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期末考地球科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期末考地球科學"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師大附中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基礎地球科學期末考試題

一、單選 

(20 題 每題 2 分 共 40 分)

1. 古氣候學者分析各種地質紀錄,重建地球歷史中的氣候變化,並推測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這些地質紀錄不包括以下何者? (A)沉積物 (B)冰層 (C)珊瑚 (D)火山。 2. 全球暖化主要與人類大量使用哪一種能源資源有關? (A)化石燃料 (B)核能 (C)水力 (D)地熱。 3. 從冰層中鑽探的冰芯,記錄最近四十萬年來大氣溫度與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情形如下圖所示,以下何者為正確的敘述? (A)大氣溫度與二 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趨勢相反 (B)大氣溫度與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趨勢相同 (C)目前處於間冰期,與現在情況相類似的前一次間冰期, 大約發生在二萬年前 (D)二氧化碳吸收來自太陽的紫外線,造成使地表溫度升高的溫室效應。 4. 以億年到百萬年的時間尺度而言,以下何者的變化是造成地球氣候變化最主要的原因? (A)海陸分布的變化 (B)火山爆發規模的變化 (C)太陽輻射量強弱的變化 (D)地球磁場的變化。 5. 有關板塊運動和地球長期氣候變化的關係,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板塊運動屬於地質作用,並不會影響地球的氣候 (B)海洋地殼擴 張速度加快的時期,會造成較旺盛的火山活動而減弱溫室效應 (C)板塊運動形成的高山與高原,若處於熱帶、亞熱帶,會加強風化作 用而增強溫室效應 (D)板塊運動改造了海洋盆地的位置與形狀,並隨之影響海洋環流與氣候。 6. 關於北半球颱風結構的敘述,以下何者錯誤? (A)空氣強烈的下沉運動造成眼牆 (B)低層空氣以反時針方向流入中心 (C)颱風眼很少 雲雨、風力也很小 (D)高層空氣以順時針方向由中心向外輻散。 7. 下列哪些可能是影響古氣候變遷的原因?(甲)海陸位置的改變,造成海流方向的變化、(乙)當大部分的地表結冰時,反射率增加,以致於 地球不易吸收太陽光、(丙)大規模的火山爆發、(丁)太陽黑子數量的變化。 (A)甲丙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 8. 十六萬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與冰川體積的變化情形如右圖所示,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A)全球冰川體積和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的 變化形式極為相似 (B)科學家主要是從海洋沉積物岩芯與南極冰芯對比,重建古氣候的變化情形 (C)目前科學家已經確定二氧化碳濃 度增減是造成冰川體積消長的原因 (D)上次間冰期大約發生在十二萬五千年前。 9. 末次冰盛期約發生於二萬年前,有關當時地球環境的描述,以下何者正確? (A)地球表面冰原縮小,全球溫度下降 (B)內陸氣候潮 溼多雨,沙漠面積縮小 (C)森林面積減少,全球反照率增加 (D)地表冰雪大量融化,全球海水面升高。 10. 某一颱風位置如右圖所示,圖中虛線內的 B 點表示 颱風 6 小時後的中心位置,試問 C 地點在這期間的 風向變化為何? (A)繼續吹東風 (B)由東風轉成 北風,再轉成西北風 (C)由東風轉成南風,再轉成 西南風 (D)由東風轉成無風,再轉成西風。     11. 一萬八千年來全球平均溫度與現今溫度差值如下圖所示,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A)新仙女木事件是全球氣候突然變冷的回冷事件 

(2)

(B)在歐洲地區仙女木的花粉化石,在一萬三千年至一萬一千六百年前堆積的沉積物中又大量出現 (C)類似新仙女木事件的短期氣候 遽變,在人類歷史中不曾出現過 (D)與更新世氣候相比,全新世的氣候較為溫暖穩定。 12. 若颱風中心從花蓮以北登陸,則此時北邊的宜蘭與南邊的臺東地區天氣分別為何? (A)宜蘭:多雨區;臺東:少雨區 (B)宜蘭: 少雨區;臺東:多雨區 (C)兩地皆為多雨區 (D)兩地皆為少雨區。 13. 右圖為都會區和森林降雨量以及河川流量隨 時間的變化情形,假設降雨相同的情況下,關 於都會區和森林河川洪峰的比較,以下何者正 確? (A)都會區的洪峰流量較大,

