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學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市松山區國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學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市松山區國中為例"

Copied!
1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國中學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相關因素研究 -以臺北市松山區國中生為例 學生:詹慧冠. 指導教授:陳政友. 摘. 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間的 關係。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採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以台北市 松山區 97 學年度第一學期普通般國中生為樣本,抽取 15 班共 521 位 學生,有效問卷 498 份,回收率為 96﹪。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研究對象之實際體型分佈以「適中」者居多,「肥胖」者最 少。但多數研究對象卻自覺體型屬「過重」,且期望是偏瘦 的體型。 二、 研究對象的「性別」、「體型」、「內外控傾向」、「重要 他人看法」、「傳播媒體影響力」與身體意象有關係。其中 女生對自己外表評價及身體各部位的滿意度較低,較重視自 己的外表且對體重過重關注程度也較高,身體意象較男生 差;愈傾向內控者其對身體各部位的滿意度較高,身體意象 較正向;體型愈輕者其身體意象較正向;受重要他人看法與 媒體影響力愈大者,對外表滿意度愈差、愈注重外表打扮、 對體重過重的關注愈高、對身體各部位滿意度也愈差,身體 意象較負向。. i.

(2) 三、 研究對象的「性別」、「實際體型」、「自覺體型」、「重 要他人看法」、「傳播媒體影響力」、「身體意象」與體重 控制行為中的「節制飲食」有關係;其中女生比男生較能節 制飲食,且此行為並非只出現在實際體型過重或肥胖者,當 研究對象自覺體重過重時也會出現節制飲食行為,研究對象 愈重視重要他人看法、受傳播媒體影響力大者、身體意象愈 負向者,愈較能節制飲食。另外,在體重控制行為中的「身 體活動」與研究對象的「性別」、「實際體型」、「自覺體 型」、「外表評價」、「身體意象」有關,其中以男生、實 際體型及自覺體型適中者、對自己外表愈滿意、身體意象較 正向者愈會從事身體活動。 四、 研究對象之個人與社會因素及身體意象預測「節制飲食」 時,可解釋其總變異量的 28﹪。其中主要的預測變項為「性 別」、「自覺體型」、「內外控傾向」、「重要他人看法」、 「傳播媒體影響力」、「身體意象」,而以「身體意象」最 具影響力。另外,研究對象之個人與社會因素及身體意象預 測「身體活動」時,可解釋其總變異量的 23﹪,其中主要的 預測變項為「性別」、「實際體型」、「自覺體型」,而以 「性別」最具影響力。. 關鍵字: 關鍵字:國中生、 國中生、身體意象、 身體意象、體重控制行為、 體重控制行為、節制飲食、 節制飲食、身體活動. ii.

(3) The research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body image and weight control behavior-Tak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Sung-Shan District in Taipei. A Master Thesis By Hui-Kuan Chan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image and weight-control behavi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is documented by a self-questionnaire, and the collecting data is through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The study group was composed of students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of Sung-Shan District in Taipei during their first semester of the 2008 . The study randomly of which 498 copies were effectively retrieved and thus the effective retrieving ratio is 96%. The essential results were discovered are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the members studied, most of them are considered to be”Normal”and the least of them are “Obesity”.However, most of the members studied think they are”heavy”and expect themselves to be slender. 2. “Sex”,”Body Weight”,”Locus of control “,”Significant others”and”Media”showed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s with body image. 3. “Sex”,”Actual Body Weight”,”Self-perceived Body Weight”,”Significant others”,”Media”,”Body Image”showed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s with “dietary restraint”of weight-control . Besides of that, the”physical activity”of weight control have a correlation with the factor of “Sex”,”Actual Body Weight”,”Self-perceived Body Weight”,”Appearance judgement “and “Body Image”. iii.

(4) 4. Individual and Sociocultural factors ,body image could explain 28﹪variance on “dietary restraint”. The main predictors are”Sex”,”Self-perceived body weight”,”Locus of control “,”Significant Others”,”Media”,’Body Image”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element is”Body image”.What’s more, we could explain 23﹪ variance if we use individual and sociocultural factors to predict “physical activity”and thus the main predict factors are”Sex”,”Actual Body Weight”,”Self-perceived body weight”and that the factor of”Sex”is the most influential one.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ody image, Weight-control behaviors, dietary restraint, physical activity. iv.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 9 第一節 身體意象之定義與測量 ......................................................... 9 第二節 體重控制行為與測量........................................................... 13 第三節 影響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 ................................................... 17 第四節 影響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因素............................................ 21 第五節 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關係 ........................................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 27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8. v.

(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9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進度 .................................................................. 3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 43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個人、社會因素及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 現況…………………………………………………………………….43 一、研究對象個人因素之分布 ..................................................... 43 二、研究對象社會因素之分布 ..................................................... 46 三、身體意象................................................................................ 51 四、體重控制行為 ........................................................................ 54 第二節 個人、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之關係分析............................. 57 一、個人因素與身體意象之差異分析 .......................................... 58 二、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之相關性分析 ...................................... 66 第三節 個人、社會因素、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關係分析 .. 70 一、個人因素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因素 .................................. 70 二、社會因素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性分析............................... 76 三、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性分析............................... 80 第四節 個人、社會因素、身體意象對體重控制行為的預測力 ...... 83. vi.

(7) 一、個人、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對節制飲食行為的預測力 ........ 84 二、個人、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對身體活動的預測力................ 86 第五節 綜合討論..............................................................................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 99 第一節 結論 ..................................................................................... 99 第二節 建議 ................................................................................... 100 參考文獻 ............................................... ............................................... 103 附錄 ................................................... ................................................... 113 附錄一 專家效度考驗名單 ........................................................... 113 附錄二 正式問卷 .......................................................................... 114. vii.

(8) 表. 次. 表 3-2-1 台北市松山區國民中學九十七學表格 年度普通班七、八、九 年級學生人數分配 ........................................................................ 28 表 3-3-1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定義為判定標準..................................... 30 表 3-3-2 原 MBSRQ 各子量表內容與分數之涵義................................. 34 表 3-3-3 測量工具各項分量表之信度考驗 ........................................ 39 表 3-5-1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統計方法 ........................................ 42 表 4-1-1 研究對象性別、年級、體型、內外控傾向之分布 .............. 45 表 4-1-2 研究對象之重要他人對體型評價結果................................. 47 表 4-1-3 研究對象之重要他人對體重控制的忠告與支持情形 .......... 48 表 4-1-4 研究對象之傳播媒體影響情形 ............................................ 50 表 4-1-5 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分量表得分頻次分析表...................... 53 表 4-1-5 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分量表得分頻次分析表(續) .......... 54 表 4-1-6 研究對象之飲食控制分量表得分分析................................. 56 表 4-1-7 研究對象身體活動之分佈.................................................... 57 表 4-2-1 研究對象性別與身體意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59 表 4-2-2 研究對象年級與身體意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59 表 4-2-3 研究對象實際體型與身體意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61. viii.

(9) 表 4-2-4 研究對象期望體型與身體意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62 表 4-2-5 研究對象自覺體型與身體意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64 表 4-2-6 研究對象內外控傾向與身體意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65 表 4-2-7 研究對象重要他人看法與身體意象之皮爾森積差相關之分析 ...................................................................................................... 67 表 4-2-8 研究對象傳播媒體影響力與身體意象之皮爾森積差相關之分 析 .................................................................................................. 70 表 4-3-1 研究對象個人因素與節制飲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74 表 4-3-2 研究對象個人因素與身體活動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75 表 4-3-3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與節制飲食之積差相關分析.................. 79 表 4-3-4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與身體活動之積差相關分析.................. 80 表 4-3-5 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與節制飲食之積差相關分析 .............. 81 表 4-3-6 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與身體活動之積差相關分析 .............. 83 表 4-4-1 虛擬變項轉換表................................................................... 83 表 4-4-2 基本變項間的變異數膨脹係數及容忍度 ............................. 84. ix.

