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住宅室内设计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住宅室内设计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0

1

(2)

1

住宅空间设计概述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们通过劳动改造世界, 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主要、最基础的创造活动是造物。

 

1.1 住宅空间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1.1 住宅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

住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从建筑学最基本的含义来说,建筑是人为构筑的、供人们生活 活动的空间。人类建筑行为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提供一个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交往、休息、 观赏等需要的,符合各种功能理想的,有一定形状与尺度的空间。 从最本质的意义而言,建筑设计就是空间设计。建筑空间按其与建筑物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分为 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两大类型。针对具体的建筑物而言,建筑物以外的空间,或者说由若干单体建筑 物共同构成的空间,是室外空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一般称为室内空间。住宅空间属于室内空间范畴, 是室内空间的一部分,专指供居住的房屋,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职工单身宿 舍、学生宿舍等。但不包括住宅楼中作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托儿所、病房、疗养院、 旅馆等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 住宅空间设计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建筑之中的人的种种要求,因此它与一般建筑设计相区别,在这 里,与室内外空间设计相交叉的另一个概念是环境设计。“环境”在现代建筑学与环境科学概念中用 来指称构成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所有自然、人工景物的完整系统。对于建筑来说,人造建筑物为行为 中的人构成一种新的背景因素,这就是建筑环境。远古的人们通过最简单的建筑形式寻求遮风蔽雨的 居住功能,现代人们通过建筑及其采光、通风、室内温度调节等技术条件寻求更具宜人性的居住功能, 这些都是建筑环境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与影响。建筑环境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条件,但是又有着建筑 环境的特殊属性。从环境的角度研究建筑与人的关系,更强调建筑因素、自然因素、人的因素三者之 间的整体效应,是一种系统意识的体现。 住宅空间设计是在建筑提供的空间基础上,结合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运用多种手法

(3)

进行一种人工环境的再创造。对于以人在室内的使用为主要目的的建筑物而言,住宅空间环境的设计, 主要是建筑物界面的设计,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作为“终端产品”的建筑艺术的最终环节,对于建筑 物的整体品质、建筑物的人文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它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 是一种建筑过程的简单延伸。 住宅空间环境的再创造,要以建筑空间所提供的条件为前提,是一种有限制的创造,同时又是建 筑空间的“装饰”化处理。住宅空间设计必须充分地考虑到人的行为方式、心理需要、空间功要素以 及技术的可行性、艺术风格的匹配性等诸种因素,进行空间环境品质的再创造,住宅空间设计师力求 通过自己的创造性设计,营造出一个功能合理、形式美观、居住舒适、成本适当的室内环境,来满足 使用者的使用与审美的需求。 住宅空间设计是强调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强调整体性、系统性特征的设计,是人类社会的居住文 化发展到一定文明高度的标志。

1.1.2 住宅空间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经典——老子的《道德经》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段论述代表着2000 年前中国文化中形成的极其精辟的空间 设计思想。 这里说的“室之用”就是建筑的室内空间的功用,它的前提是建筑物形式:在建筑的四壁开设门 窗以构成“室”,但是构成真正的建筑物之用途的(室之用),是其“无”,即建筑的空间关系(当其无), 因此人们是利用“有”形的物质形式,而实现了“无”形的空间价值(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或者说,“有”给人们的“利”,是须靠“无”起作“用”的。这段话可以帮助理解住宅空间设计的 内涵与特征。 住宅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适宜人们在其中生活的舒适空间。如家庭的客厅,是一个家 庭生活单元中的交流空间、礼仪空间、聚散空间、娱乐空间,同时也可能是个精神聚焦的空间。作为 交流空间,它要有一定的体积与容量,有一定数量可供人们交往的场所与家具陈设,所以客厅一般空 间较大,并配有适量的家具;作为礼仪空间,它要拥有一种家庭特有的文化氛围与待客的礼遇标志, 如四壁的布置、光环境的配备、家具的规格档次等,都应和主人旨趣及生活品味相称;作为聚散空间, 它一般会有通向其他空间的、布局合理的通道与门;作为一般家庭经常考虑的娱乐空间,它要配置一 定的娱乐设施,如影视设备、书报、玩具等;如果它还作为一个家庭的精神聚焦空间,它会装置一个 壁炉或某种形式的神龛、纪念物等。但是,所有这些配置,其目的都是为了围绕一个共同的目的,就 是塑造一个家庭客厅所应有的室内公共生活氛围,而不是为了显示沙发、吊灯、音箱或壁炉的存在。 对于这个客厅的室内设计而言,无论是其构成空间的实体形式,还是空间本身,都应当为这个空间的 功能目的服务。因此,在考虑住在空间设计的特征时,必须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1.住宅空间设计的时空性特征 住宅空间设计首先是一种空间存在形式的创造,设计者的一切意匠、方案都必须鲜明地体现空间 思维、空间组织、空间优化的特征。建筑结构往往只是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的基础与基本条件,如最基 本的空间形状,一个整体的建筑空间与各局部空间之间的通、联、分、隔的关系,还有建筑中的空间 利用最必需的水、电、暖设施与设备的支持等;当设计师考虑室内布局与空间组织时,则必须更细致、 完整地考虑到使用者对于该空间的各方面要求。如儿童房的色彩选择、家庭空间对于亲情关系的要求等,

(4)

都各有其特定的规律及组织方式,只有在分考虑到各种要求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之后,才有可能作出有 针对性的、适宜的方案。各种空间之间以及单个空间内部的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既是基本的,又是从 属的,只有服从于三维空间性能与空间组织规律的平面布局方式才是合适的。 在考虑到住宅空间设计的空间特征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住宅空间时间属性。世界一切物质的存 在都是以空间形式出现的,建筑更不能例外。对于室内组织而言,它既是服从空间的结构,同时也体 现一种时间的序列关系。在空间的组织中,使用者对于空间的体验过程本身就表现为一种时间性,因此, 空间的层次、秩序、节奏、韵律感都是在时间展开的过程中才能形成。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格局特别 注重空间心理的时空关系统一。中国的寺庙建筑不强调空间的纵向立体发展,而强调平面的横向进深 展开,在一个平行的空间组织中,逐步达到心灵静寂的境界,与西方宗教建筑的纵向高度发展恰好形 成对比。 2.住宅空间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住宅空间设计可以称之为一种“导演”的艺术,因为它是强调环境整体 效果的艺术。各种实体要素,如建筑结构、家具、灯具、室内陈设品等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 因为住宅空间设计最重要的职责是善于把握整体的室内环境。空间环镜是由建筑空间、形体、材料、 色彩以及与周围环境,包括光影效果、室内陈设、绿化等构成环镜的各种要素整合组成的,环境的效 果以各种环境要素的表现为基础,但环境的价值不等于各种环境要素的简单复加,一个完整的环境氛围, 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因素的性能,还可以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 果,在物质因索之外体现精神性、文化性的内涵。没有整体性的效果控制与把握,再美的材料或形式 构成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3.住宅空间设计的技术性特征 住宅空间的塑造还是一个工程性、技术性极强的创造,空间组织手段的实现,最终要依赖技术手 段,要依靠对于材料、工艺的科学运用,才能圆满地实现设计意图;同时,设计者在设想空间效果时, 就必须将各种技术性限制都充分考虑进去,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室内设计计划。这里所说的技术性特征, 包括结构、材料、工艺、施工、设备、光学、声响、污染等诸方面因素。 4.住宅空间设计的人文性特征 住宅空间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住宅空间的塑造须适应一定的氛围要求,与使用者的地区文化 的特殊条件和需要相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适合不同人群居住要求的空间形式。从严格意义上说, 住宅设计的空间是建筑实体和建筑空间、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的结合,建筑实体是构成建筑空间的基础, 有形空间是构成无形空间的前提,住宅空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有意味、有魅力的有形空间与 无形空间。建筑是由人创造和为人服务的,而人是有思想、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马克思曾经在阐述 人与动物的创造性区别时指出,动物只能按其所属的类造物,而人则能够按所有的类属特征进行创造, 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大的文化特征。这里所说的各种类属的特征,自然包括各种人群的居住形式 的区别,各民族和各种社会生活方式的居住形式的区别,正因为如此,建筑形式才构成其人文性特征。 住宅空间设计的人文性特征包据地域性特征与民族性特征。中国古代的“南人巢居,北人穴处”(《太 平御览》十七十八引《项峻始学篇》)就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地域性人文特征。而由于民族居住区域 往往有特定的地域性传统,所以居住形式的民族特征与地域特征经常是相互融合的。现代北方民族鄂 伦春人山林野猎时居住的“撮罗子”(仙人柱),是一种临时性的简易帐篷形式的建筑,当其搭建时 只用少数几根支柱搭成一个锥形,上面豢以树皮或动物皮等覆盖物,其内部也只是一些简单的铺设,