尖峰降雨

發生時間和洪峰出現時間的差距也

較短 (B)森林的洪峰流量較大,

尖峰降雨發生時間

和洪峰出現時間的差距也

較短 (C)都會區的洪峰流量較大,

尖峰降雨發生時間和洪峰出現

時間的差距

則較長 (D)森林的洪峰流量較大,

尖峰降雨發生時間和洪峰出現時間的差距

則 較長。 14. 自民國 24 年以來,新竹、苗栗一帶未再發生大地震,下列解釋哪一項較為適當? (A)此地地殼變動已經靜止,岩層沒有變形  (B) 因有良好的耐震設施,故沒有地震發生 (C)岩層變形能量在累積中,尚未釋放出來 (D)地震不會在同一地區再度發生。 15. 右圖中鋸齒狀線條所在位置為斷層線,而箭 頭所指的西北方向為菲律賓海板塊擠壓的 方向。您認為臺灣本島內的斷層最可能是下 列何種?   

16. 2004 年 12 月,印尼北蘇門答臘西部外海,印澳板塊與歐亞板塊聚合帶的斷層活動造成海底大落差,引發規模 9.0 的大地震以及大海 嘯,造成南亞大災難。以下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此斷層活動最有可能是逆斷層 (B)斷層引起的波浪到達近岸淺水區時,波長增 長且波高增大,成為大海嘯 (C)規模相差 1.0 時能量比約 30 倍,所以規模 9.0 的地震釋放能量約為規模 7.0 地震的 900 倍 (D)海嘯 在深水處波長極長而起伏較小。 17. 下列有關臺灣發生山崩原因的敘述,何者錯誤? (A)伐林及濫墾會增加山崩發生機率 (B)雨水滲入地下會增加土體重量,並減低 土體與基盤間的摩擦力 (C)建築時之廢物堆積會使坡頂負載增加 (D)山坡傾斜方向與岩層傾斜方向相反時,岩層易滑落。 18. 1997 年臺北縣汐止林肯大郡山崩,主要是哪一種因素造成的? (A)坡頂負荷太重 (B)破碎岩層為地震搖撼 (C)順向坡坡腳開挖  (D)坡度太陡。 19. 下方四個圖中何者最能呈現出土石流沉積物的淘選度?

(3)

( A )

( B )

( C )

( D )

20. 河流中建水壩後,對上下游地質產生何種變化? (A)上下游之侵蝕作用均增強 (B)上游侵蝕增強,下游侵蝕減弱 (C)上游沉積作 用增強,下游侵蝕作用變化不大 (D)上下游之沉積作用均增強。

二、多選 

(10 題 每題 2 分 共 20 分)

