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平安時代平安宮儀式空間之探討──以9世紀儀式書《貞觀儀式》切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平安時代平安宮儀式空間之探討──以9世紀儀式書《貞觀儀式》切入"

Copied!
1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東方藝術史組 碩士論文. 平安時代平安宮儀式空間之探討──以 9 世紀儀式書 《貞觀儀式》切入 The Ritual Space in the Heian Palace during the Heian Period: A Study on the Ritual Book Jogan Gishiki. 研究生:林文瑛. 指導教授:福田美穗 教授. 中華民國 104 年一月.

(2) 感謝福田老師以及研究所求學過程中所遇到的每位老師們 謝謝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家人們. 以及. 兩肋插刀的朋友們 沒有你們、就沒有這本論文 謝謝、感謝你們 ありがとう.

(3) 摘要 平安時代(794-1192),密切與唐朝的交流,在此潮流之下,當時日本的政治、 文化、建築多方面可見學習唐朝的跡象。9 世紀後,政治體系則有轉變,變為大 臣輔政的攝關政治。本文之目標,即為探討在此變化下,平安宮中儀式空間的轉 變。 平安時代開始,除了史書,尚可見到儀式書的所留下的儀式相關紀錄,儀式 書中詳細記載了當時宮中各儀式之流程。目前,由儀式書來分析儀式空間的儀式 相關研究較少,然而,鑒於儀式空間與平安宮空間關連密切,因此,此研究將以 儀式書的人員移動紀錄,分析平安宮的儀式空間。本文由 9 世紀儀式書《貞觀儀 式》為切入點,探討此書中之人員參入的方式,可分為三種儀式空間系統,分別 為: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東西軸入儀式空間系統與東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 由儀式的歸納,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為天皇宣示自身時使用,東西軸入儀式空 間系統則多用於進獻天皇的儀式,東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則多用於饗宴儀式。 由此三個儀式空間系統的人員參入,天皇使用南北軸,東方、東西軸多為身分高 之官員進入,可見到當時南北軸與東西軸有不同的應用方式。並且,由 9 世紀後 的儀式書《西宮記》 、 《江家次第》紀錄,南北軸儀式系統之儀式減少,更見東西 軸的儀式空間與東方漸受重視。從分析 9 世紀儀式書的記載,以及比較 9 世紀後 儀式空間使用的轉變,藉此討論平安時代平安宮中儀式空間的特性。 由上述分析,可得知平安宮儀式空間的以下特性:第一,從 9 世紀的記載, 由地位高人員參入方向,可知當時應重視東方。第二,從平安宮中儀式空間的變 化,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的儀式數量減少,可知東西軸儀式空間至 9 世紀後,逐 漸受到重視。. 關鍵字:儀式空間、平安時代、平安宮、貞觀儀式.

(4) Abstract Several ritual books were edited during the Heian Period (794-1192) in Japan. Most of the rituals were mainly performed in imperial palace, the Heian Palace. The Jogan Gichiki (The Rituals in the Jogan Era), which is one of the ritual books, is thought be written in the 9th century, and is important because of describing the court rituals at that time. Court ritual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heme for architectural history, because they are related to palace architecture directly. However, there is no enough quantity of research on them.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dures of the rituals in The Rituals in Jogan Era. It also clarifies that the Heian Palace had two types of the rituals according to how the participants moved in the ritual space; 1) the moving emphasized the north-south axis, 2) the east-west axis dominated. It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 former type was applied in order to show the supremacy of emperor, and that the latter was employed to demonstrate the intimacy between emperor and high-ranking officers. In addition, the Heian Palace placed more importance on east part of the ritual space because even the type 1 assigned the eastern space to higher-ranking officers. Furthermore, the description in publication of the rituals of the type 1 in two ritual books edited after the 9th century reduced, it means that the type 2 gained importance. There must be some reasons why there were two types of the rituals and why the type 1 disappeared by degrees after the 9th century. On the one hand, Japanese learned from the Chinese ritual system in court, especially the type 1. Consequently, it seems that the type 1 was eliminated when emperor started losing political power after the 9th century.. Key words: ritual space, the Heian Period, the Heian Palace, Jogan gishiki.

(5) 目次 一、前言 ................................................................................................................................... 1 1. 研究目的與方法 .............................................................................................................. 1 2. 前人研究 .......................................................................................................................... 4 2.1 平安宮建築空間專書 ................................................................................................ 5 2.2 平安宮建築空間專論 ................................................................................................ 7 2.3 平安宮儀式空間相關文章 ........................................................................................ 9 2.4 考古資料 ................................................................................................................... 11 二、 9 世紀平安宮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 ........................................................................ 14 1. 朝堂院、內裏與豐樂院宮門之配置 ............................................................................ 15 2. 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 ................................................................................................ 24 3. 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之性質 .................................................................................... 38 三、9 世紀平安宮東西軸入儀式空間系統與東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 .......................... 45 1. 東西軸入儀式空間系統 ................................................................................................ 47 2. 東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 ............................................................................................ 57 3. 二種儀式空間系統的性質 ............................................................................................ 64 3.1 東西軸入儀式空間系統性質 .................................................................................. 66 3.2 東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性質 .............................................................................. 68 四、平安時代平安宮儀式空間之特性 ................................................................................. 72 1. 三個儀式空間系統的確立 ............................................................................................ 72 1.1 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之確立與皇太子東入....................................................... 72 1.2 東西軸入、東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的確立....................................................... 75 2.. 9 世紀儀式空間系統中的東方 ................................................................................... 81 2.1 重視東方之特質 ...................................................................................................... 81 2.2 東入與南入之宴會 .................................................................................................. 83. 3. 平安時代 9 世紀後儀式空間變化 ................................................................................ 84. i.

(6) 3.1 面東與東西軸儀式空間的重視 .............................................................................. 84 3.2 9 世紀後平安宮儀式參與者與東西軸儀式空間系統 .......................................... 95 4. 平安宮與寢殿造之儀式空間 ........................................................................................ 98 五、結語 ............................................................................................................................... 107 附表 ....................................................................................................................................... 109 圖版出處 ............................................................................................................................... 113 參考書目 ............................................................................................................................... 114. ii.

(7) 一、前言. 平安時代(794-1192),始於桓武天皇(781-806)遷都於平安京(今京都市),結束 於鎌倉幕府建立之時。隨著日本 7 世紀時遣唐使的派遣,多次與中國唐朝的交流, 帶回了許多唐朝律令、典章制度與文化。平安京的設計,目前學界認為與平城京 相同可追溯至中國唐朝長安城,三者均將宮城置於京城的北方中央。而由西本昌 弘的研究,可知平安宮於弘仁 9 年(818)時,將十二宮城門改為唐風的門號1。從 多次日本與唐朝的交流,不難看出當時日本的政治、文化、建築多方面學習唐朝 的跡象。. 1. 研究目的與方法 本文目的為理解平安時代平安宮內儀式空間的特性。舉行儀式的空間,通常 包含天皇出御的主殿、官員立定的庭,以及,參與者進入儀式空間的門。關於儀 式空間相關的研究現況,多偏重於藉儀式空間參與者的位置安排、儀式中參與人 員的變化,來討論儀式本身性質與變化。另一方面,關於儀式空間的研究較少, 重視單一建築2、個體空間3的研究。由此不難看出現今之研究狀況,儀式方面與 空間方面的討論為各自分開的狀態。因此,本文欲藉討論儀式空間本身,為一種 儀式與空間的整合,闡明平安時代平安宮儀式空間的樣貌。 承上段所言,本文所欲探討之對象為平安宮的儀式空間,但是,儀式空間包 含了許多個體的建築或個體空間。因此,本文將藉由參與者的參入方式來討論儀 式空間。參與者非僅限於天皇,而是包含與會官員,以及,包含儀式中搬運儀式 之物的人員。這些參與者在儀式中非僅定點於一處,以進奏儀式4為例,進奏官 1. 西本昌弘, 〈初期平安宮にいたる宮城十二門号〉 ,收於《日本古代の王宮と儀礼》 ,東京:塙 書房,2008。 2 如儀式中的主殿、門等建物。 3 如儀式中,主殿、門等建物空間,以及,官員所站立的庭的空間。 4 為進獻物品給天皇的儀式。 1.

