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5-02-03高二自然組生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5-02-03高二自然組生物"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私立精誠中學

105 學年度第二學期 期末考 高二自然組生物試題

試題共 頁(另附答案卡一張) 出題:蔡靜宜老師 審題:謝煒智老師 範圍:應用生物第四章及選修生物第二、三章 一、單選題:每題 1.5 分 (答錯不倒扣;請由選項中選出最適合的答案) 1. 附圖為落地生根進行景天酸代謝作用(CAM)過 程(碳反應)中,其葉肉細胞中 CO2 濃度與四碳酸 含量的變化圖,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CO2 濃度下降的原因是氣孔打開釋出 CO2  (B)落地生根主要於夜晚進行卡爾文循環 (C) 細胞中的四碳酸含量增加時,會促進 CO2 的吸收 (D)具景天酸代謝的植物較能適應 乾燥環境。 答案:(D) 2. 下列何種植物構造,其體內水分較易散失? (A)   (B)   (C)   (D)  答案:(B) 3. 下列有關發酵作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一種較經濟的能量來源 (B)高等植物 不可能行發酵作用 (C)與有氧呼吸的效率相當都可使葡萄糖分解而產生大量的能量 (D)不一定會產生 CO2。 答案:(D) 4. 光合作用中卡爾文循環的步驟可分為: (甲)三碳化合物→三碳醣; (乙)固定 CO2; ( 丙)合成三碳化合物; (丁)三碳醣→五碳醣,正確的順序為何? (A)(甲)(乙)(丁)(丙)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乙)(丙)(丁)(甲)。 答案:(B) 5. 葉綠體內進行磷酸化作用形成 ATP 的過程如附圖,下列敘述 何者錯誤?  (A)甲—質子幫浦提供 H+移動所需能量  ( B)乙—通道蛋白供 H+擴散通過膜 (C)丙—類囊體膜 具有光合色素、電子傳遞鏈的電子接受者 (D)丁— ATP  合成酶可使戊磷酸化形成己。 答案:(A) 6. 細胞進行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參與下列哪一個反應?  (A)糖解作用產生丙酮酸  (B)乙醯輔酶 A 形成時和碳合成 CO2 (C)檸檬酸循環時和碳合成 CO2 (D)接受電 子傳遞鏈的電子和 H+,形成水。 答案:(D) 7. 將生長狀態一致的同品種玉米植株分為甲、乙兩組,甲組培養在適宜的光照條件下, 其葉維管束鞘細胞中有澱粉累積;乙組培養在光照較弱的條件下,則葉維管束鞘細胞 中沒有檢測到澱粉。請推斷乙組未檢測到澱粉的原因為何?  (A)葉片不進行光合作 用,只進行呼吸作用 (B)葉片光合作用強度低,沒有足夠的葡萄糖形成澱粉累積  (C)維管束鞘細胞只能固定 CO2,不能產生葡萄糖 (D)維管束鞘細胞不含葉綠體,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答案:(B) 8. 寒害對於植物的傷害,主要在於破壞細胞的膜系統,因此對光合作用過程最主要的影 響為下列何者?  (A)水的分解 (B)二氧化碳的固定 (C)光能的捕捉及傳遞  ( D)光合酵素的活性。 答案:(C) 9. 異營生物無法進行下列何種過程? (A)把環境中的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 (B)吸收環 境中的養分 (C)攝食其他生物 (D)分解枯枝落葉。 答案:(A) 【題組一】附圖的 X 循環及 Y 循環分別為光合作用及有氧呼吸作用的重要過程,根據此圖 回答下列 10 ~ 12 題: 10. 根據圖中代號,何者為無機物? (A) S (B) 乙 (C)丙 (D)丁。 11. 承上題,圖中哪個反應過程會產生 ATP ?  (A) 乙→丁 (B)丙→甲 (C) X 循環  (D) Y 循環。 12. 對 X 循環及 Y 循環的敘述,選出正確的?  (A) X 循環常在葉綠體內進行,Y 循環常在粒線體內完成 ( B) X 循環的反應物 S 常為二氧化碳,Y 循環的反應物  T 也為二氧化碳 (C) X 循環可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 ,Y 循環可把化學能轉變成化學能 (D) X 循環會消耗 NADH,Y 循環會產生  NADH。 答案:10(A);11(D);12(A) 【題組二】以對 ATP 的認識回答下列 13 ~ 15 題: 13. 當細胞內 ADP、AMP 過多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表示呼吸作用旺盛 (B)細 胞須促進物質的分解代謝 (C)表示細胞須將多餘能量儲存於有機物中 (D)表示  ATP∕(ADP+AMP)>1。 14. ATP 與細胞活動關係密切,下列何者錯誤?  (A)變形蟲運動時,所需的能量來自  ATP (B)肌肉收縮時:所使用的能量為葡萄糖 (C) ATP → ADP 時亦需磷酸基脫 離促成 (D)人體心肌收縮及細菌運動所需的能量均由 ATP 直接提供。

