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構我國專利評價模式之探索性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建構我國專利評價模式之探索性研究"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建構我國專利評價模式之探索性研究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4-2416-H-004-052- 執行期間: 94 年 08 月 01 日至 95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 計畫主持人: 王文英 計畫參與人員: 陳貞佑、洪士剛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5 年 10 月 30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建構我國專利評價模式之探索性研究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onstructing the Patent Valuation Model Applicable to Taiwanese Enterprises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4-2416-H-004-052- 執行期限:94 年 8 月 1 日 至 95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王文英 計畫參與人員:陳貞佑、洪士剛 執行機構及單位名稱: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 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 (一)中文摘要及關鍵詞 建立一套實用之專利評價機制,有助於使技術獲得較適切評價及幫助企業有效管理。 本研究針對專利主要評價模式進行探討,尤其將焦點置於日本之研究成果,並考量我國產 業界的意見,以嘗試提出適宜我國產業界應用之專利評價模式建議。研究結果發現:收益 法較能適切反映專利的價值,但考量評價成本與評估困難度過高下,則可採取透過專利價 值構成要素以間接評價或評等專利的方式。專利價值的主要構成要素可分為:法律地位、 技術因素、市場因素、授權因素以及風險等方面,本研究並提出一些具體評價項目以供參 考。此方式考量多元資料、較為周延且對企業內部管理有較大助益,並可由資訊使用者依 照自己所重視之層面與具體項目進行評估。然而,實際運用時會面臨什麼問題,具體上又 應作何種修正等,則有待將來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專利、評價、專利價值構成要素、適宜我國產業界應用之專利評價模式 (二)英文摘要及關鍵詞

Building a practical patent valuation mechanism is helpful for firms’ technical to be properly valuated and efficiently managed.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primary patent valuation models,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results of Japan’s research, considers some opinions of our domestic enterprises, and then trie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a patent valuation model applicable to Taiwanese enterpris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come approach is the most adequate method that can valuate patent. But if the valuation cost and difficulty are too high, the indirect valuation method via the elements of patent value can be adopted. The primary elements of patent value can be divided by legal position, technical factor, market factor, license factor, and risk. This research also provides some concrete valuation items for reference. The method has considered diverse data and is more helpful for firms’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3)

Furthermore, the information users can valuate firms’ patent value according to the elements and items that they consider important.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 when the suggested method is applied to enterprises, what problems will happen and what revises will be needed, should be overcom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patent, valuation, the elements of patent value, a patent valuation model applicable to Taiwanese enterprises

(4)

