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647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6475"

Copied!
1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彰化縣拳擊發展史之研究(1949-2008) THE RESEARCH OF BOXING DEVELOPMENT IN CHANGHWA (1949-2008). 研 究 生:張培超 撰 指導教授:黃彥翔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6 月 臺中市.

(2)

(3) II.

(4) III.

(5) 論文名稱:彰化縣拳擊發展史之研究(1949-2008). 總頁數:171頁. 院校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一百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張培超. 指導教授:黃彥翔 博士. 中文摘要 拳擊不但風行於世,也被稱作「勇敢者的運動」 ,更是奧運會長久以來的正式 比賽項目之一。拳擊運動在臺灣發展至今已超過一甲子,早期在亞運會、亞洲盃 等國際賽會中,更有穿金戴銀的優異表現,但近來除女子選手成績較佳外,男子 選手表現並不理想。雖臺灣拳界人士均意圖振興,但從國中至大專基層選手人數 依序遞減的現象,卻可看出拳擊運動發展面臨瓶頸。拳擊傳入臺灣始自日治時代, 臺灣的拳擊界能自成一家,而且有系統的能代代相傳的只有彰化縣二林鎮洪欽懋 老師,臺灣的拳擊發展史,二林鎮拳擊健兒是極為重要的一頁。本研究為質性研 究(1940∼2008),資料分析主要採用敘說分析,研究可信任性的建立包括參與者檢 核,同儕檢核、撰寫研究彰化縣拳擊運動發展歷程等。研究對象是拳擊領域的代 表人物,蘇竹源、洪協、洪漢緣、王正禮、黃傳賢、林明佳、顏宏光等…,如何 解決臺灣拳擊運動當前的困境,提升拳擊運動風氣,是首要課題。本研究旨在回 顧臺灣拳擊運動發展沿革、及成績回顧,並指出當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期能提 出改善建議,提供未來相關研究及發展歷程之參考。. 關鍵詞:拳擊、歷史、發展歷程、洪欽懋. I.

(6) Title of Thesis: The history of boxing in Chunghwa (1949~2008) Name of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Sport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Graduate date: June 2012. Degree Conferred: M.P.E.. Name of Student: Pei-Chao Chang. Adviser: Yen-Hsiang Huang. Abstract Boxing is not only popular in this century, but also has been called “The sport of brave”. Moreover, it is one of the compete items in Olympic Games and has been developed more than 60 years in Taiwan which resulted in a great merit by wining several medals in early Asian Olympic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games. But in recent years, female contestant has better results than male contestant. Although, players in the boxing region are wholehearted, the amount of participants are getting less from Junior high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this is obvious a bottlenec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xing sport. Boxing was introduced to Taiwan from Japan in the early of 20th centry. With Master Hung, Chin-Mao’s systemically passed down of Boxing to his apprentices; boxing sport was then being able to have a concrete foundation. This research is a histroical study (1940~2008),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were mainly based on the narrate analys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redibility, which will also be compos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promotion of boxing in Chunghwa. The research subjects focuses on boxing Masters who were merited in boxing industry, including Mr. Su, Mr.Hon, Mr.Hon, Mr.Wang, Mr.Hwang, Mr.Lin and Mr.Yan Etc. The research will mainly highlight the current boxing difficulties and the way to improve boxing atmosphere in society. The research reviewed the box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aiwan, as well as II.

(7) discussed about some current problems. Hopefully, the findings of this suty can provide any information for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boxing sport.. Keywords: Boxing, History, Develoment process, Hung, Chi-Mao. III.

(8) 謝 誌 歷經二年的研究與學習,終於辛苦取得碩士學位,願將這一份榮耀歸功於許 多人對我的幫助和支持。研究所進修生涯辛苦的原因是本就有的工作與學業需兼 顧再加上教授交付的作業等等,如高等應用統計學是一個難題,如何分析、解釋, 多變量統計,又是一門大學問,真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且不得不突破。面對這 樣較不擅長的領域,回想開始之茫然無措不知如何著手、卻步,也曾蒙起放棄的 念頭,就如蠟燭兩頭燒,非有過人的體力和毅力,實無法完成。在此感謝國立臺 灣體育運動大學給予研究進修的機會,讓我能再次重拾書本,擴展人生的視野。 從選手到裁判,在拳擊運動比賽從事裁判工作近 17 年,拳擊運動一直是我的驕傲, 每次比賽時可看到選手學習成長的喜悅,如今再投入研究的工作,使我對拳擊運 動發展史之研究有了更加深層的認識與了解,希望以此研究成果,能對拳擊界盡 一點棉薄貢獻。 本研究得以完成,需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黃彥翔主任,在 論文寫作期間不斷的鼓勵並提供相關資料,對論文的架構及遣詞用字給予細心指 正;接著要感謝所有曾經為我們授課的各科指導老師,由於您的教導,促進個人對 研究增添該有的學識與涵養;感謝口試委員翁教授建成,對於論文闕漏與不足之 處,提出精闢意見並指導修改補正,使本論文內容漸趨深入、充實;另感謝口試委 員王教授建興,對於論文提供寶貴建議及正確指引,俾於本論文之撰寫更加完整 與嚴謹。 此外,在資料蒐集期間,感謝拳擊的先進們,不但讓我有機會了解拳擊運動 的過去,更提供我寶貴的記錄資料,因為大家提供資料並撥空接受訪談,使本文 得以順利完成。感謝研究所全體同班同學們互相幫忙及鼓勵,更感謝國立臺灣體 育運動大學蘇文仁校長及指導老師們,謝謝您們的加油打氣,最後要感謝的是母 親及愛妻瑞娟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對家庭的照顧讓我在進修期間,心無旁 鶩沒有後顧之憂,始得以完成學業,再次獻上我對母校無限的感激與謝意。 IV.

(9) 謹將此作獻給所有愛護及支持協助我的人,謹將論文付梓的喜悅,願與大家 共同分享。. 張培超謹誌於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2012 年 6 月. V.

(10) 目 錄 中文摘要 ...................................................................................................................... Ⅰ 英文摘要 ...................................................................................................................... Ⅱ 謝誌 ............................................................................................................................... Ⅲ 目錄 ............................................................................................................................... VI 表目錄 .......................................................................................................................... IX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4 第五節 本研究之重要性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拳擊運動的起源 ............................................................................................ 7 第二節 拳擊運動簡史與演進 .................................................................................. 13 第三節 臺灣拳擊發展歷程 ...................................................................................... 17 第四節 彰化縣拳擊運動的發展 .............................................................................. 25 第五節 彰化縣拳擊史略 .......................................................................................... 35 第六節 臺灣拳擊運動的轉化 .................................................................................. 38 第七節 本章總結 ......................................................................................................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6 第二節 研究邏輯與流程 .......................................................................................... 5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 53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參與者 .............................................................................. 55 VI.

(11) 第五節 信度與效度 ................................................................................................ 57 第六節 資料蒐集方式 ............................................................................................ 59. 第四章 訪談結果與問題分析 .............................................................................. 60 第一節 訪談結果 .................................................................................................... 60 第二節 問題分析 .................................................................................................... 90 第三節 本章小結 ....................................................................................................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4 第一節 結論 ............................................................................................................ 94 第二節 建議 ............................................................................................................ 98 第三節 未來的研究課題 ...................................................................................... 102. 參考文獻 .................................................................................................................... 103 附錄一:專家內容效度審查小組成員資料 ........................................................ 119 附錄二:專家效度指導邀請函 ............................................................................ 110 附錄三:故李基鴻先生奮鬥史 ............................................................................ 111 附錄四:故洪振聲先生奮鬥史 ............................................................................ 115 附錄五:故邱新河先生奮鬥史 ............................................................................ 117 附錄六:故顏志銘先生奮鬥史 ............................................................................ 119 附錄七:洪村勇先生拳擊生涯 ............................................................................ 123 附錄八:謝春雄先生拳擊生涯 ............................................................................ 125 附錄九:彰化縣立二林國中拳擊運動盛衰四個時期 ........................................ 129 附錄十:締造拳壇的奇葩林明佳 ........................................................................ 138 附錄十一:臺灣省體育會 拳擊協會歷任理事長、總幹事、裁判長一覽表 .. 141 附錄十二:中華民國拳擊協會 ............................................................................ 145 附錄十三:中華民國拳擊協會章程 .................................................................... 147 附錄十四:中華民國拳擊協會李武男理事長公開的一封信 ............................ 156 附錄十五:彰化縣體育總會拳擊委員會組織章程 ............................................ 160 VII.

(12) 附錄十六:彰化縣二林鎮體育會拳擊委員會歷屆主任委員 ............................ 163 附錄十七:綜合相關照片 .................................................................................... 164 附錄十八:訪談合照相片 .................................................................................... 167 附錄十九:臺灣各地區拳擊代表人物分佈 ........................................................ 169. VIII.

(13) 表目錄 表 2-1 國際業餘拳擊總會資料表 ................................................................................ 12 表 2-2 臺灣拳擊發展一覽表 ........................................................................................ 18 表 2-3 臺灣地區拳擊選手參加歷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一覽表 .................................... 22 表 2-4 歷屆亞洲拳擊錦標賽參加隊職員一覽表(含大會裁判) ................................. 23 表 2-5 彰化縣體育會拳擊委員會暨彰化縣體育運動總會拳擊委員會 .................... 27 表 2-6 彰化縣拳擊運動代表性人物 ............................................................................ 29 表 2-7 業餘拳擊的量級 ................................................................................................ 39 表 2-8 職業拳擊的階級 ................................................................................................ 40 表 3-1 受訪者資料表 .................................................................................................... 55 表 3-2 訪談時間地點 .................................................................................................... 56. IX.

