是緊急意外的易發場所,當緊急狀況沒有即時且適當處置時, 很可能釀成意外,因此設置相關的預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2.1.1.3 需求面向三:健康管理

高齡者常有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個人的生活環境、 習慣和營養攝取是維持健康非常重要的一環,居家應具備舒適的環境,以預防疾 病發生,高齡者也必須時常量測相關數據,來瞭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在出現 異常數據的時候就可以即時就醫治療。預防、監測及即時處置是構成健康管理重 要的元素。

2.1.1.4 需求面向四:心理狀態強化

高齡者的心理層面,常見有社會支持、情緒管理等式微的心理狀態弱化。 生活圈的縮減使高齡者逐漸失去社會對其的支持關心,晚年發生的退休、子 女離家、喪偶、喪友容易讓高齡者陷入孤單的處境,在社會支持低落的情況下更 容易出現憂鬱、提早失能等現象。為了讓高齡者快樂並維持健康體況,應幫助其 建立親近、互助的人際網絡。 老化過程的壓力易使高齡者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很可能來自生病,尤其 是弱化的身體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治療,高齡者有時候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產 生暴躁、易怒或偏執等反應,對於照顧者及周遭親友也會造成壓力。應設法幫助 高齡者維持穩定的心情,找到與疾病、壓力及疼痛共處的方式。

(27)

2.1.2 照顧者需求

隨著在宅老化的政策、觀念越發普及,照顧者於居家進行照護工作的機會逐 漸增加,科技如何減輕其負荷成為重要議題。居家內的照顧者角色可粗略分為「無 償照顧者」,例如具親屬關係的子女、配偶等,以及「有償照顧者」,例如具聘雇 關係的到宅照服員、本國籍或外國籍之家庭看護工等。依據衛生福利部「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101 年至 104 年中程計畫」分析資料,照顧者角色依無償照顧 者、有償照顧者各佔 84.16%、15.84%,其中無償照顧者又可分為子女、配偶, 分別佔 49.32%、34.84%。而根據我國勞動部於 2016 年的推估,1153 萬就業人 口中,約有 2 成的 231 萬人需負起照顧責任,其中因照顧而離職者更高達 13 萬人。 針對照顧者,智慧住宅的目的應是提升其照護工作的效率,家庭照顧者關懷 總會統計我國失能人口有近六成是由家庭獨立照顧,平均每日的照顧時數高達十 四小時,因此,如何從提升工作效率來減輕照顧者的身心負擔、增進照護品質也 是高齡照護的重要議題。根據研究團隊自過往的照顧者需求研究,歸納出下列 3 大面向的需求,幫助大家深入理解照顧者的痛點。(徐丹桂等,2013;謝佳容等 人,2007)

2.1.2.1 需求面向一:意外預防及緊急應變

照顧者無法全天緊鄰被照顧者,無法隨時掌握其狀況,也難在被照顧者需要 幫助的第一時間給予支援。尤是被照顧者在家中發生緊急狀況的事件,被照顧者 因認知能力下降,反應及處理速度比較遲鈍,而無法有效處理狀況。因此設置相 關的通報、處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2.1.2.2 需求面向二:照顧活動輔助

照顧者會在被照顧者無法自行進行日常活動時,進入居家協助其生活,在照 顧的過程需要不斷挪移被照顧者起身、如廁等,而在緊繃的壓力及勞力之下,身 體往往會產生一些傷害,像是身體痠痛,甚至因不良姿勢的肌肉拉傷。

(28)

2.1.2.3 需求面向三:心理狀態強化

照顧者的心理層面,常見有社會支持、情緒管理等式微的心理狀態弱化。 照顧者會因照護工作陷入較孤立的生活,失去人際關係或失去重回職場的機 會常有所聞,在緊繃的壓力及勞力之下,容易出現失眠、內分泌失調的情況。為 不影響照護工作的品質,應幫助其接觸同有照顧經歷的朋友,獲得具體的支持。 長期的照顧壓力易使照顧者有負面情緒,可能來自被照顧者的不配合、被照 顧者身體狀況惡化等,而使照顧者產生抑鬱、不耐煩、暴躁等反應,甚至是罹患 慢性精神衰弱,這對被照顧者及周遭親友造成壓力,也影響照護工作的品質。應 設法幫助照顧者維持穩定的心情,找到與壓力共處的方式。

(29)