一、前言

美國Brookings協會的研究發現,無形資產佔有形與無形資產合計之比重由1978年 的20%上升至1988年的55%,1998年更增加到75%(Player 2001)。許多文獻亦強調, 在現代知識經濟時代下,以know-how、專利、技術人員等智慧資本為主體的無形資產 對創造企業價值與競爭優勢相當重要(Wallman 1995; Amir and Lev 1996; Edvinsson and Malone1997; Ittner, Larcker, and Rajan 1997; Stewart 1997; Sullivan 2000; FASB 2001; Johanson, Mårtensson, and Skoog 2001a與2001b等)。然而傳統的財務會計架構下並沒 有捕捉大多數的智慧資本要素或對其作適切處理,忽視其對企業價值的貢獻,致使財 務報表無法充份適切地反映智慧資本之價值與對企業的影響(Cordon 1998),以致愈 來愈難以解釋知識密集型企業之市場價值與股東權益帳面價值嚴重背離的情形,也因 此導致外部投資人或債權人等利害關係人無法依據現有財務報導而合理預測企業的未 來成長潛力或真實價值。透過提供有關企業價值創造能力以及未來成長潛力之智慧資 本資訊,補充企業的財務報導,有助於提高資訊透明度,供投資者決策參考以帶來較 正確與較真實之企業評價,使資金配置更具效率,以降低企業的平均資金成本。由此 可知揭露智慧資本相關資訊之重要。對智慧資本外部溝通之需求與日俱增,擁有較多 智慧資本價值的企業更須揭露智慧資本資訊以減少外部對企業價值認知之差距。 而為了能夠提供智慧資本資訊,建立適切的衡量與評價機制則為不容忽視之課 題。在智慧資本所包含的眾多內容中,專利居於重要地位,且對我國之重要性日與俱 增。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國內的產業結構正面臨從傳統的製造導向,轉為以強 調專利、品牌等無形資產為導向的轉型期。不僅高科技產業是知識經濟的主流產業, 傳統產業也要導入高科技、知識經濟概念;必須儘快進行產業升級,充實與累積技術 及研發能力,提昇核心技術與產業價值,才能維持競爭優勢。根據美國商務部專利商 標局所公布的2001年專利報告指出,台灣近年來專利產出成果傲人,專利件數的全球 排名已連續四年僅次於美、日、德。若能將研發與技術的成果,透過申請而獲得專利, 對企業而言不僅為一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並可藉由授權取得權利金收入或與他企業交 換授權以節省權利金支出,俾能獲得較大的附加價值與獲利空間,而且對外部亦可顯 示企業所具有之技術與研發實力,使其對企業之評價能較為適切。然而傳統財務報表 上對於專利權並未適切反映其價值與影響,忽視其為企業所創造的價值;而以目前國 內情況觀之,金融融資及保險時價值評價等仍以財務報表提供的資訊為評量標準,導 致企業之真實價值無法被適當的衡量與評價,間接地亦恐會影響企業持續投入技術與 取得專利之意願,以致阻礙企業長期發展。建立一套實用之專利評價機制具有許多意 義存在,例如:可提供企業金融融資與保險時價值評價用以較易得到金融及保險機構 之支持及贊助、授權他人使用時以此為基礎計算權利金金額、專利遭侵用時以計算損

(5)

害賠償請求額、購併企業時計算購併金額之參考用、可供專利發展的投入與其所帶來 效益分析之內部管理目的用(投資決策及績效評估)等;俾助國內產業界能獲得較適 切之評價,進而積極充實與增進技術及研發能力、取得專利,帶動產業升級,提昇經 營績效與國際競爭力。因此建立專利權之評價機制為刻不容緩之重要課題。 雖然以往有些研究對專利權評價之議題進行探討,但彙整與比較分析各種可能的 模式,並考量我國產業界的意見後而對適宜我國企業應用之評價模式提出具體建議者 仍不多。國內雖有少數鑑價機構存在,但從成本效益考量,企業不可能於每期要發佈 專利相關資訊時,將其所有專利皆委託外部鑑價機構進行評價。那麼企業為使外部以 及自己能對其專利價值有較適切的瞭解,應如何對其專利進行評價?近年來日本對專 利權評價議題展現高度的關心,不僅集結產官學之力對其進行深入探討,並且產出具 體的研究成果,其可供我國參考。 二、研究目的 除了以往被提出之一般評價模式外,日本近年來在此方面之進展不容小覷,其結 合產官學之力所提出的研究成果中,不僅涵蓋智慧資本的揭露報導層面,並提出考量 層面較多元廣泛、結果簡單易懂、花費評價成本較少、且可針對各個專利進行評價之 特許評價模式。相信這些成果應可提供我國不少參考價值。故本研究之目的即針對各 種可能的專利評價模式進行彙整與分析(尤其將焦點置於日本之研究成果),並考量 我國的國情與產業界之意見,嘗試提出適宜我國產業界應用之專利衡量指標與評價模 式建議,俾供我國企業參考應用,期藉此補充財務報導之不足及使企業之技術能獲得 較為適切之評價。 三、文獻探討 技術及專利資產的蓄積為決定企業績效之非常重要的要因,投資人在從事對企業 投資之決策時,該企業是否擁有許多優秀技術等就成為一相當重要之投資判斷基準(渡 邊 2002,知的財産研究所 2003),若能適切揭露專利權等相關資訊與價值,相信有助 於了解及評估企業之價值。Kossovsky (2002)亦認為智慧財產是企業營收的價值動因, 因此成功的企業必須了解智慧財產的價值,並有效率地運用智慧財產來創造收益。專 利的評價方法一般主要有成本法(cost approach)、市價法(market approach)、收益 法(income approach)等三種(Reilly and Schweihs 1999; 渡邊 2002;京本 2004;鈴 木 2004;山口大学 産学公連携•創業支援機構 2004年;古賀 2005)。成本法係以成 本為評估價值的基礎,市價法著重於市場的反應,以時價作為評價依據;而收益法主 要係以專利所產生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為評價基礎,然而要預測將來的現金流量值

