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從北伐到抗戰.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2-1從北伐到抗戰.pdf"

Copied!
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世界上有什麼不會失

去的東西嗎?我相信

有,你也最好相信。

~村上春樹,《一九七三的彈

珠玩具》

(2)
(3)

一、國共合作:1923年「孫越宣言」

年份 重要事件 1917 蘇維埃俄國(蘇俄)成立 1919 蘇俄為發動世界革命 成立第三國際 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1921 第三國際前進東亞 促成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 蘇俄派越飛為中國特使 聯絡軍閥失敗 陳炯明反叛 孫中山逃離廣東 1923 孫中山與越飛於上海會談 發表孫越宣言 孫中山聯合廣東軍閥討伐陳炯明 重回廣州 1924 國民黨於廣州召開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 正式承認中共黨員,國共合作開始 課本第28頁

(4)

陳炯明反叛?

陳炯明從未加入國民黨,對孫中山的政治理論

不感興趣,所以兩人只有軍事合作關係。但陳

炯明基於廣東人治理廣東人的考量,極力反對

北伐。1922年4月孫中山罷免陳炯明,未料引

起其他將領反抗,擁護陳炯明復職,陳炯明遂

率兵反孫中山。

陳炯明 像

額外小補充

因當時盛行

聯省自治

思潮,

認為軍閥混戰是源自

外省軍

閥擴張勢力範圍

,所以要

本省軍閥來保護本省人。

(5)

列寧式政黨化的國民黨

國民黨過去缺乏明確組織、嚴謹黨章,所以孫中山仿

照蘇聯共產黨的組織模式,確立國民黨的領導階層、

組織體系,將國民黨形塑為具「革命氣息」的政黨。

分工合作的組織化 權責明確的管理層

(6)

黃埔軍校:國共將領的搖籃

黃埔軍校任務為培育黨軍,一心北伐的國民黨為此

投注大量心血。首任校長為蔣中正,蔣得以和青年

軍官建立師生情誼,日後形成蔣中正專屬的嫡系部

隊(天子門生)。與此同時,中共也藉黃埔軍校培植

親共軍官(如林彪、周恩來)。所以1945年後的國共

內戰,如同黃埔軍校間的「同學內戰」。

蘇聯駐國民黨全權代表 鮑羅廷 鮑羅廷主導國共合作的政策方向, 其中屢次赴黃埔軍校宣揚共產思 想,不少年輕軍官因此加入中國 共產黨。 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 周恩來 周恩來非黃埔軍校畢業生,但卻 是訓練教官之一。換言之,周恩 來曾是蔣中正部屬,也是校內親 共軍官的核心成員。

(7)

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圖2-1) 臺上左起為廖仲愷(國民黨 代表)、蔣中正、孫中山和 宋慶齡。 孫中山手寫黃埔軍校訓詞 (圖2-2) 訓詞由胡漢民等人所寫, 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國歌

(8)

二、國民政府致力軍事統一

(一)孫中山病逝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孫中山北上商議南北

議和,次年於北京病逝。

孫中山設於北京的靈堂 兩旁掛上「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輓聯 孫中山給家人的遺囑 遺囑內載身後之事並勉勵兒女 能自立自愛 課本第29頁

(9)

二、國民政府致力軍事統一

(二)北伐與清黨

中山艦事件

背景

•廣州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 •蔣中正(軍事)、汪精衛(政治)合作 • 但對北伐意願出現分歧

過程

•蔣中正坐鎮中山艦,懷疑中共密圖謀反 • 廣州戒嚴,軟禁中共高層、蘇聯顧問

結果

•汪精衛離開廣州 蔣中正崛起 主導北伐 •黨內左(中共)、右(國民黨)兩派形同決裂 目前仍無法證實

(10)

中山艦事件前的蔣、汪合作

各院部會

國民政府的體制分層

軍 國民政府委員會 元首 國民政府主席 汪精衛 軍事委員會 委員長 蔣中正 政 各院部會 國民政府的領導者為政府主席,但掌握軍隊的軍事委員 長卻足以挑戰主席的權威。汪、蔣雖然合作,但是汪精 衛、蘇聯顧問與中共黨員都認為北伐時機過早,蔣中正 則執意立即北伐,雙方出現分歧。

(11)

二、國民政府致力軍事統一

1926

時間 清黨前北伐戰爭紀要 1926年6月 國民政府通過北伐案 1926年7月 蔣中正擔任總司令,誓師出兵 1926年10月 擊敗吳佩孚,佔領武漢 1926年11月 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 1927年3月 擊敗孫傳芳,佔領上海 1927年4月 蔣中正於上海發動清黨, 國共決裂 國民黨右派於南京另立中央 寧漢分裂

(二)北伐與清黨

中山艦事件後,國民政府通過北伐案,蔣中正任總 司令,於1926年7月正式誓師出兵。 誓師時的蔣中正

(12)

清黨是怎樣的「清」法?