第二節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的科技導入

規劃設計檢核表的目的是讓建築師及室內裝修師等專業從業人員可以快速 瞭解住戶及空間案例的現況,能夠聚焦在必須優先改善或加強的部分,規劃後續 空間設計或智慧科技的手法導入。檢核表分為兩種:(1)空間現況評估表,用來 協助從業人員在觀察高齡者居住空間現況的時候,可以快速檢核居住空間的關鍵 議題;(2)住戶狀況檢核表,用來協助從業人員在觀察高齡者的日常生活居家行 為時,可以快速檢核需要優先處理的需求。 隨著智慧化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的科技產品與概念不斷出籠,但也有不 少在商品化過程中失敗的例子,在規劃將這些智慧科技導入居家的時候,須考量 產品概念是否已商品化且已穩定成熟,因此本指引從(1)是否符合高齡照護需 求、(2)是否符合智慧科技的感測、連網、傳輸、致動等特性、(3)是否於導入 時空間需做相對應的規劃、(4)是否為市場上可購得或普及的產品等 4 面向, 篩選較符合智慧住宅高齡照護使用需求的科技產品,以使設計者能藉由參考指引 內容的參考,有助於整合被照顧者需求及科技系統,應用於相關專案中。 下列 6 項科技:生理數據管理科技、動作數據管理科技、電器警示及自動 關閉科技、家務輔助科技、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調節科技、影音娛樂及療癒科技, 分別滿足被照顧者、照顧者不同面向的需求(如下圖)。各項科技相關內容,包 含科技定義、支援需求、系統組成,及空間配合設計注意事項等,請詳見本章各 小節。(山田浩幸等,2014;廖慧燕,2012;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2012) 圖 2-1 科技與需求對應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章節 3.2 中照片皆為本研究拍攝,因數量眾多,特此說明,後續不一一贅述。

(30)

2.1.3 智慧住宅連網環境之建立

2.1.3.1 網路服務

對於智慧住宅,網路是構成完善服務的必要基礎條件,而傳輸速率及穩定對 於被照顧者、照顧者尤為重要。有足夠的傳輸速率、不中斷的連線品質,智慧住 宅中的數據資料才能夠上傳至資料與運算後台,進行分享、運算、分析等動作, 支援後續服務順利運作。目前光纖網路的傳輸速率大致滿足數位資料傳輸的速率, 建議網路服務速率如下(山田浩幸等,2014):  針對無圖像的資料,建議速率達 500 Kbps(每秒 1000 bit)以上  針對含圖像的資料,建議速率達 5 Mbps 以上,圖像數據資料因單位檔 案大小較大,需要更多的傳輸速率,以保持影像畫面等不中斷。 除傳輸速率外,智慧住宅亦可參考本所《智慧建築評估手冊 2016 年版》規 定,設置智慧資訊安全保障設備,使生理、動作等個人數據資料受到良好之保護。 另為利以上資料介接相關照護服務,本指引建議參考國家發展委員會有關資 料開放之相關規定,優先選擇符合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 ) 之 可 延 伸 標 記 語 言 (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 或 JSON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等資料交換格式之產品,,以便於資料之處理 應用。

2.1.3.2 資訊線路

資訊線(Communication Lines):實體線路,用於傳輸智慧住宅內各種設備 生理數據量測資料。

2.1.3.3 通訊主機(選配)

或稱閘道器(Gateway),屬智慧住宅之連網基礎設備之一,功能係用於連接 智慧住宅內部之區域網路(LAN)和外部之網際網路(Internet),將被照顧者之 生理數據等資料傳輸至資料與運算後台供醫護單位提供照護服務參考。建議安裝 於空間無死角處,像門窗附近、室內空曠處等,確保訊號傳遞順暢。

(31)

圖 2-2 通訊主機 適合空間:客廳、臥室 參考尺寸:長 6、寬 13、高 2 公分 電力來源:5V 直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行動網路或 WiFi 傳輸資 料 (資料來源:本計畫拍攝)

2.1.4 導入科技一:生理數據管理科技

2.1.4.1 科技定義

生理數據管理科技的重要目的有監測、即時處置,以及預防。監測是藉由上 傳至服務後台的生理數據資料,分析被照顧者量測的血壓、脈搏等資料,產生其 生理數據報告,供本人及照顧者可以即時追蹤檢測結果。數據資料會透過後台程 式判斷被照顧者的生理狀況,並於異常狀況時通知照顧者及醫護單位。 圖 2-3 生理數據管理科技架構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32)

