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潛在課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潛在課程之研究"

Copied!
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79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五十四卷第一期 2009 年,54(1),179-208

潛在課程之研究:

以一所公辦民營學校為例

林素卿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辦民營學校之潛在課程。採用非參與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法。研究 結果如下:一、學習經驗之潛在課程:生活化教材可提升學習動機與興趣,養成學生自主負 責的學習態度,並與同儕間培養出學習默契;多元質性評量能讓學生展現其優勢智能;二、 師生互動關係之潛在課程:強調尊重、溝通、信任、關懷的師生互動模式,讓學生充分感受 到被重視,並學會以同樣模式與老師互動;三、同儕互動關係之潛在課程:在家族同儕間, 能彼此關懷與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助於拓展人際關係;四、學生對學校之認同:包括較 多的生活化教材、戶外教學經驗、多元的質性評量。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 教育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公辦民營學校、潛在課程 通訊作者:林素卿,E-mail: sclin@cc.ncue.edu.tw 收稿日期:97.06.01;修正日期:98.01.23;接受日期:98.02.13。

(2)

180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臺灣近幾年來社會展現一系列多元的面貌,在教育方面,法令及制度層面逐漸開放,在 體制外的另類學校興起後,辦學者的教育理念、行政管理制度、教材教法、教學重點、師資、 學習環境、教學方式等,皆與一般公立學校有著很大的差異。長期以來一直為相關法令保障 的「公立」的國民中小學,也逐漸在法令及制度層面的開放下而有所謂「公辦民營」的經營 模式。「公辦民營」的方式,就是希望透過民間企業經營的方式來改革公立學校,將民間的 財富、活力與智慧引入學校、教育機構,利用民間的效率、多元與彈性來改變傳統、僵化的 教育事業,減少科層體制的限制,提升學校辦學的自主性與創新性,進而增加家長選擇學校 的權利(吳清山,1999)。公辦民營學校與一般公立學校之間最大的差異即在於兩者經營模 式的不同,其異於一般學校的各項制度可能對學生造成不同的影響。 一般而言,學校的課程可分為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根據黃政傑(1991) 的觀點,學校整體課程包括兩大類:實有課程與懸缺課程。實有課程又包括外顯與潛在,潛 在課程是潛藏在所有的教育措施之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的態度和情感。亦即潛在 課程是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以外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它的影響是隱藏的、無形的、深遠的 (陳伯璋,1984)。為了使潛在課程發揮其教育的正向功能,在學校教育活動中,經常有一 些非預期性的學習活動,建立開放學校氣氛,活化學校組織結構,提供學生適宜的教室生活 與學習。 目前研究者所蒐集到的文獻而言,國內有關「公辦民營學校」的研究大部分都侷限在公 辦民營制度上之研究,其行政管理制度與教學經營策略是否有別於一般公立學校,其間所產 生之潛在課程為何,是為本研究之研究焦點。換言之,本研究將重點放在探討公辦民營學校 因其特殊經營模式之許可下,對教學及課程所進行的改革,對學生之學習是否會產生不同於 一般公立學校中的潛在課程,深入瞭解學校或師生間所產生的「潛在課程」為何?及其對學 生的正向或負向的影響為何?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分析該校學生從物理環境、行政管理制度與教學經營策略等運作方式中,所體驗 到的學習經驗之潛在課程。 (二)分析該校學生從物理環境、行政管理制度與教學經營策略等運作方式中,所體驗 到的師生互動關係之潛在課程。

(3)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81 (三)分析該校學生從物理環境、行政管理制度與教學經營策略等運作方式中,所體驗 到的學生同儕互動關係之潛在課程。 (四)分析該校學生從物理環境、行政管理制度與教學經營策略等運作方式中,所體驗 到的學生對學校認同感之潛在課程。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潛在課程的研究範圍非常多元且廣泛,本研究範圍僅從善意國中小學的物理環境、行政 管理制度與教學經營策略之運作,來探討該校學生其學習經驗、師生互動關係、同儕互動關 係與其對學校認同感等面向所經驗到之潛在課程。

(二)研究限制

由於國內各縣市公辦民營的學校有限,辦理時間也不長。受限各項主客觀條件,研究者 僅以善意國中小學為研究對象,因此研究結果僅能侷限在特定教育場域之下,所產生之潛在 課程。

貳、文獻探討

一、潛在課程之定義

「潛在課程」在廣義的課程概念中,仍屬於學校課程範圍的一部分,所謂學校課程,是 指施教者及施教機構,基於受教育者心智、知能、情意、氣質、才性等的適性合宜的成長目 的,所規劃、設計與提供之學習活動(黃光雄、楊龍立,2002)。歐用生(2005)認為,潛 在課程是學生從學校的組織形式、學校中個人之交互作用和學校使用之教學法中所得到的經 驗,也就是學生與形式課程和理念課程交互作用的副產物。Rowntree 認為潛在課程不僅透過 正式課程,也透過機構對學生隱含地要求之中,傳遞給學生所有的信念、價值觀(引自 Ottewill, McKenizie, & Leah, 2005)。

吳永軍(1999)認為,所謂潛在課程是指學生在學校中無意識地獲得的經驗,它具有預 期性、潛在性、多樣性和不易覺察性等特點。教學過程中,潛在課程主要經由實際的教學內 容、教學語言、教學法、學習機會(課程知識)的分配、實施計畫等多種因素而產生的,其 中蘊含著社會控制、權力分配、價值導向等社會學特性。Apple 亦指出,潛在課程是學校基於 某一特定的意識形態,捨棄某些現實,歪曲某些事實,選擇適合自身立場的教材,以維持社 會秩序的有意安排與計畫。他同時也強調:「潛在課程為隱藏在課程背後的基本規則和假設, 即課程的深層結構中所蘊含的教育觀、課程觀、知識觀和學習觀等」(引自王麗雲譯,2002)。

(4)

182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Anderson(2001)認為以學校而言,潛在課程常與正式課程結合,是學校嘗試要維持社會 特權的手段;常發生於正式課程之場域中,是很難捉摸的;是為了成功地完成正式課程的教 育目標而未被陳述的規則。黃政傑(1991)則透過釐清正式、非正式與潛在課程的關聯,從 「相對性」的角度凸顯潛在課程的意涵。所課正式課程是外顯的,有正式規定的,也是控制 比較嚴格的,可從科目及目標結構觀之。非正式課程指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學習經驗教學,較 少採用正式課程教學型態,從計畫、經驗結構觀之,其受到的課程控制較少,學校的自主性 較大,其對於學生的影響是比較自然的、間接的。由於正式課程及非正式課程都是顯而易見 的,故可並稱為「外顯課程」。與其相對應的「潛在課程」包含三個重要層面:有意而善意 的設計、有意而惡意的設計、無意且未經設計。潛在課程是指外顯課程外的許多學習經驗, 它可能是有利亦可能有害;其與外顯課程合稱為「實有課程」。 綜合上述,潛在課程是潛藏在教育的所有措施之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的態度 和情感,這些態度和情感可以是預期或非預期的。

二、潛在課程的範圍

綜合各家學者之說法(王文科,1999;丘愛鈴,2003;陳伯璋,1985;Seaton, 2002; Wren, 1999),潛在課程之範圍可分為學習環境、學習影響及學習結果三方面。

(一)學習環境

學生在學校及班級的環境中,無論是物質的環璄(如學校建築、設備)、社會環境(如 師生關係、同儕團體、分班制度、獎懲辦法)或文化環境(如學校或班級文化、儀式活動), 甚至整個教育組織模式,都會對學生所產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經驗,學生學習經驗的形 成或對自我、他人及世界形象之建構通常不是來自正式課程,而是來自所謂的潛在課程。

