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院篇-口腔醫學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院篇-口腔醫學院"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口腔醫學院發展史

序言

腔醫學院牙醫學系與北醫同庚,1960年6 月與本校同時創設;2000年9月,臺北醫 學院改名為臺北醫學大學。二十一世紀之四十六 年發展,以牙醫學系為基礎擴展至研究所與口腔 醫學院,從草創維艱到春秋戰國,從孤兒棄婦到 當朝新貴,從仰賴外援到自助助人,無不和時代 背景環境條件息息相關。時勢潮流,水到渠成,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一步一腳印,均告欣慰。

口腔醫學院發展史

2001年8月,口腔醫學院正式成立,目前有 牙醫學系、牙醫學系碩士班暨博士班、口腔衛 生學系在職專班,生醫材料暨工程研究所(96學 年度由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與口腔科學研究所兩 所合併),以及附設醫院與萬芳醫院兩個牙科門 診部。 回首前塵,四十六年春去秋來,懷想當年綠 茵遍野,眼見楓樹蔚然成林,而今校園改觀,彷 若重回建校初始,歷史還原再迎新生。見證北 文.周孫勇 黃豪銘

(2)

醫及牙醫學系成長艱辛,深感寫史之難;蒐尋考 證,凝思理緒,心力交瘁不下論文。基本上牙醫 學系之發展背景與特色,正可概分十年一階段擇 要記事,遺珠尚盼海涵補正。我們企盼能從歷史 之反思,再度發揚北醫傳統心靈,以之紀念。 第一個十年(1960∼1970):草創維艱 第二個十年(1970∼1980):弱冠奠基 第三個十年(1980∼1990):自主獨立 第四個十年(1990∼2000):成熟茁壯 二十一世紀(2000∼迄今):追求卓越

第一個十年(

1960~1970)

草創維艱

牙醫系草創之初,係由教務主任郭宗煥兼醫 科和牙科主任,1964年始由牙醫師張濟時專任系 主任(北醫校訊)。此時期師資多延聘留美日之 牙醫界前輩,常有美日學者訪校講演。學生修業 期限六年,與醫科合班上課,亦與醫科同樣接 受內、外、眼、耳鼻喉科訓練。牙醫系辦公室位 於共同大樓(今拇山學苑原址,後因市府道路 計畫拆除)三樓,三十二名容量之學生實驗室 則位於一樓,其間並設一小型診療室,供臨床 教學及示範觀摩。1964年,本系提促儘早設立 牙科門診部,然最初幾屆畢業生均只十餘名左 右,尚洽請市立醫院及軍醫院提供實習;1970 年開始,畢業班增至三、四十名,董事會乃決 議籌劃牙科門診部經費及人事。此期間畢業校 友對本學系及牙醫界早期之發展均曾貢獻一己 之力。 此時期學生在校時亦甚活躍,於1965年成 立「口腔醫學會」,為本系學生組織之濫觴。 為 促 進 同 學 相 互 研 討 之 讀 書 方 法 , 該 會 並 於 1966年舉辦第一次(屆)學術研討會,有臨床 病例及基礎醫學報導,亦開學系現今各科討論 會之先河。同年第六屆國際牙醫學討論會在台 北舉行,美國口腔外科Dr. Archer等多位世界級 大師蒞會講演,本系師生擔任翻譯接待,深獲 佳評。耳濡目染國際學術交流之餘,本系復於 1969年與日本東京齒科大學締約結盟,合作期 口腔醫學大樓

(3)

口腔醫學院發展史

間六年,為本校與外國大學結成姐妹校之鎬矢。 同年旋由日方選派第一位口腔衛生講座教授來 台,講學三個月,遍訪北中南各國小調查學童口 腔衛生、齲齒發生率與糖年耗量之統計,返日前 撰文呈院長,感「國內過去雖有優良醫學機構, 獨不重齒科教育,缺乏機關領導」而有所呼籲, 並向東京齒大提出具體建議,協助本學院發展牙 科教育。翌年,本學系主任亦應聘至東齒大講學 三個月,並攜回多項互惠訊息。1970年,當時之 牙二同學亦與東齒大學生結為筆友,交換學術心 得溝通感情,彼此為提高中日牙醫教育共同努 力。此時期本學系研究工作重點在牙齒形態、口 腔組織、公共衛生調查及口腔病之預防方面。第 一個十年可謂較具傳統醫學精神之時期。

第二個十年(

1970~1980)

弱冠奠基

1970年董事會決議設立牙科門診部及1980年 牙科校友會成立,劃分此第二階段之發展。此期 間學系在動盪中成長,人事更迭頻繁,師資設 備仍然不足,除極少數校友外,師資幾全來自外 援,兼任之課程曾高達百分之八十六,然為學系 之安定與發展,系內師生倖能善盡本分,在有限 環境中自我磨練,並積極爭取學校重視,而於 1980年首獲校方以「牙醫學系歷史悠久而儀器缺 乏」,允優先予以本系近三分之一之全校預算, 充實各項建設,粗具較現代之規模。此後本系得 以每年有較合理之預算,逐步成長,而延聘和培 植專任師資,亦為此時期奮鬥之目標。目前牙醫 學系各科主要師資皆係此時期養成之畢業校友, 1969年北醫與東京齒科大學締結姊妹校紀念座,坐者為東京齒科大學教授竹內光春 1969年北醫與東京齒科大學締結姊妹校紀念座,坐者為東京齒科大學教授竹內光春

(4)