(2)

15. 我們生活上對電的需求,一如細胞活動對 ATP 的需求,都是不可或缺的,下列之類 比何項不正確? (A)發電廠—粒線體 (B)發電過程—葡萄糖氧化 (C)電力 —葡萄糖 (D)柴油—醣類。 答案:13(B);14(B);15(C) 【題組三】附圖為植物根部橫切面的構造示意圖,根據此圖回答下列 16 ~ 18 題: 16. 下列有關甲、乙、丙、丁的敘述,何者正確?  (A)若用碘液染色,甲會呈深藍色  (B)乙會行細胞分裂產生支根 (C)丙和水分的運輸有關 (D)丁和養分的運輸有關。 17. 水分的運送過程為甲→乙→丙→丁,則甲、乙、丙、丁的構造依序為何?  (A) 內皮→周鞘→韌皮部→木質部  (B)內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C)皮層 →內皮→形成層→韌皮部  (D)皮層→內皮→周鞘→木質部。 18. 下列有關根毛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主要位於根尖的生長點處 (B)是表皮細胞 向外突出所形成 (C)是一種多細胞構造 (D)可增加植物吸收葡萄糖的表面積。 答案:16(A);17(D);18 (B) 【題組四】下列為有關「光反應的還原作用」的活動,試回答下列 19 ~ 21 題: 19. DCPIP 被還原時會由藍色變為無色,下列何組實驗會使 DCPIP 的顏色改變最大?  (A)以丙酮溶液將葉片磨碎,取離心後的上清液加入 DCPIP,照日光燈 (B)以丙酮 溶液將葉片磨碎,取離心後的沉澱物加入蔗糖水溶液與 DCPIP,攪拌均勻後,照日 光燈 (C)以 DCPIP 將葉片磨碎,取離心後的沉澱物加入蔗糖水溶液與 DCPIP,攪 拌均勻後,照日光燈 (D)以蔗糖水溶液將葉片磨碎,取離心後的沉澱物加入蔗糖水 溶液與 DCPIP,攪拌均勻後,照日光燈。 20. 在此實驗中 DCPIP 的功能為下列何者? (A)光的接受者 (B)氧化還原反應的指示 劑 (C)卡爾文循環的產物 (D)能量的提供者。 21. 下列操作及結果何者正確?  (A)只要萃取葉綠素的量足夠,即可進行光反應  ( B)加入 0.5 M 蔗糖溶液是為了溶出葉綠素 (C)部分試管用鋁箔紙包緊是為了隔絕光 照 (D)實驗中前後兩次離心的目的相同,皆是為了取得葉綠體。 答案:19(D);20(B);21(C) 【題組五】附圖為植物根部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路徑示意圖,A、B 為吸收路徑,C~G 為根 橫切面之各部位構造,試回答下列 22 ~ 24 題: 22. 植物根部吸收水和無機鹽,須利用被動或主動運輸而非胞吞作用,推測其主要的原因 可能為下列何者? (A)根部外側具角質層 (B)細胞具有細胞壁 (C)細胞缺乏內膜 系統及細胞骨架 (D)細胞表面無特定受體。 23. 水和無機鹽從根部吸收後,若經由路徑 A 則需利用甲構造來通過層層細胞;若經由路 徑 B 則會被乙構造阻擋。試問請問甲、乙構造分別為何?  (A)原生質絲、周鞘  ( B)原生質絲、卡氏帶 (C)導管、周鞘 (D)導管、卡氏帶。 24. 若此植物為雙子葉草本豆科植物,則下列何種現象可能看不見? (A) C 處細胞內布 滿菌絲而形成菌鞘 (B) D 處細胞分裂膨大 (C) E 處細胞壁富含木栓質 (D) F 處 細胞分裂向外分支。 答案:22(B);23(B);24(A) 【題組六】附圖為以乾燥菠菜葉片製作色層分析的實驗結果,試回答下列 25 ~ 26 題: 25. 將菠菜葉片低溫烘烤乾燥後,取出捏碎磨成粉末,再加入少許丙酮充 分攪拌混合,然後將此丙酮液點在濾紙下方數次。把濾紙放入裝有丙 酮、石油醚混合液的量筒中,以鋁箔封口,靜置約 20 分鐘,其光合 色素的層析分離如附圖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丙酮與石油 醚混合液作為萃取光合色素之用 (B)可判斷分子量大小依序為甲> 乙>丙>丁 (C)鋁箔封住量筒可避免展開液乾掉,並加速層析速率 (D)此次層析出的色素皆位在植物細胞的液泡中。 26. 下列關於「光合色素之層析分離」實驗之敘述,何者正確? (A)色素難容於水,需以 有機溶劑溶解 (B)展開液中的石油醚與丙酮的比例為 3:1 (C)葉綠素 a 的溶解度 最小而上升最慢 (D)葉黃素的溶解度最大而上升最快。 答案:25(C);26(A)