(二)學習影響

學校教育中所產生的非預期、非計畫的學習影響,也是屬於潛在課程的範圍之內。例如: 社會優勢階級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行為態度等,以隱藏或蘊含的方式,滲透於學校教育 活動中,潛移默化了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與行為態度,以完成其社會化的歷程,亦即 學生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所學到的非預期或非計畫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與行為態度。然 而,潛在課程傳遞給學生的各種價值觀念未必是正向積極的,也可能是負向的。同時潛在課 程已然成為一種「反省」的角度與「分析」、「思考」的方法,由於這些潛藏在外顯課程之 外的影響型態相當多元,影響的力量也比外顯課程來得深刻而強大,其往往藉由一種「無所 不在」的形式及「習焉不察」的姿態發生影響力,所以潛在課程的興起及提供教育研究的另 一種反省面向,有助於揭露教育表象背後那些基本假定與影響勢力之構成。

(5)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83

(三)學習結果

學習過程當中,形成有關態度、理想、興趣和情感方面的學習結果,是屬於潛在課程的 範圍。 綜合上述,潛在課程呈現的方式非常多元化,雖然它的存在形式是潛藏的,但影響結果 是持久深遠的,因而不能忽視。在意圖性方面,潛在課程可能是無意的,也可能是有意的; 在功能上,潛在課程可能與正式課程相矛盾,亦可能相調和,潛在課程可能具有正向教育功 能,也可能會對教育形成負向的作用;在影響來源方面,潛在課程可能來自物質環境或師生 互動情境,可能來自實質的課程內容,亦可能來自課程的形式或教育的制度規則,甚至可能 來自廣大社會的政經結構。基此,本研究擬從善意國中小學的物理環境、行政管理制度與教 學經營策略之運作來探討該校學生其學習經驗、師生互動關係、同儕互動關係與其對學校認 同感等面向所經驗到之潛在課程。

參、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架構

具體措施 (一)物理環境 1.博物館化校園 2.閱讀無障礙空間 3.空間多功能運用 4.無盡藏圖書館 5.塗鴉牆 6.善意藝廊 (二)行政管理制度 1.學年四學期制 2.無上下課鐘響 3.家長陪伴手冊與家長承諾書 4.家族雙導師制 (二)教學經營策略 1.主題統整課程 2.混齡興趣學習家族 3.(跨)領域協同教學 4.自主專題研究 5.領域課程動態學習分組 6.多元自主評量 潛在課程 1.學生學習經驗 2.師生互動關係 3.學生同儕互動關係 4.學生對學校認同感 圖1 研究架構

(6)

184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茲將善意國中小學學校物理環境、行政管理制度、教學經營策略及潛在課程之面向說明 如下:

(一)物理環境

「開放」是該校所秉持的辦學精神,充分信任,鼓勵使用。現有特殊的校園環境設計包 括:

1.博物館化校園

建置有湧泉水生池、繽紛水族館、無盡藏圖書館、善意藝廊、雙語生活館、科學活水源、 數學探索館、樂音律動館、娃娃樂園等博物館之設置。

2.閱讀無障礙空間

校園內處處有圖書角與閱覽區等,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從事閱讀。綠色建築,校舍內處處 是大片窗、天井與開放空間之設置,兼具望遠、採光與通風之效,並有校內綠色空間之規劃。

3.空間多功能運用

該校的硬體設施具有「一境多用」,能充分發揮每一個場地的功能,例如:迴車道亦可 當作溜冰場及表演場。

4.無盡藏圖書館

學校圖書被視為流通物品而非資產,為增加學生取用圖書的便利性,不另設管理機制, 由學生、家長、教職員自由取用,自行歸還,並鼓勵大家將家中的圖書送到學校來交流。此 舉讓學校的圖書有增無減,且不另設管理機制的行政管理創新,更是精簡了人員的編制。

5.塗鴉牆

該校於一、二樓的走廊設置塗鴉牆二面,以抒發孩子的情緒,激發孩子的創意,也提供 孩子另一個遊戲的空間,亦是對傳統制式行政管理的一種反動。

6.善意藝廊

每月會邀請不同的畫家或學生作品展出,讓孩子不時地接受藝術的薰陶,充實孩子的情 意教育。

(二)行政管理制度

1.學年四學期制

四學期的學制,大約每學期 10 週,暑假縮短為 4 週,其餘的 4 週拆為各 2 週的春假與秋 假。四學期的學制是以人性化的理念去規劃學生學習及放假的時間。

2.無上下課鐘響

為使學習不被分割,遂取消鐘聲,將課程分為上午及下午兩個大的完整時段,由教師及

(7)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85 學生視當時情況,作為上、下課的依據。因為沒有共同下課時間,學生必須學習專注與輕聲 緩步的互相尊重之精神。全校每天只有兩個鐘聲,分別是午餐及下午放學時間。

3.家長陪伴手冊與家長承諾書

該校為期盼家長多參與校務運作、認同辦學理念、陪伴學生成長,遂以混齡興趣家族為 主體,編製各家族的家長陪伴手冊(每兩個學期一冊),手冊中除了介紹各家族的特性外, 也有各學習領域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行政單位的聯絡管道。家長承諾書是該校特殊的行政 管理體制之一,藉由家長簽署承諾書,承諾投入子女的學習過程、閱讀善意知音,擔任學校 的志工。

4.家族雙導師制

該校每個家族編制有兩位導師,並有主、副導師之分,主導師為正式教師,副導師可由 正式教師、助理教師或實習教師來擔任。兩位導師任教領域及所學背景之不同,期望在帶班 模式上有互補之效果。

(三)教學經營策略

1.主題統整課程

所有課程分為「自然與科技」及「藝術與人文」兩大主題,統整所有領域的課程運作。 該校之統整課程強調「知識的統整」、「經驗的統整」、「生活的統整」。

2.混齡興趣學習家族

混齡興趣學習家族是指學生依據個人興趣且不分年齡地組成學習家族,兩位家族導師則 負責設計相關家族活動,讓不同性別、年紀、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混齡學習家族中從事各項 學習活動。家族導師要指導孩子的生活常規,處理家庭聯絡簿,帶領具有家族特色的學習活 動、進行小組或個人輔導活動等,例如:「MBL」(Multiple Bodily Learning)家族,此家族 是創意律動和舞蹈──讓小朋友隨著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跳舞,以激發他們的創意。

3.(跨)領域協同教學

該校將全校教師依專長分為語文、社會、英語、數學、自然、體育、藝術、音樂等領域, 各領域教師群設有主召集人、副召集人,以執行領域教材之協同規劃、教學與檢討,使教師 專長獲得更有效的整合。

4.自主專題研究

該校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有興趣或專長的主題,進行專題研究,於學期中進行發表,以培 養孩子獨立研究的精神與追根究柢的習慣。該校尊重學生自主探索的權利,與傳統由老師直 接傳授知識的方法,有很大的差異。

(8)

186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5.領域課程動態學習分組

該校依照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特質將學生分組,而教師根據不同特 質的學生實施不同方式的教學。該校實施動態分組的領域課程包括:語文領域、數學領域、 英語領域、社會領域、自然領域、藝術領域、體育領域、音樂領域等八個領域課程,視學生 的學習狀況隨時調整分組,是一種以學習者中心的課程教學設計。

6.多元自主評量

學生自己決定評量的時間與進度,評量的內容由教師團隊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基本能 力為主,並綜合分析各版本教科書的概念,組織成學習成就檢定。該校已決定逐年縮短檢定 的年級,最後希望能取消此檢定,改以多元、自主、開放的評量方式,讓學生更自律地學習。 除了自主評量之外,該校以質性多元評量,包括學習心得報告、資料蒐集整理、學習成果展 示、實驗操作、學習單撰寫等方式為主,再輔以少量的紙筆評量,來總結評量學生的整體表 現。

(四)潛在課程

本研究在考量潛在課程的特性,將研究重點放在善意國中小學特殊的物理環境、行政管 理制度與教學經營策略。物理環境包含博物館化校園、閱讀無障礙空間、空間多功能運用、 無盡藏圖書館、塗鴉牆、善意藝廊等;行政管理制度包含善意開放校園、學年四學期制、無 上下課鐘響、家長陪伴手冊與家長承諾書、家族雙導師制等;教學經營策略則包含主題統整 課程、混齡興趣學習家族、(跨)領域協同教學、自主專題研究、領域課程動態學習分組、 多元自主評量等。研究者主要在觀察上述面向對學生學習經驗與學習情況、師生互動關係、 學生同儕互動關係、學生對學校認同感所產生之潛在課程。

