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小學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實施成效之實驗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小學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實施成效之實驗研究"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73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六十三卷第二期 2018 年,63(2),73-98 doi:10.6209/JORIES.201806_63(2).0004

中小學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實施成效之

實驗研究

黃錦山

* 國立中正大學 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

摘要

近年來高齡人口數逐年增多,但現代老人的地位卻因工商業社會的發展而逐年下降,致 使年齡歧視現象充斥於社會之中。如何能夠消弭年齡歧視的蔓延,有賴於中小學教師具有老 化教育的相關培訓。因此,本研究旨於規劃 18 小時的「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是否能有效 地改善中小學教師的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本研究採取「不等組前後測設計」,有 效樣本實驗組 33 人、控制組 51 人。主要研究發現有:一、實驗組教師在接受「老化教育培 訓方案」後,其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上的得分,顯著較其培訓前佳;二、控制組 教師在未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的情況下,其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上的前後 測得分,無顯著差異;三、實驗組教師在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其老化知識、態度 與教學行為意向上的得分,顯著較控制組教師佳。 關鍵詞: 老化知識、老化教育、老化教學行為、老化態度、年齡歧視 通訊作者:黃錦山,E-mail: aducsh@ccu.edu.tw 收稿日期:2017/09/30;修正日期:2018/03/17、2018/03/26;接受日期:2018/03/26。

(2)

74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壹、前言

一、高齡社會的來臨與年齡歧視的影響

當代社會,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環境的改善,以及醫療技術的進步等,導致 65 歲 以上的高齡人口數逐年快速地增加。以我國為例,65 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數於 1993 年時達到了 總人口數的 7.1%,成為聯合國所指稱的「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6)的統計,於 2016 年時達到了 13.2%,且推估於 2018 年時將增加到 14.0%,成為所謂 的「高齡社會」(aged society);更者,於 2026 年將超過 20%,邁入所謂的「超高齡社會」 (super-aged society)。由此可見,我國的高齡人口數增加得十分快速。此外,當我國國民進 入 65 歲以上的高齡時期時,能夠繼續存活的年數亦是逐年地增加。例如:2016 年時,男性的 平均壽命達 77.2 歲,女性則為 83.7 歲;預估於 2031 年時,男性將增加至 79.1 歲,女性則為 85.5歲;當到達 2061 年時,男性將達到 81 歲,女性則高達 87.6 歲(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 從上述高齡人口數與國民平均壽命的分析中,可以很清楚地指陳出,現在及未來的年輕學子 們,可以享受比過去的任何世代都還要長久的壽命,可以享受到 80 多歲,甚至更高到 90 多 歲;且當 50 年以後,他們都已經是 60 多歲時,在那時候的社會中會有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 人口,都是 65 歲以上的長者。因此,現在及未來的年輕學子們的未來,將是要面對「漫長」 的高齡長壽生活,這乃是過去不知多少世代的人們所努力企求能夠實現的理想。 在現代工商業社會強調年輕、成長、進步、活力與競爭等的文化與價值觀中,老年人的 社會地位卻逐年下降,不再享有昔日農業社會中所受到的敬重與和樂;反之,現在社會到處 充滿著揶揄和貶損老年人的事物,例如,許多嘲諷老年人的笑話與幽默的生日卡片等。更甚 者,老年人還在年齡歧視與老化偏見之下,被貼上退化、衰弱、失能、疾病與孤獨的標籤, 致使老年人生活在社會的邊緣,充滿失落感與無力感。許多的老年人因而在不知不覺中,以 社會老化偏見的觀點來自我貶損,認為自己是社會的負擔,造成老年人以低自尊和低自我概 念度日,認為他們的晚年是在等死(Okoye, 2004)。根據相關研究(李燕鳴、傅振宗、張慈 桂,2002;林佳瑩、蔡毓智,2004),在自殺的人數之中,隨著年齡的增高,自殺的人數也 隨之增加,意即老年人的自殺人數較一般年齡的人高出許多。因此,許多的老年人到了老年 的時候,選擇以自殺來「中斷」其漫長的高齡長壽生活。

二、年齡歧視的影響與培養學生老化素養的重要性

事實上,社會中隱藏這種不正確的老化迷思與偏見,不僅造成老年人深受其害;同時, 在這個社會中成長學習的年輕學生們,也受到此種不正確的老化迷思與偏見所影響,亦習得 以負面的觀點來歧視老人,更甚者當然也會恐慌自己變老,造成一種「老年恐慌症」

(3)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75 (gerontophobia)。面對這種社會現象,若不即時矯正年輕學生們的老年偏見,持續讓學生們 在這種錯誤的價值觀中成長,當他們進入老年時期時,勢必會影響他們看待自己老化的觀點 與態度,因而容易有低自尊、低自我概念自暴自棄的情形發生,進而也選擇以自殺來中斷其 漫長的高齡長壽生命。屆時,若年齡歧視現象未見改善,則 50 多年後的老年人自殺率將不知 要超過一般人的多少倍。因此,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不能消極地坐視年齡歧視現象的蔓延, 致使老年人被歧視與邊緣化,年輕學生恐慌與害怕變老,應積極地仿傚歐美先進國家實施與 推展「老化教育」(aging education),以培養現代年輕學生具有良好的「老化素養」,從而能夠 有知識與方法去因應自己的老化、家中長者的老化與社會結構的老化。此乃是「高齡社會」 來臨的新課題,如同於「資訊社會」的來臨,而強調「資訊素養」的重要性一般。

Klein、Council 與 McGuire(2005)指出,目前學校教育沒有讓小朋友們學習正確老化知 識、態度與行為的課程,因而導致大部分小朋友皆是從充斥著老化迷思與偏見的社會文化之 中,學習錯誤的老化概念與知識。對此,Klein 等人嚴正地主張,老化教育應於兒童時期就開 始實施,以便儘早為小朋友的老化知識與態度建立起完善的基礎,例如,在學校即教導小朋 友老化是一種正常的生命過程,並喚醒他們去感謝和珍視老年人對社會的貢獻,如此小朋友 心中的老化刻板印象與害怕變老的情結,將會逐漸消失,從而可以成功地面對自己的老化。 因此,當年輕學生們能透過學校老化教育的實施而習得正確的老化知識、態度與行為時,未 來不僅不會在心理上有低自我概念的情形發生,更不會有生理上病弱與認知功能退化等健康 惡化的情形,且更重要的是現在會對社會中的老年人持著友善的態度與行為(Levy, Slade, Kunkel, & Kasl, 2002)。所以,讓中小學學生具備正確的老化知識、態度與行為,將有著許多 重要的影響。

三、培養學生的老化素養有賴於實施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對於發展與實施中小學老化教育,相關的研究皆指出可能會遭遇許多的障礙。其中, Russell(1979)和 Krout 與 Wasyliw(2002)指出,老化教育實施的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教師」, 是否具備有正確的老化知識與態度是老化教育實施與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因為教師本身亦 成長與生活於深受年齡歧視影響的現代工商業社會之中,因而教師也很難擺脫老化迷思與偏 見的影響,尤其在這些教師的養成教育之中,也缺乏完善的老化教育。所以,在教師亦缺乏 正確的老化知識與態度之下,要發展與實施中小學老化教育,以求能夠教導學生習得正向與 積極的老化知識與態度,實為緣木求魚、徒勞無功啊!根據單文經(2016)的研究指出,「良 師應有信心也能行動,把年輕人教成能為社會改進而盡力的人,藉此帶動社會的不斷發展、 進步與成長」。所以,教師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進步之責任。對此,老化教育學者們(Lucchino, Lane, & Ferguson, 1997; Wircenski, Walker, Allen, & West, 1999)即提出,在發展與實施中小學 學生老化教育課程的同時,亦應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在職的老化教育培訓方案,以便幫教師們

(4)