蔣中正在青年時期曾加入上海幫會,

因此結識上海皇帝杜月笙(青幫老

大)。青幫是上海規模最大的幫會

組織,以高利貸、販毒和開妓院致

富,再轉跨足金融、工商業,因此

非常忌恨共產黨擾亂上海秩序,所

以杜月笙應蔣中正所請,派遣小弟

血洗中共的上海據點,使上海頓成

人間煉獄。

上海皇帝杜月笙

(13)

「寧漢分裂」的發生與結束

爭執 • 汪精衛傾向左派 左派在國民黨內呼風喚雨 • 1926年中山艦事件 國民黨左、右兩派失和 分手 • 蔣中正發動上海清黨 黨內左、右派決裂 • 右派於南京另立中央 同時有兩個國民政府 轉折 • 蘇聯密令武漢左派發動「共產革命」奪權 • 武漢發生工農暴動 汪精衛對中共徹底失望 復合 •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宣布終止國共合作 • 武漢鎮壓中共暴動 1927年8月,寧漢合流 「寧」是南京、「漢」指武漢 一個中央:南京國民政府

(14)

時間 清黨後北伐戰爭紀要 1927年8月 寧漢合流 1927年9月 汪精衛返回南京,蔣中正辭去總司令 1928年1月 蔣中正復出 繼續北伐計畫 1928年5月 北伐軍進入山東 日本發動濟南事件 1928年6月 張作霖撤離北京 被日本人暗殺 1928年12月 張學良通電歸順南京 完成全國統一

二、國民政府致力軍事統一

(二)北伐與清黨

武漢願意與南京復合,但條 件是蔣中正必須辭職下野 剛好利用空閒時間,與 宋美齡結婚

(15)

濟南事件:中、日關係的轉折點

1928年5月3日,日軍以北伐軍中斷膠濟鐵路、山東動亂 影響日僑安危為由,出兵山東,造成濟南居民七千人傷 亡、虐殺國民黨代表蔡公時,是為濟南事件。濟南事件 導致國民政府對日本產生戒心,中日關係從北洋時期的 互利共生而相安無事,轉變為針鋒相對而視如寇讎。 國民黨特派濟南交涉代表 蔡公時 國民黨計畫以外交管道解決事件,便 指派蔡公時向日方協商,未料日方拒 絕交涉,以割去耳鼻、挖出眼睛等方 式虐殺蔡公時。

(16)

為什麼日本要殺老帥(張作霖)?

日本為了獲取在東北的利益,而長期資助張作霖統治東北, 可是張作霖日後卻不聽指揮,如大肆在東北蓋鐵路,危及 日本的南滿洲鐵路營收,日本對張作霖失去信心。直到國 民黨撼動華北局勢,日本怕危及東北,便計畫暗殺老帥再 另推東北領導人,未料少帥(張學良)被東北將領推舉繼任, 日本反而一舉丟了東北。 老帥 張作霖 少帥 張學良

(17)

2-3

(18)

二、國民政府致力軍事統一

(三)中原大戰

前因:國軍編遣會議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

舊軍閥不滿蔣中正 宣布起兵反蔣 1929年1月召開國軍編遣會議 蔣中正強幹弱枝 嫡系部隊最多 1928年12月北伐完成 全國軍隊過多 造成財政負擔 北 伐 結 束 時 , 全 國 軍 隊 有 230萬人,軍 費 佔 年 度 預 算超過80% 目 標 將 軍 隊 精 簡 至 80 萬 人 , 但蔣 嫡 系 部 隊 分 配 到30萬人 課本第31頁

(19)

國軍編遣委員會(圖2-6)

協商結果,蔣中正統轄的軍隊人數是李宗仁、馮玉祥、閻 錫山三人統轄數目的總合,引起三人不滿與疑慮,李宗仁 率先起兵反蔣,揭開中原大戰序幕。 李 宗 仁 馮 玉 祥 蔣 中 正 閻 錫 山

(20)

中原大戰中的張學良

張學良旗下的東北軍器械優良、兵力眾多,在中原大戰初 期遲未表態支持何方,所以反蔣派極力籠絡張學良加入陣 營。然而蔣中正一方經費充足,重金援助東北、再授予全 國陸海空副總司令名號,成功使張學良宣布擁蔣,派遣大 軍入關,給予反蔣派致命一擊。但諷刺的是,東北防備因 東北軍入關而空虛,日本便在一年後發動九一八事變,張 學良如同得到名號,卻丟了家產。 東北軍的法國坦克 額外小補充 東北軍當時擁有各種重火炮、坦 克車,甚至創建中國史上第一支 空軍,是極富戰鬥力的軍隊。

(21)

二、國民政府致力軍事統一

(四)剿共與「長征」

毛澤東「以農村包圍城市」策略

1927年 共產黨遭到 「清黨」打擊 被迫將武裝部隊撤 往湖南、江西、湖 北的偏遠山區 發展出「以農 村包圍城市」 的革命路線 「以農村包圍城市」 的革命路線是共產主 義運動史上的一大創 舉,具開創意義 以農民為革命力量 毛澤東認為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 不一定要以城市工人為主力,只 要喚醒農民的階級意識,一樣可 以形成強大的力量 課本第32頁