二、資料蒐集

本研究採非參與觀察、訪談及文件分析為資料蒐集的方法。茲說明如下:

(一)非參與觀察法

本研究採用非參與觀察法,觀察學生如何與學校物理環境產生互動,觀察學生如何與學 校物理環境產生互動、學校管理制度之運作、教學經營策略的運作等,聚焦在各項教學課程、 行政制度及相關活動的進行。除固定的觀察時間外,亦配合學校的活動,不定時參與學校活 動與課餘活動的觀察,例如:各項比賽、親師懇談會、表演、校外教學、參觀活動、領域教 師會議等。該校師生為主要觀察對象。觀察紀錄內容分為兩部分,其中大部分是於教室觀察 中,當場記下所發生的事件與語言,為避免老師和學生的疑慮,研究者沒有利用任何錄音或 錄影器材協助記錄。小部分是事後回溯記錄,因為有些活動進行時研究者沒有辦法當場完全 仔細記下,例如:下課時間與學生的閒聊,研究者會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回憶之前所發

(9)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87 生的事將之記錄下來。

(二)訪談法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的訪談方式,主要蒐集各項行政管理制度與教學經營策略運作下,學 生、教師及家長對學生之學習經驗、師生互動、同儕互動及對學校認同感等之觀點。訪談對 象為學生、學生家長、領域課程召集教師及部分教師兼職行政人員為主要範圍。訪談之對象 共計十八位,其中六位為各領域課程召集教師,四位為教師兼職行政人員,四位為學生,還 有四位為學生家長,基本資料如表 1 所示。 表 1 正式訪談對象之基本資料表 編號 訪談對象編碼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1 20070410訪師T01 藝術與人文領域召集人(實習教師) 2 20070414訪師T02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召集人(正式教師,善意年資4年) 3 20070416訪師T03 藝術與人文領域召集人(助理教師,善意年資2年) 4 20070427訪師T04 數學領域召集人(正式教師,外校年資8年,善意年資3年) 5 20070504訪師T05 健康與體育領域召集人(正式教師,外校年資4年,善意年資5 年,現兼職行政主管) 6 20070601訪師T07 語文領域召集人(正式教師,善意年資5年) 7 20070502訪行A01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兼行政人員(正式教師,善意年資5年, 現兼職行政主管) 8 20070509訪行A02 語文教師兼行政人員(正式教師,善意年資4年,現兼職行政 主管) 9 20070511訪行A03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教師兼行政人員(正式教師,外校年資4年, 善意年資5年,現兼職行政主管) 10 20070625訪行A04 數學教師兼行政人員(正式教師,外校年資3年,善意年資3 年) 11 20070423訪親P01 學生家長 12 20070515訪親P02 學生家長 13 20070521訪親P03 學生家長 14 20070629訪親P04 學生家長 15 20070501訪學S01 G4學生(四年級) 16 20070504訪學S02 G5學生(五年級) 17 20070522訪學S03 G7學生(七年級) 18 20070608訪學S04 G5學生(五年級)

(三)文件分析法

本研究的文件分析主要包括學校之設置計畫、學校介紹、相關活動計畫方案、學校會議 紀錄、學校發行刊物等,以佐證、解釋或檢核研究者在非參與觀察和訪談中的發現。

(10)

188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三、資料的分析、檢核與研究效度

(一)資料的分析與檢核

本研究的編碼順序,依序為訪談或觀察日期、研究方法、訪談或觀察對象。研究者依上 述編碼方式將本研究所進行訪談或觀察對象之相關資料編碼如表 2,以便研究者之描述與引 用。 表 2 訪談與觀察記錄之編碼說明表 編碼 說明 20070617訪行A01 「20070617」表2007年6月17日,「訪」表正式訪談,「行A01」表編 號1號的行政人員 20070617訪教T01 「教T01」表編號1號的教師 20070617訪學S01 「學S01」表編號1號的學生 20070617訪親P01 「P01」表編號1號的學生家長 20070617觀G23語文 「觀」表非參與觀察,「G23」表二、三年級,「語文」表語文領域 課程 20070617觀G23家族 「家族」表某混齡興趣學習家族 20070617觀校園 「校園」表研究對象的校園 20070617非訪教T02 「非訪」表非正式訪談,「教T02」表編號2號的教師 20070617非訪學S02 「非訪」表非正式訪談,「學S02」表編號2號的學生 20070617領域會議 「領域會議」表某領域會議

(二)效度

為提高本研究的效度,本研究採用下列三種方式,茲分述如下(Maxwell, 1996):

1.三角檢核法

三角檢核法是對照同一情境下,從不同角度所蒐集的資料加以辨識,或交叉進行解釋, 可使資料的判讀更具效度。本研究以研究對象的訪談對象(包括學生、教師、學生家長)的 陳述,參照研究者本身藉由非參與觀察及文件分析所蒐集到的資料,加上研究對象接受教育 相關單位所得之評鑑結果,並輔以研究者之同儕檢核,以確認資料的完整性與正確性。

2.檢查資料是否充分

充分的資料指的是細節詳盡而完整,能夠呈現真實狀況的資訊。本研究指的是蒐集研究 對象各項概況資料,包括出版刊物、全校課表、行事曆等。

3.運用準統計資料

準統計資料是利用量化方式來測試並支持研究的結論,協助評估資料中證據的數量,以 處理特殊的結論或效度威脅。本研究將資料加以分類、整理、比較,並完整條理地陳述之。

(11)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89

4.參與者查證

研究者對於每次訪談內容都以最真實之原則加以記錄,並將紀錄內容與訪談對象做反覆 查證,之後再與自己所蒐集的資料做比對,盡力將資料達到自認為最「真實」的呈現。

四、研究倫理

(一)研究者所扮演的角色

資料謄寫皆再委請訪談對象確認逐字稿的內容是否符合正式訪談時的內容。此外,研究 者對自己在研究場域內所扮演的角色,力求謹守份際,不應有逾越職責之處。對於訪談過程, 也隨時檢視與反思自己是否涉入個人價值判斷之引導。

(二)有關研究倫理應注意的態度

研究者進入研究場域,謹守份際,對於學習活動不做過度的介入,秉持尊重、分享與陪 伴的態度進行研究。研究者力求善用訪談技巧以求取客觀真實的訪談內容。並盡量蒐集相關 資料,反覆閱讀與統整,保持中立的態度,排除研究者本身對教育的既定看法,經常反思澄 清所蒐集的資料內容,使研究內容呈現其最真實的面貌。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研究結果

(一)學習經驗之潛在課程

經由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研究者將研究結果分為教材生活化、實作課程、自主性學習、 彈性學習、多元質性評量、博物館式之學習環境、協同教學與混齡興趣家族。

1.教材生活化

(1)正向的潛在課程

在研究者觀察及訪談學生發現以下的現象與意見: 老師隨手拿起教室內的報紙,選出部分低年級學生較有興趣的題材,包括:樂高積 木、骨牌大賽、太空人跑馬拉松等,學生專心地聽老師讀報,並與老師熱烈地討論。 (20070409 觀 G23 語文) 主題統整課程裡……我們曾經以老街為主題,老師會介紹老街的歷史,還帶我們去 老街畫圖寫生,我們也會分組研究老街的東西,最後再上臺報告,我很喜歡老師的 上課內容是跟我們生活環境相關的,因為我可以直接看到、直接學習。(20070608 訪

(12)

190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學 S04) 在語文領域課程中,老師會藉由相關課程(陳之藩──〈謝天〉),引導學生要感謝 周遭的人事物,學生分別發表他們想要感謝的人,某生即提到:我要感謝我的媽媽, 因為她每天為我打理生活的事情,有時我還很不耐煩;也有學生提到:我要感謝老 師,因為老師會教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20070426 觀 G67 語文)