(5)

顶部留一通风口以排烟及通风,这种空间形式虽然简单,但与功能目的非常吻合,与山林中的自然环 境也融成一片,就构成了独具一格的地域性室内环境人文特征。中国南方山林地区的傣族干栏式建筑 竹楼,上下两层,以竹材为建造,下层堆放农具或圈作牛栏,同时兼作通风通道,上层作为居住空间, 中间有火塘,两厢为卧室,窗、门、楼板与壁面都为竹质,非常适合南方高湿度地区的通风排湿需要; 傣家竹楼一般择水而建,家家竹篱环绕,楼屋密集成材,村外榕树蔽日,相映于青山绿水之间,良好 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抵御低纬度地区的酷热气候,构成人文特征非常鲜明的地域性居住环境。我国从南 到北,自然气候迥异,各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因而室内空间的人文特征非常明显,是极有参考价 值的室内设计资源。 5.住宅空间设计的艺术性特征 艺术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住宅空间设计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而言,住宅空间设计的 艺术性应当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构成空间的有形形态的艺术性,其二是无形空间的艺术性。有形空 间的艺术特征与建筑形式的艺术特征直接相连。一般表现于建筑体量中的均衡、对比、比例、尺度, 建筑结构中的形式完美与空间变化、建筑语言中的公共性与个性的结合;除此以外,对于室内空间设 计而言,则还要强调室内表面装饰材料的艺术性、室内陈设设计的艺术性等。构成上述艺术性特征的 因素实际是多元的,如表面装饰材料的运用与处理,就包括材质的肌理效果、色彩效果、触觉效果、 心理效果、综合对比效果等,但一个总的原则,应当是作为住宅空间创造的整体统一。在美学理论上, 美的形式产生整体与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任何形式与任何材料作为一个局部,都有其在审美效果上的 合理性,但是局部与局部结合成一个整体时,更要看重的是各部分之间审美特性的融合与协调,如果 不能实现这一点,任何有局部效果的形式处理、艺术化表现与材质特性都是无意义的。住宅空间设计 最关键的作用实际是对整体空间效果的引导与控制,从这一点而言,设计人员的工作更接近于“空间 导演”。无形空间的艺术性,则是指室内空间在使用时所给人带来的整体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 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无形空间艺术性的实现,比有空间的塑造更需要敏锐的感受能力、丰 富的想象能力与高度的整体控制能力。

 

1.2 住宅空间设计的内容与分类 

住宅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室内环境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对材料色彩和质感的设计, 对墙面、地面、门窗、顶棚等构成空间形态的建筑围护结构的表面处理,对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室 内光环境的塑造,对室内家具、陈设、饰物、成套纺织品以及绿色植物的选型、配置,此外还包括艺 术品布置在内的、对环境整体的文化品位及艺术风格的总体协调。在以上内容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处理中, 主要进行以下诸方面的设计。

1.2.1 住宅空间设计的内容

1.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关系的设计 住宅空间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本身所提供的基础条件,为人在室内的活动组织和创造一个 舒适、实用、符合某种既定氛围目标的空间形式。平面布局的办法首先应考虑使用者的功能需要、文 化背景、年龄结构、生活习俗、审美水平及个人爱好等因素,如个人住房的室内空间布置,首先应考 虑使用者的人口情况、经济条件、爱好习俗及有无特定的生活方式的限制等,只有在这些基本条件实

(6)

现的基础上才能显示设计师的创造能力与空间品位的导向能力。 住宅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通过合理而艺术性的空间处理,以富于变化的空间形式,打破人 们被“覆盖”在建筑物围合结构之下的心理效果,通过有序的空间组织关系充分地满足人们在使用过 程中的行为自由与精神愉悦。使用过程中的行为自由与空间尺度、比例及序列性有很大的关系,而精 神愉悦则与心理的自由有很大的关系。 2.色彩关系的设计 色彩设计在室内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和主要的课题。它主要是利用构成室内空间关系的各种 材料表面色彩的选择与搭配,达到整体的色调效果,形成与既定功能目标相匹配的色彩氛围。色彩是 一切外部环境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色彩对于人的生理及心 理影响的独特性,在考虑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关系时,不能不将色彩的效果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不 仅要考虑各种色彩效果给空间塑造带来的限制性,也可以同时充分运用色彩特性来丰富空间的视觉效 果与感觉效果,如运用不同的色彩明度、彩度与色相的变化,来有意识地营造或明亮、或沉静、或热烈、 或严肃的不同风格面貌的空间。 3.照明与光源设计 照明设计与色彩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设计领域。照明与光源设计可 以统称为光环境设计,它在功能要求上不包含照明灯具本身的形态设计,只包括对自然光光源的处理、 人工光源的处理、人工光源的特殊效果表现等,努力通过光的直射、反射与漫射等各种照射效果的营 造与控制,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意境效果,根据设计的内容与要求的不同,光环境设计又可以分为技术 性照明与艺术性照明设计两大类:技术性照明主要解决一般的照明效率及光能源合理利用等问题,而 艺术性照明则要通过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来实现普通照明效果之外的特殊光照效果。 4.材料与肌理设计 对于设计人员而言,除了技术性能的考虑以外,更主要的还是从视觉艺术效果与触觉效果的方面 加以考虑,住宅装修的材料要满足防护、隔断、通透等各种空间组织方面的效能,同时其表面肌理还 要满足对视觉效果与触觉效果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现代建筑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供人们选择的新 材料日益丰富,竹、木、砖、石灰、陶瓷、玻璃、水泥、金属、编织物与涂料等传统装修材料的性能 不断完善,同时又涌现出一大批美观耐用的轻型金属、人工合成材料等,这些不同材料的表面呈现光 滑如镜面的效果,有的则起伏如皱,由各种细小颗粒构成多变的效果,或疏松或坚实,或粗糙或柔软, 这些不同的肌理效果大大丰富了装修材料的表现,在住宅空间造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光滑平 整的表面,会产生高精密度、高科技的感受,容易令人产生沉静或疏远的感觉;毛茸疏松的表面,会 产生随和和轻松的视觉感受,容易令人觉得亲近温暖,从而愿意接近触摸等等。对于不同表面肌理的 材料进行精心、得当的选择,可以产生多变的艺术情趣,是住宅空间设计中不可回避、不可忽视的组 成部分。 5.家具与用物的设计 住宅空间设计中常用的家具包抵固定家具与可移动家具,用物包括常规用物与风格化用物等。固 定家具有壁橱、灯饰、镜面、固定式座椅、吧台等,某些体量大的固定式家具,如博古架、与墙面一 体化的书架、壁柜、可以用作纳物的矮橱式半隔断等;移动的家具有桌椅、台灯、书架、沙发、床等。 常规用物为电脑影响设备等电器设备、收纳整理等收藏物品;风格化用物则如配套纺织物、装饰摆设等。 室内家具可以是专门设计,如德国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椅”,如图1-1 所示。

