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管理是通过组织成员的努力使组织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职业教育作为 一种教育类型,具有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质,职业学校管理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 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是中等职业教育由注重外延式 发展向注重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中等 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内涵式发展建设 方面还相对薄弱,制约了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健 全管理体制和体系,完善管理组织和机构,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有效的机制,切实 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是扎实推进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1.1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在管理上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在层层紧密连结的制度和机制中,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明确学校组织中 各管理主体的责任,各尽其职,相互协作,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  1.1.1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主体  1.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为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对学校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的有效活动 过程。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 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 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 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

(2)

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我们认为, 精细化管理就是围绕人、事、物各个过程性、可变性、效果性的操作细节要求及 标准,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 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有职、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 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 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对家长投诉一般应在 8 小 时内处置完毕。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 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 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 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 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 做好。 在职业学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其内涵就是追求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教 学管理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职业人才,推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职业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在管理上把小事做细、 细事做精,在层层紧密连结的制度和机制中,实现职业学校的规范化、科学化、 高效化—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  2.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主体 学校管理主体也称学校管理者,是指对学校相关事务有权管理的人。有人认 为学校管理者即是学校领导者,只有学校领导者才有权管理学校。但随着管理理 念的转变,这种观点逐渐受到置疑。现代学校管理理念认为,学校领导、教职工、 学生、家长均是学校管理者,共同承担着管理学校的责任。 学校领导是学校管理决策督导者。学校各项日常事务的管理、学校的环境建 设、学校章程与制度的制定、学校教育教学的运行等,学校领导者都要作出相应 的决策。学校领导有不同的层次,有高层的校级领导,也有中层的处室领导。另 外,各个部门的职能人员也是学校的管理者。为了区分领导者与职能人员工作职 责与分工的不同,通常认为,领导者是作决策的,职能人员是执行决策的。因此, 在管理上通常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也有领导者要做正确的事,管理者要正确地 做事的观点。 教职工是学校管理的执行实践者。由教职工代表组成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是监 督校长行使权力的民主机构, 教职工有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利。《中共中央关于教育 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 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法律也赋予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3)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3 第 1 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 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教师对于学校的办学分析、教育改革及教学管理中的重大问 题,对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奖惩、晋升、处分、免职等都有建议权,对学校领导 干部的工作有监督评议权,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师也是学校的管理者。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参与受益者。学校的社团组织、学生会等都是学生的自治 组织,是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他们不仅要参与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的 身心发展,也要维护学生的权益,对于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学校事务,学生自治 组织有权代表学生参与相关的管理,如学校食堂的改进、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引进 等,通过书面申请、参与讨论等方式,学生也成为学校的管理者。 家长是学校管理的协作配合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实施民主管理的具 体体现。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有权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各项表现及学校为学生 创设的学习环境。同时,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能够改变学校管理的封闭状态,使学 校了解更多的外部信息, 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及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大有裨益。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多种渠道,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等,是学校积极聘 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普遍采用的形式。  1.1.2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研究的载体、内容及方法  1.1.2.1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研究的载体  1.学校管理研究的文本载体 对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学校管理研究的学科体系,即形 成了学校管理学,简言之,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变革及管理理论的发展,学校管理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 注,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以文本为载体研究学校管理活动已经成为 一种普遍的现象。20 世纪以后,逐渐出现了专门研究学校管理活动的著作。在国 外,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1908  年美国的达顿(Dutton)和斯奈登 (Snedden)合著的《美国公共教育管理》,1916 年卡巴利(E.F.Cubberly)著的《公 立学校的行政》,1943 年库普曼(R.G.KOOPMan)等著的《在学校行政上的民主 主义》,1946  年矛特(P.R.Mort)著的《学校行政原理》等。值得一提的是,《美 国公共教育管理》在写满 31 章的内容中,饱含了当时条件下教育管理实践从宏观 到微观的全过程。它从美国学校管理介绍入手,具体对促进优质教育的因素、联 邦政府与教育、州政府与教育及管理、地方政府与教育管理、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城市学校制度及管理、公共教育财政、校舍、教科书及其提供、教学与督学、教

(4)