(14) 圖目錄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49 圖 3-2 研究邏輯大綱 .................................................................................................... 50 圖 3-3 研究流程圖 ........................................................................................................ 52. X.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 三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第 四 節 名 詞 解 釋;第 五 節 本 研 究 之 重 要性,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拳 擊 傳 入 臺 灣 始 自 日 治 時 代 , 臺 灣 的 拳 擊 界 能 自 成 一 家,而且有系統且能代代相傳的只有彰化縣二林鎮洪欽懋老 師,臺 灣 的 拳 擊 發 展 史,二 林 鎮 拳 擊 健 兒 是 極 為 重 要 的 一 頁 , 因為有這樣的體認,二林鎮鄉民在很早以前,就有編寫二林 鎮拳擊運動發展歷史的想法,可是,從多方面檢視,這是一 件不容易的工程,因此,二林鎮拳擊運動發展史的編寫一再 推遲。 彰化縣拳擊運動,在洪欽懋老師的播種及眾多前輩的耕 耘下人才輩出,為臺灣的拳擊歷史,創下許多光榮紀錄。自 西 元 1940年 洪 欽 懋 老 師 返 回 二 林 鎮 後 , 創 立 彰 化 縣 拳 擊 訓 練 中心,開始培養拳擊選手,截至目前為止,已經造就多位國 際拳擊裁判以及國際選手,對於臺灣拳擊運動的發展舉足輕 重 , 可 稱 之 為 「 臺 灣 拳 擊 之 父 」。 因 此 本 研 究 旨 在 為 探 討 彰 化 縣 拳 擊 發 展 史( 1949-2008)之 相 關 研 究 , 希 望 能 藉 由 研 究 早 期彰化縣拳擊運動的發展背景與歷史,藉以探索拳擊運動在 臺灣特殊的環境下,如何萌芽及發展,期望能找出早期拳擊 先進們,為拳擊運動推展時所抱持的熱忱與刻苦精神,進而 凝聚拳擊界的共同意識。 1.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彰化縣拳擊發展史的真相,並藉其 了解臺灣拳擊運動發展過程與歷史,以作為臺灣拳擊運動應 興應革之借鏡。本研究希望藉由相關文獻之探討,來尋求以 下兩個意義: 一、目前臺灣拳擊相關論著,有關於拳擊歷史部份,內容較 簡化,未有系統化之相關論著出版,因此研究者以此內 容為主題深入研究,藉以釐清出臺灣彰化縣拳擊發展歷 史的真相,對於拳擊運動發展有其必要性。 二、拳擊運動逐漸式微,冀望透過本研究的內容,讓臺灣拳 擊界人士了解和掌握臺灣拳擊運動發展的昨日,藉由了 解昨日拳擊運動的推展過程中去尋找今日拳擊運動推展 相 關 問 題 解 決 之 智 慧 , 更 進 而 規 劃 拳 擊 運 動 的 明 日 遠 景。本論文希冀提供拳擊同好們能以歷史角度來思考拳 擊運動的興革,以作為彰化縣拳擊運動發展之借鏡,此 為本論文之用意。 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 一、了解臺灣拳擊運動起源。 二、了解臺灣拳擊運動的發展史與演進。 三、了解臺灣拳擊與彰化縣拳擊運動的發展。 四、了解臺灣拳擊運動的轉化。 五、了解彰化縣拳擊運動中具有重要貢獻人物之歷史淵源。. 2.

(1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的範圍 ( 一 )就 時 間 而 言 : 從 民 國 3 8 年( 1 9 4 9 )至 民 國 9 7 年( 2 0 0 8 ) 時 期,以 國 民 政 府 來 臺 後 的 一 段 時 期 為 主。 (二)就對象而言:主要以彰化縣拳擊運動起源與發展、日 據時期拳擊運動傳入臺灣的背景與發展、 國民政府來臺後拳擊運動的發展、拳擊運 動比賽實施的情形、拳擊運動與國際交流 之 情 形,藉 以 探 討 出 臺 灣 拳 擊 運 動 的 沿 革。 二、研究的限制 由於資料來源不易,部份課題無法詳細的深究,為本研 究的限制。此課題僅能根據些許資料加以整理分析。. 3.

(18)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 拳 擊 ( 英 語 : boxing; 日 文 : 早 期 使 用 漢 字 拳 闘 , 現 今 使 用 假 名 ボ ク シ ン グ ): 別名西洋拳,是一項兩位選手使用拳頭進行攻擊與防禦 的 體 育 運 動 , 具 有 悠 久 的 歷 史 ( 維 基 百 科 , Jimmy Donal " J i m b o " Wa l e s , 2 0 0 1 )。 拳 擊 是 雙 手 戴 上 特 製 的 柔 軟 手 套 , 在 一定規則限制下,兩人互相進行攻擊與防衛的一項對抗,被 人們稱為勇敢者的運動。 二 、 歷 史 ( H i s t o r y ): 歷史是指人類過去的活動,這些過去事實的本身,或過 去事實經由史家整理研究而展現的成果都可稱歷史。歷史也 是指人類經驗的記錄,人類的經驗構成文化,用文字表達出 來,便是廣義的歷史,除文字外,尚包括史前傳說與古器物 的遺存。歷史是事實之記載或事實本身謂之歷史,包括人類 生活之一切現象,既宇宙全體及其各部分亦無不在刻刻變化 之中,而皆自有其歷史,從前義則專指此廣大的變化之考察 及敘述。 三、發展歷程: 人類於生活經驗中開啟進步所經歷的過程,也就是一個 人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本研究所指之歷史乃彰化縣拳擊運動 的 發 展 歷 程 與 記 錄 個 人 的 成 長 所 經 歷 磨 練 過 程 的 價 值 與 意 義。. 4.

(19) 第五節 本研究之重要性 研究彰化縣拳擊發展史之研究的重要用意有三:一是感 謝洪欽懋老師和其拳擊子弟兵數十年的堅持與努力,在拳壇 奮戰數十年,打響了彰化縣拳擊的名聲,在體壇創造了彰化 縣奇蹟,彰化縣民同感榮耀;二是記錄彰化縣拳壇豪傑堅忍 不屈的訓練過程,以及浴血奮戰不懈與力爭上游的精神,為 彰化縣拳擊子弟留下可貴的學習榜樣;三是以發展拳擊的歷 史過程與事實,奠定我彰化縣拳擊健兒在臺灣拳壇不可動搖 的地位。 目前拳擊運動在臺灣已是眾所皆知的運動,另一方面近 幾年以健身為傾向的拳擊俱樂部陸續成立後,提供了想從事 拳擊運動的人另一種選擇。以目前參加的選手人數中,可得 知從前不同的是,參加比賽選手的結構已從社會拳擊運動人 口較多的情形轉為學校拳擊運動人口較多的情況,這種情勢 的轉變使研究者深思到許多拳擊的相關問題,如:臺灣拳擊 運動是何時進入到彰化縣本土?而彰化人是何時開始接受正 規的拳擊練習?臺灣人自己正式舉辦的拳擊比賽是在何時何 地 …等 等 問 題 。 研究者習拳擊與當裁判已有二十二年,在習拳期間常聽 教練們訴說從前拳擊界的人、事、物等歷史傳說,因此激起 研究者對拳擊相關歷史的好奇心。 由於研究者對於彰化拳擊發展史有很強烈的興趣,因此 常尋問相關的資深拳擊教練過去的拳擊歷史,但得到的往往 都 是 片 片、斷 斷 的 記 憶 而 已,而 為 了 更 瞭 解 拳 擊 的 相 關 歷 史 , 進而探索拳擊的相關著作,但在臺灣有關拳擊的論著中,針 5.

(20) 對臺灣拳擊歷史的部份也都很少提及,在拳擊運動學術研究 中內容提及拳擊運動是早期日人在臺灣提倡的運動項目之一 ( 謝 春 雄 , 1 9 9 6 )。 所 以 我 們 可 藉 此 得 知 在 西 元 1 9 2 6 年 拳 擊 運 動已進入臺灣本土,至今已八十五年歷史,但卻無相關的著 作 以 此 為 探 討 主 題 , 唐 太 宗 曾 曰 :「 以 古 為 鏡 可 以 知 興 替 、 以 人 為 鏡 可 以 明 得 失 」, 期 望 藉 由 對 彰 化 縣 拳 擊 史 的 研 究 , 而 能 發揮殷鑑的作用。 凡是生命體都有在無意識中保護自己的強烈本能,有人 突然間加害於自己時,無意中閃避身體,收縮身體來保護自 己的要害。這是以本能動作為主題,而於消極中所採取的因 應措施。拳擊運動不但可保護自己亦可增強體魄,強化主動 積極態度,拳擊出於武,止於禮,增強自己更多能力後,能 更控制對自己性情,除了修煉自己身體外,更高境界更好的 是可以修心對國家、社會有實質助益。 冀望本篇研究能對拳擊同好在探究彰化縣拳擊運動的歷 史上有所助益。. 6.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主旨在探討與本研究相關文獻資料與研究,以了 解 彰 化 縣 拳 擊 發 展 史 ( 1949-2008)。 本 章 共 計 五 節 , 第 一 節 拳擊運動的起源;第二節拳擊運動簡史與演進;第三節臺灣 拳擊發展歷程;第四節彰化縣拳擊運動的發展;第五節彰化 縣 拳 擊 史 略;第 六 節 臺 灣 拳 擊 運 動 的 轉 化;第 七 節 本 章 總 結 。. 第一節 拳擊運動的起源 一、拳擊運動的發展 拳擊運動幾乎和人類具有同樣的歷史,因為原始人類的 強健體魄是生存鬥爭的唯一本錢,為了能承受嚴苛的日常生 活 和 惡 劣 的 自 然 環 境 , 原 始 人 類 依 賴 自 己 的 體 力 甚 於 現 代 人。在沒有武器的原始時代中,人類必須以自己的體力和拳 頭作為自我防衛的工具,逐漸發展成運用雙拳進攻和防守的 技 能 , 即 為 今 日 的 拳 擊 運 動 ( 謝 春 雄 , 1 9 9 6 )。 拳 擊 於 公 元 前 9 0 0 ∼ 6 0 0 年 間 盛 行 於 古 希 臘,在 公 元 前 6 8 8 年拳擊運動曾列入古代奧運會比賽項目之ㄧ,當時是將捆在 雙手的皮帶上釘滿鐵器對打,二位鬥士對打,直到有一方倒 地 或 認 輸 為 止,贏 家 則 舉 起 雙 手 表 示 獲 勝。公 元 前 394年 羅 馬 皇帝狄奧多士下令禁止此種相互殘殺的行為,羅馬帝國遠征 英 國 後 , 將 拳 擊 傳 進 英 國 , 西 元 1719年 約 翰 費 格 (John Figg) 及 賈 克 布 勞 頓 (Jack Broughton)相 繼 稱 雄 後 , 引 起 民 眾 學 習 的 熱 潮 ( 于 德 順 、 高 誼 , 1 9 9 8 )。 賈克布勞頓首先創立拳擊學校,發明拳擊手套並訂有拳 7.