在萬難中毅然投入母校基層之建設工作。 此階段招生人數初為一百名,1975年起增至 一百二十名。70年代初期,學生實驗室擴大為 六十二名容量,後隨第二教學大樓之興建(本 大樓為今之口腔醫學大樓),方於1975年遷入新 大樓三樓現址,容量達一百二十名。1978年,本 系開始系統規劃空間,包括教員室、學生實驗 室、器材暨準備室、研究室、X光室、暗房等基 本隔間,同時改善學生實驗設備,由低速(磨牙 機)進入高速時代。1971年10月,本校暫設牙科 門診部於信義路二段,以適應畢業生之增加。門 診部分設復形科、贗復科、矯正科、口腔外科四 科,另設初診室、X光室、開刀房、護理部及事 務組,具十二台診療椅,提供部分學生實習,後 因主客觀因素於1974年7月停診。1976年8月本校 附設醫院成立,牙科門診部同時開始門診,仍設 十二台診療椅,除原設四分科外,加設口腔內科 計五科。門診人數逐年成長,1979年8月開辦夜 間門診。至此本系得以在稍安定之下,於每年校 慶之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研究成果。 1980年校慶二十週年,醞釀多年之牙科校友 會終假本系學生實驗室成立,與學校及學生密切 聯繫,日後成為本校極蓬勃的校友分會,對本系 乃至全國牙醫界之進步團結,確有汗馬功勞。當 年成立大會上本系校友之一幅對聯「北醫弱冠慶 自強,牙友始成賀團結」成了本學系邁進第三階 段的最佳祝辭和期許。

第三個十年(

1980~1990)

自主獨立

第三階段可謂本系獨立成長之開始,學系之 質與量大幅提昇。於第二階段養成之各屆校友, 經由院內升等及海內外學成,均於此時專任教職 或醫職並主持系務。專任師資授課之科目在最初 三年內由百分之十四提昇至百分之七十以上,並 持續成長,同時各科皆已建立完善的教學系統和 實驗課程,各具特色。此時期至1990年止,本系 專任師資包括助教達十九名,門診部專任主治醫 師四名、住院醫師十三名,另有兼任師資及主治 醫師近四十名。1981年起,本學院教師與附設醫 院醫師加聘辦法之實施,使雙方人力充分運用; 而學系與門診部事權之統一也在1984年重新恢 復,凡此皆使本系人事在安定之環境下,得以專 注於學系之發展,並於75學年度教育部評鑑時, 深獲正面評價,咸認進步極大,此期間除學系積 極規劃和爭取外,校方對本系之關心重視與全力 支持,尤為關鍵。 除師資外,設備亦獲大幅改善。1984年,隨 杏春樓之啟用,本系得以於現今之學系樓層擴充 三分之一空間,設立各科研究室,計有口顎生理 學、補綴學、材料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及細菌學 等研究室,且皆具完善之儀器設備,另設有空調 之動物飼養室。教學設施亦於此時陸續引進各類 視聽設備。學生實驗室於1985年全面更新設備, 牙科門診部份診台 在萬難中毅然投入母校基層之建設工作。

第三個十年(

1980~1990)

自主獨立

質與量大幅提昇。於第二階段養成之各屆校友, 經由院內升等及海內外學成,均於此時專任教職 或醫職並主持系務。專任師資授課之科目在最初 三年內由百分之十四提昇至百分之七十以上,並 持續成長,同時各科皆已建立完善的教學系統和 實驗課程,各具特色。此時期至1990年止,本系 專任師資包括助教達十九名,門診部專任主治醫

(5)

口腔醫學院發展史 並由技術人員專責保養管理。在環保意識及職業 衛生之前提下,學生實驗環境之維護亦受重視, 1986年首先裝置真空吸塵器,其他設施亦逐年改 善。為提高教學素質,學生人數於1984年起恢 復為每班一百名,1988年再減招為八十名,並自 1989年起停辦轉系轉學招生。 1981年,本系開始實施牙五學生見習制度。 牙科門診部亦於1984年擴充空間及治療椅至三十 台,同時增設全口X光機、測顱X光機、自動X 光沖片機,分設家庭牙醫學科、牙周病科、牙髓 病科、牙體復形科、 復科、兒童牙科、齒顎矯 正科、口腔外科、顳顎關節咬合科等九科,均有 專科醫師主持。鑑於病患知之權利與個人保健義 務之落實,1985年設立口腔衛生教室,提供臨床 諮詢與個別指導,病友咸感獲益,對醫病關係及 醫療品質皆有改善。1987年成立牙科急診制度, 包括口腔外科之繄急處理,實施以後,患者均感 滿意。1988年引進牙科植體系統,為國內第一所 種植Branemark Implant之教學醫院,該系統乃目 前具有最完整研究結果及臨床評估之植體,本院 迄今完成之病例,效果均相當滿意。 隨經費與設備之改善,本階段之研究工作著 有成績。1982年起本學院設立「專題研究計劃補 助經費」辦法,開本系研究之風氣,每年均有多 項計劃通過補助,亦有多篇報告及論文發表。此 時期之研究重點在牙齒牙周暨口顎系統相關之形 態、生理、病理、細菌、藥物、治療及牙科材料 理工學、補綴學、咬合學、兒童牙科學之探討, 並與其他科系進行相關性質之共同研究。圖書館 牙科期刊以倍數成長,於1986年已達五十五種, 幾已含括應有之各專科文獻。資訊設施亦使用多 1981年6月,教育部評鑑牙醫學系 1980年3月校慶、牙醫系系慶;同日牙科校友會並舉行成立大會

(6)