职工、教师服务与改进、幼儿园和小学督导、小学课程学习、等级与升级、中学 管理、师范学校管理、职业教育管理、体育管理、改正教育管理、问题儿童教育 管理、夜校和继续教育学校管理、义务教育和童工法、学校记录和报告、公共教 育的未知领域、学校与社会等方面,均做了详尽的论述。  1897  年,我国成立了专门的师范院校,并开设了教育管理方面的课程。20  世纪 30~40 年代,出版了一批研究教育管理的著作,包括对学校管理的研究。例 如,张季信编著的《中国教育行政大纲》 (1931 年)、杜佐周著的《教育行政与学 校行政管理》(1931 年)、 夏承枫著的 《现代教育行政》(1932 年)、 罗廷光著的 《教 育行政》(1942 年)、俞子夷著的《小学行政》等。这些著作的出版,证明我国历 史上对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视和成绩。  1949 年至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学校管理研究受苏联教育体系和政治经济制 度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低谷。20  世纪  80~90  年代,我国又有一批专门研究学校 管理活动的著作问世。例如,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管理教研室主编的《学校管 理》、齐亮祖主编的《普通学校管理学》、萧宗六著的《学校管理学》 、张济正主编 的《学校管理学导论》、孙灿成主编的《学校管理学概论》、黄兆龙编著的《现代 学校管理学新论》、闫德明主编的《现代学校管理学》等。2000  年以后,对学校 管理活动的研究继续前行,不仅国外有很多相关著作被译成中文,而且国内也有 研究学校管理方面的著作问世。例如,杨颖秀主编的《学校管理学》、杨天平著的 《学校常规管理学》等。 在专门研究学校管理活动著作相继问世的同时,还有一批与学校管理研究相 关的研究宏观教育管理问题的著作相继问世。 例如, 陈孝彬主编的 《教育管理学》、 张济正等主编的《教育行政学通论》、安文铸著的《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萧宗 六及贺乐凡主编的《中国教育行政学》等。 除专门研究学校管理方面的著作外,还有学校管理或教育管理方面的杂志、 书刊或专栏等,为众家撰写学校管理研究的论文提供了素材。国内外诸多学者在 此对学校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唤起人们的思考。  2.学校管理研究的网络载体 网络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鲜明标志,它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 面已经或即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当然,对学校管理研究的影响也在其中,以 网络为载体研究学校管理活动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学校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信息技 术对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改变了课程的内容、改变了学 生的学习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校的教学和学习环境,而且改 变了学校管理的研究方式和路径。

(5)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5 第 1 章 第一,网络是收发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的便捷可以使学校获取更多的资源, 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它既可以作为宣传学校的一种途径,也可以 为更多的人了解学校带来便利。 第二,网络是远程交流的重要方式。网络建立了一个联系世界各地的虚拟空 间,通过信箱、论坛、个人网页等远程交流方式,来自世界各地的从事学校管理 研究的学者都可以对学校管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他人教学交流,互通有无, 引进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这些都为学校管理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第三,网络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的形式,学校 管理的研究者可以查阅到权威的期刊或书籍,为深入了解问题拓展了空间、节约 了时间。  3.学校管理研究的组织载体 政府机构,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宏观上的管理,促进学校不断 发展是其主要的工作职责。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教育行政部门 开始研究学校管理的相关问题,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以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 学校作为学校管理的直接受益者,正在通过定期召开部门会议、组织教师研 讨、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研究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 因此,学校也是学校管理研究的组织者。 各种社团组织是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载体。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下设教育 管理学术委员会(原称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 教育管理研究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学校管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1.1.2.2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研究的内容 学校管理研究的内容是广泛的,从学校管理理念到学校领导体制,从学校管 理过程到学校文化建设,从人的管理到物的管理,从教学管理到安全管理等,都 是学校管理研究的内容。  1.学校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理念是指校长对客观存在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管理学校的意识或 信念。好校长与好学校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好校长的首要素质则是要有科学的管 理理念。但校长的办学理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校管理活动中逐渐 形成的,并且不同校长的办学理念是有差异的。因此,学校领导者应当具有什么 样的管理理念,其形成条件是什么,变革轨迹如何等都是值得研究的。  2.学校管理文化 学校管理文化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凝聚的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是学 校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学校管理文化可以使学校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

(6)