(3)

【閱讀一】 據研究,氣候環境不穩定的變動是颱風形成主要因素之一。產業升級增加二氧化碳 的排放,地球溫室效應隨之增強,是導致大氣不穩定的原因之一。 過去 100 年,地球整體表面的平均氣溫,大致每年上升 0.005℃,據研究,其主因 為大氣中「溫室氣體」之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濃度的增加。因為地球溫室效應,導 致大氣與海水的溫度皆上升,使得大氣與海水之間的熱與水分的循環量起微妙變化。如此 ,大氣的流動亦會變化。近幾年世界各地頻繁發生多雨、颱風、洪災、乾旱、異常低溫等「異 常氣象」,溫室效應亦為原因之一。 溫室效應對河川、沿海水域之水文環境的影響,亦不可忽視。隨著氣溫增高,水分的 蒸發量亦會增加,河川的流量會減小,直接影響整體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地表溫度上升 會導致動、植物及浮游生物更加繁盛,下水道亦會增加臭味;與沿海因高潮位產生海水倒 灌的海岸災害等。 總之,漠視「地球溫室效應」對氣候環境變動的影響,會加劇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反撲 。這可能是大家痛定思痛此次洪水災害之相關問題時,常被忽略、卻應加以省思的重要課 題。請依據此短文回答第 27 ~ 29 題: 27. 下列有關溫室效應的敘述,何者正確? (A)溫室效應只造成地球平均氣溫的增加, 不會引起其他效應 (B)本文所指的溫室效應氣體是二氧化氮、氯氣、甲烷等三種氣體 (C)溫室效應會造成海平面上升 (D)地表溫度上升會造成空氣中的水氣含量減少。 28. 若僅考慮溫室效應,且 2000 年地球的平均氣溫是 15℃,則 1900 年時的地球平均氣 溫為何? (A) 10℃ (B) 14.5℃ (C) 15.5℃ (D) 20℃。 29. 下列何項因素是造成近十年來地球表面氣溫增加的主要原因? (A)臭氧層破洞加大 (B)地球核心溫度逐年升高 (C)南、北極的冰融化使地球溫度上升 (D)工業大量排 放二氧化碳。 答案:27(C);28(B);29(D) 【閱讀二】 生質柴油又稱為生物柴油,是利用未加工過或使用過的植物和動物油,通過轉酯化 等化學反應製備出來的生質燃料,這種生物燃料不能直接作為燃料,因此會與普通柴油 混合使用,而其另一環保優勢,是可以降低引擎廢氣排放,因為生質柴油幾乎沒有含硫 化物,所以排放的廢氣自然也沒有硫化物。雖然生質柴油的開發作為一種替代能源被業界 看好,但是由於生產生質柴油,需要大量的植物油原料,因此勢必需要興建種植園,反 而擠壓了糧食作物的種植,而造成糧價上漲,威脅貧窮人口,現在有一避免負面效應的 方法是使用痲瘋樹提供油脂。 痲瘋樹具有毒性並不能拿來食用,全株毒性最低的地方在綠葉,可生長於貧瘠缺水 的環境中,並可生存 40 年左右,加上本身就有殺蟲殺菌的功能,所以種植其間並不需要 額外的肥料和殺蟲,且由於其種仁含油率很高(40%),所以在印度被選為最適合生產 生質柴油的原料。