部電腦,包括影像處理、電腦繪圖儀、形態分析 儀及雷射印表機等。1983年3月,本系第一次舉 辦大規模之牙醫師繼續教育研習班,全系動員, 成績可觀,往後本系與中華牙醫學會、牙科校友 會、牙醫師公會、各專科學會經常合辦再教育 研習會及學術演講,均甚成功。1983年7月,本 系與美國奧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簽訂合作研究計 劃,進行兒童齲齒與牙周病之預防研究,為期一 年,由美方提供經費設備,為本系第 二次跨國交流合作。1986年12月,中 華牙醫學會年會暨第十次學術研討會 假本校舉行,是該學會成立十年來首 次在北醫舉辦,成為北醫一大盛事。 大會期間全體師生通力合作,並提出 二十餘篇報告,更蒙資政部長等政要 蒞臨,被譽為十屆以來最好的一次, 為本校爭光不少,而教育部補助興建 之杏春樓提供適當場地,亦為一主要 契機。此階段本系曾先後選送多人赴 台大、三總進修受訓,儲備本系專科 師資,目前皆為門診部之科主任醫師。 第三階段之進步,除在校校友盡個人心力 外,海內外校友本「關懷、服務、參與、回饋」 之精神,積極協助母系之發展,多次提供龐大研 究基金、獎學金、建設經費,捐贈多項圖書設 備,功不可沒,不只母系受惠,亦澤被全校。 1988年,牙科校友會創刊「牙橋」雜誌,每月發 刊,對象為全國牙醫師,做為母系、校友及牙醫 界在學術及文化上之橋樑,提供溝通管道,並獲 牙醫界不分校際之迴響與支持。 此時期之學生亦未讓前輩學長專美,活動積 極。1984年,口腔醫學會首次主辦全國七院校牙 醫系聯誼及學術演講會,為全國牙醫學生之年度 重要節目,學弟妹迄今仍有賓主盡歡的美好傳 承。1988年,假杏春樓舉行第十五屆亞太地區牙 醫學生會議,計七國百餘外賓參加,會議期間殷 勤招待,情誼感人。1987年起,在校生亦開始每 年組團分赴芬蘭、義大利、瑞士及泰、馬、新加 坡、日本,出席國際及亞太地區之學生會議,並 參與學術競賽,成為每年之重要國際活動,對國 際友誼及世界眼光,均有助益。國內各類會議活 動及地方基層衛教服務,本系學生之協助與工作 表現,亦常獲嘉許。學生會創會時即已出版之期 刊「口腔醫學」會刊及此時期創刊之報刊「北醫 牙訊」(現已增刊為小冊),迄今仍持續發行。 1980年校慶義診 口療出隊

(7)

口 腔

口腔醫學院發展史 學系行政方面,本系自1982年起,定期召開 系科務會議,由學系及門診部成員共同議決系 務、制度、人事等行政問題。1983年,由系內教 師分工合作,建立本系檔案系統,以利系務之參 考及資料之保存。1989年,核定通過「系主任遴 選辦法」,依規定由系內教師票選主任,任期兩 年,連任一次,但此辦法在首次實施後一年即遭 廢除。 而立之年乃背負「承先之責,啟後之任」的 階段。綜觀此時期之發展,人力集中,人事安 定,各司專職,協調合作,師資設備顯著改善, 教學系統建立,研究已上軌道,門診服務亦有口 碑,而校友之耕耘奉獻與校方之關心支持,實為 重要因素。

第四個十年(

1990~2000)

成熟茁壯

牙醫學系自草創到完全獨立,歷三十年慘澹 經營,在第四個十年中期,終於達成「承先啟 後」之任,讓年輕學弟接掌「牙醫體系」,由成 熟漸趨茁壯。 繼周孫勇老師寫下「三十而立」院慶專文後 之第四個十年,雖言四十不惑,然此十年可謂 「百花齊放」之年代,持平而論,所有系所科之 各項發展與進步,皆屬現代牙醫學院之常態,無 需多言。師資、設備、教學、研究、服務,乃至 各類學術活動、推廣教育、社區結合、國際交 流、學生與校友表現,及配合學校協力縝密規劃 設計未來之口腔醫學院,均不及備載。 附設醫院牙科部門診入口外觀

(8)

1990年,胡俊弘校長自美返國接掌校務。 1992年,董事會全面改組,北醫第四個十年,展 現完全不同風貌。新教研大樓,新病房及門診之 擴建與舊院區之更新設計、美的杏餐廳、拇山學 苑、萬芳醫院、新系所科及研究中心、人文藝術 的關懷與推動,都讓北醫有脫胎換骨的現代感, 並啟發全校系所科的新觀念。 此階段牙醫學系之重要內涵即為「牙醫體 系」概念之加強。1995年2月,胡校長邀請牙科 校友會代表與系所同仁舉辦「牙醫及口腔醫學體 系振興計劃座談會」,聽取各地區或在其他醫院 服務校友之建言,以結合牙醫學系、口腔復健醫 學研究所、附醫門診部為口腔醫學體系中長程發 展計劃之共同參考,與會醫師知無不言,亦幫助 校友與母系之互動與了解。 自1995年附醫門診部重新設計擴建完成起, 在過去十年間由老師輩擘劃經營之系所科,兩年 內先後完全交棒予年輕一代,堪稱全國牙醫七院 校最年輕世代的主管群。「牙醫體系」名詞之同 時提出,亦從此強化系所科為一共同體之概念。 「此一集眾人之思的概念,將系所科重新組合, 於牙醫學系為主體之結構下,各單位各司所職, 單位主管並定期交換意見,共同推動牙醫體系之 發展,以備未來成立口腔醫學院之基礎」(19982月北醫牙醫學系所科要聞第一期第二頁)。 1997年3月,萬芳醫院牙科部正式成立後,即與學 系、口研所與附醫牙科部結合為更堅強之系所科 體系。每個月例行之系所科會議,均由四單位講 師及主治醫師以上同仁、系所行政人員、助教、 研究生與大學部學生會代表共同參與,報告及討 論系所科各項工作與議題。而系所與兩個附醫牙 科部教職合聘,附醫與萬芳人力相互支援,同時 附設醫院牙科部門診處的公告區一景

(9)