(7)

图1-1 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 6.陈设与装饰物的设计 陈设与装饰物是完善室内环境基本功能的部分,也是表现特定环境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装饰物 包括各种艺术品与实用性工艺品的选用,艺术品如字画、画框、壁挂工艺、小型雕塑等,实用性工艺 品如地球仪、笔筒、古董等,多变的艺术饰物可以随着住宅氛围与主人性情而灵活变换,可以产生多 变的室内艺术效果。如图1-2、图 1-3 所示。 图1-2 住宅室内空间的陈设品

(8)

图1-3 各式陈设品 7.绿色植物配置设计 绿色植物在日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中国室内环境传统中素有注 重盆景、养花的习惯,而日本的室内陈设艺术中,插花更是极富神采。这些使人与绿色植物同居一室 的文化传统,可以为现代室内平添许多生气。特别是在现代城市空间中,由于人工建筑物的空前密集 与整体城市环境的日益人工化,人与自然环境的隔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适时适地,见缝插针, 在生活空间引入绿色景观,在个人化空间中增加绿色生命,通过在水中养鱼等手法,增加人们与自然 生命接触的机会,不仅可以为景观生色,还可以培养人们尊重自然、爱惜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 代生态意识。如图1-4 所示。 图1-4 各式植物

(9)

1.2.2 住宅空间设计的分类

1.起居室 起居室是接待宾客的客厅空间与家庭群体生活的起居空间的总称。为了配合家庭各成员活动的需 要,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多用途的布置方式,分设会客、音乐、阅读、娱乐、视听等多 个功能区域。如图1-5 所示。 图1-5 起居室 2.卧室 卧室,又称卧房、睡房,主要是指供人在其内睡觉、休息的房间。从人类形成居住环境时起,睡 眠区域始终是居住环境必要的功能区域。 首先,卧室的大小应能满足基本的家具布置,如单人床、衣柜、梳妆台等。其次,要对卧室的位 置给予恰当的安排:睡眠空间在住宅中属于私密性很强的空间——安静区域,因此常常把它安排在住 宅最里端,要和门口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也要和公用部分保持一定的间隔关系,以避免相互之间的 干扰。另一方面在设计的细节处理上要注意卧室的睡眠功能对空间、光线、声音、色彩、触觉上的要求。 如图1-6 所示。

(10)

图1-6 卧室 3.书房 书房也是住宅空间中私密性较强的空间,是人们基本居住条件高层次的要求。它给主人提供一个 阅读、书写工作和密谈的空间。虽然书房的功能较为单一,但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首先要安静,给主 人提供较好的物理环境;其次要有良好的采光和视觉环境,使主人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如图1-7 所示。 图1-7 书房

(11)

4.儿童房 儿童房是孩子的卧室、起居室和游戏空间,应增添有利于孩子观察、思考、游戏的成分。在孩子 居室装饰品方面,要注意选择一些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多功能产品。如图1-8 所示。 图1-8 儿童房 5.厨房 厨房是住宅空间进行食物料理和贮藏的场所,通常由贮藏区、准备和清洗区、烹调区所组成,是 一个舒适便利的三角工作区。如图1-9 所示。 图1-9 厨房

(12)

6.餐厅 餐厅是家人日常进餐及宴请亲友的活动空间。从合理需要看,每一个家庭都应设置一个独立的餐室, 住宅条件不具备设立餐厅的也应在起居室或厨房设置一个开放式或半独立的用餐区位。倘若餐厅处于 一个闭合空间,其表现形式可自由发挥;倘若是开放型布置,应和与其同处一个空间的其他区域保持 格调的统一。如图1-10 所示。 图1-10 餐厅 7.卫生间 卫生间是有多样设备和多种功能的家庭公共空间,又是私密性要求较高的空间,同时卫生间又兼 容一定的家务活动,如洗衣、储藏等。它所拥有的基本设备有洗脸盆、浴盆、淋浴喷头、抽水马桶等, 并且在梳妆、浴巾、卫生器材的贮藏以及洗衣设备的配置上给予一定考虑。如图1-11 所示。 图1-11 卫生间

(13)

8.玄关 玄关原指佛教的人道之门,现在泛指厅堂的外门,也就是居室人口的一个区域。它是住宅空间室 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是进入室内换鞋、更衣或从室内去室外的缓冲空间,也有人把它叫做 斗室、过厅、门厅。如图1-12 所示。 图1-12 玄关 9.贮藏空间 贮藏空间是指住宅空间中贮藏生活用品、工艺收藏品、衣物、娱乐文体用品、工具的空间。如图1-13 所示。

(14)

图1-13 贮藏空间

10.交通空间

住宅空间中的交通空间主要指连接生活区域各部分的走廊、过厅与楼梯。它是进入居室的必经之路, 设计时要考虑它的合理性与装饰性。如图1-14 所示。

(15)

 

1.3 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进程 

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能代表它们时代的、独特的设计,这些设计静静地记载和叙述着人类的 发展史,而不同时期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设计,又赋予了设计作品的特定意蕴。 住宅空间属于室内空间范畴,住宅空间的发展流派要从室内设计的起始说起。 古代社会,欧洲希腊、罗马的石砌建筑,印度的石窟建筑和中国的木构架建筑,由于装饰和结构 结成一体,呈现出装饰与建筑一体化的作法。如中国木构架建筑既可与装饰紧密结合,又有木构架外 表、分隔部件的涂饰彩画。始于14 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人类从中世纪向近现代的过渡。早 在16 世纪初,席卷欧陆的宗教改革运动已冲出了罗马教廷,基本上结束了中世纪的教会统治状况。17 世纪室内装饰领域内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庄重典雅和含蓄和谐的古典主义原则,呈现出豪华壮观与热 烈奔放的风格特征,并开始了室内装饰与建筑主体的分离。这主要是因为室内的翻新、改建和装修的 周期较短,于是,装饰工匠的称谓开始出现,这同时意味着可以不动建筑的主体和筋骨,按照时代的 需求和流行式样,对建筑室内进行频繁的改建和装饰了。 巴洛克艺术的主要成就集中反映在教堂和宫殿建筑上,其中室内装饰和家具尤为突出。它们在充 分运用文艺复兴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明显的发展,在装饰内容、装饰风格和装饰技法上出现了不 同的特征。 巴洛克式建筑的室内,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是天主教教皇派为了恢复天主教的优势而使教堂的 装饰具有启动宗教感情更加高涨的形态。而滥觞于法国的洛可可式建筑室内则是皇亲贵族追求优雅和 亲切的装饰效果,注重建筑内部空间与装饰的统一,讲求室内界面的形式美,致力于繁缛精致、奢丽 纤秀的装饰感觉。题材普遍有枝叶藤蔓、自然花饰等,为适应宫廷的异国情趣要求而在室内采用了许 多来自中国、土耳其、印度和波斯的题材和装饰,华美、朗丽,刻意修饰,竭尽装饰之能事,是“室 内装饰”的典型。随着1789 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洛可可时代也宣告结束。 英国的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工厂阶段的过渡。新兴的工业技术向 一切设计师的智能、知识、技能和艺术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这是一种基于新的功能的设计观,它和 以装饰为己任的形式有本质区别,源于工业和机器的,并同时威胁、冲击着传统的、陈旧的伦理和美 学观,因此也同时阐发著蕴潜着复旧趋向。 18 世纪下半叶,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城市建筑得到发展,首批代表初期功能主义形式的 建筑逐渐问世,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并存并十分盛行。浪漫主义的设计师们表现出怀恋中 世纪建筑的意向,甚至提出应照中世纪作坊方式进行制作、生产的主张,在英国建筑师普金(A·W· N·Pugin,1812 - 1852 年)等人的设计中,可看到许多模仿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细部装饰的实例。 英国的色彩学家、设计师欧文·琼斯(Owen Joines,1809 - 1874 年)的《装饰法则》一书,详 尽地介绍了东西方设计的风格和特征,阐述了希腊、罗马、埃及、亚述、波斯及其他地中海国家和民 族的装饰,对当时的室内装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851 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内,举办了首届工业产品博览会。杰出的园艺师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以玻璃和钢材为主,设计并主持建造了举世瞩目的展馆建筑——“水晶宫”(Crystal Palace),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16)