(22) 擊規則,規則本身包括拳擊場的規定,以及不能夠毆打倒下 的對手,另外戳眼睛、咬對方等行為也都在禁止之列。布勞 頓 創 立 拳 擊 規 則 後 對 拳 擊 運 動 卓 有 貢 獻 , 被 稱 為 拳 擊 之 父 ( 于 德 順 、 高 誼 , 1 9 9 8 )。 拳擊究竟是甚麼時候開始的?大致可以看成和人類具有 相同的成長歷史,可說是與人類同時出現。原始人類在弱肉 強 食 的 自 然 淘 汰 法 則 中 , 拳 擊 為 其 為 了 生 存 鬥 爭 的 唯 一 手 段,其在能承受的日常生活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苦鬥,原始 人類的體力甚於現代人,但在沒有武器的原始時代,人類必 然以自己的體力和拳頭作為自我防衛的手段乃是極為明顯之 事,後來利用拳頭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運動,即是今日拳擊 運 動 ( 謝 春 雄 , 1 9 9 6 )。 在 西 元 前 4200至 2100年 間 , 拳 擊 就 已 經 有 跡 可 尋 了 , 在 西 元 前 6 8 8 年 時 ( 第 十 三 屆 古 代 奧 林 匹 克 運 動 會 ), 拳 擊 曾 經 一度被加入奧運的比賽項目之一,可知道當時的拳擊已經具 有知名度了,但是因為在當時的拳擊賽,並沒有制定正確的 規則,反而讓那場奧運會的拳擊賽變成了很殘酷的比賽:雙 方一直打,直到有一方未能再站起來,另一方就可以得到勝 利,造成流血傷亡的血腥運動。 二、拳擊運動的發展 拳 擊 的 規 則 , 是 由 布 勞 頓 (1704-1789)創 立 拳 擊 學 校 之 後 所制訂的,他也發明了拳擊的手套並訂立比賽的規則和在拳 擊場上的有效規定及違規規則,如不能打已倒下的人、不能 用手指戳選手的眼睛,都是在禁止的項目裡。因為布勞頓對 拳 擊 有 極 大 的 貢 獻 , 因 此 獲 得「 拳 擊 之 父 」的 封 號 , 西 元 1 8 6 5 年 成 立 了 新 的 拳 擊 規 則,稱 為 昆 士 貝 利 規 則。到 西 元 1 8 8 1 年 , 8.

(23) 在英國成立了業餘的拳擊協會,拳擊運動也至此從英國開始 傳 開 至 世 界 各 國 , 成 為 一 項 正 式 的 運 動 。 西 元 1904年 在 美 國 聖路易舉行的第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拳擊列入比賽項目, 從此拳擊成為歷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傳統競技項目。 三、古代奧林匹克的拳擊運動 ( 一 ) 古 代 奧 林 匹 克 運 動 會 中 拳 擊 首 次 登 場 是 在 西 元 前 688年,以 嶄 新 的 姿 態 受 觀 眾 的 注 目,這 一 時 期 稱 為 拳 擊的「硬手套」時代。 (二)古代拳擊運動的職業化: 古代奧林匹克的職業賽直到中世紀為止,大部份皆以 鍛鍊身心為主要目的,屬於業餘性質的,但是到後期 奴隸加入競技行列,勝利者可獲得獎賞,之後漸漸的 轉變成職業化和表演化,到了最後更把獲勝的奴隸封 為貴族使職業和表演化更進一步。 (三)古代拳擊運動的沒落: 進入職業化後,拳擊賽幾乎是生死之鬥,且是慘不忍 賭的殘酷爭鬥,所以當時的基督教神父們,請求禁止 拳 擊 賽,於 是 羅 馬 大 帝 於 西 元 404年 禁 止 了 拳 擊 比 賽 , 此 後 約 1200 年 間 拳 擊 賽 消 聲 匿 跡 ( 于 德 順 、 高 誼 , 1 9 9 8 )。 四、步向近代化的拳擊運動 (一)風行英國 拳 擊 運 動 在 16世 紀 越 過 海 峽 傳 入 英 國 時 , 即 以 「 有 賞 拳 鬥 」 方 式 出 現 , 西 元 1719年 詹 姆 士 • 非 葛 榮 登 首 屆 拳擊冠軍,同時創立了世界第一所拳鬥學校,使英國 成為拳擊養成之地。當時的拳擊似乎不分體重,都是 9.

(24) 以 赤 手 空 拳 鬥 到 對 方 倒 下 為 止 。 到 了 1743年 , 傑 克 • 布郎頓制定了七條規則,使拳擊走向運動化,其規則 為 倒 下 的 一 方 必 需 在 30秒 內 站 起 來 , 否 則 就 為 輸 家 , 同時禁止刺擊眼睛、口咬對方或用膝蓋攻擊等,現在 看起來雖然很單純,不過在拳擊運動史上卻留下了輝 煌的一頁。捷克•布郎頓在拳擊運動史上貢獻良多, 被 後 世 稱 為 「 拳 擊 之 父 」( 于 德 順 、 高 誼 , 1 9 9 8 )。 (二)昆士貝利規則 西 元 1865年 昆 士 貝 利 侯 爵 和 將 巴 • 協 利 為 使 拳 擊 運 動 正 常 化 , 創 立 了「 業 餘 體 育 俱 樂 部 」並 發 表 新 的 規 則 , 拳 擊 開 始 以 運 動 的 型 態 走 上 正 軌,而 新 的 規 則 就 叫「 昆 士 貝 利 規 則 」, 成 為 全 世 界 拳 擊 比 賽 的 準 則 。 西 元 1 8 8 0 年 哈 佛 大 學 採 用 拳 擊 為 正 式 的 體 育 活 動 , 到 了 西 元 1940年 拳 擊 已 普 及 到 學 生 階 層 , 拳 擊 特 有 的 果 敢 且 具 有男子漢氣概的性質,使大眾為之風靡不已,並且創 立 了 「 美 國 式 拳 擊 」。 另 一 方 面 , 美 國 的 拳 擊 已 流 傳 到 歐洲各國,在各國間繁衍而以「歐洲式拳擊」不斷發 展 。 1839年 , 英 國 倫 敦 在 布 勞 頓 最 初 的 規 則 基 礎 上 , 制 定 頒 布 了「 倫 敦 拳 擊 錦 標 賽 規 則 」, 被 用 在 了 拳 擊 運 動 比 賽 中 。 1853年 針 對 此 規 則 進 行 了 修 改 , 1865年 英 國倫敦業餘競技俱樂部成員記者約翰•古拉哈姆•千 巴斯又進一步完善修訂了新的拳擊規則,英國昆斯貝 里的侯爵約翰•肖魯圖道格拉斯擔任了這個新規則的 保 證 人 , 並 把 它 命 名 為 英 國 「 昆 斯 貝 里 拳 擊 規 則 」。 在 這個規則中,明確規定了參加拳擊比賽的人必須戴拳 擊 手 套 , 比 賽 的 每 回 合 打 滿 3分 鐘 , 回 合 之 間 休 息 1分 10.

(25) 鐘,比賽中禁止發生摟抱和摔跤現象,否則被判為犯 規 , 一 方 被 擊 倒 後 開 始 數 秒 , 如 果 計 秒 10秒 鐘 被 打 倒 的人不能站起來繼續比賽,就判定對方勝利等內容, 這個規則基本上形成了後來拳擊比賽的競賽模式,為 拳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三)兩種拳擊運動的區別 目前拳擊運動分為業餘拳擊和職業拳擊,業餘拳擊是 以鍛鍊身心為目的,而職業拳擊則是以謀生和獲取獎 金 為 目 的。職 業 拳 擊 手 套 面 積 小、重 量 輕( 6 盎 司,1 7 0 . 1 公 克 )、 厚 度 薄 、 比 賽 回 合 多 、 時 間 長 ; 業 餘 拳 擊 手 套 大 而 厚 , 比 賽 三 回 合 , 每 回 合 三 分 鐘 ( 西 元 1997年 改 為 五 回 合 每 回 合 二 分 鐘 ), 並 且 要 帶 特 製 頭 盔 。 西 元 1946年 國 際 業 餘 聯 盟 成 立 後 , 世 界 各 地 開 始 使 用 共 同 的 規 則 用 於 比 賽 。 拳 擊 運 動 是 人 類 最 原 始 的 本 能 技 術,現今的拳擊運動也蔚為風氣,在這次北京奧運會 拳擊比賽場邊人山人海的觀眾,尤其中國隊在爭霸賽 時,電視實況轉播之盛況,更是令人咋舌。 五、步向近代化的拳擊運動 近 代 拳 擊 和 現 代 拳 擊 的 區 分 大 體 上 是 以 1890年 為 界 線 , 從 1890年 到 現 在 的 拳 擊 運 動 被 稱 為 現 代 拳 擊 運 動 。 隨 著 拳 擊 運動在全世界的迅速普及和廣泛推動,拳擊逐漸成為許多國 家 競 技 體 育 項 目 中 必 設 項 目 。 1891年 拳 擊 比 賽 規 則 被 全 世 界 所 公 認 , 並 於 1901年 在 英 國 倫 敦 第 一 次 開 始 世 界 範 圍 的 正 式 拳 擊 比 賽 。 1904年 , 拳 擊 在 廣 大 拳 擊 愛 好 者 的 共 同 努 力 下 , 憑藉特殊的競技特點和優勢,美國第三屆奧運被正式列入現 代 奧 運 會 的 比 賽 項 目,成 為 世 界 水 平 的 最 高 層 次 的 競 技 比 賽。 11.

(26) 六、現代拳擊運動的兩大系統 現 代 拳 擊 運 動 分 為 兩 大 系 統 , 即 為 業 餘 拳 擊 和 職 業 拳 擊。業餘拳擊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奧運會中所設的拳擊項目以 及和奧運會拳擊相應的各級各類拳擊比賽。業餘拳擊是以增 進拳擊愛好者和運動員的健康,培養其堅忍不拔、機智勇敢 為目的,適應廣大拳擊愛好者健身和競技的需要,是以提高 拳擊運動技術水平和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為宗旨,代表著拳 擊運動健康向上的發展方向,是世人所共同希望和倡導的勇 敢 、 努 力 的 競 技 精 神 的 具 體 展 現 。 1924年 , 第 一 個 國 際 性 業 餘 拳 擊 組 織 — 國 際 業 餘 拳 擊 聯 合 會 ( 簡 稱 A.I.B.A ) 正 式 成 立 , 使 業 餘 拳 擊 運 動 有 了 專 門 的 組 織 , 如 表 2-1。 表 2-1 國際業餘拳擊總會資料表 名. 稱. 簡稱. 所在地. 主辦賽事. 成立. 奧運會 國際業餘拳擊會. AIBA. 瑞 士 ·洛 桑. 世界杯 洲際錦標賽. 資 料 來 源 : 中 華 民 國 拳 擊 協 會 提 供 ( 2008). 12. 1924.