(8) 員先候於儀式場所外,接著,通過門進到儀式場所中的庭,將獻上之物獻於位於 主殿之儀式主人。由此例即可看出,儀式中的參與者是流動的,並串起儀式空間 中各個個體空間。不過整個儀式流程中人員移動雖有規律但也複雜,因此,本文 將重點放在人員參入儀式空間,即為藉由的「門」來探討儀式空間。藉此人員的 移動來呈現平安宮的儀式空間一個側面,同時,也將人員的身分納入分析儀式空 間之參考。 關於研究對象平安宮,為平安時代的宮城,此時代前後橫跨約 400 年,是一 段不短的時間,若考慮縮小研究對象的範圍,本文則欲以 9 世紀為切入點。在平 安時代開始之時,承襲前朝的文化經驗,學習中國唐朝的政治與文化之事物,並 保留奈良時代的習慣,派遣遣唐使至唐朝持續帶回相關的書籍文物。但在 9 世紀 末之時,由於唐朝政治環境的不穩定,日本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5。停止遣唐使 一事,國家層級、政治層面上的與唐交流正式中斷,受中國唐朝的影響不難想像 逐漸減弱。而在停止了與唐朝的交流之後,日本開始發展國風文化6。同時,在 政治方面也發生了變化,最為明顯的攝關政治7取代了以往的律令制8,天皇不再 是一人掌握政治權力。從這些變化,可看出 9 世紀可作為一個轉折點,因此,本 文以 9 世紀為切入點,並且同時比較 9 世紀後的儀式空間,嘗試分析平安時代平 安宮的可能使用方法。 本文研究對象平安宮,為包含多處宮院區的宮城。如舉行國家儀式的場所朝 堂院、舉行節會宴會的場所的豐樂院與天皇生活的內裏空間。其他,尚有支持平 安宮政務、生活營運的空間。這些儀式的過程、人員行進的方式,均在 9 世紀所 著之《貞觀儀式》有詳細記載。並且, 《貞觀儀式》被認為為貞觀 15 年(873)至貞. 5. 據《遣唐使研究と史料》頁 19 之整理,第十九次派遣於 894 年 8 月任命,但由於在前一年 3 月有唐朝政治情形紛亂之消息傳入,因此,雖任命遣唐的成員,但仍在 894 年廢止了遣唐使一事。 6 為相對於學習唐朝的唐風文化之意。即,發展日本本地所蘊涵的文化。 7 攝關政治,見《國史大辭典》 ,為外戚藤原氏家族以攝政與關白之職,輔佐政權,並深入介入 政治事務之政治型態。 8 見《國史大辭典》律令制(りつりょうせい)条:以中國為中心於東亞各國家所施行的國家制度。 狹義而言「以律令為制度的規定基礎」 ,廣義來看「為一種律令於國制架構中,佔有重要位置的 國家體制」 ,不過目前各研究者對此語詞有不同的用法。 2.

(9) 觀 19 年(877)所編,為 894 年廢止遣唐使前的儀式書。因此,筆者認為能在此書 中尚能見到受中國唐朝影響之痕跡。鑒於留有較完整的 9 世紀儀式空間記載,以 及,成書時間點考慮,因此以此書作為切入點,並與前後時期編纂的儀式書內容 比較,來見平安時代的儀式空間。 《貞觀儀式》中,共有 75 項儀式之記載,本文嘗試將《貞觀儀式》中之儀 式分類,並以儀式中參入者參入方向為主要分類依據,分為三種儀式空間系統。 三種儀式空間系統分別為: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東西軸入儀式空間系統與東 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為參與者由南北軸線上之門參 入,並且,參入隊伍多以南北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方式進入,儀式中,也有 使用東西軸線上之門的情形,不過多見於東西兩側門同時進入之記載。儀式中, 主殿、群官所立之庭、參入之門三者同樣以南北軸為中心構成。鑒於此,可知此 儀式空間系統以南北軸線為構成中心。東西軸儀式空間系統,參與者由東西軸線 上之門參入,並且,幾乎無雙列隊伍參入的記載,另一方面,雖然儀式舉行場所 為面南的殿與朝廷,不過由東西軸線上參入則減弱了南北軸線的空間構成。東入 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為饗宴的儀式,在此系統中儀式人員參入分為兩部分,第 一部分為群官進入之前的東入部分,獻上儀式之人員使用東方門進入,與負責儀 式之部門官員由東方進入。第二部分為群官進入的流程,群官的進入方向為南北 軸線上之門,並由南方進入,以上,即為貫穿本文之三個儀式空間系統。 接著,在此將先定下本文的研究範圍。《貞觀儀式》內,含有不同性質的儀 式,如饗宴、政務、獻上、神事與除厄,其中,神事與除厄類型的儀式,有自身 一套的體系與歷史脈絡,因此,在本文將先不討論神事與除厄此二類型之儀式。 另一方面,《貞觀儀式》書中之儀式,在平安宮中多處地方舉行。不過,目前有 較清楚的空間配置與建築研究,為國家儀式場所朝堂院、豐樂院與天皇居所內裏, 其他的區域的詳細建築配置則較為模糊,由此三院為國家儀式場所與天皇居所的 性質,可知為平安宮的中樞部分。因此,在本文中,將以此三處舉行的儀式為討. 3.

(10) 論對象。此外,尚有舉行地點不明的儀式,將也不納入本文的討論對象中。按三 種儀式空間系統分類見附表 1,各分類中儀式性質列表見附表 2,南北軸儀式空 間系統 9 件記載,其中神事與除厄儀式各 1 件;東西軸儀式空間系統 9 件;東入 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 5 件。此外,場所不明的儀式記載共 35 件,於平安宮其他 殿舍舉行的有 15 件,分別在武德殿、宮內省、太政官廳、大藏省、朝堂院、為 政殿、朝集院等處,其中,於朝堂院舉行的朝堂儀,由於無記載關於人員參入的 部分,因而無法納入討論對象。另外,納入東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中的菊花宴 儀,由於儀式中出現的文人,其身分與品位階級較難定義,因此在本文暫且不納 入討論。本文所探討的儀式對象,以在朝堂院、豐樂院與內裏舉行的 20 件儀式 為主。 關於研究材料,本文所欲探討的對象為平安宮的儀式空間,並且以 9 世紀中 所編纂《貞觀儀式》為切入點,除了探討《貞觀儀式》以外,也將參考較此書稍 早編撰的《內裏儀式》與《內裏式》 。同時,亦參考十世紀所編《西宮記》9與編 纂於十一世紀末的《江家次第》10兩本儀式書,藉由前後時期平安時代儀式的比 較,藉此看出平安時代儀式空間的變化與特殊之處。此外,除了日本國內前後時 期的儀式比較,也將對照中國唐朝《大唐開元禮》中的儀式,並以儀式中最重要 的朝賀儀為討論對象,藉以凸顯日本儀式空間的特點。儀式中平安宮考古材料方 面,目前,內裏部分僅有部分的挖掘報告。因此,空間配置的部分,將參考平安 宮調查報告之圖,並且,佐以《大內裏圖考證》11對平安宮空間的研究,作為分 析平安宮內裡儀式空間的基礎。. 2. 前人研究 本文所探討對象平安宮的儀式空間。平安宮,目前已無法見到當時的樣貌, 9. 為平安時代貴族源高明(914-983)所編纂之儀式書。內含慣例儀式與臨時儀式流程之記載,為理 解 10 世紀宮中儀式的重要材料。 10 大江匡房(1014-1111)所編纂,全 21 卷,現存 19 卷。記錄了當時的慣例儀式與臨時儀式。 11 裏松光世(1736-1804)所著。為最早研究平安宮(大內裏)的書。內容含有平安京區劃制度、離宮、 攝關宅邸,以及,平安宮中各建築殿舍的研究。 4.

(11) 不過依據考古挖掘以及史料的保存,仍能一探平安宮之情況。以下將回顧前人研 究,關於回顧對象,將分為平安宮建築空間專書、平安宮建築空間專論兩部分。 同時,本文所欲探討的研究對象為儀式空間,因此,將回顧關於平安宮儀式空間 的研究。. 2.1 平安宮建築空間專書 關於討論平安宮建築空間的專書,多著重於平安宮建築空間的復原,或是建 築本身的歷史脈絡探討。為理解平安宮歷史脈絡的參考資訊基礎。以下,將依時 間順序來回顧各研究。 平安宮最早的研究,可追溯至 18 世紀末裏松光世所著《大內裏圖考證》12。 裏松藉由當時可見的儀式書、史書、類書,考證平安時代平安宮以豐樂院、朝堂 院為始,各殿舍、門、廊道建築結構。又,依據當時可見的古圖,考證出平安宮 各殿舍、門、迴廊建築配置。並且,對於宮城內的植物、儀式時裝飾的調度,以 及,建築的規模,均有詳細的考證。此外,除了宮城,作者也對平安京的道路形 制與貴族的宅第構造作探討。此書,在面對考古資料較少的平安時代之研究時, 對於理解平安京、平安宮的空間配置為珍貴材料,為彙整平安宮空間史料之集 成。 《大內裏圖考證》後,直到鈴木亘所著《平安宮內裏の研究》,探討平安宮 的研究,多在飛鳥時代(592-710)以來至平安時代,各階段宮城大極殿、朝堂院的 脈絡下討論,而集大成者為福山敏男〈大極殿の研究 朝堂院概說〉13一文。文中, 由飛鳥時代至平安時代,整理史料中關於大極殿與朝堂院的記載,並加入當時可 見的考古報告,討論各時代大極殿、朝堂院的規模與配置。而討論平安宮朝堂院 部分,將平安時代分為三期,梳理各期朝堂院的使用記載與整修紀錄,並勘誤文 字紀錄中,朝堂院建物規模配置。此外,也加入了當時已有的關於平安宮朝堂院 12 13. 裏松光世著、故實叢書編輯部編,《大内裏図考證》 ,東京:明治圖書,1993。 收於福山敏男所著《住宅建築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1984 5.