(2)負向的潛在課程

由於主題統整課程的教材必須由任課教師群共同編製,因此不會直接使用坊間教科書, 對部分習慣有既定課本上課的學生,會感到不習慣。 我覺得只有學習一個主題,感覺內容太少,而且主題統整課程沒有課本,這樣我不 太習慣。(20070522 訪學 S03) 綜合上述,該校之主題統整課程讓學生可以接觸更多生活化的教材,學生認為課程內容 變得比較豐富,有興趣學習,更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並學習對周遭懷有感謝的態度,然對 於部分習慣有既定課本上課的學生,會感到不習慣。

2.實作課程

(1)正向的潛在課程

該校學生認為操作的課程可以提升其學習動機與興趣,比較容易學會,也較有成就感。 因為我會比較坐不住,所以只要可以操作或實驗的課程,我都很喜歡。(20070501 訪 學 S01) 我比較喜歡數學課……老師會試著用一些道具,讓我們做做看,我喜歡操作的課程, 因為這樣可以讓我學得更快。(20070501 訪學 S01) 我們曾經用遊戲或做實驗來學習某些東西,我覺得這樣很好,比較容易學會。上數 學課時,老師還說故事教我們倍數的概念,之後只要想到這個故事,就會想到倍數 的東西,如果要我們強記,記也記不了多少。(20070608 訪學 S04) 老師應用更多的操作與律動,如操作英語字卡、樂器打節拍、畫圖呈現句子、說故 事等方式,讓學生從操作與遊戲中學習。學生配合老師的教學方式,也露出開心的 表情。(20070611 觀 G23 英語)

(13)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91

(2)負向的潛在課程

研究者發現操作性課程必須特別注意學生使用各項器具的安全性及上課秩序的維護。 學生拿著製作紙風車的大頭針,與同學開玩笑地玩耍,雖然沒有受傷,但上課的安 全性卻令人擔憂,同時,學生嘻笑玩耍也讓教室秩序顯得混亂。(20070607 觀 G23 自然)

3.自主性學習

(1)正向潛在課程

受訪學生普遍都很喜歡自主專題研究的方式,因為能夠從中獲得成就感及培養發表的能 力。 我自己要到電腦教室去蒐集資料,再做電腦網路 PPT,再到會議室報告,這樣的學習 讓我更有興趣。(20070504 訪學 S02) 我蠻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因為可以自己找有興趣的主題,自己去蒐集資料,有時候 要用電腦整理資料,最後再報告,對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就會想趕快把它完成。 (20070522 訪學 S03) 我覺得有時候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滿好的,因為可以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從這 樣的學習過程中,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學到主動,而且敢自己一個人上臺發表。 (20070608 訪學 S04) 曾經指導學生從事專題研究的老師皆認為,學生在過程中必須學習如何去探索、蒐集、 歸納、整理相關資料,遇到困難時也必須學習如何去解決,最後完成的成果有時甚至會超越 老師的期待。 學生在從事專題研究時,會認真去想怎麼解決所遇到的問題,等到要上臺正式發表 時,孩子就像一條龍,孩子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將自己的研究結果與大家分享。 (20070410 訪師 T01) 在探索學習中……他們做出來的作品也蠻令人驚訝的好,超出我認為他們目前能力 所及的範圍。(20070502 訪行 A01) 該校強調自主學習的課程或評量,協助學生養成自主負責的生活態度。就自主學習檢定 而言,該校讓學生瞭解到考試是與自己競爭,而且是要自己負責的。

(14)

192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在這檢定中……我瞭解到了我哪裡退步?哪裡進步?雖然我不是最強的,不過我會 努力的啦!而且我現在正在跟自己比賽喔!在檢定中學到……一點點對我有意義的 東西,例如:剛剛所說的瞭解我學到的東西,還有就是:考試是自己的事,不是別 人的,要自己負責任的啊!(《善意知音》,第 127 期) 部分學生家長從子女身上看到,此種強調「自主」且「不同於一般學校之段考」的檢定, 更能增加孩子的各項能力,也能激發起主動學習的動力。 我蠻肯定它的實施方式……不是一般量化有標準答案的檢定,但這些訓練都可以增 加孩子的各項能力。像我小孩自己選擇參加的是朗讀及數學檢定,因為是自己選的, 他就比較用心去準備。(20070423 訪親 P01) 最近孩子開始選擇檢定的科目……孩子發現自己有了選擇權,似乎更有興趣去挑戰 自己的實力,為了挑戰實力,更激發起主動學習的動力,這是好的學習循環,與過 去被迫一定要參加期中考、期末考的感受大大不同。(《善意知音》,第 116 期)

(2)負向的潛在課程

部分家長認為要訓練學生從事自主專題研究,必須要有多方面的配合,例如:老師要先 有時間訓練學生撰寫報告的步驟、蒐集資料的方法等,否則學生沒有辦法瞭解到專題研究的 真正內涵。 這樣的學習方式我本身是蠻贊同的,但這種研究的深度,就不曉得老師有沒有指導 了。孩子回來,有時也不很清楚老師要求家長要配合的事情是什麼。(20070423 訪親 P01) 我覺得多元自主評量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小孩,因為有些孩子需要人家推一把,督促 一下。(20070521 訪親 P03)

4.彈性學習

(1)正向的潛在課程

就領域課程動態學習分組而言,學生認為此設計讓他們心裡沒有負擔,又能符合自己的 興趣與能力,學得更開心、學得更多。 以前的學校上課沒有分組,有的人聽得懂,有的人聽不懂,但在善意,我們分組, 所以大家的程度都差不多,老師就可以上更多適合我們程度的東西,分組可以讓我

(15)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93 們學得更多……上領域課程時,我們分組上課,有問題時就可以問同一組的同學, 不用四處跑去問別的同學。(20070501 訪學 S01) 領域分組上課可以認識新同學,在學習方面,同學會教我。(20070504 訪學 S02) 體育課可以讓我們選擇自己的興趣,以前就是老師教什麼我們就學什麼,現在我們 可以選自己喜歡的組,也可以換組,這樣學起來才會比較快樂,不會有被強迫的感 覺。(20070522 訪學 S03) 就學年四學期制而言,受訪學生普遍喜歡四學期的設計,因為不必像其他學校的學生, 要等待很久才有寒暑假,也能適度地紓解學習壓力。假期中也可以參加營隊或消化之前所學 的課程,對接下來的課程也更能銜接得上。 我比較喜歡學年四學期制,有四個假期,因為這樣會讓我覺得時間過得比較快,比 較開心,我也喜歡參加學校在假期中舉辦的營隊。假期中也會複習功課,才能銜接 下學期要上的課程。(20070501 訪學 S01) 大多數受訪對象都很喜歡四學期制的設計,此外,某位受訪家長還認為假期可以增進他 們親子間的互動關係。 我是滿喜歡這樣的設計……如果要安排孩子出國或出外遊玩、增廣見聞,就可以利 用春秋假,不用在寒暑假和大家人擠人……孩子對四學期制也很喜歡,他們可以跟 我們很悠閒地到處走走,也讓我們親子互動關係更好。(20070515 訪親 P02) 就上下課無鐘聲而言,學生覺得此設計讓學習不會受到鐘聲的影響,也覺得課程較有完 整性。在老師因故未準時來上課之前,也讓學生學到如何有效利用等待的時間來自主學習。 有沒有打鐘,我覺得沒有差別,因為大家都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上課時間 長可以學得比較多,而且學得很有趣。(20070501 訪學 S01) 我比較喜歡沒有鐘聲……老師上課比較彈性不會中斷,像老師就可以上完習作再一 起下課,我也覺得課程上得比較完整。(20070608 訪學 S04)

(2)負向的潛在課程

就領域課程動態學習分組而言,受訪老師表示,若將對學習同樣沒有信心的學生分在同 一組,學生可能會無所適從。

(16)