(10) 圖. 次. 圖 3-1-1 研究架構 .............................................................................. 27. 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六節,包括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問題、 研究假設、名詞操作型定義、研究限制等,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目前全世界肥胖的盛行率節節上昇,在工業發達的國家肥胖盛行 率已高達至 15-20%(Kaplan, Huguet, Newsom, McFarland&Lindsay, 2003)。近年來由於國人生活水準提升,生活型態改變,飲食受西化 之影響,使得肥胖的盛行率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 2002 年行政院 衛生署公告,國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結果發現,每七個成年人中 就有一人是肥胖(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2002) 。自 1980 年至 1998 年台灣地區共做過三次大規模之全國性營養調查,針對 6-18 歲的兒童 與青少年族群來分析,肥胖盛行率在第三次為 15.7﹪,較第一次調查 時的 3.7﹪增加了近 5 倍(行政院衛生署,1998)。由此可知青少年肥 胖的問題日益嚴重。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中, 前十名的慢性疾病均與肥胖有直接或間接的相關(行政院衛生署, 2007),也印證了肥胖的確對國人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肥胖除了 影響健康外,也會造成心理的傷害。社會上對肥胖者有許多偏見與歧 視,使得肥胖者較缺乏自信、憂鬱及人際關係較差。青春期的青少年 容易將身體外觀具有吸引力和種種令人羨慕的人格特質連結在一起, 若是太胖,可能就要和醜陋、懶惰甚至愚笨等代名詞畫上等號;且當 個人身體意象和管理如果被歸類為「失敗」,便會形成不良的自我觀 點,而社會方面也會形成「烙印」(stigma)(高木蘭,1997)。處在. 1.

(12) 這階段的青少年對自我身體外表關注力會增加,且往往對自己的外表 不滿意(連珮茹,2004),負面的身體意象已成為青少年族群極為普 遍的健康問題(曾美娟,2006)。 另一方面受媒體大力的影響,「瘦即是美,即是時尚」的觀念已 是現代人對身體價值觀與審美標準。這使得許多人對自己身體意象產 生不滿,為了符合社會的標準,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減重,而一昧 嘗試各種減肥方式,甚至在飲食上自我虐待,而引起精神上的疾病。 國內研究顯示,青少年不論男女,儘管體重或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落在正常範圍,仍有相當多的研究對象對自己的身體意象 感到不滿意,企圖以減重來符合自己的理想(林宜親,1998)。賈文 玲(2001)針對國內 12 至 18 歲青少年之調查發現,54.4﹪認為自己 體重過重,21.2﹪採取斷食或節食來控制體重。由此可知,當青少年對 自己身體意象不佳時會影響其體重控制行為。 台灣每四名兒童就有一個體重過重,而且男童的平均體重比同年 齡層的德國和美國男童高,但有八分之一的國小女生體重過輕(中小 學生健康體位網站,2006)。青少年階段若肥胖,日後易導致慢性病 的提早發生(劉雪娥、胡月娟、尹裕君、李和惠與周守民,1997), 體重過輕同樣也會造成健康問題,如女生可能會導致不孕及骨質疏鬆 等。不當的節食易產生電解質及礦物質的不平衡而影響生長發育。若 採取不健康的減重方式例如催吐、減肥藥等,易造成焦慮、飲食混亂、 厭食、暴食症等疾病(林宜親,1998)。可見,體重過輕與過重都會 對身心健康帶來危害(林薇、范郁如、黃巧燕與蘭淑珍,1999)。 教育部正推動「國民中小學健康體位五年計畫」,此計畫除針對 肥胖學生的體重控制教育外,也關心目前學生身體意象、身體活動及. 2.

(13) 健康飲食行為之現況,期能使學生擁有健康的體位環境與正向的身體 意象價值觀,藉由推動健康飲食、動態活動,期望提升學生體適能, 逐年降低學生過輕或肥胖之比率,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教育部, 2004)。 基於此,本研究將以國中生為對象來探討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 為,並了解他們對自己身體意象的看法及體重控制行為之現況,並是 否藉由體重控制行為來調整並維持符合社會期望的理想體型,希望本 研究之結果能提供教育或相關單位做參考,協助青少年建立正向的身 體意象,並預防不當的體重控制行為進而促進其之健全人格與身心的 發展。.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現況,進而探 討二者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具體的目的如下: 一、了解研究對象之個人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 為之現況。 二、探討研究對象之個人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 為間的關係。 三、探討研究對象之個人因素、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對體重控制行 為的預測力。 四、研究結果可提供相關單位推展國中體重控制教學活動的參考。. 3.

(1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之問題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個人因素(性別、年級、體型、內外控傾向)、社 會因素(重要他人看法,傳播媒體影響力)、身體意象與體重 控制行為的現況為何? 二、研究對象的個人因素(性別、年級、體型、內外控傾向),社 會因素(重要他人看法,傳播媒體影響力)與其身體意象的關 係為何? 三、研究對象的個人因素(性別、年級、體型、內外控傾向),社 會因素(重要他人看法,傳播媒體影響力)與身體意象對體重 控制行為的關係為何? 四、研究對象的個人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是否能有效預測體 重控制行為?.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及問題,並以相關文獻為依據,提出之假設如 下: 一、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會因個人因素、社會因素之不同水準而有 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之體重控制行為會因個人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 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個人因素、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能有效預測體重控 制行為。. 4.

(15)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一、國中生: 本研究之國中學生乃指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於台北市松山 區公立國民中學七至九年級普通班全體學生。 二、個人因素 (一)年級:指國中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 (二)性別:指男生、女生。 (三)體型:本研究所指之體型包括實際體型、期望體型和自覺體型。 其定義說明如下: 1.實際體型: 指將研究對象自填之身高、體重數據,套入身體質量指數計 算公式【體重(公斤)/身高(公尺 2)】換算而得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作為實際體型之指標。再予以評定 研究對象的實際體型為過輕、適中、過重、肥胖等四種體型。 2.期望體型: 指將研究對象理想中期望自己的體重,及實際身高換算出身 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作為期望體型之指標。 再予以評定研究對象的期望體型為過輕、適中、過重、肥胖等四 種體型。 3.自覺體型: 指研究對象依其主觀判斷,認定自己體型為過輕、適中、過 重、肥胖等四種體型。. 5.

(16) (四)內外控傾向 內外控傾向是影響人格取向的重要變項,外控傾向是指一個人相 信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件,不是其所能操控與掌握的,是命運與機會造 就的;而內控傾向者則認為凡事操之在己,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與個人 能力有關。本研究之「內外控傾向量表」是以 Nowicki 與 Strickland (1973)所編的諾一史兒童制握信念量表(CNS-IE 量表)為藍本並依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加以修改自編而成之結構式問卷。得分愈高表示越 傾向內控,反之則為外控。 三、社會因素 (一)重要他人看法 指研究對象遭受重要他人(父母、同性同儕、異性同儕)對其體 型的評價及嘲笑的經驗以及自覺來自於重要他人對體重控制的忠告及 支持的頻率。本研究之「重要他人看法量表」是參考郭婉萍(2001)、 王麗瓊(2001)、賈文玲(2001)、羅惠丹(2004)等人編制而成, 包括「重要他人對體型評價」、「重要他人對體重控制的忠告和支持」。 研究對象在「重要他人看法量表」所測得之分愈高表示其受到重要他 人的影響愈高,得分低則反之。 (二)傳播媒體影響力 指研究對象受媒體(電視、雜誌)的訊息影響的程度,包括研究 對象對電視、雜誌中明星或模特兒的體型「評價性」;對減重商業廣 告傳達有關身材、體重、節食、運動等主題的「認同度」;以及個人 感受到媒體訊息所產生的「社會壓力」等三向度。本研究之「傳播媒 體影響力量表」是參考賈文玲(2001)、王麗瓊(2001)、羅惠丹(2004). 6.

(17) 等人編制而成,研究對象在「傳播媒體影響力量表」所測得分數愈高, 表示研究者受到傳播媒體的影響力愈大,得分低則反之。 四、身體意象 指個人對自己身體主觀感受與認知,以及感受別人對自己身體的 評價和態度。本研究之「身體意象」量表是採用 Cash(1990)所編製 的「多向度身體自我關係問卷」(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MBSRQ),選取其中「外表評價」、「外表取向」及附 加量表中的「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對體重過重之關注」等四個量 表,作為施測工具。施測得分愈高代表研究對象對自己身體評價、關 注、滿意度愈高,亦即身體意象愈正向,得分低則反之。 五、體重控制行為 指研究對象為了維持適當的體型,所採取的某些特定的行為,包 括節制飲食及身體活動行為。 (一)節制飲食: 為減輕或維持體重而限制食物的攝取量或攝取方式,所採取的飲 食行為,以減少能量的產生。本研究之「節制飲食量表」是參考羅惠 丹(2004)、王麗瓊(2001)、蔡杏汶(2007)所編製而成,包括「飲 食行為的節制」、「控制熱量」、「進食技巧」等三部份。研究對象 在「節制飲食量表」所測得分數越高,表示其節制飲食的傾向愈高, 得分低則反之。 (二)身體活動 為減輕或維持體重而在日常生活中從事的所有活動,包括工作、 休閒、運動和體育活動,以增加身體能量消耗。本研究之「身體活動 量表」是參考劉翠薇(1995)、伍連女(1998)、羅惠丹(2004)等. 7.