(6)

或要訂定適切的折現率並不容易(寺本等 2003)。其他的評價方法尙有實質選擇權法 (real option method)、技術風險報酬單位法(TRRUTM,Technology Risk / Reward Unit)、價值定位法(value grid)等,廣義而言其可謂亦屬於前三種主要方法中。現今 在財務會計評價上主要採用成本法,但成本法並未充份反映專利可能帶來的效益等攸 關資訊,並不具有經濟上之實質意義,因此在融資與保險的擔保價值評價、專利侵害 訴訟評價、授權權利金評價、專利買賣評價、內部管理目的的評價等方面極少使用成 本法。企業定期公佈之財務報表也因為採用成本法,無法適切反映專利之效益與影響 而使得財務報表失去攸關性。Gordon and Parr (2000)認為若針對專利權及專門技術而 言,最佳之評價方法為收益法,其次為市價法,最差則是成本法。然而不論是收益法 或市價法,皆無法避免其相關參數資料的取得需要投入許多成本與所評估出的價值易 流於主觀之問題。 另有一類看法則是從專利價值構成要素的觀點來切入,藉由掌握與評等影響專利 價值之要素的情況以對專利進行評價,其代表之ㄧ即為日本特許廳於1999年4月所公佈 的「特許評價指標(試案)」以及將試案進一步改良與簡化之「特許評價指標(技術 移轉版)」。該特許評價指標(技術移轉版)係以特許權(專利)為對象而訂定的, 該指標的對象使用者為與特許之移轉流通或融資等有關之所有利害關係人,例如:想 進行特許權之讓渡與購買之買賣雙方、支援特許權之移轉流通的仲介業者與流通事業 者、將特許權視為資產而予以評價之出資者與金融關係者。評價指標由5大項所構成: 基本項目、權利固有評價、移轉流通性評價、事業性評價、以及總合評價。「基本項 目」包括:發明的名稱、特許號碼、公告日(存續期間)、權利者姓名、評價日期、 評價者、評價的觀點。「權利固有評價」包含:『權利之技術支配力』與『技術之完 成度』;『權利之技術支配力』的具體評估項目包括:特許的權利化狀況、權利的存 續期間、發明之技術特性、權利強度、抵觸可能性(與第3者保有權利間之利用關係)、 與替代技術間之技術優勢,『技術之完成度』方面則有:發明之實證程度。「移轉流 通性評價」包括:『技術移轉之信賴性』以及『權利之安定性』;『技術移轉之信賴 性』的具體評價指標為:需要追加開發技術以達成事業化之必要性、技術導入後有無 技術支援、技術導入後有無技術指導、授權的限制條件,『權利之安定性』則涵蓋: 權利者處理侵權事件之義務與協助。「事業性評價」包含:『發明之事業化可能性』 與『事業化帶來之收益性』;『發明之事業化可能性』的具體評價指標包括:事業障 礙、特許對事業之貢獻度、出現替代技術的可能性、處理侵權事件之容易性程度,『事 業化帶來之收益性』則具體評估:事業規模、預期收益額。各個具體評估指標之得分 由1至5,將各指標得分合計後轉成以100為基礎下之該大項得分,再根據該大項得分換 算成等級(rank,a、b、c、d、e等5個rank)。最後再依據評價目的而將上述之評價結 果加以總合判斷,據以做出「總合評價」。

(7)