請依據此短文回答第 30 ~ 32 題: 30. 下列關於利用生質柴油當作燃料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可以直接當作燃料使用  (B)與普通柴油混合使用可降低廢氣的排放量 (C)生質柴油內含硫化物,可提高使 用效率 (D)雖然廢氣排放量減少,但其危害不變。 31. 對於利用痲瘋樹生產生質柴油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可在貧瘠土地上生 長,而不影響一般作物的栽種 (B)其含油率較低,生產效率較差 (C)所生產的生 質柴油具有毒性不適合使用 (D)缺點在於種植成本較高。 32. 痲瘋樹的哪個構造因富含油脂而適合提煉生質柴油? (A)綠葉 (B)種子 (C)花  (D)樹皮。 答案:30(B);31(A);32(B) 【閱讀三】 自然的生態系,有一套自淨的機制,幾億年來地球上的生物藉此機制生生不息。然 而,由於人類對環境的無知,過去有許多工、農業區周圍的土地蒙受汙染。尤其是受重金 屬汙染的土地,其所生產的農產品可能對人或牲畜造成傷害,而必須加以銷毀,造成農 民的損失。為了避免重金屬進一步汙染地下水或河川水,受汙染的土地必須儘速整治。傳 統上整治受汙染的土地,大多是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汙染物分離出來,或是改變 汙染物之化學組成,但都很難澈底地將汙染物清除,甚至有些處理過程,其衍生物比原 汙染物更為有害。 以生物技術來處理廢棄物或汙水廣受矚目,例如:利用微生物的活性汙泥法已行之 多年,且為處理之重要技術。然而微生物在行分解作用時常會產生不良氣味,且受氣候之 限制;新興的微生物濾床技術可處理空氣中的臭味,及揮發性有機物,但處理重金屬則 較為困難。近年來各地陸續發生掩埋的廢棄物汙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事件,全世界都在尋找 整治被汙染土地的好方法。其中成本低、效果好的植生整治法(Phytoremediation)應運 而生。其實在受汙染之場址種植植物以削減土壤中汙染物,早有所聞,但直至近年來才在 學理上予以證實,並將之改良,最近更廣受重視與推廣。比較植生整治與理化或微生物整 治法,植株可視為「利用太陽能驅動之過濾系統」。在適度的負荷下,植株的根部系統可降 解或穩固有毒化學物質或重金屬,甚至放射性汙染物。科學家發現一種蕨類植物在陽光充 足、含鹼性土壤的地方,可有效地將土壤內具毒性的砷吸走,儲藏在其葉和莖。環保人員 很容易便將含有砷的葉和莖割去,而得以清理被汙染的泥土。目前,已知大約有 400 種植 物可以吸收毒物,其中部分植物對重金屬有高於一般植物 10~100 倍的忍受能力。但在採 取植生整治之前,吾人必須了解植生整治較理化方法緩慢;此外,植物因種類而異,對 汙染物有一定的容忍限度;根系深入土壤愈深,生長愈差,根部若腐爛,反而成為汙染 物滲入土壤深層的管道。

(4)