194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對沒有信心且容易退縮抗拒的孩子,他們很容易互相干擾。(20070416 訪師 T03) 再來,年紀較小的學生(尤其是小一升小二的學生)必須花費較長的時間去適應分組的 學習方式、不同的老師與教室等。 對年紀較小的孩子需要點適應的時間,剛開始,他們要花點功夫去適應學習成員不 斷地改變,也要去適應不同的老師,甚至還得去記教室的位置。(20070414 訪師 T02) 就上下課無鐘聲而言,雖然此項設計可讓師生的教學與學習更具完整性,但仍有老師表 示,像經常需要操作與實驗的自然領域就很適合,其他領域就不見得適用這項設計。而且有 些學生並不一定有耐心且規矩地坐在座位上聽課。 某學生在課程已進行約 1 個小時之後,即起身到教室的圖書角看自己想看的書,接 著也有一位學生跟進,此時老師已意識到學生似乎有些不耐,因此主動給予學生 1 分鐘的自由休息時間。此時研究者發現,有些學生抱怨地說:好累喔!(2007423 觀 G23語文)

5.多元質性評量

在正向的潛在課程方面,學生認為質性評量讓他們減輕考試壓力,不像之前因為考試分 數而感到難過,而且多元的評量方式也提供學生表現各項專長或學習成果的機會,提升學生 學習的成就感。受訪學生家長也肯定多元質性評量,認為可以開發子女的各項潛能。 以前的學校老師會考試,但有同學粗心寫錯成績較低,但這並不表示他不會,所以 我喜歡在這裡的評量方式,有學習單、回家作業、操作、上臺報告等……不會考試 不見得代表他不聰明。(20070501 訪學 S01) 我喜歡現在的方式,因為考試的話壓力很大,像我以前考不好的時候,在安親班會 被打,來善意上課是整天,就不用去補習,雖然在這裡沒有考試,但老師的教法不 同,我瞭解比較多,不需要用到考試。……我本身也在學鋼琴,上個星期就和同學 一起上臺表演,我心裡就有一種很好的感覺,就是可以讓我展現出我的音樂才華, 以前想練一下鋼琴,老師連碰都不讓我碰。在這裡,老師會讓我上臺表現我的鋼琴 能力,而且這也列在我的評量裡面。(20070504 訪學 S02)

6.博物館式之學習環境

(1)正向的潛在課程

(17)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95 就圖書角而言,研究者在觀察期間,隨時都能發現該校的學生坐在圖書角專心閱讀書籍, 因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當學生因故尚未準備好上課時,可以暫時到圖書角調整心 情,待其確定要回到座位上課時,再回到座位。 某學生不願意加入老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而選擇在教室的圖書角裡做自己的事, 老師尊重學生的想法,但同時也鼓勵他拿本書看。(20070423 觀 G23 語文) 我特別喜歡我們的圖書角,可以讓我們放鬆,養成閱讀的習慣。(20070504 訪學 S02) 就善意藝廊而言,受訪學生表示在經過善意藝廊時,會主動看看有哪些作品展出,也覺 得這樣可以多瞭解藝術作品,增加藝術氣息。 我覺得善意藝廊把畫張貼出來不錯,我可以看看不同的作品,讓自己多瞭解藝術作 品。(20070608 訪學 S04) 就開放式家族教室而言,學生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影響到他人。教室裡鋪設地板 也讓學生感到很自在,很有學習的氣氛。 如果有空間會讓人覺得很舒服,就會想學習,像我們的家族教室就鋪有地板,讓人 很自在。(20070522 訪學 S03) 早餐 Bar 的設置,提供了親子間共處的機會。部分學生家長會提早到校,與子女共進 早餐,親子間相談甚歡。(20070625 觀校園)

(2)負向的潛在課程

就開放式的校園空間而言,仍有些受訪學生認為開放式的家族教室會讓其學習受到干 擾,產生不愉快的感覺;較被動的學生也比較不會主動利用開放式的校園空間。 開放空間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活動自如,但有時候也會互相干擾。(20070522 訪學 S03) 玩性較重的孩子比較不會主動到圖書角看書,除非老師規定。(20070423 觀校園)

7.協同教學

在正向的潛在課程方面,受訪老師認為由兩位或以上的老師協同設計的教材面向較廣、 較豐富,學生也認為教材較生動有趣,而且有問題時,有較多的老師可以詢問,對學習較有 助益。

(18)

196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兩個老師一起上課比較生動,可以腦力激盪,也有比較豐富的知識,如果一個老師 不知道這件事,另外一個老師知道就可以幫忙,對我們也比較有幫助。(20070504 訪 學 S02) 有時候問老師問題,老師說的我聽不懂,但問另外一個老師,就聽懂了,所以有兩 位老師上課也不錯。我也很喜歡雙導師制……,這樣比較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 (20070501 訪學 S01)

8.混齡興趣家族

在正向的潛在課程方面,該校透過適性的安置將學生編排各混齡家族裡。有受訪老師表 示,如此可讓學生感受到同等的對待,不因成績好壞而有差別的待遇。另有受訪學生家長表 示,善意國中小學的混齡家族就像個小型的社會,學生在其中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對未來的 社交能力也有所助長。 我覺得混齡興趣學習家族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在「去標籤化」,孩子不覺得因為年齡或 學業成就而覺得和同儕不同,老師看待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孩子也覺得自己被同 等對待,不會因為成績好壞而差別的待遇。(20070511 訪行 A01) 孩子在善意就像一個小型社會的學習環境裡,就像打了一劑預防針,以後他們真正 出社會,就知道該如何處理很多狀況,也可以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我覺得這對孩 子來說,是很大的幫助,我的孩子也喜歡這樣的安排。(20070515 訪親 P02)

(二)師生互動關係之潛在課程

1.尊重

(1)正向的潛在課程

當老師面對學生吵鬧或不專心時,以尊重的提醒取代禁止的否定語氣,學生大多能立即 修正自己的行為,並對老師致歉。 當學生上課吵鬧時,老師說:你們要不要繼續播放投影片(教學投影片),由你們自 己來決定,此時大多數學生都能立即安靜。(20070412 觀 G23 數學) 老師有時亦會請學生立即複誦剛才老師講過的事,以確認學生是專心上課,被點到 的學生通常無法回答老師的提問,臉上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老師請他坐下後,他 就能收斂自己的行為。(20070423 觀 G23 語文)

(19)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97 此外,師生互動關係品質的好壞,不只影響當下師生間相處的情形,亦可能形成日後學 生模仿的對象,這也是所謂老師對學生的「身教」與「言教」,學生在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 重,也學會尊重老師。 已到上課時間,部分學生仍未進入教室,老師把學生姓名寫在黑板上,以為提醒。 遲到的學生進入教室後,除了向老師致歉外,也提醒老師把黑板上的名字擦掉,可 見,老師並不需要嚴厲地斥責學生遲到,只要尊重並且適度地提醒他們,學生也會 尊重並且自我反省。(20070614 觀 G23 自然)

(2)負向的潛在課程

尊重的師生互動關係雖讓學生不會害怕和老師親近,但部分老師並未與學生建立明確的 互動原則,致使部分學生在課程中做出不適宜的行為。 老師在講臺教學時,有某位同領域的老師來教室後側協同教學,某學生看到老師走 進,立即與他嘻笑玩樂,甚至還爬到老師的背上,但研究者發現此位老師並未在當 下制止學生的行為。(20070412 觀 G23 數學) 研究者也發現,老師希望以「尊重」、「勸導」的態度來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任何衝突, 但卻也因此花費了許多上課時間,影響學生學習。 當學生在課堂中因故起爭執,其中一位學生委屈掉淚,老師立即上前處理,此時又 有另外兩位學生又發生衝突,老師又得放下目前狀況,先過去安撫另外的學生。還 有其他學生的嘻鬧聲。(20070607 觀 G23 自然)

2.溝通

研究者發現,若老師以溝通的方式去瞭解低年級學生之間發生衝突的真正原因,這讓學 生覺得比較舒服,也覺得老師有真正在解決問題,往後學生也比較敢提問。反觀高年級的學 生通常和老師有較多的互動,而老師只要稍微提醒,學生就知道老師的想法,並立即收斂自 己的行為。 在這裡老師比較瞭解我們,也會常常跟我們溝通,這讓我們感覺很舒服。(20070504 訪學 S02) 不過我比較喜歡善意的老師,像有人打架時,老師會問原因、會和我們說話,瞭解 發生的原因,不像以前學校的老師會直接要同學去罰站。(20070501 訪學 S01)