口腔醫學院發展史 提供學生見習實習與研究生之臨床訓練環境,四 個單位的連屬性已建立實際合作之共同體系。

成立研究所

1992年,牙醫學系獲准成立研究所碩士班, 因應教育部政策,命名為「口腔復健醫學研究 所」,為牙醫學系第四個十年最重要的開始。口 研所以培養具研究背景之牙醫學專科醫師為目 的,結合基礎與臨床,將牙醫學相關領域分為贗 復牙醫學、顳顎咬合學、齒顎矯正學、兒童牙科 學、牙周病學、口腔病理學、牙科材料學與口腔 顎面外科學等八學組。同時整合各科之多組研究 群,設立口腔生物學、組織形態學、口顎生理 學、齒顎矯正學、生醫材料學與口腔超音波等專 屬研究室。1993年開始招收第一屆研究生。1997 年並開設口研所推廣教育學分班,提供更多牙 醫師進修教育部認可之學分。1998年在校 方支持下,建立分子生物與分子病理 研究室;同年口研所增設口腔基礎醫 學組,招生已不限牙醫學畢業生, 以因應日趨精深之口腔基礎醫學, 並支援牙醫學臨床實務之所需。在 現有基礎與架構上,另規劃以口腔 生物材料學、口腔醫學工程、口腔 影像醫學與口腔生物學為研究導向之 「口腔科學研究所」。並開始申請增設 博士班,於93學年度成立牙醫學系博士班。 研究所之創設,代表師資、設備、教學與研 究條件之成熟,對學系研究風氣之推動與教學研 究設備之增置,具關鍵性之影響。1992年至1997 年間,多位留學歐美日之博士校友返校任教,茁 壯師資陣容。系內教師亦以研究所在職進修,加 強研究能力。此時系所科師資,均具碩士以上學 歷或專科醫師資格,十年內師資成長將近兩倍。 隨研究條件之成熟,系所科教師每年參與國內外 學術會議及發表論文、國科會研究計劃與研究成 果獎勵、北醫與衛生署或其他單位之研究計劃獎 助 , 均 有 一 定 比 例 之 成 長 , 並 於 此 十 年 之 晚 期 收 成 達 到 巔 峰。1999年之國科 會計劃本系通過七篇, 占全校三分之一而創新高。 1998年6月,系所科師生組團赴法國尼斯參加第 七十六屆國際牙醫學研究學會(IADR)年會, 以生醫材料、醫學工程、分子生物與口腔生理學 為主要內容發表十七篇論文報告,同獲國內學界 口碑。近年來,大學部學生對參與研究工作,提 早培訓研究能力,亦有積極熱忱,並與研究生參 加各項國際學術會議和國際學生會議之論文競 賽,屢獲包括首獎之優異獎項,系所學校師生同 光,亦讓國際學界認識國內牙醫學教育與學術研 年並開設口研所推廣教育學分班,提供更多牙 醫師進修教育部認可之學分。1998年在校 方支持下,建立分子生物與分子病理 研究室;同年口研所增設口腔基礎醫 影像醫學與口腔生物學為研究導向之 「口腔科學研究所」。並開始申請增設 博士班,於93學年度成立牙醫學系博士班。 研究所之創設,代表師資、設備、教學與研 比 例 之 成 長 , 並 於 此 十 年 之 晚 期 收 成 達 到 巔 峰。1999年之國科 會計劃本系通過七篇, 占全校三分之一而創新高。 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

(10)

究水準。而系所科教師擔任國內外各專科學會會 長及重要職務,主持國內或國際學術會議,舉辦 各類學術演講和推廣教育,促進國際交流,亦皆 勝任圓滿。整體而言,學術研究風氣蓬勃,學會 服務熱忱積極,國際化之參與提昇,均為此十年 中之主要成果與特色。然成就光環的背後,仍有 許多值得深思的層面,我們會不會因此而失落了 些什麼?

授課計劃革新

1983年,系內教師即已建立檔案管理系統與 系務分工司職之雛型,在現今之牙醫體系架構 下,1997年10月,復依系所科內人事結構與個人 專長,重新成立各特定委員會與工作職掌小組, 推動課程、教評、財務管理與資訊發展。計分行 政、學術、總務、電化資訊、國際事務、公關等 六組與系所教評會、教學評鑑、研究發展、課程 發展、臨床發展等五個委員會。兩院之門診部基 於業務功能需求,亦各設有科內之其他委員會。 其中課程發展委員會暨課程改進小組,為因應人 文科技趨勢與通識教育政策,加強牙本科科目比 重與平衡學生課業負擔,特由系內師生及其他相 關科系教師,檢討課程增刪之可行性,自85學年 度開始實施階段性之課程改革與規劃,並繼續參 酌學生之反應意見做合理調整,以提昇教學品質 與學習效率。 此階段課程之主要更新為基礎牙醫學科目之 提前授課,以便學生能儘早參加第一階段國家考 試。而基礎牙醫學之實驗科目,如口腔解剖學、 牙科材料學、牙體形態學等實驗課程,亦均學分 加倍,以利充裕之時間熟悉與訓練基本能力。臨 床牙醫學科目則新增顳顎障礙學與牙科臨床教學 討論兩門課程,同時增加牙五及牙四學生之見習 學分與醫院,並擴建及加強兩院門診部之空間與 師資設備,期能在短期內讓所有學生在自己的醫 院實習。此時兩院共可容納近百分之六十之實習 名額。學系每年招生名額仍為八十名,畢業生 三十四屆已近二千五百名。1995年,本系開始招 收大學推薦甄試入學學生,並有專責之甄試小組

(11)