(27) 第二節 拳擊運動簡史與演進. 一、拳擊運動簡史 拳擊運動是人類最古老的項目之一,據美國拳擊史家研 究證實,拳擊約在紀元前一萬年已由埃及傳入希臘。在紀元 前四千年,由象形文字遺跡記載,確證法拉歐之士兵們,為 了有效技擊及保護手腕、拳頭,已使用軟皮或布條包紮手端 關節。復經考古學家證實,紀元前三千七百年,居住在幼發 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米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蘇美麗亞人, 早已盛行拳擊運動。後因拳擊形式之變質,一度面臨衰退的 危 機 。 至 紀 元 前 一 千 七 百 年 , 又 逐 漸 復 興 ( 謝 春 雄 , 1 9 8 8 )。 紀元前九百年,希臘拳擊運動最盛行,其帝王亞加斯之 子查士特別喜歡欣賞激烈的拳擊比賽,故極力提倡獎勵選手 練習。為滿足刺激,常使參加比賽者,相鬥流血至重傷無法 繼續比賽為止,甚至到死方休。紀元前七四六年,希臘被羅 馬滅亡之後,拳擊運動又傳至羅馬,很受羅馬青年歡迎,幾 乎以習拳為榮,以習拳為戰備用,紀元前六八八年,第十三 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大會,拳擊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但此 種運動又逐漸淪為慘無人道,近乎殘忍相殺的競技。因此, 紀元後三九四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令禁止,從此拳擊 運 動 之 發 展 受 到 阻 礙 達 一 千 多 年 之 久 ( 謝 春 雄 , 1 9 8 8 )。 到了十六世紀文藝復興以後,拳擊運動再度為英國所提 倡 , 名 之 曰 「 懸 賞 拳 鬥 」, 類 似 今 日 之 職 業 拳 賽 。 英 國 當 時 有 位職業拳王詹姆斯菲克,稱霸拳壇十三年之久,成為英國人 所崇拜之偶像。詹氏為了推展拳擊運動,開設拳擊訓練場, 後經其繼承人傑克布朗頓發揚光大,在牛津創舉辦一所拳擊 13.

(28) 訓練學校,傳授新近拳擊人員,並發明創造今日比賽所用之 拳套,以供學生練習用,同時為防止傷害發生,又草擬了拳 擊規則,稱之為布朗頓規則。其內容大致革除已往殘暴的格 鬥 惡 習,從 此 拳 擊 始 步 入 正 軌,而 開 創 現 在 拳 擊 規 則 的 藍 本 。 後來,拳擊界為紀念他對拳擊的貢獻,尊他為拳擊之父。到 了 1865年 , 英 國 昆 斯 貝 利 侯 爵 八 世 , 認 為 貝 朗 斯 的 規 則 尚 未 完 善 , 又 修 正 了 貝 朗 斯 的 規 則 為 「 昆 斯 貝 利 規 則 十 二 條 」, 其 內 容 與 今 日 盛 行 的 業 餘 規 則 大 同 小 異 ( 謝 春 雄 , 1 9 8 8 )。 1881年 成 立 業 餘 拳 擊 協 會 , 規 則 逐 漸 臻 於 完 善 , 其 後 由 約翰佛來銘和培丁遜兩人合作研討,重新整理昆氏規則,並 取其長補短,才正式成為國際比賽的拳擊規則,拳擊運動從 此受到各國所重視。在英國發跡的拳擊,不久就傳到西歐和 美洲大陸。西歐是延續英國的傳統,另創歐洲型的拳擊。至 於美國,由於適合國民性格,所以又發展成職業性比賽,反 而在世界各國流行,聲勢大增。沒多久便開始了職業性的比 賽。從此,拳擊的舞台轉移到美國。 二、現代拳擊運動的演進 近 代 奧 林 匹 克 運 動 會 , 1864年 首 次 在 雅 典 舉 行 , 發 起 的 委員以拳擊比賽是一種不文雅、危險性、草菅人命的運動為 由 , 而 未 將 拳 擊 列 入 。 到 了 1904年 在 美 國 聖 路 易 所 舉 行 的 第 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才將拳擊列為比賽項目,美國席捲所 有 項 目 的 冠 軍 。 1908年 第 四 屆 奧 運 會 在 英 國 倫 敦 舉 行 , 地 主 國 也 囊 括 了 五 項 冠 軍 。 1912年 拳 擊 再 次 被 摒 棄 於 奧 運 門 外 。 主 辦 國 瑞 典 , 基 於 法 律 明 文 規 定 不 得 舉 辦 拳 擊 比 賽 。 1916年 因 第 一 刺 世 界 大 戰 未 舉 行 。 1920年 第 七 屆 比 利 時 安 特 衛 浦 的 奧運會,拳擊再現生機。可惜這屆拳擊頗多爭議,美國代表 14.

(29) 抱 怨 奧 運 當 局 在 判 決 美 國 山 姆 勝 利 後 的 幾 分 鐘 , 又 推 翻 原 判 , 有 失 公 正 。 1924年 法 國 巴 黎 奧 運 會 , 來 自 世 界 二 十 九 個 國家二百五十二位選手。此屆奧運會蜚議太多,判決常有不 公平現象。此次奧會費德斯曾在同一級中擊敗同隊選手,而 有一項新的決議,規定每一代表隊在同一量級中的比賽祇能 派 一 位 參 與 比 賽 。 基 於 規 章 的 限 制 , 使 1928年 荷 蘭 阿 姆 斯 特 丹奧運會參加的人數大為減少,祇有來自二十九個家一百四 十六位選手。這項新的決策引起多數人不滿,抗議主管當局 不 可 隨 心 所 欲 的 限 定 參 加 的 比 賽 人 數 , 1932年 德 國 柏 林 奧 運 會,被認為最公正,最守時的一次,美國金牌掛零慘敗。 1940年 第 十 二 屆 奧 運 會 及 1944年 第 十 三 屆 奧 運 會 , 因 第 二次世界大戰未舉行,此後每四年的奧運會都有拳擊比賽項 目 。 尤 其 1972年 的 慕 尼 黑 奧 運 , 情 勢 有 很 大 的 改 變 , 大 批 的 觀眾擁向拳擊比賽場地,使西德政府為了疏散大批熱心愛好 拳擊的觀眾,一再提高門票,企圖以價制量,但仍然無法遏 阻拳迷,使西德政府困擾不已。 到 了 1980年 第 二 十 二 屆 莫 斯 科 奧 運 會 , 由 於 卡 特 總 統 要 求蘇聯自阿富汗撤軍未果,而發動六十一個國家集體抵制莫 斯 科 奧 運 。 1984年 蘇 聯 以 安 全 理 由 , 策 動 十 九 個 共 產 國 家 杯 葛洛杉磯奧運會,政治介入體育與奧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馳, 殊堪遺憾。 1988年 第 二 十 四 屆 漢 城 奧 林 匹 克 運 動 會 , 全 世 界 一 百 六 十個國家與地區共三千餘貴賓、隊職員與選手參加,創下奧 運 有 史 以 來 之 空 前 紀 錄 。 此 次 奧 運 係 自 1976年 加 拿 大 蒙 特 婁 奧運後,象徵東西兩大陣營和諧團結之首次奧運集會。突破 了 自 1980年 莫 斯 科 奧 運 美 國 為 主 的 西 方 國 家 為 抵 制 蘇 聯 進 兵 15.

(30) 阿 富 汗 暨 1984年 奧 運 互 相 抵 制 以 來 , 所 造 成 之 東 西 兩 陣 營 對 立障礙,重新樹立國際奧林匹克大會所揭櫫之奧林匹克和平 精神及標竿。唯一缺憾是大會拳擊比賽,中乙級美國對韓國 之戰,因裁判不公致使拳壇蒙羞。 1992年 第 二 十 五 屆 奧 運 會 在 西 班 牙 巴 塞 隆 納 市 舉 行 , 這 一屆的奧運會適逢東西方冷戰結束、兩德統一、東西歐共產 政權垮台、蘇聯解體以及南非重返國際體壇等國際局勢劇變 之後舉行,使得巴塞隆納奧運會格外受世人矚目,也因此促 使參加此屆奧運會的國家,創紀錄的達到一百七十個國家及 地區,但因教練與選手參加人數受到選手村及訓練及比賽場 地 之 限 制,祇 限 一 萬 零 六 百 人,這 在 奧 運 史 上 可 謂 別 具 意 義 。 大 會 的 拳 擊 比 賽,為 使 裁 判 公 正、客 觀,開 始 採 用 電 腦 計 分 , 使 拳 擊 運 動 比 賽 步 入 科 學 化 時 代 ( 洪 穀 仁 、 洪 協 , 2 0 0 8 )。. 16.

(31) 第三節 臺灣拳擊發展歷程. 一、臺灣拳擊發展歷程 臺 灣 的 拳 擊 運 動 是 隨 著 國 際 情 勢 發 展 與 教 育 革 新 演 進 的 , 自 道 光 二 十 二 年 ( 1842年 ) 開 放 五 口 通 商 之 後 , 便 允 許 外 國 學 校 開 設 , 在 英 法 聯 軍 ( 1858-1860年 )之 後 , 通 商 口 岸 增 多 , 旋 即 設 校 , 地 區 亦 隨 之 逐 漸 擴 大 。 在 1880年 天 津 水 師 學堂開設有操法一科,初聘德國教師;其後改為英式兵操, 運動方面除足球、田徑、單雙槓、木馬,以及游泳之外,尚 列有拳擊一項,臺灣拳擊運動即是從那個時候起,由西方的 傳 教 士 及 臺 灣 所 聘 請 的 外 國 教 練 將 該 項 運 動 傳 授 到 部 分 學 校。嗣後天津、北京、上海、廣東等各大都市已由教會所創 辦 青 年 會 推 展 ( 謝 春 雄 , 1 9 9 6 )。 1 9 4 8 年 在 上 海 舉 行 第 七 屆 全 國運動會時,始將拳擊列入正式錦標項目,但因戰亂烽火, 民 不 聊 生 , 體 育 活 動 停 頓 13年 之 久 , 再 受 到 8年 對 日 抗 戰 , 各 地青年男女久疏運動之影響,故參加拳擊運動項目之各地區 選 手 並 不 十 分 踴 躍 。 1949年 大 陸 淪 陷 政 府 撤 遷 來 臺 , 自 遷 臺 後 , 全 國 性 體 育 行 政 工 作 由 於 省 政 分 治 , 停 頓 幾 達 5年 之 久 。 但社會體育風氣自政府遷臺後越見蓬勃,不間斷的臺灣省運 動 大 會,自 1 9 4 6 年 起 每 年 舉 辦 一 次,到 了 1 9 7 3 年 共 舉 辦 2 8 屆 , 1974年 起 與 臺 北 市 、 高 雄 市 合 辦 , 改 名 為 臺 灣 區 運 動 會 。 由 於 不 斷 的 比 賽,不 斷 的 競 爭,拳 擊 運 動 水 準 較 過 去 略 有 進 步 。 臺 灣 拳 擊 運 動 的 發 展 已 有 85年 的 歷 史 , 如 表 2-2、 2-3與 2 - 4 可 知 臺 灣 地 區 拳 擊 選 手 參 加 歷 屆 奧 林 匹 克 運 動 會、亞 洲 運 動會的情形。早期臺灣選手在亞洲運動會還有獲得金牌的榮 景 , 1954年 黃 亨 利 獲 得 輕 甲 級 金 牌 、 1958年 張 羅 普 獲 得 中 甲 17.