透過住宅內實體的求援設備尋求幫助,例如緊急求救裝置或通訊主機都是目前可 見的實體設備。此外,自走照護機器能在緊急求救裝置或通訊主機啟動時,協助 被照顧者從通報觸發的位置移動至平坦處休息,或協助照顧者移動被照顧者,減 輕照護者體力負擔。 除科技服務,生理數據管理科技常見有來自醫療單位的關懷服務,讓醫護單 位能與被照顧者及照顧者電話或視訊連線,問候兩者的生活狀況,提供衛教、照 護諮詢服務,並鼓勵被照顧者保持量測習慣,從身心關心及建議逐漸建立對被照 顧者及照顧者的支持。 未來的生理數據管理科技會使用更多的資料來做分析,例如因為血管收縮程 度與氣溫有關,可以透過氣象開放資料、室內溫度等資料,做血壓數據異常值界 線的調整。更進一步來說,資料格式的標準是重要的,因為被照顧者血壓數據和 住宅感測數據都能成為分析同一地區高齡者血壓狀況的參數之一,若不同產品的 資料不能流通,此科技的分析效益就被侷限了。

2.1.4.2 支援需求

對於被照顧者來說,生理數據管理科技能夠協助其健康管理、預防緊急意外, 並給予社會支持。健康管理為此科技之主要目的,因為亞健康高齡者常患有慢性 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等,高齡者需時常量測血壓、脈搏、體溫及血糖等基本生 理數據,來瞭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在出現異常狀況的時候就可以即時就醫治 療;另因為高齡者的認知能力下降,對意外狀況的反應及處理速度會比較遲鈍, 若當緊急狀況沒有即時且適當處置時,很可能釀成意外;高齡者因為生活圈的縮 減使其逐漸失去社會對其的支持及關心,在社會支持低落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憂鬱、 提早失能等現象。 對於照顧者來說,生理數據管理科技能夠協助其進行照顧活動,並且預防緊 急意外、給予社會支持。因為照顧者在照顧的過程需要不斷挪移被照顧者起身、 如廁等,在緊繃的壓力及勞力之下,身體往往會產生一些傷害,像是身體痠痛, 甚至因不良姿勢的肌肉拉傷;另外,也無法全天緊鄰被照顧者,無法隨時掌握其 狀況,難以在被照顧者需要幫助的第一時間給予支援;最後,照顧者常因照護工 作陷入較孤立的生活,在緊繃的壓力及勞力之下,容易出現失眠、內分泌失調的 情況。

(33)

2.1.4.3 科技系統組成

生理數據管理科技常見的產品例如下(資料來源:本計畫拍攝): 圖 2-4 生理數據量測設備 適合空間:客廳、臥室、浴廁,於常活動 空間量測 參考尺寸:長 14.7、寬 10.5、高 8 公分 電力來源:5V 直流電供電或電池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行動網路或 WiFi 傳輸資 料 圖 2-5 緊急求救裝置 適合空間:居家全域,以便緊急狀況時使 用 參考尺寸:長 8、寬 5、高 13 公分 電力來源:電池供電,需定期更換 連網條件:透過藍芽傳輸資料 圖 2-6 自走照護機器 適合空間:客廳、臥室,以便緊急狀況時 就近反應 參考尺寸:機器長 80、寬 80、高 150 公 分;充電座長 40、寬 20、高 8 公分 電力來源:電池供電,於充電座充電,充 電座以 100-24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傳輸資料 備註:選配

(34)

2.1.4.4 空間配合設計

圖 2-7 生理數據管理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配管配線注意事項

 資訊線(Communication Lines):智慧住宅內部之區域網路(LAN)傳 輸生理數據等資料之實體線路,需有已整備好的網路環境,支援後續服 務順利運作,相關條件如網路需求章節所示。  電力線(Power Lines):傳輸電力之實體線路,供應通訊主機等設備運 轉所需電力,的擺放位置需確保有足夠插座,以 5V 直流電供電。充電 座的擺放位置需確保有足夠插座,以 100-240V 交流電供電。 設計注意事項  需預留各設備的足夠安裝空間,各設備參考大小如本章節所示。  生理數據量測設備需放置於被照顧者坐姿的手肘高度處,以便準確量 測。  我國建築技術規則設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四章之一建築物安全維護設計, 僅規定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之公共空間應設置安全維護裝置,因此,建築 師及室內裝修業者應額外於照顧者及被照顧者活動之非供公眾使用建 築物及非公共空間設置緊急求救裝置。  緊急求救裝置應安裝於空間無死角處,像門窗附近、室內空曠處等,最

