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波的傳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波的傳遞"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課程名稱:波的傳播

課程名稱:波的傳播

編授教師:

(2)
(3)

波動示意圖

NHK 水波 繩波 彈簧波 水波 國旗波 波浪舞 稻波

(4)

波動的產生

波動

:產生二條件    。 ( 1 )當物質受到 時,會引起相鄰物質跟著被擾動,而 使擾動向外傳播出去,稱為 ,簡稱 。 ( 2 )波傳播時傳送 ,並將 傳遞出來,不傳送 。  :傳遞波動的物質,只在原處 。波通 過後, 。 振動 波動 波 波形 物質 介質 振動 波動 介質 水波 繩波 彈簧波 國旗波 稻波 波浪舞 光波 水 繩材質 彈簧材質 布 稻子 人 無 恢復原狀 能量 振動 介質 (媒體: 1 , 32” )

(5)

波行進方向 波行進方向

橫波與縱波

橫波與縱波

: ( 1 )橫波:介質 振動時:產生的波形為 波  介質與波行進方向 。 ( 2 )縱波:介質 振動時:產生的波形為 波  介質與波行進方向 。 介質振動方向 介質振動方向 上下 高低 垂直 左右 疏密 平行 橫波 (高低波) 縱波 (疏密波) 水波、繩波 上下振動的彈簧波 左右振動的彈簧波聲波 橫波 縱波 附記:水波為橫波與縱波的合成波

(6)

波的分類

波的分類

: ( 1 )依 分類: 疏密波  高低波 ( 2 )依 分類:  力學波(機械波):需藉介質振動而產生的波動  非力學波(非機械波):不需藉介質振動而產生的波動 光波(電磁波) ( 3 )依 分類: 橫波  縱波 波形 介質有無 介質振動方向 上下振動的彈簧波 左右振動的彈簧波 力學波 高低波 橫波 力學波 疏密波 縱波

(7)

波的分類示意圖

波 波 高低波 高低波 疏密波 疏密波 依 波 形 縱波縱波 橫波橫波 依 介 質 振 動 方 向 依介質有無

×

平行 垂直 力學波力學波 非力學波非力學波 (機械波) (非機械波) (電磁波) (媒體: 1 , 1’46” )

(8)

波行進方向 甲 乙 丙 1. ( )附圖是一向右前進的連續週期橫波。甲、乙、丙三點的 瞬間運動方向為何?   (A) 甲向上,乙向下,丙向下  (B) 甲向下,乙向上,丙向上   (C) 甲向下,乙不動,丙向上 (D) 甲向上,乙不動,丙向 下。

範例解說

 甲’  乙’  丙’ B  波形向前傳遞,先畫出下一瞬間的波形位置  橫波介質為上下振動,由二圖差異可判斷介質向上或向下

畫波形移動

4

1

(9)
(10)

橫波各部名稱

橫波各部名稱:

( 1 ) :繩子靜止時的位置 ( 2 ) :振動開始的位置( ) ( 3 ) :波動偏離平衡位置最高的點, 。 ( 4 ) :波動偏離平衡位置最低的點, 。 ( 5 ) :波峰或波谷到平衡位置的距離,單位:公分或公尺。 ( 6 ) :一個全波的距離,符號: ,單位:公分或公 尺。   相鄰波峰的距離 相鄰波谷的距離  相鄰對應點的距離 = = 。 平衡位置 振源 波源 振源 波峰    A 、 B 、 C 波谷 D 、 E 、 F 、 G     振幅 振幅 波峰 波谷 波長      

希臘文字

Lambda

( λ

平衡 位置 A B C D E F G

BC ABDEEFFG

X Y XY

X Y

X Y

(11)

縱波各部名稱

縱波各部名稱:

( 1 ) :介質密度最大的位置, 。 ( 2 ) :介質密度最小的位置, 。 ( 3 ) :一個全波的距離,符號: ,單位:公分或公 尺。   相鄰密部中點的距離 相鄰疏部中點的距離 = 。 密部 密 部 密部 密部 密 部 A 、 B 、 C 、 D 疏部 疏部 疏 部 疏 部 疏部 E 、 F 、 G 、 H 波長      、  相鄰對應點距離

D C A B E G F H

CD GH ABGH

(12)

週期與頻率

週期與頻率:

( 1 ) :繩子作一次振動所需的時間,符號: 。 單位: 。 ( 2 ) :每秒內繩子振動的次數,符號: 。 單位: 。 週期 頻率 波行進方向   3.5 次振動,產生 3.5 個全 波  經過時間 3.5 個週期 (媒體: 1 )

T

f

或赫

赫茲

1

Hz

1

1

1

0

.

5

T

1

1

T

1

T

T

5

.