(18) 所編製而成。研究對象在「身體活動量表」所測得的運動強度、運動 頻率和運動時間之分數,作為計算其運動行為的得分,得分愈高表示 研究對象活動量(能量消耗)愈多,得分低則反之。.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對象僅限於民國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於台北 市松山區國民中學之七至九年級之普通班全體學生,因此本 研究無法外推至其他區國中學生。 二、 本研究採問卷施測,屬事後回憶,可能因回憶偏差造成結果 之偏差。 三、 本研究雖在問卷中強調研究的重要性,但因施測時為整班施 測,故研究結果可能因學生填答時的認真程度而受到影響。.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身體意象之定義與測量;第二節為體重 控制之行為與測量;第三節為影響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第四節為影 響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因素。. 第一節 身體意象之定義與測量 一、身體意象(Body image)之定義 身體意象為個人對自己身體,外表的看法,是在循序的發展過程 中逐漸形成,且為自我建構的首要部分(T.Sarbin,1952;引自 Wright,1989)。關於學者對於身體意象的看法很多,經整理文獻後, 研究者將身體意象的意義歸納為三種,分述如下: (一)身體意象是個人對身體外表的認知和感受 Slade(1994)認為身體意象是指人們心目中所呈現的身體大小、 形狀、體型圖像,及對這些特徵與身體部位的情感,其可分為二個部 分,分述如下: 1.知覺部分,又稱身體知覺(body percept),為估計身體大小的 正確性。此層面認為身體意象是一種內心對自己身體形狀、大 小、曲線的知覺,個體能建立對自己身體各部位的認識,以及身 體各部位之間的關係,通常這些想法會被個人因素、生物特質、 過去經驗、文化與社會價值所影響,並隨著生命的週期而轉變 (Slade, 1994)。 2.態度部分,即身體概念(body concept),指對自己身體的態度 與情感。此層面認為個人會深受重要他人的影響,在與社會互動. 9.

(20) 當中逐漸產生對自己身體的滿意度、關注和認知評價(Thompson &Spana,1988)。 (二)身體意象為視覺感觀、心理和社會互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概念 Schilder(1950)定義身體意象是個人在腦海中對自己身體所形成 的影像,由感覺神經系統、心理層面極社會層面三者互動所形成,是 一種調適、動態過程。Banfield and Mccabe (2002)從近十年各家學派的 研究中發現,身體意象之概念已由早年所認定的單一面向,延伸為複 雜而多面向的概念,包括知覺、情感、認知和行為層面,並深受身體、 心理和社會因素之影響,同時也關係著個人的身心健康。 (三)身體意象為個人對身體外表的自我態度或評價 身體意象(body image)是個人對自己身體特徵的一種主觀性的、 綜合性的、評價性的概念。此概念包括個人對自己身體各方面特徵的 了解(如強弱等)與看法(如美醜等),也包括他所感覺到的別人對 他的身體狀貌的看法(張春興,1995)。郭靜如(2000)認為:身體 意象是藉由週遭他人對身體外表的反應與回饋,進而影響個人對自己 外表所產生的一種好壞優劣的評斷。Friedman(1997)認為「身體意象」 包括四個層面:個體對於自己身體魅力的知覺、對於體型扭曲的知覺、 對自己身體外型的知覺,以及了解自己對身體知覺的正確性。 綜合上述國內外文獻可知,身體意象是一種多面向的概念(張春 興,1995),其具有四種特性,包括:一、個體對自己身體的一種意 識或潛意識的知覺和感受;二、是一種社會性的產物;三、是一種動 態性的過程;四、會影響個人的行為(許玉雲與陳彰惠,1999);五、 易受外在環境之影響。. 10.

(21) 二、身體意象之測量 身體意象之測量,大體而言可分為兩類:一、知覺部分,主要是 由個體評估其實際體型或身體外形各部位大小的正確性,以及測量全 身影像、大小與自覺體型之間的吻合度;二、態度部份,主要是測量 個體對身體的感覺、認知和行為,多以自陳和紙筆的方式加以測量 (Cash ,1990)。根據國內外研究文獻中針對身體意象的測量工具多採 用以下幾種: (一)體型問卷(Body Shape Questionnaire) 此量表是由 Cooper ,Taylor, Cooper, and Fairbun (1986)所編製,其 主要是評估飲食異常疾病患者的身體意象,包括受試者近一個月來對 體型的感覺,以及對體型不滿意的程度,可測量受試者對自己身體型 態所關注的前因後果。 (二)身體意象評量表(Body image Assessment Scale) 此量表是 Thompson and Gray 於 1995 年所編製的,量表依胖瘦比 例,呈現不同的人體圖型(包括標準型、細瘦型、肥胖型、正面圖型、 側面圖型等),及身體部分扭曲的輪廓圖型,讓受試者選擇代表自己 目前實際及期望的體型,二者之間的差距越大表示其對自己體型越不 滿意。國內學者蕭芳惠與林薇(1998)、古琪雯(2003)等採用此量 表。 (三)身體關注量表(Body Cathexis Scale,簡稱 BCS) 身體關注量表是由 Secord and Jourard (1953)所發展出來的,以 46 個身體部位和器官功能讓受試者勾選,以評量受試者根據自我對身體 各部位及功能之滿意程度,依照 Likert-type 五點量表從「非常不滿意」 到「非常滿意」分別計一至五分,得分越高則表示身體意象的滿意度. 11.

(22) 越高。此量表是目前仍被廣泛使用的量表之一。國內學者蔡季蓉 (1990)、周玉真(1992)、吳慧嫻(1996)、李曉蓉(1997)、莊 文芳(1998)等即是使用此量表為藍本,再依其研究目的做適當的修 訂而成測量工具。 (四)多向度身體和自我關係量表(Multidimensional Body Self-relations Questionnaire,簡稱 MBSRQ) Cash,Winsted,and Janda 於 1986 年發展身體和自我關係問卷(簡稱 BSRQ),Cash 再針對量表缺失處於 1990 年進一步對 BSRQ 作修正,成 為更多面向的 MBSRQ 量表,可以測量外觀、體能及健康等三方面的態 度(含評價、注意/重要性及行為)。MBSRQ 包括對外表(appearance)、 體適能(fitness)、健康或疾病(health/illness)三個層面之評價 (evaluation)、取向(orientation)所形成的七個向度,這七個向度測量意 義茲分述如下: 1.外表評價:指個人對身體外型的吸引力與滿意度。 2.外表取向:指個人對身體外表的關注程度。 3.健康體能評價:指個體感覺身體體能的適切性。 4.健康體能取向:指個人投入維持身體功能與活動之狀況。 5 身體健康評價:指個人感覺身體健康狀況是否良好。 6.身體健康取向:指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體健康的關注程度。 7.疾病取向:指疾病時之處理狀況。 再加上附加量表(Additional Subscale)包括三個部分: 1.身體各部位滿意度量表(The Body Areas Satisfaction Scale,BASS). 12.

(23) 2.對體重過之關注量表(The Overweight Preoccupation Scale):主 要評量個體對肥胖的焦慮、對體重的敏感度。 3.體重自我評量量表(The Self-Classified Weight Scale):由受試者 評量自覺體重的狀態以及自覺他人對自己體重之評價。 MBSRQ 量表之各子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值為.75-.91, 再測信度為.71-.91,是信、效度皆佳的身體意象測量工具(Cash,1994)。 上述幾種測量中以第四種 MBSRQ 量表所包含的身體意象較完 整,且信、效度佳。故本研究採用 MBSRQ 量表作為「身體意象」之 評量工具。依據本研究之目的及探討重點,擷取量表中「外表評價」、 「外表取向」加上附加量表中的「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對體重過 重之關注」等四部份。. 第二節 體重控制行為與測量 一、體重控制行為 體重控制行為,廣義上是包含減輕體重、維持體重與增加體重, 以達到適當體重所採取的行為,實質上的意義是為降低慢性疾病的威 脅,以達到適當體重所採取的行為(謝幸珠,1998)。 國內學術單位推廣體重控制計畫時多以控制飲食及增加身體活動 為主(教育部體育司,1999)。美國國家健康調查報告中指出,想減 輕體重的人口中,有 79﹪利用節食來控制體重,約有 61﹪是利用增加 運動量來達到目的(Horm&Anderson,1993)。國內學者蘭寶珍(1996) 以體重過重的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約有 76.1﹪的人目前正在執行 體重控制行為,其中以飲食控制占最多 98.5﹪,其次是運動控制 74.91 ﹪,合併飲食及運動控制占 73.78﹪。 13.