1.3.1 西方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建筑业、旅馆业和商业贸易等蓬勃兴旺,极大 地促进了室内设计学科的成熟和迅速壮大,并与建筑开始分离。30 年代的室内装饰师的概念和称呼日 渐被室内设计师所取代。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人 类工程学和技术美学等相关学科的影响,西方先进工业国家在60 年代已经形成了一支可观的室内设计 师队伍。 室内设计师们从相关和邻近学科如环境美学、光学等领域中得到启示,认识到一幢建筑物既要艺 术化也要科学化。例如,对室内装修材料的应用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化工塑料制品会产生某些令人窒 息的有害气体,玻璃纤维制品处理不当,短纤维脱落粘在人体上会引起皮肤瘙痒,石棉制品具有放射 性,某些毛织及化纤制品因干燥及摩擦会引起静电作用等。新的设计理念十分强调人们的安全与健康, 并显示出对生理等有缺陷者和能力丧失者的关怀。美国有些高等院校已经开设和进行了无障碍设计的 课程和研究工作。 在建筑物理方面,已测定了人体对气候环境、温度环境、声音环境,光照环境、重力环境、辐射 环境等的要求和参数。人类工程学测试的人在不同条件下的舒适温度范围,给制定室内温度标准以及 调节室内最佳温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在建筑体系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注意节约能源,使设备和 照明等方面就变得愈加复杂和重要。 在室内设计创作思想和方法上,传统的、民族的和地方性的形式和意蕴已融入整个活动空间,室 内设计正与社会生产和技术发展相适应,从而将室内设计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74 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ior Designers)的正式成立,标志了室内 设计摆脱了纯美学的“视觉环境”范畴,而从环境角度把视角触向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物理、生 理和心理等因素组成的、以人为中心的更加广阔的领域。

美国著名的罗德岛设计学院已设有室内建筑学系,普拉特(Pratt)学院则设有室内环境设计 系,培养更专注于室内空间的美学问题、功能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设计人才。其课程包含了室内环境 设计(Environmental Art for Interior)、室内景观设计(Interior Landscape Design)、软质景观(Soft Landscape)和室内设计项目管理(Interior Design Project Management)等。

作为一门综合性和横断性的学科,室内设计的专业包括面宽广,按照人们对室内空间的功能要求 及精神要求,室内设计的内容通常归纳为以下四部分:①空间形态设计。对建筑所围合提供的内部空 间进行总体处理,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深入调整,协调空间的尺度和比例,解决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②室内装修设计。按空间处理、调整的要求对空间围护体的几个界面进行统一处理,包括对建筑构造 体有关部分进行设计和装修处理。③室内物理环境设计。对室内体感气候、采暖、通风、湿温调节等 方面的设计处理。④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主要是对室内家具、设备、装饰织物、陈设艺术品、照明灯具、 绿化等方面的设计处理。 这些众多的内容如何协调组织好,要求室内设计师必须有高度的艺术修养,掌握现代科技与材料 工艺知识,以及具备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既精通实际施工和工程及材料方面的设计, 又稍通理论和具体创作设计方面的规律。 室内设计与建筑的分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主要指从业人员的分开。实质上,它们之 间的联系不是松懈而是更加紧密了。西方许多建筑师们从创作构思之初就把室内环境的理想效果考虑 在内,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室内空间效果又能与建筑环境相协调,满足人们功能和精神多

(17)

方面要求的具有艺术趁体的完美的空间环境。 就组织形式和完成任务的情况来看,西方的室内设计机构有三类:①独立的室内设计事务所;② 附属于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室内设计分机构;③兼作室内工程顾问与设计的联合公司。 室内设计与建筑在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分工,但永远不可能划分一条明确的界线,事实上两者之 间存在着相当的灵活性、互补性和整体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第一、二代室内设计师们已经 认识到人们不仅仅需要“阳光和空气”,建筑室内也不仅仅是“纯净的空间”,那种只从技术、经济、 使用功能等方面来考虑和处理室内的做法未免显得过于简单,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要求。新一 代的室内设计师们经过不同途径,运用不同手法,调度各种手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探寻建筑及室内设 计的形式美感和人文价值,并力图使之得以成为现实。譬如在室内设计中出现了注重作品个性、民族 性和地方性,体现出对“情”的关注的设计倾向,保护与传统的连续性,使空间不仅仅是“遮蔽物”。 室内设计应是既有理,也合情,既有高度的科学性,又有浓郁的人情味,使技术的物质水平与人性的 精神需要平衡起来。 1.美国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 40 年代当欧洲大陆屡遭战火浩劫之时,美国的经济却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奠定了美国在国际经 济、贸易、文化领域的中心地位。欧洲大批有识之士纷纷来到美国,仅德国就有格罗佩斯、密斯·凡·德·罗、 那基、布鲁耶等设计师。包豪斯的精神与理念融入了注重实际的美国设计师的血液,极大地促进了美 国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的步伐。 战后影响美国室内设计风格的另一因素是西海岸地区兴起的主张室内空间自由化安排的“加利福 尼亚风格”,其特征为讲求室内物品与室内空间设计具有可移动性和设计上的弹性结构,着眼于室内 与室外空间的流动性和有机的结合与分隔。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组合式家具和室内用品系列配套设 计趋势的来到。此外,从理查森、沙里宁到赖特,土生土长的美国式建筑及室内设计,对战后美国室 内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室内产品设计师查尔斯·依姆斯(Charle Eames)和沙里宁(Eero Saarinen) 在室内产品和家具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就。 依姆斯虽然是位建筑师,但他似乎对室内设计、尤其对家具更感兴趣,在圣莫尼卡自用住宅的 起居室里,陈设着他的夹板成型躺椅,其椅从构造的合理性到使用的舒适性中取得了优美的造型。在 1945 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廉价家具竞赛”中,依姆斯又推出另一座椅,该椅以玻璃钢 模压成型,创造了椅背面和扶手一体化的新格局,改变了人们对座椅程式的原有概念,开创了现代家 具的新风。1958 年,依姆斯利用金属脚架与乙烯发泡海绵作面科设计成的转椅,是现代安乐椅和现代 办公室转椅的先驱。尤其是1956 年设计的黑色皮革垫和磨光铝基座等组成安乐椅和垫脚凳,功能性强, 富有弹性空间感,移动自由,是家具史上的里程碑。 沙里宁是20 世纪中叶美国最有创造性的建筑师,他设计的通用汽车技术中心,以其“纯净形式”、 “全面空间”、“模数空间”以及到处闪烁着的精益求精的风采,较之以密斯为代表的注重技术精美 倾向的设计来,在尺度的掌握、空间的界面处理上更趋成熟、丰富和富有人情味。 四五十年代的有机家具,有模压制成单曲面咬合板固定在钢管支架上的,有用塑料注塑成双曲面 壳体的,有用细钢条焊接成网状双曲面壳体的,还有在玻璃钢的双曲面壳体上覆以泡沫塑料包衬的等, 沙里宁是这种家具的创始人。他于1948 年设计的有机形安乐椅,整体上充分显露出圆润、饱满而又优 美的视觉享受,同时也能高度满足人体活动的舒适需要。沙里宁十分善于利用材料的特性,塑造了许 多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的家具。其中1956 年设计的“杯座椅”,上部用玻璃压制,下部是铸铝的支架,