学校。学校管理文化可以通过学校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被组织 成员体验和描述,也可以通过制度文化得以连接,还可以通过各种有形的、无形 的学校环境表现出来。营建学校文化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它要求从理念引领、情 感投入、制度设计、设施提供等多方面着手。  3.学校领导体制 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的组织制度,也称内部管理体制。学校要通过学校章 程及制度设计、 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内容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调动学校成员的积极性,否则领导体制将会成为学校 管理中的桎梏。历史上,学校领导体制的变化出现过曲折,影响了学校管理工作 的顺利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认清学校领导体制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混淆 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权责关系,以致造成了一些混乱。这种状况在教育体制改革 过程中正在得到纠正,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4.学校管理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 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学校管理过程是有规律、周期性地运动和发 展的,研究学校管理过程,可以使学校管理者掌握学校管理过程的发展变化规律, 更好地控制或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能。  5.学校管理资源 学校管理主要是对学校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人、财、物、时间、空 间、信息是学校管理的要素,也是学校管理的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学校管理中 最宝贵、最核心、最重要的资源,其他任何资源的管理都是为人力资源管理创造 条件的。学校中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长、教职工、领导者,对这几个方 面有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学校中财力、物力、时 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要紧紧围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 学校资源管理具体体现在校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研究 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活动之中。  1.1.2.3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学校管理研究的方法是使学校管理不断发展的基本手段。研究方法得当,可 以及时发现和准确认识学校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并以此指导学校管理实践。要 确定学校管理的研究方法,就要明确选择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客观标准,切合 实际,通过采用恰当的方法使研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校管理的深 入发展。学校管理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7)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7 第 1 章  1.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谈话、问卷、开调查会、深入实际等方式获得第一手口 头的或书面的感性材料,进而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获得某些规律 性、结论性知识的方法。学校管理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对于管理者策 略的分析、行为有效性的判断等,都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考虑,特别是通过直观信 息的搜集与了解。调查研究法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比较准确地了解学校管 理实践。  2.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方法。历史尽管 不能重演,但国内外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通过文字记载等形式反映 出来,特别是学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重要的思想理念,对研究今天的学校管 理会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3.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 对比研究,辨别其异同之处,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 方位比较、类别比较、性质比较等,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内学校管 理问题的共性与个性,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进而促进学 校管理研究。  4.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某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的方法。使用实验研究法可以选择一所或多所学校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实验结果 反思实验设计的真伪,确定实验是否具有推广价值,以避免付出过多的代价。学 校管理研究多采用自然实验法,因为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因素较多,对其进行控 制有时也很困难。  5.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指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等途径,对于已经发生的、典型的 案件,撰写成描述性的文字材料,然后用公正的态度对其评析或得出解决问题途 径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因为它可以通过借喻的手段拓 宽研究者的思路,使研究更加生动具体。学校管理研究需要对实践中发生的典型 案例进行总结,借鉴其中的经验与教训,避免不利情况的再次发生。  6.人种志研究法 人种志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参加一定的情景活动,对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 行记录,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研究者

(8)

要亲临现场进行观察,这不仅可以使研究者得到与非现场观察更多的信息,而且 可以从中获得对活动集体的直接体验。 这种结果有利于研究者综合分析资料信息, 增进研究的真实性,但有时也会受到研究者个人情感、态度及认识等方面的限制。 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可以发现更多的真实情况、研究真问题。 上述几种研究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有时需要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有时 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1.2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概述

学校管理理念是指校长对客观存在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管理学校的意识或 信念。学校管理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引导学校在坚持一定客观标准的前 提下,选择学校管理行为,体现管理价值。  1.2.1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理念的变革与发展  1.2.1.1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理念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管理理念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 首先,在对学校领导者与教师关系的认识上,由“主动性”关系向“双主动” 关系转变。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文革”结束前,有人片面地认为管理是领导者的 事,是领导者权力作用的结果。以后,学校领导体制虽不断变换,但始终未能对 被领导者有权参与学校管理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 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从而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地 位和作用,重新确认了学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民主平等关系。 其次,在对领导者行为的认识上,由绝对权威向相对权威转变。学校领导者 曾被视为权力的象征,由此认为管理就是领导者对权力的运用。这种认识是将权 力等同于领导者的权威,将权力作为领导者的私有物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知识的普及和民主理念的深入,管理被视为服务,被看作为被领导者提供发展机 会的行为,这种认识指明了领导者的职责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平等合作 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学校领导者的权威是相对的,学校领导者要拥有较高的 权威就要综合处理影响领导者权威的各种因素,使其形成整体效应。 再次,在对学校管理要素潜能的认识上,由量的挖掘向质的发现转变。开始, 人们对学校管理要素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人、财、物上;后来人们逐渐发现除了人、