(24)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將「體重控制之行為」定義為:為了維持 適當的體型,所採取的某些特定的行為。包括節制飲食及身體活動行 為,現分述如下: (一)節制飲食 節制飲食的原文是 Dietary Restrain(節制飲食)或 Dieting(節食), 指為了要控制體重而限制食物攝取(Stunkard&Messick,1985)的行為。 對一些人而言,要維持體重在期望的標準範圍內,是一種奮鬥的過程, 他們必須注意吃些什麼,而且需要嘗試抗拒他們想吃東西,這些人被 描述為「飲食節制者」(Herman&Polivy,1975)。 本研究將「節制飲食」的定義為:為減輕或維持體重而限制食物 的攝取量或攝取方式,所採取的飲食行為。 (二)身體活動 運動是體重控制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劉建恒,1997)。身 體活動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從事的所有活動,包含工作、休閒、運動和 體育活動(WHO,1997;引自陳貞如,2006);而「運動」是一種有計 劃、有組織、重複性,其目的是為維持或提升健康體能的活動 (Caspersen,Powell,&Christenson,1985)。廣義來說,身體活動包含了 運動。就增加熱量消耗的觀點,本研究將「身體活動」定義為:在日 常中,為增加身體熱量的消耗,所從事的所有活動,包括工作、休閒、 運動和體育活動。 二、體重控制行為之測量 (一)節制飲食行為測量 目前較常使用的節制飲食行為量表分述如下: 1.認知行為節食表(Cognitive Behavior Dieting Scale,CBDS). 14.

(25) 認知行為節食量表(CBDS)是由 Martiz,Sturgis,&Gustafson 於 1996 年所發展出來的,其目的在測量目前的節食行為和過去 兩週內有關節食的感受及想法,用來評估企圖以節食來減輕體重 者其自覺的和特定的行為,譬如:減少食物攝取、選擇低熱量食 物或略過一餐等。此量表為有良好信度的工具,其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值為.95,再測信度是 r=.95(p<.001)。 2.三因子飲食量表(The Three-Factor Questionnaire,TFEQ): 三因子飲食量表(TFEQ)是測量節食者的飲食節制程度, 及因節制飲食而造成的飲食失控程度及因外在因素或情緒所引 起的進食狀況(羅惠丹,2004)。該量表經因素分析篩選後,可 分為三個因子,分述如下: (1)飲食知覺節制(Congnitive restraint of eating),得分愈高表 示愈會控制飲食攝取,也愈會控制刺激性行為的發生。 (2)失控(disinhibition),能預測情緒失控時體重的改變,得分 愈高能反應出因情緒控所導致之飲食控制情形。 (3)飢餓感(Hunger),能評量個人對飢餓的敏感度及反應程度 (Stunkard&Messick,1985)。 目前節制飲食行為相關研究中,TFEQ 被廣泛使用,它能適用於不 同國家,其被認為是測量節制飲食行為較佳的心理評量工具。因此本 研究擬以此問卷為藍本,再參考羅惠丹(2004)編制之飲食節制量表 作為本研究之「節制飲食」問卷。. 15.

(26) (二)身體活動之測量 由 Blair(1985)所發展之「七日回憶法(Seven-day Physical Activity Recall;7-day PAR)」是最常被使用的身體活動量表。此量表是回憶 過去七天,包括工作和休閒的所有活動,再依活動強度分為五類:睡 眠(1METs)、輕度活動(1.5METs)、中度活動(4METs)、重度活 動(6METs)以及激烈運動(10METs)(MET 為 metabolic equivalen 的縮寫,是一種能量消耗的單位;亦即活動時與完全休息時能量消耗 的比值),再依各類活動的時間,計算每日消耗的熱量,作為身體活 動指標。 Sallis, Hovell, Hofstetter, and Barrington(1993)的研究結果中指 出,七日回憶法適用於中學學生且信效度佳。Miller, Freedson, and Kline (1994)也指出七日回憶法與直接測量體能活動(如用心跳墊子儀器 測量法)間有很強的相關存在。另外,Blair(1985)也認為,七日回 憶法適用於流行病學及衛生教育領域中用以評估習慣性的身體活動之 測量工具。 劉翠薇(1995)曾修改七日回憶法,題目較精簡,也能測出學生 運動程度。伍連女(1999)利用此工具進行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研究, 其再測信度在.54-.64 之間;羅惠丹也曾修改此量表作為身體活動研究 之測量工具。故本研究之「身體活動量表」乃以劉翠薇(1995)、伍 連女(1999)、羅惠丹(2004)之問卷為藍本加以修改編製而成。. 16.

(27) 第三節 影響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 一、個人因素 (一)性別 在國內外許多有關身體意象的研究中,皆指出女生通常比男生對 自己的身體外表感到不滿意及困惑,且女生比男生對身體外表裝扮更 為注重(羅惠丹,2003)。國外針對身體意象的研究中顯示青少女比 青少男更關注身體意象、更不容易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感到滿意,甚至 與憂鬱的情緒相關(Park, Schutz,&Kim, 2003)。在國內方面的研究中 也指出,女生對自己外表的滿意度比男性差,對外表的關注程度高於 男生,女性對身體各部位的滿意程度也較男性差(郭靜如,2000、尤 嫣嫣 2002、蔡杏汶 2007)。 綜合上述文獻發現:女性較男性更關注自己的身體外表,對自己 的身體容易有不滿意的意象出現。 (二)年級 從青春期開始至二十多歲時最關心自己的外表,隨著年齡的增長 而有關注漸減的趨勢(周玉貞,1992)。O'Dea and Abraham(1999) 針對青春期的男女生調查其年齡對身體意象的影響,結果顯示青少女 在初經之後,即開始對外觀的改變感到不滿意。青少女通常由青春期 開始即希望減輕體重,她們對體型的不滿意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 (Fallon,1990)。 國內學者賈文玲(2001)對國、高中生的研究指出,不同年齡其 身體意象的滿意度是有差異的,陳貞如(2006)也發現高中二年級生 對身體意象的滿意度大於一年級。综上所述,國外研究發現身體滿意 度與年齡是有關的。. 17.

(28) 但有些國內相關研究指出:國、高中生的身體意象不會因年級不 同而有顯著差異(林宜親 1998、文星蘭 2004、蔡幸汶 2007)。 由上述文獻可知年齡與身體意象關係的探討國內外研究結果有所 不同,故本研究仍考慮將年齡因素納入變項做探討。 (三)體型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用來測量身體胖瘦程度的客觀參考值。 由蔡幸汶(2007)的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生的身體意象會因本身的 BMI 的不同而有差異,且體型過輕與正常者對自己的外表感覺較正向,對 自己身體各部位也較滿意,且對自己的整體身體意象的看法與評價也 較高。國外學者 McCabe&Ricciardelli(2003)的研究也發現,過胖的 青少年,其對自我的身體意象並不滿意。 但另有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卻未必能預測身體意象的滿意 度。James(2000)的研究結果發現 BMI 不是預測身體意象是否滿意 的指標,許多受試者儘管 BMI 是在正常範圍,仍然對身體意象感到不 滿意。 根據陳貞如(2006)針對國內青少女所做的研究發現,實際體重 為過重或太重者約占 12.5﹪,自覺過重者占 46.4﹪,但想減重的卻是 占了 98.7﹪,可見大多數研究對象對自己身體的看法偏向扭曲。 綜合以上的文獻得知,身體意象與體型(BMI)具有密切的關係。 本研究擬將體型區分為實際體型、期望體型和自覺體型三個變項,來 探討其對身體意象的影響是否一致。. 18.