(12) 考古資料。讓人理解平安宮朝堂院的歷史、建築配置與規模。 在鈴木亘所著《平安宮內裏の研究》14中,鑒於《大內裏圖考證》主要依據 10 世紀以後的史料完成平安宮的考證,對於 10 世紀以前、平安時代初期的平安 宮配置是不清楚的。因此,對 10 世紀以前平安宮內裏主要的建築脈絡做了仔細 的爬梳。平安宮內裏正殿紫宸殿在《日本後紀》中,曾被記載為「前殿」 ,不過, 若要討論前殿,作者認為,須將其與大極殿、朝堂等構成宮殿中心部分一起討論。 因此,在書中第一部分,作者討論了 7 世紀以來至平安時代,前殿與朝堂的特性。 平安宮創建初期的前殿,承襲平安時代以前的前殿同時兼有朝儀與饗宴的功能。 並且,提出朝堂與前殿配置的性質自 7 世紀以來的變化。平安時代時,外朝正殿 大極殿由內裏獨立,為內裏正殿前殿與大極殿分開的配置,與平安時代以前,內 裏與大極殿院區連結在一起不同。進一步,作者對紫宸殿建築推測,創建之時, 前面柱間應該為開放狀態,之後才加有御格子。除此之外,作者更嘗試對平安時 代內裏的主要殿舍紫宸殿、仁壽殿、常寧殿的復原,復原地上建築的可能建築配 置。由《平安宮內裏の研究》一書,對於內裏的成立過程有清楚的梳理,特別是 主要的建築紫宸殿、仁壽殿、常寧殿此三殿,作者也嘗試復原其地上建物型制與 外觀。讓人能理解平安時代前期內裏歷史脈絡及內裏的建築空間。 在《平安宮成立史の研究》15一書中,作者橋本義則對平安宮內裏與豐樂院 作探討,並進一步討論平安宮增設後宮空間的政治意涵,以及,豐樂院與平安宮 朝堂院空間變化之關係。此書討論內裏空間的部分,〈平安宮內裏の成立過程〉 一章,以鈴木亘的《平安宮內裏の研究》為基礎,加以討論《平安宮內裏の研究》 中較少觸及后妃居住的後宮,以及支持內裏運作的組織部分,梳理後宮建築空間 的建造時期。在此章中,藉由作者對於內裏後宮的梳理,可理解內裏後宮空間成 立的歷史脈絡,與內裏後宮成立所蘊含的政治權力的轉變,即為了維持皇統的政 策而設立。另一方面,在〈草創期の豐樂院〉一章中,藉由分析於豐樂院舉辦的 14 15. 鈴木亘,《平安宮內裏の研究》 ,東京:中央公論美術,1990。 橋本義則, 《平安宮成立史の研究》 ,東京:塙書房,1995。 6.

(13) 儀式,藉以探討豐樂院的建築機能。並且,提出豐樂院與朝堂院之間的關係,跟 奈良時代(710-794)平城宮比較,認為豐樂院承襲平城宮大極殿閤門之饗宴機能, 也因而推測平安宮朝堂院撤去大極殿閤門的部分。從此章,可明瞭平安宮中豐樂 院的機能,以及,承襲前代宮殿空間性能之處與所做配置改變之處。. 2.2 平安宮建築空間專論 討論平安宮建築空間的文章,多著重於內裏空間性質的討論。如飯淵康一對 於內裏門性質的分析、滿田さおり對內裏主要殿舍空間性質的探討。 關於內裏的研究,飯淵康一對於門的性質的討論,可見下列文章:〈平安宮 16. 内裏・承明門・日華門の用法の変遷とその要因〉 、 〈平安宮内裏及び豊楽院の 門の用法について――正月節会に関する研究〉17與〈平安宮内裏承明門・日華 門の儀式時に於ける性格〉18。在第一篇文章中,由平安時代後期里內裏無南門 一點,而有本篇章的討論,由儀式書的記載,討論了承明門與日華門使用上的變 化,並提出日華門承襲南方承明門的部分機能。提出了此變化的觀察,並初步推 測應是為了人員移動方便上儀式合理化的變動,而有門的性質上變動的情況。第 二篇文章中,以元日節會與七日節會為媒介,兩個儀式前後在豐樂院與內裏舉行, 作者藉此討論豐樂院與內裏門的性質。關於內裏南門的承明門與豐樂院南門儀鸞 門,認為兩者作為參加者、王卿參入門,有相同的性質。不過在東西方門的部分, 則沒有統一的性質。而對於內裏與豐樂院配置相同,但豐樂院重視北半部門一點, 作者提出此為門用法不同之結果。最後,在第三篇文章中,承襲第一篇文章,對 承明門與日華門的性質做更深入探討。在此文中,藉由參與者的身分來分析,作 者認為,建禮門與承明門為客人進入空間所使用的門,因此,此二門有對外的性 質。另一方面,日華門則是主辦人所使用的門。此外,對於進入空間由承明門變. 16. 《日本建築学会東北支部研究報告集》59 1996.06,頁 7-14。 《日本建築学会東北支部研究報告集》62 1999.06,頁 5-10。 18 《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534 2000.08,頁 255-262。 7 17.

(14) 為日華門一點,作者更進一步提出陣座19為要因,因為陣座的出現,因此為了使 移動上更好而有的儀式變化。 此外,關於平安宮內裏殿舍空間的討論,尚可見於滿田さおり的文章:〈仁 寿殿・紫宸殿・清涼殿の空間構成と儀式――平安宮内裏の空間構成と儀式に関 する歴史的研究 1〉20、 〈平安宮內裏の土庇と雨儀──平安宮内裏の空間構成と 儀式に関する歴史的研究 2〉21、〈清涼殿南庇《殿上の間》(《侍所》)に関する 研究──平安宮内裏の空間構成と儀式に関する歴史的研究 3〉22。第一篇文章 中,作者藉儀式中天皇座位與參加者座位的設置,來見仁壽殿、紫宸殿、清涼殿 三殿舍的儀式空間性質。發現紫宸殿與其他二者有不同之處,一為天皇座椅的一 種,大床子僅用於紫宸殿;一為天皇座椅的設置,天皇座椅設於仁壽殿與清涼殿 時,僅設在庇,紫宸殿則會設在庇與母屋兩處;又一為天皇與參加者的座位設置 空間,在仁壽殿與清涼殿,均為天皇與參加者的座椅分於不同的空間(殿上空間 與殿下空間),在紫宸殿之時,則有擺放不同空間與相同共用一個空間(同時設於 殿上)的情形。作者從座椅的設置,提出紫宸殿作為儀式空間,與其他二殿不同 之處的觀察。在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提平安宮內裏設有土庇,並在其他豐樂院、 八省院見不到相同的土庇。作者觀察,豐樂院與八省院的儀式,並無雨儀的模式, 而在內裏舉行的儀式則有雨儀部分的儀式安排,因此,認為土庇為因應儀式中雨 儀模式而設置。此外,又提出於豐樂院舉行的饗宴儀式,四位以下官人座位設於 側殿內,並無設置於庭中,而在內裏的儀式,官人則是列立於庭的空間,也因此 特別需要雨儀時列於庭內的空間,而土庇則是此產物。從此文,可以看到內裏建 築空間的設計與儀式空間的緊密關聯。在第三篇文章中,作者以內裏清涼殿中「殿 上の間」23為討論對象, 「殿上の間」現在仍可見於京都御所。作者梳理了平安時 代此空間的使用方法,以及,史料中此空間名稱的變化,闡述了「殿上の間」的 19 20 21 22 23. 平安時代中期之後出現,公卿為了評議政務而入席的場所。 《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634 2008.12,頁 2763-2771。 《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677 2012.07,頁 1739-1748。 《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683 2013.01,頁 223-229。 內裏清涼殿南庇之處。 8.

(15) 特徵與轉變。. 2.3 平安宮儀式空間相關文章 探討儀式空間的文章,多在探討平安時代政治史層面議題時,由儀式空間作 為切入的討論點,在討論政治組織的脈絡之中,分析儀式空間的轉變。另外,野 口孝子則是分析儀式空間中特定的對象,為天皇與貴族行走的道路。 西本昌弘在 1997 年出版的《日本古代儀礼成立史の研究》24一書中,集結其 探討日本古代禮儀與儀式書的研究。其中,除了討論日本 6 世紀至 8 世紀的禮制 以外,也對《內裏儀式》與《內裏式》二書成立時間提出觀察。為理解古代日本 的儀式成立脈絡的研究資料。在《日本古代儀礼成立史の研究》一書的基礎之下, 2008 年時出版了《日本古代の王宮と儀礼》25。書中,參考古代宮殿的考古報告, 提出各時代宮城空間配置不同與儀式變化有緊密聯繫,也承襲前作討論日本古代 儀式與政務的變化。如書中所收〈元日朝賀の成立と孝德朝難波宮〉,分析孝德 朝時前期難波宮配有巨大朝堂區域,與當朝所成立的元日朝賀緊密關係。又如同 書〈七世紀の王宮と政務・儀礼〉,即提出推古朝(592-628)小墾田宮、孝德朝 (645-654)難波宮與天武朝(673-686)飛鳥淨御原宮,宮城機要空間配置的變化與各 朝儀式改變的連結。從此書所收之研究,讓人理解日本古代儀式變化之餘,也可 理解宮城中儀式空間(宮城配置)變化與儀式轉變的關係。 古瀨奈津子在討論政治與儀式的研究中,曾對平安宮的空間使用上提出觀察。 〈宮の構造と政務運営法――内裏・朝堂院分離に関する一考察〉26一文中,作 者由平城宮(710-784)、長岡宮(784-794)、平安宮(794-1192)三個宮城的朝堂院與內 裏配置切入。梳理三個宮城朝堂院與內裏的機能認為從平城宮至長岡宮時,認為 從平城宮朝堂院與內裏南北軸相連,到長岡宮內裏與朝堂院不位於同一南北軸線. 24 25 26. 西本昌弘, 《日本古代儀礼成立史の研究》 ,東京:塙書房,1997。 西本昌弘, 《日本古代の王宮と儀礼》 ,東京:塙書房,2008。 收於古瀨奈津子所著《日本古代王権と儀式》,東京:吉川弘文館,1998。 9.