植生整治法的運用,事先必須考慮汙染物之成分、濃度與毒性,選擇最適切的物種, 此外,土壤性質亦應加以調節或添加一些養分。在汙染物濃度高時,亦可先以微生物整治 法快速降低濃度,再行植生整治清除汙染物。 植生整治有其限制,但也有一些附加效果。例如:在一片蕭條的汙染場址種植植物後 ,可形成阻隔帶,防止汙染物繼續蔓延;植物根系亦可促進土壤微生物生長,加速汙染 物之分解;若檢測植物體之成分,亦可推估汙染物被分解的程度,作為整治進程之指標 ;植株釋放氧氣,大地綠意盎然具有優美高雅之觀感。因此,借重自然淨化原理清除汙染 物的植生整治是一種令人激賞的處理技術。請依據此短文回答第 33 ~ 35 題: 33. 下列有關環境汙染起因的敘述,何者錯誤? (A)農業區為可自淨的生態體系,不易 發生環境汙染的問題 (B)土壤、地下水與河川都可能發生金屬汙染 (C)整治汙染的 過程,常常又造成二度的汙染 (D)汙染地上種的植物,若根部腐爛可能促使汙染物 深入土壤。 34. 針對生物技術整治環境汙染的方法,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主要是運用分子生物 技術分離汙染物 (B)可處理空氣、土地或地下水、河川等的汙染 (C)微生物濾床技 術是以微生物處理重金屬廢水的方法 (D)植生整治法可運用在各地,只要有植物, 功效皆相同。 35. 下列有關植生整治環境汙染方法的敘述,哪些正確? (A)植生整治環境汙染的方法 較傳統的理化方法更為快速有效,應全面推廣 (B)已知有些植物,較一般植物對重 金屬汙染具數千倍的忍受能力 (C)植生整治區之植株會釋放有毒氣體,雖綠意盎然 但宜審慎推廣 (D)植生整治可防止汙染物蔓延,亦可檢測植物成分,推估汙染物分 解的程度。 答案:33(A);34(B);35(D) 【閱讀四】 臺灣的重要作物如稻子和甘蔗等,是先民從海峽對岸隨移民引進的;而像玉米(番 麥)、甘藷(番薯)、豌豆(荷蘭豆)等植物及黃牛、鴿子、番鴨等動物,則是在荷蘭人統 治臺灣時代引進的。然而,人為引進外來種生物到臺灣,常也有後來造成大災難的例子, 像非洲大蝸牛於 1933 年自新加坡引進,起初以該蝸牛具食用與藥用價值而廣為推廣,但 隨著生產過剩,許多蝸牛逃出養殖場而成了多種蔬菜的有害動物。除了人為的引進之外, 隨船舶、飛機、貨物等,甚至附在人體上,無意中也帶進了不少有害的生物,像溝鼠、美國 蜚蠊、床蝨(臭蟲)等。至今,在臺灣農業上之有害動物被確認為外來種者已近 60 種,且 其種類仍在不斷增加中。針對外來種農業害蟲的防治,目前部分專家認為應從外來害蟲的 原產地引進天敵,這種方法的確在吹棉介殼蟲的防治上取得良好的成果。但天敵的引進也 並非是對付入侵害蟲的萬靈丹,以美國為例:為了防治入侵的舞蛾,從 1906 年起陸續引 進近 50 種天敵,不但成效不彰,其中一種自舞蛾原產地歐洲所引進的鋸針蠅,反而成為 美國 200 多種昆蟲的天敵,嚴重影響該地的昆蟲相。由此可知,天敵的引進不可不慎。請 依據此短文回答第 36 ~ 37 題: 36. 下列選項中,哪一項最適合做為上述短文的標題? (A)臺灣水稻的故事 (B)非洲 大蝸牛的故事 (C)歐洲舞蛾對美國昆蟲相之影響 (D)臺灣外來種生物的由來與防 治注意事項。 37. 根據上述短文,下列哪一選項正確? (A)臺灣的外來種生物已近 60 種,且仍在不 斷增加當中 (B)引進外來種生物,對臺灣農業有利有弊 (C)引進天敵是對付入侵 外來種生物的萬靈丹 (D)為防治吹棉介殼蟲,臺灣最好引進歐洲的鋸針蠅。 答案:36(D);37(B) 【閱讀五】 共生固氮:根瘤菌與豆科植物之間為互利共生的關係,根瘤菌進行固氮作用產生的 銨根(NH4+)可以轉變為麩胺酸等含氮化合物,經由周鞘進入木質部,運送至莖和葉, 這些含氮化合物在葉內常會釋出銨根,銨根用來合成胺基酸及蛋白質等,再經由韌皮部 運輸到植物體各部分組織,供植物體利用。植物的根細胞則提供根瘤菌生存所需的醣類及 其他有機養分,這些養分氧化產生的能量不但可以供根瘤菌利用,還可以用來作為固氮 作用所需的能量,將氮氣轉變為銨根,以供植物細胞吸收利用。 固氮微生物內有固氮複合體(nitrogenas complex),由固氮酶還原酶 (dinitrogenase reductase)及固氮酶(dinitrogenase)組成。它具有還原氮分子為氮的 功能,但是若缺少其中一種酶,則無法進行固氮作用。氨是固氮作用的最終產物,氮分子 被固定為氨的總反應式如下:

N2+8e-+8H++16ATP 固氮酶複合體 2NH3+H2+16ADP+16Pi

根瘤菌若沒有豆科植物共生,其細胞中的固氮基因將無法表現出來,也就沒有固氮 酶的合成,那麼也就沒有固氮作用。可知根瘤菌固氮基因的表現是受其宿主豆科植物所控 制的,這是我們在實驗室培養的根瘤菌沒有固氮功能的原因,所以稱此根瘤菌與豆科植 物的共生現象為「絕對共生」(obligatory symbiosis)。根瘤菌與植物的根共生後,因其體 積變大,細胞失去分裂能力、有固氮活性及豆血紅素的合成等改變,與原來根瘤菌截然不 同,形成「類菌體」,根瘤進行固氮作用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關係圖如下:

(5)

▲根瘤進行固氮作用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關係 在農業生產上,生物固氮可以改良貧瘠的土壤,增加土壤肥沃度。豆科植物由於有 根瘤菌共生,會產生根瘤並進行固氮作用,將空氣中的氮氣固定為氨和銨根(N2 → NH3  → NH4+)。因此當豆科植物長得很茂盛時,翻土將其掩蓋在農田裡,豆科植物在農田裡 腐爛之後,便可補充土壤的腐植質及植物可以利用的氮與其他無機鹽,供作物生長之需。 因此,在農田中放養滿江紅、種植紫雲英、田菁、大豆和苜蓿等綠肥植物,是改良和保護土 壤有效且經濟的方法。請依據此短文回答第 38 ~ 40 題: 38. 若提供豆科植物足量氮肥,使其不與根瘤菌行絕對共生,則原本共生的根瘤菌可能以 何種方式營生? (A)化學自營 (B)掠食 (C)寄生 (D)競爭。 39. 每固氮形成 1 個 NH3 需要消耗幾個 ATP? (A) 4  (B) 8 (C) 12 (D) 16。 40. 滿江紅為一種水生蕨類,其葉內有念珠藻與其共生。你認為念珠藻扮演的角色為何? (A)吸收水分 (B)提供滿江紅有機養分 (C)固氮 (D)消耗氧氣。 答案:38(C);39(B);40(C) 二、多選題:每題 2 分(每一題至少有一個適合的選項,答錯依大考計分方式扣分) 41. 附圖為某一類型的菌根,根據此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此為內生菌根 (B)具有菌鞘 (C)菌絲不侵入 植物根細胞 (D)可增加植物根部對礦物質的吸收效率 (E)此為豆科植物才有的現象。 答案:(B)(C)(D) 42. 下列是固氮作用的反應式:「8H++8e-+N 2+16ATP →  2NH3+H2+16ADP+16Pi」,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行固氮作用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根瘤菌可藉固氮作用獲取能量 (C)由此式可 知根瘤菌屬於自營生物 (D)固氮作用可將空氣中的氮氣轉變為氨 (E)在此反應中 負責提供能量的是 ATP。 答案:(A)(D)(E) 43. 下列何者是根瘤菌和菌根的共同特徵? (A)皆可自營生活 (B)皆具細胞核 (C)皆 有細胞壁 (D)皆可和植物共生 (E)分類上皆屬於古細菌。 答案:(C)(D) 44. 有關篩管的運輸,下列何者正確? (A)為擁有細胞核的植物細胞 (B)葉部的伴細 胞可藉主動運輸將養分運送到篩管內 (C)其運輸的機制主要是藉濃度梯度和壓力梯 度 (D)其運送的方向必定是由上而下 (E)在根部,伴細胞可利用主動運輸將養分 由篩管抽出運送到根部的薄壁細胞。 答案:(B)(C)(E) 45. 下列有關植物吸收與運送作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A)維持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 的元素完全都從土壤中吸收 (B)根部吸收無機鹽離子大都靠主動運輸而吸收 (C) 滲透壓的大小,依序為土壤>表皮>皮層>木質部 (D)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質, 僅能藉篩管輸送到其他細胞 (E)就物質輸送而言,木質部需要消耗的能量較韌皮部 多。 答案:(B) 46. 生物可藉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供細胞利用。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敘述, 何者正確? (A)所有自營生物都會進行光合作用 (B)能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細胞都 含有葉綠體 (C)所有植物色素都和光合作用有關 (D)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時, 將水分解產生氧分子的反應只有在光照下才會發生 (E)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時, 固定二氧化碳生成醣分子的反應需要酵素參與。 答案:(D)(E) 47. 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光反應及卡爾文循環均在葉綠體的囊狀 膜內進行  (B)卡爾文循環中兩分子的三碳醣可合成一分子葡萄糖  (C)葉綠素分子 蓄積足夠的能量時,才能引起電子傳遞  (D)葉綠素於葉綠體中,才能吸收光能  ( E)胡蘿蔔素呈激動狀態時,亦可引起電子傳遞。 答案:(B)(C) 48. 植物吸收的水和無機鹽具有下列哪些共同的特性? (A)在根毛處均可利用主動運輸 吸收 (B)在皮層細胞和細胞之間可以由原生質絲通過 (C)通過導管細胞膜時均需 主動運輸 (D)均不能通過卡氏帶 (E)均可進入木質部運送。 答案:(B)(D)(E) 49. 下列有關根毛和支根的比較,何者正確? 根 毛 支 根

(6)