76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裝備(equip)上最新的老化知識與態度,從而將之傳遞給學生,以使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身上 學習到正向與積極的老化知識、態度與行為,此乃是高齡社會來臨,培養現代公民具有「老 化素養」的一項重要教育研究議題。 然而,國內對於教師老化教育的培訓與學生老化素養的培養,一直缺乏相關的研究與關 注。有鑑於此,本研究將探討國外實施教師老化教育培訓的相關實務經驗,以及剖析國外有 關於教師老化教育實驗研究的設計與方法,以試驗由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所設計、發展與規 劃的「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是否能有效地改善中小學教師的老化「知識」、「態度」與「教 學行為意向」?以下具體條列本研究之目的: (一)探討中小學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相關的文獻與研究。 (二)發展中小學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的架構與內容。 (三)探究本研究所規劃中小學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的實施成效。 (四)歸納研究結果,提出發展與實施中小學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的相關建議。

貳、文獻探討

一、年齡歧視的意涵與教師的相關研究

(一)年齡歧視的意涵

「年齡歧視」這個字詞的最早使用,被認為是始於 1969 年由美國學者 R. Butler 所提出 (Palmore, 1999)。經過多年的討論後,於 1999 年才由 Palmore 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 年齡歧視可以被定義為對某一年齡團體的種種反對或支持的偏見或不公平待遇。「對 某年齡團體的偏見」是指對該團體的負面刻板印象(例如,持有多數老人是老態龍 鍾的認知),或基於刻板印象所衍生的負面態度(例如,視晚年是人生最壞時期的感 覺);「對某年齡團體的不公平待遇」是指不適當且負面地對待該團體的成員(例如, 強迫退休)。 從以上的定義中可見,年齡歧視可包含三大層面:首先是認知層面,稱之為「刻板印象」 (stereotype),係指對老人與老化的種種錯誤「知識」(knowledge),其中可將老化知識更具 體地區分為三方面,包含有生理、心理與社會方面的老化知識(Palmore, 1999);其次是情意 層面,稱之為「偏見」(prejudice),係指對老人與老化的種種不正確「態度」(attitudes),其 中也可將老化態度更具體地區分為四個方面,包含有對老化與老年人的看法觀點、行為特點、 吸引力與智慧方面等負面的老化態度(Fraboni, Saltstone, & Hughes, 1990; Kogan, 1961);最後 是行為層面,稱之為「不公平待遇」(discrimination),係指對老人與老化的種種不當的「行

(5)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77

為」(behavior),其中也可將老化行為更具體地區分為四個方面,包含有對老年人採取疏遠、 忽視、排斥、不足代表性等負面老化行為(Fahr, 2004; Montepare & Zebrowitz, 2002; Pasupathi & Lockenhoff, 2002)。對於這三個層面的關係,Palmore(1999)指出,對老人與老化的負面 知識,將造成負面態度的形成;而對老人與老化負面態度的形成,又將會導致對老人與老化 的不當行為產生。因此,這三個層面其實是相互關聯的。

(二)教師年齡歧視的相關研究

誠如上述,年齡歧視包含有「知識」、「態度」與「行為」三個層面,因而有關於教師年 齡歧視的研究,也可從這三個層面來探討。 在老化知識方面,教師本身亦是在充滿年齡歧視的社會文化之中生活成長,因而教師也 深受社會文化中之老化迷思的影響,而未具有正確的老化知識。例如,Ausherman、White 與 Chenier(1991)採用 Palmore 的「老化事實測驗」(Facts on Aging Quiz, FAQ),針對北科羅拉 多(Northern Colorado)州的 304 位國中健康教育教師進行研究,發現許多受試教師的老化知 識程度都不足,平均只能答對 FAQ 量表內 68.1%的題目;Moseman(1992)則針對內布拉斯 加(Nebraska)州 406 位國小教師進行研究,發現受試的教師只能平均答對 FAQ 量表內 66.8% 的題目;再者,McMillon(1993)也使用了 FAQ 量表調查 307 位俄克拉荷馬(Oklahoma)州 的高職教師,結果發現受試教師的老化知識更為不足,平均只能答對60%的題目而已。至於國 內中小學教師的老化知識程度,根據 Huang(2012)的研究,發現 1,038 位受試教師平均只能 答對 FAQ 量表內 57.36%的題目,這樣的數據明顯比前述的三個研究還低。因此,我國的中小 學教師似乎也類似於國外的教師一般,未具有足夠的老化知識,對老化與老年人懷有著刻板 印象與迷思,此現象有可能導致教師無法有效率地於課堂上進行老化教育。對此,Ausherman 等(1991)因而指出教師需有關於老化或老年人的職前與在職教育訓練課程,藉以教導學生 何為老化與老年人。 在老化態度方面,Ausherman 等(1991)研究發現,其受試教師在老化態度上的平均數只 達到 3.97,僅超過中間值 3.5 一些而已。同樣地,在 McMillon(1993)的調查中,以七點量 表檢測結果發現,教師的老化態度平均只達到 4.5 而已。至於國內中小學教師的老化態度,由 於我國受東方儒家敬老文化的影響,應該會呈現出我國的教師比國外的教師更為正向與積極 些;但根據 Huang(2012)的研究,發現受試教師的平均數只超過中間值 2.5 一些些,僅達到 2.73。所以,我國的中小學教師亦類似於國外的教師一般,在老化態度上僅屬於稍微正向而已。 Ausherman等(1991)、Huang(2012)、Moseman(1992)和 Ortmeyer(1981)針對教師老化 知識與態度的研究中,發現教師的老化知識與態度之間是有正相關的,亦即當教師老化知識 程度低時,其對老化與老年人的態度也似乎會較為負面。誠如上述,教師的老化知識普遍不 足,缺乏正確的老化知識與觀點,因而很自然地教師對老化與老年人是會出現負面的態度與 偏見。

(6)

78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在老化行為方面,一般對教師的研究較著重於其是否有於課堂上從事老化議題的教學行 為,因而以下的討論以「老化教學行為」為主。Moseman(1992)的研究即指出,僅有少數的 教師主動積極地從事老化教育的教學工作,例如,在 1981 年針對德克薩斯(Texas)州的教師 所進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只有 3.6%的中小學教師有特別設計課堂的活動來教導學生有關於老 化的知能;在 1979 年針對俄亥俄(Ohio)州的教師所進行的調查報告,則指出有高達 44%的 小學教師和37%的中學教師,認為他們尚未準備好對其班級的學生進行老化教學。另外,日本 學者於 1995 年時,亦針對其全國將近 2,000 位的中小學教師,進行老化教育調查研究,發現 只有 3.1%的受試教師有接受過正式的老化訓練,只有 1.7%的受試教師曾經在他們的班級內教 導過老化的議題,只有 1.9%的受試教師曾參與過某些與老人相關的活動(Tsukada & Tatara, 2005)。至於國內中小學教師的老化教學行為,根據 Huang(2012)的研究,亦發現受試教師 在老化教學行為的整體平均數為 2.32 而已,低於中間值 2.5。所以,本研究發現我國的中小學 教師亦類似於國外的教師一般,不常於課程中進行有關於老化議題的教學行為。

二、老化教育的意涵與教師老化教育培訓的實例及相關實驗研究

(一)老化教育的意涵

根據 Davis(1990)的研究,將老化教育定義為一種旨於幫助學生理解老化過程與問題的 教育活動。Langer(1999)則指出老化教育的目標包含以下三點:1.認知方面:讓年輕學生具 有正確的老化知識;2.情意方面:讓年輕學生不再有年齡歧視與害怕老化;3.技能方面:讓年 輕學生具有因應老化的技能,從而能夠有知識與方法因應自己的老化、家中長者的老化與所 生活中的社會老化。因此,老化教育與年齡歧視一般,亦包含有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 彼此之間相互扣緊,以便能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進而培養出具有「老化素養」的現代公民。