(18)

椅体可向任何方向转动,造型整体安稳、功能合理。它的问世,彻底改变了家具中如“腿”的概念, 表现出一种抽象的浪漫色彩。 壳体模塑家具的深化,给家具设计带了新的面貌,除改进玻璃钢和聚乙烯塑料家具的一次整体成 型工艺外,还进一步发展了有机玻璃家具,以及进行了纸板家具和充气家具的试验。玻璃家具所具有 的易于切割、弯曲、折叠和模压等制作上的良好性能,以及透明、轻盈的视觉特征,显示了宽泛的造 型可塑性和生产上的潜力。 早在20 世纪 30 年代,设计师们就开始设计现代化的浴室。亚历山大·基拉(Alexander Kira)的《浴 室设计标准》(Criteria for Bathroom Design,1967)是有史以来首次根据尺寸和比例科学地设计了洗涤槽、 抽水马桶和浴缸,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舒适、安全、便捷和维修的方便。 尽管煤气和电气的使用可以简化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但是直到大萧条时期才有人开始着力改进 厨房设备的设计。1935 年,通用电器公司的设计师最终把炉灶、电冰箱及洗涤槽设计成嵌入式,形成 洗涤、料理、贮藏、烹饪、就餐一条龙,使它们成为现代厨房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诺尔(Knall)和米勒(Miller)两家家具公司的崛起具有一 定的影响。家具公司邀请、汇合了众多一流的室内设计师和家具设计师,如诺尔公司的密斯、沙里宁、 哈瑞·贝托亚(Herry Bertoia),米勒公司的依姆斯、乔治·尼尔逊(George Nelson)等,他们杰出的 设计、新颖的构思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是确保两大集团雄踞世界一流大公司的重要保证。 美国建筑室内设计公司是1937 年在迈克尔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1 年经过合并正式 成立了国际环境艺术设计公司,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室内建筑专业的公司,在美国主要城市和世界环境 艺术设计业务网络中雄踞榜首,在许多城市如克利夫兰、芝加哥、旧金山、新奥尔良、波士顿、华盛顿、 明尼亚波利斯及墨西哥城建立了分公司。 由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和室内设计大师赖特、勒·柯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一统天下的巨匠 的时代已经结束,室内设计的舞台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和绚丽多姿。 2.西欧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 自19 世纪未莫里斯、韦布、活伊齐和麦金托什等设计师的努力开拓以来,在 20 世纪的前几十年中, 英国几乎没有什么探索性的设计。30 年代由于德国的格罗佩斯、布鲁耶、门德尔松等建筑师们相继来 到英国,加之苏俄建筑师卢贝特金(B·Lubetkin)、契蒂(A·Chitty)、拉斯顿(D·Lasdun)在英 国创立的特克顿(Tecton)团体的努力工作,给英国室内设计界注入了新的生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英国政府结合国情,在城镇规划、建筑设计和室内设 计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功绩。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骨 架成套组装构成”住宅和“轻钢构架”CLASP 学校建筑体系等。 早在战争时期,英国即已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英国建筑、室内及工业 产品的设计力量。1942 年,英国成立了“实用家具顾问委员会”,专门组织设计价廉、实用、省材的 家具;同时举办各种展览会,振奋了设计界,推动了战后英国住宅和产品的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住宅注重室内视觉流通空间的设计手法得以普及,这是指在住宅内由低尺 度的橱柜为分隔,在视觉上形成隔而不断,使目力能触及较远的空间并对整个室内环境有一清晰的感 觉和效果。这种打破传统诸如运用砖墙隔断空间的分割手法,随着因地制宜而能自由、特殊调节的组 合家具的发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得到进一步的综合运用。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成了新型材料的不断问世。于是从大理石、木料、砖头、石块,到丝绸、 锦缎及各类丝织品、壁纸,甚至包括中国草编纸和毛麻棉布等,成了人们竞相运用于室内装修的材料。

(19)

此外,许多新一代室内设计师如罗宾·戴(Robin Day)、克莱夫·拉提麦尔(Clive Latimer)、 恩内斯特·雷特(Ernost Roce)、丹尼斯·杨(Dennis Yong)和凯瑟(Howard Keith)的崛起,为室 内设计界增添了勃勃生机。他们预言,室内设计和家具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新材料,它们的特征是轻巧、 色彩明亮。50 年代的一些根本变化,对于三十年来的室内设计风格的演变至关重要。社会各阶层的人 士几乎都需要更多的限定空间或私密空间,这在理论上顺乎了30 年代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开拓者们倡 导的“节约空间”的模式;另一方面,集起居、学习、用餐和娱乐为一体的共享多用的复合式室内空 间得到进一步推广。 具有悠久文化艺术和室内装饰历史的法国,室内设计发展较为迅速。最著名的首推1976 年的法 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它是战后第三代建筑师皮阿诺(Penzo Prano)和罗杰斯(Richard Rogars)的杰作。法国的文化艺术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威望,法国的一些文化性建筑和室内设计也独 树一帜,别具匠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全面投入到重整家园的经济建设活动中,至1970 年,联邦德国 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6790 亿马克,成为仅次于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1957 年,阿·巴 特宁(O·Bartning)于联邦德国主持了一次国际住宅博览会,邀请了国际上著名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 师参加这次博览会,总结了联邦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现代 建筑及室内设计前进的步伐。联邦德国的木结构或钢木结构在中小型建筑中运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小 木条经胶合剂粘合处理成的木料为木结构的广泛运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中,往 往以展示结构节点的特征、受力特性作为室内装饰的垂点,合理而优美。四周的围护体又以其材料的 本身及质感与木结构形成对比,亲切自然,毫无刀斫斧凿的痕迹。在一些砖石结构建筑中,利用其结 构特性,以拱券作为室内设计的主题。联邦德国的室内施工工艺十分精湛,制作相当精致,加之室内 产品的多样化、优良化,这就为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前提保证。 在50 年代到 70 年代,现代设计在美国和意大利并行发展。美国在各个设计领域如建筑、产品、 室内、视觉传达等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意大利人则几乎将精力全部集中在家具设计上。60 年代意 大利的室内设计和家具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有人形容意大利设计师的活力简直就像小学放学时从 校门奔出来的一群男孩子一样。意大利设计界始终严格地从设计基本因素出发,不是单纯追求形式新奇, 而是把现代生活需求与文化意识相结合,把功能的合理性、材料的特点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结合在一起, 讲求新的消贺心理特征和新的生态与伦理因素以及新的市场需求。在设计思想上,意大利设计师体现 了灵活多样和善于变化的特色,在批评折衷主义的同时,着眼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从而踏上了 现代主义设计的正确大道。意大利家具目前已成为世界优秀设计的代名词。 意大利的室内和家具中心集中在米兰和都灵两地,50 年代以来,出现了著名的设计师吉奥·庞蒂 (Gio Ponti)、卡洛·莫利诺(Carlo Molino)、阿尔毕尼(F.Albini)、鲁塞尼(A.Rosselli)、萨兰·莫 艾尼(Sala Maini)和卡洛·埃瑞卡瑞法(Carlo Enrico Rava)等。他们的作品以近乎古典几何形为基调, 单纯简朴,体现了一种哲理精神的抒发,标志着50 年代意大利设计的主要倾向。 1951 年起,意大利设立了三年一度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米兰设计大奖,l954 年又在米兰设立了 著名的“金罗盘奖”(Cowpasso doro),旨在有效地使设计介入生产实践中。 60、70 年代,著名设计师柯伦波(Joe Colombo)在设计中着眼于室内空间的有机性,其家具具有 任意组合的弹性功能。1968 年的“补加系统”(Additional System)座椅,以四种不同尺寸的泡沫塑 料单元体组成,底座是一个可伸缩的金属框,能将各单元体任意组合成沙发、躺椅或床,从而冲破了 几百年来按功能进行家具分类的固有观念,在现代家具史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后又于1965 年设计