口腔醫學院發展史 與制度。1996年起,學系恢復招收停辦七年之校 內轉系生,每年均有不少各科系同學加入牙醫學 系陣容。口研所為配合市場性及國際性需求,亦 自1997年起重新規劃課程與實驗實習制度,增加 畢業學分數為三十六學分,並逐步建立各科目教 學資料庫,同時實施雙指導教授制,由臨床與基 礎教授共同指導研究生。學系之教學評鑑小組每 年亦配合學校實施教學評鑑,皆有平均水準以上 之教學成效,教學態度與課程之活潑自由豐富並 受學生肯定;學生參加各階段之國家考試及格率 亦年年提昇,1996年並高居全國之冠。 基於醫學之人文關懷與牙醫學之人文特色, 除學校開授之多項語文藝術、社會科學與人文 醫學等通識科目外,本學系於83學年度(1995年 3月)亦首開牙五之「牙醫倫理學」課程,由系 所科及校外各專科醫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牙醫臨床 診療與學術研究上所面臨的倫理問題,希望從倫 理原則之認識與思考,建立完善的醫病關係與健 全之價值判斷,提昇具人文素養之醫療品質與研 究態度;授課方式包括分組討論或角色扮演,以 深入思考與分析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74學年 度(1986年3月)首次列入牙一「牙醫學概論」 課程中之牙醫學史介紹,至當時已延續十四年, 並於校內其他科系開設選修課程。此二科目均在 1996年之課程改革中增加一倍學分為兩學分,期 許學生能有更寬廣的人文環境與更深邃之人文涵 養與人性關懷。

嶄新設備與環境

教學課程與學習環境始終是學系最關心的課 題。第四個十年尾聲中,世紀末之北醫牙醫學子 堪稱系史上空前幸運的一代,最先進而具國際 水準的學生實驗室,於2000年春天,從e世代手 中啟用。回溯北醫最古典之牙科實驗室,四十 年前座落在拇山學苑現址,十五年之使用期, 培育了包括現今學系資深教師群與無數傑出校 友。1975年遷入目前學系三樓並擴增容量及六倍 空間,迄今三十年間歷經三度全面整建(1985, 1994,2000年),而90年代之兩次新貌,皆具現 代設計感與環保意識。1994年,在教育部補助與 校友捐贈下,系內老師親任設計,以乾溼分離 之理念,劃分實驗室為一般實驗之乾區、需水 處理之溼區(石膏室)與高熱之烤箱鑄造室, 也開始有區隔污染與中央空調之環境工程。動 線、色彩、材質、空間視覺感、個人光源、座 椅高度、置物櫃乃至管理維護之考慮皆前所未 有。活潑、柔和、清晰、明亮,一改過去實驗 室之擁擠髒亂與沈悶單調。視聽室之大型透明 玻璃設計亦方便現場示範之轉播與監控,音響 播放設備更讓學生能在輕鬆舒暢的音樂氣氛 中操作實驗,紓緩學習壓力。此空間無增卻 耳目一新之實驗室在不到六年內,已隨時勢 推移而煙消牆圮,成為系史上首具現代感但 最短命之實驗室,不過也是學系曾有過苦樂共 同回憶最多的場所,我們懷念那一段走過四分 之一世紀可以遠眺,可以呼吸,可以談心,可 以散步,而今消失不再的外廊人性空間,特為 之記。 也開始有區隔污染與中央空調之環境工程。動 線、色彩、材質、空間視覺感、個人光源、座 椅高度、置物櫃乃至管理維護之考慮皆前所未 有。活潑、柔和、清晰、明亮,一改過去實驗 室之擁擠髒亂與沈悶單調。視聽室之大型透明 玻璃設計亦方便現場示範之轉播與監控,音響 播放設備更讓學生能在輕鬆舒暢的音樂氣氛 推移而煙消牆圮,成為系史上首具現代感但 最短命之實驗室,不過也是學系曾有過苦樂共 同回憶最多的場所,我們懷念那一段走過四分 之一世紀可以遠眺,可以呼吸,可以談心,可 以散步,而今消失不再的外廊人性空間,特為 之記。

(12)

2000年,學生實驗室展現第二次新貌,在教 育部巨額補助及校方支持下,於寒假期間首度引 進現代化之德國Kavo系統模擬人體牙科實驗桌 設備,提供每位學生個人使用與維護責任之全套 裝備。新實驗室擴建至原先之室外長廊,包括 視聽室及器材室,全面由Kavo公司專業規劃設 計。八十二座實驗桌均具擬人化之設計,有與人 體相仿之顎關節、牙齒材質、牙床形態與加裝人 面皮之人頭模型;磨牙機、無影燈、抽吸管等附 屬工具之位置與功能,皆如同臨床診療椅,並有 人體工學設計之舒適工作椅,皆可讓學生提早模 擬正確之診療姿勢與程序。此系統在污染防治與 環境安全上均有周密設計,乃先進國家及國內牙 醫學系早已普遍採用之學生實驗設備。而配合學 系原有之閉路電視影音系統,十年內先後購置之 口內電視攝影機、彩色三槍投影機、實物投影 機、錄影剪輯機、監視系統、Notebook中央處理 器,與1999年增購之CCD攝影機、四分割控制 器,可多視角呈現教學示範情景,亦可預見教學 品質之多元性與國際水準。因新醫學綜合大樓完 工,學系現址擴大為獨棟之口腔醫學大樓,並增 設牙醫基礎科目之實驗室。而大樓正面改建之玻 璃帷幕牆於1999年完工,輝映出北醫校園景緻。

附醫臨床服務

1995年12月擴建完成之附醫牙科部及1997年 3月萬芳醫院牙科部正式服務,各以二十八台及 二十台診療椅,加上陣容齊全之各專科醫師,共 同提供此階段學生更完善之見習與實習環境。更 新後之附醫牙科部除原來之八個分科外,另設顳 顎障礙、牙科植體、顏面疼痛及粘膜病變、口腔 保健與智殘障牙科等五個特別門診;目前之口腔 顎面外科、牙周病科、贗復科、齒顎矯正科、兒 童牙科與牙髓病科皆通過專科學會評鑑,成為專 2000年,學生實驗室展現第二次新貌,在教 器,與1999年增購之CCD攝影機、四分割控制