(9)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9 第 1 章 财、物之外,时间、空间、信息也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例如,学校管理 工作是以时间为流程的,不科学安排时间,不做好工作计划,就会导致工作无序、 杂乱无章。又如,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校园设 计及美化与绿化、学校人际关系、组织气候等,均影响着学校工作的有效性。在 对学校管理要素的量有了新的认识后,人们对每个要素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 系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各种要素都是学校管理的资源,资源是客 观存在的,可以被人们科学地开发与利用,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挖掘各种资源的潜 力,使之形成合力,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创造条件。因此,人是各种要素的核 心,其他要素的管理都是为人的管理服务的。 最后,在对学校管理职能的认识上,由维系学校组织权力向创建学习型组织 转变。受古典管理理论的影响,传统的学校管理比较偏重于研究学校设置什么样 的组织机构才能发挥学校管理的作用。这种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未能从实质意义上 认识组织的职能,因此,无论怎样改变组织机构,都不能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作 用。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学习型组织理论、组织职能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这 种理论认为,现代组织应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在于扁平化、开 放性以及不断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从人的内在需要潜能出发,认识组织的职能, 倡导组织的作用在于为发挥人的创造性并实现其渴望学习的生命价值创造条件。 这与从组织权力的角度冷漠对待人的理性与情感, 片面追求管理效率的态度相比, 无疑是极大的进步。  1.2.1.2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理念的发展态势 学校管理理念变革的历史轨迹表明, 学校管理正在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任何人都无法阻挡这种变革的必然趋势。  1.从控制走向合作的学校管理理念 从控制走向合作的学校管理理念,是针对重古典管理理论的控制职能、轻现 代管理理论的职能而导致的。虽然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它不是管理的 全部。通过强化某一种职能特别是通过强化控制职能来突出管理的作用,则忽视 了管理不可或缺的体现人性特征的合作属性,忽视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行为价 值。因为学校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机械控制是有失人本精神的,是权力本位理念 的膨胀。为此,需要转变基于控制职能而引发的学校管理要素的束缚,使被领导 者得以充分的发展。现代学校管理应当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达到社会和 谐发展的目的。  2.从割裂走向融合的学校管理理念 从割裂走向融合的学校管理理念,是针对权力本位的世俗观而导致的学校领

(10)

导者与被领导者相对立的管理价值重构,为此,需要转变基于权力本位而引发的 责任缺失,使领导者从权力的阴霾中走向责任的净化和张扬;需要对权力的来源 进行归位,使领导者明晰与被领导者的融合是正确运用权力的必由之路。 以融合的管理理念引领学校管理,可以为实现管理文化、管理人员之间的融 合与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因为融合正在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民主共进而追 求管理的效益,保障学校成员的权益。  3.从权力走向责任的学校管理理念 权力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学校领导者正确行使权力的关键,也是学校领导者 有效协调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因为学校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于被领导者的权利。那 么,学校领导者如何将权力服务于权利是学校领导者权力观的现实体现。正是基 于对这一原则性问题的反思,现代学校管理才将提高权力的时效性落实在责任的 基点上,力图在责任意识与行为的规约中提升权力的可信度与亲和力。 学校领导者的责任是行使权力的起点,无责任就无权力,这是学校领导者应 当树立的信念。从责任的基点出发建立学校管理制度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新的学校 前景,凸显现代学校管理的精神实质。  1.2.2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与类型  1.2.2.1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 学校管理理念是哲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延伸和扩展,是管理理念在学校管 理中的运用。目前,学校管理理念成为学校管理研究的高频率词汇,不少论文、 著作以“管理理念”标明论题,但现有的学校管理学教材、著作很少有专门的章 节论述学校管理理念,更难看到对学校管理理念本身明确的概念界定与说明,大 多把学校管理理念当作一个成熟的、已得到大家共识的概念使用。查阅国内极具 权威性的由董纯才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 年版)、李冀主编的 《教育管理辞典》(1989 年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990 年版)和英 文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93  年版),均不见“学校管理理念”之词条。已发 表的有关学校管理理念的论文不多,大都是以工作总结的形式对现有学校管理实 践活动进行归纳,提出学校管理理念,它更多的是“实然状态”下的学校管理方 式、方法、管理观念的集合,缺乏“应然状态”的理想与追求,也就缺乏理念本 身所具有的魅力。仅有谢霞飞、郭小聪明确提出了管理理念和高校管理理念的概 念,他们认为:所谓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管理的权力分配、管理职能的配置、 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的总和。高校管理理念,就是人们对高校管理中管 理权力的分配和限制、权力资源的配置、不同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总的看法。

(11)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11 第 1 章 基于理念的特征并结合学校管理的特殊性,我们可以概括出学校管理理念如 下的基本特点: (1)学校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主体对学校管理现象进行思考的概念或观念 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 (2)学校管理理念包含了学校管理主体关于“学校管理应然状态”的价值取 向或倾向。 (3)学校管理理念不是学校管理现实,但源于对学校管理现实的思考,是学 校管理主体对学校管理现实的自觉反映。因此,理论上它们是理念载体即理念持 有者对学校管理的清醒认识,是他们关于学校管理实践的真知灼见。 (4)学校管理理念是个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学校管理的思维活动中诸多 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学校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观念、学校管理主 张、学校管理认识、学校管理教育信条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 述诸概念的共性。 (5)学校管理理念之于学校管理实践,具有引导方向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学校管理理念是指学校管理研究者对于学校管理活 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 理主体在学校管理实践及其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学校管理应然状态”的理性认 识和主观要求,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 形成的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 学校管理观念体系。学校管理理念是对现实学校管理的客观反映的概括和综合, 是立足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应然状态”而作的一种整体把握;同时,学校管理理 念的变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又必须反映学校管理的发 展趋势、学校管理者的理想追求,因此,学校管理理念又要超越“实然状态” ,走 向“应然状态” 。由于学校管理理念形成的基础—学校管理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 的,因此学校管理理念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有导向 性、前瞻性、规范性等特征。建立在学校管理实践和学校管理规律基础之上的先 进的学校管理理念,作为一种“远见卓识” ,反映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和时代特征, 蕴涵着学校管理发展的思想,是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引导学校管理者其管理行为 的理想和观念。  1.2.2.2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理念的分类 随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更 新。而学校管理理念的发展不仅源于一般管理理念的发展,还与教育理念的变革 更新紧密相连。当前,学校管理理念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有人认为,校本理念、