(35)

遠連接範圍為 100 公尺,確保訊號傳遞順暢。  緊急求救裝置應考量緊急狀況時的使用便利性,設置於被照顧者腰部高 度位置,並於預算可負擔時設置靠近地面處。  緊急求救裝置避免安裝於家具縫隙或牆角處,使被照顧者、照顧者方便 使用與更換設備電池。  緊急求救裝置黏貼安裝時需確保牆面乾淨、無凹凸,避免黏膠的黏性衰 弱而導致感測器脫落。  緊急求救裝置需與鄰近背景物品有顏色上的顯著差別,提醒被照顧者於 狀況發生時能立即使用。  自走照護機器通行順暢,門框開口及走道淨寬至少需預留 80 公分,且 移除平面高低差。

2.1.5 導入科技二:動作數據管理科技

2.1.5.1 科技定義

動作數據管理科技在不干擾被照顧者生活的情況下,透過多個感測器記錄其 居家活動資料,例如如廁、起床、居家內的移動狀況等較明顯的居家活動,除了 透過動作、磁簧、地墊、床墊感測器等方式記錄,也能搭配攝影機獲取局部詳細 的活動資料,資料會由通訊主機上傳至資料與運算後台,進行分析資料,產生被 照顧者在家中的生活模式報告給予照顧者,例如固定的起床時間、一日居家活動 的路線,以及睡眠歷程資訊等,並判斷被照顧者生活有無異常等狀態,主動排解 像是睡眠呼吸中止等與健康相關的問題。通訊主機尚能連接照護專業人士,以其 專業知識給予照顧者照護建議,從問候及建議逐漸建立對照顧者的支持。 圖 2-8 動作數據管理科技架構(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36)

被照顧者能透過科技主動或被動的方式,向外界求援,達到及時處置,避免 生命遭受威脅。被動方式是透過前段所描述的感測器資料,當判斷意外狀況時會 自動發布訊息,通知照顧者及救援單位。主動方式是讓被照顧者可透過住宅內實 體的求援設備尋求幫助,例如緊急求救裝置或通訊主機都是目前可見的實體設備。 主被動的方式都能在第一時間知會照顧者,並有效地在意外發生時及時處置,避 免悲劇發生。 藉由 24 小時感知被照顧者的居家活動資訊,此科技能了解被照顧者室內活 動地點定位、活動力監測、跌倒偵測,除此之外,也能與其他硬體串接來提供額 外服務,例如:根據活動力監測,命令自走照護機器協助行走不便的被照顧者移 動、排除雜物,進而完成生活任務。或是根據活動地點定位,提供夜間感應照明、 紅外線發熱保暖等功能。

2.1.5.2 支援需求

對於被照顧者來說,動作數據管理科技能夠協助其預防緊急意外、提早發現 關節及肌肉功能的弱化,並給予其社會支持。因為高齡者的認知能力下降,對意 外狀況的反應及處理速度會比較遲鈍,若當緊急狀況沒有即時且適當處置時,很 可能釀成意外;也容易因關節及肌肉弱化,許多日常活動開始變得難以進行,進 行後易感到疲勞;高齡者因生活圈的縮減使其逐漸失去社會對其的支持及關心, 在社會支持低落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憂鬱、提早失能等現象。 對於照顧者來說,動作數據管理科技能夠協助其進行照顧活動,並且預防緊 急意外、給予社會支持。因為照顧者在照顧的過程需要不斷挪移被照顧者起身、 如廁等,在緊繃的壓力及勞力之下,身體往往會產生一些傷害,像是身體痠痛, 甚至因不良姿勢的肌肉拉傷;另外,也無法全天緊鄰被照顧者,無法隨時掌握其 狀況,難以在被照顧者需要幫助的第一時間給予支援;最後,照顧者常因照護工 作陷入較孤立的生活,在緊繃的壓力及勞力之下,容易出現失眠、內分泌失調的 情況。

(37)

2.1.5.3 科技系統組成

動作數據管理科技常見的產品例如下(資料來源:本計畫拍攝): 圖 2-9 動作感測器 適合空間:居家全域,以掌握居家活動狀 況 參考尺寸:長 5、寬 6、高 10.5 公分 電力來源:電池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或藍芽向通訊主機 傳輸資料 圖 2-10 磁簧感測器 適合空間:居家全域,以掌握居家活動狀 況 參考尺寸:長 2、寬 10、高 2.5 公分 電力來源:電池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或藍芽向通訊主機 傳輸資料 圖 2-11 地墊感測器 適合空間:居家全域,以掌握居家活動狀 況 參考尺寸:長 51、寬 51、高 1.2 公分 電力來源:5V 直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傳輸資料