21. 右圖為颱風生成區域圖,試判斷下列敘述,哪些正 確?〈應選二項〉 (A)甲區因位於赤道,可具備 充足的熱能發展颱風 (B)乙區位於非洲大陸內 部,有廣大的氣旋源地供颱風發展 (C)丙區因地處 高緯度,氣候較不適合颱風生成 (D)丁區位於澳 洲海域,水氣及熱量均充足,故每年 7 至 9 月可發 生颱風 (E)戊區颱風為順時鐘方向旋轉。 1 8 0 4 0 N 2 0 N 0 2 0 S 4 0 S 甲 乙 丙 戊 丁 22. 一億八千萬年前以來,全球平均溫度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依據圖形判斷以下敘述何者錯誤?〈應選三項〉 (A)大約三千五百萬年 前,全球氣候開始明顯轉趨寒冷 (B)地球形成以來第一次冰室氣候在新生代發生 (C)岡瓦那大陸解體之後,除了南極洲之外的幾 個大陸塊紛紛北移,往較低的緯度移動,造成地球由溫室氣候轉為冰室氣候 (D)新生代早期,青藏高原以及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促 進了旺盛的岩石風化作用,溫室效應因而減弱,造成地表溫度開始下降 (E)地球進入冰室氣候之後就不再回暖。 23. 順著右圖中的三條颱風路徑圖,A、B、C、D 和 E 分別表 示颱風中心的位置,試根據此圖判斷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 的?〈應選三項〉 (A)颱風在 E 位置時,由於氣旋的關係, 因此東部多雨 (B)颱風在 D 位置時,由於颱風勢力範圍籠 罩東部,因此東部雨量多於西部雨量 (C)颱風在 E 位置 時,東部為背風坡,因此易 生豪雨產 (D)颱風在 E 位置 時,颱風雖已過境,仍會在西南部造成豪雨 (E)颱風在 B 位置時,應慎防淡水河口海水倒灌。 A B C D E ● ● ● ● 24. 若土地過度開發,使森林消失、地表裸露,最有可能會造成哪些影響?〈應選二項〉 (A)降雨滲入土壤的水量減少,可用之淡水資 源增加 (B)侵蝕加劇,河川變得混濁 (C)降水很快流失,可用之淡水資源減少 (D)侵蝕減緩,河川變得清澈 (E)淡水能較長時間 駐留在陸上,提供下游長期使用。 25. 若高緯度地帶太陽輻射量降低,以下哪些推論較合理?〈應選三項〉 (A)冰原將會擴大 (B)地表吸收的太陽輻射能將更為減少 (C) 會增強地球冷化的趨勢 (D)海平面將會上升 (E)二氧化碳濃度將會升高。 26. 地球自轉軸傾角並非始終像現在的 23.5 ,而是緩緩地在 22.5 與 24.5 之間變動,約每四萬一千年循環一次。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當 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為24.5 時,以下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三項〉 (A)北回歸線的緯度會變成北緯 24.5  (B)各緯度地面接受的太 陽輻射量的年變化會變大 (C)低緯度地區的季節變化會比高緯度地區明顯 (D)赤道地面全年接受的太陽輻射量會增加 (E)地表發 生永晝或永夜現象的區域將會擴大。 27. 有關北半球溫帶氣旋和熱帶氣旋的比較,哪些是正確的敘述?〈應選二項〉 (A)前者的能量來源主要是靠暖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 時所釋出的位能,後者主要靠對流凝結釋放的潛熱提供能量 (B)前者中心氣壓通常較後者低 (C)前者的氣流為順時針輻散,後者

(4)

為 逆時針輻合 (D)兩者皆會造成雲雨天氣 (E)前者較後者容易在中心附近因為下沉氣流造成無雲的眼區。 28. 以下有關地震引發地層液化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三項〉 (A)地下淺處含水飽和的鬆軟泥砂受振動而排列趨於較疏鬆 (B)沉 積物顆粒間的孔隙水壓增高,使顆粒彼此被水隔開 (C)地上的建築有如瞬間浮在液體上,受搖動而傾頹、沉陷 (D)因為地下水壓 降低而容易產生噴砂的現象 (E)預防對策是詳細地質調查,以查明建地是否有可能為液化的鬆軟地層。 29. 有關臺灣地震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三項〉 (A)屬地中海及橫貫亞洲地震帶的一部分 (B)發生同規模的地震時,西部受災情 形會較嚴重 (C)屬於聚合性板塊交界 (D)淺源地震發生的機率較深源地震高 (E)西部的震源深度常較東部深。 30. 有關伐林及開墾山坡地的敘述,何者錯誤?〈應選二項〉 (A)缺乏植被,土壤容易流失,使下游河床的淤沙量增加 (B)開路常挖 去坡腳,邊坡失去側向支撐力,增加山崩發生機率 (C)缺乏植被,雨水容易滲入地下,可增加地下水量 (D)開墾山坡地後,坡頂 負載減輕,山崩機會減少 (E)使用階梯式的方法開挖整地,不要任意挖去坡腳。

三、綜合測驗 

(20 小題 每小題 2 分 共 40 分)