日本經濟產業省並於2004年1月公佈「知的財產情報開示指針」,鼓勵企業揭露10 大項資訊項目,以避免市場對其過高或過低評價,此10大項包含:(1)核心技術及產業 模式,(2)研究開發部門及事業策略之方向性,(3)研究開發部門及智慧財產策略,(4) 技術之市場性及市場優勢之分析,(5)研究開發•智慧財產組織圖、研究開發結盟合作, (6)有關智慧財產的取得與管理、營業秘密管理、技術流出防止之方針,(7)授權相關活 動對事業之貢獻,(8)特許群對事業之貢獻,(9)對智慧財產•技術蓄積組合之方針,(10) 風險應對資訊。此10大項幾乎都是與技術、專利相關,可見得企業對外揭露技術與專 利相關資訊之受重視與重要。 另外,Barney (2001)指出專利公告中有五項資訊可以影響專利價值,其分別為:專 利的請求範圍、專利的請求平均文字長度、專利應用範圍的文字長度、專利優先請求 的數目、專利被引用次數。Khouy, Daniele, and Germeraad (2001)則將影響技術價值的 因素整理成以下六個構面:法律地位[專利或營業秘密、專利強度(專利請求範圍、 實行難易度、主導地位的技術嗎、屬於改進的技術嗎)]、技術因素(獨特性與創新 性、技術成熟度、應用的產業範圍、技術生命週期)、市場因素(已經有市場或是全 新的領域、高科技或低科技或非工業相關、屬於哪一個產業、產品或技術是否已經標 準化)、授權範圍(專屬授權或其他、授權的權限範圍)、互補資產(製造能力、開 發能力、行銷能力、品牌與商譽)、風險(技術開發風險、市場風險、經濟或政治或 法規等外在不確定因素)。張孟元 (2001)則將技術的市場價值區分為技術價值、智財 權應用價值、商業價值等三構面。相當重視專利之鴻海在計算評估其專利權的價值時, 會考量以下數點:會不會成為市場機能運作下的產業標準、業界是否廣泛採用、市場 量/產品量、專利引進對價格的改變、替代性、是否符合業界趨勢與方向、關鍵技術、 業界是否採用、專家評估、經驗判斷(賴恩裕,1998)。 以往的研究多著重於驗證專利對企業績效與價值之重要性,或是一般專利評價方 法的探討上,針對專利評價模式進行較全面的彙整與分析,尤其包含日本方面的研究 成果,並同時考量我國產業界意見後進而提出具體建議的研究相當缺乏。然而在智慧 資本日益重要之知識經濟時代,專利價值之評價議題不容忽視,尤其在我國一些企業 被國外知名大廠控告侵權之情形常發生之現今環境下,加強我國企業本身之技術能力 進而取得專利為刻不容緩之課題。但是若無法使企業所取得之專利獲得適切評價,恐 影響企業申請專利之意欲,也會影響專利之擔保融資或授權移轉,以致阻礙企業之發 展,甚而影響我國產業競爭力。而不論是日本的「特許評價指標(技術移轉版)」或 一些相關研究,其評價指標考量層面多元且廣泛,除了法律方面的因素外,尚涵蓋技 術以及市場方面,所花費之評價成本較不會太多,而且可針對各個專利進行評價,並 可在企業間進行比較,可提供本研究參考之用。