(38)

圖 2-12 床墊感測設備 適合空間:臥室 參考尺寸:長 188、寬 90-105、高 22 公 分 電力來源:100-24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藍芽傳輸資料 備註:選配 圖 2-13 攝影機 適合空間:居家全域,以便緊急狀況時使 用 參考尺寸:長 9.13、寬 10.1、高 11.8 公 分 電力來源:5V 直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家用 WiFi 傳輸資料 備註:選配 圖 2-14 緊急求救裝置 適合空間:居家全域,以便緊急狀況時使 用 參考尺寸:長 8、寬 5、高 13 公分 電力來源:電池供電,需定期更換 連網條件:透過藍芽傳輸資料 圖 2-15 自走照護機器 適合空間:客廳、臥室,以便緊急狀況時 鄰近照護機器 參考尺寸:機器長 80、寬 80、高 150 公 分;充電座長 40、寬 20、高 8 公分 電力來源:電池供電,於充電座充電,充 電座以 100-24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傳輸資料 備註:選配

(39)

2.1.5.4 空間配合設計

圖 2-16 動作數據管理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設計注意事項  除調查設備本身尺寸外,應預留人員安裝、清潔、維護、更換設備所需 之活動空間。  設備擺放位置需確保有足夠插座,以 5V 直流電供電。  床墊感測設備、充電座的擺放位置需確保有足夠插座,以 100-240V 交 流電供電。  通訊主機應考量緊急狀況時的使用便利性,若擺放於臥室應設置於床鋪 附近,例如離長輩躺在床上時,伸出手臂可以碰觸到的床頭位置。  動作感測器、磁簧感測器、緊急求救裝置黏貼安裝時需確保牆面乾淨、 無凹凸,避免黏膠的黏性衰弱而導致感測器脫落。  動作感測器、磁簧感測器適合鄰近安裝於相同色系背景,或與其他雜物 群聚,讓設備融入居家環境擺設,不因凸顯引起干擾。  動作感測器、緊急求救裝置避免安裝於家具縫隙或牆角處,使居家活動 準確被偵測、使被照顧者及照顧者方便使用與更換設備電池。  地墊感測器鋪設完畢後須確保動線地面上沒有 0.5 公分以上的高低差, 並於些微高低差處做防滑處理,避免被照顧者發生絆倒、滑倒意外。

(40)

 地墊感測器有基礎防水,但仍應避免易積水處,確保感測器零件正常運 作。  地墊感測器需以沒有稜角或尖銳外緣的邊條包圍,避免長輩不慎碰撞時 造成傷害。  床墊感測設備搭配床鋪後,高度需維持在 45 公分左右,因床墊感測器 提高被照顧者坐立高度,需配合其身形調整至可順利坐立的高度,預防 跌倒意外。  攝影機安裝位置應避免鄰近水、濕氣、高溫與陽光直曬場所,確保攝影 機零件正常運作。  攝影機安裝位置除特定目的而限於特定空間,應以能取得室內最通透視 線的位置為優先,避免櫃體、隔牆等障礙物遮擋視線。  攝影機、緊急求救裝置黏貼安裝時需確保牆面乾淨、無凹凸,避免黏膠 的黏性衰弱而導致攝影機脫落。  緊急求救裝置需與鄰近背景物品有顏色上的顯著差別,提醒被照顧者於 狀況發生時能立即使用。  緊急求救裝置應安裝於空間無死角處,像門窗附近、室內空曠處等,最 遠連接範圍為 100 公尺,確保訊號傳遞順暢。  緊急求救裝置考量緊急狀況時的使用便利性,應設置於被照顧者腰部高 度位置,並於預算可負擔時設置靠近地面處。  自走照護機器順暢通行,門框間距及走道間距等需預留至少 80 公分寬, 且移除平面高低差。

2.1.6 導入科技三:電器警示及自動關閉科技

2.1.6.1 科技定義

電器警示及自動關閉科技是透過感測器偵測環境狀況,並連結電器的警報系 統提示被照顧者環境中的危險因子,例如在浴缸、洗手槽、馬桶等容易濕滑的地 板附近偵測溢水情況,發出警示通報;或連結電器的致動系統直接關閉,以爐火 閉鎖設備為例,設備記錄時間並偵測感壓設備,自動熄火。而除了感測器偵測環 境狀況而自動執行動作,被照顧者也能透過遠端控制轉接設備,於移動載具上遠 端關閉電器。