(22)

二、國民政府致力軍事統一

(四)剿共與「長征」:國民政府的五次圍剿

1930-1931年 第一次圍剿

戰略失敗

1931年 第二次圍剿

戰略失敗

1931年 第三次圍剿

戰略失敗

1934年 第五次圍剿 (規模最大) 中共被迫長征 1933年 第四次圍剿 國民政府慘敗 因日本進犯長城 圍剿行動被迫中止 因 九 一 八 、 一 二 八 事 變 而 暫 停 剿 共 課本第32-33頁

(23)

(圖2-8)

(24)

三、訓政與建設

(一)1931年,《訓政時期約法》

圖2-10 孫中山「建國大綱」的建國步驟 1. 辛亥革命 武力推翻滿清 2. 北伐戰爭 武力統一中國 3. 孫中山撰成《建國大綱》 1.據《建國大綱》頒《訓政約法》 2.以黨領政,黨國不分 國民黨的決策=政府的政策 3.教導人民自治、興辦經濟建設 1931年頒布,全名《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課本第34頁

(25)

三、訓政與建設

(二)財政與金融改革

•國家銀行,統一發行貨幣 •調節金融,經理國庫

設立中央銀行

•1933年,宣布廢除紊亂的銀兩 • 統一以「官鑄銀元」為單位

廢兩改元

•1935年,宣布統一全國紙幣 • 促進民間經貿活動 • 助政府掌握資源、推動實業

發行法幣

(26)

財政與金融改革

兌換洋元(圖2-11 ) 民國早期流通的貨幣很多,卻 無統一折換率,因此出現兌換 銀員的小攤子,賺取匯差 1936年發行的法幣(圖2-12 ) 法幣發行銀行除了中央銀行 外,還加入當時中國最具規 模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 中國農民銀行三家銀行

(27)

三、訓政與建設

(三)關稅自主

1930年

1928年

1842年

簽 定 中 英 南 京 條 約 , 自 此 失 去關稅自主權 歐美列強同意中 國取回關稅自主 權 與日本修訂新約, 關稅恢復自主

(28)

三、訓政與建設

(五)教育及學術的發展

層級

舉措

中小教育 曾下令各省辦理四年制小學義務教育 但因經費問題而未實施 高等教育 清末以來大學教育頗有發展 頒布大學、研究所設立的相關法規 學術研究 1928年設立中央研究院(南京),由國家提 供研究資金,為全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 象徵國家對知識研究的獎掖與資助 中研院院徽

(29)

(五)農村的政策

三、訓政與建設

1920年代起:知識面的農村教育運動 知識分子關注農村教育問題 晏陽初:推動農村建設與教育工作 陶行知:設立學校,結合鄉村與生活教育 清末、民國以來農村問題 戰禍不斷、軍閥割據、天災頻仍 農村人口外流 1930年代起:政策面的農村改革措施 為振興農村、減輕農民負擔 根據孫中山思想,頒布《土地法》 實施範圍有限,幫助不大 平均地權 耕者有其田

(30)

十年建設

圖2-17 南京中央研究院舊址 其對於發掘河南安陽殷墟的 甲骨文、整理明清內閣檔案 資料,均有重大貢獻 圖2-16 空軍飛越筧橋機場 1931年國民政府將航空班改 組為航空學校,校址設於杭 州筧橋,翌年改名中央航空 學校,作為培植空軍人才的 重要基地

(31)

中德軍事合作

1930年代是中、日關係屢發衝突的時期,為

增強軍事實力,國民政府自1933年獲得德國

軍事援助。納粹德國派遣軍事顧問協助改良

軍制、軍事教育,販售精良德制兵器等。

抗戰前的「德械師」 國民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援助下, 編訓一批採用德製武器、德式制 服的新軍,號稱「德械師」,為 國民政府最精銳的部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21年12月外銷訂單679.0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較上年同月増12.1%,連續22個月正成長,由於供應鏈缺料狀

1889 年 9 月,梵谷畫了他的最後一幅 自畫像。這幅半身像中,畫家以微側的正面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03年1月27日勞動2字第1030130119號函訂定 勞動部105年 8月16日勞動條1字第1050131695號函修正 勞動部106年

中華民國 102 年 5 月 14 日中市教幼字第 1020025291 號函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 102 年 12 月 31 日中市教幼字第 1020100764 號函修正發布全文 13 點,並自即日生效 中華民國 104 年

• 至最近連續居留港澳或 海外期間之計算,係以 本簡章申請時間截止日 為計算基準日往前回溯 推算6年或8年。但計算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0960501957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0970503244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 108 年 7 月 30 日發就字第 10835006261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 109 年 7 月 30 日發就字第 1093500929 號令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