(32) 級 金 牌 、 1965年 林 訓 獲 得 輕 丁 級 銀 牌 , 但 近 期 自 1990年 中 華 奧會會籍由大洋洲遷回亞洲後,拳擊項目至今尚未獲得一面 金 牌 , 最 佳 成 績 為 2002年 、 2006年 鍾 俊 安 獲 得 第 五 名 。 在 奧 林 匹 克 運 動 會 拳 擊 比 賽 方 面 , 從 1996年 美 國 亞 特 蘭 大 奧 運 會 後,已經有三屆奧運會未取得參賽資格,這個狀況是臺灣拳 擊人士近年來一直探究想要突破的問題,也進行了多項提昇 臺灣拳擊水準的工作,如聘請外國專家、國外移地訓練等措 施,並 在 2009年 亞 洲 盃 拳 擊 錦 標 賽 獲 得 2面 銅 牌,其 中 進 步 的 原因以及不足之處,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 表 2-2 臺灣拳擊發展一覽表 年代. 事. 件. 1926. 臺灣首次舉行拳擊表演賽。. 1934. 日本職業拳擊隊相繼來臺灣表演,並出售門票,部份 日本職業拳擊隊員留在臺灣傳授拳擊,拳擊運動在臺 灣開始萌芽。. 1945. 曾 經 在 日 本 參 加 職 業 拳 擊 比 賽 或 學 過 拳 擊 的 臺 灣 留 學生相繼回國,在臺灣各地區傳授拳擊。. 1946. 臺灣省拳擊協會成立。. 1948. 臺灣省運動會,首次將拳擊列為表演項目推派 7 位選 手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七屆全國運動會,該次比賽由 陳明標、蕭文宗分別獲得輕丁級及輕丙級的冠軍。. 1949. 臺北市舉行的第四屆臺灣省運動會,正式將拳擊列入 比賽項目。. 1956. 中華民國技擊委員會拳擊部成立。 (續下頁) 18.

(33) 年代 1970. 事. 件. 曼谷亞洲運動會後,因政治因素,中華民國退出亞洲 奧林匹克理事會會籍,加入大洋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會 籍,中華民國拳擊協會也跟著加入大洋洲拳擊總會。. 1973. 中華民國拳擊協會正式成立。. 1990. 北京亞洲運動會中華奧會會籍由大洋洲遷回亞洲,再 度加入亞洲奧林匹克委員會會籍。. 1990. 林明佳三度擊倒與儀康夫,成為日本職業迷你輕丁級 拳王。. 2005. 臺灣職業拳擊協會成立。. 2006. 吳經國委員當選國際業餘拳擊總會主席。. 2007. 臺灣職業拳擊聯盟成立。. 2008. 臺 灣 舉 辦 第 一 屆 國 際 主 席 盃 拳 擊 錦 標 賽 , 有 48 個 國 家 的 142 名 選 手 參 加 比 賽 , 選 手 以 取 得 2008 年 奧 運 參賽權的選手為主,是臺灣舉辦過最高水準的比賽之 一 , 中 華 臺 北 派 出 11 名 選 手 參 賽 , 獲 得 一 面 銅 牌.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我國參加歷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情況: 我 奧 會 人 士 本 來 擬 定 參 加 1952 年 在 芬 蘭 赫 爾 辛 基 舉 行 的 第十五屆奧運會,因籌備匆促又芬蘭與我無邦交,所以毅然 拒絕參加。 1956 年 第 十 六 屆 奧 運 會 於 澳 洲 莫 爾 本 舉 行 , 我 國 採 菁 英 主義,正式選派當時在國內最傑出的選手藺世全出席,可惜 19.

(34) 第一場即敗在南非的安得爾手下而遭淘汰。 1960 年 第 十 七 屆 奧 運 會 於 義 大 利 羅 馬 舉 行 , 我 國 選 派 輕 丁級袁時和、輕甲級許登雲、中甲級張羅普等三名優秀選手 參加,也因缺少國際性比賽之經驗先後被淘汰。 1964 年 第 十 八 屆 奧 運 會 於 日 本 東 京 舉 行 , 我 國 本 屆 拳 擊 代表計有輕丁級王基瑩、輕丙級李健次、輕乙級徐鴻進、輕 甲級王基礎、中丁級江平章、中丙級洪村福、中乙級陳培森 等 七 名 國 內 最 好 的 選 手 , 是 我 國 歷 屆 參 加 奧 運 會 最 多 的 一 次,但也是歷屆以來敗的最慘的一次,選手缺乏鬥志、卻場 而畏縮,甚至連三個回合都不能堅持到底,有的選手上場在 一分鐘即被擊倒而遭淘汰。僅有輕丁級徐鴻進選手的第一場 對手西班牙羅倫,在第一回合以頭部頂撞,第二回合以手臂 擺擊,經警告非但不服裁判並毆打裁判,即取消資格,因而 獲勝,第二場逢蘇俄悍將,不幸敗陣。 1968 年 第 十 九 屆 奧 運 會 在 墨 西 哥 舉 行 , 我 國 拳 擊 代 表 隊 由 於 上 一 屆 慘 敗 的 教 訓,僅 派 輕 丁 級 陳 維 仁、輕 丙 級 王 基 瑩 、 輕甲級何四郎等三名選手參加,雖然先後在初賽中淘汰,但 是比上屆表現優異。 1972 年 第 二 十 屆 奧 運 會 在 西 德 慕 尼 黑 舉 行 , 我 國 只 派 培 養多年並送往日本訓練的輕丙級王基瑩選手代表參加,比賽 結果第一場對手是伊朗的保馬利選手,第三回結果判決三比 二獲勝。第二場是英國的杜賓喬治,三回合結束判決 0 比 5 敗陣下來。 1976 年 第 二 十 一 屆 奧 運 會 於 加 拿 大 蒙 特 樓 舉 行 , 我 國 派 國內最突出的選手輕丙級張國清、輕甲級周正志為代表,因 加拿大杜魯道政府蠻橫、背信,以政治干預體育,且罔顧國 20.

(35) 際 輿 論 嚴 厲 的 指 責,先 拒 我 代 表 團 入 境,違 背 奧 運 基 本 精 神 , 嗣後國際奧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要求代表團以『臺灣』地 區名稱參加,我代表團為堅持奧林匹克的原則,不妥協政治 的壓力及主辦國家的政治歧視,乃宣佈退出蒙特樓奧運會的 競賽,使他們失去表現機會。 1980 年 第 二 十 二 屆 奧 運 會 在 莫 斯 科 舉 行 , 我 國 未 參 加 。 1984 年 美 國 洛 杉 磯 奧 運 會 , 我 國 派 微 甲 及 鍾 保 明 、 輕 丁 及陳金銘兩位選手參加,比賽結果,分別於第一場失利。 1988 年 第 二 十 四 屆 漢 城 奧 運 會 , 我 國 兩 位 選 手 參 加 , 微 甲級劉欣宏、輕乙級盧志雄各在經過三回合的激戰中均以些 微分數遭到淘汰,雖然他倆的表現,曾獲得親眼目睹者的讚 揚,但未獲得更佳的成績,總是一件遺憾的事。 1 9 9 2 年 第 二 十 五 屆 巴 塞 隆 納 奧 運 會,我 國 未 派 選 手 參 加。 1996 年 第 二 十 六 屆 亞 特 蘭 大 奧 運 會 , 我 國 在 多 次 的 奧 運 會資格賽中未能獲取參加奧運會名額,但因我國主辦. 1991. 年亞洲青年盃,我國共獲一金二銀四銅成績,世界總會特准 我國微甲級一個名額參加,我國選派蔡池修選手參加,但於 初賽第一回合即遭淘汰。. 21.

(36) 表 2-3 臺灣地區拳擊選手參加歷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一覽表 屆數. 舉辦年份. 舉辦地點. 參加選手. 16 屆. 1956. 澳洲墨爾本. 藺世全. 17 屆. 1960. 義大利羅馬. 張羅普、許登雲、袁時和. 18 屆. 1964. 日本東京. 19 屆. 1968. 墨西哥. 王基瀅、陳維仁、何四郎. 20 屆. 1972. 德國慕尼黑. 王基瀅. 23 屆. 1984. 美國洛杉磯. 陳金銘、鍾保明. 24 屆. 1988. 韓國漢城. 盧志雄、劉欣宏. 26 屆. 1996. 美國亞特蘭大. 蔡池修. 王基瀅、李健次、徐鴻進 姜平章、洪村福、陳培坤. 資 料 來 源 :( 洪 英 櫻 , 2003). 22.

(37) 表 2-4 歷屆亞洲拳擊錦標賽參加隊職員一覽表(含大會裁判) 屆 1. 西元 1963. 國家 泰國. 城市 曼谷. 裁判. 領隊. 教練. 隊員 (備註). 管理. 洪振聲 胡偉克 林忠孚. 林清東、吳國男 李健次(銅牌) 王基濋、王基鎮、姜平章 洪村福、陳培森、崔同君. 2. 1965. 韓國. 漢城. 洪振聲 顏惠霖 林忠孚. 林訓(銀牌)、王基瑩、 徐鴻進、王基楚、王武雄 何四郎. 3. 1967. 錫蘭. 可倫坡 洪振聲. 林忠孚. 顏志銘、陳維仁(銅牌) 林訓、王基瑩、何四郎. 4. 1969. 菲律賓 馬尼拉 政治因素未參加. 5. 1971. 待補提 (待補提). 6. 1973. 泰國. 曼谷. (待補提). 黃榮隆 趙森海 謝春雄 洪村勇. 林訓. 顏志銘、潘宏達、林雲炳 鄭權地、郭榮太(銅牌) 林榮敏(銅牌)、周正志. 7. 1974-1989年中華民國會. 1974. 藉由中共取代,無派員參 加 16 1992. 泰國. 曼谷. 劉欣宏 傅東光 許廣山. 許仁茂、張旭順、葉俊祥、 葉俊昌、 林正勝 (續下頁). 23.

(38) 裁判. 領隊. 教練. 管理 隊員 (備註). 屆 西元. 國家. 城市. 17 1994. 伊朗. 德黑蘭 謝春雄 何四郎 吳國男. 黃志國(銅)、許龍平、薛堯. 李文瑞 傅東光. 舜(銅)、潘振成、王中原、 黃文雄、詹奇峰、 蔣凌 少、林正勝. 18 1996. 陳清江 (待補提). 林世華. 19. 楊斯任. 1998. (待補提). 林明佳 謝明裕. 20 2000 (待補提) 21 2002. 馬來. 芙蓉市 洪 名 義 郭水恩. 西亞. 黃茂富. 蔡秋 劉士榮、張孝智、游政達、 香. 鍾俊安、謝杭呈、江子偉、 陳盈志、林士凱、潘敏楠. 22 2004. 菲律賓 巴拉. 洪名義 李武男 林明佳. 望島. 蔡秋 金勇志、劉士榮、曾自強、 香. 鍾俊安、謝杭呈、劉泰均、 劉彥屒、劉嘉富. 23 2005. 越南. 胡志明 楊斯任 郭 水 恩 林振輝. 劉偉豪、劉士榮、呂昶椲、. 蔡秋香 傅志群. 鍾俊安、蔡耀鈞、潘俊 廷、蔡立德、江奕鈞. 24 2006. 蒙古共 烏 蘭 巴 陳金銘 陳邦彥 許詠淞. 洪平. 和國. 洲. 托. 楊斯任.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4. 劉士榮、鍾俊安、謝杭呈.