◎ 地球形成以來長期氣候變化示意圖如下,請依據圖中資料回答以下問題: 31.科學家一般認為在地 球形成初期,太陽的發光強度只有目前的70%,主要的依據是 (A)根據早期地球的沉積岩證據得知 (B)根據 天文學家所推測的太陽內部核反應過程得知 (C)由歷史文獻與古代繪畫推論得知 (D)由冰芯裡的灰塵、氣泡以及氧的同位素得知。 32.現代地球應該屬於哪一次冰室氣候? (A)  (B)  (C)  (D) 。 33.造成早期地球氣候溫暖的因素應該是當時 (A)頻繁劇烈的火山作用釋放出大量溫室氣體 (B)太陽發光強度較大 (C)海洋中逐漸 繁盛的生物吸收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D)陸地廣布於極區,提供大陸冰原形成的有利條件。 ◎ 最近十五萬年來的全球地表平均溫度變化情形如圖所示,試回答以下問題: 34.上次間冰期是發生在十二萬五千年前,而末次冰期鼎盛期則約發生於 (A)二萬年前 (B)五萬年前 (C)七萬年前 (D)十四萬年前。 35.關於地球在末次冰期鼎盛期的敘述,以下何者正確? (A)全球反照率降低 (B)全球海水面升高 (C)中緯度地區吹拂的西風比現今 強勁 (D)南北緯度之間的溫度差異比現今不明顯。 36.以下何者與地球冰期-間冰期反覆出現的氣候變化較無關聯? (A)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 (B)地球自轉軸傾角的變化 (C)地球公轉 軌道離心率的變化 (D)地球自轉軸的進動。 ◎近年來,全球變暖的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雖然南極和北極在地理上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極地變化與我們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 例如,因為南、北極終年低溫,故由南極和北極向低緯度移動的氣團或洋流溫度皆較低緯度地區低,而現今因全球暖化所導致南、北 極冰層體積縮小,會使得全球海平面上升。南北極的降雪因終年低溫而不融化,故原先地上的雪受到後來積雪壓力而凍結成冰時, 可以將當時的空氣包裹在冰層之中,形成氣泡。科學家從鑽探極地冰層取得的冰芯中,可以獲得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資 料,顯示古氣候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持續在增加之中。南極冰芯中保存著約65 萬 年前以來的氣候環境變化記錄,而北極格陵蘭冰蓋中則保存著過去約25 萬年的氣候環境變化記錄。因此,極地氣候研究有助於科學 界了解地球氣候的變化史,評估氣候變暖對全球的影響。根據上文回答以下各題: 37.南極和北極的環境變化與地球氣候息息相關的原因為何?(A)極地地區是全球氣候的冷源(B)極地地區是全球表面洋流的發源 地(C)極地地區降下的雪均會在夏季時融化(D)北極極地地區冰川體積減小不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38.假如上文中所取得之南極和北極格陵蘭冰蓋的冰芯氣泡都已經達到各自冰層厚度的極限,則下列有關極地冰層中氣泡的相關敘述, 以下何者正確?(A)南極冰層比北極格陵蘭冰層早形成(B)冰層中的氣泡成分主要為二氧化碳和甲烷(C)目前冰層中的氣泡

(5)