(20)

出“椅子4860 号”,为世界上首张以挤塑式生产的全塑椅。柯伦波旨在使这些设计图表现一种新的生 活方式。

米兰的卡西那(Cassina)家具公司是世界一流的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生产集团,拥有如贝利亚 (M.Ballini)、马基斯特列蒂(Vico Magiseretti)、阿弗拉·斯卡伯(Afra Scarpa)与托比亚·斯卡伯 (Tobia.ScaIpa)等优秀设计师,这也是卡西那家具公司能与美国的诺尔、米勒,英国的希尔、雷斯以 及丹麦的克里斯廷森家具集团鼎立相争、分庭抗礼的重要因素和保证。 1972 年,在美国纽约隆重举办了“意大利——家庭面貌”大型展览,意大利以其优秀的室内设计 和家具等产品向国际设计界昭示了设计的新概念:家具不再是孤立的单体,它应是与环境空间有机构 成的产物。 3.北欧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 40、50 年代的西方室内设计界,普遍地盛行讲究实效的理性精神——顺应于工业化建筑生产的、 适应于工业时代社会需求的设计原则,十分注重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合理性,逻辑性,表里一致,摒弃 外加装饰,把合理空间的创造看作是人造环境的主角。随着物质与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人民迫切地 要求室内设计能在工业社会中依然反映手工业时代的美好精神,在现代生活中仍能继承优秀的传统精 神。北欧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曾指出,现代设计的最新课题是要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 入人情与心理的领域。确实,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的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反映了他们对环绕人的 一切环境和物品进行着合理变革的追求和探索,无论是从美学的观点上,还是从功能技术的角度来说, 北欧的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充分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的结合,臻于完美的境界。 作为北欧现代设计运动的领袖,阿尔托在同时代人中是出类拔萃的,他的设计是“人情化”和“地 方性”的代表。他毕生关注空间的氛围和通过热、光、声反应渗透来改善空间的方法。如果说勒·柯 布西埃喜欢用钢筋水泥,赖特好用砖石,以及密斯钟情于钢结构与幕墙玻璃的话,那么,芬兰的阿尔 托则体现了更擅长运用北欧盛产的木材来表现设计意图。 阿尔托的住宅设计讲究人体尺度,反对不合情理的庞大体积,以增加人与建筑的密切联系。他的 住宅和房屋设计有如地基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而协调。 巴黎西部的路易·卡雷(Louis Carre)住宅是阿尔托 1950 年后期的作品,住宅内由兼作画廊的门 廊到起居室的地坪高差变化,以及贴上木皮的呈被浪形天花等所造成的多层次的室内连续空间,宛如 拥有生命般地扩张和宣泄。阿尔托大量使用木材并从附于其中的量感和稳定性中,提炼出许多优美的“单 词”和丰富的“词汇”。 在家具设计方面,阿尔托在强调家具功能的同时,还着重指出,凡与人体接触部位的处理不仅需 要有美的形式,而且还应该有舒适的触觉感,因此,他并没有采用欧洲设计师们常用的钢材(管)等, 而是选用了本地区的山毛榉、桦木等作为家具的基本用材,并在加工工艺上采用了模压成型的弯曲胶 合技术,从而使木材成为一种真正的工业化人工材料。阿尔托不仅发明了胶合板层压和模压技术,而 且还发明了椅子部件的冲压技术,并由此在北欧诞生了弯曲胶合板和弯曲层压板家具。他设计的弯曲 木家具,尤其是桌椅类,集中体现了芬兰、瑞典等国家素以人体曲线为其造型依凭,重视与人体接触 部位的细微处理的特色。 芬兰的设计师们在继承阿尔托奠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注重产品的机械化批量生产,从组织、宣传、 质量检验、标准化等方面对设计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创造了众多功能性强、造型新颖的好 作品,使芬兰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强国。 20 世纪 50 年代,丹麦的有机雕塑木质家具,是北欧风格的代表。早在 20 年代,著名设计师克林

(21)

特(Kare·Klint,1883 - 1954 年)等人便倡导现代家具应在传统技艺上和适应乡土人情的基础上去 考虑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克林特极力提倡讲适用、求精美、重朴素的设计风范,体现了他处理现 代家具的最高原则。他们还认为:“将材料特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是任何完美设计的第一原理。”运 用纯熟灵巧的技法,从木材、皮革、藤编和织物等所有家具材料的特殊质感中获求最完美的结合和表现, 给人以一种非常自然、丰富、舒适而亲切的视觉和触觉的美感,是北欧暨丹麦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赢 得世界性声誉的关键所在。 战后丹麦家具呈现出一片生机,政府专门成立了丹麦家具生产者质量管理委员会和丹麦工艺美术 及工业设计协会,前者专司管理家具的质量检验和标准化,协会则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测试等,以保 证丹麦家具的高质量。 著名设计师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是克林特的追随者,早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工艺美术学院, 1943 年开设事务所,设计室内装璜、家具、银器、灯具以及壁纸等室内装修材料。 丹麦当代著名设计师潘顿(Verner Panton)的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在色彩上都有一股欢乐的、令 人振奋的精神。他喜好明亮鲜艳的色彩,其居室简直就是一个色彩的实验室,闪烁着争相辉映的色彩。 在瑞典的现代室内设计和家具史上,卡尔·马姆斯登(Carl Malmstem)和布鲁诺·马斯逊(Bruno Mathsson )领导了设计的潮流。马姆斯登反对过于机械化的风格,强调设计的人情味,他的“适度永存、 极至生灰”(Moderation Lasts,Extremism)表达了他不同于西方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 挪威比起其他北欧国家,更忠实固有的民族传统,反对时尚和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呼声更强烈。 挪威工业发展的内在条件比较安定,步伐稳健。在尊重个人和家庭伦理道德及审美的基础上,挪威人 注重节约利用空间和创造愉悦的家庭氛围;在讲求功能的同时,挪威人主张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关系。 20 世纪初,挪威曾将有关日常生活和培育现代物质文明的课题纳入教学范围,教育培养青年人的鉴赏 力和辨析产品的能力,强化人民的艺术素养、审美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北欧的室内设计,一般并不十分讲求室内空间与面积的大小,而着力于使用率,着眼于室内时、 空的有机结合,在陈设上多见装饰性较强的纹样、古代刀剑、兽皮、观赏植物或瓶插。大量运用粗质 肌理的麻、毛、棉织品和草藤编织品等天然材料制品,韵味纯正淡雅,流露出浓郁的乡间自然之美。 其对传统的眷恋和不断探求以及功能和造型相结合的现代设计思想,引起世界各国设计界的广泛注目。

1.3.2 东方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

1.日本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过约15 年的恢复和成长,在美国的大力扶植下,不但在战争的废墟 上重建家园,而且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方面,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在老一辈设计师及60 年代崛起的黑川纪章等中年设计师继续驰骋在室内设计舞台的同时,70 年 代中期以后日本建筑及室内设计又涌现出一批后起之秀。他们开始崭露头角,在国内外获得了卓越的 声誉。 日本现代室内设计从1920 年日本“分离派建筑会”开始。设计师村山知义从德返日后于 1924 年 成立了“创宇社”,宣扬立体派和构成派的观点。1925 年,川喜田炼七郎在东京银座仿效包豪斯创办 了建筑工艺研究所。1926 年,以阪谷芳朗男爵为会长的“帝国工艺会”诞生,翌年创办《帝国工艺》 杂志。该会受到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启示,积极开展产业工艺振兴活动,谋求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以及 设计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是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的前身。