(41)

未來的電器警示及自動關閉科技會加入更多感測器資料,並連結更多第三方 形成服務,例如電器更換,可以透過電器中的感測器回報損壞狀況,並與電器維 護單位合作,在需更換時不須等待即可更換電器,或有專人到府維修。為使不同 的服務單位能夠直接使用感測器資料,資料格式的標準是重要的,若不同產品的 資料不能流通,此科技的可服務對象就被侷限了。

2.1.6.2 支援需求

對於被照顧者來說,電器警示及自動關閉科技能夠協助其強化記憶、聽力功 能。被照顧者的需求是因為其記憶弱化會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退化,以忘記關電 器為常見情況,小則耗費能源,大則釀災;另被照顧者對於低頻及高頻聲音較不 敏感,因此太快、太小聲的聲源容易被忽略,也導致環境中的低音量提醒或警示 也變得不容易注意到。 對於照顧者來說,照顧者在工作中需要不斷照料被照顧者,所能花在注意居 家電器關閉、環境潛在危險的心力不多,電器警示及自動關閉科技能夠使其更專 注於照護工作,減緩認知及記憶上的負擔,也能避免照顧者在緊繃的壓力下造成 對身體的傷害。

2.1.6.3 科技系統組成

電器警示及自動關閉科技常見的產品例如下(資料來源:本計畫拍攝): 圖 2-17 爐火閉鎖設備 適合空間:廚房 參考尺寸:長 77.5、寬 52、高 14.5 公 分 電力來源:110V 交流電供電或電池供電 連網條件:無

(42)

圖 2-18 溢水偵測設備 適合空間:廚房、浴廁 參考尺寸:長 7.2、寬 7.2、高 2.8 公 分 電力來源:12V 直流電供電或電池供電 連網條件:無 圖 2-19 遠端控制轉接設備 適合空間:居家全域 參考尺寸:長 9.4、寬 5.5、高 3.1 公 分 電力來源:11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傳遞資料 備註:選配 圖 2-20 漏電偵測設備 適合空間:廚房、浴廁 參考尺寸:長 70、寬 32、高 48 公分 電力來源:11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無

(43)

2.1.6.4 空間配合設計

圖 2-20 電器警示及自動關閉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配管配線注意事項  需注意欲安裝之爐火閉鎖設備挖孔尺寸,參考大小為長 72.8、寬 46.8 公分。  遠端控制轉接設備避免連接超過 1800W,以免引發跳電意外。 設計注意事項  需預留各設備足夠安裝空間,各設備參考大小如本章節所示。  通訊主機與遠端控制轉接設備應安裝於空間無死角處,像門窗附近、室 內空曠處等,最遠連接範圍為 100 公尺,確保訊號傳遞順暢。  爐火閉鎖設備下方建議預留 15 公分以上空間,周圍若為可燃性建材, 設備邊也要預留 15 公分以上距離或安裝隔熱板。  爐火閉鎖設備下方若有櫥櫃,不得安裝烤箱或其他抽送風設備,建議預 留 15 公分以上的空間,以免影響爐火正常燃燒。

(44)

2.1.7 導入科技四:家務輔助科技

2.1.7.1 科技定義

家務輔助科技透過自動化設備免去被照顧者及照顧者執行過程要花費的氣 力,以收摺完成洗滌的衣物為例,將衣物放入櫃體後,系統便自動整齊吊掛衣物 至定位,被照顧者及照顧者不需折疊、收納衣物,當需要特定衣物時,在移動端 應用點選衣物圖示,系統即可協助找出,從而減少被照顧者及照顧者在處理家務 上所需的氣力。

2.1.7.2 支援需求

對於被照顧者來說,家務輔助科技能夠協助其減緩關節及肌肉功能的弱化。 被照顧者的需求是因為關節軟骨、肌腱及韌帶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得僵硬,肢體活 動幅度隨之下降,抬腿、下蹲、彎腰及手臂伸展時無法活動自如,同時,肌肉彈 性及耐力也不若以往,造成許多家務活動開始變得難以進行,進行後也易感到疲 勞。 對於照顧者來說,照顧自理不便的被照顧者時,照顧者在工作中需要不斷挪 移被照顧者起身、如廁等,之後更需要處理其未完成的生活任務,包括整理環境 等,家務輔助科技能夠使其更專注於照護工作,減少後半段應付家務的心力,除 了能減緩負擔,也能避免照顧者在緊繃的壓力及勞力時身體容易產生的傷害。