(16) 上,與天皇日常政務場所由大極殿轉往內裏,內裏因而具有獨自機能有關。而平 安宮朝堂院與內裏的配置則繼承長岡宮並定型,朝堂院為舉行國家儀式時的場所, 內裏則為日常行政運作的空間。作者提出宮城配置改變即反映政治組織運作上的 改變,此二者緊密關聯的一說。在〈初期の平安宮〉27一文中,則集中探討平安 宮的宮城配置。由於平安時代初期的平安宮相關研究較少,無法確定內裏與朝堂 院是否在同一南北軸上。作者藉由史料,確定平安初期之時,已有建禮門28前有 南庭,因而確定內裏與朝堂院已分開。由此文中,可探知平安時代時,由朝堂院 與內裏為首的宮城基本配置是沒有改變。 神谷正昌〈平安宮の大庭と儀式〉29一文,承續著古瀨奈津子的宮城空間的 改變即反映政治組織改變的觀點,對大庭(即建禮門南庭)的機能作分析。作者探 討在大庭舉行的五個儀式:觀射、駒牽、大袚、荷前與即位奉幣,這些儀式本來 均非在大庭舉行,後來移往此處,因此提出,大庭本身有儀式空間化的現象,而 會有這樣的變化,則與政治制度的改變相關。並且由大袚30、荷前31、即位奉幣32等 儀式在此舉行,認為大庭此空間,在政治組織改變後,變為象徵性的祭祀場所, 並同時擁有讓天皇與內裏遠離不好之物的空間性質。 關於平安宮的儀式空間探討,尚可見於野口孝子的〈平安宮內の道──馳 道・置路・壇葛〉33一文。此文特別對馳道、置路平安宮內道路的空間作分析, 馳道為設於朝堂院、豐樂院、武德殿、紫宸殿、建禮門前大庭中的道路,為儀式 中天皇移動時的道路。置路則是設在內里東門建春門外,貴族通行的道路。而鎌 倉時代的壇葛為仿造平安京置路的道路。作者由史料中,藉由確認平安宮中馳道、 置路的設置記載與設置的空間,認為馳道與置路為平安時代,在儀式空間中一種 體現身分制度的空間。此文可從較少提及的道路空間,來見平安宮國家儀式空間 27 28 29 30 31 32 33. 收於古瀨奈津子所著《日本古代王権と儀式》,東京:吉川弘文館,1998。 內裏最南之門。 《國史學》153 1994.05,頁 97-121。 袚為解除罪、穢的儀式。 12 月時舉行的儀式。在吉日時,對皇族、有功之臣的陵墓獻幣帛的祭祀。 為天皇即位時,向伊勢神宮與各神社奉幣的儀式。 《古代文化》55 2003.07,頁 17-32。 10.

(17) 的一側面。 由前人研究,可以看出多集中於探討單一建築空間的性質。相較於單一建築, 儀式空間由許多單一空間構成,如正殿、庭、門。不過,探討儀式空間的前人研 究,則是利用儀式空間分析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變化的意涵,對於儀式空間本身 的性質是較少提及。因此,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下,既了解單一建築空 間的機能,也有了當時政治制度的背景,將探討平安時代儀式空間的特點。. 2.4 考古資料 除了文字史料的研究成果以外,同時,平安宮尚有考古挖掘報告。 關於平安宮的考古資料,目前可見 1995 年京都市埋藏文化財研究所編的《平 安宮》34一書。書中彙整了研究所成立(1976)以前的考古記載,並呈現了成立後的 調查結果。目前,挖掘出的平安宮部分成果如下:朝堂院、豐樂院、內裏與官衙 遺跡。朝堂院的部分,有東面、北面的部分迴廊、宣政門,以及,延祿、修式、 承光、明禮、暉章堂部分遺址。朝堂院大極殿院部分,有大極殿、北面迴廊、東 軒廊三處部分遺址出土。豐樂院的部分,相較於朝堂院與內裏的挖掘成果較少, 主要是豐樂院正殿豐樂殿部分遺址,為較大的成果。內裏的部分,多為小範圍的 考古發掘,內郭北部如蘭林坊、桂芳坊與華芳坊遺構,並包含內郭北部幾處殿舍 的部分遺構出土。內郭南部部分,擇友內郭迴廊、承明門跡與藏人町屋的發掘遺 址。其他平安宮的發掘遺址,尚有官衙的部分,太政官、中務省、民部省,以及 造酒司,均有部分的考古挖掘出土。而藉由上述的考古成果,埋藏文化財研究所 也嘗試對平安宮的範圍、配置復原。由上述可發現,平安宮的考古挖掘並不多, 特別是平安京位於的京都市,現今地上有許多建物,增加了考古的困難。本文所 觸及的內裏、朝堂院、豐樂院,均為部分的挖掘成果。因此,也將納入平城宮的 考古遺址作為宮殿配置的參考。 34. 京都市埋藏文化財研究所編, 《平安宮》 ,京都市埋藏文化研究所調查報告第 13 冊,京都:京 都市埋藏文化財研究所,1995。 11.

(18) 關於平城宮的考古發掘,開始很早,20 世紀初便已開始初期的挖掘工作。 目前可見的相關調查報告,如下:《平城宮第一次大極殿院跡》35、《平城宮東院 庭園》36、《平城宮朱雀門》37、《平城宮第二次大極殿院の調查》38。此外,尚有 平城宮內裏的遺址挖掘、官廳建築遺址的出土,以及,木簡遺物的出土,相較於 平安宮,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考古資料。並且,藉由長年累積下來的調查成果,配 合文字史料,近期開始了地上建物的復原。鑒於,平安宮承襲平城宮的宮城基礎, 對於平安宮建物配置也可作為參考。 由上述可知,目前對於平安宮空間的研究,在 90 年代以前,主要研究多著 重於承續飛鳥時代(592-710)、奈良時代(710-794)討論宮城配置的脈絡與改變,並 多以討論朝堂院為主。而 90 年代之後,平安宮相關研究,則將焦點放置宮內主 要殿舍建築之性質,如朝堂院大極殿、內裏紫宸殿。前者在宮城配置的脈絡之下, 對於平安宮的理解,多是與前朝的歷史脈絡延續。後者以重點建築為研究重心, 對建築本身的歷史脈絡以及性質做一詳細的探討,不過關於建築旁的其他設施, 如門,則無法有更清楚的理解。除了建築史方面的研究,同時儀式、政治史層面 的研究,也有以宮城的儀式空間為切入點之例,不過,儀式空間僅為討論儀式與 政治史問題之媒介,而非探討空間本身。鑒於此,在前人歷史脈絡與重點建築性 質的基礎之下,筆者將著眼於平安宮的儀式空間探討,包含主殿、庭、門整體的 使用方式,以內裏為例,即為紫宸殿、南庭、內裏各門一起使用的情形。藉由儀 式空間的討論,在理解建築個體特性的基礎之下,釐清平安宮內儀式空間的性質 與演變。 本文預計將分為三部分探討。首先,第二章中,先見平安宮中朝堂院、豐樂 院與內裏三個區域各門的位置。接著,進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討論,由儀式書 中古文的記載,梳理此系統人員參入的情況。在此章最後,將嘗試分析此儀式空 35 36 37 38. 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編,《平城宮第一次大極殿院跡》 ,奈良:奈良文化財研究所,2011。 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編,《平城宮東院庭園》 ,奈良:奈良文化財研究所,2010。 奈良文化財研究所, 《平城宮朱雀門》 ,奈良:奈良文化財研究所,2010。 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第二次大極殿院の調查》 ,奈良: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1993。 12.

(19) 間系統的特性。接著,第三章中,將梳理東西軸儀式空間系統與東入南北軸儀式 空間系統之紀錄,見二系統人員參入的過程。並且,在本章最後,將探討此二儀 式空間系統的性質。最後一部分第四章,將分為四小節討論,藉由前二章的分析 基礎,綜合探討三個儀式空間系統,並見平安時代平安宮儀式空間的特性。. 13.