(29) (四)內外控傾向 內外控傾向( Locus of control)源自於 Rotter (1954)年所提的社會 學習論架構,是指個人的信念能主導個體的行為,這些信念包含內在 因素與外在因素,亦即區分為內控傾向與外控傾向(文星蘭,2004)。 個人特質中之內外控傾向,是影響一個人態度信念及行為的重要因 素,這種傾向同樣會影響個人對自我身體意象之看法(文星蘭,2004)。 Mable, Balance,and Galgan (1986)對大學生調查其身體意象,結果發現 外控型的受試者,對身體意象較不滿意、且低自尊、憂鬱、身體意象 的扭曲的情形較內控型受試者嚴重。Adame, Johnson, Cole and Matthiasson(1990)調查大學生其每週運動量、身體意象及內外控因素之 關係,結果發現內控型的受試者擁有良好身體意象的人數多於外控型 受試者。尤嫣嫣(2002)針對大學生體型及其身體意象相關因素之研究 中發現,內控型的受試者對於外表的評價及身體部位的滿意度均高於 外控型受試者。由以上文獻可知,內控傾向者會對自己的身體意象較 滿意,而外控傾向者則易對身體意象感到不滿。但這與文星蘭(2004) 的研究結果指出個人對身體意象的看法不會因內外控不同而有差異。。 由上述文獻可知內外控傾向與身體意象關係的探討研究結果有所 不同,故本研究仍考慮將內外控傾向因素納入變項做探討。 二、社會因素 (一)重要他人的看法 1. 重要他人對體型的評價 身體意象是與社會環境互動中逐漸形成的。莊文芳(1998) 從研究中發現,青少年易將自我對身體的評價,建築在他人的 意見及回饋的態度之上,缺乏自我肯定的能力。. 19.

(30) 國內學者張維揚(2003)在針對醫學院男女學生身體意象 調查時發現,受重要他人(亦即雙親與同儕)的看法影響越大 者,其對身體意象的滿意度就越低。王麗瓊(2001)針對國中 生身體意象的調查研究發現,越在乎同儕、父母對其身材外表 的評價,對自己的身體評價就越差,對身體各部位滿意度也愈 低。 許多國內研究顯示體型受嘲笑經驗是引發身體意象扭曲 的重要因素(郭靜如,2000;王麗瓊,2001:賈文玲,2001; 尤嫣嫣,2002;陳貞如,2006)。國外學者 Paxton, Schutz, Wertheim,and Muir (1999)之身體意象研究結果也類似,遭受同 儕的嘲笑對身體外表易產生負面的評價。 2. 重要他人對體重控制的忠告與支持 大多研究都針對減重的忠告及社會支持在體重控制的影 響,其實對身體意象應有潛在性的關連。國內學者蘭寶珍 (1996)對過重國中生的研究發現有人曾鼓勵減重者,有執行 體重控制行為的比例較高,而自覺肥胖程度也愈胖。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重要他人(父母、同儕)對青少年外表的看 法會影響其對身體意象的評價。因此,本研究將重要他人(父母、同 儕)看法納為變項,欲加以探討其對身體意象的影響。 (二)傳播媒體的影響力 傳播媒體常傳播,瘦即是美、成功象徵的訊息,而造成多數人不 滿意自己的身材。廣告界人士曾經表示過,同一部廣告只要一星期在 電視上出現頻率達二十三次,他就開始對聞聽者產生了洗腦的作用(洪 琬卿,2001)。. 20.

(31) 根據國內傳播學者張錦華(1998)針對台北市 1,158 位高中職學 生的研究中發現,電視是高中職學生最主要的訊息來源,電視暴露時 間愈長,對廣告認同度愈高,對自己身材愈感到挫折。王麗瓊(2001) 探討國中生身體意象之影響因素時發現,愈認同電視明星的纖瘦身 材,對身體外表的評價也越不滿意,其研究亦發現,電視明星所呈現 的纖瘦身材所造成的社會壓力,正是影響身體意象的因素。可見,電 視媒體對青少年影響之鉅,其中尤以對偶像明星的模仿現象最常見(黃 心怡,2000)。蕭芳惠、林薇(1998)研究台北市 1,204 位高中職一、 二年級學生發現,有偶像崇拜者較希望體型纖瘦。周雯翎(1998)以 實驗法對高中職一、二年級學生的研究發現,看過身體形象訊息廣告 後,男、女的身體意識都下降。Slade(1994)更指出許多的研究己證 明,大眾傳播媒體對青少年的體型以及身體意象有最直接的影響。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經由傳播媒體所傳遞的瘦身訊息,對個人, 尤其是青少年會予以認同並內化,並影響其對身體意象的看法。因此, 本研究以傳播媒體(電視、雜誌)影響力為變項,欲加以探討其對身 體意象的影響。. 第四節 影響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因素 影響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因素 一、個人因素 (一)性別 Kaltiala-Heino (2003)回顧 1970-1990 年這二十年間,有關青少年 的健康調查發現,在針對 50,046 名 12-18 歲的青少年中,女生比男生 更關注體重的變化。國內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發現,李蘭、陳重弘、吳 裴珧、潘文涵(1994)對台北市國中一年級的學生有關節食意象研究 21.

(32) 發現,女生比男生更易有節制飲食行為。吳慧嫻(1996)在台北縣 1788 名國中學生體重控制相關研究中,發現女生體重控制意向也顯著高於 男生。張維揚(2003)亦從研究中發現女生比男生更在意體重過重的 問題。 綜合上述文獻發現:女性較男性更關注自己的體重變化,對自己 的體重容易有不滿意的現象出現。 (二)年級 Paxton et al. (1999)調查高中生的節制飲食行為發現,年齡愈大者 愈會有節制飲食行為的現象出現。Nowak, Buttner and Crawford (2001) 以 8、10-12 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體重和體型相關的行為發現, 女學生想維持體重的比例隨年級增加而降低,而想減重的比例從 8 年 級的 53﹪至 12 年級的 81﹪,呈現增加的趨勢。吳慧嫻(1996)在國 中體重控制相關研究中,發現年級越高,體重控制行為意向及積極性 也愈強。但也有國內學者蘭寶珍(1996)針對過重國中生為對象的研 究中發現,年齡與體重控制行為無顯著相關。郭婉萍(2001)、文星 蘭(2004)在專科學生減重意圖研究中亦發現年齡與減重意圖是無相 關的。 綜合上述文獻來說,體重控制與年齡關係的探討,其國內外研究 結果有所不同,因此仍考慮將年齡納入變象中做探討。 (三)體型 李蘭等人(1994)對國中新生節食意象研究發現,體型越胖者較 願意試著去減重及參與體重控制計劃。林宜親(1998) 、蘭寶珍(1996) 、 郭婉萍(2001)等學者研究亦顯示,實際體型與體重控制行為有顯著 相關。但國內學者林旭龍(1995)針對大專的女學生研究發現,實際. 22.

(33) 體重過重者占7﹪,但想減重的卻占了60﹪。Ogden(1992)認為大部 分減重者的問題是他們覺得自己肥胖,而非真正肥胖。文星蘭(2004) 針對台北市高職學生減重意圖研究發現自認體重為適中、過重、肥胖 者,減重意圖均高於過輕者。因此,想減重者不只是體重過重者,也 包括正常體重及體重過輕者。伍連女(1998)針對台北市高職學生研 究亦發現,自覺體重過重的女生約有七成,正在節食者占 21﹪,意即 想要減重並非實際體重過重,而是希望自己看起來比較美觀,增加對 自己的身體滿意度(張維揚,2003)。 綜合上述文獻得知,體型與體重控制行為是有相關的。BMI 值介 於過重或肥胖範圍的青少年,其 BMI 值能預測體重控制行為意圖,但 對自覺肥胖的人而言,其 BMI 值未必能預測體重控制行為意圖。本 研究將體型區分為實際體型、期望體型和自覺體型三個變項,分別探 討其對體重控制行為的影響。 (四)內外控制傾向 國內學者趙瑞雯(1996)針對高中生體型意識、健康控握與飲食 行為間之關係研究中發現,受試者越傾向內控者,飲食行為越好;越 傾外控者,飲食行為越差。Weinberg (1984) 安排 34 位減重者,參加 每週一次共八次的減重課程,在後測時發現,內外控因素可以預測減 重行為,內控組的減重成果比外控組好。 綜合上述文獻,人格特質中的內外控因素,會影響態度也會引導 行為,並能預測體重控制意圖。 二、社會因素 (一)重要他人的看法 1. 重要他人對體型的評價. 23.