(22)

1928 年,在大臣中桥德五郎、工务局长竹内可吉的努力下,成立了商工省工艺指导所,主要进行 图案纹样、建筑装饰、金工木工等工艺的研究工作。成员中,有致力于介绍欧美现代设计运动的小池新二、 胜见胜,有在产业和出口工艺中试图确立日本人生活特色的西川友武和藤井左内,有献身于传统工艺 现代化课题研究的安倍郁二及福冈缝大郎,以及从事设计理论权威《工艺新闻》杂志编辑金子至等, 他们为日本的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以及振兴出口贸易方面,作出了贡献。 1931 年,曾在包豪斯求学的水谷武彦以及翌年回国的山肋严夫妇把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带到了日本。 同年,日本举办了“法国室内装饰展”、“新兴德国建筑工艺展”等,使广大设计师更加深刻地体验 到室内设计的含义和功效。 其时,部分欧美建筑师来到日本,传播、弘扬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如陶特(Bruno Taut)、赖特以及他的助手雷蒙德(Antonin Raymond)等。部分设计师受之启发也设计建造了一些堪 称为国际风格的小型别墅建筑。 1936 年成立的“日本建筑文化联盟”,标志着日本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形成。1945 年,日本计划建 造简易住宅30 万户以应急需;利用美占领军在日本国土上建造兵营、住宅、办公室和各类服务设施的 机会,按美国标准和图纸施工制造,严格检查验收,若不符合标准和要求就得修改。对不了解质量标 准的日本人来说,只有努力把东西做好才能完成任务。于是日本战后的建筑和家具制造技术在较短的 时间内,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与此同时,在理论家小池新二、胜见胜和有关部门的促成努力下,日本竞相举办展览会,如1947 年的“美国文化屉”,1948 年的“美国学习展”、“海外生活展”,1949 年的“产业意匠展”以及 1951 年的“设计与技术展览”等,广泛介绍了大量国外的现代设计。 1953 年,日本的住宅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5 年,日本成立了住宅公团,专司全国住宅建设 工作。至1958 年后,日本的住宅已逐步踏上建筑工业化的道路,1970 年已达到每人一点一室的水平。 1976 年,日本又提出十年(1976 - 1985 年)建设目标,即达到一人一居室,每户另加一公用室的水 平。目前实际的住房标准,如以四口之家为例,即可居住3LDK 型住宅,包括三间居室,一间起居室, 一个餐室,一个厨房,居住面积为57 平方米,每户专用面积为 86 平方米,包括公用部分,总面积为 100 平方米 / 户。日本目前已从过去采用的专用体系向通用体系发展。在积极推行装配式住宅的同时, 还有计划地发展复合化、单元化、体系化。70 年代又着重发展了楼梯单元、储藏单元、厨房单元、浴 室单元、热水系统以及内装修体系、通风体系、采暖体系、主体结构体系、中层住宅升降体系等。 1957 年,日本室内设计家协会正式成立,这是日本室内设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68 年 日本举行首届室内设计及展示设计会,为日本的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面,预示了战后恢 复期设计的新方向;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开没了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专业,日本对室内设计师的职业范围进行过探讨,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①以空间设计为中心,对室内所有部分作统筹策划,统一设计。对空间的形状,室内环境的气候、采光、 照明以及人所必需的物理、心理的感受进行综合考虑。工作性质接近建筑师,所以称为室内建筑师。 ②设计在室内使用的家具、灯具等的专业设计师,他们多数在工厂或研究室进行设计、生产和制作, 因此称为室内产品设计师,或称为工业设计师。③室内装饰师,对室内围护体及形态、材质、色彩等 方面进行装饰设计。 日本厨房电气化始于50 年代中期,60 年代厨房设备生产进人工业化阶段,进入 80 年代,日本厨 房设计日趋成熟,厨房设备更为完备、标准化和多样化。至此,以厨房为中心的家庭生活模式随生活 方式和感受的不同,逐渐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日本已将厨房作为家庭成员团聚、休憩和接待

(23)

客人进行社交的空间,厨房设计已不满足于功能化需要,而将厨房作为美化居室环境和现代文明结构 的重要方面。 自古以来日本妇女地位低下,主妇整日所在的厨房往往放在朝向最差的角落。今天随着主妇家庭 地位的提高,厨房位置、朝向和面积成为住宅室内最重要的部分而倍受重视,炊事、洗涤、家事、清 扫等是一个永恒的工作,如何使厨房布置合理、操作方便和雅洁卫生等,是日本现代室内设计师和产 品设计师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课题,他们将厨房概括为贮藏和调配中心、清洗和准备中心、烹调中心 和就餐区域的三方面功能。日本的住宅,厨房已真正变成了“家庭的轴心”。 日本现代住宅室内设计最见成效的是与水有关的地方,即厕所与厨房。正如日本室内设计师加藤 原美子所说的那样,日本住宅的现代化是从铝制窗框、抽水马桶、不锈钢梳理台、合成纤维浴缸等与 水有关的部分——被称为“近水部位”而开始。日本的厕所马桶与人接触部位的通电加温保温处理, 不使用手纸的自动冲洗设备,信息联络设备,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家庭成员使用的可升降盥洗设备等现 代化卫生系统目前已开始进入平常住户家庭,标志了日本住宅室内设计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0 年代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地方性倾向在日本颇有影响,以丹下健三为代表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师对 探索、尝试具有日本地方特性的现代室内设计作出了成绩。丹下认为,地方性应包括传统的,而传统 性是既有传统又有发展的。他深刻地指出:“现在所谓的地方性,住往不过是装饰地运用一些传统的 构件而已,这种地方性总是向后看的,……,同样的,传统性亦然。据我想来,传统是可以通过对自 身的缺点进行挑战和对其内在的连续统一性进行追踪发展起来的。” 日本“新陈代谢派”的后起之秀黑川纪章,在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建筑材科的组合运用,以及在 创造新的室内空间概念方面,都有着新的尝试和突破。他认为,设计师要花功夫去研究传统,发现语言, 提炼符号,创造有特色的风格。关于继承与创新,他指出应对语言(风格)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选 取有特色的构件,再运用现代方式对其进行抽象、提高和再创造,这样的设计才是尖端的,富有生命 力的,黑川纪章在1980 年日本横滨召开的首届文化设计会议上,提出了“共生的建筑”观点,指出现 代主义把室内和室外、自然和建筑、历史和现代等方面作了严格的区分,抹杀了其中充满着矛盾的复 杂性与暧昧性,而他追求的灰空间,就是把近现代建筑所缺乏的室内和室外的共生、自然和建筑的共生、 互相矛盾着的要素的共生加以强调。他指出,日本的文化就是广泛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之后而产生的 新的质的文化——灰色的文化。 从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日本就已出现了传统和西式兼顾并用的“和洋”折衷的现象,至今不衰。 木岛安史1972 年设计的荷怀特住宅,以带有平板化柱头之圆柱竖立在榻榻米上,和式空间与西式客厅 同置一住宅内。又如设计师清家清于1974 年设计的某宅,在客厅兼餐厅的空间中,加入和式,是融合 了和式寝殿式住宅与现代生活所展现的新日本风格。 叶祥荣于1984 年建成的“日晷之家”,把“光格子”的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幢住宅由两个 1/4 圆柱体和它相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而成。其中一个 1/4 圆柱为茶馆,另一个为住宅的起居室。钢筋 混凝土框架内分隔了住宅的各房间。1/4 圆柱体的弧形外墙贴铝板,透过铝板缝隙的光格子,射进一束 束光线,大体上每隔一小时移动一格。光格子在这里不仅给空间带来尺度感,而且还为空间带来时间感, 故名“日晷之家”。叶祥荣除了通过“光格子”、“风格子”等把阳光、空气引入室内,现又努力摸 索将水和绿化引入室内,创造建筑的新形式。 寝殿造是日本平安朝时确立的日本住宅的原型。它几乎没有固定的墙壁,只有轻量可动的隔扇和 屏风等作为分隔空间的媒介手段。设计师清家清的和邸继承了传统的形式,采取了开敞式平面设计。 在这栋住宅中最惹人注目的是一扇门也没有,连厕所也没有门,卧室也只有一块帷幕隔开而已。密