(39) 第四節彰化縣拳擊運動的發展. 彰化縣拳擊運動的發展的脈絡始於日據時代前往日本求 學 的 二 林 鎮 士 紳 洪 欽 懋 老 師 , 洪 欽 懋 老 師 ( 20歲 ) 遠 赴 日 本 求 學,進 而 對 拳 擊 產 生 興 趣,也 在 日 本 闖 出 自 已 的 拳 擊 舞 台 。 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洪老師返回故鄉,因為對拳擊運動 無法忘情,乃自費在故鄉開始開班授徒,並奠定彰化縣成為 臺灣拳擊發展重鎮的基礎,同時贏得彰化縣拳擊之父的美名 ( 洪 穀 仁 、 洪 協 , 2008) 。 洪 欽 懋 老 師 出 生 於 1918年 7月 4日 , 出 身 二 林 鎮 最 大 的 名 門望族「柏埔堂」,父親洪爾尚承繼祖先開墾事業,擁有田 地近百甲,媽祖廟前整條街的店鋪多為其名下產業,並投資 各項事業:交通運輸(二溪巴士)、糖廓、米穀糧食、二林 鎮戲院、布袋戲等,是地方上財力雄厚的仕紳。 洪欽懋老師在家中八個兄弟中排名第六,二十歲那年跟 隨兄長的腳步到日本求學,由於天生英武又愛好運動,在日 本東京專修大學加入拳擊的訓練,勤學苦練加上天資聰穎, 很 快 地 成 為 該 校 拳 擊 隊 主 將 , 接 著 加 入 東 京 BG拳 擊 俱 樂 部 , 接 受 日 本 拳 擊 運 動 開 山 祖 師 —左 藤 東 洋 先 生 的 指 導 。 在 名 師 的指導下,拳技突飛猛進,與當時的世界拳壇職業名將菲律 賓籍的喬英格、朝鮮籍沈相旭和玄海男等人,經常對打較勁 都 能 平 分 秋 色 , 勝 負 難 分 ( 洪 穀 仁 、 洪 協 , 2008) 。 昭 和 十 五 年 ( 1940) , 洪 欽 懋 老 師 二 十 二 歲 , 因 為 拳 技 出色膺選為日本國家代表隊的拳擊代表,參加美日對抗賽, 一戰成名,開始在國際拳壇嶄露頭角;並應聘為東京齒科學 校、東京農業大學、東京拓殖大學等校的拳擊教練。之後並 25.

(40) 代表日本參加即將於東京舉辨的奧林匹克運動大會。因二世 界 大 戰 爆 發 1939年 , 日 本 國 內 局 勢 大 亂 , 原 本 要 在 東 京 舉 辦 的奧林匹克運動大會確定取消,被選為日本國家代表隊拳擊 代表的洪欽懋先生失去良機。眼看戰爭爆發,在日本東京也 少 有 出 賽 機 會 了 , 先 生 失 望 之 餘 , 1940年 隨 即 束 裝 偕 同 夫 人 返回臺灣。 洪 欽 懋 老 師 自 日 本 返 臺 後 1977年 病 逝 為 止 , 三 十 餘 年 的 時間獻身於臺灣拳擊的推動,不但出錢出力,更身兼教練作 育英才,長期免費提供訓練場地。「二林鎮戲院」成為臺灣 拳擊運動的搖籃,在弟子傳子弟的傳承下,孕育出多位優秀 的拳擊選手,目前臺灣拳壇上的國際裁判、亞洲裁判、國家 級 裁 判 等 大 多 是 洪 欽 懋 老 師 親 手 調 教 的 子 弟( 洪 穀 仁 、 洪 協 , 2008) 。 其 中 , 世 界 級 的 國 際 裁 判 洪 振 聲 、 洪 村 勇 , 兩 人 是 洪老師最得意的高徒;臺灣七名亞洲裁判中,蔡慶河、洪村 福、陳東凱、謝春雄等四人是出自洪老師的門下;國家級裁 判則有莊春天、洪穀仁、蘇竹源、洪協、洪仲達、顏志銘、 洪名義等七人是洪老師的弟子,其中顏志銘、洪名義二人已 取得國際拳擊裁判資格,其他拳擊國手邱新河、洪村田、蘇 明生、洪文勢、莊朝聰、許蔚園、紀瑞卿等都是洪老師一手 裁培的好手。 彰 化 縣 拳 擊 運 動 的 發 展 已 有 7 0 年 的 歷 史 , 如 表 2 - 5、 彰 化 縣 體 育 運 動 總 會 拳 擊 委 員 會 , 表 2 - 6、 彰 化 縣 拳 擊 運 動 代 表 性 人物。. 26.

(41) 表 2-5 彰化縣體育會拳擊委員會暨彰化縣體育運動總會拳擊委員會 屆 別 主任委員 總 幹 事 裁 判 長 年 份 備 註 0. 洪 欽 懋 洪 村 田 洪 欽 懋 1940- 1940 年 洪 欽 懋 自 日 返 臺 成 立 二 林 1950 鎮 洪 欽 懋 拳 擊 俱 樂 部 推 展 。. 1. 洪 欽 懋 洪 村 田 洪 欽 懋 1950- 1950 年 9 月 二 林 鎮 體 育 會 成 立,洪 1959 欽 懋 當 選 理 事 兼 拳 擊 委 員 會 主 任 委 員 。 理 事 長 : 洪 水 木 1951 年 林 朝業當選彰化縣體育會理事長. 2. 洪 欽 懋 洪 村 田 洪 欽 懋 1959- 1961 年 9 月 洪 村 田 二 林 鎮 公 所 離 邱新河. 3. 洪 欽 懋 邱 新 河 洪 欽 懋 1963- 1966 年 8 月 宋 協 邦 督 學 暫 代 二 林 1967 農 工 校 長 兼 拳 擊 主 委 。. 宋協邦 4. 宋 協 邦 邱 新 河 洪 欽 懋 1967- 1968 年 6 月 林 肇 家 奉 派 就 任 二 林 林肇家 洪村勇. 5. 1971 農 工 校 長 兼 拳 擊 主 委 。. 林 肇 家 洪 村 勇 洪 欽 懋 1971- 1 9 7 4 年 洪 村 勇 二 林 鎮 公 所 離 職 陳東凱. 6. 1963 職 由 邱 新 河 接 。. 1975 陳 東 凱 接 。. 林 肇 家 陳 東 凱 莊 春 天 1975- 1977 年 8 月 洪 欽 懋 歿 邱 新 河 接 主 1979 委 。. 7. 林 肇 家 陳 東 凱 莊 春 天 1979- 1979 年 承 辦 全 國 中 上 杯 拳 擊 錦 標 1982 賽 ( 彰 化 康 樂 廳 ) 。. 8. 葉 明 峰 張 時 鑑 張 春 輝 1982- 1982 年 葉 明 峰 接 主 委 , 張 時 鑑 接 1983 總 幹 事 。. 9. 邱 錦 卿 張 時 鑑 張 春 輝 1983- 1983 年 邱 錦 卿 接 主 委 , 張 時 鑑 接 1987 總 幹 事 。 (續下頁) 27.

(42) 屆 別 主任委員 總 幹 事 裁 判 長 年 份 備 10. 註. 邱 錦 卿 張 時 鑑 張 春 輝 1983- 同 上 。 1991. 11. 邱 錦 卿 張 時 鑑 張 春 輝 1991- 同 上 。 1995. 12. 邱 錦 卿 張 時 鑑 張 春 輝 1995- 同 上 。 2000. 13. 柯 金 德 顏 志 銘 張 春 輝 2000- 2000 年 柯 金 德 接 主 委。顏 志 銘 接 2004 總 幹 事 。. 14. 柯 金 德 王 正 禮 張 培 超 2004- 彰 化 縣 體 育 運 動 總 會 - 拳 擊 委 員 2007 會 。. 15. 曹 明 正 王 正 禮 張 培 超 2007 彰 化 縣 體 育 運 動 總 會 -拳 擊 委 員 會. 資 料 來 源 : ( 洪 穀 仁 、 洪 協 , 2008). 28.

(43) 表 2-6 彰化縣拳擊運動代表性人物 姓名 出生年代 洪欽懋. 1918. 成. 就. 1948 年 , 親 率 弟 子 並 擔 任 臺 灣 省 的 領 隊 , 到 上 海參加第七屆全國運動會,榮獲總冠軍。. 洪振聲. 1928. 國 內 第 一 位 A.I.B.A 業 餘 國 際 拳 擊 裁 判 。. 邱新河. 1932. 1985-1992 年 中 上 杯 、 全 國 中 正 杯 拳 擊 錦 標 賽 中 連續 8 年獲得雙料冠軍。. 洪村勇. 1933. 1976 年 蒙 特 婁 奧 林 匹 克 拳 擊 國 際 裁 判 、 1988 年 漢城奧林匹克拳擊國際裁判。. 蘇竹源. 1935. 1960 年 全 省 拳 擊 錦 標 賽 微 甲 級 冠 軍 。 1976 年 擔 任 彰 化 縣 拳 擊 代 表 隊 領 隊 全 國 總 錦 標 冠軍。. 蔡慶河. 1936. 1973 年 國 際 業 餘 拳 擊 聯 盟 亞 洲 局 國 際 裁 判。1975 年 第 一 屆 中 、 美 、 韓 、 日 拳 擊 對 抗 賽 裁 判 , 1983 年 第 六 屆 芬 蘭 拳 擊 錦 標 賽 教 練 、 1984 年 大 洋 洲 拳 擊 錦 標 賽 裁 判、1987 年 泰 國 泰 皇 盃 裁 判,1990 年 臺 北 國 際 拳 擊 邀 請 賽 裁 判、第 六 屆 亞 洲 拳 擊 錦 標 賽 裁 判 , 1992 年 泰 國 曼 谷 第 十 六 屆 亞 洲 拳 擊 錦 標 賽 裁 判,1995 年 北 京 國 際 A 級 拳 擊 賽 裁 判。. 洪文勢. 1937. 第 2 屆 中 上 運 動 會 輕 乙 級 冠 軍 、 1960 年 度 全 省 拳 擊 錦 標 賽 甲 級 冠 軍 、 省 運 16 屆 、 17 屆 輕 乙 級 冠軍。. 陳. 琴. 1937. 11 屆 省 運 中 丙 級 亞 軍 1956 年 。 23 屆 省 運 , 奪 得 團 體 季 軍 、 24 屆 冠 軍 、 25 、 26 屆得亞軍。 (續下頁) 29.