(34) 國內學者張維揚(2003)在研究中發現,受試者不論男女, 其減重意圖均受同儕與父母之影響。林宜親(1998)研究結果 也發現體型受到嘲笑經驗的多寡是青少年節制飲食的主要影響 因素之一。羅慧丹(2004)研究結果顯示自覺重要他人(父母、 同儕)對其體型的負面評價愈多者,愈易出現節制飲食行為。 由此可知,父母與同儕的看法對青少年體重控制行為有一定程 度的影響。 2. 重要他人的體重控制忠告與支持 Desmond, Prue, Gray, and O’Connell(1986)的研究指出, 青少年知覺自己需要減肥的訊息多自家人(61﹪)、朋友(48 ﹪)。Mccabe and Ricciardelli(2003)研究青少年影響身體意 象的相關因素時發現,青少年男女生會在同性好友的影響或比 較之下,企圖去運用身體改變策略(例如減重),以達成理想中 的身體意象。羅慧丹(2004)研究結果顯示重要他人對其體重 控制的忠告和支持愈多者,愈易出現節制飲食的行為。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重要他人(父母、同儕)對青少年外表的看 法會影響其體重控制行為。因此,本研究將重要他人(父母、同儕) 看法納為變項,欲加以探討其對體重控制行為的影響。 (二)傳播媒體的影響力 目前的電視媒體所熱衷的減肥報導與廣告,有形無形間都在形塑 瘦身的魅力與美麗;使得「瘦就是美,瘦就是健康」的迷思,不斷隨 著媒體大量放送,因而影響觀看媒體的消費者,減重意圖也就隨之日 漸升高(劉偉平,1997)。. 24.

(35) 張錦華(1998)、郭婉萍(2001)、張維揚(2003)、陳貞如(2006) 的研究中證實,媒體的瘦身廣告與受試者的減重意圖呈正相關。可見 對青少年而言,媒體廣告所塑造的標準身材,以及對電視明星身材的 比較與認同,都會對於減重瘦身的意圖造成影響。 除了電視媒體外,閱讀流行雜誌也引領許多年輕族群接受社會文 化的纖瘦理想體型並將內化,然後再予以動機達成理想(Thompson& Chad,2002)。 由上述文獻可知,傳播媒體影響力與體重控制行為是有相關的, 故本研究選擇與青少年最常接觸的電視及雜誌作為傳播媒體的變項來 探討其對體重控制的影響。. 第五節 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關係 對身體意象不滿是促使青少年或肥胖者執行節食、運動及參與商 業性減重計畫等體重控制行為之強烈動機因素(Levine,Smolak,& Hayden,1994)。羅慧丹(2004)對技術學院女生的研究中顯示身體意 象愈差,愈易出現節制飲食的行為,自覺體重過重者,愈常從事身體 活動。林宜親(1998)對於國小六年級及國中生的研究發現身體意象 中的「外表取向」及「對體重過重之關注」是影響節制飲食行為最主 要的變項。國內張育甄(2003)以高中女生為研究對象時發現,有 56.4% 的受試者高估自己的體型,有 51.7%的受試者期望體重小於實際體型, 且有 81.6%的受試者希望自己能再瘦一點,這當中有 43.8%的人實際有 減重經驗,甚至有 17.1%的受試者為具病態飲食行為傾向的高危險群。 古琪雯(2003)針對 608 位中學女生,探討其體型不滿意、社會體型 焦慮與飲食異常傾向之現況時發現,青少女之身體形象偏向負面評. 25.

(36) 價,有高達 91.28%的青少女對自己的體型不滿意,雖然其中只有 17.60 ﹪的青少女體型屬於過重或肥胖,卻有 82.40﹪青少女期望能變得比自 己認為的現有體型瘦,且這當中 9.6﹪國中女生以及 17.65﹪高中女生, 屬於飲食異常高風險群。 李碧霞、陳靜敏(2004)以國小高年級學童為樣本研究結果發現 身體意象愈佳,其身體活動量愈大。Kirkacaldy, Shephard, and Siefen (2002)以德國 14 至 18 歲青少年為研究樣本發現愈有規律運動的青 少年其身體意象愈佳。但伍連女(1999)、黃淑貞和洪文綺(2003) 分別調查高職女生、大學生的運動行為發現,身體意象與身體活動無 相關性。由上述文獻可知,青少年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節制飲 食是有相關的,但身體意象與身體活動的關係,其國內外研究結果不 同,因此仍考慮將身體活動納入變項中做探討。. 26.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設計(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來探討身 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性,根據研究目的及相關參考文獻,提 出本研究之架構如圖 3-1-1。. 個人因素. 身體意象. .性別. .外表評價 .外表取向. .年級. .對體重過重之關注. .體型. .身體各部位滿意度. 實際體型 期望體型 自覺體型 .內外控傾向. 社會因素 .重要他人看法 對體型的評價 對體重控制的忠告與支持 .傳播媒體影響力 評價性 認同性 體重控制行為. 社會壓力. .節制飲食 .身體活動 圖 3-1-1 研究架構. 27.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母群體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影響國中生之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的相關 因素,因時間、財力、人力等限制,因此根據國民中學九十七學年度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各級學校資料」,以台北市松山區六所公立國民 中學七、八、九年級普通班學生為研究之母群體,母群體人數共計 246 班,8837 人。見表 3-2-1。. 表 3-2-1 台北市松山區國民中學九十七學年度普通班七至九年級學生人數分配 學校類別. 七年級 普通班班級數. 人數. 八年級 普通班班級數. 人數. 九年級 普通班班級數. 人數. 敦化國民中學. 24. 950. 24. 890. 24. 890. 西松高中附設國中部. 9. 289. 9. 310. 9. 323. 民生國民中學. 10. 360. 10. 348. 10. 348. 介壽國民中學. 23. 833. 23. 817. 23. 850. 中崙高中附設國中部. 8. 287. 8. 284. 8. 280. 中山國民中學. 8. 225. 8. 278. 8. 275. 合計. 82. 2944. 82. 2927. 82. 2966. 總計人數. 8837. 二、樣本 (一)抽樣單位 本研究以班級為抽樣單位,以所抽得班級內所有學生為調查樣本。 (二)抽樣方法與樣本大小. 28.

(39) 民國九十七學年度台北市松山區公立國民中學普通班七年級人 數為 2944 人,八年級人數為 2927 人,九年級人數為 2966 人合計 8837 人。依據 Krejcier and Morgan(1970)提議的母群體抽樣曲線標準; 當母群體於 9000 人左右,其抽樣人數至少應 368 人,為使樣本更具 代表性,並考慮回收率問題,決定抽出 450 名學生,依現行國中每 班學生人數約 30 人左右,需抽出 15 班。 (三)抽樣步驟 1. 依據母群體各年級學生人數之比例約 1:1:1,故每年級抽出 5 個班。 2. 再依學校班級數多寡,將松山區國中分為大型學校(60 班以 上)、及中型學校(30 班以下)兩類,二者班級數比約為 3:1, 故大型學校各年級抽 3 班,共 9 個班。中型學校各年級抽 2 個 班,共 6 個班。 3. 分別將大型學校及中型學校,各年級予以編碼,再以亂數表隨. 機抽取施測班別,這些班級數中的全體學生即為研究樣本。.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根據研究目的、研究架構並參 閱相關文獻,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完成問卷初稿,進行專家效度評定 後完成預試問卷,經預試後再與指導教授討論,修訂編製完成正式問 卷。 一、問卷初稿設計 依研究目的、架構及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並經指導教授修改後, 編製結構式問卷初稿。問卷初稿包括五部分:(一)個人背景資料;. 29.

(40) (二)內外控量表;(三)重要他人看法量表:包括「重要他人對體 型的評價」及「重要他人對體型的忠告與支持」;(四)傳播媒體影 響力量表:包括「評價性」、「認同度」、「社會壓力」(五)身體 意象量表;(六)體重控制行為量表:包括「飲食節制」、「身體活 動」等六部分:,分述如下: (一)個人背景資料 1. 基本資料 包括出生年月日、性別、年級、目前身高(公分)、體重 (公斤)、自覺體型。 2. 實際體型與期望體型 以受試者自填之目前身高、實際體重與期望體重,套入身 體質量指數計算公式【體重(kg)/身高(公尺) 2】換算而得身體 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作為實際體型、期望體 型之指標。體型分類標準參考行政院衛生署於 2002 年訂定兒童 及青少年肥胖定義為判定標準(行政院衛生署,2002),見表 3-3-1。. 表 3-3-1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定義為判定標準 男. 女. 過輕. 過重. 肥胖. 過輕. 過重. 肥胖. (BMI≦). (BMI≧). (BMI≧). (BMI≦). (BMI≧). (BMI≧). 12. 16.4. 21.5. 24.2. 16.4. 21.6. 23.9. 13. 17.0. 22.2. 24.8. 17.0. 22.2. 24.6. 14. 17.6. 22.7. 25.2. 17.6. 22.7. 25.1. 15. 18.2. 23.1. 25.5. 18.0. 22.7. 25.3. 16. 18.6. 23.4. 25.6. 18.2. 22.7. 25.3. 年齡.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2002. 30.