(20)

198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3.鼓勵

在正向的潛在課程方面,該校學生重視老師給予的稱讚,也希望自己表現良好的行為能 立即獲得鼓勵,另外也會因老師個別的鼓勵指導,而有想要繼續學習的動力。 老師會鼓勵我們……這讓我們會想繼續學習。(20070522 訪學 S03) 老師以星號給各組同學的表現作為鼓勵,但忘了給最後一組打星號評量,學生立即 反應:我們怎麼沒有星星?這顯示學生很重視老師給予的鼓勵,也希望自己表現良 好的行為能立即獲得鼓勵。(20070524 觀 G67 英語)

4.關懷

(1)正向的潛在課程

該校師生經常討論與互動,師生顯的非常親近,感情也顯得融洽。 如果其中一個導師在上課,你剛好心情不好,就可以有另一個導師來幫忙我們,聊 聊心事,所以和導師的互動也會比較多。(20070522 訪學 S03)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自主專題研究)中,老師和孩子之間因為經常討論、互動,感 情變得非常好,其實我們善意的孩子都不會怕老師,也沒有一個老師會讓他們怕的。 (20070521 訪親 P03) 我認為是在專題報告時和老師互動最多,因為老師是一對一針對我的問題來解釋說 明,我和老師的感情也變得比較好。(20070608 訪學 S04)

(2)負向的潛在課程

一般公立學校的班級單一導師制,老師通常固定帶班 2 年,而且教授該班大部分的課程, 相對來說,善意國中小學因應學年四學期制而調整家族成員,再加上導師並不一定會在自己 家族授課,因此善意國中小學老師與學生個別的親密度並不如一般公立學校要高,對學生的 學習情況也沒有那麼瞭解。 整體而言,所有老師與所有孩子之間的互動是比其他學校來得好。但以個別來說, 善意的師生親密度可能不如一般單一導師制中的師生互動關係,因為並沒有持續 2、 3年帶某個孩子。(20070502 訪行 A01) 單一導師制的班級,由於導師任教該班很多節課,所以除了管理他們的日常生活之 外,對他們的學習情況也會比較清楚。在這裡,家族導師不一定有自己家族的課程,

(21)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199 對孩子各領域的學習情況就沒有那麼清楚。(20070416 訪師 T03) 有受訪老師表示,學生知道混齡家族中主副導師分別是誰之後,在兩者面前會有不同的 行為表現,副導師在帶領家族時也會顯得比較辛苦。 對孩子而言,他們都很聰明,會問誰是主導師,我們都會跟他們說,沒有主導師, 大家都是老師,因為主導師對他們來說,是比較能夠做決策的,說的話也對他們較 有約束力,另外副導師帶孩子就顯得比較辛苦,所以主導師要多給副導師更些時間 跟孩子互動,建立彼此關係,不然孩子對副導師的態度就沒那麼尊重,可能會比較 放鬆。(20070601 訪師 T07)

5.信任

在正向的潛在課程方面,混齡興趣學習家族中的兩位導師互相支援、互相信任的帶班方 式,再加上對學生的信任,形成一種無形的身教及言教,讓學生感受到被信任而且學會自我 管理。 兩個導師間是互相信任的,我們也信任孩子他們可以自主學習或自我管理,大部分 的學生也真的都能做到自我管理。(20070414 訪師 T02) 也有受訪學生表示,看到兩位導師互相信任與幫忙,讓他學到互助是好事,也會想去幫 助同學。

兩個導師就會互相信任幫忙,還有我們 MEL 家族分兩班(MEL1 和 MEL2),我們班 的老師會去幫忙隔壁班的學生,隔壁班的老師也會幫忙我們班的學生,我看到互相 幫忙是很好的事,也會想去幫忙同學。(20070504 訪學 S02)

(三)同儕互動關係之潛在課程

1.關懷照顧

(1)正向的潛在課程

在家族的生活相處方面,高年級的學生在照顧協助中低年級學生的過程當中,培養出耐 心與自信心,中低年級的學生也因為受到照顧而感受到同儕相處的溫暖。在學習方面,由於 依「混齡」原則來編置學生的家族與領域課程,學生有較多的機會詢問同學來解決學習問題, 也覺得同儕間並不會計較各自學業表現的好壞。

(22)

200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孩子藉由混齡家族的相處,去適應不同年齡層同儕的相處模式,像中高年級的孩子 就會培養出更多的耐心,或者主動去照顧、協助低年級的同學。(20070416 訪師 T03) 我剛轉學過來時,有個同學對我很好會照顧我,我被同學欺負時,他會安慰我,我 受傷時,他也會扶我到保健室,這讓我有很溫暖的感覺。(20070504 訪學 S02) 在寫作業時,我會問我小組的同學……他們很好,會幫助我。以前的學校功課很多, 大家會互相比較,或對別班同學說些他可能不喜歡聽的話,他們也會生氣,但在善 意的家族裡比較不會。(20070504 訪學 S02) 另外,該校的老師因為長期關懷照顧學生,學生因此學到了人際互動的技巧,並展現在 其同儕相處之間。 有個六年級轉學生有些不適應,不斷地哭鬧,剛好他的書包也被同學丟到一樓,這 時就有個七年級大哥哥,站出來處理……在善意老師長期關懷照顧學生的互動過程 中,讓學生學到了某些人際互動的技巧,所以會有學生立即處理這件事,這也展現 出老師身教的效果。(20070427 訪師 T04)

(2)負向的潛在課程

由於家族成員是混齡組成,有少數中低年級學生表示會因高年級學生有時會刻意的開玩 笑,不被受到尊重而感到不舒服。 我在家族裡年紀最小,他們有時候會鬧我,我會很生氣,不想和他們講話。(20070504 訪學 S02)

2.互相學習與成長

學生在領域課程中,會與程度相當的同儕互相切磋激勵,做更有效率的學習。有學生表 示,在同儕的相互指導過程當中,讓學習變得更有樂趣,也學得更多。 分組之後原創性較高的那組孩子,他們同儕之間是會互相切磋激勵的。(20070416 訪 師 T03) 應該是在體育課跟同學互動比較多吧……看誰技巧比較好,就會跟誰請教,這樣學 得比較快。因為分組的關係,我們在數學或語文領域課程比較會討論功課,很多問 題都解決了。(20070522 訪學 S03)

(23)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201

3.團體生活型態

學生在家族裡團體合作的生活相處與學習過程中,瞭解到團體合作的重要性,並因此與 同儕培養出默契。此外,學生也瞭解必須有良好的人際互動技巧才能在團體生活與同儕和諧 地相處,也學得更多。 以前和同學之間也會互相學習,但沒有像在這裡小組合作那麼多,一起學習可以讓 同學的感情更好,也更有默契。(20070504 訪學 S02)

4.互相指導與約束

(1)正向的潛在課程

學生同儕彼此間互相的提醒與約束,讓學生習得在團體生活中管理自己的能力。 在學校裡,孩子互相提醒要輕聲緩步,孩子學到注意自己的聲音和動作,盡量不要 去影響到別人。(20070509 訪行 A03)

(2)負向的潛在課程

部分學生對於同儕適時的提醒或約束並沒有善意的回應,造成提醒者心裡的負面感受。 遇到同儕干擾上課過程,某生直接說:不要吵。大多數的同學並不予理會,而繼續 自己的活動,此生在家族裡大多單獨行動,人際關係似乎不太好。(20070412 觀 G23 數學) 某學生提醒同學,要遵守老師上課的原則,不要在老師批閱作業的同時,舉手問老 師問題,干擾老師。但仍有部分學生不聽同學規勸,並回答說:不要你管,提醒的 學生也只好不再說話。(20070409 觀 G23 語文)

(四)學生對學校之認同

從研究者的訪談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該校學生快樂的學習氣氛,對學校也有相當程度的 認同感,其對學校的認同感來自下列三方面:

1.快樂的學習經驗與學習情況

學生快樂的學習經驗大多來自學校開放式的教育理念,包括:較多的生活化教材、戶外 教學經驗、多元的質性評量。 這裡的學習是開放式的,很多人都想來,但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爸爸媽媽能配