(12)

经营理念、专业发展理念和质量管理理念都在学校这一微观场域有不同程度的体 现。根据不同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的不同功能,我们把现代学校管理活 动中典型的管理理念分为基础性管理理念和增效性管理理念。基础性管理理念是 学校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的理念,这些理念的实践可以保证学校正常 的管理秩序和管理目标的达成。增效性管理理念的主要功能是在坚持学校基础性 管理上进一步增强学校管理实效,使学校的管理成效有一个明显的实质性进步, 从而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体说来,学校管理理念主要有人本管理理念、校本 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学习型组织理念。  1.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或人本管理的本,是“本位”“根本”“目的”的意思,是指以人为 本体、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思想。 关于“以人为本”或“人本管理”的释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中共中央 党校韩庆祥教授认为,以人为本应当具体落实到“以能为本” ,即应突出强调以人 的知识、智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本。浙江财经学院人本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惠雄教 授则认为:人是有目的的,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以人为本之“本” ,归根 到底要求我们所有的生产、消费、经营、管理等活动都要符合快乐的原则。武汉 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关培兰教授认为:以人为本要求满足人的工作主 动性、 创造性和积极性,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有的学者则将人本管理概括为 “3P” 管理,即从管理对象角度看,是人的管理;从管理主体角度看,是依靠人的管理; 从管理目的角度看,是为了人的管理。也有学者将人本管理分为五个层次:情感 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我国台湾著名的管理学家陈 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 值;共创繁荣和幸福。陈怡安教授认为,这三句话是人本管理的精髓与最高宗旨。 以上对人本管理的表述虽有不同,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人本管理不同于 “见 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管理,人本管理深刻地认识到人在社会经济 活动中的作用,突出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简而言之,人 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体,以人为根本,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资源,谋求人的 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管理。人本管理的第一层次的涵义是,通过强调人在 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核心思想,而将资源 中的人回归到自然人;第二层次的涵义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追求组织 的高效运转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以此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 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 的体力的目的,使人获得超越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这才是人本

(13)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13 第 1 章 管理应有的哲学涵义和理想境界。 学校人本管理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主体和参与者, 是教育活动最直接的体现者。换句话说,教育活动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教 育活动中的目标与各种规范等主管因素,都与教师和学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学校管理必须面对两大课题:即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然而,学 校的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而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在教育教 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示范性与导向性影响。因此,学 校诸项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最根本的管理。学校实施人本管理,关键是做好 教师的管理工作。  2.校本管理理念 校本管理理念是伴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的学校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 种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旨在通过向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其他社区 成员提供教育过程的更多权力,为学生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校本管理发端 于美国,之后传播到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学校管理改 革的重要管理理念。 校本管理的同义词和近义颇多,如“学校现场管理”“学校范围为本的管理” “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分权管理”“校本财务预算”“学校改进过程”“校本课 程发展”“管理分权”“参与决策”等。一般认为,校本管理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三 个方面: (1)学校自主发展的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 (2)学校决策者应该对决策的贯彻及结果负责。 (3)校长、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 在校本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学校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校是办学主 体,学校办学的决策权力应下放给学校。二是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是根据学校自 身的特点和需要来确定的,不是由上级或外部强加的。三是学校成员参与决策和 管理是有效地实现学校目标的基本途径,应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 社区成员组成的参与管理和决策的组织。四是学校决策者对自己决策及其执行负 有责任。  3.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是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它首先盛行于西方的企 业界,并很快波及教育界,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是由美国的费根保姆和朱兰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提出来 的。费根保姆认为,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下进行市场研究、

(14)

