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學探實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科學探實達"

Copied!
9
0
0

全文

(1)

Earth Science

科學探實達

-以地科教案為例

掃描QRcode,

下載教材電子檔 教師 王尊信

中港高中

緣起

一、突破地科實作限制,找出可行主題:

教育部頒訂的十二年國教課綱,明訂「科學 探究與實作」是部定必修,占4學分。「旨在以 實作的過程,針對物質與生命世界培養學生發現 問題、認識問題、問題解決,以及提出結論與表 達溝通之能力」。因此各個學校的自然科老師,

莫不努力學習熟悉探究與實作的教學。

自然科4科中,地球科學的實作受限於探討 的場域太大(例如:海洋實作對山邊的學校而 言,幾乎是不可能)、學校設備不足(例如:

天文實作受限學校未必配備有天文望遠鏡的器 材),施行有一定的困難度,叫好又叫座的教案 則更難得。因此,我把最近幾個可行的地科探究 與實作的主題列出來(如圖一),提供給有興趣 的老師參考。

二、課程的命名與設計:

我在中港高中試行的高一多元選修「地科探

班級人數達到三十人,常常呈現滿班的狀態。會 命名為「科學探實達」是因為十二年國教課綱 明訂「以探究教學法,實作評量,進行表達分 享」。既然以表達與分享呼應總綱的「自發、互 動、共好」精神,所以我覺得探究與實作要加上

「達」才會完整,所以用在地科,就變成「地科 圖一

(2)

Earth Science

十二年國教課綱,預定在108學年度實施,

目前全國各高中發展探究課程的腳步不一。以臺 北市與高雄市而言,許多學校(如麗山高中、成 功高中、前鎮高中…等)發展特色課程有相當多 的實務經驗,已經邁入最高階的統整課程、協同 教師、完整4學分的課程,這些學校有許多探究 與實作的教學實例可以參考。但是以協同教學而 言,必須透過共同備課、觀課與議課機制,各校 軟硬體環境未必能配合。所以筆者懷抱野人獻曝 的精神,以此單一課程、單一教師、18節的課程 模組設計,提供各方先進參考,有不足或錯謬之 處,尚請不吝指教。

圖二

課前準備

一、教學進度表:

在課程設計的準備,十八週課程進度分配 表、PPT、評分(量)策略(grading policy)、

學習單設計,這些都是必須事先準備好的教材與 教法。「不要等到完全準備好才開始,但也不要 完全沒準備就開始」,利用滾動式的修正,選擇 自己與校內既有的教學優勢與資源,這樣才能在 穩定中求成長發展,不至於變成壓力過大的負 荷。

「地科探實達」主要分成四個部分:1課程 大綱介紹與評分標準、2探實示範、3專題製作 與4發表與分享。

在非傳統講述法的特色課程、無紙筆測驗的 開放性探究課程,第一節課建議要講清楚評分 標準,以地科探實達課程為例:課堂出席態度占 30%、期末報告占40%、facebook參與占30%。

第2部分的探究與實作示範,是因為學生與 老師都太習慣傳統講述教學法,因此需要先熟悉 一下探究與實作有什麼「心法」,比如說:探究 的過程當中,如何從失敗中汲取寶貴的經驗是很 重要的,這樣的經驗比答案本身更具有意義。另 外,「如何設計實驗」是課程裡最困難的部分,

實驗失敗往往也是學生卡關的地方,如何拔尖扶 弱,善用有限的時間是課程成敗的關鍵之一。

既然名之為「地科探實達」,表示表達力也 是相當重要的。各校學生、各屆學生各不相同,

有的活潑能言善道、有的安靜不輕易表示意見。

因此,利用六週的時間,給各組分組討論自己要 報告的題目,從合作中完成任務,也是課程中要 多花心思的地方。

最後,發表與分享,要教導學生用善意的眼 睛來看彼此的作品,學習別人的成果報告與巧 思;另一方面,也要教導學生如何侃侃而談、態 度從容而不玻璃心,用科學論述為自己的觀點答 辯。這些都是平常講述教學比較難以達致的高階 教育目標,透過探究與實作實踐這些高階目標,

是本課程的核心價值。

圖三

(3)

Earth Science

科學探究 MIT - 地科

教學進度表

週次 課程名稱 上課內容 發展活動 評量標準 1 課程簡介 簡介課程由

利用影片引起 動機

簡介評分標 準

2∼3

引導探究 1、2

探究如何探 究

引導討論:

請利用網路查 詢,什麼是探 究教學法?