(二)美國推行的實例

美國於 1949 年時,其高齡人口數即已達到 7%成為高齡化國家,故早於 1971 年時,白宮 的老化會議即開始主張發展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的重要性(Davis, 1990)。因此,於 1980 年 即有老化教導與學習計畫於麻薩諸塞(Massachusetts)州實施;於 1987 年時,則有教師老化 學術培訓計畫於佛羅里達(Florida)州實施,以下即探討五個美國較著名的推行實例。

1. 麻薩諸塞州老化教導與學習計畫

「老化教導與學習計畫」(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Aging, TLA)主要是 1980 年於美國 麻薩諸塞州的阿克敦鎮(Acton)實施,該計畫認為老化的迷思與偏見盛行於當代社會之中, 其中一般成人,當然也包含教師,同樣具有年齡歧視的問題,因此該計畫主張應提供教師老 化在職培訓的課程。具體而言,該計畫主要是針對阿克敦鎮附近從幼稚園至中學(K-12)的 教師,提供他們 30 個小時的在職老化教育培訓方案(Pratt, 1981),而此方案包含六大主題:

(7)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79 (1)老化的過程(生理、社會與心理等方面);(2)老化的態度;(3)老化的歷史與跨文化的觀點; (4)與老化相關的社會、經濟與政治議題;(5)平均壽命與人口結構的改變;(6)未來的選擇。當 方案結束後,這些參與的在職教師則被邀請參與「課程工作坊」(curriculum workshops)。在此 工作坊之中,每位教師皆需針對他們所教授的班級設計符合於其班級程度與能力的課程,且 要將培訓研習的老化知識與內涵包含於所規劃的課程之中。 此項計畫宣稱每年固定為阿克敦鎮附近的教師辦理老化教育的培訓方案,第一年即有 120 位教師參與。根據 Pratt(1981)的研究,參與此項培訓方案後,將可達到以下目的:(1)提升 教師老化教育需求的意識;(2)提供教師有關於老化的知識;(3)幫助教師發展老化教學的方案; (4)提供不同世代間合作與互動的機會;(5)培養年輕人對老化與老年人更為正向的態度;(6)增 進年輕人對老化過程與其相關的社會議題之理解;(7)幫助年輕人為其未來高齡社會的高齡生 活預做準備。

2. 佛羅里達州教師老化學術培訓計畫

「佛羅里達州教師老化學術培訓計畫」(The Academic Training in Aging for Florida Educators Project, ATAFE)是於 1987 年時由美國聯邦政府補助南佛羅里達(South Florida)大 學應用高齡學中心所發展的一項計畫(Briggs, Behncke, Gleason-Manlove, & London, 1987)。該 計畫主要是針對佛羅里達州的中小學實習教師,以培訓這些實習教師具備更正向積極的老化 態度。該項計畫共規劃 21 小時的培訓方案,其中包含 12 小時的老化知能教授課程,以及 9 小時與高齡志工的互動時間;具體而言,12 小時的培訓主要是要給予參加的實習教師們對老 化有個概觀,以便幫助他們瞭解老化的迷思與負面刻板印象,培訓方案包含的主題有五大方 面:(1)老化的概觀;(2)老化的印象;(3)代間溝通技巧;(4)老化的教學;(5)志工與代間方案。 至於 9 小時與高齡志工互動時間,主要是讓實習教師發展與增強對老化的正向積極態度,並 討論如何在教室班級內安排高齡長者與中小學生互動。 此項計畫主要為期 2 年,共計有 300 位來自南佛羅里達大學教育學院的實習教師參加。 Briggs等(1987)的研究指出,300 位實習教師在參加此方案之後,紛紛發展出對自已的老化 及一般社會大眾的老化更為正向積極的態度,且隨著這些實習教師對老化知識的增加,他們 也能夠增強其老化教學技能,將老化教育的內涵統整納入於中小學現有的課程架構之中。

3. 國家老化教導與學習學會及康乃狄克(Connecticut)州推行的學校促進世代

互動教育計畫

「國家老化教導與學習學會」(National Academy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Aging, NATLA)於 1983 年創立,創立之初稱為「認識老化中心」(Center for Understanding Aging) (UNT News, 2018)。誠如其甫創立時的名稱,該學會認為現在的年輕世代要較以前的世代能 夠生存得更久,但他們在充滿年齡歧視的環境中,若沒有適當的教育介入,將無法習得正向 積極的老化知識、態度與行為,因而積極對中小學學生提出老化教育相關的措施與研究,以

(8)

80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老化」(understanding aging)。對此,該學會便致力於提供全美有關 於老化教育的各項培訓方案、教學資源與技術的協助,希望能促進師資培育機構提供老化教 育培訓方案給幼稚園至中學的教師與行政人員,以及改善幼稚園至中學階段老化教育教材的 數量與品質(UNT News, 2018)。 1992 年 NATLA 與康乃狄克州的教育局合作推行「學校促進世代互動教育計畫」 (Advancing Generations’ Education through Schools, AGES),該計畫認為大多數的教師都沒有 受過有關於老化過程和老年照顧等老年學主題的正式培訓方案,因而主張應對教師增加有關 於老化教育的培訓方案,以使教師們能熟悉當代的議題,並藉之教導給他們的學生(State of Connecticut, 1992)。該計畫提供的教師在職培訓方案,包含五大主題:(1)老化的態度;(2)老 化的過程;(3)世代的相互互動;(4)代間教育;(5)老化與家庭。 此項計畫透過講課、影片與參訪等方式,來增進與改善教師的老化知識和態度。根據 State of Connecticut(1992)的研究,參與過此項培訓方案的教師紛紛指出:(1)培訓方案開啟 了我的視野,我將會在我的課程上與課堂上納入老化相關的教學;(2)培訓方案應該要經常的 提供給教師們,而且應該要增廣培訓的參與人員,例如學校行政人員也應參加;(3)在培訓方 案結束之後,我覺得我對於老年人與代間的議題,有著更多的瞭解與更正向的態度,我迫不 及待地想與同事們分享我參與培訓的心得。

4. 紐約州優地卡學院模式

1992年起,紐約州的老化協會(the State Association on Aging, New York State)與優地卡 學院的高齡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Gerontology, Utica College),共同合作為該州的中小學健康、 科學與家政等科目的教師提供老化教育的培訓方案,由於推行得十分成功,而被稱之為「優 地卡學院模式」(The Utica College Model)(Lucchino et al., 1997)。該模式主張要為學生發展 出對老化正向的態度,必須先從教師培訓開始,因為教師對事務的態度將會影響他們在教室 內的行為,並將之傳遞給學生,因此對教師進行培訓是推行老化教育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對 此,優地卡學院每年夏天對紐約州的教師舉辦為期兩週的夏令營密集培訓,要求參與的教師 必須住宿,因為他們認為讓參與的教師一同共進晚餐與住宿,將可以一同地分享培訓的經驗 與心得。從 1992 年起至 1997 年之間,已有 120 位紐約州的中小學教師參與了該模式的培訓 方案。 在這兩週的培訓方案安排中,分別採用多元的實施策略:(1)講述法的採用:主要包含的 主題有:a.美國社會的年齡歧視;b.老化相關的生理、心理與社會等方面的改變;c.跨文化的 老化觀點;d.人文學科的老化觀點(例如老化對藝術家的影響和文學中對老化的處理);(2)影 片欣賞法的採用:其目的是用來增強上述主題的講述內容,以使教師們能有更深入的體會與 理解;(3)實地參訪法的採用:帶領參與的教師們去參與不同類型的老人機構,參訪前會有行 前說明,參訪後亦會討論其心得與對他們老化態度的影響;(4)代間互動的採用:主辦單位會