(20) 二、 9 世紀平安宮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 9 世紀平安宮中的儀式空間,筆者就人員參入的方法,以人員參入之門的方 向,將儀式分為 3 種儀式空間系統: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東西軸入儀式空間 系統、東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同時,三種儀式空間系統正好反應三種不同的 儀式性質。此章將討論的為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以下,將定義此儀式空間系 統。東西軸入儀式空間系統與東入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將於第三章討論。 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就儀式書的人員移動記載可歸納出兩個特點:一為 參入人員由南北軸線上之門進入儀式空間;一為參入之時人員重視以南北軸為中 心、東西對稱的隊伍進入儀式空間。前者特點,必定為由南方門或北方門進入, 不過較多由南方門進入的情形。後者則為,雖然由南北軸線上的門進入,但多為 兩列隊伍一起進入,由南方北方的兩側門進入,或是由南方正門東西戶同時進入, 亦或是由東方、西方之門同時進入,兩列隊伍的行進,強調南北軸的軸心。並且 整體儀式空間由主殿、庭、門等空間構成,也可見強調南北軸線。另一方面,為 了呈現部分官員的特殊身分,部分官員非以南北軸上的門進入儀式空間,而是由 東西軸線上的門進入。歸納此儀式空間系統所繪之示意圖,見圖 1。 以下,將見 9 世紀《貞觀儀式》中,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的參與者參入過程。 在討論參入過程之前,將先見本文將討論到的平安宮內裏、朝堂院與豐樂院的宮 門配置。. 14.

(21) 圖 1. 南北軸儀式空間示意圖. 1. 朝堂院、內裏與豐樂院宮門之配置 本文藉由參與者的參入,作為探討平安宮儀式空間的切入點,參與者參入之 時,必經過「門」進入儀式空間。因此,在此節將先呈現平安宮中,朝堂院、內 裏與豐樂院三個院區的宮門配置。 平安宮朝堂院,為舉辦朝賀、天皇即位等朝廷儀式的場所。平安時代的朝堂 院,與之前時代的朝堂院兩點最大的不同,一為朝堂院與內裏分開,非位於同一 南北軸線上(圖 2),一為大極殿前的廊道消失(圖 3),變為龍尾道。朝堂院位於平 安宮中央,平安宮門朱雀門的北方(圖 2)。朝堂院的配置,可分為三部分,最南 邊一區為朝集堂的朝集院區,中間為十二堂的朝堂院區,北方為大極殿與小安殿 的大極院區。 15.

(22) 圖 2. 平安宮配置圖. 16.

(23) 圖 3. 各時期朝堂院比較圖. 17.

(24) 在此,將介紹儀式中所記載朝堂院之門,朝堂院配置圖見圖 4。應天門為朝 堂院最南之門,規模為五間三戶39。應天門東方為長樂門,西方為永嘉門,二門 分別為應天門的左右廂門。應天門北為朝集院,朝集院東西側有二門,面東為含 耀門、面西為章義門。朝集院區北側為會昌門。會昌門與應天門位於同一南北軸 線上,規模為面闊五間、戶三間40,會昌門左右廂門分別為,東邊的章德門、西 邊的興禮門。會昌門之北,為大極殿與十二朝堂的區域,東西邊分別有宣政門與 章善門,均為五間戶三間的規模41。宣政門與章善門的北方分別有通陽門與顯親 門。大極殿西南與東南有二樓,東南為蒼龍樓、西南為白虎樓。蒼龍樓東側有面 北之永陽門,白虎樓西側有面北之廣義門。二樓與大極殿間,有面東的昭訓門與 面西的光範門。大極殿左右側有東西廊與朝堂院迴廊連接,東西廊道上分別開有 東福門與西華門。大極殿之北則有昭慶門。. 39 40 41. 《拾芥抄》中,宮城部第十九: 「應天門[謂之八省朝堂院,南面外門三(間)閣,五間戶三間]」 。 《拾芥抄》中,宮城部第十九:「會昌門[謂之南內門,二間,五間戶三間]。」 《拾芥抄》中,宮城部第十九,章善門與宣政門条。 18.

(25) 圖 4. 平安宮朝堂院圖 19.

(26) 關於平安宮內裏,為天皇日常生活之住處。內裏一詞,對應於平安宮的範圍 有不同說法,在此將先定義本文所稱之內裏。在《國史大辭典》中,稱宮城的朱 雀門以內為外重,建禮門以內為中重,承明門以內為內重42。內裏一詞的指稱範 圍,有從外重起始之說,即為指整個平安宮,另一種則指中重以內的範圍為內裏 (圖 5)。在本文中,以後者之範圍為內裏,即為中重與內重的區域。在平安宮內 裏由中重與內重二重構成,內重位於中重區塊之東側,正殿紫宸殿位於內重中心 下半部區域。跟紫宸殿位於同一南北軸線上、中重之南門為建禮門。建禮門為內 裏最南邊之門,在日本後紀中曾被記載為南端門43,並且,見《拾芥抄》44對建 禮門的描述:「建禮門[五間戶三間……]45」46,可知建禮門面闊五開間、有三戶 門可進出。同樣在內裏中重、位於建禮門左右兩側,尚有春華門47、與修明門。 春華門位於建禮門之東側,修明門位於建禮門之西側。另一方面,與紫宸殿、建 禮門位於同一南北軸線上的北方中重門為朔平門,為三間之門48。 內重南門為承明門,與紫宸殿、承明門在同一南北軸線上,並位於二者之間。 見《大內裏圖考證》引古本《拾芥抄圖》 : 「承明五間戶三間」49,與建禮門相同 為面闊五開間、三間戶的規模,同時在史料中被記載為閤門50。在承明門的左右 有長樂門與永安門,長樂門位於承明門之東側、永安門位於西側,分別為承明門 的左右廂門。儀式書中常記的內重東方門有宣陽門與延政門。宣陽門位於紫宸殿 東方稍北之處,見《拾芥抄》記載,可知為面闊三間之門51,而延政門為宣陽門 之右廂門,位於宣揚門之南方52。此外,內重北方之門為玄暉門,面闊三間53。. 42. 《國史大辭典》第八卷,內裏条。 《日本後紀》卷 12,延曆廿四年正月丁亥条。 44 為日本中世時期(約 12 世紀至 17 世紀初)所出的類書。 45 [ ]為書中之註。 46 《拾芥抄》中,宮城部第 19,建禮門条。 47 也做春花門,在此依《大內裏圖考證》之名為主。 48 《拾芥抄》中,宮城部第 19,朔平門条: 「朔平門[三間,云縫殿陣,謂之宮北面闢仗中門。]」 49 《大內裏圖考證》卷第九,承明門条。 50 《大內裏圖考證》卷第九,承明門条: 「衛禁律、及三代實錄、貞觀儀式、延喜中務省、及近 衛府式、江家次第、并作閤門。」 51 《拾芥抄》中,宮城部第十九,宣陽門条: 「宣揚門[三間,云左兵衛陣,建春門內]」 。 52 《拾芥抄》中,宮城部第十九,延政門条:「延政門[(宣陽門、嘉陽門、延政門)已上東面,謂 20 43.

(27) 圖 5. 平安宮內裏圖. 右廂門,宣陽南]」 。 53 《拾芥抄》中,宮城部第 19,玄暉門条: 「玄暉門[三間,謂之宮北,南闢仗內門,朔平內。]」 21.

(28) 接著為紫宸殿南庭四周之門,儀式中常用到的為日華門、左腋門,與二門在 位置上相對稱的為月華門與右腋門。由於紫宸殿南庭由殿舍與門圍繞而出,在講 述門的位置之前,需先勾勒出南庭四周殿舍的位置。在南庭四周的殿舍,南庭北 方為正殿紫宸殿,位於東方之殿舍,由北到南順序為宜陽殿、春興殿,另一側, 位於南庭西側之殿舍,由北至南為校書殿、安福殿。日華門或作日花門,為東向 的門,並且位於宜陽殿與春興殿的中間,並且與內郭東方門延政門位於同一東西 軸線上。左腋門位於春興殿南方。另一側的月華門則位於校書殿與安福殿之間, 安福殿南方有右腋門。 平安宮的豐樂院一般認為為饗宴的場所,位於平安宮朝堂院之東方(圖 2), 一般認為是平安宮中的饗宴場所。豐樂院之配置圖見圖 6,其正殿為豐樂殿,豐 樂殿位於豐樂院的北半部,豐樂殿南方東西各有二堂,東邊由北至南為顯陽、觀 德堂,西邊由北至南為承觀、明義堂。豐樂院最南邊的門為豐樂門,與豐樂殿位 於同一南北軸上,規模為面闊五間、戶三間的門54。豐樂門東方與西方分別為禮 成門與崇賢門,為豐樂門的左右廂門。在豐樂殿與豐樂門之間尚有一門,為儀鸞 門。儀鸞門與豐樂門規模相同,為面闊五間、戶三間55。儀鸞門東方為高陽門, 西方為嘉樂門,各為儀鸞門的左右廂門。顯陽堂北方有逢春門,為面東之門,另 一側承觀堂北方則有承秋門。 以上為內裏、朝堂院、豐樂院門的配置,以下將梳理、分析儀式中人員參入 儀式空間之古文記載。. 54. 見《大內裏圖考證》卷第四下,豐樂門条引古本《拾芥抄》 : 「豐樂門,謂之南面外大門,正中 五間戶三間。」 55 見《大內裏圖考證》卷第四下,儀鸞門条引古本《拾芥抄》: 「儀鸞門,正中五間戶三間。」 22.

(29) 圖 6. 豐樂院配置圖. 23.