(44) 姓名. 出生年代. 吳松江. 1937. 成. 就. 1980 年 漢 城 奧 運 教 練 團 、 1989 年 泰 王 盃 國 際 賽 教 練 、 1980 年 國 際 裁 判 , 教 練 講 習 泰 國 考 試 、 1992 年 大 陸 西 安 國 際 邀 請 賽 裁 判 考 試 、 1994 年 日本廣島亞運。. 莊春天. 1939. 1960 年 中 、 英 海 軍 拳 擊 賽 獲 冠 軍 、 1960 年 中 、 港 拳 擊 賽 冠 軍 、 1961 年 全 國 拳 擊 賽 冠 軍 、 接 著 1961 年 中 華 民 國 拳 擊 選 拔 賽 冠 軍 、 1962 年 中 、 日 拳 擊 對 抗 賽 冠 軍 、 1963 年 亞 洲 四 強 。. 陳恆雄. 1939. 中 正 盃 拳 擊 錦 標 賽 輕 乙 級 亞 軍 、 1983 年 2008 年 二林鎮拳擊委員會主委。. 洪龍也. 1940. 全國大專拳擊錦標賽輕丙級兩屆冠軍。. 洪玉川. 1941. 1961 年 十 六 屆 省 運 拳 擊 錦 標 賽 微 乙 級 冠 軍、1962 年 亞 運 選 拔 微 甲 級 、 1962 年 參 加 中 日 拳 擊 友 誼 賽 、 1963 年 臺 灣 省 第 十 八 屆 運 動 會 拳 擊 微 甲 級 冠 軍 、 1963 年 東 京 世 運 及 亞 洲 拳 擊 選 拔 賽 微 甲 級 、 1965 年 臺 灣 省 第 二 十 屆 全 省 運 動 會 獲 得 輕 丁 級 亞 軍 、 1965 年 經 選 為 中 華 民 國 第 二 屆 亞 洲 拳擊錦標賽第二期選拔賽微甲級選手。. 洪. 伸. 1944. 19 屆 省 運 輕 丙 級 亞 軍 1964 年 大 專 拳 擊 賽 輕 甲 級 冠軍。. 洪森雄. 1944. 21 屆 全 省 運 動 會 拳 擊 錦 標 賽 銀 牌 獎 , 1966 年 國 軍運動大會拳擊比賽優勝。. 謝春雄. 1944. 1964 年 臺 灣 省 運 拳 擊 賽 輕 甲 級 冠 軍、1964、1965 年 全 國 中 上 拳 擊 賽 輕 甲 級 冠 軍 、 1965 、 1967 年 第 二、四 屆 亞 洲 拳 擊 賽 中 華 代 表 隊 輕 甲 級 選 拔 賽 合 格 、 1969 年 中 日 拳 擊 賽 中 丁 級 冠 軍 、 第 六 屆 亞 洲 拳 擊 賽 中 華 隊 教 練 、 A、 I、 B、 AR/J 國 際 拳 擊 賽 裁 判 、臺 北 市 立 體 育 學 院 副 教 授 、首 任 臺 北 市體育科科長。 (續下頁) 30.

(45) 姓名. 出生年代. 李昌明. 1944. 成. 就. 1962 年 縣 運 輕 甲 級 冠 軍 、 中 部 五 縣 市 輕 甲 級 第 二 名 , 1963 年 縣 運 中 丁 級 冠 軍 、 省 運 中 丙 級 第 三 名 , 1964 年 中 南 部 十 一 縣 市 錦 標 賽 社 會 組 中 丙 級 冠 軍、全 省 中 上 錦 標 賽 中 學 組 中 丙 級 冠 軍 、 全 省 社 會 組 錦 標 賽 中 乙 級 第 三 名、縣 運 中 乙 級 冠 軍 、 省 運 中 乙 級 冠 軍 , 1965 年 省 運 中 乙 級 第 三 名、全 國 紀 念 國 父 百 年 誕 辰 錦 標 賽 中 乙 級 冠 軍 , 1966 年 省 運 中 甲 級 冠 軍 , 1967 年 省 運 中 甲 級 第 三 名 , 1968 年 省 運 中 乙 級 第 三 名 、 全 省 中 上 錦 標賽大專組中乙級亞軍。. 許蔚國. 1944. 1964 年 臺 灣 省 拳 擊 錦 標 賽 殿 軍 、 1965 年 彰 化 縣 第十五屆全縣運動大會社會組微甲級第一名、 1966 年 臺 灣 省 第 2 0 屆 全 省 運 動 大 會 拳 擊 微 甲 級 銅 牌 、 1966 年 國 軍 運 動 大 會 優 勝 、 第 21 屆 全 省 運 動 大 會 拳 擊 賽 銅 牌 獎 、 臺 灣 省 第 22 屆 全 省 運 動 大 會 拳 擊 賽 輕 丁 級 第 一 名 、 臺 灣 省 第 23 屆 全 省 運 動 大 會 拳 擊 賽 輕 丙 級 金 牌 獎、嘉 義 縣 拳 擊 協 會 世 運 國 手 選 拔 賽 優 勝、第 五 屆 亞 運 第 一 期 選 拔 賽 合 格 、 空 軍 1968 年 度 全 軍 運 動 會 拳 擊 賽 優 勝 。 、 1969 年 臺 鵬 拳 擊 隊 優 勝 、 彰 化 縣 1970 年 度 縣 長 盃 拳 擊 賽 第 一 名 、 1970 年 臺 灣 省 第 25 屆 全 省 運 動 大 會 拳 擊 賽 一 名 、 1973 年 國 軍 運 動 大 會拳擊賽第二名。 (續下頁) 31.

(46) 姓名. 出生年代. 陳東凱. 1947. 成. 就. 1974 年 擔 任 彰 化 縣 拳 擊 委 員 會 總 幹 事 兼 教 練 。 1967 年 參 加 全 省 中 上 運 動 會 拳 擊 錦 標 賽 獲 微 甲 級 冠 軍、代 表 參 加 在 錫 蘭 可 倫 波 的 亞 洲 拳 擊 錦 標 賽 。 1968 年 參 加 全 省 區 運 輕 丁 級 獲 冠 軍 、 中 日 對 抗 賽 輕 丁 級 冠 軍 。 1969 年 參 加 中 上 運 動 會 輕 乙 級 冠 軍 。 1969 年 代 表 參 加 中 韓 對 抗 賽 。. 顏志銘. 1950. 1968 年 參 加 中 南 北 區 拳 擊 輕 丁 級 冠 軍 。 1971 年 全 國 青 年 盃 輕 乙 級 冠 軍、臺 灣 區 拳 擊 賽 輕 乙 級 冠 軍 、 臺 灣 區 國 慶 盃 拳 賽 輕 乙 級 冠 軍 。 1972 年 參 加 中 華 民 國 赴 日 拳 擊 賽 輕 丙 級、中 日 拳 擊 近 磯 大 學 輕 丙 級 、 奧 運 代 表 輕 丙 級 。 1973 年 參 加 第 六 屆亞洲盃、全國拳擊錦標賽輕乙級冠軍。. 洪. 協. 1951. 1971-1973 年 獲 得 大 專 盃 輕 乙 級 冠 軍、1973 年 省 運 ,及 獲 得 社 會 組 中 甲 級 冠 軍 ,二 林 國 中 擔 任 教 練 1977-1988 年 全 國 中 上 拳 擊 比 賽 總 冠 軍 。. 柯金德. 1960. 1981 年 臺 灣 區 運 拳 擊 冠 軍 、 第 14、 15 屆 彰 化 縣 議員、臺灣棋社創辦人。. 洪文賓. 1963. 1977 年 輕 丙 級 季 軍 、 1978 年 中 上 盃 拳 擊 錦 標 賽 中 丁 級 冠 軍 、 1981 年 中 上 盃 拳 擊 錦 標 賽 中 丙 級 冠軍。. 林振輝. 1963. 1996 年 獲 得 中 州 團 體 冠 軍 、 中 州 團 體 教 練 獎 、 總 統 盃 團 體 冠 軍 、 總 統 盃 最 佳 教 練 , 1997 年 獲 得 中 上 盃 團 體 冠 軍 、 最 佳 教 練 獎 , 2008 年 獲 得 奧運資格賽泰國曼谷。 (續下頁) 32.

(47) 姓名. 出生年代. 林明佳. 1967. 成. 就. 1984-1987 年 63 場 國 內、外 業 餘 的 拳 擊 比 賽,贏 了 58 場 、 1990 年 日 本 第 七 位 迷 你 輕 丁 級 拳 王 、 1997 年 成 為 臺 灣 有 史 以 來 , 第 一 位 職 業 拳 擊 賽 的世界拳王。. 謝閔旭. 1970. 第 一 屆 大 專 盃 微 甲 級 拳 擊 賽 冠 軍、兩 屆 區 運 會 微 甲級拳擊冠軍、五屆全國中正盃〈2 屆輕丁級、 2 屆 輕 丙 級 、 1 屆 輕 乙 級 〉 冠 軍 、 1986 年 世 界 盃 國 手、1986 年 亞 青 盃 國 手、1987 年 世 青 盃 國 手 、 1987 年 大 洋 洲 拳 擊 錦 標 賽 國 手 、 1987 年 中 日 拳 擊 對 抗 賽 國 手、1987 年 漢 城 奧 運 培 訓 國 手、1989 年 亞 洲 盃 國 手 。 1989 年 泰 皇 盃 國 手 、 1990 年 菲 律賓城市盃國手。. 蔡榮忠. 1971. 1985 、 1986 年 中 正 盃 連 續 兩 度 榮 獲 輕 甲 級 冠 軍 1989 年 全 國 中 正 盃 拳 擊 錦 標 賽 中 丙 級 季 軍 、 全 國 中 上 拳 擊 錦 標 賽 高 中 組 中 丙 級 冠 軍 1990 年 世 界 青 年 盃 拳 擊 錦 標 賽 國 手 、 1991 年 全 國 中 上 拳 擊 錦 標 賽 大 專 組 中 乙 級 冠 軍 、 1991 年 區 運 會 拳 擊 賽 中 乙 級 冠 軍 、 1992 年 全 國 中 上 拳 擊 錦 標 賽 大 專 組 中 乙 級 冠 軍 、 1993 年 菲 律 賓 總 統 盃 拳 擊 錦 標 賽 國 手 、 1994 年 全 國 中 正 盃 拳 擊 錦 標 賽 社 會組中乙級冠軍。. 謝文彬. 1973. 1995 年 輕 甲 級 冠 軍 、 全 國 區 運 會 。 (續下頁) 33.