(9)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81 安排年輕世代與年老世代一同來互動與參與,讓老、中、青不同的世代彼此討論對對方的態 度與感受,從而去分享與討論世代間互動的方式;(5)教學策略工作坊的採用:要求參與的教 師將他們的授課課程大綱帶來,並安排一位受過老化培訓的教師來指導他們如何將培訓的內 容統整納入到他們自已的課程大綱之中(Lucchino et al., 1997)。 在兩週的培訓方案之後,參與的教師還要接受質化與量化的評鑑;就前者而言,主要是 請參與教師寫下參與培訓的心得與感想;就後者而言,則是請教師們填寫老化知識與態度的 問卷,以測量其改變的情形。最後,由於該模式十分重視參與教師是否有將其培訓的知能轉 化(transfer)到其授課班級的教學之中,因而要求在培訓後的六週內要繳交一份老化教育實 施計畫,其內容必須包含:(1)對其班級的學生設計一個老化活動;(2)將其培訓的老化知能納 入於他們的授課課程之中;(3)為同校的教師辦理一個老化教育工作坊;(4)為他們的班級、學 校與社區發展一個老化教育的資源中心(Lucchino et al., 1997)。

5. 德克薩斯州教師充實行動

「教師充實行動」(Teacher Enrichment Initiatives)是由德克薩斯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市健康 科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San Antonio)於 1993 年起針對該市的幼稚 園至中學的教師,提供有關於老化知能在職培訓的課程(Pruski, Plaetke, Blalock, Marshall, & Lichtenstein, 2004; UT Health Science Center, 2015)。該中心認為要為年輕人準備高齡社會來臨 的挑戰之前,必須先訓練教師能夠具備有老化相關的知能,因而針對聖安東尼奧市附近的學 校教師提供不同型式的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包含有夏季的在職活動(summer in-service activities)、週末工作坊(weekend workshops)、放學後的指導(after school mentoring)及教 師會議(faculty meetings)等,來培訓與充實該地區學校教師老化教學的知能(Pruski et al., 2004)。

根據 Pruski 等(2004)的研究,該行動方案所提供的在職培訓方式有直接教學(direct instruction)、親自動手做活動(hands-on activities)、省思時間(reflections time)及行政雜務 協助(administrative tasks)等;其中,就直接教學而言,包含老化的相關主題有:(1)老化的 型態;(2)營養與老化;(3)不同世代的關係;(4)骨骼的變化;(5)高齡化的社會與世界;(6)口述 歷史;(7)大腦與認知的變化;(8)視覺與聽覺的變化等主題;就親自動手做活動而言,則是讓 參與的教師們親自去操作身體骨骼等的活動,以便讓教師們能夠深刻地瞭解人體的變化情 形;就省思時間而言,則是區分成較大組別或是較小組別的討論時間,讓參與的教師能分享 與討論如何將老化培訓的知能實際運用於其班級授課之中;最後,就行政雜務協助而言,該 行動方案亦要求參與的教師能協助一些培訓時間內的行政雜務,例如,報到註冊、停車引導、 發送手冊等。 以上探討了五個美國中小學教師老化教育培訓的具體實例,從中可清楚地看到國外教育 單位為推行老化教育所做的努力,如表 1 所示,從各推行實例的目標對象、實施方式與培訓

(10)

82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表 1 美國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推行實例 實例 名稱 麻薩諸塞州 老化教導與 學習計畫 佛羅里達州教 師老化學術 培訓計畫 國家老化教導 與學習學會及 康乃狄克州推 行的學校促進 世代互動教育 計畫 紐約州優地卡 學院模式 教師充實行動 德克薩斯州 目標 對象 幼稚園至中學 教師 中小學實習教 師 教師 中小學健康、科 學與家政等科目 教師 幼稚園至中學 教師 實施 方式 30個小時的在 職老化教育培 訓方案 21個小時的培 訓方案 在職培訓方案 兩週的夏令營密 集培訓方式 夏季的在職活 動、週末工作 坊、放學後的指 導與教師會議 等方式 培訓 主題 1. 老化的過程 (生理、社 會與心理等 方面) 2. 老化的態度 3. 老化的歷史 與跨文化的 觀點 4. 與老化相關 的社會、經 濟與政治議 題 5. 平均壽命與 人口結構的 改變 6. 未來的選擇 1. 老化的概觀 2. 老化的印象 3. 代間溝通技 巧 4. 老化的教學 5. 志工與代間 方案 1. 老化的態度 2. 老化的過程 3. 世代的相互 互動 4. 代間教育 5. 老化與家庭 1. 美國社會的年 齡歧視 2. 老化相關的生 理、心理與社 會等方面的改 變 3. 跨文化的老化 觀點 4. 人文學科的老 化觀點 1. 老化的型態 2. 營養與老化 3. 不同世代的 關係 4. 骨骼的變化 5. 高齡化的社 會與世界 6. 口述歷史 7. 大腦與認知 的變化 8. 視覺與聽覺 的變化等 主題三方面整理其努力的成果。反思我國,目前並未對教師進行任何年齡歧視的調查研究, 更未有推行任何有關於教師老化教育培訓的研習活動。對此,本研究期待能有拋磚引玉之功, 從而促進國內對中小學師生老化教育議題的重視。

(三)相關的實驗研究

歐美國家在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面,不僅只有上述的實務推展實例,更有相關的實驗研

(11)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83

究,以檢視對教師進行老化教育培訓的成效。以下茲探討不同實驗研究進行的「研究對象與 設計」、「培訓方案的規劃」及「實驗研究的結果」。

1. 研究對象與設計

Glass與 Knott(1981)的研究針對 162 位北卡羅來納(North Carolina)州的成年人進行 老化培訓研究,其中實驗組有 89 位,控制組有 73 位,這些參與的人員都是自願參加的。該 研究的實驗設計是採取「不等組前後測設計」模式;其中實驗組要參加六次各 2 小時的老化 培訓方案,故其培訓方案共計有 12 小時。 在 Feniak(1993)的實驗研究中,則透過設計一個代間的課程來探究小學教師與學生在此 課程結束之後,對老化態度的改善情形,其研究的對象包含有 102 位小學生及六位小學教師; 另外,其研究設計與前述的研究相較較為單純,是採取「單一組前後測設計」的模式。 在「德州教師充實行動」之中,除了推行教師老化培訓的實務工作之外,亦進行相關的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的實驗研究。例如,在 Pruski 等(2004)的實驗研究中,即針對 1998 ~2001 年一些參與培訓的教師進行不同年度的「單一組前後測設計」的實驗研究,以探究每 年培訓的教師是否都有相類似的學習成效。 在 Stuart-Hamilton 與 Mahoney(2003)的研究中,針對英國中部地區的公職人員進行老 化培訓的實驗課程。該課程參與的公職人員共有 200 人,其年齡分布從 18~80 歲皆有,平均 年齡為 42 歲。該研究所採取的實驗模式為「單一組前後測設計」,其實驗課程的時間很短, 僅設計歷時 2.5 小時的老化工作坊。

2. 培訓方案的規劃

在 Pruski 等(2004)的實驗研究中,因是直接運用「德州教師充實行動」的培訓方案, 故其實驗研究的培訓方案是完全採取德州教師充實行動的課程設計與內容。在 Glass 與 Knott (1981)的實驗研究中,其培訓方案的規劃內容大致包含:(1)什麼是老化?(2)為何需要關注 於老化議題?(3)老化對生理的改變有哪些?(4)老化對心理的改變有哪些?(5)老化對社區人 際互動的改變有哪些?(6)世代的和諧與互動。在 Stuart-Hamilton 與 Mahoney(2003)的研究 中,由於其培訓方案時間很短,故其課程規劃內容主要是一系列老化事實的講述而已。在 Feniak (1993)的實驗研究中,則未明確指陳其教師培訓的課程規劃內容。

3. 實驗研究的結果

(1)正向實驗結果

在 Glass 與 Knott(1981)的研究中,發現參與實驗研究的對象其老化態度在老化課程培 訓之後,獲得正向的改善,因此該研究推論老化培訓方案對參與者的老化態度具有正向積極 的改善效果。在 Pruski 等(2004)的實驗研究中,亦獲得正向積極的實驗結果,肯定老化培 訓方案對於充實教師老化知識與態度的功效。另外,在 Lucchino 等(1997)針對「紐約州優