(30) 2. 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 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可見於以下儀式,在朝堂院舉行的儀式有:元正朝賀 儀、天皇即位儀。在內裏舉行的有:立皇后儀、立皇太子儀、內裏任官儀、賜節 刀儀、正月二日朝拜皇后儀與正月八日講最勝王經。關於本節將提及儀式之參入 者與參入門之整理,見表 1.。. 表 1. 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參入門與其人員 儀式(地點). 元正朝賀儀(朝堂 院). 天皇即位儀(朝堂 院). 立皇后儀(內裏). 參入門(方位). 人員. 備註. 永陽、廣義 (北). 中務省輔丞、內舍人. 內舍人:近侍. 長樂、永嘉 (南). 式部丞錄、史生省掌. 長樂、永嘉 (南). 糺彈禮儀、帶仗非違. 光範 (西). 典儀、贊者. 昭訓、光範 (東西). 大舍人寮. 含耀、章義 (東西). 閤外大臣. 昭訓 (東). 閤內大臣. 章德、興禮 (南). 丞、佐、伯. 昭訓、光範 (東西). 少納言. 會昌門東西戶(南). 五位以上. 朱雀門(南). 六位以下. 顯親門 (西). 親王. 昭訓門 (東). 皇太子. 長樂、永嘉 (南). 式部丞錄、史生省掌. 光範 (西). 典儀、贊者. 含耀、章義 (東西). 大臣以下. 昭訓門 (東). 內辨大臣. 章德、興禮 (南). 丞、佐、伯. 昭訓、光範 (東西). 少納言. 會昌門東西戶(南). 五位以上、六位以下刀 禰. 顯親門 (西). 親王. 建禮門、承明門(南) 親王以下. 立皇太子儀(內裏) 建禮門、承明門(南) 親王以下 24. 威儀物. 從五位下. 推測.

(31) 日華門(東). 式兵二省丞錄、史生省 掌. 內裏任官儀(內裏) 建禮門 (並用春華門) 五位以上、六位以下. 賜將軍節刀儀(內 裏). 承明門東戶(南). 少納言. 承明、建禮(南). 五位以上、六位以下. 承明門 (南). 少納言. 承明門(南). 將軍. 正月二日朝拜皇后 朔平門(北) 儀(內裏) 昭訓門(東) 正月八日講最勝王 昭訓門(東) 經儀(朝堂院) 永陽、廣義(北) 東福、西華. 五位以上 皇太子 親王以下、參議以上 四位以下 眾僧. 西元 794 年,遷都平安京後,舉行元正受朝賀儀最早可見的記載於《類聚國 史》56中:「延曆十五年(796)春正月甲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57為延曆十 五年(796)58天皇至大極殿參與朝賀儀。朝賀,為律令制59之下,正月元日時,京內 的官員與地方官,一起向出御至大極殿的天皇行拜禮之儀式,在孝德天皇(在位: 645-654)時成立之後,成為於年初舉行的慣例行事60。另一方面,關於即位儀的部 分,其在平安宮舉行的最早之例見《日本後紀》:「(大同元年五月)辛巳。即位 於大極殿。」61此為平城天皇即位時的記事,在大同元年(806)於大極殿舉辦即位 之儀式。關於即位的儀式,在桓武天皇62以後有了踐祚儀的後幾日舉行即位儀之 慣例,相對於踐祚儀為以神器傳承為中心,即位的儀式則是宣告皇位的繼承。. 56. 菅原道真編纂、892 年完成之歷史書。將六國史的內容以中國類書形式,分類再編輯而成。. 57. 見《類聚國史》卷七十一‧歲時二‧元日朝賀。. 58. 延曆十四年(795)沒舉辦朝賀此儀,因大極殿尚未蓋好而廢朝。見《類聚國史》卷七十一‧歲. 時二‧元日朝賀: 「延曆十四年春正月庚午朔,廢朝,以大極殿未成也。」 59. 見《國史大辭典》律令制(りつりょうせい)条:以中國為中心於東亞各國家所施行的國家制度。 狹義而言「以律令為制度的規定基礎」 ,廣義來看「為一種律令於國制架構中,佔有重要位置的 國家體制」 ,不過目前各研究者對此語詞有不同的用法。 60 見《平安時代儀式年中行事事典》 ,頁 5-6。 61 《日本後紀》卷十四‧大同元年五月辛巳条。 62 在位期間為西元 781-806 25.

(32) 在《貞觀儀式》中,於朝堂院舉辦的元正朝賀儀與天皇即位儀的人員移動幾 乎相同,因此,在此將以元正朝賀儀為探討對象。儀式中人員移動如下: 中務省擊進鼓,輔丞各二人相分率內舍人入自永陽、廣義兩門,隊於近衛陣 以南。……式部丞錄率史生省掌等,左右相分入自長樂、永嘉兩門,就應天 門左右閣道壇上座[所司預設座]。63(圖 7) 又見: 典儀一人、贊者二人入自光範門,各就位。(中略)執威儀物舍人左右各六十 人,入自昭訓、光範兩門,陳列近衛陣以北一丈。……大臣宣令擊外辨鼓, 丞稱唯,退出,令擊之,諸門皆應之[殿下鼓不應],乃開章德、興禮兩門訖, 伴、佐伯兩氏五位各一人,各著禮服率門部三人入自章德、興禮兩門,居會 昌門內左右廂胡床。(圖 8) 天皇御大極殿之後,參與者的移動記載如下: 次,少納言二人分入自昭訓、光範兩門,對立氈上。……省掌二人趨進,互 稱,大夫等應參進各一聲,五位以上依次自會昌門東西戶參入。錄二立門外 互稱容止,五位已上立定,在朱雀門外式部錄率六位已下刀禰左右相分入自 同門。(圖 9). 63. 引文見《貞觀儀式》卷第六,元正朝賀儀条。此儀式後面引文均引自同卷同条。 26.

(33) 圖 7. 朝賀儀參入示意圖 1. 27.

(34) 圖 8. 朝賀儀參入示意圖 2 28.

(35) 圖 9. 朝賀儀參入示意圖 3 29.

(36) 第一段引文中,永陽、廣義門為面北之門,長樂,永嘉二門為南北軸上面南之門, 除了使用南北軸線上之門外,兩列隊伍的行進,同時加強了南北軸線為中心的特 點。第二段引文中,章德、興禮門為南北軸線上之門,而昭訓門與光範門分別為 面東與面西之門,雖然非南北軸線上之門,但兩側同時進入儀式空間,同樣地加 強了以南北軸為中心的特徵。天皇御南殿後的記載,除了少納言同時由昭訓、光 範門入的對稱之外,五位以上的官員由南方的大門會昌門進入儀式空間,並且, 六位以下的官員也由朝堂院南方的朱雀門進入,加強了南方的意象,同時由二門 東西戶參入,更增加了對稱的特點。從上述三段引文,均能見到強烈的南北軸入 的特點,南北軸線上的門參入、以南北軸為中心的對稱行進。另一方面,少部分 的人員,由單側的東方門或是西方門參入儀式空間,此部分,元正朝賀儀與即位 儀的記載有些不同。元正朝賀儀的記載如下:「閤外大臣以下入自含耀、章義兩 門,就朝集堂。……閤內大臣入自昭訓門就幄下。」又見: 「親王入自顯親門[若 有蕃客者,治部玄蕃相次引客入自會昌門]就位訖。」在前段引文中,在閤64之外 的大臣,同時入自面東的含耀門與面西的章義門,另一方面,在閤之內的大臣, 則僅由大極殿前東方的昭訓門進入。在後段引文,由大極殿前西方的顯親門進入, 同樣僅由單側進入儀式空間。天皇即位儀的情形,親王同樣由顯親門進入儀式空 間,不過由昭訓門進來的參與者則變為內辨大臣65。雖然有些許不同,但仍能見 到均為由單側東西軸上之門進入儀式空間。 內裏的立皇后儀與立太子儀二者儀式流程相似,在此以文字記錄較多的立皇 后儀為例,人員參入內裏儀式空間的描寫如下:「式部丞錄率史生省長等,於建 禮門前庭東西相分列立,……大臣喚舍人如常,親王以下應召,左右相分參入[五 位已上在承明門內,六位已下在同門外]66」(圖 10)。由文字記錄可知,官員在參 入儀式空間之前,先在建禮門前的空間等候,之後,由建禮門、承明門進入內裏 64. 此閤推測應為朝堂院的會昌門,見《拾芥抄》中,宮城部第十九: 「會昌門[謂之南內門,二閣 五間戶三間]。」 65 見《貞觀儀式》卷第五,天皇即位儀条:「內辨大臣入自昭訓門,就幄下座」 。 66 此段引文見《貞觀儀式》卷第五,立皇后儀条。 30.

(37) 南庭。同時,可看出承明門同時為五位與六位位階的劃分處,即為承明門北的五 位以上官員空間、承明門南六位以下官員空間南北排列。人員參入空間之時,使 用內裏南方之門:建禮門、承明門。並且,從「東西相分列立」 、 「左右相分參入」 可以見到南北軸對稱的情形。從人員參入之門、承明門南北空間的官員秩序,以 及,以南北軸對稱的參入方法,均強調了以南北軸為中心的儀式空間。. 圖 10. 立皇后儀參入示意圖. 31.