设计、生产和服务,是把企业各部门的研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 成一体的有效体系”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应用和发展, 它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对于各国质量管理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得到了充 分的证实。 “全面质量管理是当今世界质量管理最基本最经典的理论。 ” 学校质量管理理念是学校一切质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是学校人员研究质量、 提高质量的动力源泉。在教育质量工作实践中,学校人员一旦具有了较强的质量 意识,思想就会受这种意识牵引,并自觉地转化到行动中,主动地提高自己工作 的质量。 质量管理原则是任何一所学校在追求成功和业绩时必须遵循的。换句话说, 是学校成功的必由之路。因此,质量管理原则是每所学校的管理者必备的知识和 管理理念。 (1)以学校和社区为质量中心。 (2)以校长的领导作用为质量先导。 (3)以全员参与为质量保证。 (4)以过程方法为质量控制手段。 (5)以管理系统的优化为质量机制。 (6)以持续改进为质量目标。 (7)以事实为质量决策依据。 (8)以互利的社会关系为质量原则。  4.学习型组织理念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 全新的管理理念。9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 中指出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自于创新的速度,来自于学习的速度, “20 世纪 90 年代 最成功的公司,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 ,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有比 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迄今为止,学习型组织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1)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知识创新型组织,依靠知识的创造、获取和转移创造 价值。 (2)学习型组织支持个人发展,强调人的价值,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 激励和保护。 (3)学习型组织强调合作,员工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学习。 (4)学习型组织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映。 (5) 传统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过渡是一个过程, 需要在组织机构、 管理模式、

(15)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15 第 1 章 企业文化等方面做出持续不断的变革。同时认为学习型组织更强调人的价值、组 织实践的价值、文化变革的价值,体现了与传统组织不同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学习型学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然方向。因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变化的新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关键在于要 把人本身作为目的来看待,把教职工作为实现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核心和动力要 素来看待,把注意力从资本、物质转移到人这个要素上来,从传统的“教”“授” 与“学”“习”的因素转移到人的智力、积极性、自主性等心理和智力因素上来。 知识经济时代学校质量目标设计、标准确立和实施活动不是靠高层管理者的主观 规定,而是通过各质量管理小组及其成员之间的学习、理解和互动。由此,学校 职能部门与业务单位日益融合,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与综合化。其教育、教 学、科研和经营管理任务只能笼统地划分到质量管理小组,故学校管理必须从个 体竞争转向团队精神,从教职工各自为战转向合作伙伴关系。就是说,现代学校 管理的传统人性假设已经过时,必须寻求一种把教职工视为一批能够“自我超越 的学习者”的人性假设。 “自我超越的人”的假设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理论之一, 是学习型组织的人性理念。确立了这种新的人性理念,就能自觉地将教职工看作 是不断成长的人,并不断为其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 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管理理念变革的要求。 

1.3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原理

1.3.1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必须依据一定 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只有在一定的原则下,方法得当,才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 管理水平。  1.3.1.1  方向性原则 所谓方向性原则,首先是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学校系统不仅要善于实现管理 的现代化、高效化,而且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努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条管理原则。 其次是要坚持明确的职业方向。职业教育具有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明确的定向 性,在管理上要紧紧围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来进行,注意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教育,突

(16)

出人才培养的方向性。  1.3.1.2  灵活性原则 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多样性所决定的。职业学校在办学体制上有部门办学、企 业办学、个体办学、联合办学等;在招生对象上是招收应届毕业生与往届毕业生 并举,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并举;在培养规格上因招生对象的不同也有差别; 在学习方式上是全日制、业余、函授并举,系统提高与短期培训并举等。这种多 样性必然要求管理上的灵活性。在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学制长短、 培养规格、学籍管理、招生、教学安排等方面都要灵活机动,不搞一个模式、一 个标准。  1.3.1.3  地方性原则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指出: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主要 责任在地方,关键在市、县。 ”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师资、校舍等大多是由地方 政府或部门提供的,培养的人才也是为了满足本地区、本部门的需要,人才培养 具有很强的地方性。这就要求在职业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从当地经济、社会实 际出发,建立起一个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富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设置 体系。在诸如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规格、模式及类型等方面体现出明 显的地方性。  1.3.1.4  务实性原则 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职业学校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这一特 点,职业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考试考核方法的选择 时都要注重务实性。在课时安排上用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实训课时要占总 课时的 50%以上;在教学方法上除了到实训基地和生产岗位实习外还要到社会上 去实践和顶岗实习;在考试考核方式上除了进行书面理论考试外,还应进行口试、 实验实训等现场操作口试;在学校的基本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训基地,并 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1.3.1.5  社会性原则 职业学校管理的社会性原则,是指职业学校管理活动一方面必须推动和保证 学校办学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的积极性。因为职业教育与积极发展、科技进步联系最为密切,培养的人才必须 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是职业学校生存的基础,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规格等 只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另外,从办学条件来看,职业学校的发展要靠社会 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17)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17 第 1 章  1.3.1.6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指在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 际出发,自觉地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办事,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达到 最佳管理水平。贯彻科学性原则,必须做到:  1.管理者要具备科学素质 管理者要认识到管理是一门科学,缺乏科学素质,是无法做好管理工作的。  2.建立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 应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系统,如良好的教学管理系统,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 管理系统等,使各系统工作紧密配合,管理工作高效;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秩 序,以提高工作效率,如组织结构合理化,责任分工明确化,工作秩序规范化, 常规事务制度化,质量要求规格化,信息反馈灵敏化等,使各项工作运行井然有 序,忙而不乱,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3.建立健全的教职工责任制 就是各项工作专人负责,规定职责范围,目的是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在自 己的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做出更好的成绩。实行责任制应做到: 分工合理,职责分明,考评公正,有奖有罚。  1.3.1.7  高效性原则 任何管理都要讲求效益,所以高效性是对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科学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的高效性原则,是指充分合理地使用人力、 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职业学校的教育任务, 获得最大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1.8  效益性原则 此原则体现了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主要的、本质性的区别。职业教育是社会 化大生产的产物,是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桥梁与纽带,所以它不仅具有教育所固有 的特性,而且也带有某些经济特征。就职业学校而言,良好的经济效益能促进人 才效益的提高,推进社会效益的增长,所以职业学校必须牢固树立职业教育为经 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把学校的发展置于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中,增强效益意识、效 益观念,使职业学校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1.3.2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所谓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方法,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在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 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方法是开展学校管理活动,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具体手段