0

 

T

1

f

f

1

T

1

f

T

2

 

f

T

1

 

s

n

n

s

f

T

1

(13)

赫茲 發現電磁波

德國人 亨利希赫茲

(14)

波的傳播

振動前,無波形產生  手向上↑  手向下↓  手向下↓  手向上↑

波的傳播:

( 1 )完成一個全波的分解動作:  一個全波:是 次振動所產生,歷經 個振幅, 歷時 個週期 1 4 1 全波 4 1 全波 4 2 全波 4 3 全波 4 4

1T

)

4

(

1

1

(15)

波的傳播

波的傳播:

( 1 )完成一個全波的分解動作:  每歷經 時間,波形會與原波形重疊。  振源來回振動一次所需的時間 介質來回振動一次所需之時間

 = 整數倍週期時間 ( nT )

T

=波的週期 T

4

T

2T

4

3T

4

4T

4

(16)

波速關係式

波速關係式:

( 1 )波速:波傳遞的速率。單位:  介質相同,波速不變 ( 2 )關係式推導: 波由 A 傳遞到 B ,距離 X ,歷時 t 秒,產生 n 個全波,波長 為 λ   s m s cm

A

B

X

t

X

V

時間

距離

速率

T

f

t

n

t

X

V

 

 

T

f

f

T

Tf

b

T

f

a

V

1

1

1

t

X

 

 

週期

頻率

1

週期

波長

波長

頻率

波速

時間

距離

b

a

(17)

範例解說

1. ( )小蓮手持細繩,上下擺動,使繩波向右前進,其手部擺 動的順序如附圖所示,則其產生的繩波之波形為何? (A) (B) (C) (D) A 2. ( )某繩波波形如圖 ( 一 ) 所示,波向右進行,波長為 10 公分, 波速為 50 公分/秒,當波通過 O 點後,再經 0.05 秒的波形 為 圖 ( 二 ) 中哪一種波形? B ◎

解題程序回

顧:

 求週期 T

求 T/4

數格子

2

.

0

5

10

50

f

f

f

Hz

T

V

4

1

s

05

.

0

4

2

.

0

4

1

T

波進

(18)

範例解說

3. 在距離岸邊 30 公尺遠的湖中,划船遊客每秒製造 3 完整的水 波。 2 秒後,第一個水波恰抵達岸邊,則: ( 1 )水波頻率 赫茲 ( 2 )水波週期 秒 ( 3 )水波波速 公尺 / 秒 ( 4 )水波波長 公尺

3

1/3

15

5

4. 大提琴的弦每分鐘可振動 60000 ,則振動頻率為 赫 茲。

1000

Hz

3

1

3

f

f

1

3

1

T

m

s

m

V

V

f

5

15

3

2

30

V

t

X

Hz

1000

60

60000

f

f

,

T

,

(19)

範例解說

5. ( )一波形原先如附圖 (a) 所示,穩定向前傳送,經 0.1 後波形 成為附圖 (b) ,可知此週期波的?  ( A )波速為 300 公分/秒 ( B )波長為 15 公分  ( C )週期為 1∕20 秒  ( D )頻率為 10 次/秒。 C 6. ( )如下圖所示,若振動頻率加倍,則波將如何變化?  ( A )振幅減少  ( B )波長增長  ( C )波自 A 傳到 B 的時間減少 ( D ) AB 間波數增加。 2 1/2 D 不變 減少 不變 1/2 2

sec

20

1

T

20Hz

0.1

2

f

s

cm

V

f

V

20

20

400

cm 20 4 6 30     A B ● ●

 f

V

X

V

t

波能量

振幅 

波長

1

波數 

5

.

1

f

,

T

,

2

s

cm /

400

20

cm

Hz

20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ladding penetration; the field reaches the outside medium and some light energy is lost.

reflection coefficient),或稱負載反射係數。它是

(wave vector)」,記做k,其大小就是波的相位 常數k,其方向就是波的傳播方向。它的三個座標

(isotropy)介質,P 與E 方向相同且成正比, M

z 方波是一週期波,其正及負峰值 存在的時間長度一樣,而兩者是 交互出現,如圖5-14所示。對一

 在 1855 年英國科學家 Lord Rayleigh 於地震研 究領域就發現了表面聲波的存在,此後則將此現象 運用於地震研究上,此表面波亦被稱為 Rayleigh wave ;直到 1965

Relation Between Sinusoidal and Complex Exponential Signals

1901 年 波士頓美國人隊 Boston AMERICANS 1902 年 波士頓觔斗人隊 Boston SOMERSETS 1903 年 波士頓朝聖者隊 Boston PILGRIMS 1907 年 波士頓紅襪隊 Bo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