(24)

202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合,所以我很高興媽媽能替我轉到善意來。(20070501 訪學 S01) 因為以前的學校每天都考試……所以就想幫我換個環境,來到善意之後,我已經沒 有太大的考試壓力。(20070504 訪學 S02) 我看到小孩是滿快樂的,他會說老師上課時常會分享他們的生活經驗、上課內容常 會去體驗大自然,不是制式化的學習。(20070423 訪親 P01) 大部分都是些快樂或新鮮的事情。像是老師今天帶他們從事什麼活動,或跟同學之 間發生什麼有趣的事。(20070515 訪親 P02)

2.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

前言提及善意國中小學的師生互動關係是關懷照顧的、尊重的、溝通的、信任的,而且 是教學相長的。受訪學生普遍都很喜歡如此的師生互動關係。 我比較喜歡善意的老師,像有人打架時,老師會問原因、會和我們說話,不像以前 學校的老師會直接要同學去罰站。(20070501 訪學 S01)

3.良好的學生同儕互動關係

在善意國中小學像家庭般的學習與生活環境裡,學生同儕間就像家庭手足般,有良好的 互動關係。 以前的學校功課很多,大家會互相比較,或對別班同學說些他可能不喜歡聽的話, 他們也會生氣,但在善意家族裡比較不會。(20070504 訪學 S02)

二、綜合討論

Apple指出潛在課程是學校基於某一特定的意識型態,捨棄某些現實,歪曲某些事實,選 擇適合自身立場的教材,以維持社會秩序的有意安排與計畫。同時他也強調:「潛在課程為 隱藏在課程背後的基本規則和假設,即課程的深層結構中所蘊含的教育觀、課程觀、知識觀 和學習觀等」(引自王麗雲譯,2002)。特許模式之公辦民營學校在校園規劃、教學與行政 系統皆有很大的自主運作空間。在辦學者特殊經營模式的影響下,有關教學運作、行政管理 系統、親師關係、課程規劃、校園環境布置、學校本位課程、學校社區文化、學生輔導等方 面,都與一般公立學校有很大的不同。辦學者可根據某種特定的意識形態,選擇適合的教材, 營造學校特有的本位課程,進而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善意國中小學,其辦學理念包括營造「學校本位課程」、提倡「後現 代主義」課程觀、強調「學生本位」教學模式、及倡導「多元智能」理論。該校結合自然科

(25)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203 技、藝術人文之辦學理念,發展出屬於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更鼓勵家長及學校所 屬社區投入學校的各項運作。本研究發現,該校有博物館化校園、塗鴉牆、善意藝廊、家長 陪伴手冊與家長承諾書等這些規劃與設計,可增加學生之藝術氣息、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等; 當然,也有部分學生經驗到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會互相干擾。再者,該校「堅持帶好每一個孩 子」的辦學理念,強調依據學生個別的學習能力、學習風格與學習速度,進行適性的教學課 程,例如:混齡興趣學習家族的成立、領域課程動態學習分組、多元自主評量及自主專題研 究,即是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模式之呈現。就其混齡家族的措施而言,對學生產生正面的影 響,可能包括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助長其未來的社交能力,同儕間也較不會計較各自學業表 現的好壞等。然而,也有些學生意識到一些負面的潛在課程影響,例如:少數中低年級學生 會因高年級學生刻意的玩笑,感到不被尊重。這也再度驗證潛在課程的特徵,它是可以有意 圖的、可規劃的,但是卻無法預期其結果,對學生的影響只是可能性,而非必然性。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也產生個人的「潛在課程」,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重新看待「教學」 與「學習」這兩者間的關聯,在日常的教學中,人們不知覺地習慣很多事情,而不加以省思。 在訪談的過程中,也發現善意國中小學的老師如何看待學習,有一位受訪者表示:「只要學 生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我們的限制難道不會顯得太過保守與拘謹嗎?」這是值得省思的一 段話。老師的教學真的只是教學嗎?學生的學習也真的只是學習嗎?這兩者之間應該是要有 關聯性的,而且是「高度」的關聯性。在臺灣長期的升學壓力,老師們只認真於教學,有時 會忽略學生是否快樂學習?教與學的主體是學生還是老師?依批判教育學的觀點,學校課程 所傳達的知識、價值與文化不是客觀中立的,皆涉及了權力的運作,代表了某種被認可的特 定生活方式,教師必須透過問題化、對話的方式去分析權力的介入及各種教育口號的迷思(方 永泉譯,2002;簡成熙譯,2005),教學者在實務上應不斷地檢視自我在教學的實踐上,是否 受到上述意識型態的影響,免於受到宰制而不自知。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學習經驗之潛在課程

主題統整課程讓學生可以接觸更多生活化的教材,學生認為課程內容變得比較豐富,有 興趣學習,更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並學習對周遭懷有感謝的態度,然對於部分習慣有既定 課本上課的學生,會感到不習慣。 強調實作課程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使其較有成就感。然在操作上必須特別注 意學生使用各項器具的安全性及上課秩序的維護。 學生普遍都很喜歡自主專題研究的方式,亦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及培養發表的能力。然部

(26)

204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分家長認為要訓練學生從事自主專題研究,必須要有多方面的配合,否則學生沒有辦法瞭解 到專題研究的真正內涵。 強調自主學習的課程或評量,可以協助學生養成自主負責的生活態度。使學生瞭解到考 試是與自己競爭,要自己負責。就上下課無鐘響而言,大部分學生也會更有守時的觀念。然 多元自主評量及上下課無鐘聲之設計未必適用於每位學生。 領域課程動態學習分組更能符合學生的興趣與能力,讓其快樂學習。學年四學期制可以 適度紓解學習壓力。假期也可以增進親子間的互動。然而動態學習分組對沒信心的學生可能 會無所適從。無鐘聲此項設計不見得適合所有學習領域及注意力不持久的學生。 質性評量提供學生表現各項專長及學習成果的機會,亦可開發各項潛能。 博物館式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多瞭解藝術作品,增加藝術氣息, 營造良好學習氣氛。然開放式校園有時會互相干擾。 協同教學能提供較廣、較豐富、較生動之教材,對學習較有助益。然協同教師的角色比 重不一。 混齡家族就像個小型的社會,學生在其中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對其社交能力有所助長。 然混齡的年紀差距太大,老師設計教材時會有所困擾,且不同心智發展程度也會影響同儕的 互動。

(二)師生互動關係之潛在課程

強調尊重的師生互動可使學生從中學會自重與尊重他人。然教師以「尊重」、「勸導」來 處理學生間的衝突,需花費較多上課時間,影響學生學習。以溝通的方式瞭解學生衝突的原 因,有助於問題的解決與行為的改變。然堅持與學生溝通、尊重學生的想法,會影響到正規 課程的進行。 強調鼓勵與關懷的師生互動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及增進師生間的情誼。 混齡興趣家族的導師們互相支援、互相信任的帶班方式,形成一種無形的身教及言教, 讓學生感受到被信任且學會自我管理。

(三)同儕互動關係之潛在課程

依「混齡」原則來編置學生的家族與領域課程,有助於同儕間的相互切磋與關懷照顧。 由於家族成員是混齡組成,少數中低年級學生會因高年級學生的刻意玩笑而感到不舒服。 學生在領域課程中,會與程度相當的同儕互相切磋激勵,做更有效率的學習。 在家族團體合作的生活相處與學習過程中,學生瞭解團體合作的重要性,亦培養出良好 的人際互動技巧。 學生同儕彼此間互相的提醒與約束,讓學生習得在團體生活中管理自己的能力。部分學 生對於同儕適時的提醒或約束並沒有善意的回應,造成提醒者心裡的負面感受。

(27)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205

(四)學生對學校之認同

學生快樂的學習經驗大多來自學校開放式的教育理念,包括:較多的生活化教材、戶外 教學經驗、多元的質性評量。 學生普遍喜歡關懷照顧的、尊重的、溝通的、信任的師生互動。 在家族式的學習與生活環境裡,學生情同手足,有良好的互動關係。