(13)

口腔醫學院發展史 科醫師訓練機構。萬芳牙科部除類同之分科與特 別門診外,並首創「完全診間」概念,每一診療 空間之裝備相當於一小型診所,提高人員工作效 率及符合感染控制之個人需求。目前兩院牙科部 均實施獨立經營制,自給自足,業績逐年成長; 見實習醫師與住院醫師之教學與訓練皆有制度化 之設計,配合系所之臨床研究亦年有可觀之成 果。附醫牙科部並發展Hospital Dentistry,強化 轉診功能;在系所科之長程計劃中,兩院牙科部 之診療椅及治療空間將擴充至附醫五十台及萬芳 四十台,可完全容納實習名額。1999年底,兩院 牙科部與全院其他單位均通過ISO 9002及Health Mark之多項檢驗,成為國內第一個同時通過此 兩項服務品質認證之牙科醫療團體。除臨床服務 口碑外,兩院牙科更與社區結合,舉辦義診或親 子保健與衛教營等活動,並經常接受電視、電 台、報章雜誌等傳媒訪問諮詢與報導,傳播民眾 正確之口腔保健概念。 為提高臨床服務品質,兩院牙科部隨時增購 新設備。1999年9月,附醫首次引進電子無痛麻 醉機,並以一百零八例臨床評估,證實減輕八成 痛感,讓無痛看牙美夢成真。兩院亦均於年初添 置牙髓病齒內治療用顯微鏡及錄放影監視教學系 統,可清晰觀測放大之根管細部構造而不再摸索 探尋齒內之形態,提高治療之成功品質。環境設 施方面,兩院皆在籌劃同仁與專業室內設計師之 精心規劃下重新設計整修,賦予診療空間寧靜溫 馨而有效率之人性化環境條件,色彩、光線、音 響、裝飾等感官系統亦具現代風格,也因此兩院 牙科部均成為兩院外賓參觀之重點單位。第四個 十年之現代感,從學生實驗室及門診部所提供給

(14)

學生、同仁及病患更為舒適的學習與診療環境而 言,都是現代人性關懷與人文精神在空間上之具 體表現。

推廣教育與國際交流

推廣教育乃現代大學回饋社會,提昇各行專 業素質或個人生活內涵之重要社會教育。隨學系 教學資源與醫院實習環境之充實進步,舉辦各 行業之推廣教育成為此階段牙醫學系所科與社會 結合之重要活動。在學校推廣教育部之協辦下, 1995年6月牙科助理人員進修學分班第一期開 班,每期招收五十名高中職以上之女生,訓練牙 科診所及醫院之臨床助理暨行政管理人員,利用 週末假日修習半年,經實習及考試及格結業後授 予教育部認可之學分證書,學員之就業普及全國 各醫院診所頗獲好評。1999年3月亦首次開辦牙 體技術人員進修學分班,招收高中職以上或推甄 之在職牙體技術人員,以提昇其贗復齒模承造之 技能品質,第一期五十名學員結業後,皆在醫院 或技工所服務。除學系外,牙科校友會亦於199912月在台中舉辦全日之牙科助理訓練研習營, 為中部四縣市近三百名牙科助理提供繼續教育機 會,時為中部地區空前之經驗。為因應現代牙醫 學之人力需求,培養具口腔衛生保健與預防牙醫 學專業知識暨臨床技能之口腔衛生士,本院於 2001年初獲教育部同意籌設「口腔衛生學系」。 牙科助理、牙體技術員與口腔衛生士皆為現代牙 醫學團隊成員中之重要輔佐人力。以學系過去之 前瞻與實務經驗,應可賦予期許,帶動國內牙醫 助理人員之教育訓練與建立制度。 第四個十年之茁壯,學生的參與和校友的愛 護,對牙醫體系團體情感及研究訓練均有助長之 力。在校學生除用心向學協助研究,積極參與國 際會議為國爭光,亦熱心籌辦國內活動提昇校 譽。每年學生會協調各年級辛苦策劃牙醫之夜與 牙醫週活動,牙五真誠溫馨的謝師宴,與系所科 舉辦之畢業茶會、迎新送舊、忘年會,都是師 生、同仁與校友感情交流的圓滿聚會。而校友除 持續捐贈圖書、經費、設備,並提供研究訓練機 會。1999年3月,系所科主任聯袂赴美拜訪Loma Linda大學國際牙醫師訓練計劃主持人之傑出校 友,洽談學術交流及交換研究生計劃,並邀請旅 美校友返台講演。同年11月,牙科校友會亦赴日 拜訪旅日校友會,讓海外校友了解母系近況並協 助母系共創系所科之發展。1998年2月,「北醫 牙醫學系所科要聞」在校友會牙橋雜誌贊助下, 第一屆全國牙醫學生國際參與種籽培訓營(台北天母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15)