(A) 單細胞 多細胞 (B) 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形成 周鞘向外分裂、分化而成 (C) 肉眼可見 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D) 活細胞 死細胞 (E) 缺乏維管束 內含維管束 答案:(A)(B)(E) 50. 在清晨常可看見植物的葉緣有小水滴存在,下列有關此種現象的敘述,何者正確?  (A)這是前一天晚上蒸散作用旺盛的結果 (B)這是由根壓所造成的 (C)小水滴是經 由氣孔而排出 (D)此水滴的水是來自葉片的葉脈 (E)此種現象在草本植物較高大 的喬木普遍。 答案:(B)(D)(E) 【題組】圖示為植物體內運輸構造的示意圖,根據此圖回答 51 ~ 52 題: 51. 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篩管內運輸的物質主要為葡 萄糖 (B)A→B為利用蒸散作用產生拉力的蒸散流 ( C)此時葉部篩管的膨壓小於根部篩管的膨壓 (D)導管 可運送物質所以是活細胞 (E)導管可進行橫向運輸。 答案:(E) 52. 物質在植物體內運輸過程如附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B 處將物質由篩管運輸到根是靠主動運輸 (B) C  → D 的運輸與水的內聚力無關 (C) A → B中間所有過 程 的運輸皆須消耗 ATP (D) B 處的滲透壓比 A 處高 (E) A 處的膨壓較 B 處高。 答案:(A)(E) 53. 下列三種植物類型的比較,哪些正確? 選 項 C3 植物 C4 植物 CAM 植物 (A) CO2 固定次數 1 次 2 次 2 次 (B) CO2 第一次固定的產物 三碳化合物 四碳化合物 四碳化合物 (C)氣孔開放時間 白天 晚上 晚上 (D)碳反應發生位置 葉肉 維管束鞘 表皮細胞 (E)適應環境 正常環境 熱帶 高溫、乾旱 答案:(A)(B)(E) 54. 氣孔的開關是由保衛細胞控制,甲代表氣孔張開時的情況,乙代表氣孔關閉時的情況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發生初期 K+ 濃度>乙 (B)泌溢現象是在甲情況時發 生 (C)保衛細胞膨壓:甲>乙 (D)葉內 CO2 含量:甲>乙 (E)對 C3 植物而言, 甲情況表示在黑暗中,乙情況表示在陽光下。 答案:(A)(C) 55. 下列有關菌根中的共生「菌」與根瘤中的共生「菌」之比較,何者正確? 菌根中的共生「菌」 根瘤中的共生「菌」 (A)分類地位 真核生物、菌物界 原核生物 (B)菌絲有無 有 無 (C)固氮能力 無 有 (D)細胞核 有 有 (E)共生部位 細胞內 細胞內 答案:(A)(B)(C) 56. 附表中外生菌根與內生菌根的比較,正確者為何? 