二、建議

(一)對善意國中小學的建議

1.宜加強家族主副導師之溝通與協調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善意國中小學以「混齡興趣學習家族」與「家族雙導師制」取代一 般公立學校「班級」與「單一導師制」。其中家族導師制中有主、副導師之區分,雖然學校並 未直接告知學生何者為主導師或副導師,但學生通常能從日常生活相處中得知其家族導師的 主副之分,因此容易在主副導師面前有不同標準的行為表現,學生對副導師的態度不如對主 導師般尊重,而副導師對學生的約束力也不如主導師。研究者建議宜加強家族主副導師之定 期溝通與協調,將帶班工作做明確且妥善的分工。但論及家族重要事務之決策時,兩位導師 亦能善盡後端溝通對話之責,達成共識後再公告學生周知,如此便能讓學生同等重視兩位導 師,亦讓學生有同等標準的行為規準以供遵循。

2.宜減少家族導師與成員的更動頻率,增加家族導師授課時間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善意國中小學每兩個學期(此指四學期制中的兩個學期)會大幅地 更動家族導師與成員,期間若有需要亦會有微幅的調整。由於家族導師並不一定在其所屬家 族有教授任何領域課程,因此沒有很清楚學生該領域課程的學習情況;再者,學生同儕之間 的交往也因家族成員經常更動而顯得不夠深入。研究者建議宜減低家族導師或成員的更動頻 率,讓師生互動更加穩定,或是增加家族導師在所屬家族的領域課程授課時間,讓老師更為 瞭解學生於該領域的學習情況。若期間遇有任何突發狀況,學校則可視實際情形調整家族導 師或成員。

3.宜減少動態學習分組的組別數,增加特別需求組別的師資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善意國中小學現行各領域課程分組人數約在 12 至 25 人之間,每個 年級區段(一至兩個年級)各領域課程的組別數大約在四至五組。此分組的立意原在「小班 制的適性教學」,但在部分特別好動的中低年級組別,任課老師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在教室秩序 的維持,甚至影響到正規課程的進行;或者在需要進行操作性課程的組別,任課老師也無法 全面兼顧到課程進行過程的安全性。研究者建議宜減少動態學習分組的組別數,並調配部分 師資或實習老師於上述有特別需求的組別協助原任課老師進行課程。

(28)

206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二)對其他學校的建議

1.可嘗試實施多元自主評量,增加評量方式與內容的豐富性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雖然有部分學生家長擔心沒有固定段考是否會影響到子女的學習, 但大多數善意國中小學的師生都很肯定多元自主評量的實施,認為可以適度地減輕學生的考 試壓力,也增加其學習成就感。研究者建議,其他學校亦可在學校情況許可下,增加部分的 多元自主評量,使評量方式與評量內容更加豐富。在評量方式上,除了由老師來評量學生之 外,可增加學生自評或同儕互評的方式;在評量內容上,除了原來既定的段考之外,也可增 加下列項目的評量,如:學習單、專題報告、觀察紀錄、作品、家庭作業、實驗操作等。

2.可嘗試利用「彈性課程」試辦動態學習分組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善意國中小學以「領域課程動態學習分組」來取代「導師包班制」 的教學方式。雖然並非每個領域或每個學生皆適合動態學習分組的實施,老師的工作負擔也 會增加,但大多數師生都肯定此教學方式,因為老師可以彈性地調整教學內容、方式與時間, 學生也因此提昇學習動機與興趣。研究者建議,其他學校亦可在學校情況許可下,利用「彈 性課程」將學生做適當的分組,以進行補救或延伸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多元且適性的學習內 容。另外,研究者發現善意國中小學為培養學生自主負責的學習態度,設計有自主專題研究 的學習方式,學生認為此方式可提升其學習興趣與成就感,因此研究者建議可利用上述彈性, 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專題研究。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可進行其他不同面向的深入研究

本研究只針對善意國中小學教學與行政經營模式做初步探討,在研究者個人主觀的因素 影響下,無法蒐集到更為深入的詳細資料,以使本研究內容更為多元且豐富。但其實公辦民 營學校在其特殊經營模式的影響之下,有關教學運作、行政管理系統、親師關係、課程規劃、 校園環境布置、學校本位課程、學校社區文化、學生輔導等方面,都與一般公立學校有很大 的不同,也是後續研究者值得進一步加以研究的主題。

2.可進行跨校性研究,比較不同地區公辦民營學校各方面的異同

本研究只針對善意國中小學做個案式的研究,因此所得之研究結果也僅為此所公辦民營 學校的部分運作情形。除了善意國中小學,臺灣地區亦有其他公辦民營學校,後續研究者可 進行地區性的跨校性研究,比較公辦民營學校在不同的法令依據下,在教學、行政、運作經 營等方面所產生的異同,如此對公辦民營學校會有更透徹的瞭解,研究結果也可供各縣市政 府鼓勵私人興學相關條例之制定或修訂,或供未來有意願申辦公辦民營學校之機構作為辦學 參考。

(29)

林素卿 潛在課程之研究 207

參考文獻

方永泉(譯)(2002)。受壓迫者教育學(P. Freire 著,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臺北市:巨 流。(原著出版於 1970 年)

王文科(1999)。課程與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王麗雲(譯)(2002)。意識型態與課程(M. W. Apple 著,Ideology and curriculum)。臺北 縣:桂冠。(原著出版於 1979 年) 丘愛鈴(2003)。綜合活動教科書之潛在課程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6(4),37-59。 吳永軍(1999)。課程社會學。南京:南京師範大學。 吳清山(1999)。臺北市國民中小學實施「公辦民營」之可行性分析。教育政策論壇,2(1), 157-178。 陳伯璋(1984)。潛在課程研究的理論基礎。師大學報,29,53-91。 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臺北市:五南。 黃光雄、楊龍立(2002)。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歐用生(2005)。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課程」評析。北縣教育,53,30-36。

簡成熙(譯)(2005)。教育哲學導論(G. R. Knight 著,Issues and alternatives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於 1989 年)

Anderson, T. (2001).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distance education. Retrieved February 8, 2007, from http://www.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1254/is_6_33/ai_80089343

Maxwell, J. A. (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Newbury Park, CA: Sage.

Ottewill, R., McKenizie, G., & Leah, J. (2005). Integration and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business education. Education & Training, 47(2/3), 89-97.

Seaton, A. (2002). Reforming the hidden curriculum: The key abilities model and four curricular forms. Curriculum Perspective, 22(1), 9-15.

(30)

208 潛在課程之研究 林素卿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2009, 54(1), 179-208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

Taking a Privately Managed Public School

as an Example

Su-Ching L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ssociate Professor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a private management of public school of Goodwill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nonymous name). A number of different sources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clude: first, life-relating materials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cquire profound learning experiences. Students also built the independent and responsible learning attitude. Alternative qualitative assessments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multiple intelligences. Second, students-teachers relationships which are respectful, communicable, encouraged, concerned and trusted make students feel valued and learn self-esteem and how to respect others. Third,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nfraternity and consensus with peers, concern with each other and learn how to manage themselves in the family-like, coope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urth, students have strong belongs to school. The suggestions are also concluded.

Keywords: privately managed public school, hidden curriculu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主修模組必選課程,列屬主修模組選修規 定之 20 學分內,如不及格者,需另外修習 主修模組之其他選修課程 ,以補足所缺之

主修模組必選課程,列屬主修模組選修規 定之 20 學分內,如不及格者,需另外修習 主修模組之其他選修課程 ,以補足所缺之

我們堅信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而且在智能方面,各有所長 。 因此,擬

在領導同儕實踐課程新措施的進程中,小組身先士

使用 MapleTA 做作業,是本課程的主要學習活動之一。今年 4—6 月課程進 行期間,NCUx 學習平臺可以和 Windows 伺服機上面的 MapleTA,以 LTI 介面 進行串接。可是,我們在 9

4 .專業選修課程應至少選修 33 學分,其中除 第一學年之不分組專業選修課程,以及所有

備註 表列課程 以系上開 設之課程 為主. 以系上開

備註 表列課程 以系上開 設之課程 為主. 以系上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