(41) (二)內外控傾向量表: 1. 量表來原: 自從 Rotter 於 1966 年提出制握量表(I-E control scale)後, 之後學者也依據研究性質及目的發展出類似研究之工具。以下 列舉出國內 3 種較常被使用的工具,如下: (1) 洛氏內外控握量表(Rotter Internal-External Scale,簡稱 I-E 量表):其為 Rotter(1966)所編。此量表適用之對 象為高中、大學生及成人。 (2) 諾一史兒童制握信念量表(Nowicki-Strickland Locus of Control for Children,簡稱 CNS-IE 量表):其為 Nowicki and Strickland(1973)所編,此量表適用之對象為兒童 及國中生。 (3) 智能成就責任問卷(Intellecyual Achievement Responsibility,簡稱 I.A.R) :其為 Crandall,Kaekovsky and Crandall(1962)所編,研究對象為國小三年級至高中三 年級學生。此量表適用在控制信念與智力關係之研究(洪 有義,1982)。 依據本研究目的,選取 Nowicki and Strickland(1973)所 編的諾一史兒童制握信念量表(CNS-IE 量表)為本研究「內 外控傾向」量表之依據。國內曾一泓(1976)曾用此量表以國 中生為施測對象,重測信度為.72。楊志賢(2000)及羅美華 (2005)也分別以國中生為施測對象,其 Cronbach’s α值 為.74 及.73,表示此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良好。故本研究之「內. 31.

(42) 外控傾向」量表以 CNS-IE 量表作為之藍本,再依據本研究之 目的加以修改編制而成。 2. 計分方式: 量表共計 12 題,各題均採是非題的形式,並以單句的形式 呈現,受試者就每一個題目,在「是」、「否」的選項中,勾 選出一個最適合自己想法的選項。 本量表採標準答案計分,與答案相符者給一分,不符者不 予計分,得分越高者愈傾向內控,得分愈低者愈傾向外控。 (三)重要他人看法量表 其量表主要是了解受試者的身體意象及體重控制行為受重要他人 影響的程度,包括如下: 1. 重要他人對體型的評價與嘲笑 為研究對象遭受重要他人(包括「父母」、「同性同儕」、 「異性同儕」)對其體型的評價及嘲笑經驗,採用李克特氏 (Likert-type Scale)五點量表計分法,從「從不」(1 分)到 「總是」(5 分)。各題分數越高,表示受試者自覺體型受批 評及嘲笑的程度愈高。 2. 重要他人對體重控制的忠告和支持 為研究對象自覺重要他人(包括「父母」、「同性同儕」、 「異性同儕」)對其體重控制的忠告和支持的程度,表採用李 克特氏(Likert-type Scale)五點量表計分法,從「非常不同意」 (1 分)到「非常同意」(5 分)。各題分數愈高,表示受試者 自覺重要他人對體重控制的忠告和支持的程度愈高。. 32.

(43) (四)傳播媒體影響力量表 本量表包括「評價性」、「認同度」、「社會壓力」等三部份, 共計 13 題。量表採用李克特氏(Likert-type Scale)五點量表計分法, 每題計分範圍 1~5 分,各量表所得之平均分數,表示研究對象其身體 意象的訊息或評價受媒體影響的程度。依各分量表之內容、記分方式 與分數涵義,說明如下: 1. 評價性: 第 1~4 題,共 4 題,本表主要在測量受試者對電視/雜誌上 明星或模特兒身材的評價。採五點計分,由「非常不同意」(1 分)到「非常同意」(5 分)。各題分數愈高,表示對電視/雜 誌明星或模特兒身材的評價愈高。 2. 認同度: 第 5~10 題,共 6 題。主要在測量受試者對電視/雜誌上傳 達有關減重、瘦身訊息的認同程度。採五點計分,由「非常不 同意」(1 分)到「非常同意」(5 分)。各題分數愈高,表示 對電視/雜誌上傳達有關減重、瘦身訊息的認同程度愈高。 3. 社會壓力: 第 11~13 題,共 3 題,主要在測量受試者因媒體形塑「瘦 即是美」的觀點,所承受的社會壓力。採五點計分,由「非常 不同意」(1 分)到「非常同意」(5 分)。各題分數愈高,表 示面對媒體形塑「瘦即是美」的觀點,其所承受的社會壓力愈 大。. 33.

(44) (五)身體意象量表 Cash(1994)所編制的「多向度身體和自我關係量表」 (Multidimensional Body Self-relations Questionnaire,簡稱 MBSRQ),原 各子量表內容與分數之意義,見表 3-3-2。. 表 3-3-2 原 MBSRQ 各子量表內容與分數之涵義 量表名稱. 分數之涵義. BSRQ分量表 1.外表評價(7題). 分數愈高表示自己外表愈正向或滿意. 2.外表取向(12題). 分數愈高表示愈注重、在乎自己的外表. 3.體能評價(3題). 分數愈高表示自覺身材適當、體能較佳. 4.體能取向(13題). 分數愈高表示較積極加強或維持體能狀況. 5.健康評價(6題). 分數愈高表示自覺身體狀況較佳. 6.健康取向(8題). 分數愈高表示愈關心自己的健康,傾向健康的生活方式. 7.疾病取向(5題). 分數愈高表示對自身疾病的症狀較警覺,較積極尋求醫 療協助. 附加量表 1.身體各部位滿意度(9題) 分數愈高表示對身體各部位滿意程度較高 2.對體重過重之關注(4題) 分數愈高表示對肥胖感到較焦慮、對體重較關注,愈有 節食或體重控制的行為 3.自覺體重分類(2題). 分數愈高表示自覺體重愈重,以及自覺他人對自己體重 的評價傾向愈重. 資料來源:引自羅惠丹,2004. 34.

(45) 因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關係,故採其 中有關 MBSRQ 身體外表的「外表評價」、「外表取向」及附加量表中 的「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對體重過重之關注」等四個量表,以各 子量表之平均分數,來表示受試者其身體意象各向度之狀況。量表採 用李克特氏(Likert-type Scale)五點量表計分法,每題計分範圍 1~5 分,依各量表之內容分述如下: 1. 外表評價:第 1~7 題,共 7 題。主要在測量受試者自覺外表是 否具有吸引力或對外表的滿意與否之同意程度。採五點計分, 由「非常不同意」(1 分)到「非常同意」(5 分)。各題分數 愈高,表示愈滿意自己的外表。 2. 外表取向:第 8~19 題,共 12 題。主要在測量受試者對外表關 注或在乎的狀況。採五點計分,由「非常不同意」(1 分)到 「非常同意」(5 分)。各題之分數愈高,表示愈在乎自己的 外表。 3. 對體重過重之關注:第 20~23 題,共 4 題,主要在測試受試者 對體重過重關注之情況。採五點計分,由「非常不同意」(1 分)到「非常同意」(5 分)。各題分數愈高,表示對肥胖感 到較焦慮、對體重較關注、愈有體重控制行為。 4. 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第 24~32 題,共 9 題,主要在測量受試者 對身體各部位的滿意程度。採五點計分,由「非常不滿意」(1 分)到「非常滿意」(5 分),各題分數愈高,表示愈滿意自 己的身體部位。. 35.

(46) (六)體重控制行為量表 體重控制行為量表包括節制飲食、身體活動兩部分: 1.節制飲食量表: 量表包括「飲食行為的節制」、「控制熱量」、「進食技 巧」等三個項,共 16 題。量表採用李克特氏(Likert-type Scale) 五點量表計分法,每題計分範圍 1~5 分,各量表所得之平均分 數,表示研究對象其節制飲食各向度之傾向。依各分量表之內 容、計分方式與分數涵義,說明如下 (1)飲食行為的節制:第 1~8 題,共 8 題。主要在測量受試者進 食高糖、高澱粉、高脂肪等食物的飲食節制狀況。採五點計 分,由「從不」(1 分)到「總是」(5 分)。各題分數愈高, 表示對高糖、高澱粉、高脂肪等食物的飲食節制傾向愈高。 (2)控制熱量:第 9-11 題,共 3 題,主要在測量受試者進食低熱 量或計算熱量的飲食節制情況。採五點計分,由「從不」(1 分)到「總是」(5 分)。各題分數愈高,表示熱量進食愈 少。 (3)進食技巧:第 12-16 題,共 5 題。主要測量受試者進食時利 用小技巧,減少食物熱量的攝取。採五點計分,由「從不」 (1 分)到「總是」(5 分)。各題分數愈高,表示熱量進食 愈少。 2.身體活動 本研究之「身體活動量表」主要測量受試者之身體活動量, 將活動區分為體育課及非體育課運動行為,兩者測量方式相同,. 36.