(8)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以日本特許庁的特許評價模式為基礎,並彙整考量其他 各種模式,探討並嘗試提出適宜我國產業界應用之專利衡量指標與評價模式的相關建 議。所採取之研究方法主要是先蒐集與詳閱與各種專利評價模式相關文獻與資料,尤 其針對日本特許庁所提出之評價模式的詳細內容與具體評價指標深入瞭解, 並為了掌 握各模式於我國實務上之應用可行性,故輔以實地訪談少數代表企業相關人員的方 式,以充實評價模式之實務性質。另外,僅從企業面著手似欠周詳,若能輔以外部利 害關係人的客觀意見,相信定能更加完備與適切;故除了訪談代表企業外,並訪談數 家銀行與投資機構等,參考其意見,以提高本研究成果之可行性與實用性。最後,彙 整提出適宜我國企業應用之專利評價模式相關建議。所選取之主要代表企業為緯創、 宏碁、台灣東洋藥品、威盛電子、裕隆,而銀行與投資機構方面則選定交通銀行、中 國信託、建華證券、富邦投顧、富邦證券等。 五、結果與討論(含結論與建議) 若針對專利的主要三種評價方法-成本法、市價法、收益法進行比較,則發現各 有其優缺點。成本法之資料容易取得且計算簡單、客觀而容易實行,但並未將市場與 競爭環境等因素納入考量,即並未考量專利所帶來的將來利益與風險,故所算出之金 額未反映實質之價值;換言之,成本高並不意味著會為將來帶來較大之現金流入。市 價法雖注重市場的反應,但實務上適切市價資料之取得並不容易,而且有些獨特的技 術或專利可能沒有類似的市價資訊可循。而收益法下以專利會為將來帶來之現金流量 預測值作為產生之收益,並透過折現率之設定以將所能獲得之現金流量的風險納入考 量,同時將專利所產生未來的利益與風險納入考量,觀念與理論上優於成本法及市價 法,故被認為是較能適切反映專利價值之方法。然而收益法需要投入許多人力等成本 以收集及預估相關資訊,評價成本過高且易流於主觀,另外要預測將來的現金流量值 或要訂定適切的折現率並不容易,因為專利的將來經濟價值不安定,例如:可能因新 技術出現而使得專利的技術陳腐過時、經濟價值降低;再加上所預估的未來收益極可 能並非僅靠專利產生,而是整合企業之專利、設備、人才、know-how、品牌、銷售能 力等而產生的,然而並無法客觀地明確區分專利在其中所佔的價值及因專利而產生的 經濟價值範圍為何。 由於專利絕對價值評價有上述的困難處,故另一類藉由掌握專利價值構成要素的 情況以間接評估或評等專利價值的方式則可供參考採用。彙整分析此類相關文獻與研 究後,發現有其共通處。日本特許廳「特許評價指標(技術移轉版)」所列的主要三 類構成評價指標中,「權利固有評價」涵蓋專利的法律地位與技術因素方面,「移轉

(9)

流通性評價」與授權較為相關,「事業性評價」涉及市場因素,而處理侵權事件之容 易性程度則可謂與風險面有關。故可將影響專利價值的主要因素分成:法律地位(即 與專利有關者,例如專利的權利化狀況、專利的存續期間、專利強度、抵觸可能性等)、 技術因素[如發明之技術特性(基本技術或改良技術的發明)、出現替代技術的可能 性以及是否具有技術優勢、技術成熟度、技術生命週期、技術之完成度]、市場因素(如 已經有市場或是全新的領域、專利對事業之貢獻及事業化帶來之收益性)、授權因素(即 與授權有關者,例如授權的權限範圍、授權相關活動對事業之貢獻、授權的限制條件)、 以及風險等方面。對於這些因素之資訊,除了有些可透過數值來表達外,另可採取如 日本「特許評價指標」之評等方式,此種方式下所需花費的成本較少,較容易施行, 而且有助於掌握公司專利與技術之地圖分佈狀況,藉以修訂公司之專利與技術策略。 以所蒐集彙整之文獻與資料為基礎,進而實地訪談數家代表企業及外部利害關係 人(銀行與投資機構),得到以下的綜合看法。「專利之價值」在認定上的難度較高, 不可能要企業評估所擁有的各個專利權有多少價值,因此可採揭露其他相關資訊之方 式,例如:「專利之新取得及累積個數」(專利量多,機會就高)、「專利之分佈狀況(例 如:美國、台灣、日本、歐洲、其他等之件數)」(登記在什麼地方很重要,價值可能 會有差別)、「專利之剩餘有效年限」、「專利之申請中個數」。但取得件數愈多,不見得 為企業所帶來的效益一定愈大,故亦應考慮質,評估在整個產業裡這個專利技術的先 進性與完成度或對未來產生收入的效益;前者如「專利權之種類(例如是在應用階段 或屬於較基礎的研究成果)」(技術層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若還不到應用級,則 效益就較為有限),而後者則如「現有產品與專利之關係(專利是否應用於產品上)」、 「技術授權金收入總額」、「技術授權收入分佈之主要地區或國家」、「交互授權數及其 對象與年限」。技術可能很好,但是能不能有市場上的價值、具有市場性,這是兩回事。 若是將專利運用到現有產品上,而且現有產品的營運績效穩定成長且市場地位很強, 即意涵與驗證了這個專利之相當具有價值。像技術授權金收入以及交互授權,則等於 是隱含了專利的價值所在,可以代表專利的價值。技術與智慧財產並非都是靠自行研 發才會產生,通常很多公司都是技術互相授權,或是互相簽訂使用合約等,因此也可 透過「技術授權金費用總額」、「技術授權費用分佈之主要地區或國家」、「技術授權契 約內容(含技術授權數及對象)」、「授權企業在業界的領導地位」來揭露該方面的相關 資訊。同樣一個技術,有些取得的技術來源可能是比較不成熟的,所以授權對象在業 界的領導地位如何就相對也是蠻重要的,比如說拿到Intel的授權跟拿到別人的授權意 義是不一樣的。專利可能涉及侵權訴訟之風險,而若是被告那方,一旦訴訟失敗則可 能面臨賠償巨額賠款之窘境,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甚大,若屬原告,亦需投入不少人力 與心力等成本,故有必要藉由「涉及侵權訴訟狀況及可能賠償金額」以及「處理專利 相關法律事務之人數」等資訊之揭露以顯示企業所面臨之風險與應對情況。