(12)

84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地卡學院模式」的研究中,採取質化的測量結果,亦獲得許多正向的實驗結果,其蒐集的質 化文字資料之中,充滿著許多教師對老化培訓方案深刻體驗的心得回饋。再者,在 Stuart-Hamilton與 Mahoney(2003)的研究中,則分別對老化知識與態度做測量,經過實驗研 究的結果,發現老化的知識是可以透過短期的老化教育培訓方案來充實而獲得正向的實驗結 果;但對老化與老年人的態度則無法透過短期的培訓進行改善,因而獲得負向的實驗結果。

(2)負向實驗結果

誠如上述 Stuart-Hamilton 與 Mahoney(2003)的研究發現,老化態度是無法經過短期的 培訓方案而改變,因而獲得負向的實驗結果。另外,在 Feniak(1993)的實驗研究中,針對教 師進行老化知識的前後測,亦發現參與的教師在課程結束後,並未對其老化知識的前後測造 成顯著性的影響,因而獲得負向的實驗結果。在 Glass 與 Knott(1981)的研究中,前後測有 達到顯著的差異,獲得正向實驗結果;但在二至四個月後的追踨後測,卻發現受試者的老化 態度負向值又再度升高,表示老化培訓方案的持久性是受到質疑的,因此該研究指出懷疑老 化培訓方案成效的研究結論。

參、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方法

(一)實驗設計

根據上述的文獻分析,有的採取「單一組前後測設計」,如 Feniak(1993)、Pruski 等 (2004)、Stuart-Hamilton 與 Mahoney(2003),有的則是採取「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如 Glass 與 Knott(1981)的研究即是。基於以上的相關研究,本研究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決定採取 「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試驗研究者根據文獻所設計與發展的中小學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 案」能否提升教師的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如表 2)。 表 2 實驗設計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Y1 X Y3 控制組 Y2 Y4 註:X 表實驗處理,即實驗組接受研究者自編的「老化教育培訓方案」教學。

(13)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85

(二)研究變項

1. 自變項

本研究的自變項為有無參與「老化教育培訓方案」,是一種實驗操弄變項,分為實驗組 和控制組。其中,實驗組的中小學教師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的研習培訓;控制組則未 接受培訓。

2. 依變項

(1)教師在「老化知識量表」(包括教師對老化與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等 方面)的得分。 (2)教師在「老化態度量表」(包括教師對老化與老年人的「看法觀點」、「行為特點」、「吸 引力」、「智慧」等方面)的得分。 (3)教師在「老化教學行為意向量表」(包括教師是否樂意在其「課程」、「教法」、「教 材」上從事老化教育教學行為意向)的得分。

3. 控制變項

(1)教師在「老化知識量表」的前測得分,作為「老化知識量表」後測得分之共變數。 (2)教師在「老化態度量表」的前測得分,作為「老化態度量表」後測得分之共變數。 (3)教師在「老化教學行為意向量表」的前測得分,作為「老化教學行為意向量表」後測 得分之共變數。

二、研究工具

誠如上述文獻中所指,國內一直缺乏有關中小學教師的年齡歧視研究,因而缺乏相關的 研究工具。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發現在「老化知識」方面以 Palmore 所編製的 FAQ 最為著 名,如 Ausherman 等(1991)、Feniak(1993)、McMillon(1993)、Moseman(1992)、 Stuart-Hamilton與 Mahoney(2003)等研究皆採用。其中,根據 Palmore(1998, 1999)的研 究,可將老化知識更具體地區分為三種不同的層面,包含生理、心理與社會層面的老化知識。 其次,在「老化態度」方面,較著名的工具則有 Kogan(1961)所編的「寇根老年人態度量 表」(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KOPS),如 Ausherman 等、Glass 與 Knott(1981) 的研究均有採用。另外,在 Stuart-Hamilton 與 Mahoney 的研究中則採用了 Fraboni 等(1990) 新編的「弗勒伯尼年齡歧視量表」(The Fraboni Scale of Ageism, FSA)來進行老化態度的前 後測。綜合 Kogan 與 Fraboni 等對老化態度的研究,可將老化態度具體地區分為對老年人四 種不同的態度層面:「看法觀點」、「行為特點」、「吸引力」與「智慧」。最後,在「老化教學 行為」方面,較著名的是以 Moseman 的研究為主,他編製了一份教師老化教學行為量表,測 量中小學教師的老化教學行為與意向。在 Moseman 的研究中,對教師老化教學行為的探討主

(14)

86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要可區分成以下三個方面,包含「課程」、「教法」與「教材」,是否有加入各種老化教育內涵, 以調查教師的老化教學行為意向。 本研究根據上述工具,FAQ、KOPS、FSA 與 Moseman(1992)等,編製結構式問卷,命 名為「中小學教師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量表」,本實驗研究的前後測皆使用本量表。 其中包含有「老化知識」25 題,以是非題的形式問答,分數愈高者,表示其愈具有老化相關 的知識;「老化態度」有 32 題,以四點量表形式問答,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給 予由 1~4 的分數,當分數愈高時,表示對老人與老化持愈正向的態度;「老化教學行為意向」 有 11 題,以四點量表形式問答,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各給予由 1~4 的分數,當 分數愈高時,表示教師對老化相關議題的教學持愈正向的行為意向。 為了提高本研究工具的效度與信度,將初編的問卷進行專家效度檢驗,經三位相關研究 領域學者的意見,進行問卷的修改。另外,亦進行問卷預試,共發出 200 份問卷,回收 174 份有效問卷。利用 SPSS for Windows 10.0 的 Reliability 考驗各因素的 Cronbach’s α 值。其中, 「老化態度」刪除 14 題後,α 值為 .8442;「老化教學行為意向」刪除兩題後,α 值為 .8552, 顯示本量表在老化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上的內部一致性具有高信度。在「老化知識」部分, 使用 t-test 來考驗各個題項的鑑別度,經分析後發現 25 個題項答對者其該構面的得分也愈高, 亦代表該題項能有效地區別該構面所涉及的概念,因而在老化知識分量表方面未進行任何的 刪題。

三、實驗課程的設計

(一)實驗課程的長度

根據文獻的探討,有關教師老化培訓方案的長度,以「紐約州優地卡學院模式」的課程 實施最久,長達兩週的時間;最短的為 Stuart-Hamilton 與 Mahoney(2003)的實驗研究,其 所提供的培訓方案長度,僅有 2.5 小時。其他的培訓方案,不論是推行實例或是實驗研究,大 都介於 10~40 多小時之間,例如 Glass 與 Knott(1981)的研究為 12 小時,「佛羅里達州教師 老化學術培訓計畫」則有 21 小時,「麻薩諸塞州老化教導與學習計畫」則為 30 小時,另外, 在 Pruski 等(2004)的實驗研究,則提供約 48 小時的培訓方案。綜合上述的時數,以及考量 要求中小學教師參加研習的困難度,研究者依據 Glass 與 Knott(1981)的研究,規劃 18 小時 的研習,以安排本研究的實驗課程。

(二)實驗課程的進行方式

根據文獻的探討,有關教師老化培訓方案的進行方式十分多元。例如,在「佛羅里達州 教師老化學術培訓計畫」中,即包含有 12 小時的老化知能教授課程,以及 9 小時與高齡志工 的互動時間;在「國家老化教導與學習學會與康乃狄克州推行的學校促進世代互動教育計畫」 之中,則透過講課、影片與參訪的方式;在「紐約州優地卡學院模式」中,則包含講述法、

(15)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87

影片欣賞法、實地參訪法、代間互動法與工作坊法等方式,進行教師的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根據上述豐富多元的培訓方式,本研究亦採取講述法、影片欣賞法與工作坊法,以使培訓方 案的進行十分豐富與多元。