(48) 姓名. 出生年代. 謝明裕. 1974. 成. 就. 全國中等以上學校拳擊錦標賽國中組輕丁級第 二 名 、全 國 中 正 盃 、全 國 中 上 盃 高 中 組 輕 乙 級 冠 軍、全 國 中 上 盃 大 專 組 中 丙 級 冠 軍 及 最 佳 技 術 選 手 獎、全 國 中 正 盃 社 會 組 中 丙 級 冠 軍 及 最 佳 技 術 選 手 獎 、 臺 灣 區 運 會 中 丙 級 冠 軍 、 獲 頒 1995 年 臺灣省優秀體育青年。 1995 至 1997 年 擔 任 海 光 拳 擊 隊 隊 長 、 1994 至 1997 年 擔 任 區 運 拳 擊 代 表 隊 隊 長 、 1995 年 參 加 北 京 中 海 恒 盃 國 際 A 級 拳 擊 錦 標 賽、1 99 4 至 1995 年擔任省立體專拳擊隊隊長、代表國家前往韓 國、菲 律 賓、泰 國 移 地 訓 練 比 賽、世 界 青 年 盃 及 國際拳擊錦標賽成人組國家代表隊。. 洪瑞彬. 1978. 1995 年 輕 丁 級 冠 軍 、 1991、 2001 年 輕 丙 級 冠 軍 全運會。. 洪國益. 1978. 2001 、 2003 年 中 乙 級 冠 軍 、 全 運 會 。. 林宗良. 1978. 2001 年 超 重 級 冠 軍 、 全 運 會 。. 林永翔. 1981. 1999 年 2001 年 輕 丁 級 冠 軍 、 全 運 會 。. 洪庭煒. 1981. 2003 年 輕 乙 級 冠 軍 、 全 運 會 。. 李牧軒. 1983. 2007 年 輕 丙 級 冠 軍 、 全 運 會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4.

(49) 第五節彰化縣拳擊史略. 縣 立 二 林 國 中 拳 擊 隊 成 立 於 1976 年,在 洪 協、洪 仲 達 兩 位 老 師 調 教 訓 練 下 , 從 1977 至 1994 年 共 榮 獲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拳擊錦標賽團體總冠軍十五次,亞軍三次,創下全國國中組 無人能及的佳績。歷屆獲得保送師專者有洪宜郎、顏春福、 謝英輝、洪建二、莊辛旺、洪斌榮、廖條吟、洪國焜、李中 平、洪健榮等人。洪裕咸保送明志工專,林明佳、鐘文彬、 洪偉志、洪平圳、陳錫輝、許龍平、薛堯舜、林世華、謝昆 霖、洪政代、謝文彬、楊斯任、王志遠、謝閔旭、謝閔峰、 蔡榮忠、張佑紳、謝明裕、陳志銘、廖志強、洪敏嘉、洪士 淵等人保送國立二林工商,而後並分別保送國立臺灣體育學 院及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有吳偉榮、洪瑞彬、謝銘國、鐘英 鑣、張統智、陳寛晉、林永祥、林宗良、洪慶雄、謝宗翰等 人。另 有 林 明 佳 於 1 9 8 8 年 赴 日 本 參 加 職 業 拳 擊 賽,並 於 1 9 9 0 年 3 月 9 日 僅 花 兩 分 三 十 四 秒 的 時 間 擺 平 當 時「 迷 你 輕 丁 級 」 拳王輿儀原夫,登上第七代拳王寶座。 1966 年 省 立 二 林 農 校 改 制 為 省 立 二 林 農 工,校 長 林 肇 家 繼 續 推 展 拳 擊 運 動,拳 擊 好 手 輩 出,同 年 由 校 長 林 肇 家 領 隊 , 體育組長洪欽淮,社會人士洪欽懋老師教導,蘇竹源教練協 助 訓 練 選 手,參 加 中 韓 高 校 拳 擊 對 抗 賽,成 績 表 現 優 異。1 9 6 5 年( 十 四 屆 ) 省 立 二 林 農 校 初 次 榮 獲 全 省 中 等 學 校 拳 擊 錦 標 賽團體總冠軍,勇破開南商工獨霸拳壇十三屆之盟主。當時 有選手顏志銘保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洪仲達、李樹森、洪 協 ; 洪 文 榮 等 人 保 送 省 立 體 專 。 自 1973 年 , 洪 穀 仁 老 師 擔 任 體育組長,加強推展拳擊運動教學,更獲得數名拳擊教練洪 35.

(50) 村 勇、邱 新 河、陳 東 凱,蘇 竹 源、洪 文 勢、陳 文 雄、蘇 竹 男 、 莊春天、洪協、洪仲達、陳輝吉、許蔚園、莊朝聰、顏志銘 及社會熱心人士吳玉昌等人的協助,使彰化縣二林鎮的拳擊 運 動 更 為 蓬 勃 發 展 , 到 1983 年 的 十 年 間 , 發 掘 眾 多 人 才 , 其 中穆火山、洪文賓、林振輝保送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就讀,洪 漢緣、柯金德則保送文化大學。另外,陳錫勳、顏志成、謝 國 禎、洪 耀 焜、李 明 麟、吳 獻 昌、黃 建 國、黃 丁 龍、蔡 文 彬 、 洪允明、陳國士、邱森久等人也獲得保送資格。 彰化縣拳擊運動在歷任縣長暨體育會理事長的重視持續 推 展,以 及 鄉 鎮 地 方 熱 心 人 士 的 贊 助 配 合,推 動 下 不 繼 成 長 、 成果卓越,前後並有國立二林工商、私立達德工商、國立員 林農工、國立崇實高工、私立大慶商工、縣立二林國中、縣 立員林國中、縣立明倫國中、縣立大同國中、縣立竹塘國中 等校大力鼓勵培育校隊,使得本縣拳擊運動風氣普通提昇, 2001 年 3 月 彰 化 縣 體 育 會 十 二 屆 委 員 會 全 面 改 組,本 會 柯 主 委金德先生榮膺主事,肩負起承先啓後的重任,用心經營本 縣 代 表 隊 再 度 短 短 期 間 贏 得 2001 年 全 國 運 動 會 拳 擊 競 賽 項 目的四面金牌、三面銅牌佳績,轟動拳壇,充分證明了本縣 拳擊運動的發展潛力。 彰化縣員林鎮地區早期的拳擊運動在張炳州、江肇熙兩 位老師的推展調教下,發掘高俊英、江再添、江再清、黃圳 鴻、劉憲吉等好手,先後為本縣在省運會拳擊賽獲得無數榮 銜。繼顏志銘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後任教於縣立員 林 國 中 , 1976 年 開 始 組 訓 , 由 當 時 國 大 代 表 李 讀 、 員 林 鎮 長 詹啟造及地方熱心人士林朝業、游中島、張良治、體育會理 事長江文士等人全力推展,以及當時校長黃大山的支持下成 36.

(51) 立 拳 擊 隊,並 於 1 9 7 7 年 拿 下 全 國 中 上 學 校 拳 擊 賽 國 中 組 團 體 冠軍,先後培育出黃傳賢、張世珍、王正禮、蕭明智、蕭明 芳、張錫興、張培超、賴欽明、劉子榮、江富上、江俊男、 胡 文 瑞 、 葉 士 瑋 、 楊 華 郎 等 國 家 級 選 手 。 1977 至 1989 年 間 在 顏 志 銘 老 師 長 期 培 訓 下 , 共 榮 獲 臺 灣 區 運 團 體 總 冠 軍 九 次 、 亞 軍 一 次 。 顏 志 銘 老 師 於 1996 年 擔 任 國 家 代 表 隊 教 練 , 帶隊參加大洋洲拳擊錦標賽,並獲得拳擊界歷年來最佳的成 績 二 金 三 銅。1985 年 在 臺 灣 區 運 動 會 上 為 彰 化 縣 獲 得 九 金 二 銀一銅的佳績,至今其他縣市仍難以超越。隊中黃傳賢、張 世 珍、王 正 禮 保 送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張 錫 興 保 送 輔 仁 大 學 , 劉子榮保送政治作戰學校,陳仕恒保送文化大學,蕭明智、 蕭明芳、廖晉忠、張培超、賴欽明、胡文瑞、賴東啟、張進 財、邱國硯、林永振等人保送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楊華郎、 顏 宏 光 、 賴 韻 仁 、 陳 冠 舟 則 保 送 臺 北 市 立 體 育 學 院( 顏 志 銘 , 2 0 0 8 )。. 37.

(52) 第六節 臺灣拳擊運動的轉化 一、業餘拳擊運動級別分類 業 餘 拳 擊 在 日 本 比 賽 時 通 常 是 3 回 合,不 過 國 際 比 賽 也 有 縮 短 為 1 回 合 2 分 鐘 並 進 行 4 回 合 的 比 賽 。 但 是 在 2009 年 1 月 時 , 國 際 業 餘 比 賽 被 統 一 為 3分 鐘 3回 合 。 雙 方 選 手 要 帶 上 頭 盔 、 10oz拳 套 ( 大 會 提 供 ) , 口 咬 防 止 受 傷 的 護 齒 , 穿 著 護 襠(男性),出拳速度與力量擊中對方一下得一分(點), 最後分(點)數較高或擊倒對手的為勝利者。 業餘拳擊比賽形式採用回合制: (一)所有國際拳聯核准的成年男子和青年男子組比賽,採 用 三 回 合 制 , 每 回 合 3分 鐘 。 (二)所有國際拳聯核准的成年女子和青年女子組比賽,採 用 四 回 合 制 , 每 回 合 2分 鐘 。 (三)所有國際拳聯核准的少年男子和少年女子組比賽,採 用 三 回 合 制 , 每 回 合 2分 鐘 。 ( 四 ) 以 上 所 有 比 賽 , 回 合 之 間 休 息 1分 鐘 。. 38.

(53) 表 2-7 業餘拳擊的量級 量級名稱. 體 重 (Kilogramme/Kg). 第十量級. 91+kg. 第九量級. 81.01-91.0kg. 第八量級. 75.01-81.0kg. 第七量級. 69.01-75.0kg. 第六量級. 64.01-69.0kg. 第五量級. 60.01-64.0kg. 第四量級. 56.01-60.0kg. 第三量級. 52.01-56.0kg. 第二量級. 49.01-52.0kg. 第一量級. 46.0-49.0kg. 資 料 來 源 : 中 華 民 國 拳 擊 協 會 (AIBA) 二、職業拳擊運動級別分類 比 賽 形 式 採 用 回 合 制,有 4回 合、5回 合、6回 合、8回 合 、 10回 合 、 12回 合 六 種 。 回 合 數 依 據 選 手 的 證 照 來 決 定 。 不 過 會 實 行 12回 合 , 也 只 有 東 洋 太 平 洋 錦 標 賽 與 世 界 錦 標 賽 的 時 候 , 雙 方 選 手 使 用 8~10OZ拳 套 ( 賽 前 雙 方 議 定 ), 口 咬 防 止 受 傷 的 護 齒 , 進 行 3分 鐘 一 回 合 的 對 賽 。. 3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QCSE and band-bending are induced by polarization field in C-plane InGaN/GaN and create triangular energy barrier in active region, which favors electron overflow. •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Literacy for th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Literacy for the

2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3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Tsing Hua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Institute of nanoscience, NCHU, Taiwan School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for Quantum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at National Central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aiwan SPIN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The mixed stat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the magnetic 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