(10)

總言之,由於收益法較能適切反映專利的價值,故建議企業在人力成本與評估技 術較成熟之情況下,可採用收益法來評估專利價值,並將該資訊對外揭露,以使外部 利害關係人能較適切地瞭解企業所具有之能力與價值。然而若受限於評價成本過高與 專利價值絕對金額評估之困難,則可採取藉由評估專利價值構成要素以間接掌握專利 價值的方式。經彙整分析以往相關文獻與實地訪談的結果,建議企業可考量的專利價 值主要構成要素為:法律地位[即與專利有關者,具體項目則如專利之新取得及累積 個數、專利之分佈狀況(例如:美國、台灣、日本、歐洲、其他等之件數)、專利之剩 餘有效年限等]、技術因素[如獨特性與創新性、發明之技術特性或技術成熟度(基本 技術或改良技術的發明、是在應用階段或屬於較基礎的研究成果)、技術之完成度、 出現替代技術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具有技術優勢]、市場因素[如現有產品與專利之關係 (專利是否應用於產品上)、專利對事業之貢獻及事業化帶來之收益性]、授權因素(即 與授權有關者,例如技術授權金收入、技術授權收入分佈之主要地區或國家、交互授 權數及其對象與年限、技術授權契約內容、授權企業在業界的領導地位、授權的限制 條件等)、以及風險(如涉及侵權訴訟狀況及可能賠償金額)等方面。此方式下雖然無 法直接算出專利價值絕對金額,但所考量的層面較為多元豐富,且可由資訊使用者依 照自己所重視之層面與具體項目去進行評估,而對企業而言,亦可提供自己一個對專 利相關狀況進行省思之機會,進而採取適切的改善或管理措施,以提昇專利為公司帶 來之價值。 六、參考文獻 [1] 張孟元,2001,無形資產中技術價值「影響因素與評估模式」之研究─以「資訊科 技相關技術」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2] 賴恩裕,1998,高科技產業之專利權評價分析與因應策略---以 DVD 產業為例,國 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Amir, E., and B. Lev. 1996. Value-relevance of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August-December): 3-30.

[4] Barney, J. A. 2001. Comparative Patent Quality Analysis. NACV White Paper. [5] Cordon, B. 1998. Gaps in GAAP. Forbes (January): 26-28.

[6] Edvinsson, L., and M. S. Malone.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Roots.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7] FASB. 2001. 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 Insight into enhancing voluntary disclosures. Steering Committee Business, Reporting Research Project, Financial Accounting

(11)

Standard Board, Norwalk, CT.

[8] Gordon, S. V. and R. L. Parr. 2000. 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tangible

Asse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9] Ittner, C. D., D. F. Larcker, and M. V. Rajan. 1997. The choice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annual bonus contrac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April): 231-255.

[10] Johanson, U., M. Mårtensson, and M. Skoog. 2001a. Mobilizing change through the management control of intangible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6 (7/8): 715-733.

[11] Johanson, U., M. Mårtensson, and M. Skoog. 2001b. Measuring to understand intangible performance drivers.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10 (3): 407-437.

[12] Khouy, S., J. Daniele, and P. Germeraad. 2001.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Valuation Methods in Portfolio Management and Value Extraction.

Les Nouvelles (September): 77-86.