口腔醫學院發展史 以夾頁方式創刊,提供版面刊載母校系所科各項 資訊動態與服務資源,迄今仍為母系與校友互動 之重要管道。此時期校友除關心母系外,社會關 懷亦無私奉獻,多年來各牙科校友團體在國內與 國際上之賑災醫護協助與平時之深入山地鄉村義 診,雖獲政府獎勵,愛心慈善依然默默耕耘。此 十年階段師生校友共同賦予了學系豐富的心靈。 鑑於歐美日先進而源遠之牙醫學院獨立體制 及配合學校改制大學計劃,學系於1999年8月成 立口腔醫學院籌備委員會,就系所科現況與發 展潛能,研擬獨立學院之系所架構與發展重點、 師資設備,並提出詳細計劃書及擬定三階段發展 計劃進度表。第一階段之學系大樓玻璃帷幕牆工 程與學生實驗室擴建更新於1999年初完工,並將 增設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及籌措牙醫學院 建設基金。第二階段為配合學校新綜合醫學大樓 之興建同步改建學系現址各樓層為牙醫學大樓, 並增闢牙醫基礎學科之學生實驗 室,擴充附醫及萬芳牙科 部各達兩倍之診療椅 與醫療空間,同時 增 設 口 腔 衛 生 學 系與口腔科學研 究所。第三階段 預計擴大成立兩 系 兩 所 及 兩 附 醫 門診部可完全容納 實習名額之獨立口腔 醫學院,完成公元兩千 年之計劃目標,系史將從此 改寫為院史。 二十世紀最後十年,口研所之創立與實驗室 之更新,劃分了此階段之始末,也落實承先啟 後的歷史任務進入新世代,成長與進步有目共 睹。1998年3月28日,萬芳牙科部周歲感言中, 部主任以人性化之情緣,道出「不在乎是否曾 經擁有,亦不在乎是否天長地久,只在乎是否功 德圓滿」,並「希望所有校友共襄尊重前輩,提 攜後進之倫理」,以成其最大之心願。部主任之 大願,當是牙醫體系升格口腔醫學院後,跨步 二十一世紀第五個十年之最佳共同期許,也為此 第四個十年作了最貼切的註腳。   

二十一世紀(

2000~迄今)

追求卓越

本校自1994年即成立「生物醫學材料研究中 心」結合校內不同領域之教師,進行主題研究。 2000年8月,本院成立國內第一所「生物醫學材 料研究所」開始招生,亦為國內第一所生物醫學 材料研究所,以生物醫學材料之開發及應用為教 學研究主軸,期許為國內發展生技產業、培育 出生物醫學材料之高等專業人才。2001年8月, 「口腔醫學院」以兩系兩所之基本架構在醫學大 學體制下正式掛牌;台灣牙醫史上首創之口腔 衛生學系同時招收第一屆二十四名新生。此 三創建揭開北醫牙醫體系二十一世紀序 幕,穩健邁入第五個十年。2002年 6月,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第一屆 六名碩士畢業。在此生物科技進 步突飛猛進的新世紀,由於分子 階層的醫療技術、創新的生醫材 料與科技化的醫療儀器,已成為 基礎醫療的重要角色。基於此,在 以深耕口腔醫學基礎科學研究,落實 「醫學」與「產業」本土化之教育願景 與宗旨下。臺北醫學大學於2002年成立「口 腔科學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針對具廣泛性 意涵的基礎醫學 牙醫學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 並藉此培育牙醫與醫學領域之科學與生技、工程 等相關專長之整合型人才。因此本所不僅只是適 合牙醫師作為進修、擴充專業領域知識的選擇, 亦歡迎對口腔及生物醫學工程科學有興趣的理、 並增闢牙醫基礎學科之學生實驗 室,擴充附醫及萬芳牙科 部各達兩倍之診療椅 與醫療空間,同時 門診部可完全容納 實習名額之獨立口腔 醫學院,完成公元兩千 年之計劃目標,系史將從此 衛生學系同時招收第一屆二十四名新生。此 三創建揭開北醫牙醫體系二十一世紀序 幕,穩健邁入第五個十年。2002年 6月,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第一屆 六名碩士畢業。在此生物科技進 步突飛猛進的新世紀,由於分子 料與科技化的醫療儀器,已成為 基礎醫療的重要角色。基於此,在 以深耕口腔醫學基礎科學研究,落實 「醫學」與「產業」本土化之教育願景 與宗旨下。臺北醫學大學於2002年成立「口 腔科學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針對具廣泛性

(16)

工、農、醫相關專長者,共同參與,為基礎科學 的研究開發而努力。 2002年9月,「口腔科學研究所」招收第 一屆四名研究生;該所之研究生多非牙醫教育 背景。92學年度,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則新增 「口腔健康管理策略組」,以結合牙醫學相關之 人文社會科學,落實科技與人文並重之現代牙醫 學本質。新系所之創設與招生對象之開放,皆為 新世紀北醫牙醫體系開拓嶄新的發展遠景與領域 廣度。其中,開發組織再生材料與藥物輸送材料 為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之研究重點,而口腔生物 材料、口腔醫學工程與口腔生物科學則是口腔科 學研究所之三大研究主軸。再加上正積極籌設博 士班的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因此院內新增口腔 工程、組織工程與基因治療等研究室,並成立生 醫材研究中心。此外,為落實追求卓越的目標, 凝聚更大的研究能量,2006年口腔醫學院合併 「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與「口腔科學研究所」 並更名為「生醫材料暨工程研究所」,並將於96 學年度起正式招生,本新合併的研究所,除以科 技整合作為發展特色外,並以深耕口腔與醫學基 礎科學研究,落實「醫學」與「產業」本土化之 教育願景為宗旨。 2001年本學院成為全國第一個設立口腔衛生 學系在職班的牙醫學教育體系。當時國內既無口 腔衛生法規可以遵循,也沒有前例可供參考,所 以課程設計原則係參考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的 「口腔衛生士」教育內容,加上北醫已訓練八屆 的「牙科助理學分班」教學內容及經驗,另外配 合目前台灣牙科醫療環境設計出的課程。本學系 成立的目的,希望口腔衛生士的存在,可以提昇 口腔衛生士的品質與專業性,也間接促進牙醫醫 療品質的提升。並促立法成立口腔衛生士的專業 檢 及認證,以確立口腔衛生士的地位及工作範 圍。並可促進國人的口腔衛生教育。並與牙醫學 系碩士班的「口腔健康管理策略組」相結合, 成為一個完整的教育與進修系統。本系於2006年 改為口腔衛生學系在職專班,並擬於96年學度申 請增設「口腔衛生學系」,且2007年招收第一屆 「牙體技術學系」,使得本學院的規模擴大成為 三個學系、兩個碩士班與一個博士班。 在臨床方面,2001年8月,萬芳牙科部改建 並增設九台治療椅,全面採用無痛治療儀器, 並自行開發出全國唯一之兒童牙科視訊系統。 2002年5月,附醫牙科部亦增加四台治療椅, 並引進多項新治療設備,朝醫院牙科(hospital dentistry)方向發展。在當時兩院已各有二十九 台及三十二台總數之治療椅。牙醫學系之教學設 施,擁有多項校友捐助精密設備之牙科技工室 (樹脂室、石膏室、鑄造室),於2001年8月隆 重啟用。2001年9月遭受納莉颱風淹沒之學校圖 書館書庫,亦在海內外牙科校友熱心捐書與募 款下有最佳的復原成果。校友對母校母系的關 心愛護與支持永遠是成長與復甦背後最大的助 力。2001年暑假,在校同學也以盡善盡美的真誠 心意,圓滿成功的創辦第一屆「口腔醫學營」, 讓學弟妹有美好的傳承,已連續兩年啟迪了高中 生面對多元入學之個人規劃,增加對北醫及牙 醫學系之認識,深受年輕朋友們喜愛。2002年10 月,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再度合併入牙醫學系並 改名為牙醫學系碩士班與博士班。2004年是本校 牙醫學教育的另一個里程碑,牙醫學系博士班於