外生菌根 內生菌根 (A)與植物根部共生生物分類 菌物(真菌)界 原核生物界 (B)菌鞘 有 無 (C)生長部位 細胞壁外的間隙 細胞壁和細胞膜間 (D)功能 固氮 增強對無機鹽(特別是 磷肥)的吸收 (E)與植物的交互作用 皆寄生 皆互利共生 答案:(B)(C) 57. 下列有關植物物質運輸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有機養分的橫向運送可經較小的側 壁篩孔運送  (B)根壓對草本植物水分的運送很重要,但對喬木而言,影響力則甚小 (C)水分的運輸可由下而上,亦可作橫向運輸 (D)根細胞內的鹽類離子含量愈多, 水分的吸收力也愈強 (E)根細胞缺氧會影響無機鹽的吸收。 答案:全 58. 下列何種生理現象需有滲透壓的差異才能產生?  (A)氣孔開閉 (B)根部吸收水 ( C)根部吸收無機鹽 (D)有機養分在篩管細胞內的輸導 (E)水分在導管細胞內的流 動。 答案:(A)(B)(D) 59. 下列有關英格曼的實驗結果發現,何者正確? (A)細菌聚集在綠光及藍、紫光處最多 (B)細菌所聚集處含氧量低 (C)水綿行光合作用較有效的光波是紫光、藍光和紅光  (D)葉綠素 a 與葉綠素 b 的吸收光譜與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譜完全一致 (E)實驗中細

(7)

菌聚集成堆者均屬好氧性細菌。 答案:(C)(E) 60. 將雙氧水分別等量加在大小相同的新鮮豬肝(甲)與經熱水煮沸過的豬肝(乙)上,結果 ( 甲)組產生大量氣泡,(乙)組則否。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煮沸過的豬肝已 無酵素 (B)產生之氣泡應具有助燃性 (C)肝細胞內含有酵素可分解 H2O2 (D)人 皮膚傷口和新鮮豬肝滴上雙氧水產生的氣泡不同,因為人、豬不同物種 (E)植物不具 此酵素。 答案:(B)(C)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相隔 80 公尺的兩根電線桿中間,每隔 20 公尺種榕樹一 棵,在兩棵榕樹之間種椰子樹 3

在相隔 80 公尺的兩根電線桿中間,每隔 20 公尺種榕樹一 棵,在兩棵榕樹之間種椰子樹 3

魚油 + 運動 魚油 紅花油 豬油 對生理的影響 左心室收縮壓、.

左圖的ㄅㄆ線為對稱軸,請 問哪一種畫法能畫出A點的對 稱點 B

有考生認為閱讀能力中的長答題難以取得高分,細察原因,在於他們的答案沒有緊扣題

教師可讓學生在閱 讀本文前,先試著 回答教材封面上的 提問,再請學生閱

的寧靜,下列何者 亦使用「以動襯靜」的手法? (A)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B)床前

• 小組討論:每組閱讀一個提升正面情緒的策 略,並代入個案人物。著相關組別閱讀附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