[13] Kossovsky, N. 2002. Fair valu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 options-based valuation of nearly 8,000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set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3: 62-70.

[14] Player, S. 2001. Best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U.S.A Experience.「我國產業智慧 資本理論與實務論壇」研討會,經濟部技術處主辦,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與政 治大學商學院協辦,政治大學商學院會計研究發展中心執行,12 月 7 日。

[15] Reilly, R. and R. Schweihs. 1999. The Handbook of Business Valu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alysis. McGraw Hill.

[16] Stewart, T. A.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

[17] Sullivan, P. J. 2000. Value-Driven Intellectual Capital: How to Convert Intangible

Corporate Assets into Market Value.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18] Wallman, S. M. H. 1995. 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and disclosure in an evolving world: The need for dramatic change. Accounting Horizons (September): 81-91.

[19]京本直樹編著,2004,知的財產マネジメントの真髄:理論と実践,神鋼リサーチ。

[20]古賀智敏,2005,知的資產の会計,東洋経済新報社。

[21]鈴木公明,2004,知財評価の基本と仕組みがよ~くわかる本,秀和システム。 [22]知的財産研究所,2003,特許・技術情報のディスクロージャーについて考える研

(12)

[23]寺本義也、山本尚利、山本大輔,2003,最新 技術評価法,日経BP 社。 [24]日本経済産業省,2004 年 1 月,知的財産情報開示指針。 [25]日本特許庁,1999 年 4 月,特許評価指標(試案)。 [26]日本特許庁,2000 年 12 月,特許評価指標(技術移転版)。 [27]山口大学 産学公連携•創業支援機構,2004 年 3 月,知的財産に関する総合的な 評価指標に関する調査研究。 [28]渡邊俊輔編著,2002,知的財產-戰略・評價・會計,日本:東洋経済新報社。 七、計畫成果自評 本研究內容與原先計畫內容相符,目的在於針對各種可能的專利評價模式進行彙 整與分析(尤其將焦點置於日本之研究成果),並考量我國產業界的意見,嘗試提出 適宜我國產業界應用之專利評價模式建議。而研究結果亦達成原先預期之目標。傳統 財務報表上對於專利權並未適切反映其價值與影響,導致企業之真實價值無法被適當 的衡量與評價,間接地亦恐會影響企業持續投入技術與取得專利之意願,而阻礙企業 的長期發展,因此建立專利權之評價機制為一重要課題。雖然以往已有一些研究對專 利權評價之議題進行探討,但將日本的研究成果亦納入參考,並考量我國產業界的意 見後而對適宜我國企業應用之評價模式提出具體建議者仍不多。本研究藉由對各種專 利評價模式進行彙整與分析探討,尤其將焦點置於日本的研究成果上,俾補充此部份 之研究缺口,並融入實務界之看法,以使此方面的研究能有較全面之整理及探討,因 此適合在學術期刊發表。另外,研究結果可提供國內企業揭露專利相關資訊之參考, 期助其專利價值能被較客觀地評價,以及助企業瞭解專利價值之重要內涵,進而有效 管理專利及提高競爭力。但本研究所得出之結論及建議是否真能普遍為國內企業所認 同及適用,實際運用時會面臨什麼問題,具體上又應作何種修正?有關此部份之擴大 研究,則是值得將來進一步探討之課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is chapter, the results for each research question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we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a) the selection criteria on evaluating

The core of this research is focusing on Service Innovation, discussing on the composite factors of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 through literatures and questionnaires from

This research of the installation service of telecom carry on integrating sex valuation, and take the operation of Chunghwa Telecom Hsinchu as an example and inquire i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establishment the whole valuation mode that cures of a stream, providing a valid and complete valuation method, with understand the engineering whole

In estimating silt loading (sL) on paved roads, this research uses the results of visual road classification in the Hsinchu area from recent years, and randomly selected roads on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Nei-Wan, though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and make up relative researches with travel cost method, this research evaluate the Compensation Var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part of patent analysis, the United States in four categories of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they know one another on the patent number

The first estimation is made by psychology practical model in this research, grading each landscape by use of slide, and analyzes tourist’ s preferred roadway landscape type; t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