(三)實驗課程的單元名稱、目標與活動內容

根據上述教師老化教育的推行實例與相關實驗研究(Briggs et al., 1987; Glass & Knott, 1981; Lucchino et al., 1997; Pratt, 1981; Pruski et al., 2004; State of Connecticut, 1992),經研究者 綜合整理後,發現各個推行實例或相關實驗研究,其培訓大致上可歸納為以下八個主題:1. 人口結構與壽命延長;2.老化的生理過程;3.老化的心理過程;4.老化的社會過程;5.老化的 態度;6.老化的歷史與跨文化觀點;7.老化的社會政經討論;8.不同世代的彼此互動。因此, 研究者依據此八個主題內容,設計八個教師老化教育培訓的單元活動。另外,研究者再安排 高齡長者到研習現場實地表演,因而本研究的教師培訓方案包含九個活動單元,每一個單元 活動約進行 2 小時左右,共計有 18 小時的研究內容,如表 3 所示。 表 3 實驗課程的單元名稱與學習目標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課程活動規劃 長命百歲, 夢想成真 1. 讓教師認識世界各國人口 結構的變化情形 2. 讓教師瞭解高齡人口的增 長情形與高齡社會的來臨 速度 3. 讓教師瞭解人類平均壽命 增長的情形 1. 實驗說明與前測的實施 2. 新聞集錦:蒐集有關於「百歲人瑞」的新聞 報導與故事 3. 專題演講:人口結構的變化與平均壽命的增 長 4. 學習單:請學員以圖形繪製不同國家的人口 結構變化,並提出看法與討論 老當益壯, 活力無窮 1. 讓教師認識生理老化的變 化過程 2. 讓教師體驗生理老化的影 響情形 1. 影片欣賞: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所拍攝的「不 老騎士」真實紀錄片,記錄由平均 81 歲的高 齡長者完成機車環臺的壯舉 2. 專題演講:老年時期的身體變化及其影響 3. 體驗遊戲: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租借「彭 祖包」,以直接體驗年老的生理變化與影響 4. 學員分享:請學員們分享「老當益壯,活力 無窮」的老年人故事,以促進課堂的分享與 討論 (續)

(16)

88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表 3 實驗課程的單元名稱與學習目標(續)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課程活動規劃 老驥伏櫪, 鬥志昂揚 1. 讓教師認識老年時期的人 格、情緒等心理情形 2. 讓教師瞭解老年時期的智 力與學習能力 1. 暖身活動:「年老煉金師」的小故事,引申老 年人的生活智慧與成熟心智能力 2. 專題演講:老年時期的人格、情緒、智力與 學習能力等心理情形之變化及其影響 3. 學習單:請學員以圖形繪製年老時期人格在 性別上的變化與流質與晶質智力的變化等圖 形,並提出看法與討論 4. 學員分享:請學員們分享「老驥伏櫪,鬥志 昂揚」的老年人故事,以促進課堂的分享與 討論 老成持重, 成就非凡 1. 讓教師認識老年時期的人 際社交互動情形 2. 讓教師瞭解老年時期的處 事能力與對社會的貢獻 1. 暖身活動:高齡長者「終身成就獎」的推薦 活動,藉此讓學員們認識與討論高齡長者的 成就與對社會的卓越貢獻 2. 專題演講:老年時期的人際、社交、社會貢 獻等議題與重要性 3. 學員分享:請學員們分享「老成持重,成就 非凡」的老年人故事,以促進課堂的分享與 討論 樂齡形象, 深入我心 1. 讓教師認識社會文化中對 老年人與老化的迷思與刻 板印象 2. 重塑教師高齡長者的新形 象,以對老化具有正確的認 識與觀點 1. 影片欣賞(負面):電影《有你真好》,當小 孫子遇見老祖母時的片段 2. 影片欣賞(正面):臺東社教館「老人大學」 活動影片 3. 小組討論:從「報章雜誌」、「傳播媒體」、「讀 物小說」、「諺語笑話」中,分析與批判當代 社會所充斥的老化迷思與偏見 4. 腦力激盪:思考如何在社會文化中重塑高齡 長者新形象的策略與方法 5. 學員分享:請學員們分享各種對高齡長者與 老化正、負面的故事、報導與相關資料等, 以促進課堂的分享與討論 (續)

(17)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89 表 3 實驗課程的單元名稱與學習目標(續)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課程活動規劃 老人意義, 時空轉換 1. 讓教師認識老年人的意義 與地位,在歷史上有著不同 的變化 2. 讓教師瞭解在不同的文化 與區域中,老年人的意義與 地位亦有所不同 1. 暖身活動:以「時空隧道」方式,將不同時 代與區域的老人意義與地位,製作成時空隧 道,讓學員們遊走其中,感受老人意義與地 位的時空轉換 2. 角色扮演:請學員們以「角色扮演」的方式, 具體表現不同時空下老人的意義與地位 3. 學員分享:請學員們分享不同時代與區域的 老人意義與地位的相關資料,以促進課堂的 分享與討論 富強社稷, 老石支撐 1. 讓教師認識老年人對國家 社會發展的影響與貢獻 2. 讓教師認識老年人對國家 政治發展的影響與貢獻 3. 讓教師認識老年人對國家 經濟發展的影響與貢獻 1. 新聞集錦:蒐集有關於「老年人對社會政經」 影響的新聞報導與評論 2. 專題演講:老年人對國家社會、政治與經濟 發展的影響與貢獻 祖孫情深, 歡喜互動 1. 讓教師認識代間學習的意 義與互動方式 2. 讓教師瞭解不同世代互動 的需求與策略 3. 讓教師學習規劃代間互動 方案的能力與執行力 1. 影片欣賞:《活化歷史》是由新光人壽慈善基 金會與果陀劇場所合作推動的阿公阿嬤說故 事活動,由民視異言堂負責拍攝的紀錄片 2. 專題演講:代間學習方案的意義、需求、方 式與策略等 3. 小組討論:請學員們分組設計一個有關於代 間互動的活動,並於課堂上分享與討論 現場認識, 迎向老年 1. 讓教師親眼目睹高齡長者 成功老化的風采 2. 讓教師瞭解退休後的生活 仍然是可以很充實與具有 活力 1. 表演活動:邀請老人表演團隊到研習營現 場,表演戲劇舞蹈給學員們觀看 2. 心得分享:在老人表演結束後,讓學員們分 享觀看的心得與感受

四、實驗研究的對象與實施

本研究實驗組的實施,考量教師在學期間有學校課務的要求,因而利用暑假期間,採取 密集式的兩天研習營,每天約進行 9 小時,共計有 18 小時,在臺南市新營區某一國小內舉行。 共有 50 位來自臺南市各地區的中小學教師報名,有七位教師未報到,計有 43 位教師參與前 測;再者,第二天由於部分教師未參與,導致個案的流失,故僅有 33 位教師參加後測。另參

(18)

90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與本研究控制組的中小學教師共計有 54 位,主要是以嘉義縣民雄鄉內某大學教育所的在職專 班學生為樣本,由於該班只有 30 位左右的中小學教師,相較於實驗組的報名人數明顯不足, 因而研究者再委請數位熟識的中小學教師協助邀請。控制組的前測共有 54 位教師,後測亦因 個案流失,最後有 51 位教師參與。