(18)

和措施。它和管理原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管理原则是管理方法的基础,是人 们在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不能随意选择;而管理方法则是实现管理原则的手 段,是它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有较大的选择性。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工程,就其外部环境而言,它要受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办学条件等诸多因 素的制约。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在这样复杂的内外环境中,我们若要有效地组织、运用好现有的人、 财、物、时间、信息等管理要素,使其各尽其用,达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 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目的,就必须有一整套科学的现代学校管理方法。 在长期的职业教育管理实践中,人们总结概括出了一整套传统的经验型管理 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  1.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职业教育管理者的一种基本功, 是其必须具备的一种管理能力。 管理者要想提高管理效率,就必须对所管理的对象有透彻的了解,就必须对它的 现状和历史,对各类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力和要求,对工作中有利和不利因素等 有全面的了解,而这一切信息的掌握,只能靠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这就要求 管理者必须懂得调查研究理论,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同时,调查研究对克服官 僚主义习气,密切群众关系,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也有其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职业学校管理目标的决策、各项计划的制 定、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管理效果的最终评估等,都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 据。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摸清情况,信息畅通,预测未来,管理工作才 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常用的调查研究法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个别访问法、开会调查法、填表 调查法、通信调查法等。  2.行政管理法 行政管理法是指职业学校管理者依靠自己的权力和学校的行政机构, 运用行政 手段,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的方法。行政手段是指采用决议、决定、命令、指令 性计划、纪律、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标准、指标、定额、监督、检查等手段进行 控制;行政方式是指以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力,去直接左右被管理者的行为。 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中, 行政管理法对于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行政管理法如果运用不当,就会违背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给学校工作造 成危害。  3.思想教育法 思想教育法即通过广泛深入且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师生员工的

(19)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19 第 1 章 思想觉悟,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方法。思想教育 法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职业学校管理的其他方法的实施也有 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运用思想教育法应做到以下两点: (1)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等职业学校思 想政治工作要同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寓思想政治工作于教学管理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后勤服务结合起来,以高质 量的管理、出色的教学和优质的服务去教育学生,以全校教职工的良好形象和高 尚道德品质去影响教育对象,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渗透到各个方面,渗透到管理 的全过程。 (2)科学地进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思想工作目标的科学。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觉悟,使教师敬业,学生好学;其次 是思想工作内容的科学,即以科学的内容去教育师生员工;再次是思想政治工作 方法的科学。科学的思想工作方法要求在廉洁和研究师生思想行为的基础上,辨 证地处理好思想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处理好思想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最后是 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的科学,要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教育对象广泛参 加,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  4.经济管理法 经济管理法即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或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鼓励先进,鞭 策后进,激励学校各部门和个人努力提高办学经济效益及办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适当的经济手段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运用恰当,否则会 起副作用。 (1)经济管理法必须与思想教育法相结合,同精神鼓励法相结合。 (2)经济管理法必须与行政管理法相结合。 (3)运用经济手段必须掌握度。  5.咨询方法 咨询方法又称研究先行的方法,即在行政决策之前,充分发挥专兼职教育研 究人员的参谋、咨询的作用,通过多角度、多方案、多层次的反复研讨及分析与 比较,为行政决策提供可行性依据的一种方法。 应当指出,尽管以上方法被统称为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但绝不是说这些方 法已经陈旧过时了,恰恰相反,实践表明,以上五种方法至今仍然是进行中等职 业学校管理时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还应当看到,随着现代科学技 术的发展,上述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方法也正在加快与现代管理方法相交叉、相融 合的进程。例如,行政方法和现代决策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咨询方法与现代预测

(20)