完成探究方 法的學習單

4∼5

引導實作 1、2

如何實作 引導討論:

科學實驗的步 驟

完成實作的 課程參與

6∼7 引導探究 3、4

發現問題、

形成假說

表揚上次探究 表現優秀組別

Facebook社 團討論 8∼9 引導實作

3、4

設計實驗、

論證建模

表揚上次實作 表現優秀組別

Facebook社 團討論 10

空白週/ 進度調整

此部分對於 新課程非常 必要

自由進度 自由進度

11∼16

專題製作 前10分鐘引 導專題製作 的進度、後 巡視各組給 予必要協助 與討論

表揚進度達標 的組別,鼓勵 進度落後的組 別

專心討論、

並完成小組 長分配工作

17∼18

發表 共分6組,

每組10∼15 分鐘

以媒體報導,

鼓勵學生勇於 發表

報告是否符 合探究與實 作的精神

二、運用其他資源:

好的教案,要能夠容易複製再用,在課程執 行的過程中,課堂實踐的紀錄是一項讓老師頗 耗心思的事。經過幾輪測試,開課前,我會使用 Facebook的社團,讓學生用PO臉書的習慣,來 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搭配小組合作加分(小組 成員會很樂意提供自己組員wifi功能),讓老師 有更多時間可以幫助還沒找到題目的小組,不必 忙著拍照上傳。經過三輪課程的測試,以中港的 學生而言,這樣的方法還蠻有效的。但是建議老 師在實施的時候,可以因應各校的軟硬體設施而 做些微調整。

圖四

簡易教案與 PPT

一、簡易教案:

1. 開課資訊:

學年 104-2、105、106

科目名稱 物聯探實達(舊名:中港探 實達、地科探實達)

開設年級/學分 高一/1學分

師資來源 內聘

選修方式 跑班上課

使用教材 自編教材

2. 共通教案:

時間軸 教學活動

0:00∼5:00

(5 min)

- 準備活動

0-1 教室借用登記,各組點名 0-2 上週進度回顧

5:00∼15:00

(10 min)

1 發展活動 1-1 引起動機 1-2 講解本週任務 15:00∼45:00

(30 min)

2 實作活動

2-1 根據進度進行討論或實作 2-2 巡視各組給予必要的協助 45:00∼50:00

(5 min)

3 總結活動 3-1 恢復場地 3-2 交代作業

(4)

Earth Science

(5)

Earth Science

科學探究 MIT - 地科

(6)

Earth Science

課程目標與研究主軸

一、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層次:

筆者在物理搜查線第17期「物理特色課程之 策略與實作」一文中,曾經提出:一個好的特色 課程設計,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四個層次:

1 上手容易:老師不需繁複準備、學生不需繁 複準備。

2 容易複製:不需特殊器材、不需特殊技能。

3 高階教育:能達致合作學習、表達分享等。

4 叫好又叫座:內容具有一定深度、可實地操 作。

本課程以這四個層次為目標,希望能讓老師 好教、教好;學生好學、學好。

圖六

二、5E探究與探究的四層次:

目前探究教學法的種類很多,其中以5E探 究(Bybee and Landes,1988)為主流,所謂 5E就是參與(Engage)→探索(Explore)→

解釋(Explain)→精緻化(Elaborate)→評量

(Evaluate)。

而 在 探 究 的 歷 程 中 有 四 個 層 次 (B e l l , Smetana, and Binns,2005):驗證性探 究 (Confirmation inquiry)→結構性探究

(Structured inquiry)→引導性探究(Guided inquiry)→開放性探究(Open inquiry)。

在本課程中,以5E探究為主軸,並考量中 港學生為社區高中PR值大約50∼70的中等程 度,探究教學法的舊有經驗也不是很多,所以採 用結構性探究與引導性探究。

形成性評量

以下p7∼8提供一組學生的期末報告供參 考。因為中港高中位在梧棲的海邊,鄰近亞洲 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臺中火力發電廠,所以常 常可以看到PM2.5超標的紫爆新聞。這一組學生 想探究PM2.5是由本土汙染源(臺中火力發電廠 或中龍鋼鐵公司)或境外汙染源(中國的髒空氣 藉由大陸高壓傳到臺中)所造成?因此,利用下 載中央氣象局的天氣圖,對比環保署查PM2.5指 數,再實際拍攝中港與臺中火力發電廠的照片,

便可得到推論:並不是每次的霧霾PM2.5紫爆,

都是由臺中火力發電廠所造成的。

(7)

Earth Science

科學探究 MIT - 地科

(8)

Earth Science

圖七

(9)

Earth Science

科學探究 MIT - 地科

結語

一、探究教學的幾個心法:

1 形成性評量:探究重視的是過程,而不只是 結果。

2 容錯的失敗學(learn from failure):探究 過程容許失敗,但是不鼓勵盲目的trial and error,要找出嘗試背後的科學原理。

3 可以問方法,不能問答案:探究教學,老師 一定要忍住,不能因為沒有時間而直接告訴 學生答案。當時間不夠的時候,寧可下次重 來,也不能草草結束。

4 理性思辨(辯):探究所得到的結論不可以 過度解釋,要禁得起批判與檢驗。對於別人 提出質疑的觀點,能夠有論述的能力。

二、傳授學生的實作心法:

1 用自己的拳頭,打別人的肚子:滾動式修 正 , 善 用 舊 有 的 資 源 , 別 貪 多 、 貪 新 、 貪 快。

2 減廢減量碳足跡:多用手邊的資源回收當材 料,做出來的成品會有驚喜,而且基於環保 愛地球的概念,實驗器材要盡可能減廢、減 量,減少碳足跡。

3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平常多看、多 聽、多想,或請學長姐來示範,自然可以累 積靈感。

4 別接天上掉下來的刀子,除非你有練過:太 炫麗的教學方法,必定有不為人知的苦工,

沒試過,最好不要貿然嘗試。

三、利用Facebook的社團:

可以輕鬆收集課堂紀錄、與學生互動、交代 作業,是很好用的技巧。例如:在專題製作的階

圖八

四、探究教學法搭配實作評量,有一 定的困難度:

尤其大考中心宣布「科學探究與實作」將納 入學測的範圍,可能以填充題或非選擇題的形式 命題。這樣的考招連動為108學年的實施增添許 多不確定性。然而,老師教好,學生才有可能學 清楚,冷靜反思,這一輪的教學可能還有許多可 改進的地方。然而,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透過 滾動式的修正,能讓科學探究與實作的輪廓越來 越清晰,相信在下一輪的實施有更進步的可能。

謝詞

感謝科技部高瞻計畫辦公室經費支持,「物聯 網裝置對話互動科學實驗課堂實踐」,中港高 中,MOST 106-2514-S-791-001; MOST 106- 2514-S-791-002,臺中教育大學王讚彬教授、

靜宜大學王孝熙教授、劉國有教授指導。

感謝中港高中「臺灣大道」特色課程研發之 大、小評量,彰化師大林國楨教授指導。

感謝彰化師大師培中心劉世雄教授指導,

「物聯探實達教學實務研究」,收錄於五南 出版社專書,ISBN 9789571194752。

感謝屏東女中(2017.11.2)、彰化師大理學 院 洪 連 輝 院 長 (2017全國自然領域探究與 實作研討會暨教學工作坊,2017.7.21)、

龍騰講堂(2017.3.25)、中港教師讀書會

(2017.3.20)邀請,分享探究與實作教案與 教學實務心得。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

一、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以下簡稱本局)為獎勵補助主管之私立高級中

2.前鎮高中辦理、Open Open Open Open- -- -school school school school 高中課程之生活科學體驗 高中課程之生活科學體驗 高中課程之生活科學體驗營等 高中課程之生活科學體驗 營等 營等。

為達成了十二年國教之多元適性理念,使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發展

2.建立社區高中職合作發展 Arduino 相關課程研習,因 Arduino 是近年來創客圈 (Maker)各群科接受度最高的韌體,原因在於

網路課程 開課學校 C/C++程式設計入門 和平高中 動畫設計與邏輯思考 永春高中 大城小事~城市文學與文化 中崙高中 解題萬花筒—國際數學解題 中崙高中 跨越時空星鮮人

使學生能以免休學的方式 前往英國學習並取得預科 文憑。課程皆以全英語授 課,讓學生先在高中校內

的課程內容整理,作品入選102學年度全國高中 學校本位特色選修課程教學計畫及實施(普通

《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草案》( 1040818公聽 會版本),【探究與實作】課程分為探究與實作

108課綱即將上路,高中即將出現一門「探 究與實作」,而大部分的老師在當學生的階段與

30 高雄市立國民中學兼行政職務教師減課標準表 國中教育科 31 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人員每週授課節數編排要點 國中教育科 32 高雄市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甄選暨介聘作業要點

陳威成 臺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勞動部勞 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吳佳儒

45 機器人 佳作 潘鵬宇 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 45 機器人 佳作 周柏丞 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 45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15 配管與暖氣 006 廖威辰 臺中市立臺中工業高級中等學校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15 配管與暖氣

03 集體創作 洪慶桐 建國科技大學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彰化縣私立達德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03 集體創作 張建雄

高中部國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英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數學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05 櫥窗設計 優勝 沈宗成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葉勝利

六、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實驗教育學生學習歷程填報平臺」說明會交通資訊 如附件 2。.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

鑒於課程發展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多 年來透過不同途徑,蒐集各界對歷史課程及教學等方面的意見,課程發展議會於

686 張弘熹 臺中市私立嶺東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 九年級 687 古展龍 臺中市私立嶺東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 九年級 688 紀全睿 臺中市私立嶺東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