(38) 內裏任官儀的官員參入儀式空間紀錄如下: 式兵兩省丞以下,列立建禮門以南[……],式部丞到就列,兵部丞度馳道就 列,……省掌稱唯唱計[參議以上不在唱限],任人隨唱,稱唯趨進列立[西 面],唱訖,五位以上先入,次丞已下率六位以下參入[並用春花門],列立 承明門下[北面西上],兵部亦准此[入自脩明門,北面東上]。……所司開承 明建禮二門,闈司二人分居承明門內左右,大臣喚舍人[舍人在前候承明門 外屏斑幔東頭,其數七八人],共稱唯,少納言代之入自承明門東戶就版,…… 辨大夫稱唯,文武官應任參議以上先入而立,少納言辨二省卿率五位已上參 入,錄一人立屏幔東端稱容止,丞錄率六位已下參入。67(圖 11) 從引文中可見任官儀式官員參入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先候於內裏中重南門建禮 門外,再由建禮門兩側的春花門與脩明門進入承明門南邊空間。接著,再進入內 裏南庭之版位。此任官儀同樣由南方的門進入儀式空間,並且參入之時,雖用兩 門,但同樣二門以南北軸為中心對稱。. 67. 見《貞觀儀式》卷第八,內裏任官儀条。 32.

(39) 圖 11. 任官儀參入示意圖. 33.

(40) 關於賜將軍節刀儀,其人員參入空間如下: 其日大臣侍殿上喚舍人,舍人共稱唯,少納言代入自承明門[近衛開門如常] 就版,大臣宣喚征其賊大將軍姓名,少納言稱唯退出而喚之,將軍稱唯入自 同門就版68。(圖 12) 從儀式書中記載,可見到將軍進入接受節刀的空間,是由內裏南門承明門進入, 為南北軸系統的空間移動。. 圖 12. 賜節刀儀參入示意圖 68. 見《貞觀儀式》卷第十,賜將軍節刀儀条。 34.

(41) 關於正月二日朝拜皇后儀,其人員參入記載為: 錄一人率史生省掌,置版位,自玄暉門壇東端北去一丈五尺東置典儀位…… 巳刻省丞已下列立於(縫殿)寮南道[南面西上],于時史生執簿唱列五位以上, 隨唱稱唯,列立同道南邊[先是參議已上在玄暉門西廊],省掌趨進云大夫等 參進二聲,五位已上以次參入[錄立朔平門內,稱容止],列立玄暉門外[南 面西上]。69(圖 13) 此儀式在內裏北方內重之門玄暉門舉行的儀式,玄暉門以北為群官列立的空間, 並且,參入儀式空間場所,由玄暉門北方中重之門朔平門參入。可以見到為在南 北軸線上移動之儀式。 另一方面,在朝堂院舉行的佛教儀式正月八日講最勝王經儀如下: 于時,皇太子自昭訓門經殿東橫廊就座[若皇太子遲留,群官就座,皇太子 到起座,就座之後共居],次親王以下五位以上[參議以上自昭訓門東面就左, 四位以下自永陽廣義門就右]就東西,六位以下相升自龍尾道東西階,省掌 立階下稱容止,升階畢,分起升自永陽廣義兩門南階。……眾僧次之,出自 東福西華兩門,南行至龍尾道東西階頭更折。70(圖 14) 從上述的記載,四位以下的官員由永陽、廣義門進入,永陽、廣義門為面北之門, 由此可看出,官員移動仍是以南北軸為中心左右對稱的方式進入。並且,僧侶的 移動,從東福、西華門進入,東福門與西華門為大極殿東西橫廊之門,為南北軸 線上面北之門,同時可見到仍是重視以南北軸為中心的參入方式。另一方面,皇 太子與參議以上的官員則是由昭訓門進入,昭訓門為位在朝堂院東側的門,在此 儀式中,僅此部分官員由東方門進入。 以上元正朝賀儀、天皇即位儀、立皇后儀、立皇太子儀、內裏任官儀、賜節刀儀 與正月八日講最勝王經儀即歸類為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的儀式。. 69 70. 《貞觀儀式》卷第六,正月二日朝拜皇后儀条。 《貞觀儀式》卷第五,正月八日講最勝王經儀条。 35.

(42) 圖 13. 朝拜皇后儀參入示意圖. 36.

(43) 圖 14. 正月八日講最勝王經儀參入示意圖. 37.

(44) 3. 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之性質 由上述的參與者參入過程,從南北軸線上的門參入、以南北軸為中心左右對 稱參入的參入方式,不過在這些儀式中,可以見到由群官由南方入與由北方進入 的情形。以下將討論儀式的性質,見此儀式空間系統的性質。 首先,將先見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的儀式中,群官由南方進入的儀式,包 含天皇即位儀、元正朝賀儀、立皇后儀、立太子儀、內裏任官儀、賜節刀儀。元 正朝賀儀與天皇即位儀,為國家性質的儀式。另一方面,元正朝賀儀為正月元日 時,天皇接受百官新年祝賀之儀式。即位儀,為向百官與人民宣布天皇即位之儀 式。此二儀式均在朝堂院大極殿舉行。以下,將由儀式參與者所立之空間,來看 南北軸入儀式空間系統的性質。 元正朝賀儀天皇即位的人員安排相似,二者均在在朝堂院舉行,在此以元正 朝賀儀為例71。見《貞觀儀式》72中的參與者位置的配置,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大極殿上、龍尾壇區、龍尾壇以南十二朝堂的部分。龍尾壇為大極殿前的區域, 並且由《大內裏圖考證》中所記龍尾壇東西階条可知73,龍尾壇與十二朝堂區非 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龍尾壇高於十二朝堂院區,而大極殿建於龍尾壇之上,可 知三者的平面呈現階梯狀。在大極殿上,所設參與者之位為天皇的高御座、皇后 座,以及,內親王74座。龍尾壇的區域,所設之位為皇太子、內辨大臣,以及典 儀之位(圖 15)。龍尾壇以南則為群臣百官之位。首先從位置的安排上,即可看到 天皇與官員之間各自有所屬之空間。依大極殿、龍尾壇、十二朝堂區可依空間的 高度分為三階。第一階,大極殿上所處之人為皇后、內親王等人,皇后、內親王 為天皇與其女性親族。第二階龍尾壇的部分,典儀與內辨大臣為主導儀式進行的. 71 72 73 74. 見《貞觀儀式》卷第五,天皇即位儀:「前二日,所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一如元會儀。」 《貞觀儀式》卷第六,元正朝賀儀条。以下討論之引文均出自同条。 《大內裏圖考證》卷三,龍尾壇東階条與龍尾壇西階条。 親王為天皇嫡系之子孫,並且天皇之手足也稱之,女性則稱為內親王。 38.

(45) 圖 15. 朝賀儀龍尾道人員配置圖. 39.

(46) 人員,並且多由地位高的官員擔任75。龍尾壇的區域,由此可知為皇太子與主導 儀式人員之空間。第三階庭的部分,則為百官所列立的空間。從位置的安排,可 以見到天皇所在的儀式空間為高度最高、百官之位則在最低之處,三個空間的區 隔之外,同時,藉此可見到天皇與百官在儀式空間上所反映的地位象徵。而此地 位區隔的特性,可呼應今泉隆雄對於朝堂院大極殿空間性質的說法,朝堂院的空 間,為臣下向天皇表示服屬的儀式舉行之處76。 接著,見內裏任官儀式之空間。在《貞觀儀式》內裏任官儀77的記載中,被 任官者由南方的門進入內裏南庭之後,可以見到在殿上的天皇與由南方進來被任 官者被區隔開來,天皇在紫宸殿上,被任官者在南庭中。此外,其他人員的移動 尚見於以下記載:「大臣換式兵二省[式部稱唯而後喚兵部],卿[親王任卿者輔代 之,下,付簿及命置版唱任親王等皆同]若輔稱唯,俱趨立東廊。式部先昇自東 階,大臣惣以除目簿付卿,受,下自階,以輔可唱之,簿付,次兵部同前。」此 段為大臣將任官者名簿授於式部、兵部二省,從這點可以看出,除了負責儀式進 行的二省官員以外,天皇與被任者之間的空間以殿上、殿下區隔開來。筆者認為, 確認天皇與官員間關係的儀式特點,同時由儀式空間天皇與被任者的位置呈現出 來。由空間區分而呈現出確認關係一點,與西本昌弘所提的觀察相呼應。關於內 裏任官儀本身,西本昌弘在〈八、九世紀の內裏任官儀と可任人歷名〉78中提到, 太政官廳任官儀與內裏任官儀之間的不同,在內裏任官儀之中,可見到天皇必定 出御,並且,被任官者必定參入內裏,並有明確的參入方式記載;然而,在太政 官任官儀,除了沒有明確的天皇出御記載之外,同時,被任官者無參入的相關規 定79。由內裏任官儀與太政官廳任官儀,在內裏舉辦時天皇出御、被任官者必參 入儀式空間,可見此儀式空間為天皇與任官者組成,並且,在內裏任官儀此天皇 75. 見《貞觀儀式》卷第六,元正朝賀儀条:「大臣預點……典儀一人[通用四位五位以上]」由此 可知典儀多為五位以上官員擔任。 76 今泉隆雄,〈権力表象の場としての古代宮都〉,收於《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74, 頁 14。 77 《貞觀儀式》卷第八,內裏任官儀条。 78 收於西本昌弘所著《日本古代儀礼成立史の研究》 ,東京:塙書房,1997,頁 331-376。 79 見〈八、九世紀の內裏任官儀と可任人歷名〉,《日本古代儀礼成立史の研究》,頁 352。 40.