(24)

斯·凡·德·罗开放的、流动的平面和空间构成也给予清家清直接的启示。 日本室内设计的总趋势是在进一步扩大使用空间的基础上,提高室内外居住环境的总体水平,而 且户主可参与到室内设计中去,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自己的家居:结构大开间布置灵活化,使室内布 局可变性越来越大,并且十分注重室内设计配套化、协调化和系列化。 2.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地处海滨,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全港地少人多,以及外贸、 旅游和加工业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建筑及装修业的兴旺。目前,香港的建筑正向高层化、高密度发展, 在设计上注意在有限的空间里,力求创造出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在香港,世界各国先进的建材、配件、施工机械齐全,室内设计事务所或公司林立。香港的室内 设计既保有传统文化的特征,也汲取国外现代室内设计的特色,总的来说,一般并不是着意追求高大 宽敞的空间,而是根据环境功能的需求,力求与人体的尺度相协调,自然地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迥 异的室内空间层次和氛围。香港的室内设计在立意上比较侧重环境的渲染和空间特质的创造。 泰国许多建筑室内设计师充分运用传统装饰、色彩、陈设及雕塑,力图突出建筑的传统特色和乡 土气息,讲求浓郁的“佛味”和现代文明的结合,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新加坡室内设计注重中国传统装饰手法的运用,仍然沿用传统工艺和材料。也有利用现代材料和 科学技术,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的设计。新加坡的室内陈设设计,着眼于中国传统形式与西方现代 生活方式的有机糅合,在现代沙发、茶几、餐椅、柜橱等物体上仍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意蕴。中国传 统建筑中常用的藻井、斗拱、棂扇、挂落、纱灯、壁画、雕刻等,在这里得到广泛运用。这是因为一 方面华人占新加坡国家人口的80%,喜欢传统文化的心理极为平常而普遍;另一方面从旅游角度看, 浓郁的东方艺术情调和意境对于西方旅游者来说不啻是个领略东方文明的大窗口。 3.中国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广大室内设 计工作者思想上解除了禁锢,学术思想日趋活跃,对国外设计理论和设计经验、模式进行了客观的、 实事求是的再认识和批判的接受。室内设计师从实践中熟悉、了解国外的设计、技术、设备、材料和 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和动向,在对比中得到启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室内设计的水准,成 为新时期室内设计的突破口。 1983 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计局与中国建筑学会设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 的首次全国建筑室内设计交流会,同时举办了室内设计成果及新产品展销会,检阅了我国在改革开放 后室内设计创作上的成就。各地也相继成立室内设计协会(学会),出版有关的杂志和书箱。这标志 着我国的室内设计创作上朝科学化、定量化方向迈出了新的步伐。 在室内设计教育方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于1958 年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率先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 开始了艰辛的设计教育历程。 在室内设计研究机构中,原建筑工程部北京工业建筑院于1960 年率先成立室内设计研究组,从事 室内、家具、灯具、五金、卫生陶瓷等的研究工作,汇集了不同专长的研究和工作人员24 名,由明式 家具专家扬耀先生参与领导。之后,华东建筑院、上海民用建筑院也先后成立了室内设计室(组), 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工作。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审美要求的提高,住宅建筑室内设计(包括农村住宅室内设计)正 方兴未艾,受到广泛的重视。

(25)

 

1.4 住宅空间设计的风格流派 

1.4.1 现代主义风格

20 世纪以前,职业化的室内设计几乎不存在,室内布置的方案往往是由装修师、木匠、家具零售 商提供的。20 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增长,建筑功能的复杂多样,室内设计的业务越来越多,包括旧 房的改造等,而且它的发展势头不像建筑那样受大经济环境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原材料的匮乏,对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提出了挑战,同时又创造了机 会。早期的室内作品是依赖于高质量的材料来表达设计构思,材料的高贵弥补了形式的单调。但战争 只能提供最普通、最粗糙的原料,这促使了现代主义风格更加大众化,以一种有力的形式语言进行表达, 而材料的性能、自然的肌理提供了这种可能。由于现代主义的大师纷纷从欧洲迁徙到美国,他们不仅 把现代主义的理念带到美国,更重要的是在美国兴设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新人。 20 世纪 30 年代,技术的进步更为室内设计创造了新的机运,尤其塑料的发展使造型、表面质量 都可以唯妙惟肖地模仿其他材料,成为廉价的代用品。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50 年代初,小体积的空调 机开始普及,为室内的热环境提供了新的条件,直接影响室内空间的布局与尺寸。同时空间中复杂的 功能要求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 现代主义对空间的全新观念,构成现代主义风格最基本的设计语言,“有机空间”和“功能原则” 的设计观念在大师们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1957 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看室内设计学科的最终独立。“室内设计师”的称 号开始被普遍接受,新的学科必然要求新的方法和依据。随着科学思想的渗入,设计方法也从经验的、 感性的阶段上升到系统的、理性的阶段。室内设计学科随之发展起来:一方面是室内声、光、热环境 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人-设施-环境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化。如“人体工程学”,研究人的知觉、智能、 适应性等心理因素,研究人对环境刺激的承受能力和反应能力,为舒适、美观、实用的生活环境的创 造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消费文化的兴起,“波普艺术(Pop Art)”思潮的影响,使得一门新的学科“环 境行为学(Environmental Behavior Science)”产生,注重人的行为,研究空间环境是如何作用于人的行为、 性格、感觉、情绪等内容,及人如何获得空间的知觉、领域感等。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随着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多元化的室内设计、环境的规划、室内与室外空间的整体设计、装饰 中功能与心理因素的结合、高级审美因素的重新登台,种种的理念以大量的室内设计实践在现代主义 风格的大环境中得到发展。

1.4.2 后现代主义风格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大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科技发展更是迅猛。当社会的技术条 件发展到处理简单的功能问题已毫无困难时,如结构、材料、保温、隔声等,人们就不再满足于只有遮 风避雨的居住环境,还要求与环境有更复杂的交流环境,尤其是生活环境的文化内涵,其负载的信息成 了人们关心的课题。消费文化从而进入了新的阶段:不仅仅消费物质产品,还要将文化作为消费对象。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室内外光光的四壁,毫无装饰的室内、理性的简洁,使室内外千篇一律。久 而久之,人们对此感到枯燥、冷漠和厌烦。与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义一样,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室内设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世日本(鐮倉幕府、室町幕府時期)主要的外交工作例由五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幼 獅職業訓練場(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職業訓練局青年職業訓練中心)、臺 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39 資訊與網路技術 1 林家諄

工 作 任 務 工 作 活 動 工 作 產 出 行 為 指 標

 檢核表中的相關項度包含:主動工作、準時上下 班、不任意請假、工作專注、遵循操作程序、承 受壓力、接受工作變異等 7 項。對照職重系統來 看,主動工作可由表

但三路之中左右兩 路的主要目的是牽 制敵人,中間沿穎 水南下一路才是主 戰力所在。又,前 秦動員規模過於龐 大,在軍事行動展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eter Senge教授,於1990年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 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依據相關主管機關 95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 理局、行政院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行政院經濟部工業局),中部 科學工業園區廠商員工數

童工是指在工作場合下僱傭兒童,剝奪兒童的童年成 長,干預他們正常上學,在精神、身體、社交或道德 上造成威脅或損害。非洲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