技术、运筹学理论的结合等,都充分地展示了传统与现代职业教育学校管理方法 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3.3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过程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有着自己独特的过程。为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科学的管 理,除了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正确地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的管理 目标外,还必须研究和揭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本身的客观规律,使整个学校的管理 活动都能按照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保证学校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1.3.3.1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基本过程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基本过程,是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的,即计划、执行、 检查、总结。其实,不论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还是普通学校的管理,不论是整 体工作的管理还是某些具体工作的管理,其过程大体上包含着这四个环节。这是 管理工作的共性,差别在于具体内容的不同。  1.计划 计划是职业学校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一份成功的计划能使学校领导成员全 面掌握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明确发展的前景,使领导者对学校工作既能通盘考 虑,又能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环节,组织好各项工作的配合与协调,做到人、财、 物的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从而使整个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主动、有序;同时还能 对全校师生员工起到导向作用,使他们从学校的前景规划中受到鼓舞,并做到正 确对待和评估自己工作的意义。计划既然指导行动,就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针 对性、预见性、可行性、创造性、可检性,对前期工作还应具有连续性,在以后 的实践中要不断接受检验,及时调整。 计划的作用有:使管理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提供活动的路线图;使工作具有 系统性;将发展战略转化为日程表;使员工明确工作范围和职责。 制定计划的要求是:符合上级精神;经得起理性推敲;可操作。 制定计划的步骤为:获取信息,了解情况,起草初稿,充分讨论,最终定稿。  2.执行 执行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计划付诸实施的必要手段。执 行阶段的任务包括组织、指导、协调、教育、鼓励。 (1)组织。即按计划规定的要求,把学校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 进行组织安排,保证人尽其才、事得其人、物尽其用,使教学、科研、生产、服 务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条不紊,师生员工有秩序、有节奏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2)指导。即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人员对所属部门或个人进行具体的指示和帮

(21)

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概述 21 第 1 章 助。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第一线,指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工作。 这种指导应该是点拨式、启发式、示范性的,而不是包办代替;可以是个别进行, 也可以是在一定范围内面向群体进行;可以是管理者直接进行,也可以是通过介 绍成员中的先进典型来进行。不同的问题和对象要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一个好的 领导管理人员在指导下属工作时,能做到引导而不强加,帮助而不代替,示范而 不说教,批评而不压制,使被领导者心悦诚服,从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达到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的目的。 (3) 协调。 这是执行阶段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 它贯穿于执行阶段的全过程。 协调包括职业学校内部的协调和学校外部的协调。就内部来说主要是使领导班子 统一认识,统一指挥并做好各级组织、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上下一致、齐心协 力、搞好工作则是内部协调的目的。就外部来说则是根据职业学校发展目标与教 育管理部门、兄弟单位、对口行业、相关企业、人事部门、计划部门、劳动部门 等的协调与配合,以利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育、激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协调工作的一部分,是调动中等职业 学校成员执行计划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育即加强思想工作,反应学校教学工作 的目标教育,培养主动合作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调节的主动精神,不断提高学校成 员的理想境界及克服困难的毅力, 从而使每个成员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最高限度, 将上级的监督工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激励则是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刺激手段,激发 学校成员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检查 检查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过程的中继环节,它便于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掌握计 划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促使计划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检 查的目的是控制运行,纠正偏差,考核业绩,推广经验。通过检查不仅认识计划 的正确与否从而进行及时调整,而且也可以考核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对他们的 工作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一是还可以监督计划的实施,为以后总结工作提供客 观依据。此外,通过检查还可以促进职业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改进工作作风,增强 责任感,对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查不单局限于领导管理人员,还应重视发动群众参与检查,把领导人员有 组织的检查和群众性的自我检查、相互检查结合起来,把检查与分析问题、研究 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把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结合起 来;但不能搞形式主义,兴师动众,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同时, 由于检查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还应在坚持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 真正发挥检查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二条 研究生院负责课程体系结构设置,研究生学位公共课及公共选修课(以

• 全球已累积有 1600 万人次有效计算机案例, 5000 余家企 业、研究机构与政府组织持续追踪其有效性。. • 96% 的准确度、 34 个国家使用、

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 程度的指标:

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 它的发展 和广泛应用开启了向近代数学过渡的新时期, 为研究 变量和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运动物体的瞬

业技术”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 1” “技术与设计 2”必修模块学完之后的一 个选修模块,它包括“绿色食品” “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引进” “无土栽培” “营 养与饲料”

欣赏有关体育运动 的图片,从艺术的角度 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这些 运动和画面的感受与理 解,并为这些图片设计

果蔬功能成分的提取 果蔬中含有许多天然植物化学物质,

现代农业技术 专题二 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引进 Moder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Topic 2 Germplasm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Introduction 通用技术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