(47) 與官員同時參與情形,即是一種確立天皇與官員之間關係的呈現。 另一方面,立皇后儀、立太子儀與賜節刀儀,也可以見到使用此類的儀式空 間系統。關於立皇后儀與立太子儀,皇后與太子的身份,分別為天皇的嫡妻與未 來的皇統繼承人,為將立后與立太子之事向臣下與全國人民宣布,並同時宣示未 來除了對天皇自身以外,百官人民同時需侍奉皇后與太子80。在儀式空間的安排 上,也可見到殿上與殿下的區隔: 「親王以下應召,左右相分參入[五位已上在承 明門內,六位以下在同門外]。」81從此段記載,可看出百官立於紫宸殿南庭與承 明門以南的空間,與天皇、皇后、皇太子所立之殿上的空間分開,此點,呈現出 一種確立天皇與其繼承人皇位表徵的呈現。 關於殿上與殿下空間,為天皇與臣下位階區分的象徵,筆者認為同樣可由賜 節刀儀與內裏任官儀的儀式流程看出。賜節刀為將軍或使節赴任時,天皇委任一 部份權力,次象徵物節刀。其儀式以賜將軍節刀儀為例: 「將軍稱唯入自同門(承 明門)就版,大臣宣參來,將軍稱唯昇殿。」82由此記載中,見到將軍接受節刀的 空間,為象徵天皇地位權力的空間。而在此殿上空間接受,正代表接受部分的天 皇權力與其象徵物,前去赴任。另一方面見內裏任官儀的情形,在上述人員參入 之後,尚可見以下的人員移動:「大臣換式兵二省[式部稱唯而後喚兵部],卿[親 王任卿者輔代之,下,付簿及命置版唱任親王等皆同]若輔稱唯,俱趨立東廊。 式部先昇自東階,大臣惣以除目簿付卿,受,下自階,以輔可唱之,簿付,次兵 部同前。」此段記載為天皇授予任官名簿給式部、兵部的官員,下階後,唱名被 任的官員。此與賜節刀儀相同,在殿上接受名簿,是一種天皇授予部分權力予官 員,並代替天皇唱名的意涵。從此二例,更加確立在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殿上 為屬於天皇的空間,在此空間授予,正是表示天皇將部分自身權力授予官員,代 替自身執行部分事務。 80. 見《貞觀儀式》卷第五,立皇后儀条天皇之敕:「某[乎]皇后[止]定賜[布],故此狀[乎]悟而供 奉。」又見同書同卷,立皇太子儀:「其親王立而皇太子[止],定賜[布],故此之狀悟[天]百官人 等侍奉。」 81 《貞觀儀式》卷第五,立皇后儀条。 82 《貞觀儀式》卷第十,賜將軍節刀儀条。 41.

(48) 此外,殿上的空間為天皇地位的象徵,可由元正朝賀儀中,皇位繼承者皇太 子的移動看出。在前文提到,皇太子的帳幄設於龍尾壇處,在皇太子向天皇行朝 賀禮之時,其移動的記載見於下文: 「皇太子升自中階,當御座前北面跪於南榮, 賀曰……。」83皇太子自太極殿中階升殿,跪於天皇御座南,面北,由此可看出, 元正朝賀儀中,僅皇太子升殿。筆者認為,此點反應殿上空間為天皇地位之象徵, 並僅能讓皇位繼承者皇太子升殿拜賀,其他官員則無法至殿上空間。 確定了儀式空間的性質,現在尚有元正朝賀儀與天皇即位儀中部分官員由東 西軸上門單側參入的問題。在上節中,人員參入的史料梳理,從東西軸上單側門 進入儀式空間的為內辨大臣、閤內大臣與親王。內辨大臣,通常在國家型大儀式 時,為儀式的統籌,由除去大政大臣與攝關後,地位最高的官員擔任。而閤內大 臣,筆者推測,在儀式中應與內辨大臣有相似的地位。另一方面,親王則為天皇 的直系親屬。從這些特點可以看出,為天皇的親屬關係者與地位高的人。而單側 東西軸的參入,為地位高之人所使用的參入方式。 另一方面,由部分官員從東西軸線上的門進入,加強了儀式空間的區隔。元 正朝賀儀的閤內大臣與天皇即位儀的內辨大臣,均由昭訓門進入到龍尾壇的區域。 親王則從顯親門進到百官所立的朝庭。雖然閤內大臣、內辨大臣與親王均由東西 軸的門進入儀式空間,以呈現地位上的不同,然而,仍遵守著殿上、龍尾壇、朝 庭個空間所立之官員的秩序。並且,從此東西軸的進入方式,更凸顯了儀式空間 的區隔。除此以外,元正朝賀儀中,儀式進行相關人員移動為:「典儀一人、贊 者二人入自光範門,各就位。……執威儀物舍人左右各六十人,入自昭訓、光範 兩門,陳列近衛陣以北一丈。」84(圖 8)典儀與贊者的位置同樣設置在龍尾壇上85, 執威儀物的官人立在近衛陣的北方,近衛陣所在位置在太極殿東西階下南三丈處. 83. 《貞觀儀式》卷第六,元正朝賀儀条。 《貞觀儀式》卷第六,元正朝賀儀条。 85 《貞觀儀式》卷第六,元正朝賀儀条:「自中階南去十二丈西折與奏賀位相對置典儀版,差 西南退置贊者版。」 42 84.

(49) 86. ,為龍尾壇的空間,由此相對位置可知,執威儀物的官人同樣立於龍尾壇上。. 從此儀式相關官員直接由連接龍尾壇空間之門參入,可見到明確的三區塊儀式空 間的區隔。從上述東西軸的參入人員,明確的知道南北軸儀式空間的區隔,並且, 各區域空間是不流動的。 另外,由北方門進入的可見於在內裏舉行的正月二日朝拜皇后儀(圖 13),以 及,朝堂院舉行的正月八日講最勝王經儀(圖 14)。朝拜皇后儀為群官向皇后拜賀 的儀式,此儀式在內裏的北方內重之門玄暉門舉行,並且群官由玄暉門之北朔平 門進入儀式空間場所。在講最勝王經儀中,可見到皇太子與參議以上地位較高的 官員,由東方的昭訓門進入,其他五位以上的官員則由面北的永陽門與廣義門, 參入儀式空間,僧侶們同樣是由面北的東福門、西華門進入。從此二例,呈現出 相同為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由北方門進入與由南方門進入有不同意涵。以拜賀 來說,向天皇拜賀之時,群官由南方進入儀式空間場所;向皇后拜賀之時,官員 則變由北方之門進入。另一方面,在佛教的儀式中,也可以建群官與僧侶均由面 北之門進入朝堂院中的儀式空間。從此二例可看出,參與者由南方、北方參入有 不同意義,由此可知,天皇欲彰顯自身時,參與者由南方門進入。 從儀式空間中天皇與官員所立之位置,可以看出天皇與官員之間地位之區隔, 天皇通常位於殿上、官員位於殿下,並藉由所立空間的高度,區隔出天皇與官員 的空間,同時,藉由儀式的進行,確認天皇與官員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確認 關係一點,同樣的可見於立皇后儀與立太子儀,為宣示侍奉天皇嫡妻與未來皇統 之繼承人。此外,殿上為皇上象徵天皇之空間,可以在殿上授予節刀與授予任官 名簿看出。並且,由東西軸門參入情形來看,更加確立了殿上、龍尾壇、殿下各 個空間的區隔。另一方面,雖然同樣均屬於南北軸儀式空間系統,但群官由南方 入與由北方入的意義似乎不同,此點由二日朝拜皇后儀與佛教儀式的正月八日講 最勝王經儀式中可看出,此儀式中,人員移動的記載,較多由面北之門進入,與 86. 《貞觀儀式》卷第六,元正朝賀儀条:「左右近衛中將率將監以下隊於太極殿東西階下[自階 南去三丈,更東退一丈,右陣亦對,謂權任者]。」 43.

(50) 元正朝賀儀等儀式群官由南方進入不同。從上述的儀式,可以看出當天皇需在百 官前彰顯自己政治權力與地位之時,會利用南北軸的儀式空間,並讓群官由南方 參入。單側東西軸入的情形,則為天皇直系親屬或儀式中地位高之人使用。此外, 在非彰顯天皇的儀式中,人員的參入則由面北之門進入。. 4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粉壇儀式法則等  能了真實十種義   施諸眾生常無畏  恒樂大乘祕密法 

After lots of tests, we record two players’ winning probabilities and average number of rounds to figure out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behind the problems and derive general formulas

定理 10.2-1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 33

西元 1624 年至西元 1633 年台灣海峽海盜橫行,中國帆船過來台灣的並不 多,同一時間,荷蘭人又因「濱田彌兵衛」事件與在台灣貿易的日本商人發生衝 突,導致在西元

 協助學校購買國旗及 可移動式的旗桿,以 便幼稚園在校舍內升 掛國旗及舉行升國旗

個晚上的打齋法事儀式,約只需四小時便完成。道⼠陳鈞告訴筆者,有些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星雲大師尤其強調工作的重要 性,對個人而言工作中才有生 命、有人緣、有財富:「一個 人如果沒有工作,等於行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