(17)

口腔醫學院發展史 93學年度招生,代表北醫牙醫體系邁向新的里程 碑,並建立碩士班直升博士班學制。未來在大學 部也將推動「DDS+PhD」、「MS+ PhD」學位 研習制度,積極鼓勵具研究潛力與興趣的學生有 機會直升博士班,為口腔醫學領域造就高等研究 人才。 在行政方面,由單一主管同時負責系所之行 政與發展,盼能再發揮牙醫體系最大潛能。2002 年於圓山飯店及2003年於世貿中心舉行盛大的 「北醫牙科校友會會員大會」,會中系所內師生 同仁們全體總動員攜手參與熱烈的募款活動,也 承蒙牙科校友的熱心捐款,以及以一系列給學生 家長的一封信,得以於2005年開啟口腔醫學大樓 的動土典禮活動,其中幾經波折的「口腔醫學大 樓整建工程案」,終於在2006年6月27日獲董事 會議通過,10月口腔醫學大樓正在積極整建中, 預計於96學年度起北醫將有一棟全國最新穎、設 備最先進的口腔醫學大樓。同年6月17日為口腔 醫學院畢業典禮於杏春樓隆重舉行,剛好是第 一屆校友畢業滿四十週年,其中邀請畢業滿十、 二十、三十、四十週年之重量級校友們返校參加 並分享學弟妹的喜悅。母校和母系永遠是北醫人 心靈的故鄉,海內外校友與校內師生之新世紀表 現,讓我們寄以深深祝福。 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牙醫學院在美國巴爾 提摩創立,乃現今馬里蘭大學牙醫學院。百年名 口腔醫學大樓開工動土典禮

(18)

校院長當年(1983)受教育部邀請來台考察台灣 牙醫教育,曾因教育體制之片面誤解而有落後 歐美百年之議。在歷史宏觀中,四十六年不過彈 指,然四十六載春夏秋冬,數不完日出日落,一 步一腳印,造就如今牙醫體系非一瞬可及。以 二十年雪百年之恥,邁向獨立牙醫學院,就歷史 經驗與時代發展來看,亦非神話。而所有成功的 背後,都是團體同心協力的成果,沒有個人英 雄。跨過千禧邁入新世紀,願我們都能以緬懷感 恩之情,思前想後,繼續攜手連心共創更真誠美 好的遠景。 北醫現代風格的校園景觀與六十年代單純有 機的悠久校舍建築,正如玻璃金字塔與羅浮宮之 併存,依然有傳統與現代之和諧感,而人們最 關心的始終是博物館內的瑰寶。外表所展現的內 在深度,對學校團體、校園環境、校風格調之真 誠關懷,以及伴隨時代進步需要同時成長的現代 倫理與人文思維,應是未來新世代北醫人最需要 的心靈回歸與個人修為。牙醫學與醫學有同源的 科學、倫理與歷史背景,但牙醫學附加了理工技 藝的本質,也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空間。顯 然,牙醫學愈進步,愈需要深刻的人文省思,在 北醫改名大學及牙醫學系所科成長為口腔醫學院 之後,我們規劃以「醫術、藝術、學術」為本系 教育宗旨,以培育具全人關懷之牙醫師為教學目 標,並期待在二十一世紀有更寬廣深邃的歷史 空間。 (作者周孫勇為本校牙醫學系講師,黃豪銘為口腔科 學研究所副教授) 本文資料來源:北醫校訊、北醫概況、北醫牙醫系所簡介、牙橋北醫牙醫學系所科要聞、北醫牙醫系所評鑑報告、北醫口腔醫 學院籌備計劃書、北醫人報、北醫牙訊、口腔醫學會刊、北醫三十年院慶特刊牙醫學系史專文、學系檔案 口腔醫學院畢業典禮,校友們返校參加並分享學弟妹的喜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分署 崑山科技大學 私立 技專校院 財務金融 財富管理與行銷學程 136 雲嘉南. 分署 大同技術學院 私立 技專校院

(一) 各梯次報名日期、學科測試日期、辦理職類、級別及方式(如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依臺中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本院)組織規程置院長1人、副

項次 資格 應檢具證明文件. 設有社會工作或幼兒保育相 關學院、系、所、學位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111學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甄選入學」、「111學年度科技校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