2.1.7.3 科技系統組成

家務輔助科技常見的產品例如下(資料來源:本計畫拍攝): 圖 2-21 櫃體 適合空間:臥室 參考尺寸:長 122、寬 56、高 237 公分 電力來源:11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傳輸資料 備註:選配

(45)

圖 2-22 智慧冰箱 適合空間:廚房 參考尺寸:長 59、寬 52、高 180 公分 電力來源:11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傳輸資料

2.1.7.4 空間配合設計

圖 2-23 家務輔助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設計注意事項  櫃體需預留各設備足夠安裝空間,並避開空調設備的懸掛位置,各設備 參考大小如本章節所示。  櫃體的顏色應與鄰近居家環境搭配,避免大體積的智慧科技與環境風格 不合而使被照顧者感覺突兀。

(46)

顧者通行。

2.1.8 導入科技五: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調節科技

2.1.8.1 科技定義

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調節科技其中一項是調節空氣環境,主要是以自動調節 方式調控溫度、濕度、室內空氣品質,使室內環境保持在舒適標準範圍內,被照 顧者及照顧者也可透過控制主機去調控空調設備及換氣設備。調控室內的空氣環 境於舒適程度,不僅能避免溫差造成心血管問題、避免 PM2.5 等對健康的危害, 也因居住於舒適的環境,能為被照顧者及照顧者帶來正向的心情。 另一項常見的是調節光環境,依據環境光源、時間等資訊,連結可致動的感 應窗簾設備調整光照程度,產生適時適量的自然光照,也會依據照明設備內的動 作感測器做自動照明,常用於夜間照明,使被照顧者半夜行走時也能辨明路線。 未來的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調節科技會加入更多資料做調控參考,例如感應 窗簾設備能根據氣象開放資料,綜合預報的日出日落時間及雲量資料,做更貼近 生活的光照調控。

2.1.8.2 支援需求

對於被照顧者來說,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調節科技能夠協助其健康管理和情 緒管理,並且強化視覺功能,排除睡眠障礙。被照顧者的需求是來自常見的慢性 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個人的生活環境、習慣和營養攝取是維持健康非 常重要的一環,居家應具備舒適的環境,以預防疾病發生;來自老化過程、身體 不適的壓力易使高齡者有負面情緒,被照顧者有時候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產 生暴躁、易怒或偏執等反應,無法積極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更對照顧者及周遭 親友造成壓力;另外,因為視覺退化,造成辨識細節有困難、光線調適上需要更 多時間,無法接受太刺激的照明;睡眠深度更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淺,容易受到 任何聲音或燈光干擾,使睡眠品質下滑。 對於照顧者來說,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調節科技同樣能夠在健康管理和情緒 管理二方面,協助其保持身體及心理的健康。照顧自理不便的被照顧者時,照顧

(47)

者在工作中需要不斷挪移被照顧者起身、如廁等,之後更需要處理其未完成的生 活任務,包括整理環境等,對於身體負擔很大,因此非常需要維持健康的身體。 此外,照顧者容易因長期的照顧壓力而累積負面情緒,壓力可能來自被照顧者的 不配合、被照顧者身體狀況惡化等,負面情緒可能包含抑鬱、不耐煩、暴躁等反 應,因而影響照護工作的品質。

2.1.8.3 科技系統組成

空氣環境調控科技常見的產品例如下(資料來源:本計畫拍攝): 圖 2-24 控制主機 適合空間:客廳、臥室 參考尺寸:長 9.6、寬 9.6、高 2 公分 電力來源:24V 直流電供電或電池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傳輸資料 備註:選配 圖 2-25 空調設備 適合空間:客廳、臥室 參考尺寸:長 60、寬 73、厚 29 公分 電力來源:22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紅外線傳輸資料 圖 2-26 換氣設備 適合空間:客廳、臥室 參考尺寸:長 10、寬 10、高 50 公分 電力來源:5V 直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藍芽傳輸資料

(48)