(47) 測量時均包括強度、頻率及時間共三個向度,題目共兩大題。依 各向度之內容、計分方式與分數涵義,說明如下: (1) 運動強度:依據運動時或運動剛結束時,自覺心跳、呼吸、 流汗等生理反應,分為強烈、中度和輕度三類,不同運動強 度其運動時熱量消耗分別為 8METs、4METs、1.5METs(MET 為 Metabolic Equivalent 的縮寫,為一種消耗熱量的單位)。 以 8、4、1.5 加權計分。 (2) 運動頻率:指每週運動次數。 (3) 運動時間:指不包括休息及中斷的運動時間(以時數為單 位)。 計分方式由研究者將研究對象自填問卷之運動強度、頻率與 時間的數據,套入運動行為分數公式,計算運動行為得分, 公式如下: 運動行為分數=8 × 每週激烈運動的次數 × 每次運動時數+ 4 × 每週中度運動的次數 × 每次運動時數+ 1.5 × 每週輕度運動的次數 × 每次運動時數 運動行為的分數即為三類運動之強度、頻率和時間的乘積和除 以 60(羅惠丹,2004),分數愈高,代表從事愈多運動、消耗能 量愈多,以作為身體活動的指標。. 二、專家效度審查 初稿完成後,為確定問卷內容之適用性、重要性、正確性及內容 的涵蓋面,於民國九十七年八月,函請衛生、體育、護理、教育等相. 37.

(48) 關領域學者專家共十位(見附錄一),針對問卷初稿進行內容效度評 估,再依據專家提供的意見,修改完成預試問卷。. 三、正式問卷 為了解研究對象問卷之理解程度、填答問卷之反應及計算所需時 間,以作為問卷修改之依據,再以專家建議修改後之問卷(預試問卷) 於民國 97 年 9 月 1 日至 9 月 5 日對同一所國中,排除正式樣本之施測 班級後,以簡單隨機抽樣法從剩下的班級各年級抽出一班,共計三個 班級的全體學生為預試樣本,以了解研究對象在作答上是否有困難及 問卷用字遣詞能否讓研究對象明白。填答所需時間約為 30-40 分鐘。問 卷回收後進行試題分析及內部一致性之信度分析,並依施測對象反應 和意見,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改部份內容,完成正式問卷(附錄二)。. 四、正式問卷定稿 (一)量表內容 預試問卷回收後,將預試結果與指導教授討論,將各分量表內部 一致性分析。 (二)信度考驗 本研究以預試樣本 112 位及正式樣本 498 位將所填答之資料,進 行內部一致性分析。. 38.

(49) 表 3-3-3 測量工具各項分量表之信度考驗 Cronbach’s 分量表名稱. 題數. α. 正式施測 (n=498). 內外控量表. 12. .70. 重要他人看法量表. 27. .92. 因素一 重要他人對體型的評價. 12. .89. 因素二 重要他人對體重控制忠告與支持. 15. .89. 傳播媒體影響力量表. 13. .91. 因素一 評價性. 4. .88. 因素二 認同度. 6. .85. 因素三 社會壓力. 3. .86. 32. .85. 因素一 外表評價. 7. .77. 因素二 外表取向. 12. .86. 因素三 對體重過重之關注. 4. .81. 因素四 對身體各部位滿意度. 9. .86. 16. .90. 因素一 飲食行為節制. 8. .87. 因素二 控制熱量. 3. .83. 因素三 進食技巧. 5. .80. 身體意象量表. 飲食節制量表.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進度 一、行政聯繫 研究者先與受試學校聯繫,並徵詢其同意後,再與該校負責協助 施測教師取得聯繫,並親自到校向該教師說明研究目的、內容,請惠. 39.

(50) 予協助調查施測事宜。再依據班級排課情形排定施測日期與時間進行 施測。 二、預試 預試對象均為台北市中山國中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八、九 年級學生。以班級為抽樣單位,排除正式樣本之施測班級後,以簡單 隨機抽樣法從剩下的班級各年級抽出一班,共計三個班的全體學生為 施測對象。 三、正式施測 於民國九十七年十月初完成全部施測。研究者於施測日前,將問 卷送交各校協助負責的老師,再由其轉發各受試班級。為使施測過程 更順利,事先提醒各校負責老師於同學填答完畢後,提醒同學檢查是 否有漏答情形,整個施測的時間約為 30~35 分鐘,當天缺席者不列入 施測對象。 四、 問卷回收與整理 共發出 521 份問卷,回收問卷 511 份,扣除無效問卷後得有效卷 498 份,問卷回收率為 96﹪。問卷回收後,進行譯碼,並將資料輸入 電腦,進行資料分析及統計處理。.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問卷回收後將問卷編號、譯碼、輸入電腦,使用 SPSS for Windows12.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依研究目的及變項特性分 析,本研究資料處理方法如下(表 3-5-1): 一、描述性統計 以次數分配、百分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標準差來描述 40.

(51) 研究對象之各個變項分佈之情況。 二、推論性統計 (一)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來分析個人因素對 身體意象的關係,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達顯著,且組間變異數 同質時則繼續進行薛費氏事後比較;若組間變異數不同質時則 繼續進行 Dunnett’s T3 事後比較。 (二)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來分析個人因素對 體重控制行為的關係,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達顯著,且組間變 異數同質時則繼續進行薛費氏事後比較;若組間變異數不同質 時則繼續進行 Dunnett’s T3 事後比較。 (三)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相關分析個人因素、社會因素對身體意象的 相關性。 (四)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相關分析個人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對 體重控制行為的相關性。 (五) 複迴歸分析(Mu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考驗個人因素、 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對體重控制行為之預測力。. 41.

(52) 表 3-5-1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統計方法 研究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假設. 一、了解研究對象之個 1-1 研究對象之個人因. 統計方法 次數分配、百分率、平均. 人、社會因素、身. 素的分佈情形為. 值、最大值、最小值、標. 體意象與體重控制. 何?. 準差. 行為之現況. 1-2 研究對象之社會因 素中各變項的分佈 情形為何? 1-3 研究對象之身體意 象的現況為何? 1-4 研究對象之體重控 制行為的現況為 何?. 二、探討研究對象之個 1-1 研究對象之個人因 研究對象之體重控制行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人、社會因素、身. 素對身體意象之影 為會因個人因素、社會 薛費氏事後比較. 體意象與體重控制. 響情況為何?. 行為間的關係. 因素、身體意象之不同 Dunnett’s T3 事後比較. 1-2 研究對象之社會因 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Pearson 積差相關. 素對身體意象之影 響情況為何? 2-1 研究對象之個人因 素對體重控制之影 響情況為何? 2-2 研究對象之社會因 素對體重控制之影 響情況為何? 3-1 研究對象之個人因 素、社會因素、身 體意象對體重控制 之影響情況為何?. 三、探討研究對象之個 研究對象之個人因素、 研究對象之個人因素、 複迴歸分析 人、社會因素與身 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對 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對 體意象對體重控制 體重控制的預測力為 行為的預測力. 體重控制有顯著預測力. 何?. 4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曾擔任以國家、重要城市為名,至少以二個版面以上刊登國際 新聞,且發行對象以全國或全球讀者為目標之平面媒體或通訊 社(例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A02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翻「閱」時空,悅「讀」人生 A03 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流動的饗宴-讀出建國真滋味 A05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台中地區 (山海屯) 台中市大里區崇光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大元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大里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立新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草湖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永隆國小

所、臺中市北區區公所、臺中市西屯區公所、臺中市南屯區公所、臺中市北屯區

Includes activity plans mainly for junior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covering topics such as stigma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managing stress, and

王淑真:臺北市立啟明學校退休教師 李信仲: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章念慈: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黃若玲:臺北市立明湖國小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