最老僅可用來研究自25 萬年前以來的大氣成分(D)自工業革命以來至今,冰層中氣泡的甲烷氣體含量逐漸降低 ◎下圖為某地區發生地震時,實體波從震源傳播到不同震央距離測站所須的時間狀況。圖二為圖一中甲、乙和丙三測站的相對位置。試問:    從 震 源 傳 到 測 站 所 需 時 間 甲 測 站 甲 測 站 乙 測 站 乙 測 站 丙 測 站 丙 測 站 ( ) 圖 一 震 央 距 離 公 里 2 0 0 5 1 , 0 0 0 2 , 0 0 0 3 , 0 0 0 4 , 0 0 0 5 , 0 0 0 6 , 0 0 0 ( ) 比 例 尺 公 里 4 0 0 0 0 2 0 0 0 1 0 1 5 北 圖 二 (分 鐘 ) 39.P 波從震源傳到甲測站所需的時間約為幾分鐘? (A)4 (B)5 (C)9 (D)14。 40.圖一雖然沒有表示表面波傳到各個測站所需的時間,但由震波傳播速度的快慢順序,可推測表面波應在地震發生後幾分鐘傳到甲測 站? (A)4 分鐘以前 (B)4 分鐘至 5 分鐘之間 (C)5 分鐘至 9 分鐘之間 (D)9 分鐘以後。 41.某測站所收到的 P 波與 S 波時間差為 6.0 分,則此測站的震央距離為何? (A)1500 公里 (B)3300 公里 (C)4700 公里 (D)6000 公 里以上。 42.有關甲、乙和丙三個測站的比較,何者錯誤? (A)傳到甲測站的 P 波能量最小 (B)P 波傳到甲測站所需的時間最短 (C)S 波傳到甲 測站所需的時間最短 (D)傳到甲測站的 P 波與 S 波時間差最短。 43.震央應位於圖二中甲測站的哪一方位? (A)東北方 (B)西北方 (C)東南方 (D)西南方。 ◎ 1999 年 9 月 21 日臺灣發生了規模為 7.3 的大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經地質學者的研究發現,此次地震是 因車籠埔斷層錯動所造成的,其相關位置如下圖(一)所示,下圖(二)為經過臺中巿的縱剖面圖,請依圖回答下列問題:       44.下列哪些城鎮巿位於斷層的上盤? (A)集集、東勢 (B)臺中、彰化 (C)集集、彰化 (D)臺中、東勢。 45.由於斷層錯動位移,使許多地點產生相對運動,依據野外初步調查結果發現,東勢鎮與臺中巿的水平距離有明顯減少,由此可判斷 此次斷層活動應屬於 (A)正斷層 (B)逆斷層 (C)左移斷層 (D)右移斷層。 46.此次大地震帶來很大的災害,主要是由何種地震波所引起的? (A)P 波 (B)S 波 (C)表面波。 47.此次大地震損失慘重,它是屬於何種地震? (A)極淺地震 (B)淺層地震 (C)中層地震 (D)深層地震。 48.此次大地震的芮氏地震規模為 7.3,它是根據何項資料推算而得的? (A)不同地震波抵達測站的時間差距 (B)震波的振幅 (C)震 波的頻率 (D)地面的破壞程度。 ◎ 關於「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回答以下各題: 49.中國古代宮廷四大名菜之一的「泥鰍鑽豆腐」,或稱為「萬箭穿心」,其做法是將泥鰍置入水中逐漸加熱,待水溫熱到泥鰍急得無處藏 身時,再放入冷豆腐,泥鰍就會鑽入豆腐中,難逃被烹煮的命運。以此名菜比喻全球暖化的漸進非常適當,除非全球暖化是急迫性 的,否則人類將如泥鰍般,無法機靈的跳出這鍋熱湯。影片也有相同的比喻,但以下列何種動物取代泥鰍?(A)蚯蚓(B)鱉 (C)青蛙(D)魚 50.影片中提到一些全球暖化的影響,但不包括下列何者?(A)阿拉斯加寒原土地可供車輛行駛的天數減少(B)醉樹因所在的永凍 土解凍而傾斜(C)全球暖化使得有些地方水災,但有些地方則發生旱災(D)保險業災險賠償金大幅減少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 以下我們將說明為什麼 average running time 會接近 bes t-case. • 假設很糟的一個狀況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團隊,使用了 19 種反應溫度及降雨的變數,作為 檢視全球

。頭時僧會在雨安居結束後,在森林與山嶺間雲遊,並凰躲 進洞穴E.Ë林間墓地靜坐禪修。(圖片白處 : The Autobiography 01 A Forest Monk:

1.列舉不同投影法的地圖數幅 相同地區,採用不同的投影法所繪製的 地圖,用以呈現,在不同投影下同一地 區有面積、方向、形狀上的不同 2.臺灣地區 1/25000 的地形圖

當今人類所生存的世界正處於極大的危難中,亦即河

量化 將振幅的高度切割成相等的間距,再將 相同間距內的樣本歸類為相同的數值。.

目前加勁擋土結構於暴雨分析時,多以抬升地下水位之方式模 擬。然降雨對於不飽和土壤強度之影響而言,此種假設與實際狀況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