圖 2-27 感應窗簾設備 適合空間:客廳、餐廳、廚房、臥室、浴 廁 參考尺寸:長 350、寬 242 公分 電力來源:100-24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傳遞資料 備註:選配 圖 2-28 感應照明設備 適合空間:居家全域 參考尺寸:長 2.8、寬 20.3、高 2.8 公 分 電力來源:5V 直流電供電或電池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傳遞資料

2.1.8.4 空間配合設計

圖 2-30 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調節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配管配線注意事項

(49)

 空調設備的擺放位置需確保有足夠插座,以 220V 交流電供電。  感應窗簾設備、感應照明設備的擺放位置需確保有足夠插座,分別以 100-240V 交流電、5V 直流電供電。 設計注意事項  需預留各設備足夠安裝空間,各設備參考大小如本章節所示。  控制主機的安裝高度應不高於被照顧者肩膀高度,使其容易操作。  控制主機、感應照明設備避免安裝於家具縫隙或牆角處,使被照顧者及 照顧者方便使用與更換設備電池。  控制主機、感應感應照明設備黏貼安裝時需確保牆面乾淨、無凹凸,避 免黏膠的黏性衰弱而導致感測器脫落。  空調設備的出風方向應避免朝向被照顧者休憩處,以免被照顧者身體不 適。  換氣設備應設置在遠離床鋪的地方,避免震動和噪音等問題影響被照顧 者。  感應照明設備安裝位置應於被照顧者腰部高度以下,並避免將光線直接 照射被照顧者眼睛,不致於太亮而使其眼花。  感應照明設備適合鄰近安裝於相同色系背景,或與其他雜物群聚,讓設 備融入居家環境擺設,不因凸顯引起干擾。

2.1.9 導入科技六:影音娛樂及療癒科技

2.1.9.1 科技定義

影音娛樂科技能讓被照顧者及照顧者享受視聽互動,藉由雙向或多方的影音 娛樂活動,例如電影、電視、音樂、遊戲競賽,增加被照顧者與親友間的互動活 絡程度,也藉由與電視結合的視訊設備,讓被照顧者更簡便地與家人朋友視訊通 話,從而帶動兩者的正向心情及建立社會連結。 另外,影音娛樂科技能協助被照顧者進行復健運動,利用體感偵測、雲端與 遊戲化的設計,讓被照顧者在家中容易做復健,增加進行復健的動機。復健運動 的進行資料會上傳至服務後台,提供醫護單位以了解復健成效。

(50)

2.1.9.2 支援需求

對於被照顧者來說,影音娛樂科技能夠協助其管理情緒、給予其社會支持, 並強化其關節、肌肉與平衡功能。被照顧者的需求是來自老化過程、身體不適的 壓力,易使高齡者有負面情緒,有時候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產生暴躁、易怒 或偏執等反應,無法積極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更對照顧者及周遭親友造成壓力; 高齡者會因生活圈的縮減,使其逐漸失去社會對其的支持及關心,而在社會支持 低落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憂鬱、提早失能等現象;生理方面,容易因關節及肌肉弱 化,許多日常活動開始變得難以進行,進行後易感到疲勞,或平衡功能衰弱,容 易於發生跌倒意外。 對於照顧者來說,影音娛樂科技能夠協助其情緒管理,處理因長期的照顧壓 力累積的負面情緒,可能來自被照顧者的不配合、被照顧者身體狀況惡化等,而 使照顧者產生抑鬱、不耐煩、暴躁等反應,影響照護工作的品質。

2.1.9.3 科技系統組成

影音娛樂科技常見的產品例如下(資料來源:本計畫拍攝): 圖 2-31 控制主機 適合空間:客廳、臥室 參考尺寸:長 12、寬 12、高 3 公分 電力來源:11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有線網路傳輸資料 備註:選配 圖 2-32 顯示螢幕 適合空間:客廳、臥室 參考尺寸:長 97、寬 61.6、厚 20.6 公 分 電力來源:100-240V 交流電供電 連網條件:透過 WiFi 傳輸資料

(51)

2.1.9.4 空間配合設計

圖 2-33 影音娛樂及療癒科技設備配置平面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設計注意事項  需預留各設備足夠安裝空間,各設備參考大小如本章節所示。  控制主機應避免靠近熱源,或擋住其外殼通風孔,以確保控制主機散熱 正常運作。  顯示螢幕距離被照顧者、照顧者坐處距離應不超過 3 公尺。  顯示螢幕前方需要預留被照顧者運動空間,單人活動至少 1 坪。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enior secondary level;.. 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ECG) is prepared b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to advise secondary schools on how to sustain the Learning to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