五、實驗研究的假設

假設 1: 實驗組教師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在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 向上的得分,顯著比其培訓前佳。 假設 1-1: 實驗組教師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在「老化知識量表」上的後測 得分,顯著比其前測得分高。 假設 1-2: 實驗組教師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在「老化態度量表」上的後測 得分,顯著比其前測得分高。 假設 1-3: 實驗組教師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在「老化教學行為意向量表」 上的後測得分,顯著比其前測得分高。 假設 2: 控制組教師未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在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 向上的得分,無顯著性差異。 假設 2-1:控制組教師未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在「老化知識量表」上的前後 測得分,無顯著性差異。 假設 2-2:控制組教師未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在「老化態度量表」上的前後 測得分,無顯著性差異。 假設 2-3:控制組教師未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在「老化教學行為意向量表」 上的前後測得分,無顯著性差異。 假設 3: 實驗組教師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在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 向上的得分,顯著比控制組教師佳。 假設 3-1:實驗組教師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在「老化知識量表」上的後測 得分,顯著比控制組教師高。 假設 3-2:實驗組教師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在「老化態度量表」上的後測 得分,顯著比控制組教師高。 假設 3-3:實驗組教師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在「老化教學行為意向量表」 上的後測得分,顯著比控制組教師高。

(19)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91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假設 1 的考驗結果

誠如假設 1 所指,實驗組教師在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其老化知識、態度與教 學行為意向上的得分,將顯著比其培訓前佳。根據表 4,實驗組教師在兩天的研習營後,其老 化知識從平均答對 15 題,增加到 17 題;在老化態度方面,從平均數 2.914 增加至 2.994;在 老化教學行為意向方面,從平均數 2.983 增加至 3.243。以上數值,經過相依樣本 t 檢定之後, 皆達到顯著水準,表示實驗組教師在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其老化知識、態度與教 學行為意向上的得分,顯著比其培訓前佳。所以,假設 1-1、1-2 與 1-3 成立。 表 4 實驗組前後測差異性檢定 前測 後測 層面 平均數標準差 平均數標準差 t p 老化知識(N=33) 15.0912.638 17.0002.872 -3.411 .002 老化態度(N=27) 2.9140.264 2.9940.227 -2.200 .037 老化教學行為意向(N=28) 2.9830.525 3.2430.502 -2.369 .025

二、假設 2 的考驗結果

誠如假設 2 所指,控制組教師未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在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 行為意向上的得分,無顯著性差異。根據表 5 所示,控制組教師在未接受老化教育的培訓方 案之下,其老化知識的前後測平均答對題數,皆維持在 15 題左右;在老化態度方面,則出現 後測稍低的情形;在老化教學行為意向方面,其前後測都維持在 3 左右。以上數值,經過相 依樣本 t 檢定後,皆未達到顯著水準,表示控制組教師在未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的情況 下,其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上的前後測得分,無顯著性差異。故假設 2-1、2-2 與 2-3成立。

三、假設 3 的考驗結果

誠如假設 3 所指,實驗組教師在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其在老化知識、態度與 教學行為意向上的得分,顯著比控制組教師佳。根據表 6 所示,可清楚地發現在獨立樣本 t 檢定之後,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測之間,無顯著性的差異存在。但在實驗組教師經過兩天的

(20)

92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表 5 控制組前後測差異性檢定 前測 後測 層面 平均數標準差 平均數標準差 t p 老化知識(N=51) 15.0593.036 15.5492.633 -1.382 .173 老化態度(N=47) 2.9630.236 2.9130.169 -1.942 .058 老化教學行為意向(N=50) 3.0090.513 3.0610.409 0-.074 .466 表 6 控制組與實驗組各層面之差異性檢定 控制組 實驗組 層面 平均數標準差(樣本數) 平均數標準差(樣本數) t p 老化知識(前測) 14.9073.055(N=54) 15.0472.786(N=43) 0.232 .817 老化態度(前測) 2.9590.239(N=52) 2.9390.247(N=38) -0.402 .688 老化教學行為意向(前測) 3.0340.518(N=54) 2.9230.489(N=37) -1.029 .306 老化知識(後測) 15.5492.633(N=51) 17.0002.872(N=33) 2.380 .020 老化態度(後測) 2.9060.169(N=49) 3.0110.229(N=31) 2.350 .021 老化教學行為意向(後測) 3.0610.409(N=50) 3.2670.482(N=33) 2.087 .040 研習營後,比較兩組的後測結果,發現實驗組教師的老化知識增加到平均答對 17 題,較控制 組教師仍然維持 15 題的情形為高;在老化態度方面,實驗組教師的平均數增加到超過 3,較 控制組教師仍然維持 3 以下的情形為佳;在老化教學行為意向方面,實驗組教師的平均數增 加至 3.267,較控制組教師仍然維持在 3 左右的情形為佳。且以上數值經獨立樣本 t 檢定後, 皆達到顯著水準,表示實驗組教師在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後,其老化知識、態度與教 學行為意向上的得分,顯著比控制組教師佳。故假設 3-1、3-2 與 3-3 成立。 綜合上述的考驗結果,本研究獲得正向的實驗結果,如同 Glass 與 Knott(1981)的研究 指出,老化培訓方案對參與者的老化態度具有正向積極的改善效果;在 Pruski 等(2004)的 研究中亦指出,老化培訓方案對教師有改善老化知識與態度的功效;在 Stuart-Hamilton 與 Mahoney(2003)、Lucchino 等(1997)的研究中,亦同樣對老化培訓持正向肯定的研究結論。 然為何 Stuart-Hamilton 與 Mahoney 的研究,發現老化態度未能於培訓方案後有顯著的改變, 而獲得負向的實驗結果。研究者認為,除了因該研究的研習時間過短之外,培訓方案的安排 內容亦具有重要的影響。例如,研究者在這兩天的實驗觀察中發現,第九個單元活動「現場 認識、迎向老年」的安排,具有重要的影響。在該場次的活動中,研究者特地邀請了臺南市 某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主任,帶領 12 位阿公與阿嬤的表演團隊,於研習現場內進行表演活動。

(21)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93 當這些 70、80 歲的長者在現場載歌載舞時,研究者明顯感受到研習教師們的震撼與感動,因 長者的活力與達觀,充分驗證著其他單元活動中所提及的理論與概念,因而讓本次的研習活 動不僅讓參與的教師滿載而歸,也在前後測的考驗中獲得了顯著性的研究結論。 然本次的實驗課程僅有 33 位教師參加,雖然實驗成效顯著,但這 33 位教師只是「滄海 一粟」而已,無法讓老化教育順利於中小學內推展。對此,研究者主張我國在面對高齡社會 來臨之際,宜重視老化教育的實施,尤其是對中小學教師進行老化教育的培訓工作,更是刻 不容緩的教育新議題。邇來各地方政府常強調要建立其城市為「高齡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y),實言之,此項政策的實踐,有賴於老化教育的推行,更有賴於對教師進行老化教育的 培訓工作。換言之,在教師具有正確的老化知識、正向的老化態度與積極的老化教學行為意 向時,年輕的學子們才能消弭其錯誤的老化迷思、負面的老化偏見與歧視的老化行為,從而 才能建立起一座對高齡長者友善的城市。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本研究假設 1-1、1-2、1-3 獲得支持,亦即表示實驗組教師在接受「老化教育培訓 方案」後,其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上的得分,顯著比其培訓前佳。故老化教育培 訓方案可有效地改善中小學教師的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從而充實其從事老化教 學的認知、促進其教學的情意,以及擴展其教學的技能。 (二)本研究假設 2-1、2-2、2-3 獲得支持,亦即表示控制組教師在未接受「老化教育培 訓方案」的情況下,其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上的前後測得分,無顯著性的差異。 所以,有無接受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對是否能有效地改善中小學教師的老化知識、態度與教 學行為意向,具有影響力。 (三)本研究假設 3-1、3-2、3-3 獲得支持,亦即表示實驗組教師在接受「老化教育培訓 方案」後,其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上的得分,顯著比控制組教師佳。所以,對教 師進行老化教育培訓方案,可有效改善中小學教師的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

二、建議

(一)教育行政機關宜具體開辦在職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以改善中小學教師的

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

本研究建議教育行政機關宜體察時勢,因應人口結構的老化與平均壽命的延長,具體開 辦在職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以改善教師的老化知識、態度與教學行為意向,從而充實其 從事老化教育的認知、情意與技能。

(22)

94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二)師資培育單位宜具體開設職前教師老化教育相關的學分課程,以充實其未來

從事老化教育的認知、情意與技能

本研究建議對教師老化教育的培訓,不應只限於在職教師,應積極地要求於師資培育階 段的學生修習高齡學等相關的學科知識,以充實其未來從事老化教育的認知、情意與技能。

(23)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95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李燕鳴、傅振宗、張慈桂(2002)。臺灣地區老年人自殺及自傷死亡率之變化趨勢。台灣家庭 醫學雜誌,12(1),9-18。

【Li, Y.-M., Fu, C.-T., & Chang, T.-K. (2002). Trends of suicide among the elderly in Taiwan

.

Taiwan Journal of Family Medicine, 12(1), 9-18.】

林佳瑩、蔡毓智(2004,4 月)。臺灣地區自殺死亡人口結構分析:1991-2001 年。論文發表 於臺灣人口學會九十三年度年會,臺北市。

【Lin, C.-Y., & Tsai, Y.-C. (2004, April).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uicide deaths in Taiwan: 1991-2001.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aiwan Population Society’s 93 Annual Conference, Taipei, Taiwan.】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5 至 150 年)。臺北市:作者。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2016). Population Estimation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2016-2061). Taipei, Taiwan: Author.】

單文經(2016)。Dewey 良師論與職前師培課程主張評析。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2),1-28。 doi:10.6209/JORIES.2016.61(2).01

【Shan, W.-J. (2016). Critical analysis of J. Dewey’s thoughts on good teachers and the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61(2), 1-28. doi:10.6209/JORIES.2016.61(2).01】

二、外文文獻

Ausherman, J. A., White, D. M., & Chenier, T. C. (1991). Junior high health teacher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bout ag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aging education.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17(4), 391-401. doi:10.1080/0360127910170408

Briggs, H., Behncke, C. M., Gleason-Manlove, J., & London, J. (1987). Teaching aging: A series of training modules on aging for educator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295085)

Davis, D. (1990). Aging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A survey of national adopted curricul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ayetteville, AR.

Fahr, A. V. (2004). Representation of the elderly in counselor education textbook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Kalamazoo, MI.

Feniak, M. (1993). Effects of an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 on children’s and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aging and seniors’ attitudes toward volunteering in the school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Windsor, Windsor, Ontario, Canada.

Fraboni, M., Saltstone, R., & Hughes, S. (1990). The Fraboni scale of ageism (FSA): An attempt at a more precise measure of ageism. Canadian Journal on Aging, 9(1), 56-66. doi:10.1017/

(24)

96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S0714980800016093

Glass, J. C., & Knott, E. S. (1981).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 workshop on aging in changing middle-aged adults’ attitudes toward the aged.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205805)

Huang, C.-S. (2012). A study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ag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ing education in Taiwan.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38(11), 812-823. doi:10.1080/03601277.2011.645446

Klein, D. A., Council, K. J., & McGuire, S. L. (2005). Education to promote positive attitudes about aging.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31(8), 591-601. doi:10.1080/03601270591003355

Kogan, N. (1961).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a scale and an examination of correlate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2(1), 44-54. doi:10.1037/h0048053 Krout, J. A., & Wasyliw, Z. (2002). Infusing gerontology into grades 7-12 social studies curricula.

The Gerontologist, 42(3), 387-391. doi:10.1093/geront/42.3.387

Langer, N. (1999). Changing youngsters’ perceptions of aging: Aging education’s role.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5(6), 549-554. doi:10.1080/036012799267611

Levy, B. R., Slade, M. D., Kunkel, S. R., & Kasl, S. V. (2002). Longevity increased by positive self-perceptions of ag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3(2), 261-270. doi:10. 1037/0022-3514.83.2.261

Lucchino, R., Lane, W., & Ferguson, K. D. (1997). Aging content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Gerontology & Geriatrics Education, 18(2), 37-49. doi:10.1300/J021v18n02_03 McMillon, G. M. (1993). Aging: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vocational home economics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Stillwater, OK.

Montepare, J. M., & Zebrowitz, L. A. (2002). A social-developmental view of ageism. In T. D. Nelson (Ed.), Ageism: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e against older persons (pp. 77-125). London, UK: The MIT Press.

Moseman, L. A. (1992). Intermediate-level elementary teachers’ knowledge about aging and classroom aging education practices: An exploratory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Lincoln, NE.

Okoye, U. O. (2004). Knowledge of aging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South-Eastern Nigeria.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30(6), 481-489. doi:10.1080/03601270490445096

Ortmeyer, L. E. (1981). Ageism and sexism: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a 70-85 year-old female, male, and person, and how attitudes relate to knowledg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Washington, DC.

(25)

黃錦山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97

Palmore, E. B. (1998). The facts on aging quiz. New York, NY: Springer.

Palmore, E. B. (1999). Ageism: Negative and positive. New York, NY: Springer.

Pasupathi, M., & Lockenhoff, C. E. (2002). Ageist behavior. In T. D. Nelson (Ed.), Ageism: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e against older persons (pp. 201-246). London, UK: The MIT Press. Pratt, F. (1981). What’s it all about?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221405)

Pruski, L. A., Plaetke, R., Blalock, C. L., Marshall, C. E., & Lichtenstein, M. J. (2004). The stealth gerontology program: Training teachers to infuse aging and age-related content into public school classroom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30(8), 691-710. doi:10.1080/03601270490483913 Russell, J. F. (1979). Aging in the public school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4(1), 19-24. doi:10.

1080/0360127790040102

State of Connecticut. (1992). Strengthening the school community connection: Schools in an aging society.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68057)

Stuart-Hamilton, I., & Mahoney, B. (2003). The effect of aging awareness training on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s, older adult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9(3), 251-260. doi:10.1080/ 713844305

Tsukada, N., & Tatara, T. (2005). Gerontology programs in Japanese high education: A brief history,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Gerontology & Geriatrics Education, 26(1), 97-115. doi:10. 1300/J021v26n01_07

UNT News. (2018). Institute to train teachers about aging issues. Retrieved from http://news. unt.edu/news-releases/institute-train-teachers-about-aging-issues.html

UT Health Science Center. (2015). Teacher enrichment initiatives. Retrieved from http://teach healthk-12.uthscsa.edu/

Wircenski, M., Walker, M., Allen, J., & West, L. (1999). Age as a diversity issue in grades K-12 and in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5(6), 451-500. doi:10.1080/036012799267576

(26)

98 教師老化教育培訓方案 黃錦山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2018, 63(2), 73-98

doi:10.6209/JORIES.201806_63(2).0004

Effects of Aging Education Training 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Toward Aging

Chin-Shan Huang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ging populatio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because people are living longer. Older people are often portrayed as insignificant, unhealthy, sad, and dependent in contemporary cultures and values. Therefore, it is pertinent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toward aging and older people held by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an 18-hour Aging Education Training (AET) program to test whether it influenced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the participants. Overall, 33 teachers were in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1 teachers were in a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eachers who joined the AET program had improved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toward aging people after the training program. Convers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teaching behavior toward aging people in the teachers who did not join the AET program. Overall, the teachers who joined the AET program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teaching behavior toward aging people compared with the teachers who did not join the AET program.

Keywords: ageism, aging education, attitudes toward aging, knowledge of aging, teaching behavior intention toward ag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Chin-Shan Huang, E-mail: aducsh@ccu.edu.tw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輔導知能研習會實施計畫

Valor acrescentado bruto : Receitas do jogo e dos serviços relacionados menos compras de bens e serviços para venda, menos comissões pagas menos despesas de ofertas a clientes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Shared readings: modeling comprehension, vocabulary, text structures, and text features for older readers, The Reading Teachers, Vol. Read

* School Survey 2017.. 1) Separate examination paper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the two strands, with common questions set in Papers 1A & 1B for the common topics in

Since it is so, what do we cultivate for?People are looking for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mental state, and the courage or wisdom to face the hard moments.. But the ways of improving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